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轨道小车使用研究

力学轨道小车使用研究
力学轨道小车使用研究

实验报告

四、力学轨道小车使用研究

班级:学号:姓名:

同组人: 时间:

实验目的:1、熟悉力学轨道小车的工作原理、使用和操作;

2、利用力学轨道小车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获得实验体会;

3、利用力学轨道小车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验证牛顿第

二定律;

4、明确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掌握打点计时器的操作要领;

5、探讨运动学的教学方法,规律验证的演示技巧,提高教学技能。实验器材:

力学轨道小车、沙袋、电子天平、纸带、弹簧秤、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刻度尺、钩码。

电子天平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弹簧测力计

轨道小车

实验原理与方法:

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使墨粉在纸带上打出墨点而显出点迹的一种计时仪器. 给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接220V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接正极的放电针和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而且在交流电的每个周期放电一次,因此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打出点间的时间间隔等于交流电的周期,当电源频率为50赫兹时,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

2、用倾斜法平衡小车运动及打点纸带的摩擦阻力

把纸带挂在小车后部的纸带板上,并使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把小车放在轨道的尾端,逐渐抬高尾端直到小车能在其上做匀速运动为止,这是,运动的摩擦阻力恰好与小车倾斜面下滑的分力平衡,调好后固定支架。

3、使用轨道小车在运动中测力

(一)用静游标版标记小车在运动中动游标的位置

把小车卡在卡板上,挂上重物G,调整静游标版的位置使其内孔与动游标板黑色部分重合。

释放小车后,因为车与重物皆作加速运动,重物失重,所以运动中小车受的拉力将小于重物重力,即F

(二)用替代法测出小车在运动中所受到的拉力

把小车卡在卡板上,垫起测力计,使测力计拉杆与连测力弹簧的钢丝等高,手拉测力计并调整其位置,使动游标的黑色部分恰好进入静游标板的方孔中心为止,如上图所示,这时测力计读数便是小车运动中所受到的拉力。

4、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

(一)验证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保持车质量不变,改变车所受合外力大小(改变砂的质量或增减勾码)。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求出加速度,用图象法验证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否正比于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

(二)验证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保持砂子质量不变,改变研究对象质量。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出运动物体加速度,用图象法验证物体的加速度是否反比于物体的质量。

实验步骤:

(1)按要求装配好轨道小车,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轨道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平衡摩擦力,调节轨道高度,使得给小车一个初速度时,它能匀速运动(即打出的纸带上的点之间都是等距的)。

(3)把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重量的沙袋,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4)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5)改变沙袋重量或增加勾码,重复(4),打出三个质量的纸带。

(6)保持砂子和小桶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加放砝码,重复上面的实验。实验数据及数据分析:

在纸带上开始选择比较清楚的点开始计算,依次将纸带上的点定位1,2,3,4......将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定义为s1、s2、s3.......为了减少实验误差,用每五段距离当做一段距离,取其时间间隔为1s。

(一)小车质量一定,改变拉力:

M=230g

(二)拉力一定,改变小车质量:

F=0.49N;

m1=230.00g; m2=230.00+54.50=284.50; m3=230.00+54.50+54.07=338.57

数据处理:t=0.1s

(三)邻差法:

(1)改变拉力:

F=0.25N时:

X2-X1=1.1cm; X4-X3=1.0cm; X6-X5=1.2cm;

a=[(X2-X1)+(X4-X3)+(X6-X5)]∕(3t2)

=1.10m/s2

F=0.49N时:

X2-X1=1.9cm; X4-X3=2.2cm; X6-X5=2.2cm;

a=[(X2-X1)+(X4-X3)+(X6-X5)]∕(3t2)

=2.10 m/s2

F=0.98N时:

X2-X1=4.2cm; X4-X3=4.4cm; X6-X5=4.1cm;

a=[(X2-X1)+(X4-X3)+(X6-X5)]∕(3t2)

=4.23 m/s2

分析: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F1/a1=0.229; F2/a2=0.233; F3/a3=0.232。故F和a成正比关系。

(2)改变质量:

M=230.00g时:

a=[(X2-X1)+(X4-X3)+(X6-X5)]∕(3t2)

=2.10 m/s2

M=284.50g时:

X2-X1=1.8cm; X4-X3=1.9cm; X6-X5=1.7cm;

a=[(X2-X1)+(X4-X3)+(X6-X5)]∕(3t2)

=1.8 m/s2

M=338.57时:

X2-X1=1.5cm; X4-X3=1.7cm; X6-X5=1.6cm;

a=[(X2-X1)+(X4-X3)+(X6-X5)]∕(3t2)

=1.6 m/s2

分析: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m1×a1=0.483; m2×a2=0.5121; m3×a3=0.5417。故m和a成反比关系。

2、图像法:

(1)改变拉力:

分析:由图像可得:V-T图直线斜率即加速度a,所以a1=1.10m/s; a2=2.10m/s; a3=4.23m/s。

故:拉力与加速度成正比关系。

(2)改变小车质量:

分析:由图像可得:V-T图直线斜率即加速度a,所以a1=2.10m/s; a2=1.8m/s; a3=1.6m/s.

