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_集合与函数概念__复习讲义

第一章_集合与函数概念__复习讲义
第一章_集合与函数概念__复习讲义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运算

(一)元素与集合

1.集合的定义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通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元素。

2.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也就是说,给定一个集合,那么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例如,“中国的直辖市”构成一个集合,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在这个集合中,杭州、南京、广州……不在这个集合中。“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或说是互异的),也就是说,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相同元素、重复元素,不论多少,只能算作该集合的一个元素。

(3)无序性:在一个集合中,不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只要元素完全相同,就认为是同一个集合。

3、集合相等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是说a 属于集合A ,记作a ∈A ;如果a 不是集合A 中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

5、常见的数集及记法

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

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正整数集(在自然数集中排除0的集合),记作N *或N +;

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整数集,记作Z ; 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有理数集,记作Q ; 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称为实数集,记作R 。

例 已知{}{}的值求 且y x Q P x xy x Q y x P ,,,,,,1,,2=== 解析

??

?==,

1,

2xy x y 由① 2,1,

y xy x =??=?或 ②

解①得x=y=1这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相矛盾。 解②得x= -1或1(舍去) 这时y=0 ∴x= -1,y=0 6、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适用条件:有限集或有规律的无限集 形式:{}n a a a a ,?,,,321

(2)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具体方法是: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适用条件:一般适合于无限集,有时也可以是有限集。 形式:{})(x p D x ∈,其中x 为元素,p(x)表示特征。

(3)韦恩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写在一条封闭曲线(圆、椭圆、矩形等)内。

例 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并指出它是有限集还是无限集:

(1)由所有非负奇数组成的集合;

(2)由所有小于10既是奇数又是质数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3)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

(4)方程x2+x+1=0的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解析(1)由所有非负奇数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

{}N

A∈

=

=,1

2,A是无限集。

+

n

x

n

x

(2)满足条件的数有3,5,7,所以所求集合为:{}7,5,3

B,集合

=

B是有限集。

(3)所求集合可表示为:{}0

x

y

C且,集合C是无限集。

x

=y

)

,

<

(<

(4)因为方程x2+x+1=0的判别式的Δ<0,故无实数,所以方程x2+x+1=0的实根组成的集合是空集φ。

(二)集合的基本关系

1、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无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

A?

?或,读作“A含于B”(或“B

B

B

(A

包含A”)。

数学表述法可简述为:若B

?

∈,则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如图)

A

x

x∈

2、集合相等: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A?,且集合B是集合A的

(B

子集)(A B ?,此时,集合A 与集合B 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记作A=B 。

数学表述法可描述为:对于集合A 、B ,若B A ?,且B A ?,则集合A 、B 相等。

3、真子集:如果集合B A ?,但存在元素B x ∈,且x A ?,我们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豣()B A ù

或说:若集合B A ?,且A ≠B ,则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

4、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三)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A B (读作“A 并B ”),即{}B x A x x B A ∈∈=?或,

可用Venn 图表示为

2、交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读作“A 交B ”),即

{}B x A x x B A ∈∈=?且,。

可用Venn 图表示为

3、全集与补集

(1)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

(2)补集:对于一个集合A ,由全集U 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记作{},uA x x U x A =∈?且e。

用Venn 图表示为

,③A∩B ,④(痧

例设集合{}{}9,

-

A-

=

-

=,若A∩B={}9,求A∪B。

-

x

,4

1,5

x

,1

2,2x

x

B

解析由A∩B={}9得,9∈A。

∴x2=9或2x-1=9

①由x2=9得,x=±3。当x=3时,{}{}9,2,2

A,与元素

,5,9-

=B

-

-

=

,4

的互异性矛盾。

当x=-3时,{}{}9,4,8

,8-

,7

-

-

A,此时,{}.9,4,4

=

A

?B

,7

4

=B

,9-

=

-

-

,

②由2x-1=9得x=5.

当x=5时,{}{}9,4

A,此时,{}9,4-

=

A,与题设矛

=B

?B

25-

4

-

,9,

,0

=

,

盾。

综上所述,{}.9,4,4

?B

=

A

,7

,8-

-

-

4、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在研究集合时,经常遇到有关集合元素的个数问题,我们把含有限个元素的集合A叫做有限集,用card来表示有限集合A中元素的个数。例如:{}3

c

b

card

a

A则.

,

)

=A

(

,

,=

一般地,对任意两个有限集A,B,有card(A∪B)=card(A)+card(B)-card(A∩B).

当时仅当A∩B=φ时,card(A∪B)=card(A)+card(B).

解与集合中元素个数有关的问题时,常用venn图。

例学校先举办了一次田径运动会,某班有8名同学参赛,又举办了一次球类运动会,这个班有12名同学参赛,两次运动会都参赛的有3人,两次运动会中,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同学参赛?

解析设{}

球类运动会参赛的学生

B,那么

=

田径运动会参赛的学生

=

A,{}

{}{}

A

=B

B

A ,

两次运动会都参赛学生=

所有参赛的学生

?

Card(A∪B)=card(A)+card(B)-card(A∩B)

=8+12-3=17

答:两次运动会中,这个班共有17名同学参赛

二、函数及其表示

(一)函数的概念

1、定义

一般地,我们说: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

(

=),

f

A

x

x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A

(叫做函数的值

)

x

f∈

x

域,显然,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

2、函数的三要素

(1)函数的三要素是指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2)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我们就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3、区间

设a ,b 是两个实数,而且a

(1)满足不等式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表示为[a,b ];

(2)满足不等式a

这里的实数a 与b 都叫做相应区间的端点。

实数集常用区间表示为()-∞+∞,,“∞”读作“无穷大”。 “-∞”读作“负无穷大”,“+∞”读作“正无穷大”

例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x

x y -+

+=21

1 解析 要使x

x y -+

+=

21

1有意义,则必须 ?

