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摘要: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是由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企业内部因素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整理国内外文献,筛选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团体因素,使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对其进行解释,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并能在文献的整理过程中发现不足提出问题。

关键词:技术创新,社会心理学,影响因素,团体,政策

技术创新是企业家为获取商业利益,通过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将新的产品、工艺等推向市场的过程。1目前国际上技术创新的研究主题是“技术变迁与知识关系等方面”,主要围绕经济的演化理论和知识理论展开。2对技术创新的研究通常着眼于技术、创新、经济等关键词,或从较为宏观的企业、政策、经济、市场出发,或研究微观的个体创新思维,鲜少将企业中的团体作为研究对象。企业是技术创新的第一主体,3企业的运作与其中各团体的工作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影响技术创新的因素也应当关注企业中的团体。

社会心理学中,团体指由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人组成的集合,团体的成员间通常有面对面的接触或互动的可能性。4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团体的人际层面,即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此解释个体的行为。使用社会心理学关于团体的理论分析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有助于研究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在微观个体与宏观企业之间的作用机制,同时有利于将促进技术创新的政策落到实处。本文拟筛选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对团体层面的影响因素进行社会心理学重构,并从这一视角出发提出促进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一、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团体因素

1、研究范围

从目前国内外对技术创新的研究来看,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因而影响技术创新的因素相对较多,这方面的研究通常选取不同角度进行。经济学、管理学领域关于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理论较多。熊彼特(1912)最早提出技术创新理论,将技术创新分为4个阶段,其后众多学者围绕不同阶段提出相关的影响因素。野中郁次郎在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强调暗默知识在企业创造中的重要性,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知识的扩散。高建(1997)将影响技术创新的因素分为成功因素和失败因素,又将成功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和组织因素,外部因素包括政府支持、咨询服务、各环节的合作等;而创新失败主要发生在销售阶段,原因包括技术、资金、内部组织、营销管理等。傅家骥(1998)根据技术创新的不同环节指出商业上创新成功的要素包括科学发明、工程开发、企业家精神、管理、确认市场需要、支持性环境。社会心理学既关注团体中的领导、内部沟通和决策,也研究团体的心理功能、规范和凝聚力。结合社会心理学对团体的定义,本文将研究范围缩小到影响技术创新的企业内部因素,且仅考察团体中的人际层面。

2、国内相关文献对团体因素的关注

笔者以“技术创新”并含“影响因素”为关键词在CNKI中文文献库进行篇名精确搜索,将搜索结果按被引频次降序排练,对前20的文献以本文研究范围进行筛选(2015年7月

18日结果)。分析表明,这些文献从不同切入点研究了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多数在将问题细化具体化的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有15篇文献(75%)在不同程度上对企业内部因素进行研究,其中对人际层面关注的有7篇(35%),主要集中在领导、内部沟通、凝聚力三个方面。具体分布如下表。

2.1企业领导对技术创新的重要影响

企业高层领导对创新的支持表现在企业规划、战略、经费安排、人员激励、企业文化等方面。5英国经济学家兰格力士等通过调查1966年和1967年被授予英国女王技术创新奖的84个项目,发现成功的创新组织中有一个处于权威地位的杰出人物,而创新失败往往是高级管理层没有认识到的创新的潜力。弗雷曼等领导下的SAPPHO计划,在考察了29对创新项目后认为,成功创新项目的负责人比失败项目的负责人有更高的职位和更大的权威。张会云,唐元虎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管理层的创新意识和决策对技术创新影响最大,研发部门领导对创新的重视程度有很强的影响。6高启杰使用李克特量表对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样得出高层管理者对技术创新的态度和实践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决定性因素。7池仁勇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认为企业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对技术创新影响不显著。8这可能说明领导在技术创新过程的作用并非提供专业知识。

结合以上文献不难看出,企业领导或管理层的重视程度对技术创新有重要影响,且领导并不需要直接参与研发,这是由领导的决策权决定的。从文献的被引频次也可知其受关注度在三个关键词中最高。但是以上文献均没有对领导的决策方式、领导风格进行深入分析,用“重视程度”来代表领导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作用过于简单。

2.2 内部沟通加速知识的流动

沟通是保证企业内部功能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使研发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得以传递扩散。兰格力士的调查发现,糟糕的合作与沟通交流是导致创新延迟的重要原因。野中郁次郎、竹内弘高认为,暗默知识是日本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它与形式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企业组织中知识创造的关键动态。9暗默知识难以言表的特性对知识转移提出挑战,使组织内部的沟通至关重要。疏礼兵认为研发团队内部的知识转移和分享对于新知识的创造有直接影响,但我国企业研发团队内部沟通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知识转移意愿较低,不重视知识转

移的能力,成员间信任不足等。10高启杰调查了82家企业关于企业内部交流与沟通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看法,结果显示多数企业肯定了这一因素,但认为这种影响处于次要位置。7潘旭明提出网络环境下企业内部的沟通所出现的新特点,认为强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成员之间信息的传播, 特别是加速隐性知识的流动,但是弱关系在创新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1

目前关于内部沟通促进知识流动的观点已获得较多的认同,对于企业内部沟通的方式、沟通的内容等问题也有了进一步实证研究。但由于缺少理论指导,使得研究的切入点仍较多地集中在证明沟通有助于创新上,而没有更深入的研究以提供更有效的沟通方式。

2.3 凝聚力为创新提供保障

团体的凝聚力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及部门内成员间能团结合作的重要保障。组织内的良好合作同样是兰格力士调查发现的创新成果的必要因素之一。叶克林,胡荣华,刘光平认为企业内部技术人员的团结协作精神对技术创新有重要影响,但经调查,我国企业内部缺乏团队精神。12贾生华,疏礼兵,邬爱其认为保持技术人员的稳定性、激励核心技术人员等措施可以提升团队的凝聚力,目前民营企业在这方面表现得比较好。13

