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教案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教案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教案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课程教案授课时间见教学日历授课地点新阶-202 教学对象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化学学院药学系

章节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

学时分配 2学时

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使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六大生长要素,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从而认识到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多样性。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要求,配制相应的、适于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为今后进行研究和利用微生物打下理论基础。

重点、难点

营养类型的分类依据,微生物的营养类型特有的营养类型,培养基配制原则及培养基类型,营养物质运输的四种方式及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二、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1、碳源

2、氮源

3、能源

4、无机盐

5、生长因子

6、水

三、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1、光能无机自养型

2、光能有机异养型

3 、化能无机自养型

4、化能有机异养型

5、营养缺陷型

第二节微生物培养基

一、制备培养基的原则

二、培养基类型

第三节微生物营养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一、扩散

2、光能有机异养型(photoorganoheterotrophy)

不能以CO2为主要或唯一的碳源;

以有机物作为供氢体,利用光能将CO2还原为细胞物质;

在生长时大多数需要外源的生长因子;

紫色非硫细菌:

光能(ATP)

4CH30H+2 CO26[CH2O] + 2H2O

(碳源与供H体)细菌叶绿素

光能无机自养型和光能有机异养型微生物可利用光能生长,在地球早期生态环境的演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3 、化能无机自养型(chemolithoautotrophy)

生长所需要的能量来自无机物氧化过程中放出的化学能;

以CO2或碳酸盐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进行生长时,利用H2、H2S、Fe2+、NH3或NO2-等作为电子供体使CO2还原成细胞物质。

无机物氧化(ATP)

CO2+还原态无机物[CH2O]能源、供H、供电子体皆是无机物

氢氧化细菌:H2+O2 H2O+ATP

铁氧化细菌:Fe2++O2 Fe3++ATP

亚硝化细菌:NH3+O2 NO2-+ATP

硝化细菌:NO2-+O2NO3-+ATP

硫化细菌:H2S (S)+O2 SO42-+ATP 还原态有机能源物质氧化释放的高能电子进入生物呼吸链,顺电子传递链传递产生ATP,逆电子传递链传递形成NAD(P)H2

4、化能有机异养型(chemoorganoheterotrophy)

生长所需要的能量均来自有机物氧化过程中放出的化学能;

生长所需要的碳源主要是一些有机化合物,如淀粉、糖类、纤维素、有机酸等。

所有真菌、绝大多数原核微生物属该种营养类型

兼性营养:

异养型微生物利用有机化作碳源,但也同化CO2(补偿反应)。

紫色非硫细菌:光照、厌氧行光能自养

黑暗、有氧行化能异养

增强生存能力

不同营养类型之间的界限并非绝对

异养型微生物并非绝对不能利用CO2;

自养型微生物也并非不能利用有机物进行生长;

有些微生物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生长时,其营养类型也会发生改变;

例如紫色非硫细菌(purple nonsulphur bacteria):

没有有机物时,同化CO2,为自养型微生物;

有机物存在时,利用有机物进行生长,为异养型微生物;

光照和厌氧条件下,利用光能生长,为光能自养型微生物;

黑暗与好氧条件下,依靠有机物氧化产生的化学能生长,为化能异养型微生物;

5.营养缺陷型

某些菌株发生突变(自然突变或人工诱变)后,失去合成某种(或某些)对该菌株生

长必不可少的物质(通常是生长因子如氨基酸、维生素)的能力,必须从外界环境获得

该物质才能生长繁殖,这种突变型菌株称为营养缺陷型(auxotroph),相应的野生型菌

株称为原养型(prototroph)。

E.coli his-称为E.coli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

营养缺陷型菌株经常用来进行微生物遗传学方面的研究。

第二节微生物培养基

培养基(culture medium):人工配制的供微生物生长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一、制备培养基的原则

1.根据营养类型设计培养基

2.根据所需营养物质制备培养基

3.适宜C/N比值

4.适宜PH、氧化还原电位、水的活化度

5.营养物质廉价易得

6.灭菌

二、培养基的类型及应用

1、按成分不同划分: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2、根据物理状态划分:固体、半固体或液体培养基

3、根据实际用途划分:

1)基础培养基(minimum medium)

在一定条件下含有某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也称为基本培养基。

2)完全培养基(complete medium)

在一定条件下含有某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所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3)加富培养基和富集培养基(enrichment medium)

在普通培养基(如肉汤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质制成的一类营养丰富的培养基。

基础培养基+某些特殊营养物质(血液、酵母浸膏、血清、动植物组织液、纤维素、石蜡油等)

根据待分离微生物的特点设计的培养基,用于从环境中富集和分离某种微生物。(由于加富培养基含有某种微生物所需特殊营养物质,因此目的微生物在这种培养基中较其他微生物生长速度快,并逐渐富集而占优势,从而容易达到分离该种微生物的目的。)4)选择培养基(selective medium)

用于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的培养基

根据不同种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求或对某种化学物质的敏感性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特殊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所需微生物的生长。

5)鉴别培养基(differential medium)

用于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性变化,根据这种特征性变化,可将该种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区分开来。

鉴别产淀粉酶微生物:

淀粉水解圈,证明该微生物产生淀粉酶

伊红和美蓝二种苯胺染料可抑制G+细菌和一些难培养的G—细菌。在低酸度时,这二种染料结合形成沉淀,起着产酸指示剂的作用。试样中的多种肠道菌会在EMB培养基上产生相互易区分的特征菌落,因而易于辨。例如大肠杆菌强烈分解乳糖而产生大量的混合酸,菌体呈酸性,菌落被染成深紫色,从菌落表面的反射光中还可看到绿色金属闪光。

第三节微生物营养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一、扩散(diffusion)

扩散分子:小分子、脂溶性分子、极性小的分子如:水、O2、CO2、乙醇、甘油、苯、脂肪酸等。

细胞膜中有含水小孔扩散过程不消耗能量、无载体蛋白参与、不能逆浓度梯度扩散扩散动力:膜内外物质浓度差。

二、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营养物质跨膜运输依赖载体蛋白(渗透酶),载体蛋白在膜内外与营养物质亲和力不同,载体蛋白构形变化不需能量。