?

?≠-≥????≠-≥+21

0201x x x x ,即x ≥-1且x ≠2,

故所求函数的定义域为{}21|≠-≥x x x 且

例2 (1)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是[-1,3],求f(x+1)和f(x 2)的定义域

(2)已知函数f(2x+3)的定义域为(]2,1-,求f(x-1)的定义域

解析(1)∵f(x)的定义域为[-1,3],

∴f(x+1)的定义域由-1≤x+1≤3确定,即-2≤x≤2,

∴f(x+1)的定义域为[-2,2].

f(x2)的定义域由-1≤x2≤3确定,即3

-x

3≤

∴f(x2)的定义域为[3

3,

-]

(2)∵函数f(2x+3)的定义域为(]2,1-,

∴2x+3中的x满足-1

∴1<2x+3≤7.

令t=2x+3,则f(t)的定义域为(]7,1.

又1

∴f(x-1)的定义域为(]8,2

4、反函数

式子y=f(x)表示y是自变量x的函数,设它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C,我们从式子y=f(x)中解出x得到x=g(y),如果对于y在C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式子x=g(y),x在A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式子x=g(y)表示y是自变量x的函数,这样的函数x=g(y)叫做y=f(x)的反函数,记作)(1y

y-

=.

f

x-

f

=,一般写成)(1x

(二)函数的表示法

1、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2、分段函数

若函数在定义域的不同子集上对应关系不同,可用几个式子来表示函数,这种形式的函数叫分段函数,它是一类重要函数,形式是:

???????

∈??∈∈=n

n D x x f D x x f D x x f x f )(

)( )()(2

2

11

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几个函数,对于分段函数必须分段处理,其定义域为D 1∪D 2∪…∪D n .

例 中国移动通信已于2006年3月21日开始在所属18个省、市移动公司陆续推出“全球通”移动电话资费“套餐”,这个套餐的最大特点是针对不同用户采用了不同的收费方法,具体方案如下:

请问:“套餐”中第3种收费方式的月话费y 与月通话量t(月通话量是指一个月内每次通话用时之和)的函数关系式。

解析 “套餐”中第3种收费函数为

1168,0330,1680.5(330),330.

t y t t ???

??≤≤=+-> 3、复合函数

若y 是u 的函数,u 又是x 的函数,即y=f(u),u=g(x),x ∈(a,b),u ∈(m,n),那么y 关于x 的函数y=f [g(x)],x ∈(a,b)叫做f 和g 的复合函数,u 叫做中间变量,u 的取值范围是g(x)的值域。

4、映射

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映射。

5、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①待定系数法。若已知函数类型,可设出所求函数的解析式,然后利用已知条件列方程或方程组,再求系数。

②换元法。若已知函数[])(x f y ?=的解析式,可令)(x t ?=,并由此

求出x=g(t),然后代入解析式求得y=f(t)的解析式,要注意t 的取值范围为所求函数的定义域。

③赋值法:可令解析式中的自变量等于某些特殊值求解。

④列方程(组)法求解。若所给式子中含有f(x),??

?

??x f 1或f(x),f(-x)

等形式,可考虑构造另一个方程,通过解方程组获解。

5.配凑法

例 解答下列各题:

(1)已知f(x)=x 2-4x+3,求f(x+1); (2)已知f(x+1)=x 2-2x ,求f(x);

(3)已知二次函数g(x)满足g(1)=1,g(-1)=5,图象过原点,求g(x)。 解析 (1)f(x+1)=(x+1)2-4(x+1)+3=x 2-2x (2)方法一:(配凑法)

f(x+1)=(x+1)2-2x-1-2x=(x+1)2-4x-1=(x+1)2-4(x+1)+3, ∴f(x)=x 2-4x+3

方法二:(换元法)令x+1=t ,则x=t-1, f(t)=(t-1)2-2(t-1)=t 2-4t+3, ∴f(x)=x 2-4x+3.

(2)由题意设g(x)=ax 2+bx+c ,a ≠0. ∵g(1)=1,g(-1)=4,且图象过原点,

∴ .0,5,1??

???==+-=++c c b a c b a 解得

??

?

??=-==.0,2,3c b a ∴g(x)=3x 2-2x.

三、函数的基本性质

(一)函数的单调性

1、单调性

一般地,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I:

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

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f(x2),那么就说函数f(x)在区间D上是减函数,如下图(2)所示。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就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叫做y=f(x)的单调

区间。

2、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方法

(1)定义法。用定义法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步骤为

第一步:取值。设x 1、x 2是该区间内的任意两个值,且x 1

第三步:判断f(x 1)-f(x 2)[或f(x 2)-f(x 1)]的符号。 第四步:根据定义作出结论。

简记为“取值—作差—变形—定号—结论”。

(2)直接法。运用已知的结论,直接得到函数的单调性,常见结论有:

①函数y=-f(x)与函数y=f(x)的单调性相反;②当函数f(x)恒为正或恒为负时,函数)

(1

x f y =

与y=f(x)的单调性相反;③在公共区间内,

增函数+增函数,其和为增函数,增函数-减函数,其差为增函数等。

(3)图象法:按照作图的方法,准确作出函数的图象,观察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4)若当x ∈(a,b)时,f ′(x)>0,则f(x)在(a,b)上递增;若当x ∈(a,b)时,f ′(x)<0,则f(x)在(a,b)上递减。

例 讨论函数)2

1(2

1)(≠++=a x ax x f 在(-2,+∞)上的单调性。

解析 设-2

.2

212212)(+-+=+-++=

x a

a x a a ax x f

∴f(x 2)-f(x 1)

=).2

21()2

21(2+-+-+-+x a a x a a

=)21

21)(

21(12+-+-x x a . =)

2)(2()21(122

1++-?

