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论文中外教育目的比较分析

教育学论文中外教育目的比较分析
教育学论文中外教育目的比较分析

学 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方向):地理科学(师范类)

科 目:教育学导论

班 级:地科班

学 号:111001010029

姓 名:刘亚香

指 导 教 师:吴晓宁老师

2013年11月05日

浅析中外教育目的区别与联系 --关于国内与国外教育目标比较性研究

目录

一、摘要 (Ⅰ)

二、关键词 (Ⅱ)

三、主要内容 (Ⅲ)

(一)教育目的概述 (2)

(二)国内教育目的发展历史及主要内容 (2)

(三)国内外教育目标特征比较性分析及原因探究 (2)

(五)当前国际环境下我国教育目标发展方向 (3)

四、结语 (Ⅳ)

五、参考文献 (Ⅴ)

一、摘要

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往往是根据其自身社会发展的程度和需要来为教育这项重要活动进行服务的。本文主要通过对教育目的概念、国内外教育目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内容的阐述来探究国内外教育目的的特征以及形成原因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期来展示国内和国外教育目的的差异,并由此引发的关于教育目的的一系列思考。

二、关键词

教育目的、目的取向、差异性分析、中国、世界

三、主要内容

(一)教育目的概述

一般认为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总的设想或规定。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的期望,即人们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积极变化或结果,在一定社会中,凡是参与或关心教育活动的人,如教师、家长、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对受教育者都会有各自的期望,也就是说都会有各自主张的教育目的。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一个国家为教育确定的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是社会通过教育过程要在受教育者身上形成它所期望的结果或达到的标准。这种教育目的是社会的总体上的教育目的,它可能是由某个人(如教育家、政治家等)提出、倡导而得到社会承认的,也可能是由国家机关制定推行的,它对个人的教育目的起着指导、调节、统摄作用。

(二)国内教育目的发展历史及主要内容

1、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教育目的的确定总是围绕着个体身心的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这两个方面来进行。教育促进个体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完美融合是我们的教育理想也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所揭示的人的全面发展观,为我国制定教育教育目的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出,社会需要和人的自生发展是辩证统一的,那么教育目的的确定也应当反映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它体现为自由自觉的活动(社会)和人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精神因素(个人)的统一。共产主义的实践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是在整个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实现的。虽然教育不是实现一切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但是在解决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的前提下,教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个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依靠学校教育打好基础,因此社会主义教育应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的。

2、发展历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上政治经济文化等变革相适应,我国在不同的时代提出了不同的教育目的。

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中提到:“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概括性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主张。

1978年《宪法》对我国的教育方针做了具体的规定:“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明确地提出了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正确地解读了全面发展的内涵。

198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规定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和又红又专的人才,坚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相结合。”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所有的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

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事实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这是新的历史时期下对教育目的的比较全面的概括,它具体规定了我国教育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立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以上这些关于教育目的的规定反映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同时体现了不同时代政治与经济的特征。但是,对教育目的的表述怎样变化,“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基本精神和理论基础是没有变的。

3、当代中国教育目的体系(新时期课程目标体系)

2001年《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对课程培养目标的规定“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是在新世纪中提出的更为全面、更为具体的教育目的,它反映了在新世纪、新时代、新的精神革命中所需要的人才的素质要求,即实现每一位少年儿童生动活波富有个性的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该目标明确提出,应促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态度)三个领域都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便是我国目前所确立的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系统。随之又将以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在这三个维

度的发展纳入了课程标准当中,各科的教学标准按照这三个方面的维度来进行描述。由此,将学校的教育重心进行了有效的转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社会责任感和远大的理想。

(三)国内外教育目标特征比较性分析及原因探究

古往今来,主体不同,其教育目的亦有差异.个人和国家以不同需要为依据,来拟定了各不相同的教育目的,由此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三者教育目的表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1、美国

在美国200余年的教育发展历程中,教育目的经历了一个由强调个人的利益与发展到强调社会和国家的利益与发展的嬗变过程。对于美国这样一个地方分权制国家,其教育的管理和教育目的的具体确认皆由地方进行管理。但万变不离其宗,美国各州出台的教育目的在国家的认证和干预下,在近来相关的法律政策当中相继体现。1990年公布的《2000年--美国教育战略》,是该国在面向21世纪所提出的战略目标,确立了教育在全国最优先发展的地位(目标内容附后);其后又在1994年将该教育目标以法律形式《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确定下来,另外又增加了两项教育目标

2、日本

日本的《教育基本法》里所体现的21世纪的教育目标主要有:

1、培养宽广的胸怀与丰富的创造力。

2、培养自主、自律精神。

3、培养在国际事务中能干的日本人。

3、俄罗斯

4、英国

四、结语

在中国大西南的版图上,贵州是一个喀斯特地貌特别发育的省份。由于山隔水阻,这里的文化传播与交流长期在天然的屏障里自由驰骋。也缘于此,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生活在贵州的汉、苗、侗等49个民族都相对完整地保存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造就了绚丽多姿的“文化千岛”奇观。正因为拥有了“文化千岛”的独特魅力,在越来越兴旺的现代旅游业中,贵州的文化旅游已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也缘于此,有权威人士指出,21世纪全球旅游的热点在中国,中国的热点在西南,而西南旅游发展的后劲在贵州。“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如果说明代的刘伯温在书写这一诗句时尚带有一丝浪漫色彩的话,而在文化日益成为一种战略力量的今天,贵州,必将信步奔向这一愿景。

五、参考文献

[1] 赵星.贵州喀斯特聚落文化类型及其特征研究[J].中国岩溶,2010,29(4)

[2] 王乐君,李雄.少数民族传统聚落空间的景观更新[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2011

[3] 陈勇.国内外乡村聚落生态研究[J].农村生态环境,2005,21

[4] 潘琦.浅析贵州少数名族文化的保护性发展[D].贵州:贵州师范大学经济管理系.2012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撰写指导性意见(试行)-汉办发

附件1: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专业学位论文撰写指导性意见 (试行) 为规范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写作,确保论文符合“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对学位论文的撰写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 一、撰写学位论文的目的 论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分析、文献搜集整理及撰写等工作,进一步掌握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增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技能、中华文化传播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论文工作应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分析问题的科学性、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获得教育反思能力。 二、论文的选题 论文应紧密结合国际汉语教育实践进行选题且具有一 定的应用价值,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国际汉语教育实践,既包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还包括中华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等。 三、论文的形式 为充分体现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实践性,

论文可以采用调研报告、教学实验报告、案例分析、教学设计、专题研究等形式。 1.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是对与国际汉语教育相关问题(如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以及国际汉语教师、教材等)进行调查、整理、分析后形成的文字材料。调研报告应具备写实性、针对性和逻辑性。调研报告应强调调研题目的实际意义,强调调查方法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特别强调调查材料和数据的真实性、全面性、代表性及应用性。2.教学实验报告 教学实验报告是教学实验之后,对教学实验设计、实施的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客观、概括反映的书面材料。教学实验应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提出实验假设,选择实验对象,分析界定实验变量,设计实验方法并实施实验。研究者根据实验中所得到的数据和材料,经过科学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实验应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并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3.案例分析 国际汉语教育案例是在实践中真实发生的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或能够反映某一国际汉语教育基本原理的典型性事件。案例应该具有现实性、真实性、动态性、启发性和典型性。案例可包括课堂教学案例、跨文化交际案例、文化传播案例、与文化传播和国际汉语教育相关的项目管理案等。

中国近代教育史论文

【论文学科】中国近代教育史论文 【论文级别】本科生 【题名】中国近代教育家王力 【所属分类】社会科学,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关键词语】近现代;民办学校; 教育 【中文摘要】本文结合史实,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归纳法和资料分析等方法,对近代中国教育家王力进行考察。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发掘、整理和分析,形成论点,取得研究成果。 王力教授(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1913年小学毕业后失学。1916年在博白高等小学任国文教员。1924 年入上海南方大学学习,次年转入上海国民大学。1926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1927年赴法国留学,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32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返国,历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广西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岭南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中山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语言学系主任。1954年调北京大学任教授,直至去世。曾兼任汉语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并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1956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57年冬赴波兰讲学。并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学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曾当选为广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委员,北京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至五届委员,全国政协第四、五、六届委员,第五、六届常务委员等职。王力先生从事中国语言学研究逾半个多世纪,他在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方面出版专著四十余种,发表论文200余篇。他研究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语言学家中是极其突出的。王力先生的语言学研究始终是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的,他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语言学专门人材,为中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王力先生在法国留学期间,翻译出版二十余种法国小说、剧本;抗战期间,写了大量的散文,被誉为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之一。60年来,王力一直从事语言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发展中国语言科学、培养语言学专门人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36年发表《中国文法学初探》一文,对中国语法

论中西文化差异-高一作文

论中西文化差异-高一作文 当传统国学文化与西方文化相遇,当圣诞节与春节“撞车”,随 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越来越趋向于欣赏西方文化。如今,“崇洋 媚外”已成为一种风尚;“抨击传统文化,赞赏西方文化“似乎是文 学家教育家津津乐道的话题;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出国接受国外的教育……我不得不思索,难道中华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真的比不上西方文化吗? 其实不然。中西方文化的起源不同,二者追求的信仰也不一样。我们的东方文化受到佛教、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和老子的道教思想影响深远,主要追求精神的超脱,追求礼孝忠义,注重个人修养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化,他们拥有平等、自由和开放的观念,追求个人权利以及对自然的探索和求证。因此,中西方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文化教育方面,中西方各领风骚。传统国学文化深受儒家影响,中国的教育也注重于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注重基础教育和因材施教。虽说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全盘否定我国的教育方式。考试是对学生在某个阶段学习效果的检验。应试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和独立自主能力。而在西方,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都很注重培养一个人的动手和实践能力。曾经有一个二年级的中国孩子,随父母去美国读小学,它的教师告诉他父母说:“我可 以告诉你,六年级以前,他们的数学不用学了!”