故小车质量与加速度成反比关系。

实验讨论:

该实验中,1、要平衡摩擦力,摩擦力要是没平衡好,后面整个实验的误差都会比较大。

2、用到了一个替代的方法之间测出拉力,比直接用重力要准确。这个方法与我们高中有一定的差别,但是也是一种改进。

3、该实验中数据分析是最重要的。按高中的方法是逐差法,但是这样就只用到了收尾两个值,准确性低。改进之后我们可以用邻差法、扩大法等,但是都有缺点,还是画V-T图最好。

力学轨道小车用于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加速度、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等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原理与规律,是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常用的仪器。在实验教学中,实验方法致关重要,在中学物理实验中,控制变量法、放大法和观察法是最常用的三种实验方法,此外还有替代法、平衡法、比较法、模拟法、转换法、累积法、理想化法、外推法、留迹法等实验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向学生说明实验使用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自主对实验方法进行判断。

工程构件受力分析基础知识

工程构件受力分析基础知识 1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 工程力学是研究工程构件的受力分析、承载能力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工程中一般构件按宏观尺寸区分为:(1)杆件;(2)板、壳构件;(3)实体构件。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杆件。 2杆件的几何特征 杆件是指物体的纵向(长度)尺寸远大于横截面的宽度和高度(横向)尺寸的构件。即杆件的几何特征:细而长。 杆件主要几何因素是横截面和杆轴线。 横截面——垂直杆长度方向的截面。 杆轴线——所有横截面形心的连线。 3工程力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工程力学的任务是通过研究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材料的力学性能,在保证既安全可靠又经济节约的前提下,为构件选择合适的材料、确定合理的截面形状和尺寸提供计算理论。 构件正常工作必须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即进行其承载能力计算。 强度是指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刚度是指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稳定性是指构件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与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关,而材料的力学性能需要通过试验来测定。此外,工程中还存在着单靠理论分析尚难解决的复杂问题,需要依靠实验来解决。因此,在工程力学中,实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工程力学的内容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工程构件受力分析; (2)工程构件承载能力分析;(3)受压构件稳定性分析;(4)工程构件承载能力优化分析 4刚体、变形固体及其基本假定 1.刚体的概念 所谓刚体就是指在外力的作用下,大小和形状都不变的物体。 2.理想变形固体及其基本假设 变形固体是指受力后会产生变形的物体。 对理想变形固体材料的基本假设有:(1)连续均匀假设;(2)各向同性假设。 撤去荷载可完全消失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撤去荷载不能恢复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或残余变形。 工程中大多数构件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变形量若与其原始尺寸相比很微小时,称为小变形,否则称为大变形。 工程力学中把所研究的构件作为连续、均匀、各向同性的理想变形固体,在弹性范围内和小变形情况下研究其承载能力。 5荷载的分类与组合 作用在结构上的主动力和其他外来作用,广义地讲,都可以称为荷载。 荷载按其作用方式不同可分为集中荷载与分布荷载;若按作用性质不同则可分为静力荷载与动力荷载。 6工程力学基本概念 1.力的概念 1)定义 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和变形。

高等土力学读书报告

高等土力学读书报告 姓名:杨耀辉 学院: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水利工程 学号: 1338020126

无粘性土颗粒组成的类型与基本性质 一 无粘性土颗粒组成类型与分类 1.颗粒组成 颗粒组成是研究无粘性土基本性质的主要依据,通常以各粒径含量的累积曲线或分布曲线表示。 均匀土:分布曲线是单峰形式,各粒径都有一定的含量,峰值粒径含量占绝对优势,其破坏形式主要是流土破坏。 单峰形:峰值远离中值,呈左偏峰,出现双峰时右峰较低,两峰连续,谷点里粒径至少占4%至5%,曲线无明显平缓段,集中在某段,无峰值。 不均匀土:级配连续和级配不连续。 双峰形:双峰间有间断,有的相连接,但最低点粒径含量小于或等于3%,累积曲线呈椅子形,出现台阶。 2.均匀土的区分原则和方法 均匀土特点:级配不良,压实性差,孔隙率大,稳定性差。 太沙基指出5,1.0<

质仍取决于粗料。但随细料的含量的增加,混合料密度增加,孔隙相应减小,到细料超出一定含量时,混合料性质就取决于细料。最优级配的细料含量P=25%到30%。 混合料中开始参与骨架作用的细料含量 21n n n = ;并考虑到无粘性土一般21s s ρρ=;得出细料含量与孔隙率的关系 理想状态下的计算式: ()2 222 1 1 1n n n P d s d ?+?-?= ρρρ 其中 ()1 111 s d n ρρ?-=; 在理想状态下: n n n P --= 12。 为使P 含量与实际相符,就要考虑粗料孔隙体积被撑开的影响,由实验分 析知2n 随n 增大而增大,且223n n =?;我们取粗料孔隙率为0.3,则2 233.0n n += ∴ n n n P --+= 133.02 但在实际中,混合料中细料是多少要撑开粗料孔隙的,所以理论计算的P 要小于实际中的。 实际值小于它时表明细料没填满粗料孔隙; 实际值大于它时细料填满粗料孔隙且与粗料共同组成骨架; 当实际值等于它时认为混合料有最优级配料。 渗透系数与细料含量的关系; P 〈30%时填不满孔隙,对渗透系数起控制作用的是粗料。 P 〉30%时孔隙与细料产生关系。 P 〉70%时粗料只起填充作用,对渗透系数的影响减少直到消失。 4.级配连续土的基本性质 级配连续土的性质: Cu>10 1

11.-无砟轨道结构动力学理论

11. 无砟轨道结构动力学理论 11.1 列车-无碴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 将机车车辆视为由车体、构架及轮对组成的多刚体系统,考虑车体、前后构架及轮对的垂向、横向、沉浮、点头、侧滚、摇头自由度以及车辆悬挂系统中的非线性因素。轮轨之间的法向作用力由赫兹非线性弹性接触理论确定,切向蠕滑力先由Kalker线性蠕滑理论确定,再进行非线性修正。将钢轨视为弹性点支承基础上的Bernoulli-Euler梁,分别考虑左、右股钢轨的垂向、横向及转动自由度,钢轨支承点间隔为扣件间距。轨道板(道床板)垂向视为弹性基础上的弹性薄板,轨道板(道床板)的横向视为刚体运动,考虑平动和转动自由度,凸形挡台及CA砂浆对轨道板(道床板)的提供横向弹性约束。混凝土底座同样视为弹性地基上的弹性薄板。图11.1~图11.7为列车-无碴轨道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 图11.1 列车-双块式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侧视图)钢轨道床板

