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ABSTRACT

This report is an overview of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The purpose of the report is to provide the reader with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and how PV technology can be practically applied.

There is a brief discussion of early research and a description of how photovoltaic cells convert sunlight to electricity. The report covers concentrating collectors, flat-plate collectors, thin-film technology, and building-integrated systems. The discussion of photovoltaic cell types includes single-crystal, poly-crystalline, and thin-film materials. The report covers progress in improving cell efficiencies, reducing manufacturing cost, and finding economic applications of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Lists of major manufacturers and organizations are included, along with a discussion of market trends and projections.

The conclusion is that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is still more costly than conventional systems in general. However, large variations in cost of conventional electrical power, and other factors, such as cost of distribution, create situations in which the use of PV power is economically sound. PV power is used in remote applications such as communications, homes and villag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ater pumping, camping, and boating. Grid-connected applications such as electric utility generating facilities and residential rooftop installations make up a smaller but more rapidly expanding segment of PV use. Furthermore, as technological advances narrow the cost gap, more applications are becoming economically feasible at an accelerating rate.

INTRODUCTION

This report is the result of Gale Greenleaf’s October 19, 1998 request for proposal. Bill Louk and Tom Penick responded to her request with a proposal, dated October 30, 1998, to continue earlier research on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The proposal was approved and resulted in continued research followed by a presentation on November 30, 1998 and this final report on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Scientists have known of the photovoltaic effect for more than 150 years.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was not considered practical until the arrival of the space program. Early satellites needed a source of electrical power and any solution was expensive. The development of solar cells for this purpose led to their eventual use in other applications.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PHOTOVOLTAIC POWER

The photovoltaic effect has been known since 1839, but cell efficiencies remained around 1% until the 1950s when U. S. researchers were essentially given a blank check to develop a means of generating electricity onboard space vehicles. Bell Laboratories quickly achieved 11% efficiency, and in 1958, the Vanguard satellite employed the first practical photovoltaic generator producing a modest one watt.

In the 1960s, the space program continued to demand improved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Scientists needed to get as much electrical power as possible from photovoltaic collectors, and cost was of secondary importance . Without this tremendous development effort, photovoltaic power would be of little use today.

POWER OUTPUT AND EFFICIENCY RATINGS

The figures given for power output and efficiency of photovoltaic cells, modules, and systems can be misleading.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what these figures mean and how they relate to the power available from installed photovoltaic generating systems.

Power Ratings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s are rated in peak kilowatts (kWp). This is the amount of electrical power that a new, clean system is expected to deliver when the sun is directly overhead on a clear day. We can safely assume that the actual output will never quite reach this value. System output will be compromised by the angle of the sun, atmospheric conditions, dust on the collectors, and deterioration of the components. When comparing photovoltaic systems to conventional power generation systems, one should bear in mind that the PV systems are only productive during the daytime. Therefore, a 100 kW photovoltaic system can produce only a fraction of the daily output of a conventional 100 kW generator.

Efficiency Ratings

The efficiency of a photovoltaic system is the percentage of sunlight energy converted to electrical energy. The efficiency figures most often reported are laboratory results using small cells. A small cell has a lower internal resistance and will yield a higher efficiency than the larger cells used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dditionally, photovoltaic modules are made up of numerous cells connected in series to deliver a usable voltage. Due to the internal resistance of each cell, the total resistance increases and the efficiency drops to about 70% of the single-cell value. Efficiency is higher at lower temperatures. Temperatures used in laboratory

measurements may be lower than those in a practical installation. CONVERTING SUNLIGHT TO ELECTRICITY

A typical photovoltaic cell consists of semiconductor material (usually silicon) having a p-n junction as shown in Figure 1. Sunlight striking the cell raises the energy level of electrons and frees them from their atomic shells. The electric field at the p-n junction drives the electrons into the n region while positive charges are driven to the p region. A metal grid on the surface of the cell collects the electrons while a metal back-plate collects the positive charges.

Figure 1.How solar cells work

Thin Film Technology

Thin-film solar cells are manufactured by applying thin layers of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to a solid backing material. The composition of a typical thin-film cell is shown in Figure 2. Sunlight entering the intrinsic layer generates free electrons. The p-type and n-type layers create an electric field across the intrinsic layer. The electric field drives the free electrons into the n-type layer while positive charges collect in the p-type layer. The total thickness of the p-type, intrinsic, and n-type layers is about one micron. Although less efficient than single- and poly-crystal silicon, thin-film solar cells offer greater promise for large-scale power generation because of ease of mass-production and lower materials cost. Thin-film is also suitable for building-integrated systems because the semiconductor films may be applied to building materials such as glass, roofing, and siding.

Figure 2 Typical thin-film amorphous silicon constructions Using thin films instead of silicon wafers greatly reduces the amount of semiconductor material required for each cell and therefore lowers the cost of producing photovoltaic cells. Gallium arsenide (GaAs), copper indium diselenide (CuInSe2), cadmium telluride (CdTe) and titanium dioxide (TiO2) are materials that have been used for thin film PV cells. Titanium dioxide thin films have been recently developed and are interesting because the material is transparent and can be used for windows.

Tin Oxide

Tin oxide is a conductive material that is transparent when in a thin layer. Tin oxide is used in place of a metallic grid for the top layer of thin film photovoltaic sheets.

Amorphous Silicon (a-Si)

Amorphous (uncrystallized) silicon is the most popular thin-film technology. It is prone to degradation and produces cell efficiencies of 5-7%. Double- and triple-junction designs raise efficiency to 8-10%. The extra layers captu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f light. The top cell captures blue light, the middle cell captures green light, and the bottom cell captures red light. Variations include amorphous silicon carbide (a-SiC), amorphous silicon germanium (a-SiGe), microcrystalline silicon ( c-Si), and amorphous silicon-nitride (a-SiN).

