思想者的第三种造型的阅读题及答案

思想者的第三种造型的阅读题及答案 一位摆弄经济学的倔老头儿, 风吹别调, 发出了和百家——其实也就是一家 ——不同的声音,举国展开围剿。这老头儿不是别人,正是鼎鼎大名的马寅初。 鼎鼎大名管什么用?名声徒然为批判制造轰动。 战友噤声, 爱莫能助; 同事侧目, 视若寇仇;学子声讨,不共戴天。为了什么?为了一篇《新人口论》。有好心人 劝马寅初偃旗息鼓, 暂时收篷转舵。 马老头儿断然拒绝。 他认死理: 这不是政治, 而是学术。学术贵乎争论,真理越辩越明;岂能一遇袭击,就退避三舍,明哲保 身! 批判愈是升级, 马寅初愈发斗志昂扬; 马寅初愈显轩昂, 批判愈加大张旗鼓。 一位举足轻重的老朋友出来圆场。他亲自找马寅初谈话:“马老啊,你的道 德学问,我是一向尊为师长的。你我在重庆相识,整整有二十年了啊。人生能有 几个二十年呢?这次你就应我一个请求, 对你的 《新人口论》 写一份深刻的检讨。 检讨了,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也算过了这一关。如何啊?”设身处地,老朋 友堪谓推心置腹,循循善诱。谁知马寅初不买账,他决不转弯。 马寅初的决绝,令我想起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不过,马寅初终究是侠义中人,他深恐自己的不妥协招致误解,开罪贤达。数天 后,他为《新建设》杂志撰文,便特意加上一段: 最后我还要对另一位好朋友表示感忱,并道歉意。我在重庆受难的时候,他 千方百计来营救;我 149 年自香港北上参政,也是应他的电召而来。这些都使我 感激不尽,如今还牢记在心。但是这次遇到了学术问题,我没有接受他的真心诚 意的劝告,心中万分不愉快,因为我对我的理论有相当的把握,不能不坚持,学 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只得拒绝检讨。希望我这位朋友仍然虚怀若谷,不要把我 的拒绝检讨视同抗命则幸甚。 这位老朋友就是周恩来。在这件公案上,周恩来用心良苦而又左支右绌,让 人不胜唏嘘。而马寅初,则让人五内鼎沸,肃然起敬。 此事发生在 2 世纪 50 年代。那是个阳光明媚而又瘴烟四伏的年代。 说阳光明媚,这是举国上下的通感。那个年头的人们集体可爱,他们正经历 着革命化的洗礼。人人争相脱胎换骨,个个锻炼火眼金睛。这里飞扬的是开天辟 地的豪情。 说瘴烟四伏,这是事后拾来的清醒。那个年头的人们又集体可悲,他们的理 想、激情、才智,很快就沦为一场大规模政治实验的祭品。培根天真,讲知识就 是力量; 阿基米德才华敌国, 禁不住罗马士兵的一剑; 布鲁诺慧眼识得宇宙无限, 也难逃宗教裁判所的火堆。 这里,我想到思想者的三种命运。一种思想是与潮流同步,因而最功利,也 最稳当,尽管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转瞬就有可能化做明日黄花。一种思想是超
1/6

前半步,属于不乏新鲜,也不乏风险,然而,当卫道士们正要抡起大棒申斥时, 已被社会前进脚步裁判为真理。一种思想是领先百家,超越时代,注定要被视为 异端邪说,大逆不道,常常要等上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为后来者逐渐认识、 接纳。正是这种遭遇,使一批又一批的竖子成名,而使一批又一批的布鲁诺、曹 雪芹愤世嫉俗,慷慨悲歌。 马寅初与他的人口理论,演绎的正是思想者的第三种命运。 马寅初在望八之年遭受重厄,结局,竟以百岁高龄,重新出山,赢得世人的 大声惊叹,大把热泪。这是他的对手做梦也没想到的。惟一掌握底牌的,只有上 帝。马寅初,是上帝赠予 2 世纪中华民族的一份厚礼。 1. 请根据全文,概括马寅初是一个怎样的人。(4 分) 2. 文章为什么以“思想者的第三种造型”为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 分) 3. 作者为什么说“马寅初,是上帝赠予 2 世纪中华民族的一份厚礼”?请 结合文章谈谈你自己的理解。(4 分) 4. 这篇传记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6 分) 试题答案: (二) 1. 热爱新中国,忧国忧民;热爱真理,坚持真理;有气节、有操守。(每 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意思对即可)(4 分) 2. (1) 点明了传主的精神风貌。 (2) 不仅是对马寅初一个人,更是 对这一类人精神的褒扬。 (3) 用“第三种”, 造成悬念, 引发阅读兴趣; “造 型”一词具体,有形象感和立体感,使读者感到思想者思想的棱角分明。 (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4 分) 3. (1) 马寅初的精神境界、节操风骨提升了民族的精神。 (2) 表达了 作者对马寅初先生的敬意和赞美之情。 (3) 马寅初的人口理论学说对社会发 展的影响;他在人口理论研究方面拥有超前的眼光。 (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可 给满分,意思对即可)(4 分) 4. (1) 多用成语,典雅洁净。 (2) 善用回环、排比、对偶等修辞格, 整齐匀称。 (3) 口语化,亲切幽默。 (4) 富有哲理。(每点 2 分,答出三 点并具体分析即可满分,意思对即可)(6 分)
2/6

3/6

4/6

5/6

6/6

九年级语文中考话题作文优秀范文及点评分析“在路上”