图11.2 列车-板式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侧视图) 图11.3 列车-双块式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端视图 图11.4 列车-板式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端视图钢轨 轨道板 混凝土底座

图11.5 路基上双块式轨道-有碴轨道过渡段耦合动力学模型 图11.6 路基上板式轨道-有碴轨道过渡段耦合动力学模型 图11.7 路基上板式轨道-有碴轨道过渡段耦合动力学模型(辅助轨)

11.2 无碴轨道动力学方程 将钢轨视为弹性点支承基础上Bernoulli-Euler 梁,在机车车辆荷载作用下,钢轨的垂向、横向振动以及扭转振动可表示为 ()() ()()()()4242 11,,s w N N r r r ry r r rVi Fi Vj Pj i j z x t z x t E J A F t x x P t x x x t ρδδ==??+=--+-??∑∑ (11.1) ()() ()()()()4242 11 ,,s w N N r r r rz r r rHi Fi Hj Pj i j y x t y x t E J A F t x x P t x x x t ρδδ==??+=--+-??∑∑ (11.2) ()()()22022 11 (,)(,) () s w N N r r r r r rt rTi Si Tj Pj i j x t x t J G J F t x x P t x x t x ?φ?φρδδ??==+=--+-∑∑ (11.3) 采用Ritz 法可将上述偏微分方程转换为关于钢轨正则坐标 () t q zk 、 () t q yk 、()t q tk 的二阶常微分方程组 ()4 11()()() (=1~)s w N N r y zk zk rVi k Fi Vj k Pj Z i j r r E I k q t q t F Z x P Z x k N A l πρ==??+=-+ ???∑∑ (11.4) ()4 11()()() (=1~)s w N N r z yk yk rHi k Fi Hj k Pj Y i j r r E I k q t q t F Y x P Y x k N A l πρ==?? +=-+ ???∑∑ (11.5) ()211 0()()() (=1~)s w N N r rt tk tk rTi k Si Tj k Pj T i j r r G J k q t q t F x P x k N J l πρ==?? +=-Φ+Φ ???∑∑ (11.6) 设轨道板长度为1a ,宽度为1b ,阻尼为1C ,弯曲刚度为1D ,单位面积质量为1m ,轨道板上的扣结点数为P N ,对应的扣结点枕上压力为F rv 。根据弹性薄板的振动理论,轨道板的垂向振动方程可写为 ()()()()()()()()()()()1111111111111 CA P 44424224 2N N rVi Pi Pi j Fj Fj i=1j=1 w x,y,t w x,y,t w x,y,t w x,y,t w x,y,t C m +2+++x x y y D t D t = F t x-x y-y F t x-x y-y D D δδδδ???????????-∑∑ (11.7) 采用双向梁函数组合级数逼近方法来求解轨道板振动方程,轨道板的挠度可设为

土力学读书报告分析

高等土力学读书报告 学院:土木工程 专业:结构工程 指导教师: 姓名: 学号: 2015.12.30

本学期学了土的应力与应变,强度理论,全量理论,增量理论,模型理论,滑线场理论及极限分析。以下对这些理论做简要回顾。 应力应变 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十分复杂,除了时间外,还有温度、湿度等影响因素。其中时间是一个主要影响因素。与时间有关的土的本构关系主要是指反映土流变性的理论。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不考虑时间对土的应力——应变和强度(主要是抗剪强度)关系的影响。土的强度是土受力变形发展的一个阶段,即在微小的应力增量作用下,土单元会发生无限大(或不可控制)的应变增量。因而它实际上是土的本构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于土是岩石风化而成的碎散颗粒的集合体,一般包含有固、液、气三相,在其形成的漫长的地质过程中,受风化、搬运、沉积、固结和地壳运动的影响,其应力应变关系十分复杂,并且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主要的应力应变特性是其非线性、弹塑性和剪胀(缩)性。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应力水平(Stresslevel、应力路径(Strespath)和应力历史(Stresshistor),亦称3S影响 土的强度理论 土在外力作用下达到屈服或破坏时的极限应力。由于剪应力对土的破坏起控制作用,所以土的强度通常是指它的抗剪强度。 确定强度的原则土的强度一般是由它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上某 些特征应力来确定的,如屈服应力、破坏应力(或峰值应力)等,这些特征应力值与土的种类和物理条件(如加载时间、加载速率和排水条件等)有关。在不考虑加载时间或加载速率对土强度影响的常规试验中,对于不同的土,大体上可获得三种典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一种是当应力随应变增大直至峰值时,土体出现破裂,随着应变进一步增大,应力由峰值逐渐降低,最后达到稳定应力值。对此,人们取峰值应力作为破坏强度,取最后稳定应力值作为破坏后的强度。第二种是当应力达到最大值后,应力虽然不增加,但应变继续增加,对此,也可取最大应力值作为破坏强度。第三种是,在较大应变下,应力仍未达到最大值,而是随

土力学结课论文及对工程案例的分析

高等土力学读书报告 对地基下沉问题的讨论 姓名刘兴顺 学号2014210046 年级2014 专业桥梁与隧道工程系(院)建筑工程学院指导教师陈颖辉 2015年5月26日

摘要 本论文主要是本人对高等土力学的学习总结,并根据工程中遇到的问题用土力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由于本人没有实际的工程经验,现主要是对比比较著名的一些工程)。土力学是研究土体在力的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或应力-应变-时间关系和强度的应用学科,是工程力学的一个分支。为工程地质学研究土体中可能发生的地质作用提供定量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主要用于土木、交通、水利等工程。本论文主要结合中外建筑物倾斜(意大利比萨斜塔和中国苏州虎丘塔)与地基严重下沉(中国上海展览中心馆和墨西哥市艺术馆)来讨论其中关于土力学的乱放,并运用土力学的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等土力学;工程实例;地基基础

