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座:第6讲《晶体结构》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座:第6讲《晶体结构》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座:第6讲《晶体结构》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座

第6讲晶体结构

【竞赛要求】

晶胞。原子坐标。晶格能。晶胞中原子数或分子数的计算及化学式的关系。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配位数。晶体的堆积与填隙模型。常见的晶体结构类型,如NaCl、CsCl、闪锌矿(ZnS)、萤石(CaF2)、金刚石、石墨、硒、冰、干冰、尿素、金红石、钙钛矿、钾、镁、铜等。点阵的基本概念。晶系。宏观对称元素。十四种空间点阵类型。分子的极性。相似相溶规律。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其他分子间作用力的一般概念。

【知识梳理】

一、离子键理论

1916 年德国科学家Kossel(科塞尔)提出离子键理论。

(一)离子键的形成

1、形成过程

以NaCl 为例:

(1)电子转移形成离子

Na-eˉ= Na+Cl + eˉ= Clˉ

相应的电子构型变化:2s22p63s1 →2s22p6 ;3s23p5→3s23p6

分别达到Ne 和Ar 的稀有气体原子的结构,形成稳定离子。

(2)靠静电吸引,形成化学键,体系的势能与核间距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注:横坐标——核间距r 。纵坐标——体系的势能V 。纵坐标的零点——当r 无穷大时,即两核之间无限远时,势能为零。

下面来考察Na+和Clˉ彼此接近时,势能V的变化。

图中可见:

r >r0时,随着r 的不断减小,正负离子靠静电相互吸引,V减小,体系趋于稳定。

r = r0时,V有极小值,此时体系最稳定,表明形成了离子键。

r < r0时,V 急剧上升,因为Na+和Clˉ彼此再接近时,相互之间电子斥力急剧增加, 导致势能骤然上升。

因此,离子相互吸引,保持一定距离时,体系最稳定,即为离子键。

2、离子键的形成条件

(1)元素的电负性差要比较大 △X > 1.7,发生电子转移,形成离子键; △X < 1.7,不发生电子转移,形成共价键。

但离子键和共价键之间,并非严格截然可以区分的。可将离子键视为极性共价键的一个极端,而另一极端为非极性共价键。如图所示:

化合物中不存在百分之百的离子键,即使是 NaF 的化学键之中,也有共价键的成分,即除离子间靠静电相互吸引外,尚有共用电子对的作用。

△X > 1.7,实际上是指离子键的成分(百分数)大于50%。 (2)易形成稳定离子

Na +(2s 22p 6),Cl ˉ(3s 23p 6),达到稀有气体稳定结构,Ag +(4d 10)d 轨道全充满的稳定结构。所以,NaCl 、AgCl 均为离子化合物;而C 和Si 原子的电子结构为ns 2np 2,要失去全部价电子形成稳定离子,比较困难,所以一般不形成离子键。如CCl 4、SiF 4 等,均为共价化合物。

(3)形成离子键,释放能量大

Na )(s +1/2 Cl )(2g = NaCl )(s △H = -410.9 kJ ·mol –1 在形成离子键时,以放热的形式,释放较大的能量。 (二)离子键的特征 1、作用力的实质是静电引力

F ∝(q 1q 2)/ r 2 (q 1、q 2分别为正负离子所带电量) 2、离子键无方向性、无饱和性

因为是静电吸引,所以无方向性;且只要是正负离子之间,则彼此吸引,即无饱和性。 (三)离子键的强度 1、键能和晶格能 以 NaCl 为例:

键能:1mol 气态 NaCl 分子,离解成气体原子时,所吸收的能量。用E i 表示。 NaCl )(g = Na )(g + Cl )(g △H = 键能E i 越大,表示离子键越强。

晶格能:气态的正负离子,结合成 1mol NaCl 晶体时,放出的能量。用 U 表示。 Na +)(g + Cl –)(g = NaCl )(s △H = -U (U 为正值)

晶格能 U 越大,则形成离子键时放出的能量越多,离子键越强。键能和晶格能,均能表示离子键的强度,而且大小关系一致。通常,晶格能比较常用。如何求得晶格能?

极性增大

非极性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 离子键

2、玻恩-哈伯循环( Born-Haber Circulation)

Born 和Haber 设计了一个热力学循环过程,从已知的热力学数据出发,计算晶格能。具体如下:

△H1等于Na

)

(s

的升华热(S),即△H1= S = – 108.8 kJ·mol –1

△H2等于Cl2

)

(g

的离解能(D)的一半,即△H2=(1/2)D = – 119.7 kJ·mol –1

△H3等于Na

)

(g

的第一电离能(I1),即△H3= I1 = 496 kJ·mol –1

△H4等于Cl

)

(g

的电子亲和能(E)的相反数,即△H4= – E = – 348.7 kJ·mol –1 △H5等于NaCl的晶格能(U)的相反数,即△H5= – U = ?

△H6等于NaCl的标准生成热(△f H0

m ),即△H6= △f H0

m

= – 410.9 kJ·mol –1

由盖斯定律:△H6= △H1 +△H2+△H3+△H4+△H5

所以:△H5=△H6-(△H1 +△H2+△H3+△H4)

即:U = △H1 +△H2+△H3+△H4-△H6

=108.8+119.7+496-348.7+410.9 = 186.7 kJ·mol –1

以上关系称为Born-Haber循环

利用盖斯定律,通过热力学也可以计算NaCl 的离子键的键能。

△H1Na的第一电离能I1;

△H2Cl的电子亲合能E的相反数–E;

△H3NaCl的晶格能U的相反数–U;

△H4NaCl的升华热S;

而△H5 = –Ei。所以,通过I1、E、U和S 可求出键能Ei。3、影响离子键强度的因素

从离子键的实质是静电引力 F ∝ (q 1q 2) / r 2出发,影响 F 大小的因素有:离子的电荷数q 和离子之间的距离 r (与离子半径的大小相关)。

(1)离子电荷数的影响 电荷高,离子键强。如:

(2)离子半径的影响

半径大,导致离子间距大,所以作用力小;相反,半径小,则作用力大。如:

(3)离子半径概念

将离子晶体中的离子看成是相切的球体,正负离子的核间距 d 是r + 和r – 之和。

d = r + + r – (d 值可由晶体的X 射线衍射实验测定得到)。

1926年,哥德希密特(Goldschmidt )用光学方法测定,得到了F – 和O 2– 的半径,分别为133 pm 和132 pm ,结合X 射线衍射数据得到一系列离子半径:

Mg 2+ 的半径 r = --2O MgO r d = 320 pm – 132 pm =78 pm 这种半径为哥德希密特半径。

1927年,Pauling 用最外层电子到核的距离,定义为离子半径,并利用有效核电荷等关系,求出一套离子半径数据,称为 Pauling 半径。

教材上两套数据均列出。一般在比较半径大小和讨论规律变化时,多采用Pauling 半径。 (3)离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①同主族,从上到下,电子层增加,具有相同电荷数的离子半径增加。如: Li + < Na + < K + < Cs +;F – < Cl – < Br – < I –

②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至右,离子电荷数升高,最高价离子,半径最小。如: Na + < Mg 2+ < Al 3+ ;K + < Ca 2+ 过渡元素,离子半径变化规律不明显。

③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离子,电荷高的半径小。如: Ti 4+ < Ti 3+;Fe 3+ < Fe 2+

④一般负离子半径较大;正离子半径较小。如:

可见,虽然F 与K 相差两个周期,但F – 的半径仍比K + 的半径大。

⑤周期表对角线上,左上元素和右下元素的离子半径相似。如:Li + 和 Mg 2+, Sc 3+ 和 Zr 4+

的半径相似。

(四)离子晶体的特点

1、无确定的分子量

NaCl 晶体是个大分子,无单独的NaCl分子存在于分子中。NaCl是化学式,因而58.5 是式量,不是分子量。

2、导电性

水溶液或熔融态导电,是通过离子的定向迁移导电,而不是通过电子流动而导电。

3、熔点沸点较高

4、硬度高,延展性差

因离子键强度大,所以硬度高。如果发生位错:

发生错位,正正离子相切,负负离子相切,彼此排斥,离子键失去作用,故无延展性。如CaCO3可用于雕刻,而不可用于锻造,即不具有延展性。

(五)离子晶体的空间结构

1、对称性

(1)旋转和对称轴n重轴,360度旋转,可以重复n次。(2)反映和对称面晶体中可以找到对称面。(3)反映和对称中心晶体中可以找到对称中心。

2、晶胞

晶胞是晶体的代表,是晶体中的最小单位,晶胞并置起来,则得到晶体。晶胞的代表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代表晶体的化学组成;二是代表晶体的对称性,即具有相同的对称元素(对称轴,对称面和对称中心)。晶胞是晶体中具有上述代表性的体积最小,直角最多的平行六面体。

3、离子晶体的空间结构

(1)离子晶体的堆积填隙模型

在离子晶体中,占据晶格结点的是正离子和负离子,负离子半径一般比正离子大,因此负离子在占据空间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在简单的二元离子晶体中,负离子只有一种,可以认为负离子按一定的方式堆积,而正离子填充在其间的空隙中。常见的负离子堆积方式有三种:立方密堆积或称面心立方密堆积,六方密堆积和简单立方堆积。最后一种不是密堆积,它的晶胞是立方体,八个角顶上各有一个负离子。在立方密堆积和六方密堆积中有两种空隙:一种是四个相邻的负离子所包围的空隙,称为四面体空隙;一种是由六个相邻的负离子所包围的空隙,称为八面体空隙。这两种密堆积结构中,负离子数︰八面体空隙数︰四面体空隙数= 1︰1︰2。在简单立方堆积中,只有一种空隙,即由八个相邻的负离子所包围的立方体空隙,

