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稳定性在线监测

燃烧稳定性在线监测
燃烧稳定性在线监测

燃烧稳定性在线监测

(节能减排大赛国家二等奖)

设计者:白翔,陈伟,董雪,李捷,王能,徐伟

摘要

在自行搭建的燃气燃烧实验台上引进三路分光光学系统,较宽范围地检测火焰辐射的红外,紫外和可见光信号,有效利用火焰辐射的亮度及火焰光谱信息,通过采用低成本的火焰检测装置并借助于先进的信号数据处理技术,对火焰闪烁幅度和频率信息进行联合分析,得到随时间和燃烧状态变化的规律,同时利用热电偶探测火焰温度描述火焰燃烧情况,实现燃烧稳定性诊断。

关键词闪烁频率;比方差;燃烧稳定性

一、引言

目前我国火力发电的能耗水平比世界先进水平高大约50gce/kWh(单位供电煤耗率)以上,按照目前的装机容量,相当每年多消耗1.1亿吨标准煤,几乎相当国家“十一五”期间每年节能目标的总和。造成能耗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设备问题、负荷变化、以及我国特有的燃烧煤种复杂问题等,造成锅炉在运行中燃烧频繁偏离最佳状态。因此,对于炉内火焰的在线检测,提供实时信息以促成燃烧优化和有效控制,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

目前,煤粉炉的监视多采用火焰检测器,这种监视手段只能对火焰的有无进行判断。虽然有的火焰检测器试图监测火焰的稳定性,但由于现有方法检测原理的限制,应用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从而没有能力减少燃烧不稳乃至熄火所导致的额外煤耗和经济损失。

二、设计方案

燃料燃烧时,燃料颗粒形成光子流,存在光波内闪和脉动现象,火焰辐射的光谱频率与光强是不断变化的。基于火焰闪烁频率分析的燃烧诊断技术根据火焰的低频波动能量和燃烧稳定性的本质特性联系进行燃烧诊断,获取更详尽的反映燃烧工况的信息,弥补了仅根据火焰强度和频率的阈值判断有无火焰的不足。本次实验研发了一套燃烧稳定性在线检测装置,提高燃烧稳定性。装置为基于火焰光谱分析的燃烧诊断系统,包括:针对火焰信号的光学传感装置、与计算机的传输以及接口单元、信号的处理分析方法和稳定燃烧的判据,以此形成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见图0)。

图0燃烧监测系统

电厂在运行中需频繁调整燃烧状态,但常规燃烧状态检测方法有长达数十秒的时间延迟,而本方法检测速度快,可在数秒内检测到状态变化。以龙山电站变负荷工况(图1)为例。

图1 龙山电站变负荷曲线

在24小时之内,负荷变化多次,直接影响到火焰燃烧的稳定性,导致经济效益下降。由此可见燃烧监测系统是燃烧优化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安装的优化系统按能耗减少1﹪来估算,初步预计本监测系统占优化系统节能总额的50﹪,即能耗节省可达0.5﹪。

2.1 实验创新点总览

⑴对比已有的光谱分析方法,本次实验对火焰信号的强度和火焰闪烁频率同时分析,弥

补了仅根据火焰强度和频率的阈值判断有无火焰的不足,拓展了分析方法;

⑵对火焰信号进行在线监测,弥补了以往通过分析燃烧产物、可视化火焰检测等对火焰

燃烧稳定判断方法延迟时间大的不足;

⑶自主设计的电子电路应用两个三极管组成的负反馈电路防止信号电压饱和,并且运用

二阶滤波将高频部分没用的部分滤掉。这两项设计使测量的光信号范围大为增加;

⑷同时检测火焰的红外,紫外和可见光信号,光谱范围宽,适应较大的燃料和燃烧状态

范围;

⑸提供了燃烧优化的手段,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三、数据采集及处理

3.1 光学分光系统

引进紫外、可见光、红外三路分光光学系统(见图2),能够较宽范围地检测火焰辐射

的红外,紫外和可见光信号,有效利用火焰辐射的亮度及火焰光谱信息。

3.2 数据采集电路系统

本次实验的电路系统分两部分:火焰检测电路和二阶滤波电路(见图3)。其中,采用

光电晶体管采集的动态火焰变化检测电路见图4。该电路为本小组与电子专业咨询人员协作设计。图中的光电信号转换部分采用了光敏晶体管,同时,在电路中通过对背景辐射信号的检测,为光敏转换元件设立了适当的工作条件,消除了背景辐射造成的直流信号部分,减缓因外来背景强光干扰而造成元件进入到饱和工作区,避免强光干扰信号淹没有用信号,从而显著扩大了辐射信号的动态检测范围,同时提高了检测信号的信噪比,使得电路检测的变化

较快的有效动态火焰信号得以大大增强。同时电路设计的基准源又为前级电路提供了高稳定的+5V基准电压,这也将进一步加强对于火焰微小变化的检测效果。

图2 光学分光系统图3火焰信号采集电路系统

3.3 数据采集及处理软件实现

在确立了燃烧监测平台的硬件构成之后,就要考虑编写相应的软件程序,对板卡进行驱动,同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在工控领域中,能够实现这一功能的方式有很多,如VC、VB、C++等不同的编程语言。本次实验采用VC++编写提取时域信号的程序。对火焰的辐射信号进行采样,要求采样频率大于两倍火焰闪烁频率(火焰闪烁频率一般为100Hz量级),否则采样后的信号会出现混频现象。为了能够更好地复现原始信号,采样频率为2048Hz,远远大于100Hz,满足实验的要求。在采集程序中,可以自由选择所采数据的保存路径和文件名,数据存储为.dat格式方便下一步Matlab的操作。

图4采用光电晶体管采集的动态火焰变化检测电路

四、现场实验及数据分析

4.1 实验台

燃烧实验台全景见图5。实验台包括一个燃烧器(见附图1)、一台燃气瓶、一台压气机、三组流量计(见附图2)、一台三相直流电源机(见附图3)、PC 机、光学分光系统(见图1)以及数据采集电路系统(见图2)。图6所示为系统的流程图。

4.2 实验内容

为了做出不同工况的火焰燃烧实验,本次实验改变燃气量和预混一次风量,每组工况实验三次,实时采集火焰强度信号并利用C++和matlab 软件进行信号处理,同时利用热电偶探测火焰温度描述火焰燃烧情况。在信号处理过程中,定义平均火焰强度比方差,即火焰强度值的方差与火焰强度值的比值的平均值。同时定义了平均火焰脉动特征量,即采样时间内火焰脉动能力的平均值。用数学公式表示为:

(1)

代表火焰强度值的方差,代表火焰强度值;

(2)