载体蛋白功能:决定跨膜物质特异性、促扩散速度。

扩散动力:膜内外物质浓度差;不能逆浓度梯度运输。

促进扩增物质:氨基酸、单糖、无机盐、维生素等

三、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在物质运输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

可以进行逆浓度运输

主动运输是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中的一种主要的物质运输方式

运输物质所需能量来源:

好氧型微生物与兼性厌氧微生物直接利用呼吸能;

厌氧型微生物利用化学能(ATP);

光合微生物利用光能;

嗜盐细菌通过紫膜(purple membrane)利用光能;

1、初级主动运输(primary active transport)

H+的膜外运输:消耗呼吸能、化学能、光能

能化膜:膜外表面高能

2、次级主动运输(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同向运输(symport)

逆向运输(antiport)

单向运输(uniport)

借助质子浓度差消失释放能量,偶联其他物质主动运输。

3、基团转位(group translocation)

供能者:PEP

磷酸转移酶系统:五种蛋白:EI、Hpr、EⅡ(a, b, c)

运输物质结构改变:Glc Glc-P

厌氧型、兼性厌氧型细菌:糖、脂肪酸、核苷、碱基等。

4、Na+,K+-ATP酶(Na+,K+-ATPase)系统

四、膜泡运输(memberane vesicle transport)

膜泡运输主要存在于原生动物中,特别是变形虫(amoeba),为这类微生物的一种营养物质的运输方式)。

本章思考题 1、 以紫色非硫细菌为例,解释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变性及对环境条件变化适应能力的

灵活性。

2、试比较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几种方式的特点。

主要参考资料 1.《微生物学》,沈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2th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杨文博等主译,微生物生物学(8th ),科学出版社,2001

4.

Michael T. Madigan John M. Martinko Jack Parker ,“Brock's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 11th ”, Prentice Hall ,2006

5. Lansing M. Prescott,Donald Klein, John Harley ,“Microbiology”, McGraw- Hill Higher Education ,2005

教学互动

备 注

食品营养学_练习题_选择填空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食品的营养密度是指食品中以单位热量为基础所含重要营养素的浓度,这些营养素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三类。 2、人体必需氨基酸的九种氨基酸为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和组氨酸。 3、食物中的铁有血红素铁、非血红素铁两种形式,前者更容易吸收。 4、人体营养状况评价的内容包括:营养评价和代谢评价两个方面。 5、婴儿的必需氨基酸有 9 种。 6、肉类食品是人类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重要来源之一。 7、在计算各种营养素摄入量时,应考虑到加工、烹调及食物残余造成的营养素损失带来的偏差。 8、体格检查是营养调查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人体测量和临床检验两个部分。 9、在冷冻保藏食品过程中,维生素损失最多的阶段是解冻。 10、烟熏烤的过程中,食品会形成大量的,其中具有强致癌性。 二、选择 1、为了指导居民合理营养、平衡膳食,许多国家制订有膳食营养素推荐供给量,即 B 。 A. DRIs B. RDAs C. RNI D. EAR 2、属于常量元素的矿物质是 B 。 A. 铁 B. 钙 C. 锌 D. 硒 3、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营养素是 D 。 A. 蛋白质 B. 脂类 C. 糖类 D. 水 4、我国古代提出“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畜为益,五果为助”概念的著作是 D 。 A. 《伤寒杂病论》 B. 《本草纲目》 C. 《饮食概要》 D. 《黄帝内经》 5、过量食用后,最容易引起维生素A中毒的是 D 。 A. 瘦猪肉 B. 胡萝卜 C. 芒果 D. 鱼肝油 6、体质指数(BMI)的计算公式为 A 。 A. 体重(kg)/身高(m)2 B. 身高(m)2/体重(kg) C. 体重(kg)/身高(cm)2 D. 身高(cm)2/体重(kg) 7、以下不同部位猪肉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C 。 A. 奶脯 B. 后臀尖 C. 里脊肉 D. 肋条肉 8、牛奶通过发酵变成酸奶,在这个过程中,营养素含量增加的是 D 。 A. 钙 B. 铁 C. 乳糖 D. B族维生素 9、以下食品类别中营养素密度最高的是 D 。 A. 甜饮料 B. 酒类 C. 动物油脂 D. 绿叶蔬菜 10、为了保持体内酸碱平衡,一般建议每天饮食中的酸、碱性食物的适宜比例为 B 。 A. 1︰2 B. 1︰3 C. 1︰4 D. 1︰5 第二章食品的消化与吸收 一、填空 1、钙的吸收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行,并需要维生素D的存在。钙盐大多在可溶

微生物营养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微生物营养试题 一.选择题: 40680 大多数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属于: A. 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 C. 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 答 :( ) 40681 蓝细菌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 C.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 答 :( ) 40682 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 C. 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 答 :( ) 40683 碳素营养物质的主要功能是: A. A.构成细胞物质 B. B.提供能量 C. C.A,B 两者 答 :( ) 40684 占微生物细胞总重量 70%-90% 以上的细胞组分是: A. A.碳素物质 B. B.氮素物质 C. C.水 答 :( ) 40685 能用分子氮作氮源的微生物有: A.酵母菌 B.蓝细菌 C.苏云金杆菌 答 :( ) 40686 腐生型微生物的特征是: A.以死的有机物作营养物质 B.以有生命活性的有机物作营养物质 ,B 两者 答 :( ) 40687 自养型微生物和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差别是: A. A.所需能源物质不同 B. B.所需碳源不同 C. C.所需氮源不同 答 :( ) 40688 基团转位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差别是: A. A.运输中需要各种载体参与 B. B.需要消耗能量 C. C.改变了被运输物质的化学结构 答 :( ) 40689 单纯扩散和促进扩散的主要区别是: A. A.物质运输的浓度梯度不同 B. B.前者不需能量 , 后者需要能量