Cadmium Telluride (CdTe) and Cadmium Sulphide (CdS) Photovoltaic cells using these materials are under development by BP Solar and Solar Cells Inc .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offers an efficiency improvement over amorphous silicon while still using only a small amount of material.

Copper Indium Diselenide and Copper Indium Gallium Diselenide

These materials are currently being investigated, and have not been used commercially for photovoltaics.

Concentrating Collectors

By using a lens or mirror to concentrate the sun’s rays on a small area, it is possible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photovoltaic material required. A second advantage is that greater cell efficiency can be achieved at higher light concentrations. To accommodate the higher currents in the photocells, a larger metallic grid is used. For example, in a system with a 22X concentration ratio, the grid covers about 20% of the surface of the solar cell. To prevent this from blocking 20% of the sunlight, a prism is used to redirect sunlight onto the photovoltaic material, as shown in Figure 3. A second problem is the higher temperatures of a concentrating system. The cells may be cooled with a heat sink or the heat can be used to heat water.

Figure 3.Prism cover for high-current solar cell

Only direct sunlight, not scattered by clouds or haze, can be concentrated. Therefore, the concentrating collectors are less effective in locations that are frequently cloudy or hazy, such as coastal areas.

CONCLUSION

Photovoltaic efficiency and manufacturing costs have not reached the point that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can replace conventional coal-, gas-, and nuclear-powered generating facilities. For peak load use (no battery storage), the cost of photovoltaic power is around two to four times as much as conventional power. (Cost comparisons between photovoltaic power and conventionally generated power are difficult due to wide variations in utility power cost, sunlight availability, and

numerous other variables.)

REFERENCES

[1] “The History of PV,” https://www.360docs.net/doc/706868264.html,/pvhistory.html, November 15, 1998.

[2] Mark Hammonds, “Getting Power from the Sun, Solar Power,” Chemistry and Industry, no. 6, p. 219, March 16, 1998.

[3] "Energy Conversion: Development of solar cells" Britannica Online.

https://www.360docs.net/doc/706868264.html,:180/cgi-bin/g?DocF=macro/5002/13/245.html, October 21, 1998.

[4] Kenneth Zweibel and Paul Hersch, Basic Photovolta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New York: Van Nosstrand Reinhold Company, Inc., 1984.

[5] “Volume 3: The World PV Market to 2010,” Photovoltaics in 2010, Luxembourge: 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1996.

[6] “Taking Off of New Photovoltaic Energy Revolution,” Japan 21st, May 1996.

ENAS云存储(网盘+文档云)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易存云存储系统平台建设 项目方案 北京易存科技 2016-1-25 目录 一、方案概述....................................... (03) 二、方案要求与建设目标.................................0 4 2.1 客户需求分析..................................04 2.2 系统主要功能方案..............................05 三、系统安全方案.................................... (19) 3.1 系统部署与拓扑图...............................19 3.2 文件存储加密...................................21 3.3 SSL协议........................................22 3.4 二次保护机制............................. (23)

3.5 备份与恢复.....................................23 四、系统集成与二次开发.................................24 4.1 用户集成.......................................24 4.2 文件集成.................................... (2) 7 4.3 二次开发.................................... (2) 9 五、典型成功案例.......................................29 六、售后服务体系.................................... (30) 6.1公司概况.......................................30 6.2 服务内容与响应时间............................. 31 一、方案概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信息化让电子文档成为企业智慧资产的主要载体。信息流通的速度、强度和便捷度的加强,一方面让我们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和迅捷,但另一方面也承受着信息爆炸所带来的压力。 传统的文件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在业务的快速发展中对文件的安全而高效流转的迫切需求。尤其是大文件的传输与分享,集团公司与分公司,部门与部门之间,乃至与供应商或客户之间频繁的业务往来,显得尤其重要。 文件权限失控严重,版本混乱,传递效率,查找太慢,文件日志无法追溯,历史纸质文件管理与当前业务系统有效整合对接等一系列的问题日渐变的突出和迫切。 该文档描述了北京易存科技为企业搭建文档管理系统平台的相关方案。从海量文件的存储与访问,到文件的使用,传递,在线查看,以及文件的流转再到归档

云课堂系统解决方案

云课堂 技术解决方案

目录 第1章概述 (2) 第2章现状分析及问题 (3) 2.1方案背景 (3) 2.2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3) 2.2云课堂的推出 (4) 第3章云课堂技术解决方案 (5) 3.1云终端方案概述 (5) 3.2云课堂解决方案 (5) 3.2.1 云课堂拓扑图 (5) 3.2.2 云课堂教学环境 (6) 3.2.3 云课堂主要功能 (7) 3.2.4 优课数字化教学应用系统功能 (8) 第4章方案优势 (9) 4.1私密性 (9) 4.2工作连续性 (9) 4.3方便移动性 (9) 4.4场景一致性 (9) 4.5长期积累性 (9) 4.6安全稳定性 (10) 4.7易维护性 (10) 4.8高效性 (10) 第5章实际案例 (11)

第1章概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更加注重自身信息架构的简便易用性、安全性、可管理性和总体拥有成本。近几年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迫使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解决各机构当前面临的数据安全隔离、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等实际问题,实现通过改进机器的利用率降低成本,减少管理时间和降低基础设施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无论是作为云计算的核心技术,还是作为绿色 IT、绿色数据中心的核心技术,虚拟化已经成为 IT 发展的重要方向,也可以说我们正面临着一场 IT 虚拟化、云计算的革命。这场 IT 虚拟化、云计算的革命正在开始席卷全球。 虚拟化技术在解决信息安全、资源利用率提升、简化 IT 管理、节能减排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虚拟化技术,把数据中心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发布给终端用户共享使用,大幅度提高服务器资源利用率,同时通过严格的访问控制,确保数据中心中所存储的安全性。

