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目标识别的中远距离车载镜头设计_张思远

用于车辆目标识别的中远距离车载镜头设计_张思远
用于车辆目标识别的中远距离车载镜头设计_张思远

L O

P

网络预出版:

标题:用于车辆目标识别的中远距离车载镜头设计

作者:张思远,谢飞,王建华

收稿日期:2017-05-12

录用日期:2017-05-19

DOI:10.3788/lop54.102201

引用格式:

张思远,谢飞,王建华. 用于车辆目标识别的中远距离车载镜头设计[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7,54(10):102201.

网络预出版文章内容与正式出版的有细微差别,请以正式出版文件为准!

————————————————————————————————————————————————————

您感兴趣的其他相关论文:

漫反射自由曲面的设计方法

祝振敏 罗慧

华东交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13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7,54(5):052201

光学整流罩对机载激光通信光束远场发散角的影响

王超 江伦 佟首峰 李英超 刘壮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测控与光信息传输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吉林 长春 130022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7,54(4):040604

渐进多焦点镜片表面初始矢高模型的设计

卢宏炎 白东峰 马建文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南阳 473009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7,54(3):032201

实现角度偏转的LED二次光学透镜设计

曾赤良 廖文哲

湖北省机电研究设计院股份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70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7,54(2):022204

高精度数字星等模拟器的设计

高兴华 李建永 王霞

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吉林 吉林 132013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7,54(2):022202

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9 17:48:05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9c585171.html,/kcms/detail/31.1690.TN.20170519.1748.038.html

————————

收稿日期:年-月-日;收到修改稿日期:年-月-日

作者简介:张思远(1991-),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双目视觉方面的研究。

E-mail :1611986066@https://www.360docs.net/doc/9c585171.html,

导师简介:谢飞(1979-),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目标识别与跟踪方面的研究。

E-mail :178327019@https://www.360docs.net/doc/9c585171.html,

用于车辆目标识别的中远距离车载镜头设计

张思远 谢飞 王建华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摘要 为了提高无人驾驶汽车对中远距离车辆目标的识别准确率,满足无人驾驶汽车对前方预瞄距离的要求,通过理论计算以及光学设计软件ZEMAX-EE ,研究设计了一款适合安装于乘用车上的中远距离车载镜头。为了满足车载镜头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成像范围的要求,利用成像景深公式计算了对准距离为无穷远时,不同入瞳直径对应的成像范围,从而确定了满足实际使用条件,易于设计、检验的镜头参数设计方案。车载镜头的焦距为40mm ,视场角为8.6°,入瞳直径为7mm,成像范围约为30m

+∞,光谱范围为

486

656nm 。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车载镜头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能够满足实际的使用要求。

关键词 光学设计;车载镜头;像差校正;车辆目标识别;无人驾驶汽车 中图分类号O439 文献标识码A

Design of Medium and Long Distance Automotive Lens

for Target Recognition of Vehicles

Zhang Siyuan Xie Fei Wang Jianhua

College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130022,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cognition accuracy of long-distance vehicle targets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ilotless automobile on the forward preview distance,a kind of medium and long distance automotive lens suitable for passenger car is studied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and ZEMAX-EE,an optical design software.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maging range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the lens,the imaging range with different entrance pupil diameters and aiming position at infinity i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formula of depth of field.A design plan is given,which meets the service conditions and is easily designed or tested.For the automotive lens,the focal length is 40mm ,field of view is 。8.6,the entrance pupil diameter is 7mm ,the imaging range is about 30m +∞,the wavelength range

is 486

656n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igned lens has good image quality

and can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Keywords optical design; automotive lens; distortion correction; target recognition of vehicles; pilotless automobile

OCIS Codes 220.3620; 230.0040; 150.0155

1 引 言

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人驾驶汽车是现阶段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其相关技术的开发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无人驾驶汽车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机器视觉的目标识别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比如车道线识别、车型识别、交通标志识别等,其研究重点多侧重于算法的有效性

[1-3]

。由于基于机器视觉的目标识别效果不仅依赖

于相关算法的性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车载镜头本身的成像质量[4-6]

,因此根据识

别对象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光学镜头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专门用于车辆目标识别的车载镜头往往是针对近距离目标设计的,视场角相对较大[7]

。这类镜头虽然能够较好的对近距离车辆目标进行成像,但对较远的车辆目标成像效果较差,无法兼顾对中远距离车辆目标的识别准确率,降低了有效的目标识别范围,难以满足无人驾驶汽车在较高车速下行驶时,对前方预瞄距离的要求。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本文设计了一款适合安装于乘用车上的中远距离车载镜头。将该镜头与视场角相对较大的车载镜头配合使用,不仅可以保证对近距离车辆目标的成像质量,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对较远距离车辆目标的成像品质和识别准确率。

2 光学设计过程

2.1 镜头的使用要求

根据无人驾驶汽车上常用的其他传感器的探测范围和实际使用需要,要求所设计的光学镜头能够对前方200 m 的车辆目标进行良好成像,而且在200 m 处的水平视场宽度y 要达到24 m 。与此同时,根据乘用车的外形尺寸,设定镜头的布置高度H 在1.4 1.8 m 范围内。

2.2 镜头光学设计参数的计算

2.2.1 镜头景深的确定

由前述使用要求和图1(a)可知,镜头的水平视场角h ω为

h 24

2arctan

arctan 6.8722200

ω==≈??y l , (1) 其中l 为物距,y 为l 处的水平视场宽度。

假设所选电荷耦合器件(CCD )焦平面探测器的宽高比为4:3,则镜头的垂向视场角v

ω为

v h 3

5.154

ωω=?

≈? , (2) 因为只有当获得车辆的完整图像时,相关算法才能对车辆目标进行准确、高效的识别,所以由图1(b)可知,V L 是镜头有效识别距离的下限。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所设计镜头的识别作用,应使其景深下限小于

V L 的最小值。又因为在垂向视场角v ω一定时,V L 的大小仅取决于镜头的布置高度H,所以由前述使用要求可知,V L 的最小值Vmin L 为

min Vmin v

1.4

31.13m 5.15tan

tan

2

2

ω=

=

≈?H L , (3)

其中min H 为镜头的最低布置高度。

综合考虑上述计算结果和使用要求可知,所设计镜头的景深范围至少应为31.13

200m 。

图1镜头的水平视场角和垂向视场角。(a )水平视场角;(b )垂向视场角

Fig.1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viewing angle of the lens.(a)Horizontal viewing angle;(b)Vertical viewing angle

2.2.2 电荷耦合器件(CCD )焦平面探测器的选取

为了满足对中远距离车辆目标的识别要求,需要根据最远有效识别距离处的拍摄截面大小、车辆横截面面积以及识别车辆目标所需的最小像素数,来选择合适的电荷耦合器件(CCD )焦平面探测器,从而才能进一步确定镜头的其他光学设计指标。

由图1(b)可知,在镜头两侧没有障碍物遮挡的前提下,当垂向视场角v ω一定时,镜头的布置高度越高,所设定的最远有效识别距离处的拍摄截面面积s 就越大。因此,根据使用要求中设定的镜头布置高度可知,最远有效识别距离(200m)处的拍摄截面面积S 的最大值

max S 为

v max max 24200tan 2ω??

=?+? ?

??S H

5.15

24 1.8200tan 2??

?=?+? ???

