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名称

标准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化学、生物基础理论和材料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知识面宽,基础扎实,并具备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新材料的研究、开发、设计、应用和生产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三、课程体系的构成及学分、学时分配和最低毕业要求

四、专业特色及服务部门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现代分析测试技术、高分子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就业前景广阔,涉及与光、电、磁相关的电子、信息、新能源等行业的新材料的开发、生产、应用;各类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企业从事化工、生物、环保、安全等领域的教学、研究、开发、生产和管理工作。

五、课堂教学安排

六、实践教学安排

七、创新学分

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必须完成4个创新学分,见《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创新学分实施细则》。

2017 高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学院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7年4月

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 方案制订的依据、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1依据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中,关于培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振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上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现制订本人才培养方案。 1.2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创新具有我校特色的“工学并举、道艺兼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面向企业、面向基层的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技能创新人才 1.3基本原则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和培养过程、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办学思想、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是组织教育教学过程、安排教育教学任务、平价教育教学质量、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从国情出发,广泛开展社会调研,朱总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特别要关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本专业面向的行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努力使教学计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要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2)坚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重视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学生体质;校园文化建设、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课程的延伸,要纳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学生非智力素质的修养。 (3)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 人才培养方案要有鲜明的职业特点,具有明确的岗位(群)面向。要立足于服务相关行业和地方企业的实际要求,首先满足毕业生就业岗位任职的需要。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含专业实践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让学生通

应用化学专业科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与名称 专业代码:070302 专业名称:应用化学Applied Chemistry 二、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Bachelor of Engineering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系统的应用化学及化学与电子技术有机结合所必须的基本理论、熟练的实验技能、科学和工程素养良好的化学与电子技术有机结合的应用化学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能够从事印制电路设计与制造技术、材料化学与工艺、应用电化学与电子化学品、微电子工艺与电子化工等领域的研发、设计、应用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四、毕业要求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化学与电子技术有机结合应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基本训练,本专业毕业生要求具备如下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1. 掌握化学与电子技术有机结合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在专业领域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 2. 通过良好的实验教学与工程实践锻炼,使学生掌握应用化学的原理和应用方法,能独立进行原理效应分析、观察新现象,具备把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人文素养、较强的外语能力;沟通能力强、团队精神强,并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4. 具有国际视野,熟悉本专业的国内外发展状况与前景。 五、专业特色 围绕化学与电子技术有机结合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应用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全面、系统的理论和实验教学课程,使学生既具有电子技术知识又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质和一定的印制电路与印制电子技术、微电子工艺、电子化学、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学等综合素质能力的高级科研人才和卓越工程师人才。 六、课程设置与修读要求