ABSTRACT This thesis is mainly my learning of advanced soil mechanics summary,and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engineering with the knowledge of soil mechanics analysis (because I didn't have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experience,now is mainly contrast compared to the well-known engineering).Soil mechanics is a branch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which is applied to study the stress-strain,stress-strain,time and strength of the stress strain time relationship and strength of the soil..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methods for quantitative study of geological effects that may occur in the engineering geology..Mainly used in civil engineering,transportation,water conservancy and other projects.This paper mainly combines(Leaning Tower of Pisa,Italy and China Suzhou Huqiu tower and ground sinking heavily(China Shanghai Exhibition Center Museum and Mexico City Museum of Art) inclined buildings at home and abroad is to discuss the misplacing on soil mechanics,and using the method of soil mechanics analysis. Key words:advanced soil mechanics;engineering examples;foundation foundation

龙岩市中考满分作文 土力学读书报告

土力学读书报告 一、土的工程特性有哪些。 1、土的结构有哪些,这些结构都有哪些特点,对土的工程特性有何影响? 土的结构是在成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反映了土的成分、成因和年代对土的工程性质的影响,其结构按其颗粒的排列和联结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a、单粒结构,单粒结构是碎石土和砂土的结构特征。其特点是土粒间没有联结存在,或联结非常微弱,可以忽略不计。疏松状态的单粒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特别在振动荷载作用下会趋向密实,土粒移向更稳定的位置,同时产生较大的变形;密实状态的单粒结构在剪应力作用下会发生剪胀,即体积膨胀,密度变松。单粒结构的紧密程度取决于矿物成分、颗粒形状、粒度成分及级配的均匀程度。片状矿物颗粒组成的砂土最为疏松;浑圆的颗粒组成的土比带棱角的容易趋向密实;土粒的级配愈不均匀,结构愈紧密。b、蜂窝状结构,蜂窝状结构是以粉粒为主的土的结构特征。粒径在0.02~0.002 mm左右的土粒在水中沉积时,基本上是单个颗粒下沉,在下沉过程中、碰上已沉积的土粒时,如土粒间的引力相对自重而言已经足够地大,则此颗粒就停留在最初的接触位置上不再下沉,形成大孔隙的蜂窝状结构。c、絮状结构,絮状结构是粘土颗粒特有的结构特征。悬浮在水中的粘土颗粒当介质发生变化时,土粒互相聚合,以边-边、面-边的接触方式形成絮状物下沉,沉积为大孔隙的絮状结构。 土的结构形成以后,当外界条件变化时,土的结构会发生变化。 2、地基岩土的工程分类 作为建筑地基的岩土,可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岩石应为颗粒间牢固联结,呈整体或具有节理裂隙的岩体。a、碎石土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b、砂土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全重50%的土。c、粘性土为塑性指数I p大于10的土。d、粉土为介于砂土与粘性土之间,塑性指数I p≤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e、人工填土根据其组成和成因,可分为素填土、压实填土、杂填土、冲填土。 二、地基中的应力计算,何谓基底压力,地基反力,基底附加压力,土中附加应力。 1、地下水位的升降对土自重应力有何影响? 地下水位升降会引起土体中有效应力的变化,从而会影响土的变形。由有效

高等土力学读书报告第二章

第二章 土的本构关系 2.1 概述 材料的本构关系是反映材料的力学性状的数学表达式,表示形式一般为应力-应变-时间关系。与时间有关的土的本构关系主要是指反映土流变性的理论,本章介绍的主要是与时间无关的本构关系。 土力学的基本理论有土的莫尔-库伦强度理论、有效应力原理和饱和粘土的一维固结理论。但人们总是在实际中将问题分类为变形问题和稳定问题,前者一般基于弹性理论计算,后者多用刚塑性或理想塑性的理论(如极限平衡分析)。 多年来本构关系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进而推动了岩土数值计算的发展和土工试验的发展。下文将对土的本构关系进行详细论述。 2.2应力和应变 1、应力 (1)应力分量与应力张量 设土体中的一点为M (x,y,z )的应力状态用通过该点的微小立方体上的应力分量表示。即: []?= ???? ? ????????z zy zx yz y yx xz xy x ττττττ=???????????????????333231232221131211亦即{σ}T ={zx yz xy z y x τ ττ???}。 土力学中正应力正方向规定压为正。剪应力,在正面(外法向与坐标轴一致的面),剪应力与坐标轴方向相反为正;在负面(外法向与坐标轴方向相反),剪应力与坐标轴方向一致为正。 (2)应力张量的坐标变换 二阶张量 ij ?在任一新坐标系下的分量 [ [j i ?应满足:[[j i ?=kl l j k i ?[[αα,其中l j k i [[αα与为新坐标系 轴与老坐标系轴夹角的余弦。 (3)应力张量的主应力和应力不变量 在过一点的斜截面上,如果只有法向应力而无剪应力时,这个斜截面就是主应力面。 第一应力不变量:kk z y x I σσσσ=++=1 第二应力不变量: 2 222zx yz xy x z z y y x I τττσσσσσσ---++=