=259.1 2

m , (4)

其中max H 为镜头的最大布置高度。

为了保证所设计镜头能够对横截面面积相对较小的车辆进行有效识别,根据公路上常见车辆的外形尺寸,本文将需要识别的车辆目标的横截面面积下限vmin S 取为2.24 2

m 。在充分考虑各种车辆识别算法的要求后,设定车辆横截面至少需要占有21 pixel ?21pixel 才能被有效识别出来。综上所述,电荷耦合器件(CCD )焦平面探测器的总像素数pixel S 应为

2max pixel vmin 259.1

212121534392.24

=

??=?≈S S S pixel , (5) 在保证无人驾驶汽车对数据实时性要求的前提下,为了尽可能的提高识别准确率,最终

选择的电荷耦合器件(CCD )焦平面探测器的有效感光尺寸为4.8 mm ×3.6 mm ,像元尺寸为4.65 μm ×4.65 μm 。由此可知,其宽高比满足2.2.1中的假设。 2.2.3 镜头的焦距和全视场角

由图2可知,所设计镜头的焦距'

f 为[8]

4.820040mm 24

??===''

y l f

y , (6)

其中,

y 为电荷耦合器件(CCD )焦平面探测器的水平宽度。

镜头的全视场角ω为

2arctan 2arctan

8.6240

2ω==≈??'h

f , (7)

其中h 为电荷耦合器件(CCD )焦平面探测器的对角线尺寸。

图2焦距计算示意图

Fig.2 Schematic diagram for determining the focal length

2.2.4 镜头的入瞳直径

本文主要依据以下两个原则来确定所设计镜头的入瞳直径大小:一方面,实际需要的成像范围应在所设计镜头的景深范围内;另一方面,入瞳直径应尽量取大值以增加成像信噪比。

根据上述入瞳直径的选取原则,利用成像景深公式对所设计镜头的入瞳直径进行了计算。当成像系统设计要求像元弥散斑直径小于22?个像元大小时,其成像远景和近景分别到入射光瞳的距离1L 和2L 的表达式为[9]

12???-?

???+DL

L =D z

DL L =

D z

, (8) 其中L 是对准平面到入瞳的距离;z 为对准平面上弥散斑的允许值;D 是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

对准平面上弥散斑的允许值z 可由以下3式联立求得:

β

=

'

z z , (9)

2='z d , (10)

'

f L

β= , (11) 其中'

z 为像面上允许的弥散斑直径;β是成像系统的放大率;d 为像元直径。

为了提高车载光学系统的可靠性,降低系统设计、装配、检验的复杂程度,将对准距离L取为无穷远。根据公式(8)-(11),便可计算得到对准距离为无穷远时,镜头景深与入瞳直径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

综合考虑所设计镜头的景深、信噪比要求和适当余量的留取,最终选择的设计方案为对准距离无穷远,入瞳直径D为7mm。

表1 景深与入瞳直径的关系

Table 1 Relationship between pupil diameter and depth of field

Pupil diameter/mm Depth of field/m

+∞

+∞

焦平面探测器相匹配

Minimum depth of field31.13200m

Pixel size 4.65 μm×4.65 μm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 0.4

> (55 lp/mm)

> (110 lp/mm) 0.6

2.3 镜头初始结构的选取

镜头初始结构的获取有多种途径,其中最常用的是如下两种方法[11]:一种是根据初级像差理论来计算初始结构;另一种是根据已经公开发表的镜头设计专利,选取一个光学特性类

似的镜头,通过焦距缩放作为初始结构。为了提高设计效率,避免过于繁琐的理论计算,本文采用第二种方法获取镜头的初始结构。

首先,确定镜头的结构型式。对于中远距离光学系统而言,其视场角相对较小,随着焦距的增大,镜头的球差和二级光谱都会有所增加,因此,所选结构要能够校正二级光谱等像差。另外,考虑到车载镜头的工作环境和有限的布置空间,所选结构应能缩短镜筒长度,缩小系统体积。综合考虑所设计镜头的特点和实际应用需要,最终采用了摄远型物镜结构。这种结构的主要优点在于

[12]

:(1)系统的总长度小于焦距,有利于减轻车身振动对镜头性能的

影响;(2)因为其具有正透镜组和负透镜组,所以能够较好的校正球差、彗差、场曲以及像散,基本上可以满足所设计镜头对像差校正的需要;(3)摄远型物镜不仅视场角可达

1520??,而且可以通过采用复杂的前组结构,使其具有较大的相对孔径,完全可以满

足所设计镜头的要求。

然后,在确定的结构型式中,寻找各项参数接近设计要求的镜头。根据确定的光学特性参数,在LensVIEW 镜头专利数据库中选择了一款摄远物镜作为所设计镜头的初始结构,其焦距100mm 'f =,F 数为6.8 ,全视场角8.66ω=?,具体结构如图3(a )所示。从图3(a )可以看出,所选摄远型物镜的前组采用二组三片式结构,承担了较大的光焦度,可以获得较大的相对孔径;后组采用二组二片式结构,承担了较小的光焦度,有利于校正畸变。由于该镜头的各个技术指标并不完全符合所设计镜头的光学特性参数,因此在进行优化操作之前,需要先利用光学设计软件ZEMAX-EE 对其进行结构参数的缩放设计,使其焦距40mm 'f =,入瞳直径7mm =D ,全视场角8.6ω=?,缩放后得到的镜头结构如图3(b )所示。

图3放缩前后的镜头结构。(a )放缩前;(b )放缩后

Fig.3 Structure of the lens before and after zooming.(a) Before zooming;(b) After zooming;

2.4 优化过程与结果

由图3(b)可以看出,经过缩放设计后,镜头的结构中出现了违反边界条件的情况。这可能是因为有些光线与某些折射面没有交点造成的[13]。与此同时,部分镜片的厚度太薄了,直接进行优化往往难以得到理想的设计结果。所以,本文先通过缩小镜头相对孔径和增加镜片厚度的方式进行预优化。

首先,将镜头的入瞳直径缩小为5.5mm,以消除镜头结构中出现的违反边界条件的情况;然后,取各透镜的曲率半径为变量,在ZEMAX-EE软件提供的默认评价函数的基础上,加入

8 Standard -8.202 0.2

9 Standard 10.554 1.457

10 Standard 12.971 15.849

Image Infinity -

图4最终镜头结构

Fig.4 Final structure of the lens

3 镜头像质评价

为了反映所设计镜头的成像质量,本文分别采用调制传递函数(MTF)、畸变和能量集中度进行像质评价。镜头的调制传递函数(MTF)曲线如图5(a)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各个视场的MTF值均接近衍射极限;曲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较大,表明该镜头成像清晰度较高;曲线比较集中,表明该镜头各视场成像质量均匀;弧矢曲线与子午曲线接近,表明该镜头像散小[14];在110 lp/mm处,所有视场的MTF曲线高度均在0.4以上;在55 lp/mm处,所有视场的MTF曲线高度均在0.7以上,满足设计要求。镜头的畸变曲线如图5(b)所示,最大畸变值约为0.18%,满足设计要求。镜头的衍射能量集中度曲线如图5(c)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各个视场的曲线均接近衍射极限,目标能量的80%以上均在0.25μm半径内。

综上所述,镜头的设计结果符合指标要求,成像质量接近衍射极限,畸变小,能够满足实际使用需要。

图5镜头的像质评价。(a)调制传递函数曲线;(b)畸变曲线;(c)衍射能量集中度曲线Fig.5 Evaluation of the lens.(a)MTF curves;(b)Distortion curves;(c)Concentration curves of diffractive energy

4 结论

为了提高对中远距离车辆目标的成像质量和识别准确率,满足无人驾驶汽车对前方预瞄距离的要求,研究和设计了一款适合安装于乘用车上的中远距离车载镜头。首先,根据乘用车的特点和应用需要,确定了镜头的使用要求,并详细说明了其光学设计指标的计算过程;然后,根据设计指标选取了镜头的初始结构,并利用ZEMAX-EE软件进行了优化;最后,根据优化结果,对镜头的成像质量进行了评价。所设计的车载镜头焦距为40mm,视场角为8.6?,入瞳直径为7mm,景深约为30m+∞,系统总长小于38mm,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具有较好的成像质量,能够满足实际使用需要。将该镜头与视场角相对较大的车载镜头配合使用,不仅可以保证对近距离车辆目标的成像质量,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对中远距离车辆目标的成像品质和识别准确率。

参考文献

1Wang Wenfeng, Ding Weili, Li Yong, et al.. An efficient road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parallel edges[J].

