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 多彩的课余生活 3教案 浙教版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 多彩的课余生活 3教案 浙教版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 多彩的课余生活 3教案 浙教版

(浙教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快乐的学习生活

4. 多彩的课余生活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集体活动是快乐的,课余活动是丰富的,自由活动是有趣的。

2. 情感目标:

通过感受课余活动的快乐,体会集体生活的美好。

3. 能力目标:

让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分享课余生活的快乐,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

交流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感受课余生活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快乐。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做健康有益的活动。

【教学准备】

1. 教师制作关于学生课余活动的课件。

2. 学生做好自己的课余生活记录。

【教学过程】

一、交流感受台:

教师导语:前一段时间,老师让同学们完成一项记录,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1. 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A. 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

B. 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

C. 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

D. 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

E. 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

……

2. 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3. 共同评议。

评选出活动新颖、有趣,开展得认真深入,收获丰富、感受深刻、对大家启发大的同学,教师颁发“课余生活之星”奖章。

学生通过展、演、画等形式展示了自己的课余生活,感受课余生活的快乐。

二、经典展播台:

1. 教师播放同学们做操的场景、大课间活动、学校运动会、跳蚤市场、“六、一”中华文化传统秀登本学期学校开展的活动,让学生重温当时活动热闹的场面。

A. 谈谈自己当时参加活动的感受。

B.谈谈自己的收获。

2. 说说自己喜欢的活动

A. 你喜欢哪些活动?在括弧里画“√”,或在空白的方格里贴上自己喜欢的活动的图画。填写书29页。

B. 学生交流:

游戏娱乐活动,如:踢毽子、跳皮筋、跳绳、“老鹰捉小鸡”、扔沙包……

课余辅导训练,如:网页制作、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球球训练……

个人爱好,如:小收集──收集邮票门券;小饲养──饲养观赏鱼鸟;小种植──种植花木盆景、庭院瓜果;小演奏家──天天练习钢琴、小提琴……

家务劳动家庭帮手,如: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

三、明辨是非台:

过渡:课余活动多参加可以锻炼身体,增长见识。但是,有小朋友在课余玩这样的活动,大家来看看。

1. 电脑演示一个小朋友戴丑面具吓同学的场景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结:课余开展有益的活动,才能身心愉悦,不做不健康的游戏。

2. 辨析:

在健康游戏的括弧里画“√”,在不健康游戏的括弧里画“×”。填写书上29页判断题。

四、总结:

师:同学们,课余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让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能拥有快乐的课余生活。

