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岛和室和西泽立卫

妹岛和室和西泽立卫
妹岛和室和西泽立卫

FROM:小许的空间,小许又盗自小可爱的空间。

睡君说:建筑圈的八卦才是咱份内的事儿,绝不能落下~~~有道理~~~

干干净净的建筑很舒服!终于获奖,让人高兴!

由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与西泽立卫(Ryue Nishizawa)共同成立“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建筑事务所”(SANAA ),获得2010年“普利兹克奖”(Pritzker Prize)。

1、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

2、日本金泽的“21世纪当代艺术博物馆”(2004)

日本金泽的“21世纪当代艺术博物馆”(2004)

普利兹克奖评委会主席洛德-帕伦博(Lord Palumbo)表示:“他们的建筑风格,纤细而有力,确定而柔韧,巧妙但不过分;他们创作的建筑物,成功地与周边环境,及环境中的活动结合在一起,从而营造出一种饱满的感觉及体验上的丰富性;他们非凡的建筑语言,来自他们的协作过程,这个过程独一无二而又激动人心。基于他们已完成的著名建筑和对新项目的期望,以及上述特色,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成为2010年度的普利兹建筑奖获得者。”

4、日本金泽的“21世纪当代艺术博物馆”(2004)

5、日本金泽的“21世纪当代艺术博物馆”(2004)

日本长野的O-Museum博物馆(1999)

评审团称赞他们的建筑物的特色是“最少的材质面板”(minimal material palette)、“很少的细节”(spare details)、“流动的空间结构” (fluid spatial organization)。

7、日本长野的O-Museum博物馆(1999)

8、日本东京的“克里斯丁-迪奥大厦”(Christian Dior Building, 2003 )

9、日本东京的“克里斯丁-迪奥大厦”(Christian Dior Building, 2003 )“普利兹克奖”设立于1979年。这是第三次由两位建筑师共同获奖。

10、荷兰阿尔梅勒(Almere)的“德昆斯特林剧院和文化中心”(DeKunstlinie Theater and Cultural Center, 2007 )

11、荷兰阿尔梅勒(Almere)的“德昆斯特林剧院和文化中心”(DeKunstlinie Theater and Cultural Center, 2007 )

德国埃森的“矿业同盟管理学院”(Zollverein School of Management 2006)西泽立卫现年44岁,是到目前为止获得“普利兹克奖”的最年轻的建筑师。妹岛和世54岁,是继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于2004年获得这个奖项之后的第二个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女建筑师。

13、德国埃森的“矿业同盟管理学院”(Zollverein School of Management 2006)

14、德国埃森的“矿业同盟管理学院”(Zollverein School of Management 2006)

俄亥俄州的托莱多艺术博物馆(Toledo Museum of Art)的“玻璃展出厅”(Glass Pavilion)

妹岛和世生于1956年,曾就读于“日本女子大学”(Japan Women’s

University),于1981年毕业。后来她参加了建筑师伊东丰雄(Toyo Ito)的东京办事处。1987年,妹岛和世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妹岛和世建筑事务所”(Kazuyo Sejima and Associates)。同年,西泽立卫加入了这个公司。当时,他还是“横滨国立大学”(Yokohama National University)的一名学生。后来于1990年毕业。

16、俄亥俄州的托莱多艺术博物馆(Toledo Museum of Art)的“玻璃展出厅”(Glass Pavilion)

17、俄亥俄州的托莱多艺术博物馆(Toledo Museum of Art)的“玻璃展出厅”(Glass Pavilion)

18、俄亥俄州的托莱多艺术博物馆(Toledo Museum of Art)的“玻璃展出厅”(Glass Pavilion)

1995 年,西泽立卫打算离开“妹岛和世建筑事务所”,去建立自己的公司。但妹岛和世劝说他留下来,使他成为合作者,并且将公司改名为“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建筑事务所”(SANAA )。他们两人也保持独立的业务机构,经常接手一些较小的项目。

19、纽约城的“新当代艺术博物馆”(New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2007 )

20、纽约城的“新当代艺术博物馆”(New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2007 )

21、纽约城的“新当代艺术博物馆”(New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2007 )SANAA建立以来,稳步地扩展它的业务。初期的项目大多数是在日本。这家公司的第一个重要的公共项目是在长野的O-Museum博物馆(1999)。

22、日本香川县(Kagawa)的直岛町客运码头(Naoshima Ferry Terminal)

23、日本香川县(Kagawa)的直岛町客运码头(Naoshima Ferry Terminal)

24、瑞士洛桑的“劳力士学术中心”(Rolex Learning Centre)

仅仅在5年之后,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完成了被广泛地认为的他们的第一个“杰作”——在金泽的“21世纪当代艺术博物馆”(21st Century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25、瑞士洛桑的“劳力士学术中心”(Rolex Learning Centre)

26、瑞士洛桑的“劳力士学术中心”(Rolex Learning Centre)

瑞士洛桑的“劳力士学术中心”(Rolex Learning Centre)