从文献数量及被引频次来看,我国学术界对凝聚力的关注稍少。但研究中,凝聚力往往会以稳定性、服从指挥、效率等形式出现。

总的来说,企业内部因素被多数学者认为比外部因素更重要,而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并没有得到普遍的关注。以上文献反映出目前学术界关于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因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按重要性由高到底排列分别是领导、内部沟通、凝聚力。但这些研究仍有一些不足。第一,多数研究以实证分析为主,在影响因素的选择上一般依据前人的经验,主观性较强。第二,实证方面,以统计分析为工具,多采用问卷调查法,而鲜少使用实验法等探究因果关系的方法。第三,由于没有探究因果关系,所以目前的研究基本停留在验证某种因素是否有效影响技术创新,而没有深入了解为什么会产生影响,如何产生影响,因此无法给出具体的政策建议。第四,企业内部因素相对复杂,领导、内部沟通、凝聚力三要素之间存在交互关系而并非独立,三者之间如何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最后,笔者认为目前研究的不深入很可能是因为关于技术创新的研究过于注重实证,忽视了理论的建立,由于缺乏理论创新而难以在影响因素问题上纵向推进。

二、社会心理视角下的技术创新影响因素

企业中的最小单位是个人,而个人通过组成团队的方式在企业中工作。团队为个人心理提供归属感、认同感、社会支持等以影响个人的工作效率,因此,团体中的各要素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技术创新。本文将针对前文整理的三点因素结合社会心理学理论进行讨论。

1、以加速知识流动为切入点

技术创新过程中,从新知识的产生到引入市场的成功需要经过知识的扩散。尤其知识在企业内部的流动有利于加速新知识创造和检验。换言之,解除企业内部的沟通障碍,鼓励企业成员之间的沟通将促进创新的产生。汪秀婷等的研究验证了沟通与信任对创新的显著影响。14

团体内的沟通主要有两个特性,即成员发言的不平等性和领导在沟通中的主导性。成员发言的不平等性指团体中的讨论总由少数人主导。领导在沟通中的主导性指领导与团体沟通的相互作用,沟通中越活跃的人越可能成为领导,而领导者在沟通中也倾向于表现得更活跃。结合这两种特性可以看出领导在沟通中的重要地位,因而领导行为将直接影响知识的流动速度。

里维特(H.J.Leavitt,1951)通过实验提出正式沟通网络的5种模型,包括圆型、链型、Y型、轮型和全通道型。研究表明,轮型和Y型对于解决简单问题更有效,而圆型和全通道型对于解决复杂问题是更有效。由于多项调查强调了技术创新中领导权威地位重要性,而轮型最能凸显领导的核心位置,因此轮型可能更有利于创新的产生。但另一方面,杨振华,施琴芬的研究发现,全通道型的沟通网络更有利于隐性知识的传播。15笔者认为可能需要分情况讨论,何种沟通网络能最有效的加速知识流动、提升创新绩效仍有待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2、领导风格与创新绩效

领导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决策者,除主导内部沟通外,领导的行为直接影响创新绩效。心理学家一直试图寻找与成功领导有关的特质,目前形成了较多的理论。伯恩斯(Burns,1984)在他的交易型和变革型领导理论中指出,变革型的领导会使组织在面对革新和变化中达到超额的绩效。变革型领导主要是指倾向于通过更高的理想和组织价值观来激励他的追随者的一类领导。这类领导能够为组织制定明确的远景目标。国内外对这种领导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杨建君等对中国企业调查得出,变革型领导有利于技术创新。16但该研究并没有将不同风格的领导进行对比,因而无法给出变革型领导最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结论。

3、凝聚力的作用与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高凝聚力使团体更稳定,能促进成员的相互信任,降低团体内部的焦虑,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但工作效率与创新绩效并不等同,高工作效率是否比如导致高创新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影响凝聚力的因素包括需要的满足、团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及领导的风格。值得注意的是,变革型的领导容易导致较高的团体凝聚力。同时里奇韦(Ridgeway,1983)等人的研究表明,良好的沟通也有助于提升凝聚力。

目前关于凝聚力与技术创新的研究较少,这可能是因为凝聚力可以做为一种企业文化或领导、内部沟通的产物进行研究,也可能是由于凝聚力对创新的影响已较为显著。如何提高凝聚力依然是学界的热点。

4、文化的差异为团体研究提出挑战

以上三种因素在不同文化下可能有不同的表现。特里安迪斯(H.Triandis,1993)发现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文化中高效能的领导者风格会有不同。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关心团体需要与人际关系最为重要,因而人际型领导效能更高;但在个人主义文化中,任务型的领导更受喜爱。中国是奉行集体主义的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个人主义不同,这样将基于他国文化的研究结果尤其是实证分析直接引入我国可能出现水土不服。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企业内部因素是影响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人际关系层面是内部因素的组成部分,使用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探究它们的作用机制。目前学界对人际关系层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领导、内部沟通和凝聚力三个要素。研究发现,变革型领导、良好的沟通和高凝聚力有利于提高创新绩效,并且这三要素之间相互影响。但是目前的研究多采用选取某因素的单个维度进行验证的方式,而少有对比,故无法得出最佳的促进技术创新的方案。此外,缺少实验方法使得该方面的研究仍停留在表面。最后,由于文化差异,简单引用西方理论可能不符合中国国情。

针对以上研究结论及不足,本文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首先,完善企业领导培养及监督机制。领导的决策对技术创新至关重要。培养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选用具有有利于技术创新领导风格的管理人员,能有效提高企业创新绩效。

其次,建立企业内部良好的沟通网络。良好的沟通网络能促进创新知识的产生与传播。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是改善沟通网络的有效举措。

再次,弘扬优秀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内部凝聚力。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高凝聚力,从而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环境。

最后,鼓励立足于本国国情的科技政策研究。加大R&D投入,同时重视理论研究,谨慎吸收国外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傅家骥主编.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许振亮. 国际技术创新研究前沿与学术群体可视化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

3杜伟. 关于技术创新主体问题的理论分析与实证考察[J]. 经济评论,2004,03:32-35.

4侯玉波.社会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高建.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分析[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

6张会云,唐元虎. 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模糊聚类分析[J]. 科研管理,2003,06:71-77.