“在路上”话题作文优秀范文及点评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北岛在《走吧》一诗中用异于前辈的歌声,吟唱着自我: 走吧/落叶吹进山谷/歌声却没有归宿 走吧/冰上的月光/已从河床上溢出 走吧/眼睛望着同一块天空/心敲击着暮色的鼓 走吧/我们没有丧失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 走吧/路啊路/飘满红罂粟 诗人朝着“生命的湖”一路走去,一路是“落叶”的萧条、“没有归宿”的迷惘,清冷的“月光”充满诱惑的“红罂粟”……我们每一个人,也许都在同样的一条路上。 请以“在路上”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所写内容必须在规定的话题范围之内。 2.题目自拟。 3.立意自定。 4.体裁自选(除诗歌外)。 5.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在审题难度较小、写作范围非常宽广的话题。在人生行进的路上,有成功,有失败,有经验,有教训,有喜悦,有忧伤。我们遇到的或是经历的事,有的一闪而过,如过眼云烟;有的却难以磨灭,刻骨铭心。我们的成功,给了我们怎样的喜悦;我们的失败,又启迪我们什么。当我们在路上留下勤勉攀登的足迹时,生活回报给我们累累的硕果;当我们把真诚有微笑一路洒下,我们看到了人间永恒的春天……回顾你在路上遇到的种种状况,想想在路上怎样才能坚实前行,望望你明天将要走的路,你一定会思绪万千,感受颇深。 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选材时就不要自己束缚自己的手脚,把思路仅仅局限在“我”上,而一旦突破“我”的限制,选材的天地就广阔的多了。 思路打开之后,我们会发现有无数个选题,有无数的材料可以写。这样“在路上”的点点滴滴组成了我们学习和成长中串串足迹,我们生活方方面面都可以浓缩在“在路上”这个话题上。这么多信息是不是都选呢?只能取其一条。我们应该思考这么多的素材,哪一个最能打动你的,让你最有话可说而最不落俗套的,你就选哪一个。 怎样才能富有新意?怎样才能打动读者或是阅卷老师?给人什么样的启迪或是思考?带着这些问题来追问,来撞击自己的生活,联想到人性人情中美好的事物和美好的情感,反思如何走好自己的“路”;既写出“在路上”的表层,还从怎样“走”“在路上”,为什么这样“走”“在路上”等方面作深层的挖掘,这样写来,文章定会不俗。 从具体的写法上讲,这个题目最好写成记叙文或者散文,容易写出真情实感。但若写成记叙文或者散文,又容易写成“记流水帐”的形式,所以在写作时我们应采用点技巧。同学们应该明白一点:为了更好地反映生活本质,更好地表现主题,在经得起推敲的前提下,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文学性文本阅读专项突破卷》2套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6 文学性文本阅读专项突破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时间:40分钟 (一)擦肩而过 一位女士在一家肉类加工厂工作。有一天,当她完成所有的工作,走进冷库例行检查时,突然间,不幸发生,门意外关上了,她被锁在了里面。她竭尽全力地尖叫着,敲打着,但是她的声音没有人听到。这个时候大部分工人都已经下班了。 五个小时后,当她濒临死亡,工厂保安却打开了那扇门,奇迹般地救了她。后来她问保安:你怎么会去开那扇门,这不是你的日常工作。保安解释说:我在这家工厂工作了35年,每天都有几百名工人进进出出,但你是唯一一位每天早晨上班向我问好,晚上下班跟我道别的人。许多人视我为看不见的空气,不尊重我,但你每天都和我热情地打招呼,所以我认识你。 今天,你像往常一样来上班,简单地跟我问声:你好。但下班后,我却没听到你跟我说:再见,明天见。 于是,我决定去工厂里面看看。我期待你和我说:再见。因为这话提醒我,我是被尊重的,这使我非常开心。没听到你的道别,我猜想可能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这就是我在工厂每个角落寻找你的原因。 就这样,这位女士获救了…… 1.故事的起因是()。 A.冷库门意外关上了 B.她完成了所有的工作

C.女士在工厂工作 D.工人下班了 2.最能体现女士绝望的一个词是()。 A.敲打 B. 濒临死亡 C.尖叫D.竭尽全力 3.女士每天和保安问好、道别,说明了()。 A.女士懂得尊重人 B.女士懂得关心人 C.女士懂得理解人 D.女士懂得宽容人 4.真正意义上救了这位女士的是()。 A.保安B.女士自己 C.工人D.保洁阿姨 5.写一写文中的“……”可能省略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华山的险 华山的险,吸引了许多游人。

2017年中考语文辅导:《访兰》阅读理解及答案

2017年中考语文辅导:《访兰》阅读理解及答案本文是关于2017年中考语文辅导:《访兰》阅读理解及答案,感谢您的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第1—7题。访兰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闯到了。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我说:“这里的好。”“怎么个好呢?”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远比家里的清爽。“是味儿好像不同吗?”“是的。”“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但它确

实叶更嫩,花是繁大了呀。”“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选文有改动)1.文章中最能体现野兰特色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2.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昧”,你是如何理解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3.简要分析第一段中画线句子所包含的意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4.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面是关于“访兰”过程中父子对话的分析,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并说明理由。A.通过对话,对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作对比,既照应开头,又为后文议论作铺垫。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 期中测试卷(江苏盐城2018年真卷)苏教版(无答案)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45分) 一、书写展示,要求书写工整美观大方。(3分) 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摩擦。有些话语称起来不重,但稍有不慎,便会重重地压到别人心上;当然,也要训练自己,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话扎伤。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 A、撇.下(piē)蓦.然(mù) B、生肖.(xiào)枉.费(wǎng) C、脚腕.(wàn)薄.雾(bó)D、瞭.望(liào)剥.皮(bāo) 2、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A、悲愤欲绝.(死亡) B、神秘莫.测(不要) C、负.隅顽抗(依靠) D、元.知(本来) 3、下列诗句,不属于描写春天的一项() A、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4、能最恰当地与“那瀑布从山顶直泻而下,……”搭配起来组成比喻句的一项() A、四处溅落的水花晶莹闪亮。 B、仿佛已被扯成宽宽窄窄的各种水帘。 C、飞花碎玉般溅落在深潭之中。 D、清凉的水雾弥漫在空气中,沁人心脾。 5、下列横线上填写的词语,恰当的一项() 他们两个当着老师的面地争论起来,争得面红耳赤仍不罢休。 A、口若悬河 B、唇枪舌剑 C、绘声绘色 D、妙语连珠 四、根据要求,修改下面的语段,用上准确的修改符号。(共6处)(6分) 全区人民和学校师生正在兴高采烈地开展“卫生创建”,连七十岁的小兰奶奶,也顶着烈日和汗水,忙着清除小区花圃里的杂草,啊,盐城!家乡的人们正在用双手把你打扮得更加美丽、漂亮。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16分)

