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专业培养方案 - 北京工商大学教务处

北京工商大学概况

北京工商大学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多科性大学,1999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北京轻工业学院与北京商学院合并,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并入组建而成。合并组建后,学校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由单科性大学发展成为以经、管、工为主,经、管、工、理、文、法、史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并确立了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的多科性、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

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从本科、硕士研究生到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坚持以先进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复合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优势学科为主干,走多学科协调发展之路;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命线,积极探索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2007年6月,学校接受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估结果为“优秀”。

学校现设9个学院、1个系、1个教学部;拥有2个国家级检测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研究基地;学校现有联合培养的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本科专业43个;拥有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6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学校现有博士生16名,硕士生1401名,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生11904名,成人学历教育学生4747名。

学校总占地面积82.6万平方米(合1239亩),建筑面积42.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55亿元。图书馆馆舍总面积2.5万平方米,截止2010年5月底馆藏中外文文献238万余册,其中纸本文献155万余册,电子图书83万余种,另有中外文报刊2200余种。“十五”时期以来,全校思想统一,抢抓机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拓展办学空间,完成了阜成路校区改造和良乡校区一期等北京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良乡校区新建面积达25.7万平方米,2004年10月,近8000余名学生顺利入驻。良乡校区的建成,为莘莘学子的健康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校在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现有教职工1311人,其中专任教师799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18人,副教授317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分别为280人和32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5.3%。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含双聘院士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国家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市级人选4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8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3

1

人,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6人,北京市学术创新人才4人,北京市教学创新人才2人,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13个,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9人,北京市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北京市科技新星7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5人,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76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8人。

学校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十五”时期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20项。学校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教材2部,北京市精品教材27部,入选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2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6个;北京市教学名师6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

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依托文科实践中心等综合实习实训中心、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优化实践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学校还开辟了国外实习的新途径,先后派遣多批次学生赴牛津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进行考察实习,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学校积极推动面向区域和行业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科技工作,在应用研究、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近五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28项,国家“863”项目9项,国家“973”项目9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454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16项。学校拥有授权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2009年科研经费达到7500万元。近五年,学校共出版学术专著、译著228部,发表论文5068篇。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塑料》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这些刊物学术特色鲜明,质量优异,多次获奖。

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十分活跃,成绩斐然。宽阔的国际合作平台覆盖了中外合作科研、教师境外进修培训、本科生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合作培养、博士生培养和学生短期实习等教育教学层次和形式。学校与世界各地高校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合作项目,国际合作伙伴40多个遍布美洲、欧洲、亚洲和大洋洲。每年来校讲学、学术活动和访问的外宾超过400人次。面向在校学生的国际项目每年都派出将近150名本校学生赴国外高校执行交换学生和攻读学位项目。

学校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秉承“求真、立德、勤奋、创新”的校训,以人为本,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推进师德建设和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学生课外生活丰富多彩,现有环保、英语、摄影、创业实践等七十余个学生社团,他们活跃在校园文

2

化的方方面面,并在每年举办的志愿者活动月、艺术节、体育节、社团节、科技文化节等大型文体活动中作用明显。此外学校组织了专家、学者、名人讲座以及各种规模的艺术、科技、学科竞赛,都有利地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近三年,两千余人次学生获市级以上各种荣誉称号。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党的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研究探索新时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机制和新途径,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注重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始终把人才培养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强有力地保证了教育教学事业的科学发展。2007年11月,学校通过北京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达标检查验收,评定结果为“优秀”。

当前,适逢全面完成“十一五”发展规划和科学谋划“十二五”美好未来的关键时期,北京工商大学全体师生员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求真、立德、勤奋、创新”的校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把北京工商大学办成人民满意的大学而努力奋斗!

3

关于修订2010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意见

一、指导思想

根据北京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目标定位,以学习探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意见稿为契机,在保持既往专业培养方案连续性的基础上,北京工商大学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启动修订2010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各项工作,以促进完全学分制改革,提高我校本科生的培养质量,适应社会特别是首都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培养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性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修订的基本要求

(一)修订范围

本次修订主要针对我校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全日制统招本科专业。

依据“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的原则,专业名称按照教育部专业目录规范设置,一个专业不得按专业方向制定多个教学计划。

(二)总体目标

各专业围绕学校总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结合我校学科专业应用性、服务性的特点,针对未来5-10年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特别是首都经济发展对人才知识结构和素质提出的新要求,进行科学预测,并结合本专业办学实际和特色,确定本专业培养目标。

实施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宽口径大类培养模式,即在学科大类(或学院)内实行低年级的通识教育及基础教育和高年级宽口径的专业教育。注重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精心搭建公共基础课平台和学科基础课平台,夯实基础。

以整合课程内容与优化课程体系为重点,精简学时,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和个性发展空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修学年限