7高启杰. 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8,07:32-38.

8池仁勇. 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06:105-108.

9(日)野中郁次郎,(日)竹内弘高. 创造知识的企业:日美企业持续创新的动力[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6.

10疏礼兵. 技术创新视角下企业研发团队内部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

理,2007,07:108-114.

11潘旭明. 网络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和模式分析[J]. 商业研究,2006,02:13-15.

12叶克林,胡荣华,刘光平. 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学海,2003,03:85-91.

13贾生华,疏礼兵,邬爱其. 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 管理

学报,2006,01:103-108.

14汪秀婷,杜海波,江澄,张沥之. 技术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对创新绩效影响:沟通和信任的中介作用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12:37-44.

15杨振华,施琴芬. 高校科研团队沟通网络的媒体适应性与隐性知识传播[J]. 科技进步与对

策,2007,11:115-117.

16杨建君,刘刃,马婷. 变革型领导风格影响技术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J]. 科研管理,2009,02:94-101.

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

【文献号】6-738 【原文出处】统计研究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403 【原刊页号】12~16 【分类号】F31 【分类名】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407 【标题】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 【作者】察志敏/杜希双/关晓静 【作者简介】察志敏,杜希双,关晓静,国家统计局。 【摘要题】技术创新 【英文摘要】The paper evaluates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of China by using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and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of imperfection of current innovation circumstance,shortage of innovation input and the need to improve the skills of innovation personnel. 【关键词】技术创新/评价方法/实证研究 【正文】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要完成这样的历史任务,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努力提高自主研究与开发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工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工业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其创新能力如何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国际竞争能力。为此,我们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的方法,并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初步的评价与分析,以期能为国家制定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并建立起正常的激励机制提供参考。 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探讨 关于技术创新,普遍认同的概念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为目的,从新产品、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技术的获取(研究开发、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工程化、产业化到实现市场销售的一系列活动的全过程。国外一般把技术创新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产品创新,另一类是工艺创新。产品创新是指企业发明新的产品或对原产品的性能进行重大改进或提高,工艺创新是指企业采用新的技术工艺或对原生产工艺生产方法进行重大改进。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技术创新能力各要素的诸多方面,可以说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都相关。OECD国家在进行技术创新能力调查时,将反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确定为六个重点方面:一是企业发展战略,二是创新成果的扩散,三是企业创新的信息源和创新障碍,四是企业创新的投入,五是政府在创新中的作用,六是企业创新的产出。加拿大的专家在进行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中,采用8个相应的指标来进行分析,即:创新人员投入占从业人数的百分比,创新资本投入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非专门的创新人员投入占从业人数的百分比,非专门的创新资本投入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专门的创新人员投入占从业人数的比重,专门的创新资本投入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出口销售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和企业的创新倾向;国内有些学者将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六大创新能力要素,即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R&D)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我们在较为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划分为四大要素。 1.企业潜在技术创新资源。企业潜在的技术创新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它主要反映企业潜在的技术创新能力。其中人力资源主要是企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创新素质,包括文

(发展战略)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2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市场瞬息万变,技术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常常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它既可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挑战,又可给企业带来商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既要面对国内企业的竞争,又要面对国际跨国公司的竞争。企业能否随着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不断研发市场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这是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是高科技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高科技企业的生命力。技术创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企业凭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可以迅速占领市场。科技与经济交织在一起的激烈竞争在全球展开,世界各国都在调整自己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战略,都把企业技术创新放在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能为企业自身带来可观的利润,而且会涉及到相关的企业,从而形成众多企业相互竞争的创新浪潮,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是加速企业自身发展的活力源泉,而且也是加速整个现代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创新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技术创新是创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全球竞争的加剧,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面临的是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竞争对手是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大的跨国公司,企业要在这样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造就自己的核心能力。而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是企业的技术能力,是企业在技术上具有别人不

能模仿的、持续创新并能持续保持领先的能力。要保持市场占有率,必须持续不断更新技术和产品。企业的核心技术,对企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只有不断推陈出新,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自有基础技术研究成果,直接关系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行为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经济行为,基础技术成果是企业社会经济行为的支柱之一,产品的相关实用技术,产品化技术和产业化技术是支持企业社会经济行为的另一个重要支柱。 企业的发展,必须有明确的研发方向和市场定位,这对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十分重要。任何一个企业,不管其具体的产业及产品特点如何,都是一个多种技术有机组合而成的组合体。技术是企业生存的支撑,技术创新则是企业在竞争中发展,赢得和保持某种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力所在。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当前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更是企业增强发展能力、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经济运行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买方市场基本形成,企业面临全面竞争的发展环境,出现了利润率平均化和下降趋势,分化、调整、改组加剧,大型化、规模化和小型化、专业化竞相发展,不少企业进入“二次创业”或“再次创业”的新阶段。技术创新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企业技术创新不仅决定和统率着企业技术发展的具体行为,也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企业能否正确选择并贯彻实施合适的技术发展方式,不仅是企业能否顺利实现技术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如日本企业所

