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顶层设计推动电子政务深入发展_杨吉江

加强顶层设计推动电子政务深入发展_杨吉江
加强顶层设计推动电子政务深入发展_杨吉江

加强顶层设计 推动电子政务深入发展

文/杨吉江 贺炜?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WEB与软件技术研究中心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的深入,政府信息化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了。本文根据政府信息化的特点,提出政府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介绍了以顶层设计为指导、以业务线方法为依据、以业务构件为支撑,构建政府信息化整体模型的方法和步骤。

一、引言

经过几年的探讨和实践,我国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许多政府部门,都在“政府信息化”和“政府上网工程”等概念指导下,在基础设施上花费了相当的物力、财力,也开发了一批应用系统,使得政府信息公开、政府自身效率,以及为社会公众和企业服务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和改进。但随着近些年来电子政务的深入,很多问题也随之出现了,譬如,信息资源共享和利用不够,跨部门业务之间的协同不够,信息化投资效益不够,等等。“政府信息化”变成政府工作和服务“计算机化”,而没有真正考虑信息技术对整个政府业务和职能的影响。出现了投资越多,效率越不明显,公众越感到不方便的现象。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譬如美国,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就提出了转换电子政务战略,并采取以业务驱动的顶层设计思想来提高电子政务水平[6]。

本文从顶层设计的观点出发,对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若干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后,介绍了电子政务顶层设计思想,给出了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参考模型,并重点介绍了基于业务线的业务建模方法。最后介绍了顶层设计模型的应用以及电子政务项目的管理。二、我国电子政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各级政府和部

门的信息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水平也提

高很快,但从整体上看,仍然存在着以下几

个主要问题:

1.以机构为中心,而不是以客户为中

目前的电子政务还多数处在传统的管

理思维方式上,缺乏系统观念,部门自成体

系,跨部门的应用系统因为各种原因也被

设计成部门内的系统。整个政府仍然是被

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部门,各自独立地向

公众或企业提供服务。尽管许多政府提供

了统一的入口(如审批大厅或网络门户),

但公众或企业需要办事,仍需要一个部门

一个部门地去寻找,仍需要了解不同部门

的职能。相同的信息可能还是需要填写若

干遍。对公众或企业来说,他们可能只希望

享受政府提供的某些服务(如办理证件

等),而并不想知道到底哪个(或哪些)部

门在提供这些服务;他们本身很多信息是

唯一的,所以也只想填写一次。

2. 缺乏有效的评估体系

很多部门在电子政务实施中没有有效

地和政府部门的改革联系起来,重建设,轻

应用,重电子,轻政务;仍然是“技术中心

主义”,即谈到电子政务项目,只是考虑技

术投资和实现,而没有从根本业务上去考

虑整体需求和效果,结果造成投资效益比

差,形成越投资越损失的局面。

3. 缺乏政务协同,信息资源开发和利

用不够

不同部门的资源分散在不同的地方,

业务流程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集成,从而

造成信息交互和共享不及时,出现不同程

度的信息重复现象,从而造成信息内容的

不一致。

4.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没有建立权威的电子政务项目管理机

制,多头组织,项目重复审批,重复建设,

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三、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

1.顶层设计的概念

所谓的顶层设计就是利用系统的观点,

按照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步骤,从多角度,多

视图上,对全企业范围进行分析、描述和设

计,建立政府信息化的总体架构。政府信息

化总体架构一般来说就是一个从不同视图

来描述政府的体系。政府是个极其复杂的

系统,我们不可能用一个系统来实现政府

的所有功能,因此只有清楚地描述政府现

有和未来(目标)架构,才能有步骤,循序

渐进地实施电子政务,并逐步改善政府职

能,最终从传统政府过渡到现代的数字政

府。

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的区别就在于,

后者是描述远景蓝图,而前者是描述具体的实现内容。正如图1所示,人们往往从战略规划后就直接进入具体项目实施阶段,而忽略了顶层设计的作用。

顶层设计的真正涵义就是把整个政府而不是单独的部门看作一个整体,在各个局部系统设计和实施之前就进行总体架构分析和设计,从而让各分系统有着统一的标准和语言(包括业务和技术)参照。通过顶层设计架构,各分系统就能够知道如何去与其它系统进行合作,与哪些系统需要进行信息共享或互操作,从而解决跨部门、跨系统的合作。

用来描述政务总体架构的方法很多,其中由Zachman于1987年开发并在后来不断完善的“企业架构框架”最为著名[1]。

2. 电子政务的顶层模型图1 电子政务的战略规划、顶层设计和系统实施

电子政务的顶层模型是指导电子政务

设计的参考模型,它不是一个具体的系统

模型或应用模型。图2展示的是一个基于绩

效驱动的电子政务总体架构。它包括六大

模型以及两个外部支撑环境。

业务模型:该模型用来描述政府的业

务框架,它与具体的执行机构和部门无关。

业务模型是政府架构的基础,所有其它模

图2 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参考模型

型都是依赖业务模型的存在而存在的。也就是说,不了解业务模型,谈论其它模型和解决方案都是空洞的。

服务构件模型:是描述支持业务的软件功能框架。它不一定依赖具体的业务,但一定是与业务相关的。一个或一组服务构件组合可以支持一个业务子功能。

技术模型:该模型是描述支持服务构件及其它软件所需要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服务接口,等。

数据模型:该模型主要是描述支持业务子功能操作的数据和信息。其中包括信息资源分类,以及数据交互的模式和标准。

安全模型:该模型主要描述电子政务

安全机制的标准、规范以及安全措施,等。

它贯穿于服务构件模型、技术模型和数据

模型。

绩效管理模型:绩效模型描述的是一

个标准化的评估框架,它包含两个方面的

含义,其一是面向IT项目的绩效评估,其

二是面向业务过程的绩效评估。在这里模

型主要关注业务过程的绩效评估,对于IT项

目的评估。

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包括立法环境和

社会环境。政府是一个按照严格规范进行

操作的实体。许多行政规则必须依赖严格

的法律规范来约束。电子政务的实施将会

带来一个崭新的理念和方法,因此必须用

严格的法律来重新规范。社会环境包括文

化习惯、技术发展水平等。譬如在一个网络

发展极不发达的地区实施以互联网为主体

的、面向公众服务的电子政务,其效果肯定

是不会明显的。

该架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它是基于绩效驱动的。随着管理服务

型政府观念的确立,政府越来越关注自身

效率和投资效益比的提高。建立有效的绩

效指标体系和绩效管理系统可以驱动政府

对业务模型及其支撑系统的设计和更新。

图3 电子政务顶层模型之间的关系

它是以业务为核心的。电子政务成功的关键是要有一个满足公众需求、符合政府战略目标的业务模型。它是设计信息系统的基础。没有清晰而有效的业务模型,无论多先进的信息系统都是没有多大用处的。