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计划

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计划 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计划 地质学系人才培养基地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力图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综合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和得当的管理手段,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1.教学体系突出素质教育,以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为总原则,在教学体系中,坚持加强基础,放宽专业,强调地球、资源和环境的整体协调发展,体现专业特色,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追踪学科发展动态,立足学科前沿,注重多学科渗透,重视实践课,加大教学实验条件和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实现现代化教学手段。我们建立了以地质学基本理论为主导、以新技术为手段,积极引导学生接触地质学前沿动态的课程体系。删减了内容陈旧、重复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增加地球科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跨1级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增加富有特色的选修课程。全面改革了实践教学构架,赋予课堂教学实践、课程实践、科研实践、毕业实践新的内涵,构成了全新的、科学完整的地质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新教学计划与原计划相比,加大了选修课的比例,以充分发挥综合大学的优势,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空间,有利学生个性的发展。根据学科优势和地域特点开设特色课程,使科研、师资、地域优势得以充分发挥。2.教学实验实习体系实践教学是地质科学人才培养环节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原有实践教学体系突出认识与方法的锻炼,具有明显的单科性和验证性,启发学生自主思维不足。针对地质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目前的教学计划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新技术、新方法对原有体系的改造,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放在首要的位置,突出实践教学的综合性与创新性,打破课堂教学分门别类、自成体系、单课独进的教学过程,使不同课程内容互相交融。高水平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奠定了教学的高起点和高标准。激发创新意识,训练创新能力,达到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自我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素质,形成了实践教学从理念到形式全面改革。我系实验实习体系由野外教学实习和课程教学实习两个模块组成。野外地质实习是地质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是技能训练和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按照教学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定位 (一)市场需求分析 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范围涉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类岗位。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本地区的高职院校,本专业主要面向“长株潭”中小企业输送会计核算型人才。 为保证专业教学符合人才市场需求,我院会计专业在2009年上半年开展了一项“企业会计人才需求”的调研活动,我们从“长株潭”地区企业需求出发,通过人才市场调查、企业走访、毕业学生调查、专家教师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通过研讨和论证得出结论: 1.人才需求量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较为旺盛的状态,在各地的招聘职位需求排行榜上,财会类专业一直处于领先。根据湖南省工商局公布的数据,近五年,长、株、潭每年新注册的企业在20000家左右,按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计算,这些新增企业每年需要增加3万名左右会计从业人员。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九成单位有长期需求 2.学历需求情况 本次针对企业的学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企业在招聘财会人员时学历不再是唯一的准绳,公司更为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从回收的有效调查表来看,中小企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成为了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 3.岗位需求情况 按照企事业单位的类型,会计岗位群的分布构成一般如下: (1)大中型企业(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等):①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岗位;②财务经理、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出纳岗位;④审计主管及审计人员。 (2)小型企业:①财务经理(会计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出纳岗位。 (3)机关、事业单位: ①会计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计划、审计等管理岗位;④出纳岗位。 (4)银行等金融机构:①会计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证券投资部门管理岗位。 在以上各类企事业及金融机构中,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及大型金融机构,要求人才学历层次较高,一般要求是本科以上毕业生,而中小企业及基层金融机构(如分理处等),一般对专科毕业生较欢迎,应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这部分企业组织数量占绝大多数,市场前景广阔。 4.企业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素质、能力要求情况 目前的毕业生大多存在知识结构不完善问题,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少不强等,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磨合。会计行业有重经验轻专业现象,由于会计专业在实际操作方面要求较高,加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基本情况 专业名称:应用化学专业代码:070302 学科门类:理学专业类:化学类 二、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科技管理初步训练的应用化学专门人才。适宜在研究机构、学校及化工、医药、环境、材料、食品、生物、轻工等企事业单位及乡镇企业从事科研教学、应用研究、分析测试、开发及营销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应用化学及与化学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三、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质,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分析测试、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能力。 四、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仪器分析、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提取、林产品品质分析、环境分析、农药分析与检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与化学相关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 5、了解关于科学技术、化学相关产业、知识产权等方面政策与法规; 6、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外文专业文献; 7、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实验研究、实验结果的归纳、整理、分析能力,具有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五、主干学科 化学。 六、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植物化学、高分子化学、功能材料学、生物化学、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胶体与表面化学、化工原理等。 七、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导读:范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深入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精神,全面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实现技工教育的创新发展,现就全省技工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技工教育教学质量,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围绕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依据职业标准,对接产业发展,开展职业分析,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评价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提升学生

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运用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课程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 以育人为根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加强实践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基本术语 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所制定的实施人才培养活动的具体方案,是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培养目标与规格、内容与方法、条件与保障等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描述和设计。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和课程教学的基本规范,是详细阐述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应用化学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3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精细化工和材料合成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具有从事精细化工生产、材料合成与研制、产品分析检测等专业工作的能力,能够在化工、材料、质检、环保、医药、轻工、卫生防疫、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化工合成、分析检测、新材料研制和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无机、有机、分析、物化、高分子等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 2、掌握大学物理和高等数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基本的数理分析运算能力。 3、系统掌握无机、有机、分析、物化、高分子等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知识及应用分析能力。 4、掌握化工原理和化工分析及材料合成等基本理论及实验技能,具有从事化工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分析检测、精细化工产品和新材料研制的能力。 5、初步具备科研论文写作和专利申请等科研素质和应用技能。 6、具有基本的英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达到国家