技术创新

摘要:技术创新是一个涉及经济学、社会学、哲学、文化学、管理学、技术学等学科的研究课题,国内外不同学科领域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赋予了技术创新不同的内涵,因此,有必要对国内外几十年来关于技术创新的概念与定义的主要观点及其演变,技术创新界定所涉及的主要问题与争论作一介绍,并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学、管理学和技术学的角度考察了技术创新的内涵,揭示出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有利于不同领域里的学者相互交流。 1、国内外关于技术创新概念的主要观点 1.1 国外关于技术创新概念的主要观点 创新这一概念的提出可追溯至18世纪后期,早在工业革命之初,1776年,亚当·斯密在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就指出,“新的专家阶层是一群勤于思索的人,他们利用知识为经济生产做出重要贡献”。卡尔·马克思被认为是最早认识到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与竞争的重要推动力的经济学家。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深入分析,阐明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因素。到了20世纪初期,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A.Schumpeter)从马克思有关技术进步在长期增长中的核心作用和有关技术进步的连续性和演进性那里得到了有关技术创新的最初启示[1],打破了经济理论研究上的僵局。他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和概念框架来系统地研究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熊彼特关于经济增长非均衡变化的思想首先反映在其1912年德文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此书在1934年译成的英文版中,使用了“创新”(inovation)一词。熊彼特在1928年首篇英文版著作(资本主义的非稳定性)(“Instability of Capitalism”)中首次提出[2]创新是生产函数或供给函数的变化,或者说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样一个过程的概念,并在1939年出版的《商业周期》(“Busines Cycles”)一书中比较全面地提出了创新理论。在熊彼特看来,“创新”是一个经济范畴而非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指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而更是指把已发明的科学技术引入企业之中,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商业周期》出版12年后,索罗(S.C.Solo)对技术创新理论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他在《在资本化过程中的创新:对熊彼特理论和评论》一书中首次提出技术创新成立的两个条件,即新思想来源和以后阶段的实现发展。这一“两步论”被认为是技术创新概念界定研究上的一个里程碑。此后,学者们对于技术创新的研究向宏观和微观、深度和广度延伸,技术创新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里发展起来。美国学者曼斯费尔德(E.Mansfield)对技术创新的定义常为后来学者认可并采用,但是曼斯费尔德的研究对象主要侧重于产品创新,与此相对应,其定义也只限定在产品创新上。他认为[3]产品创新是从企业对新产品的构思开始,以新产品销售和交货为终结的探索性活动,是一项发明的首次商业化应用,是发明的后续阶段。弗里曼(C.Freman)是技术创新方面的著名学者,他对创新的研究有两个特点:一是作为经济学家,更多地从经济角度来考察创新;二是把创新对象基本上限定为规范化的重要创新。他认为[4],技术创新在经济学上的意义只是包括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装备等在内的技术向商业化实现的首次转化。英国学者V·莫尔在《创新的企业文化管理》中指出,技术创新是技术制品的创始、演进和开发过程[5]。澳大利亚学者唐纳德·瓦茨认为[6],技术创新是企业对发明或研究成果进行开发并最后通过销售创造利润的过程。以熊彼特为代表的技术创新理论主要是对经济和管理领域研究后得出的。而在他之后人们从事的技术创新研究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个范畴,如美国社会学家W.F.Ogburn等人研究了社会创新变革与文化和自然的关系,S.C.Gilfilan等人研究了发明过程的社会学领域,英国科学家贝尔纳等人研究了科学的社会结构。这些研究从更广阔的视野讨论了技术创新的一系列问题。这种拓展的技术创新研究,把技术发明和应用的工艺性和技术性的经济学分析推进到社

技术创新 发展阶段与战略选择

林毅夫技术创新、发展阶段与战略选择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动力,这是国内外学术界的共识,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学术界则有争议。本文为林毅夫教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一、发展阶段和技术创新 对技术创新的含义,经济学界和科技界的理解不完全相同。经济学界所谓技术创新,是指一个生产者在下一期生产中所采用的技术比这一期生产的技术好,效率高,这个“新”技术不必是最新的发明。在科技界里则习惯地把创新和发明等同起来。发明是从无到有,是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现有知识存量的一个增量贡献。但在经济学里则把发明和创新分开,创新侧重已经发明出来的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运用,是和一个生产者现在实际采用的技术比较,而不是和世界总体的技术水平做比较。 最发达国家各个产业所采用技术在世界各国的相同产业中通常处于最先进的水平,既然如此,发达国家在下一期生产时要采用比现在更好的技术就只能依靠自己的新发明。关于发明,尤其是在现代高科技产业上的发明,投入非常巨大。像IBM每年的研发投入是50多亿美元,摩托罗拉40多亿美元,因特尔30多亿美元,朗讯40多亿美元。而且风险非常高:一般在最前沿技术上的研发投入,一百个立项,到最后大约只有五个取得可以申请专利的技术;在十个申请专利的技术中,大约只有一、二个具有商业价值。也就是说,在一百个研发项目中,最后只有一、二个项目,对企业的投入有了回报,对整体的经济发展作了贡献。如果只看这个最后具有商业价值的技术研发项目,它有专利的保护,可以拥有全世界的市场,其它国家的企业要用这项新技术必须付专利费,这项技术研发投资的回报率会相当高。但是如果把那99项失败也算是取得这一项成功的必要成本,那么,在最前沿技术研发的投资回报率并不高。 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想要靠自己的研发取得新技术,在最前沿的技术上和发达国家竞争,成功和失败的概率,顶多和发达国家一样。但是,发展中国家如何筹措那么巨大的资金投入?根据一些研究,即使是买专利,成本一般只要这项专利技术研发成本的三分之一,而且引进的必然是有商业价值的技术,可以避免自主研发所可能遭遇的99%的失败。所以,发展中国家以引进技术为主来取得技术创新,成本会远低于发达国家自己发明技术的成本。这样,发展中国家发明专利的数量虽然比发达国家少,但是技术创新的速度却可以比发达国家快得多。 二、引进技术并非永远落后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发达国家处于技术前沿,因而必须自己研发新技术,否则就没有技术创新。发达国家必须在资本密集度很高的产业采用资本密集的技术来生产,这对发达国家的企业而言,也是一个不得不做的选择。因为在发达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中,资本相对丰富,劳动力相对短缺,资金相对便宜,劳动力相对昂贵。 发展中国家要提高整个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也就是每个劳动者所拥有的资本的量。必须创造更多的剩余,实现最高的积累。

产业链、创新链构建

1 张建华 上海大学 上海OLED 产业联盟 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平板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OLED 产业链、创新链构建

上海AM OLED 产业链与创新链 平板显示产业发展现状AM OLED 产业、技术发展 ?Part 2. 1 演讲提纲 ?Part 1.?Part 3.