Acta Optica Sinica, 2015,35(7):0715001.

王文锋,丁伟利,李勇,等. 一种高效的基于平行边缘的道路识别算法[J]. 光学学报, 2015,35(7):0715001.

2Li Chengfei, Chen Xinhua. Vehicle type recognition based on combining local binary pattern and Hu matrix feature[J]. Laser & Optoelectronics Progress, 2016,53(10):101503.

李澄非,陈新华. 融合局部二值模式和Hu矩特征的车型识别[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6,53(10):101503.

3Wang Qilong, Li Jianyong, Shen Haikuo. Target tracking system of binocular vision and laser range sensor[J].

Acta Optica Sinica, 2016,36(9):0912002.

王琪龙,李建勇,沈海阔. 双目视觉-激光测距传感器目标跟踪系统[J]. 光学学报, 2016,36(9):0912002.

4Li Kaiming, Zhang Qun, Luo Ying, et al.. Review of ground vehicles recognition[J]. Acta Electronica Sinica, 2014,42(3):538-546.

李开明,张群,罗迎,等. 地面车辆目标识别研究综述[J]. 电子学报, 2014,42(3):538-546.

5Qiao Jian. Analysis on detection ability of shipborne optic—electronic equipment[J]. Optics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 2013,21(10):2520-2526.

乔健. 舰载光电成像系统探测能力分析[J]. 光学精密工程, 2013,21(10):2520-2526.

6Bertozzi M, Broggi A, Fascili A. Vision-based intelligent vehicle: state of the art and perspectives[J]. Journal of Robotics and Autonomous Systems, 2000,32(1):1-16.

7Liu Xianghong. Development of a vision-based object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system for intelligent vehicle

[D]. Madison: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2000:14-69.

8Zhang Shanhua, Chen Huifang, Zhang Haiting,et al.. Design of optical lens for traffic surveillance system[J].

Laser & Optoelectronics Progress, 2011,48(2):022202.

张善华,陈慧芳,张海艇,等. 用于交通监控系统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设计[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1,48(2):022202.

9Yu Daoyin, Tan Hengying. Engineering optics[M]. Beijing: China Machine Press,2000.58-63.

郁道银,谈恒英.工程光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59-63.

10Song Jiajun, He Pingan. Design of zoom projection lens for the light engine of LCoS rear projection TV[J].

Applied Optics, 2007,28(1):58-62.

宋家军,何平安. LCoS背投光学引擎中变焦投影物镜设计[J]. 应用光学, 2007,28(1):58-62.

11Zhang Yimo. Applied optics 3rd ed[M]. Beijing: China Machine Press,2008.602-658.

张以谟.应用光学(第三版)[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602-658.

12Huang Zhenyong, Lu Chunlian, Yu Jianjie. Optical design tutorials based on ZEMAX software[M]. Haerbin: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ess,2013.335-337.

黄振永,卢春莲,俞建杰.基于ZEMAX的光学设计教程[M].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3.335-337.

13Mao Wenwei. Modern optical lens design:methods and examples[M]. Beijing: China Machine Press,2013.280-284.

毛文炜.现代光学镜头设计方法与实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280-284.

14 Zhang Baolong, Li Dan, Zhang Shaojing, et al.. Design of aspheric fisheye lens and study of distortion

correction algorithms[J]. Acta Optica Sinica, 2014,34(12):1222001.

张宝龙,李丹,张少敬,等. 非球面鱼眼镜头设计及畸变校正算法研究[J]. 光学学报, 2014,34(12):1222001.

RFID远距离考勤(通用版)

广州拙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RFID远距离学生卡解决方案 zokin

公司简介 广州拙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物联网RFID领域解决方案产品研发与销售的高科技公司,公司坚持贴近客户需求,自主创新,为客户提供RFID整体解决方案。公司产品涵盖CPU(手机/国密)一卡通、2.4G有源RFID应用解决方案、900M UHF RFID应用解决方案、NFC应用解决方案等领域。 公司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是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双软企业、国密产品生产定点单位,具有专利、软件著作权等三十多项,具有安防产品生产与服务资质。 公司在通信领域(RFID、M2M)具有较深的技术与产品积累。公司核心团队成员拥有多年通信领域产品开发与运营经验。公司秉承“技术立业、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积极拓展通信及物联网事业,聚集众多高科技优秀人才,不断开发新产品,以严格的质量、崇高的信誉、完美的服务,竭诚为每一位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满意的服务。 联系方式: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中285号 电话:(8620)85665205 联系人:方小姐 传真:(8620)85665205 QQ:1365871464

目录 1市场定位 (4) 2质保政策 (4) 3品牌 (4) 4应用背景 (4) 5应用现状 (5) 6我们的优势 (6) 7产品选型指南 (7) 8联系方式: (7)

RFID远距离学生卡解决方案 1市场定位 完整校园RFID远距离考勤系列产品 为集成商合作伙伴持续创造价值 专业厂家、专业品质 面向对产品体验有要求的中高端客户 2质保政策 ●设备质保3年 ●卡片电池使用时间大于5年,质保2年。 3品牌 ZOKIN 4应用背景 校讯通RFID远距离考勤系统是一种结合RFID卡与智能考勤的技术,本系统改变了以往传统刷卡的管理模式,学生佩带学生卡进出校门时,不需进行任何操作(不需要主动刷卡,不需要做任何停留,甚至可以坐在学校校车直接进入学校大门)系统会自动识别学生卡信息,自动识别是到校还是离校,并自动给学生家长发送短信/微信app,通知家长孩子已经安全到校或者离校。

目标识别技术

目标识别技术 摘要: 针对雷达自动目标识别技术进行了简要回顾。讨论了目前理论研究和应用比较成功的几类目标识别方法:基于目标运动的回波起伏和调制谱特性的目标识别方法、基于极点分布的目标识别方法、基于高分辨雷达成像的目标识别方法和基于极化特征的目标识别方法,同时讨论了应用于雷达目标识别中的几种模式识别技术:统计模式识别方法、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基于模型和基于知识的模式识别方法以及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最后分析了问题的可能解决思路。 引言: 雷达目标识别技术回顾及发展现状 雷达目标识别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雷达目标特征信号的研究工作主要是研究达目标的有效散射截面积。但是,对形状不同、性质各异的各类目标,笼统用一个有效散射面积来描述,就显得过于粗糙,也难以实现有效识别。几十年来,随着电磁散射理论的不断发展以及雷达技术的不断提高,在先进的现代信号处理技术条件下,许多可资识别的雷达目标特征信号相继被发现,从而建立起了相应的目标识别理论和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获取信息优势为核心、以高技术武器为先导的军事领域的变革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夺取信息优势已成为夺取战争主动权的关键。电子信息装备作为夺取信息优势的物质基础,是推进武器装备信息化进程的重要动力,其总体水平和规模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和作战能力。 雷达作为重要的电子信息装备,自诞生起就在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进攻武器装备的发展,只具有探测和跟踪功能的雷达也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战争的需要,迫切要求雷达不仅要具有探测和跟踪功能,而且还要具有目标识别功能,雷达目标分类与识别已成为现代雷达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未来雷达的基本功能之一。目标识别技术是指:利用雷达和计算机对遥远目标进行辨认的技术。目标识别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雷达回波中的幅度、相位、频谱和极化等目标特征信息,通过数学上的各种多维空间变换来估算目标的大小、形状、重量和表面层的物理特性参数,最后根据大量训练样本所确定的鉴别函数,在分类器中进行识别判决。目标识别还可利用再入大气层后的大团过滤技术。当目标群进入大气层时,在大气阻力的作用下,目标群中的真假目标由于轻重和阻力的不同而分开,轻目标、外形不规则的目标开始减速,落在真弹头的后面,从而可以区别目标。 所谓雷达目标识别,是指利用雷达获得的目标信息,通过综合处理,得到目标的详细信息(包括物理尺寸、散射特征等),最终进行分类和描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武器性能的提高,对雷达目标识别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目前,目标识别作为雷达新的功能之一,已在诸如海情监控系统、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防空系统及地球物理、射电天文、气象预报、埋地物探测等技术领域发挥出很大威力。为了提高

