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皮酚诱导人肝癌SMMC_7721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探讨

丹皮酚诱导人肝癌SMMC_7721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探讨
丹皮酚诱导人肝癌SMMC_7721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探讨

[收稿日期]2006209226

[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065520050)[作者简介]张春虎(1977-),男,甘肃靖远人,博士研究生,主

要从事肿瘤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丹皮酚诱导人肝癌SMMC 27721细胞凋亡

及其机制探讨

张春虎,胡随瑜,曹美群,林 源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08)

[摘要]目的:探讨丹皮酚诱导人肝癌细胞株SMMC 27721的凋亡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噻唑蓝(M TT )法检测丹皮酚的增殖抑制作用;Hoechst 233258染色法、DNA 凝胶电泳法检测细胞凋亡;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 2

PCR )法检测抑癌基因PTEN 、致癌基因Akt mRNA 表达水平。结果:丹皮酚在3.13~200.00mg ?L -1剂量之间均

能抑制SMMC 27721的增殖;丹皮酚处理SMMC 27721后,光镜下可见明显的凋亡细胞;Hoches 233258染色、DNA 凝胶电泳显示出典型的凋亡特征;RT 2PCR 检测示丹皮酚可使PTEN mRNA 表达升高,Akt1、Akt2mRNA 表达下降。结论:丹皮酚能显著抑制SMMC 27721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 通路来实现的。

[关键词]丹皮酚;人肝癌细胞;凋亡;PTEN ;A KT

[中图分类号]R282171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659X (2007)0120068204

从天然植物中寻找有效的抗肿瘤药物已成为国

内外研究的热点。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包括抗菌消炎、抗动脉粥样硬化、增强细胞免疫等功能[1],近年国内学者研究发现丹皮酚在体内外对结肠癌HT 229等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2,3],而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 27721的增殖抑制作用尚未见报道。本实验研究了丹皮酚对人肝癌细胞SMMC 27721的增殖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1 材料与仪器1.1 材料与试剂

人肝癌细胞株SMMC 27721购自南京凯基生物

公司。丹皮酚购自宁波天真制药有限公司(10mg/2ml ,国药准字H33020043)。氟尿嘧啶(52Fu )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0.25g/10ml ,国药准字H31020593),细胞培养基RPM I 1640(美国GIBCO BRL 公司);新生牛血清(杭州四季青生物材料研究所);M TT (美国Sigma 公司)用p H 为7.4的PBS 溶解(5g ?L -1),过滤除菌,棕色小瓶中4℃冰箱保存(2周内有效);二甲基亚砜(DMSO )、羟乙基

哌嗪乙磺酸(HEPES )、胰蛋白酶(均为美国Sigma

公司生产);Hoechst 233258试剂盒(碧云天公司);Trizol (Invitrogen 公司);逆转录试剂盒(Revert Aid First Strand cDNASynthesis K it ),Taq 酶、dN TP (美国MB I 公司);PTEN 、Akt1、Akt2引物及β2action 委托上海Sangon 公司合成。1.2 仪器

CO 2恒温培养箱(日本SAN YO 公司);Y J 21450型医学净化工作台(苏州净化公司);倒置、荧光显微镜(日本OL YMPUS 产品);酶标仪(美国B IO 2TEK 公司);凝胶成像分析仪(Stratagene 美国公司);PCR 仪(美国Tech 公司);Sigma 216K 低温冷冻高速离心机(德国WTW 公司);D YYIII 型电泳仪(北京六一仪器厂)。2 方法2.1 细胞培养

人肝癌SMMC 27721细胞培养于RPM I 1640培养液中(加入新生牛血清成体积分数为0.05、青霉素、链霉素105U ?L -1,2.38g ?L -1的HEPES 的细胞培养液),用体积分数为0.075的碳酸氢钠调节p H 值为7.2~7.4,置入体积分数为0.05的CO 2,37℃、饱和湿度下的培养箱中培养,24h 换液,48h 2.50g ?L -1胰蛋白酶消化传代次,细胞呈单层贴壁生长。实验均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

第31卷 第1期2007年1月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J OURNA L OF SH ANDONG UNI VERSITY OF TCM Vol.31,No.1

Jan.2007

2.2 M TT法检测药物效应

消化、收集对数生长期细胞,并调整浓度为5×107个/L的单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板中,每孔0.2ml,24h后加入以RPM I1640培养液配制的丹皮酚,终浓度分别为:0(空白对照组),3.13,6.25, 12.50,25,50,100,200mg?L-1各浓度丹皮酚实验组,同时设含10mg?L-152Fu的RPM I1640培养液作为阳性对照组。每组设5个复孔,置培养箱中培养24,48,72h,终止前每孔加入M TT液20μl,继续培养4h,上机前吸弃培养液,每孔加DMSO 150μl,水平摇床摇动10min,在酶标仪(570nm波长)上测量吸光度(OD)值,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计算方法:抑制率=(1-实验组平均OD值/对照组平均OD值)×100%。

2.3 细胞凋亡检测

2.3.1 细胞凋亡形态学观察 在Olympus IX270型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经浓度为18.11mg?L-1(72h 时IC50值)丹皮酚处理(24,48,72h)后培养板中活细胞的形态。

2.3.2 Hoechst233258染色法 以5×107个/L的浓度接种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于放置盖玻片的6孔培养板中,每孔3ml。24h后吸弃培养液,加入丹皮酚终浓度分别为0,18.11mg?L-1RPM I1640的培养基,培养12,24,36h后,吸尽培养液,在每孔的

盖玻片上加固定液0.5ml,固定15min;去固定液, PBS洗2遍,每次3min,吸尽液体。每孔加Hoechst233258染色液0.5ml,染色5min。PBS洗2遍,每次3min。滴1滴抗荧光淬灭封片液于载玻片上,盖上贴有细胞的盖玻片,荧光显微镜检测(激发波长350nm,发射波长460nm)。

2.3.2 DNA凝胶电泳法 细胞培养同2.3.1,消化收集细胞,参考文献[4]收集DNA片段,2.0%琼脂糖凝胶上电泳(40V,4h)。溴化乙啶染色,自动电泳凝胶成像分析仪检测并拍照。

2.4 R T2PCR法检测PTEN,Akt1,Akt2mRNA的表达

取经丹皮酚终浓度分别为0,18.11mg?L-1 RPM I1640处理的(12,24,36h)细胞(每瓶6×106,每个时间点5瓶),Trizol提取总RNA,测OD值。RNAOD260/OD280=2.0。按RevertAidFir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 it说明操作合成第一链cDNA,再用合成的cDNA进行PCR。PTEN,Akt1,Akt2[5],β2actin引物序列及条件见表1。电泳和定量:取PCR产物5μl于1.2%琼脂糖凝胶中电泳,采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对条带进行扫描,并记录条带的吸光度值,除以相同来源的总RNA所扩增的β2actin 条带的吸光度值,进行半定量测定。

表1 RT2PCR引物序列及其扩增条件

基因引物序列条带长度

(bp)

扩增条件

PTEN sense:5’2GG ACG AACTGGTGTAA TG A TA TG23’

antisense:5’2TCTACTGTTTTTGTG AA GTACA GC23’

671

94℃预变性5min;94℃50s,58.6℃40s,

72℃50s,30个循环。72℃延伸10min

Akt1sense:5’2A TG ACG ACGTGGCTA TTGTCAA T23’

antisense:5’2G A GGCCGTCA GCCACA GTCTGG A TG23’

