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论文参考题目

“化工原理”课程论文参考题目
“化工原理”课程论文参考题目

化工原理课程论文附件一:课程论文封面格式要求。

(见下页)

化工原理课程论文

题目: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熊楚安

教师职称:教授

化工原理课程论文附件二:课程论文参考题目

“化工原理”课程论文参考题目

一、理论研究方面:

1、离心力场中的液体静力学方程式及其应用

2、转子流量计流量公式的推导及其讨论

3、“化工原理”课程中各种“准数”的归纳与总结,如:雷诺准数、努塞尔特准数、普兰特准数、……

等等。

4、串、并联管路;串并联电路的比较

5、流动边界层,传热边界层,传质边界层的比较

6、三传现象的类似性

7、流体流动时的摩擦系数与流体流过固体颗粒的阻力系数的分析比较

8、离心泵的叶片安装角对泵压头的影响

9、离心泵的比例定律、切削定律的推导及应用

10、重力沉降与离心沉降的比较

11、旋风分离器的并联、串联操作

12、恒压过滤与恒速过滤的比较

13、非均相混合物分离方法的选择

14、流体输送方式输送设备的归纳总结

15、过滤机最佳操作周期的确定

16、化工原理课程研究方法的归纳总结,如:理论分析法、数学模型法等

17、速度梯度、温度梯度、浓度梯度间联系与互相影响

18、平均温差法与传热单元法间的联系

19、化工原理课程主要系数归纳、总结,如摩擦系数、阻力系数、流量系数、传热系数、对流传

热系数、总的传热系数……(上下册中主要的物理系数)

20、化工原理课程中所涉及到的“面积”总结,如,传热面积、传质面积、过滤面积等

21、减少流动阻力的措施

22、强化传热过程的措施

23、壁温的求解与吸收过程中界面浓度的确定、比较

24、传热与传质的类比

25、传热计算与传质计算(吸收过程)的比较

26、简单蒸馏与平衡蒸馏的比较

27、蒸馏过程中的节能技术

28、亨利定律与拉乌尔定律的比较

29、精馏操作分析

30、化工原理课程中工程观点总结,如等效观点、最优化观点等等

31、吸收操作分析

32、板式塔板上气液接触状态的选择

33、吸收因数对吸收操作的影响

34、板式塔负荷性能图及其应用

35、影响板式塔负荷性能图的因素

36、板式塔和填料塔的比较

37、并流传热、逆流传热的比较

38、并流吸收、逆流吸收的比较

39、算术推动力与对数推动力的比较

40、湿空气性质的归纳总结

41、各章节后的作业题、思考题的深入讨论等等

二、实际应用方面

“化工原理”的基本理论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及新的应用开发。

三、计算机辅助计算和辅助设计

针对化工原理课程中某一问题编写一个应用程序。列出程序清单、程序说明,运行结果,并要上交相应的磁盘。

化工原理课程中可编程运算的问题很多,如:

1、试差法

2、一些经验方程的回归等

3、逐板法求理论塔板数

4、图解法求理论塔板数

5、简捷法求理论塔板数

6、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7、泵的工作点的确定

8、实验数据处理程序

9、负荷性能图的绘制

10、传热过程计算

11、 柏努力方程的应用

12、 辅助设计程序,如:CAD 绘图等等 四、学习体会、心得及建议方面

学完化工原理课程后的一些学习体会、心得及一些建议等。 五、其它方面。

化工原理课程论文附件三:课程论文样本。

换热器设计中适宜流体用量的确定

熊楚安

黑龙江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黑龙江鸡西,158105

摘要:利用换热器的操作线来分析讨论流体用量对传热过程的操作费用和设备费用的影响,找出了换热器设计和选型中适宜流体用量的优化确定方法,简便、快捷,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关键词:操作线 流体用量 优化选择

中图法分类号:TQ 051.5 文献标识码:A

The Optimum Definition Method on Amount of Fluid During The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Xiong chu ’an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ept.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Xi 158105,China;

Abstract :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fluid’s amount on expenses of operating and equipment during heat transfer depending on the operating line ,a optimum definition method of the fluid’s amount during the design and selection type of heat exchanger is formed. The method is convenient, quick and significant of guide in application. Keywords : operating line amount of fluid optimum selection 0 引言:

在换热器的设计和选型中,工艺流体(被处理物料)的用量和进、出口温度是由工艺要求所规定的,另一种流体即加热剂或冷却剂的进口温度,一般由来源而定,但它的用量或出口温度则由设计者选定。这个用量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加热剂或冷却剂的出口温度以及换热器传热面积的大小。例如,用冷却水作为某物料的冷却剂时,在一定热负荷条件下,选用较高的冷却剂用量时,可降低操作费用,但冷却水的出口温度较高,传热过程的平均温差减小,使传热面积加大,增加了设备费用。反之,为了减小传热面积,就需增大用水量。最适宜的流体用量应根据经济衡算来确定,即根据操作费用与设备费用之和最少来确定。那么,如何利用这一原则来方便、快捷地确定适宜的流体用量呢? 1. 适宜流体用量的确定方法

1.1 换热器的操作线方程及操作线

下面,以逆流换热器为例来分析讨论这一问题

在逆流换热器内,冷、热流体的温度沿传热面的变化如图1所示。设冷、热流体在换热器内无相变化,在冷流体入口端和任意截面间取控制体,作热量衡算可得:

ph h c w (T -T 2)=pc c c w (t -t 1) ⑴

或T =)(1c 2c t c w c w T t c w c w ph

h pc ph

h pc -

+ (1a )

如果忽略了ph c 、pc c 随温度的变化,式⑴为一直线方程,如图2中的直线AB 所示。

图1.逆流换热器中冷热流体温度沿传热面的变化

该直线方程的特点是,通过两个定点A ),(12t T 和B ),(21t T ;直线的斜率为

ph

h pc c c w c w ,即冷热两流体的热容量流率之

比。直线AB 的物理意义是,两个端点A 、B 分别代表逆流换热器的冷端和热端流体的温度,线上的每一点代表换热器

某一截面上冷、热流体的温度,故将式(1)称之为该换热器的操作线方程,直线AB 称之为该换热器的操作线[1] 。

T

T 1 B B ' (T -t)1 T =t T

(T -t) T 2 A

(T -t)2

A '

t t 1 t t 2

图2逆流换热器的操作线和推动力

传热过程的平衡关系为冷、热流体的温度相等,即T =t (2)

式(2)如图2中的对角线所示。操作线与对角线间的垂直距离代表换热器内任一截面的传热推动力,即冷、热两流体间的温度差(T -t )。

1. 2适宜流体用量的初步确定

在传热过程中,若热流体是工艺流体,其流量,进、出口温度由工艺条件所规定的,即21,,T T c w ph h 是已知的,冷却剂的进口温度1t 也是确定的,那么冷却剂的适宜用量如何确定呢?