C. 前者不需要载体 , 后者需要载体 答 :( ) 40690 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生长因子 ( 生长因素 ) 是: A. A.微量元素 B. B.氨基酸和碱基 C. C.维生素 D. D.B,C 二者 答 :( ) 40691 培养基中使用酵母膏主要为微生物提供:A.生长因素 B.C 源 C. N 源 答 :( ) 40692 细菌中存在的一种主要运输方式为: A. A.单纯扩散 B. B.促进扩散 C. C.主动运输 D. D.基团转位 答 :( ) 40693 制备培养基中常用的碳源物质是: A. A.糖类物质 B. B.碳酸盐 C. C.农副产品 答 :( ) 40694 微生物细胞中的 C 素含量大约占细胞干重的: A. A.10% B. B.30% C. C.50% D. D.70% 答 :( ) 40695 用牛肉膏作培养基能为微生物提供: A. A. C 源 B. B.N 源 C. C.生长因素 D. D.A,B,C 都提供 答 :( ) 40696 协助扩散的运输方式主要存在于: A. A.细菌 B. B.放线菌 C. C.真菌 答 :( ) 40697 主动运输的运输方式主要存在于: A. A.厌氧菌 B. B.兼性厌氧菌 C. C.好氧菌 答 :( ) 40698 基团转位的运输方式主要存在于: A. A.厌氧菌 B. B.兼性厌氧菌 C. C.好氧菌 D. D. A 和 B 答 :( ) 40699 缺少合成 AA 能力的微生物称为:

4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一、名词解释 单纯扩散;指疏水双分子层细胞膜在无载体蛋白参与下,单纯依靠物理扩散方式让许多小分子、非电离分子尤其是亲水性分子被动通过的一 种物质运送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运送的物质主要有O2、CO2、乙 醇、甘油和某些氨基酸分子。 基团移位:指一类既需特异性载体蛋白的参与,又需耗能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其特点是溶质在运送前后还会发生分子结构的变化,因此不 同于一般的主动运送。它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中,尤其是一些兼 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主要用于运送各种糖类(葡萄糖、果糖、 甘露糖)、核苷酸、丁酸和腺嘌呤等物质。 主动运输;指一类须提供能量并通过细胞膜特异性载体蛋白构象的变化,而使膜外环境中低浓度的溶质运入膜内的一种运送方式。它可以逆 浓度运送营养物,主要有无机离子、有机离子(某些氨基酸、有 机酸)和一些糖类(葡萄糖、乳糖和核糖)。 促进扩散:指溶质在运送过程中,必需借助存在于细胞膜上的底物特异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的一类扩散性运送方式。其载体蛋白 一般通过诱导产生,它借助自身构象的变化,在不耗能的条件下 加速把膜外高浓度的溶质扩散到膜内,而且这个过程是可逆的。 生长因子;是一类对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微量有机物。广义的生长因子除了维生素外,还包括 碱基、卟啉及其衍生物、甾醇、胺类、C4-C6的分支或直链脂肪 酸,有时还包括氨基酸营养缺陷突变株所需要的氨基酸在内;而 狭义的生长因子一般仅指维生素。 鉴别性培养基;是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 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 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最常见的鉴别性培养基 是伊红美蓝乳糖培养基(即EMB培养基)。 选择性培养基;是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

食品营养学 练习题 第四章碳水化合物讲解学习

食品营养学练习题第四章碳水化合物

第四章碳水化合物 一、填空 1、淀粉是膳食中碳水化合物存在的主要形式。 2、烤面包时产生的金黄色是由于温度升高时,食物中还原糖的羰基与蛋白质氨基酸分子的氨基间发生羰氨反应,而引起食品颜色变化。 3、碳水化物在人体内吸收利用的形式是葡萄糖。 4、膳食中碳水化物的主要来源是粮谷类和薯类。 5、采用60℃以上的热水和面,使淀粉容易糊化,从而使面团体积增大,黏性增强。 6、单糖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半乳糖很少单独存在。 7、果糖是糖类中最甜的物质。 8、蔗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构成。 9、麦芽糖主要来自淀粉水解,由2分子葡萄糖以α-1,4 糖苷键连接。 10、乳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以β-1,4 糖苷键连接。 11、大豆低聚糖主要成分为棉子糖和水苏糖。 12、支链淀粉由葡萄糖通过α(1→4)连接构成主链,支链以α(1→6)与主链相连。 二、选择 1、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是。 A.棉籽糖 B.果胶 C.纤维素 D.淀粉 2、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我国居民的碳水化合物的膳食供给量应占总能量的。 A.45%-50% B.70%以上 C.55%-65% D.30%以下

3、摄入过多容易引起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升高。 A.葡萄糖、蔗糖 B.葡萄糖、果糖 C.乳糖、麦芽糖 D.蔗糖、果糖 4、是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 A. 低聚糖醇 B. 山梨醇 C. 甘露醇 D. 木糖醇 5、从构成上分类,果糖属于。 A. 单糖 B. 双糖 C. 寡糖 D. 多糖 6、稻米中含量最高的糖类是。 A. 葡萄糖 B. 淀粉 C. 果糖 D. 麦芽糖 7、下列食物含果胶较多的是。 A. 面粉 B. 黄豆 C. 香蕉 D. 黄瓜 8、下列物质中属于多糖的是。 A. 糖元 B. 蔗糖 C. 麦芽糖 D. 葡萄糖 9、组成低聚糖的单糖分子数为。 A. 1~2个 B. 3~8个 C. 11~15个 D. 16~20个 10、低聚异麦芽糖由2-5个葡萄糖单位通过结合而成。 A. β-1,4-糖苷键 B. β-1,6-糖苷键 C. α-1,4-糖苷键 D.α-1,6-糖苷键 三、名词解释 1、糊化淀粉 2、糊化 3、淀粉的老化 4、方便食品/即食食品 5、焦糖化作用 四、简答 (一)简述大量食用果糖产生的副作用。 (二)简述羰氨反应及其各阶段。 五、论述

第六章-微生物代谢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微生物的代谢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发酵 2.呼吸作用 3.有氧呼吸 4.无氧呼吸 5.异型乳酸发酵 6.生物固氮 7.硝化细菌 8.光合细菌 9.生物氧化 10.初级代谢产物: 11.次级代谢产物: 12.巴斯德效应: 13.Stickland反应: 14.氧化磷酸化 二、填空题 1.微生物的4种糖酵解途径中,是存在于大多数生物体内的一条主流代谢途径;是存在于某些缺乏完整EMP途径的微生物中的一种替代途径,为微生物所特有;是产生4碳、5碳等中间产物,为生物合成提供多种前体物质的途