走进埃米尔·涂尔干及其社会学思想

走进埃米尔·涂尔干及其社会学思想 徐鸿望 社会现象是事实,应该被当作实物来看待。——涂尔干自杀是任何一桩直接或间接导源于受害者自身主动的或被动的行为,且受害者知道这一行为的死亡事件。——涂尔干若要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提供必要的驱动力,我们就必须努力遴选出作为我们道德性情之基础的基本情感。——涂尔干 埃米尔·涂尔干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西方社会学的古典大师,与卡尔·马克思、马克思·韦伯并称“社会学经典三大家”。虽然孔德提出了“社会学”一词,但是,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进入大学的讲堂,却是涂尔干的功劳。 他明确规定了实证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提出了实证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并亲自作了关于自杀论问题的经验研究。其著作《自杀论》是理论与经验研究的首次范例,是公认的实证社会学经验研究的经典。应该说,涂尔干是社会学的真正奠基人。因此,作为一位大二的学子,在理论知识不够丰富的情况下,对涂尔干及其主要社会学思想进行分析、讨论和综述,亦存在其合理性和特殊性。 本文在记述涂尔干生平及其生活背景下,从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方法、社会劳动分工、自杀和宗教四个部分对于涂尔干的主要思想进行理解、分析和综述,好让同学们进一步走进围绕在我们大学课堂的

社会学大家涂尔干;另外,如果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部分同学对涂尔干的喜爱,对社会学的向往,哪笔者将不胜欣喜。 一、生平与著作 埃米尔·涂尔干(Emile Durkheim,又译作迪尔凯姆,1858——1917)生于法国东北部孚日郡首府埃皮纳尔市的一个犹太教教士家庭。幼年曾学习希伯莱文、旧约和犹太教法典。青年时代放弃了宗教信仰,走上实证科学的道路。1879年,21 岁的涂尔干经过两年的连续落榜终于考进“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师从哲学家布特鲁,史学家库朗热等,1882年毕业。1882~1887年,在省立中学教书。其间赴德国游历一年,了解和学习教育学、哲学、伦理学,深受心理学家冯特实验心理学和滕尼斯“社区与社会”的影响。1887~1902年,在波尔多大学教书,并在那里创建了法国第一个教育学和社会学系。1896年,被任命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这是法国大学中第一个社会学教授职位。1898年,创建了法国《社会学年鉴》。这本刊物不仅巩固了社会学的学术地位,而且联系了一批学生和学者,在很短时间内,形成了以编辑部为核心的迪尔凯姆学派(又叫法兰西社会学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几乎所有著名的社会学家都属于迪尔凯姆学派。1902年后执教于巴黎大学,1906年被任命为巴黎大学教育学讲座教授,这个讲座于1913年改称“社会学讲座”。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断了这位反战学者的学术研究,并且,他的唯一的

学高,身正,才能为人师

学高,身正,才能为人师 ——读《思想者的第三种造型》有感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书店,起初看到书名,我以为是那种纯理论的内容,可是当我信手翻来一看,立即被深深的吸引。 假期里看了书中的很多文章,当我读到卞毓方先生的《思想者的第三种造型》时,不禁感慨万分。卞先生讲的是解放后北大第一任校长马寅初先生与他的《新人口论》引发的故事,真真是对这位马老先生的那种敢于坚持自我的精神佩服不已。在学术上,马寅初先生是一个“全身心拥抱时代”的人,更是一个坚持科学理论的人,他高瞻远瞩,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人口多就是我们的致命伤”这样一种与时代并不相符的理论,作为一个忠于真理与社会的学者,他马上将解决这危机视为己任予以研究。面对种种不同的看法、质疑与负面评价,他依然坚持自我,对于来自一些国家上层的威胁不屑一顾,对于来自各方面的不断的批斗与迫害,他更是以一句“我马寅初是马克思的‘马’家”表达了自己的思想立场。 马老先生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是一个刚正不阿的知识分子,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教师,我们算得上是一个知识分子,对于我们的一言一行,马老先生为我们做了楷模。 作为教师,对于我们首先是一种职业,但是这份职业又与旁的职业不可同比。作为一种职业,我们每个月靠着它拿课时费,考试考的好了还有绩效奖,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好了还有其他的评优奖励。或