停车场道闸蓝牙远距离读卡安装使用说明书11

特点: 1.常态休眠、红外唤醒、CPU自动识别、无线通信等高新技术优势 2.读卡速度快,读卡距离远,具有良好的方向性,读卡距离可调节(1-20米可调),读卡角度可调,10-30公里时速不停车读卡。 3.可穿透车辆防护膜(如防爆膜),用户在进出停车场时无需摇下车窗即可读卡,尤其在雨雪刮风等恶劣天气情况下,远距离用户不用像普通停车场的用户一样停车开车窗刷卡饱受恶劣天气之苦。 4.独特的加密及防干扰技术,避免相邻车道互相干扰 5.带语音输出及道闸控制接口,可直接控制道闸预留显示屏接口,可组建简易远距离脱机系统 主要功能说明: 因停车场系统应用的特殊性,并不是任何一款远距离读卡设备都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在实际应用中信号能否穿透汽车隔热膜、相临车道信号干扰、跟车信号干扰、微波辐射危害、信号衰减、电磁兼容等关键技术成为产品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我公司生产的定向远距离读卡器利用红外和微波同步通讯技术,充分考虑产品在停车场系统和ETC系统应用的特点,能解决准确定位和互相干扰。 读卡器结合了红外与射频通讯特点,互补两个不同频率通道的工作优势,相互进行信息传递。射频是一个无方向的电磁波,难以准确定向,但通讯速度快;而红外具有严格的角度定位,但通讯速度慢;在停车场实际应用中选用某一个通道通讯难以达到理想的使用要求。 原理:读卡器发射60度红外扫描信号,红外信号是经过加密的数据,包含了唤醒编码、机器编码信息;当休眠中的远距离卡进入读卡器发送的红外信号范围时,立即被唤醒工作,发射射频电磁波发送远距离卡内码,在发送卡内码的同时也将读卡器机器码附带传递给读卡器;读卡器接收到卡号后对首先对机器码验证,与该机身码相符的为有效卡直接上传给上位机,与该机器码不符的直接删除,避免了临近车道和跟车的串号干扰

cognevisionpro软件简介及其目标识别定位功能

C o g n e x V i s i o n P r o软件简介及其目标识别定位功 能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C o g n e x V i s i o n P r o软件简介及其目标识别定位功能 1、VisionPro主要功能:图像预处理、图像拼接、图像标定、几何校 正、定位、OCV\ID、图像几何测量、结果分析等,该软件可以直接和国际大多数相机相连,包括模拟、1394、千兆网相机等,且可以直接输出检测结果,提供二次开发接口、支持点net。在其QuickBuild环境中无需任何代码编程,只需拖拉操作就可以完成检查文件的设置,检测结果输出,可进行快速开发。 QuickBuild能与用户自己编写的点net程序无缝连接,实现数据共享,用户可以使用自己的I/O板。 2、VisionPro软件与Halcon对比: 开发方式:VIsionPro可以拖拉式图形编程,非常形象,同时也可以使用API函数编程,增加灵活性。VisionPro的QuickBuild提供更加高效快速的编程界面,能够迅速融合到用户程序中。QuickBuild提供许多成熟的视觉检测工具和设置界面,使用QuickBuild做评估测试和开发的效率远高于Halcon的Hdevelop。而Halcon只能用函数编程,没有图形编程界面,开发效率低于VisonPro。 视觉工具和函数:VisonPro的PatMax定位工具和颜色识别工具优于 Halcon的类似工具。特别是PatMax定位工具可在图像模糊、对比度低、目标形变严重的情况下实现更稳定的定位和目标识别功能,得到了行业内广泛的认可。 支持的相机:两种开发软件都支持大多数相机,都可以编写自定义的 驱动。编写自定义驱动,Halcon提供更好的接口。 Cognex VisionPro软件的测试版可在下载 VisionPro定位工具简介: 安装完VisionPro后,有很多演示例程可以运行,且可以进行图像仿真。 以下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以及我们客户中使用到的一些。 存在透视形变情况下的定位与高度识别 PatMax定位识别功能演示,形变、模糊、强干扰都不受影响 晶元定位 强干扰图像定位 对多目标在各种对比度情况下的稳定定位 严重缺失情况下的定位 强干扰下的OCV

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技术与现代战争

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技术与现代战争 【摘要】本文讨论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技术在现代战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总结目标识别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目标识别技术工程化实现方法,同时本文介绍了国外目标识别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现代战争应采用综合识别系统解决目标识别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目标检测;目标跟踪;目标识别;雷达;人工神经网络;精确制导 1.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内日益广泛的应用,传统的作战思想、作战方式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第一次海湾战争到科索沃战争,特别是刚刚结束的海湾战争,空中精确打击和空地一体化作战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作战形式。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侦察于一体的C ISR 已成为取得战场主动权,赢得最后胜利的关键因素。目标识别技术是雷达智能化、信息化的重要技术支撑手段。在现代化战争中,目标识别技术在预警探测、精确制导、战场指挥和侦察、敌我识别等军事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已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现代战争中取得战场制信息权的关键之一是目标属性识别。现代战争的作战环境十分复杂,作战双方都在采用相应的伪装、隐蔽、欺骗和干扰等手段和技术,进行识别和反识别斗争。因此仅仅依靠一种或少数几种识别手段很难准确地进行目标识别,必须利用多个和多类传感器所收集到的多种目标属性信息,综合出准确的目标属性,进行目标检测,跟踪后进行识别。 2.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2.1 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技术在预警探测上的应用 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技术对于弹道导弹的预警工作有重要的作用。弹道导弹一般携带多个弹头,其中可能包含核弹头或大规模杀伤的弹头以及常规弹头,预警雷达必须具备对目标进行分类和识别真假弹头的能力,将核弹头或大规模杀伤的弹头分离出来,为弹道导弹防御(BMD)系统进行目标攻击和火力分配提供依据。早期的BMD系统假设只有一个核弹头,多弹头分导技术的出现,使问题转化为雷达的多目标识别问题,加上电子对抗技术的广泛使用,给目标识别技术带来很大困难。另外,预警雷达还要对空中目标或低空目标进行探测,对来袭目标群进行分类识别。利用星载雷达以及远程光学望远镜等观测设备,可以对外空目标进行探测,对外空来袭目标进行分类和识别,达到早期预警的工作。