?万亿产业:显示器面板产业规模过亿?东亚产业:韩、日、台湾、大陆?高度融合:产业链与创新链 ?高度集中:资本、技术、人才、市场?持续发展:新产品、新技术 ?高速发展:中国大陆平板显示产业 平板显示产业特征 韩国48% 中国台湾33% 中国大陆12% 日本7% 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TFT-LCD 面板经营收占比 2013/2014 预期中国平板显示产业将在2018年超过韩国, 位居全球第一

新型显示产品向高附加值发展 智能健康家居 曲面显示智能可穿戴高分辨 超大尺寸创新产品驱动AM OLED 产业可持续发展

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慢?与平板显示发达地区相比,新技术积累 少、产业化进程慢, 面板产品结构快速变化影响追赶先进步伐产业链配套建设滞后 ?平板显示产线核心工 艺设备、零配件和关 键材料70%以上依赖 进口 知识产权积累欠缺 ?新兴显示技术发展步 伐相对缓慢,产业化 进程落后,核心知识 产权缺失带来行业隐 忧 中国大陆平板显示产业规模迅速增长(2014年总产值逾千亿),但是不可否认国内平板显示产业规模仍然相对较小(10%),新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相对迟缓,核心知识产权缺失,产业链配套能力滞后等,离建设平板显示产业强国还有较大差距。 中国大陆平板显示产业发展

坚持技术创新,向技术要效益总论

坚持技术创新向技术要效益 ——孙董事长在浪潮集团技术创新座谈会上的讲话 我们所处的信息产业是一个技术驱动型产业。根据摩尔定律,信息产业每隔18个月技术性能提高一倍,价格下降50%。因此,信息产业的竞争不单单是一种产业规模的竞争,更深层面上在于技术的竞争。这种特点要求我们必须时刻注重技术创新,不断地提升产品竞争力。 浪潮集团要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两个作用,一是市场的龙头作用,二是技术创新的原动力作用。也就是说,我们既要增加市场的攻击力,也要提高产品和技术的爆炸力和杀伤力。 “依靠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竞争能力”,是我们2009财年十大任务中的第三项,落实好该任务,需要在座各位和全体浪潮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刚才一些产业单位也介绍了各自好的创新经验做法,下面我围绕如何体现“技术创新是原动力”、如何“向技术要效益”,谈一些感想、提几点要求。 一、回顾浪潮发展历程,进一步加深对“技术创新是原动力”的认识 自1983年涉足信息产业、推出第一台“浪潮牌”微型计算机开始,浪潮坚持技术创新、专注于信息产业,从一个单纯的计算机厂商发展为具备软硬件一体化竞争优势、提供先进的计算平台和领先的解决方案供应商。20年前中国电脑界三分天下的长城、浪潮和东海,东海没落、长城沦为制造工厂,只有浪潮依然屹立潮头,与中国信息产业同步成长壮大。回顾发展历程,浪潮一直以技术为本,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的每个关键阶

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有很多先进经验值得总结。 (一)紧紧把握产业和技术发展趋势,保持高度的技术前瞻性和敏感度,引领中国IT产业发展模式 浪潮集团前身是从事计算机外部设备和民用电子仪表研发生产的企业,正是把握了全球信息产业和技术发展潮流,做出“开发和生产微型计算机”的战略决策,浪潮才率先进入计算机产业,并迅速发展壮大。90年代初期,我们敏锐把握网络化趋势,率先开始服务器研发,并于1993年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IA架构服务器,在国际上引起轰动。在国外厂商大举入侵的形势下,浪潮凭借服务器保持了产业的竞争力。同年,浪潮开始发展软件业务,形成了我们现在的软件产业。2002年,我们提出软硬一体化发展战略,近年来软硬件业务协同发展,不断壮大,形成了计算机、软件、智能终端、通讯和半导体照明五大产业群组。从HP收购EDS、IBM收购麦肯锡,到最近的甲骨文收购SUN等国际IT厂商并购案,都充分说明软硬一体化是IT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浪潮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以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为依托,对产业发展趋势和前瞻性技术保持高度敏感,不断增强软硬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的竞争能力,不仅成为浪潮集团的创新战略,而且引领了中国IT产业发展模式。 (二)“技术—专利—标准”梯次攀登的理念初见成效 浪潮始终坚持依靠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将“技术-专利-标准”梯次攀登视为技术创新的核心理念,取得大量技术成果、初步建立了自主知识产权体系。从1983年推出中国第一台PC机;1990年浪潮0530H微机获得国家质量最高奖项“银质奖”;同年,浪潮推出全球第一台中文寻呼机,1993年推出

技术创新工作计划

技术创新工作计划 技术创新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是"十五"全省工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措施。 "九五"是技术创新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时期。全省深入贯彻"科教兴省"战略,积极实施国家经贸委《技术创新工程》和《浙江省"九五"工业交通技术发展纲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有力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一是关键技术攻关有突破,产品技术含量稳步提高。围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突破工业生产中的35项关键技术,实施了国家和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国家重大装备国产化创新项目计划,一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达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水平。开发成功国家级新产品303项和省级新产品6744项,20XX年新产品产值率达到%。二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建立了6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2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产学研联合开发产生丰硕成果,县(市)及企业技术创新试点取得新的经验。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和社会各方参与的技术创新体系。三是技术创新机制逐步完善,企业创新动力明显增强。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技术创新机制,初步实现了技术创新由政府推动向企业自主创新转变,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投入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四是促进了工业结构优

化升级,提高了企业竞争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一大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到20XX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比1995年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 五年来的技术创新实践充分表明:注重企业技术创新与工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是促进技术创新自身发展的战略要点;坚持产学研合作创新为主与企业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是促进技术创新的基本路子;加强技术创新与企业改革改组相结合,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技术创新机制的重要保证;抓好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是构筑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突出重点,点面结合,整体推进,是促进技术创新的有效方法。 当前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技术创新的观念和方式不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技术创新资源的市场配置能力还不强,技术创新投入还不足;不少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体系与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对技术创新的指导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十五"时期是浙江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技术创新的大推进时期。技术创新面临新的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环境,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技术创新压力加大。产品和技术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研究开发的成本越来越高,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的步伐越来越快,技术创新水平越来越成为