它是基于业务构件的[2]。采用“构件”搭建业务系统可以大大缩短系统开发和部署周期,降低系统成本。由于政府业务往往随着政策或法律、社会环境的变化非常大,因此,有可能花了很大精力开发出来的系统,因为外部要求(政策、法律)的变化而需要重新调整,甚至重来。采用业务构件方法可以降低成本,降低风险。

图3列出了电子政务顶层架构中几个关键模型之间的基本关系。

四、基于业务线的政府业务模型

1.基于“业务线”的政府业务建模方

传统的政府划分是从内部来看的,即

根据业务本身或者执行者工作内容的相似

性来进行功能划分,而业务线方法则从外

部的角度(即所谓产品线的角度),用户的

角度,来进行功能的划分。业务线方法是一

种以功能模型为核心,融合了流程模型和

组织模型的关键要素,一体化的对政府业

务进行建模描述的工具方法。

由于政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业

务线建模方法采取了按层次进行分析,以

所谓的“业务线”为主线,上层按照政府操

作类别分为业务域,下层按照具体任务和

目的分为子功能。

在业务子功能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

细化,进行具体流程的建模描述。

图4表达了政府业务模型的分层结构。

模型一共分为三层,包括:业务域,业务线,

业务子功能。

(1)业务线

业务线是业务模型的核心,它比较具

体地反映了政府需要完成什么?哪些方

面?它集合了相同或类似的政府功能集,

为政府IT项目提供合理的边界。

图4 基于业务线的业务模型结构

所谓“业务线”,这是来源于英文“Lineof Business”,这个概念原来是用于对企业,或企业对产品的分类,其通用的定义为:一个特定种类的商业企业,或产品(或商品)。

假如我们把政府每项工作或服务看作是一个“商品”的话,那么面向电子政务的业务线可以定义为:它是政府一个特定服务的所有业务子功能集合。业务线考虑的只是相同或相似的政府功能、目的,它面向的是政府服务的对象,即企业和公众,而不在乎部门界限。大多数公众为了享受政府服务(包括许可和审批等),他们并不完全了解政府各个组织部门的真正业务范围。一个业务线可能会跨几个部门。在同一个业务线内,大部分信息可以共享。

(2)业务域

具有相同任务和目的的业务线构成业务域。它实际上是更高层次描述了政府的业务功能,也就是政府到底在做什么?业务线和业务域的概念打破了传统的政府按照职能的分类模式,即“面向机构”的管理方式,而是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打破机构界限,使得政府基本走上按照“面向任务”的管理方式,而政府业务流程将是“以客户(公民和企业)为中心”,而不是“以机构为中心”。

业务域主要是更清晰对政府的功能操

作进行分类。一般来说对一个政府,其业务

域的分类一般不会太多,主要考虑以下几

点:

● 域的分类主要考虑政府为了达到

“管理服务型政府”的目标,也就是要面向

“管理”和“服务”,政府需要做什么,以及

要做这些工作需要哪些功能支撑它们来完

成。所有业务域要包含整个政府的范围,而

不是只是其一个部分。

● 业务域分别涉及政府的不同方面

工作,这样依照不同的政府性质和内容来

确定,一般来说下级政府与上级政府在业

务域上有一定的对应。

(3)业务子功能

业务子功能反应了“业务线”的基本

粒度。一个业务子功能可能是由一个或几

个具体的职能部门执行的任务或事项。每

个子功能完成一个或若干个成果。一系列

子功能组成了一个业务线,并完成某个特

定的目标。

子功能是对业务线的进一步分解。这

里子功能与职能部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子功能应该是将职能部门的现有功能进行

分解,再按照一定的目标进行重新合并,形

成新的功能集合,这种功能不以部门机构

的边界为限制,只考虑政府所应该完成的

任务。对政府功能的整理和开发应该是个

相当大的任务,不应该急功近利,急于求

成。子功能已经是政府具体业务机构进行

功能活动的具体分类。子功能由具体的政

府业务活动来完成。

2.构建业务线的方法

为了构建以公众为中心的政府功能模

型,首先确立一些基本的业务线,这些业务

线是政府业务的基础,涵盖了政府各方面

的业务,包括对外服务,政府内部运作等。

利用这些业务线作为基础,在调查政府各

职能部门的业务功能基础上,将各业务线

分解成粒度更细的子功能。这些子功能可

能是由相同或不同的组织来完成的,因此

需要将组织映射到不同的功能上去,从而

找到组织的定位。按照组织机构的要求,再

对子功能和业务线进行详细而具体的定义,

并对业务线和子功能进行细化,在完善各

个业务线和子功能后,再进行合理性分析

后,整个政府功能模型再重新由各组织机

构来认证、核实。需要注意的是,这时候的

政府功能不再是以组织为中心的业务模型,

而是基于业务线的,以公众为中心的业务

模型(参见图5)。

3.功能分解的粒度

图5 构建业务线的方法

按照业务线方法,业务线是由子功能

构成,那么子功能分解到什么程度呢?这

是一个不太容易回答的问题。

一般来说,功

能越简单,信息系统设计起来可能也就越

容易。

但是功能分解太细了,

有可能导致整

个系统看起来支离破碎,没有完整性。

由于

我们采用业务线方法,整个政府分解按照

三层结构分解,所以,在子功能的层次,关键是对各个子功能的定义。一个子功能可能包含一个组织单元,也可能包含跨部门

的几个组织单元。每个子功能的定义要尽可能地涵盖组织模型中的作为机构设置的最小单元的功能,譬如说,对于北京市政府来讲,委办局、区县是二级组织单元,而处、室则是最小的组织单元。