代表火焰脉动量。

f υF ——

f fi fi V I υ=fi V fi I i F f =i f

实验数据及处理结果见附表1。

图5实验台全景图6实验系统流程图

实验以燃气量为标准共分三组。

第一组实验,燃气量和周界二次风分别保持在200L/h和2m3/h的水平上,通过改变预混一次风量改变火焰燃烧情况。由于燃气量较小,当预混一次风量也较小时,火焰燃烧较平缓。当预混一次风量增加时,火焰燃烧逐渐明旺。图7所示为预混一次风量为1600L/h时的实验火焰和与其对应的采集到的火焰强度图。

第二组实验,燃气量和周界二次风分别保持在400L/h和2m3/h的水平上,通过改变预混一次风量改变火焰燃烧情况。

第三组实验,燃气量和周界二次风分别保持在400L/h和2m3/h的水平上,通过改变预混一次风量改变火焰燃烧情况。此时,燃气量调到一个相对燃烧室最大的流量,通过增加预混一次风量,火焰燃烧明显减缓,燃烧显著性下降。图8所示为预混一次风量为1200L/h 时的实验火焰和与其对应的采集到的火焰强度图。

4.3 数据处理及分析

图7实验一预混一次风量为1600L/h时的实验火焰和与其对应的采集到的火焰强度图

图8 实验三预混一次风量为1200L/h时的实验火焰和与其对应的采集到的火焰强度图

图9实验一的平均火焰脉动频率和平均火焰强度比方差随预混一次风量变化的趋势图

图10 实验二、三的平均火焰脉动频率和平均火焰强度比方差随预混一次风量变化的趋势图为了描述火焰燃烧情况,引入热电偶对各个工况的火焰特征位置的温度进行监测。热电偶温度随工况变化的部分数据见表1。进一步的分析可以确定火焰温度波动的物理、化学基础。火焰温度变化动态过程是对火焰自身运动及燃烧过程中能量传递的动态表征。

图9所示为实验一的平均火焰脉动频率和平均火焰强度比方差随预混一次风量变化的趋势图。从图上可以看出,当预混一次风量处于1000L/h以下变化和600L/h以上变化时,平均火焰脉动频率的变化和平均火焰强度比方差的变化之间关系的规律明显。其中,当预混一次风量处于400L/h以下变化时,平均火焰脉动频率逐渐下降,而平均火焰强度比方差呈现上升势头。当预混一次风量处于600L/h——1600L/h变化时,平均火焰脉动频率上升,平均火焰强度比方差下降。这种变化趋势正好同时符合人们对火焰稳定性的感性认识——火焰越稳定,脉动次数越大,火焰强度的变化量越不明显。当预混一次风量达到1600L/h时,平均火焰脉动频率达到152.437,而平均火焰强度比方差为0.000196464,极其趋近于0,火焰的稳定程度为本次实验工况中最好的一组。预混一次风量处于400L/h——600L/h变化时,平均火焰脉动频率呈现略微上扬的趋势,而平均火焰强度比方差开始下降。平均火焰脉动频率和平均火焰强度比方差的变化规律不太明显,但有与前后两段变化相同的趋势。这一段变化不一是由于火焰燃烧不稳定,信号出现在允许范围内不太明显的抖动。实验一如实地反映了燃烧过程中火焰稳定性和平均火焰强度比方差之间的关系,同时,平均火焰脉动频率和平均火焰强度比方差的相互对应性也很明显。并且可以看出,预混一次风量的增加有利于火焰燃烧的稳定。

图10所示为实验二和实验三的平均火焰脉动频率和平均火焰强度比方差随预混一次风量变化的趋势图。实验二和实验三变化不明显,符合实验一的中间段,除了燃烧不稳定导致信号出现偏差这一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由于燃气量加大,空气量的增加将导致火焰中紫外成分的增加,不利于本次试验设计的检测组件的应用,这一原因将导致出现较大幅度的偏移。

五、展望与目标

我们将在接下来的研究中通过以下途径增加实验的全面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⑴增加针对紫外的检测组件,将检测的光谱范围从可见光扩展到红外和紫外来检测信号

的偏移;

⑵扩展实验范围,完善分析方法,获得燃烧状态与火焰脉动信息的具体函数关系;增

加熄火预警功能;

⑶在实验台运用成熟之后,将这项技术应用到煤粉炉中,实现对煤粉火焰燃烧情况的在

线监测。

六、效益与应用前景

⑴避免锅炉熄火重启的巨大能源和资金消耗,减少电厂燃烧系统失稳时的燃烧不完全现

象。通过对煤粉量的控制使燃烧平衡,提高安全系数,降低污染;

⑵除可应用于煤粉燃烧外,还可应用于生物质、煤粉与生物质混燃、燃油及燃气等方面;

⑶除可应用于电厂燃烧系统中的节能、安全运行、降低污染等外,还可以应用于新型燃

烧设备的开发,垃圾焚烧炉及工业窑炉等领域。

参考文献:

[1] 周怀春.炉内火焰可视化检测原理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李良熹.基于现代检测技术的新型锅炉火焰检测方法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自动化学

院,2002

[3] 刘开培,李俊娥.正弦信号干扰下低通带限型频谱信号的采样[J].仪器仪表学报,2003,

24(1):89~91,98

[4]张晓冬,王英.电路基础[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5]张彩荣.电路实验与实训教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6]童梅, 孙士乾.电路计算C++与MATLAB[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7]赵清杰.C++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8]Walter Savitch.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9]朱振元, 朱承.C++语言描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0]David E.Brumbaugh.C++面向对象的程序开发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6

[11]董霖.MATLAB使用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12]陈超.精通MATLAB 2008应用程序接口编程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13]Harry L.Van Trees.Detection, estimation, and modulation theory[M].Beijing: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2003

[14]方彦军,程继红.检测技术与系统[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15]安志伟,袁宏永.数据采集在火焰闪烁频率的测量研究及分析中的应用[J].火灾科学,

2000,9(2):43-47

[16]华彦平,邹煜,吕震中.现代燃煤电站锅炉火焰检测综述[J].热能动力工程,2001,16

(1):1-5

[17]徐伟勇,余岳峰.分散型智能锅炉燃烧器火焰检测装置的研究开发[J].中国电力,1997,

30 (10) :20 - 22

[18]田绪文,姜义道.锅炉炉膛火焰数字式检测系统[J].电站系统工程,1996 ,12(1):44- 46,

62

附图1:实验燃烧器

(上)实验燃烧器斜视图(下)实验燃烧器俯视图附图2:三组流量计

附图3:三相直流电源机

附表1:实验数据及处理结果

预混燃烧过程热声不稳定性研究

河北工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预混燃烧过程热声不稳定性研究 姓名:谷岩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热能工程 指导教师:刘联胜 20081201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预混燃烧过程热声不稳定性研究 摘 要 贫燃预混燃烧、空气分级燃烧等低NOx的燃烧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燃烧过程中的NOx 排放,但因其燃烧过程都是在偏离化学恰当比情况下进行,将导致火焰热声不稳定。本文针对预混燃烧过程中火焰的热声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本文首先测定了液化石油气预混燃烧的贫燃熄火极限和贫氧熄火极限,并利用高速摄像仪对火焰结构进行测量、分析,发现随着当量比的增大涡脱落的频率逐渐减小。 其次,利用fluent软件对预混室内相同当量比、不同进气方式下的冷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发现进气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预混室内的压力脉动。 然后,本文使用噪声测试仪对预混室和燃烧室内的冷态、热态流场进行了声频分析,发现在贫氧和贫燃的情况下都有可能发生热声不稳定现象,在贫氧的情况下,随着当量比的升高,压力振荡逐渐转入低频振荡,而振幅有显著增强;在贫燃的情况下,随着当量比的降低,压力振荡趋于强烈,而振幅也有显著增大。通过调制预混室内的流场结构,可以控制火焰内部及火焰表面的涡团脱落过程,是拓宽熄火极限、抑制热声耦合振荡的有效途径。 本文的研究结果为预混燃烧过程热声耦合振荡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实验基础数据。关键词:预混燃烧,火焰,热声不稳定,声频,流场