而负离子数︰立方体空隙数= 1︰1。正负离子配位数(CN+)一般可由正负离子半径比规则确定:

r+ /r-= 0.225 -0.414时,CN+为4;

r+ /r-= 0.414 -0.732时,CN+为6;

r+ / r-= 0.732 -1时,CN+为8。

负离子配位数(CN-)可由下式确定:

CN -/ CN+ = 正离子数/ 负离子数= 负离子电荷/ 正离子电荷

例如金红石TiO2晶体中,r(Ti4+ / r(O2—)= 68 pm / 140 pm = 0.486,CN+为6,正负离子Ti4+ 占据八面体空隙;CN-为3;金红石晶体中,负离子数︰八面体空隙数= 1︰1,Ti4+ 数只有O2—数的一半,因此Ti4+ 离子只占据八面体空隙数的1/2。

在描述简单离子晶体结构型式时,一般只要着重指出负离子的堆积方式以及正负离子所占空隙的种类与分数,基本上就抓住了离子晶体结构的主要特征。对于简单的二元离子晶体来说,正负离子在空间的排列方式(即结构形式)主要取决于正负离子的数量比(或称组成比)和半径比。常见的六种二元离子晶体典型结构型式如表1所示。

表1 二元离子晶体典型结构型式

(2)立方晶系AB型离子晶体的空间结构

晶胞的平行六面体是正六面体时,我们称它属于立方晶系,用来表示平行六面体的三度的三个轴,称为晶轴,三个晶轴的长度分别用a、b、c表示,三个晶轴之间的夹角分别用、

、表示。

立方晶系的正六面体晶胞的特点是:

按a、b、c以及、、之间的关系不同,工分为7大晶系,我们讨论的AB型晶体指正负离子数目相同,包括NaCl、CsCl、ZnS。

首先看NaCl的晶胞:

组成具有代表性,对称性(轴、面、中心)也与晶体相同,所以乙为NaCl的晶胞。观察配位数:最近层的异号离子有4个,故配位数为6;观察晶胞类型:看空心圆点,正六面体的八个顶点及六个面的面心各有一个,所以为面心立方晶系。

再看CsCl的晶胞:

组成和对称性均有代表性。看空心圆点,除了立方体的顶点的8个,无其它,称为简单立方晶胞,配位数为8。

金属K的晶胞:

看实心圆点,除了在立方体的八个顶点地有一个外,在立方体的体心位置还有一个,所以为体心立方晶胞。

ZnS的晶胞:

组成和对称性均有代表性。看空心圆点,除了立方体的顶点的8个,面中心6个,也为面心立方,配位数为4。

总之,立方晶系有 3 种类型晶胞,面心立方、简单立方、体心立方。四方晶系,2 种,正交晶系,4 种等,共有14种类型的晶胞。

4、配位数与 r +/r – 的关系

NaCl 六配体,CsCl 八配体, ZnS 四配体,均为AB 型晶体,为何配位数不同? (1)离子晶体稳定存在的条件

(2)r +/r –与配位数

从六配位的介稳状态出发,进行半径比与配位数之间关系的探讨。

此时,为介稳状态。如果r + 再大些,则出现上述 b) 种情况,即阴离子同号相离,异号相切的稳定状态。亦即:

-+

r

r >0.414 当 r +

继续增加,达到并超过-+

r

r >0.732时,即阳离子离子周围可容纳更多阴离子,为8

配位,CsCl 型。

若r +

变小, 当-+

r

r <0.414时,则出现上述 a )种情况,阴离子相切,阴离子阳离子相

离的不稳定状态,配位数减少,4配位,ZnS 型。

总之,配位数与 r +/ r -

之比相关:

0.225——0.414 4配位 ZnS 式晶体结构 0.414——0.732 6配位 NaCl 式晶体结构 0.732——1.000 8配位 CsCl 式晶体结构

且r + 再增大,则达到12 配位;r - 再减小,则达到3配位。

注意:讨论中将离子视为刚性球体,这与实际情况有出入,但仍不失为一组重要的参考数据。因而,我们可以用离子间的半径比值去判断配位数。

二、金属键理论

(一)金属键的改性共价键理论

金属键的形象说法:“失去电子的金属离子浸在自由电子的海洋中”。金属离子通过吸引自由电子联系在一起,形成金属晶体,这就是金属键。

金属键无方向性,无固定的键能,金属键的强弱和自由电子的多少有关,也和离子半径、电子层结构等其它许多因素有关,很复杂。金属键的强弱可以用金属原子化热等来衡量。金属原子化热是指 1mol 金属变成气态原子所需要的热量。金属原子化热数值小时,其熔点低,质地软;反之,则熔点高,硬度大。例如:

金属可以吸收波长范围极广的光,并重新反射出,故金属晶体不透明,且有金属光泽。在外电压的作用下,自由电子可以定向移动,故有导电性。受热时通过自由电子的碰撞及其与金属离子之间的碰撞,传递能量,故金属是热的良导体。

金属受外力发生变形时,金属键不被破坏,故金属有很好的延展性,与离子晶体的情况相反。

(二)金属晶体的密堆积结构

金属晶体中离子是以紧密堆积的形式存在的,下面的刚性球模型来讨论堆积方式。 在一个层中,最紧密的堆积方式是,一个球与周围 6 个球相切,在中心的周围形成 6 个凹位,将其算为第一层。

第二层对第一层来讲最紧密的堆积方式是将球对准1、3、5 位(若对准2、4、6 位,其

情形是一样的)。

关键是第三层,对第一、二层来说,可以有两种最紧密的堆积方式。第一种是将球对准第一层的球,于是每两层形成一个周期,即ABAB 堆积方式,形成六方紧密堆积,配位数12(同层6,上下各3)。此种六方紧密堆积的前视图:

另一种是将球对准第一层的2、4、6 位,不同于AB 两层的位置,这是 C 层。第四层再排A,于是形成ABCABC 三层一个周期。得到面心立方堆积,配位数12。

这两种堆积都是最紧密堆积,空间利用率为74.05 %。

还有一种空间利用率稍低的堆积方式,立方体心堆积。立方体8 个顶点上的球互不相切,但均与体心位置上的球相切,配位数8,空间利用率为68.02 %。

(三)金属键的能带理论

.1、理论要点:

(1)电子是离域的

所有电子属于金属晶体,或说为整个金属大分子所共有,不再属于哪个原子。我们称电子是离域的。

(2)组成金属能带(Energy Band)

Na2有分子轨道:

Na 晶体中,n个3s 轨道组成n条分子轨道,这n条分子轨道之间能量差小,由于跃迁所需能量小,这些能量相近的能级组成能带。能带的能量范围很宽,有时可达数百kJ·mol –1。能带如下图:

(3)满带、导带和空带

(4)能带重叠

2、金属的物理性质

(1)导电性

导电的能带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有导带,另一种是满带和空带有部分重叠。如Be,也有满带电子跃迁,进入空带中,形成导带,使金属晶体导电。

没有导带,且满带和空带之间的禁带E > 5eV,电子难以跃迁,则为绝缘带;若禁带的E < 3eV ,在外界能量激发下,看作可以穿越禁带进入空带,以至于能导电,则为半导体。

(2)其它物理性质

金属光泽:电子在能带中跃迁,能量变化的覆盖范围相当广泛,放出各种波长的光,故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

延展性:受外力时,金属能带不受破坏。

熔点和硬度:一般说金属单电子多时,金属键强,熔点高,硬度大。如W和Re,m.p. 达3500K,K 和Na 单电子少,金属键弱,熔点低,硬度小。

金属能带理论中,成键的实质是,电子填充在低能量的能级中,使晶体的能量低于金属原子单独存在时的能量总和。金属能带理论属于分子轨道理论的范畴。

二、分子间作用力

(一)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1、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由两个相同原子形成的单质分子,分子中只有非极性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这种分子称为非极性分子。由两个不同原子形成的分子,如HCl,由于氯原子对电子的吸引力

大于氢原子,使共用电子对偏向氯原子一边,使氯原子一端显正电,氢原子一端显负电,在分子中形成正负两极,这种分子称为极性分子,双原子分子的极性大小可由键矩决定。

在多原子分子中,分子的极性和键的极性有时并不一致,如果组成分子的化学键都是非极性键,分子也没有极性,但在组成分子的化学键为极性键时,分子的极性就要取决于它的空间构型。如在CO2分子中,氧的电负性大于碳,在C—O键中,共用电子对偏向氧,C—O 是极性键,但由于CO2分子的空间结构是直线型对称的(O==C==O),两个C—O键的极性相互抵消,其正负电荷中心重合,因此CO2是非极性分子。同样,在CCl4中虽然C—Cl键有极性,但分子为对称的四面体空间构型,分子没有极性,我们可把键矩看成一个矢量,分子的极性取决于各键矢量加合的结果。

分子的偶极矩是衡量分子极性大小的物理量,分子偶极矩的数据可由实验测定。

2、永久偶极、诱导偶极和瞬时偶极

(1)永久偶极

极性分子的固有偶极称永久偶极。

(2)诱导偶极和瞬时偶极

非极性分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变成具有一定偶极的极性分子,而极性分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其偶极也可以增大。在电场的影响下产生的偶极称为诱导偶极。