者很多人很多场合会说这就是一个好老师,一个优秀的老师。可是我不能苟同。 记得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门口有一个很大的宣传标语牌,上面写了八个大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知识理论上的内容,每一个师范学生通过四年的大学学习,基本上都已经掌握在手,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又有这样那样的培训,于是做一个能够教书的教师并不难;努力一点,多花一点功夫,多给学生补补课,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于是还能成为一个教学出色的老师。这是“学高”! 那么“身正”呢?真正要为人典范的,或许要的更多的是教师自身的一言一行,真正的做到内心的正直不二。 在我们这样类型的学校,经常听到老师们在一起抱怨学生的习惯差,家长的配合差,我们的抱怨很多,可是作为教师我们的反思也许少了一点。 作为学校教与学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都在用自己的思想和眼睛在观察,去衡量。教师评论学生的同时,学生们也在评论教师,有些老师特别受学生欢迎,可是有的老师特别不受学生欢迎,这些情况,我想我们不能仅仅分析学生,还要反思一下教师自己的言行了吧。在上海这样一个海纳百川高度发达的城市里,我们有一部分老师在学校外从事着一些校园课堂外的工作,有的给学生补课,有的努力炒股,我不能肯定的说这一定会影响老师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但是这些老师是否一定把所有的工作都调整的相得益彰了呢?我看不一定。如果作为教师,我们能够在教学时把自己的一片真心都交给学生,都放在了

丁立梅《那一夜,星光如许》阅读练习及答案

那一夜,星光如许 丁立梅 ①那时,真是羡慕她。 ②我们一群乡下孩子,进城来高考,独自背着简单的行李,无人相送。只她身边,有父亲和上小学的弟弟陪着,前呼后拥的。 ③我们入住在招待所。楼下是喧闹的农贸市场,各种买卖的声音,不时灌进耳里来。 ④楼下,一溜排开的水果摊子,红瓤的西瓜,被劈成两半,摆在那儿当招牌。青皮红嘴的桃,堆得尖尖的,望得见甜蜜在里头。——真想吃啊。手头却是拮据的,在地里苦活的父母,还顶着烈日在劳作,让我们也舍不得如此奢侈。 ⑤一回头,就看见了她的父亲和弟弟,一人手里抱着一个大西瓜,一人手里提着一袋桃,上楼来了。我们暗暗想,真是有钱人啊。她父亲很快切好西瓜,洗好桃,给她送过去。其时,她正坐在楼道口吹风,一边胡乱地翻着一本书。父亲细心地剔去西瓜里的黑籽,一块一块,递给她吃。她吃到不想吃了,父亲还小声劝着,再吃两块吧,吃了会凉快些的。 ⑥傍晚,我们去盥冼间洗衣服。她父亲也端着一盆衣服去洗,是她刚换下的。她弟弟跟着,却噘着嘴,很不高兴的样子。父亲一边洗衣服,一边和风细雨地对弟弟说,姐姐明天就要高考了,西瓜是要省给姐姐吃的,你要懂事一点,等以后爸爸赚了钱,再给你买。 ⑦我们听着,有些诧异,原来,他也不是个富裕的。回到宿舍,有同学不知从哪儿听来的消息,说她十岁那年,亲爸就死了,他不是她的亲爸,是继父,她弟弟才是他亲生的。我们震住,再见到他,就有了说不清的感动。 ⑧那个时候,高考还在最热的七月份。半夜里热得睡不着,加上有些紧张,我们干脆爬上露台去乘凉。不一会,看见她也上来了,后面跟着清瘦黝黑的他。他竟搬了一张席子来,摊到露台上,让她躺下。她听话地躺下,他坐在一边,给她摇扇子,一下一下,摇得满地星光飞溅。 ⑨我们一时间感动得无话可说,抬了头仰望星空。满天的星星,密集的小蝌蚪似的,拥着挤着,闪着光亮,仿佛就要掉下来。身边,他摇动扇子的声音,像轻轻响着的一支歌。夜风有一搭没一搭地吹着,一个城,没在一片宁静里。我们暂且忘了高考的紧张,只觉得这样的夜空,也是极好的。 ⑩多年后,每每有人提及到高考,我的眼前,总会晃过她的样子:一袭白裙,公主般的高贵着。清瘦黝黑的他守在一边,把一个父亲能给予的亲情和爱,全都无私地给了她。不知她后来考上了没有。那似乎也不重要了,有他撑着,她的天空,一定少有风雨。

“访兰”阅读训练及答案

“访兰”阅读训练及答案 ①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一趟,带回些兰草来培栽;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做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跑来玩赏。父亲并不以此得意的,而且倒有了几分愠怒;时又进山去,便从此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些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在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访山去吧!” ②我们进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几十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轰轰隆隆的响,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许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③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又要动手挖起一株来,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培栽,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类、形状呢! ④父亲却把我制止了,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培栽了,就变成了玩赏的盆景。” ⑤“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⑥“样子是似乎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⑦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知道欣赏呢! ⑧“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 ⑨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痛以前为什么喜爱着它而却无形中就毁了它呢? ⑩父亲拉我坐在潭边,我们的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着它,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这样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1.第①节中写“父亲喜欢兰草”,但“当方园几十里的人跑来玩赏父亲培栽的兰草时”,父亲“倒有了几分愠怒”,请根据文意写原因?(4分) 阅读题: 2.试简析“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的原因: 3.请根据文意,分别回答以下三个问题(6分) (1)“我”欣赏兰草前后有什么变化? (2)“访兰”受到什么启示?。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从养兰、赏兰写起,又写父亲带我到山中访兰,而实际上,文章的旨趣是探寻怎样做人的问题。 B、作者通过对兰草的描写,赋于兰草象征义,表达了自己对野兰一样的真性之人的赞美,对家兰一样媚俗之人的唾弃。 C、空谷幽兰,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作者这里寄寓的深意是:做人要有自己的个性,而不要盲目媚俗。