INVESTIGATIONS ON THE THERMO-ACOUSTIC INSTABILITY OF PREMIXED FLAME Abstract Low NOx combustion techniques such as lean premixed and air staged combustion can decrease the emission of NOx. Unfortunately, because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deviates the chemical equivalent ratio, combustion instabilities appear. In this thesis, characteristics of thermo-acoustic instability of premixed flame we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Firstly, the flame extinct limits of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were measured. And then, the flame structures were analyzed using high speed camera. The photographs of flame reveal that the frequency of eddies shedding from the surface of flame de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ing of equivalent ratio gets. Secondly, flow field was simulated using FLUENT at the conditions of same equivalent ratio and different air injecting flow-rate. The results show that pressure fluctuation in premixed chamber could be restrained through changing air injecting. Finally, the sound field of premixed chamber and combustion chamber were analyzed using Noise and Vibration Analyzer. The instability combustion appear both in lean oxygen and lean combustion. At the conditions of lean oxygen, with the augment of equivalent ratio, the frequency of pressure oscillations is lower gradually, and the amplitude significantly enhance. At the condition of lean combustion, with the decreasing of equivalent ratio, pressure oscillation will aggrandize, and the amplitud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process of eddy both inside and on the surface of the flame could be controlled by adjusting the flow field in premixed chamber, and which is regarded as an efficient path for extending the flame extinct limit and restraining thermal-acoustic combustion instability The results of this thesis are regarded as an experimental basis for the strategy of controlling thermal-acoustic combustion instability in premixed combustion. Keyword: Premixed combustion, Flame, Thermal-acoustic combustion instability, Acoustical frequency, Flow filed

非预混旋流燃烧热声不稳定性的机理及控制研究

非预混旋流燃烧热声不稳定性的机理及控制研究随着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近年来我国能源结构中燃油燃气的比重也逐渐增加,但是基于"多煤、少气、贫油"的能源格局,和世界范围内的日益严苛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应用和增长空间非常巨大。燃气轮机是联合循环包括煤气化联合循环的最关键技术,但是燃机贫燃预混技术容易诱发燃烧热声振动现象,燃烧热声振动不只存在于预混燃烧的燃机发电中,应用非预混燃烧的油气燃烧锅炉也有诱发燃烧不稳定性的可能。 目前国内外基于预混燃烧的热声不稳定的理论和控制技术研究较多,但是对非预混燃烧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涉及到旋流器等多稳燃装置的锅炉中的非预混旋流燃烧。基于此着眼于非预混旋流燃烧热声不稳定特性的机理和控制方法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文首先开展了不同横向射流介质,燃料配比以及烟气再循环条件燃烧热声不稳定的特性研究,利用压力脉动分析,火焰传递函数分布以及火焰和阴影图像分析了燃烧振动特性。横向射流介质为N2时横向射流比和当量比对燃烧的压力和热释放脉动影响依赖于合适的工况才能促进或阻碍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 横向射流介质为CO2时不同当量比下随着横向射流比增加火焰的热释放脉动趋势基本一致,拟合的火焰热释放脉动变化趋势线逐渐走向平稳并达到非线性饱和,当量比越大火焰热释放脉动饱和以及火焰传递函数响应对应的临界横向射流比均越大,涡脱落频率接近声学激励频率并和热释放率耦合也存在一个临界横向射流比。而横向射流介质为CH4时,随着横向射流比的增加,低当量比下压力脉动幅值存在一个降幅最大的波谷。 不同横向射流介质均存在能够降低燃烧热声振动幅值的最佳工况点。甲烷和

监控管理办法

监控管理办法 1. 目的 加强指挥,监控,中心监控力度~有效控制各类紧急突发事件。 2. 范围 适用于北京隽御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各项目 3. 职责 3.1指挥,监控,中心负责人负责对监控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3.2指挥,监控,中心值班员负责监控工作的具体落实。 4. 方法和过程控制 4.1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监控要求 4.1.1 指挥,监控,中心负责人须指定专人对监控系统进行定期保养维修。 4.1.2 指挥,监控,中心值班员通过监视器密切监视出入小区的人员~发现可疑人员或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就近安全员监视和处理~并及时跟踪处理结果~在《值班记录表》中详细记录。 4.1.3 指挥,监控,中心值班人员对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进行24小时监控,在没有异常情况时,每小时对所有监视区域进行一次巡查,并在《交接班记录表》中予以记录。 4.1.4 录像带,硬盘,管理 4.1.4.1 指挥,监控,中心负责人须对录像带,或硬盘,所录内容进行控制~录制重点部位,车场\出入口等,的内容。 4.1.4.2 指挥,监控,中心负责人须确保录像带,或硬盘,的录像效果良好~指定专人定期维护~并不定期抽查录像效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上报~在《交接班记录表》中做好记录。 4.1.4.3 录像带使用时间应达到每天24小时录象/盘的使用期~每月存量为31盘~备用1盘~硬盘使用时间应达到每天24小时录象/月的使用期~具备拷贝功能

4.1.4.4 录像机的连续使用期限为五年,每天用24小时计,~录像带,每月翻录一次,的使用期限为一年~硬盘的连续使用期限为二年。 4.1.4.5 录像带,或硬盘,上须有明确的编号标识~指挥,监控,中心须根据所保存录像带本身录制时间保存相应数量录像带,或硬盘,~保证全天候录像~一盒,块,备用~其它每盒,块,编号不变~月份改变~每次更换录像带,或硬 1 盘,后~将录制好的录像带,或硬盘,编号详细记录在《质量记录存储清单》~并注明录像生成、保存时间及期限,一个月,~录像带,或硬盘,必须保存在防潮、隔热的专用柜内。 4.1.4.6 非公司人员观看、借用录像带,或硬盘,须经管理处经理同意~借用录像带,或硬盘,必须填写《借阅登记表》~在一周内予以归还。 4.1.5 指挥,监控,中心工作人员对于业主通过可视对讲反馈的信息时~要及时知会相关部门处理~并在《值班记录表》上做好记录。 4.2 消防监控系统监控要求 4.2.1 指挥,监控,中心负责人须指定专人对消防监控系统进行定期保养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4.2.2 指挥,监控,中心值班人员对消防监控系统进行24小时监控~每班值班员应按照《消防系统运行日记录表》要求详细完整记录一次设备运行情况~指挥,监控,中心负责人每日对监控员填写的质量记录与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并签阅。 4.2.3 指挥,监控,中心在收到监控设备的火情报警信息后~要及时通知就近安全员现场核实,并将就近监视探头调到相应位置查找核实。 4.2.3.1 如果核查为设备误报~现场无火情~要及时通知维修组设备责任人查明原因~妥善处理~并按照《消防系统运行日记录表》要求详细完整记录。