云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doc

云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北信源云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0 云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webmoney 2.1问题和需求分析 2.2传统SOC 面临的问题................................................................... ...................................... 4.1资产分布式管理 104.1.1 资产流程化管理 104.1.2 资产域分布 114.2 事件行为关联分析 124.2.1 事件采集与处理 124.2.2 事件过滤与归并 134.2.3 事件行为关联分析 134.3 资产脆弱性分析 144.4 风险综合监控 154.4.1 风险管理 164.4.2 风险监控 174.5 预警管理与发布 174.5.1 预警管理 174.5.2 预警发布 194.6 实时响应与反控204.7 知识库管理 214.7.1 知识共享和转化 214.7.2 响应速度和质量 214.7.3 信息挖掘与分析 224.8 综合报表管理 245.1 终端安全管理与传统SOC 的有机结合 245.2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分层化处理 255.3 海量数据的标准化采集和处理 265.4 深入事件关联分析 275.5 面向用户服务的透明化 31云 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webmoney 前言为了不断应对新的安全挑战,越来越多的行业单位和企业先后部署了防火墙、UTM、入侵检测和防护系统、漏洞扫描系统、防病毒系统、终端管理系统等等,构建起了一道道安全防线。然而,这些安全防线都仅仅抵御来自某个方面的安全威胁,形成了一个个“安全防御孤岛”,无法产生协同效应。更为严重地,这些复杂的资源及其安全防御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不断产生大量的安全日志和事件,形成了大量“信息孤岛”,有限的安全管理人员面对这些数量巨大、彼此割裂的安全信息,操作着各种产品自身的控制台界面和告警窗口,显得束手无策,工作效率极低,难以发现真正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企业和组织日益迫切的信息系统审计和内控要求、等级保护要求,以及不断增强的业务持续性需求,也对客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于一个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而言,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网络安全管理平台来支撑,将整个网络中的各种设备、用户、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纳入一个统一的监管体系,来进行统一的监控、调度、协调,以达到资源合理利用、网络安全可靠、业务稳定运行的目的。云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webmoney 安全现状2.1 问题和需求分析在历经了网络基础建设、数据大集中、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阶段后,浙江高法逐步建立起了大量不同的安全子系统,如防病毒系统、防火墙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等,国家主管部门和各行业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安全标准和相关管理制度。但随着安全系统越来越庞大,安全防范技术越来越复杂,相关标准和制度越来越细化,相应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1、安全产品部署越来越多,相对独立的部署方式使各个设备独立配置、管理,各产品的运行状态如何?安全策略是否得到了准确落实?安全管理员难以准确掌握,无法形成全局的安全策略统一部署和监控。 2、分散在各个安全子系统中的安全相关数据量越来越大,一方面海量数据的集中储存和分析处理成为问题;另一方面,大量的重复信息、错误信息充斥其中,海量的无效数据淹没了真正有价值的安全信息;同时,从大量的、孤立的单条事件中无法准确地发现全局性、整体性的安全威胁行为。 3、传统安全产品仅仅面向安全人员提供信息,但管理者、安全管理员、系统管理

云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随着云计算在企业内应用,大多数企业都认识到了云计算的的重要性,因为它可以实现资源分配的灵活性、可伸缩性并且提高了服务器的利用率,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但是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越来越高、信息系统支持的业务越来越复杂,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所以就需要选择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来支撑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发展。 云管理平台最重要的两个特质在于管理云资源和提供云服务。即通过构建基础架构资源池(IaaS)、搭建企业级应用、开发、数据平台(PaaS),以及通过SOA架构整合服务(SaaS)来实现全服务周期的一站式服务,构建多层级、全方位的云资源管理体系。那么有没有合适的云管理平台解决方案可以推荐呢? SmartOps作为新一代多云管理平台,经过6年多的持续研发和实际运营,已经逐渐走向成熟,能通过单一入口广泛支持腾讯云、阿里云、华为云、AWS等超大规模公有云的统一监控、资源编排、资产管理、成本管理、DevOps 等管理功能,同时也支持私有云和物理裸机环境的统一纳管。SmartOps平台具有统一门户、CMDB配置

数据库、IT服务管理、运维自动化和监控告警等主要模块,支持客户自助在线处理订单、付款销账、申报问题、管理维护等商务运营流程,而且对客户的管理、交付、技术支持也都完全在平台上运行,这极大提升了整体运营效率并大幅降低成本,业务交付速度更快、自动化程度更高、成本更具竞争力、用户体验更佳。 同时,SmartOps正在构建适应业务创新发展的云管理平台,实现从服务中提炼普惠性的服务方案,并构建软件化、工具化、自动化的快速上线对外提供服务的通道。SmartOps不仅是一个云管平台,也是一个面向企业用户的服务迭代的创新平台,一切有利于企业用户数字化发展的个性化服务,都有可能在普遍落地后实现技术服务产品化、工具化的再输出。不仅如此,下一步,SmartOps还将融入更多的价值,包括借助人工智能的技术,面向企业用户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价值。借助平台化的管理工具,为企业财务人员提供有价值的成本参

云课堂解决方案

创新管理价值,引导教学未来——云课堂解决方案 一、概述 随着计算机教育的发展,计算机机房在各中小学已经相当普及,这些计算机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题的教学效果。同时,随着机房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需要管理和维护的各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也越来越多,而中小学维护力量相对薄弱,如何科学有效地对这些教育资源进行管理已成为各中小学面临的一个难点管理维护问题:很少中小学有专门的机房管理人员,机房维护专业性要求高,工作量大 使用体验问题:PC使用时间一长,运行速度变慢,故障变多 投资保护问题:PC更新换代较快,投资得不到保障 节能环保问题:机房耗电量大,废弃电脑会产生大量电子垃圾 二、方案简介 RCC(Ruijie Cloud Class)云课堂是根据不断整合和优化校园机房设备的工作思路,结合普教广大学校的实际情况编制的新一代计算机教室建设方案。每间教室只需一台云课堂主机设备,便可获得几十台性能超越普通PC机的虚拟机,这些虚拟机通过网络交付给云课堂终端,学生便可体验生动的云桌面环境。云课堂可按照课程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系统镜像,将云技术和教育场景紧密结合,实现教学集中化,管理智能化,维护简单化,将计算机教室带入云的时代。 三、方案特性 简管理