近年来,SANAA完成了许多受到赞扬的国际项目,包括 2006年在俄亥俄州的托莱多艺术博物馆(Toledo Museum of Art)的“玻璃展出厅”(Glass Pavilion)——这是在美国的第一个项目。2006年在年在德国埃森的“矿业同盟管理学院”(Zollverein School of Management)。2007年在荷兰的Staadtstheatre Almere 和2007年在纽约城的“新当代艺术博物馆”(New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将于5月17日在纽约的艾力斯岛(Ellis Island)举行的正式仪式上,被认可获得2010年“普利兹克奖”。奖品包括100,000美元现金奖和一个青铜奖章。

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的至上主义情结

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的至上主义情结 收稿日期:2009209204 作者简介:路艳红(19822),女,助教,太原理工大学轻纺工程与美术学院,山西榆次 030600 路艳红 摘 要:通过分析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的经典作品,阐释了其设计理念、表现手法与马列维奇至上主义作品 的联系,解读了何谓“无物象的创造”,表达出二者设计过程中的至上主义情结。通过研究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的建筑作品,并对我国的建筑设计具有启发意义。关键词:无物象,至上主义,设计理念,空间中图分类号:TU 286文献标识码:A 1 至上主义绘画 至上主义绘画的创始人公认为俄罗斯的卡西米尔?塞维里诺 维奇?马列维奇(K asim ir Severionovich Malevich ,1878年~1935年)的第一件至上主义绘画是《黑色正方形》。这是在一张白纸上用直尺画上的一个正方形,再用铅笔将之均匀涂黑。这一极其简单的几何抽象画,引起极大轰动,人们纷纷叹息“我们所钟爱的一切都失去了……我们面前,除了一个白底上的黑方块以外一无所有”。马列维奇却认为:“它提供了最纯粹的感情表现,同时又取消了习惯上接收的对象。对象本身对他而言就是无意义的,而意识的观念也是无价值的,真正的决定因素是感情”。 1918年,马列维奇的著名作品《白底上的白色方块》问世,这一作品标志着至上主义的终极作品。他彻底抛弃了色彩的要素,白色成为光的化身,那个白底上的白方块,微弱到难以辨认的程度。所有的时间、空间、物质在这里都变得毫无意义,这是一种难以用肉眼看见,难以用心灵体察,难以用感觉品味的境地,是至上主义精神的最高表达,是对无物象创造的声明。 自1919年~1926年,马列维奇完成了他的三部重要理论著作,分别是《论艺术的新体系》《上帝没有被推倒》和《非具象世界》。在这三部著作中,马列维奇阐明了至上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正如他在《非具象世界》中这样写道:“对于至上主义者来说,客观世界中的一切视觉现象本身都是无意义的,只有感觉才是具有意义的”“感觉是决定因素……于是艺术发展到非常客观物象的表现———至上主义”“至上主义重新恢复了纯艺术。纯艺术在时间的进程中,曾被一堆‘物质的东西’弄得面目皆非,晦涩难懂[1]”。毫无疑问,当时的马列维奇坚信自己不仅超越了绘画的传统,而且超越了传统绘画赖以存在的整个物质世界。在《论艺术的新体系》中马列维奇骄傲地宣称:“我已冲破蓝色局限的乌黑而进入白色……我已征服和摧毁了太空的界限,我做了一个口袋,把色彩都装进袋里,还在袋口扎了结,往前飞!在我们的面前是白色和畅通无阻的太空,是没有终极的世界[2]”。 2 妹岛与西泽的至上主义 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都是伊东丰雄的弟子,1995年他们合伙 成立了共同的事务所SANAA 。对于解读SANAA 的作品,我们通常会感到十分的困难。他们的建筑令人有些忐忑不安,但并不是因为复杂,恰恰相反,其建筑剥去了深层次的修饰夸张,是如此的简单直接又令人难以理解。当你试图走进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的世界时,令你惊奇的是无需任何努力,你已经走进了他们的世界,以至于探究的过程似乎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建筑的幻想就这样出乎意料地消失,什么也不曾留下。 或许我们可以听听奥斯本斯基在谈论《老子》时所说的话:“道是一个无角的巨大方形,伟大的形象是没有造型的[3]”。所有的至上主义造型基本上都是源自于方形:长方形是方形的延伸,圆形是方形的自转,十字形是方形的垂直与水平相交。马列维奇 以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纯粹的几何形体和单纯的黑白,将传统的绘画创作还原到了绘画本身;妹岛与西泽也努力将建筑设计的传统演绎回溯至其最初的无形。二者在此似乎产生了共鸣。我无法证明妹岛与西泽的设计思想就是受到了马列维奇的影响,但是妹岛与西泽对正方形、圆形这些几何形体的偏爱是显而易见的。从“李子林住宅”“金泽21世纪美术馆”“周末度假屋”“公园咖啡厅”“阿尔?梅勒剧院”“卢米埃公园咖啡厅”“托莱多艺术博物馆玻璃亭”“巴伦西亚近代美术馆”到“矿业同盟区管理与设计学校”“直岛町客运站”都离不开方形、圆形的身影,这些单纯的方、圆,让人感觉到建筑从未有过的直白。 至上主义绘画在艺术史上第一次向我们传达了纯粹的和完整的精神体验,画面中没有任何迷惑和欺骗人的东西。在妹岛和西泽设计的建筑作品中,我们也感受到了这种纯粹。他们在设计过程中轻松、无意识地将简约和精准联系在了一起———这种精准正产生于建筑的真实性。建筑空间为人所用,不同的人会赋予建筑不同的功能,如果“将房屋的形式简化,只留下其作为房屋的一些基本功能,人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去塑造居住空 间,个体内部的多样性就会呈现出来”[4] 。那么建筑也就剔除了哗众取宠的矫揉造作,真正做到忠实于自己。 3 无物象的创造 在SANAA 设计的建筑中,到处都渗透着这种“纯粹”的理念。这种“纯粹”让在其中的人和物以及一切活动变得更加容易。在他们的作品中,空间延伸表现出的深度洞察力与文化行为的承载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的建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呼吸的区域,其表现出的中庸的特征使得它们的用途很明了,同时又可以有很多的用途。他们的建筑由于没有与其用途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也就具有一种抽象的物质特征。这种设计倾向在妹岛和世早期的成名作“再春馆制药女子公寓”中就可以找到。巨大的矩形盒状空间内,马桶、盥洗盆、全身镜和厨房设施被零散随意的放置,看起来像自然界中的小岛。 在SANAA 设计的“森山住宅”(2002年~2005年)中我们找到了更为有趣的现象,如果把“森山住宅”的平面图加以提炼之 后,我们可以发现它和布林奇?帕勒莫的绘画《无题,8个红色方块的组合》是惊人的相似。而帕勒莫的作品明显是受到了马列维奇至上主义的影响。2006年,紧随其后的设计作品“矿业同盟区管理