-x x x x a .

又∵-2

.0)

2)(2(122

1<++-x x x x

∴当1-2a>0,即2

1

当1-2a<0时,即2

1>a 时,上式>0,即f(x 2)>f(x 1)。

∴当2

1

当2

1>a 时,21)(++=x ax x f 在(-2,+∞)上为增函数

3、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对于复合函数y=f [g(x)],若t=g(x)在区间(a,b)上是单调函数,则y=f(t)在区间(g(a),g(b))或(g(b),g(a))上是单调函数;若t=g(x)与y=f(t)单调性相同(同时为增或减),则y=f [g(x)]为增函数,若t=g(x)与g=f(x)单调性相反,则y=f [g(x)]为减函数,简单地说成“同增异减”。

(二)函数的最大(小)值 1、定义

一般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 (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x)≤M ; (2)存在x 0∈I ,使得f(x 0)=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y=f(x)的最大值。 同样地: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 (1)对于任意x ∈I ,都有f(x)≥M ; (2)存在x 0∈I ,使得f(x 0)=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的最小值。

2、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

二次函数f(x)=ax 2+bx+c ,当a>0时,在闭区间[m,n ]上的最值可分如下讨论:

①若m a

b

<-

2时,则最大值为f(n),最小值为f(m); ②若n a

b >-2时,则最大值为f(m),最小值为f(n);

③若n a b m ≤≤2时,则最大值为f(m)或f(n),最小值为)2(a

b f -.

例 已知13

1≤≤a ,若f(x)=ax 2-2x+1,在[1,3]上最大值为M(a),

最小值为N(a),令g(a)=M(a)-N(a),求g(a)的函数表达式。

解析

a a x a x f 111)(2

-

+??? ?

?

-=.

∵13

1≤≤a ,∴311≤≤a

.

又∵x ∈[1,3]. ∴当时a

x 1=,

f(x)min =N(a)=a

11-

当211≤≤a

,即12

1≤≤a 时,

f(x)max =M(a)=f(3)=9a-5. 当2

13

1,312<≤≤

即时,

f(x)max =M(a)=f(1)=a-1

∴???

????<≤-+≤≤-+=-=.2131,21,12

1,619)()()(a a a a a a a N a M a g

(三)函数的奇偶性 1、定义

偶函数: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

奇函数: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

2、函数奇偶性的性质

(1)若函数f(x)是偶函数,那么: ①对任意定义域的x,都有f(-x)=f(x); ②函数f(x)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③函数f(x)在两个半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是相反的。

(2)若函数f(x)是奇函数,那么:

①对任意定义域内的x,都有f(-x)=-f(x);

②函数f(x)的图象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③函数f(x)在两个半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是相同的。

3、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方法

(1)定义法

f(x)是奇函数0

x

?x

=

-

f

-

x

f

x

f

f

(

)

(

)

?

)

-

(

+

)

(=

f(x)是偶函数()()()()0

?-=?--=

f x f x f x f x

(2)利用图象的对称性

f(x)是奇函数)(x f

?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f(x)是偶函数)(x f

?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例设函数f(x)对任意x、y∈R,都有f(x+y)=f(x)+f(y),且x>0时,f(x)<0,f(1)=-2。

(1)求证:f(x)为奇函数

(2)试问在-3≤x≤3时,f(x)是否有最值?如果有,求出最值;如果没有,说明理由。

解析(1)∵f(x)对于任意x、y∈R,都有f(x+y)=f(x)+f(y)成立

∴令x=y=0,得f(0)=f(0)+f(0),即f(0)=0

再令y=-x,得f(0)=f(x)+f(-x),即f(-x)=-f(x),∴f(x)为奇函数。

(2)设x1

集合与函数概念单元测试题_有答案

高一数学集合与函数测试题 一、 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1、下列各组对象:○1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所有的比赛项目;○2《高中数学》必修1中的所有难题;○3所有质数;○4平面上到点(1,1)的距离等于5的点的全体;○5在数轴上与原点O 非常近的点。其中能构成集合的有( ) A .2组 B .3组 C .4组 D .5组 2、下列集合中与集合{21,}x x k k N +=+∈不相等的是( ) A .{23,}x x k k N =+∈ B .{41,}x x k k N +=±∈ C .{21,}x x k k N =+∈ D .{23,3,}x x k k k Z =-≥∈ 3、设221()1x f x x -=+,则(2)1()2 f f 等于( ) A .1 B .1- C .35 D .35- 4、已知集合2{40}A x x =-=,集合{1}B x ax ==,若B A ?,则实数a 的值是( ) A .0 B .12± C .0或12± D .0或12 5、已知集合{(,)2}A x y x y =+=,{(,)4}B x y x y =-=,则A B =I ( ) A .{3,1}x y ==- B .(3,1)- C .{3,1}- D .{(3,1)}- 6、下列各组函数)()(x g x f 与的图象相同的是( ) (A )2)()(,)(x x g x x f == (B )22)1()(,)(+==x x g x x f (C )0)(,1)(x x g x f == (D )???-==x x x g x x f )(|,|)( )0()0(<≥x x 7、是定义在上的增函数,则不等式的解集