中西方文化教育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人们性格修养不同。中国人热情好客,关心和询问别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是一种有礼貌,有修养的表现。人们一般见面都喜欢相互寒暄:“你吃饭了吗?”“最近过得怎么样?”而西方人喜欢尊重他人隐私,所以才以谈论天气,生活来避免尴尬。中国人提倡默默无闻和无私奉献精神,以集体利益为重,个人利益为轻,崇尚助人为乐和不求回报。但是西方人的自我中心意识很强,他们个人荣誉感极强,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且推崇个人奋斗,强调多劳多得。 传统国学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漫步在历史的长廊中,我们可以细细品味抒写美的爱情,反映现实生活的《诗经》。穿越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宴,我们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伟大的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如同满天繁星般璀璨,是每个民族都可望不可及的。传统国学文化是华夏子女的历史财富,是我国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学会珍惜。 面对着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当外来文化“入侵”时,我们应当取之精华,采取谦虚,不卑不亢的态度。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则需要总结提炼其精华,推崇提倡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才能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

中外教育管理史

《中外教育管理史》练习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规定取消各级毕业生以科举出身奖励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戍学制 答案:C 2、中国古代产生的第一个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是()。 A.汉代的太常寺 B.北齐的国子寺 C.隋代的国子监 D.唐代的国子监 答案:B 3、科学管理理论促成美国教育管理朝着成绩测量和()的方向发展 A.心理测量 B.行政 C.量化 D.提高效率 答案:D 4、到19世纪末,法国已形成了以等级十分明显的()为特征的教育体系。 A.双轨制 B.单轨制 C.私立学校 D.贵族学校 答案:A 5、在十月革命以前,俄国形成了以等级十分明显的()为特征的教育体系。 A.双轨制 B.单轨制 C.私立学校 D.贵族学校 答案:A 6、到20世纪初,英国在教育行政方面逐渐形成()的管理体制。 A.中央集权 B.地方分权 C.中央与地方结合 D.放任自流 答案:C 7、英国现代教育制度确立的标志是1944年颁布的()。 A.费舍法案 B.工厂法 C.巴尔福教育法 D.巴特勒法案 答案:D 8、美国建国以来,教育以升学与就业并重,逐渐形成了以()为特征的教育体系。 A.双轨制 B.单轨制 C.私立学校 D.贵族学校 答案:B 9、法国于1833年颁布了《国民教育法令》,又名(),提出大力发展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 A.费舍法案 B.基佐教育法 C.巴尔福教育法 D.巴特勒法案 答案:B 10、贯穿“中体西用”精神的近代学制是 A.壬寅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戍学制 答案:A

11、科举制度废除的时间是()。 A.1902年 B.1904年 C.1905年 D.1906年 答案:C 12、卢梭以小说体裁反映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是()。 A.社会契约论 B.忏悔录 C.新爱洛绮丝 D.爱弥儿 答案:D 13、在计划经济和行政权力高度集中的条件下,前苏联在教育行政方面逐渐形成()的管理体制。 A.中央集权 B.地方分权 C.中央与地方结合 D.放任自流 答案:A 14、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是()。 A.理想国 B.大教学论 C.忏悔录 D.普通教育学 答案:B 15、柏拉图是()时期的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 A.古希腊 B.古罗马 C.中世纪 D.古印度 答案:A 16、1786年,俄国颁布了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国民教育的法令是()。 A.国民学校章程 B.国民教育法 C.巴尔福教育法 D.巴特勒法案 答案:A 17、开放系统学说认为,影响学校组织的发展有着()变量和内部变量两个因素。 A.学生 B.教师 C.家庭 D.环境 答案:D 18、1843年,马萨诸塞州教育厅长贺拉斯·曼于考察德国教育回来后,发起了(),建议由州政府建立公立学校 A.国民学校运动 B.国民教育法 C.公立学校运动 D.巴特勒法案 答案:C 19、1870年,英国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教育法令是()。 A.初等教育法 B.中等教育法 C.高等教育法 D.职业教育法 答案:A 20、宋代掌管一路州、县学政的机构是()。 A.提举学事司 B.提学使司 C.社学 D.提学官 答案:A 2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朝的教育指导思想。 A.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 D.汉

对外汉语 汉语国际教育 毕业论文—《英汉名词对比》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英汉名词对比 姓名: XXXX 指导教师: XXXXX 院系:文学院 专业:对外汉语 提交日期: XXXX