330

94℃预变性5min;94℃50s,58.4℃40s,

72℃40s,30个循环。72℃延伸10min

Akt2sense:5’2A TG AA TG A GGTGTCTGTCA TCAAA G AA GGC23’

antisense:5’2TGCTTG A GGCTGTTGGCG ACC23’

315

94℃预变性5min;94℃50s,61.2℃40s,

72℃40s,30个循环。72℃延伸10min

β2actin sense:5’2CA TCCTGCCTCTGCACCT23’

antisense:5’2TCA GG A GG A GCAA TG A TCTTG23’

480条件与对应的目的条带相同

2.5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以x±s表示,多组总体比较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

3 结果

3.1 M TT法药物效应实验

丹皮酚在3.13~200mg?L-1对SMMC27721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浓度依赖。以浓度的对数与抑制率进行直线相关分析(72h时, r=0.994,P<0.01)。计算72h的IC50值为18.11mg?L-1,后面实验即以18.11mg?L-1为浓度参数,结果见表2。

2007年1月 张春虎等:丹皮酚诱导人肝癌SMMC27721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探讨 第31卷第1期

表2 丹皮酚对SMMC 2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x ±s ,n =6)

丹皮酚浓度

(ρ/mg ?L -1)24h

A 值

%48h

A 值

%72h

A 值 %00.970±0.117- 1.192±0.058- 1.330±0.061-3.130.917±0.0633 5.464 1.003±0.0303315.856 1.051±0.0993320.9776.250.845±0.0193312.8870.920±0.0353322.8190.910±0.0603331.57812.50.739±0.0543323.8140.853±0.0443328.4400.818±0.0823338.49225.000.636±0.075

3334.4330.723±0.071

3339.3460.578±0.077

3356.54150.000.505±0.0563347.9380.535±0.0713355.1170.461±0.0933365.338100.000.395±0.0303359.2780.427±0.0593364.1780.227±0.0453382.932200.00

0.254±0.0433

3

73.814

0.264±0.0293

3

77.852

0.139±0.0153

3

89.549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3P <0.05,33P <0.01

3.2 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3.2.1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

比,丹皮酚18.11mg ?L -1作用于SMMC 27721细胞24h 时部分细胞变圆,体积变小;48h 时细胞表面发芽,芽脱落后形成凋亡小体,细胞形态不规则,部分细胞肿胀、破裂;作用72h 时,过半的细胞脱落,飘浮于培养液中,多数细胞肿胀、破裂,呈坏死状。3.2.2 Hoechst 233258染色实验结果 经丹皮酚18.11mg ?L -1处理12h 后即出现凋亡细胞(染色质固缩,细胞核呈致密浓染或呈碎块状致密浓染),

并且有随时间增加而增强的趋势。正常细胞细胞核被染成均一的蓝色。3.2.3 DNA 凝胶电泳结果 丹皮酚18.11mg ?L -1作用于SMMC 27721细胞12h 时即出现规则的凋亡梯状条带,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24,36h )梯状条带更加明显;当作用72h 时,细胞已多数坏死,坏死细胞其DNA 的不规则降解而呈现出的弥散条带。正常细胞其DNA 基因组条带,由于分子量大,迁移短,故停留在加样孔附近,见图1

图1 DNA 凝胶电泳图梯状条带图 图2 PTNE 和Akt1mRNA 凝胶电泳图 图3 Akt2mRAN 凝胶电泳图

3.3 PTEN 、Akt1、Akt2mRNA 的表达水平

R T 2PCR 显示,空白对照组细胞的PTEN mR 2NA 表达较弱,Akt1、Akt2mRNA 表达较强。经18.11mg ?L -1丹皮酚处理12,24,26h 的细胞PTEN mRNA 表达逐渐增强,而Akt1、Akt2mRNA

表达逐渐减弱(表3,图2、3)。将PTEN mRNA 与

Akt1、Akt2mRNA 表达水平进行相关分析显示二者呈显著负相关。(PTEN mRNA 与Akt1mRNA :r =-0.989,P =0.010;PTEN mRNA 与Akt2m RNA :r =-0.997,P =0.005)。

表3 丹皮酚对SMMC 27721PTEN 、Akt mRNA 表达的影响(x ±s )

时间(t /h )

PTEN Akt1 Akt2 00.578±0.051 1.175±0.0610.889±0.01712 1.089±0.03630.932±0.08130.709±0.013324 1.567±0.08330.768±0.04530.608±0.021336

1.898±0.0773

0.711±0.0833

0.494±0.0233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3P <0.01

2007年1月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31卷第1期

4 讨论

牡丹皮(芍药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 f ruicosa Andr.的根皮)是常用的清热凉血、治疗痈肿疮毒的中药,丹皮酚是其主要活性成分。现已证明丹皮酚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2,3,6],但其具体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细胞凋亡是受基因调控、也受外界其他因素影响和制约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现代研究认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不仅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异常有关,而且同细胞凋亡的调控失常有关。因此,设法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已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向。

本研究结果表明,丹皮酚处理人肝癌SMMC2 7721细胞后,能显著抑制细胞增殖,且抑制作用与时间、药物浓度呈正相关;光镜下呈明显的凋亡形态;Hoechst233258染色示,12h即出现凋亡细胞;凝胶电泳检测到DNA核小体间整倍断裂的梯状条带,且均随时间的延长有明显增强的趋势。

PTEN是1997年克隆并命名的第一个具双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参与调节细胞生长、增殖及与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Rahamn等[7]报道肝癌患者的PTEN失活涉及基因水平的改变,现有研究已明确Akt(又称蛋白激酶B,P K B)为PTEN重要的效应分子[8]。目前发现至少存在3种Akt家族成员:Akt1、Akt2、Akt3。在其家族中Akt1、Akt2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形成关系更为密切[5]。Akt是PI3K信号通路下游关键的信号分子,其可介导多种细胞外刺激。A KT活化后可磷酸化其多个下游底物如Bad、Forkhead家族传录因子(F KH2TFs)、NF2κB、mdm2等而抑制细胞凋亡,刺激细胞增殖。因此,PI3K/A KT通路的异常活化被认为对于恶性肿瘤细胞的逃避凋亡、异常增殖以及肿瘤血管新生等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9]。体外研究表明,PTEN不仅能使磷酸酪氨酸,磷酸丝/苏氨酸去磷酸,而且可使磷酸肌醇(ptd Ins23,4,52p3,即PIP3)脱磷酸,从而减少PIP3的聚集,降低A KT的磷酸化水平,拮抗PI3K/A KT通路发挥肿瘤抑制作用,并引起细胞周期停滞和/或凋亡等反应[10]。

本研究显示,丹皮酚处理人肝癌细胞SMMC2 7721细胞后,PTEN mRNA表达增强,Akt1、Akt2 mRNA表达降低。PTEN的低表达往往伴随着A KT的高磷酸化状态,通过对PTEN mRNA表达水平与Akt mRNA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呈明显的负相关(r=-0.989,r=-0.997),表明由于PTEN mRNA水平的上调,导致其有效的抑制PI3K/A KT途径的异常活化,从而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抑制增殖,这可能是丹皮酚诱导SMMC27721凋亡、抑制其增殖的机制之一。

[参考文献]

[1]章灵华,尚培根,黄艺,等.丹皮酚的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J].中

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3):187~189.

[2]刘长青,谭诗云,计春燕,等.丹皮酚对人大肠癌HT229细胞的

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21

(10):1251~1254.

[3]孙国平,沈玉先,张玲玲,等.丹皮酚对Hepa荷瘤小鼠免疫调节

和抑瘤作用的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19(2):160~162.