百胜停车场远距离蓝牙读卡说明书

佛山百胜门控 远距离读卡器应用说明书 此说明书将指导您如何使用读卡器。请在使用读卡器前,仔细阅读此说明书。

一、产品概述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不断追求高品质生活,汽车已逐步成为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车辆的迅猛发展给传统的手动刷卡停车场管理系统也带了巨大压力。上、下班高峰期排队等候刷卡、上坡车道停车刷卡、雨雪天气伸手刷卡等有诸多不便。科技的发展,先进技术的应用,也更好的解决了传统产品的不足。远距离不停车自动感应产品的诞生,以便捷、减排、省时、节油等传统产品无法比拟的优势,将全面取代传统式手工刷卡的停车场系统。 因停车场系统应用的特殊性,并不是任何一款远距离读卡设备都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在实际应用中信号能否穿透汽车隔热膜、相临车道信号干扰、跟车信号干扰、微波辐射危害、信号衰减、电磁兼容等关键技术成为产品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我公司生产的定向远距离读卡器利用红外和微波同步通讯技术,充分考虑产品在停车场系统和ETC系统应用的特点,是国内目前唯一能解决准确定位和互相干扰的远距离读卡设备。 二、系统原理 该款远距离定向读卡器结合了红外与射频通讯特点,互补两个不同频率通道的工作优势,相互进行信息传递。射频是一个无方向的电磁波,难以准确定向,但通讯速度快;而红外具有严格的角度定位,但通讯速度慢;在停车场实际应用中选用某一个通道通讯难以达到 理想的使用要求。

原理:读卡器发射60度红外扫描信号,红外信号是经过加密的数据,包含了唤醒编码、机器编码信息;当休眠中的远距离卡进入读卡器发送的红外信号范围时,立即被唤醒工作,发射射频电磁波发送远距离卡内码,在发送卡内码的同时也将读卡器机器码附带传递给读卡器;读卡器接收到卡号后对首先对机器码验证,与该机身码相符的为有效卡直接上传给上位机,与该机器码不符的直接删除,避免了临近车道和跟车的串号干扰。 三、产品特点 ⑴穿透性:可穿透任何金属汽车防爆膜,远距离卡放置到车内,无需摇窗户可自动识别感应; ⑵方向性:采用红外定位射频传输双通道模式方式工作,具有严格的方向性和稳定性,读卡区60度以外绝不读卡。 ⑶稳定性:应用多种环境传感技术,使其可根据环境的需要自动调节信号参数。 ⑷适应性:读卡器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可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工作模式如:室外工作模式(适用于露天停车场和ETC 系统)、室内工作模式(适用于地下停车场)等。 ⑸抗干扰:此读卡器综合了机身码设别技术、一机拖多技术、码分多址等技术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即使两读卡器紧挨着,只要红外区不迭加就不会造成干扰)。 ⑹环保性:读卡器和电子标签没有读卡时无电磁辐射,所以对人体不会造成任何伤害。 ⑺耐寒性: 严寒气候工作时,读卡器利用红外自动补温,读卡信号不受气候变化而衰减。 ⑻兼容性:读卡器具备多种数据传输格式,全面兼容国内现有的控制器系统。 ⑼维护性:纯工业级制造,超强防雷功能,电路每级设计都具有防护功能,全天候工作,无需维护。 四、功能介绍 ⑴ 定向识别 本机采用红外和射频同步通讯技术,机器发送60度红外扫描定位信号,远距离卡发送的射频数据(卡号)只有在读卡器红外扫描信号范围内才能交换,读卡器红外扫描范围以外区域,远距离卡与读卡器之间数据不进行交换。目前红外与射频同步通讯技术是唯一能解决严格定向的远距离读卡产品。

雷达目标识别

目标识别技术 2009-11-27 20:56:41| 分类:我的学习笔记|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摘要: 针对雷达自动目标识别技术进行了简要回顾。讨论了目前理论研究和应用比较成功的几类目标识别方法:基于目标运动的回波起伏和调制谱特性的目标识别方法、基于极点分布的目标识别方法、基于高分辨雷达成像的目标识别方法和基于极化特征的目标识别方法,同时讨论了应用于雷达目标识别中的几种模式识别技术:统计模式识别方法、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基于模型和基于知识的模式识别方法以及神经网络 模式识别方法。最后分析了问题的可能解决思路。 引言: 雷达目标识别技术回顾及发展现状 雷达目标识别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雷达目标特征信号的研究工作主要是研究达目标的有效散射截面积。但是,对形状不同、性质各异的各类目标,笼统用一个有效散射面积来描述,就显得过于粗糙,也难以实现有效识别。几十年来,随着电磁散射理论的不断发展以及雷达技术的不断提高,在先进的现代信号处理技术条件下,许多可资识别的雷达目标特征信号相继被发现,从而建立起了相应的目标 识别理论和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获取信息优势为核心、以高技术武器为先导的军事领域的变革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夺取信息优势已成为夺取战争主动权的关键。电子信息装备作为夺取信息优势的物质基础,是推进武器装备信息化进程的重要动力,其总体水平和规模将在很大程度上反 映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和作战能力。 雷达作为重要的电子信息装备,自诞生起就在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进攻武器装备的发展,只具有探测和跟踪功能的雷达也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战争的需要,迫切要求雷达不仅要具有探测和跟踪功能,而且还要具有目标识别功能,雷达目标分类与识别已成为现代雷达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未来雷达的基本功能之一。目标识别技术是指:利用雷达和计算机对遥远目标进行辨认的技术。目标识别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雷达回波中的幅度、相位、频谱和极化等目标特征信息,通过数学上的各种多维空间变换来估算目标的大小、形状、重量和表面层的物理特性参数,最后根据大量训练样本所确定的鉴别函数,在分类器中进行识别判决。目标识别还可利用再入大气层后的大团过滤技术。当目标群进入大气层时,在大气阻力的作用下,目标群中的真假目标由于轻重和阻力的不同而分开,轻目标、外形不规则的目标开始减 速,落在真弹头的后面,从而可以区别目标。 所谓雷达目标识别,是指利用雷达获得的目标信息,通过综合处理,得到目标的详细信息(包括物理尺寸、散射特征等),最终进行分类和描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武器性能的提高,对雷达目标识别 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目前,目标识别作为雷达新的功能之一,已在诸如海情监控系统、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防空系统及地球物理、射电天文、气象预报、埋地物探测等技术领域发挥出很大威力。为了提高我国的军事实力,适应未来反导弹、反卫、空间攻防、国土防空与对海军事斗争的需要,急需加大雷达目标识别技术研究的力度雷达目标识别策略主要基于中段、再入段过程中弹道导弹目标群的不同特性。从结构特性看,飞行中段