由图2可见,换热器操作线的一个端点A ),(12t T 已经固定,另一端点B 则可在T =T 1的水平线上移动。点B 的横坐标将取决于操作线的斜率

ph

h pc c c w c w ,操作线的斜率

ph

h pc c c w c w 称之为冷、热流体的热容量流率之比。当热流体的热容量流

率ph h c w 已经确定时,若减小冷流体的用量(即操作费用减小),则操作线斜率减小,点B 沿水平线T =T 1向右移动,

操作线与对角线间的距离减小,传热推动力减小,所需的传热面积增大(即设备费用增加)。当B 点移至水平线T =T 1-与平衡线T =t 的交点B ′时,有t 2=T 1, 即冷却剂的出口温度与加热剂的进口温度相同,传热过程达到平衡。这是理论上冷却剂的出口温度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此时,传热过程的推动力为零,因此所需的传热面积为无限大,此种情况下的操作线的斜率为最小斜率,称之为冷热流体最小的热容量流率之比,以min

)

(ph

h pc c c w c w 表示,相应的冷却剂的热容量

流率为冷流体的最小热容量流率,以m in )(pc c c w 表示,其用量为冷流体的最小用量,用min )(c w 表示。

反之,若增大冷流体的用量(即操作费用增加),操作线斜率增大,若点B 沿水平线T =T 1向左移动,使操作线远离平衡线,传热过程推动力增大,所需传热面积减小(即设备费用减小)。当移至t 2=t 1时,传热推动力最大,所需传热面积最小,但冷却剂的用量却为无穷大。这是冷流体用量的上限值。

由以上分析可见,流体用量的大小,从操作费用与设备费用两个方面影响到传热过程的经济效果,应权衡利弊,

选择适宜的流体用量,使两种费用之和最小,根据生产经验,参照蒸馏操作中适宜的回流比[2]

,以及吸收操作中适宜的液气比的确定方法

[2]

,在一般情况下,取冷热流体热容量流率之比

ph

h pc c c w c w 为冷热流体最小热容量之比min

)(

ph

h pc c c w c w 的1.1~2.0倍时所对应的流体用量即为经济上适宜的流体用量。

即:

ph

h pc c c w c w =(1.1~2.0)min )(

ph

h pc c c w c w (3)

或 pc c c w =(1.1~2.0)m in )(pc c c w (3a ) 式中的min )(

ph

h pc c c w c w 和m in )(pc c c w 可用图解法或解析法求出。 由图2可知, min )(

ph

h pc c c w c w =

1

12

1t T T T -- (4)

或m in )(pc c c w =ph h c w .

1

12

1t T T T -- (4a)

联立(3)、(4)可得适宜的冷流体用量为: 1

12

1)

0.2~1.1(t T T T c c w w pc ph h c --?= (5) 若冷流体是工艺流体,即pc c c w 、t 1、、t 2已知,热流体的进口温度T 1也是确定的,那么热流体适宜的用量也可采用类似的方法确定。

如图2所示,此时操作线AB 的B 点是固定, A 点可沿垂直线t=t 1上、下移动。当A 点移至与平衡线T=t 相交于A ′点时T 2=t 1,操作线AB 有最大斜率max )(ph

h pc c c w c w ,亦即存在有最小的热、冷流体热容量流率之比min )(

pc

c ph h c w c w ,

由图2可知

min )(

pc

c ph h c w c w =

1

11

2t T t t -- (6)

或min )(ph h c w =pc h c w .

1

11

2t T t t --

(6a)

此时,传热推动力最小,所需的传热面积无限大,但热流体用量最小,热流体适宜的出口温度的确定方法与冷流体出口温度的确定方法一样,即取

)(

pc

c ph h c w c w =(1.1~2.0) min )(

pc

c ph h c w c w

(7)

或 )(ph h c w =(1.1~2.0)min )(ph h c w

(7a)

联式(6)和式(7)可得适宜的热流体用量为:

1

11

2)0.2~1.1(t T t t c c w w ph pc c h --?= (8) 如果冷、热流体作并流传热,冷热流体的适宜用量的优化选择方法与逆流传热时相同。 如果一侧流体有相变时,则另一侧流体的适宜用量的优化选择可采用同样的方法确定。 1.3适宜流体用量的最终确定

综上所述,若热流体是工艺流体时,冷流体的适宜用量可按式(5)来优化初步确定, 当冷流体是工艺流体时,热流体适宜用量可按式(8)来初步确定。那么,式(5)和式(8)中的(1.1~2.0)这个系数的具体数值又该如何确定呢?

在换热器的设计和选型中,温度差校正系数t ??也是一个经济性能指标。温度差修正系数t ??是用来表示某种流动型式在给定工况下接近逆流的程度。综合利弊,一般在设计时,至少不能使t ??小于0.8,否则在经济性能上不合算,应另选其它流型式,以提高t ??值[3]

因此,适宜流体用量的确定,在满足使适宜的两流体的热容量流率之比为最小热容量流率比的(1.1~2.0)倍的前提下,还必须同时满足使温度差校正系数t ??≥0.8这个条件来最终确定这个系数的具体数值的大小。

2.分析与讨论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取两流体的实际热容量流率之比为最小热容量流率之比的1.1~2.0倍来选择流体的用量,在经济上是适宜的。这种优化选择方法的依据可简要分析讨论如下:

(1)传热过程和传质过程之间有着许多的类似性。传热操作中两流体的热容量流率之比与精馏操作中的回流比及吸收操作中的液气比有着相同的地位,它们对操作过程中的操作费与设备费的影响规律是类似的。在实际操作中,经济性能优化的适宜的回流比是最小回流比的1.1~2.0倍[2],适宜的液气比是最小液气比的1.1~2.0倍[2]。利用传热过程与传质过程之间的类似性,参照适宜回流比,适宜液气比的确定方法,选取适宜的两流体热容量流率之比为两流体最小热容量流率之比的1.1~2.0倍是可行的。

(2)由式(5)可知:当热流体是工艺流体时,结合整个换热器的

热量衡算方程

1

22

1t t T T c w c w ph

h pc c --=

(9)

有,

.2~1.11

1112=--t T t t =0.91~0.50 (10)

由式(8)和式(9)可知,当冷流体是工艺流体时,有

.2~1.11

1121=--t T T T =0.91~0.50 (11)