径。 2.同型乳酸发酵是指葡萄糖经 途径降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 作用下被NADH 还原为乳酸。异型乳酸发酵经 、 和 途径分 解葡萄糖。代谢终产物除乳酸外,还有 。 3.微生物在糖酵解生成丙酮酸基础上进行的其他种类的发酵有丁二醇发酵、混合酸发 酵、 发酵和 发酵等。丁二醇发酵的主要产物是 , 发 酵的主要产物是乳酸、乙酸、甲酸、乙醇。 4.产能代谢中,微生物通过 磷酸化和 磷酸化将某种物质氧化而释放 的能量储存在ATP 等高能分子中;光合微生物则通过 磷酸化将光能转变成为化学 能储存在ATP 中。 磷酸化既存在于发酵过程中,也存在于呼吸作用过程中。 5.呼吸作用与发酵作用的根本区别是呼吸作用中电子载体不是将电子直接传递给底物 降解的中间产物,而是交给 系统,逐步释放出能量后再交给 。 6.巴斯德效应是发生在很多微生物中的现象,当微生物从 转换到 下, 糖代谢速率 ,这是因为 比发酵作用更加有效地获得能量。 7.无氧呼吸的最终电子受体不是氧,而是外源电子受体,像 22322423、CO O 、S 、SO 、NO NO ----等无机化合物,或 等有机化合物。 8.化能自养微生物氧化 而获得能量和还原力。能量的产生是通过 磷酸化形式,电子受体通常是O 2。电子供体是 、 、 和 , 还原力的获得是逆呼吸链的方向进行传递, 能量。 9.微生物将空气中的N 2还原为NH 3的过程称为 。该过程中根据微生物和其

第四章 微生物营养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微生物营养试题一.选择题: 40680大多数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自养 B.光能异养 C.化能自养 D.化能异养 答:( ) 40681蓝细菌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自养 B.光能异养 C.化能自养 D.化能异养 答:( ) 40682E.coli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自养 B.光能异养 C.化能自养 D.化能异养 答:( ) 40683碳素营养物质的主要功能是:

A.A.构成细胞物质 B.B.提供能量 C.C.A,B两者 答:( ) 40684占微生物细胞总重量70%-90%以上的细胞组分是: A.A.碳素物质 B.B.氮素物质 C.C.水 答:( ) 40685能用分子氮作氮源的微生物有: A.酵母菌 B.蓝细菌 C.苏云金杆菌 答:( ) 40686腐生型微生物的特征是: A.以死的有机物作营养物质 B.以有生命活性的有机物作营养物质 C.A,B两者 答:( ) 40687自养型微生物和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差别是:A.A.所需能源物质不同

B.B.所需碳源不同 C.C.所需氮源不同 答:( ) 40688基团转位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差别是: A.A.运输中需要各种载体参与 B.B.需要消耗能量 C.C.改变了被运输物质的化学结构 答:( ) 40689单纯扩散和促进扩散的主要区别是: A.A.物质运输的浓度梯度不同 B.B.前者不需能量,后者需要能量 40690 40691 40692 40693 40694 40695 40696 40697 40698 40699C.前者不需要载体,后者需要载体

答:( ) 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生长因子(生长因素)是: A.A.微量元素 B.B.氨基酸和碱基 C.C.维生素 D.D.B,C二者 答:( ) 培养基中使用酵母膏主要为微生物提供:A.生长因素 B.C源 C. N源 答:( ) 细菌中存在的一种主要运输方式为: A.A.单纯扩散 B.B.促进扩散 C.C.主动运输 D.D.基团转位 答:( ) 制备培养基中常用的碳源物质是: A.A.糖类物质 B.B.碳酸盐

食品营养学 练习题 第四章碳水化合物教学内容

第四章碳水化合物 一、填空 1、淀粉是膳食中碳水化合物存在的主要形式。 2、烤面包时产生的金黄色是由于温度升高时,食物中还原糖的羰基与蛋白质氨基酸分子的氨基间发生羰氨反应,而引起食品颜色变化。 3、碳水化物在人体内吸收利用的形式是葡萄糖。 4、膳食中碳水化物的主要来源是粮谷类和薯类。 5、采用60℃以上的热水和面,使淀粉容易糊化,从而使面团体积增大,黏性增强。 6、单糖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半乳糖很少单独存在。 7、果糖是糖类中最甜的物质。 8、蔗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构成。 9、麦芽糖主要来自淀粉水解,由2分子葡萄糖以α-1,4 糖苷键连接。 10、乳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以β-1,4 糖苷键连接。 11、大豆低聚糖主要成分为棉子糖和水苏糖。 12、支链淀粉由葡萄糖通过α(1→4)连接构成主链,支链以α(1→6)与主链相连。 二、选择 1、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是。 A.棉籽糖 B.果胶 C.纤维素 D.淀粉 2、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我国居民的碳水化合物的膳食供给量应占总能量的。 A.45%-50% B.70%以上 C.55%-65% D.30%以下 3、摄入过多容易引起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升高。 A.葡萄糖、蔗糖 B.葡萄糖、果糖 C.乳糖、麦芽糖 D.蔗糖、果糖 4、是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 A. 低聚糖醇 B. 山梨醇 C. 甘露醇 D. 木糖醇 5、从构成上分类,果糖属于。 A. 单糖 B. 双糖 C. 寡糖 D. 多糖 6、稻米中含量最高的糖类是。 A. 葡萄糖 B. 淀粉 C. 果糖 D. 麦芽糖 7、下列食物含果胶较多的是。 A. 面粉 B. 黄豆 C. 香蕉 D. 黄瓜 8、下列物质中属于多糖的是。 A. 糖元 B. 蔗糖 C. 麦芽糖 D. 葡萄糖 9、组成低聚糖的单糖分子数为。 A. 1~2个 B. 3~8个 C. 11~15个 D. 16~20个 10、低聚异麦芽糖由2-5个葡萄糖单位通过结合而成。 A. β-1,4-糖苷键 B. β-1,6-糖苷键 C. α-1,4-糖苷键 D.α-1,6-糖苷键