诱导偶极用△μ表示,其强度大小和电场强度成正比,也和分子的变形性成正比。所谓分子的变形性,即为分子的正负电重心的可分程度,分子体积越大,电子越多,变形性越大。

非极性分子无外电场时,由于运动、碰撞,原子核和电子的相对位置变化,其正负电重心可有瞬间的不重合;极性分子也会由于上述原因改变正负电重心。这种由于分子在一瞬间正负电重心不重合而造成的偶极叫瞬间偶极。瞬间偶极和分子的变形性大小有关。

3、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

分子间存在的一种较弱的相互作用。其结合力大约只有几个到几十个kJ·mol-1。比化学键的键能小1~2个数量级。气体分子能凝聚成液体或固体,主要就是靠这种分子间作用力。

范德华力包括:

(1)取向力——极性分子之间靠永久偶极与永久偶极作用称为取向力。仅存在于极性分子之间,且F ∝μ2。

(2)诱导力——诱导偶极与永久偶极作用称为诱导力。极性分子作用为电场,使非极性分子产生诱导偶极或使极性分子的偶极增大(也产生诱导偶极),这时诱导偶极与永久偶极之间形成诱导力,因此诱导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也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

子之间。

(3)色散力——瞬间偶极与瞬间偶极之间有色散力。由于各种分子均有瞬间偶极,故色散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及非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色散力不仅存在广泛,而且在分子间力中,色散力经常是重要的。

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统称范德华力, 它具有以下的共性:

(1)它是永远存在于分子之间的一种作用力。

(2)它是弱的作用力(几个——几十个kJ·mol-1)。

(3)它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4)范德华力的作用范围约只有几个pm。

(5)分子间的三种作用力。其中对大多数分子来说色散力是主要的,水分子除外。

表2 几种分子间作用力的分配(kJ·mol-1)

(二)氢键

1、氢键的形成

氢键的生成,主要是由偶极与偶极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当氢原子与电负性甚强的原子(如A)结合时,因极化效应,其键间的电荷分布不均,氢原子变成近乎氢正离子状态。此时再与另一电负性甚强的原子(如B)相遇时,即发生静电吸引。因此结合可视为以H离子为桥梁而形成的,故称为氢键。如下式中虚线所示。

A─H---B

其中A、B是氧、氮或氟等电负性大且原子半径比较小的原子。

生成氢键时,给出氢原子的A—H基叫做氢给予基,与氢原子配位的电负性较大的原子B 或基叫氢接受基,具有氢给予基的分子叫氢给予体。把氢键看作是由B给出电子向H配对,电子给予体B是氢接受体,电子接受体A─H是氢给予体。

氢键的形成,既可以是一个分子在其分子内形成,也可以是两个或多个分子在其分子间

形成。例如:水扬醛在其分子内形成了氢键,而氟化氢和甲醇则是在其分子之间形成氢键。

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虽然生成本质相同,但前者是一个分子的缔合,后者是两个或多个分子的缔合体。因此,两者在相同条件下生成的难易程度不一定相同。一般来说,分子内氢键在非极性溶剂的稀溶液里也能存在,而分子间氢键几乎不能存在。因为在很稀的溶液里,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靠近是比较困难的,溶液越稀越困难,所以很难形成分子间氢键。

氢键并不限于在同类分子之间形成。不同类分子之间亦可形成氢键,如醇、醚、酮、胺等相混时,都能生成类似O 一H---O 状的氢键。例如,醇与胺相混合即形成下列形式的氢键:

一般认为,在氢键A —H---B 中,A —H 键基本上是共价键,而H---B 键则是一种较弱的有方向性的范德华引力。因为原子A 的电负性较大,所以A —H 的偶极距比较大,使氢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而氢原于又没有内层电子,同时原子半径(约30pm )又很小,因而可以允许另一个带有部分负电何的原子B 来充分接近它,从而产生强烈的静电吸引作用,形成氢键。

2、氢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

氢键不同于范德华引力,它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由于氢原子特别小而原子A 和B 比较大,所以A —H 中的氢原子只能和一个B 原子结合形成氢键。同时由于负离子之间的相互排斥,另一个电负性大的原子B ′就难于再接近氢原子。这就是氢键的饱和性。

氢键具有方向性则是由于电偶极矩A —H 与原于B 的相互作用,只有当A —H---B 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最强,同时原子B 一般含有未共用电子对,在可能范围内氢键的方向和未共用电子对的对称轴一致,这样可使原于B 中负电荷分布最多的部分最接近氢原子,这样形成的氢键最稳定。

3、影响氢键强弱的因素

不难看出,氢键的强弱与原子A 与B 的电负性大小有关。A 、B 的电负性越大,则氢键越强;另外也与原子B 的半径大小有关,即原子B 的半径越小别越容易接近H —A 中的氢原子,因此氢键越强,例如:氟原子的电负性最大而半径很小,所以氢键中的F —H---F 是最强的氢键。在F —H 、O —H 、N —H 、C —H 系列中,形成氢键的能力随着与氢原子相结合的原子的电负性的降低而递降。碳原子的电负性很小,C —H 一般不能形成氢键,但在H —C ≡N 或HCCl 3等中,

R —O —H …N —R

R

R

由于氮原子和氯原子的影响,使碳原子的电负性增大,这时也可以形成氢链。例如HCN的分子之间可以生成氢键,三氯甲烷和丙酮之间也能生成氢键:

4、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氢键作为把分子彼此连接起来的力,是一种很强的力,若在晶体内分子之间形成氢键,则晶体变硬,同时熔点有升高的倾向,分子间以氢键相连的化合物,其晶体的硬度和熔点介于离子晶体和由色散力形成的晶体之间。对于液体,分子间氢键也能将构成液体的分子连接起来,使液体的粘度和表面张力增加,沸点升高。当分子能与水(溶剂)形成分子间氢键时,则该分子易溶于水(溶剂)。若分子能形成分子内氢键时,则与水(溶剂)难于形成分子间氢键,因而这种分子难溶于水(溶剂)。同样由于分子形成分子内氢键,分子之间不再缔合而凝聚力较小,因此这种化合物容易气化,沸点偏低。例如,硝基苯酚的三个异构体,其中邻硝基苯酚生成分子内氢键,不能再与其它邻硝基苯酚分子和水分子生成分子间氢键,因此邻硝基苯酚容易挥发且不溶于水,间和对硝基苯酚不仅分子之间能生成氢键,且与水分子之间也能生成氢键。由于分子间氢键能够降低物质的蒸气压,利用它们的这种差别,可用水蒸汽蒸馏方法将邻位异构体与间、对位异构体分开。

分子间和分子内氢键的不同不仅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也对它们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等产生影响。另外,分子能否生成氢键,对其性质的影响更大。

【典型例题】

例1、现有甲、乙、丙(如图)三种晶体,试写出甲、乙二晶体的化学式和丙晶体中C和D的个数比。

分析:根据晶格点类型及它对单元晶胞的贡献,可分别算出三种晶体中所含微粒的数目。 甲:X 的个数= 1×1 = 1 Y 的个数= 4×8

1 =

2

1 X ︰Y = 1︰2

1

= 2︰1 乙:A 的个数= 8×8

1= 1 B 的个数= 1×1 = 1 A ︰B = 1︰1

丙:C 的个数= 1×1 + 12×4

1 = 4 D 的个数= 8×8

1

+ 6×2

1 = 4 解:甲的化学式为X 2Y 或YX 2, 乙的化学式为AB 或BA 。 丙中C ︰D = 1︰1

例2、求证离子半径比(r + / r -)至少等于0.732时,AB 型离子化合物的晶格才属CsCl 型。 分析:在CsCl 晶体中,阴、阳离子尽量接近,使引力最大,而相同离子尽量离开,使斥力最小。

解:设正方体的边长为a ,阴阳离子的核间距为d 。d = r + + r -,a ≥2 r - 由图得 b 2 = 2a 2 c 2 = b 2 + a 2 = 3a 2

所以c = 3a 又因为c = 2d a ≥2 r - 所以 2d ≥ 3×2 r - d = r + + r - ≥3r -

-+r r +1 ≥3 -

+r r

≥ 3-1 = 0.732

-

+

r r 至少等于0.732。 例3、实验测得某些离子型二元化合物的熔点如下表所示,试从晶格能的变化来讨论化合物熔点随离子半径、电荷变化的规律。

分析:离子晶体熔点主要由晶格能决定,晶格能越大熔点越高。而晶格能又和阴、阳离

子电荷及半径有关,晶格能(负值)∝-

+-

++r r Z Z 。据此分下列几种情况讨论:

(1)对于NaF 、NaCl 、NaBr 、NaI ,其阳离子均为Na +,阴离子电荷相同而阴离子半径大小为:r -F <r -Cl <r -Br <r -I

晶格能大小为:NaF >NaCl >NaBr >NaI 所以熔点高低也是NaF >NaCl >NaBr >NaI 。

(2)对于NaCl 、KCl 、RbCl ,其阴离子均为Cl -

,而阳离子电荷相同,离子半径: r +Na <r +K <r +Rb

则晶格能:NaCl >KCl >RbCl 。同理,CaO 熔点高于BaO 。

(3)对于NaF 与CaO ,由于它们的阴、阳离子距离差不多(NaF d = 231pm CaO d = 239pm ),故晶格能的大小决定于离子电荷数,CaO 的阴、阳离子电荷数均为2,而NaF 均为1,则CaO 的晶格能比NaF 大,所以CaO 熔点高于NaF 。同理BaO 的熔点高于NaCl 。