云课堂采用全新的集中管理技术管理学校所有计算机教室,管理员在云课堂集中管理平台RCC Center中根据教学课程的不同应用软件制作课程镜像, 同步给教室中的云课堂主机设备,老师上课时可根据课程安排一键选择镜像从而随时获得想要的教学环境。 管理员也不用再为记录繁杂的命令而烦恼,云课堂提供全图形控制管理界面,无论虚拟机制作,编辑,还原都只需轻轻一按。云课堂的管理模式可彻底解决机房中常见大量软件安装导致系统臃肿、软件冲突,病毒侵入、教学、考试场景切换工作量大等难题,还可省去Ghost或还原卡的繁杂设置。全校的计算机教室设备监控和软件维护在办公室中即可轻松实现,效率比PC管理提高9倍! 促教学 云课堂三大关键技术,全面提升虚拟机性能,可令终端启动和课程切换加速,教学软件运行更快,并且可以全面控制学生用机行为,杜绝上课开小差的情况发生。 智能镜像加速技术 - 所有定制好的系统镜像会由云课堂主机自动优化,在该技术的支持下,60个虚拟机启动时间只需短短几分钟,同时还提供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可随时切换学生操作系统的选择,从而轻易改变教学环境,演绎云技术带给传统教学的优化和创新实践。 多级Cache缓存技术 - 实现镜像启动加速、IO加速,使云桌面启动和应用程序运行速度大幅度提升,用户体验远高于市面上其他产品。在该技术帮助下,教师常用教学课件,专用软件启动、运行速度比同配置物理机提升200%,大幅提升用机体验,让学生畅游”云海”,领略“飞”一般的感受! 多媒体教学管理软件防卸载技术–云课堂终端内嵌多媒体教学管理程序,且学生不可见。老师在使用该软件教学时,不会再出现学生因卸载或关闭管理程序而脱离教师的管理现象,大大加强对学生上课行为的控制力度,严肃课堂纪律,教学质量得以保证。 易获得 云课堂是包括课堂主机,课堂终端,多媒体教学管理软件和课堂集中管理平台在内的一套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其部署过程极其简单,仅需将云课堂主机和云课堂终端相连,在云课堂主机上做一次课程配置,一间全新的计算机教室即建设完成。因省去逐台PC分区设置和系统同传等过程,效率上可提高3小时以上。 同时云课堂终端功耗极低,普通教室不需强电改造即可转型为云课堂,加快校园IT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打造绿色校园 更环保 每台云课堂终端设备平均功耗20w,是传统PC机的1/12。且整个终端机身使用一体化设计,无风扇、硬盘等易损元件,寿命比PC机延长20%以上。节省开支的同时大大减少电子垃圾,响应国家倡导的绿色节能号召,创造舒适、低能耗的绿色校园环境。

浪潮私有云平台解决方案

浪潮私有云平台解决方案云计算的发展 近几年,国内外IT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已经为解决传统IT信息化建设困局找到了突破性的解决方案,并已经在国内企业、政府、金融、电信等众多关键领域取得了成功。 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云计算分为三种服务模式: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云计算根据部署部署方式的不同分为:公有云(Public Cloud)、私有云(Private Cloud)、社区云(Community Cloud)、混合云(Hybrid Cloud)。 其中私有云是为一个客户单独使用而构建的,因而提供对数据、安全性和服务质量的最有效控制。私有云可部署在企业数据中心的防火墙内,也可以部署在一个安全的主机托管场所,私有云的核心属性是专有资源。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数据安全 虽然每个公有云的提供商都对外宣称其服务在各方面都是非常安全,特别是对

数据的管理。但是对企业而言,特别是大型企业以及对安全要求较高的企业而言,和业务有关的数据是其的生命线,是不能受到任何形式的威胁,而私有云在这方面是非常有优势的,因为它一般都构建在防火墙后。 2、SLA(服务质量) 因为私有云一般在防火墙之后,而不是在某一个遥远的数据中心里,所以当公司员工访问那些基于私有云的应用时,它的SLA会非常稳定,不会受到网络不稳定的影响。 3、不影响现有IT管理的流程 对大型企业而言,流程是其管理的核心,如果没有完善的流程,企业将会成为一盘散沙。不仅与业务有关的流程非常繁多,而且IT部门的管理流程也较多,比如在数据管理和安全规定等方面。 客户面临由虚拟化向云服务转型的挑战 服务器虚拟化作为云计算的基础,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客户认可,虚拟化已经成为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的首选方案,将服务器物理资源抽象成逻辑资源,让一台服务器变成几台甚至上百台互相隔离的虚拟服务器,用户将不再受限于物理上的界限,而是让CPU、内存、磁盘、I/O等硬件变成可以动态管理的“资源池”,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简化系统管理,实现服务器整合,让IT对业务的变化更具适应力。通过部署服务器虚拟化,用户能够获得如下收益: ?降低TCO成本,提高硬件资源利用率,节省了机房空间成本;

云课堂系统解决方案

玄课堂 技术解决方案 目录 第2章现状分析及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方案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云课堂的推;h错谋!未定义书签。 第3章云课堂技术解决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云终端方案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3.2云课堂解决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1云课堂拓扑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2. 2 云课堂教学环境.......................................... 错谋!未定义书签。 3. 2. 3云课堂主要功能Z错误!未定义书签。 3. 2. 4优课数字化教学应用系统功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4章方案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私密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匸作连续性,错淚!未定义书签。 4.3方便移动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场景?致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长期积累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安全稳定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4.7易维护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4.8高效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章实际案例,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概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更加注重自身信息架构的简便易用性、安全性、可管理性和总体拥有成木。近几年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迫使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解决各机构当前面临的数据安全隔离、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等实际问题,实现通过改进机