高一数学《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复习与小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复习与小结 一、内容与解析 (一)内容:复习与小结 (二)解析:本节课是对第一章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的总结与归纳,从整体上来把握本章,使学生的基本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基本方法条理化.本章三部分内容是独立的,但是又相互联系,集合是基础,用集合定义函数,将函数拓展为映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 二、教学目标及解析 通过总结和归纳集合与函数的知识,能够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探究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分类讨论的思想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①集合与函数的基本知识. ②含有字母问题的研究. ③抽象函数的理解. 教学难点:①分类讨论的标准划分. ②抽象函数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问题1.①第一节是集合,分为几部分? ②第二节是函数,分为几部分? ③第三节是函数的基本性质,分为几部分? ④画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 活动:让学生自己回顾所学知识或结合课本,重新对知识整合,对没有思路的学生,教师可以提示按课本的章节标题来分类.对于画知识结构图,学生可能比较陌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画一个本班班委的结构图或学校各个处室的关系结构图,待学生了解了简单的画法后,再画本章的知识结构图. 讨论结果:①分为:集合的含义、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和集合的运算三部分. ②分为:定义、定义域、解析式、值域四部分;其中又把函数的概念拓展为映射. ③分为:单调性、最值和奇偶性三部分. ④第一章的知识结构图如图1-1所 示,

图1-1 应用示例 [例1] 1.已知集合M ={y |y =x 2+1,x ∈R},N ={y |y =x +1,x ∈R},则M ∩N 等于( ) A .(0,1),(1,2) B .{(0,1),(1,2)} C .{y |y =1或y =2} D .{y |y ≥1} 2.定义集合A 与B 的运算A*B={x|x∈A 或x∈B,且x ?A∩B},则(A*B)*A 等于( ) A.A∩B B.A∪B C.A D.B [例2] 已知M ={2,a ,b },N ={2a,2,b 2},且M =N ,求a ,b 的值. [例3] 1.设集合A ={a |a =3n +2,n ∈Z},集合B ={b |b =3k -1,k ∈Z},试判断集合A 、B 的关系. 2.集合A={x|x 2-3x-4=0},B={x|mx-1=0},若B ?A ,则实数m =________. [例4] 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R ,且对任意m 、n ∈R ,恒有f (m +n )=f (m )+f (n )-1且f ? ?? ??-12=0,当x >-12 时,f (x )>0,试判断函数f (x )的单调性. 【例5】求函数()f x = [例6] 已知函数f (x )满足f (x +y )+f (x -y )=2f (x )·f (y )(x ∈R ,y ∈R),且f (0)≠0,试证f (x )是偶函数. [例7] 如果二次函数f (x )=x 2-(a -1)x +5在区间? ????12,1上是增函数,求f (2)的取值范围.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与函数概念》章末复习课(含答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章末复习课 知识概览 对点讲练 分类讨论思想在集合中的应用 分类讨论思想是高中的重要数学思想之一,分类讨论思想在与集合概念的结合问题上,主要是以集合作为一个载体,与集合中元素结合加以考查,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要深刻理解集合概念,结合集合中元素的特征解决问题. 1.由集合的互异性决定分类 【例1】设A={-4,2a-1,a2},B={9,a-5,1-a},已知A∩B={9},则实数a=________. 分析由A∩B={9}知集合A与B中均含有9这个元素,从而分类讨论得到不同的a 的值,注意集合中元素互异性的检验. 答案-3 解析由A∩B={9},得2a-1=9,或a2=9, 解得a=5,3,-3. 当a=5时,A={-4,9,25},B={9,0,-4},

A ∩ B ={9,-4},与A ∩B ={9}矛盾; 当a =3时,a -5=-2,1-a =-2,B 中元素重复,舍去; 当a =-3时,A ={-4,-7,9},B ={9,-8,4},满足题设. ∴a =-3. 规律方法 (1)本题主要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思想在集合中的具体运用,同时应该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在集合元素的确定中起重要作用. (2)本题在解题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①分类讨论过于复杂;②不进行检验,导致出现增根;③分类讨论之后没有进行总结. 变式迁移1 全集S ={2,3,a 2+2a -3},A ={|2a +11|,2},?S A ={5},求实数a 的值. 解 因为?S A ={5},由补集的定义知,5∈S ,但5?A. 从而a 2+2a -3=5,解得a =2或a =-4. 当a =2时,|2a +11|=15?S ,不符合题意; 当a =-4时,|2a +11|=3∈S.故a =-4. 2.由空集引起的讨论 【例2】 已知集合A ={x|-2≤x ≤5},集合B ={x|p +1≤x ≤2p -1},若A ∩B =B ,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 解 ∵A ∩B =B ,∴B ?A , (1)当B =?时,即p +1>2p -1, 故p<2,此时满足B ?A ; (2)当B ≠?时,又B ?A ,借助数轴表示知 ????? p +1≤2p -1-2≤p +1 2p -1≤5,故2≤p ≤3. 由(1)(2)得p ≤3. 规律方法 解决这类问题常用到分类讨论的方法.如A ?B 即可分两类:(1)A =?;(2)A ≠?.而对于A ≠?又可分两类:①A B ;②A =B.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需注意A =?这种情况易被遗漏.解决含待定系数的集合问题时,常常会引起讨论,因而要注意检验是否符合全部条件,合理取舍,谨防增解. 变式迁移2 已知集合A ={x|x 2-3x +2=0},集合B ={x|mx -2=0},若B ?A ,求由实数m 构成的集合. 解 A ={x|x 2-3x +2=0}={1,2} 当m =0时,B =?,符合B ?A ; 当m ≠0时,B ={x|x =2m },由B ?A 知,2m =1或2m =2.即m =2或m =1. 故m 所构成的集合为{0,1,2}. 数形结合思想在函数中的应用 数形结合是本章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画出函数的图象,使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更加清晰,有助于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例3】 设函数f(x)=x 2-2|x|-1 (-3≤x ≤3), (1)证明f(x)是偶函数; (2)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 (3)指出函数f(x)的单调区间,并说明在各个单调区间上f(x)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4)求函数的值域. (1)证明 f(-x)=(-x)2-2|-x|-1=x 2-2|x|-1=f(x), 即f(-x)=f(x),∴f(x)是偶函数. (2)解 当x ≥0时, f(x)=x 2-2x -1=(x -1)2-2,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点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 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注意:B 同一集合。 ?/B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A 或B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新课标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单元测试题

