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数学建模--110警车巡逻方案

研究生数学建模--110警车巡逻方案
研究生数学建模--110警车巡逻方案

2009年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D题

110警车配置及巡逻方案

110警车在街道上巡弋,既能够对违法犯罪分子起到震慑作用,降低犯罪率,又能够增加市民的安全感,同时也加快了接处警(接受报警并赶往现场处理事件)时间,提高了反应时效,为社会和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考虑某城市内一区域,为简化问题,假定所有事发现场均在下图的道路上。该区域内三个重点部位的坐标分别为:(5112,4806),(9126,4266),(7434,1332)(见下图红点部位,蓝色部分为水域,道路数据见附件,相邻两个交叉路口之间的道路近似认为是直线)。

某城市拟增加一批配备有GPS卫星定位系统及先进通讯设备的110警车。设110警车的平均巡逻速度为20km/h,接警后的平均行驶速度为40km/h。警车配置及巡逻方案要尽量满足以下要求:D1.警车在接警后三分钟内赶到现场的比例不低于90%;而赶到重

点部位的时间必须在两分钟之内。

D2.使巡逻效果更显著;

D3.警车巡逻规律应有一定的隐蔽性。

请回答以下问题:

一.若要求满足D1,该区最少需要配置多少辆警车巡逻?

二.请给出评价巡逻效果显著程度的有关指标。

三.请给出满足D1且尽量满足D2条件的警车巡逻方案及其评价指标值。

四..在第三问的基础上,再考虑D3条件,给出你们的警车巡逻方

案及其评价指标值。

五.如果该区域仅配置10辆警车,应如何制定巡逻方案,使D1、D2尽量得到满足?

六.若警车接警后的平均行驶速度提高到50km/h,回答问题三。

七.你们认为还有哪些因素、哪些情况需要考虑?给出你们相应的

解决方案。

第三、五、六问的巡逻方案结果请按规定格式分别存入文件“队号-Result3.txt”、“队号-Result5.txt”及“队号-Result6.txt”中。

[注]必须严格按照以下格式保存结果数据,评阅论文时将用计算机验证你们的结果,作为评分参考依据。

在电子文档中(纸质版中仅需要提供警车巡逻方案及其评价指标值)以附录形式提供第三、第五、第六问中白天任意连续4小时内的各警车的正常巡逻位置数据,巡逻位置数据请按规定格式分别保存为文本文件,文件名分别为:队号-Result3.txt、队号-Result5.txt 和队号-Result6.txt,时间间隔为1分钟,即每隔1分钟记录下各警车位置,每辆警车的位置数据用(xxx,yyy)表示,不同警车间的位置数据用“,”隔开,第1辆警车位置与时间之间用“,”隔开,各个时刻的最后一辆警车位置数据后不加“,”,每一时刻的数据另起一行,文件以End结尾,数据格式为:

警车数目,评价指标值

时间1,警车1位置,警车2位置,……警车n位置

时间2,警车1位置,警车2位置,……警车n位置

……

End

例如:假设有警车4辆,评价指标值为m1,m2,…,在0s时都位于各自起点(xi,yi),1分钟时,位置分别为(a1,b1),(a2,b2),(a3,b3),(a4,b4),2分钟时,位置分别为(c1,d1),(c2,d2),(c3,d3),(c4,d4),则此时文件记录为:

4,m1,m2,…

0,(x1,y1),(x2,y2),(x3,y3),(x4,y4)

1,(a1,b1),(a2,b2),(a3,b3),(a4,b4)

2,(c1,d1),(c2,d2),(c3,d3),(c4,d4)

……

End

全国第六届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题目110警车配置及巡逻方案

摘要:

巡逻勤务是对社会治安进行动态管理的一种勤务方式,要求对社会面做到全时空控制。110警车在街道上巡弋,既能够对违法犯罪分子起到震慑作用,降低犯罪率,又能够增加市民的安全感,同时也加快了接处警时间,提高了反应时效,为社会和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文根据某一区域的数据地图,在满足所给要求D1、D2、D3的情况下,给出求解警车配置及巡逻方案。由于交叉点众多,导致线性方程组复杂难解,因此采用离散化策略,将地图细分为相邻点距离不超过200米图集。对于问题一我们考虑它的静态状况,将此问题转化问P-中心问题,应用遗传算法求解。我们得到满足D1条件时该区最少需要配置16辆警车巡逻。对于问题二我们给出了评价巡逻效果显著程度的有关指标。而对于之后的问题,均牵扯巡逻问题,警车均为动态,我们采用贪婪策略来处理,得到了四种不同要求下的警车巡逻方案及其评价指标值。最后根据我们的模型和我们的理解,对当前警车巡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建议。

关键词:巡逻方案;P-中心问题;遗传算法;贪婪策略

参赛队号1190319

队员姓名龚云路、周立刚、张家健

警车配置及巡逻方案

110

110警车配置及巡逻方案

一、问题重述

110警车在街道上巡弋,既能够对违法犯罪分子起到震慑作用,降低犯罪率,又能够增加市民的安全感,同时也加快了接处警(接受报警并赶往现场处理事件)时间,提高了反应时效,为社会和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考虑某城市内一区域,为简化问题,假定所有事发现场均在下图的道路上。该区域内三个重点部位的坐标分别为:(5112,4806),(9126,4266),(7434,1332)。

某城市拟增加一批配备有GPS卫星定位系统及先进通讯设备的110警车。设110警车的平均巡逻速度为20km/h,接警后的平均行驶速度为40km/h。警车配置及巡逻方案要尽量满足以下要求:

D1.警车在接警后三分钟内赶到现场的比例不低于90%;而赶到重点部位的时间必须在两分钟之内。

D2.使巡逻效果更显著;

D3.警车巡逻规律应有一定的隐蔽性。

请回答以下问题:

一.若要求满足D1,该区最少需要配置多少辆警车巡逻?

二.请给出评价巡逻效果显著程度的有关指标。

三.请给出满足D1且尽量满足D2条件的警车巡逻方案及其评价指标值。

四.在第三问的基础上,再考虑D3条件,给出你们的警车巡逻方案及其评价指标值。五.如果该区域仅配置10辆警车,应如何制定巡逻方案,使D1、D2尽量得到满足?

六.若警车接警后的平均行驶速度提高到50km/h,回答问题三。

七.你们认为还有哪些因素、哪些情况需要考虑?给出你们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背景与分析

警察勤务[1]是指警察机关完成警察任务,以最有效的方法,组织和运用警力,履行警察职责的一切有计划有规律的活动。纵观世界各国,警察勤务可分为五种:巡逻、临检、守望、值班、备勤。其中巡逻为最基本的勤务方式。警察巡逻勤务是

警察部门为完成自身任务的需要,运用巡逻工作方法,对社会面进行动态控制的一种勤务方式。当前,由于街面管理和防范工作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隐藏的不安定因素增多,街面治安问题日趋复杂。一方面是不法分子在街面的违法犯罪活动越来越猖獗。街面的宽阔空间给不法分子以作案快、逃逸快的有利条件,所以一些不法分子越来越多地将作案地点选择在街面,严重威胁着老百姓的安全感。另一方面是街面刑事治安案件不断上升。这样就更显得进行街面巡逻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要使巡逻勤务达到对社会治安进行良好动态管理的目的,就要求对社会面做到全时空控制。这样对巡区的设计与规划,就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以及巡警的实际勤务能力来划分巡逻区域和各组巡逻范围、规定巡区的安全保卫等级、确定巡逻警力及编组、选择合适的巡逻执勤方式,最终形成适合的巡逻工作方案。

警察巡逻活动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即时打击犯罪;二是即时服务群众。其出发点都是追求“第一时间的有效快速反应”,即警情反应速度。警情反应速度,是指从接警到警察赶赴现场的时间。警情反应速度越快,制止和抓获犯罪的效率就越高。正是警情反应速度对犯罪的重要控制作用,使得世界第三次警务革命的立足点将警力重点摆在街面上,以缩短警察赶赴现场的时间。从城市治安安全角度而言,警情反应速度是考察城市治安控制力状况的重要指标。

随着我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状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地社会治安形势日益动态化、复杂化,以往那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以静态管理为主的治安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己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治安状况的需求。因此,在目前新形势下急需治安管理方式、方法进行转变。另外,根据西方警界的研究结果,公众的公共安全感和满意度,很大程度上并非源于警察的破案数、破案率或其它业务行动的结果,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公众对这些结果没有直接的感受,他们的安全感和满意率往往来源于身边的巡逻警察[2]。因此,构建巡逻格局就是要扩大警察时空的覆盖面,使警察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通过街面巡逻,加强社会面控制和威慑,维护公共安全和公共秩序;通过街面巡逻,及时发现和调节群众纠纷,开展社会救援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树立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通过街面巡逻,充分宣传、发动和组织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管理,及时掌握治安动向,把专门工作与群众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变有限警力为无限警力。

由于科技的发展,现代巡逻方式和巡逻所需配备设置都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在很多城市都用上了GPS巡逻车系统[3]。GPS巡逻车系统是公安部门指挥调度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功能完善、技术先进、设备可靠的系统,他的建立对车辆的指挥调度、实时监控、防盗反劫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警用GPS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警车的统一监控、管理、指挥,提高警务工作的效率。实现了对警车的精确指挥调度、实时监控。保障了人民警察能够安全、迅速、准确地执行治安巡逻、治安防范的任务。