分析式(10),

冷流体的最大可能传热冷流体的实际传热量

=--=--)()(11121112t T c w t t c w t T t t pc c pc c ,称之为以冷流体为基准的换热器的传

热效率,以c ε表示[3] 。

由式(10)可知,当热流体为工艺流体时,冷流体的适宜用量的优化选择,应使换热器的传效率c ε在50%~91%之间。

同理,分析式(11),有量

热流体的最大可能传热热流体的实际传热量

=--=--)()(11211121t T c w T T c w t T T T ph h ph h ,称之为以热流体为基准的换热

器的传热效率,以h ε表示[3]。

由式(11)可知,当冷流体为工艺流体时,热流体的适宜用量的优化选择,应使换热器的传热效率h ε在50%~91%之间。

其实,传热效率也可作为用来说明换热器经济性能的参数。它是流体实际的传热量与理论上最大可能的传热量之比。当操作线与平衡线有交点时,两种流体的温度差到达平衡状态。此时,传热面积无穷大,这时的传热量即是理论上最大可能的传热量。传热效率过高,传热推动力小,所需的传热面积过大,设备费增加;传热效率过低,流体用量过大,操作费用增加。由上述分析可知,经济性能较好的换热器,必须同时满足其传热效率在50%~91%之间,同时其温度差校正系数t ??≥0.8这两个经济性能优化条件。

3.结论

(1)在换热器的设计和选型中,流体的用量从设备费用和操作费用两个方面影响换热器的经济性能。流体用量的优化选择原则是根据经济衡算使换热器的设备费用和操作费用之和最小。

(2)流体用量的优化选择方法是取两流体实际的热容量流率之比为最小热容量流率之比的1.1~2.0倍,且温度差校正系数t ??≥0.8时,所对应的用量即是适宜的流体用量,采用这一方法来确定流体的适宜用量,符合经济合理性的要求。 (3) 换热过程中两流体适宜的热容量流率之比,换热器的温度差校正系数t ??和换热器的传热效率c ε或h ε,这三个参数都从不同侧面说明了换热器的经济性能。由以上的分析讨论可知,经济性能合理的换热器,其两流体适宜的热容量流率之比,为两流体最小热容量流率之比的1.1~2.0倍,温度差校正系数大于0.8,传热效率在50%~91%之间,满足这些条件的换热器,其经济性能较好。在换热器的设计和选型中,可以利用这些规律来指导流体用量、流体出口温度及传热面积等问题的确定,方便、快捷、适用性强。

参考文献:

1. 陈敏恒等编. 化工原理(上).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284 2. 陈敏恒等编. 化工原理(下).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37.103 3. 蒋维钧等编. 化工原理(上).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446.449

符号说明 c w 、h w 冷、热流体的流量,㎏/s ; pc c 、ph c 冷、热流体的定压比热,kJ/(kg.℃) ; T 1 、T 2 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 ; t 1 、t 2 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 ; T 、t 热、冷流体的温度,℃ ; c ε、h ε 冷、热流体的传热效率; t ?? 温度差校正系数。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实验一 伯努利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流体流动中各种能量和压头的概念及相互转化关系,加深对柏努利方程式的理解。 2、观察各项能量(或压头)随流速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 1、不可压缩流体在管内作稳定流动时,由于管路条件(如位置高低、管径大小等)的变化,会引起流动过程中三种机械能——位能、动能、静压能的相应改变及相互转换。对理想流体,在系统内任一截面处,虽然三种能量不一定相等,但能量之和是守恒的(机械能守恒定律)。 2、对于实际流体,由于存在内磨擦,流体在流动中总有一部分机械能随磨擦和碰撞转化为热能而损失。故而对于实际流体,任意两截面上机械能总和并不相等,两者的差值即为机械损失。 3、以上几种机械能均可用U 型压差计中的液位差来表示,分别称为位压头、动压头、静压头。当测压直管中的小孔(即测压孔)与水流方向垂直时,测压管内液柱高度(位压头)则为静压头与动压头之和。任意两截面间位压头、静压头、动压头总和的差值,则为损失压头。 4、柏努利方程式 式中: 1Z 、2Z ——各截面间距基准面的距离 (m ) 1u 、2u ——各截面中心点处的平均速度(可通过流量与其截面积求得) (m/s)

1P 、2p ——各截面中心点处的静压力(可由U 型压差计的液位差可 知) (Pa ) 对于没有能量损失且无外加功的理想流体,上式可简化为 ρ ρ2 222121122p u gz p u gz + +=++ 测出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截面平均流速ν及动压g 22 ν,从而可得到各截面测管水头和总水头。 三、实验流程图 泵额定流量为10L/min,扬程为8m,输入功率为80W. 实验管:内径15mm 。 四、实验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1、熟悉实验设备,分清各测压管与各测压点,毕托管测点的对应关系。 2、打开开关供水,使水箱充水,待水箱溢流后,检查泄水阀关闭时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齐平,若不平则进行排气调平(开关几次)。 3、打开阀5,观察测压管水头和总水头的变化趋势及位置水头、压强水头之间的相互关系,观察当流量增加或减少时测压管水头的变化情况。 4、将流量控制阀开到一定大小,观察并记录各测压点平行与垂直流体流动方向的液位差△h 1…△h 4。要注意其变化情况。继续开大流量调节阀,测压孔正对水流方向,观察并记录各测压管中液位差△h 1…△h 4。 5、实验完毕停泵,将原始数据整理。 实验二 离心泵性能曲线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离心泵的构造和操作方法 2. 学习和掌握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方法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1. 课程设计任务书: 1.1设计题目: 试设计一座填料塔用于脱除混于空气中的H2S,混合气体处理量为2500m3/h,其中含5%(体积分数),要求塔顶排出气体中含0.02%(体积分数),利用清水吸收,吸收剂的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5倍。 1.2操作条件: (1)压力:常压 (2)温度:20℃ (3)填料类型:自选 (4)工作日:300天/年,24小时运行 1.3设计任务: 完成吸收塔的工艺设计与计算,有关附属设备的设计和选型,绘制吸收系统的工艺流程图和吸收塔的工艺条件图,编写设计说明书。

2.吸收塔工艺条件的计算: 2.1基础物性参数: 2.1.1液体物性参数: 对于低浓度的吸收过程,溶液的物性数据可以近似取纯水的物性数据 查得:由参考书】 【2 20℃时水的密度为:ρL =998. 2Kg/m3 粘度为:μL =1.005mPa.S=3.618 Kg/(m ·h) 表面张力为:δL =72.7(dyn/cm)=942192 (Kg/h 2) 查得:由参考书】【3 H 2S 在水中的扩散系数: D L =7.4x10-8x 1256 .02 1 ·1081.19 .32005.1293)186.2(--=s cm x x x x 2.1.2气相物性参数: 查得:由参考文献】【2 M 空=29Kg/Kmol M(H 2S)=34Kg/Kmol 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M =29x(1-0.05)+34x0.05=29.25Kg/Kmol 混合气体密度:ρG =33 5 ·213.1293 10314.81001.125.29--=m Kg x x x x 混合气体的黏度近似等于20℃空气的黏度: ()h m Kg s Pa //065.0)(1081.15G =??=-μ(m ·h) 查得:由参考书】 【3 H 2S 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 D G = 1252 31 312 1 75.15·1075.1] 1.20)0.17298.1[(013.1) 291 341(29310013.1---=+++s m x x x x x x 2.1.3气液两相平衡时的数据: 查得:由参考书】 【3