规定的外语等级水平。 7、具有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网络和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检索本专业的中英文资料和有关科技信息的基本技能。 8、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专业方向 1、工业分析方向:学习和掌握工业分析方面基本技能和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能够利用现代分析仪器从事质量监督、石油、化工、环保、轻工、卫生防疫、科研院所等部门的分析检测及相关工作。 2、精细化学品合成方向:学习和掌握合成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及精细化学品合成的相关理论及工程技术知识,能在化工、涂料、轻工、医药等部门从事技术支持、工艺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工作。 3、绿色催化方向:学习和掌握绿色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应用及光催化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有从事催化剂产品及过程开发的能力,能胜任化工、能源、材料、医药、食品、环保等领域中相关的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四、素质与能力分析表(表一)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文件(新)

关于制定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 (讨论稿)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文件,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为进一步推动各系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保证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特色,真正实现按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现就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提出如下竟见。 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指见》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通过与领袖型企业的深入校企合作,明确培养目标,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兼顾本专业生源情况、学生的学习志愿和学习能力等因素,课程体系的设计应遵循教学基本规律,重点进行核心课程整合,充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及要求 1、校企合作 专业瞄准对应领域的国内前五、省内前三的知名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与其中1-2 家优秀企业深度开展合作,明确培养目标,与企业共同研讨、制订课程体系。 2、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定位要准确,不要高也不要低。就业岗位2-3 个,针对岗位阐述人才培养规格,包含知识、能力、职业素质、工作规范、行业标准等要

求。 3、课程体系 (1)教学模式 根据培养目标和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等特点,专业可采取1422 、三循环、理论-实习-理论等不同的教学模式。 (2)公共课两课、体育、公共选修课等公共课由学院公共教学部统一制定。英语课方面,要以专业为核心,调研本专业就业岗位对英语素养的要求,以专业为主体,在专业课中渗透英语素养的培养。公共教学部负责全院休闲英语、考试英语、IT 英语、能力英语等教学。 (3)专业课 针对培养目标,专业课包括实训应控制在15 门以内,每学期开设的专业课门数2 门为宜,最多不能超过3 门。专业课的学时要充分,建议每门课程的周学时数达到6 学时以上。 对就业岗位起重要支撑作用、与职业资格证书关联紧密的理论学期的专业课和实训要进行整合,整合后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实训)应在3-4 门左右,建议核心课程的周学时数达到8 学时以上。除第一学期之外的其它学期均要有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应被列为考试课的重点,采取教考分离。 (4)实习各专业实习由专业与学院实习就业处共同制定。 (5)学时与学分 三年制各专业总学时一般应控制在2800 学时左右,总学分约为160 学分;两年制各专业总学时一般应控制在2200 -2400 学时左右,总学分约为130 学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

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专业代码: 0 1 ) 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 系统的贸易、金融与财政专业知识, 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 知识面宽, 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 实践能力较强, 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 从事经济管理、经济分析、市场营销、教学培训、政府调研等方面的工作。 业务培养要求: 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 掌握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 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 以及经济学的学术动态, 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示能力, 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①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②掌握贸易、金融与财政方面的基本业务知识; ③掌握市场调研、经济分析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 ④具有向经济学相关学科扩展渗透的能力; ⑤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较强实际工作能力; ⑥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⑦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⑧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2

主干学科: 经济学 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基础会计、统计学原理、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金融学、国际金融管理、财政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计量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学说史、农业经济学等。 主要实践环节: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实习、《统计学原理》课程实习、《计量经济学》综合实验、《产业经济学》课程实习、社会经济调查实习、微观经济分析与预测实验、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实验、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最低学分要求: 最低修读298学分, 其中课内教学不低于238学分( 含免费修读10学分) , 实践教学不低于60学分。 毕业标准及要求: ①达到德育培养目标; ②修满本方案规定的最低学分; ③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 修业年限3-6年, 经济学学士。 专业建制时间: 。 表1 经济学课程设置一览表 3