食品营养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绪论 1.1.1营养学的基本概念 营养指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过程。 营养素指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六大类。 营养学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以及营养改善措施的一门学科。 营养价值指食物中营养素及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是指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平均需要量、推荐摄入量、适宜摄入量、可耐受最高摄入量4项指标。 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3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 营养不良(失调)是指犹豫一种或几种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 平衡膳食是指能量及各种营养素能够满足机体每日需要的膳食,且膳食中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比例合适,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利用。 1.1.2营养学分支 作为营养学的一个分支,食品营养学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及健康的关系;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方法;食物资源的开发。 1.2.1营养学发展简史 现代营养学奠基于18世纪中叶,有“营养学之父”之称的法国化学家Lavoisier首先阐明了生命过程是一个呼吸过程,并提出呼吸是氧化燃烧的理论。 1842年,德国化学家、农业化学和营养化学奠基人之一Liebig提出,机体营养过程是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氧化过程。后来他的几代学生又通过大量的生理学和有机分析实验,先后创建了氮平衡学说,确定了三大营养素的能量系数,提出了物质代谢理论。其学生Lusk撰写出版了国际上第一本营养学著作。 1.3.1食物、营养与生长发育 食物中提供各种营养素和能力,通过消化、吸收、转运和代谢,以促进机体生长发育,调节生命活动,维持机体健康。 处于生长发育的个体如果长期能量摄入不足(处于饥饿状态),机体会动用自身的能量储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试题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 一、填空题 1、微生物的营养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有被动扩散、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四种类型。 3、按培养基功能可分为___ 、___ 、____ 、_____。 4、按对培养基成分的了解,培养基可分为__ _ 、__ __ 、_ __ ,按其物理状态,可分为 ____ 、____ 、__ ; 5、根据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源、能源和电子供体性质的不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分为___ 、__ _、 ____ 、______。 6、根据,微生物可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 7、根据,微生物可分为光能营养型和化能营养型。 8、根据,微生物可分为无机营养型和有机营养型。 9、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和。 10、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有、、和。 二、选择题 1、在含有下列物质的培养基中,大肠杆菌首先利用的碳物质是() A、蔗糖; B、葡萄糖; C、半乳糖; D、淀粉 2、在工业生产中为提高土霉素产量,培养基中可采用的混合氮源是() A、蛋白胨/酵母浸膏 B、黄豆饼粉/花生饼粉 C、玉米浆/黄豆饼粉 D、玉米浆/(NH 4) 2 SO 4 3、下列物质可用作生长因子的是() A、葡萄糖 B、纤维素 C、NaCl D、叶酸 4、一般酵母菌生长最适水活度值为() A、0.95 B、O.76 C、0.60 D、0.88 5、大肠杆菌属于()型的微生物 A、光能无机自养 B、光能有机异养 C、化能无机自养 D、化能有机异养

微生物试题4

第四章病毒和亚病毒 A部分习题 一、选择题1-5. BBBBA;6-10. BCBAB;11-15. ACACC 1. 病毒的大小以()为单位量度。 A. m B.nm C.mm 2. .E.coli T4噬菌体的典型外形是:() A.球形 B.蝌蚪形 C.杆状 D.丝状 3. 类病毒是一类仅含有侵染性()的病毒。 A.蛋白质 B.RNA C.DNA D.DNA和RNA。 4.病毒壳体的组成成份是:() A.核酸 B.蛋白质 C.多糖 D.脂类 5.病毒囊膜的组成成分是:() A.脂类 B.多糖 C.蛋白质 6. 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 A.DNA和RNA B.DNA或RNA C.DNA D.RNA 7.最先发现病毒的是:() A.巴斯德 B.柯赫 C.伊万诺夫斯基 D.吕文虎克 8.CPV是() A.颗粒体病毒 B.质多角体病毒 C.核多角体病毒 9.NPV是() A.核多角体病毒 B.质多角体病毒 C.颗粒体病毒 10.GV是:() A.无包涵体病毒 B.颗粒体病毒 C.核多角体病毒 11.噬菌体是专性寄生于()的寄生物。 A.细菌 B.酵母菌 C.霉菌 12.病毒的分类目前以()为主。 A.寄主 B.形态 C.核酸 13.最先提纯的结晶病毒是:() A.烟草花叶病毒 B.痘苗病毒 C.疱疹病毒 D.流感病毒 14.在溶源细胞中,原噬菌体以()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中。 A.游离于细胞质中 B.缺陷噬菌体 C.插入寄主染色体 15.溶原性细菌对()具有免疫性。 A.所有噬菌体 B.部分噬菌体 C.外来同源噬菌体 D.其它噬菌体 二、是非题1-5. TTFFT; 6-10. FTFFT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 微生物的营养 (nutrition) 是微生物生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阐明营养物质在微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的生理功能以及微生物细胞从外界环境摄取营养物质的具体机制是微生物营养的主要研究内容。为了生存,微生物必须从环境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新陈代谢将这些营养物质转化成自身新的细胞物质或代谢物,并从中获取生命活动必需的能量,同时将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排除体外。那些能够满足微生物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nutrient), 而微生物获得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称为营养。营养物质是微生物生存的物质基础,而营养是微生物维持和延续其生命形式的一种生理过程。 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1.化学元素(chemical element) 构成微生物细胞的物质基础是各种化学元素。根据微生物生长时对各类化学元素需要量的大小,可将它们分为主要元素(macroelement)和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主要元素包括碳、氢、氧、氮、磷、硫、钾、镁、钙、铁等,碳、氢、氧、氮、磷、硫这六种主要元素可占细菌细胞干重的97%(表4-1)。微量元素包括锌、锰、钠、氯、钼、硒、钴、铜、钨、镍、硼等。 表4-1微生物细胞中几种主要元素的含量(干重%) 组成微生物细胞的各类化学元素的比例常因微生物种类的不同而不同,例如细菌、酵母菌和真菌的碳、氢、氧、氮、磷、硫六种元素的含量就有差别(表4-1),而硫细菌(sulfur bacteria)、铁细菌(iron bacteria)和海洋细菌(marine bacteria)相对于其他细菌则含有较多的硫、铁和钠、氯等元素, 硅藻(Diatom)需要硅酸来构建富含(SiO2)n的细胞壁。不仅如此,微生物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也常随菌龄及培养条件的不同而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幼龄的或在氮源(source of nitrogen)丰富的培养基(medium)上生长的细胞与老龄的或在氮源相对贫乏的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胞相比,前者含氮量高,后者含氮量低。

