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七年级地理上册 4.1 天气和气候例题与讲解(含详解) 湘教版

【志七年级地理上册 4.1 天气和气候例题与讲解(含详解) 湘教版
【志七年级地理上册 4.1 天气和气候例题与讲解(含详解) 湘教版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答案:(1)短时段(2)多变(3)多年(4)具有相对的稳定性(5)海洋(6)陆地(7)云区(8)越厚

1.天气

(1)含义

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况。

(2)描述语言

对天气状况我们可以这样描述:晴,雨,气温高,气温低,风力大,风力小……

(3)特点

天气的突出特点是多变。

释疑点天气的多变性

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不同。同一地方,不同时刻的天气变化很大。

【例1】下列叙述中,描述天气的是()。

A.山前桃花山后雪

B.塔里木盆地终年干燥少雨

C.昆明四季如春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析: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它是经常变化的。选项A、B、C描述的都是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选项D描述的是一夜之间树枝上都挂满了雪花,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

答案:D

2.气候

(1)含义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2)特点

气候具有相对稳定性。

析规律天气和气候的共同点

天气和气候都是描述一个地方的大气状况。

【例2】下列描述中,表示气候的是()。

A.多云转晴B.四季如春

C.暴风骤雨D.风和日丽

解析:多云转晴、风和日丽、暴风骤雨是对短时间内天气状况的描述,四季如春是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答案:B

3.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

(1)卫星云图

卫星云图是由气象卫星拍摄的地球大气的图像。

谈重点卫星云图上的颜色

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代表陆地,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

(2)天气预报

①主要内容

天气预报主要包括气温(最高和最低)、阴天或晴天、降水的可能性、降水的强度、风力的大小、空气的能见度等。

②天气符号

天气符号是指在天气预报时,表示阴、晴、风、雨、雪等大气状况的各种符号。

常用天气符号如下图:

常用天气符号

谈重点天气符号的组合

由于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经常出现两个天气符号组合在一起的情况,是指左面的符号表示的天气转右面的符号表示的天气,如下图表示的是多云转晴的天气。

③空气质量日报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谈重点

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

【例3-1】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

A.平原B.陆地C.海洋D.云雨区

解析:卫星云图上的绿色表示陆地;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代表平原。

答案:B

【例3-2】下列符号所示的天气状况中,适合召开学校运动会的是()。

解析:图中符号分别表示晴天、雨夹雪、降雨和降雪,召开运动会当然最好是晴天。

答案:A

【例3-3】下表是2012年5月7日温州市部分监测点的空气质量日报。从表中可知,监测点

A.南浦

C.状元D.黎明西路

解析:空气污染指数越低,说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越少,因此空气质量就越好,级别就越高。上表中将军桥空气质量为Ⅰ级,污染指数最低。

答案:B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

较长时间;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A.今天阴转多云,明天多云,描述的是气候

B.今天最高气温:24 ℃,最低气温:18.4 ℃,描述的是气候

C.夏季温暖潮湿多雨,描述的是天气

D.季风更替明显,无霜期长,描述的是气候

解析:天气是某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的具体状况,具有多变性;气候是指一个地方较长时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据此判断A项描述的是天气,B项描述的是天气,C项描述的是气候,D项描述的是气候。所以只有D项正确。

答案:D

5.速记主要的天气符号

【例5-下图所示的天气符号中,表示沙尘暴的是(

解析:“沙”字的拼音第一个字母是“S”,因为沙尘暴一般由我国西部向东部吹,所以加上箭头。

答案:C

【例5-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中所描述的

天气,用天气符号表示为()。

解析:解答该类问题,关键是读懂古诗词的意思,且能熟练掌握各种天气符号的含义。解题时,首先审视题干的内容。前两句只是描述万籁俱静的场面,而后两句所述为一老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在雪天里钓鱼。

答案:C

6.如何根据风的符号判定风向和风级?