2009级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2009级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的专门应用型人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或科技工作者。 二、培养要求 1.基本要求 (1)综合文化素质和素质拓展:达到学院合格标准; (2)外语: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或达到学校合格标准; (3)计算机:通过省级或国家级一级考试; (4)体育: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育达标要求; (5)普通话:通过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乙等。 2.专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掌握化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能力,掌握现代化学化工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原理和应用,具有良好的从事化工生产、产品开发和生产管理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2)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及化工制图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掌握精细化工方向或高分子材料与加工工艺模块的工艺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工艺管理和生产管理及产品开发、设计能力。 (3)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4)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新能力,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要求了解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 (5)获得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高级化学分析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 3.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183.5学分方可毕业,其中理论教学108.5学分,实验教学 25.5学分,实践教学49.5学分。 三、学制与学位 按学分制管理,实行3~6年弹性学制。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学生可申请提前1年或延长2年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准予毕业。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四、主干学科 化学。 五、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制图、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以及相关课程的实验课程。专业课程包括精细有机合成、精细化工工艺学、化工

11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1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302)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应用化学在专业理论基础、理论应用和技术应用能力,能在化工、制药、材料、日用化学品、环保等领域从事产品研发、生产、分析检测和企业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要求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一定的军事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质健康和军事训练标准及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审美素养;掌握数学、物理、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高分子化学等专业基础知识,具有精细化学品或材料化学领域的研究基础和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的能力;毕业时须获得一种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三、主干学科 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学 四、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工基础、化学科学实验基础,高分子化学、助剂化学及工艺学、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学、化工仪表与自动化、专业外语。 精细化工方向:精细化学品化学、药物合成、波谱解析。 材料方向:材料科学基础、无机材料合成、材料化学。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专业见习、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学实验、专业实验、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六、学制 4年,修业年限3-6年。 七、学位授予 理学学士学位。 八、毕业学分要求 需修满190学分。其中学科必修课最低112.5学分(公共基础课41.5,专业基础课71),学科选修课最低30学分,公共选修课最低10学分,实践环节不少于37.5学。 九、教学计划有关说明 第6、7学期的选修课(每周4学时),上完即举行考试或考核;第6、7学期的180学时专业实验主要由综合性设计实验、专业方向课实验、专业选修课实验等构成;“学科前沿与区域产业论坛”由系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实施(以听课记录、考勤等为依据)。 十、主要课程简介 1、无机化学 学时:104 学分:6.5 开课学期:第1、2学期 主要内容:元素周期律、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化学热力学初步、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基础电化学以及元素和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与用途等。 教材: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应用化学专业(精细化工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精细化工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较扎实的化学化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较宽的知识面,具有创新意识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化工企业、科研机构等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与技术开发、产品检测、生产管理、科研和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精细化学品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制图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 2.熟悉精细化工过程设备,掌握化工生产典型的单元操作,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3.掌握精细化学品的合成、生产、分析的一般原理、技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产品开发、应用推广和生产经营管理能力。 4.掌握中外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5.了解化学化工的前沿知识、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了解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化学相关产业、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6.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二、学制与学位 学制:基本学制四年(弹性学制3-6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三、毕业条件 本专业学生需修满170学分(见下表)准予毕业;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学生修满学分构成表

(二)主要课程说明 1.课程名称:无机化学 专业理论课,核心课程。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初步掌握元素周期律、近代物质运动、化学热力学基础、基础电化学、化学平衡、反应速率等理论基础上,理解和掌握重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性质、资源、制备和用途。同时,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解决一般无机化学问题的综合能力。 2.课程名称:分析化学 专业理论课,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任务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测定方法及有关理论。分析化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分析化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中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包括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等)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一些基本的方法,把理论知识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精密细致地进行科学实验的技能技巧,为将来从事精细化学品的分析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课程名称:仪器分析 专业理论课,核心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分析化学的基础上学习原子吸收、原子发射、紫外—可见分子吸收、荧光、红外、电分析、热分析、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仪器的基本结构、操作方法及其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4.课程名称:有机化学 专业理论课,核心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的基础上,系统地讲授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性质及其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各类有机物的典型反应和合成方法;各类有机物相互转变的基本规律;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有机反应基本类型及重要的反应历程等。通过有机化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了解本学科的新成果和发展动态,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精细化学品的研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实施方案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实施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围绕一定人才培养目标而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教学、学习、训练等活动进行设计和实施的规划;是学校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培养适应社会实际需要人才的重要依据;是学校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文件。为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81号),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各个环节,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凸显办学特色,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现就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安排如下: 一、主要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强化实践教学,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一)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与办学方向,改革教学模式,增强专业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整合教学资源,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 (三)进一步规范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使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表述更加具体、明确、实用和切实可行,各教学环节更加完善,尤其是加强实训教学体系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同时,要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需要。 (二)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要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和服务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定位。