全日制统招本科生修学年限为4年。提前修满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完成我校4

培养要求的学生,经批准可以提前1年毕业。未能在4年内如期完成学业的学生向学校提出申请,经批准可以延长1-2年修读。修学年限累计达到6年的学生不能再获延期。

三、学分及课程的具体设置

(一)学分学时限定

学生在毕业时必须达到培养方案规定的应选学分。工科类专业毕业学分原则上不少于180学分,非工科类专业毕业学分原则上不少于169学分,其中:

1.教学计划理论教学(含实验的理论教学包括在内)总学时原则上工科类专业严格控制在2465学时左右,约144学分,非工科类专业严格控制在2397学时左右,约140学分,周学时为20-26学时。

2.工科类专业集中实践环节不少于30学分,实践教学时间(含集中实践环节、实践课、理论课中的实验上机)原则上不少于43周;非工科类专业集中实践环节不少于23学分,实践教学时间(含集中实践环节、实践课、理论课中的实验上机)原则上不少于30周。

3.各专业教学计划第二课堂设置总学分为16学分,包含素质教育专项课程(必修)6学分与各类活动10学分。

(二)课程设置

1.课程体系框架

(1)第一课堂。构建平台加模块的课程设置,分类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与实践环节等。

(2)第二课堂。包括素质教育专项课程和各类活动。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见表1。

5

表1 2010级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注:1.因各专业公共基础课设置有所不同,所列学分及比例为按课程类别分类测算的平均值;

2.各类课程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必须含有一定比例的实践内容或实践课程;

3.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可以是非专业社会实践。

6

2.开课要求

(1)课程设置调整是2010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的重要内容。必修课中学科基础课覆盖的知识面及专业课的深度,应能够反映本专业发展的知识水平,并符合相应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

(2)课程名称及类别设置应合理、规范,能够满足与国外同一层次大学做学生交换、学院交流之用。

(3)严格执行一门课有两名以上老师讲授的规定,教师每学期必修课开课门数原则上不超过2门(艺术类课程除外)。

(4)各专业应严格控制必修课程(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时。

(5)第一课堂中,工科类专业的选修比例不低于22%,非工科类专业的选修比例不低于26%。各专业在教学计划中列出专业性选修课程,指导学生分类选课。专业性选修课程每门一般为2学分,原则上不超过25门。

(6)单门选修课程的修读人数,工科类专业原则上不得低于30人,非工科类专业原则上不得低于40人。招生规模较小的本科专业,当修读人数达到专业年级学生数60%时,选修课程即可开设。符合专业建设及发展需要的特殊课程向教务处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可以开设最低15人的选修课。

(7)在教学计划中设置非本专业(学院)开设的跨院系课程时,应与开课单位积极进行协调,避免出现学时和学期安排不合理等问题。

(8)经教务处审批的培养方案所列选修课程,因为选课人数限制而不能开设时,学生在教务处的组织下,可到与我校签署学分互认协议的高等学校选修此课程,学校承认学分。

3.教学计划的有关说明

(1)公共基础课

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程应减少理论讲授,增加实践学时。《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调整至第二课堂。

新生进校后,进行计算机分级测试。依据测试成绩确定的学习起点,学生可申请免修《计算机文化基础》,但必须选读2学分的计算机类高阶课程,替代该门课程的学分。

《军事理论》课程安排34学时,学分数为1学分。

全校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课程设置及安排见表2。

7

表2 全校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课程设置及安排

注:学生可申请免修《计算机文化基础》,但必须选读计算机类高阶课程替代。

8

(2)学科基础课

跨学院开设的部分学科基础课课程设置及安排见表3。

表3 跨学院开设的部分学科基础课课程设置及安排

(3)实践环节

非工科类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原则上为8:2,专业主干课程应加入实践学时或单独设立实践类必修课程(非集中实践环节),并设置多元化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工科类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原则上为7:3。工科非机类各专业的金工实习可采取集中或分散形式。

集中实践环节安排见表4。

表4 集中实践环节安排

注:本文为北工商教字[2010]4号《关于修订2010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意见》的主要内容。

9

附:

北京工商大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国家特别是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性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原理;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全球意识、合作和竞争精神,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重视环境保护和珍惜自然资源;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对善恶是非具有批判能力,公正、正义、有社会责任感;爱岗敬业、热爱劳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文明礼貌。

2.在较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熟悉另一学科专业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的综合知识;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较强的中外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具备较强的动手和适应能力,能在本学科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内多方位开展工作。

3.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综合素质。人文精神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责任意识、人格意识、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的精神;科学精神是培养学生具备现代科学意识,养成用科学方法去思维,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精神;创新精神是培养学生具有开拓、创新、竞争和效益的意识。均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形成适应未来世界的理解模式和探索模式。