解:离子晶体的熔点,随阴、阳离子电荷的增高和离子半径的减小而增高。 例4、石墨具有层状结构,如图:

(1)试指出石墨层状分子中碳原子(C )数与C —C 化学键(将每对临近的碳原子与碳原子间的联线看作一个化学键)数的相对比例,请对所得结论的导出作出论证(若能以两种方法论证更好);

(2)实验测得石墨、苯、乙烯分子中C—C键键长依次为142、140、133 pm。请对上述系列中键长依次递减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分析:从六边形的共用顶点,看每个顶点对环所作的贡献进行分析,以及每C原子所享有的电子数进行讨论。

解:(1)石墨层状分子中碳原子(C)数与C—C化学键数的相对比例为:

C/C—C = 1/1.5 = 0.67/1

若取层状结构的一个基本单元平面正六边形来看,六边形上的每个顶点(碳原子)为三

1= 2;六边形的每条边(即C—C键)个六边形共用,故每个平面六边形中的碳原子数为6×

3

1= 3。所以每个六边形中为两个六边形所共用,故每个平面正六边形中的C—C键数为6×

2

C/C—C= 2/3 = 0.67。

若从层状结构的一个点即碳原子来看:它周围有三个C—C键,但每个C—C键都是由该

1= 1.5。

原子与另一个碳原子所共用,故该碳原子单独享有的C—C键数为3×

2

(2)从石墨、苯、乙烯的分子结构可知:

石墨中1个C—C键平均有0.67个π电子;

苯分子中1个C—C键平均有1个π电子;

乙烯分子中1个C—C键有2个π电子:

由于π电子从0.67、1增大到2,所以键长缩短。

例5、试比较下列金属熔点的高低,并解释之。

(1)Na、Mg、Al

(2)Li、Na、K、Rb、Cs

分析:用金属键理论分析、判断。

解:熔点:(1)Na<Mg<Al

因为离子半径Na+>Mg2+>Al3+,而离子电荷Na+<Mg2+<Al3+,金属晶体中,离子半径越小,电荷数越大,金属键越强,金属键越强,金属晶体的熔点越高。

(2)熔点Li>Na>K>Rb>Cs

Li+、Na+、K+、Rb+、Cs+的离子电荷数相同,离子半径Li+<Na+<K+<Rb+<Cs+,金属键Li>Na>K>Rb>Cs,所以熔点高低顺序如上。

例6、已知金属铜为面心立方晶体,如图所示:

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3.54,密度为8.936 g·cm–3,试求:

(1)单位晶胞的边长;

(2)铜的金属半径。

分析:由题提供的数据,先求出铜的摩尔体积,再求出单胞体积,最后求出单胞边长和金属半径。

解:(1)1 mol 铜原子所占的体积为:1 mol ×63.54 g ·mol –1/8.936 g ·cm –3=7.11cm 3 铜为面心立方晶格,1个单胞中有4个铜原子,故1个单胞的体积为

4

10023.6·11.71

23

13--?mol

mol cm = 4.722×10–23cm 3

单胞边长a 为:

a = 32310722.4cm -? = 3.615×10–8cm

(2)在一个面心立方晶胞中,单胞边长为a ,铜原子的金属半径为r ,根据简单的几何关系得:(4r )2 = a 2 + a 2

r =

2/4a = 1.28×10–8

cm

因此铜单位晶胞的边长为3.615×10-8cm ,铜原子的金属半径为1.28×10-8cm

例7、X –衍射实验测得,金属银属于立方晶系,它的晶胞参数a = 408 pm ;又用比重瓶测出金属银的密度d = 10.6 g/cm 3。问金属银的点阵类型。

分析:欲得一个晶胞里有几个银原子,需得知一个晶胞的质量。后者可根据晶胞的体积和金属的密度求得。

求出Z = ?,对于常见的金属晶胞,就可以获知它的点阵类型。一般规律是:Z = 1,简单立方;Z = 2,六方密堆积的六方晶胞或体心立方(金属晶体很少有底心类型,一般可排除);Z = 4,面心立方。(注:根据较深入的理论,从X –衍射实验得到的衍射图谱上考察衍射强度就可确定点阵的带心与否以及带心类型,从略。)

解:

晶胞体积 V = (408pm)3

晶胞的质量 m = 10.6g / cm 3 ×(4.08×10-

8cm)3

设晶胞含有 x 个银原子,质量为x 107.9 / 6.022×1023 x 107.96g / 6.022×1023 = 10.6g/cm 3 × (4.08×10-

8cm)3

∴ x = 4.02

所以,一个晶胞含4个银原子(注:由于数据来自测定实验,不可能得到4.0000的整数,而原子数总是整数。

因此,银的点阵类型属于面心立方点阵。 【知能训练】

1、硼酸晶体是一种层状结构的分子晶体,在晶体的一层之内,硼酸分子通过 连结成巨大的平面网状结构,而层与层之间则是通过 结合的。

2、固体五氯化磷是由阳离子PCl 4+和阴离子PCl 6-

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但其蒸气却是分子

高中化学竞赛辅导参考资料(全)

绪论 1.化学:在分子、离子和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以及物质的化学 性质和化学变化及其内在联系的科学。 应注意的问题: (1)化学变化的特点:原子核组成不变,发生分子组成或原子、离子等结合方式的改变; (2)认为物理变化不产生质变,不生成新物质是不准确的,如: 12H+3 1 H==42He+10n是质变,产生了新元素,但属于物理变化的范畴; (3)化学变化也有基本粒子参加,如:2AgCl==2Ag+Cl2就有光子参加; (4)物质 2.无机化学:除去碳氢化合物及其大多数衍生物外,对所有元素和他们的化合 物的性质和反应进行研究和理论解释的科学。(莫勒提法) 3.怎样学习无机化学? (1)你所积累的好的学习方法都适于学习无机化学。 (2)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听课。提倡写预习笔记。 (3)课上精力集中,边听边看边想边记,眼、耳、手、脑并用。 (4)课后趁热复习,按时完成作业,及时消化,不欠账。 (5)提高自学能力,讨论课积极发言。 (6)随时总结,使知识系统化。达到书越读越薄之目的。 (7)理论联系实际,做好化学实验。

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原子周期系 教学目标:1.学会一个规则:斯莱特规则; 2.掌握两个效应:屏蔽效应、钻穿效应; 3.掌握三个原理:能量最低、保里不相容、洪特规则; 4.掌握四个量子数:n、l、l、m s 5.掌握五个分区:s、p、d、ds、f 6.掌握六对概念; 7.掌握七个周期; 8.掌握八个主族八个副族。 重点: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三个原理,核外电子的四个量子数;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其及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难点:屏蔽效应、钻穿效应概念及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做适量练习题和作业题。 教学内容: §1-1经典物理学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1-1原子的核形结构 1708年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确认:原子是由中央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周围若干绕核旋转的电子组成。遇到的问题:电子绕核运动,将不断辐射电磁波,不断损失能量,最终将落到核上,原子因此而消亡实际与此相反,原子是稳定存在的,急需找到理论解释。 1-2 原子光谱的规律性 1光谱一束光通过分光棱镜折射后再屏幕上得到一条彩带或线形亮条前者称连续光谱后者称线形光谱太阳光电灯光为连续光谱原子光谱为线形光谱图1-1 2氢原子光谱里德堡方程 R H=1.097×10 M n1

浙江省高中生化学竞赛辅导讲座学案第3讲 化学热力学基础

第3讲化学热力学基础 【竞赛要求】 热力学能(内能)、焓、热容、自由能和熵的概念。生成焓、生成自由能、标准熵及有关计算。自由能变化与反应的方向性。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极其应用。范特霍夫标准熵及其应用。热化学循环。 【知识梳理】 一、基本概念 1、体系和环境 体系:我们研究的对象,称为体系。 环境:体系以外的其它部分,称为环境。例如:我们研究杯子中的H 2O,则H 2 O是体系, 水面上的空气,杯子皆为环境。当然,桌子、房屋、地球、太阳也皆为环境。但我们着眼于 和体系密切相关的环境,即为空气和杯子等。又如:若以N 2和O 2 混合气体中的O 2 作为体系, 则N 2 是环境,容器也是环境。 按照体系和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的交换关系,将体系分为三类: (1)敞开体系:既有物质交换,也有能量交换。 (2)封闭体系:无物质交换,有能量交换。 (3)孤立体系:既无物质交换,也无能量交换。 例如:一个敞开瓶口,盛满热水的瓶子,水为体系,则是敞开体系; 若加上一个盖子,则成为封闭体系; 若将瓶子换成杜瓦瓶(保温瓶),则变成孤立体系。热力学上研究得多的是封闭体系。 2、状态和状态函数 状态:由一系列表征体系性质的物理量所确定下来的体系的一种存在形式,称为体系的状态。 状态函数:确定体系状态的物理量,是状态函数。例:某理想气体体系n= 1 mol,p= 1.013×105 Pa,V = 22.4 dm3,T = 273 K这就是一种存在状态(我们称其处于一种标准状态)。是由n,p,V,T所确定下来的体系的一种状态,因而n,p,V,T都是体系的状态函数。状态一定,则体系的状态函数一定。体系的一个或几个状态函数发生了变化,则体系的状态也要发生变化。 始态和终态:体系变化前的状态为始态;变化后的状态为终态。状态函数的改变量:状态变化始态和终态一经确定,则状态函数的改变量是一定的。 例如:温度的改变量用△T表示,则△T = T终- T始同样理解△n,△p,△V等的意义。