专业性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适应我市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服务市委、市政府“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化”的战略目标,满足社会对电机类中等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按照《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必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湘发[2006]22号)文件精神,为了加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目标 大力培养思想政治素质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敬业精神,具备良好的SMT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修和管理能力及手机维修技术,拥有较强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直接在生产、技术和管理岗位上工作的技术技能型高技能人才。 通过培养使学生成为:(1)手机维修员;(2)SMT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和管理的SMT准技师或准工艺师;(3)小型电子企业的工程技术设计、开发人员,能自主完成一般小型电子产品、协助完成中型电子产品设计、开发和技术推广;(4)能从事相应技术应用与服务工作,经过3-5年的工作实践后,可以成为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本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与省内同类专业学生相比有明显优势。毕业生100%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企业认证证书,高级职业资格获证率50%以上,毕业生当年就业率95%以上,对口就业率85%以上,90%以上的学生实现“订单式”培养,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评价满意率90%以上。至2010年,本专业在校学生规模达到450人。同时主动面向下岗职工和“三农”开展技能培

训,主动为区域内企业和社区提供优质的技能培训服务、技术应用研发和职业技能鉴定,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年均350人次以上的培训服务,为本地部分中专学校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实训与鉴定年均200人次以上。 二、人才培养模式 形成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建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专业建设全过程,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 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依托专业兴办相关产业,形成“专业+公司+师生员工”专业建设模式,高等职业院校兴办与专业相关的企业,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积极开展应用技术推广与咨询,不断吸收与消化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 根据企业的需要,按照专业对口、保证专业培养规格的基本原则,大力 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订单式”培养的比例达到本专业在校生的40%以上。 1、积极推进“学校+公司”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学院与中国人力资源专家网(深圳市毅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注册成立“华大菁英教育有限公司”(Hwardoo Education Limited Company, HELC)。通过该公司整合企业、学校等多方面资源,共同开发制订专业标准。通过“学校+公司”的办学模式,实现“开发一套标准,构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理学,化学,0703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符合化学化工、食品、医药、商检、环保及能源等行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需求,能够承担社会责任、具备交叉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是所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掌握扎实的现代化学化工基础及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能力。有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能力。 三、培养标准 本专业的培养规格分为知识、能力与素质三大方面,共计12条培养标准。 1. 知识要求 (1)掌握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与管理的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科学实验、情报信息等方面的知识; (2)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系统的、比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与相关专业前沿性问题与发展趋势; (3)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技术经济,对本专业范围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其动向有一般的了解。 2.能力要求 (1)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查取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语言、文字、图件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至少掌握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具有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 (2)具有较强的科学试验、分析解决本专业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3)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制图、运算、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基本科学技能,以及一定的基本工艺操作技能; (4)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基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doc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一切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性文件。为了稳定教学秩序,保证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一、培养方案的制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四条之规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自主制订,工作程序为: 1. 教务处提出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经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校长办公会议通过后,发各二级学院(部)执行。 2. 各二级学院(部)组织专业教师,根据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拟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 各二级学院(部)组织专业指导委员会或聘请行业专家对各专业拟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议,通过后报教务处。 4. 教务处对各二级学院(部)递交的培养方案组织审核后,提交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进行审议。各二级学院(部)根据审议意见修改定稿后,填写《杭州科技职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批表》,报分管教学校长审批。经分管教学校长批准后的培养方案,即为学校正式的教学文件。 3.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一般在每年的4月底前完成初稿,6月底前完成终稿。 二、培养方案的实施 1.为了保证培养方案的连续性、稳定性,培养方案经学校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调整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学制,不得随意改动课程设置、课程顺序、学时学分等。 2.培养方案由教务处组织各二级学院(部)执行。教学任务按课程性质和业务范围由相关的二级学院(部)归口承担,由教务处下达、协调并落实。各二级学院(部)要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任务组织教学,不得随意变更。 3.新生入学后,各二级学院(部)应及时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发给学生,做好培养方案的宣传、解释工作,解答相关问题,同时做好专业发展方向和专业定位的宣传教育。 三、培养方案的调整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颁发实施后,由于办学形势、政策的变化出现原专业培养方案不适应市场实际时,为保证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总目标,二级学院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070302 专业名称:应用化学(Applied Chemistry) 二、培养目标 立足兵团,服务新疆,面向全国,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精细化工行业发展。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安全、环保意识,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掌握化学和化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精细化学品合成设计和精细化工单元反应过程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在有机合成、精细化工、应用化学领域具有竞争优势;能到石油、化工、医药、农药、材料、能源、轻工、生化、食品和消防等行业,从事精细化学品的设计、技术开发、工厂操作与管理、科学研究的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 三、毕业要求 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接受化学科学研究方法训练,具备与应用化学学科相关的工业产品的合成、新工艺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及相邻学科知识,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及科学管理的能力。 1.知识要求 (1)掌握数学、物理及应用化学专业相关的基础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 (2)掌握本专业方向相关的理论知识及应用技术,具有独立分析、设计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工业分析相关的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技能,具有选择、拟定、改进分析方法的能力;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2.能力要求 (4)初步了解生产实际,具有将化学和化工的基本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分析、解决与化学化工相关的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5)具有综合应用化学学科专业知识的能力和技能,具备化学行业的分析与检测能力,化工过程分析、控制和管理工作能力。 (6)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了解应用化学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及趋势,了解化工安全,环境保护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8)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