智慧云课堂解决方案

智慧云课堂解决方案

目录 1.现状介绍 (1) 2.问题分析 (1) 2.1.成本问题 (1) 2.2.日常管理维护问题 (1) 2.3.教学体验问题 (2) 2.4.资源分散问题 (2) 3.云课堂概方案概述 (3) 4.解决方案介绍 (3) 4.1.方案设计 (3) 4.2.方案优势 (5) 4.3.主要功能特性 (6) 4.3.1.广播教学 (6) 4.3.2.分组教学 (6) 4.3.3.班级管理 (7) 4.3.4.课堂管理 (7) 4.3.5.远程监控 (8) 4.3.6.远程设置 (8) 4.3.7.标准考试 (9) 5.配置参考 (9) 5.1.一体化云主机 (9) 5.2.一体化云终端 (10) 5.3.防火墙模块(可选) (10) 5.4.网络模块(可选) (10)

1.现状介绍 目前,传统的计算机教室,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终端使用台式计算机作为教师端及学生端教学应用程序运行环境的建设方式。根据管理的需要,另外还会采用安装硬件还原卡、电子课堂管理软件、网络同传软件等系统工具。教师通过电子课堂管理软件管理及控制学生的桌面,完成日常的教学工作。学生一般在教室完成上机操作并自行保存各自的作业。因此学校计算机教室需要采用新的云课堂解决方案,用先进的桌面虚拟化技术实现学生高效便捷使用,服务课堂教学。 2.问题分析 对于学校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方式,我们建议学校考虑如下几个重要问题。 2.1.成本问题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在很多学校里,往往拥有多个个机房,上百台计算机。如此数量众多的计算机,如果全部采用传统计算机教室建设模式,不仅初期购置成本巨大,单单部署维护成本就占用较大投资,例如传统计算机教室台式计算机由于功率较高部署要有足够的电源配给、教室内要求独立的强电供应网络、高功率的机房制冷设备等均占用较大成本。 虽然近年来,计算机购置成本有所下降,但更新换代较快,使用年限明显缩短。因此,相对来讲依照传统计算机教室建设模式,成本仍然居高不下。 2.2.日常管理维护问题 计算机教室是进行各项教学、实验、考试以及自由上机的重要场所,需要各种各样的桌面环境以满足不同的教学场景需要,调查显示:90%的计算机教室更新一次教学环境需要4小时;90%以上的计算机教室只有1种操作系统;60%的管理员每学期有21天在刷新系统。管理维护非常复杂困难。 如何对这些桌面进行统一管理、调度、分配并快速交付和维护,实现终端桌

云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第1章引言 (7) 1.1国家政策推动企业上云 (7) 1.2云安全规范指导文件 (14) 1.3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 (15) 1.4软件定义安全(SDSec) (18) 第2章云安全风险分析 (19) 2.1业务牵引风险分析 (19) 2.2技术牵引风险分析 (21) 2.3监管牵引风险分析 (22) 第3章云安全需求分析 (25) 3.1云安全防护体系安全需求 (25) 3.1.1基础安全保障 (25) 3.1.2主机安全保障 (25) 3.1.3应用安全保障 (25) 3.2云安全运营体系安全需求 (25) 3.2.1安全审计服务 (25) 3.2.2安全运营服务 (26) 3.2.3态势感知服务 (26) 3.3多云/混合云架构安全联动管理需求 (26) 第4章方案设计思路 (27) 4.1软件定义安全的设计思路 (27) 4.2国际先进性参考模型 (28) 4.3方案场景适用性说明 (29) 第5章云安全管理平台产品技术方案 (30) 5.1方案概述 (30) 5.2方案架构设计 (31) 2

5.3产品功能简述 (32) 5.3.1安全市场 (32) 5.3.2组件管理 (36) 5.3.3资产管理 (37) 5.3.4租户信息同步 (38) 5.3.5监控告警 (39) 5.3.6订单管理 (41) 5.3.7工单管理 (42) 5.3.8计量计费 (42) 5.3.9报表管理 (43) 5.3.10云安全态势 (44) 5.3.11日志审计 (46) 5.4部署架构设计 (47) 5.4.1部署方案 (47) 5.4.2部署方案技术特点 (48) 5.5平台主要功能技术特点 (52) 5.5.1用户与资产结构 (52) 5.5.2自助服务模式 (54) 5.5.3安全服务链编排 (54) 5.5.4计量计费模式 (56) 5.5.5云安全态势感知 (56) 5.5.6在线/离线升级服务 (57) 5.5.7平台稳定可靠 (58) 第6章CSMP安全资源介绍部分 (60) 6.1CSMP安全服务清单介绍 (60) 6.2各安全组件产品级解决方案汇总 (62) 第7章CSMP方案核心价值 (62) 7.1安全产品服务化-合规高效 (62) 7.2安全能力一体化-智慧易管 (62) 3

云课堂、云管理、云录播教室解决方案版

云课堂、云管理、云录播解决方案 北京安地瑞科技有限公司 2017年 目录 1. 背景分析 (2) 2. 系统简述 (2) 3. 设计原则 (2) 4. 系统功能 (5) .云课堂功能 (5) .云管理功能 (11) .云录播功能 (13)