[4]Herrmann M,Lorenz HM,Voll R,et a1.A rapid and simple

method for the isolation of apoptotic DNA fragments[J].Nucleic Acids Res,1994,22(24):5506~5507.

[5]Zhu Z,Jia J,Lu R,et a1.Expression of PTEN,p27,p21and A KT

mRNA and protein in human Bel27402hepatocarcinoma cells in transplanted tumors of nude mice treated with the tripeptide ty2 roservatide(YSV)[J].Int J Cancer,2006,118(6):1539~1 544.

[6]李钢琴,谭诗云,刘长青,等.Fas/FasL、bcl22、caspase28在丹皮酚

诱导大肠癌细胞凋亡中的相互作用及机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6,15(2):194~196.

[7]Rahman MA,Kyriazanos ID,Yamanoi A K,et al.Impact of PTEN

expression on the outcome of hepatitis C virus2positive cirrbotic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possible relationship with Cox II and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J].Int J Cancer,2002,100

(2):152~157.

[8]Waite KA,Eng C.Protein PTEN:Form and Function[J].Am J

Hum G enet,2002,70(4):829~844.

[9]Li Q,Zhu G D.Targeting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 inase B/A KT

and cell cycle chchkpoint kinase for treating cancer[J].Curr Top Med Chen,2002,2(9):939~971.

[10]Weng L P,Brow JL,Eng C,et al.PTEN coordinates G1arrest by

downregulating cyclin D1via its protein phosphatese activity and upregulating p27via its Lipid phosphatase activity[J].Hum Mol

G enet,2001,10(6):599~604.

2007年1月 张春虎等:丹皮酚诱导人肝癌SMMC27721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探讨 第31卷第1期

慢性炎症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慢性炎症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我们大家对肝癌与乙肝的关系并不陌生,患有乙肝病史的患者罹患肝癌的几率比其他正常人几率要高。那临床上慢性炎症患者会促使肝癌发生吗?慢性炎症与肝癌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 江苏肿瘤生物治疗中心专家指出,慢性炎症可以促使肝癌的发展,而众多的炎症因子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许多组织可由慢性炎症反应发展演变成癌性病变,在恶性组织内残存大量的炎性细胞,它们对癌细胞的增殖、生存、转移和血管生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典型的炎症相关性肿瘤,发病速度很快,且大多数肝癌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并对外科手术、射频消融或化学药物等治疗效果不佳,预后较差。慢性病毒感染是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一个最重要的促癌因素,长期持续的肝脏炎症损伤、肝细胞再生、修复等,容易诱发肝癌的发生。因此慢性炎症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LTD4和其受体在炎症诱发的癌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白三烯D4(LTD4)是一种经5-脂氧合酶(5-LOX)途径代谢发生四烯酸(AA)衍生的炎症介质,通过与特异性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活性。大量研究已证实,LTD4作为半胱氨酸白三烯中(CysLTs,LTC4、LTD4、LTE4)作用最强的炎症因子,参与了许多炎症性过程,包括过敏性疾病、炎症性肠病和心血管、皮肤及免疫等病理状态。它可直接引起炎性细胞聚集、支气管平滑肌剧烈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支气管粘液分泌及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等过程,是哮喘和过敏性鼻炎中的主要炎症介质。此外,还能与受体CysLT1R结合上调细胞和组织中COX-2、5-LOX、β-Catenin和Bcl-2蛋白的表达,共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扩散。由此我们可以明白,慢性炎症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

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及确切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其发病是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受环境和因此双重因素影响。 流行病学及实验研究资料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黄曲霉素、饮水污染、酒精、肝硬化、性激素、亚硝胺类物质、微量元素等都与肝癌发病相关。在我国HBV感染是工作发病的主要致癌因素,黄曲霉素和饮水污染则可能是最重要的促癌因素。而继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可通过不同途径,如随血液、淋巴液转移或直接侵润肝脏而形成疾病。2临床表现 1.原发性肝癌 (1)症状早期肝癌常无症状或症状无特异性,中晚期肝癌的症状则较多,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肝区疼痛、腹胀、纳差、乏力、消瘦,进行性肝大或上腹部肿块等;部分患者有低热、黄疸、腹泻、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破裂后出现急腹症表现等。也有症状不明显或仅表现为转移灶的症状。 (2)体征早期肝癌常无明显阳性体征或仅类似肝硬化体征。 中晚期肝癌通常出现肝脏肿大、黄疸、腹水等体征。此外,合并肝硬化者常有肝掌、蜘蛛痣、男性乳腺增大、下肢水肿等。发生肝外转移时可出现各转移部位相应的体征。 (3)并发症常见的有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破裂出血、肝肾衰竭等。

治疗方案: 肝癌的治疗一般都有局限性,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则可弥补其不足,增加其抗癌效应。 方案一:手术切除,它是肝癌的传统治疗方案。以根治性切除为目的的手术切除,是被认为目前唯一可能完全治愈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手术还有另外一种治疗方法就是肝移植。是指通过手术植入一个健康的肝脏到患者体内,使终末期肝病患者肝功能得到良好恢复的一种外科治疗手段. 方案二:肝癌介入治疗是指经股动脉插管将抗癌药物或栓塞剂注入肝动脉的一种区域性局部化疗。采用局部靶向药物灌注、肿瘤血管栓塞及氩氦冷冻消融等方式集中杀灭肿瘤细胞,最大限度地降低肿瘤负荷(减少恶性肿瘤数量、体积)。但这种治疗方法由于属于化疗,所以副作用明显,还要结合中药治疗。 方案三:放射治疗 放疗很早就用于肝癌的治疗,但原本放射治疗由于传统放疗技术落后,受到肝脏及周围正常组织耐受性低,而放疗致细胞死亡率高的限制和影响,放疗一直在肝癌治疗领域作用有限 方案四:四、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一种根据分子生物学技术研制而成的药物治疗方式,主要有生物靶向治疗和以之为基础的放射免疫靶向治疗等,在晚