风的符号包含风向和风级两个方面。

在天气预报中,通常用风向标表示风向和风级。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风级表示风的强弱,风级越大,风力越强。

风向标由风杆和风尾两部分组成,有风尾的一头指示风向,风从哪里来,风尾所在一头平面上的位置就是风向。如下图所示:

风尾的数目和形状表示风级;如一道风尾代表风力2级,两道风尾代表风力4级,三道风尾代表风力6级,半道风尾代表风力1级,如果风力在8级或8级以上,则用风旗来表示,如下图所示:

【例6-1】东风5级用下列哪个符号表示?()

解析:题目中的符号是天气预报中常见的风的符号,每个符号都由风杆和风尾两部分构成。风尾所在一头平面上的位置就是风向,风尾表示风级的大小。每道风尾表示风力二级,每个风旗表示风力八级。所以A是北风6级,B是东北风8级,C是南风8级,D是东风5级。

答案:D

【例6-2】下列符号,代表南风8级的是()。

解析:四个选项都用风旗表示,代表8级风。其中A为东北风8级;B为东风8级;C 为南风8级;D为北风8级。

答案:C

7.空气质量和低碳经济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注意每日天气的变化,而且越来越关注每日的空气质量。

(1)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

①自然因素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例如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等。

②现在,人类活动对于空气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如燃烧秸秆、汽车尾气、煤炉及工厂的废气等,已经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2)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近两年的热门词汇,就是空气质量问题,空气中含有的污染物越多,就越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实现。低碳经济就是要使我们的天空更蓝,空气更洁净,环境更美好。

(3)提高空气质量和促进低碳经济实现的措施

植树造林,绿化环境;使用无铅汽油,减小汽车尾气污染;用新的无污染能源代替燃煤,如利用农作物秸秆制造沼气能源,残渣肥田;工厂废气处理等。

【例7】人类自身的行为,对于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大,下列行为能够改善大气环境,有利于低碳经济实现的是()。

A.秋收后,大量焚烧秸秆肥田

B.购买大排量汽车,加速性能较好

C.液化气价格节节攀升,改烧煤炭降低生活费用

D.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来替代现在的煤炭和石油

湘教版天气与气候教案

湘教版天气与气候教案 【篇一:湘教版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microsoft word 文档 (4)】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 气和气候【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区别“天气”和“气候”的概念;②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 的天气图。③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组织游戏、角色扮演,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和联系,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认识卫星云图,了解天气预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①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②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学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教学难点:学会看天气预报和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预习任务】回家后收看中央一台19:30分的天气预报,注意卫星云图及以下城市天气情况。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广州、上海、海口。任务一:阅读教材p57前两框题,可以知道: (1)天气是指,其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 气候是指,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由此可看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主要表现在______及______两个方面。(2)完成教材p59上2 、3题。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三框题部分,完成以下各题: (1)天气预报是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2)读图4—1,描绘出常用天气符号(相近符号的区别;风向、风级的识别)晴阴多云降雨霜冻雷雨降雪雾浮尘扬尘沙尘暴台风冷锋暖锋风(西风5级)(南风6级)(3)仔细观察p58图4-2“卫星云图”,思考图中不同颜色代表的地理事物有什么不同? 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绿色表示,白色表示________,白色越浓表示,的可能性越大。在卫星云图上可大致根据云雨区移动方向进行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 1 (4)读图4—3,以下三城市的天气状况为:

七年级地理上册 4_1 天气和气候教案 (新版)湘教版

天气和气候 课 题 第四章 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以及卫星云图。 3.能举例说明天气和气候对生产、生活中的影响。 重 点 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难点 天气和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预设流程 个性化设计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67——P.69,完成以下任务。 1.阅读教材“天气”和“气候”两部分内容,完成下表: 2.根据68页图4—2卫星云图的颜色可以粗略判别天气状况: 白色表示 ,白色程度越浓,表示云层 ,下雨的可能性 ; 绿色表示 ; 蓝色表示 。 3.天气预报播报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4.结合图4—3,熟记..常用的天气符号。 5.根据69页“阅读”, 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 越大,空气污染越 。 说出:空气质量级别、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合作探究 专题一:根据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辨别下列词语或诗句描写的是天气,还是 天气 气候 概 念 区别 时间长短 稳 定 性