化工原理论文

化工原理仿真实验在教学实践中的研究论文 院系: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生物化学系 姓名:周红霞 班级:10生物 学号:108316130 摘要:采用图形软件及动画设计软件共同开发的化工原理仿真实验系统以其耗时短,成本低,条件多样化的优点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本文重点阐述仿真实验的内容、优点及实践意义。 关键词:化工原理实验仿真实验 正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都已广泛应用于教学各领域,引发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革命。仿真实验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化工原理实验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在进行着新的尝试与改革, 化工原理仿真实验也在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崭露头角。目前大学里开设的化工原理实验课大都采用传统的分组实验的形式,由于受到场地和实验装置以及课时和师资的限制,很难实现学生个人独立完成实验的目的。很多学生只是听听老师的讲解,看看其他同学做的实验,然后根据同组的数据写出实验报告,就算做完了一个实验。通常只是走一个过场,多数学生并没有什么实际操作,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引入仿真实验教学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根据我在仿真实验系统开发中的体会,下面谈点粗浅认识和看法。

1仿真实验的内容 仿真一词译自英文Simulation ,通常译作“模拟”,仿真是利用系统模型对真实系统或设想系统的本质和规律进行研究、分析和实验的方法。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的仿真实验则是以真实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为基础,在计算机上通过动态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实验现象,通过互动动画模拟在现场的真实操作,并产生和真实 实验一样的操作结果。它主要包括六方面的内容。 1)选择不同的实验装置:化工原理包括八个实验: ①离心泵性能曲线测定实验; ②流量计曲线标定; ③流体流动阻力系数测定实验; ④ 换热实验; ⑤精馏实验; ⑥吸收实验; ⑦干燥实验;⑧管路特性曲线这八个实验基本上包括了化工原理实验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八个实验。在仿真软件中均有设置。 2)实验指导:与实验讲义相关的内容介绍,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设备、计算公式、实验操作以及注意事项等,也均有详尽的论述。 3)仿真操作:对虚拟装置进行仿真操作。操作界面直观、简洁、友好,使学生读取数据方便而不失真实,特别设计局部放大功能,需要读取 数据的仪表、气压计等,都可以放大到最清晰的效果。在实验操作上,也采用相似的设计,感觉真实而又简单明了。 4)数据处理:对实验操作的结果,进行数据的记录、计算、绘制曲线。数据记录由软件或学生自己完成,软件自动生成记录表格,数据处理 部分将计算并将结果自动列表,通过连接打印机将实验报告打印出来。这一部分也可以由学生手动计算。

化工本科毕业论文完整版

聚氨酯合成原料研究进展 摘要 主要综述了目前国外最基本聚氨酯合成的原料及其特点以及聚氨酯的品种类型和聚氨酯产品的主要应用。包括了聚氨酯粘胶剂、聚氨酯涂料、聚氨酯泡沫塑料、聚氨酯合成革、聚氨酯密封胶、聚氨酯纤维、聚氨酯橡胶及聚氨酯漆等。另外还对它们在生活中各方面的具体使用做了概述。涵盖了聚氨酯的合成原理、合成方法及合成工艺。并对合成聚氨酯原料的性质、用途、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讨论。对我国聚氨酯的发展状况及其发展领域分布作了分析。同时对世界聚氨酯及其原料工业的现状及进展有所描述。 关键词:聚氨酯,原料,合成,应用,进展

Pu synthetic raw material research progress ABSTRACT The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basic synthesi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of polyurethane materials and polyurethane breed type and the main application of polyurethane products. Including the polyurethane adhesive, polyurethane coating, polyurethane foam plastics, pu synthetic leather, pu sealants, polyurethane fiber, polyurethane rubber and polyurethane paints. In addition to them in the life all aspects of the concrete use is given. Covers the polyurethane synthesis theory, synthesis method and synthetic process. And polyurethane materials to the properties, applications and synthetic methods are studied discussio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polyurethane field distribution was analyzed. Meanwhile to the world of its raw material industry polyurethane described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polyurethane, raw materials, application, polyurethane, progress

化工热力学课程论文

化工热力学课程论文 专业班级:10级核化101班 姓名:高超 学号:20104150120 任课老师:阳鹏飞 日期:2012年12月28日

空气分离 -----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空分中的应用 摘要:热力学第二定律作为判定与热现象有关的物理过程进行方向的定律,本文分析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涵义以及意义,并阐述了它在在空分中的应用。 关键字:空分制冷 Abstract: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as a judge and thermal phenomena related to the physical process of the direction of the law,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meaning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and expounds its application in air separation. Keywords: air separation refrigeration 引言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氮,它们分别以分子状态存在,均匀地混合在一起,通常要将它们分离出来比较困难,目前工业上主要有3种实现空气分离方法:吸附法、膜分离法和深冷法(也称低温法)。深冷法是目前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空气分离方法。 其基本过程是先将混合物空气通过压缩、膨胀和降温,直至空气液化,然后利用氧、氮汽化温度(沸点)的不同进行精馏分离。流程可分为:空气过滤系统、空气压缩机系统、空气预冷系统、空气净化系统、空气压缩膨胀制冷系统、空气分离系统。其中空气压缩膨胀制冷系统对整个空气分离过程来说至关重要。 制冷按照制冷温度大小,分为三类:普通制冷:t>-120℃;深度制冷:-120℃>t>-253℃;超低温制冷:t<-253℃。空气的液化技术属于深度制冷。 工业制冷主要方法之一为气体膨胀制冷:将高压气体做绝热膨胀,使其压力、温度下降,利用降温后的气体来吸取被冷却物体的热量从而制冷。 0.制冷的原理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 实验一:柏努利方程实验 1. 关闭出口阀,旋转测压管小孔使其处于不同方向(垂直或正对流向),观测并记录各测压管中的液柱高度H 并回答以下问题: (1) 各测压管旋转时,液柱高度H 有无变化?这 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这一高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在关闭出口阀情况下,各测压管无论如何旋转液柱高度H 无任何变化。这一现象可通过柏努利方程得到解释:当管内流速u =0时动压头02 2 ==u H 动 ,流 体没有运动就不存在阻力,即Σh f =0,由于流体保持静止状态也就无外功加入,既W e =0,此时该式反映流体静止状态 见(P31)。这一液位高度的物理意义是总能量(总压头)。 (2) A 、B 、C 、D 、E 测压管内的液位是否同一高度?为什么? 答:A 、B 、C 、D 、E 测压管内的液位在同一高度(排除测量基准和人为误差)。这一现象说明各测压管总能量相等。

