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论文

让“实验”之花在农村中学灿烂

组别:理论组姓名:金粉花

单位:浙江省长兴县李家巷镇中学(313102)

职称:中一联系电话:135******** 邮箱:cxjfh@https://www.360docs.net/doc/775316668.html,

摘要: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实验是科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现科学规律、验证科学定律、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最好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实验着眼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了促进每个孩子自由而充分发展的教育思想,突出体现了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如何开展实验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积极寻求解决的对策,这是一线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难题。

关键词:实验能力科学素养创新

什么是实验能力?“能力”这一概念的内涵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扩展、深化的过程。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形成的。它是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环境与教育的作用,在学习与实践的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实验能力包括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仪器正确使用的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实验现象科学描述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等。在近10年的科学教学工作中发现目前科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很多问题。

一、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阻力

(一)“师”的因素

1、新课改对老师是一种挑战,而挑战最大的课程则是科学。课改后,科学由原来的物理、化学、生物和自然地理整合而成,这就要求一名科学老师必须将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知识融会贯通。而我们的很多科学教师自己的专业可能只是其中的某一门,教师自己在其他方面可能会有所欠缺,这其中也包括了科学实验的操作能力。导致我们有些演示实验中对某些仪器使用方面的注意点强调不到位,操作不规范。给学生造成反面影响。

2、在中考这条指挥棒下,我们很多老师为了在考试中有更大收获,往往在科学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解题上,而忽视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这种做法极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一个缺乏实验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孩子,又怎么会有创新能力呢?

3、对于农村中学的教师,缺乏良好的环境、缺乏专业指导。农村教师培训缺少优质资源、培训提高机会较少,专家指导有限,教师参加过县级培训,乡镇培训、地区级培训,省级培训的比例都较低。参加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观摩、学习与培训的机会少,从而教师的思路,视野开拓受到影响,在如何正确引导学

生进行科学、高效的科学探究方面存在问题,由“教书匠型”教师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变减慢速度。

(二)“生”的因素

1、实验准备工作缺乏

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实验之前,没有进行必要的知识准备,即预习工作不到位,甚至有一部分同学根本不知道到底去实验室做什么,造成了进实验室好比进入菜市场,虽然兴奋,但嘈杂、无序。往往造成实验室里学生虽非常热情,但不知该从何处下手的尴尬局面。

例1:在八年级上第一章测量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中,当学生走进实验室看到桌上有量筒、天平、小石块、细线等器材时,由于缺少对天平和量筒使用方法的复习,根本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做,老师在教室里说的注意点也早就忘记了,只听见一阵阵声音,看上去似乎非常积极活跃,但最后去问他们有没有得出结果时,有些小组甚至不知道今天做实验册上哪个实验,更不知道该怎么做。

2、实验动手能力较差

学生在实验室里大多比较热情,但是观察发现能顺利完成实验的同学少之又少,尤其会发现许多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实验操作面前显得“高分低能”。部分学生甚至为了避免经常犯错而选择不再动手,使得操作能力越来越差。

3、实验操作不规范

在实验室里学生的操作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酒精灯的熄灭时盖灯帽方法不正确;取液体时盖子的放置正放;玻璃棒使用时发出与容器碰撞的声音;取液体时不会正确使用滴管;试管夹夹试管时方向错误;闻气味时直接闻取……

4、实验观察能力薄弱

在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自己操作时,很多同学将装置连接好并开始实验后就认为自己的实验已经完成了,他们并不重视实验中自己应该干什么。学生没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得很多科学实验收效甚微。

5、现象描述不够科学

对于实验现象,学生往往不能很好的定义,所以当要他们去描述实验现象的时候,很多学生不知道应该讲什么,甚至往往将实验结果与实验现象混淆。

例2: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学生往往会这样描述实验现象——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一种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在学生看来,这个现象描述得天衣无缝,可是他们不知道生成的是不是四氧化三铁并不是看到的,而是检验后才知道的。实验现象只是实验过程中用感官直接观察得到的现象,包括颜色的变化、状态的变化、气味的改变等。

6、实验设计能力欠缺

学生由于在平时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只是机械性的做完一个个实验,并没有对实验的步骤进行思考,所以不能领悟实验设计的科学思想,轮到让他们来设计实验的时候往往就会束手无策。

7、实验结果处理不当

在有些化学实验中,学生历尽千辛万苦,通过实验得出了一组组数据,可是面对一组组来之不易的数据时,学生却不能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

面对现状,作为教师,我们要改变以往只重视演示实验而忽略对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现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克服困难,让“实验”之花绽放

(一)改善教师实验素质

1、转变教师实验观念

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使教师感受到新时代,对于学生来说,能力的培养最为重要,科学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科学的素养,其中就包括科学实验的动手操作能力,让教师将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

2、提高教师操作能力

针对教师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对教师实验能力的培训,可以通过诸如讲座、操作练习、实验操作比赛等手段,刺激教师对实验操作规范性的追求,在教师中形成规范实验的氛围,做到规范演示。