建筑的可能性——日本建筑师西泽立卫访谈录

建筑的可能性——日本建筑师西泽立卫访谈录 (李江:以下简称李,西泽立卫:以下简称西泽)2010年普列茨克建筑奖获得者之一,另一位为妹导和世 李:我对日本建筑界有两个很深的印象。一是建筑师队伍积累雄厚。在各个年代层都拥有几位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建筑师,这在其他国家是少见的。二是建筑师分代比较明确。年轻一代无论是真正拥有自己的思想,还是为反抗而反抗,都有意识地与上一辈建筑师保持距离。西泽先生出生于1960年代中期,是日本新生代建筑师的代表。你在大学学习建筑的1980年代正是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盛行的时期,当时你是如何看待这些潮流的呢? 西泽:1980年代前期流行后现代主义,当时我还不是大学生,所以后现代主义对我来说是后来的追加体验。研究生时期我读了罗伯特·文丘里的书,觉得非常有意思。他对学生时期的我影响很大。 李:你是指文丘里的理论,不是作品? 西泽:对,主要是理论。他也有一些好的作品。文丘里做了很多了不起的工作。首先他无视“历史”。例如他对罗马风建筑、巴洛克建筑、柯布西耶和赖特的现代建筑是等同看待的,完全打破了当时的历史观。另一方面他很重视“历史”。他的理论论及了西方建筑历史中几乎所有的东西,视野之宽阔,令人惊讶。另外,他研讨美国建筑、欧洲传统建筑,对建筑的“表皮”进行了分析,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新的视点。

李:1960年代正是“现代主义”最盛行的时候,大家对功能、空间、结构等建筑内部的东西很重视,奉若神明。 西泽:对,文丘里发现了不同于一般人考虑的、全新的建筑体系。他用“表皮”来分析建筑。本来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建筑一定是有外皮的。可当时只有文丘里非常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他的想法很有个性。 李:他的代表作品“母亲的住宅”立面就很有新意。 西泽:对。但从根本上来讲他主要还是理论上的贡献。文丘里非常喜爱建筑。他评价建筑时,不是从“历史”的角度来判断这个建筑是否重要,而是强调这个建筑对自己是否重要。用这种自己建立起来的体系对历史上的建筑进行评价,完全不用“历史”的审美体系,因此,可以说文丘里是完全无视“历史”的。这给我很大的启发。 李:1980年代后期,解构主义的影响力非常大,特别是1988年在美国纽约现代美术馆举办的“解构主义建筑”的展览。 西泽:1980年代后期解构主义刚开始流行的时候,我正在大学学习。当时可以说解构主义来势凶猛。但我对解构主义没有一点儿兴趣。1988年解构主义的那个建筑展览,屈米、里勃斯金德、埃森曼、盖里、OMA都参加了。我只对OMA感兴趣。当时OMA被归类到解构派里,可我认为OMA的建筑和其他解构主义建筑师有根本的不同。我完全倾向OMA。实际上,在1980年代后期的日本,你很难不受到雷姆·库哈斯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谈论库哈斯。

妹岛和世生平与设计解析

拍自DOMUS的封面 普利策奖得主妹岛和世9月14日同济演讲 https://www.360docs.net/doc/914220485.html,/v_show/id_XMjA2NzI3MTIw.html 中性的包容--妹岛和世和扎哈哈迪德 作者:方振宁