2014级高一数学国庆假期作业(一) 集合与函数概念测试题 一、选择题 1.集合},{b a 的子集有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2. 设集合{}|43A x x =-<<,{}|2B x x =≤,则A B = A .(4,3)- B .(4,2]- C .(,2]-∞ D .(,3)-∞ 3.已知()5412-+=-x x x f ,则()x f 的表达式是 A .x x 62+ B .782++x x C .322-+x x D .1062 -+x x 4.下列对应关系: ①{1,4,9},{3,2,1,1,2,3},A B ==---f :x x →的平方根 ②,,A R B R ==f :x x →的倒数 ③,,A R B R ==f :2 2x x →- ④{}{}1,0,1,1,0,1,A B f =-=-:A 中的数平方 其中是A 到B 的映射的是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5.下列四个函数:①3y x =-;②21 1 y x = +; ③2 210y x x =+-;④(0)1(0)x x y x x ?-≤?=?->??. 其中值域为R 的函数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6. 已知函数212x y x ?+=?-? (0) (0)x x ≤>,使函数值为5的x 的值是 A .-2 B .2或52- C . 2或-2 D .2或-2或52 - 7.下列函数中,定义域为[0,∞)的函数是 A .x y = B .22x y -= C .13+=x y D .2)1(-=x y 8.设集合{|12}M x x =-≤<,{|0}N x x k =-≤,若M N φ≠,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 .]2,(-∞ B .),1[+∞- C .),1(+∞- D .[-1,2] 9.若集合1A ,2A 满足A A A =21 ,则称(1A ,2A )为集合A 的一个分拆,并规定:当且仅当1A =2A 时,(1A ,2A )与(2A ,1A )为集合A 的同一种分拆,则集合=A {1,2,3 }的不同分拆种数是 A.27 B.26 C.9 D.8 10.已知全集=I {∈x x |R},集合=A {x x |≤1或x ≥3},集合=B {1|+≤≤k x k x ,∈k R},且 ?=B A C I )(,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A .0k B.32<则()()4f f = . 14.某班50名学生参加跳远、铅球两项测试,成绩及格人数分别为40人和31人,两项测试均不及格的人数是4人,两项测试都及格的有 人. 15.已知函数f(x)满足f(xy)=f(x)+f(y),且f(2)=p,f(3)=q ,那么f(36)= . 三、解答题 16.已知集合A={} 71<≤x x ,B={x|2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 集合与函数概念(教师)

2011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资料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第1讲 集合的概念及其运算 【知识精讲】1.元素和集合的关系是从属的关系,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是包含的关系,二者符号表示不同.求解集合问题的关键是搞清楚集合的元素,即元素是什么,有哪些元素. 2.集合的关系有子集、真子集;集合的运算有交集、并集、补集和相等.常常借助Venn 图、数轴和函数图象进行有关的运算,使问题变得直观,简洁. 3.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因其特殊常常容易忽略.在解题中,若未能指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空集的可能性,如A ?B ,则有A =?或A ≠?两种可能,此时应分类讨论. 【基础梳理】 1.集合与元素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____确定性_____、___互异性_____、 ____无序性_____.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___属于___或____不属于____关系, 用符号_∈___或___?__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__列举法_____、___描述法____、___图示法____、 __区间法_____. (4)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或N+);整 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5)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个数划分,集合可以分为____有限集____、__无限集___、__空集_.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子集、真子集及其性质对任意的x ∈A ,都有x ∈B ,则A B ?(或B A ?). 若A ?B ,且在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x ∈B ,但x ?A , 则__ __(或__ __). ? _?__A ;A_?__A ;A ?B ,B ?C ?A__?__C. 若A 含有n 个元素,则A 的子集有__2n __个,A 的非空子集有__2n -1_个,A 的非空真子集有__2n -2__个. (2)集合相等 若A ?B 且B ?A,则___A=B ____. 3.集合的运算及其性质 (1)集合的并、交、补运算 并集:A ∪B={x|x ∈A 或x ∈B}; 交集:A ∩B=___{x|x ∈A 且x ∈B}____; 补集: =__{|}x x U x A ∈?且___. U 为全集, 表示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 (2)集合的运算性质 并集的性质: A ∪?=A ;A ∪A=A ;A ∪B= B ∪A ;A ∪B=A ?B ?A.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教师用书)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 1.体验由实例分析探究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的过程,了解集合的含义以及集合中元素的特性,培养自己的抽象、概括能力. 2.掌握“属于”关系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初步体会集合语言和符号语言表示数学内容的简洁性和准确性. 1.元素与集合的概念 (1)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通常用小写拉丁字母表示. (2)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表示.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集合相等:只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才说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5.实数集、有理数集、整数集、非负整数集、正整数集分别用字母R、Q、Z、N、N*或N+来表示.