小学品德与生活第一册教案

小学品德与生活第一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习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二、教学目标。 1、三条轴线 *儿童与自我 *儿童与社会 *儿童与自然 2、四个方面 *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期和基础) *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三、教法设想 1、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4、结合红星儿童团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四、各单元教学内容与措施。 第一单元(第1—4课)认识你真好 本单元的学习重在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学习学校生活中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培育和发展主体意识。为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第二单元(第5—8课)快乐每一天 生活不可能天天艳阳高照。“迟到”“写字不好”“上学路上怎么走”“一日事务怎样巧安排”这些问题都会困扰着儿童。本单元就抓住这些儿童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问题,展开讨论、分析、通过合理归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儿童在学习中,寻找到了战胜挫折的良策,获取了一份成长的经验,也就获得了一份快乐。 第三单元(第9—12课)我像小树苗 本单元没有直白的,纯道德的理性说教、而是寓“教”于乐,因势利导,通过幽默、夸张、离奇的童话故事,学生亲自参与的游戏活动等,让儿童经历体验、感悟的过程,使他们认识到“马虎、撒谎”对少年儿童来讲是品德、习惯不良的前奏,面对曾有过的马虎、撒谎等行为不掩饰、不回避,努力远离“长鼻子”,告别“小马虎”,做一个不说谎话、做事有耐心,有毅力、不敷衍的文明儿童,为他们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单元(第13—16课)冬爷爷来了 本单元以“变化”为主线贯穿其中,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四季的变化,学生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的同时欣赏自己的进步,在自我积累经验中提出新的发展目标,,迎接新的一年,迈向新的生活。 1. 拉拉手交朋友 活动目标要求: 1.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的情感,初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的一员的快乐。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第一单元温暖的家 一、《课标》要求:健康、安全地生活: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愉快、积极地生活: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选择生活和学习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 二、单元目标:情感与态度:爱亲敬长。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做家务的习惯。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过程与方法:尝试用观察、体验等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单元内容: 主题一:我的家 主题二:我的事情我来做主题三:我为家庭添欢乐主题一我的家主题目标:1.让学生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培养他们爱家、爱父母的情感。 2. 使学生知道父母的一些基本情况。 活动准备:1.实物投影仪、电教设备、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好爸爸、坏爸爸》玩具兔。2.每人准备一张全家福的照片、纸、笔。 活动时间:2 课时主题活动过程:第一课时设计意图教学过程(课堂预设)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介绍自己的家 二、创造氛围,通过教师的讲解激发学生介绍自己家庭的兴趣,同时为学生示范如何介绍自己的家人。 三、我爱我的家人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家人的具体情况,来激发他们关爱家人的情感。 四、课堂总结 五、课外准备师:人人都有一个家,同学们了解自己的家吗?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家吧! 师:在投影仪下教师先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全家福照片。 师:小朋友们,这是老师的全家福照片,我非常愿意把我的家人介绍给你们认识。我很爱我的家人,和他们在一起我觉得自己很幸福也很快乐。师:你愿意把你幸福的家庭成员介绍给大家吗? [ 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3—5 人] 师:在小朋友们刚才介绍家庭成员时应该先把长辈放在前面,然后再介绍晚辈。师: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认识了一些小朋友的家庭成员,知道了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下面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或前后位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的全家福照片。 [ 学生之间交流,并互相认识家庭成员] 师: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把自己家人的情况说给大家听听吗?那就请你把家人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介绍。 [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人的情况3—5 人] 师:现在我们就请愿意介绍的同学带上他的照片来向我们大家介绍他的家人的情况。1.家庭情况我知道: 师:你对你的家庭了解有多少?对家里人的生日都了解吗? [ 学生互相说说自己了解的情况,比比谁知道的多。] 2.我的家庭资料本:结合自己了解的家庭成员的情况,完成教科书第七页的内容。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在课本第七页“家庭生日簿” 里填上自己家人的生日,拿出小剪刀把属于自己家人的属相剪下来,贴到生肖栏里[ 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我们都有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很多,每个家庭成员为了全家的幸福也共同努力。回家收集一些家庭成员为自己的家庭付出努力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下节课我们一起讲一讲。 课堂检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课堂预设)二次备课 一、活动:“幸福的家”故事会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 期中检测题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20 X 3=60) 1. 在校园里我们不能看到() 2. 你的书包里不应该装() A. 课本 B. 刀子 C. 文具盒 3. 怎样才能交到朋友?() A. 骂人 B. 打架 C. 诚实守信 4. 怎样和同学相处?() A. 互相协助 B. 打骂同学 C. 欺负同学 5. 以下哪种做法是准确的?() A. 和学生打架 B. 上课说话 C. 上课认真听讲 6. 要做个礼貌的孩子,以下哪个是不礼貌的行为?() A. 向老师问好 B. 排队 C. 骂人 7. 要做个好学生,不应该怎么做?() A. 上课吵闹 B. 上课认真听讲 C. 按时完成作业 8. 进入老师的办公室,应该做什么?() A. 喊报告 B. 乱翻东西 C. 大声吵闹 9. 上课铃响后,假如老师还没有来,不应该做什么?() A. 在教室乱跑 B. 拿出课本 C. 保持安静 10. 假如你生病了不能正常到校,应该怎么做?() A. 躺在床上睡觉 B. 给老师打电话请假 C. 啥都不做 11. 假如和同学有了矛盾,应该怎么做?() A. 自己处理 B. 即时告诉老师 C. 谁都不说 12. 放学后走在马路上,不应该怎么做?() A. 相互打闹 B. 排队 C. 注意安全 13. 上课时,如果要向老师提问,应该怎么做?() A. 举手 B. 直接说 C. 憋在心里 14. 上课时,如果老师让你回答问题,应该怎么做?()