RFID低频远距离读卡器与高频远距离读卡器的比较

RFID低频远距离读卡器与高频远距离读卡器比较 1. 工作寿命: 低频感应卡为被动式读卡,不在感应区域处于休眠状态,进入感应区域才工作,因此感应卡的电池寿命比较长。 高频感应卡多为主动发射信号,不在感应区的时候也在不停的工作,电池耗电快。 2.读卡方向性: 低频读卡器感应卡进入感应区,卡片360度角都能被读到,读卡无盲区。 高频读卡器读卡有一定的方向性,感应卡与读卡器形成对应的角度才能读卡,读卡有盲区,卡片角度不同感应距离相差非常大。 3.天线感应区: 我们的读卡器具有精确圆柱形感应范围,满磁场覆盖,无盲区,具有精确的读卡边界和识别范围,确保卡片不会被漏读。 高频读卡器为扇形感应区,读卡漏卡率是非常高的。读卡范围不稳定,没有明确的读卡边界,有盲区不可靠,有时能读到,有时读不到。 4.宽通道识别: 我们的读卡器采用外接天线方式,一个读卡器可以外接16个天线,埋在地上可形成100多米宽的覆盖通道,只要经过就能识别。 高频读卡器感应范围为扇形,通道超过5米则需要安装2个读卡器或者更多的读卡器来覆盖宽通道,读卡距离太远,调近了就非常近,距离不容易控制,不能很好的做到精确识别。5.磁场穿透率: 低频读卡器采用低频技术,磁场的波长很长,磁场可以穿透任何非金属物体。 高频读卡器发出的磁场波长很短,如果读卡器和感应卡之间有阻碍物,感应卡就很难被读到,高频信号遇到金属会反弹,导致很远处的卡都能被识别到。 6.安装方式: 我们的读卡器是外接天线,天线可以地埋式安装,可以竖立在通道旁边,可以绕在门框上等,均可隐藏安装。 高频读卡器是架空安装,感应卡必须外露,并且与读卡器有一定的角度才能被读到。 7.方向判断: 我们的读卡器自身具有判断进出方向的功能,不同的模式具有不同的输出,方向判断绝不出错。 高频读卡器很难实现此功能,方向判断只能通过2个读卡器读到卡的先后顺序来判断,不可靠。 8.读卡位置精度高: 我们的感应卡靠近天线时能精确被读到,天线一旦固定安装好,感应范围就确定下来了,非常精确。 高频读卡器感应距离比较远,在很大的范围内都可能被读到,很难测出感应卡被识别的范围。 9.受人体影响: 低频有源卡不受人体屏蔽影响,不受衣服纤维、环境、天气、雨水影响,卡片紧贴身体或泡在水中读卡距离不变。 高频卡受人体屏蔽影响,卡片拿在手中或带在身上读卡距离严重降低,甚至读不到卡。所以多人拥挤进出时就会漏卡。 10.通讯可靠性 Cyphertag为私有通讯协议,乱序加密,非公用频段,不会被破解,很少有同频干扰产生

目标检测与跟踪

第九章图像目标探测与跟踪技术 主讲人:赵丹培 宇航学院图像处理中心 zhaodanpei@https://www.360docs.net/doc/9c585171.html, 电话:82339972

目录 9.1 概论 9.2 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的发展现状9.3 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的典型应用9.4 图像的特征与描述 9.5 目标检测方法的基本概念与原理9.6 目标跟踪方法涉及的基本问题

9.1 概论 1、课程的学习目的 学习和掌握目标探测、跟踪与识别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了解一个完整信息处理系统的工作流程,了解目标探测、跟踪与识别在武器系统、航空航天、军事领域的典型应用。了解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涉及的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为今后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2、主要参考书: 《目标探测与识别》,周立伟等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成像自动目标识别》,张天序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动态图像分析》,李智勇沈振康等著,国防工业出版社;

引言:学习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的意义 ?现代军事理论认为,掌握高科技将成为现代战争取胜的重要因素。以侦察监视技术、通信技术、成像跟踪技术、精确制导技术等为代表的军用高科技技术是夺取胜利的重要武器。 ?成像跟踪技术是为了在战争中更精确、及时地识别敌方目标,有效地跟踪目标,是高科技武器系统中的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 ?例如:一个完整的军事战斗任务大致包括侦察、搜索、监视以及攻击目标和毁伤目标。那么快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就是战争胜利的关键,因此,目标的实时探测、跟踪与识别也成为必要的前提条件。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军事应用领域中的日益推广,传统的作战形态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1982年的英阿马岛之战,1991年的海湾战争及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都说明了这一点。西方各军事强国都在积极探索对抗武器,特别是美国更是投入了巨大的物力、人力和财力积极研制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而图像检测、跟踪和识别算法作为现代战场信息环境作战成败的关键,具备抗遮挡、抗丢失和抗机动鲁棒性的智能跟踪器,将是现代战场作战必备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技术与现代战争

《图像检测、跟踪与识别技术》论文 论文题目: 图像检测、跟踪与识别技术与现代战争 专业: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学号:35152129 姓名:刘孝孝

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技术与现代战争 【摘要】本文讨论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技术在现代战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总结目标识别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目标识别技术工程化实现方法,同时本文介绍了国外目标识别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现代战争应采用综合识别系统解决目标识别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目标检测;目标跟踪;目标识别;雷达;人工神经网络;精确制导 1.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内日益广泛的应用,传统的作战思想、作战方式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第一次海湾战争到科索沃战争,特别是刚刚结束的海湾战争,空中精确打击和空地一体化作战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作战形式。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侦察于一体的C ISR 已成为取得战场主动权,赢得最后胜利的关键因素。目标识别技术是雷达智能化、信息化的重要技术支撑手段。在现代化战争中,目标识别技术在预警探测、精确制导、战场指挥和侦察、敌我识别等军事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已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现代战争中取得战场制信息权的关键之一是目标属性识别。现代战争的作战环境十分复杂,作战双方都在采用相应的伪装、隐蔽、欺骗和干扰等手段和技术,进行识别和反识别斗争。因此仅仅依靠一种或少数几种识别手段很难准确地进行目标识别,必须利用多个和多类传感器所收集到的多种目标属性信息,综合出准确的目标属性,进行目标检测,跟踪后进行识别。 2.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2.1 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技术在预警探测上的应用 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技术对于弹道导弹的预警工作有重要的作用。弹道导弹一般携带多个弹头,其中可能包含核弹头或大规模杀伤的弹头以及常规弹头,预警雷达必须具备对目标进行分类和识别真假弹头的能力,将核弹头或大规模杀伤的弹头分离出来,为弹道导弹防御(BMD)系统进行目标攻击和火力分配提供依据。早期的BMD系统假设只有一个核弹头,多弹头分导技术的出现,使问题转化为雷达的多目标识别问题,加上电子对抗技术的广泛使用,给目标识别技术带来很大困难。另外,预警雷达还要对空中目标或低空目标进行探测,对来袭目标群进行分类识别。利用星载雷达以及远程光学望远镜等观测设备,可以对外空目标进行探测,对外空来袭目标进行分类和识别,达到早期预警的工作。 2.2 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技术在精确制导上的应用 精确制导方式很多,包括主动式、半主动式和被动式寻的制导方式,通过设在精确制导武器

CogneVisionPro软件简介及其目标识别定位功能

C o g n e V i s i o n P r o软件简介及其目标识别定位 功能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Cognex VisionPro 软件简介及其目标识别定位功能 1、VisionPro主要功能:图像预处理、图像拼接、图像标定、几何校正、定位、OCV\ID、图像几何测量、结果分析等,该软件可以直接和国际大多数相机相连,包括模拟、1394、千兆网相机等,且可以直接输出检测结果,提供二次开发接口、支持点net。在其QuickBuild环境中无需任何代码编程,只需拖拉操作就可以完成检查文件的设置,检测结果输出,可进行快速开发。 QuickBuild能与用户自己编写的点net程序无缝连接,实现数据共享,用户可以使用自己的I/O板。 2、VisionPro软件与Halcon对比: 开发方式:VIsionPro可以拖拉式图形编程,非常形象,同时也可以使用API函数编程,增加灵活性。VisionPro的QuickBuild提供更加高效快速的编程界面,能够迅速融合到用户程序中。QuickBuild提供许多成熟的视觉检测工具和设置界面,使用QuickBuild做评估测试和开发的效率远高于Halcon的Hdevelop。而Halcon只能用函数编程,没有图形编程界面,开发效率低于VisonPro。 视觉工具和函数:VisonPro的PatMax定位工具和颜色识别工具优于Halcon的类似工具。特别是PatMax定位工具可在图像模糊、对比度低、目标形变严重的情况下实现更稳定的定位和目标识别功能,得到了行业内广泛的认可。 支持的相机:两种开发软件都支持大多数相机,都可以编写自定义的驱动。编写自定义驱动,Halcon提供更好的接口。 Cognex VisionPro软件的测试版可在下载