因此,该城市警方在增加一批配备有GPS卫星定位系统及先进通讯设备的110警车后,通过配置合理的巡逻路线,对于接报、处理治安、刑事案件的效率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在对模型的建模和求解过程中,由于交叉点众多,导致线性方程组复杂难解,我们采用离散化策略,将地图划分为相邻距离不超过200米的点集。另外,对于三个重点部位,由于都不在道路上,我们假设这三个点和它们附近的交叉点都有直接通路可以到达。

对于问题一中的警车配置问题,由于D1条件中不牵扯警车的巡逻,所以我们可以在问题一中假设警车是处于静止的状态,进而可将此问题转化问P-中心问题求解。而对于之后的问题,均牵扯巡逻问题,警车均为动态,我们采用贪婪策略来处理。

二、问题假设

1.警车出行路线的路面状况应是通畅、良好的,每条道路都是可双向行驶的。

2.相邻两个交叉路口之间的道路是直线。

3.警车巡逻时应是正常的,如不因警车抛锚而耽搁正常巡逻,而且不考虑路面情况和天气状况对正常巡逻的影响。

4.警车配备有的GPS 卫星定位系统及先进的通讯设备都是良好的、正常运行的。警车可通过这些设备随时获得整个城市的治安状况。

5.社会治安处于一个正常状态,如在每辆警车巡逻区域内不会同时有多起事件发生,即每次在警车接处警时,该巡逻区域内再有其它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

6.本文中除了考虑3个重点部位外,其他地方都是一样的对待,不考虑重点要害区域和案发重点区域,巡逻频率在每个点上是同等处理。并且在时间上也考虑一样,不区分重点时段与其它时间。

7.在我们考虑警车巡逻路线时不考虑突发事件,或者不考虑处理事故对正常巡逻的影响。

8.对巡逻方式不做考虑,只考虑有先进通讯设备的110警车,以前的设备不做考虑。9.在安排巡逻路线时,不考虑换班的影响。

三、符号说明

n :表示所给城市道路交叉口的总数目,即n =307;

i v :表示数据表中给出的第i 个城市道路交叉口,其中1,2,3,...,i n =;

,i j e :表示相邻两个交叉口,()i j v v i j ≠之间的道路,其中,1,2,3,...,i j n =;

,i j s :表示道路,i j e 的长度,其中,1,2,3,...,i j n =;

(,)d u v :表示从点u 到达v 的最近距离;

(,)d u S :若S 是一非空点集,则(,)d u S 表示点u 与S 中最近的一个点的距离;{|1,2,3,...,}

i V v i n ==表示所有道路交叉口的集合(V n =);

,{|,1,2,3,...,}i j E e i j i j n =≠=且表示所有相邻道路的集合;

(,)G V E :表示所给城市道路网络图;

p :满足巡逻要求时所需警车的数目(p n <);i x :巡逻中的第i 辆警车,其中1,2,3,...,i p =;

12p X={x ,x ,....,x }:由p 辆巡逻警车构成的集合(X p =);

X G ?:表示集合X 中的点可以在图G 的顶点上或边上,即警车可以在道路,i j

e 上,也可以在道路交叉口i v 处;

N :把图G 上的边按要求进行细分后得到的所有新的顶点总数目;

max t L :表示警车接警后,t 分钟能走的最远路程;

3max ((,))P d v X L ≤:表示所有警车与任意点的距离小于3

max L 的概率,

即一旦发生事故,警车接警后三分钟内赶到现场的比例;a :表示坐标为(5112,4806)的重点部位;b :表示坐标为(9126,4266)的重点部位;y :表示坐标为(7434,1332)的重点部位;

2max (,)d a X L ≤:表示某一警车与重点部位a 的距离不超过2

max L ;

2max (,)d b X L ≤:表示某一警车与重点部位b 的距离不超过2

max L ;

2max (,)d y X L ≤:表示某一警车与重点部位y 的距离不超过2max L ;

四、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4.1问题一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对本文的第一个问题,从理论上可以认为是利用最少的警车数实现满足约束要求的巡逻服务,对巡逻警车的位置设置的优化布局属于图论中的p-中心问题,是NP —难问题[8],要设计一个多项式时间算法求其精确解是比较困难的。本文中提出了用遗传算法求解这一问题,从而得到近似解,该算法的全局高效搜索特性使得到的优化结果能接近全局最优解。4.1.1p-中心问题

p-中心问题[8]是一种选址问题,在实际中有很好的应用。对选址问题的研究已有十分丰富内容,按照候选点的特性分类(Scaparra [5]),可分为连续选址问题、离散选址问题和网络选址问题。网络选址问题要求在某个网络上设置若干个服务中心,以达到特定的目的。例如,城市中设置若干个119消防站,以使到达最远的报警点的时间尽可能的短。又如: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以便配送商品到所有超市的总的距离最短。网络选址问题在物流设施规划、通讯系统设计等诸多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背景。自Hakimi [6]1964年首次提出中心问题与中位问题以来,对网络选址问题的研究范围和领域不断拓展。

p-中心问题(p-center problem )在物流网络规划以及公共服务设施选址中具有广

泛的应用背景,最早是由Hakimi 于1964年[7]提出,其一般定义是:设X 为图G 的一点集,12||,{,,,|,1,2,,}p i X p X x x x x G i p ==???∈=???,对任意给定函数,i i f v V ?∈,

定义()max{((,))}i i i v V

f X f d v P ∈=,求:*****

12{,,,|,1,2,,}p i X x x x x G i p =???∈=???以及p r ,

满足*()min{():||,}p r f X f X X p X G ===?。若其中X V ?,则模型称为顶点p-中心问题;相应地,若其中X G ?,则称为完全p-中心问题(若无特别说明,以下简称中心问题);若其中,()i f f X 定义在G 上,则称为连续p-中心问题。在大部分文献中,i f 定义为距离的某种线性函数(除非特殊说明,以下讨论均含此假定),即

(,)i i i i f w d x X a =+,其中,,i i w ?称为权重,i a 称为常数项。当1i w =时称为不加权型。针对本文要在城市道路网络中去搜索p 个最少警车所处位置,是一个近似于加权的完全p-中心问题模型,这是一个NP —难问题。因此,在实际处理中,我们只能寻求简单启发式算法或近似算法来求解,本文中采用的是遗传算法求解。4.1.2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10]是一种以自然选择和遗传理论为基础,将生物进化过程中适者生存规则与种群内部染色体的随机信息交换机制相结合的优化搜索算法。设求解的优化问题为:

[]1

:,i i i f u v R

=∏→式中[]1

,m i i i u v R =∏?,这里[],i i u v 是第i 个变量的范围,用遗传算法求解问题时,首先

对问题的解进行编码,构成“染色体”,不同的染色体构成种群。每个染色体叫做种群的个体,每个个体根据适应函数有一个适应度,然后通过选择、交叉和变异算子构成新一代更好的种群,这样不断进化,直到求出问题的满意解。其基本执行过程如下:

(1)随机选择n 个初始个体12000,,,n

x x x ???,每个个体有L 个基因位置0t =;

(2)计算每个个体的适应度(),1,2,,;

i t f x i n =???(3)选择操作从种群中选择出n 个个体,选择的方法有精英算法,赌轮盘算法等等,个体0i

x 在下一代中被选择的概率为1

()()n

i i t

t

i f x f x =∑,这n 个新个体

记为'1'2',,,n t t t x x x ???;

(4)交叉操作:从'1'2',,,n t t t x x x ???中以相同的概率c P 独立地选出两个个体,在

11L ?~之间随机选择一个或多个交叉点进行交叉操作,在交叉点互换两个个体的码段,产生两个新个体。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形成新种群

12111

,,,n

t t t x x x +++???(5)变异操作:按变异概率m P 随机地改变每个个体的每一个基因位.形成新一

代种群12222,,,n

t t t x x x +++???;

(6)是否满足结束条件,如果满足则停止;否则1t t =+,转(2);

4.1.3模型分析和求解

由于巡逻警车接警后的平均行驶速度为40km/h ,这也就意味着接警后,对于离

警车的距离小于或等于33

max max (2000)L L m =的事故点,巡逻警车接警后,完全能够在三分钟之内赶到事故现场。而对三个重点部位的事故,巡逻警车接警后必须在两分钟之内赶到重点部位现场,即巡逻警车离重点部位的距离在任意巡逻时刻都不能

超过22

max max (40003)L L m =.

通过计算寻找得知:重点部位a 点附近的交叉路口为101103110112,,,v v v v ,b 点附近的交叉路口为123141v ,v ,y 点附近的交叉路口为277v 。在这我们假设重点部位和它们附近的交叉点都有直接通路可以到达。因此,从邻近警车到达重点部位的距离,可以考虑为警车先到达与他们邻近的交叉口的距离与此交叉口与重点部位距离之和。

由以上约束条件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使巡逻警车尽可能少的优化模型:

3m ax 2m ax 2m ax 2m ax m in m in ()

((,))90%,(,),(,),(,).