机构力学分析-第12讲

第六章机构力学分析 本章学习任务:构件上作用力分析,构件的惯性力和惯性力偶分析,运动副中摩擦力分析,忽略摩擦时的机构受力分析,考虑摩擦时的机构受力分析。 驱动项目的任务安排:完成项目中机构受力分析,采用Matlab 编程计算。 6.1机构力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在机构运动过程中,其各个构件是受到各种力的作用的,故机构的运动过程也是机构传力和做功的过程,作用在机械上的力,不仅是影响机械的运动和动力性能的重要参数,而且也是决定相应构件尺寸及结构形状等的重要依据。所以不论是设计新的机械,还是为了合理地使用现有机械,都应当对机构进行力分析。 机构力分析的目的有两个:(1)确定运动副中的反力,亦即运动副两元素接触处的相互作用力。这些力的大小和变化规律,对于计算机构各零件的强度和刚度,分析运动副中的摩擦、磨损,确定机构的效率及其运转时所需的功率,都是非常重要的数据。(2)确定机构原动件按给定规律运动时需加于机械上的平衡力(或平衡力矩),亦即与作用在机械上的已知外力及按给定规律运动时与各构件的惯性力(惯性力矩)相平衡的未知外力(外力矩)。求得机械的平衡力(或平衡力矩),对于确定原动机的功率,或根据原动机的功率确定机械所能克服的最大工作载荷等是必不可少的。 机构力分析有两类,一类适用于低速轻载机械,称之为机构的静力分析,即在不计惯性力所产生的动载荷而仅考虑静载荷的条件下,对机构进行力分析;另一类适用于高速重载机构称之为机构的动力分析,即同时计及静载荷和惯性力(惯性力矩)所引起的动载荷,对机构进行力分析。在对机构进行动力分析时,常采用动态静力法,即根据达朗贝尔原理,假想地将惯性力加在产生该力的构件上,则在惯性力和该构件上所有其他外力作用下,该机构及其单个构件都可认为是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可以用静力学的方法进行计算。 机构力分析的方法可分为图解法和解析法两种。图解法用于静力分析是清晰简便的,也有足够的精度。解析法求解精度高,容易求得约束反力与平衡力的变化规律,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解析法愈来愈受到重视。 6.2构件上作用力分析 机构不但要能实现预期的运动,而且还要传递动力。所以在机械的运动过程中,它们各个构件上都受到力的作用。如图6-1 所示,作用在机构和构件上的力常见的有:

高等土力学读书报告

高等土力学读书报告 张文川220132524 指导老师:缪林昌教授摘要:《土工原理》是土力学专著,系统地总结和介绍了国内外在土力学重要领域内的理论发展,重在阐述原理。内容包括土的组成和基本性质,土的压缩性与沉降计算,土的强度,土体渗流原理与计算,土的三向变形与本构模型,有限单元法在土工中的应用,土的固结理论,土体的流变理论,土坡的稳定性,砂土液化与地震永久变形,城市环境岩土工程,地基承载力。 1、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非线性、弹塑性、剪胀性、(各向异性、结构性、流变性);应力水平、应力路径、应力历史。 2、邓肯—张模型分析总结:应变仅由偏应力贡献,球应力没有贡献。优点:①能反映土体变形的主要特征,非线性、应力历史、应力路径;②简单,容易为工程接受;③模型参数容易确定,积累了丰富的确定模型的经验。缺点:不能反映土体变形的剪胀性、软化、各向异性和结构性。 3、剑桥模型的试验基础和基本假设:①试验基础:正常固结土和弱超固结土试验基础上建立②基本假设:帽子屈服面,相适应的流动规则,以塑性体应变为硬化参数(加工硬化定律)。只要有三个试验场数:各向等压固结系数λ,回弹系数k,破坏常数m。 4、土的强度的三个特点:由于土的碎散性、多相性造成土①强度主要由颗粒相互作用力决定,土的破坏主要是剪切破坏,其强度主要表现为粘聚力和摩擦力;②研究时要考虑孔隙水压力、吸力等土特有的影响强度的因素;③土的地质历史造成土强度强烈的多变性、结构性和各向异性。 5、屈服与破坏的关系:对于刚弹性体和弹性—理想塑性体屈服即意味着破坏,对于增量弹性模量屈服和破坏并不是同一概念。土的屈服与强度与人们选择的理论模型有关,土体破坏与边值问题的具体边界有关。 6、影响土的抗剪强度的因素:①内部因素:土的组成(如矿物成分、颗粒大小、级配、含水量等)、土的状态(如密度、孔隙比)、土的结构(如絮凝结构);②外部因素:温度、应力应变因素(如围压、中主应力)、应力历史、主应力方向、加载速率、排水条件等。 7、一维渗流固结理论的基本假定:①土层是均质的、完全饱和的;②土粒与水均为不可压缩介质;③外荷载一次性瞬时施加到土体上,在固结过程中保持不变;④土体他应力与应变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压缩系数为常数;⑤在外力作用下,土体中只引起上下方向的渗流与压缩;⑥土中水的渗流服从达西定律,渗透系数保持不变;⑦土体变形完全是由孔隙水排出和超静水压力消散所引起的。 8、 Biot理论与准三维固结理论比较:①二者建立方程的依据基本一致:小变形、线弹性、渗流符合达西定律,但准三维固结理论假设法向总应力随时间不变,而Biot理论不作此假定;②Biot理论考虑土骨架变形孔压的影响,即位移与孔压相互耦合,而准三维固结理论对土体变形和孔 压消散分别加以计算,其直接后果是后者无法解释Mandel-Cryer效应。 9、常规三轴试验的优缺点:①近似单元体试验,试样内στ、相对对均匀;②σ状态和路径明确;③排水条件清楚,可控制;④破坏面非人为固定;⑤操作复杂,现场无法试验;⑥不能反映2σ的影响;⑦边界条件、膜嵌入的影响。 10、割线模型与切线模型的比较:①割线模型考虑了应力应变全量关系,能反映土变形的非线性及应力水平的影响,可用于应变软化阶段。但理论不严密,不能保证解的唯一性;②切线模型为分段线性化的增量形式的胡克定律,能反映土变形全过程。 11、在直剪、単剪、环剪试验中,试样的应力和应变的特点:①直剪:破坏面人为确定,应力和应变不均匀且十分复杂,试样内各点应力状态及应力路径不同。在初始状态,剪切面土单元与试样中其他单元一样是K0应力状态,即3001vKKσσσ==。在剪切破坏时,剪切面附近土单元主应力大小和方向决定与强度包线;②単剪:试样内所施加的应力被认为是纯剪,加载过程中竖直应力vσ和水平应力hσ保持常数,()vhhv ττ不断增加。应力莫尔圆圆心不变,其直径逐渐扩大,直至与强度包线相切;③剪切面的总面积不变。