2. 当流量计阀门半开时,将测压管小孔转到垂直或正对流向,观察其的液位高度H /并回答以下问题: (1) 各H /值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当测压管小孔转到正对流向时H /值指该测压点的冲压头H /冲;当测压管小孔转到垂直流向时H /值指该测压点的静压头H /静;两者之间的差值为动压头H /动=H /冲-H /静。 (2) 对同一测压点比较H 与H /各值之差,并分析 其原因。 答:对同一测压点H >H /值,而上游的测压点H /值均大于下游相邻测压点H /值,原因显然是各点总能量相等的前提下减去上、下游相邻测压点之间的流体阻力损失Σh f 所致。 (3) 为什么离水槽越远H 与H /差值越大? (4) 答:离水槽越远流体阻力损失Σh f 就越大, 就直管阻力公式可以看出2 2 u d l H f ? ?=λ与管长l 呈 正比。 3. 当流量计阀门全开时,将测压管小孔转到垂直或正对流向,观察其的液位高度H //并回答以下问题: (1) 与阀门半开时相比,为什么各测压管内的液

化工原理精馏实验报告

北 京 化 工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化工原理实验 实验日期: 2011.04.24 班 级: 化工0801 姓 名: 王晓 同 组 人:丁大鹏,王平,王海玮 装置型号: 精馏实验 一、摘要 精馏是实现液相混合物液液分离的重要方法,而精馏塔是化工生产中进行分离过程的主要单元,板式精馏塔为其主要形式。本实验用工程模拟的方法模拟精馏塔在全回流的状态下及部分回流状态下的操作情况,从而计算单板效率和总板效率,并分析影响单板效率的主要因素,最终得以提高塔板效率。 关键词:精馏、板式塔、理论板数、总板效率、单板效率 二、实验目的 1、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 2、了解板式塔的结构,观察塔板上气-液接触状况。 3、测测定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 4、测定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 5、测定全塔的浓度或温度分布。 6、测定塔釜再沸器的沸腾给热系数。 三、实验原理 在板式精馏塔中,由塔釜产生的蒸汽沿塔逐板上升与来自塔顶逐板下降的回流液,在塔板上实现多次接触,进行传热和传质,使混合液达到一定程度的分离。 回流是精馏操作得以实现的基础。塔顶的回流量和采出量之比,称为回流比。回流比是精馏操作的重要参数之一,其大小影响着精馏操作的分离效果和能耗。 回流比存在两种极限情况:最小回流比和全回流。若塔在最小回流比下操作,要完成分离任务,则需要有无穷多块塔板的精馏塔。当然,这不符合工业实际,所以最小回流比只是一个操作限度。若操作处于全回流时,既无任何产品采出,也无原料加入,塔顶的冷凝液全部返回塔中,这在生产中无实验意义。但是,由于此时所需理论板数最少,又易于达到稳定,故常在工业装置开停车、排除故障及科学研究时采用。 实际回流比常取用最小回流比的1.2-2.0倍。在精馏操作中,若回流系统出现故障,操作情况会急剧恶化,分离效果也将变坏。 板效率是体现塔板性能及操作状况的主要参数,有以下两种定义方法。 (1)总板效率E e N E N 式中 E —总板效率; N —理论板数(不包括塔釜); Ne —实际板数。

【强烈推荐】丙烯-丙烯精馏装置设计化工原理毕业论文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过程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任务书丙烯---丙烷精馏装置设计 学院(系):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 专业: 学生姓名:_ 学号: 指导教师:吴雪梅、李祥村 评阅教师:吴雪梅、李祥村 完成日期:2013年7月4日 i

大连理工大学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八、亠 刖言 本设计说明书包括概述、流程简介、精馏塔、再沸器、辅助设备、管路设计和控制方案共七章。 说明中对精馏塔的设计计算做了详细的阐述,对于再沸器、辅助设备和管路的设计也做了正确的说明。 由于只有两周的时间做,第二周内,我几乎每天都在熬夜写,只有封面、目录和前言部分为打印、其余部分均为手写,部分数据上可能会有一些错误,如保留位数的不同,计算的错误等。前后的数据由于工程量浩大也许有不一致的地方,属于学生我自己的能力不够,请老师谅解! 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参阅!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第二章方案流程简介 (3) 第三章精馏过程系统分析 (5) 第四章再沸器的设计 (14) 第五章辅助设备的设计 (21) 第六章管路设计 (25) 第七章控制方案 (27) 设计心得及总结 (28) 附录一主要符号说明 (29) 附录二参考文献 (31) ii

第一章概述 精馏是分离过程中的重要单元操作之一,所用设备主要包括精馏塔及再沸器和冷凝器。 1.精馏塔 精馏塔是一圆形筒体,塔内装有多层塔板或填料,塔中部适宜位置设有进料板。两相在塔板上相互接触时,液相被加热,液相中易挥发组分向气相中转移;气相被部分冷凝,气相中难挥发组分向液相中转移,从而使混合物中的组分得到高程度的分离。 简单精馏中,只有一股进料,进料位置将塔分为精馏段和提馏段,而在塔顶和塔底分别引出一股产品。精馏塔内,气、液两相的温度和压力自上而下逐渐增加,塔顶最低,塔底最高。 本设计为浮阀塔,浮阀的突出优点是效率较高取消了结构复杂的上升管和泡罩。当气体负荷较低时,浮阀的开度较小,漏夜量不多;气体负荷较高时,开度较大,阻力又不至于增加较大,所以这种塔板操作弹性较大,阻力比泡罩塔板大为减小,生产能力比其大。缺点是使用久后,由于频繁活动而易脱落或被卡住,操作失常。所以塔板和浮阀一般采用不锈钢材料。 2.再沸器 作用:用以将塔底液体部分汽化后送回精馏塔,使塔内气液 两相间的接触传质得以进行。 本设计采用立式热虹吸式再沸器,它是一垂直放置的管壳式换热器。液体在自下而上通过换热器管程时部分汽化,由在壳程内的载热体供热。 立式热虹吸特点: ▲循环推动力:釜液和换热器传热管气液混合物的密度差。 ▲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传热系数高。 ▲壳程不能机械清洗,不适宜高粘度、或脏的传热介质。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索论文.doc

目,这就就导致了设计题目过于单调等问题的出现,并难以取得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②缺乏对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在进行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依旧有部分教师们只注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并直接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工程意识的培养。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也就无法很好的应用各种工艺与设备,并且缺乏解决问题的良好能力,这样也就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③师资力量匮缺: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使得化工专业的学生数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为了满足教学所需,部分高校就通过公开招聘的模式来进行师资力量的补充,但是招聘到的讲师多为青年教师,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缺乏有相应的实践能力,对于学生的指导能力也严重不足,从而制约了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④在现有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其