高中化学竞赛用书推荐

高中化学竞赛用书推荐 常规/高考类: 化学岛 用户名: 密码:woaihuaxuedao 以下是另一个公邮 icholand. 密码:huaxuedaogongyou 提供公共邮箱的目的还是方便大家交流,如果遇到超出流量限制的问题,可以直接把邮件转发出去。 尽管以前有XX的Gbaopan。。但是貌似很多人并不清楚密码。。 附上: 部分优秀资料帖索引 《高中化学重难点手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王后雄老师主编);历年高考试题汇编(任何一种,最好有详细解析的,比如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中化学读本》(很老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甲种本化学教材,最近有更新版本);《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龙门书局,施华、盛焕华主编)南师大化科院创办的《化学教与学》每年的十套高考模拟题题型新颖质量比较高,可作为江苏预赛的模拟卷,不少5月份预赛原题就出自本套模拟题。 初赛类: 比较经典的有《化学高考到竞赛》(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安主编,比较老);《高中化学奥林匹克初级本》(江苏教育出版社,段康宁主编);《高中化学竞赛初赛辅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安、苏建祥主编);《高中化学竞赛热点专题》(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肖鹏飞、苏建祥、周泽宇主编,版本比较老,但编排体系不错);最新奥林匹克竞赛试题评析·高中化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马宏佳主编,以历年真题详细解析为主,可作为课外指导);《最新竞赛试题选编及解析高中化学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化学竞赛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三本,王祖浩、邓立新、施华等人编写,适合同步复习),还有一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奥林匹克竞赛同步教材·高中化学》(分高一、高二和综合卷,综合卷由严先生、吴先生、曹先生等参加编写,绝对经典),还有浙江大学出版社《高中化学培优教程》AB教程、《金牌教程·高一/二化学》(邓立新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江苏省化学夏令营使用的讲义是马宏佳主编的《全国高中化学竞赛标准教程》(东南大学出版社),简明扼要,但由于不同教授编写不同章节,参差不齐;春雨出版的《冲刺金牌·高中化学奥赛辅导》(任学宝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冲刺金牌·高中化学奥赛解题指导》(孙夕礼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赛前集训·高中化学竞赛专题辅导》(施华编著,体现他的竞赛培训思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比较新颖的包括浙江大学出版社的林肃浩主编的竞赛系列《高中化学竞赛实战演练》(高一、高二)、《高中化学竞赛解题方法》、《冲刺高中化学竞赛(省级预赛)》、《冲刺高中化学竞赛(省级赛区)》、《高中化学竞赛解题方法》、《决战四月:浙江省高中化学竞赛教程(通向金牌之路)》《金版奥赛化学教程》(高一、高二、·综合)都是近年来体系、选题新颖的竞赛资料,足见浙江省对化学竞赛的重视,端木非常推荐。南京教研室刘江田老师2010年5月份主编的《高中化学竞赛全解题库》(南京大学出版社)选择了近年来省级赛区真题和各地新颖的预赛题,解析详细,适合缺少老师指导的同学参考。 决赛类: 比较经典的有《高中化学奥林匹克高级本》(江苏教育出版社,段康宁主编,完全按照大学的思路);《金牌之路高中化学竞赛辅导》以及配套解题指导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安主编);《高中化学竞赛决赛辅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安、苏建祥主编);《历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分析》(学苑出版社);《最新国际国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优化解题题典》(吉林教育出版社),还有浙江大学出版社的浙江大学出版社《高中化学培优教程》“专题讲座”,《高中化学奥赛一

历年高中化学奥赛竞赛试题及答案

中国化学会第21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试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总分 满分12 6 10 7 10 12 8 4 10 12 9 100 得分 评卷人 ●竞赛时间3小时。迟到超过半小时者不能进考场。开始考试后1小时内不得离场。时间到,把试卷(背面朝上)放在桌 面上,立即起立撤离考场。 ●试卷装订成册,不得拆散。所有解答必须写在指定的方框内,不得用铅笔填写。草稿纸在最后一页。不得持有任何其 他纸张。 ●姓名、报名号和所属学校必须写在首页左侧指定位置,写在其他地方者按废卷论处。 ●允许使用非编程计算器以及直尺等文具。 第1题(12分) 通常,硅不与水反应,然而,弱碱性水溶液能使一定量的硅溶解,生成Si(OH)4。 1-1已知反应分两步进行,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溶解过程。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发现了CH5+的存在,人们曾提出该离子结构的多种假设,然而,直至1999年,才在低温下获得该离子的振动-转动光谱,并由此提出该离子的如下结构模型:氢原子围绕着碳原子快速转动;所有C-H键的键长相等。 1-2该离子的结构能否用经典的共价键理论说明?简述理由。 1-3该离子是()。 A.质子酸 B.路易斯酸 C.自由基 D.亲核试剂 2003年5月报道,在石油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烷烃分子,因其结构类似于金刚石,被称为“分子钻石”,若能合成,有可能用做合成纳米材料的理想模板。该分子的结构简图如下: 1-4该分子的分子式为; 1-5该分子有无对称中心? 1-6该分子有几种不同级的碳原子? 1-7该分子有无手性碳原子? 1-8该分子有无手性? 第2题(5分) 羟胺和用同位素标记氮原子(N﹡)的亚硝酸在不同介质中发生反应,方程式如下: NH2OH+HN﹡O2→A+H2O NH2OH+HN﹡O2→B+H2O

化学奥赛2

2002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江苏省赛区)选拔赛试题 (2002年8月5日8:30-11:30 共计3小时) 姓名 1.(12分)(1) 如果已经发现167号元素A,若已知的原子结构规律不变,167号元素应是第周期、第族元素;可能的最高氧化态为;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2) 某一放射性物质衰变20%需15天,该物质的半衰期是。 分子中有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如果用氯 (3) 化合物CH3CH CH2 O 取代分子中的氢原子,生成的一氯代物可能有种。 (4) 硅与碳为同族元素,呈四价。然而,与碳化合物相比,硅化合物的数量要少得多。碳易于形成双键,硅则不易形成双键。但据美国《科学》杂志2000年报道,已合成了分子中既有Si-Si单键,又有Si=Si双键的化合物X。X的分子式为Si5H6,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表明X分子中氢原子的化学环境有2种,则X的结构式是:。 2.(13分)(1) 磷和氢能组成一系列的氢化物,如PH3,P2H4,P12H16等。其中最重要的是PH3。PH3称为膦,它是一种无色剧毒的有类似大蒜臭味的气体。它可由NaOH和白磷反应来制备,其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2H4的沸点比PH3(填“高”或“低”),原因是。AsH3又称胂,试写出由As2O3制备胂的反应方程式,胂的汽化热比膦(填“大”或“小”)。 (2) ①根据VSEPR理论,SCl3+和ICl4-的空间构型分别是和,S 和I分别以和杂化轨道同Cl形成共价键。 ② SCl3+和PCl3是等电子体,其S-Cl键键长(填>、=或<)P-Cl键键长,原因是。 3.(5分)石墨晶体由如图(1)所示的C原子平面层堆叠形成。有一种常见的2H型石墨以二层重复的堆叠方式构成,即若以A、B分别表示沿垂直于平面层方向(C方向)堆叠的两个不同层次,它的堆叠方式为ABAB……。图(2)为AB两层的堆叠方式,O和●分别表示A层和B层的C原子。 (1) 在图(2)中标明两个晶胞参数a和b。 (2) 画出2H型石墨晶胞的立体示意图,并指出晶胞类型。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的探索及实践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的探索及实践 近年来,我一直担任生物奥赛的辅导工作,我所在安塞县高级中学,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参加生物奥赛考试,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的成绩,辅导学生参加高中生物奥赛工作,是高中生物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刻苦学习、钻研生物科学知识的潜力,但是竞赛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信息量大,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时间和精力去攻克的,因而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辅导学生参加奥赛对老师、对学生都是严峻考验。 一、精心准备 首先要有详细的辅导计划,每学期在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时,我们就把奥赛这个项目纳入计划。在学期初召开教研会时,把辅导内容分配给每个辅导老师,同时我们还讨论了辅导方案,方案要求每个老师辅导中要根据全国联赛的知识能力要求,将培训过程划分为基础知识阶段、知识扩充阶段、巩固应用阶段。每个阶段都必须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尽可能按时完成阶段性目标,以促进辅导总目标的实现。我们要求老师在培训选手的过程中,也要通过对各届试题不断的分析总结,逐渐摸索出一些规律,在辅导中提高业务水平。