风和日丽:暴风骤雨:四季如春: 阴转多云:冬冷夏热:电闪雷鸣: 醴陵年平均气温18℃左右: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小楼一夜听春雨:昨夜西风凋碧玉: 东边日出西边雨:春风又绿江南岸: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专题二: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沙、哈尔滨某两日天气情况。 2014年11月26日 2014年11月27日 长沙:︱ 12~16℃ 13~16℃ 哈尔滨:—8~7℃—14~—4℃ 材料二: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又称“可入肺颗粒”。机动车尾气排放、生产生活中排放的烟尘及扬尘为主要来源,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之一,人体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PM2.5数值越高,代表大气污染越严重。近日,华北、黄淮等地将再次出现轻到中度霾,部分地区重度霾。河北已启动重污染天气的II级应急响应,石家庄、保定等6市实施车辆限行。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套(完整)教案50240

第一章认识大州教案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时区 【学情分析】: 很多同学在上学中地理成绩不够好,对学习地理产生了畏难情绪,如果不化 解这种心理情绪,对以后的地理教学有阻碍作用。本期教材编写从简,从大洲、 地区、国家三个方面介绍世界地理,不再注重系统的知识介绍,而是从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对一些常用知识和重要的地理科学方法的介绍和运用,重在对新课标教材的解读,增加了教学难度,也释放了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1)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了解时区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时区换算。 【教学过程】: 【板书】:开学第一课 目标一: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 方法:与学生课聊 女如:1 )请几位学生叙述假期作了哪些有意义的事? (依据回答,做一些引导和肯定,如果有外出旅游的经历,可引导叙

述有哪些人文风情,地理事物等) 2)介绍各班的成绩状况,树立学习榜样;鼓励向周围的同学学习。 3)谈论学习地理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作一些总结,板书如下) 【板书】:一、地理学习方法 广①预习并认真听课 V ②及时完成作业 ③增加知识,进行课外阅读 目标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方法:趣味提问 女如:1 )小明接爸爸回家 小明的爸爸在日本从大阪回北京,通知小明9点钟去机场迎接,8点 30分时,小明正准备出门,却发现爸爸正站立在门口,小明觉得很奇怪,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2)NBA直播的时间差 NBA球赛一般在大城市的晚上开始,每次看到姚明上场的时候都是 当地万家灯火的时候,可我们中国正好是上午时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3)妹妹比哥哥早一天过生日 有一对双胞胎兄妹,妹妹出生在5月4日,哥哥出生在5月5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通过这样的提问,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出“地方时”的概念)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气温和降水》教案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课本P60-63。内容包括“气温”和“世界气温的分布”两部分,是气候最基本的知识,为学习本章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以及后面各章节分区地理气候特征的描述,提供必备的知识,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都对后面的学习至关重要。 【学情分析】 世界气温分布图比较抽象,对七年级学生来说逻辑分析能力较差,因此,读图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难度;其次,教材编排上没有先讲地球的运动,学生对理解纬度因素对气温的影响有一定困难,因此,气温分布规律的原因不宜解释过深,尽量联系生活实际。 【设计思想】 根据教学课标要求,本节课设计了二个主要的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了解气温和学会测量气温,首先媒体播报天气预报作为切入点引出气温,采取“小小气象学家”自主探究法,明确气温观测的方法以及气温的时间变化。第二个环节是分析气温的分布规律。首先是解决等温线的概念。因为学生已经学过等高线,所以并不难理解。最重要的部分是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主要采用“激情引趣——自主合作——点拨释疑——归纳提升”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演示,采取《探索·发现》的推理、图文结合分析、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从生活体验、身边事例入手的方法等灵活变通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去感受、领会知识,使知识化难为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气温的概念和测定方法;了解等温线概念和特点;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找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合作、紧张高效的去阅读课文和图,利用知识迁移,加强读图方面的引导,挖掘地图中隐含的地图信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能力,实现图文转换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气温测定而得到的气温分布规律等一系列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联系家乡实际,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4.1 《天气和气候》说课稿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正确理解、表述、传达天气和气候信息的前提,这为今后学习本章气候知识打下了基础。实际上,什么叫天气,什么气候,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常识,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本节教材特色之一是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㈡教育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⑵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能力目标: ⑴学生通过阅读P66-67“天气”、“气候”二个框题的内容,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只有会读,才能感知教材、领会教材,抓住重点。 ⑵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能力。通过阅读讨论,让学生区分出天气与气候的不同。天气是短时段的大气状况,气候是长时段的大气状况;天气是多变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 ⑶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是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是该节教材的特色之一,如学生在知道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后,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为此,教材还安排了P70练习4加以实践。在认识了常用的天气符号后,要求学生学会看天气预报,看懂简单的城市天气图。 ⑷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天气预报图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套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全套教案