柴油机燃烧不稳定性及其控制策略

柴油机燃烧不稳定性及其控制策略 摘要 燃烧不稳定和白烟排放是柴油机冷起动过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在这项研究中,一种基于自动点火过程分析的模型被应用于预测失火现象。对于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喷射正时在冷起动瞬态过程中对燃烧不稳定性的影响也做了研究。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将展示可能出现失火的区域图生成出来。实验工作用一种直瓫重型柴油机在一个冷室中展开,冷室的温度控制在-10到21℃,接着做连续循环的数据分析,并将结果绘制在上述已生成的图上,实验结果与模型的预测吻合得很好。基于这些分析,一种新的减少冷起动过程中燃烧不稳定性和白烟排放的策略能够得到发展应用。 说明 柴油机冷起动受到许多设计和运转参数的影响,这些参数影响压缩冲程终了的燃气温度和压力,它们包括:环境温度,曲轴转速,喷射参数和燃料特性特别是十六烷值和挥发性。许多研究工作在柴油机冷起动过程上展开并聚焦在冷起动过程的时间长短上,但在发动机发火后工作性能方面的工作做的很少,在韦恩州立大学汽车研究中心开展的研究工作揭示:在重新着火并达到稳定怠速以前,可能出现一次,两次或更多次失火现象。这种运转状态被称为燃烧不稳定性。燃烧不稳定导致发电机游车,工作粗暴和达到稳定怠速经历的时间长,甚至更严重的情况可能导致发电机无法起动。在失火循环中积累下来的部分燃料在接下来的发火循环中被释放并形成白烟。 在冷起动过程中,柴油机燃烧不稳定性经证实是重复性的而不是随机的,也并不是针 试结果。 在这项研究中,实验和分析研究致力于开发一种新的冷起动策略来缩减或控制燃烧不稳定性和白烟排放。 柴油机自燃与着火延迟公式描述 常用着火延迟期表述的全程自然反应速率在柴油机燃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的着火延迟期持续到膨胀冲程末期,空气温度和压力的下降使反应减缓并可能导致完全失火,着火延迟期对气体温度和压力的依赖关系常可表述为: 其中:

视频监控管理办法

视频监控系统管理办法 为了进一步加强集团公司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创造良好的办公、生产环境,结合公司生产工作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公司管理水 平,强化安全操作,建立良好、安全的办公、生产环境,维护公司及员工人身财产安全。 第二条在以下区域、场地、重要部位必须安装视频监控设备保留影像资料: 1、安装的重要设施、重要设施场地、设备及设备的重要部位,如重要的生产车间、生产线主机操作台、一些重要的操作岗位等; 2、人员流动大的地方,如楼道、楼梯口、门口; 3、放置重要材料的房间,如财务室、库房等。; 4、厂区内部分重要区域,如厂区大门、装车卸货区等; 5、厂区围墙必须安装防护栏、电子围栏、感应器或摄像头等相关安全设施,确保厂区的安全。 第三条系统建设程序 ㈠、各子(分)公司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安装监控系统的区域,应做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方案上报集团公司信息部管理部,由集团公司审核通过后再具体实施; ㈡集团公司要求各子(分)公司必须安装监控系统的位置,各子(分)公司应根据要求上报具体实施方案,由集团公司信息管理部监督落实。

第四条视频监控系统管理人员基本要求: ㈠视频监控系统相关工作人员应经过必要的岗位培训,具备 一定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 ㈡熟悉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办法,要熟练掌握监控系统及公司 其它安全设备的操作技术,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处置报警及异常情况。 ㈢积极参加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第五条视频监控管理人员基本工作职责: ㈠按时上岗,坚守岗位。在岗期间,随时查看监控辖区内前端监控主机是否在线,若有主机掉线或视频丢失的,必须及时查明原因并尽快恢复正常。随时检查所有摄像头及操作台操作运行情况,以保证其设施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㈡不得擅自改变视频系统的设备、设施的位置和用途,视频监控管理人员应当每周定期对视频监控系统的线路及前端设备、信号传输、网络传输线路和存储设备等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系统有效运行。 ㈢制定不安全情况的处置方案,发现重大安全隐患要积极做出反映,并迅速上报有关领导不得延误,并存储现场录像。 ㈣严禁在机房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视频监控管理人员应做好视频监控设备及其他安全设备的维护保养,保持监控室内卫生干净,经常对机柜、主机、监视器进行擦拭、保养,保持监控机房整洁卫生;经常对电源开关、线路和备用电源等进行检查、维护。注意用电和防火安全。 第六条建立视频监控系统的日常检查、检修和维修制度,发现故障及时排除,保证视频监控系统的安全运行;管理人员应定期对电子围栏的主机、电路进行检查,防止因主机故障、系统断电而留下安全漏洞;门房值班人员

高频燃烧法分析试题及答案(简答题)

高频燃烧法分析试题及答案(简答题) 1、写出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的基本工作原理? 答:基本工作原理:基于高频感应原理和助溶剂,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将样品进行充分的燃烧,结果将样品中含有的碳元素和硫元素转换成CO2和SO2,然后再借助CO2和SO2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光能量的原理,将CO2和SO2的含量浓度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最后借助于软件分析对得到的电压信号进行分析,得到CO2和SO2的含量,从而对得到碳元素和硫元素的含量。 2、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答: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辐射应具有刚好能满足物质跃迁时所需的能量;二是辐射与物质之间有偶合作用。 3、在分子的红外光谱实验中,并非每一种振动都能产生一种红外吸收带,常常是实际吸收带比预期的要少得多,为什么? 答:某些振动方式不产生偶极矩的变化,是非红外活性;由于分子的对称性,某些振动方式是简并的;某些振动频率十分接近,不能被仪器分辨;某些振动吸收能量太小,信号很弱,不能被仪器检出。 4、是否所有的的分子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光谱,为什么? 答:并不是所有的分子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光谱,因为只有发生偶极矩变化的振动才能引起可观测的红外吸收谱带,即发生红外活性的振动的分子才会产生红外吸收光谱。 5、红外光谱法相对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有什么优点? 答: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常用于研究不饱和有机物,特别具有共轭体系的有机化合物,而红外光谱法主要研究在振动中伴随有偶极矩变化的化合物;通常红外光谱可以用来鉴定未知物的结构组成或确定其化学基团,可分析气体、固体、液体样品,具有分析速度快,用量少,不破坏样品的特点。 6、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有哪些? 答:外部因素:试样状态、测定条件的不同及溶剂的极性等。内部因素:①电效应:包括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偶极场效应;②氢键;③振动的偶合;④费米共振;⑤立体障碍;⑥环的张力。 7、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依据是什么? 答:红外光谱定性分析大致可分为官能团定性和结构分析两个方面,官能团定性是根据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的特征基团频率来检定物质含有哪些基团,从而确定有关化合物的类别。结构分析则需要由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并结合其他实验资料来推断。 8、红外光谱法对试样有哪些要求? 答:试样应该是单一组分的纯物质,纯度应大于98%或商业规格才便于与纯物质的标准光谱对照;试样中不含有游离水;试样的浓度和测试厚度应选择适当,以使光谱图的大多数吸收峰的透射比处于10%~80%范围内。 9、使用高频碳硫分析仪的注意点有哪些? 答:使用前要预热1.5~2h,使仪器达到稳定的工作电流电压,检查氧气气压是否满足要求;在正式分析样品前,要先分析机构样品使仪器的各个条件稳定后在分析样品;坩埚的预处理需要控制温度的高低和处理时间的长短;对测含低含量