五、电子政务的实现模型

电子政务的实现模型就是利用政府的

顶层参考模型对现有的政府机制进行分析、细化。参考模型确定了政府对公众、企业或

政府之间的服务和技术运用的基本标准。

图6是电子政务实现的基本步骤。不同的阶段可以形成不同的模型。在开发具体的电子政务项目时候,需要利用顶层设计的参考模型来进行参照设计。参考模型可以用来进行对照,找出差异或不足,以便改善自己的服务。

(1)业务参考模型由组织模型、功能模型和流程模型联合构成。其中,组织模型是通过对于政府机构现状调查来形成的。该模型对于政府的组织架构及其相关的职能进行完整的描述;组织模型的重点在于职能岗位及其相应的职责。组织模型可以认为是现状模型的体现。

(2)组织模型通过树状的层层细分,给出了岗位和职责的映射。在此基础上,通过

业务分析,对其业务进行重新划分归类,形成功能模型。功能模型给出了政府的整体业务视图和功能分解结构。

(3)在功能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业务过程调研,可以进一步得到各个功能的具体执行流程,并据此建立流程(过

程)模型。

(4)业务模型是绩效评估的依据和出

发点。因此绩效模型是在功能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5)在流程模型建立后,依据绩效模型进行流程优化,形成优化后流程模型。

(6)针对具体的流程,进行详细的数据调研与标准化,形成相应的数据模型。从而构成整个系统的统一“语言”。

(7)通过与构件模型的相互参考,形成总体架构设计。

(8)最后,根据技术模型,利用构件模型,进行具体的部署实施。

业务建模是实施电子政务的关键,从组织模型到功能模型,然后依据功能模型,

针对具体的业务进行流程建模(梳理)。一

般在流程梳理中坚持以下原则:

● 可视化:目前很多政府、部门都简

单地采用文字描述的方式进行流程梳理,

面对一个像政府这样具有复杂流程的系统,

这样做既不利于模型的维护,也不利于流

程的优化。流程可视化,就是采用既易懂,

又方便的图示化方法描述流程。

● 统一化:不仅仅描述活动单元,而

且还需要描述相关信息,如数据、资源、角

色等,从而在一个图形中就能对整个流程

的所有信息进行完整地分析。

有许多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进行快速

准确的业务流程建模[3][4]。一般在不同层次

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

六、电子政府项目规划和管理

电子政务是一个综合工程,任何一个

政府都不能靠一次行动,一个项目来完成图6 电子政务实施步骤

政府的所有信息化任务。因此,建立和完善一套电子政务项目管理体制也是顶层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1. 建立综合的决策机制

要启动电子政府项目,首先必须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决策机制。因为真正的电子政府系统跨越不同的职能部门和机构,是一个集成的、综合的系统。因此只有各方面的配合才能使整个项目获得推动并实施成功。有些部门在实施系统过程中,需要其它部门的配合,如信息资源的共享、业务过程的集成等,但是政府关系十分复杂,必须理顺权力关系。尤其是要注意以下两点:

● 领导决策层次要高。既要包括行政业务决策人员,还要包括信息化决策人员,从而能够充分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

● 信息主管对电子政务项目审批具有充分的发言权。只有那些符合政府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的项目才能得到财政支持。

2.项目分解和选择

在推动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应用领域的确定和选择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按照我国的国情,在确定电子政务的应用中,既要考虑未来电子政务的发展,也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好重点和突破点。好的启动项目可以迅速带动其它项目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采取滚动发展的战略,逐步提高电子

政务水平。

另外,还要加强项目之间的合作。充

分利用业务线模型,在同一个业务线内的

项目要尽可能建立合作和协调机制,减少

不必要的重复投资和重复开发。

七、结束语

电子政务是一项复杂工程,它不是一

些简单信息系统的堆砌,而是各方面综合

的结果。我们遇到一些政府部门对信息化

很感兴趣,但是多数都不是在整个政府的

框架下进行系统设计,这样容易造成:

(1)系统设计可能与其它相关系统不

兼容,信息共享困难;

(2)重复投资,有些项目可以由几个

相关部门共同启动,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投

资,还可以减少或消除信息孤岛效应。本文

在分析了现在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的一些

问题之后,给出了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参考

模型,显然这只是一个框架模型,模型的细

节还需要各政府在实施电子政务之前进行

认真细致的工作。目前我国政府的有关电

子政务主管部门,也已经开始加强对顶层

参考模型的开发。譬如,基于资源共享的

“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标准的开发[5],就

是希望在数据模型上给出一个通用的标准。

许多地方政府也开发了类似的标准规范。

但是目前在开发业务参考模型方面还没有

统一的规范。政府对业务的定义,业务线的

分类等都还是按照传统的机构定义。相信

随着政府改革的深入,以及电子政务的进

一步发展,顶层设计的概念将越来越得到

各级政府的重视。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起源与现状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起源与现状 电子政务是指公共管理部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管理理论,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实现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实施对社会的管理职能,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公共服务。 目前,电子政务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即使电子政务发展最快的国家,能够做到双向互动处理事务的电子政务项目尚不足30%,能对现有政府形态实施电子政务改造的就更少。因此,电子政务的发展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同时,不可否认也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下面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与趋势作一个分析: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

办公自动化阶段(准备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3年)、 这一阶段,政府办公使用计算机、传真、打印、复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协助处理信息,从而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 “三金工程”阶段(启动阶段1993年3月—1997年4月)、 第二阶段为专业领域信息化阶段,此阶段是政府为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发展而提出的计算机联网、应用工程在专业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为金字工程建设。起步于1993年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金卡”,现已发展到“12金”甚至更多,即金税,金财,金盾,金贸,金农,金保等。 “政府上网工程”阶段(展开阶段1997年4月—2000年10月)、“三网一库”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与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同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电子政务起点比较低。这是因为我国总体上的信 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而西方国家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早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就完成了。