东与西 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还强调文化的地域性,把一些文化现象分为“东与西”似乎有些落伍。但是对于日本的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和英国的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来说,他们的建筑设计风格,在全球化的时代还没有到来之前就形成了,而设计风格的形成显然和东与西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有关。 我写过好几篇关于妹岛和世和扎哈,哈迪德的评论,可是从来没有把她们两放在一篇文章中写,更没有进行过比较性研究,这篇短文就算是一次“快餐”。 在世界建筑的历史上,尤其是近代史上,女性建筑师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左右着国际建筑的方向,或者说引领潮流,妹岛和世和扎哈,哈迪德一东一西,其风格显示为一静一动。 妹岛从她早期的作品开始,就一直显示着静谧,朦胧,超薄,暧昧的特征;而扎哈,哈迪德则是激烈,高速,像狂飙,像海浪一样袭来。那种激情和速度显示着一种强烈的欲望,而身材彪悍,性格鲜明的扎哈,如果她的设计不是那样?那倒让人意外。妹岛瘦弱,安静,不具供人欣赏的体型。这几年的穿着开始时尚,而在此之前她的穿着总和她的建筑设计不搭调。

如果你在扎哈面前提出她是伊拉克建筑师,她会立刻给你纠正说她是住在伦敦的英国人。而妹岛相当的寡言,即使在被迫接受采访时,也是她的搭档西泽立卫比她善言。不过这些都不会影响到外界对她们设计作品的评价。或许会与她们二位的设计风格产生某些联想。 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 静与动 单看设计,我们完全看不到扎哈,哈迪德的女性气质。这种超凡的气质,在她学生时代的习作上就能看到,而外界第一次向她投去吃惊的眼光,可能是上世纪80年代,她在参加香港的一次概念投标设计上得奖开始的。扎哈早期一些受俄罗斯构成主义影响的纸上作品,得益于他的老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的教诲,在20多年之后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展出时,仍然清新无比,那些跃然纸上的激情,如今丝毫未减。我们把她的风格定为中性,那是因为把她和男性气质比较之后发现,他把男性建筑师的设计远远抛在后面。她的处女作诞生在德国和瑞士的边境---维特拉消防署,后因不好用而改成椅子的陈列馆。虽然那件作品并不大,但那是扎哈崛起的象征,而到了中标德国的科技中心时,国际建筑界才感受到她的凶猛。以后她为中东地区设计的

居住原理——西泽立卫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行为之下——西泽立卫 行为之下——西泽立卫 摘要:西泽立卫的建筑思想,及作品——森山公寓:受东京超级碎片城市结构的启发,西

泽立卫的新型综合住宅区的设计与以往传统公寓住宅区的结构截然不同,他设计了一个崭 新的住宅机体,使每一套房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关键词:西泽立卫森山公寓公共性空间 西泽立卫是一批富有才气和创新能力的激进青年建筑师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在80-90 年代浮出水面,之后迅速窜红而一跃成为世界级建筑大师,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 西泽作品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地方在于建筑师对待空间的态度和考察空间的 方式。日本建筑评论家五十岚太郎说,西泽考察空间的方式是很具独创性,他仿 佛站在一架变焦相机的背后,不断调整变焦,不断改变放大缩小的倍数,从而观 察到别样的,丰富多彩的空间状态。西泽说虽然建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空间以 外可能还有更多的东西,但空间对他来说非常重要,这是很明确的。 西泽喜欢的空间是一种开放的,有公共性的空间,与许多人进进出出,有公 共性的,交流的空间,比如咖啡馆,露天茶室,人们可以自由的进出是一个公共 的空间,同时,又有私密性的一面,人们聚在一起,同时也在做自己的事情。有看书的有等朋友的人,也有谈话的人,各种各样的私密性同时存在,而整体又是一个公共的开放的空间, 他关注的正是这种状态,而不是空间形态,比如解构主义建筑空间,有各种各样的变化,可 是与功能,状态,私密性.等没有关系,是一种装饰性的形态,这是西泽不喜欢的。 西泽他自己说大学期间比较喜欢文丘里和库哈斯。首先,文丘里无视历史,同等的看待罗马风建筑,巴罗克建筑,柯布西野和赖特的现代建筑,完全打破了当时的历史。虽然他很重视“历史”。他评价建筑不是从“历史”的角度来判断一个建筑是否重要,而是强调这个建筑对自己是否重要,用自己建立的体统对历史上的建筑进行评价,完全不用“历史”的审美体系,也就是完全无视“历史”。这给他很大的启发。 80年代后期他在大学学习,解构主义刚开始流行,来势汹汹,但他对其没有一点兴趣。1988年解构主义的那个展览,屈米,盖里,艾森曼,OMA,都参加了。他完全倾向于OMA,认为OMA和解构主义有根本的不同。他通过库哈斯感受到了建筑的乐趣,从库哈斯那里重新学习了历史,它认为库哈斯复苏了历史上的建筑运动,库哈斯的实践如“拉维莱特公园落 选方案”“法国国家图书馆方案”设计方法论上也给他巨大的冲击。 研究生一年的暑假,他到伊东丰雄事务所联系作临时工,他说当时对伊东也没有特别深入的了解,可能是为伊东立足于考虑“现在”的设计姿态所吸引。伊东从不仿效历史上的已形成的建筑,是一种完全面向现在的姿态,伊东是他第一个面对面接触的建筑师,以前对建筑师的理解都是从杂志,书本得到的,从这个意义上伊东对他的影响非常重要。 伊东用自己的视点去判断东西地好坏,有独立的历史观和独立的人格,伊东通过建筑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世界,这是他给西泽的启发,伊东对已经形成的历史从不去跟从,当然也有跟从的时候,但是那要通过自己的判断,非常的个人主义。 在伊东事物所的时候,他认识了妹岛和世。那时妹岛刚从伊东事务所独立出来。有时偶尔去看看。那时妹岛没有什么设计工作。西泽觉得妹岛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在伊东事务所休息的时候,他又去妹岛的事务所打临时工,这样他同时在两个事务所工作,后来在妹岛事务所工作了五年后,即1995年他们合伙成立了共同的事物所SANAA,1997年西泽同时也成