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原发性肝癌为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因有黄曲霉菌,酒精性、病毒性肝炎等,其中最常见为病毒性肝炎,尤为乙型病毒(HBV)感染与肝癌的关系密切,HBV感染是原发性肝癌的首要病因。国外资料表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HBV 在染色体上的整合及整合后染色体的重排有关[1]。HBV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是随机的,整合于染色体上的HBV - DNA是不完整的,病毒基因组多有一定程度的缺失。HBV - DNA整合后引起肝癌的机制目前尚无定论。HBV - DNA整合后通过激活癌基因或导致抑癌基因失活而引起细胞癌变,通过整合基因片段研究封闭HBV X或Pre - s基因对阻断HBV后肝癌发生尤为重要[2]。 1 ItBV感染与HCC发生的流行病学研究 几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全球范围内,除了极少例外。慢性HBV感染区与HCC发生区有极大的相似之处[1I ,在低HBV感染的区域HCC的发病率也比较低[3]。还有另外一个证据支持HBV感染与HCC发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那就是80%HCC患者都伴有HBV 的感染,无论这些患者是否生活在高HBV感染的地区,在他们的血液中检测到了HBsAg 和抗一HBc阳性。此现象说明HBV感染与HCC发生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4]。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世界性的传染性疾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发区.大约有60%左右的人群感染过HBV.其中10%的人群为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达1.2亿),l 200万为慢性肝炎患者。每年有80~100万人患急性肝炎;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每年有30万人死于与乙肝有关的肝癌及肝硬化[5]。我国肝细胞癌患者的HBV感染指标阳性率很高.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在我国有70%~90%的PHC病人HBsAg(+),其中约1/3可以PCR 白血清中检出HBV—DNA,提示仍有低水平病毒复制。乙型肝炎病毒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可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原发性肝癌与HBsAg携带者的发生率相平衡;②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液中常有HBV感染抗原抗体之一种和数种,其中以HBsAg与抗一HBc双阳性最为常见.近年发现抗一Hbe阳性亦多见;③原发性肝癌的家族聚集现象亦见于HBV感染聚集的家庭;④HBsAg阳性的原发性肝癌,其癌旁组织的细胞内亦可检出HBsAg;⑤组织培养的人肝癌细胞可分泌HBsAg和AFP;⑥肝癌患者的癌细胞内有HBV—DNA整合。目前,诊断乙型肝炎最常用的指标是HBV血清标志物(俗称“两对半”),其组合模式多种多样,各项指标不同阳性与HBV复制及疾病不同阶段有关[6]。本文研究资料显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率高达98.6%,表明本地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发生与乙肝病毒感染密切相关,与近期文献报道相似,近年有研究证明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度是对照组的1 1.61倍,这说明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HBV是部分双链的DNA 病毒,含有S、c、P、x。肝细胞癌患者AFP升高与HBV感染关系密切[7]。肝细胞癌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测定,结果显示肝癌细胞中,存在HBsAg、AFP,两者都主要存在于细胞浆中,提示AFP产生与HBV感染直接相关。提示AFP产生与HBV复制无直接关系,可能与HBV - DNA整合有关[8] , HBV - DNA与肝细胞DNA的整合可引起肝细胞遗传特性异常,推测肝细胞遗传特性的改变可能会引起AFP调控基因的改变,在其他因素如肝细胞炎症、坏死等影响下,带有AFP调控基因改变的肝细胞再生,AFP合成再次活跃,从而合成大量AFP。慢性乙型肝炎发生HBeAg 自发血清学转换的确切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乙型肝炎病毒前C 区变异可发生在HBeAg 自发血清学转换之前、之中或之后, 但前C 区的变异不是HBeAg 自发血清学转换的必须条件[2]。在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的自然病程中, 3岁以前较少出现HBeAg 自发血清学转换, 每年仅有2% ; 3 岁以后, 这种自发转换率逐渐增加到每年

肝癌与肝硬化的关系

肝癌与肝硬化的关系 肝癌伴发肝硬化据各地的报告从60-80%不等,差别悬殊,其原因有二: (1)各作者所收集的肝癌类型不尽相同,有些作者将肝细胞肝癌和胆管细胞癌放在一起进行统计,我们知道胆管细胞癌很少伴发肝硬锡故将两者混在一起进行统计,必将降低全组的肝硬化伴发率,如单纯以肝细胞肝澎来进行统计可发现各地肝硬化的伴发率都较接近,多在80%以上; (2)各作者采用的肝硬化诊断标准不一,也是造成统计数字差异的另一因素。在各类肝硬化中以大结节性肝硬化(包括坏死后性肝硬化、肝炎肝硬化或混合性肝硬化)最常伴发肝癌,约占40-60%,而小结节性肝硬化较少,仅占10%左右。在肝癌的高、低发区中常见的肝硬化类型有显著的差别,如东南亚地区以大结节性肝硬化为多见,而欧美地区以小结节性肝硬化为多。日本Shikata和北美Gall对肝硬化的统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见下表。 鉴于大结节性肝硬化具有更大的癌变危险性,因而非洲和东南亚地区肝细胞肝癌的发病率较欧美为高是有其病理基础的。

大结节性肝硬化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较为密切。据国内某肝癌高发区的调查发现68例肝癌中有77.9%件发肝炎肝硬化,其中98.2%同时有典型的慢性活动性肝炎病变,血清HBAg检出率达64%,至于癌周肝细胞内HBsAg阳性率在我们的56例肝癌中达74.1%,这些结果反映肝癌常伴发的肝硬化与乙型肝炎有密切的关系,其中不少是直接从慢性活动性肝炎发展而来的。Blumberg对84例肝硬化病例进行随访,发现其中有些发展为肝癌,其发生率与HBsAg有关,84例肝硬化中有24例为HBsAg阳性,其中6例(2800)发展成肝癌,而抗-HBs阳性的17例中无一例演变为肝癌,HBsAg和抗-HBs两者都是阳性的14例中仅1例发生癌变。 以上随访结果表明HBAg阳性的肝炎后肝硬化容易发展为肝癌,在肝硬化形成的过程中肝细胞反复遭受损害,发生增 生和间变,显然为肝癌的发生提供了基础。 除了肝硬化之外,不少作者均注意到肝癌也常伴发肝纤维化,Shikata等报告17例肝癌伴有肝纤维化,其中10例呈阳性地衣红染色,显然不少肝纤维化是从乙型肝炎发展而来,在这些病例中肝癌与肝炎的关系除了偶然巧合外,也可 考虑是同一病因所致的两种不同的病变。

原发性肝癌的教案及讲稿

教案 2016学年季学期 所在单位 系、教研室内科学教研室 课程名称原发性肝癌 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 职称教授、主任医师 教材名称传染病学(第八版)

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

教学过程

锁骨上淋巴结 种植转移:少见,腹膜、膈、卵巢、胸腔 四、临床表现 起病隐匿,一旦出现症状大多已进入中晚期 1、症状与体征 (1)肝区疼痛:多呈持续性胀痛或钝痛;如破裂出血,产生急腹症 (2)肝大: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结节 (3)黄疸:肝细胞受损或癌压迫胆道 (4)肝硬化征象 (5)恶性肿瘤的全身表现:进行性消瘦、发热、食欲不振、乏力、营养不良和恶病质(6)伴癌综合症:自发性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高血钙、高血脂、类癌综合征转移灶症状 2、临床分期 I期:无症状和体征(亚临床期) II期:介于I期与III期之间 III期:有黄疸、腹水、远处转移或恶病质之一者 3、临床分型 单纯型:临床和化验检查无肝硬化表现 硬化型:有明显肝硬化的临床和化验表现 炎症型:有或无肝硬化,但伴有持续性癌性高热或ALT明显增高 五、并发症 1、肝性脑病:终末期表现,占死因34.9% 2、上消化道出血: 占死因15.1% 3、肝癌结节破裂出血:发生率9%~14%,约占肝癌死因的10% 4、继发感染:如肺炎、败血症、肠道感染等 六、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一)肿瘤标记物的检测 1. 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 ◆广泛用于普查(早于症状出现前8~11月)、诊断、疗效判断、预测复发 正常值:< 20μg/L AFP ◆诊断标准: ●AFP>400μg/L持续1月 ●AFP>200μg/L持续8周 ●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不降 ●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瘤 ◆甲胎蛋白异质体(Fuc AFP):根据两型异质体的比值可鉴别良恶性肝病,且诊断不受AFP浓度、肿瘤大小和病期早晚的影响 2.r-GT及r-GT Ⅱ:与AFP无关,在小肝癌阳性率为78.6% 3.异常凝血酶原(APT):放免法,≥250μg/L(+),PHC 67%(+),良性肝病、转移性肝癌少数(+),对亚临床肝癌有早期诊断价值 4.-L-岩藻糖苷酶(AFU):AFP(-)及小肝癌(+)>70% 5.碱性磷酸酶同工酶I(ALP- I)