食品营养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营养:指机体通过摄食事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过程二、营养素:指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6大类 第二章食物的体内过程 一、蛋白质的消化在胃开始,食物蛋白质的消化主要在小肠进行,且氨基酸的吸收主要在小肠上段进行,为主动转运过程 二、脂肪的消化是从食物进入口腔后开始的,脂类消化的主要场所在小肠上段。脂类吸收的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下部和空肠的上部。消化和吸收是同时进行的。 三、淀粉在口腔内消化很少,淀粉的消化主要在小肠进行。糖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肠的空肠,糖的主要吸收主要在小肠上段完成 第三章能量与宏量营养素 一、3种产能营养素的生理有效能量值(或称净能量系数)为:碳水化合物,16.8KJ (4Kcal);脂肪,37.6KJ(9Kcal);蛋白质,16.7KJ(4Kcal) 二、食物的热效应:也称食物的特殊作用,指人体摄食过程而引起的能量消耗额外增加的现象,即摄食后一系列消化、吸收、合成活动及营养素和营养素代谢产物之间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不同食物食物或营养素的热效应不同 三、一般建议成人的碳水化合物占热能的55%—65%,脂肪占20%—30%,蛋白质占11%—15% 四、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1.提供和储存能量。碳水化合物是人类最经济、最主要和有效的能量来源。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消化后,主要以葡萄糖的形式吸收 2.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 3.节约蛋白质作用 4.抗生酮作用 5.解毒作用 6.增强肠道功能 7其他功能。研究表明,一些来自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多糖具有特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等 五、膳食纤维的生理作用: 1.改善大肠功能 2.降低血浆胆固醇的作用 3.改善血糖生成作用 4.膳食纤维的其他生理作用。除上所诉,膳食纤维还能增加胃部饱腹感,减少食物摄入量,具有预防肥胖症的作用 六、功能性低聚糖的生理功能: 1.改善肠道功能,预防疾病 2.生成并改善营养素的吸收 3.热值低,不引起血糖升高 4.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癌变发生 七、脂类的生理功能 (一)脂肪的生理功能 1.供给和储存能量

食品营养学第四章与营养有关的慢性病(精)

与营养有关的慢性病 我国目前存在着大量因营养缺乏而导致的不良症状的同时,也存在着由于营养摄入过剩而出现的儿童肥胖症和成年人的心血管病、脂肪肝、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尤其是城市,东部发达地区以及先富裕起来的农民,成为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发人群。目前国内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各类疾病的头号杀手,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也成为各种并发症的诱因。 1.肥胖症 肥胖是体内脂肪组织过多堆积使体重超过正常的一种状态。当人体摄入的能量进多于出时候,多于的能量即以脂肪的形式贮存于体内,因此肥胖是与人体中脂肪的量密切相关的,脂肪量的多少是肥胖的主要表征。在我国,单纯性肥胖儿童急剧增加,成为人们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按发生的原因可分为遗传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和单纯性肥胖。 正常人体的脂肪是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的。刚出生时,人体脂肪约占体重的12%,新生儿期体脂迅速增加,在6月龄时达到高峰,大约占25%,然后在青春期前下降到15%~18%。青春期女性增加至20%~25%,成年期后脂肪量升高至体重的30%~40%,而体重只增加10%~15%,此时人的肥胖发生几率增大,特别是40岁以后。 体脂比例与运动和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及膳食摄入量的多少有关,造成肥胖的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膳食结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及锻炼、生活方式及精神引起的生理功能阻碍等各个方面都起综合的作用。“多吃”与“少动”是两个重要的原因。 1)肥胖的评定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用体重指数(BMI)来衡量身体是否肥胖。BMI(body mass index体重指数)是指20岁以上的人相对于身高的平均体重。计算公式:BMI=体重(kg)/身高(m)2 判断标准(BMI值):

第4章微生物的营养习题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习题 填空题: 1.组成微生物细胞的主要元素包括C、H、0、N、P和S等。2.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六大营养要素是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和能源。 3.碳源物质为傲生物提供碳素来源和能源,碳源物质主要有糖、有机酸、醇、脂、烃等。 4. 氮源物质主要有蛋白质(肽、氨基酸)、氨及铵盐、硝酸盐、分子氮等,常用的速效氮源如玉米浆、(NH4)2SO4,有利于菌体生长;迟效氮源如黄豆饼粉、玉米饼粉它有利于代谢产物积累。 5.无机盐的生理作用包括酶活性中心组分、维持细胞结构和生物大分子稳定、调节渗透压、控制氧化还原电位和作为能源物质。 6.生长因子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嘌呤和嘧啶,其主要作用是作为酶的辅基或辅酶、合成细胞结构及组分的前体。 7.水的生理作用主要包括溶剂、参与化学反应、维持生物大分子构象、热导体、维持细胞形态和控制多亚基结构的装配与解离。 8.根据碳源性质,微生物可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 9.根据能源,微生物可分为光能营养型和化能营养型。 10. 根据电子供体,微生物可分为无机营养型和有机营养型。 11. 根据碳源、能源和电子供体性质的不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分为光能无机自养、光能有机 异养、化能无机自养和化能有机异养。 12.设计、配制培养基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选择适宜营养物质、营养物质浓度及配比合适、控制pH、控制氧化、还原电位和原料来源灭菌处理。 13.按所含成分划分,培养基可分为复合(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14.按物理状态划分,培养基可分为固体、牛固体和液体。 15.按用途划分,培养基可分为基础、加富、鉴别和选择等4种类型。16.常用的培养基凝固剂有琼脂、明胶和硅胶。 17,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营养物质性质、微生物所处环境和微生物细胞透过屏障。 18.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有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和膜泡运输。 选择题(4个答案选1): 1.在含有下列物质的培养基中,大肠杆菌首先利用的碳物质是( (2) )。 (1)蔗糖 (2)葡萄糖 (3)半乳糖 (4)淀粉 2.在工业生产中为提高土霉素产量,培养基中可采用的混合氮源是( (3) )。 (1)蛋白胨/酵母浸膏 (2)黄豆饼粉/花生饼粉 (3)玉米浆/黄豆饼粉 (4)玉米浆/(NH4)2SO4 3.下列物质可用作生长因子的是( (4) )。 (1)葡萄糖 (2)纤维素 (3)NaCl (4)叶酸 4.一般酵母苗生长最适水活度值为( (4) )。 (1)0.95 (2)0.76 (3)0.60 (4)0.88 5.大肠杆菌属于( (4) )型的微生物。 (1)光能无机自养 (2)光能有机异养 (3)化能无机自养 (4)化能有机异养 6 蓝细菌和藻类属于( (1) )型的微生物。 (1)光能无机自养 (2)光能有机异养 (3)化能无机自养 (4)化能有机异养 7.硝化细菌属于( (3) )型的微生物。 (1)光能无机自养 (2)光能有机异养 (3)化能无机自养 (4)化能有机异养 8.某种细菌可利用无机物为电子供体而以有机物为碳源,属于( (1) )型的微生物。 (1)兼养型 (2)异养型 (3)自养型 (4)原养型 9.化能无机自养微生物可利用( (2) )为电子供体。