电子政务发展中问题与对策

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在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政府工作中是作为国民信息化的目标提出来的。1993年底,为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正式启动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起步工程——“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三金工程”是我国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是我国电子政务的雏形。 1999年1月,由我国40多家部委、局、办、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的“政府上网工程”,旨在推动各级政府部门为服务的公众信息资源汇集和应用上网。在政府上网工程的推动下,我国政府站点迅速增加,网页日益丰富,在政策传递、网上服务等电子政务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展。如地方政府通过互联网发布政务通告,提供政府职能部门服务电话,提供各种办事程序以及问题解答,进行在线“一站式”服务;外经贸部门通过互联网办理进出口资格申请,申报出口退税,三资审批;人事部门进行网上公务员录用,劳动人事政策公开,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公开征集公众对国民经济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等。 地方政府建设数字城市的步伐也明显加快上海、深圳、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纷纷提出建设数字城市或数码港的概念。有些地方政府明确提出了建设电子政务的时间表,如定州市提出截止到2015年年底将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高速宽带、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最终建成市政务系统共建共享的信息资源库,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 一、现阶段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政府自身的问题 1.公务员素质有待提高 从公务员的文化水平来看,经过199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国务院近1.7万名公务员中,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的占65%。但地方政府500万公务员中,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的仅有10%,约有20%的公务员不会操作计算机。面对电子政务的潮流,许多公务员在心理上必然会恐惧害怕,产生抵触情绪,而不能从心理上积极以适应政府信息化的潮流,结果使得很多昂贵的设置成为装点门面的饰物。 2.电子政务的规划和标准缺乏统一性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没有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经济等特性产生严

电子政务前台-后台服务体系与地方电子政务顶层设计

电子政务前台-后台服务体系与地方电子政务顶层设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李广乾 近两年来,有关电子政务或信息化的“顶层设计”这个概念用得非常频繁。但是,时至今日,人们对此却仍然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与说法。 其实,简单地说,所谓顶层设计即是就某个对象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但是,就电子政务来说,要实现“理论上一致、功能上协调、结构上统一、资源共享、部件标准化”却不是件那么容易和简单的事情,因为它与科技项目和工程方面的顶层设计毕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基本内容来看,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应该是就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问题进行总体的、全面的设计,不仅应该包括网络建设、安全管理、信息资源建设等诸多技术层面的内容,也应该包括行政管理体制、政府职能、政府绩效管理及具体业务类型之间的关系。 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以“顶层设计”来命名自己的电子政务政策或文件。不过,就基本内容来看,美国联邦政府的“联邦政府组织架构(FEA)”和英国政府的“电子政务互操作模型(e-GIF)”可以看作是两国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例如,就FEA来说,美国政府将电子政务的主要问题都纳入五个参考模型,即绩效参考模型(PRM)、业务参考模型(BRM)、服务构件参考模型(SRM)、数据参考模型(DRM)和技术参考模型(TRM),从而使其对电子政务的管理由原先的注重具体项目、业务细节与资金配给的特别管理转向基于绩效评估、业务规范与技术标准的制度化管理。可见,顶层设计正成为一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方向。 一、我国地方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的基本内容是建立“电子政务前台-后台服务体系” 由于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国外进行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的方法显然不能直接应用于我国的电子政务顶层设计。但是,尽管如此,它们却为我们提供了顶层设计的基本思路,而且其中的一些具体的过程、工具和手段,更是可以直接应用到我们的顶层设计当中。所以,在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的具体构建过程中,一方面必须充分考虑到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实际;另一方面也必须借鉴其他国家在进行电子政务顶层设计时所采用的科学合理的思路与方法,以使我国电子政务更能发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实现资源共享和减少重复建设的目的。 根据对有关国家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的分析,结合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特点及电子政务发展实际,笔者就一级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顶层设计构造一套结构模型,并将其称为“电子政务前台-后台服务体系”模型。 该模型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模型,主要包括模型的骨干架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流程主体、三项业务要求(如图1、图2所示)(图略)。四个流程主体为各政府部门(以及由其业务网络所构成的内部网)、行政服务中心、政府门户网站以及公众(及其服务界面);三种基本业务要求为集中、整合以及互动。第二部分是扩展模型,是在基本模型基础之上的业务扩展。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模型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流程,几乎能将电子政务建设的全部内容涵盖其中。 “电子政务前台-后台服务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1.与目前我国政府管理特点相契合。电子政务通常要求对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进行调整,因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容易让某些部门产生抵触情绪,协调起来

电子政务的理念及其全球发展概况

电子政务的理念及其全球发展概况 一个国家的发展,首先体现在其城市发展的进程中。21世纪,中国城镇化的迅猛推进和中国城市的迅速崛起,使中国城市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陷入全方位的竞争。全球性电子政府的发展,使得中国城市电子政府不仅面临着国内的相互竞争,同样面临着国际性的竞争。考察中国城市政网的建设,不仅对于提升国内城市间电子政府进程中的相互竞争有很大作用,同时有利于提高中国 电子政府建设在世界上的总体水平。 一、政府职能变迁与服务型政府的理念 传统的政府形态在以信息化为引领的二十一世纪发生着根本理念上的变化。这种变化以政府职能的变迁为主要标志。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都不可避免地遭遇这一浪潮。传统的政府职能在这场浪潮中得以扬弃,开始由统治和管制职能为主体逐渐向以管理和服务职能为主体的质的转变。而建立面向公众的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成为政府改革领域之中引领世界的潮流。 二、电子政府——政府改革的新思潮 电子政府(E-Government)概念的发展,伴随着信息技术进步和政府职能改革的双重轨迹。信息技术进步是电子政府实现的技术依托,而政府职能改革则是电子政府实现的内在动力。尽管电子政府的建设往往以政府信息化或政府上网为先导,但其随后的发展,将逐渐超越这一技术层次的内容。 随着电子政府在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开展,人们对电子政府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逐渐清晰: 1.联合国组织 由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公共经济与公共管理司(DPEPA/UNDESA)与美国公共管理协会(ASAP)两大国际组织在2001年联合发起的对全球190个国家电子政府的调查中认为,广义上的电子政府包括所有运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手段(从常见的传真机到先进的无线掌上设备等)来实现政府日常公共事务的处理,认为电子政府是“政府的一项永久性承诺,通过对服务、信息与知识的高效便捷、成本合算的传递,来增进公共部门与个人公民之间的关系。它是对政府所要提供服务的一种最为行之有效的实现。” 2.世界银行 电子政府,是指“政府机构运用信息技术...以此改变与居民、企业及其它政府内部之间的关系。这些技术的运用可以达到许多不同的目的:实现政府对居民服务更有效的传递;增进与企业、行业之间的交互性;居民对信息更广泛的获取;以及政府的更为有效管理。 3.美国政府 作为电子政府的倡导者与领先者,美国白宫政府在推进电子政府的报告中这样提到:电子政府提供了更多机会以提升对公众信息传递的质量。电子政府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战略,可以实现联邦政府管理的巨大变化,包括:简化对公众服务传递;消除政府管理中的层次性;可以实现居民、企业以及其它级别的政府及政府雇员更为容易获取信息并得到联邦政府的服务;简化了各政府结构间的事务处理流程,通过整合集成、消除冗余系统达到了降低成本的运作;流程化了政府的运作体系,提升了对公民的回应力。 4.欧盟组织 欧洲联盟组织在推进“电子欧洲”的部长级宣言中提到“信息与通信技术革新(ICT)是实现政府优效管理强有力工具,包括五大核心大因素:开放性,参与性,责任性,有效性以及一致性。传统政府要实现到电子政府的转变必须要提升这五大因素”。 5.私有部门 全球知名的思科公司(Cisco)如此定义为:“电子政府是建立技术性的、快速变革的综