技术创新链理论下的科技金融结合路径

技术创新链理论下的科技金融结合路径 摘要:经济转型作为我国目前大局规划中的战略性任务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各行各业都在如火如荼地推行产业升级,然而不管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产业升级,产业创新是唯一出路。本文将对金融行业借助技术创新链理论实现产业改革进行分析论述,详细介绍了几种不同的科技金融结合方式,并分析其对科技领域以及金融行业的促进作用。这对我国其他行业的产业升级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创新链;科技金融;结合路径 技术创新链是指一个具有创新性的科技成果通过不断完善改进实现产业化的过程。由其定义可知,技术创新链被两大因素影响,即科技水平和产业支持。当前我国各行业都对技术创新链有了足够的认识,但是金融行业创新链的关注方向偏重于金融行业如何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却对创新理论对金融行业的应用不够重视,缺乏二者结合发展的研究。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对科技金融结合路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以期能够改善这种状况。 一、创新链理论概述 1.创新链理论的提出及研究成果 创新链理论的提出有近20年的历史,指科技成果经过改进完善最终被应用于产业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技术创

新能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科技创新链还涉及企业内部的联系结构以及企业外部的组织结构的创新节点。创新链中的各个关系结构之间都存在一个节点,这些节点就是创新链各个环节的功能联系。 2.关于科技与金融结合机制的研究 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通过风险融资的方式能够为科技创新创造更大的资金支持,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中小型企业的科技创新融资工作要更加注重民间资金借贷等非银行资本。国内很多学者也研究了科技金融协同发展中的影响因素,认为资本在实质上就是科学技术与金融融合的产物,并对这个理论进行了建模分析,强调了科技金融一体式发展的理念。虽然国内外已经对科技金融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但是研究的侧重点始终是如何更好地让金融支撑起企业的创新发展而忽视了金融行业本身与科技创新结合发展的研究。所以要针对科技金融结合路径进行分析研究以更好地指导金融行业的创新改革。 二、金融与技术创新结合的不同路径及作用分析 1.科技金融初级结合路径 科技金融的初级结合方式是财政加金融中介的结合。金融资本与金融中介相结合可以有效促进科技创新商品化。首先,财政可以大幅削减银行对科技创新的投资利润和风险预期,这样可以使实际应用到科技创新的资金更为充足。其

我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之原因复习过程

我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之原因 要鼓励科研的“冒险”精神,积极支持不违背基本科学原理的“奇思妙想”和“异想天开”的“非共识”研究项目。 世界尖端科学技术是金钱买不到的,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也是单纯靠投入换不来的。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持续增长我国的综合实力,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要靠科学技术,关键是自主创新能力要大幅度提高,这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何总不如我们期望的呢? 巨额投入≠能力提升 对于我国科技工作的现状,政协委员十分担忧。今年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收到的聚焦科技创新的提案有107件。梳理他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令人深思—— 全国自然科学一等奖已经连续多年无人问津。 取得像胰岛素那样为世界所认同、并对全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成果长期没有。 在汽车工业领域,我国自主研发、比较成熟的高端车型几乎没有,绝大多数车型来自于仿造,发动机等核心动力部件依赖进口。 在大型民航客机制造等高端领域,我们仅限于总装、组装,核心尖端部件都源于进口。 在医疗领域,所用最新的西药95%来自西方发达国家。所有尖端最新医疗设备95%以上来自西方国家,我们自主创新研发几乎为零。以CT为例,进口品牌最高已发展到640层CT、双源CT、能谱CT,而国产品牌64层CT还没能推出来,国产16层CT仍没有心脏扫描功能,差距越拉越大。 据预测中国将会在2013年,成为世界研究与发展投资领域里新的领头羊。科技界的政协委员担心的是,虽然投入直线上升,却很难产生与之相适应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尖端自主创新科研成果。北京糖尿病医院院长、英国皇家医学会院士王执礼委员感叹地说“只有经济总量而没有抢占科学技术制高点,我们永远要受制于人。” 我国科技事业总体发展水平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不高,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薄弱,使得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出速度较进口品牌落后很多,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赖程度仍然较高。这种情况与我们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极不相符,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科技发展上不断增加的投入极不相符。

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一般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等一系列活动。技术创新的实践与研究在世界围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国际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以及城市、产业、企业创新体系的构筑越来越受到人们和社会的关注,而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创新体系中最活跃的细胞和系统,只有依托基础科学,瞄准技术轨道,提升技术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和自主创新,才能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

新人才大量涌现。 企业界对国家明确要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对国家以后将重视发挥企业在科技攻关中的作用及有关规划,对国家出台的鼓励企业创新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和产业升级结合的包括产业结构调整、鼓励装备产业发展等政策都非常支持,寄予厚望。需要切实解决的根本问题一是如何按产业化原则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国家创新战略中的地位;二是如何提升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资源的效率。其中涉及政策体系、政策重点及政策执行机制等方面。 一、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自治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已取得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企业创新主体的认识不足、地位不明确。首先是在思想认识上有差距,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创新是灵魂”,创新是国家强盛之本,是企业走出困境实现振兴之本。特别是一些企业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认识还没有到位,缺乏在的动力,因而影响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造成这种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技术投入少,没有成为创新主体。除了大型龙头企业外多数大中型企业一是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参与国际竞争

技术创新的类型及定义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指生产技术的创新,包括开发新技术,或者将已有的技术进行应用创新。科学是技术之源,技术是产业之源,技术创新建立在科学道理的发现基础之上,而产业创新主要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之上。 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有密切关系,又有所区别。技术的创新可能带来但未必带来产品的创新,产品的创新可能需要但未必需要技术的创新。一般来说,运用同样的技术可以生产不同的产品,生产同样的产品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产品创新侧重于商业和设计行为,具有成果的特征,因而具有更外在的表现;技术创新具有过程的特征,往往表现得更加内在。产品创新可能包含技术创新的成分,还可能包含商业创新和设计创新的成分。技术创新可能并不带来产品的改变,而仅仅带来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例如改善生产工艺、优化作业过程从而减少资源消费、能源消耗、人工耗费或者提高作业速度。另一方面,新技术的诞生,往往可以带来全新的产品,技术研发往往对应于产品或者着眼于产品创新;而新的产品构想,往往需要新的技术才能实现。 创新作为经济学的概念,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在他的《经济发展理论》(1912)一书中提出的。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他把创新活动归结为五种形式:(1)生产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新技术或新工艺;(3)开拓新市场;(4)获得一种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5)实行新的企业组织方式或管理方法。 熊彼特之后,经济学家在发展创新理论的过程中把创新区分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技术创新是指人类通过新技术改善经济福利的商业行为。技术创新不是纯技术概念,而是一个经济学范畴。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发明创造的第一次商品化。 熊彼特特别强调企业家在经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他把企业家定定义为具有创新才能的人。企业家是创新活动的人格化,没有企业家,创新也就无从谈起。企业家的创新行为把科学家的发展创造成果引入经济活动中,一般情况下,创新可以降低成本或提高产品质量,从而使实行创新的厂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获得超额利润。超额利润的引诱会促使其他企业纷纷模仿,创新及模仿浪潮必然促进