监控管理制度

监控管理制度 1 目的和适应范围 为确保视频监控和红外对射的有效使用,充分发挥功能,保护公司和员工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监控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XX GG007 标准化文件编制、发放、实施、修订标准 Q/XXX GG010 标准化稽核、考核办法 Q/XXX RG025 保安管理制度 3 术语和定义 3.1 视频监控 视频监控包括前端摄像机、传输线缆、视频监控平台。摄像机分网络数字摄像机和模拟摄像机,可作为前端视频图像信号的采集。完整的视频监控系统是由摄像、传输、控制、显示、记录登记五大部分组成。摄像机通过网络线缆或同轴视频电缆将视频图像传输到控制主机,控制主机再将视频信号分配到各监视器及录像设备,同时可将需要传输的语音信号同步录入到录像机内。通过控制主机,操作人员可发出指令,对云台的上、下、左、右的动作进行控制及对镜头进行调焦变倍的操作,并可通过视频矩阵实现在多路摄像机的切换。利用特殊的录像处理模式,可对图像进行录入、回放、调出及储存等操作。 3.2 红外对射 红外对射包括发射端、接收端、光束强度指示灯、光学透镜等。其侦测原理是利用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的红外射线,再经过光学透镜做聚焦处理,使光线传至很远距离,最后光线由接收端的光敏晶体管接收。当有物体挡住发射端发射的红外射线时,由于接收端无法接收到红外线,所以会发出警报。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而且会扩散,投射出去之后,在起始路径阶段会形成圆锥体光束,随着发射距离的增加,其理想强度与发射距离呈反平方衰减。当物体越过其探测区域时,遮断红外射束而引发警报。传统型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由于只有两光束、三光束、四光束类型,常用于室外围墙报警。 4 权责

沉降监测基准网稳定性分析的应用

地理空间信息 GEOSPATIAL INFORMATION

地理空间信息 GEOSPATIAL INFORMATION 150 Aug.,2010Vol.8,No.4 2应用两种理论方法进行分析 下面应用平均间隙法和单点位移分量法对该监测 网进行稳定性分析。分析时,分别将3个周期的观测值两两组合进行稳定性分析;并将结果与传统的多期观测进行判断的方法所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以检验这两种理论分析方法的准确度。2.1 平均间隙法的步骤及结果 仅以前两个周期为例介绍平均间隙法的分析过程,其他各期的分析类似。 首先进行整体检验。一般情况下2个不同周期观测的精度是相等的(必要时需进行验证)[1],可以将2个周期的平差后的成果联合起来求一个共同的单位权方差估值,即: X 计算另一方差估值: (2) 式中, ;f X 的个数。两期高程之差见表1,f X 根据第一、二期 观测的平差结果计算,代入(2) 式求得另一方差估值 2 与 X 、f 的F 分布,在一定的置信度下, 如果计算出的F 值小于相应的F 分布分位值,则表示网形稳定;否则,就表示网中还有不稳定点。现取置 信度 X n ,两期观测平差后的协因数阵分 别为Q Xin 和Q Xjn 。由 Xn 为去掉第n 点后的独立的 20,但实际上先验方差通常是不知道的,计算中用后 验方差来代替,这种情况下,检验位移分量就可以使用限差法或者t 分布法[3],本文中应用t 分步法。 首先进行整体检验,相关数据同前文。在采用后验方差进行计算的情况下,整体检验的计算方法与平均间隙法的整体检验相同,但是这里的判别标准稍有不同,统计量F 服从自由度为f 1+f 2、∞的F 分布。根据先前的计算,F=16.08。取分位值F 0.01(10,∞)=2.32,显然,网中含有不稳定点。 下一步进行不稳定点搜索。使用t 分布法计算时, 一次性检验全部的点并判断该点是否稳定。 构造统计量: (6) 式中, (一般 取

预混燃烧

一、预混燃烧的基本介绍 1.贫燃预混燃烧的介绍 贫燃预混燃烧是在保证燃料充分燃烧的情况下,增大空气的供给量,从而降低燃烧 室的温度,满足较低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可以做到低NOx的排放)。但是与常规的扩散燃烧技术相比,贫燃预混燃烧是在偏离正常化学当量比下进行的,这就会产生燃烧的不稳定性(主要包括回火以及振荡燃烧),严重阻碍了贫燃预混燃烧技术的发展。 维持贫燃预混燃烧室内的正常燃烧,其关键就在于避免火焰的吹熄与振荡燃烧。 火焰吹熄现象是因为燃烧室内当量比被控制在接近贫燃熄火极限,以便尽量降低火焰温度以及的排放,而在这种燃烧状况下,火焰传播速度很低,在相对高速的火焰流场中,会导致火焰的熄灭现象,这种现象发生的时间很短,被称为静态不稳定。 因此要避免火焰吹熄,维持预混火焰的稳定燃烧,关键就在于保持火焰燃烧速度与流场速度的平衡,可从以下两种方法着手:①提高燃烧速度;②降低燃气供给速度。提高燃烧速度可使用端流产生器提高火焰瑞流强度,而降低燃气平均速度可以通过减少燃气供给做到,但是燃机的总效率也会下降,通常采用在燃烧室内安装钝体稳焰器或在燃烧室避免加工凹槽形成局部低速区域,使火焰燃烧速率与流场速率均衡,以便维持火焰的燃烧。另外除上述方法外,旋流因为其特殊的流动特性,也常用于稳定湍流火焰。 预混燃烧的不稳定受燃料种类、进气温度、燃料一空气过量空气系数、燃烧室几何参数、燃烧室温度以及压力等众多参数的影响。 按压力振荡频率可将燃烧不稳定分为:低频振荡、中频振荡、高频振荡。按照压力振荡涉及的燃烧系统部件可以将其定义为三类:燃烧系统不稳定、燃烧室腔体不稳定以及固有燃烧不稳定。根据燃烧系统内不同扰动间的相互关系,可将燃烧不稳定分为受迫燃烧不稳 定和自激燃烧不稳定,也可称为受迫振荡和自激振荡。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Lieuwen等人对预混燃烧室内的燃烧不稳定性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宄,将预混燃烧室分为进口区域、燃烧区域以及燃烧产物区域三个部分,用“完全撞拌反应器”模型(WSR)对当量比波动引起燃烧热释放波动的机理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Hirsch等人对旋流预混燃烧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火焰模型,流场模型结果如图1所示,将涡方程加入到火焰模型中,提出了一种新的预混旋流火焰的火焰传递函数描述方法,可以描述不同类型旋流燃烧室传热规律,并解释了热释放脉动与速度脉动间的关系。 Russ等人对预混旋流燃烧的火焰模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燃气温度、燃气混合当量比波动以及燃烧室压力脉动等因素与燃烧热释放脉动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稳定燃烧的范围。Cohen和Anderson以贫燃预混燃烧室为对象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预混气体当量比