X

p

F X P d v X L d a X L d b X L d y X L ≤≥≤≤≤s.t.:

(1)

(2)

(3)

把以上分析中的(2)和(3)两个式子代入模型(1),这样就建立起一个在满足D1所给要求后,可求解巡逻警车数最少的优化模型。我们采用遗传算法对此模型进行求解。

因为警车配置及巡逻方案要尽量满足D1,即要保证警车在接警后三分钟内赶到现场的比例不低于90%;而赶到重点部位的时间必须在两分钟之内。在对本模型求解过程中,我们考虑的方法是把道路线段离散化,也即对城市道路段进行加点细分,使得任意一条新的道路段的距离设置在100米到200米之间。细分方法为:若对有道路直接连接的两个点,i j v v 之间的距离,i j s 大于200米,则用它来除以200并取其整数,[/200]i j s ,即可在,i j v v 这两个相邻道路交叉口间可取,[/200]i j s 个点,这样就将,i j s 平均分成,[/200]1i j s +份。

经过计算,我们发现三个重点部位都不在网络线段或定点上,我们为了简化求解过程,把离重点部位最近的顶点近似的当成重点部位来处理。警车在接警后的速度为40km/h,则它在三分钟赶到现场所走的路程为403/6022000km ×==米。由于把它离散了,在某一时刻,我们把总体的接处警(接受报警并赶往现场处理事件)

时间转变为离此刻警车位置的距离为2000米以内的所有点的总数1N (除了重复的点)

,则要求1/90%N N >。而赶到重点部位的时间必须在两分钟之内,则在重点部位周围必须有警车的路程为402/604/31333.3km ×==米。根据D1我们可以得到静态状态下的警车配置情况,由此得到满足D1时该区最少需要配置多少辆警车巡逻。在对地图进行离散化后,最终形成1350个点(即N=1350),使得任意相邻两点间的路程都在100到200米之间。

下面是求解P-中心的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

(4)

其中:

:警车在接警后三分钟赶到现场的比例;

:如果满足两分钟内赶到重点部位,值为0;如果不满足,加入

罚值0.5,即

遗传算法的染色体个体编码采用一个p 维数组,每一个数组内存放一个点;群体个数为120个;进化3000代;交叉概率为0.5,变异概率为0.01;

下面为遗传算法最优个体适应度进化的曲线图(以p=18为例):

图(1):适应度进化图

下面为p 从10到20的最优解情况,其中每种情况均满足两分钟内赶到重点部位,纵坐标为警车在接警后三分钟赶到现场的比例:(具体数据详见附录)

图(2):不同P值情况下警车在接警后三分钟赶到现场的比例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警车数量p的增加,警车在接警后三分钟赶到现场的比

p<时,的值小于90%;当p=16时,rate=0.9133。例不断增加。其中当16

则我们认为满足D1时该区最少需要配置16辆警车巡逻。

4.2问题二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评价巡逻效果显著程度与反应时间,工作负荷,单位警车出警效果,公众安全感,巡逻的区域覆盖率等相关。警察巡逻对辖区治安状况、发案率降低、人民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在第二节中我们介绍了警情反应速度对犯罪的重要控制作用,是考察城市治安控制力状况的重要指标。在本文我们考虑的警情反应速度即反应时间也就是接处警时间。这里单位警车出警效果我们考虑警车巡逻经过的区域覆盖率。工作负荷是指出警的数量,在这里我们考虑的是警车的数目。

本文中,巡逻效果显著程度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衡量:

1.警车接警后三分钟赶到现场的比例:因为这个指标直接与接警反应时效相

关,所以比例越高,反应速度越快。

警车接警后三分钟赶到现场的比例计算公式如下:

2.警车巡逻经过的区域覆盖率:警车经过的区域越多,对违法犯罪分子的震慑

作用越大,市民的安全感越强。

警车巡逻经过的区域覆盖率计算如下:

3.警车的数目:我们知道,只要增加警车数目,上述两个指标都能有效的增加,

但警车数目的增加也代表着成本和工作负荷的增加,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少使用警车。

警车数目定义如下:

从第一题的计算过程可以看出,警车数目在大于16到20的时候是可以满足D1的条件,所以,我们可以将警车数目的范围定在[16,20],下面是结合上述三种指标的综合指标:

在这里,,,其中是警车巡逻经过的区域覆盖率

的权重,越大表示警车巡逻经过的区域覆盖率越重要;表示警车数目的权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在经济发达,或者重点保护的区域,增加警车的负担不是很重,值可减少;在经济欠发达,或者不是很重要的区域,不需要很多警车巡逻的情况下,增加警车对指标的影响就较大,这是值可适当增大。

我们认为综合指标越大,巡逻效果越显著。

4.3问题三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4.3.1贪婪算法

贪婪算法(Greedy Algorithm)是采用逐步构造最优解的方法,即在每一个阶段,都做出一个看上去最优的决策;决策一旦作出,就不可再更改。贪婪算法一般可以快速得到满意的解,因为它省去了为找最优解要穷尽所有可能而必须耗费的大量时间。

贪婪算法的五个组成部分是:

1)候选方案,有一套可以解决问题的候选方案

2)选择函数,选择最优候选方案

3)可行性函数,确定是否可用某个候选方案

4)目标函数,用于判定整体的或者某个阶段的结果好坏

5)结果函数,用于结束。

4.3.2巡逻方案的建模与分析

在警车进行巡逻的时候,我们需要满足D1,即警车在接警后三分钟内赶到现场的比例不低于90%,赶到重点部位的时间在两分钟之内,然后我们针对问题二中提

出的指标值进行优化,得到巡逻方案。

在本问中,我们采用贪婪策略进行警车巡逻方案设计,具体如下:

1.由第一问中所述方法,得到P(P={16,17,18,19,20})辆警车的初始最优位置。

2.警车巡逻时,对下一时刻所有可能前进方向进行下述评价:

其中:

:警车在接警后三分钟赶到现场的比例;

在这里,描述“三个重点部位均在两分钟之内到达”的变量的范围是[0,2],描述“警车在接警后三分钟赶到现场”的变量)

范围也是[0,2],但由于的值很难到达1,所以其实在这个策略,优先

保证“三个重点部位均在两分钟之内到达”和“警车在接警后三分钟赶到现

场”,然后“警车在接警后三分钟赶到现场的比例”越高的方向越优先。

用来判断下一方向是否曾被巡逻到,由于警车巡逻经过的区域覆盖率越大越好,所以警车需要尽可能巡逻没有巡逻过的区域。这里的值可以

进行调整,值过小,会导致警车经常在保证三分钟能赶到的区域大的地方

徘徊,值过大,警车巡逻经过的区域覆盖率会增大,但可能很难保证高反

应时效。所以,我们需要尝试不同的值以得到合适值。

3.选择最高的方向作为前进方向。回到步骤2,不断循环。

我们针对不同的车辆数目和不同的值进行了计算,最后得到最优结果如下:

车辆数是否满足D1接警三分钟赶到现场比例巡逻到达区域覆盖率最优c值范围16是0.91770.1844[0.001,0.0016] 17是0.92790.3711[0.0018,0.0024] 18是0.94220.5733[0.0026,0.003] 19是0.95080.6615[0.0018,0.0024] 20是0.95050.7333[0.0026,0.003]

按照第二问中提出的指标评价方法,我们对上述进行对了评价,得到结果如下:Car_num rate Cover_rate indicator

160.91770.1844 2.2865

170.92790.3711 2.4201

180.94220.5733 2.5888

190.95080.6615 2.5238

200.95050.7333 2.4171

在这里,我们认为巡逻到达区域覆盖率对于巡逻效果显著程度很重要,所以取,而警车数目由于不了解所建模地图区域情况,所以做一般情况处理,取

由上表可以看出,综合评价各项指标,当警车数为18辆这一情况时,巡逻方案较好,所以,我们的巡逻方案及其评价指标值如下:

车辆数目18

巡逻方案见上述算法

接警三分钟赶到现场比例94.22%

重点部位两分钟赶到比例100%

巡逻到达区域覆盖率57.33%

综合指标评价 2.5888

巡逻方案的效果如图所示,其中红色部分代表巡逻覆盖区域:

图(3):问题三的巡逻方案效果图

4.4问题四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D3条件要求警车巡逻规律应该有一定的隐蔽性,这里就要求警车的巡逻路线不能一成不变,警车线路不确定性强。行车线路和时间难以捉摸。所以,我们考虑在巡逻路线中加入随机因素,即在满足D1条件后,警车的巡逻有一定概率是考虑增加巡逻效率,也有一定概率是随机巡逻,增加隐蔽性。

增加隐蔽性的警车巡逻算法如下:

1.由第一问中所述方法,得到P(P={16,17,18,19,20})辆警车的初始最优位置。

2.警车巡逻时,对下一时刻所有可能前进方向进行下述评价:

其中:

:警车在接警后三分钟赶到现场的比例;

3.选定一个概率值,警车有的概率做随机运动,的概率优先向未巡逻到

区域运动,具体方法如下:

a.随机一个数值,

b.如果,随机选择一个可能前进方向,增加这个方向的评价分

如果,对每一个可能前进的方向使用问题三中的方法评价:

其中

在这里,可以进行调整,越大,隐蔽性越强,但巡逻效果显著性会下降。

4.选择最高的方向作为前进方向。回到步骤2,不断循环。

我们将从结果差异的角度来评价隐蔽性,我们根据上述算法产生多套巡逻方案,如果这些方案差异越大,表明隐蔽性越高。

下面是根据上述算法产生的三套巡逻方案,这里=0.2:

方案车辆数满足D1接警三分钟赶到现

场比例

巡逻到达区

域覆盖率

与方案1差异率

118是0.93320.6504-

218是0.93030.755678.67%

318是0.94090.668181.4%

我们可以看到,方案2和3与方案1之间的差异率均很高,说明这些巡逻方案有较强隐蔽性。

4.5问题五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如果只有10辆警车,则D1条件很难完全满足,所以需要对第三问中的方法进行一些修改。修改后算法如下:

1.由第一问中所述方法,得到10辆警车的初始最优位置。

2.警车巡逻时,对下一时刻所有可能前进方向进行下述评价:

其中:

:警车在接警后三分钟赶到现场的比例;

:重点部位在两分钟之内到达的比例;

3.选择最高的方向作为前进方向。回到步骤2,不断循环。

这里前面有个权重3表明巡逻方案的重点是先保证重点部位在两分

钟之内警车可以到达,然后是警车在三分钟内能赶到现场的区域尽可能大,最后是提高巡逻效果显著程度。

我们针对不同的值进行了计算,最后得到结果如下(部分较优结果):

标号车辆数是否满足重点接警三分钟赶巡逻到达区c值范围

部位在两分钟

到现场比例域覆盖率

之内到达

110是0.65990.8319(0.00114,0.00120] 210是0.66670.7393(0.00120,0.00126] 310是0.68920.8207(0.00126,0.00134] 410是0.65250.8044(0.00134,0.00142]按照第二问中提出的指标评价方法,我们对上述结果进行了评价,由于车辆数都一样,所以车辆数目的影响在这里不考虑,得到结果如下:

标号Car_num rate Cover_rate indicator

1100.65990.8319 1.4918

2100.66670.7393 1.406

3100.68920.8207 1.5099

4100.65250.8044 1.4569

在这里,由于题目是要求尽量满足D1和D2,所以我们认为D1和D2一样重要,取,而车辆情况不考虑,。

由上表可以看出,综合评价各项指标,第三种情况(即(0.00126,0.00134]时)巡逻方案较好,所以,我们的巡逻方案及其评价指标值如下:

车辆数目10

巡逻方案见上述算法

接警三分钟赶到现场比例68.92%

重点部位两分钟赶到比例100%

巡逻到达区域覆盖率82.07%

综合指标评价 1.5099

巡逻的效果如下图所示:

图(4):问题五的巡逻方案效果图

4.6问题六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若警车接警后的平均行驶速度提高到50km/h,我们需要重新考虑警车的配置问题,即在平均行驶速度50km/h的情况下不同P值的最优解。

我们采用同问题一相同的方法,得到结果如下(具体数据见附录):

图(5):平均行驶速度50km/h情况下不同P值情况下警车在接警后三分钟赶到现场的比例

与问题三中的方法相同,我们针对不同的车辆数目和不同的c值进行了计算,最后得到最优结果如下:

车辆数是否满足D1接警三分钟赶到

现场比例

巡逻到达区域覆

盖率

最优c值范围

10否---

11是0.92190.2956[0.0022,0.0024] 12是0.94010.6615[0.0032,0.0038] 13是0.93260.8519[0.0032,0.0038] 14是0.93550.9311[0.0048,0.0052] 15是0.93370.9615[0.0062,0.0068]按照第二问中提出的指标评价方法,我们对上述进行对了评价,得到结果如下:

Car_num rate Cover_rate indicator

10---

110.92190.2956 3.7631

120.94010.6615 4.2631

130.93260.8519 4.3864

140.93550.9311 4.2977

150.93370.9615 4.1067

在这里,警车数目为10辆时由于巡逻时不能满足D1,所以不予考虑;从剩下几种情况的计算情况来看,警车数目为13辆时最优。(注:这里警车数目虽然不再问题三提出的指标模型里警车数目的范围内,但不影响计算。)

综上,问题六的巡逻方案及其评价指标值如下:

车辆数目13

巡逻方案见问题三描述算法

接警三分钟赶到现场比例93.26%

重点部位两分钟赶到比例100%

巡逻到达区域覆盖率85.19%

综合指标评价 4.3864

巡逻的效果如下图所示: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队方案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中选择一项填写): B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XXX(机电XXX) 2. XXX国贸XXX) 3. XXX(电商XXX)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 日期: 2014 年 06 月 06 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目录 一、问题的重述 (1) 1.1 背景资料与条件 (1) 1.2 需要解决的问题 (1) 二、问题的分析 (2) 2.1 问题的重要性分析 (2) 2.2问题的思路分析 (3) 三、模型的假设 (4) 四、符号及变量说明 (4) 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4) 5.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4) 5.2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5) 5.3成对比较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的实用算法 (6) 5.4一致性检验 (7) 5.5层次分析模型的求解与分析 (8) 5.5.1 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8) 5.5.2计算25优秀大学生的综合得 (9) 六、模型的应用与推广 (11) 七、模型的评价与改进 (12) 7.1模型的优点分析 (12) 7.2模型的缺点分析 (12) 7.3模型的进一步改进 (12) 八、参考文献 (13) 附件一 (14) 附件二 (16)

建模与仿真

第1章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概念 参照P8例子,列举一个你相对熟悉的简单实际系统为例,采用非形式描述出来。 第2章建模方法论 1、什么是数学建模形式化的表示?试列举一例说明形式化表示与非形式化表示的区别。 模型的非形式描述是说明实际系统的本质,但不是详尽描述。是对模型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主要由模型的实体、包括参变量的描述变量、实体间的相互关系及有必要阐述的假设组成。模型的非形式描述主要说明实体、描述变量、实体间的相互关系及假设等。 例子:环形罗宾服务模型的非形式描述: 实体 CPU,USR1,…,USR5 描述变量 CPU:Who,Now(现在是谁)----范围{1,2,…,5}; Who.Now=i表示USRi由CPU服务。 USR:Completion.State(完成情况)----范围[0,1];它表示USR完成整个程序任务的比例。参变量 X-----范围[0,1];它表示USRi每次完成程序的比率。 i 实体相互关系 (1)CPU 以固定速度依次为用户服务,即Who.Now为1,2,3,4,5,1,2…..循环运行。 X工作。假设:CPU对USR的服务时间固定,不(2)当Who.Now=I,CPU完成USRi余下的 i X决定。 依赖于USR的程序;USRi的进程是由各自的参变量 i 2、何谓“黑盒”“白盒”“灰盒”系统? “黑盒”系统是指系统内部结构和特性不清楚的系统。对于“黑盒”系统,如果允许直接进行实验测量并通过实验对假设模型加以验证和修正。对属于黑盒但又不允许直接实验观测的系统,则采用数据收集和统计归纳的方法来假设模型。 对于内部结构和特性清楚的系统,即白盒系统,可以利用已知的一些基本定律,经过分析和演绎导出系统模型。 3、模型有效性和模型可信性相同吗?有何不同? 模型的有效性可用实际系统数据和模型产生的数据之间的符合程度来度量。它分三个不同级别的模型有效:复制有效、预测有效和结构有效。不同级别的模型有效,存在不同的行为水平、状态结构水平和分解结构水平的系统描述。 模型的可信度指模型的真实程度。一个模型的可信度可分为: 在行为水平上的可信性,即模型是否重现真实系统的行为。 在状态结构水平上可信性,即模型能否与真实系统在状态上互相对应,通过这样的模型可以对未来的行为进行唯一的预测。 在分解结构水平上的可信性,即模型能否表示出真实系统内部的工作情况,而且是惟一表示出来。 不论对于哪一个可信性水平,可信性的考虑贯穿在整个建模阶段及以后各阶段,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在演绎中的可信性。2在归纳中的可信性。3在目的方面的可信性。 4、基于计算机建模方法论与一般建模方法论有何不同?(P32) 经典的建模与仿真的主要研究思路,首先界定研究对象-实际系统的边界和建模目标,利用已有的数学建模工具和成果,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用计算装置进行仿真。这种经典的建

2017年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

2017年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 无人机在抢险救灾中的优化运用 2017年8月8日,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财产损失。由于预测地震比较困难,及时高效的灾后救援是减少地震损失的重要措施。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型运载工具,能够在救援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提高其使用效率,请你们解决无人机优化运用的几个问题。 附件1给出了震区的高程数据,共有2913列,2775行。第一行第一列表示(0,0)点处的海拔高度值(单位:米),相邻单元格之间的距离为38.2米,即第m行第n列单元格中的数据代表坐标(38.2(m-1), 38.2(n-1))处的高度值。震区7个重点区域的中心位置如下表所示(单位:千米): 除另有说明外,本题中的无人机都假设平均飞行速度60千米/小时,最大续航时间为8小时,飞行时的转弯半径不小于100米,最大爬升(俯冲)角度为±15°,与其它障碍物(含地面)的安全飞行距离不小于50米,最大飞行高度为海拔5000米。所有无人机均按规划好的航路自主飞行,无须人工控制,完成任务后自动返回原基地。 问题一:灾情巡查 大地震发生后,及时了解灾区情况是制订救援方案的重要前提。为此,使用无人机携带视频采集装置巡查7个重点区域中心方圆10公里(并集记为S)以 内的灾情。假设无人机飞行高度恒为4200米,将在地面某点看 无人机的仰角大于60°且视线不被山体阻隔视为该点被巡查。 若所有无人机均从基地H(110,0)(单位:千米)处派出,且完成任