1.背景分析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整体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点之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与科技结合的标志性领域。云课堂、云管理、云录播系统的建设是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充分利用名师名教的先进教学效果,培训师资,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使教师间能够更直观的相互学习及提高;同时,各种类型的课程录像文件也是学生预习和复习的重要资料,提升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供了更直观、生动的教学的资料。 2.系统简述 根据当前和未来的教学发展需要,安地瑞公司凭借先进的音视频编解码技术,结合自身强大的技术研发优势,推出了云课堂、云管理、云录播系统。云课堂、云管理、云录播系统是将课程录制存储、教学资源管理共享以及课件直播点播等技术与网络技术相融合的具有强大监控管理能力的辅助教学应用系统。新一代的VOI桌面虚拟化,充分利用终端硬件计算性能(CPU、GPU),服务器依赖低,网络占用小,彻底解决了VDI架构性能低下、成本昂贵、高度依赖服务器和网络的问题,是多媒体教学应用的完美基础架构。通过网络把教学点的教学视频场景和授课计算机画面以标准的流媒体编解码技术进行实时采集压缩、集中存储及教学管理。在先进的产品和技术帮助下,使优秀的教师、课程、资源、知识得到充分的展示、记录、管理、分享。以专业化、国际化、特色化、易扩展为标准,为您提供一个集产品、技术、信息、应用于一体的教学平台,让您充分体验、享受“云”的强大处理能力。 3.设计原则 本设计方案是一项集网络技术、音视频技术、多媒体技术、环境控制技术、软件应用技术等于一体的高科技系统集成工程,而不是设备的简单叠加

EASTED云管理平台解决方案v1.0

易讯通 云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北京易讯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6

2016年5月 26

目录 1总论3 1.1概述 3 1.2建设背景 3 2需求分析3 2.1客户现状 3 2.2客户需求 3 3建设方案5 3.1总体架构及组成 5 3.1.1系统架构图 (6) 3.1.2存储架构设计 (7) 3.1.3网络架构设计 (13) 3.1.4部署架构设计 (20) 3.2功能设计 21 3.2.1异构资源管理 (21) 3.2.2用户管理 (21) 3.2.3监控告警 (22) 26

3.2.4存储管理 (22) 3.2.5应用管理 (22) 3.2.6流程管理 (22) 3.2.7资源调度管理 (22) 4建设方案亮点23 4.1规模化的虚拟化数据中心 23 4.2兼容异构的虚拟化 23 4.3灵活的管理方式 24 4.4可靠的安全保障 25 4.5自动化的运维 25 4.6健壮的运维保障 26 26

1总论 1.1概述 1.2建设背景 2需求分析 2.1客户现状 2.2客户需求 1)提高运维管理效率,降低成本 目前管理维护人员都是进入机房,在机架旁操作服务器,但由于各主机都有自己的维护界面,造成系统维护人员需要逐个进行维护管理,显然这种单点式的维护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员成本,且效率很低。 2)提升数据中心安全性 通常在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可能进入机房进行查看与维护,而由于各系统的数量及种类在不断增加,以往单一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数据中心发展的需求,需要一个统一的管理门户来对数据中心进行管理维护,且在整个过程中,保证公安系统的安全,做到一站式的授权、认证,操作,审计。 3)业务保密性、可用性,稳定性 公安系统相关涉密系统都需要特别管理,对其上所载的业务需要做到安全、稳定,可用。尤其在在特殊服务器出现宕机等情况下,不能及时的连接或查看相关故障,延误了时间,可能会造成损失,这就需要做到服务器主机的高可用,高稳定,高安全。 26

中控云平台考勤管理解决方案

ZKNET时间&安全精细化管理云平台 版本:ZKNET10.0 ZK Software inc. 北京中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ZKNET时间&安全精细化管理云平台概述 (3) 1.1 概述 (3) 1.2 系统架构说明 (4) 第二章方案设计 (6) 2.1 项目背景 (6) 2.2 客户需求分析 (6) 2.3 建议方案 (7) 2.4 系统组成 (7) 2.5 系统层次 (8) 第三章硬件系统介绍 (8) 3.1 面部指纹考勤机 (8) 第四章软件介绍 (9) 4.1 软件系统特色 (10) 4.2 软件界面 (10) 第五章公司介绍 (19) 第六章资质证书 (21) 第七章服务内容和典型工程 (23) 7.1 培训与产品售后服务 (23) 7.2 典型工程 (24)

指纹核心技术研发 OEM/ODM 制造 提供内联网及互联网在线身份认证 第一章 ZKNET 时间&安全精细化管理云平台概 述 1.1 概述 ZKNET10.0时间&安全精细化管理云平台(以下简称“系统平台”)是中控科技研发的一款企事业单 位综合业务管理平台,集成了考勤、门禁、会议、访客、巡更、消费等多功能应用(除考勤和门禁外,其它模块目前非标配),实现了一库多用,数据的充分共享,减少了各系统间的数据对接,从而保证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该系统平台是用于企业、政府事业单位等行业领域的云服务管理平台,系统对各种不同规模的单位能够灵活部署,完全能满足超大型单位的需要,各功能可任意组合,企事业单位各取所需。系统平台以“身份识别技术”为核心,包括刷卡识别、指纹、面部、静脉等,整合了互联网应用三大核心要素:计算、存储、网络,通过创新的设计,将时间与安全有机的结合,最终实现单位的精细化管理。 从扩展性方面,该平台所使用设备都采用TCP/IP 通讯方式,终端点可以无限扩展,可以分布在可以 互联的任何网络内,无需单独布线。而整个管理平台采用B/S 架构,用户只需安装有浏览器,有相应的权限,即可使用平台管理系统。 系统平台功能逻辑视图:

云光设备管理系统行业解决方案

成功^1火败2毎?一切》足》力的结》 云光设备管理系统行业解决方案1?通用制造行业 设备管理痛点:随着企业的发展,设备数量和价值持续增加,需要更加全面的设备生命周期管理工具 L1行业背景 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目前正向着集机械、电子、液压、光学、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管理学等最新成就为一体的方向发展,企业更加注重精密化、信息化、全球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随着企业设备资产的数量和价值的增加, 管理的目的不再局限于降低成本、节省资源,更是一个系统、完整、全而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延长设备使用时间,为企业增加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 1.2关注重点 制造业注重于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基本的设备卡片,到设备备件的领用申购, 从简单的维修工单到到复杂的人力工时考核,再到设备的产能绩效、趋势图表、分析模型,无不体现现代工业管理思想打现代最前沿H技术的完美结合 实现设备的事后维修和预防维修,同时可直接关联库房领料、供应商评价、经济费用指标等,为统计设备故障率,维修所消耗的费用,工时,人员经费等提供有力的依据, 也做好了维修档案,可以为以后出现的相同状况作出及时正确的处理方法 灵活的行业模板,支持流程、离散多模式生产 1.3实施效果 提高维修反应速度 快速掌握运维费用 全而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 L4成功案例