4.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生活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10

北京工商大学现设本科专业布局

11

课程编号构成说明

12

经济学院概况

经济学院于1999年6月由北京商学院经济贸易系与财政金融系合并、北京商学院技术经济系数量经济教研室和北京轻工业学院经济管理系工业外贸教研室并入而成,是北京工商大学办学历史最久的学院。其中经济贸易系的前身是北京商学院商业经济系,1960年开始招生,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属全国首批。

经济学院现有经济、贸易、金融(保险)、财政、统计等5个系;经济学、贸易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保险、财政学、统计学等7个本科专业;产业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统计学、金融学(含:保险学)、国际贸易学、财政学、区域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国防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专门史(经济史)等13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首都流通业研究基地1个,研究机构10多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3门,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7部,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经济学院是学校专业较多、规模较大、综合实力较强的学院之一。

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员工102人,其中教师90人,行政及教辅人员12人。教师队伍中,教授25人,副教授46人,讲师19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3人;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北京市人才强教拔尖创新人才2人、教学创新人才1人、学术创新团队2个,中青年骨干教师9人;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3人;北京市优秀德育工作者1人,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1人,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3人,获实用新型专利者1人。

学院目前共有p在校本科生2204人,硕士研究生472人。2000年招收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其中70余人获得硕士学位。2004年起受学校委托招收文科实验班。2008年开始招收金融学专业双学位学生。2009年起对新入学的本科生实行按财金类、经贸类两大类培养。2000至2009年累计培养本科毕业生4224人,3888人获得学士学位。50年来,共培养了毕业生近20000人。

13

经济学专业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经济学

二级类:经济学类

专业代码:020101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较为扎实的理论经济学基础和其他相关理论知识,适应21世纪国家特别是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在企业、金融机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等单位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营管理工作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学生经过本专业学习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

1.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

2.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3.熟悉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了解经济理论的学术动态;

4.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学分与学时结构:本专业理论教学总计2397学时,共140分,其中必修课1819学时,占总学时的75.89%,106学分;选修课578学时,占总学时的24.11%,34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3学分,其中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军训等6学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17学分。第二课堂中的必修素质教育专项课程6学分。

学生修满169学分方可毕业。

专业主干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学说史、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新制度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流通经济学、管理经济学、资本运营、金融学、统计学、会计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企业资源规划实践、经济管理综合实验、公司治理理论与实践、各类课程的实验上机、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指导性教学计划进度表:附后。

14

15

16

贸易经济专业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经济学

二级类:经济学类

专业代码:020106W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国家特别是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坚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贸易基本理论,熟悉国家经济政策与法规,掌握商品流通和现代服务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晓内外贸知识,具备经营管理能力,能够从事现代商务活动和商业投资及管理的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性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工商企业、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从事内外贸业务和经营管理工作,也可从事商业及金融投资活动和管理工作。

业务培养要求:

学生经过本专业学习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

1.具有坚实的经济学理论功底,系统掌握贸易经济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的综合知识, 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2.掌握现代商务活动的基本技能,具有运用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市场分析、预测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3.熟悉国内外有关贸易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4.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较强的中外语言表达能力,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内开展工作;

5.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学分与学时结构:本专业理论教学总计2397学时,共140学分,其中必修课1819学时,占总学时的75.89%,106学分;选修课578学时,占总学时的24.11%,34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3学分,其中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军训等6学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17学分。第二课堂中的必修素质教育专项课程6学分。

学生修满169学分方可毕业。

专业主干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流通经济学、消费经济学、零售学、批发学、市场价格学、商业经营策划、期货市场、商学导论(双语)、市场营销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金融学、财政学、保险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企业资源规划实践、经济管理综合实验、贸易经济实践、电子商务盈利模式实践、各类课程的实验上机、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指导性教学计划进度表:附后。

17

18

19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经济学

二级类:经济学类

专业代码:020102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扎实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理论基础,掌握国际贸易业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通晓中国对外经贸的政策法规,具备较强的对外贸易业务操作技能,能从事国际贸易及其它涉外经济活动的经营与管理和政策研究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了解各个时期著名经济学家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掌握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实际业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通晓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当代国际经济和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受到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训练,具备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英语从事对外贸易业务。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在本学科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内多方位开展工作。

学分与学时结构:本专业理论教学总计2397学时,共140学分,其中必修课1819学时,占总学时的75.89%,106学分;选修课578学时,占总学时的24.11%,34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3学分,其中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军训等6学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17学分。第二课堂中的必修素质教育专项课程6学分。

学生修满169学分方可毕业。

专业主干课程: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商务函电、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外贸单证模拟实验、企业资源规划实践、经济管理综合实验、各类课程的实验上机、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指导性教学计划进度表:附后。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