考核评价体系多是通过考试的形势来进行,这也就导致学生单纯是为了成绩而进行这门课程的学习,并且难以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其设计内容缺乏有创新和亮点。 2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创新教育 2.1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 在高效的教学过程中,教科书只能算作是参考书,而教师们的授课内容则需要具备有一定的开放性、时代性以及实践性,并需要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化工原理这门课程主要是将化工单位的操作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具体内容在于讲述各类化工单元在操作过程中的共性。因此说可以将化工原理课程归纳到传统学科的范畴之中。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之中,各个单元之间的操作是具体化的,其余现阶段的生产以及科技发展趋势也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也就要求在进行化工原理课程的具体教学工程中,能够适当增加一些最新的科研、生产现状以及发展动向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让学生充分接触到该学科的前沿知识,才能够让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得到提升。比如在进行传统的精馏计算过程中,其教学重点多是二元理想物系的计算,对于问题的复杂性也多是做定性话的介绍。但是在实际的化工生产过程中还伴随有多元化的复杂现象。近年来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因此在精馏计算的过程中也多是通过相应的计算机软件来进行,并能够取得一个良好的计算效

化工热力学气体p-V-T关系的编程计算论文

气体p-V-T关系的编程计算 摘要 本文运用c语言编程的方法,解决化工热力学中的气体p-V-T关系的计算。 在化热力学气体p-V-T关系的计算过程中,有很多复杂的计算,有些需要进行复杂的小数计算,还有谢问题需要通过反复迭代才能得到结果。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通过编程计算成为大家选择的最佳途径之一。本文系统的对这些程序做了汇集、汇编、整理,得到了可以直接应用的程序。 本程序充分考虑了人机语言转换的障碍,在人机交流的过程中会自动提示使用者进行操作:在输入数据时,会有输入格式说明等提示;在结果输出时,会把运算公式、计算迭代过程以及运算结果一并输出,方便使用者解决问题。 程序中使用的是C语言做计算,程序中使用了if,for,switch语句等基础函数语句和函数调用的基本方法,函数之间结合比较简单,使用者也可以按自己的需求自行改动函数语句。 本程序的主函数部分如下: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 char fch,jg,sql; float p,V,T; int i,n; printf("欢迎进入物质p-V-T关系计算环境,程序正在编写中,欢迎交流学习!"); printf("\n请输入所用方程和所求量。\n公式代号说明: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 维里方程;3 范德华方程;4 RK方程;5 SRK(RKS)方程。\n所求量为p,V,T"); printf("\n请输入所选方程代号fch=");scanf("%s",&fch); printf("\n请输入所求量sql="); scanf("%s",&sql); xzfch(fch,sql); } 本文运用本文成功的解决了计算中遇到的大部分题。在数值计算、迭代计算等复杂问题中得到了方便的应用。程序能解决的问题如表一: 表一:程序能解决的计算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 实验一:柏努利方程实验 1.关闭出口阀,旋转测压管小孔使其处于不同方向(垂直或正对流向),观测并记录各测压管中的液柱高度H并回答以下问题: (1)各测压管旋转时,液柱高度H有无变化?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这一高 =, ( 。2 (1)各H/值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当测压管小孔转到正对流向时H/值指该测压点的冲压头H/冲;当测压管小孔转到垂直流向时H/值指该测压点的静压头H/静;两者之间的差值为动压头H/ 动=H / 冲-H / 静。 (2)对同一测压点比较H与H/各值之差,并分析其原因。

答:对同一测压点H >H /值,而上游的测压点H /值均大于下游相邻测压点H /值,原因显然是各点总能量相等的前提下减去上、下游相邻测压点之间的流体阻力损失Σh f 所致。 (3) 为什么离水槽越远H 与H /差值越大? (4) 答:离水槽越远流体阻力损失Σh f 就越大,就直管阻力公式可以看出 2 ( (能ρcd p <ρab p 。此外从2 2 u d l H f ??=λ直管阻力公式可以看出, l 、d 产生的阻力 损失Σh f 对C 、D 两点的静压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4. 计算流量计阀门半开和全开A 点以及C 点所处截面流速大小。 答:注:A 点处的管径d=0.0145(m) ;C 点处的管径d=0.012(m) A 点半开时的流速:

135.00145 .036004 08.0360042 2=???=???= ππd Vs u A 半 (m/s ) A 点全开时的流速: 269.00145.036004 16.0360042 2=???=???= ππd Vs u A 全 (m/s ) C 点半开时的流速: 1965.0012 .036004 08.0360042 2=???=???=ππd Vs u c 半 (m/s ) 3600s 流速: )/(29269.00145 .04 1083.42 5s m A V u s =???==-π 雷诺准数: 381510111.173 .99829269.00145.0Re 3 =???= = -μ ρ du 同理,根据雷诺实验测定的读数计算其余各点的流量、流速和雷诺准数如原始数据表所述。

化工原理实验传热实验报告

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第四组)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套管换热器的结构和壁温的测量方法 2、了解影响给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 3、体会计算机采集与控制软件对提高实验效率的作用 4、学会给热系数的实验测定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测定空气在圆管内作强制湍流时的给热系数α1 2、测定加入静态混合器后空气的强制湍流给热系数α1’ 3、回归α1和α1’联式4.0Pr Re ??=a A Nu 中的参数A 、a * 4、测定两个条件下铜管内空气的能量损失 二、实验原理 间壁式传热过程是由热流体对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固体壁面的热传导和固体壁面对冷流体的对流传热三个传热过程所组成。由于过程复杂,影响因素多,机理不清楚,所以采用量纲分析法来确定给热系数。 1)寻找影响因素 物性:ρ,μ ,λ,c p 设备特征尺寸:l 操作:u ,βg ΔT 则:α=f (ρ,μ,λ,c p ,l ,u ,βg ΔT ) 2)量纲分析 ρ[ML -3],μ[ML -1 T -1],λ[ML T -3 Q -1],c p [L 2 T -2 Q -1],l [L] ,u [LT -1], βg ΔT [L T -2], α[MT -3 Q -1]] 3)选基本变量(独立,含M ,L ,T ,Q-热力学温度) ρ,l ,μ, λ 4)无量纲化非基本变量 α:Nu =αl/λ u: Re =ρlu/μ c p : Pr =c p μ/λ βg ΔT : Gr =βg ΔT l 3ρ2/μ2 5)原函数无量纲化 6)实验 Nu =ARe a Pr b Gr c 强制对流圆管内表面加热:Nu =ARe a Pr 0.4 圆管传热基本方程: 热量衡算方程: 圆管传热牛顿冷却定律: 圆筒壁传导热流量:)] /()ln[)()()/ln(11221122121 2w w w w w w w w t T t T t T t T A A A A Q -----?-?=δλ 空气流量由孔板流量测量:54.02.26P q v ??= [m 3h -1,kPa] 空气的定性温度:t=(t 1+t 2)/2 [℃]