A. 不说话 B. 起立回答 C. 坐着回答 15. 快考试了,要想考个好成绩,应该怎么做?( ) A. 碰运气 B.考试抄袭 C.按老师说的认真复习 16. 同学之间不应该( ) A. 相互协助 B.相互学习 C.自己做自己的 17. 假如同学有了困难,应该( ) A. 不管他 B.取笑他 C.协助他 18. 假如你做错了事,应该怎么做?( ) A. 撒谎骗人 B. 承认错误 C. 前面两个都不对 19. 假如老师或者爸爸妈妈批评你,你应该怎么做?( ) A. 虚心接受,下次改正 B. 怀恨在心 C. 哭 20. 在家做个懂事的好孩子,你应该怎么做?() A. 帮妈妈干活 B. 看电视 C. 玩 二、连线题(10 X 2=20) 美丽的孩子一个兔子聪明的花朵一只男孩勤劳的校园一条狮子整齐的老师一头小鱼严厉的父母一棵大树 三、判断题( 10X 2=20) 1. 在学校里我们应该尊敬老师,团结同学。( ) 2. 在家里我们不应该听父母的话。( ) 3. 在校园里我们应该爱护花草。( ) 4. 上课我们应该认真听讲。( ) 5. 在学校我们应该热爱劳动,认真做值日。( ) 6. 做错事后不应该向老师或者父母承认错 误。 ( ) 7. 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协助。( ) 8. 我们不应该讲文明讲礼貌。( ) 9. 上课铃响后,我们不应该即时回到教室。( ) 10. 我们应该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

品德与生活三年级《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教学设计

三年级品德《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教学设计 曾丽君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提高学生对劳动意义和价值的认识。 2、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爱劳动的情感,对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人感到敬佩,对懒惰的人感到不满,并且为自己过去贪图舒服,害怕劳动的行为感到羞愧。 3、行为目标 培养学生爱劳动的好习惯,增强学生劳动的自觉性。 二、教学要点(重、难点) 1、知道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懒惰好吃定败家的道理。 2、理解“双手和大脑,一切能创造”的具体含义。 3、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增强劳动的自觉性。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劳动的工具及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激励谈话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劳动的光荣花和劳动的果实,要奖给我们班爱劳动的小能手。这节思品课,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劳动的课文,谁勤于动脑,乐于动手,劳动的光荣花就会为谁开,劳动的果实就会被谁摘。 (二)学文明理 1、多媒体展示动画故事。 2、引导讨论,启发明理。 分家后,哥哥和弟弟的生活各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个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出示课题: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3、小结:弟弟的生活由穷变富,靠的是辛勤劳动。哥哥的生活由富变穷,是因为他好吃懒做。这个故事使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生活。 (三)激发感情 1、采访“兄弟俩”,解决疑难。 2、联系“现实生活”,激发情感。 (1)引导学生走进现实生活,说说周围哪些人像弟弟一样用劳动创造了美好生活;他们是怎样创造美好生活的? (2)课件展示工人、医生、教师、科学家劳动的画面,展示广州市的美景,深化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道德情感。 3、小结:劳动真伟大,劳动既可以像“摇钱树”那样挣钱,创造物质财富,还可以使我们双手更灵巧,大脑聪明,身心更健康,精神更美好。也就是说创造精神财富。劳动真的能创造一切啊。 (板书:双手和大脑创造一切)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第一课我爱家乡山和水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教学难点】 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教学方法】 观察,访问,交流。 【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山和水、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 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 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出示第7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 6.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教案

第一单元我的家人与我的伙伴 第一课我的一家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的含义和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对家人产生敬爱之情。 3、为自己的家人感到骄傲。 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 课前准备: 1、观察并了解自己家人的职业、兴趣、爱好、生活习惯。 2、准备一张家庭生活照。 3、教师准备一张自己童年的家庭生活照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谈话引入:我们都有自己的家,谁能告诉大家你的家里都有谁?请哪位同学介绍,就把事先收上来的照片放在投影上,全班都能看到。(如果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把临时居住在自己家的亲戚也算作自己的家人,教师要及时给与指导,从而明确家庭的含义。)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投影出示自己童年时的家庭生活照。 1、介绍:“这是老师和你们一样大时,和我的家人一起照的照片,大家猜一猜,哪个是老师?”“猜一猜其他几个人是谁?” 2、老师介绍:你们想了解照片上这些人的情况吗?那老师来为你们介绍一下。教师指着照片介绍“爸爸妈妈都是农民。他们特别会种庄稼……工作之余,爸爸喜欢坐在树荫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却喜欢看电视剧,有时还会跟着电视一起哭、一起笑……姐姐上小学四年级,她学习非常好,姐姐喜欢读课外书……妈妈怀里抱着的小朋友是我的小妹妹,那时她刚刚会走路…… 3、老师一边介绍一边把画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爸爸妈妈种田,爸爸在树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在看电视,姐姐在读书,妹妹在玩耍等) 4、小结:刚才老师都向大家介绍了哪些内容? 板书:工作爱好习惯 (学生对老师的童年生活都是非常感兴趣的,通过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既了解了老师的童年生活,熟悉了老师的家人,在不知不觉中也学会了介绍家人的方法。)(二)介绍自己的家人 1、谈话:你们愿不愿意把你的家人介绍给同学们?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家人的情况介绍给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告诉大家,小组的同学如果想了解什么,也可以请她给介绍一下。 2、小组介绍(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就像听故事一样,了解到小伙伴的家人情况;同时在语言表述上,互相指导,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有不同的提高。) 3、小组选举一位介绍最好的同学到前边来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老师对介绍的好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对于一年级同学来说,能走上讲台给全班同学介绍就已经是很出色的了,如果再能语言流畅的进行介绍,这更是高水平的展现。教师适时的进行表扬和鼓励,学生获得的将是成功的喜悦。) 三、总结:通过今天对家人的介绍,你有什么想法?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天气冷了_教学设计