五年级语文阅读知识竞赛考试试题6.doc

响水县运河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试题 分值: 100 分时间:60分命题人:吕慧 同学们,你们在课外一定看了不少的书吧!今天,我们就来考考自己,看看你掌握了多少课外知识。如果碰到很多题目不会做,那今后可要多看课外书啊!努力吧! 一、填空。( 10 分) 《1 .《漂亮老师和坏小子》这本书的作者是,我还读过她的书《 2 .“子曰:,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着之一,它是_________写的,我还知道另外三部是《 》、《》。 》。 》、4.我国四大名着中有两部作品中塑造了足智多谋的军师形象,一个是《三国演义》中的蜀国军 师,一个是《》中的梁山军师。 二、选择。(10 分) 1 .《青铜葵花》是()。 A.长篇小说 B.散文 C.童话故事 2 .《水浒传》中“九纹龙”指的是:() A宋江B李逵C关胜D史进 3 .《今天我是升旗手》中空中索道站指的是() A、巴顿家到包郝家的阳台 B、包郝到马驭家的阳台 C、肖晓到包郝家的阳台 4 .葵花最终生活在哪里:() A.青铜家里B.村长家里C.城里阿姨家D.福利院5.葵花的爸爸是()。 A.淹死的 B.病死的 C.饿死的 6 .肖晓自制名片的身份是() A 、联合国首任总统B、天安门国旗班班长C、宇宙开发登月投资财团主席 7 .青铜给葵花做的项链是()做的。 A.豆子 B.棱角 C.冰 8 .《水浒传》中“火烧草料场”把林冲逼上梁山的是:() A燕顺B呼延灼C陆虞侯D卢俊义 9 .林茜茜顶替肖晓做升旗手是因为() A 、林茜茜是六(4)班班长B、林茜茜捡到了五万块钱 C、林茜茜拿到省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名次 10.大杨阳用口香糖在树干上粘了一个“7”字的形状,代表着()含义 A、七点钟 B、七块钱 C、七路车

《望星空》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

望星空(聂鑫森) 只要是老天不下雨不落雪,每晚八点,满头华发的耿星河,就必须到楼顶的露台去眺望星空。 他家住在这栋20层楼的顶层,只有顶层才有一个宽大的露台,只有宽大的露台才好安置一台体量不小的远程望远镜,只有远程望远镜才能让他看清那些动和不动的星。 耿星河供职的单位在大西北,代号为“望星空”。60岁本该退休,他和领导软磨硬缠,又干了五年。朔地雪冷风寒,过早地染白了他的头发,刻皱了他的脸。 领导和同事祝贺他:“你和嫂子牛郎织女了几十年,也该去朝夕相守了。” 他忽然老泪纵横,说:“牛郎织女都老了,聚与别都习惯了。哎,离开‘望星空’我就再也回不来了。” “望星空”是不为外人所知的卫星测控中心,从卫星升空直到他完成使命,全方位进行跟踪、测量、控制,以及运行中的故障诊断与维修。他们自称牧星人,浩渺的天宇是牧场,大小星系是河流、溪涧,卫星是天马神骥。 儿子耿小星是本地一家私营企业的董事长,在父亲告老还乡之前,特意为父母在同一社区置办了这套顶层的房子,置办了一架远程望远镜放在露台。“爹,你回到老家,想念老同事了,可以夜夜眺望星空。” 耿星河说:“知父莫如子,好!” 耿星河出生在一个秋夜,正星斗满天,当语文老师的父亲浮想联翩,从古诗“耿耿星河欲曙天”中拈出三个字组成儿子的姓名。姓名似乎成了一个先兆,耿星河读小学、中学时,对天文星象兴趣盎然,是业余天文小组的铁杆成员。耿星河大学读的是宇航动力专业,毕业后因成绩优异分配到卫星测控中心。 几十年飞快地过去了,他和妻子芦管一直是两地分居,如银河两岸凝目相望的牛郎织女,只有探亲时才能团聚。领导多次征求他的意见,要把远在老家的妻子调来,他都婉谢了。他知道妻子离不开那所聋哑学校,离不开一拨接一拨的聋哑孩子。作为一名模范教师,她的口语和手语出类拔萃,为不少残疾的孩子找到了光明,到了“望星空”来她会无用武之地。 耿星河揖别“望星空”时,不禁想起宋词里的两个句子“去也终须去,往也如何往”,心头涌出淡淡的悲凉。他交接了全部资料、图纸、手稿,征得领导同意,只带走了他在内部出版的一本书《卫星机动轨道的测算与修正》,那里面密布着令外人感到乏味的数据,而在他眼里却如至交好友。他在一种复杂的心情中回到故乡,回到妻子和儿子身边。 每晚十时,芦管会准时来到露台,和耿星河并排坐在一把长靠椅上。 “星河,歇歇吧,我想听你讲牧星人的故事。” “谢谢你。这顶层住房多好,‘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唐代沈佺期《夜宿七盘岭》中的句子。好记性!” “夫人在古诗词造诣上远胜于我。白天无星可看,承你指点,我专读古人写有关日、月星、风、云的诗。” “聊解思念之情。”“是啊!” “我现在对宇航方面的知识特别感兴趣,因为我的先生是个牧星人。”耿星河双眼蓦地发亮,说:“谢谢。我来讲一件难忘的事,十多年前的秋风萧瑟时,我国一颗遥感卫星突发故障,在太空中急速翻滚,卫星上的能源完全消失,只有阳光照射到太阳能帆板时,才有几秒钟信号反馈。” “这可怎么办呀?”“如果不抓住每次几秒钟的卫星加电时间,注入控制指令,价值十几亿的卫星将成为毫无用处的太空垃圾。” “哦!”“经过持续的仿真分析,我们终于掌握了规律,准确预测出卫星最大的供电时间段,于是,我们指令望远号测量船在南半球上捕获卫星,注入遥控指令,让卫星恢复正常运

小学语文六下19.访兰练习卷(含答案解析)