技术创新发展阶段与战略选择

技术创新、发展阶段与战略选择(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动力,这是国内外学术界的共识,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学术界则有争议。本文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一.发展阶段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对现代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库斯内茨(SimonKuznets)的研究,工业革命之前,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一般是国家的规模扩大,人口增加,但是人均的产量不增加,人的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改善。现代经济增长是在人口持续增长的基础上,人均产量也增长,每个人可以享用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一历史性转变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技术创新的速度在工业革命以后变得越来越快。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想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赶上发达国家,就只有在技术创新的速度上比发达国家更快,才有可能实现这个发展目标。 但对技术创新的含义,经济学界和科技界的理解不完全相同。经济学界所谓技术创新(technologicalinnovation),是指一个生产者在下一期生产中所采用的技术比这一期生产的技术好,效率高,这个“新”技术不必是最新的发明。在科技界里则习惯地把创新(innovation)和发明(invention)等同起来。发明是从无到有,是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现有知识存量的一个增量贡献。但在经济学里则把发明和创新分开,创新侧重已经发明出来的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运用,是和一个生

产者现在实际采用的技术比较,而不是和世界总体的技术水平做比较。最发达国家各个产业所采用技术在世界各国的相同产业中通产处于最先进的水平,既然如此,发达国家在下一期生产时要采用比现在更好的技术就只能依靠自己的新发明。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不管是在传统的产业如纺织业,或是在现代的信息产业,和发达国家相比,都有相当大的技术差距。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可以和发达国家一样,靠发明来取得新技术,也可以利用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以引进技术的方式,包括买专利、模仿等等,取得技术创新。就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而言,在这两种可能方式当中到底哪一种方式比较好?应该依成本和效益的比较而定。关于发明,尤其是在现代高科技产业上的发明,投入非常巨大。像IBM每年的研发投入是五十多亿美元,摩托罗拉四十多亿美元,因特尔三十多亿美元,朗讯四十多亿美元。而且风险非常高:一般在最前沿技术上的研发投入,一百个立项,到最后大约只有五个取得可以申请专利的技术;在十个申请专利的技术中,大约只有一、二个具有商业价值。也就是说,在一百个研发项目中,最后只有一、二个项目,对企业的投入有了回报,对整体的经济发展作了贡献。如果只看这个最后具有商业价值的技术研发项目,它有专利的保护,可以拥有全世界的市场,如果其它国家的企业要用这项新技术必须付专利费,这项技术研发投资的回报率会相当高。但是如果把那99项失败也算是取得这一项成功的必要成本,那幺,在最前沿技术研发的投资回报率并不高。有许多实证研究发现,拥有核心技

创新链产业链

附件 深圳市2015年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创新链+产业链” 融合计划申报指南 一、重点支持链条 1.无人机 重点突破无人机一体化数字航空飞行控制系统、无人机用发动机控制系统、高精度飞行姿态控制系统、通用地面操控平台系统、数据链通信及导航系统、人机交互系统、动力系统、无人机载荷系统和高清图像传输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进一步提升无人机设计、测试、总装集成能力,重点培育无人机在影视传媒、商业航拍、现代物流、城市规划、智能交通、警务通勤、应急救灾、地质水电和农林渔牧等领域应用,推动无人机产业规模化发展。 2.航空电子 重点突破陀螺仪、航空用微电机系统、高集成度一体化封装电路板、IC封装载板和LED显示/触控模块等核心零组件关键核心技术,开发飞行管理系统、飞行控制系统、飞行导航通信系统和机载影音娱乐系统等,提高关键机载电子设备系统集成水平,加强适航取证工作力度,努力扩大航空电子产业规模。 二、设定依据 (一)《深圳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深

府…2013?118号)。 (二)《深圳市未来产业发展政策》(深府…2013?122号)。 三、支持数量及资助方式 支持数量:根据年度资金扶持计划和项目评审结果确定。原则上每个“创新链+产业链”融合链条支持一个实施方案。每个实施方案的资助总额不超过总投资的20%,年度资助金额不超过1500万元,支持年限一般不超过3年,补助资金将根据实施方案年度检查评估情况分期拨付。 支持方式:企业自筹为主、政府无偿资助。申报单位自愿申报、专家评审、现场考察、社会公示、资助机关审定。 四、申报条件 (一)实施方案符合产业规划和申报指南重点支持领域要求,实施周期不少于3年,总投资不低于1亿元。 (二)项目单位必须是在深圳市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具有较强科研或经营能力、运行管理规范的从事未来产业研发、生产及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其中: 牵头单位应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的研发、生产及服务,拥有一批高水平研发成果和技术储备,发表过相关高水平研究论文或取得发明专利,具备良好的产、学、研、用合作基础和较强的资金筹措能力。 协作单位应具备相关领域的工作基础、健全的财务制度和优秀的技术及管理团队,具备承担子项目研究开发或产业化推广的基本 - 2 -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分析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仅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旺盛的创新活力,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动力,但是其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却显得尤为匮乏,难以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竞争。 关键词技术创新能力中小企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外向型经济的带动下,我国中小企业蓬勃,不仅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旺盛的创新活力,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动力。(中小企业标准:资产3000万元以内,年额3亿以内,员工3000人以内(此为大致标准,各行业有不同标准)。2010年我国中小企业有1000多万户,从业人员1亿多,注册资本金16