关于我国电子政务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的讨论 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关于我国电子政务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的讨论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从电子政务的内涵与发展意义入手,系统分析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并有针对想低提出了下阶段的工作方向,从而为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参考性意见。 二、研究的重点内容 1、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 2、我国电子政务的安全与发展 3、对于我国电子政务目前的对策 三、进度计划 1周初稿,5月4日——5月11日分析题目,查阅资料,做前期准备。 3周二稿,5月15日——6月1日撰写毕业论文征求指导老师的意见,进行修改1周定稿,6月3日——6月10日修改毕业论文,定稿 最后答辩,几月几日答辩 四、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月日

中文摘要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使用计算机早已是件很普通的事情了,但是真正把电子计算机时使用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却是没有实现的重要问题。而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很多人只是简单的把计算机当成打字机来使用,如果说当前的计算机等于高级打字机的话那么就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而这种浪费同时也是很多人都在进行着的,怎么才能将有限的资源实现最大化的应用呢?这是人们在不断探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网络的产生给了我们资源开发的另外一个出路,就拿无纸化办公来说吧!用计算机网络和数字签名和其他相关联技术融合在一起就可以减少纸张的应用,从而减少对于树木的砍伐,给予世界更多的蓝天。 针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还借鉴了其他一些电子政务建设比较完善的国家经验。 关键词电子政务建设安全对策

English Abstract As computer gain ground increasingly, the use of computer has already gone is a very common thing, but really the electronic computer using into our lives is not important. In the daily work of many people simply use computers as a typewriter to use, if the computer is senior typewriter words then resulting in a great waste of resources, and the waste is also a lot of people are doing, how can the limited resources to achieve maximum application? This is people constantly explore and study the important problem. The generation of the network to our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another way, take the paperless office! Computer network and digital signatures and other associated techniques together can reduce paper applications, thereby reducing the felling of trees, to give the world more blue sky. In view of China's e-government construction of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also draws on some other e-government construction more perfect country experience

电子政务的发展及其对策研究论文

电子政务的发展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电子政务的发展正在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电子政务的定义、发展历程入手来介绍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电子政务,发展历程,公众参与,网络技术 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传统的政务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电子政务作为政府办公方式的历史性的跨越,它实现了政务信息在政府内部、政府部门间、政府与企业间、政府与大众间的自动交换和处理,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电子政务的出现构筑了政府与公众之间新型关系,并编造出前所未有的政务工作模式和政府工作形态。 一、电子政务的定义 目前,国际国内还没有形成具有高度权威性的电子政务的定义,但如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对我们比较充分地认识电子政务的基本属性具有较高的价值。 1.联合国定义 电子政务就是政府利用信息通讯技术(ICT)改造与提升其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 2.维基百科1提供的定义 电子政务(也称为电子政府、数字式政府、网上政府等)是政府运用互联网技术与公民、企业和其他社会成员交换信息,提供服务和办理业务的平台。 3.纽约州立大学的定义 电子政务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政府的运行,联结公民,提供政府服务。 不管电子政务的定义如何,其核心及最终目标可以归结为:为公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建立以公众为核心的高效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 二、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电子政务基本上是与我国自己的信息化历程同步发展的,即沿着“机关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管理部门的电子化(如‘金关工程’、‘金税工程’)――电子政务”这一条主线展开的,目前已进入电子政务工程的全面建设阶段。具体来说,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初始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开展办公自动化工程,在国内引起办公自动化热,政府机构的一些部门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办公,而且建立了一些信息中心。 2.起步期 20世纪90年代中期,启动了一些工程,主要如1993年年底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关”、“金卡”和“金税”工程。它们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 1维基百科(英语:Wikipedia)是一个自由、免费、内容开放的网络百科全书,参与者来自世界各地。