(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课程改革的步伐已经迈出了一段时间,新课改要求的课堂教学是怎么样的?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科学课程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教育应以人为本,着眼人的发展。而科学素养包括了科学知识、科学学习的方法、科学实验的能力等。以往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走进新课程,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师生间和谐、真诚、温馨的心理氛围,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科学课堂教学要强化指导学生掌握并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实现目的。

1、辅助学生做好实验准备

为了督促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教师可以先提前一天将实验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简单罗列,并给予适当的练习,让学生及时自查并主动寻求答案,教师及时给予批阅,提前知晓学生的操作困难,有利于在课堂上给予有效指导,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操作错误。

2、放手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有一个被奉为信条的美国谚语是: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去做,我才会懂。这给我们启迪。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给学生增加实验操作的机会,哪怕是教师的演示实验中,有些实验,甚至是有些实验步骤可以让学生完成。

例3:在七年级上第四章第六节物质酸碱性的测定实验中,教师应先将实验的注意事项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向学生介绍清楚,演示完成其中的两个实验,而另两个试管的滴定实验可以让学生来完成,七年级学生还是很想展示自己的,如果学生自己上台完成这个实验的话,肯定会对滴管的使用方法记忆深刻的。当然,对于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主要还是通过分组实验以及课外小实验等进行的,所以教师要在学生操作的时候,要求学生掌握正确使用仪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学生将会受益终身。

3、刺激学生观察科学实验

在进行实验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投入实验现象的观察当中,刺激学生的观察欲:

(1)生生互评:即让一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其他学生仔细观察,找出该同学操作中的闪光点及欠缺点,初中学生由于都非常好强,所以对于操作的同学来说,他会非常认真仔细,整个实验肯定都会十分小心地去完成,而对于观察的同学来说则很想找出缺点,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肯定也会全神贯注,使自己的观察能力得到提升。

(2)师生互评:这种形式又包括老师评价学生及学生评价老师两方面。当让学生来评价老师的实验操作过程时,学生会很有劲头,因为他们也想找出老师实验过程中是不是也会出错,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学生肯定会非常仔细,为了不让学生“失望”,老师也可以时不时的故意将一些操作做得不规范,给学生评价老师错误的机会,这样每一次学生都能全身心投入到观察以及思考当中,激起学生积极的思维。

4、培养学生科学设计实验

科学实验种类很多,有些实验是为了比较物质的性质的,有些实验是为了观察一个普遍现象的,有些实验是为了验证某个规律的正确性的……在每一个实验中,都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别人设计的意图,为什么可以这么设计?等问题,体会别人设计的理念。例如对于某个规律验证实验的设计,要经过分析原理,从认知上重新加工其过程,设计出新的实验方法或验证形式并展现出来,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发散思维得以体现,创造性想象能力得以提高。

例4:设计实验鉴别稀Hcl、NaoH、蒸馏水三种无色溶液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想到用紫色石蕊试液,这时候老师可以追问一下:“为什么可以用紫色石

蕊试液?”引导学生得出:因为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碱性不同的物质时会显示不同的颜色,所以紫色石蕊试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

5、帮助学生正确描述现象

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实验现象,知道实验现象包括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听得见的等直观现象,也就是用感官直接能够感知的现象,而非最终结果,避免出现概念混淆。

6、训练学生处理实验结果

通过将各种形式的结果显示给学生,让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科学结果,给出科学结论,科学数据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表格式、图表式等。

例5:九年级上第一章中有这样一个题目:某同学为了测定黄铜屑(由铜和

(1)经分析,在第份样品中,稀硫酸完全反应了。第份样品中,样品中的金属完全反应了。

(2)画出在50.0 g样品中加稀硫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

在第一问中,学生就有很大困难,教师必须要给予引导,让学生去寻找为什么第三份中加了120.0 g的稀硫酸之后,产生气体的质量是1.0g 而不是1.2g,得出因为金属反应完了,第1份和第2份同样是50g样品,为什么不能生成1.0g气体,从而得出酸反应完了的结论。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训练他们的思维,让学生在跟着老师思考的同时掌握分析问题的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多次有目的的训练后,学生也会具有科学分析实验结果背后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科学实验课堂中,教师要读懂学生,根据学生的情况和特点,精心设计出学生喜爱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踏上自主探究学习的路径,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使科学探究从形式走向实质,达到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目的。当然对学生科学实验素养的培养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学生踏踏实实的态度,作为新时代的科学教师,我们要转变课堂教学观念,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培养学生解题能力转化为提高学生科学内涵转化,由课堂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

者。我坚信只要师生不懈地追求,“实验”之花一定会在农村中学中灿烂绽放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夏正江:《论课程观的转型及其对新课改的影响》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3、刘玲田洪刚:《新形势下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山东省寿光市田柳初中

4、韦钰:《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学校:李家巷镇中学联系人:金粉花联系电话 1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