【精品】西师大版语文六下19.访兰练习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信息匹配 1.读句子,用“√”画出正确的读音。 1.我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培(zhāi zāi )栽。 2.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pàn bàn )的趣姿。 二、语言表达 2.用下列词语造句。 弥漫: 惋惜: 三、现代文阅读 课外3: 从上学开始,老师就不止一次在黑板上写下“最有意义的事”这样的作文题。什么是最有意义的事呢?现在想来,那时写的几乎都是一些好人好事,什么捡钱包、让座位、扶老人过马路……这当然是有意义的。然而,如果把它们说成是我们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似乎也并不准确。因为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将会对我们产生恒久的影响,会成为我们一生中一直闪亮的灯塔,会影响我们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 我常常在想,生命里最有意义的事,往往就静默于你的生命之中,然而却会在你生命中的某一时刻,呈现出强烈的意义来。 那是一年夏天的事。我在山里放养。山坡上有一块西瓜地,(A.热烈B.酷热C.和暖)的阳光将西瓜熟透的气息一丝一丝的逼入我的体内。看瓜的是一个老人,他一直闭着眼睛躺在一个草棚子下面。我想他一定是睡着了。这大夏天的正午,太阳把人身体里的力气一点点都蒸发了,连那把根扎了不知有多深的老树,都像在开水锅里煮过一般,叶子卷得扯都扯不开,他不睡着才怪呢!瓜地里的西瓜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瞪着我,如果能抱着一个西瓜狼吞虎咽一气,那该有多爽啊! 我终于鼓足了勇气,一个猛子扎进瓜地摘下一个大西瓜。但就在这时,我的背后传来了一声大喝,我抱上瓜就跑。虽然他的大喝带给我极大的恐惧,但当我抱着瓜开始跑的时候,我充满了自信。想想吧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要追上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那简直就是龟兔赛跑!我抱着西瓜回头看看那个追过来的老人,他腿脚不太利索,跑起来的样子很好笑。我心里在笑他,他怎么就不想一想,他怎么可能追上我呢?

基础造型Ⅰ第2阶段练习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基础造型Ⅰ》第3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明度 2、复色 3、色彩正混合 4、补色 5、色彩调和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色的物理性质由光波的()和()两个因素决定。 2、色立体是由色彩专家根据()建立的色彩体系。 3、就纯单色光谱辐射而言,肉眼可以辨别约()种不同的光谱色彩。 4、色光原色()、()、()。 5、光源是指包括太阳、电灯等凡是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光源所产生的光色,就称为()。 三、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下列颜色表示警告、危险、禁止的颜色是()。 A、紫色 B、蓝色 C、白色 D、红色 2、夜晚如果将房间里亮着的灯突然关掉,一时间,眼前会呈现黑糊糊的一片,要经过一段 时间才能慢慢看见周围的物象形、色特征,这就是视觉的()。 A、色彩适应 B、明暗适应 C、色彩补偿 D、色彩成因 3、色彩的软硬感主要取决于()。 A、色相 B、纯度和色相 C、明度和色相 D、明度和纯度 4、在可见光谱中,波长最短的是()。 A、蓝色 B、绿色 C、紫色 D、红色 5、在色相环上,对比最强的色彩是()。 A、红与黄 B、红与绿 C、红与蓝 D、黄与蓝 6、同类色相对比是指色相距离()度以内的对比?

A、15° B、30° C、60° D、120° 7、()年,牛顿用三楞镜发现了太阳的七色光:红、橙、黄、绿、青、蓝、紫。 A、1666年 B、1656年 C、1688年 D、1668年 8、在明度对比中,大体可划分为10种明度调子,请问具有反差大,对比强,形象的清晰度高这些特质的明度调子应属于下面哪一种调子?() A、高短调 B、高长调 C、低短调 D、低长调 9、人类只能通过日光(可视光波)在()的区域内,才能看到自然界之中的大部分物质与色彩现象。 A、380~780mm B、280~780mm C、380~580mm D、580~780mm 10、以黑白灰系列的九个明度阶梯为基本标准可进行明度对比强弱的划分,依此7、8、9 这三阶应属于什么调?() A、中调色 B、低调色 C、高调色 D、长调 四、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有2个以上 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冷色基调给人的感觉是()。 A、寒冷 B、清爽 C、热烈 D、激情 2、下列属于无彩系的是()。 A、黑色 B、白色 C、蓝色 D、灰色 3、色彩的视觉生理特征() A、明暗适应 B、色彩适应 C、色彩补偿 D、色彩成因 4、下列哪些属于色彩调和的方法()。 A、同一调和 B、点缀色同一调和 C、同彩度调和 D、同色相调和 5、下列哪种色彩具有前进感()。 A、高明度 B、低明度 C、低纯度 D、高纯度 五、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色彩的三属性是什么?请分别简述色彩三属性的概念。 2、简述色彩对比概念及方式。 六、设计题(本题共1小题,共30分) 任选一幅自己喜欢的画面打印出来,贴在A4纸张一侧,另一侧用水粉绘制出从画面中提取出的主要色彩(不少于5种),并且把每种色彩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用色彩的面积大小表现出来。完成后,拍照或者扫描存成jpg格式。 附:参考答案