1、天气冷了 教材分析: 《天气冷了》是《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寒冷的冬天》的第一个主题。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活动使孩子了解冬天是四季最寒冷的季节,大自然发生了变化:气温降低,树叶落地,河水结冰……发现更多属于冬季的自然现象,在寒冷的天气里要让孩子了解一些御寒常识,增进身体健康。以身边冒着严寒工作的人为榜样,学习他们不怕寒冷坚持工作的精神。 学情分析 冬天是四季中最寒冷的季节,一年级的学生会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很多属于冬季的自然现象。但是,本年龄段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长辈的呵护下成长,就像是温室中培育出来的花朵。他们惧怕寒冷,意志薄弱。对身边冒着严寒工作的人很少关注,甚至有漠视的现象。少有机会参加室外运动,自我御寒方面的能力相对减弱。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从大自然的变化中感受气温降低,要注意保暖御寒,增进身体健康。增强对严寒中坚守工作岗位的人们的尊敬和热爱。培养学生一定的探究意识。 2.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前搜集,课中交流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关冬天的自然常识。 3.行为与习惯:通过交流讨论和活动,使学生懂得怎样在寒冷的冬天保护自己的身体。以身边冒着严寒的人为榜样,学习他们做一个不怕寒冷,坚强勇敢的孩子。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冬天的气候特征和有关的自然现象,掌握御寒保暖的方法。 2、难点:增强对严寒中坚守工作岗位的人们的尊敬和热爱。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 (1)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和观察冬天的特点,感受季节的变化。 (2)搜索有关动物、植物过冬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课件出示冬天图片,谈话: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图,请你仔细观察,图中描绘的是什么季节?(冬天)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下雪了,地上白了,树上白了,房子上也白了。)你喜欢冬天吗?为什么喜欢?(学生自由交流) 冬天虽然寒冷,但雪后做雪的游戏却能给我们带来许多快乐,冬天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寒冷的冬天这一单元的第一课天气冷了。(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天气冷了。(再读课题,做冷的动作,读出情感来。) 二、新授 活动一感受冬天 1、同学们,冬爷爷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感觉到它,发现它了吗? 根据你以前的观察,谁来说说冬天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咱们周围的事物都有什么变化?