对肝癌有抑制作用食材

对肝癌有抑制作用食材 四种食物有效预防肝癌 声明:图片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肝癌、肺癌以及胃癌,是癌症病的高发病。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肝癌的病因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目前我国肝癌的危险因素有以下几种:病毒性肝炎、进食黄曲霉菌及其霉素污染的食物、化学致癌物质、水源污染、饮酒等,此外,疾病因素、遗传因素以及营养因素也有影响。研究发现,蔬菜、水果摄入能降低癌症的危险性。下面几样食物就能有效预防肝癌。 1、奶制品 医学研究证明,在控制喝酒的情况下,如果每天食用奶制品,包括牛奶及酸奶等,患上肝癌的几率将减少78%。目前小孩已经养成了食用奶制品的习惯,但成年人中食用奶制品的还为数不多,不妨加以改进。 2、“三笋”

三笋,即竹笋、莴笋和芦笋。专家提示日常多吃这三种食物,可降低肝癌的发生率,而且还美味可口。 3、胡萝卜、柑橘 4、铁观音 闽南人爱喝茶,董博士说,这对防肝癌很有益,尤以闽南一带常见的铁观音为最佳,雨前龙井也不错。 预防肝癌远离哪些食物 1、不能吃发霉的、糊了的食物,这类食物含有黄曲霉素,这种物质致癌。吃发霉的食物也容易引发肝癌。还有免淘米,在塑料袋里如果遇到高温,粮食里的温度高,水分大于16%,就会发霉。发霉的食物一定要晾干,例如:玉米、花生、花生油、花生酱等是容易发霉的食物,这些食物要注意保管。 2、预防肝炎。使用肝炎疫苗预防肝炎从而预防肝癌已成为预防肝癌极有希望的途径之一,这样可阻断部分肝炎发展成为肝癌。

3、远离致癌物。不吃发霉的、煳了的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中含有的黄曲霉素是致癌物。 4、积极锻炼。积极锻炼、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是防止肝癌发生的重要方面。 5、戒酒。酒在人体内需经肝脏这个人体最大的化工厂来解毒。在这一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醛对人体的毒性极大,最终可导致肝硬化,一部分肝硬化会转变为肝癌。 6、定期体检。慢性乙肝或丙肝患者比正常人患肝癌的几率高10~30倍。如果肝炎好了,但肝炎病毒对肝脏的损害并没有消失,也就是说癌变的基础还是有的,所以应定期检查。 推荐阅读:/xiamen/yiliao/16760950.html 不同食物对于多种癌症的抑制作用 食物中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物质,预防和治疗癌症不光要靠药物,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也可以对抗多种癌症。 胃癌“克星”:大蒜。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根据高发区流行病学调查,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病毒性肝炎 在我国,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原发性肝癌诸多致病因素中最主要的病因。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约1/3有慢性肝炎史,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肝癌患者HBsAg阳性率可达90%,提示乙型肝炎病毒(HBV)与肝癌高发有关。但是世界各地肝癌患者HBsAg阳性率差别较大,西方发达国家HBV并不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 有研究表明,肝细胞癌中5%~8%患者抗HCV抗体阳性,提示丙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癌的发病可能有关。 (二)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的发生率各地报告为50%~90%。在我国原发性肝癌主要在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基础上发生;在欧美国家,肝癌常在酒精性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 (三)黄曲霉毒素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粮食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地区,人群肝癌发病率高,而黄曲霉毒素的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B1有强烈的致癌作用。常接触黄曲霉毒素的人群,血清黄曲霉毒素B1-白蛋白结合物水平及尿黄曲霉毒素B1水平亦高,提示黄曲霉毒素B1可能是某些地区肝癌高发的因素,它可能通过影响ras、c-foc、P53、Survivin等基因的表达而引起肝癌的发生。 (四)饮用水污染 根据肝癌高发地区江苏启东的报道,饮池塘水的居民肝癌发病率(60~101/10万),明显高于饮井水的居民(0~19/10万)。池塘中生长的蓝绿藻产生的藻类毒素可污染水源,可能与肝癌有关。 (五)遗传因素 不同种族人群肝癌发病率不同。在同一种族中,肝癌的发病率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常有家族聚集现象,但是否与遗传有关,还待进一步研究。 (六)其他 一些化学物质如亚硝胺类、偶氮芥类、有机氯农药、酒精等均是可疑的致肝癌物质。肝小胆管中的华支睾吸虫感染可刺激胆管上皮增生,为导致原发性胆管细胞癌的原因之一。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精编版】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浸润和转移性强的癌症,治疗首选手术。然而,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只能接受介入、消融、放疗、化疗等非手术治疗。以索拉非尼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新选择。目前我国在肝癌诊治方面仍缺乏规范化的指导,由全国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编写的《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应运而生。我们将分次介绍共识,同时邀请部分执笔者对共识进行解读。 一、前言 原发性肝癌(PLC,以下简称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逐年增长,已超过62.6万/年,居于恶性肿瘤的第5位;死亡接近60万/年,位居肿瘤相关死亡的第3位。肝癌在我国高发,目前,我国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55%;在肿瘤相关死亡中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因此,肝癌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 为了推动我国临床肿瘤学事业的发展,提高肝癌多学科规范化综合治疗和研究水平,积极学习和应用国内、外的符

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肝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CSLC)、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共同发起,组织多学科专家参与,制订了本《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 2007年11月10日、2008年4月5日和8月30日,先后在上海召开了三次专家共识研讨会。会议由叶胜龙教授和秦叔逵教授共同主持,吴孟超院士、汤钊猷院士、孙燕院士和管忠震教授亲临指导,国内肝癌诊治领域的60多位著名专家出席会议。 会上,专家们系统地复习了当前肝癌的国际指南与共识,讨论了肝癌的诊断、手术治疗(肝切除与肝移植)、介入治疗、局部消融治疗(主要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放射治疗、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系统化疗以及中医药治疗等一系列问题。各位专家认真准备、积极参与,基于尊重循证医学证据的原则,与国际上的诊治理念接轨,特别是针对我国肝癌诊治的现状和发展,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提出了许多良好的建议。 会后,由部分专家执笔,广泛征求意见,反复多次修改,

乙肝与肝癌的关系

乙肝与肝癌的关系 文章目录 乙肝与肝癌的关系 1、乙肝与肝癌的关系 肝癌(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癌症,据普查资料证明,肝癌年死亡率仅次于胃癌和肺癌,居第三位。而肝脏是人体多种重要物质的代谢中心,同时肝脏还有解毒、分泌、排泄等重要功能,一旦肝脏出现癌肿,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极大。 临床上注意到肝癌患者有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病史,可见肝炎与肝癌关系极为密切。国内对肝癌的研究中还注意到:肝癌高发区人群中肝炎比例高,肝癌患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显着高于HbsAg阴性者。慢性肝炎还可不经过肝硬变阶段直接导致肝癌的发生。

2、乙肝怎么检查 ALT及胆红素 反复或持续升高,AST常可升高,部分患者r-谷氨酰转肽酶、精氨酸琥珀酸裂解酶(ASAL)、碱性磷酸酶也升高。胆碱酯酶及胆固醇明显减低时提示肝功严重损害。靛青绿留滞试验及餐后2小时血清胆汁酸测定可较灵敏地反映肝脏病变。 中、重度慢性肝炎 患者清蛋白(A)降低,球蛋白(G)增高,A/G比值倒置,γ球蛋白和IgG亦升高。凝血酶原的半寿期短,可及时反应肝损