“化工原理”课程论文参考题目

化工原理课程论文附件一:课程论文封面格式要求。 (见下页) 化工原理课程论文 题目: 院(系): 5、流动边界层,传热边界层,传质边界层的比较 6、三传现象的类似性 7、流体流动时的摩擦系数与流体流过固体颗粒的阻力系数的分析比较 8、离心泵的叶片安装角对泵压头的影响 9、离心泵的比例定律、切削定律的推导及应用 10、重力沉降与离心沉降的比较 11、旋风分离器的并联、串联操作

12、恒压过滤与恒速过滤的比较 13、非均相混合物分离方法的选择 14、流体输送方式输送设备的归纳总结 15、过滤机最佳操作周期的确定 16、化工原理课程研究方法的归纳总结,如:理论分析法、数学模型法等 17、速度梯度、温度梯度、浓度梯度间联系与互相影响 18、平均温差法与传热单元法间的联系 33、吸收因数对吸收操作的影响 34、板式塔负荷性能图及其应用 35、影响板式塔负荷性能图的因素 36、板式塔和填料塔的比较 37、并流传热、逆流传热的比较 38、并流吸收、逆流吸收的比较 39、算术推动力与对数推动力的比较

40、湿空气性质的归纳总结 41、各章节后的作业题、思考题的深入讨论等等 二、实际应用方面 “化工原理”的基本理论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及新的应用开发。 三、计算机辅助计算和辅助设计 针对化工原理课程中某一问题编写一个应用程序。列出程序清单、程序说明,运行结果,并要上交相应的磁盘。 化工原理课程论文附件三:课程论文样本。 换热器设计中适宜流体用量的确定 熊楚安 黑龙江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黑龙江鸡西,158105 摘要:利用换热器的操作线来分析讨论流体用量对传热过程的操作费用和设备费用的影响,找出了换热器设计和选型中适宜流体用量的优化确定方法,简便、快捷,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关键词:操作线流体用量优化选择 中图法分类号:TQ 051.5 文献标识码:A The Optimum Definition Method on Amount of Fluid During The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Xiong chu’an

化工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书 课题名称5万t/aPVC生产装置——合成转化工段单体 合成工序的初步设计 学生姓名吕霁桐 学号2011011456 系、年级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学院2011级化学工程与工艺

一、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包括应用前景)、 课题的来源: 本课题由指导教师根据中盐株洲化工集团有限公司(PVC厂)氯乙烯单体合成工序的生产工艺来确定的。 目的: 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与设计,结合毕业实习,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实践能力得以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综合技能,为将来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意义(包括应用前景): 聚氯乙烯(PVC)的易燃性、耐磨性、抗化学腐蚀性、水汽低渗透性好,此外,综合机械性能、制品透明性、电绝缘性、隔热、消声、消震性好,是性价比最为优越的通用型材料。因此用途极为广泛,可用来生产建筑材料,包装材料、电子材料、日常消费品等,在工业、农业、建筑、交通运输、电力、电讯和包装等各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国内外现状及水平: 聚氯乙烯(PVC)是五大热塑性合成树脂之一,塑料制品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品种之一。2002年世界总产能约为3400万吨,消费量约为2800万吨;2009年世界生产能力已上升到约3900万吨,需求量约为3700万吨;2010年世界生产能力为4300万吨,需求量4200万吨。尽管目前世界对PVC生产和制品的环保制约政策越来越严厉,但由于性能优良,生产成本低廉,仍具有较强的活力,特别在塑料门窗、塑料管道等建材领域。 我国聚氯乙烯(PVC)工业起步于50年代,第一个PVC装置于1958年在锦西化工厂建成投资,生产能力为3000吨/年[1]。到目前为止,我国有PVC树脂生产企业80余家,总生产能力达220万吨/年。PVC由氯乙烯(VCM)聚合而成,工业生产一般采用4种聚合方式:悬浮法、本体法、乳液法和微悬浮法。其中悬浮法PVC树脂产量最高,占80%。VCM悬浮聚合是以水为介质、加入VCM、分散剂、引发剂、pH值调节剂等,在搅拌和一定温度条件下进行聚合。现在,国内引进PVC生产技术及设备的项目有二十项左右,其中生产能力最大的两套设备是上海氯碱股份有限公司和齐鲁总公司

化工原理实验—超全思考题答案

实验6 填料吸收塔流体力学特性实验 ⑴ 流体通过干填料压降与式填料压降有什么异同? 答:当气体自下而上通过填料时产生的压降主要用来克服流经填料层的形状阻力。当填料层上有液体喷淋时, 填料层内的部分空隙为液体所充满,减少了气流通道截面,在相同的条件下,随液体喷淋量的增加,填料层所持有的液量亦增加,气流通道随液量的增加而减少,通过填料层的压降将随之增加。 ⑵ 填料塔的液泛和哪些因素有关? 答:填料塔的液泛和填料的形状、大小以及气液两相的流量、性质等因素有关。 ⑶ 填料塔的气液两相的流动特点是什么? 答:填料塔操作时。气体由下而上呈连续相通过填料层孔隙,液体则沿填料表面 流下,形成相际接触界面并进行传质。 ⑷ 填料的作用是什么? 答:填料的作用是给通过的气液两相提供足够大的接触面积,保证两相充分接触。 ⑸ 从传质推动力和传质阻力两方面分析吸收剂流量和吸收剂温度对吸收过程的影响? 答:改变吸收剂用量是对吸收过程进行调节的最常用的方法,当气体流率G 不变时,增加吸收剂流率,吸收速率A N 增加,溶质吸收量增加,则出口气体的组成2y 减小,回收率增大。当液相阻力较小时,增加液体的流量,传质总系数变化较小或基本不变,溶质吸收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传质平均推动力m y ?的增大引起,此时吸收过程的调节主要靠传质推动力的变化。当液相阻力较大时,增加液体的流量,传质系数大幅度增加,而平均推动力可能减小,但总的结果使传质速率增大,溶质吸收量增加。对于液膜控制的吸收过程,降低操作温度,吸收过程的阻力a k m a K y y = 1将随之减小,结果使吸收效果变好,2y 降低,而平均推动力m y ?或许会减小。对于气膜控制的过程,降低操作温度,过程阻力a k m a K y y = 1不变,但平均推动力增大,吸收效果同样将变好 ⑹ 从实验数据分析水吸收氨气是气膜控制还是液膜控制、还是兼而有之? 答:水吸收氨气是气膜控制。 ⑺ 填料吸收塔塔底为什么要有液封装置? 答:液封的目的是保证塔内的操作压强。 ⑻ 在实验过程中,什么情况下认为是积液现象,能观察到何现象? 答:当气相流量增大,使下降液体在塔内累积,液面高度持续上升,称之为积液。 ⑼ 取样分析塔底吸收液浓度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答:取样时,注意瓶口要密封,避免由于氨的挥发带来的误差。 ⑽ 为什么在进行数据处理时,要校正流量计的读数(氨和空气转子流量计)? 答:流量计的刻度是以20℃,1atm 的空气为标准来标定。只要介质不是20℃,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作者:————————————————————————————————日期: ?