郑州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2018届高三级阶段检测(二) 语文 本试卷共8页,共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人你要“掌声”干什么? 张建平 中国当代诗人大都有一个情结,就是娇情。文本的口水话泛滥之后,情感似乎成为珍惜物,不仅需要憋出来、强生出来,甚至需要“变”出来。 诺贝尔文学奖被鲍勃·迪伦收获,又刺激了下中国诗人的神经,似乎,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仰望星空”,在一腔望月的诗意中,总应该寻求到些许的心理平衡,却总伴随着失望。仰望星空不能指责,这是诗歌的前提,但真的能看到什么,什么精神之纯粹能够积淀在中文诗歌的经脉中,的确应该冷静地思索一下了。其实,迪伦的诗歌翻译得不好,用中文语境来看,没得深意。这就是语言语境的问题。莎士比亚的诗歌也如是,英文语调、感染力、诗歌韵律非常强悍,直指内心。在中文语境下,当代诗歌与我们中国古典诗歌相差十万八千里,这应该是公认的事实。获得诺贝尔奖的迪伦能够把情感融入诗歌、歌词的文本能力应该可以讲得到了评委不同语言语境的公认,不应产生异议,虽然,我仍然不喜欢中文翻译的他的诗歌。 中国古典文学,包括诗歌的内质、核心、风格、情调在哪?其实刘勰的《文心雕龙》里写的很清楚,“文以载道”,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文学创作的命脉,一千多年来,包括八股文在内的文本演绎出来的文章,判其立意、立论、立章大都出于此,文用气长,文以胆论,无气无胆,绝非文章,那是说话,那是口水。喷在文坛里,那是痰盂。而“文以载道“如何呢?真正的“载道”是顶天立地,吸天地之大气,壮人生之伟胆。直面人生世界之苦难,直面人生社会之丑恶,人行仗义,文书真镜。文人、诗人的痛苦应该积淀大众之苦难,胸怀天下,诗人的情怀应该“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诗人的笔法文脉应该可以气贯山河。这个世界,不可能没有苦难,当诗歌可能寄情寄怀的时刻,直指内核,才是文学诗歌的精髓。描写、刻画、揭露丑恶,同情苍生,才可能有文之胆气。 我们的语境如今变了,在有限的情怀里,只能依靠稀有的真实情感,勇救地面对邪恶。 无法载道时,我们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求道”,像海子那样最终用死亡揭示诗歌。再有一条,就是我们当下做的,用白话的口水挑起“激情”在某种想入非非的情感寄托里,研磨章句,无气就只能口水,无胆就只能看着上司的脸色,在肮脏的地上,用文字“爬”出一行行可怜的“诗歌”。诗歌,成为脑浅层的发泄物。我相信,中文文学、诗歌的命运,会是个很痛苦的过程。当文学与诗歌面对强权,甚至面对武力的时候,文本在解构、倾诉的时刻,若无文胆,势必进入风花月夜的出处。情感,或许只能有王国维那番的寄托,但再无杜甫。不应该责怪风花月夜,月光给予诗人的是安静的对话,这是诗歌纯粹的语言。中国文人的担当其实应该得道载道,藐视权责,孤独地走在探索、探求的远方。 那么,如果诗歌不是为了感触与揭示苦难,给希望,一个真实的仰望星空的坚守空间,你要“掌声”干什么?

《访兰》教学设计

《访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 2. 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文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歌、图片等资料。 教学设计 一、引入质疑

1展示有关兰花的绘画作品和实物图片,让学生欣赏,展示有关描写兰花的诗词,让学生朗读。并思考各诗句着重体现了兰花的什么特点。 2谈话:兰花形态绰约多姿,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美的享受。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贾平凹先生笔下的兰花又是怎样的与众不同。 3揭题质疑。如:为什么用“访兰”而不用“赏兰”?父亲带“我”去访兰的目的是什么? 二、初读知意 1朗读课文。 2文章按照访兰的缘由、观赏兰花、访兰后的感想分为三部分,请分别给这三部分拟上标题。然后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在作者笔下,兰花有怎样的引人之处?请把有关描写兰花的语句勾画出来。

侧面描写————家兰:“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观赏。”正面描写————野兰:“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三、重点研读 1读“我”与父亲在访兰过程中的对话。说说从这一段对话中读懂了些什么。 2小组讨论后交流。 3重点讨论几个问题。 (1)家兰和野兰有什么不一样? (2)“两个味儿”指的是什么? (3)“我”对兰花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父亲带“我”访兰的目的是什么?

4说说自己对“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这句话的理解。 四、深化认识 1读最后一段,说说“不敢”、“后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 2说说自己读了课文后的体会或感受,谈谈自己今后要做怎样的一个人。 五、背诵 参考资料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

三年级美术下册第10课《有趣的蛋壳造型》说课稿人美版

《有趣的造型》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册第10课《有趣的造型》。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教学效果五个方面来加以说明。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设计本课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简单的创意设计,学习制作美化生活的小工艺品,感受设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本课教学以蛋壳为主体,附加彩纸或其它材料,进行人物或动物的创作。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感受蛋壳、乒乓球的特性,学习利用彩纸及多种材料进行制作,增强学 生发现美、表现美、塑造美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动手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讲解及演示,引导学生在小组中探究学习、相互交流,让学生 学会用彩纸及多种材料进行蛋壳小摆设、小玩具的创作。 ③情感与价值目标:感受工艺品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设计、 制作活动的兴趣。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用蛋壳、彩纸、彩布等材料进行人物、动物造型设计、制作。 教学难点:蛋壳小摆设的美感与创新。 二、教学方法: 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设计适当的情境并以游戏导入,以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设计在生活的作用。著名的教育家叶圣淘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学中教师只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引导、欣赏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评价展示法等。三、学法指导 我利用实例和课件的演示,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中我积极创设情境,让他们参与有趣的美术游戏,通过观察、探究、创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感知,体验,讨论的乐趣,自由发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 具体教学程序由激趣导入——探究方法——创作表现——评价展示——课后拓展五个环节组成。 1、欣赏造型激趣导入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个可爱的小伙伴,它们就在你们的中间。 (1)每四人一个小组的桌面上摆着一个乒乓球或蛋壳、纸杯的有趣造型(小狮子、小丑、小姑娘、小鸟等)请学生围坐一起欣赏。 (2)教师就势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仔细观察:①这是什么造型?②它分别是用哪些材料制作出来的?③请说说自己最欣赏的设计部位是哪里? (3)小组讨论后请学生派代表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评述,特别是说说自己最欣赏的造型部位,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如用毛线做头发、用皱纹纸团出圆鼓鼓的形状做小丑的鼻子、