痕功足WZfib 一切》足》力的结《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南京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康斯博格汽车部件(无锡)有限公司新密东盛纸业有限责任公司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焦作)浙江徳宏汽车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新密东盛纸业有限责任公司怀特(中国)驱动产品有限公司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康斯博格汽车部件(无锡)有限公司陕西凌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2治金矿产行业 设备管理痛点:公司设备多为大型设备,采购成本奇,维修成本髙,保障设备连续作业成为重点 2.1行业背景 冶金矿产行业无论规模大小,无论国企还是私企,都离不开设备管理。公司的设备一般都是大型设备,价值较高且需要连续作业,这些设备是企业确保生产,创造经济价值的基础。 2.2关注重点 > 建全的设备台帐、完善的设备资料与维护履历 > 淸晰准确把握设备维保周期,杜绝因漏掉维保而导致设备停机,影响生产 > 数据共享,唯一数据源,减少人为因素而导致偏差,帐实不符 2.3实施效果规范企业设备耸理体系减少设备故障发生次数资源优化,数据共享 2.4成功案例东方希望集团重庆万盛煤化有限公司神东天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钢集团附属企业中钢集团山东富全矿业有限公司山东莱钢永锋钢铁有限公司 3石汕化工行业 设备管理痛点:生产过程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倍增特性,生产过程不任何不良因子, 都将产生相当严重的经济后果 3.1行业背景 石汕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主要基于连续生产过程,产品加工是连续进行,不能中断的, 工艺过程的加工顺序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产品生产按照相对固泄的工艺加工线路,通过一系列设备和生产装置加工进行的,生产过程的刚性较强,物料流、能量流、信息流始终连续不间断地贾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且生产过程一般在奇温、高压、低温、真空、易燃、易爆、有毒等苛刻的环境下运行?生产过程经常受到原料供应量、原料组份的变化、成品市场需求变化等丁?扰因素的影响,需要改变生产负荷,甚至需要调整生产过程的结构。生产过程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倍增特性,不合格的产品以及超量的环境排放,或者由于控制系统失灵而引起的生产装皆^停车,都将产生相当严重的经济后果,故而装置设备的正常运行成为首要任务 3.2关注重点

智慧教育-培训云课堂系统解决方案_v1.0

智慧教育培训云课堂 解决方案 ***责任公司 2018年10月

目录 1概述 (4) 1.1项目背景 (4) 1.2建设原则 (4) 2方案总体设计 (6) 2.1系统业务流程 (6) 2.2多媒体录直播教室 (7) 2.2.1多媒体录直播教室概述 (7) 2.2.2多媒体录直播教室网络拓扑图 (7) 2.2.3多媒体录直播教室建设 (8) 2.2.4多媒体录直播教室特点 (9) 2.3录直播系统云平台 (12) 2.3.1录直播云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12) 2.3.2录直播云平台网络拓扑图 (13) 2.3.3录直播云平台功能设计 (14) 3用户群与收益 (18) 3.1用户群 (18) 3.2收益方式 (18) 4项目实施方案 (19) 4.1项目实施策略与运行管理机制 (19) 4.1.1项目实施策略 (19) 4.1.2项目运行管理机制 (19) 4.2项目实施和管理 (20) 4.2.1项目组织结构 (20) 4.2.2项目管理 (22) 4.2.3项目组人员配置 (23) 5技术支持和服务 (23)

6项目预算 (23)

1概述 1.1项目背景 流媒体作为一种新颖的传输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综合多个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工程来看,流媒体技术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应用为视频直播和视频点播。通过在线直播的流媒体传播形式,完美实现会议、日常业务培训与文件精神传达。视频直播将会议内容,日常业务培训和决策精神,可以通过内外网平台,第一时间下达到政府的各个基层。视频点播是流媒体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另外一种较为常见的应用方式。将直播会议的内容、日常业务培训的视频资料以及各项公开性的音视频内容,存放在视频点播平台的服务器中,各级政府以及群众可以自由的访问,使得学习可以在联网的计算机上随时进行。增强了政务的公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以多媒体教室为基础,建设全自动录播系统。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提高课堂教学和网上教学的质量;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让优质教师的课堂建设成功和教学资源更方便地生成网络资源,为广大教师和校内外学生、企事业单、政府机关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让教学效益最大限度的延伸;实现教育均衡问题,通过多媒体全自动录播教室的建设,让每个学生享受到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变革,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 1.2建设原则 ?先进性:博采众长,在保证方案可靠性和技术成熟性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系 统体系结构、先进的构架方式、先进的应用软件设计思想和实现技术,确保本系统起点高、技术领先,为视频点播的实现提供最佳的技术平台支持。 ?可靠性和可用性:本系统采用先进的系统体系结构、规范且具有容错功能的应 用平台、全面的系统监控措施、完备的安全手段,确保重要数据万无一失,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连续可用性。 ?基于成熟产品和技术:系统是在成熟的产品基础之上构建,此产品已经过众多