实验一 伯努利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流体流动中各种能量和压头的概念及相互转化关系,加深对柏努利方程式的理解。 2、观察各项能量(或压头)随流速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 1、不可压缩流体在管内作稳定流动时,由于管路条件(如位置高低、管径大小等)的变化,会引起流动过程中三种机械能——位能、动能、静压能的相应改变及相互转换。对理想流体,在系统内任一截面处,虽然三种能量不一定相等,但能量之和是守恒的(机械能守恒定律)。 2、对于实际流体,由于存在内磨擦,流体在流动中总有一部分机械能随磨擦和碰撞转化为热能而损失。故而对于实际流体,任意两截面上机械能总和并不相等,两者的差值即为机械损失。 3、以上几种机械能均可用U 型压差计中的液位差来表示,分别称为位压头、动压头、静压头。当测压直管中的小孔(即测压孔)与水流方向垂直时,测压管内液柱高度(位压头)则为静压头与动压头之和。任意两截面间位压头、静压头、动压头总和的差值,则为损失压头。 4、柏努利方程式 ∑+++=+++f h p u gz We p u gz ρ ρ2222121122 式中: 1Z 、2Z ——各截面间距基准面的距离 (m) 1u 、2u ——各截面中心点处的平均速度(可通过流量与其截 面积求得) (m/s) 1P 、2p ——各截面中心点处的静压力(可由U型压差计的液位 差可知) (Pa ) 对于没有能量损失且无外加功的理想流体,上式可简化为 ρ ρ2 2 22121122p u gz p u gz + +=++ 测出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截面平均流速ν及动压g 22 ν,从而可得到各截面测管水头和总水头。 三、实验流程图

毕业论文氧氢化钠溶液蒸发浓缩的管道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级: 学号: 姓名:指导老师

课程设计任务书 指导教师(签名)教研室主任(签名)

目录 1. ....................................................................................................................................................... 前言1 2. ....................................................................................................................................................... 设计思路 1 3. ....................................................................................................................................................... 能源的合理利用 (2) 4. ....................................................................................................................................................... 具体任务说明 (2) 5. ....................................................................................................................................................... 确定管径、管材及其型号. (2) 6. ....................................................................................................................................................... 泵的选型 3 6.1总能量损失刀hf的计算 (4) 6.2 泵的确定 (5) 6.3 泵的最大允许安装高度的确定 (5) 7. 阀门及管件的选择 (6) 8. 流程说明 (6) 8.1 生产流程及阀门控制 (6) 8.1.1 正常生产流程 (6) 8.1.2阀门控制 (6) 8.2 壳程清洗流程及阀门控制 (7) 8.2.1 同时清洗壳程 (7) 8.2.1.1 同时清洗壳程的流程 (7) 8.2.1.2同时清洗壳程的阀门控制 (7) 8.2.2 单独清洗壳程 (7) 8.2.2.1 只洗一号换热器壳程的流程 (7) 8.2.2.2 只洗一号换热器壳程的阀门控制 (7) 8.2.2.3 只洗二号换热器壳程的流程 (7) 8.2.2.4只洗二号换热器壳程的阀门控制 (7) 8.2.2.5 只洗三号换热器壳程的流程 (7) 8.2.2.6只洗三号换热器壳程的阀门控制 (7)

化工原理实验答案

(一)流体流动阻力测定 1.是否要关闭流程尾部的流量调节 不能关闭流体阻力的测定主要是根据压头来确定的;尾部的流量调解阀;起的作用是调解出流量;由于测试管道管径恒定;根据出流量可以确定管道内流体流速;而流速不同所测得的阻力值是不同的;这个在水力计算速查表中也有反映出的。你在实际测试的时候是要打开流量调解阀的;肯定在尾部会有一个流量计;当出溜一段时间后; 管内流体流态稳定后;即可测试。在测试前;校核设备和仪表时;流量调解阀是关闭的; 当测试时肯定是打开的 2.怎样排除管路系统中的空气?如何检验系统内的空气已经被排除干净? 答:启动离心泵用大流量水循环把残留在系统内的空气带走。关闭出口阀后,打开U形管顶部的阀门,利用空气压强使U形管两支管水往下降,当两支管液柱水平,证明系统中空气已被排除干净。 3.本实验用水为工作介质做出的λ-Re曲线,对其它流体能否使用?为什么? 答:能用,因为雷诺准数是一个无因次数群,它允许d、u、、变化。 4.在不同设备上 ( 包括不同管径 ) ,不同水温下测定的λ~ Re 数据能否关联同一条曲 答:一次改变一个变量,是可以关联出曲线的,一次改变多个变量时不可以的。 5.如果测压口,孔边缘有毛刺或安装不垂直,对静压的测量有何影响? 没有影响.静压是流体内部分子运动造成的.表现的形式是流体的位能.是上液面和下液面的垂直高度差.只要静压一定.高度差就一定.如果用弹簧压力表测量压力是一样的.所以没有影响. (二)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 1.为什么离心泵启动时要关闭出口阀门? 答:防止电机过载。因为电动机的输出功率等于泵的轴功率N。根据离心泵特性曲线,当Q=0时N最小,电动机输出功率也最小,不易被烧坏。 2.为什么启动离心泵前要向泵内注水?如果注水排气后泵仍启动不起来,你认为可能是什 么原因? 答:为了防止打不上水、即气缚现象发生。如果注水排完空气后还启动不起来。①可能是泵入口处的止逆阀坏了,水从管子又漏回水箱。②电机坏了,无法正常工作。 3.为什么调节离心泵的出口阀门可调节其流量?这种方法有什么优缺点?是否还有其它 方法调节泵的流量? 答:调节出口阀门开度,实际上是改变管路特性曲线,改变泵的工作点,可以调节其流量。这种方法优点是方便、快捷、流量可以连续变化,缺点是阀门关小时,增大流动阻力,多消耗一部分能量、不很经济。也可以改变泵的转速、减少叶轮直径,生产上很少采用。还可以用双泵并联操作。 4.离心泵启动后,如果不开出口阀门,压力表读数是否会逐渐上升?为什么? 答:不会,也就能升到额定扬程的1.1至1.3倍。二力平衡 5.正常工作的离心泵,在其进口管上设置阀门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不合理,因为水从水池或水箱输送到水泵靠的是液面上的大气压与泵入口处真空度产生的压强差,将水从水箱压入泵体,由于进口管,安装阀门,无疑增大这一段管路的阻力而使流体无足够的压强差实现这一流动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