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现状研究--以河南省鄢陵县郭营村为例

收稿日期:2015-03-06

作者简介:李向慧(1986-),女,河南许昌人,助教,硕士,从事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现状研究

———以河南省鄢陵县郭营村为例

李向慧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科技处,武汉430415)

农村基层文化是我们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缺少这一环,新农村建设便不可能实现。加强农村的基层文化建设,满足人民对文化的不断需求,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这里结合河南省鄢陵县郭营村基层文化建设实际状况,并加以分析,以寻找出加强郭营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对策和方法,切实做好基层文化建设工作。一、郭营村基层文化建设现状(一)郭营村概况郭营村地处鄢陵县马栏镇西南,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共有186户,合计1056口人,耕地面积1312亩,党员22名,村民代表20名,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以养殖业为辅。(二)郭营村基层文化建设现状经过询问村民和细致观察,村里的文化建设基础设施相当匮乏,没有室内、室外文化活动场所,远程教育接收站缺乏,没有图书室,更没有订阅报纸杂志,文艺骨干队伍建设方面欠缺,至今尚无专职文化员,只有村委会委员兼管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三)郭营村村民文化生活状况村民的业余文化娱乐生活形式单一,集体或个人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在调查中,发现70%以上的老年妇女会选择看电视来打发自己的业余时间,50%以上的中老年男性以搓麻将来消耗自己的业余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了麻将大军,除少数在外务工的青少年,大部分青少年的业余时间大都选择上网,2%左右的人喜欢在业余时间看报纸和书籍。同时很遗憾的发现,业余时间从事唱豫剧等民间文艺活动和打太极、跳健身操等健身活动的机会没有。相对于经济发展状况,郭营村的文化娱乐场所面积、藏书、文化建设投入经费和文艺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是严重不足的。二、造成郭营村基层文化建设薄弱问题的原因(一)政府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经济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城市二元体制的影响,政府用于城市的建设财政投入远远多于农村。而在乡镇,存在着政府着重投资镇政府所在地村庄或者镇政府周围的村庄,致使本来就经济薄弱的郭营村,更加捉襟见肘。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等投建经费和文化活动经费得不到保障,村文化建设工作者的待遇问题难落实。

(二)部分乡镇干部对基层文化建设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部分干部没有认识到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一心将

经济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认为经济是万能的,有钱是万

能的,有钱什么事情都能办好,从而忽视了文化的作用,忽视了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促进和引导这一重要环节,在平时工作中总是将文化放在所有工作的后面,经济排在第一位,最终的结果导致对文化建设工作领导不力,农村文化建设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三)受传统文化影响,基层文化活动单一、不新颖众所周知,农村基层文化主要由文化行政部门单向供给,具有强制性、灌输性和改造性等特点,这种文化供给模式缺少考虑农民群众的现实需求,重视送文化而轻视培养文化,与农民的需求相背离,能够被农民群众所享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农村公共文化资源不但数量有限,而且

缺乏多样性,难以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基层文化建设效果不明显。

(四)“不良文化”在村里还有一定的市场

没有先进文化的感染和启迪,腐朽落后的思想逐渐在村民中生根,道德危机日益显现,巫婆、看相、算命、看风水等封建迷信活动时有出现,红白喜事中存在大操大办的现象,不仅浪费严重,也为封建迷信的滋长提供了土壤。近年来,许多村民认为茶余饭后打打牌、搓搓麻将、输赢几个小钱消遣时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特别是农闲时节,更是比比皆是。(五)村民文化工作队伍“断链”

随着经济大潮的冲击,一部分青年无心学民艺,不愿意参加文化活动,文化新人紧缺,甚至出现“断链”现象,将

村民文化骨干组织起来就更加困难,参与文化活动的人普

遍存在年龄老化、知识水平低、整体素质弱的现象。(六)村民文化消费意识不强

传统文化中提倡“量入为出”“无债一身轻”等消费观摘要:近年来,虽然郭营村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伴随之发展的基础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存在一系列

问题,比如文化活动场所缺乏,远程教育接收站、图书室等不完善,文艺骨干队伍、健身运动等方面也与村民的

要求相差甚远。加强郭营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对策如下:加强宣传文化教育;加快村庄文化网络设施建设;改革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和设置方式;制度上保障村民文化权益;送文化下村;普及网络知识等。

关键词:基层;文化建设;政府管理;精神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4-0093-02

W e n H u a Y a n J i u ☆文化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