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品德与生活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教学建议: 本单元是三年级的开篇,因而也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篇。依据课标“我在成长”的条目,分解安排了“幸福的摇篮”这一单元主题。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也是人的良好道德和社会性品质发展的起点,显得十分重要。家庭的亲情,父母的疼爱,学生虽然或多或少地知道一些,但是他们并不一定都能真正感受到父母对孩子所付出的心血,甚至会认为父母对孩子的疼爱是 应该的,孩子理所当然地应该接受疼爱,不知道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支感激和孝敬父母。培养学生心中有父母,体谅父母的辛苦,为父母、家庭分忧,懂得家庭成员间的亲情,把关心、孝敬父母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看成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落实“我在成长”中的过程目标十分关键。 谢谢您,爸爸妈妈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会家庭亲情,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离不开父母长辈的养育,应当以恰当的 方式回报父母、长辈。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验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疼爱,懂得感激爸爸、妈妈。培养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1、小时候的故事 看课本,通过回忆自己小时候成长的一些故事,唤起他们对父母辛勤操劳和关爱的感激之情。其中的任何一个故事都凝聚了父母的关爱和期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去体会、感受。 活动:a、了解:查找小时候的故事,查一查名字的来历;b、讲:向同学们讲述有意义的故事。 2、温暖的家 看:欣赏图片,回忆爸妈对自己的关爱之处,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家庭是你们的主要生活场所,是你们最熟悉、与自身发展关系最密切的地方。在你们成长的道路上,父母长辈倾注的关爱是无法用数字计算的。 说一说:讲述父母关爱自己的感人故事。 诵读:诵读课文中小诗,回味受到家人呵护时的感受。 3、爸妈真辛苦https://www.360docs.net/doc/8f4973196.html, 找教案 观察与记录:看图,教材从农村和城镇两个角度,从父母每天的工作时间、工作任务两个方面,选择不同的家庭安排了观察记录的内容。 讨论:说一说自己的父母是怎样为家庭和子女操劳的,体会家长的辛苦。说一说他们一天的工 作时间、工作任务等等。 4、我爱我的家人 评一评:看课本上的插图,说一说他们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为什么? 课本上的插图有两类:一类是关心父母和长辈的孝敬行为;另一类则是不理解父母,有行为问 题的表现。 做一做:学唱歌颂爸妈的歌曲,说一说父亲节的由来。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1、再现生活场景,煽情导入主题 (播放《我真幸福》录像资料或投影片:爸爸妈妈陪小红一起逛公园、放风筝,和小红一起讲 故事、做手工,,) 议一议:小红生活幸福吗?从哪些情景中可以看出来? 讲一讲:是啊,父母为我们不知倾注了多少心血,当你生病需要治疗时,当你学习有了困难时,

一上品德与生活教案

一上品德与生活教案 第一单元我上学啦 主题一做好朋友吧 教学目标: 重、难点: 1、认识新同学和新老师,体会学校生活的愉快。 2、学习与人交往的基本方法,产生与人交往的愿望。 教学准备: 1、各式各样的名片。 2、相关的交通标志图片和资料。 3、彩笔、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亲爱的小朋友,祝贺大家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谁来说一说,我们学校与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学校里有这么多新老师、新同学,该怎样认识他们呢? 二、新课内容: 1、微微笑,做朋友 怎样记住好朋友或者让好朋友记住自己呢? 2、你还想认识哪些同学? 3、你认识了几位朋友? 4、做名片,交朋友。比一比,谁的朋友多又多。 5、我们班的生日表 6、学校里面朋友多 7、快快乐乐画笑脸

三、小结:把你认识的新朋友介绍给大家,好吗?学校里面朋友多,希望每一位小朋友在学校里朋友多,快乐多,进步大! 主题二我们的校园 教学目标 重、难点: 1、增强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2、对学校环境感兴趣,学习了解环境的方法。 教学准备:准备彩笔、铅笔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重、难点: 增强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小朋友,开学已经好几天了,大家肯定认识了学校的一些地方。但是我们还有很多地方不熟悉,这会给我们的学校生活带来不便,为了让我们尽快地熟悉校园,在学校里方便、愉快地学习和生活,我们一起来玩“参观校园”的活动。 二、制定路线 1、制定路线 2、学生进行参观 老师交代注意事项:遇到问题要学会求助、注意保持安静、学习用多种方 式去观察

三、信息交流 1、小朋友,你们在参观校园的过程中,都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老师请各小组的同学先在一起讨论讨论,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个同学向全班小朋友来汇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重、难点: 1、对学校环境感兴趣,学习了解环境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活动延伸

小学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

小学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我换牙了》教学反思 第一环节是为什么保护牙齿。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请同学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健康牙齿在我们生活中起什么重要作用?又结合当前学生换牙期间少了牙齿对自己的生活带来的不便,明确牙齿对我们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到我们应该保护牙齿。 第二环节是怎样保护牙齿。保护牙齿的方法有很多,如每天刷牙有助于保护牙齿的清洁,多吃绿叶蔬菜可以锻炼牙齿的咀嚼能力,不用牙齿咬铅笔等坚硬的东西,有助于牙齿长得整齐。其中刷牙是一项既有效又易于操作的好办法。可在实际生活中,能掌握正确刷牙方法的人并不多,何况是小学生?所以在这一环节中,重点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在学习刷牙的过程中,本课又分为三个步骤:1、评析。请同学到前边用牙模型表演自己平时刷牙的方法与过程,同学评析他们的刷牙方法正确与否。2、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看电脑演示以后,小组同学在牙模型上练习,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学习。3、实践练习。请同学们拿出自带的牙具进行练习活动,从而解决在刷牙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个环节,坚持保护牙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保护牙齿,知道怎样保护牙齿,还要能够做到坚持保护牙齿。这一环节先通过正面教育,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每天早晚刷牙。再通过反面教育,兰兰得了牙病,原因是因为不坚持刷牙。不坚持刷牙,为什么就会牙疼呢?本课利用一个动画向学生讲明了这个道理。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最基本