七年级学科地理课题 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 理知识教学设计授课人 年级

主备人教学内容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地理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意识到地理与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与生产建设、 与社会风土人情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二 次 备 课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探究式、参与法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课本第一页的前言部分,这段文字描写优美,就让我们从这里走进地理,探索地理的奥秘,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 教师演示地球仪: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大吗?你能指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吗?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为什么有的地方是高山,有的地方是海洋?长江、黄河的水为什么滚滚东流?为什么黄河的水是黄颜色的?一年里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其实这些在我们身边的问题都属于地理知识。 讲授新课:(一)揭开地理之“谜”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疑惑不解的问题?请同学讨论后提出来。学生可以提出很多问题…… 教师总结:我们把上述问题归结一下,会发现上述问题中属于地理问题的占有较大比例,它们成为存在于同学心中的地理之“谜”。其实,关于地理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学习了地理,就有可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解开同学心目中的地理之“谜”。 提问:地理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来历如何?请同学读第二页的“地理”一词的来历。 过渡:其实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日常生活、生产建设、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等。 (二)地理知识与应用 1、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 学生活动:请同学看第三页的两张图,讨论回答图中的活动与地理的关系。(滑雪--在有冰雪地方才可进行;冲浪--在海边;) 提问: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些地理知识的例子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生活好、工作好、学习好,我们必须了解地理知识,必须学习地理。 2、地理与生产建设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全套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套(完整)教案 第一章认识大州教案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时区 【学情分析】: 很多同学在上学中地理成绩不够好,对学习地理产生了畏难情绪,如果不化解这种心理情绪,对以后的地理教学有阻碍作用。本期教材编写从简,从、地区、国家三个方面介绍世界地理,不再注重系统的知识介绍,而是从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对一些常用知识和重要的地理科学方法的介绍和运用,重在对新课标教材的解读,增加了教学难度,也释放了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1)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了解时区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时区换算。 【教学过程】: 【板书】:开学第一课 目标一: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 方法:与学生课聊如:1)请几位学生叙述假期作了哪些有意义的事?(依据回答,做一些引导和肯定,如果有外出旅游的经历,可引导叙述有哪些人文风情,地理事物等) 2)介绍各班的成绩状况,树立学习榜样;鼓励向周围的同学学

习。 3)谈论学习地理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作一些总结,板书如下)【板书】:一、地理学习方法 ①预习并认真听课 ②及时完成作业 ③增加知识,进行课外阅读 目标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趣味提问 如:1)小明接爸爸回家。(小明的爸爸在日本从大阪回,通知小明9点钟去机场迎接,8点30分时,小明正准备出门,却发现爸爸正站立在门口,小明觉得很奇怪,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2)NBA直播的时间差 NBA球赛一般在大城市的晚上开始,每次看到明上场的时候都是当地万家灯火的时候,可我们中国正好是上午时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3)妹妹比哥哥早一天过生日 有一对双胞胎兄妹,妹妹出生在5月4日,哥哥出生在5月5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通过这样的提问,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出“地方时”的概念) 目标三:了解地方时的概念方法:提问引导法 过程:1)阅读课本第三页的“阅读活动题” 2)提问:为什么会有地方时的产生?(人们习惯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作为一天中的12时,依据太阳高度确定各个时刻,

湘教版天气和气候

湘教版天气和气候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区别一、释义不同: 天气: 1、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如温度、湿度、气压、降水、风、云等的情况。 2、指时间;时候。 气候: 1、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它与气流、纬度、海拔、地形等有关。 2、比喻动向或情势。 区别二、用法不同: 天气:;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 气候: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 (1)湘教版天气和气候扩展资料 一、天气的近义词: 1、气象;[ qì xiàng ]; 解释: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例如刮风、闪电、打雷、结霜、下雪等。