其次要让学生乐于参加,多年来,笔者形成了一个习惯,在每一届高中生的第一节生物课上一定要讲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自我介绍,二是介绍高中生物课的学习特点、方法和目标,第三块就是向学生详细介绍高中生物奥赛从初赛、复赛到全国决赛的一整套选拔程序,同时详细介绍生物奥赛考查的知识内容。在介绍这些的时候,笔者总是有意识地一再强调奥赛的难度很高,对高中生完全采取自愿原则,并郑重告诫学生如果参加生物奥赛必须做好吃苦的准备。其实心底是想利用高中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发其参与竞争的欲望。 最后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把平时的课堂教学搞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喜爱上生物课,才有可能愿意进一步参加到生物奥赛的学习中来。而高一一开始的课堂教学内容是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方面的知识,这些内容大多是基础记忆的知识,学生容易产生枯燥、死记硬背的感觉,如何在刚开学短短的时间里牢牢地吸引学生,是对教师很大的挑战。 笔者还把自己奥赛辅导讲义复印后提供给学生,同时还自费购买了几十本生物奥赛辅导用书,供学生免费使用,允许他们在讲义上,书上随意标注,只是竞赛结束后归还给我,以备下一届学生继续使用。这一举措确实吸引了不少学生。

2014-2017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初赛)试题及解析

第2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 第1题(6分)合成氨原料气由天然气在高温下与水和空气反应而得。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1)CH4(g)+H2O(g)→CO(g)+3H2(g) (2)2CH4(g)+O2(g)→2CO(g)+4H2(g) (3)CO(g)+H2O(g)→H2(g)+CO2(g) 假设反应产生的CO全部转化为CO2,CO2被碱液完全吸收,剩余的H2O通过冷凝干燥除去。进入合成氨反应塔的原料气为纯净的N2和H2。 1-1为使原料气中的N2和H2的体积比为1∶3,推出起始气体中CH4和空气的比例。设空气中O2和N2的体积比为1∶4,所有气体均按理想气体处理。 1-2计算反应(2)的反应热。已知: (4)C(s)+2H2(g)→CH4(g)ΔH4=-74.8kJ mol-1 (5)C(s)+1/2O2(g)→CO(g)ΔH5=-110.5kJ mol-1 第2题(5分)连二亚硫酸钠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硫同位素交换和核磁共振实验证实,其水溶液中存在亚硫酰自由基负离子。 2-1写出该自由基负离子的结构简式,根据VSEPR理论推测其形状。 2-2连二亚硫酸钠与CF3Br反应得到三氟甲烷亚磺酸钠。文献报道,反应过程主要包括自由基的产生、转移和湮灭(生成产物)三步,写出三氟甲烷亚磺酸根形成的反应机理。 第3题(6分)2013年,科学家通过计算预测了高压下固态氮的一种新结构:N8分子晶体。其中,N8分子呈首尾不分的链状结构;按价键理论,氮原子有4种成键方式;除端位以外,其他氮原子采用3种不同类型的杂化轨道。 3-1画出N8分子的Lewis结构并标出形式电荷。写出端位之外的N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3-2画出N8分子的构型异构体。

常用的奥数教材

常用的奥数教材 一:常用的奥数教材有哪些? 1.《小学奥数·举一反三A版》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就和书名一样,这书的特点就是每个例题都会有几个同类型的练习题,这样能够深化孩子对题目的理解,适合孩子在家里自学。 2.《华数奥赛教程》知识出版社 3.《奥数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两本书相对来说,题目比较难,但是我认为这是两本比较经典的奥数教材 4.《小学奥数读本》江苏教育出版社 现在附小在用的一套教材,适合刚刚入门的孩子 5 .≤奥数教程≥,单墫,杭顺清,熊斌,胡大同等人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内容是依据最新修订的教学大纲要求来编写的,与教学同步。以讲解为主,以测试为辅,降低难度,注意与中考和高考衔接。本书还为四年级至九年级配套出版了相应的“学习手册”、“学习手册”包括三部分内容:习题详细解答,竞赛热点精讲,全真赛题热身。该书已经出版了 七、八个年头了,在书店一直卖的很好,是个不错的选择。 6 . ≤小学奥数超级教程≥,朱华伟主编,开明出版社出版。教程系列每册都以专题的形式编写,每章的主要栏目有:难点突破、范例解密、超级训练三至六年级卷的“超级训练”栏目中,题目根据难易程度分为A组和B组,A组较易,B组较难,供学生、老师和家长选择使用,全书后附有超级训练题目的详解。 7. ≤仁华学校奥林匹克数学思维训练导引≥,刘彭芝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在每讲的开头,概括性地描述了教学内容;随后就是15个典型问题,这是本书的精华所在。除用标准方法求解的常规问题以外,所选的题目均具有类型新颖和构思巧妙的特点。题目的难度等级标注在每讲的结尾作为参考,从一星到五星,星号个数越多,题目越难。 8 . ≤小学奥数总复习教程≥,奥数网编辑部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本书共设24讲,包括17个专题,分上下两册,每册12讲。每讲设置4大模块,即知识地图、基础知识、经典透析和拓展训练,构建了完整的奥数知识体系,全面覆盖小学奥数知识。其中,经典透析从审题要点、详解过程和专家点评3个不同角度透析奥数解题奥妙!拓展训练以初级点拔、深度提示和全解过程来凸显解题思路的来龙去脉,从而把思维训练分解在对每道的研究过程中,突破思维定势,形成优质数感!另外,本书附有2008年杯赛试卷精选和北京市2008年中学入学综合素质测试题精选,这两个附录为本书增加了新的亮点。 9.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刘彭芝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这套丛书的作者大部分都是原华校的骨干教师,开创了荟萃专家编书的格局。另外违有数位曾经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中获得金牌和银牌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参加撰写。这支由学生组成的特别劲旅将他们学习的真切感受和新鲜经验表达出来,使得本丛书独具一格。综合而言,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丛书集实用、新颖、通俗、严谨等特点于一身,此套丛书涉及数学、英语、物理和计算机等学科。 二:学习奥数的好处有哪些? 目前,学习奥数的最直接的功效,就是在小升初择校中占据一定的优势,从而进入好的中学。那么除了升学之外,学习奥数还有其他的作用吗?也许大家忽略了奥数学习的一个本质作用,那就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既然家长和孩子必须要花费一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去学习奥数,那么是否能够通过这

全国高中化学奥赛初赛试题与答案

第1题(4分) 2004年2月2日,俄国杜布纳实验室宣布用核反应得到了两种新元素X 和Y 。X 是用高能48Ca 撞击Am 24395靶得到的。经过100微秒,X 发生α-衰变,得到Y 。然后Y 连续发生4 次α-衰变,转变为质量数为268的第105号元素Db 的同位素。以X 和Y 的原子序数为新元素的代号(左上角标注该核素的质量数),写出上述合成新元素X 和Y 的核反应方程式。 答案: Am 24395+ 4820Ca = 288115+3n (2分)不写3n 不得分。答291115不得分。 288115 = 284113 + 4He (2分) 质量数错误不得分。 4He 也可用符号α。 (答下式不计分:284113-44He = 268105或268105Db )(蓝色为答案,红色为注释,注释语不计分,下同) 第2题(4分)2004年7月德俄两国化学家共同宣布,在高压下氮气会发生聚合得到高聚氮, 这种高聚氮的N-N 键的键能为160 kJ/mol (N 2的键能为942 kJ/mol),晶体结构如图所示。在这种晶体中,每个氮原子的配位数为 ;按键型分类时,属于 晶体。这种固体的可能潜在应用是 ,这是因为: 。 答案: 3 原子晶体 炸药(或高能材料) 高聚氮分解成N 2释放大量能量。(各1分) 第3题(6分)某实验测出人类呼吸中各种气体的分压/Pa 如下表所示: 3-1 请将各种气体的分子式填入上表。 3-2 指出表中第一种和第二种呼出气体的分压小于吸入气体分压的主要原因。 答案: 姓名学校赛场报名号赛区省市自治区