的生理常识,也认识到坚持每天刷牙的必要性。最后老师向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促使自己坚持刷牙的方法——刷牙记录卡,还向同学们提供一个了解保护牙齿信息的网址。一张记录卡、一个网址使课堂教学充分向课外延伸。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从课改的新思想进行研究。一、生活性。本课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紧紧围绕学生生活来展开教学,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内容为载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二、开放性。本课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多方面的对学生有意义的题材。如:每个牙齿的作用、为什么要早晚刷牙等。三、活动性。本课教学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在教育教学任务中,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现对一学年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

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水平有所上升。 四、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1)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 第一课我升入了二年级 教学目标: 1、在班集体中,能和同学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2、感受与体会到自己进步的脚印,并愿意朝着新的目标努力。 3、能够爱惜书本和文具。 德育目标: 1、通过交流与畅谈,增强努力向上的信心,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爱护书籍,培养爱惜劳动成果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经验,持续总结自己的进步成果,增强天天向上的信心,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学会爱惜书本和文具,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在暑假中的旅游照片、制作、作品等、心愿卡(苹果形)、心愿树、成长袋的样子、课件、录音故事。 2、学生:准备暑假作业、小手工、小制作、图画、照片、书法、编织、贴画、插花、旅游日记、小诗,等等。书本文具等头饰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师以自己的暑假生活导入----学生交流自己的暑假生活---展示暑假作品---评选优秀作品---交流自己的心愿---成长包---增强交流、激发信心,增强天天向上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展示自己暑假的一些旅游照片、作品,同学们,你们在暑假里最高兴的事是什么?学到了什么本领?下面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实行交流。 二、小组实行交流,和同桌一起分享快乐。 1、交流自己最高兴的事。 2、交流暑假中的作品。 三、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 1、设置几个小组,每组为一个展台,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分类摆放在九个桌上,每个桌上摆上一个字组成“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 2、指名讲讲作品中的故事 3、评选出优秀作品,每人发给九朵小红花,在每个组中选出一件你最满意的作品,把花投进相对应的小盒中。 4、把优秀作品做成展板。 第二课时 美好的小心愿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一、课时安排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课程。 1.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的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连接中单性的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3.活动性 本课程的呈现形式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的只讲教材,儿童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己的生活需要的基本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 常识。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2.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3.掌握自己的生活需要的基本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4.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 情感与态度: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长、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品德与生活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品德与生活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我在集体中成长 单元目标: 1,能看到自己在集体中的进步,愿意朝着新的目标不断进步。 2,喜欢集体生活,能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感谢集体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帮助。 3,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4,集体生活中,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第一主题 我升入了二年级 教学目标: 1、班集体中,能和同学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2、感受与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并愿意朝着新的目标努力。 3、能够爱惜书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快乐的暑假生活 一、导入新课: 同学亲切交谈:暑假里最高兴的事是什么?学到了什么本领? 交换暑假中的作品,互相看看说说作品中有意思的事情。

二、活动 1、展示每个同学的才能,班里适当设置小小展览会:“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全班同学分组将自己暑假中的作品放在展览会上,由班长负责指导分类摆放:暑假作业、小手工、小制作、图画、照片、书法、编织、贴画、插花、旅游日记、小诗,等等。 2阵,把每件作品中的故事先在全班同学讲,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可先在小组里讲,再由小组推选了代表,向全班讲最有趣的、有价值的故事。也可以两三个同学合讲、表演、演示,等等。 3由班长主持,教师协助,组织同学评选出优秀作品,以发红花等方式给予鼓励,课后送交学校参展。 第二课时