引证:;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没有高山不显平地……(闯王)才是打江山的气象。” 2、天色;[ tiān sè ]; 解释:天空的颜色,借指时间的早晚和天气的变化。 引证: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天色不早了……少陪你了。” 二、气候的近义词: 气温;[ qì wēn ]; 解释:空气的温度。气温的高低直接由太阳辐射和太阳高度的大 小决定,同时还受气流、云量、地形等条件的影响。 2、天气与气候有哪些不同和联系? 主要目标要学生学会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1、概念不同: 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T、E、P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 气候是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它不仅包括该地多 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还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 气候是在多年观测到的天气基础上所得出的总结和概括,是在 一定时段内由大量天气过程综合而得出的长期大气过程,二者之间存 在着统计联系,从时间上反映出微观与宏观的关系。 2、从时间尺度上讲: 天气是短时间的,气候是长期的 天气具有多变性,气候则比较稳定 在同一时间内不同地区的天气不完全一样,同一地区不同时间 内的天气也常常是不同的。气候一般比较稳定,而且一个地方的气候 特征受它所在的纬度、高度、海陆相对位置等影响较大。 形成原因不同:天气由气团、锋,气候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最新最全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电子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学案 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注意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发展中的地理知识。2、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3、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解决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问题。4、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认识到地理知识就在大家身边,学习地理知识,能增强自己的生活和生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地理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难点:让学生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的关系。教学方法: 以学案为载体,实行小组教学形式,实施零距离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法)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积极探究(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平时,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词句来称赞一个人的博学多才、知识渊博。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地理”吗?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共同走进地理,了解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 (一)揭开地理之“谜”1、自主学习:读“解开地理之‘谜’”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1).你对那些问题疑惑不解?请说出两个。 2).小组展示搜集材料:“世界上的地理之迷”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 为什么我国新疆出产的瓜果特别甜? 【教师精讲点拨】白天糖分增加的多,晚上糖分减少的少,瓜果才会甜,想想、猜猜新疆的条件会是怎样呢? 【探究结论】 新疆白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学习任务(二) 1、自主学习:读课本22页最后一段及2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要求。读“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讨论课本P.3的图1-1、1-2分别反映的是什么体育活动?这两种体育活动应该在哪些地方开展?(滑雪--在有冰雪地方才可进行;冲浪--在海边。)2).说说你了解的商品及产地?3).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些地理知识的例子吗?学习归纳: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好地理能提高生活适应能力。读“地理与生产建设”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4)、水稻是喜水的农作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还是北方地区? 5)、小麦是耐旱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1《天气与气候》

《天气与气候》 气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生产来说,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 本节主要讲述了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及其区别,以“当你清晨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最先感受的是什么?”为切入点,用身边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体现课改中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归纳出天气的概念。之后又附有天气符号、卫星云图以及相关图片,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天气预报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小活动”题目的设计也是结合实际,让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反映了当前课改的提倡的“学习有用的地理”。 教材的最后还提供了大气环境检测的阅读材料,这种贴近生活的知识,对于引导学生关注当前大气环境质量、关注健康、增强环保意识都有重要作用。 2.识别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天气现象。 3.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预报图的技能。 4.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 培养学生认识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气候的关系,使学生逐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1.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2.综合分析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图 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同学们,这个寒假我要到海南去出差,可我为带什么服装犯了愁,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给我参谋一下?(生答略)。你去过海南吗?(生答略)。那你怎么知道我需要带单衣去呢?(生答略)。恩,是热带,气候四季炎热。我打算2月1日出发去海南,在去之前,我买好了车票,准备好了必需品,还要关注一下什么?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生答略)。好,我知道了,还要关注天气预报。天气和气候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探讨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天气和气候。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与区别。 1.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57页第一、二两框天气、气候,解决以下问题: (1)对比分析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和区别。 (2)下列词语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描述的是气候?除此之外你还能举出哪些描述天气和气候的成语或诗句? 风和日丽暴风骤雨四季如春阴转多云 (3)“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经典故事,是利用了当地有利的天气还是气候?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天气与气候有什么区别? 【教师精讲点拨】从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入手,从各自反映的大气状况的时间长短及变化大小分析,联系日常生活中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语句理解。 【探究结论】