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共同呈现

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共同呈现——圆的秩序与解构 方振宁文图 事实证明,城市对建筑家的选择非常重要,他对提升这座城市的形象,以及城市的持续性发展有着关键作用。2004年10月竣工的金泽21世纪美术馆,所在地金泽市位于日本西侧,以宁静的园林和古寺而闻名,受中国文化影响而取名的“六兼园”,是日本三大名园之一,金泽市有“小京都”之美誉。然而在离日本的现代文化中心东京有一个多小时飞机行程那么远的地方,决定建一座能够吸引世界目光的当代美术馆,需要有非凡的勇气,特别是在当今日本经济萧条,所有美术馆都进入严冬时代的今天,是让人不寒而懔的话题。然而山田市长同意在金泽市最显要的位置划出了一块地,即以金泽大学原来附属小学所属的基地建造一座当代美术馆,简直是一个巨大的冒险。 有秩序的解构 美术馆是一个非常低矮的圆形建筑,像一个UFO落在金泽市的中心地带,建设共花了4年时间,自从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SANAA中选这个项目,就一直是人们关注和议论的话题,其建筑模型已经多次参加日本和海外国际性展览。 这个在美术馆建筑历史上史无前例的造型,外观是一个直径为112.5米的正圆,而在一个巨大的圆盘上安置有大小、高低不同的立方体和圆柱体,显然是有意识控制整体建筑的高度,对于那些初到者好象遇到一个迷宫,因为面对的不是一个有着美术馆正门,等待来者的通常美术馆建筑,正是这个表里不分,展览室分散结构,所有的面都可以被认为是正面的美术馆,才引来众多的议论和聚集了无数好奇的眼光。

它从本质上解构了我们概念中的美术馆建筑,为了强调超级扁平和超薄的视觉效果,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把在功能上承重;而在视觉上成为障碍的柱子打散,将柱子变成森林。我把这种有秩序的解构称作日本式解构,这是相对于西方解构主义而言。 其实妹岛已经在古河综合公园的饮食设施这个建筑中,成功地首次实验了“柱之森”,在那之后的芝加哥伊利诺理工大学学生中心方案又延续了“柱之森”的美学,金泽21世纪美术馆是这一美学的延长线。圆形美术馆的外壁,是连续的玻璃幕墙,这种极限表皮取消正面的手法,是建筑的全新样式。 圆中方步 由于美术馆位于市中心,建筑家把它设计成像一个公园那样可以自由通过的建筑,所以在东西南北方向设计了四个进出口。建筑家认为,通过建筑把普通观众和现代美术加以链接非常重要,从而把美术馆设计成这个独特的圆形,它的亲和感吸引了众多的来访者,这足以证明金泽市找对了建筑家。 即使进入馆内,由于360度透明开放的玻璃幕墙,室外风景自然融入室内,有着强烈的开放感觉,建筑体的存在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然而这些是为了让人们更多的感受艺术和城市的关联。从平面上可以清楚的看到,都是大小正方形的布局,只有中间一个圆形展示空间起到聚心的视觉效果,然而有趣的是它是一个偏心的圆。由于展示空间都是由大小正方形构成,所以参观者在美术馆中移动时,并感受不到圆空间的实态,好象圆中行方步。 19个立方体的箱子林立在一个巨大的圆形空间中,像一个巨大的聚落,当观众穿梭在每个相互独立的展示空间中,出现在比通常的美术馆走廊更长和各连结口时,就像一个剧场在走场。初次体验在圆中方步,

森山住宅——集合的房屋碎片

森山住宅——集合的房屋碎片 2008-11-14 01:19:14 来自: Alan 这是一篇转载自西泽小组overlap前辈转载自domous中文版2006年7月01期上的一篇由侯静娴翻译的铃木明的文章。 1.被一所所外观完全相同的白色灰泥外墙的公寓包围其中,整个住宅区变成了一个浅灰色的迷宫。随处可见的窗户意味着有人生活在那些小小的,从外面看没什么特色的房间里。但是从街上看去,每一个窗户上都挂着窗帘,挡住路人窥探的目光,让人觉得似乎里面没有什么生命的迹象。任何不熟悉地形的人到这里都会迷路,送快递的卡车时而经过,让人忍不住好奇,它们是怎样顺利的穿过这里狭窄的街道呢? 东京就是被这些不规则分布的郊区住宅环绕在中间,大量的单身男女以及夫妇们住在这种独立的、彼此没有什么联系的小公寓中。他们的内部空间完全没有特色,整个城市都被这些以脆弱的木框架覆以灰泥而制成的薄墙阻挡在这片独立的天地之外。西泽立卫(Ruye Nishiziwa)的森山公寓,坐落在东京市郊住宅区的正中央,由一套套木框架结构的出租公寓构成。并且,他们的计划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对于生成该住宅区的过程的“闪回”。我听说,关于这片错综复杂的住宅区中,这些由一到两个房间组成的木质架构的小公寓产生的原因是,这片地皮的前任主人想要重建住宅,并把他们拥有的土地重新分配,