部编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全人类大脑知识共享,你支持吗? (辩题)假如让全人类大脑实现知识共享,你支持吗? (正方)说实话,一说到这个技术我就热血沸腾。统计清华大学每年的入学人数和家庭背景,你会发现,越来越少的人出身于贫寒家庭和偏远落后山区,寒门再难出贵子,而知识共享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根据诺奖得主西奥多·舒尔茨的研究表明,当社会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更高的时候,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小。这意味着一旦共享知识了,人人变得更博学,贫富差距将会缩小,寒门将出更多的贵子。这个技术真是太好了。 (反方)对方辩友乐得沸腾了,但有人会气得沸腾!因为这一技术会极大地破坏现有的公平格局,抹杀了个人努力。这个技术,让那些没有付出努力的人躺在家里就可以获得知识。设想你寒窗苦读12年,当终于收到了清华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广播里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声音:全人类知识共享,清华大学解散了!凭什么呢?更让人觉得不公平的是,这一技术置各种专利于何地呢?发明专利的人发现自己的成果被人半路截胡了,人人都可以灵光一现申请个专利,那研究发明还有什么动力! (正方)我不同意对方辩友的看法,少努力一点儿有什么不好?就我个人而言,2006年我开始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在此之前,我用了15年去学英语,又用了9年去学计算机,而最后我顶多能听懂一个生僻的网络关键词。如果我7岁就能拥有27岁的知识储备,我的人生会不会是另一种样子?普通人穷极一生去学习,恐怕都学不到所有人掌握的所有知识。知识共享,等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当我们仰望星空,看到的不再只是一颗星星,而是无穷的宇宙奥秘。“朝闻道,夕死可矣”。全人类大脑知识共享,让我节省了学习时间,更接近真理与宇宙的尽头。 (反方)我看对方辩友确实是走到宇宙的尽头了。大脑共享直接获得知识,显然省略的是学习和思考的过程。这样真的好吗?就《西游记》而言,我们都知道这是佛祖安排的九九八十一难,佛祖不可以直接把经书给唐三藏吗?他可以,经书是完全可以共享的,但是取经的路是不可以的。而使唐僧成为唐僧的,不是经书,是那条取经的路啊!我们活在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活在一个生产知识的速度超越储存它速度的时代,所以我们这个时代考验的恰恰是你从这些知识当中去挑选辨别排序的能力。比匮乏知识更可怕的是,这些辛辛苦苦学了知识的人,发现付出的努力是个笑话,这不是在分享知识而是在毁灭知识! (节选自2018年11月16日《奇葩说》,有删改)(1)【思维导图】阅读双方辩词,完成思维导图。

六年级下册阅读复习题及答案精选

六年级下册阅读复习题及答案精选 经过四个小时汽车的颠簸(bǒ bō),我们来到了西岳太华面前.啊!雄伟的华山,真是天造地设的奇观!悬崖绝壁,怪石突兀,路在何方? 入山以后,我们似乎来到了一个石头的世界,山崖陡立,砾石堆积,峡谷幽深,华山的路就在堆积的砾石和岩坎上跳跃.行了二十余里,路愈来愈险了.忽遇绝境,只见一道铁索斜挂长空,迎面陡崖立壁“回心石”三个大字使人触目惊心.我们侧身擦壁攀索而上,转身一望,一条石梯从天而垂.这就是“太华咽喉”千尺幢. 千尺幢有二百六十多个台阶,呈陡槽形,是人工在天然的石缝中凿出来的.槽深三十多尺,宽只有二尺许.仰望,天开一线;俯视,如掉井中.开始,台阶面有半脚宽,愈向上愈窄(zǎi zhǎi),极窄处只能踏一个脚尖,游人全凭手拉铁链而上.天梯顶端,槽口合拢,只凿出一个洞口,仅容一人出入.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爬完千尺幢,越过百尺天险,又一条更长的望不到尽头的天梯挂在山梁上,宽不盈尺,左右皆是一草不挂的陡壁,真使人望而生畏.传说,韩愈当年在华山上看到山高路窄,白云缭绕(rǎo rào),吓得不敢下山,放声痛哭,给妻子写下了遗书投于崖下诀别,至今岭上仍有“韩愈投书处”五个大字. 华山险路使人胆寒,然而华山之美就在于险.惟独其险,才召人神往,使人遐想.如果说沉香劈山救母只不过是人类征服华山的理想,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则不乏沉香似的英雄.不畏天险,征服天险,是勇敢者的一大特征.我们上山时逢“五一”佳节,游人络绎不绝,其中有未成年的孩子,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人们历尽艰险,凭着顽强的意志一步一步登上顶峰,那身负百八十斤重的挑山工,每天往返八十余里,给游人送去方便.当年的人民解放军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从绝壁处飞上山,创造了“智取华山”的奇迹.我们登临北峰,向下望去,雾气弥漫,使人头昏目眩(xuán xuàn),我们的子弟兵就是黑夜从这里上山的,真使人惊叹不已,肃然起敬. 立于北峰远眺,西岳险径尽收眼底.华山的路由栈道、石桥、铁索组成,盘桓旋绕,曲曲折折.我想,人生的道路不也像华山的路一样曲折吗?只有那不畏艰险,披荆斩棘,一步一个脚印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奇观: 触目惊心: 望而生畏: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幽深()绝境()诀别()遐想()3、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仰望()勇敢()顽强()络绎不绝()4、华山的道路由()、()、()、()组成,作者是按()顺序来写华山的路的,其中()是重点部分. 5、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打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