七年级地理天气和气候教案 湘教版

天气和气候 气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生产来说,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 本节主要讲述了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及其区别,以“当你清晨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最先感受的是什么?”为切入点,用身边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体现课改中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归纳出天气的概念。之后又附有天气符号、卫星云图以及相关图片,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天气预报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小活动”题目的设计也是结合实际,让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反映了当前课改的提倡的“学习有用的地理”。 教材的最后还提供了大气环境检测的阅读材料,这种贴近生活的知识,对于引导学生关注当前大气环境质量、关注健康、增强环保意识都有重要作用。 教法指导: 1、让学生发现问题、师生探究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2、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报纸、图书、网络等查找资料,培养比较、分析、概括能力。并通过学生播报天气预报,让学生体验做天气预报员的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利用学生了解的当地素材和电视新闻中的实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情景设计: 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词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地判断近期可能出现 的天气情况。 4、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 5、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知识渗透。 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课时安排:1课时 引入: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同学们,这个元旦我要到海南去出差,可我为带什么服装犯了愁,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课本P60-63。内容包括“气温”和“世界气温的分布”两部分,是气候最基本的知识,为学习本章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以及后面各章节分区地理气候特征的描述,提供必备的知识,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都对后面的学习至关重要。 【学情分析】 世界气温分布图比较抽象,对七年级学生来说逻辑分析能力较差,因此,读图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难度;其次,教材编排上没有先讲地球的运动,学生对理解纬度因素对气温的影响有一定困难,因此,气温分布规律的原因不宜解释过深,尽量联系生活实际。 【设计思想】 根据教学课标要求,本节课设计了二个主要的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了解气温和学会测量气温,首先媒体播报天气预报作为切入点引出气温,采取“小小气象学家”自主探究法,明确气温观测的方法以及气温的时间变化。第二个环节是分析气温的分布规律。首先是解决等温线的概念。因为学生已经学过等高线,所以并不难理解。最重要的部分是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主要采用“激情引趣——自主合作——点拨释疑——归纳提升”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演示,采取《探索·发现》的推理、图文结合分析、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从生活体验、身边事例入手的方法等灵活变通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去感受、领会知识,使知识化难为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气温的概念和测定方法;了解等温线概念和特点;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找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合作、紧张高效的去阅读课文和图,利用知识迁移,加强读图方面的引导,挖掘地图中隐含的地图信息,培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三、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四、教学方法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五、课时安排 6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二)新授 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 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 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活动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总结归纳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回答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点拨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小组探究完成) (1)读图1-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板书 4.时区 七、教学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七年级地理湘教版《气温和降水》教案教程文件

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教案科目:七年级地理湘教版课型:新知探索课教师:田晓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温的含义、表示方式,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2、知道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的测定方法及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时间 3、了解等温线的含义,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重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平均气温分布规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气温的相关知识,体会气温的意义及其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知道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的测量方法,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并能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三、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气温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四、学情分析 由于阅读气温分布图时,需要掌握等温线这一抽象概念,而有的同学始终较难理解,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较差,因此,在读图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时也不要要求过高。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习作业法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什么是天气?天气的主要特征?什么是气候?气候的主要特征?

天气:指某个地方距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引入新课】不管是天气还是气候,要研究它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它们也是与我们生活接触频繁,影响较大的两种生活信息。 【板书】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讲授新课及板书】 1)气温:空气的温度 2)气温的测定: ①均温的测定: 日均温:把一天中2、8、14、20时测得的气温相加再除以4; 月均温:把一个月中每天的日均温相加再除以这个月的天数; 年均温:把一年12个月的月均温相加再除以12。 ②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 ③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减去最低月平均气温。 ④日最高(低)气温出现时间:14(2)时左右 【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72页“气温的测定” 【板书】世界气温的分布 【陈述】通过测量,我们可以知道某一地方的气温状况,那么,如果把世界各地的气温都了解到,就可以分析全球的气温状况了。一般都是使用一种“气温等值线分布图” 【板书】等温线——世界上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活动探究一】 阅读课本73页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一:读图,找出年平均气温大于20摄氏度的地区,以及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周;(学生A答) 问题二:请同学们观察南北半球的等温线相同吗?(学生B答) 问题三:读图后,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世界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2分钟)【注意】