雷达目标识别发展趋势

雷达目标识别发展趋势 雷达具备目标识别功能是智能化的表现,不妨参照人的认知过程,预测雷达目标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 (1)综合目标识别 用于目标识别的雷达必将具备测量多种目标特征的手段,综合多种特征进行目标识别。我们人类认知某一事物时,可以通过观察、触摸、听、闻、尝,甚至做实验的方法认知,手段可谓丰富,确保了认知的正确性。 目标特征测量的每种手段会越来越精确,就如同弱视的人看东西,肯定没有正常人看得清楚,也就不能认知目标。 识别结果反馈给目标特征测量,使目标特征测量成为具有先验信息的测量,特征测量精度会有所提高,识别的准确程度也会相应提高。 雷达具备同时识别目标和背景的功能。人类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不仅看到了事物的本身,也看到了事物所处的环境。现有的雷达大多通过杂波抑制、干扰抑制等方法剔除了干扰和杂波,未来的雷达系统需要具备识别目标所处背景的能力,这些背景信息在战时也是有用的信息。 雷达具备自适应多层次综合目标识别能力。用于目标识别的雷达虽然需要具备测量多种目标特征的手段,但识别目标时不一定需要综合所有的特征,这一方面是因为雷达系统资源不允许,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没有必要精确识别所有的目标。比如司机在开车时,视野中有很多目标,首先要评价哪几个目标有威胁,再粗分类一下,是行人还是汽车,最后再重点关注一下靠得太近、速度太快的是行人中的小孩子还是汽车中的大卡车。 (2)自学习功能 雷达在设计、实现、装备的过程中,即具备了设计师的基因,但除了优秀的基因之外,雷达还需要具有学习功能,才能在实战应用中逐渐成熟。 首先,要具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是设计师赋予的。对于实际环境,雷达目标识别系统应该知道如何更新目标特征库、如何调整目标识别算法、如何发挥更好的识别性能。 其次,要人工辅助雷达目标识别系统进行学习,这就如同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在目标识别系统学习时,雷达观测已知类型的合作目标,雷达操作员为目标识别系统指出目标的类型,目标识别系统进行学习。同时还可以人为的创造复杂的电磁环境,使目标识别系统能更好地适应环境。 (3)多传感器融合识别 多传感器的融合识别必定会提高识别性能,这是毋容置疑的。这就好比大家坐下来一起讨论问题,总能讨论出一个好的结果,至少比一个人说的话更可信。但又不能是通过投票的方式,专家的话肯定比门外汉更有说服力。多传感器融合识别需要具备双向作用的能力。 并不是给出融合识别的结果就结束了,而是要利用融合识别的结果反过来提高各个传感器的识别性能,这才是融合识别的根本目的所在。反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工辅助来训练目标识别系统的必要性,也减少了分别进行目标识别试验的总成本。

远距离蓝牙读卡说明书

远距离读卡器应用说明书 此说明书将指导您如何使用读卡器。 请在使用读卡器前,仔细阅读此说明书。 一、产品概述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不断追求高品质生活,汽车已逐步成为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车辆的迅猛发展给传统的手动刷卡停车场管理系统也带了巨大压力。上、下班高峰期排队等候刷卡、上坡车道停车刷卡、雨雪天气伸手刷卡等有诸多不便。科技的发展,先进技术的应用,也更好的解决了传统产品的不足。远距离不停车自动感应产品的诞生,以

便捷、减排、省时、节油等传统产品无法比拟的优势,将全面取代传统式手工刷卡的停车场系统。 因停车场系统应用的特殊性,并不是任何一款远距离读卡设备都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在实际应用中信号能否穿透汽车隔热膜、相临车道信号干扰、跟车信号干扰、微波辐射危害、信号衰减、电磁兼容等关键技术成为产品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我公司生产的定向远距离读卡器利用红外和微波同步通讯技术,充分考虑产品在停车场系统和ETC系统应用的特点,是国内目前唯一能解决准确定位和互相干扰的远距离读卡设备。 二、系统原理 该款远距离定向读卡器结合了红外与射频通讯特点,互补两个不同频率通道的工作优势,相互进行信息传递。射频是一个无方向的电磁波,难以准确定向,但通讯速度快;而红外具有严格的角度定位,但通讯速度慢;在停车场实际应用中选用某一个通道通讯难以达到理想的使用要求。 原理:读卡器发射60度红外扫描信号,红外信号是经过加密的数据,包含了唤醒编码、机器编码信息;当休眠中的远距离卡进入读卡器发送的红外信号范围时,立即被唤醒工作,发射射频电磁波发送远距离卡内码,在发送卡内码的同时也将读卡器机器码附带传递给读卡器;读卡器接收到卡号后对首先对机器码验证,与该机身码相符的为有效卡直接上传给上位机,与该机器码不符的直接删除,避免了临近车道和跟车的串号干扰。 红外信号 扫描范围 远距离读 卡器 休眠中的远距离卡三、产品特点 ⑴穿透性:可穿透任何金属汽车防爆膜,远距离卡放置到车内,无需摇窗户可自动识别感应; ⑵方向性:采用红外定位射频传输双通道模式方式工作,具有严格的方向性和稳定性,读卡区60度以外绝不读卡。 ⑶稳定性:应用多种环境传感技术,使其可根据环境的需要自动调节信号参数。 ⑷适应性:读卡器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可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工作模式如:室外

自然场景下果实目标的识别和定位

第35卷第3期2007年6月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JO U RN A L OF ZHEJIA N G U N IV ERSIT Y OF T ECH N OL O GY V ol.35N o.3Jun.2007 收稿日期:2006-11-26 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Y105314) 作者简介:古 辉(1956)),男,山西孝义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多媒体应用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 自然场景下果实目标的识别和定位 古 辉1,芦亚亚1,丁维龙1,王 杰2,张维统1 (1.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32;2.浙江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32) 摘要:通过分析目前果蔬图像中识别果蔬对象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果蔬采摘机器人视觉中的两大难题:识别果蔬和定位果蔬.在此大背景下,研究提出了一种结合多种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进行分割的方法,有效解决果蔬目标和背景颜色差异较小时的果蔬对象识别问题.同时,提出一种全新的理念解决果实被部分遮挡时中心点和采摘点确定问题.另外,为了克服已有的类球形果蔬的定位方法不能适用于偏斜下垂生长的果蔬定位、不能有效定位叠加的多个果蔬的不足,利用几何校正方法,研究提供一种能够适应于偏斜下垂生长的果蔬定位的方法,能有效定位叠加的多个果蔬.经实验证明,效果良好. 关键词:自然场景;颜色;纹理;果实目标;识别;定位中图分类号:T P39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03(2007)03-0267-07 The recognizing and locating method for fruit objects under nature scenes GU H ui 1 ,LU Ya -ya 1 ,DING We-i lo ng 1 ,WA NG Jie 2 ,ZH ANG We-i tong 1 (1.Colleg e of Inform ation Engineering,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 ology,H an gzhou 310032,Ch ina;2.College of M echanical Engineering,Zhejian g Un iversity of T echnology,H angzhou 310032,C hina) Abstract:T his paper discussed about the mo st difficult problems in the vision o f harvesting ro -bot,including r ecognizing and lo cating pro blem ex isted in the reco gnition of the fruit o bject in fruit images.A new seg mentation metho d combined w ith color features and tex ture features is presented,in w hich the recognitio n problem w ith little differ ence betw een w ith the target and the backg round is solved.It also put fo rw ar d a no vel conception to reso lve the locating center and ab -scission point under the conditio n that the fruit or v eg etables are partially sheltered.Meanw hile,in order to o vercom e the dem er its of the going locating m ethods w hich unfits fo r the declining fruit,a new lo cating metho d based o n the technique of g eometry co rrection fitting for the decl-i ning fruits and locating the abscission points under the conditio n that fruits ar e overlapped by each other is presented.It is pr oved by ex periments that it w ill w or k w ell under the nature scenes. Key words:nature scene;co lor;tex ture;fr uit o bject;recog nition;lo catio n