务后再回到H,希望在4小时之内使区域S内海拔3000米以下的地方尽可能多地被巡查到,最少需要多少架无人机?覆盖率是多少?每架无人机的飞行路线应如何设计?在论文中画出相应的飞行路线图及巡查到的区域(不同的无人机的飞行路线图用不同的颜色表示)。 进一步,为及时发现次生灾害,使用无人机在附件1给出的高度低于4000米的区域(不限于S)上空巡逻。问最少需要多少架无人机、如何设定每架无人机的飞行时间、路线,才能保证在72小时内,上述被巡查到的地方相邻两次被巡查的时间间隔不大于3小时(无人机均需从H出发并在8小时内回到H,再出发的时间间隔不小于1小时)? 问题二:生命迹象探测 使用无人机携带生命探测仪搜索生命迹象,能够给灾后救援提 供准确的目标定位。拟从基地H(110,0),J(110,55)(单位:千米)处 总共派出30架无人机(各15架),任务完成后回到各自的出发地。 探测仪的有效探测距离不超过1000米,且最大侧视角(探测仪到可 探测处的连线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为60度。请你们规划它们的飞 行路线,使附件1所给出的全区域内海拔3000米以下部分能被探测到的面积尽可能大,且使从第一架无人机飞出到最后一架完成任务的无人机回到基地的时间间隔尽量短。 问题三:灾区通信中继 大地震发生后,地面电力设施被破坏,灾区通信中断。太阳能无人机(白天不受续航能力限制,其余条件同前述)可以作为地面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中继,为灾区提供持续的通信保障(地面终端只能与无人机进行通信,无人机之间只要不超过最大通信距离就可以互相通信,地面与地面之间的通信由无人机转接)。假设无人机在空中飞行时,可与距离3000米以内的移动终端通信,无人机之间的最大通信距离为6000米,问最少需要多少架无人机、每架无人机的飞行路线如何,才能保证在白天12小时内,附件2中的任意两个地面终端之间都能实现不间断通信(作为中继的无人机之间的切换时间忽略不计,地面终端的移动距离不超过2千米)? 问题四:无人机对地的数据传输 指挥中心拟从H派出3架无人机携带通信装备向灾区内的72个地面终端(分布见附件2)发送内容不同,总量均为500M(1M按106比特计算)的数据。设每台通信装备的总功率是5瓦,可同时向不超过10个地面终端发送数据。数据传输过程可以简化为:当地面终端i看无人机的仰角大于30°、距离不超过3000米且没有山体阻隔时,如果无人机当前服务用户少于10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准备方法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准备方法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于每年9月上旬(今年是9月7日)举行。但是在此之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让各个参赛队员在竞赛中做到有备无患呢?在总结过去多年培训指导各种数学建模竞赛的基础上,仅就个人观点,介绍一些关于如何准备数学建模竞赛的经验和体会,仅供参考。在这里主要向大家介绍竞赛的基本情况,包括如何组队、如何选题以及在竞赛中如何合理分配时间。通过本次学习,希望大家能够了解数学建模竞赛的基本情况,为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及其他各类数学建模竞赛做好准备。 一、如何组建优秀数学建模队伍 进入大学阶段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可以体会到一种和中学竞赛不同的感受,这种感受来自团队合作。以前的各项赛事都是以个人为单位参加竞赛,它们都是考查个人的能力。但是在大学中,由于难度和任务量的加重以及对团队合作精神的关注,因此大部分的赛事都是以团队为单位参加的。竞赛在考查个人能力的同时,还考查团队成员的合作精神。在数学建模竞赛中,团队合作精神是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最重要的因素,一队三个人要分工合作、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历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竞赛成绩优秀的队员往往并不是每个人在各个方面都特别擅长的队伍,而是团队相处得最融洽的队伍。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竞赛的过程中,切勿自己只管自己的那一部分,一定要记住这是一个集体的竞赛。很多时候,往往一个人的思考是不全面的,只有大家一起讨论才有可能把问题搞清楚。因此无论做任何事情,三个人一定要齐心才行,只靠一个人

的力量,要在3天之内写出一篇高水平的论文几乎是不可能的。让三人一组参赛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合作精神,其实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这项工作确实需要多人合作,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知识掌握也往往是不全面的。一个人做题,经常会走向极端,得不到正确的解决方案。而三个人相互讨论、取长补短,可以弥补一个人所带来的不足。 在队伍组建的时候,需要强调“队长”这个名词概念。虽然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并没有设立队长,作为队长在获得的证书上也没有特别标注。但是在队内设立“队长”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在比赛中可能会碰到各种突发状况,队长是很重要的,他的作用就相当于计算机中的CPU,是全队的核心。如果一个队的队长不得力,往往影响一个队的正常发挥。竞赛是非常残酷的,在3天3夜(72h)的比赛中,大家睡眠时间都得不到保障,怎样合理安排团队时间就是队长需要做的事情。在比赛过程中,由于睡眠不足,大家脾气都会很急躁。在这种情况,往往会为了一些小事而发生争吵,如果没有适当的处理,有些队伍将会放弃比赛,而队长就应该在这个时候担起责任。 在明确“队长”这个概念后,接下去谈谈怎样科学选择队友。在数学建模竞赛中,题目要求完成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因此这项任务是必须分工完成的,各有侧重、相互帮助,这样才能获得好成绩。而科学地选择队友则显得非常重要,也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一般情况下选择队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着手: 1. 在组队的时候需要考虑队伍成员的多元化,尽量和不同专业、不同特长的同学组队。因为同系同专业甚至同班的话大家的专业知识一样,如果碰上专业知识以外的背景那会比较麻烦的。所以如果是不同专业组队则有利的多。因为数学建模题有可能出现在各个领域,这也是数学建模适合各个专业学生参加的原因所在,也是数学建模竞赛赛事的魅力所在。

2017年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题

2017年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D题 基于监控视频的前景目标提取 视频监控是中国安防产业中最为重要的信息获取手段。随着“平安城市”建设的顺利开展,各地普遍安装监控摄像头,利用大范围监控视频的信息,应对安防等领域存在的问题。近年来,中国各省市县乡的摄像头数目呈现井喷式增长,大量企业、部门甚至实现了监控视频的全方位覆盖。如北京、上海、杭州监控摄像头分布密度约分别为71、158、130个/平方公里,摄像头数量分别达到115万、100万、40万,为我们提供了丰富、海量的监控视频信息。 目前,监控视频信息的自动处理与预测在信息科学、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多个领域中受到极大的关注。而如何有效、快速抽取出监控视频中的前景目标信息,是其中非常重要而基础的问题[1-6]。这一问题的难度在于,需要有效分离出移动前景目标的视频往往具有复杂、多变、动态的背景[7,8]。这一技术往往能够对一般的视频处理任务提供有效的辅助。以筛选与跟踪夜晚时罪犯这一应用为例:若能够预先提取视频前景目标,判断出哪些视频并未包含移动前景目标,并事先从公安人员的辨识范围中排除;而对于剩下包含了移动目标的视频,只需辨识排除了背景干扰的纯粹前景,对比度显著,肉眼更易辨识。因此,这一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视频目标追踪,城市交通检测,长时场景监测,视频动作捕捉,视频压缩等应用中。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视频的存储格式与基本操作方法。一个视频由很多帧的图片构成,当逐帧播放这些图片时,类似放电影形成连续动态的视频效果。从数学表达上来看,存储于计算机中的视频,可理解为一个3维数据,其中代表视频帧的长,宽,代表视频帧的帧数。视频也可等价理解为逐帧图片的集合,即,其中为一张长宽分别为 的图片。3维矩阵的每个元素(代表各帧灰度图上每个像素的明暗程度)为0到255之间的某一个值,越接近0,像素越黑暗;越接近255,像素越明亮。通常对灰度值预先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将矩阵所有元素除以255),可将其近似认为[0,1]区间的某一实数取值,从而方便数据处理。一张彩色图片由R(红),G(绿),B(蓝)三个通道信息构成,每个通道均为同样长宽的一张灰度图。由彩色图片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

2009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指导教师组 日期:年月日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09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论文标题 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作用是使读者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一般说来,摘要应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①研究的主要问题; ②建立的什么模型; ③用的什么求解方法; ④主要结果(简单、主要的); ⑤自我评价和推广。 摘要中不要有关键字和数学表达式。 数学建模竞赛章程规定,对竞赛论文的评价应以: ①假设的合理性 ②建模的创造性 ③结果的正确性 ④文字表述的清晰性 为主要标准。 所以论文中应努力反映出这些特点。 注意:整个版式要完全按照《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的要求书写,否则无法送全国评奖。