电子政务云平台设计指南

(一)“信息孤岛”的形成 由于政府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基本上都是各自规划、分散建设、独立运行的,而且数据格式与标准互不相同,导致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组织、规划和互联。“数据王国”仍然存在“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本来可以向公众公开的文件、信息、资源依然被掌握在各个部门手中,不能由其他部门和社会公众及时共享造成了“信息孤岛”现象。 五、设计内容及重点 (一)需求设计 1.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是指由县级以上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专业技术服务机构,运用云计算技术,统筹利用已有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信息资源、应用支撑等资源和条件,统一建设并为各政务部门提供基础设施、支撑软件、应用功能、信息资源、运行保障和信息安全等服务的电子政务综合性服务平台。 2.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应紧紧围绕各级政务部门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提高履行职责能力的迫切需要,为各部门实现政务、业务目标提供公共的技术环境和服务支撑。 3.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应有效支持政务部门灵活、快速部署业务应用,满足业务不断发展和改革的需要。 4.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应满足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共享,以及行业系统与地方应用条块结合的需要。 5.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应满足大量数据访问、存储和智能化处理的需要。 6.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应满足安全可靠运行的需要。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 QWB_2014智慧城市圈子专注产业链的概念普及、报告分析及趋势等的行业分享,致力于搭建IT大佬、政界、商界、学界的跨界智力及项目对接平台!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工作的通知》(中办发﹝2011﹞13号)、《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3号)和《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工信部规﹝2011﹞567号),充分发挥既有资源作用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潜能,开展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继续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全面提升电子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特制定本指南。 一、设计目的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和现状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和现状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3 解决问题: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制约瓶颈和发展战略问题 关键词: 工业化·信息化·电子政务·政府上网·战略规划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和现状 世界上最早开始和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是英国。到了20世纪初期,主要欧美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当前,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发达国家已处于后工业化阶段。新中国诞生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工业化,现代化进程虽已大规模展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加快发展,我国工业化水平也迅速提高。但同已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突出地表现在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水平依然较低,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在全社会劳动力和总人口中仍然较高;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还不高,产业结构层次低,竞争力不强;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不够高等。 对于目前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处于落后地位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信息化并不象已处于后工业化时代的发达国家那样,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需要政府坚定地去推动它。我国80%的信息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但并未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开发,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政府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水平低造成的。面对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发展,入世的挑战和网络经济的冲击,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将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 20世纪90年代,相继启动了以金关、金卡和金税为代表的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成立国家信息化工组领导小组,朱鎔基同志与温家宝同志先后担任组长,确定了信息化建设指导方针;1997年,召开了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信息化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党的十六大进一步作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一次强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005年7月26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首次发表有关国家信息化发展状况的政府文告――《 2005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系统全面总结我国信息化发展状况,指出信息化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正在稳步提升。 在整个国家信息化战略中,电子政务建设被作为应对挑战的重要手段和信息化战略重要推动力量,电子政务己经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和政府管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安排。 1999年,国家启动政府上网工程; 2001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 “以电子政务带动信息化”。党的十六大把电子政务改革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2001年12月15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作出了“启动国家电子政务工程,政府信息先行”的历史性重大战略决策。我国电子政务正是在这种信息化大背景和国家战略安排下产生和发展的。 发展阶段: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国内研究者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进行了归纳,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经历了办公自动化系统、专业领域信息化、政府上网工程实施和全面电子政务建设四个阶段。

互联网+电子政务大数据平台顶层设计与规划设计方案

互联网+电子政务 顶层设计与规划设计方案1

目录 第1章总则 (14) 1.1、指导思想 (14) 1.2、总体目标 (14) 1.2.1、政务服务标准化 (15) 1.2.2、政务服务精准化 (15) 1.2.3、政务服务便捷化 (15) 1.2.4、政务服务平台化 (16) 1.2.5、政务服务协同化 (16) 第2章重点任务 (17) 2.1、业务支撑体系建设 (17) 2.2、基础平台体系建设 (18) 2.3、关键保障技术体系建设 (19) 2.4、评价考核体系建设 (19) 第3章“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主要内容 (20) 3.1、按事项性质分类 (21) 3.2、按服务对象分类 (22) 3.3、按实施主体分类 (22) 3.4、按服务主题分类 (22) 3.5、按服务层级分类 (23) 2

3.7、按行政管辖分类 (23) 第4章“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总体架构 (23) 4.1、总体构架 (24) 4.1.1、总体层级体系 (24) 4.1.1.1、国家级平台 (26) 4.1.1.2、省级平台 (26) 4.1.1.3、地市级平台 (27) 4.2、平台系统组成 (28) 4.3、建设方式 (30) 4.3.1、分建方式 (30) 4.3.2、统分方式 (31) 4.3.3、统建方式 (32) 4.4、业务流程 (33) 4.5、平台技术架构 (35) 4.5.1、基础设施层 (36) 4.5.2、数据资源层 (36) 4.5.3、应用支撑层 (36) 4.5.4、业务应用层 (37) 4.5.5、用户及服务层 (37) 4.6、用户注册和认证体系 (37) 4.6.1、分建方式 (38) 4.6.2、统分方式 (39) 3

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概述

研究报告:全球电子政务进展概述 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 自从1993年美国副总统戈尔在国家竞争力的评论中首次提出要实现政府信息化、重组美国政府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政府上网、实施电子政务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随着全球信息化的趋势,政府的信息化程度直接阻碍政府的竞争力,并成为衡量各国进展水平的一个标准。所有发达国家都在力促政府上网,抢占网上制高点。尽管它们采取的措施各异,但目标差不多上对准运用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重塑一个更有效率、服务更直接的电子政 府,大力实施电子政务。 进展中国家的电子政务建设要困难得多,但前景远大。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从1999年开始连续两年都把通过信息化改进进展中国家的政府组织,重组公共治理,最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作为其工作重点。在世界各国积极提倡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五个应用领域中,“电子政府”(e-government)也一直被进展中 国家列为第一位。 一、电子政府的含义 通俗的讲,电子政府确实是通过在网上建立政府网站而构建

的虚拟政府。电子政府的实质是把工业化模型的大政府——即集中治理、分层结构、在物理经济中运行——通过互联网转变为新型的治理体系,以适应虚拟的、全球性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同时也适应社会运行的全然转变,这种新型的治理体系确实是电子政府。其核心是:大量频繁的行政治理和日常事务都通过设定好的程序在网上实施,大量决策权下放给团体和个人,政 府重新确立其职能。 表1:传统政府和电子政府的区不(北大网研编制) 能够讲,建设电子政府确实是运用信息技术打破愿政府部门之间的界限,构建一个全面电子化的虚拟政府,使人们能够从不同的渠道获得政府的各种政策信息和服务;政府部门之间及政府与社会之间由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并依据人们的要求和使用的方法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组成一个每天24小时运行的网络体系;通过建设电子政府,政府也能够借助互联网强大的信息收集和传递的能力大大增强政府收集信息、传递政策信息的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姓名:王慧学号:11142128 【中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因特网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给传统政府的管理模式带来一场革命。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经济增长能力的重要标准。本文从电子政务的特点及发展入手,结合我国近年来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总结出我国在电子政务的道路上的成就及不足,以期得出相关有效的策略为我国电子政务在政府应用上的作用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正文: 一、电子政务的概念与特点 电子政务,政务是核心,电子是手段,就是指政府机构应用现代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政府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彻底转变传统工作模式,为社会公众以及自身提供全方位、高效、优质、透明的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务的特点: 第一,在电子政务的概念中,核心内容是政务,也就是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电子政务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手段; 第二,电子政务是对政府组织结构和流程的优化和重组,而不是简单的政府上网; 第三,电子政务提供跨越空间、时间和部门限制的沟通和协作渠道,用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第四,电子政务必须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它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从电子政务的概念及特点,我们可以看出,电子政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应该符合以下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必须借助于电子信息化硬件系统,硬件系统是电子政务实现的载体;二是处理的事务都是与政府有关的公共事务,是政府实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一种手段。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①:办公自动化阶段(准备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3年)、“三金工程”阶段(启动阶段1993年3月—1997年4月)、“政府上网工程”阶段(展开阶段1997年4月—2000年10月)、“三网一库”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点 1.我国电子政务起点比较低。这是因为我国总体上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而