害的严重程度,凝血因子V、Ⅶ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线粒体抗体,类风湿因子及狼疮细胞等阳性。 3、乙肝的用药原则 用药不宜过多过杂很多药物经过肝脏解毒,用药过多过杂增加肝脏负担,对肝病不利。 根据慢性乙肝病人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用药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明显的病人用抗病毒药物;有免疫功能紊乱的用调整免疫功能的药物;有肝细胞损伤的用保护肝细胞的药物;有

肝脏微循环障碍的用活跃微循环的药物。中医在我国历史悠久,其精髓在于辩证论治。通过辩证论治,可改善慢性乙肝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他们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促进免疫系统清除病毒,促进疾病恢复。 乙肝如何预防 1、阻断血液传播:了解传染途径后,预防传染就要阻断传染途径。像血液传播,平时生活中就要注意下,如果身体部位流血了,要及时处理。尤其是患有乙肝的朋友们更要注意这点,莫要让自己的血液成为了传染源,从而增加亲朋好友感染病毒的概率。 2、阻断母婴传播:母婴传播这种传播途径是比较广的,但也是可以阻断的。患有乙肝的女性朋友们,在怀孕前要咨询医生,医生或根据你的情况给你制定方案,比如什么时候怀孕最好、什么时候打乙肝免疫球蛋白、孩子出生后多久打乙肝疫苗等等。 3、阻断“性”传播:如果夫妻一方有乙肝的话,那么在过“性”生活的时候就要注意最好防护措施,戴避孕套。

肝癌介入治疗副作用

肝癌介入治疗副作用 介入治疗不同于单纯化疗,不必要3--4周一次,在疗效非常好的情况下,可以连做3到4次。但是单纯介入治疗是无法完全杀死肝癌细胞的,即使最成功的介入手术,在原来部位再次活检依然可以查到癌细胞,因此肝癌介入治疗后易复发转移。并且介入治疗还有一定的副作用,介入药物对神经的刺激,会引起酸痛,对免疫系统的损伤会引起发热。 一、肝癌介入治疗副作用 1、肝功能损害: 肝功能损害是肝癌介入治疗主要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升高,发生率7%~100%,多是由于化疗药物、栓塞剂的细胞毒性及治疗后坏死组织吸收所致。 2、胃肠道反应: 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达44.8%~83%,多是由于介入治疗药物引起的消化系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降低或不思饮食等等。 3、血象降低: 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25%~30%,多是由于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抑制所致,一般多发生在术后2周内。 4、疼痛: 主要以上腹部疼痛为主,发生率3O%一l00%,多是由于栓塞后肝脏局部缺血,致肝局部血管肿胀刺激肝包膜或造影剂、栓塞剂直接刺激引起,一般多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 5、发热: 发生率10%~100%不等,多是由于肿瘤组织急性缺血、坏死、脱落、吸收所致,一般在肝癌介入治疗术后第2天出现,体温在37.5-38℃之间,可持续5-7天,但也有个别患者体温在38.5℃以上,持续时间为9~14天。 6、穿刺部位的损伤: 发生率在2%~13%之间,表现为穿刺局部出血、血肿,动、静脉痉挛或血栓形成等等,多是由于病人凝血机制障碍、术中应用肝素或术后止血压迫过度等原因所致。

漳州市医院肿瘤院士工作站李泽玲主任提醒,肝癌介入治疗虽是非开腹手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但因治疗后可产生一定程度的副作用,所以为有效避免肝癌介入治疗副作用的发生,只有符合肝癌介入治疗适应症的患者才可以选用。建议结合生物多细胞免疫治疗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减少副作用的产生,稳定白细胞的数量,提高肝癌患者的免疫力。同时该疗法能够清除体内一些残余的癌细胞和微小病灶,防止肝癌复发。 肝癌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后,由于病人免疫系统的破坏,经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这是应该及时进行护理,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肝癌介入治疗后如何护理?饮食应注意什么? 二、肝癌介入治疗后护理措施如下 1、发热起发热的原因有很多,肝癌病人发热主要是癌性发热、感染以及药物性发热。 【处理】 (1)多喝开水。 (2)如发热过高可用冰袋冰敷,温水擦浴。 (3)注意保暖,勤换衣裤,保持衣物的干燥清洁。 (4)如高热持续不退,应与医生取得联系。 2、便秘肝癌病人便秘是由于长期卧床,或服用利尿剂,或情绪因素,膳食中的粗纤维含量过少,饮水过少引起。 【处理】 (1)养成定时上厕所的习惯。 (2)用开塞露肛塞剂或开塞露灌肠剂,勿用力排便。 (3)多饮开水。 (4)膳食中有足量定额粗纤维食物。 (5)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 注意事项如下 忌烟、酒。

肝癌的综述

肝癌的综述 一、什么是肝癌 肝癌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肝癌系由于其它脏器的肿瘤经血液、淋巴或直接侵袭到肝脏所致。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居男性恶性肿瘤第三位,女性恶性肿瘤第四位。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诊断较困难,出现症状就医时,多属中、晚期。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肝癌高发区之一。本病多发生于中、壮年男性,男女性比率可高达3-8:1,并以40-49岁之间发病率最高,这可能是与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变多见于中、壮年男性有关。以往对肝癌治疗多持消极态度,近10多年来有关肝癌诊断及治疗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不少病人经过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获长期存活. 二、肝癌的症状 早期肝癌可无症状体征,一旦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时,已属于中晚期肝癌。肝癌的常见症状有:肝区疼痛、纳差、消瘦、乏力以及不明原因的发热、腹胀、腹泻、黄疸等。肝癌伴腹水、黄疸、远处转移等情况时,称为晚期肝癌。对肝癌伴腹水者,可先予中药或西药利尿剂治疗,腹水消退后,根据肝内肿瘤情况,仍可按上法治疗。如为血性腹水,则不易消退;门静脉或肝静脉有癌栓者,予中西药利尿剂不易见效。如肝癌结节破裂出血,应予止血处理,同时采用腹部加压包扎。 肝癌伴黄疽者,如系肝门区肿块压迫所致阻塞性黄疽,可采用局部放射治疗,或局部瘤内注射、或介入治疗,或内支架或外引流;如系非黄疸,可予中医药治疗、保肝治疗。对肝癌有肺转移者,如肝癌原发灶已控制,只有单个肺转移灶,可考虑切除,或局部放射治疗。如系多个转移灶,或弥漫两肺者,可考虑放射治疗(全肺野照射),或化学治疗、生物治疗。如肝癌原发灶未治疗,或治疗未见控制,转移灶为单个,或较为局限,亦可考虑放疗。 三、肝癌的病因 肝癌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主要与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黄曲霉素、饮水污染、某些微量元素缺乏、遗传因素、嗜酒等因素有关。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三者之间的关系,已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资料显示,我国肝硬化患者中20%有既往肝炎病史;56%可查出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的阳性指标;而肝硬化患者中,16.5%—51.5%可发展成肝癌。 四、肝癌的治疗 (1)、肝癌的早期治疗 肝癌早期主要以手术为主,之后进行化疗治疗,严重的甚至要局部的放疗治疗,不过这两种治疗上副作用较大,建议期间可以配合中药辅助调理,中药具有抗复发,延长生存期,部分病人与瘤共存,长期存活,改善生存质量,减缓放化疗毒副反应。特别是中医的扶正调理法,不仅是体弱多病患者或中老年朋友祛病强体,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而且在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有着重要地位。