(每空1分,共4分) 呼出气中的N2的分压小于吸入气中的分压的主要原因是呼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有较大分压,总压不变,因而N2的摩尔分数下降(1分);呼出气中的O2的分压小于吸入气中的分压的主要原因是吸入的O2被人体消耗了。(1分)(共2分) 第4题(15分)在铜的催化作用下氨和氟反应得到一种铵盐和一种三角锥体分子A(键角102o,偶极矩0.78x10-30 C·m;对比:氨的键角107.3o,偶极矩4.74x10-30 C·m); 4-1 写出A的分子式和它的合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NF3(1分)4NH3 + 3F2 = NF3 + 3NH4F(1分)(共2分) 4-2 A分子质子化放出的热明显小于氨分子质子化放出的热。为什么? 答案:N-F 键的偶极方向与氮原子孤对电子的偶极方向相反,导致分子偶极矩很小,因此质子化能力远比氨质子化能力小。画图说明也可,如: (1分) 4-3 A与汞共热,得到一种汞盐和一对互为异构体的B和C(相对分子质量66)。写出化学方程式及B和C的立体结构。 答案: 2NF3 +2Hg = N2F2 + 2HgF2(1分) (14+19)X2=66(每式1分)(共3分) 4-4 B与四氟化锡反应首先得到平面构型的D和负二价单中心阴离子E构成的离子化合物;这种离子化合物受热放出C,同时得到D和负一价单中心阴离子F构成的离子化合物。画出D、E、F 的立体结构;写出得到它们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D E F (每式1分) 2 N2F2 + SnF4 = [N2F+]2[SnF6]2-(1分) [N2F+]2[SnF6]2- = [N2F] +[SnF5]- + N2F2 (1分)(共5分) 4-5 A与F2、BF3反应得到一种四氟硼酸盐,它的阳离子水解能定量地生成A和HF,而同时得到的O2和H2O2的量却因反应条件不同而不同。写出这个阳离子的化学式和它的合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化学方程式和必要的推断对它的水解反应产物作出解释。 答案: 阳离子的化学式为NF4+。(1分) NF3 + F2 + BF3 = NF4+BF4-(1分) NF4+水解反应首先得到HOF (否则写不出配平的NF4+水解反应):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基本要求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基本要求 1. 本基本要求旨在明确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及决赛试题的知识水平,作为试 题命题的依据。本基本要求不包括国家代表队选手选拔赛的要求。 2. 现行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及高考说明规定的内容均属初赛 要求。高中数学、物理、生物、地理与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包括与化学相关的我国 基本国情、宇宙、地球的基本知识等也是化学竞赛的内容。初赛基本要求对某些化学原理 的定量关系、物质结构、立体化学和有机化学作适当补充,一般说来,补充的内容是中学 化学内容的自然生长点。 3. 决赛基本要求是在初赛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作适当补充和提高。 4.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外活动。针对 竞赛的课外活动的总时数是制定竞赛基本要求的重要制约因素。本基本要求估计初赛基本 要求需40单元每单元3小时的课外活动注:40单元是按高一、高二两年约40周,每周一单元计算的;决赛基本要求需追加30单元课外活动其中实验至少10单元注:30单元是按10、11和12月共三个月约14周,每周2~3个单元计算的。 5. 最近三年同一级别竞赛试题涉及符合本基本要求的知识自动成为下届竞赛的要求。 6. 本基本要求若有必要做出调整,在竞赛前4个月发出通知。新基本要求启用后, 原基本 要求自动失效。 1. 有效数字在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中正确使用有效数字。定量仪器天平、量筒、移 液管、滴定管、容量瓶等等测量数据的有效数字。数字运算的约化规则和运算结果的有效 数字。实验方法对有效数字的制约。 2. 气体理想气体标准状况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常量R。体系标准压力。分 压定律。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原理。气体溶解度亨利定律。 3. 溶液溶液浓度。溶解度。浓度与溶解度的单位与换算。溶液配制仪器的选择。重 结晶的方法及溶质/溶剂相对量的估算。过滤与洗涤洗涤液选择、洗涤方式选择。重结晶 和洗涤溶剂包括混合溶剂的选择。胶体。分散相和连续相。胶体的形成和破坏。胶体的分类。胶体的基本结构。 4. 容量分析被测物、基准物质、标准溶液、指示剂、滴定反应等基本概念。酸碱滴 定曲线酸碱强度、浓度、溶剂极性对滴定突跃影响的定性关系。酸碱滴定指示剂的选择。 以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硫代硫酸钠、EDTA为标准溶液的基本滴定反应。分析结果的计算。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计划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计划 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是培养化学学习兴趣,发现和培养化学人才,普及化学教育的好方式。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推动化学教学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我校在全国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圆满完成辅导,特拟订本校高中化学奥赛培训方案。 培训情况分析: 从学生来源讲:2009年高中化学学科奥赛培训兴趣小组系由全校高一年级化学最感兴趣的学生组成,他们热爱化学,对化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与爱好,都有在省级及以上化学学科奥赛中取得好名次的信心,是一支很有希望的队伍。 培训指导思想: 1、重在能力培养,以提高学生兴趣为切入点来进行教学; 2、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为着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练结合,既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也要不断提升学生的解题技巧; 4、培养学生远大志向,树立为科学献身的共产主义思想; 5、不断灌输学科奥赛尖子的学习方法,以形成良好的榜样激励作用。 培训工作目标: 1、圆满完成教学计划,争取在参加高年级的学科竞赛中取得一等奖,有30%的学生获得奖励; 2、养成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达到学生能按要求完成自学计划制定、掌握自学课程的基本方法; 3、形成良好的竞赛心态,培养争夺奥赛金牌的夺牌意识; 培训具体措施: 1、为学生选择好培训教材,让学生便于自学; 2、坚持按计划培训,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3、加强考练,有规律的考练计划不小于30次;

4、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积极了解其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让问题积累。 竞赛辅导安排 时间:从高一下学期开始一直坚持到高三上学期(9月份)。每周开讲两次。 内容:(具体内容见附表) 高一(上学期)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专题: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 高一(下学期)分子结构和化学健,晶体结构,卤族元素,氧族元素。 高二(上学期)氮族元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酸碱理论 高二(下学期)烃、烃的衍生物,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电镀)过渡金属、配位化学 高三(九月份)集训:历届预赛试题、历届初赛试题训练专题:加强、提高、补漏 附:培训内容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碱金属——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物质的量——配制一定量物质的量溶液卤素——氯、溴、碘的性质氯离子的检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原子结构》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系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化学键与分子结构》离子键理论共价键理论分子间的作用力《氢和稀有气体》氢气稀有气体氧族元素环境保护——浓硫酸的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习题选做实验——趣味实验制取蒸馏水、天然水的净化海带成分中碘的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氮族元素——氨的制取和性质、铵离子的检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反应速率理论简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电离平衡——电解质溶液、中和滴定《电解质溶液》强电解质溶液理论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盐的水解酸碱理论的发展难溶性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化学平衡》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移动几种重要的金属——镁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原电池的原理、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溶胶》分散体系溶胶溶胶的聚沉和稳定性高分子溶液《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电极电势电解化学电源烃——乙烯的制取和性质烃的衍生物——溴乙烷的性质、乙醇的发性质苯酚的性质、乙醛的性质乙酸乙

高二化学竞赛辅导培训计划

高二化学竞赛辅导培训计划 一、辅导思想 1、举全备课组之力参与竞赛辅导。 2、辅导教师认真备课、上课,精心辅导。 3、辅导教师严格学生课堂管理。 4、强调竞赛辅导纪律,关注参赛学生进出教室。 二、辅导要求 教师方面:1.多研讨,多做题。 2.加强资料的搜集和分类管理。 3.做好学生的出勤和考试管理。 学生方面:1.加强出勤,保证出满勤; 2.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在足够时间完成相关内容。 3.加强指导,努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三、辅导计划 1.把选拔出的选手组成竞赛班,以讲座的形式复习基础知识,这个阶段是较大规模的复习训练。 2.进入专题训练。以小专题的形式加强训练。 3. 模拟考试。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设计模拟竞赛试卷,改卷,评卷。取材范围广,如历届赛题,培训题等等。这一阶段要求老师与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严肃对待每一次测试,限时保质保量完成。 四、做好竞赛学生工作 1. 抓好竞赛学生的思想工作 2. 引导竞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3. 抓好课堂教学中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竞赛能力的培养 4. 抓好知识的拓宽、加深,培养竞赛拔尖人才 五、辅导时间 利用晚上化学自习进行,其它时间待定 六、负责老师: 每位教师按要求精心组织竞赛内容,力求习题精选,知识点覆盖全面,涉及常见易错点。当堂讲解知识点及习题,有针对性和突破性的专题辅导。 七、辅导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训练。 由于竞赛命题大多以课本为依据,因此在辅导时要紧扣课本,严格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适时联系课本内容。 2、不拘泥于课本,适当扩展深度。 由于竞赛题目往往比平时考试试题难,教师必须在课本的基础上加以延伸、拓

高中化学奥赛培训教程全集---之有机化学

黄冈中学化学奥赛培训教程系列(精美wor d版) 有机化学 第一节 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和烃 1、下列构造式中: ①指出一级、二级、三级碳原子各一个。 ②圈出一级烷基、二级烷基、三级烷基各一个。 CH 3CCH 2CH 3CH 3 C CHCH 3 CH 3CH 3CHCH 2CH 3 CH 3 解析: ↓ 1℃ 2℃3℃↑↑↑三级烷基 三级烷基 一级烷基 CH 3CH 3 CHCH 3CH 3CH 3 CH 3 CH 2C CH 3C CH CH 2CH 3 2、已知下列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1)CH 3CHClCHClCH 3 (2)C H3CHBrCHClF (3)CH 3CHClCHCH 2CH 3CH 3 分别用透视式、纽曼式写出其优势构象。 解析:用透视式和纽曼式表示构象,应选择C 2—C 3间化学键为键轴,其余原子、原子团相当于取代基。这四个化合物透视式的优势构象为(见图) 其纽曼式的优势构象见图

3、(2000年广东省模拟题)用烃A分子式为C10H16,将其进行臭氧化后,水解得到HCHO 和A催化加氢后得烃B,B化学式为C10H20,分子中有一个六 元环,用键线式写出A,B的结构。 解析:从A催化加氢生成的B的化学式可推知,原A分子中有两个C=C键和一个六元环。从水解产物 可知,C1与C6就是原碳环连接之处HCHO的羰基,只能由 C3支链上双键臭氧化水解生成。所以A的结构为,B的结构为。 4、下列化合物若有顺反异构,写出异构体并用顺、反及E、Z名称命名。

5、(河南省98年竞赛题)写出符合C6H10的所有共轭二烯烃的异构体,并用E—Z命名法命名。 解析:

历年高中化学奥赛竞赛试题及标准答案

中国化学会第21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试题题号1 2 3 4 5 6 7 8 910 11 总分 满分12 6 1 29 100 得分 评卷人 ●竞赛时间3小时。迟到超过半小时者不能进考场。开始考试后1小时内不得离场。时间到,把试卷 (背面朝上)放在桌面上,立即起立撤离考场。 ●试卷装订成册,不得拆散。所有解答必须写在指定的方框内,不得用铅笔填写。草稿纸在最后一页。 不得持有任何其他纸张。 ●姓名、报名号和所属学校必须写在首页左侧指定位置,写在其他地方者按废卷论处。 ●允许使用非编程计算器以及直尺等文具。 第1题(12分) 通常,硅不与水反应,然而,弱碱性水溶液能使一定量的硅溶解,生成Si(OH)4。1-1已知反应分两步进行,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溶解过程。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发现了CH5+的存在,人们曾提出该离子结构的多种假设,然而,直至1999年,才在低温下获得该离子的振动-转动光谱,并由此提出该离子的如下结构模型:氢原子围绕着碳原子快速转动;所有C-H键的键长相等。 1-2该离子的结构能否用经典的共价键理论说明?简述理由。 1-3该离子是( )。 A.质子酸 B.路易斯酸 C.自由基 D.亲核试剂 2003年5月报道,在石油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烷烃分子,因其结构类似于金刚石,被称为“分子钻石”,若能合成,有可能用做合成纳米材料的理想模板。该分子的结构简图如下:

1-4该分子的分子式为; 1-5该分子有无对称中心? 1-6该分子有几种不同级的碳原子? 1-7该分子有无手性碳原子? 1-8该分子有无手性? 第2题(5分) 羟胺和用同位素标记氮原子(N﹡)的亚硝酸在不同介质中发生反应,方程式如下: NH2OH+HN﹡O2→A+H2O NH2OH+HN﹡O2→B+H2O A、B脱水都能形成N2O,由A得到N﹡NO和NN﹡O,而由B只得到NN﹡O。 请分别写出A和B的路易斯结构式。 第3题(8分) X-射线衍射实验表明,某无水MgCl2晶体属三方晶系,呈层形结构,氯离子采取立方最密堆积(ccp),镁离子填满同层的八面体空隙;晶体沿垂直于氯离子密置层的投影图如下。该晶体的六方晶胞的参数:a=363.63pm,c=1766.63pm;p=2.53g·cm-3。 3-1以“”表示空层,A、B、C表示Cl-离子层,a、b、c表示Mg2+离子层,给出 三方层型结构的堆积方式。 2计算一个六方晶胞中“MgCl2”的单元数。 3假定将该晶体中所有八面体空隙皆填满Mg2+离子,将是哪种晶体结构类型? 第4题(7分) 化合物A是一种热稳定性较差的无水的弱酸钠盐。用如下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将A与惰性填料混合均匀制成样品,加热至400℃,记录含A量不同的样品的质量损失(%),结果列于下表: 样品中A的质量分数/% 20 50 70 90 33.3 样品的质量损失/%7.4 18.5 2 5.8 利用上述信息,通过作图,推断化合物A的化学式,并给出计算过程。

高中化学竞赛辅导练习参考答案与解析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高中化学竞赛辅导练习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一章元素与化合物 第一节卤素 一.1.IO3-十5I-+6CH3COOH===3I2+6CH3COO-+3H2O 2.KI在潮湿空气里,在阳光的作用下会被空气氧化而产生紫黑色固体(或紫色蒸气),而KIO3不被空气氧化。4I-+O2+2H2O===2I2+4OH-二.l.(1)主要反应:I2+2KClO3==2KIO3+C12↑ (2)可能的副反应:C12+H2O(冷)==HClO+HCl C12+H2O==2HCl+1/2O2 3C12+3H2O(热)==HClO3+5HCl I2+5Cl2+6H2O==2HIO3+10HCl 一步:I2+5H2O2? ?催化剂2HIO3+4H2O ?→ 二步:2HIO3+K2CO3==2KIO3+CO2↑+H2O 2.使氧化生成的I2再还原为碘化物 I2+2S2O32-==S4O62-+2I- 三.3I2+6OH-===IO3-+5I-+3H2O S2O32-+4I2+10OH-===2SO42-十8I-+5H2O S2O32-+2H+===SO2↑十S↓+H2O 4I-+O2+4H+===2I2+2H2O 四.加入过量KI生成I3-离子以减少I2挥发 1.在强酸性溶液中S2O32-遇酸分解,且I-易被空气氧化:(反应略);在碱性溶液中: S2O32-+4I2+10OH-===SO42-+8I-+5H2O 3I2+6OH-===IO3-+5I-+3H2O 上述到反应的发生,使定量反应难以准确. 2.前者,I2与S2O32-的反应速度大于I2与OH-的反应速度;后者,S2O32-与I2的反应速度大于S2O32-与H+的反应速度。 五.I2(反应略) 七.A CaF2 B H2SO4 C HF D NaF E NaHF2 九.紫2I-+CI2===I2+2CI- 棕紫2Br-+Cl2===Br2+2Cl- 棕红色I2+5Cl2+6H2O===2IO3-+5Cl-+12H+ 十.A AgNO3 B AgCl C [Ag(NH3)2]Cl D AgBr E Na3[Ag(S2O3)2] F Agl G Na[Ag(CN)2] H Ag2S (反应略) 十三.1.该固体一定含钠和碘,使煤气灯火焰显黄色表明钠的存在;不溶于NH3,而溶于强络合剂CN-或S2O32-的黄色银盐一定是碘化银。

2020年高中化学学习总结

高中化学学习总结 一.化学学科特征和课程目标: 化学是一门基础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学科,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研制新物质的科学,是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生命科学和空间技术等研究的重要基础。 1.知识与技能:认识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物质的多角度分类,认识化学变化的多样性和规律性,能分析简单化学问题,并用化学语言表达。能分析化学问题中量的关系,学会简单的化学计算。认识常用化学问题的设计、操作和完成实验报告。 2.过程与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规律,了解现代化学肩负的使命。具有为解决化学问题进行专题信息收集、加工和输出的能力。学会通过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来提高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效率,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现代化学和化工的发展,了解化学知识在解决生活、生产和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化学的自觉

性,具有参与化学科学实践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了解科学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认识化学与生活改善、生产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生态保护的关系,形成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有下述几方面的特点: ⒈概念抽象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注重定性分析,以形象思维为主,从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入手和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很大程度上是记忆型,欠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习惯于被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而高中除定性分析外,还有定量分析,除形象思维侧重抽象思维,在抽象思维基础上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主动地接受和自觉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如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既抽象,理论性又较强,第二章摩尔概念一个接一个,学生一时不适应,这是学生进入高中所面临的挑战,给教与学带来一个十分尖锐的矛盾。 ⒉进度快,反应方程式复杂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培训讲义(全).doc

2009年云南师大附中高中化学奥赛培训■理论部分 初赛基本要求 1.有效数字。在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中正确使用有效数字。定量仪器(天平、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 瓶等)的精度与测量数据有效数字。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 2.理想气体标准状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密度。分压定律。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气体溶解度(亨 利定律)。 3.溶液浓度与固体溶解度及其计算。溶液配制(浓度的不同精确度要求对仪器的选择)。重结晶及溶质一溶 剂相对量的估算。过滤与洗涤操作、洗涤液选择、洗涤方式选择。溶剂(包括混合溶剂)与溶质的相似相溶规律。 4.容量分析的基本概念。被测物、基准物质、标准溶液、指示剂、滴定反应等。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滴定曲线与突跃(酸碱强度、浓度、溶剂极性对滴定突跃影响的定性关系)。酸碱指示剂的选择。高猛酸钾、重铅酸钾、硫代硫酸钠、EDTA为标准溶液的滴定基本反应与分析结果计算。(缓冲溶液)? 5.原子结构。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用s、p、d等来表示基态构型(包括中性原子、正离子和负离子)核外 电子排布。电离能和电负性。 6.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系。主族与副族。过渡元素。主、副族同族元素从上到下性质变化一般规律;同周 期元素从左到右的性质变化一般规律;$、d、ds. p、f?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核外电子结构(电子层数、价电子层与价电子数)的关系。最高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对角线规则。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周期表位置的关系。金属与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半金属。主、副族重要而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常见氧化态及主要形态。钳系元素的概念。 7.分子结构。路易斯结构式(电子式)。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对简单分子(包括离子)立体结构的预测。杂 化轨道理论对简单分子(包括离子)立体结构的解释。共价键。b键和兀键。大兀键。共轨(离域)的一般概念。等电子体的一般概念。 8.配合物。配合物与配离子的基本概念。路易斯酸碱的概念。重要而常见的配离子的中心离子(原子)和重 要而常见的配体(水、轻离子、卤离子、拟卤离子、氨分子、酸根离子、不饱和炷等)。鳌和物。重要而常见的配合剂及其重要而常见的配合反应。配合反应与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联系(定性说明)。配合物空间结构和异构现象基本概念。配合物的杂化轨道理论。八面体场的晶体场理论。T 产离子的颜色。 9.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形成氢键的条件、氢键的键能、氢键与分子结构及物理性质关系)。其 他分子间作用力的一般概念。 10?晶体结构。晶胞。原子坐标。晶胞中原子数目或分子数的计算及与化学式的关系。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配位数。晶体的堆积与填隙模型。常见的晶体结构类型。如; NaCk CsCk闪锌矿(ZnS)、萤石(CaF2)>低温石英、金刚石、石墨、硒、冰、干冰、尿素、方解石、钙钛矿、钾、镁、铜等。 11?化学平衡。平衡常数与转化率。酸碱平衡常数大小与酸碱强度的定性关系。溶度积。利用平衡常数的计算。 12.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与配平。 13?电化学。氧化态。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和反应的书写和配平。原电池。电极符号、电极反应、原电池符号、原电池反应。标准电极电势。用标准电极电势判断反应的方向及氧化剂与还原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