第四章 微生物营养试题及答案doc资料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第四章微生物营养试题 一.选择题: 40680 大多数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属于: A. 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 C. 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 答 :( ) 40681 蓝细菌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 C.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 答 :( ) 40682 E.coli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 C. 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 答 :( ) 40683 碳素营养物质的主要功能是: A. A.构成细胞物质 B. B.提供能量 C. C.A,B 两者 答 :( ) 40684 占微生物细胞总重量 70%-90% 以上的细胞组分是: A. A.碳素物质 B. B.氮素物质 C. C.水 答 :( ) 40685 能用分子氮作氮源的微生物有: A.酵母菌 B.蓝细菌 C.苏云金杆菌 答 :( ) 40686 腐生型微生物的特征是: A.以死的有机物作营养物质 B.以有生命活性的有机物作营养物质 C.A,B 两者 答 :( ) 40687 自养型微生物和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差别是: A. A.所需能源物质不同 B. B.所需碳源不同 C. C.所需氮源不同 答 :( ) 40688 基团转位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差别是: A. A.运输中需要各种载体参与 B. B.需要消耗能量 C. C.改变了被运输物质的化学结构 答 :( ) 40689 单纯扩散和促进扩散的主要区别是: A. A.物质运输的浓度梯度不同 B. B.前者不需能量 , 后者需要能量

精品文档 C. 前者不需要载体 , 后者需要载体 答 :( ) 40690 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生长因子 ( 生长因素 ) 是: A. A.微量元素 B. B.氨基酸和碱基 C. C.维生素 D. D.B,C 二者 答 :( ) 40691 培养基中使用酵母膏主要为微生物提供:A.生长因素 B.C 源 C. N 源 答 :( ) 40692 细菌中存在的一种主要运输方式为: A. A.单纯扩散 B. B.促进扩散 C. C.主动运输 D. D.基团转位 答 :( ) 40693 制备培养基中常用的碳源物质是: A. A.糖类物质 B. B.碳酸盐 C. C.农副产品 答 :( ) 40694 微生物细胞中的 C 素含量大约占细胞干重的: A. A.10% B. B.30% C. C.50% D. D.70% 答 :( ) 40695 用牛肉膏作培养基能为微生物提供: A. A. C 源 B. B.N 源 C. C.生长因素 D. D.A,B,C 都提供 答 :( ) 40696 协助扩散的运输方式主要存在于: A. A.细菌 B. B.放线菌 C. C.真菌 答 :( ) 40697 主动运输的运输方式主要存在于: A. A.厌氧菌 B. B.兼性厌氧菌 C. C.好氧菌 答 :( ) 40698 基团转位的运输方式主要存在于: A. A.厌氧菌 B. B.兼性厌氧菌 C. C.好氧菌 D. D. A 和 B 答 :( ) 40699 缺少合成 AA 能力的微生物称为: 精品文档

食品营养与卫生营养学第四章营养与疾病

第三章营养与疾病 学习重点:营养素与动脉粥样硬化,营养与骨质疏松,营养、食物与肿瘤,营养与免疫,各类疾病的调整和控制原则。 基本概念: 1.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在中等及大动脉血管内膜和中层形成的脂肪斑块,这些脂肪斑块主要有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组成。 2.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量不足或者胰岛素效应差,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内,结果导致血糖升高,尿糖增加,出现多食、多饮、多尿、而体力和体重减少的所谓“三多一少”的症状。 3.肥胖:是指人体脂肪的过量储存,表现为脂肪细胞增多和细胞体积增大,即全身脂肪组织块增大,与其它组织失去正常比例的一种状态。 4.骨质增生:是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基本要求: 第一节、心脑血管疾病 一、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一)血浆脂蛋白 血浆脂类是与某些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大分子的形式存在与血液之中。用离心法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类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它们是脂类在血中运输的功能单位。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之间呈负相关。 (二)高脂蛋白血症 因血浆中的脂类是与蛋白质结合存在,认为用高脂蛋白血症这个名称能够更好地反映患者脂类代谢失常情况。高脂蛋白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呈正相关。 二、膳食脂类与动脉粥样硬化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膳食脂肪摄入总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其中脂肪酸的组成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是不同的。饱和脂肪酸可升高血胆固醇水平;长链脂肪酸有使血脂生高的作用;单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且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而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n-3系列中的EPA(C20 :5)和DHA(C22 :6)。具有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反式脂肪酸不仅与饱和脂肪酸一样能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同时还引起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都观察到膳食胆固醇可影响血中胆固醇水平,并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 磷脂有利于胆固醇的代谢,使血液中胆固醇浓度减少,降低血液的粘稠度,避免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有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第四章+微生物营养重点

第4章微生物的营养 重点、难点剖析 1.根据微生物需要量的多少,可将组成微生物细胞的化学元素分为主要元素和微量 元素。而随着菌种、菌龄及培养条件的变化,细胞所含化学元素的组成及含量会发生变 化。 2。微生物、动物、植物之间存在的“营养上的统一性”体现在它们都需要碳源、氮源、盐、水、生长因子及能源才能生长(表4—1)。 表4-1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3.5大类营养物质的生理作用(表4—2)。 (表4—2) 营养物质的生理作用