监控人员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

监控人员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 岗位职责 一、监控中心岗位定制 岗位1:集团监控中心负责人(X人) 岗位2:集团监控中心主任(X人) 岗位3:集团监控平台监控员(X人) 二、监控中心人员岗位职责: 1、监控中心负责人: (1)负责中心日常生产经营及安全管理工作。 (2)严格内部管理,建立完善中心管理规章制度,在日常工作监督落实执行,提高部门管理运做水平。 (3)不断健全部门服务流程及服务规范,使中心服务统一规范,在接到部门管理人员的请示汇报后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处理。 (4)负责部门员工的培训工作,制订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保证员工业务素质及业务能力的不断提升,以保证员工能适应中心不断发展的需要。 2、监控中心主任 (1)安排对内单位新增车辆的监控终端安装工作。 (2)记录对内单位所有车辆的新增、报停、更换等关于监

控终端的工作。 (3)将监控中心整理的每月对内单位车辆超速报表上传至上级主管部门邮箱。 (4)记录对所有车辆的新增、报停、更换等关于动态监控终端的工作。 (5)制作对缴费清单。 (6)管理GPRS数据卡,包括新开、注销、暂停使用等关于GPRS数据卡的工作。 (7)核算我公司每月需缴纳给启明公司的GPRS数据卡费用。(8)监督GPRS流量情况。 (9)协助监控中心负责人管理部门日常工作。 (10)负责部门的日常工作,听取值班员的工作汇报,并检查当班记录。 (11)监督监控中心值班员,培训新进监控中心值班员。(12)负责监控中心的排班及协调解决值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3)负责监控中心及监控部门的文档管理和归档工作。(14)向中心经理及时汇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5)为司乘人员介绍动态监控系统软件及硬件功能。(16)接听上级监控中心办公电话,处理相关故障问题。(17)联系启明公司维修监控终端。 (18)负责每天查看上级监控平台邮箱内容并作好记录,及

监控管理制度

监控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充分发挥安防监控系统实时监视的作用,进一步增强监控设备与信息的安全,保障公司总体安全,明确监控人员及管理部门职责,规范安防监控系统的管理,提高公司安全管理能力,维护公司利益,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目标: 通过此制度执行,使公司信息安全及安防监控管理水平达到100%。 三、适用范围: 承德今图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四、定义: 安防监控:是指采用24小时不间断的视频录像方式,进行目标范围内所有的行为给予监视并保存,为信息及安全提供佐证。 五、管理职责: 监控员:必须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认真负责完成好视频监控任务,严格按照规定时间上下班,不得离岗、串岗、睡岗,严禁空岗,及时掌握各种监控信息。监控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和上报。 综合部:按制度对监控人员和监控设备进行规范管理,对日常监控工作进行检核,对发现的问题给予纠正并解决指导。 六、具体要求: (一)监控人员 1、监控员认真履行各项监控机房管理要求, 定期对监控设备清洁卫生,按照规定对机房内各类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报告出现的故障,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全面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严禁对监控系统设备自行配置或更换,更不能挪作它用。 2、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严格遵守监控系统的操作规程,及时掌握各种监控信息,不得随意调整监控目标; 3、在监控过程中,发现可疑情况,要及时、准确地上报主管领导; 4、要对当班的监控情况认真登记,做好监控记录,次日将监控记录交到行到总经办进行审核; 5、必须按照规定时间上下班,不得迟到、早退、擅自调班,严禁脱岗、睡岗; 6、在监控室不得看书报、杂志、玩游戏,不干任何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7、保持监控室清洁卫生,不得将与工作无关的个人物品带入监控室内; 8、自觉加强监控室的管理,无关人员未经许可不准进入监控室; 9、监控人员对监控到的打架、斗殴、盗窃、火险、窃密等突发事件,以及其它有价值的监控资料等要及时保存,并做好记录汇报。 (二)、信息保存 1、公司内监控系统图像实行自动保存,图像保存时间不少于30天,每天对监控系统图像进行查看,及时发现问题; 2、有人员需要查看监控图像需主管批准,填写监控信息图像查看记录表,对图像信息的录制人员、调取时间、调取用途等事项进行登记,未经批准一律谢绝查询。 (三)、保密管理 1、监控员认真履行职责,保守秘密,不得对外宣扬议论有关监控录像的内容; 2、监控员定期(一般每三个月)更改用户及登录密码,不得泄露硬盘录像机开机密码及监控系统密码;密码及登录权限为监控员、综合部、总经理保管。

卫生监督监测管理系统(V1.3)

卫生监督监测管理系统 解决方案 北京争上游科技有限公司 2013年

目录 1. 项目背景 (3) 2. 项目目标 (3) 3. 建设原则 (3) 4. 技术方案 (4) 4.1. 设计原则 (4) 4.2. 总体架构 (6) 4.3. 技术架构 (7) 5. 分项设计 (8) 5.1. 监测管理 (9) 5.1.1. 产品登记 (9) 5.1.2. 产品质控 (9) 5.1.3. 产品监测 (9) 5.1.4. 产品复核签发 (10) 5.1.5. 产品评价 (10) 5.1.6. 产品综合查询 (10) 5.1.7. 检验单位信息管理 (10) 5.2. 监督单位管理 (10) 5.3. 统计分析 (11) 5.4. 监督抽检 (11) 5.5. 风险预警 (11) 5.6. 法规标准 (12) 5.7. 系统管理 (12) 6. 售后服务 (12) 6.1. 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的目标 (12) 6.2. ISO9001服务体系和规范 (13) 6.3. 售后服务期 (13) 6.4. 售后服务的方式 (14) 6.5. 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的程序 (15)