对点讲练 集合的概念 【例1】考查下列每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 (1)著名的数学家;(2)某校2007年在校的所有高个子同学; (3)不超过20的非负数;(4)方程x2-9=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 (5)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6)3的近似值的全体. 解(1)“著名的数学家”无明确的标准,对于某个人是否“著名”无法客观地判断,因此“著名的数学家”不能构成一个集合;类似地,(2)也不能构成集合;(3)任给一个实数x,可以明确地判断是不是“不超过20的非负数”,即“0≤x≤20”与“x>20或x<0”,两者必居其一,且仅居其一,故“不超过20的非负数”能构成集合;类似地,(4)也能构成集合;(5)“一些点”无明确的标准,对于某个点是否在“一些点”中无法确定,因此“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不能构成集合;(6)“3的近似值”不明确精确到什么程度,因此很难判断一个数如“2”是不是它的近似值,所以(6)不能构成集合. 规律方法判断指定的对象能不能形成集合,关键在于能否找到一个明确标准,对于任何一个对象,都能确定它是不是给定集合的元素,同时还要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无序性. 变式迁移1 下列给出的对象中,能构成集合的是() A.高个子的人B.很大的数C.聪明的人D.小于3的实数 答案 D

集合与函数概念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新课标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测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的代 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5分,共50分)。 1.用描述法表示一元二次方程的全体,应是 ( ) A .{x |ax 2+bx +c =0,a ,b ,c ∈R } B .{x |ax 2+bx +c =0,a ,b ,c ∈R ,且a ≠0} C .{ax 2+bx +c =0|a ,b ,c ∈R } D .{ax 2+bx +c =0|a ,b ,c ∈R ,且a ≠0} 2.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A.B ∩[C U (A ∪C)] B.(A ∪B) ∪(B ∪C) C.(A ∪C)∩(C U B) D.[C U (A ∩C)]∪B 3.设集合P={立方后等于自身的数},那么集合P 的真子集个数是 ( ) A .3 B .4 C .7 D .8 4.设P={质数},Q={偶数},则P ∩Q 等于 ( ) A . B .2 C .{2} D .N 5.设函数x y 1 11+ = 的定义域为M ,值域为N ,那么 ( ) A .M={x |x ≠0},N={y |y ≠0} B .M={x |x <0且x ≠-1,或x >0},N={y |y <0,或0<y <1,或y >1} C .M={x |x ≠0},N={y |y ∈R } D .M={x |x <-1,或-1<x <0,或x >0=,N={y |y ≠0} 6.已知A 、B 两地相距150千米,某人开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A 地到达B 地,在 B 地停留1小时后再以50千米/小时的速度返回A 地,把汽车离开A 地的距离x 表示为时间t (小时)的函数表达式是 ( ) A .x =60t B .x =60t +50t C .x =???>-≤≤)5.3(,50150)5.20(,60t t t t D .x =? ????≤<--≤<≤≤) 5.65.3(),5.3(50150) 5.35.2(,150) 5.20(,60t t t t t 7.已知g (x )=1-2x,f [g (x )]=)0(12 2 ≠-x x x ,则f (21)等于 ( ) A .1 B .3 C .15 D .30 8.函数y=x x ++ -19 12 是( ) A .奇函数 B .偶函数 C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D .非奇非偶数 9.下列四个命题 (1)f(x)=x x -+-12有意义; (2)函数是其定义域到值域的映射; (3)函数y=2x(x N ∈) 的图象是一直线;

集合与函数概念复习教案一对一教案

教师姓名学生姓名填写时间年级高一学科数学上课时间 阶段基础(√)提高()强化()课时计划第()次课共()次课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熟练掌握集合概念及其运算,以及集合的几种表示方法 2、通过复习熟练掌握函数的概念以及函数的性质,进一步体会运动变化、数形结合、代数转化以及集合与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与表示、集合的运算、函数的概念以及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集合的运算、函数的概念以及性质的具体运用 教 学 过 程 课后作业:教学反思:

知识点一:集合的性质与运算 例1、已知集合{}2 1,1,3A x x =--,求实数x 应满足的条件. 例2、设{} 022=+-=q px x x A ,{} 05)2(62 =++++=q x p x x B ,若? ?????=21B A , 则=B A ( ) (A )??????-4,31 ,21 (B )??????-4,21 (C )??????31,21 (D)? ?????21 例3、如图U 是全集,M 、P 、S 是U 的3个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 A 、 ()M P S B 、 ()M P S C 、()u M P C S D 、 ()u M P C S 例4、设集合{}21<≤-=x x M ,{} 0≤-=k x x N ,若M N M = ,则k 的取值范围( ) (A )(1,2)- (B )[2,)+∞ (C )(2,)+∞ (D)]2,1[- 例5、设{ }{} I a A a a =-=-+241222 ,,,,,若{}1I C A =-,则a =__________。 知识点二:判断两函数是否为同一个函数 例6、试判断以下各组函数是否表示同一函数? (1)2)(x x f =,33)(x x g =; (2)x x x f =)(,?? ?<-≥=; 01 , 01 )(x x x g (3)1212)(++=n n x x f ,1212)()(--=n n x x g (n ∈N *); (4)x x f =)(1+x ,x x x g += 2)(; (5)12)(2--=x x x f ,12)(2--=t t t g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点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点 〖1.1〗集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表示正整数集,Z表示整数集,Q表示有理数集,N表示自然数集,N*或N + R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两者必居其一. ∈,或者a M 对象a与集合M的关系是a M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x具有的性质},其中x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 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 -非空真子集. (8)交集、并集、补集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0) 〖1.2〗函数及其表示 【1.2.1】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概念