从而避免交付遗产税。这也是造成日本更大范围的城市无计划发展的主要原因(在我看来,森山公寓以一种戏剧化的加速的步伐重复了这个过程,尽管我承认,我对这些事物带有讽刺性的观点)。 西泽明确表示不会建造居民自有产权的独栋公寓大楼,因为这样做会破坏周围环境的整体比例。他“并不只想要对房屋内部进行规划,而是从社区的整体感觉汲取灵感,就像老人们看到他们房屋周围的常绿植物,或者间或出现的裂缝时的感受一样。”这就是他想为这里重新营造的感觉。这种想法促使他“把公寓和院落放在一起”。换句话说,就是一栋栋独立的公寓,以住房与空地棋盘般交错的基本规则点缀于院落之间。作为一项附加条件,设计中尽量避免各户的窗户彼此正对。当然,想要在东京设计这样的外形不会雷同的小公寓,无可避免的会使每栋公寓,甚至每个房间,变得更加窄小,这也是之所以许多公寓的面积都缩到最小的原因。由于西泽将每栋住宅细分为不同的次单元(起居室一间,浴室在另一间),其中的一些房间,例如主人的洗澡间,则被浓缩到像电话亭般大小!自然,从这些细分出来的房间中节省出来的空间将被作为户主的私人花园以及各栋公寓之间的过道。 每栋“住宅”的内部设计都不一样,甚至连高度和水平面都不一样。一些被设计得低至地面以下,而另外一些则高出地面。这些相互掩映的房间,再加上它们之间空隙的相互作用,构成了音乐般的和谐的美感。然而仅仅强调公寓构成的精妙技巧,根本不足以详细阐述它的独特

_解析_妹岛和世的_森林住宅_

Analysis on the Villa in the Forest Done by Kazuyo Sejima “解析”妹岛和世的“森林住宅” 摘要:本文通过对“森林住宅”进行文字与图示分析,从若干视角“解析”了建筑的合理性与建筑师的设计意图,猜想出种种结果与意图的联系,这 个过程就像一个建筑的生成游戏。针对分析不热衷著述和理论表达的建筑师的作品,似乎提供了另一种分析的方法和可能性,猜想的结果或许与原作相去甚远,但它就像一个游戏一样刺激着我对建筑的种种探索。关键词:森林住宅 装置 生成 游戏 李丽妹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硕士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建筑师 一、关于建筑师 妹岛和世是日本女建筑师,1956年出生于日本茨城县,1981年获日本女子大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妹岛和世在伊东丰雄建筑事务所工作了六年后,创建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 妹岛和世是一位非常理性的建筑师,她的工作往往从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入手,并花大量时间制作和研究工作模型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最后使建筑呈现出一种整体简洁的效果。人们往往会惊讶于用这种极其理性、繁重的工作方式如何最后形成了她作品中那种纤细、敏感、柔弱的氛围之美。 二、关于森林住宅 森林住宅是妹岛和世的早期作品,1994年完成。住宅位于日本的千野市,建于一片森林里。建筑用地面积为1260平方米,占地面积为15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98.84平方米,分两层,主要用作居住,艺术工作室及展览室。(图1) 1.环境分析 住宅位于一片森林中,此森林均质且缺乏方向感,但有很好的自然环境和景观。建筑用地很大(1260平方米),建筑师却选择了一种体块集中的建筑体量,占地面积仅为156平方米,约占建筑用地面积的1/8,尽可能保留了用地的原有环境和肌理。森林 地面有一定的坡度,住宅建造在坡上,建筑处于基地深处,一条 图3 图2

解读西泽立卫森山住宅

基金项目:2011年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校级教学团队项目(2011TX01)。胡春,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助教、建筑学硕士。 解读西泽立卫森山住宅 ■ 胡 春 Hu Chun 【摘 要】森山住宅是西泽立卫的代表作品之一,文章从反功能逻辑、窗以及透明性等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初步总结出西泽的设计模式。【关键词】西泽立卫;森山住宅;反功能逻辑;窗;透明性 【Abstract 】Moriyama House is one of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Ryue Nishizawa,this article makes concrete analysis in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counter-functional logic,window, and transparency, and gives preliminary summary on design pattern of Ryue Nishizawa. 【Keywords 】 Ryue Nishizawa, Moriyama House, counter-functional logic, window,transparency Analysis of Moriyama House of Ryue Nishizawa 场地、业主等的要求和条件,给予了他 们创新住宅建筑的极大可能,是研究西泽、研究SANAA设计思想的典型作品。 1 建筑概况 森山住宅位于东京市内,业主是一位男士和他的母亲。住宅为10个形态各异的单体(图1),自然地散布在基地上,其中包括:5间餐厅兼厨房、7间起居室、2间书房、4间卧室。传统的处理手法是将一系列功能空间组织在一栋建筑中,西泽将它们拆分开,各自独立地 散布在一块方整的用地内,并在单体之间形成了一系列既独立又联系的花园,同时向外部街道环境开放,创造了一种新的氛围和景观,整体如同一个由住所组成的社区。0 引言 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于1995年成立SANAA事务所,2010年被授予普利策建筑奖,评委会认为这对搭档设计了“实体存在退隐,并形成人、物、行动与风景的感觉情境”环境中的建筑,提出他们的建筑“与那些华而不实、卖弄技艺的建筑形成了直接的对比”。SANAA一直探索建筑设计的各种可能性,尝试不同的设计手法,通过项目实践阐释不同的设计理念。森山住宅为西泽立卫事务所设计,于2005年建成使用,其设计手法代表了妹岛和西泽近些年来对住宅建筑的研究和理解,同时,