1.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卫生监督监测管理工作的内容和难度也随之增大。为了实现对卫生安全的信息化与数字化管理,使我国的卫生监督监测管理工作尽快达到规范化与科学化的管理水平。依照国家及卫生部颁布的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和监督监测工作规范,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建成一套满足现行卫生监督监测业务流程和业务规范的信息系统,实现卫生监督监测工作电子化管理和区域信息共享。 2.项目目标 通过信息系统应用卫生监督监测和指导,构建卫生监督监测网络,动态掌握管理相对人基本信息和卫生状况,初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卫生监督监测综合评价体系,促进改善卫生状况,实现卫生监督监测的综合管理,为制定卫生政策、法规提供基本数据和科学依据。 3.建设原则 1、以服务监测为中心; 2、以规范业务为主导; 3、以资源共享为手段; 4、以优化管理为目标。

监督与监察W

任务一、 (1/10)、邓小平多次强调要从()抓起,取信于民(3分) ?A、制度建设 ?B、预防监督 ?C、查处案件 ?D、领导干部 (2/10)、()作为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一种具体职能行为,主要侧重于“察”,且已被确定了包括检查、调查、处理等一整套规定的程序与工作范围。(3分) ?A、行政审察 ?B、行政监督 ?C、行政督察 ?D、行政监察 (3/10)、1954年12月,监察部发出《关于调整地方各级监察机构及其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地方人民政府设监察厅、局,行使()。(3分) ?A、审计权 ?B、惩戒权 ?C、监督权 ?D、调查权

(4/10)、在西方,()认为人的道德来源于一个永恒的普遍的善性,并进一步提出了“美德即知识”、“无人有意作恶”的观点。(3分) ?A、马基雅维利 ?B、孟德斯鸠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5/10)、以公民权利制约政府权力这一机制的实质是使()成为监督政府的力量。(3分) ?A、社会 ?B、专业机构 ?C、非政府组织 ?D、公民 (6/10)、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保证官员忠诚于公共利益的最好方法仍要借助于()结构,这种结构要能真正触动官员的私利。(3分) ?A、外部制衡 ?B、分工制衡 ?C、分立制衡 ?D、内部制衡 (7/10)、行政监察作为一种内部监督形式,是一种系统内的()行为,这是任何外部监督形式都无法替代的功能。(3分) ?A、他律

?B、规律 ?C、纪律 ?D、自律 (8/10)、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非生产性利润的再分配活动,它本身并不新创社会利益,相反却给社会造成了多个方面的资源浪费。(3分) ?A、寻租 ?B、让租 ?C、设租 ?D、出租 (9/10)、列宁在领导国家政权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视行政系统内部()机构的监督作用。(3分) ?A、社会监督 ?B、专门监督 ?C、司法监督 ?D、人民监督 (10/10)、建立以()为核心的国家监督制度,是社会主义国家监督制度的本质特点和根本内容。(3分) ?A、社会监督 ?B、司法监督 ?C、审计监督 ?D、人民监督

高频燃烧法分析试题及答案(判断题)

高频燃烧法分析试题及答案(判断题) 1、用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有机物结构时,试样可以是混合物。(×) 2、用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有机物结构时,试样应该是纯净物。(√) 3、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分子外层电子的能级跃迁。(×) 4、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分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5、色散型红外光谱仪色散元件的材料为玻璃材质。(×) 6、色散型红外光谱仪色散元件的材料为卤化物晶体材质。(√) 7、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器多用高真空热电偶。(√) 8、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器多用光电倍增管。(×) 9、按红外线波长,将红外吸收光谱分成三个区域。(√) 10、按红外线波长,将红外吸收光谱分成四个区域。(×) 11、分子的偶极矩的大小在振动时周期地变化,必为红外活性振动,反之则不是。(×) 12、凡极性分子的各种振动都是红外活性的,非极性分子的各种振动都不是红外活性的。(×) 13、极性键的伸缩和变形振动都是红外活性的。(×) 14、分子的偶极矩在振动时周期地变化,即为红外活性振动。(√) 15、红外光谱法中,试样状态可以是固态、液态、气态。(√) 16、红外吸收光谱又称为分子振动转动光谱。(√) 17、红外吸收光谱又称为原子振动转动光谱。(×) 18、红外吸收光谱又称为分子振动光谱。(×) 19、红外光谱法中,试样状态不可以是气态。(×) 20、红外光区的光谱除用波长表征外,更常用波数表征,它们之间成倒数关系。(√) 21、红外光区的光谱除用波长表征外,更常用波数表征,它们之间成正数关系。(×) 22、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使用的助溶剂只要有钨粒就可以。(×) 23、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使用的助溶剂只要有纯铁就可以。(×) 24、氢气不吸收红外光。(√) 25、所有的分子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光谱。(×) 26、只有红外活性振动才能引起可观测的红外吸收光谱带。(√) 27、除了单原子和同核分子之外,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在红外光谱区均有吸收。(√) 28、振动的对称性越高,振动中分子偶极矩变化越小,谱带强度也就越弱。(√) 29、红外光谱法可用于定量和定性分析,碳硫分析仪就是对试样中的碳或硫进行定量分析。(√) 30、坩埚是否预处理对碳硫的测定无影响。(×) 1、高频红外碳硫仪干燥剂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氧气中的水分,避开了水分子在SO2吸收峰上的干扰,同时阻止了SO2与水作用生成H2SO3的化学反应,提高了硫的测量精度。(√)

变形监测网稳定性检验与灵敏度分析

化过程中,其他机器动作均正常,故只能把故障范围缩小到电源箱。关机,拔掉电源箱联接电缆,取出电源箱,单独对电源箱供电,经检测,其24V 电源模块电压输出正常;更换灯泡,开机故障依旧;最后只剩下频闪电源箱未做检查,用同型号频闪电源箱替换,试机,故障排除。说明此故障是频闪电源箱引起。 例4:DS W 300电源灯不亮。 同上例检查方法,经检查,电源箱输出电压均正常,灯泡也没问题,最后怀疑是高压电源模块有问题,找同型号的高压电源模块代换后故障排除。说明此故障是高压电源模块损坏引起。本例可用DS W 200高压 电源模块代换,但须做跳线处理。 4 结束语 DS W 系列数字扫描仪是精密的光机电一体化高 级仪器,要真正做好该仪器的维护与检修,仍须专业的 仪修工程师或厂家维修人员进行。经过本人这几年来经验积累,DS W 系列数字扫描仪故障率较高的部位便是其高压电源箱部位。只要了解该仪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再加上平时的认真观察与总结,对DS W 系列扫描仪的维护并不困难。日常的维护以及简单的故障分析,一般的维修人员经过一些培训便可胜任。 收稿日期:20050601 第一作者简介:严丽娟(1978—),女,2003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在读博士生。 变形监测网稳定性检验与灵敏度分析 严丽娟1  郝传才 2 (11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59;21广州地铁设计院,广东广州510000) Analysis for Sensiti vity and Test for St ability of the Defor mati on M on itor i n g Network Yan L ijuan Hao Chuancai 摘 要 变形监测是一种监测变形体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因此确定变形体的稳定性就尤为重要。 设计了一个水平位移监测实验网,人为改变某点的水平位移量,得到两组观测数据,利用平均间隙法原理,判断所设计的水平位移监测实验网中点的稳定性,进而确定变形模型,对该模型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达到了设计要求。 关键词 变形监测 平均间隙法 稳定性 灵敏度 在测量工作的实践和科学研究活动中,变形监测 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过去,国内外学者对变形监测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变形监测网质量标准和变形监测网平差基准的合理确定,在多期观测数据中如何合理地判断点的稳定性和计算位移量等。 在多期观测中,由于变形监测时间长,监测点很容易被破坏,变形监测网的网型也可能发生变化,本文提出用平均间隙法来判断点的稳定性,确定变形模型,分析多点发生位移时变形监测网的局部灵敏度。 1 分析方法111 平均间隙法 平均间隙法的思路:假设在两个观测周期间,网中所有基准点均未发生变化,可以把两个观测周期的观测看成是对同一网进行的两次连续观测,由这两次观测资料所求得的两组基准点坐标可以看成是一组双观测值,则利用由双观测值之差求方差的方法计算观测值的单位权方差估计值。在求出d 和Q d 以后,先进行两周期图形一致性检验(整体检验)。如果通过检验,则所有参考点是稳定的;否则,就要找出不稳定点。寻找不稳定点的方法是“尝试法”,依次去掉1个点,计算图形不一致性减少的程度,图形不一致性减少最大的点视为不稳定点。排除不稳定点后,再重复上述过