关于两种常用公交车车门的力学分析

关于两种常用公交车车门的力学分析 车门是各种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车的各个部件中鱼人联系紧密的重要部分。在实现车的用途的过程中,车门的作用往往不可忽视。事实上,要实现门的作用功能,需正确选择合适的车门开闭结构,因而了解车门的开闭结构至关重要。 在此,我们介绍两种常用车门的开闭结构。 1,曲柄滑块开门机构 曲柄滑块车门开闭机构如图所示(门分左右两扇,下图为一边门的结构简图),杆件1为主动杆件,1向左运动的过程中,使2杆转动一定的角度拉动3杆的移动,其中3杆是门的一部分的简化,3杆转动即门转动,滑块4只能在门上方的滑槽内滑动,整个系统组成一个稳定的曲柄滑块机构,从而实现门稳定安全的启动。 已知:2杆长为L,3杆与4杆间夹角α,1杆以w逆时针转动。当2和3杆间夹角θ时,求4的速度V2。 运算过程如下图:(鼠标绘图无力。。。。)

这种属于内摆式车门,占地空间小,使乘客上下车没有逆向乘客出现,不会产生拥挤碰撞现象。 2,双曲柄车门开闭机构 此类车门启闭机构利用了反平行四边形双曲柄中两曲柄反向运动的特点。运动简图如图所示,杆AB与左边门固结,CD与右边门固结,主动曲柄AB转动时,通过连杆BC 带动从动曲柄CD朝着相反方向转动,门随即打开,并且此机构可以保证两扇门同时开启关闭。

模型图: 试说明车门同时开闭的条件。(绘图无力,自行想象。。。) 使车门同时打开,则AB杆与CD杆有同样的角速度 B点与C点速度一致。 作BC杆的速度瞬心P,为AB杆与CD杆的延长线交点。 使B点与C点速度一致,则必须PB=PC。 三角形PBC为等腰三角形。 所以,车门能同时开闭的条件是: 当车门关闭时,角ABC与角DCB的和为180度,且AB=DC。

计算科学导论读书报告

计算科学导论读书报告刘青山 引言:刚入大学不长时间,我自己对专业的认识不足,不知道自己应该重点学 什么,朝着什么方向发展,甚至更不知道从何学起。但是,经过将近半年的时间对计算科学导论这一课程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导论老师教给了我们学什么,怎么学,这对我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对这一专业有了清醒的认识,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有了初步的认识。 一、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初步认识 (1)对计算机发展的初步认识 计算机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1946年由冯诺依曼发明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的产生明确了计算机的五大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并使用二进制运算代替了原来十进制运算,对今后计算机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随后又经历了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1951—1959)、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1959—1963)、第三代计算机(集成电路1964—1975)、第四代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式微处理器1975—至今)的四次改革,使得计算机走进寻常人家,适应了社会的需要。 (2)主要课程 所谓的计算机技术包括文字处理,信息管理,多媒体,网络管理等在内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而所谓的计算机科学,一般指的是数据结构,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计算机内部实现机制。而我们这个专业的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而我校制定的我们这一专业的发展特色是软件开发。以下是我们的主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编译原理、离散数学、数字逻辑、数值分析、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微机原理及汇编语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电路原理、计算机英语等。 (3)计算学科的发展主线 第一层面是计算科学应用层包括人工智能与应用与系统,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移动计算,计算可视化,科学计算等计算机应用的各个方向;第二层面是计算科学的专业基础层,它是为应用层提供技术和环境的一个层面,包括软件开发方法学,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程序设计科学,计算机体系结构,电子计算机系统基础;第三层面是计算科学的基础层,它包括计算的数学理论,高等逻辑等内容。这三个层面构成的计算科学发展的历程中,创造出了各种计算机系统,扩展了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水平。我们应正确的认识到计算机的发展主线。 (4)计算机产业发展前景 计算机产业作为工业革命的产物,在20世纪的出现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深刻影响并仍将继续影响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环境格局,人类的生存前景和生活质量。而在我国主要是软件的发展,下面我们重点讨论软件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众所周知,软件的开发首先是一项高智力的活动,软件产业的发展既有生产成本低,产品高附加值,高收益的特点,也有产品寿命短,升级代换快,市场变化快,投资风险大的特点。总结过去我们在发展软件产业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后更好的发展软件产业是十分有益的。我们过去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按照软件产业发展的规律行事,过多的依赖科研机构。现在,越来越多

《常用机械结构、力学分析与设计》课程整体设计-修改后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常用机械结构分析、力学分析与设计》 课程整体设计 系(部) 教研室 教师

目录 一、管理信息 (1) 二、基本信息 (1) 三、课程设计 (1) (一)课程目标设计 (1) 1、总体目标 (1) 2、能力目标 (2) 3、知识目标 (2) 4、素质目标 (3) (二)课程内容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3) 1、训练项目内容 (3) 2、课内训练项目说明 (3) 3、课内训练项目设计 (6) (四)进度表设计 (11) (五)第一节课梗概 (18) 1、告知课程目标 (19) 2、学习情境的设置 (19) 3、明确考核方式 (19) 4、训练项目介绍 (19) 5、任务布置 (21)