(完整word版)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xx》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美洲》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节是作为第六章“认识大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介绍了美洲的地理概况,将南、北美洲的地理环境差异做对比介绍,使学生对美洲大陆有一定的了解,进一步完善本章的内容,促使学生形成正确全面的世界观。 2.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美洲的地理位置,了解“地理大发现”与“新大陆”的联系,了解北美洲、南美洲、拉丁美洲的界线和范围。 2)运用地图,归纳南、北美洲的地形特征,并比较南、北美洲的地形差异,学会运用比较法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3)观察大洲的地形特点,学会绘制其他地形简图。 4)能独立描述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并形成熟练的技能。 前四点是对教材内容的基本把握,第五点是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其中第三点与第四点为本节的教学难点与重点,我将着重的解决这两个目标的教学。 二、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地理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南北美地形特征,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南北美地形特征,才能理解和掌握南北的气候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南北美地形差异的比较,难点的依据是该知识点需要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整理,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归纳水平。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上谈谈。 三、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地理是一门培养人的感知观察以及实践能力的更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直观教学法,并辅之以学生自主讨论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心理状况。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在讲授了走进地理、地球概况与世界的居民后,安排学习世界的气候。气候是自然环境中的基本要素,也是学习的重点。天气与气候是本章第一节,分为“天气”“气候”“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三框内容。课标要求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本课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和铺垫。 二、学情分析 所教年级为七年级,七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为主体,并向逻辑思维转换的过程。本课应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积极动手、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学生在以前的自然课、语文课以及日常生活经验中对本课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是对本课知识理解浅显,认知混淆,尤其是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所以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辨析过程与实践练习。另外,七年级学生生性活泼,课堂形式不宜单调。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水平目标: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说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媒体展开学习,增强学生对知识直观感知,便于学生理解。通过度析天气预报,学会合理安排生活与生产活动,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学习,更加注重各种地理现象以及各类经济活动,使学生逐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区别“天气”与“气候”差异,理解简单简单的天气符号、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与天气预报图。 五、教学难点:分析天气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图 六、教学过程

1、预报员培训: ○1学看卫星云图,绿色表示______, 蓝色表示________,白色表示 ________。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 出示常用天气符号,采用快速记忆法速记符号 观看天气预报视频 2、挑战播音员:“我是**天气预报员” 现场播报天气 3、风力风向 (1)播报城市的天气状况。 广州:______________。 长沙:____________。 (2)图中会有雷阵雨的 城市是________。 (3)播报下列海域 的风向风力状况。 A(东海附近海面) _____________。 B(南海附近海面) ___________。

天气和气候复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知识导学: 短时间、经常变化 天气及其影响天气的特点同一时间不同地方差别大 天气对人类的影响:交通、生活、生产、战争等 意义 天气预报生产过程 内容:阴晴、风、气温、降水等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卫星云图 天气符号识别简单天气预报图 污染指数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空气质量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 本节的重点是以熟练识别卫星云图中的基本色彩和常用天气符号的含义为基础,达到看懂简单天气预报图的目的。学习时,可以先从对比、区分不同颜色和符号的意义(形状)出发,结合制作天气符号卡片、识别天气符号竞赛、天气预报接力赛、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中的天气预报节目等活动,加强对它们的掌握。理解天气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是本节的又一重点。学习时,要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实例和亲身感受说明天气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天气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综合能力训练: 一、填空: 1、天气反映一个地方里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的。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风、和降水的情况。 3、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大小。温度是大气的程度。 4、风向是风的。风力是风的。 5、卫星云图中,绿色表示,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 6、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的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来表示。 一、单项选择: 1、降水概率为100%表示;降水概率为0表示。 A、可能有雨,肯定无雨 B、肯定有雨,可能无雨 C、可能有雨,可能无雨 D、肯定有雨,肯定无雨 2、当天空布满云时,为;当天空无云或云很少时,为。 A、阴天、多云 B、多云、晴 C、阴天、晴 D、多云、阴天 3、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对人体健康;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对人体健康。 A、大,有利;小,有害 B、大,有害;小,有利 C、小,有利;大,有害 D、小,有害;大,有利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1、以风车而闻名的是荷兰,其国花是郁金香。 2、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西亚和北非,男子的传统打扮多是身着白色宽大的长袍,头戴头巾,原因是这里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 3、地图的三要素:向、比例尺、 图例和注记 4、地图上的八个向(右图) 5、描述公路的走向和河流的流 向 公路:XX走向,如:南北走向;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等。 河流:自___向___,如:自东向西;自南向北等。 6、地图上的向的判读 ①有指向标地图,根据指向标来判断向,指