2017年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E题

2017年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E题 多波次导弹发射中的规划问题 随着导弹武器系统的不断发展,导弹在未来作战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导弹作战将是未来战场的主要作战样式之一。 为了提高导弹部队的生存能力和机动能力,常规导弹大都使用车载发射装置,平时在待机地域隐蔽待机,在接受发射任务后,各车载发射装置从待机地域携带导弹沿道路机动到各自指定发射点位实施发射。每台发射装置只能载弹一枚,实施多波次发射时,完成了上一波次发射任务的车载发射装置需要立即机动到转载地域(用于将导弹吊装到发射装置的专门区域)装弹,完成装弹的发射装置再机动至下一波次指定的发射点位实施发射。连续两波次发射时,每个发射点位使用不超过一次。 某部参与作战行动的车载发射装置共有24台,依据发射装置的不同大致分为A、B、C三类,其中A、B、C三类发射装置的数量分别为6台、6台、12台,执行任务前平均部署在2个待机地域(D1,D2)。所属作战区域内有6个转载地域(Z01~ Z06)、60个发射点位(F01~ F60),每一发射点位只能容纳1台发射装置。各转载地域最多容纳2台发射装置,但不能同时作业,单台转载作业需时10分钟。各转载地域弹种类型和数量满足需求。相关道路情况如图1所示(道路节点J01~J62),相关要素的坐标数据如附件1所示。图1中主干道路(图中红线)是双车道,可以双车通行;其他道路(图中蓝线)均是单车道,只能在各道路节点处会车。A、B、C三类发射装置在主干道路上的平均行驶速度分别是70公里/小时、60公里/小时、50公里/小时,在其他道路上的平均行驶速度分别是45公里/小时、35公里/小时、30公里/小时。 部队接受发射任务后,需要为每台车载发射装置规划每个波次的发射点位及机动路线,要求整体暴露时间(所有发射装置的暴露时间之和)最短。本问题中的“暴露时间”是指各车载发射装置从待机地域出发时刻至第二波次发射时刻为止的时间,其中发射装置位于转载地域内的时间不计入暴露时间内。暂不考虑发射装置在发射点位必要的技术准备时间和发射后发射装置的撤收时间。

第十五届华为杯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题—B题

2018年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B 题 光传送网建模与价值评估 1. 背景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英籍华人高锟(Charles K. Kao )博士,以表彰他对光纤通信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诺贝尔奖委员会在给公众的公开信中写到: “当诺贝尔物理学奖宣布的时候,世界大部分地方几乎瞬间收到了这条信息…文字、语音和视频信号沿着光纤在世界各地来回传输,几乎瞬时地被微小而便捷的设备接收,人们已经把这种情况当做习惯。光纤通信正是整个通信领域急速发展的前提。” 从诞生至今,50多年里基于数字光纤通信技术的光传送网构建起了全球通信的骨架。从城市内的传输,直到跨越大洋的传输,光传送网为人类提供了大容量、高可靠性和低能耗的信息传输管道,人类对通信容量的追求也成为光传送技术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光传送网的规划与建设是运营商、设备商以及政府必须考虑的课题。光传送的基本规律是——在相同技术条件下传输的容量会随着传输距离增加而减小。网络规划者需要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综合考虑传输距离,传输容量、网络拓扑等各种因素,以最大化网络的价值。本课题中,请你们站在上述角度,从底层物理出发为光传送链路建模,制定光传送网规划,探索光传送网有关规律。 本课题的内容包括: 1) 对光传送链路进行简单建模 2) 制定光传送网的规划,并探讨网络的价值 3)改进调制格式 2. 问题-1:光传送链路建模 现代数字传输系统可认为是对0101二进制序列进行编码传输的系统,1个二进制的0或1称为1个比特(bit )。无论是语音、视频还是任何类型的消息,都可以数字化为一串串”0101…”的二进制比特序列,经编码并调制为某个“载体信号”后,再经过特定的“信道”(信息的通道)传输到目的地。图1中给出了简化的模型。在光纤通信中,光纤就是信道,光纤传输的光波就是信息的载体。信道中无法避免的噪声可能导致最终接收的二进制序列中比特出错,即产生误码。 接收机解调制噪声信号接收 信号 发送序列 0101010...接收序列0101110...发射机 编码调制 图1 简化后的数字传输模型 二进制序列通常需要将K 个比特作为一个“符号”进行传输,每个符号有个不同状

为什么要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为什么要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极好的、具体的载体。 1.对于学校的领导(校长、教务处长等)来说,全心全意把学校搞好(高质量的教学、高百分比的就业率、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以及提高知名度等)肯定是他们追求的办学目标而且会采取各种措施。但是就选派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来说,不少领导(甚至数学教师)会非常犹豫:我们数学课时少,教学任务重,即使参加了,拿不到奖的话,不但不能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甚至会招致一些负面的议论等等。实际上,领导们有三个问题考虑不够,它们是: ⑴对数学的极端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学生将来的发展和成就是和他们坚实的数学基础密切相关的。但是现在的数学教学确实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革,特别是怎么做到不仅教知识,而且要教知识是怎样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有待加强的。让部分师生参加到数学建模活动,特别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肯定是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的。 ⑵ 办好学校的关键之一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怎样提高呢?鼓励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数学建模活动,既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怎样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更有助于数学教师到其他专业系科了解他们要用什么样的数学以及怎样用这些数学,互相学习,进行切磋,从而对怎样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数学教学怎样更好为其他专业后继课,甚至对专业课题研究服务产生具体的想法,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最终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从而也就提高了学校的水平。 ⑶ 学生要求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积极性是很高的,关键是怎样组织好,培训好。实际上,即使是高职高专院校,也一定有一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是相当坚实的,他们之间又有一部分对数学,特别是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有强烈的兴趣。为什么不组织他们参赛呢?培养一些数学基础好对应用又有能力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今后他们在工作中做出好成绩的可能性肯定会比较大。毕业生事业有成者多也标志了学校办得好、有水平。此外,对于怎样贯彻因材施教也会产生一些很好的想法。 2.对于数学教师来说,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对自己也会有极大的好处。

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历届竞赛题目截止

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历届竞赛题目 第一届2004年题目 A题发现黄球并定位 B题实用下料问题 C题售后服务数据的运用 D题研究生录取问题 第二届2005年题目 A题HighwayTravelingtimeEstimateandOptimalRouting B题空中加油 C题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出租车规划 D题仓库容量有限条件下的随机存贮管理 第三届2006年题目 A题AdHoc网络中的区域划分和资源分配问题 B题确定高精度参数问题 C题维修线性流量阀时的内筒设计问题 D题学生面试问题 第四届2007年题目 A题建立食品卫生安全保障体系数学模型及改进模型的若干理论问题 B题械臂运动路径设计问题 C题探讨提高高速公路路面质量的改进方案 D题邮政运输网络中的邮路规划和邮车调运 第五届2008年题目 A题汶川地震中唐家山堪塞湖泄洪问题 B题城市道路交通信号实时控制问题 C题货运列车的编组调度问题 D题中央空调系统节能设计问题 第六届2009年题目 A题我国就业人数或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数学建模 B题枪弹头痕迹自动比对方法的研究 C题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与航迹预测 D题110警车配置及巡逻方案 第七届2010年题目 A题确定肿瘤的重要基因信息 B题与封堵渍口有关的重物落水后运动过程的数学建模 C题神经元的形态分类和识别 D题特殊工件磨削加工的数学建模 第八届2011年题目 A题基于光的波粒二象性一种猜想的数学仿真 B题吸波材料与微波暗室问题的数学建模 C题小麦发育后期茎轩抗倒性的数学模型 D题房地产行业的数学建模

第九届2012年题目 A题基因识别问题及其算法实现 B题基于卫星无源探测的空间飞行器主动段轨道估计与误差分析C题有杆抽油系统的数学建模及诊断 D题基于卫星云图的风矢场(云导风)度量模型与算法探讨 第十届2013年题目 A题变循环发动机部件法建模及优化 B题功率放大器非线性特性及预失真建模 C题微蜂窝环境中无线接收信号的特性分析 D题空气中PM2.5问题的研究attachment E题中等收入定位与人口度量模型研究 F题可持续的中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的数学模型研究 第十一届2014年题目 A题小鼠视觉感受区电位信号(LFP)与视觉刺激之间的关系研究B题机动目标的跟踪与反跟踪 C题无线通信中的快时变信道建模 D题人体营养健康角度的中国果蔬发展战略研究 E题乘用车物流运输计划问题 第十二届2015年题目 A题水面舰艇编队防空和信息化战争评估模型 B题数据的多流形结构分析 C题移动通信中的无线信道“指纹”特征建模 D题面向节能的单/多列车优化决策问题 E题数控加工刀具运动的优化控制 F题旅游路线规划问题 第十三届2016年题目 A题多无人机协同任务规划 B题具有遗传性疾病和性状的遗传位点分析 C题基于无线通信基站的室内三维定位问题 D题军事行动避空侦察的时机和路线选择 E题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问题研究 数据来源:

对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历年成绩的分析与预测

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数学建模竞赛 题目:对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历年成绩的分析与预测 摘要 本文研究的是对自数学建模竞赛开展以来各高校建模水平的评价比较和预测问题。我们将针对题目要求,建立适当的评价模型和预测模型,主要解决对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历年成绩的评价、排序和预测问题。 首先我们用层次分析法来评价广东赛区各校2008年至2011年及全国各大高校1994至2011年数学建模成绩,从而给出广东赛区各校及全国各大高校建模成绩的科学、合理的评价及排序;其次运用灰色预测模型解决广东赛区各院校2012年建模成绩的预测。 针对问题一,首先我们对比了2008到2011年参加建模比赛的学校,通过分析我们选择了四年都参加了比赛的学校进行合理的排序(具体分析过程见表13),同时对本科甲组和专科乙组我们分别进行排序比较。在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先分析得出影响评价结果的主要因素:获奖情况和获奖比例,其中获奖情况主要考虑国家一等奖、国家二等奖、省一等奖、省二等奖、省三等奖,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并依据判断尺度构造出各个层次的判断矩阵,对它们逐个做出一致性检验,在一致性符合要求的情况下,通过公式与matlab求得各大学的权重,总结得分并进行排序(结果见表11);在对广东赛区各高校2012建模成绩预测问题中,我们采用灰色预测模型,我们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得到该校2012年建模比赛获奖情况为:省一等奖、省二等奖、省三等奖及成功参赛奖分别为5、9、8、8(其它各高校预测结果见表10)。 针对问题二,我们对全国各院校的自建模竞赛活动开展以来建模成绩排序采用与问题一相同的数学模型,在获奖情况考虑的是全国一等奖、全国二等奖。运用matlab求解,结果见表12。 针对问题三,我们通过对一、二问排序的解答及数据的分析,得出在对院校进评价和预测时还应考虑到各院的师资力量、学校受重视程度、学生情况、参赛经验等因素,考虑到这些因素,为以后评价高校建模水平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权向量灰色预测模型模型检验 matlab

2017年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F题

2017年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F题 构建地下物流系统网络 背景 交通拥堵是世界大城市都遇到的“困局”之一。2015年荷兰导航经营商TomTom 发布了全球最拥堵城市排名,中国大陆有十个城市位列前三十名。据中国交通部2014年发布的数据,我国交通拥堵带来的经济损失占城市人口可支配收入的20%,相当于每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损失5~8%。15座大城市的居民每天上班比欧洲发达国家多消耗28.8亿分钟。大量研究表明:“时走时停”的交通导致原油消耗占世界总消耗量的20%。高峰期,北京市主干线上300万辆机动车拥堵1小时所需燃油为240万~330万升。2015年城市交通规划年会发布数据显示:在石油消费方面,我国交通石油消费比重占到了消费总量的54%,交通能耗已占全社会总能耗10%以上,并逐年上升。高能耗也意味着高污染和高排放。 导致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交通需求激增所带来的地面道路上车辆、车次数量巨增,其中部分是货物物流的需求增长。尽管货车占城市机动车总量的比例不大,但由于货运车辆一般体积较大、载重时行驶较慢,车流中如果混入重型车,会明显降低道路的通行能力,因此,其占用城市道路资源的比例较大。如北京,按常规的车辆换算系数(不同车辆在行驶时占用道路净空间的程度),货运车辆所占用的道路资源达40%。因此,世界各国都在为解决城市交通和环境问题进行积极探索,而处理好货运交通已成为共识。大量实践证明,仅通过增加地面交通设施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既不科学也不现实,地面道路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因此“统筹规划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势在必行,“地下物流系统”正受到越来越多发达国家的重视。 概念 地下物流系统(Underground Logistics System——ULS)是指城市内部及城市间通过类似地铁的地下管道或隧道运输货物的运输和供应系统。它不占用地面道路,减轻了地面道路的交通压力,从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它采用清洁动力,有效减轻城市污染;它不受外界条件干扰,运输更加可靠、高效。地面货车的减少同时带来巨大的外部效益,如路面损坏的修复费用,环境治理的费用,可以用于补偿地下物流系统建设的高投资。

华为杯研究生数学建模获奖结果分析

华为杯研究生数学建模获奖结果分析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结果分析报告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办,是学位中心主办的"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主题赛事之一。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是面向全国在读研究生的科技竞赛活动,目的在于激发研究生群体的创新活力和学习兴趣,提高研究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拓宽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促进研究生中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迅速成长,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增进各高校之间以及高校、研究所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本文依据“华为杯”第十三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的获奖名单,分别对获奖与选题、地区以及学校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 1.获奖与选题 在2016年“华为杯”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共有8894个队伍获奖,其中有150个队伍获得了一等奖。而对获奖名单进一步分析,统计并计算得到,选择每道题目的获奖(包括一、二、三等奖以及成功参与奖)的队伍数目及其所占比例和选择每道题目的获得一等奖的队伍数目及其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 题目类型 A B C D E 获奖队伍数1457 2712 1596 517 2612 所占比例0.1638 0.3049 0.1794 0.0581 0.2937 获一等奖队伍数26 40 27 17 40 所占比例0.1733 0.2667 0.1800 0.1133 0.2667 从表中不难发现,在所有获奖队伍中各个题目所占的比例与所有获一等奖队伍中各个题目所占比例接近,于是本文发现一个问题:能不能获奖是否与选哪道题相关?还有,所获奖的等级是否与选题有关?也就是说是否选择每道题获得一、二、三等奖概率不同? 于是本文将题号“ABCDE”换为“12345”,“成功参赛奖”换为“4”,将“题目类型”与“获奖等级”两列数据代入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如下图所示: 结果如以下三图所示: 由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题目序号”与“获奖等级”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008,显着性(双侧)sig=0.440>0.01;“题目序号”与“获奖等级”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010,显着性(双侧)sig=0.364>0.01;这两个检验结果均说明了“题目序号”与“获奖等级”的相关性很小,且相关关系不显着。

2017年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

2017年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华为公司命题) 面向下一代光通信的VCSEL激光器仿真模型 友情提示:阅读本题附录3有助于理解本题的相关概念与方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家庭固定网络速度从原来的2Mbps、10Mbps,快速发展到了今天的百兆(100Mbps),甚至千兆(1000Mbps)光纤宽带入户。“光纤宽带入户”,顾名思义,就是采用光纤来传输信号。光纤中传输的激光信号具有远高于电信号传输速率的特点(激光信号传输带宽远大于电信号传输带宽),更适合于未来高速率的传输网络。工程师们在光纤通信传输系统设计前,往往会通过计算机仿真的方式研究系统设计的指标,以便快速找到最适合的解决方案。因此在进行系统仿真时,需要准确掌握系统中各个器件的特性以保证仿真模型的精度。激光器作为光纤通信系统的核心器件是系统仿真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激光器种类繁多,其中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 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具有使用简单,功耗较低等特点,一般VCSEL 的工作电流在6mA~8mA。本题的主要任务,就是得到能准确反映VCSEL激光器特性的数学模型。 激光器输出的光功率强度与器件的温度相关,当器件温度(受激光器自身发热和环境温度的共同影响)改变后,激光器输出的光功率强度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在进行建模时,我们既要准确反映VCSEL激光器特性,还要考虑: 1.激光器输出的功率强度与温度的关系——即该激光器可以在多大的外界 环境温度范围内使用; 2.如何设计激光器参数可以使激光器具有更大的传输带宽(即S21曲线上纵 坐标-10dB位置对应的横坐标频率值更大)——即可以实现更快的传输速 率。 1问题1:VCSEL的L-I模型

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历年试题

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UMCM)历年赛题一览! CUMCM历年赛题一览!! CUMCM从1992年到2007年的16年中共出了45个题目,供大家浏览 1992年A)施肥效果分析问题(北京理工大学:叶其孝) (B)实验数据分解问题(复旦大学:谭永基) 1993年A)非线性交调的频率设计问题(北京大学:谢衷洁) (B)足球排名次问题(清华大学:蔡大用) 1994年A)逢山开路问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何大可) (B)锁具装箱问题(复旦大学:谭永基,华东理工大学:俞文此) 1995年:(A)飞行管理问题(复旦大学:谭永基,华东理工大学:俞文此) (B)天车与冶炼炉的作业调度问题(浙江大学:刘祥官,李吉鸾) 1996年:(A)最优捕鱼策略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刘来福) (B)节水洗衣机问题(重庆大学:付鹂) 1997年:(A)零件参数设计问题(清华大学:姜启源) (B)截断切割问题(复旦大学:谭永基,华东理工大学:俞文此) 1998年:(A)投资的收益和风险问题(浙江大学:陈淑平) (B)灾情巡视路线问题(上海海运学院:丁颂康) 1999年:(A)自动化车床管理问题(北京大学:孙山泽) (B)钻井布局问题(郑州大学:林诒勋) (C)煤矸石堆积问题(太原理工大学:贾晓峰) (D)钻井布局问题(郑州大学:林诒勋) 2000年:(A)DNA序列分类问题(北京工业大学:孟大志) (B)钢管订购和运输问题(武汉大学:费甫生) (C)飞越北极问题(复旦大学:谭永基) (D)空洞探测问题(东北电力学院:关信) 2001年:(A)血管的三维重建问题(浙江大学:汪国昭) (B)公交车调度问题(清华大学:谭泽光) (C)基金使用计划问题(东南大学:陈恩水) (D)公交车调度问题(清华大学:谭泽光) 2002年:(A)车灯线光源的优化设计问题(复旦大学:谭永基,华东理工大学:俞文此) (B)彩票中的数学问题(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韩中庚) (C)车灯线光源的优化设计问题(复旦大学:谭永基,华东理工大学:俞文此))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历年试题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历年试题 2004年 A题发现黄球并定位 B题实用下料问题 C题售后服务数据的运用 D题研究生录取问题 2005年 A题高速公路行车时间的估计 B题空中加油 C题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出租车规划 D题仓库容量有限条件下的随机存贮管理 2006年 A题Ad Hoc网络中的区域划分和资源分配问题 B题确定高精度参数问题 C题维修线性流量阀时的内筒设计问题 D题学生面试问题 2007年 A题建立食品卫生安全保障体系数学模型及改进模型的若干理论问题 B题机械臂运动路径设计问题 C题探讨提高高速公路路面质量的改进方案 D题邮政运输网络中的邮路规划和邮车调度