目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2) 引言 (3) 1.英汉名词的分类对比 (3) 1.1 英语名词分类 (3) 1.1.1专有名词 (3) 1.1.2普通名词 (3) 1.2 汉语名词分类 (3) 1.2.1 量化名词 (4) 1.2.2 非量化名词 (4) 2.英汉词汇的构成对比 (5) 2.1英语的简单词和汉语的单纯词 (5) 2.2英语名词的派生词和汉语的合成词 (5) 2.3英汉名词的复合词 (6) 2.3.1 英语复合词分类 (6) 2.3.2 汉语复合词分类 (6) 3.英汉名词的语法功能对比 (8) 3.1名词做主语、宾语对比 (8) 3.2名词作状语对比 (8) 3.3名词作谓语对比 (9) 4.英汉名词的性、数、对比 (9) 4.1名词的“数”对比 (9) 4.1.1 汉语的“数” (9) 4.1.2 英语的“数” (9) 4.2名词的“性”对比 (10) 结束语 (10) 注释 (11)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英汉名词对比 XXX 指导老师:XXX (XXXX文学院,XXX,XXXX 2450XX) 摘要:英汉名词的特点基本相同,都是用来表示人物、地点和事物名称的词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体系中,名词都占着非常大的比重。英汉名词虽然特点基本相同,但在具体分类、词汇构成、功能及性、数等方面又存在着许多不同点。如今,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英语国家的汉语学习者越来越多,英汉名词之间的差异对英、汉语学习者的第二语言学习造成很大干扰。本文从英汉语的分类、词汇构成、功能、修饰语及性、数等方面对英汉名词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对比。 关键词:英汉名词;分类;修饰语;功能

中外教育史论文题目

1 现代欧美教育科 学化运动的一个 基石 李国庆著教育史 2 在摇摆中寻求超越徐征著 外国 教育 史3 公立学校的一次变革杨梅著 教育 史4 中学与大学关系的重构杨捷著 教育 史5 中国近代私立大学教育经费问题研究王彦才著 教育 史6 制度生成与变革黄立志著 教育 史7 20世纪美国大学课程思想演变郭德红著 教育 史8 二战后加拿大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侯建国著 教育 史9 苏格兰大学发展研究张薇著 外国 教育 史10 中国环境教育思想溯源及发展现状邓彤著 中国 教育 史11 改革开放25年中国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王慧著 教育 史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财政发展史论纲杨会良著 教育 史13 西方心理学的传入与中国近现代心理学科的发... 刘毅玮著 中国 教育 史14 河北与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王金霞著 中国 教育 史15 近代私塾改良研究秦玉清著 教育 史16 复性书院考论刘继青著 中国 教育 史17 洋务教育与中国教育近代化研究王增科著 教育 史18 英国中小学课程的历史演进与发展(1944... 许立新著 教育 史19 20世纪美国教师教育思想的历史分析刘静著教育

20 中国古代数学教学方法研究肖学平著中国教育史 1 宋代程朱理学官 学地位研究 李娟著教育史 2 现代新儒学教育思潮与流派研究洪明著 中国 教育 史3 西欧的知识传统与中世纪大学的起 源 孙益著 外国 教育 史4 民国时期书院现象之研究周雪敏著 教育 史5 清末民国时期历史教学法研究张逸红著 教育 史6 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研究程斯辉著 教育 史7 邦交正常化以来的中日教育交流研 究 赵霞著 教育 史8 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在国际教育论坛 上的展现 兰军著 教育 史9 元教育史学研究郭娅著 教育 史10 守土经营与模范治理的双重变奏- 阎锡山与山... 申国昌著 教育 史11 清末民初新式体育的传入与嬗变陈晴著 教育 史12 族群性和地域性:四川客家教育研究严奇岩著 教育 史13 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史研究高惠蓉著 教育 史14 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研究范远波著 中国 教育 史15 上海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赵鑫著 教育 史16 文化视野中的村落、学校与国家张济洲著 教育 史17 加拿大公共教育发展史研究许江媛著 教育 史18 美国师范教育机构的转型王凤玉著 教育 史19 知识,传承与教化李世宏著教育