非预混火焰中的流动及燃烧不稳定性的直接数值模拟研究

非预混火焰中的流动及燃烧不稳定性的直接数值模拟研究 鉴于全球环境质量的不断下降以及当今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的局限性,使得清洁能源的利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其中,氢能由于其高效、清洁等优点而格外引人注目。 然而到目前为止,由于对氢气燃烧机理和燃烧行为的认识尚未完善,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对氢能的安全开发和利用。基于此,本文利用高精度直接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非预混火焰在流动和燃烧过程中的不稳定性行为和燃烧的内在机理做了详细研究。 在研究中利用768个处理器核进行了大规模的高效并行计算。而且,为了能得到更精细的流场结构,在计算中考虑了实际燃烧中的详细化学反应过程。 本研究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分别为:(1)探讨了氢气非预混火焰在流动和燃烧过程中固有的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2)研究了由于氢气自身的快速扩散的属性诱发的热扩散不稳定性对非预混火焰结构的影响。 (3)探讨了燃烧室中非预混火焰因火焰、压力波及燃烧等因素的相互作用诱导的声学响应和热声耦合不稳定性的形成。(4)建立于三维大规模的直接数值模拟中提供的海量数据的基础上,开展了对非预混燃烧中的输运模型的检验和发展的研究。 在流动和燃烧过程中自身存在的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方面,分别开展了二维和三维直接数值模拟的研究,探讨了氢气射流撞击火焰在近场区域的不稳定性。研究中发现,浮力驱动下的流动不稳定性对火焰外部涡旋结构的形成至关重要。 而且,捕捉到了由剪切效应引起的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性和相应的小尺度涡旋结构的形成,并且探讨了扰动对这两种不稳定性的响应。通过比较二维和

三维的模拟结果,发现二维模拟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可以节省大量的计算资源,而三维结果的预测更为准确和精细。 通过大规模高精度的三维直接数值模拟,进一步研究了氢气非预混火焰中的热扩散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是由氢气自身的快速扩散的性质诱导的。 研究发现,流场中固有的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会引发非预混火焰的不稳定,而由优势扩散引起的热扩散不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却能够减弱这种不稳定性的影响。不仅如此,优势扩散的作用也会影响非预混火焰的组成结构。 并且由于组分H2和自由基H的快速扩散的输运性质,导致流场中高温区的产生和局部高反应物浓度的分布特征。本文还考虑了实际动力推进系统的燃烧设备里经常会发生的燃烧不稳定性即热声耦合不稳定性。 分别通过实验观测、直接数值模拟、以及理论解析三种方法研究,并将三者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了非预混火焰中的热声耦合不稳定性的形成,而且这种燃烧不稳定性诱发了火焰面周期性撕裂的行为。并且,非预混火焰对外界扰动的响应呈现低通特性。 在论文的最后,通过对上述的三维大规模的直接数值模拟中得到的各个瞬态数据的统计,研究了湍流的统计特性和输运特性,并预测了湍流脉动标量的逆梯度输运的现象。研究发现,不论是均一扩散还是优势扩散的条件下,对于非守恒量和守恒量而言,非预混火焰中的湍流脉动标量的输运行为都并未完全遵循经典的梯度模型中所描述的梯度输运,即梯度输运模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并不能准确地描述非预混火焰中的湍流输运行为。 而逆梯度扩散现象的发生是由于剧烈的化学反应热释放引起的压力梯度的变化,进而影响湍流的扩散和输运过程。最终,湍流标量输运呈现出梯度扩散和逆

水力发电企业技术监督监控自动化监督动态检查考核表

水力发电企业技术监督监控自动化监督动态检查考核表 序号 检查项目 标准分 检查方法 评分标准 1 监督管理 300 1.1 监督机构与职责 125 1.1.1 制定本单位的自动化技术监督实施细则(正式版) 20 检查文件资料 缺少扣20分,制度不完善 扣5-10分。 1.1.2 有健全的自动化技术监督机构。建立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监督三 级管理网络 40 检查监督管理 制度文件的网 络图及成员 根据本发电企业机构的实 际情况考核,没有监督机构 的不得分,监督机构不健全 的扣20分。

序号 检查项目 标准分 检查方法 评分标准 1.1.3 建立各级监控自动化监督专责人的责任制,各级专责人职责明确、 责任落实 40 按各级职责内容检查实际落实情况 总工职责5分,生技部自动 化监督专责工程师职责10分,车间监督专责人职责15分,各班组监督专责人10分。 1.1.4 按规定格式和时间如实上报监控自动化监督指标完成情况,重要问 题应及时上报 15 检查月报 月报不符合要求扣5分。

序号 检查项目 标准分 检查方法 评分标准 1.1.5 编写本单位的监控自动化监督年 度工作计划、总结并及时上报主管 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 10 检查资料 缺一项扣5分,每一件不符 合要求扣5分。 1.2 自动化监督技术管理 175 1.2.1 主要规程: 1.自动控制系统运行维护规程; 2.检测仪器仪表、控制系统测量通 道(参数)调校规程; 25 检查资料 缺一项扣5分。

序号 检查项目 标准分 检查方法 评分标准 3.试验用仪器仪表操作(使用)规程; 4.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1.2.2 主要制度: 1.岗位责任制度; 2.检修工作票和验收制度; 3.现场巡回检查及清洁制度; 4.试验用仪器仪表管理制度; 75 检查资料 缺一项扣1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