(六)考核方案设计 (21) (七)参考教材 (23) (八)参考资料 (23) (九)需要说明的其它问题 (23) (十)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 (24) 附件1:课程名称修改说明 (25) 附件2: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 (26)

一、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常用机械结构分析、力学分析与设计 原为《机械基础》(说明见附件1) 原课程名称:机械基础 制定人:朱红雨 制定时间:2009年3月1日 二、基本信息 学分:4学分 学时:56学时 授课对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一年级学生(注:第二学期开) 课程性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基础核心课 先修课:机械制图与公差配合、AutoCAD、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基础课程。后续课:模具制造工艺学,模具钳工实训,Pro-E等专业课程 三、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设计 1、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工程计算与简单机械零部件的设计;使学生初步具备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编制简单的产品设计报告;明确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见附件2),同时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和环保意识、经济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将来从事的模具设计员岗位打下基础。

轨道力学分析

轨道力学分析 2007-05-25 00:00:00 来源:中华铁道网 轨道力学分析(mechanicalanalysisoftrack)以保证列车行车安全、舒适和延长轨道设备使用寿命为出发点,分析轨道结构在机车车辆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以及轨道结构病害对轨道破坏及列车运行的影响,为设计轨道结构,制定轨道管理标准提供依据。 轨道结构承受机车辆的荷载,并在列车荷载反复作用下,逐渐改变轨道的几何尺寸(如轨距、水平、方向、高低、三角坑等几何形位),也称轨道变形,形成轨道不平顺。这种不平顺会影响行车平稳和旅客舒适,甚至会造成脱轨等,影响安全运行,并加速轨道状况变坏。因此,轨道的设计、养护和维修都需要进行力学分析。 尽管铁路运营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轨道设计方法实质上还是静力强度设计。到目前为止,轨道设计还是根据钢轨承受的轴重用弹性点支承或连续支承梁模型计算出钢轨位移、弯矩及轨枕压力,再乘以反映动力影响的速度系数、偏载系数及横向水平力系数,就得到选择和设计钢轨、轨枕、道床和路基的依据。 列车向高速和重载发展对机车车辆和线路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要求机车车辆具有低动力作用、轨道结构具有良好的减振和隔振公能、车轮和轨道具有良好的平顺性。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于进行接轨系统的动力分析,分析轨道不平顺引起的动力响应,优化轨道结构各部件的动力参数,使轨道结构各部件相互匹配协调,具有良好的动力特性、较强的抗振抗冲击性能,并制定合理维修标准,减少与严格控制轨道结构的不平顺引起的动力响应。为此,近年来轨道动力学的研究比较活跃,并有较大的进展。参见轨道计算参数,轨道竖向静力分析,轨道准静态计算,钢轨强度检算,轨枕强度检算,道床及路基顶面的强度检算,轨道横向静力分析,脱轨,轨道动力学及桥上无缝线路。

机构力学分析-第12讲

第六章 机构力学分析
本章学习任务:构件上作用力分析,构件的惯性力和惯性力偶分析,运动副中摩擦力分 析,忽略摩擦时的机构受力分析,考虑摩擦时的机构受力分析。
驱动项目的任务安排:完成项目中机构受力分析,采用 Matlab 编程计算。
6.1 机构力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在机构运动过程中,其各个构件是受到各种力的作用的,故机构的运动过程也是机构传 力和做功的过程,作用在机械上的力,不仅是影响机械的运动和动力性能的重要参数,而且 也是决定相应构件尺寸及结构形状等的重要依据。所以不论是设计新的机械,还是为了合理 地使用现有机械,都应当对机构进行力分析。
机构力分析的目的有两个:(1)确定运动副中的反力,亦即运动副两元素接触处的相 互作用力。这些力的大小和变化规律,对于计算机构各零件的强度和刚度,分析运动副中的 摩擦、磨损,确定机构的效率及其运转时所需的功率,都是非常重要的数据。(2)确定机构 原动件按给定规律运动时需加于机械上的平衡力(或平衡力矩),亦即与作用在机械上的已 知外力及按给定规律运动时与各构件的惯性力(惯性力矩)相平衡的未知外力(外力矩)。 求得机械的平衡力(或平衡力矩),对于确定原动机的功率,或根据原动机的功率确定机械 所能克服的最大工作载荷等是必不可少的。
机构力分析有两类,一类适用于低速轻载机械,称之为机构的静力分析,即在不计惯性 力所产生的动载荷而仅考虑静载荷的条件下,对机构进行力分析;另一类适用于高速重载机 构称之为机构的动力分析,即同时计及静载荷和惯性力(惯性力矩)所引起的动载荷,对机 构进行力分析。在对机构进行动力分析时,常采用动态静力法,即根据达朗贝尔原理,假想 地将惯性力加在产生该力的构件上,则在惯性力和该构件上所有其他外力作用下,该机构及 其单个构件都可认为是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可以用静力学的方法进行计算。
机构力分析的方法可分为图解法和解析法两种。图解法用于静力分析是清晰简便的,也 有足够的精度。解析法求解精度高,容易求得约束反力与平衡力的变化规律,随着计算机的 广泛应用,解析法愈来愈受到重视。
6.2 构件上作用力分析
机构不但要能实现预期的运动,而且还要传递动力。所以在机械的运动过程中,它们各 个构件上都受到力的作用。如图 6-1 所示,作用在机构和构件上的力常见的有:

横梁力学分析

一、横梁的力学分析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各种机器设备和工程结构都是由若干个构件组成的。这些构件在工作中都要受到各种力的作用,应用静力学的知识,我们可以分析计算这些构件所受到的外力情况。为保证机器设备和工程结构在外力作用下能安全可靠地工作,就必须要求组成它的 每个构件均具有足够的承受载荷的能力。 通过材料力学的知识,研究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受力和破坏的规律,保证构件能够在正常、安全的工作前提下最经济地使用材料,为构件选用合理的材料,确定合理的截面形状和尺寸。为了保证工程结构在载荷作用下正常工作,要求每个构件均具有足够的承受载荷的能力。下面我们用横梁的力学研究来展示实际分析过程(这里仅介绍分析的方法, 所有的数据均是假设)。 1.新建图1所示零件 1)在前视基准面上做高度为15mm、宽度为5mm的矩形,并拉伸180mm,如图1a所示。 2)单击“镜向”按钮,按如图1b(注意去掉“合并实体”选项)所示设置后单击“确 定”按钮,完成实体镜像,结果如图1c所示。注意:此时为两个实体。

2.静态分析 1 ) 启动“SolidWorks Simulation ” 插件,单击“S i m u l a t i o n”标签,切 换到该插件的命令管理器页,如图2所示。 2)如图3所示,单击“算例”按钮下方的小三角,在下级菜单中单击“新算例”按钮。 在左侧特征管理树中出现如图4所示的对话框。 3)在“名称”栏中,可输入你所想设定的分析算例的名称。在“类型”栏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SolidWorks Simulation所能进行的分析种类,这里我们选择的是“静态”按钮。在上述两项设置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确定按钮在特征树的左上角及绘图区域的右上角各有一个)。我们可以发现,插件的命令管理器发生了变化,如图5所示。

航天器轨道力学实验一

实验一卫星轨道参数仿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STK的基本功能; 2、掌握六个轨道参数的几何意义; 3、掌握极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轨道等典型轨道的特点。 二、实验环境 卫星仿真工具包STK 三、实验原理 (1)卫星轨道参数 六个轨道参数中,两个轨道参数确定轨道大小和形状,两个轨道参数确定轨道平面在空间中的位置,一个轨道参数确定轨道在轨道平面内的指向,一个参数确定卫星在轨道上的位置。 ? 轨道大小和形状参数: 这两个参数是相互关联的,第一个参数定义之后第二个参数也被确定。 第一个参数第二个参数 semimajor axis 半长轴Eccentricity 偏心率 apogee radius 远地点半径perigee radius 近地点半径 apogee altitude 远地点高度perigee altitude 近地点高度 Period 轨道周期Eccentricity 偏心率 mean motion平动Eccentricity 偏心率

图1 决定轨道大小和形状的参数 ?轨道位置参数: 轨道倾角(Inclination)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夹角 升交点赤经(RAAN)赤道平面春分点向右与升交点夹角 近地点幅角(argument of perigee)升交点与近地点夹角 ?卫星位置参数: 表1 卫星位置参数 (2)星下点轨迹 在不考虑地球自转时,航天器的星下点轨迹直接用赤经α、赤纬δ表示(如图2)。直接由轨道根数求得航天器的赤经赤纬。

图2 航天器星下点的球面解法 在球面直角三角形SND 中: ?? ???+==??+Ω=+==)tan(cos tan cos tan )sin(sin sin sin sin f i u i f i u i ωαα αωδ (1) 由于地球自转和摄动影响,相邻轨道周期的星下点轨迹不可能重合。设地球自转角速度为E ω,t 0时刻格林尼治恒星时为0G S ,则任一时刻格林尼治恒星时G S 可表示成: )(00t t S S E G G -+=ω (2) 在考虑地球自转时,星下点地心纬度? 与航天器赤纬δ仍然相等,星下点经度(λ)与航天器赤经α的关系为: ???=---=-=δ ?ωααλ)(00t t S S E G G (3) 将(1)代入上式,得到计算空间目标星下点地心经纬度()?λ,的公式,即空间目标的星下点轨迹方程为: ? ???=---?+Ω=)sin arcsin(sin )()tan arctan(cos 00u i t t S u i E G ?ωλ (4) 其中? 为星下点的地理纬度,λ 为星下点的地理经度,u 是纬度幅角,ωE 为地球自转角速度。由(4)中的第二式可知,i =90?时,? 取极大值?max 。i =-90?时,? 取极小值

任务二构件的力学分析与计算简图

任务二结构的计算简图 一、填空题 1.对非自由体的某些位移起限制作用的周围物体称为(约束)。约束反力的方向必与该约束所能阻碍的位移方向(相反)。 2.刚结点的两大特征是:(变形前后夹角相等),(能承受并传递弯矩)。 3.一刚体受不平行的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汇交于一点)。 4.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5.在作用着已知力系的刚体上,加上或减去任意的 ( 平衡力系 ),并不改变原 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6.( 计算简图 )是指经过简化后可以用于对实际结构进行受力分析的图形。 二、选择题 1. 只限物体任何方向移动,不限制物体转动的支座称( A )支座。 A.固定铰 B.可动铰 C.固定端 D.光滑面 2.只限制物体垂直于支承面方向的移动,不限制其它方向运动的支座称( B)支座。 A.固定铰 B.可动铰 C.固定端 D.光滑面 3.既限物体任何方向移动,又限制物体转动的支座称( C )支座。 A.固定铰 B.可动铰 C.固定端 D.光滑面 4.固定端约束通常有( C )个约束反力。 A.一 B.二 C.三 D.四 5.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F1和F2,若 F1 = - F2,则表明这两个力( C )。 A.必处于平衡;大小相等, B. 方向相同; C.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一定平衡; D.必不平衡。 6.自由度与约束的叙述下列( C )是错误的。 A.每个刚片有三个自由度 B.一个链杆,相当于一个约束 C.一个单铰,相当于三个约束 D.一个固定端,相当于三个约束 7.刚性联相当于( C )个约束。 A.1 B.2 C. 3 D.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