TIIS目标识别安全管理系统(技术白皮书)

军队、金融、通讯、电力数据中心 目标识别与涉密资产安全管理系统 技术白皮书 浩海易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引言 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部队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各种纸质文件、涉密载体,涉密介质(移动硬盘、U盘、笔记本电脑等)被广大官兵大量使用,这些纸质文件、涉密载体及介质存在着种类杂乱,可靠性差,效率低下,借阅审批均为纸上办公,携带进出无法记录、查询等问题,经常出现泄密现象,给部队涉密载体安全造成了重大的威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使用和管理的矛盾突出。由于纸质文件、涉密载体在部队中使用的范围广,数量大,管理的难度很大。目前部队为提高纸质文件、涉密载体的安全管理,采取了一些保密措施,研制了一些保密软件及管理系统,但这些保密软件及系统只是对这些纸质文件、涉密载体的借阅以表格、文档等形式进行了简单的统计记录,并且过程、细节、详细时间都难以达到准确、安全,管理和技术维护都比较繁琐,造成即不保证安全,管理使用又很不方便,不利于在部队基层推广使用。 二是管理模式落后,高科技管控手段欠缺。各部门的纸质文件、涉密载体,来源复杂、形式多样,管理、存放、下发时非常的繁琐和棘手,管理过程中,没有有效的监控、监管手段,容易造成涉密人员非法带出,极有可能造成丢失、泄密事件的发生,具有重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部队需要一种适合军队平时和站时使用、能提供较强涉密载体安全管理措施即可靠又方便使用的涉密载体安全管理系统。 TIIS目标识别安全管理系统(以下简称TIIS)是基于RFID技术并针对单位人员、纸质文件管理和涉密载体(笔记本电脑、保密移动硬盘、保密U盘、刀片服务器等)安全需求而研制开发的一套检测控制系统。 二、系统硬件部分 2.1 915M超高频RFID读写器 物理特征:长:29.5cm;宽:30cm;高:8cm; 重量:3kg,安装:垂直方向, 环境:工作温度:-20℃-55℃ 存放温度:-40℃-85℃ 湿度:相对湿度10%-95%; 工业等级:IP-53,4个TNC双向天线端口,为每个端口分别配置一个独立的传输和接受天线; 电源:能适应110-240VAC车载电源DC伏60瓦 RFID频率范围800MHz或900MHz, 波段接口:10/100BASET以太网(RJ-45连接器),最大读取速度1000tag/S,最小标签速度:660ft/min 2.2 915M超高频RFID天线 物理特征:长:30cm;宽:30cm;高:4cm重量:2.27kg 安装配置:2*2安全螺栓,水平面距离5.875英寸,垂直距离2.75英寸, 工作温度:-20℃-55℃存放温度:-40℃-85℃ 前后比:20DB 最高增益:6dBiL 增益平稳度:0.5DB 三、系统软件部分 3.1 编目系统功能 主要是针对文件,笔记本电脑,移动硬盘等目标载体信息进行录入,编辑,移交登记。3.2 检索系统功能

雷达信号处理及目标识别分析系统方案

雷达信号处理及目标识别分系统方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二○一○年八月

一 信号处理及目标识别分系统任务和组成 根据雷达系统总体要求,信号处理系统由测高通道目标识别通道组成。它应该在雷达操控台遥控指令和定时信号的操控下完成对接收机送来的中频信号的信号采集,目标检测和识别功能,并输出按距离门重排后的信号检测及识别结果到雷达数据处理系统,系统组成见图1-1。 220v 定时信号 目标指示数据 目标检测结果输出目标识别结果输出 图1-1 信号处理组成框图 二 测高通道信号处理 测高信号处理功能框图见图2-1。 s 图2-1 测高通道信号处理功能框图

接收机通道送来中频回波信号先经A/D 变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再通过正交变换电路使其成为I 和Q 双通道信号,此信号经过脉冲压缩处理,根据不同的工作模式及杂波区所在的距离单元位置进行杂波抑制和反盲速处理,最后经过MTD 和CFAR 处理输出检测结果。 三 识别通道信号处理 识别通道信号处理首先根据雷达目标的运动特征进行初分类,然后再根据目标的回波特性做进一步识别处理。目标识别通道处理功能框图见图3-1所示。 图3-1 识别通道处理功能框图 四 数字正交变换 数字正交变换将模拟中频信号转换为互为正交的I 和Q 两路基带信号,A/D 变换器直接对中频模拟信号采样,通过数字的方法进行移频、滤波和抽取处理获得基带复信号,和模拟的正交变换方法相比,消除了两路A/D 不一致和移频、滤波等模拟电路引起的幅度相对误差和相位正交误差,减少了由于模拟滤波器精度低,稳定性差,两路难以完全一致所引起的镜频分量。 目标识别结果输出

远距离感应卡身份识别门禁管理系统方案

远距离感应卡身份识别门禁管理系统方案 2011年09月22日 随着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进出门刷卡的需求,从原始的需要从口袋里掏卡去感应发展到了现在的免掏卡自动感应时代。只要随身携带一张远距离感应卡,卡片任意放置在口袋、包内,就可以自由出入大门,不用掏卡去刷而无卡人员则无法出入大门。如何对快速进出的人进行管制,自动记录人员进出信息而不漏掉记录,是当今远距离自动门禁、自动考勤急需解决的问题。 同时也要求体现科技的更人性化与智能化,人员携带的智能卡可以任意携带,不给人受管束的感觉,同时又方便使用,不用到处在身上找卡片去刷,只要经过就自动开门、自动考勤。读卡器天线的安装对原有建筑不要有视觉破坏或阻挡,保持建筑整体的精致与美观。 或者在原有的IC/HID卡一卡通系统上改造远距离自动识别系统,保留原有的所有IC/HID 卡一卡通系统,在需要远距离识别的地方,改装远距离读卡器,把IC/HID卡插入CyhertagTV6感应卡内,在远距离读卡器上实现远距离自动识别,在原有系统上仍旧用IC/HID卡,两张卡互不影响读卡距离。 我公司推出的远距离感应卡身份识别及人员进出识别管理系统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该系统由控制器、远距离读卡器、感应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组成。 一、项目要求: 某大型办公楼,为加强本大楼人员的管理,要求采用非接触式感应卡来管理每个人员在办公楼各个区域的进出情况,实现远距离自动开门、远距离自动考勤、人员跟踪定位,而无卡人员不能开门进入等要求;整个系统在联网环境下运行,可以有多个不同的客户端,不同的管理员可以操作、查看不同人员的进出情况等等。 二、现场情况: 大楼有1个大门为自动门,各楼层有大门。 三、系统实施方案 本系统设计采用英国最新CypherTag系列TV6感应卡和RVR1读卡器,CypherTag是英国艾登泰克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新一代低频射频自动识别品牌。CypherTag系列感应卡和读卡器是一种真正的快速、远距离感应射频识别产品,读卡距离可达3米,覆盖通道宽度可达32米,可同时识别多达320张感应卡,读卡速度可达80公里/小时,因而能够对快速移动的物体或人员进行远距离准确识别和方向追踪。在低频射频识别领域,CypherTag感应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CypherTag系列远距离感应产品的工作机理是:每个感应卡内都有一个64位的号码,当感应卡呈现在读卡器读出范围内时,感应卡被读卡器不断发射的电磁问询信号激活,从而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