电子政务存在问题——缺乏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

电子政务存在问题——缺乏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 北京时代远景信息技术研究院庆怀韬 一、缺乏顶层设计的指导和规范 我国地市和县区制定电子政务规划的比例分别约为6%和1%,在制定电子政务规划和 电子政务发展方式、深化应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地市和县区政府在规划设计方面 严重不足。 中央机关和省级政府分别是60%和36%,72%的中央国家机关和83%的省级政府明 确提出电子政务发展以业务应用建设为主、突出成效,其中,已经开始实施电子政务 以应用发展为主,突出成效的中央国家机关占80%,省级政府占79%。 大部分地方政府都制定了电子政务总体规划,对于方向和目标、任务和项目等已经建 立共识,弄清楚了要“做什么”,。但是,还缺少顶层设计这一重要步骤,也就是弄 明白“怎么做”,尤其是结合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系统解决方案,对信息技术在 地方政府的大规模、深层次、跨组织应用,提出适度超前、先进适用的总体架构,还 做得很不够。缺乏顶层设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顶层设计缺乏方法论的支撑。中国电子政务是一个包含了党委、人大、政府、 政协、法院、检察院六大系统在内的大系统,不管是国家层级,还是省、市、县,或 是具体行业的电子政务顶层设计,面对的都是极其复杂的纵横关系,涉及众多部门和 机构,考虑战略目标、业务、数据、技术等诸多方面内容,因此,需要有统一方法论 的指导和支撑。 国外电子政务顶层设计主要以EA(Enterprise Architecture,总体框架)为理论支撑。20世纪90年代,随着EA理论在企业信息化方面的广泛应用,美国政府将EA理论应用在电子政务领域,在政府机构内部开展EA规划,并基于EA开发出了新的理论方法——FEA,英国的xGEA也是采用EA理念,加拿大采用了EA最早的框架——Zachman框架,韩国也是在美国FEA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提出了总体框架。很多国 家在对顶层设计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后提出了适合本国的电子政务总体框架,而目前我 国尚缺乏对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 (二)顶层设计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设计人员能力不足,例如参与电子政务建设的 实施单位中,全国只有50多个接受过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的培训,普遍对顶层设计的内涵和内容了解还不够不深入。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提问者:黄林若-一级最佳答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1、对电子政务缺乏理性认识 国内的一些电子政务方案非常宏观,功能、效益设计得非常大,非常全面,可是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往往会出现巨大的电子政务投资和与之不相适应的、相对比较薄弱的电子政务应用之间的矛盾。这些总体性的框架建设,项目涉及面铺得很大,却事事做不深透。 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在于我们对电子政务项目缺少恰当的定位。面面俱到的整体性方案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有效的做法是:选好一个最能取得应用效果的具体项目,做深、做透、做好配套的各个环节。一个项目成功了,再来扩展。 电子政务需要的是求真务实地推进。将电子政务目标定位低一点,项目选择小一点,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损失,待有了能力后再扩展也不迟;相反,如果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那将会非常危险。 2、信息孤岛问题 由于我国电子政务是在各级政府、不同部门中分别进行的,没有统一的战略规划,各部门之间相互封闭,相当一部分已建成的电子政务系统模式不统一,这些独立的、异构的、封闭的系统使得彼此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

信息孤岛使得各部门之间的各种系统难以兼容,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相互封闭、互不相通,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时间,而且大量的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缺乏电子政务统一标准,是产生这些“信息孤岛”的主要原因。 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证明,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有标准化的支持,尤其要发挥标准化的导向作用,以确保其技术上的协调一致和整体效能的实现。标准化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它将各个业务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并为彼此间的协同工作提供技术准则。通过标准化的协调和优化功能,能保证电子政务建设少走弯路、提高效率、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统一标准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基础。 一方面,国家通过出台宏观的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来规范和统一现有的标准。但由于我国不同政府部门之间、各级政府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对电子政务的需求差别较大,在国家标准的宏观指导下,还应该制定地方标准和部门标准。另一方面,国家应鼓励具有一定技术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到标准的制定工作中来,为电子政务建设出力。在标准完善、改进和制定工作中,可以借鉴一些厂商开发的电子政务示范工程中的先进技术和规范,使之成为部门和地方标准的一部分。 总之,标准要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电子政务建设要促进标准发展。 3、数字鸿沟问题 数字鸿沟,一般也被称为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