肝炎和酗酒是诱发肝癌的主要因素

肝炎和酗酒是诱发肝癌的主要因素 安普先生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世界范围内肝癌死亡率列第五位。我国普查每十万人口中有15~46人罹患肝癌。在我国,原发性肝癌更为常见,每年新发患者40万人以上,死亡人数超过37万。“原发性肝癌恶性程度如此之高,但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对于肝癌的预防和早期检查就显得相当重要。” 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黄帝内经》就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而对于肝癌三级预防中的一级预防就是预防各种肝癌易感因素。肿瘤专家认为:“虽然肝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已经证实与肝炎病毒感染、长期大量饮酒、环境以及饮食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肝癌的预防就要从规避这些高危因素做起。 1控制乙肝病毒感染 流行病结果显示,乙肝感染率高的地区也是肝癌高发地区,如东南沿海地区,其中乙肝病毒与肝癌关系更为密切。人感染乙肝病毒之后,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对肝脏造成损害。长期的这种损害导致肝硬化,进而引发肝癌。 预防乙肝,在某种程度上说也预防了肝癌发生;对于已感染乙肝病毒且处于慢性肝炎者,采用恰当的抗病毒治疗,可减少肝癌的发生。

2戒酒或者限量饮酒 长期酗酒也会导致肝癌。因为酒中的乙醇需要通过肝脏来完成体内代谢过程。而乙醇代谢的中间产物乙醛对肝脏细胞有直接性毒害作用。同时乙醇的代谢还会干扰脂肪代谢、激素代谢等体内多种物质的代谢过程。乙醇代谢不仅破坏肝脏细胞,造成肝脏损害;还会加重肝脏解毒和代谢的负担,导致肝细胞脂肪病变,进而发展成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最后发展成肝癌。 3健康饮食 长期食用霉变、含亚硝胺食物,卫生条件差等也是促发肝癌的重要因素。多种研究均表明,黄曲霉毒素是最强的化学致癌物,在诱发肝癌的能力上,它比已知的二甲基亚硝胺致癌性强约75倍。其中黄曲霉素B致癌性最强,而其中的黄曲霉毒素B1又和肝癌密切相关。 安普先生提醒大家,注重饮食健康,尤其是已霉变食物,坚决不碰。少饮酒,坚决不酗酒,浅尝辄止。按时入睡,少熬夜保持充沛的体力,平衡膳食、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对肝癌的预防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备注:部分资料摘自凤凰网

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附322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附 322 例报道作者:庄礼钊詹勇强倪勇张敏杰王成友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肝癌的整体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322 例肝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治疗、非手术治疗及未行治疗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生存率、术后复发率比较。结果:①手术切除组 1、3、5 年术后复发率为 32.3%、71.5%、81.5%,围手术期手术死亡率为 0.93%。②切除组患者存活 1 年和 3 年者为 78.5% 和 56.1%,非切除组 42.0% 和 6.1%,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 < 0.01)。③未接受任何治疗者均于诊断后 1 年内死亡,其1 年和 3 年存活率均为 0%,均显著低于手术切除组和非手术切除组。结论:综合治疗能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切除率,降低术后肿瘤复发,提高肝癌的整体治疗效果。 【关键词】肝癌;肝切除术;综合治疗 〔Abstract〕Objective Investigate the methods of comprehensive therapy for primary liver cancer (PLC), to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PLC.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322 patients with PLC who accepted hepatectomy、non-hepatectomy or non-treatment, and compare the survival rates and recurrent rates. Results ①Of the resectable group,

HBx在肝癌中的作用

HBx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 姓名:黄瑶 学号:20 专业:普通微生物

HBx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 摘要:肝癌是中国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90%患者存在HBV既往感染史。HBV 基因组含有四个ORF,其中一个编码HBx,HBx是最小的一个蛋白质,仅由154个氨基酸组成,但功能多样,与肝病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最为密切。HBx可以通过转录激活SREBP1和PPAR,诱导肝的脂肪变性;可以通过激活DNA甲基转移酶1,抑制钙黏蛋白E的表达,进而使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粘附性降低;通过诱导c-Myc 的表达,促进肝细胞的增生与肿瘤发生。 关键词:HBV,HBx,肝脂肪变性,钙黏蛋白E,c-Myc

1.前言 肝细胞癌是中国人群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位居癌症发生的第三位,每年因患肝癌引发死亡病例数约为42万,其中90%患者存在HBV (Hepatitis B Virus)既往感染史[1]。 HBV属于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科,全球约有10亿人感染HBV,其中亿人属于慢性感染。我国是肝病大国,仅HBV携带者就达亿,占我国总人口的7%和全球感染HBV总数的30%以上[2]。与HBV相关的肝病发生、发展与传播严重影响我国国民的健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制约着社会和经济发展。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常常出现急性肝脏炎症,少数病例病程迁延转为慢性,持续发展演化为肝纤维化、肝硬化,最后可进展为肝癌[3]。中国科研工作者在HBV 致病的新机制、新途径以及新的治疗方法的研究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闻玉梅院士研究发现毗哇酮能强化乙肝疫苗的治疗作用,有助于HBsAg转阴;顾建新教授新研究显示HBsAg中LHBs可激活PKCa/Rafl/Src/ PI3K/Akt信号通路,引发乙型肝炎向肝细胞癌的转化[4]。但由于HBV病毒的特殊复杂性,病毒基因的准种漂移和序列的异质性等诸多因素,HBV引发肝病发生、发展的复杂多样的分子机制仍函待我们去研究和探索[5]。 基因结构与特征 HBV基因组结构属于不完全闭合的双链环状DNA。其中一条较长的负链含3,020-3,200个核苷酸,可形成完整的闭合环状DNA,另一条较短的正链长1,700-2,800个核苷酸,呈半环状依附于负链[6]。HBV感染肝细胞后,半环状DNA 链以负链为模板,并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延长,形成完整的环状DNA。 HBV基因组可编码四种蛋白,分别为核心区蛋白抗原(Hepatitis B core antigen, HBcAg; 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DNA聚合酶(Hepatitis B polymerase, HBp )、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和x蛋白(Hepatitis B x protein,HBx)[7]。 HBc基因位于第1,901-2,450 nt之间,编码183个氨基酸组成的HBc蛋白。在其前区1,814-1,901 nt之间有 87 nt组成的序列,被称为前一C区。该C区极易发生突变,使得HBe的分泌水平下降或终止。前一c区基