我的心愿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新学期开始了,我们有许多美好的心愿,你的心愿是什么?请学生感受并交流自己的心愿。 2每人画一个苹果,(简笔画,空心),把自己的心愿写或画在上面,并在小组里交流。 3教师出示一棵“我们的心愿树”,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心愿苹果挂在树上,然后把这棵树放在班里适当处,经常激励每个学生实现自己美好的心愿。 课后延伸: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案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案 一、全册教材分析 本教材共分为5个单元,并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病重点突出。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让学生介绍父母在家做的菜,感受父母的辛勤哺育和无私的爱及家的温暖。 2、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人有两件宝:大脑和双手,培养儿童追求健康生活方 式、热爱生活的情感。 3、隐刀学生认识到朋友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学习的好 习惯和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人。 4、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养成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要动脑经解决。 5、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尝试。 6、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三、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争取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 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第一单元今天吃什么 活动主题一萝卜白菜我都爱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们生活中的主要食品; 2、懂得儿童成长需要多种营养,从而做到不偏食、不挑食。 活动准备:教学用书《品德与生活》下册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讲故事《丽丽病倒了》 2、讨论:小朋友,你知道为什么丽丽会病倒吗? 3、交流:谁能告诉大家,你上周是了哪些食物? 4、游戏活动——猜猜我是谁:几位同学分别带上头饰,扮演成某一种食物。走到讲 台上让大家猜谜语。 活动总结:小朋友不挑食,爱吃萝卜与蔬菜,健健康康长大。 活动主题二我设计的午餐 教学目标:通过活动,知道家里一日三餐的搭配要遵循营养、美味的原则,初步学习设计菜单。 活动准备:建议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认识常见的蔬菜,了解蔬菜中所含的营养物质。 教学过程: 1、导入 游戏——今天中午我当家 创设情境:周末,爸爸妈妈都去上班了,明明想自己做午餐,想给爸妈一个惊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一、本学期具体教学目标: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习生活后,自己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充满美好的向往和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参与能力。 二、本学期课程内容标准的重点: 1、健康、安全地生活: 能在生活中运用学到身体保健知识和安全知识;自觉养成护眼、护耳、护牙的习惯,养成正确的坐、立、行、走的姿势。 2、愉快、积极地生活: 在生活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团结合作的喜悦;在生活中体验友爱和温暖,诚实不说谎;在过去的一年中自己和班级的进步而感到高兴和自豪的同时,对二年级学习和生活有新的打算和期待。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温暖,初步了解与自己生活密切的人们的劳动;并对劳动者充满尊重和感激之情,向为人民服务的无名英雄学习;愿意为他人,为社区做力所能及的好事,爱护自己生活的地方,初步形成环保意识。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对人体、植物以及身边的各种科学现象有积极地探索兴趣,能用小试验、调查、作比较的方法学习知识;并能与老师、同学一起对探索的结果进行初步的总结。 第一单元我们的课余生活 单元目标: 1、了解我们的课余生活,发展积极的自我意识。 2、了解我们的课余生活,意识到它们对自己生活的重要性。 3、爱护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一课时我们的课余生活 目标:

1、认识我们的课余生活,感受自己身体的基本特征。 2.用多种方式表现课余生活,增强保护意识。 活动课时:1课时 活动过程: 1、开课:(老师先进行自我介绍)同学们好!这学期是同学们的品德与生活课老师。品德与生活这门课很有意思。这里,我们先来整体感知一下本学期所学内容。(老师先带学生把课本从头到尾认真看一遍;然后让学生自己把课本看一遍;最后同桌俩互相讨论讲讲自己最喜欢哪部分内容。) 2、老师讲本学期具体要求。 老师:既然有这么多同学喜欢的内容,我们就要努力学好这门课。这里,老师提机电要求: (1)每节课要按时带书来。(必要时借书) (2)每节课要带水彩笔、大美术本。 (3)做好成长记录袋,学期末检查。 (4)学期考评方法:数数谁的五角星最多得分。 (5))每节课根据纪律情况奖励小故事。 3、介绍成长记录袋的作用。。 4、布置作业:回家让爸爸、妈妈帮忙用米尺量身高、胸围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我的家人与我的伙伴 第一课我的一家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的含义和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对家人产生敬爱之情。 3、为自己的家人感到骄傲。 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 课前准备: 1、观察并了解自己家人的职业、兴趣、爱好、生活习惯。 2、准备一张家庭生活照。 3、教师准备一张自己童年的家庭生活照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谈话引入:我们都有自己的家,谁能告诉大家你的家里都有谁?请哪位同学介绍,就把事先收上来的照片放在投影上,全班都能看到。(如果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把临时居住在自己家的亲戚也算作自己的家人,教师要及时给与指导,从而明确家庭的含义。)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投影出示自己童年时的家庭生活照。 1、介绍:“这是老师和你们一样大时,和我的家人一起照的照片,大家猜一猜,哪个是老师?”“猜一猜其他几个人是谁?” 2、老师介绍:你们想了解照片上这些人的情况吗?那老师来为你们介绍一下。教师指着照片介绍“爸爸妈妈都是农民。他们特别会种庄稼……工作之余,爸爸喜欢坐在树荫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却喜欢看电视剧,有时还会跟着电视一起哭、一起笑……姐姐上小学四年级,她学习非常好,姐姐喜欢读课外书……妈妈怀里抱着的小朋友是我的小妹妹,那时她刚刚会走路…… 3、老师一边介绍一边把画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爸爸妈妈种田,爸爸在树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在看电视,姐姐在读书,妹妹在玩耍等) 4、小结:刚才老师都向大家介绍了哪些内容? 板书:工作爱好习惯 (学生对老师的童年生活都是非常感兴趣的,通过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既了解了老师的童年生活,熟悉了老师的家人,在不知不觉中也学会了介绍家人的方法。) (二)介绍自己的家人 1、谈话:你们愿不愿意把你的家人介绍给同学们?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家人的情况介绍给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告诉大家,小组的同学如果想了解什么,也可以请她给介绍一下。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学科总结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学科总结 本学期品德与生活教研工作思路是:“加强学习,优化设计,积极实践,积累反思。” 一、加强学习与培训,领会课改精神实质以教研组为活动平台,组织品德与生活教师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增强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认真领会课改的基本精神和课改的基本目的,理解《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性质、教学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树立品德与生活课程“回归生活、热爱生活、学会做人”的核心理念。 二、加强集体备课,把握教材,优化教学设计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组织任课教师分析新教材,研讨主题活动的设计。优化教研活动方式,采用小组设计活动方案,大组互相交流研讨的参与式活动方式,让教师思考合作、交流体验,在亲身介入的活动中熟悉和把握教材,深入理解编者意图,确立教学目标,把握教材重点,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同时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和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帖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主题活动。引导教师积极提问,针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组织中心组教师共同探讨教材与教法,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设计和实施个性化的主题活动的能力。

三、注重反思,积累优秀案例为积累经验、促进本学科教师专业发展,要求任课教师总结提炼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成果。w 学期末每位教师撰写并上交一篇教学论文,并组织教师互相学习。 四、收获与思考通过这一阶段的实践,教师、学生、课堂在发生着转变。教师力求创造适宜的活动情景、条件和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活动来接受和体验生活中的道德教育。教学的过程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说教和灌输,而是师生互动、对话、交流,孩子们自己去感受、领悟和表达的过程。 小学2020二年级品德与生活学科总结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 1 好山好水好地方 教学目标 1、感受自己生活的地方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感受家乡的美景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3、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以及它们的故事。 教学准备 师生课前共同调查自己生活的地方有哪些美丽的自然风光,并搜集自己生活的地方的自然风光的照片或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主题:我们这里很美 1、谈话导人:教师出示几张家乡自然风光的照片,请学生欣赏照片上的景色。照片中拍摄的是我们生活的地方。瞧,这里有山、有水,多美呀!你的感受和我一样吗?也请你把搜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2、学生分组,在小组内展示家乡自然风光的照片,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准备得比较典型的照片、图片。

3、指名几位学生上台展示、介绍自己搜集的照片。 教师就如何介绍,给学生提一些建议。如:你这张照片是在哪里照的?都有谁啊?你那天都玩了些什么?你高兴吗? (师生、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简单的交流、评价。) 4、小结要点:我们生活的地方有许多美丽的自然风光。 第二课时 活动主题:留住精彩 教学要求 教师在指导学生搜集照片时,一定要注意学生选择的是不是本地的风景,能否发现与说出照片中家乡的特点,介绍中是否表达出对家乡美景的欣赏与喜爱。今教学拓展 分组将搜集到的美景照片或图片进行汇总,以“瞧,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方”为题,办一份小报。然后将各小组办好的报纸粘贴在墙上,组织全班同学进行参观,还可以组织班级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活动。 教学准备 师生课前共同搜集自己在家乡的美景中快乐玩耍的照片。 教学过程 1、提问导人:阅读教科书第4 一5 页的照片和图片。你是不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