4.速效氮源和迟效氮源(表4-3) 表4-3 速效氮源和迟效氮源的区别 *在工业发酵生产土霉素的过程中,可将速效氮源和迟效氮源混合使用,控制并协调菌体生长与代谢产物形 成,达到提高土霉素产量的目的。 5.不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不同,因而把他们归于不同的营养类型。由于微生物种类繁 多,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也比较复杂。人们根据微生物所利用的营养物质性质的差别,从不同角度来对微生物的营养类型进行划分。 (1)按碳源划分(表4—4)。 (2)按能源划分(表4—5)。 表4—5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Ⅱ (3)按电子供体划分(表4—6)。 6 微生物韵蕾养类型Ⅲ 表4— (4)按碳源、能源及电子供体划分(表4—7)

表4—7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Ⅳ *根据所利用有机物性质不同,可分为腐生型(无生命有机物为碳源)和寄生型(生活在活的寄主体内),还有一些兼性腐生型和兼性,寄生型。 尽管通常将某一特定微生物归于上述营养类型的某一类,但某些微生物在代谢方面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因而营养类型也会随环境条件(营养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表4—8)。 6. 培养基的配置原则(表4-9)。 7. 培养基类型及应用(表4-10)。 表4-10培养基类型及应用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态复习题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态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贫营养细菌(oligotrophic bacteria) 贫营养细菌又称寡养菌,少数在低浓度有机质(1-15mg/L)上即可正常生长的细菌。一般生活在海水或洁净的淡水中。 2.大肠菌群(coliforms) 大肠菌群指任何可发酵乳糖并产酸产气的G-、杆状、无芽孢、兼性厌氧的肠道杆菌,主要是大肠杆菌和一些产气杆菌等。水源、饮水或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数量代表他们与动物粪便接触的程度,故是饮用水等的重要卫生指标。 3.正常菌群(normal microflora) 生活在健康动物肠道、口腔、皮肤等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一般能发挥有益作用的微生物种群 4.微生态学(microecology) 微生态学是在细胞水平和分钟水平上研究微观层次生态规律的学科,其任务为:研究正常菌群的本质及其与宿主间的相互关系;阐明微生态平衡与失调的机制;指导微生态制剂的研制,以用于调整人体的微生态平衡 5.条件致病菌(oppotunist pathogen) 在微生态失调状态下,原先属于正常菌群中的一些非致病菌(如大肠杆菌、脆弱拟杆菌或白假丝酵母等)因伺机大量繁殖或转移至其他部位而引起宿主致病者,称条件致病菌。 5.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 无菌动物是一类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将剖腹产的哺乳动物或特别孵育的禽类等实验动物,放在无菌培养器中加以精心培养而获得的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的动物,可用于在排除正常菌群干扰条件下研究动物的免疫、营养、代谢、衰老和疾病等规律。 6.悉生生物(gnotobiota) 悉生生物是一类已人为的接种上某种或某些已知纯种微生物的无菌动物或无菌植物。 7.根际微生物(rhizosophere microorganisms) 根际微生物又称根圈微生物。生活在根系临近土壤,依赖根部的分泌物、外渗物和脱落细胞而生长,一般对植物发挥有益作用的正常菌群 8.附生微生物(epibiotic microorganisms) 附生微生物指生活在植物地上部分表面,主要借植物外渗物质或分泌物质为营养的正常菌群,一般指叶面微生物。 9.互生(metabiosis) 互生指两种可独立生活的生物,当他们在一起生活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相互关系。 10.共生(symbiosis) 共生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合作,相依为命,甚至达到难分难解、合而为一的极其紧密的一种相互关系,如菌藻共生的地衣,豆科植物与细菌共生而形成的根瘤菌 11.寄生(parasitism) 寄生一般指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体内(包括细胞内)或体表,从后者中夺取营养并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使后者蒙受损害甚至被杀死的一种相互关系 12.拮抗(antagonism) 拮抗又称抗生。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一种生物产生的特定代谢产物可抑制他种生物生

《食品营养学》选择题

绪论 1、以下()是我国自古就有的均衡营养观念。 A五谷为助、五果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B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C五谷为养、五果为益、五畜为助、五菜为充 D五谷为益、五果为养、五畜为充、五菜为助 2、葛洪《肘后方》提出“以海藻酒治疗甲状腺肿”,是因为海藻中()作用。 A硒B铁C锌D碘 3、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提出“以肝明目”,是因为肝中()的作用。 A维生素BB维生素CC维生素AD维生素K 4、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食盐用量为()。 A3克B6克C9克D12克 5、我国第一部食疗专著是()。 A《神农本草经》B《食疗本草》C《饮膳正要》D《千金要方》6、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是()。 A《神农本草经》B《食疗本草》C《饮膳正要》D《千金要方》第一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1、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A.小肠B .肝C .胃D.大肠 2、胃液的pH值大概为()。 A.3-4B .4-5C .2-3D.0.9-1.5

3、下列不属于小肠消化液的是()。 A.胰液B .胆汁C .胃酸D.小肠液 4、唾液对()具有简单的消化作用。 A.蛋白质B .淀粉C .矿物质D.维生素 5、胃酸是由()构成的。 A.硫酸B .碳酸C .盐酸D.醋酸 6、胃液对()具有简单的消化作用。 A.蛋白质B .淀粉C .脂肪D.维生素 7、肝脏主要是用来帮助()消化与吸收。A.蛋白质B .淀粉C .脂肪D.维生素 8、大肠主要是吸收()。 A.蛋白质B .淀粉C .脂肪D.水 9、下列部位不具有消化功能的是()。 A.小肠B .肝C .胃D.大肠 10、氨基酸在小肠内的吸收属于()。 A.主动转运B .被动扩散C .易化扩散D.渗透作用第二章蛋白质 1、膳食蛋白质中非必需氨基酸()具有节约蛋氨酸的作用。 A半胱氨酸B酪氨酸C精氨酸D丝氨酸 2、婴幼儿和青少年的蛋白质代谢状况应维持()。 A氮平衡B负氮平衡C排出足够的尿素氮D正氮平衡3、膳食蛋白质中非必需氨基酸()具有节约苯丙氨酸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