中外幼儿教育比较论文

中外幼儿教育比较论文 摘要: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中国与外国的幼儿教育也有所不同。儿童的教育观念、教育的目标和个性的培养也不尽相同。中国注重培养更优秀,掌握更多技能且更加社会化的人;西方人比较重视自我意识的个性发展,首先教育孩子成为独立自主,有自己个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儿童;教育观念;培养的方向;文化启蒙;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培养 一.儿童教育观念不同 1.家庭教育目标不同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目的主要是读书入仕,以光宗耀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读书人终身的追求。从汉代“独尊儒术”,到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到“读书取仕” 文教政策不断强化的宋元明清时期,读书与入仕当官已经不可分割了,读书就是为了入朝为官,光宗耀祖。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人关于家庭道德教育目的的观念不断更新,当代的家庭道德教育理念中不再把读书入仕、光宗耀祖作为教育的目标。孩子“三观” 的正确树立,人格的健全发展成为新的家庭教育目标。 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深深地扎根在中国人的骨子里。读书入仕,成为公务员光宗耀祖仍然是少部分家长的第一选择。这主要是因为在一些贫困偏远地区,思想更新慢,读书当官还是最快最让人艳羡的成功之路。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家长希望孩子更优秀,成为完美的人,更多的说法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家长对孩子的要求繁多,信奉“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信条,孩子普遍感到压力大。 美国的社会文化和教育体制反映了家庭教育的目的,表现的是如何做人和如何成人的教育。美国人崇尚个人主义,首先教育孩子成为独立自主,有自己个性的人。美国家庭希望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他们们十分重视对孩子身心都有益的活动,诸如劳动锻炼、体育运动等等,目的是为了孩子身心健康,让他们身心全面发展,通过劳动,不仅能让孩子有健康的体魄,同时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意识和热爱劳动的习惯。在劳动和艰苦的环境中去克服困难、磨练意志,养成刻苦、节俭的好品质。父母鼓励孩子参加社会活动,培养业余爱好,学习不是唯一重要的任务。比如,美国的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给孩子穿上小西装,带孩子参加各种聚会,了解结交礼仪等。 2.幼儿园教育目标不同 发达国家的早期理念是不应过早地告诉孩子某一种既定的标准,否则会使孩子的思维缺乏弹性而定型化。因此,幼儿教育多采用“引导+发现”模式。 在我国习惯于将正确的方法早早地交给孩子,让孩子不走弯路。因此,幼儿教育多采用“示范+模仿”模式。 早在八十年代日本幼儿教育便进行了改革,提出幼儿教育的根本在于为幼儿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并重视通过生活的体验来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幼儿教育内容的规定上也发生了重大的令人注目的变化。原六大领域(健康、自然、社会、音乐、美工、语言)改为五个领域,健康、语言两个领域不变,其余三个领域是:人际关系、环境、表现。这清楚的表明现纲要把培养幼儿对美的兴趣感受力,在从事艺术活动中的乐趣、喜悦、自我表现能力、创造能力放到了第一位,而这正是音乐、美术等一切艺术教育的本质所在,幼儿期具体的技能、技巧的学习显然不被强调。 相对比来说中国的幼儿教育小学化、成人化的倾向比较严重;对发展个性存在着错误的理解,有的甚至把个性发展与定向发展等同起来,对幼儿进行不适当的“专长定向培养”; 教育方式上只重视课堂教学,忽视把教育寓于各种活动中,特别是忽视了儿童游戏对儿

自考中外教育管理史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外教育管理史试卷 (课程代码00445)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我国最早的学校“序”和“校”创立于 A.原始社会束期 B.夏朝 C.商朝 D.周朝2.我国古代视学制度的创立,最早可以溯至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汉代3.在施教原则上,强调以“强说人”的精神,积极主动地对“农与工肆之人”进行说教的学派是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4.汉代董仲舒提出的三大文教政策是兴太学、重选举和 A.独尊儒术 B.以法为教 C.无为而治 D.三教并用 5.史籍记载,我国郡国学校制度的建立始于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北魏6.唐代具体负责地方官学管理的行政长官是 A.三老 B.司徒 C.长史 D.教谕7.王安石主持熙宁一元丰兴学时期,为整顿太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采取的重要措施是实行 A.“三舍法” B.升斋等第法 C.学官考课法 D.升斋计分法 8.清代阮元曾经创办了两所讲求实学的书院,它们是诂经精舍和 A.漳南书院 B.南洋公学 C.时务学堂 D.学海堂9.张之洞《劝学篇》一书的核心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中西学包括 A.西艺、西政 B.谣政、篮史 C.西文、西艺 D.西文、

中外教育体系对比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Education System (2007-06-13 21:23:20) 转载▼ Most Chinese parents like to ask, “How old should be the best age for children to study overseas?” “Is the foundational education as good as China in other countries?” As the matter of fact, the argument about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between Chinese Education and Western Education is keeping on all the time. This question is also one major concern among those students who are considering going abroad.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most suitable way for each individual, we shall gather more information and compare both matters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The basic issue of education is what kind of people we want to cultivate to be, and how to cultivate them. The concept of value, purpose of education and method of education between Chinese Education System and Western Education System are di fferentiated in many academic fields. Let’s have a look at this with 2 cases: Darin Yokel is an art teacher from one primary school in Cincinnati, America; she is also a current student of Miami University. To be as one of the exchange teacher with Chinese, she came to Kunming, Yunan to have an academic interchange. Her objective is split into 3 parts, teaching Chinese students, communicating with Chinese teachers and independent training. In Kunming, Darin found out that the painting skills of Chinese students are very good. One day, she gave out one topic which is called “happy festival” to her students, but all the students were drawing the same Christmas tree. At first she thought that Chinese students are friendly so when they met a western teacher, they drew the Christmas tree for her. But later she found that every Christmas tree those children drown are with the same batten. She looked closer, discovered that all the students were looking toward the same direction where one of the classroom wall. Then she realized that there was one Christmas tree painting on the wall which prepared by the school as the purpose of creating a suitable painting atmosphere for students. Darin covered the painting on the wall and asked the students to create their own picture, to her surprise; she was so disappointed that once she covered the wall painting, the students could not draw a “happy festival”. Some students were scratching the head, some biting the pencil, some staring at each other, but no one knew how to start their work. With the intention of solving the embarrassment, Darin has to open the cover of wall painting. There is another case far in America: one professor mentioned in his article that his son did research when he was in primary school form two. One day he came back from school and asked father to go to library, he said he is doing one research on whales so need to go and find information. The professor took his son to two libraries and borrowed more than ten books about whale. The little boy had finished his first research in his whole life on the topic of whale. It contained 3 pages and one cover with a picture of whale and sea. There were 4 tittles inside the report: introduction, what do whales eat, how whales eat and the features of whales.