浅析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现状综述

1 ○! ○3《简述美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4《美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5《美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浅析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美国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姓名:张佳 学号:200900032075 [摘要] 电子政务在社会发展占据重要地位,而国外电子政务(以美国为例)起步早、发展快、技术高、应用广泛、政府投入高、群众基础好,战略计划充分且完善,虽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但对于我国仍有很多借鉴意义。我国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完善电子政务。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强烈意识到电子政务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的战略意义,纷纷斥巨资建设电子政务。而建立严密科学的电子政务评估体系,合理分配有限的资源,有效把握发展方向,是一个国家成功实施电子政务的关键环节。 那么什么是电子政务呢? ○!所谓电子政务就是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主要内容:1、政府从网上获取信息,推进网络信息化 2.加强政府的信息服务,在网上设有政府自己的网站和主页,向公众提供可能的信息服务,实现政务公开 3.建立网上服务体系,使政务在网上与公众互动处理,即“电子政务” 4.将电子商业用于政府,即“政府采购电子化”。 美国是世界上电子政务发展的先驱,电子政务发展完善。那么美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是什么? 一、美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2 1、美国是电子政务的先驱,也是被公认的政府网站建得最成熟,电子政务开展得最彻底的国家。早在1994年,美国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小组提出“政府信息技术服务的远景”的报告,强调美国应建立注重公民服务导向的服务型政府。经过多年实践,美国政府在法律、组织机构、资金渠道及思想意识上形成电子政府全面的信息资源体系和较为完整的电子政府管理体系,使美国的电子政务真正走上了正轨。目前,美国联邦政府一级机构和州一级政府已经全部上网,几乎所有县市都已建立了自己的站点。美国的政府网站内容非常丰富,以人口调查站点为例,用户可以通过直观地图的形式,查看到州一级,甚至县一级的极其详尽的统计数据,包括当地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口组成。目前美国政府正在将一个个独立的网站连起来,做到网网相联,以便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和利用。美国佛瑞斯特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王芳1赖茂生2 1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 2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自1999年政府上网工程正式启动以来,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如果追溯到自1993年开始的“三金工程”,则这个历程已经有16年的时间。如果从更早的政府机关办公自动化算起,则电子政务实践已有超过20年的历史。在社会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技术与制度的变革是两大推动力量。其中,制度是更为稳定、更为保守的力量,制度变迁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但是技术变迁则是更活跃、更富有生机的力量,它影响、带动着制度的变迁。这两种力量的作用在我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历程中表现尤为明显。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给政府的管理与服务带来的影响是显著而深远的,不仅大大提高了政府行政办公效率与政府服务社会的水平,也正在对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组织结构的变化产生着深层的影响。 1、电子政务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改革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从世界发展的历史来看,政府改革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信息技术在政府的应用为政府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量和前所未有的契机,对于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1 提高行政效率,在长期内降低行政成本 这是电子政务的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们普遍认同的理念。从理论上讲,电子政务降低行政成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实现:(1)电子政务使无纸办公成为可能,电子文件、网络会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购买纸张和举行会议的费用。(2)电子政务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政府组织的扁平化,减少政府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失真,提高政府文件上传下达的效率。(3)电子政务促进部门间与府际合作,优化政府流程,提高协同办公能力,从而提高行政效率。但是, 1王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研究方向:电子政务,信息经济,发表论文50余篇,著作7部, wangfang70@https://www.360docs.net/doc/7711187934.html, 2赖茂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laims@https://www.360docs.net/doc/7711187934.html,

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概述

研究报告: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概述 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 自从1993年美国副总统戈尔在国家竞争力的评论中首次提出要实现政府信息化、重组美国政府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政府上网、实施电子政务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随着全球信息化的趋势,政府的信息化程度直接影响政府的竞争力,并成为衡量各国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准。所有发达国家都在力促政府上网,抢占网上制高点。虽然它们采取的措施各异,但目标都是对准运用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重塑一个更有效率、服务更直接的电子政府,大力实施电子政务。 发展中国家的电子政务建设要困难得多,但前景远大。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从1999年开始连续两年都把通过信息化改进发展中国家的政府组织,重组公共管理,最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作为其工作重点。在世界各国积极提倡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五个应用领域中,“电子政府”(e-government)也一直被发展中国家列为第一位。 一、电子政府的含义 通俗的说,电子政府就是通过在网上建立政府网站而构建的虚拟政府。电子政府的实质是把工业化模型的大政府——即集中管理、分层结构、在物理经济中运行——通过互联网转变为新型的管理体系,以适应虚拟的、全球性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同时也适应社会运行的根本转变,这种新型的管理体系就是电子政府。其核心是: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都通过设定好的程序在网上实施,大量决策权下放给团体和个人,政府重新确立其职能。 表1:传统政府和电子政府的区别(北大网研编制)

可以说,建设电子政府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打破愿政府部门之间的界限,构建一个全面电子化的虚拟政府,使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获得政府的各种政策信息和服务;政府部门之间及政府与社会之间由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并依据人们的要求和使用的方法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组成一个每天24小时运行的网络体系;通过建设电子政府,政府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强大的信息收集和传递的能力大大增强政府收集信息、传递政策信息的能力,从而有助于增强政府协调和控制各种社会活动的职能。 “电子政府”的内容包含了三个具体层面:一是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包括机构内部的工作流信息和从机构外部获取的业务信息;二是政府机构的信息放到网络上,供社会了解和使用,即政务公开;三是政府事务在网络上与社会公众的互动处理。这三方面综合起来,其具体化的产物就形成了电子政务。在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电子政务得以实施的背景下,技术成为一种资源,它的优化配置会使政府可以向公众提供更好、更有效、更便宜的服务。 表2:电子政府的应用体现(北大网研编制)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策研究 电子政务作为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安全保障事关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公众利益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随着科技的进步变得更加突出、严重。认识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保证电子政务的有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革命,它是运用信息以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公众摆脱传统的层层关卡以及书面审核的作业方式,并依据人们的需求、人们可以获取的方式、人们要求的时间及地点等,高效快捷地向人们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政府机关之间以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也经由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 近几年来,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成绩有目共睹,在某些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多方面的基础相对较为薄弱,电子政务发展目前还只能说处于初级阶段,有很多理论、实践问题需要分析研究,也有很多实际困难需要去面对和解决。 一、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上的误区。 有些人认为OA就是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是上级的指令,电子政务是一种补充,项目资金应用于购买设备等。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 (二)我国电子政务缺乏整体性规划和统一标准。 在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数字鸿沟的出现困扰着电子政务的实施;地区不平衡,一些落后地区在建立电子政务的过程中会遇到比其他地区更多、更复杂的困难;部门不平衡,从全国范围来看,还有很多基层的政府机关根本就没有建网,更谈不上搞什么电子政务了;即使是那些建立了网站的政府机关,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不仅功能少、质量差,而且实用性、互动性不强。 (三)资源利用不合理。 “信息孤岛”现象、网站信息陈旧资源浪费现象等普遍存在。与西方国家以“区域性管理为主导”的网络体系不同,我国采用的是“区域管理与行业管理并存”的网络体系,且在具体实施中多以纵向的网络建设为主,逐渐形成了网络分离和条块分割的局面。在这样的网络结构中,链路备份困难,带宽难以共享,网络难以互联,管理投入过大,由此引发了“信息孤岛”问题,造成各种资源的极大浪费。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目前还处于比较初级的层次,政府网站无论是在信息的完整性和实用性方面,还是在沟通的及时性和公开性方面都还离公众的期望有很大差距,普遍存在资料缺少价值,不能及时更新、内容平淡重复,实用信息缺少,网页质量不高等缺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