①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一个函数,记作:f A B →. 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 ①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或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a b ,(,]a b ;满足 ,,,x a x a x b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分别记做 [,),(,),(,],(,)a a b b +∞+∞-∞-∞. 注意:对于集合{|}x a x b <<与区间(,)a b ,前者a 可以大于或等于b ,而后者必须 a b <. (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①()f x 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②()f x 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 ③()f x 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 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⑤tan y x =中,()2 x k k Z π π≠+ ∈. 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 ⑦若()f x 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

集合与函数概念单元测试题经典含答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集合中与集合{21,}x x k k N +=+∈不相等的是( ) A .{23,}x x k k N =+∈ B .{41,}x x k k N +=±∈ C .{21,}x x k k N =+∈ D .{23,3,}x x k k k Z =-≥∈ 2、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A.B ∩[C U (A ∪C)] B.(A ∪B) ∪(B ∪C) C.(A ∪C)∩(C U B) D.[C U (A ∩C)]∪B 3、已知集合2{1}A y y x ==+,集合2{26}B x y x ==-+,则A B =( ) A .{(,)1,2}x y x y == B .{13}x x ≤≤ C .{13}x x -≤≤ D .? 4、已知集合2{40}A x x =-=,集合{1}B x ax ==,若B A ?,则实数a 的值是( ) A .0 B .12± C .0或12± D .0或12 5、已知集合{1,2,3,}A a =,2{3,}B a =,则使得Φ=B A C U )(成立的a 的值的个数为( ) A .2 B .3 C .4 D .5 6、设A 、B 为两个非空集合, 定义{(,),}A B a b a A b B ⊕=∈∈,若{1,2,3}A =,{2,3,4}B =,则A B ⊕中的元素个数为 ( ) A .3 B .7 C .9 D .12 7、已知A 、B 两地相距150千米,某人开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A 地到达B 地,在B 地停留1小时后再以50千米/小时的速度返回A 地,把汽车离开A 地的距离x 表示为时间t (小时)的函数表达式是 ( ) A .x =60t B .x =60t +50 C .x =???>-≤≤)5.3(,50150)5.20(,60t t t t D .x =? ????≤<--≤<≤≤)5.65.3(),5.3(50150)5.35.2(,150)5.20(,60t t t t t 8、已知g (x )=1-2x, f [g (x )]=)0(12 2≠-x x x ,则f (21)等于 ( ) A .1 B .3 C .15 D .30

高三复习 高中数学复习讲义 第一课时函数概念及其性质

高中数学复习讲义 第一课时函数概念及其性质 第1课 函数的概念 【基础练习】 1. 设有函数组:①y x = ,y = y x = ,y = ;③y ,y = ;④1(0),1 (0), x y x >?=?-

(3) ()1f x x =+,(1,2]x ∈. 值域是(2,3]. 【范例解析】 例 1.设有函数组:①21 ()1 x f x x -=-,()1g x x =+; ②()f x = , ()g x = ③()f x =()1g x x =-;④()21f x x =-,()21g t t =-.其中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有 . 例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① 12y x =+- ② ()f x = 例3.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242y x x =-+-,[0,3)x ∈; (2)2 2 1 x y x =+()x R ∈; (3 )y x =- 【反馈演练】 1.函数f (x )=x 21-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 2.函数) 34(log 1 )(2 2-+-= x x x f 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__. 3. 函数2 1 ()1y x R x = ∈+的值域为________________. 4. 函数23y x =-+_____________. 5.函数)34(log 25.0x x y -= 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记函数f (x )=1 3 2++- x x 的定义域为A ,g (x )=lg [(x -a -1)(2a -x )](a <1) 的定义域为B . (1) 求A ; (2) 若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集合与函数概念复习题

集合与函数概念复习题(一) 一、选择题 1. 方程260x px -+=的解集为M ,方程260x x q +-=的解集为N ,且{2}M N =, 那么p q +=( ) A. 21 B. 8 C. 6 D. 7 2. 下列四组函数中,表示相等函数的一组是( ) A. (),()f x x g x == B. 2()()f x g x == C. 21(),()11 x f x g x x x -==+- D. ()()f x g x ==3. 下列四个函数中,在(0,)+∞上为增函数的是( ) A. ()3f x x =- B. 2()3f x x x =- C. 1()1f x x =-+ D. ()f x x =- 4. ()f x 是定义在[6,6]-上的偶函数,且(3)(1)f f >,则下列各式一定成立的( ) A. (0)(6)f f < B. (3)(2)f f > C. (1)(3)f f -< D. (2)(0)f f > 5. 已知函数()f x 是R 上的增函数,(0,1),(3,1)A B -是其图象上的两点,那么(1)1f x +<的解集的补集是( ) A. (1,2)- B. (1,4) C. (,1)[4,)-∞-+∞ D. (,1)[2,)-∞-+∞ 二、填空题 6. 函数12y x =-的定义域为 . 7. 已知()f x 是偶函数,当0x <时,()(1)f x x x =+,则当0x >时,()f x = . 8. 21, 0,()2, 0, x x f x x x ?+≤=?->?若()10f x =,则x = . 三、解答题 9. 求函数21,[3,5]1 x y x x -=∈+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函数的概念与表示复习讲义与习题.doc