最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论文题目

第一部分 1新疆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赴中亚汉语教学情况调查与分析———(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2案例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言类课程中的应用———(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3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实践体系的构建———(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4论汉语国际教育古代汉语课程师资素质培养———(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5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汉语教学改革初探———(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6.汉语儿化研究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7.汉语变调研究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8.构词法与对外汉语合成词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9.汉语新兴词缀(“X族”等)的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10.网络新词语的特点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11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新疆高校中亚汉语国际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12吉林省高等院校汉语国际教育现状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文学教学重点及改革———(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4“三型一化”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15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差异———(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15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情况调查研究———(汉语国

际教育题目) 16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课堂控制性管理能力的培养———(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17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启示———(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18语伴模式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19浅谈汉语国际教育推广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20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男女比例对男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第二部分 1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让汉语热透全球———(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2试论汉语国际教育课堂中的认同感———(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定位问题之我见———(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4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人才建设探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5.汉语构式的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6.汉语话语标记的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7.手机短信的对外汉语教学与应用———(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8.博客(微博)的对外汉语教学与应用———(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9.象形字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地位及教学方法———(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10.汉字偏旁的表意与表音分析及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11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论文中外教育的对比

中外基础教育 王卫星 古成语中,有一个揠苗助长的故事,它的意思是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纵观我们的现在的基础教育,实际上我们正在揠苗助长。而且我们的这种教育环境正在恶性循环着。 不管我们这些年进行了怎样的改革,但始终没有摆脱中国的教育的历史传统,始终残留着科举时代的痕迹,沿序着那种教育的固有内容。或说一辈一辈的还从骨子里渗透着那种教育思想。 晚清时因科举走上仕途的张之洞也曾大声疾呼:“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无救时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各国。”中国近代教育改革家蔡元培先生早在20世纪初就大声呼吁教育要“崇尚自然”、“展现个性”,坚决反对旧式教育对儿童身心个性的摧残,时间已过去了一百多年,而我们的教育还没有脱离开科举的窠臼。我们的教育还在摧残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 这并非危言耸听,纵观中外的教育历史,就会发现,我们与一些发达国家在教育形成迥然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以及有着根本区别的教育风格,是因为我们同这些发达国家有着不同的教育历史根源,也有着不同的教育改革内容。 西方教育家强调人的理智,我国教育家则强调人之根本在于道德。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以人为本”,通俗地讲就是人有着主观能动性。人是否能认识你自己,认识了自己也就发展了理智而成为自由的人。我国自古就强调“人之初,性本善”,注重的是人的道德本性,我们常提到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是政治伦理课,摆在了第一位。正是这种思想,才建构了人的伦理道德教育学说。 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热衷于“天人相分”,倡导的是科学理性和实践精

神。我们古时的教育家以“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为主导,注重的是人对自然的有机适应。尤其是儒家的思想更是体现了这一观点。虽然我们在一些古代的小说或是神话中,有着人定能胜天的思想,但那只是被动的,而没有着那种敢“与天斗,与地斗”的那种敢作敢为的伟大实践精神。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科学的世界化,各国都在进行着现代的教育改革。西方的教育在“科学、民主、与个性独立,”思想基础上,把“强化科学教育,和培养科学素养作为立国之本”。他们的教育改革目标是培养具有独立个性、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的新一代。美国办学的目的就是给予学生所需要的各方面的支持,使他们成为身体健壮、有社会竞争力、性格完善的人”。同时他们的基础教育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变能力和道德理性的精神,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创造性、有主见的人和有道德和责任心的人。”有的美国学校把“尊重学生个性”、“强化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等要求,列为办学的根本宗旨。 我们进行教育改革也进行了好多年,但纵观我国的教育改革,从基础教育上,并没有做大的真正的手术,只是对教育教学形式做了一些变动。搞公开课也好,上示范课也好,几乎是统统的一个模式,只是把上课的花样不断翻新,但不管是哪个派别,他们都被上级统一的考试牢牢地束缚着,这种形式的教育改革就是我们常说的换汤不换药。因为我们科举式的考试让我们的教育永远停留在追求第一名,培养尖子生,考上重点大学;同时我们教学永远是按规定的教科书,循序渐进,大量练习。 在美国,他们的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人生的享受。而我们的学生,自从进入幼儿园那天起,先天性的那点聪明都被抹杀了,大脑被紧紧地固定化了,思维被僵化了,那点本该有的活泼也被模型化了。我们常说的书呆子,就