2010年 第三十二届 妹岛和世 Kazuyo Sejima 日本 和 西泽立卫 Ryue Nishizawa 日本

2010年第三十二届妹岛和世 Kazuyo Sejima 日本和西泽立卫Ryue Nishizawa 日本 2010年3月28日,普利兹克奖筹委会公布,获得2010年普利兹克大奖的赢家是:日本SANAA 组合,这是由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两位建筑师组成的工作室。 该小组是两位倡导新风格建筑的建筑师: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创建的。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SANAA呈现出一种新的建筑风格。除了对结构和设计的关注,他们开始把目光转移到周围生活群落、环境和客户的个人需要:细致的研究、直觉的感受构成了SANAA的建筑设计,例如,他们设计的私人住宅就摆脱了传统的惯有模式。更准确的说,他们“打开”了建筑的设计程序,为各种不同情况的需求提供实际的、灵活多变的设计。 非坚实的物质,比如玻璃,就是SANAA经常采用的材料。他们运用透明的物质构成交错的空间,把人们从对建筑空间的惯有体验和透视观感中解放出来。这些SANAA的基本设计理念对年轻一代的建筑设计师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妹岛和世(女) 1956 出生于日本井原1979 毕业于日本女子大学,获学士学位1981 获日本女子大学硕士学位目前在日本东京生活和工作西泽立卫(男) 1966 出生于日本神奈川1988 毕业于日本横滨国立大学,获学士学位1989 获得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的硕士学位目前在日本东京生活和工作个展1998 “妹岛和世+西泽立卫”,GA画廊,日本东京2000 “妹岛和世+西泽立卫的6个方案”,巡展于德国柏林Aedes画廊、荷兰鹿特丹NAI以及西班牙马德里的Ministerio de Fomento 群展1996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意大利威尼斯1999 “非私密的房子”,现代艺术博物馆,美国纽约2000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意大利威尼斯2001 “帕尔马斯屋顶花园”,荷兰鹿特丹 瑞士劳力士学习中心 大约在一个月以前,由日本的SANAA设计的Rolex学习中心开放了。现在,摄影师Iwan Baan 给我们发来了为3月的Domus杂志而拍摄的相关照片,从这些照片中,我们看到很多令人诧异的倾斜室内构造,一些穿孔的混凝土曲面+玻璃体块建筑。 这个用混凝土建成的房子完全没有厚重的感觉,反而非常轻盈,纯洁的室内空间是自由而纯洁的感觉,像一个流动的梦。设计来自日本的女建筑师妹岛和士(SANNA事务所),她以极为简洁而细腻的设计广受好评。

日本西泽立卫设计大师

西泽立卫,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他和妹岛和世的黄金搭档组合去年获得了建筑界最高殊荣:普利兹克建筑奖。 西泽立卫更多精彩图片 他自横滨国立大学建筑学科毕业后就进入了妹岛和世的建筑事务所,5年之后与妹岛和世共同创办了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在建筑设计领域,西泽和妹岛之间相互不干预。关于西泽的建筑设计风格,引用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的话:“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的建筑拒绝过度的、夸张的修饰。他们自觉地约束建筑手法的滥用,通过寻求建筑物的必要品质,使建筑作品显得简约而坦诚。” 西泽立卫的主要作品包括,“守山住宅”(2005,东京),“十和田艺术中心”(2008,青森),以及“直岛地中美术馆办公室”(2005,直岛)。

直岛地中美术馆办公室 巧夺天工的“水滴”建筑 在日本最美的濑户内海的直岛,有一个建造一座私立现代美术馆(NMuseum)的计划,这座美术馆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业主希望和通常的美术馆的展示有所区别,要将作品置放在一个完整单一的空间中,意图让作品和空间有机地融为一体。美术馆方面希望永久展出两件作品:一个是以音为题目,另一件是以色彩为主,那么建筑呢?建筑就是围绕光为题目来设计,这样一种搭配关系再美妙不过。 为了让设计不妨碍两件作品各自独立的关系,西泽考虑把它设计成为一个无限大的空间。设计结果,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建筑犹如一滴水的形态。建筑的整个构造是用只有20公分厚的钢筋混凝土浇灌,挑起一个有着3,000多平方米的巨大空间,而这之间没有一根柱子来支撑穹顶。