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 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向。 7、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8、比例尺的三种式: 数字式:1:1000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____千米。线段式: 9、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10、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围以及地图详细程度之间的关系: 尺大围小容详,尺小围大容简 如在同样大小的两纸上(图幅相等),一个画中国地图,一个画北京市地图

11、要画一幅某学校或者某乡镇地图,就要选用______的比例尺; 要画一幅中国地图或者世界地图,就要选用______的比例尺。 12、图例:地图中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和数字。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1、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2、地球的真实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情和现象:①卫星图片、②环球航行、③月食、 ④船靠岸,先看到桅杆,船离开,桅杆最后消失、⑤登高望远

4.2 气温和降水 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1)

《气温和降水》 学习目标: 1、了解气温的含义、表示,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2、知道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的测定方法及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时间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重难点)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69页内容,补全下列知识点 1、气温指 ____ 的温度,用 ________ (_________ )表示 2、说说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合作探究: (一)气温的测量 1、读图4-7,阅读活动材料,观察四个时间点的气温情况: 2点 8点 14点 20点 2、通过观察四个时间点计算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 3、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出现在时,最低气温出现在前后 4、气温差= — 5、思考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二)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 2、读课本61页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上最炎热的大陆是,最寒冷的大陆是,除南极洲以外,寒冷区域最大的大洲是,世界平均气温分布从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 3、读课本62页世界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63页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一年当中,北半球月气温高,月气温低,南半球(相同或相反),海洋比陆地拖后个月 4、读图总结,同纬度地区,海洋与陆地相比,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或低于)海洋气温,冬季陆地气温(高于或低于)海洋气温,同一地区海拔高,气温,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 5、根据2、3、4题,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①从纬度位置看: ②从海陆位置看: ③从海拔高度看: 三、巩固迁移:

1.世界上最热的大陆是:( ) A 亚洲 B 大洋洲 C 南美洲 D 非洲 2.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是:( ) A 亚洲 B 欧洲 C 北美洲 D 南极洲 3.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纬度,高山高原地区气温高于平原地区 B 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C 7月,世界气温最高的地区是赤道穿过的地区 D 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度向南北两极逐渐降温 4.某地7月均温20℃,1月均温为-3℃,该地的气温年较差为:( ) A 33℃ B 17℃ C 20℃ D 23℃ 5.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出现在:( ) A 日出前后 B 正午时分 C 日落前后 D 午后2时 6.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 ) A 60℃ B 6℃ C 0.6℃ D 0.06℃ 7.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为:( ) A 从高纬度向低纬度降低 B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 C 从亚洲中部向两极降低 D 从海洋向陆地降低 8.阿拉伯人的长袍多为白色,且十分宽大,这种服装主要是为了适应:( ) A 炎热的沙漠气候 B 潮湿多雨的气候 C 人们的视觉感受 D 终年严寒的气候 9.在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的原因是:( ) A 南半球地势比较低B南半球海洋面积比较广 C 北半球地势比较低 D 北半球全是陆地 10.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大的是:( ) A 海洋 B 陆地沿海地区 C 极地 D 大陆内部的沙漠地区 11.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向逐渐递减 (2)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一般在℃以上 (3)青藏高原地区年平均气温在℃以下,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低10℃,主要原因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