中外教育管理史

1.西周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书,数,御) 2.魏晋南北朝选拔人才制度:九品中正制 3.科举制产生于何时:隋唐 4.古希腊的柏拉图教育理想中最高的目标:培养哲学王 5.西方教育史上首先明确的提出教育立法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 6.19世纪西方新大学运动最光辉的榜样是:柏林大学 7.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普鲁士) 8.北美第一所高等大学是:哈佛大学 9.欧洲近代学校管理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奠基人是: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10.俄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所具有影响的大学是:莫斯科大学 11.俄国现代教育管理制度确立的标志是:《汉堡协定》 12.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管理体制的共同点:学在官府 13.明清科举考试最大的特点是:八股文取士 14.辽金元官学的经费主要来自官府拨给学田和钱粮 15.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学制 16.现代教育管理制度发展趋势:社会化,终生化,民主化,理性化,专业化。 17.在教育对象方面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孔子 简答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 ——基本含义是:不分贵贱,华夷,扩大教育的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并且在经济上,时间上有条件的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这打破权力制对教育的垄断,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简答孔子对”学而优则仕”主张??? ——是孔子的学生子夏提出来的,概括了孔子教育的目的,主张把官职与学习联系起来,有官职的人应该受过教育,受教育的人应该得到官职,这有很大的进步意义,为平民开拓了重振的道路,有利于改革社会政治,但也有消极影响,突出了教育的政治功能,而忽视了教育的经济功能,强化了中国“官本位”的思想,使中国知识分子从入学读书开始就产生了严重的名利思想。 18.稷下学宫创办的时间是:战国 稷下学宫学生守则的名称叫《管子》中的《弟子职》。主要内容是:1要求学生虚心受教,尊敬老师。2要求学生饮食起居要有良好习惯,言谈举止要有修养。3规定了学习的规则。 19.中国古代法律分科设学开始于:魏晋 20.洋务派最早创立,也最为重视的新式学堂是:外国语学堂 21.我国对小学教师施行教师资格检定制度开始于:清朝末年 22.古罗马的修辞学校培养目标是:演说家 23.欧洲最早的师范教育设施出现在:法国 24.在西方义务教育制度最早出现在:17世纪 25.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的人是:赫尔巴特 26.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人 27.斯巴特教育制度的性质是:军事专制 28.在欧美中等教育中最典型的学校是:文法学校 29.提出教育管理的纯粹性原则的是:美国教育家杜威 30.采取中央集权管理体制对大学进行管理的国家是:法国 31.东汉时期察举制改为:推荐和考试相结合 32.德国现代教育制度中地方分权行管理制度比较典型