3、技术开发与吸收能力不强。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从技术创新的技术源来看,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企业技术创新方法主要来源于外部(约占70%),而不是内部(约占30%)的研究与开发,表明我国企业自主技术发展能力较弱,对外部技术依赖性强,这就使得企业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和技术储备,在市场竞争中难形成技术优势和技术特色。多数行业的关键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国外,在引进的过程中,将主要资金用于生产设备的进口而忽视技术专利、专有技术的引进,缺乏对引进技术的集成、创新。 4、技术创新市场信息匾乏 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投资大、周期长,具有很大的风险。而企业作为向社会提供产品的部门,其生产活动必然要受到市场等外部环境的制约,要化解技术和产品蕴含着的风险因素,增加成功的百分比,就必须灵敏、准确地分析和预见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动态。但是我国企业在技术信

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作者:————————————————————————————————日期:

浅谈创新与企业生存发展的关系 当今世界正步入知识经济、信息技术的时代,全球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没有创新就没有高技术产业,也就不能使传统产业得到可持续地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各种企业都把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作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不断增加企业创新的资本投入及知本投入,力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结合设计院近几年的实践谈谈创新与企业生存发展的关系。 一.创新对企业生存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快,出现知识爆炸现象。知识的转化越来越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不断缩短。知识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知识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与此同时,知识失效的速度也明显加快。如果企业不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不学习掌握新的知识,不根据市场变化对企业的经营战略、内部管理、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调整创新,最终将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更难获得快速发展。所以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和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强烈要求企业不断创新。 从当今世界500强企业的变化趋势看,现代管理是企业保持长盛不衰的手段,科技水平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必须从企业战略高度来认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问题。当今科技发展呈现出以往所未有过的新特点,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是:科技已从真正意义上成为了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主要驱动力。科学和技术迅猛发展,科技与经济、与自然、与社会的结合更紧密,影响更深远。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巨大驱动力,促进了生产力发展质的飞跃,带动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和优化升级。哪个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能力强,其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就强、在经济结构不断调整情况下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就足。无数事实说明科技创新能力的差别,导致了企业竞争力和企业在市场中地位的变化。科技创新能力不仅仅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目前我国许多国有企业是由以前的全民事业单位、集体企业、乡镇企业转制而来,在从以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今天,由于对市场经济的规律认识不足、缺乏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危机意识,很多企业已退出市场竞争的舞台。也正是因为过去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目前市场经济环境尚不十分完善,企业在观念和认识上滞后,企

可持续发展与技术创新

可持续发展与技术创新 可持续发展是要寻求一条兼顾当代和子孙后代利益的发展道路,就是要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和良性循环。要重视生态赤字和环境透支的严重状况。同时,也应看到只要实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必然会在资源的合理利用、产业的优化组合、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产生巨大效益,从而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提高综合国力奠定基础。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社会各界对可持续发展也产生了共识。虽然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已取得了可喜进展,但资源的过快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成为当前乃至今后较长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可持续发展已作为制定“十五”计划的原则之一。 综观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持续发展,现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高新技术产业不仅改变了世界原有的产业结构,也重新调整了世界经济的格局。一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水平将决定其经济发展前途。因此,我国的经济要实现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信纸型增长方式转变,都必须适应世界经济发展动向,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科技进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从而使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全面实施。我们要加快科技进步,加强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事业。 当前,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然而,天下并不太平。今年以来,国际上发生的一系列大大小小的事件。充分表明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新的深变化。不确定因素在增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与此同时,现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这些深刻变化使我们认识到,综合国力的增强,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前途和命运的主导因素,只有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巩因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才能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才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因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综合国力的竞争,业已成为举世瞩目,世人关注的重要问题。综合国力竞争,有其时代的特性,盖而言之,有四个特

(发展战略)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最全版

(发展战略)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 系

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2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市场瞬息万变,技术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常常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它既可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挑战,又可给企业带来商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既要面对国内企业的竞争,又要面对国际跨国X公司的竞争。企业能否随着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不断研发市场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这是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是高科技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高科技企业的生命力。技术创新是壹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企业凭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能够迅速占领市场。科技和经济交织在壹起的激烈竞争在全球展开,世界各国都在调整自己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战略,都把企业技术创新放在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壹个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能为企业自身带来可观的利润,而且会涉及到相关的企业,从而形成众多企业相互竞争的创新浪潮,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是加速企业自身发展的活力源泉,而且也是加速整个现代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创新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技术创新是创新的壹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全球竞争的加剧,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面临的是国内、国际俩个市场,竞争对手是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大的跨国X公司,企业要在这样的竞争中获得壹席之地,就必须造就自己的核心能力。而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是企业的技术能力,是企业在技术上具有别人

不能模仿的、持续创新且能持续保持领先的能力。要保持市场占有率,必须持续不断更新技术和产品。企业的核心技术,对企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只有不断推陈出新,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自有基础技术研究成果,直接关系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行为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经济行为,基础技术成果是企业社会经济行为的支柱之壹,产品的相关实用技术,产品化技术和产业化技术是支持企业社会经济行为的另壹个重要支柱。 企业的发展,必须有明确的研发方向和市场定位,这对X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十分重要。任何壹个企业,不管其具体的产业及产品特点如何,都是壹个多种技术有机组合而成的组合体。技术是企业生存的支撑,技术创新则是企业在竞争中发展,赢得和保持某种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力所在。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当前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更是企业增强发展能力、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经济运行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买方市场基本形成,企业面临全面竞争的发展环境,出现了利润率平均化和下降趋势,分化、调整、改组加剧,大型化、规模化和小型化、专业化竞相发展,不少企业进入“二次创业”或“再次创业”的新阶段。技术创新和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企业技术创新不仅决定和统率着企业技术发展的具体行为,也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企业能否正确选择且贯彻实施合适的技术发展方式,不仅是企业能否顺利实现技术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如日本企业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