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华东理工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应用化学专业 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应用化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适应国家化学化工及其相关领域经济建设需要和国际人才市场需求,具有宽厚而扎实的化学知识基础,有一定的应用研究、产品开发和工程实践的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国际视野和管理能力,能适应与化学化工有关的研发部门和企业的应用化学人才。 二、培养要求 1.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关心时事,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2. 掌握数学、物理和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化学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3. 围绕专业特色,接受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方法的训练,具有较好的学术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 4.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会利用计算机进行相关数据处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和理解外文专业资料,具有较好的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 5. 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以及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具备自觉改善健康、安全和环境质量的责任关怀理念,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化工职业道德。 6. 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7. 掌握科学的体锻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身体健康,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三、学分及学位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166.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平台课程48.5学分,学科基础教育平台课程50.5学分,专业教育平台课程41学分,实践平台26.5学分。学生修满学分并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可获得毕业证书。获准毕业并通过华东理工大学大学英语学位考试,且符合国家学位授予条例者,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 1.通识教育平台课程(48.5学分) (1)公共必修课程:要求修满41学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20101 )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系统的贸易、金融与财政专业知识,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实践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经济管理、经济分析、市场营销、教学培训、政府调研等方面的工作。 业务培养要求: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掌握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①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②掌握贸易、金融与财政方面的基本业务知识; ③掌握市场调研、经济分析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 ④具有向经济学相关学科扩展渗透的能力; ⑤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较强实际工作能力; ⑥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⑦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⑧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经济学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基础会计、统计学原理、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金融学、国际金融管理、财政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计量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学说史、农业经济学等。 主要实践环节:《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实习、《统计学原理》课程实习、《计量经济学》综合实验、《产业经济学》课程实习、社会经济调查实习、微观经济分析与预测实验、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实验、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最低学分要求:最低修读298学分,其中课教学不低于238学分(含免费修读10学分),实践教学不低于60学分。 毕业标准及要求: ①达到德育培养目标; ②修满本方案规定的最低学分; ③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学制与学位:标准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经济学学士。 专业建制时间:2004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