浅谈中外教育差异

浅谈中外教育差异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给孩子选择双语教学,希望孩子以后可以接受国外的教育,认为国外的教育比国内的要先进,出国留学成为热潮,一方面是经济条件的改善,使得很多家庭能够承担得起出国留学的费用;另一方面是国外教育的理念。虽然,现在我们都称“地球村”,但是各国还是存在着差异,那么中外教育到底存在着哪些差异化呢? 第一、教育理念不同 中国的家长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想法,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就该全听自己的。这样的情况就好像孩子是自己的附属品。而在西方,这样的情况基本是不存在的,他们能尊重孩子的独立性,也更能尊重孩子的兴趣,这样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上,就更能发掘孩子的天赋。 中国学生能在应试教育中取得佳绩,但是国外的高等教育更多地要求学生去参与、实践、创造,许多课程都安排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外国的教育体制更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看重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等社交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而国内学生更看重的是考试成绩和自我发展、提高方面,团队意识不强。 第二、培养目标不同 对于教育,国内存在这样的现象:孩子哪门课不好就重点去培养,不问孩子的意愿,从而往往会忽视孩子的特长;而国外则是发现孩子的特长,从而开始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特长。这样,孩子在一件事上的成功所产生的自信及其带来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由兴趣引发的学习动力一定比功利的目标引发的动力更持久而有力。相对来说,西方国家在高等教育之前对孩子的教育更多的引导他们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这样虽然让一部分人只能找到技术难度不高的工作,但更多地发掘出各领域的拥有天赋的人,这也是诺贝尔奖或者其他科技方面的奖项获得者西方国家比中国要多的原因之一。 第三、激励措施不同 中国的教育,表扬与批评为惯用的教育手段,教师喜欢采用横向比较法,如利用小红笔、小红旗、排名次表等方式鼓励孩子,看谁表现好。当纠正孩子不良行为时常常采取表扬其他孩子,以其他孩子做榜样的方式。美国教师则不同,一般对孩子不表扬也不批评,理由是:批评了你的孩子会刺激你的孩子,表扬了你的孩子会刺激其他的孩子,他们注重儿童自身的纵向发展而避免对儿童进行相互比较。 第四、考核标准不同 西方学生成绩的计算方式是:课堂纪律和出勤率占15%,课余作业成绩占15%,小组互动讨论占20%,论文写作和答辩占50%,从这几个方面来综合评估学生的综合情况,比较客观和公正。由于西方教学的目的是运用,而不是分数,所以分数只是一个参考值。在中国,成绩是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命根子,一切唯高分是从。一些综合分数低,而偏科成绩比较严重的学生,反而被埋没了。像高考这种一考定终身的方式很容易因为发挥失场,而与大学教育失之交臂。而且纯粹的应试教育又使大学成了学子们舒缓十几年寒窗苦读压力的发泄场,高分低能那是我们国人的最大悲哀呀! 综上所述,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国内外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无论我们是中了哪一条,都希望我们能够反思。毕竟,我们的目的是一样的,都希望孩子能够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撰写指导意见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撰写指导意见(讨论稿)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撰写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反映在专业学位论文之中,应通过论文的撰写,使攻读本专业学位的研究生进——步掌握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保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科学性以及论文内容和形式的规范,提高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质量,根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培养方案》精神,对学位论文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 一、论文写作的总体要求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汉语国际教育实践进行选题,须具有明确的汉语国际教育背景和应用价值,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可以是调研报告、教学实验报告、典型案例分析、教学设计、专题研究等。论文要求观点新颖明确,论证严密充分,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和一定的学术价值。 论文在主题上应紧密结合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所谓“汉语国际教育实践”,包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国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汉语国际推广等。其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研究,既包括通用汉语教学和专门汉语教学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等的研究,也包括教学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教学内容的应用研究、基于教学的汉外对比研究等。 对实践性的强调,并不意味着对理论性的排斥,恰恰相反,汉语国际教育的实践必须在理论的指导下展开,而以汉语国际教育实践作为主题的论文,最终也必须将实践的内容上升到理论的层面进行分析与归纳,形成概念,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形成命题式的判断。 学位论文应做到立论正确、推理严谨、说理透彻、层次分明、文字流畅、数据可靠。论文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15000字。论文内容应有以下10

文艺复兴(外国教育史论文)

外国教育史论文 题目:现代教育的历史基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小学教育 班级:10级专升本一班 姓名:张习习、于珊珊、沈嘉琪 学号:20102737396、20102737391、20102737372

现代教育的历史基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 摘要: 这篇论文主要介绍了人文主义教育以及与传统的神学教育的区别,还有对现代教育特别是大学的影响。欧洲从14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初期,是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因执着于生命个性的欢欣而成就了伟大的科学和艺术,但这种成就是基于个体生命对大自然的爱好与追逐,它并没有收缩回来在主体内作一超越的反省与分解。因此,这个时期的科学成就大多尚处于经验层面。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实践常常落后于教育观念,但近代教育的许多特征已见端倪,这就是文艺复兴之功。就高等教育看,人文主义新学科冲破了经院主义神学和哲学独霸大学讲堂的局面,虽然影响主要限于大学文学院,但正是大学文学院,领导了欧洲大学的近代化运动,带动了整个大学的变革。 关键字:人文主义教育、神学、现代教育、大学

现代教育的历史基础——人文主义教育 欧洲从14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初期,是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封建制度逐渐瓦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封建社会母体内孕育、发展和形成的时期,即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早产生于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如佛罗伦萨、热那亚、威尼斯、米兰等,在14世纪下半叶就出现了资本主义工业的最初形式——工场手工业,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出现了批发原料和商品的商业资本家。及至15世纪以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遍及西欧各国,如尼德兰、西班牙、德国、法国、英国等。这个时期,阶级斗争也更复杂,既存在着农民和城市平民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也存在着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的尖锐矛盾。此外,工资劳动者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冲突,也时有发生。 1.1、文艺复兴的兴起。新兴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中,代表他们利益的先 进思想家们,首先把矛头指向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天主教神学。但是,他们缺乏锐利的武器。这时,在东西方贸易往来、文化交流中从拜占廷和阿拉伯传来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照亮了资产阶级的眼睛。他们从高度发展的古代文明中找到了有利于自己的思想资料,于是打起“回到希腊去”,“让死去的东西复活”的旗帜,宣称要把被中世纪黑暗统治湮没了的古典文化“复兴”起来。他们纷纷学习希腊语,到大学和图书馆去搜求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文学和艺术等方面著作的手稿、手抄本,发掘废墟中的艺术珍品,掀起了学习、研究古代文化艺术的热潮,结果出现了好像古代文化再现的局面。因此,资产阶级史学家称这个时期为“文艺复兴”。实际上,文艺复兴绝不是古代文化艺术的“再生”,而是新兴资产阶级借古希腊罗马文化中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艺术、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来摆脱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冲破神学的思想牢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