教育云平台解决方案

教育云平台解决方案 一、中职教育云,促进资源共享和泛在学习 中职教育云平台通过对中等教育校园信息化现状的分析和需求的整理,结合整个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建设而成的综合性教育平台。平台主要由基础平台建设、功能系统建设、掌上中职平台建设三大块内容组成,实现了学生从“入学—在校—毕业”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服务,涵盖了教育资源共享、学校基础数据库建设、统一门户管理等服务。建成中等职业教育云平台,对全省中等职业教育类院校的各项服务管理工作提供一站式服务,减小学校间由于教育资源差距导致的信息化差距,可以提高学校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效率,提高决策效率,提高信息利用率,提高核心竞争力,满足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产品价值: 环境数字化:构建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高速稳定、安全保密的基础网络。在此基础上,建立高标准的共享数据中心和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中心,统一门户平台以及集成应用软件平台,为实现更科学合理的学校数字化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管理数字化:构建覆盖全校工作流程的、协同的管理信息体系,通过管理信息的同步与共享,畅通学校的信息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精细化,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教学数字化:构建囊括全日制教育、中职教育和成人培训等在内的综合教学管理的数字化环境,科学统一的配置教学资源,提高教师、教室、实训室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改革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一站式服务:实现教职工和学生的管理、教学、学习、生活等主要活动的一站式服务,提高对师生服务的水平,提高对社会的服务能力。 中职教育云架构 三、成功案例

基于云平台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基于云计算的内网建设方案 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 一、概述 云计算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服务: 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平台即服务(PaaS) 软件即服务(SaaS)。 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终端用户通过网络从完 善的计算机基础设施获得服务。Iaas通过网络向用户提供计算机(物理机和虚 拟机)、存储空间、网络连接、负载均衡和防火墙等基本计算资源;系统管理者 在此基础上部署和运行各种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供终端用户使用。 IaaS实现服务器的虚拟化和集中化管理维护,所有的核心硬件和数据都进 入院机房,并且通过与存储系统的配合获得更高的系统可用性和灾难备份,大 幅度提高包括CPU在内的所有硬件资源利用率。而且各部门不再配备独立服务器,各种业务系统以及虚拟桌面、虚拟应用的部署都在院机房进行,新应用的 就绪时间几乎缩短为零,实现即可开通。 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PaaS实际上是指将软件研发的平 台作为一种服务,以SaaS的模式提交给应用开发者。PaaS可以加快SaaS的发展,尤其是加快SaaS应用的开发速度。平台通常包括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的运 行环境、数据库和Web 服务器,开发者在此平台上部署和运行应用,开发者 不能管理和控制底层的基础设施,只能控制自己部署的应用。 PaaS提供基于“云”的服务,开发者不必构建自己的基础设施,完全可以 依靠云平台来创建新的SaaS应用。云平台的直接用户是应用开发者,而不是终端用户。PaaS以App Store(应用商店)的方式统一应用(各种业务系统和软件 工具),整合、管理并控制应用和数据,包括Windows、应用程序、Web应用移动应用并将它们交付给任何终端设备。支持最终用户使用任何终端安全地接 入业务系统和数据(解决了应用门户和单点登录需求);基于环境智能感知型实 现安全控制功能,根据用户角色、所使用的终端设备、所处的地点和接入网络 情况交付适当内容,确保应用和数据的安全(解决了应用授权问题);实现终端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支持应用商店的自助式服务,确保应用在终端用户所使用 的任何终端设备间无缝地切换,大幅提升办公效率。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这是一种通过网络提供软件的模式,在云端安装和运行应用软件,终端用户通过云客户端(虚拟应用、虚拟桌 面或Web 浏览器)使用软件(不管客户使用何种系统,Windows、MacOS、linux、IOS、Android等还是瘦客户端)。 SaaS在“云”端以应用虚拟化的方式提供应用。一旦部署完虚拟化应用, 终端用户只要在任何终端设备上安装客户端软件,登录后展现在其面前的是软 件商店式的应用访问门户,打开软件即可使用;虚拟桌面仅为有特殊需求的用 户提供服务,降低服务器资源占用。

云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云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目录 1前言 (4) 2安全现状 (5) 2.1问题和需求分析 (5) 2.2传统SOC面临的问题 (6) 3应对方案 (8) 4某云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10) 4.1资产分布式管理 (11) 4.1.1资产流程化管理 (11) 4.1.2资产域分布 (12) 4.2事件行为关联分析 (13) 4.2.1事件采集与处理 (13) 4.2.2事件过滤与归并 (14) 4.2.3事件行为关联分析 (14) 4.3资产脆弱性分析 (15) 4.4风险综合监控 (16) 4.4.1风险管理 (17) 4.4.2风险监控 (18) 4.5预警管理与发布 (18) 4.5.1预警管理 (18) 4.5.2预警发布 (20) 4.6实时响应与反控 (21) 4.7知识库管理 (22) 4.7.1知识共享和转化 (22) 4.7.2响应速度和质量 (23) 4.7.3信息挖掘与分析 (23) 4.8综合报表管理 (23) 5某云安全管理平台方案特性 (25) 5.1终端安全管理与传统SOC的有机结合 (25) 5.2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分层化处理 (26) 5.3海量数据的标准化采集和处理 (27) 5.4深入事件关联分析 (28) 5.5面向用户服务的透明化 (29) 6某云安全管理平台部署 (31) 7方案总结 (32)

1前言 为了不断应对新的安全挑战,越来越多的行业单位和企业先后部署了防火墙、UTM、入侵检测和防护系统、漏洞扫描系统、防病毒系统、终端管理系统等等,构建起了一道道安全防线。然而,这些安全防线都仅仅抵御来自某个方面的安全威胁,形成了一个个“安全防御孤岛”,无法产生协同效应。更为严重地,这些复杂的IT资源及其安全防御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不断产生大量的安全日志和事件,形成了大量“信息孤岛”,有限的安全管理人员面对这些数量巨大、彼此割裂的安全信息,操作着各种产品自身的控制台界面和告警窗口,显得束手无策,工作效率极低,难以发现真正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企业和组织日益迫切的信息系统审计和内控要求、等级保护要求,以及不断增强的业务持续性需求,也对客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对于一个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而言,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网络安全管理平台来支撑,将整个网络中的各种设备、用户、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纳入一个统一的监管体系,来进行统一的监控、调度、协调,以达到资源合理利用、网络安全可靠、业务稳定运行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