A题汶川地震中唐家山堰塞湖泄洪问题 B题城市道路交通信号实时控制问题 C题货运列车的编组调度问题 D题中央空调系统节能设计问题 2009年 A题我国就业人数或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数学建模 B题枪弹头痕迹自动比对方法的研究 C题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与航迹预测 D题110警车配置及巡逻方案 2010年 A题确定肿瘤的重要基因信息—提取基因图谱信息方法的研究B题与封堵溃口有关的重物落水后运动过程的数学建模 C题神经元的形态分类和识别 D题特殊工件磨削加工的数学建模 2011年 A题基于光的波粒二象性一种猜想的数学仿真 B题吸波材料与微波暗室问题的数学建模 C题小麦发育后期茎秆抗倒性的数学模型 D题房地产行业的数学建模

A题基因识别问题及其算法实现 B题基于卫星无源探测的空间飞行器 ——主动段轨道估计与误差分析 C题有杆抽油系统的数学建模及诊断 D题基于卫星云图的风矢场(云导风)度量模型与算法探讨2013年 A题变循环发动机部件法建模及优化 B题功率放大器非线性特性及预失真建模 C题微蜂窝环境中无线接收信号的特性分析 D题空气中PM2.5问题的研究 E题中等收入定位与人口度量模型研究 F题可持续的中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的数学模型研究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b题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互联网+”时代的出租车资源配置 摘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针对当今社会“打车难”的问题,多家公司建立了打车软件服务平台,并推出了多种补贴方案,这无论是对乘客和司机自身需求还是对出租车行业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依靠ISM解释结构、AHP-模糊综合评价、价格需求理论、线性规划等模型依次较好的解决了三个问题。 对于问题一求解不同时空出租车资源“供求匹配”程度的问题,本文先将ISM模型里的层级隶属关系进行改进,将影响出租车供求匹配的12个子因素分为时间、空间、经济、其它共四类组合,然后使用经过改进的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模型,提出了出租车空载率这一指标作为评价因子的方案,来分析冬季某节假日哈尔滨市南岗区出租车资源“供求匹配”程度。通过代入由1-9标度法确定的各因素相互影响的系数,得出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大小,利用无量纲化处理各影响因素,得出最终评判因子为,根据“供求匹配”标准,得出哈尔滨市南岗区出租车资源“供求匹配”程度处于供需合理状态的结论。同理,也得到了哈尔滨市不同区县、不同时间的供求匹配程度,最后作出哈尔滨市出租车“供求匹配”程度图。 对于问题二我们运用价格需求理论建立模型,以补贴前后打车人数比值与空驶率变化分别对滴滴和快的两个公司的不同补贴方案进行求解,依次得到补贴后对应的打车人数及空驶率的变化,再和无补贴时的状态对比,最后得出结论:当各公司补贴金额大于5元时,打车容易,即补贴方案能够缓解“打车难”的状况;当补贴小于5元时,不能缓解“打车难”的状况。

2017年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F题

地下物流系统网络 背景 交通拥堵是世界大城市都遇到的“困局”之一。2015年荷兰导航经营商TomTom 发布了全球最拥堵城市排名,中国大陆有十个城市位列前三十名。据中国交通部2014年发布的数据,我国交通拥堵带来的经济损失占城市人口可支配收入的20%,相当于每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损失5~8%。15座大城市的居民每天上班比欧洲发达国家多消耗28.8亿分钟。大量研究表明:“时走时停”的交通导致原油消耗占世界总消耗量的20%。高峰期,北京市主干线上300万辆机动车拥堵1小时所需燃油为240万~330万升。2015年城市交通规划年会发布数据显示:在石油消费方面,我国交通石油消费比重占到了消费总量的54%,交通能耗已占全社会总能耗10%以上,并逐年上升。高能耗也意味着高污染和高排放。 导致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交通需求激增所带来的地面道路上车辆、车次数量巨增,其中部分是货物物流的需求增长。尽管货车占城市机动车总量的比例不大,但由于货运车辆一般体积较大、载重时行驶较慢,车流中如果混入重型车,会明显降低道路的通行能力,因此,其占用城市道路资源的比例较大。如北京,按常规的车辆换算系数(不同车辆在行驶时占用道路净空间的程度),货运车辆所占用的道路资源达40%。因此,世界各国都在为解决城市交通和环境问题进行积极探索,而处理好货运交通已成为共识。大量实践证明,仅通过增加地面交通设施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既不科学也不现实,地面道路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因此“统筹规划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势在必行,“地下物流系统”正受到越来越多发达国家的重视。 概念 地下物流系统(Underground Logistics System——ULS)是指城市内部及城市间通过类似地铁的地下管道或隧道运输货物的运输和供应系统。它不占用地面道路,减轻了地面道路的交通压力,从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它采用清洁动力,有效减轻城市污染;它不受外界条件干扰,运输更加可靠、高效。地面货车的减少同时带来巨大的外部效益,如路面损坏的修复费用,环境治理的费用,可以用于补偿地下物流系统建设的高投资。

2018年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E题

2018年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E题 多无人机对组网雷达的协同干扰 组网雷达系统是应用两部或两部以上空间位置互相分离而覆盖范围互相重叠的雷达的观测或判断来实施搜索、跟踪和识别目标的系统,综合应用了多种抗干扰措施,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因而在军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何对组网雷达实施行之有效的干扰,是当今电子对抗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诸多干扰方式中较为有效的是欺骗干扰,包括距离欺骗、角度欺骗、速度欺骗以及多参数欺骗等。本赛题只考虑距离假目标欺骗,其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干扰机基于侦察到的敌方雷达发射电磁波的信号特征,对其进行相应处理后,延迟(或导前)一定时间后再发射出去,使雷达接收到一个或多个比该目标真实距离靠后(或靠前)的回波信号。 图 1 对雷达实施距离多假目标欺骗干扰示意图 在组网雷达探测跟踪下,真目标和有源假目标在空间状态(如位置、速度等)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对于真目标,其空间状态与雷达部署位置无关,在统一坐标系中,各雷达探测出的真目标空间状态是基本一致的,可以认为它们是源自于同一个目标(同源);对于有源假目标,它们存在于雷达与干扰机连线以及延长线上,其空间状态由干扰机和雷达部署位置共同决定,不同雷达量测到的有源假目标的空间状态一般是不一致的,有理由认为其来自于不同目标(非同源),利用这种不一致性就可以在组网雷达信息融合中心将假目标有效剔除。这种利用真

假目标在组网雷达观测下的空间状态差异来进行假目标鉴别的思想简称为“同源检验”,它是组网雷达对真假目标甄别的理论依据。 为了能对组网雷达实施有效干扰,现在可利用多架无人机对组网雷达协同干扰。如图2所示,无人机搭载的干扰设备对接收到的雷达信号进行相应处理后转发回对应的雷达,雷达接收到转发回的干扰信号形成目标航迹点信息,传输至组网雷达信息融合中心。由于多无人机的协同飞行,因此在融合中心就会出现多部雷达在统一坐标系的同一空间位置上检测到目标信号,基于一定的融合规则就会判断为一个合理的目标航迹点,多个连续的合理目标航迹点就形成了目标航迹,即实现了一条虚假航迹。通过协同控制无人机的飞行航迹,可在敌方的组网雷达系统中形成一条或多条欺骗干扰航迹,迫使敌方加强空情处置,达到欺骗目的。 图 2 多无人机协同干扰组网雷达系统示意图 某组网雷达系统由5部雷达组成,雷达最大作用距离均为150km,也就是只能对距雷达150 km范围内的目标进行有效检测。5部雷达的地理位置坐标分别为雷达1(80,0,0),雷达2(30,60,0),雷达3(55,110,0),雷达4(105,110,0),雷达5(130,60,0)(单位:统一为km)。雷达将检测到的回波信号经过处理后形成航迹点状态信息(本赛题主要关心目标的空间位置信息)传输到融合中心,融合中心对5部雷达获取的目标状态信息进行“同源检验”,只要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