中药提取物抗肝癌的作用机制及优势分析

中药提取物抗肝癌的作用机制及优势分析 发表时间:2019-07-19T15:05:52.6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15期作者:沈玉珍 [导读] 肝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中,且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悦庄中心卫生院山东淄博 256100) 【摘要】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生存环境改变,肝癌患病率明显增高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当前临床肝癌患者多采用放疗、化疗、介入治疗以及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虽然也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受治疗副作用、创伤性较大,治疗期间患者会承受较大痛苦,家庭经济负担较重等因素影响,患者预后质量往往欠佳,如何提升肝癌患者治疗及预后质量是当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主要探讨中药提取物在抗肝癌方面的作用,包括中药提取物在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影响肝癌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等方面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中药提取物;肝癌;增殖;凋亡 【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5-0214-01 肝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中,且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全世界每年新发肝癌患者约六十万,居恶性肿瘤的第三位[1]。放化疗、介入治疗和手术切除是近年来治疗肝癌的主要方法,虽然治疗效果显著,但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也会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如何提升肝癌患者治疗预后质量是众多临床学者研究的重点。相较于西医治疗,应用治疗治疗肝癌安全性更高,基本无药物不良反应,治疗费用相对低廉,中医治疗主要依照扶正祛邪理论,辨证施治,能快速改善放化疗或手术治疗导致的患者生活质量下降问题。由此可见,研究中草药提取物的抗癌作用对恶性肿瘤疾病治疗有积极意义。 1.中药提取物抑制增殖和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 近年来有临床学者研究发现,多种中药提取物均具有直接杀伤肝癌肿瘤细胞的效果,其机制主要与细胞毒活性有关。例如甘草提取物甘草甜素主要通过诱导肝癌细胞BEL-7321来起到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甘草甜素进入人体后能促进NK、LAK细胞毒活性,NK细胞活性增强,肝癌靶细胞凋亡的速率将会加快。除此之外,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提取物也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能起到杀伤肝癌肿瘤细胞的效果。中药治疗肝癌的另一重要途径就是抑制其细胞增殖速率,如常用的半夏提取物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现代医理证实,半夏中的多种提取物如乙酸乙酯和乙醇提取部分均能抑制肝癌细胞BEL-7402的生长和增殖;毛叶黄杞提取物以及甘遂提取物甘遂大戟可通过抑制肝癌细胞BEL-7404和SMMC-7721来抑制细胞增殖,从而起到抗癌效果[2]。 2.中药提取物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细胞凋亡控制着肝癌的发生和发展,研究细胞凋亡的具体机制对提升肝癌药物的研究进展具有重要意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合成紫花茄皂苷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有诱导凋亡作用,它还能通过引起肝癌细胞内的多种膜相结构改变来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起到抗癌效果。甘遂根提取物也是常用的肝癌治疗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破坏肿瘤细胞膜和线粒体来影响细胞正常周期,抑制DNA合成从而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影响肝癌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也是中药提取物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手段之一,如姬松茸多糖和龙葵碱,这两种提取物主要通过诱导肝癌细胞BEL-7402、肝癌HepG2细胞凋亡来起到抗肝癌作用,其作用机制都与改变肝癌细胞膜Ca2+信号传导通路有关。此外,中药提取物还能通过影响端粒酶活性、阻滞细胞周期、调控凋亡基因、调控线粒体功能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方式诱导细胞凋亡。 3.中药治疗肝癌的优势 使用中药治疗肝癌,基本无副作用,也不会对人体正常组织和细胞代谢产生影响,长期使用中药还能辅助调节人体免疫功能,但不会对人体正常机能产生影响,可快速缓解肝癌带来的相关病症,增强人体免疫力也是一种消瘤或抑瘤的手段。整体治疗是中医治疗的特色,主要通过长期使用中药调理,使人体气血、阴阳、脏腑功都处于平衡状态,而不仅仅是通过局部治疗来改善症状。中医治疗肝癌从远期疗效着手扶正固本,不仅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还能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的转移,降低复发率。不仅能单独作为一种治疗手段,还能与传统西医治疗相配合,以提升西医治疗效果,减少单纯西医治疗产生的副作用。在传统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不仅能保证放化疗的顺利开展,还能有效改善患者放化疗后的生活质量,尤其对于体质较差或者需要长期连续化疗者[3]。此外中药还能通过提高食欲、增强体力、改善睡眠、提高机体机能、促进骨髓功能等提升患者预后质量,联合应用还能弥补其他治疗的不足,并且不会因为治疗本身的原因而影响患者正常的生理机能,这些都是中药和中药提取物治疗肝癌的优势所在[4]。 4.结论 近年来对中药提取物治疗肝癌的研究逐渐深入,人们发现多种中药和植物类化合物都能对肝癌或其他恶性肿瘤细胞产生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当前临床应用的西药效果。尤其是在对这些中药中的某些物质进行提取、提纯后,更大大提升了治疗效果。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相信在今后今年中,会有更多中药提取物应用于各种抗肿瘤治疗中,提高各类恶性肿瘤疾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牟卫伟,许焕丽.半枝莲乙醇提取物对顺铂抗肝癌的增效作用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9(1):306-308. [2]杨秀颖,张莉,杨海光,等.特异性抗肝癌单味中草药提取物的高通量筛选[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6,30(3):243-247. [3]马艳娇,翟兴英,刘海婷,等.中医药疗法抗人类肝癌自噬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4(19):20-23. [4]唐亚男,陈朝霞,刘阿龙,等.荷叶、葛根和鱼腥草提取物体外抗肝癌及抗HBV活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6(8):50-53.

放化疗对晚期肝癌没有作用怎么办

肝癌是几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很多人在发现肝癌的时候不是中期就是晚期,对治疗肝癌增加了难度。当肝癌发展到晚期时,多数患者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机会,而放化疗成了重要的方法,通过抑杀癌细胞,控制病情,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时间,临床上有不少晚期患者通过放化疗获益,但也有患者经放化疗后并未达到治疗的效果,那放化疗对肝癌晚期没有作用怎么办呢? 放化疗并非治疗肝癌晚期仅有的手段,当放化疗没有用时也不要勉强,可以寻求其他方法的治疗,如中医。中医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不仅有成熟的治疗理念,更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在治癌方面积累了丰富有效的经验。肝癌在中医看来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在局部的表现,在治疗时既考虑局部的癌肿,又注重对患者进行全身的治疗和调理,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肝癌晚期患者由于疾病的消耗、肿瘤的侵害,体质普遍较弱,治疗应以扶正为主,祛邪为主,而中医始终把补充患者元气放在首位,注重调节患者机体内的环境,恢复气血、阴阳、脏腑的平衡,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调动患者的自主抗癌能力,使患者能抵抗癌肿的发展,控制病情,从而达到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 中医在肝癌的治疗中应用广泛,除了能对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外,像满足放化疗的条件的患者,也能联合中医进行综合治疗,有助于起到增效减毒的功效。在增效方面,中医能增加机体对放射线的敏感性,缓解化疗耐药的程度,抑制肿瘤细胞,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预防病情反复,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在减毒方面,通过补气益血、健脾和胃、滋肝补肾的中药,扶正元气,调理脾胃,减轻放化疗引起的副作用,改善患者饮食状况,增强患者体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使治疗能够顺利完成。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病的精髓是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并发症等情况对症用药,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寻求规范的治疗,才能确保疗效。 中医治疗遵循整体施治、标本兼治的原则,是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之一,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是由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袁氏医方》继承人、中国中医药促进会仲景医学研究分会委员、三联平衡理论创始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创办的一家集预防、医疗、科研、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特色中医肿瘤专科医院。自成立以来,医院严格按照袁希福提出的三联平衡理论指导用药,在辩证与辨病的基础上,通过扶正、通淤、祛毒,改善广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的元气亏虚、痰凝血瘀、癌毒结聚,使患者病情得到一定程度控制的同时,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也逐渐恢复平衡,有助于减轻痛苦,延长患者生命,一些患者甚至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自2004年以来,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已连续举办了五届百位抗癌明星中医康复经验交流大会。会上,来自全国二十个省、九十多个地区的数百位抗癌明星分享了自己的康复经历和经验。这些经历和经验不仅增强了肿瘤患者抗癌、治癌的信心和决心,也为从事中医治癌的医务人员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临床案例,更为中医治疗肿瘤积累了详实可靠的资料。 部分参考案例: 案例1:张兰馨(化名),女,肝癌,山东东营人 2018年4月,64岁的张兰馨被确诊为原发性肝癌,5月9日接受了肿瘤根治术。术后3个月(2018年8月),张兰馨去复查时发现AFP>60500,CT示:肝内多发新病灶,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门脉癌栓形成。西医建议的阿帕替尼靶向治疗,家人不愿尝试。后经人介绍,在2018年9月5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