第四讲函数的概念与表示 一.知识归纳: 1.映射 ( 1)映射:设 A 、 B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映射法则f,对于集合 A 中的任一个 元素,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则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 A到 B 的对应法则 f )叫做集合 A 到集合 B 的映射,记作 f : A→B。 ( 2)象与原象:如果给定一个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映射,那么集合 A 中的元素 a 对应的 B 中的元素 b 叫做 a 的象, a 叫做 b 的原象。 注意:( 1)对映射定义的理解。( 2)判断一个对应是映射的方法。 2.函数 ( 1)函数的定义 ①原始定义:设在某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 x 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 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称y 是 x 的函数, x 叫作自变量。 ②近代定义:设 A 、 B 都是非空的数的集合,f: x→y是从 A 到 B 的一个对应法则,那么从 A 到 B 的映射 f : A→B就叫做函数,记作y=f(x) ,其中 x∈ A,y ∈ B,原象集合 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象集合 C 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①C B; ② A,B,C 均非空 ( 2)构成函数概念的三要素:①定义域②对应法则③值域 3.函数的表示方法:①解析法②列表法③图象法 注意:强调分段函数与复合函数的表示形式。 二.例题讲解: 【例 1】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相同函数的是() (A) f(x)=lnx 2,g(x)=2lnx (B)f(x)= a log a x (a>0 且 a≠1),g(x)=x (C) f(x)= 1 x 2 , g(x)=1 - |x| (x ∈[ - 1,1]) (D) f(x)= log a a x (a>0 且 a≠1),g(x)= 3 x3 解答:选D 点评: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同主要是从定义域、对应法则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变式:下列各对函数中,相同的是( D ) (A) f(x)= x 2, g(x)=x (B)f(x)=lgx 2 ,g(x)=2lgx (C)f(x)= lg x 1 , g(x)=lg(x - 1)- lg(x+1) (D) f(x)= 1 u 1 v 1 , g(x)= v x 1 u 1 【例 2】( 1)集合 A={3,4},B={5,6,7} ,那么可以建立从 A 到 B 的映射的个数是;从B 到 A 的映射的个数是。 ( 2)设集合 A 和 B 都是自然数集合N,映射 f:A→B把集合 A 中的元素 n 映射到集 合 B 中的元素2n+n,则在映射 f 下,像20 的原象是。 解答:( 1)从 A 到 B 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 A 中的元素 3 可有 3 种对应方法( 5 或 6 精选

集合与函数概念

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课标要求: 本章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使学生感受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 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 流的能力.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本章把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来学习,强调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发展 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某些数集的专用符号. 2.理解集合的表示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 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4、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培养学生从 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6.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7.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8.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 的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 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并熟练使用区间表 示法. 9.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 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 10.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11.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 性和周期性的含义,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 12.学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高中数学《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 章末复习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知识系统整合 规律方法收藏 1.相同函数的判定方法 (1)定义域相同; (2)对应法则相同(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2.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1)定义法; (2)换元法; (3)待定系数法. 3.函数的定义域的求法 (1)已给出函数解析式:函数的定义域是使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

量的取值集合. (2)实际问题:求函数的定义域既要考虑解析式有意义,还应考虑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3)复合函数问题 ①若f(x)的定义域为[a,b],f(g(x))的定义域应由a≤g(x)≤b解出; ②若f(g(x))的定义域为[a,b],则f(x)的定义域为g(x)在[a,b]上的值域. 注意:①f(x)中的x与f(g(x))中的g(x)地位相同;②定义域所指永远是x的范围. 4.函数值域的求法 (1)配方法(二次或四次); (2)判别式法; (3)换元法; (4)函数的单调性法. 5.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步骤 (1)设x1、x2是所研究区间内任两个自变量的值,且x1

高一数学必修①第一章_集合与函数概念讲义

心智家三优教育高一特训营数学教学进度表

¤学习目标: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 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知识要点: 1.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作集合(set ),其元素具有三个特征,即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列举法,即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基本形式为123{,,,,}n a a a a ???,适用于有限集或元素间存在规律的无限集. 描述法,即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基本形式为{|()x A P x ∈},既要关注代表元素x ,也要把握其属性()P x ,适用于无限集. 3. 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 B C ???表示集合. 要记住一些常见数集的表示,如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 4.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属于(belong to )与不属于(not belong to ),分别用符号∈、?表示,例如3N ∈, 2N -?. ¤例题精讲: 【例1】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由方程2(23)0x x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大于2且小于7的整数. 【例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已知{|32,}A x x k k Z ==+∈,{|61,}B x x m m Z ==-∈,则有: 17 A ; -5 A ; 17 B . 【例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P 6 练习题2, P 13 A 组题4) (1)一次函数3y x =+与26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2)二次函数24y x =-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 (3)反比例函数2 y x =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 *【例4】已知集合2{| 1}2 x a A a x +==-有唯一实数解,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