直岛地中美术馆办公室 整个建筑的长边为60米,宽为47.9米,高为4.2米,NMuseum就是这样一座具有横向无限蔓延空间的美术馆。 西泽立卫说他的构思来自一滴水,他让我们从一滴水中去感受空间的无限大。从形式上看,犹如一滴水的建筑,可以说是有机极限主义风格,然而作品的背景则有着东方的哲学作为基础。 直岛地中美术馆办公室 开放的“公共性”空间

妹岛和世的不确定性知识讲解

二、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的建筑思想 建筑界从上个世纪60-70年至今,一直酝酿和加深对“不确定性”的认识,虽然经过了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的浅层解读或者误读,终于走向其拨开云雾见天日的时候,这在新一代的建筑师如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身上表现得更加尤为明显。在前面师承关系上,可以看出建筑上的“不确定性”表现在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只有作为三位一体完整地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确定地说建筑界对后现代社会中“不确定性”真正地领悟了和理解了。这三个方面分别是:形式上的不确定性,功能上的不确定性和设计方法的不确定性。其实,还有概念的不确定性,观念的不确定性等等。这些都可以归属到上面的三种之内,从目前建筑界的发展状况来讲,和当代人们对建筑认识深度来看,分成三个方面来论述,应该说可以比较全面地把建筑上的“不确定性”的发展成果阐述清楚。 (一)形式的不确定性 形式的不确定性,正确地说法应该是视觉上的不确定性。在伊东丰雄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建筑的轻型材料的使用,从而造成建筑的轻盈感或者说漂浮性。伊东是从风的研究开始对建筑的流动性和轻盈感所作理解的。初期,他对“不确定性”的理解,也多局限在形式的“不确定性”上。到了后来,他偏向了对“半透明性”理解,这个转变应该是对形式“不确定性”的理解的飞跃,甚至可以这样说,是从写实性的“不确定性”向写意性的“不确定性”的巨大的飞跃,这一点至关重要,乃至后来影响到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的建筑的视觉上的“不确定性”,使得他们建筑的空间、通灵剔透,具有“禅”一样的纯净空间(图6)。 虽然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领悟到了这点,并且把老师的认识推到极致。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的建筑处理,没有伊东丰雄那样,用材料的“形式”来营造轻盈的气氛。他们的建筑形式反而是笨拙的方形、圆形或方形和园形组合而成的。他们的建筑外在体量(形式)透出了一种拙朴,但是他们建筑的材料(透明性或半透明性)的使用,应该削弱了形式(体量)的呆板(图7)。他们很多建筑采用了玻璃和半透明的玻璃作为外在围护结构,但是它们不是完全透明的玻璃,或者有意识地在玻璃的光学效果作一番研究和改进。即使用实体的墙面作为围护结构,他们也尽量减薄墙体的厚度,提高墙体的明度和亮度,尽力降低墙体的笨重(确定)感和敦厚感。有时在墙体上随意开设洞口,也是营造轻盈感的有效措施(图8)。在建筑室内多采用密柱,以尽量减少柱子的直径,以获取建筑上的轻盈感。同时也尽量压薄楼板和屋顶的厚度,来降低楼板和屋顶的自重,而来从形式上减少笨拙感(图9)。上述的方法可以确保获取写实上的“不确定性”。同时,在室内的饰面材料尽量要用反光或透光的材料。 最让人惊讶的是,他们写意上的“不确定性”感,他们把视觉上的“不确定性”几乎推到了极致。在透明或半透明的玻璃室内,阳光透过半透明玻璃弥漫在室内,光线被钝化而变得柔和。浅色或白色或朦胧透明的或反光等材料,不断钝化光线,同时透过或反射柔和光线,经过透明材料或半透明材料的光线在室内轻盈地来回传递(反射),最终使得室内形成一个朦胧、纯净和半透明的“光的海洋”(图6)。这种“光的海洋”呈现天堂般的美丽和魅力,把时代的“不确定性”感用建筑语言的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不是晶莹、不是剔透,而是朦胧、氤氲和柔和,纯净得近乎禅一样的空间。我们眼前只有柔和的光线,物体消失了。视觉上的感受,给予人心灵强烈的震撼,与现实生活中弥漫着电子媒体时代的虚拟的世界的“不确定性”融为一体。他们的建筑作品使我们似曾相识地体验到电子时代的“非真实的梦幻世界”。在我们内心深处获得的电子时代的“不确定性”印象,在我们眼前奇迹般地出现了,我们感

妹岛和世

妹岛和世在同济演讲 妹岛和世:通透飘逸,源于“公园”与相会 “我觉得做建筑需要坚持,不轻易放弃自己的想法。”当这句素朴而有力的话从日本建筑大师妹岛和世口中说出来时,有着一种特别震撼人心的力量——一袭小黑裙下的妹岛女士看起来是那么瘦小,脸上的神情是那么恬淡。 这句话正来自2010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首位女性策展人、本年度普利茨克建筑奖得主妹岛和世在昨日上午的“2010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开幕式上的动人演说。在论坛举行的同济大学,可以容纳3000人的大礼堂座无虚席,而妹岛独特的建筑才华也在她详尽讲述的过往作品中展露无遗。谈及其通透风格的源起,妹岛和世说:“我的设计都是源于‘公园’这个概念,我把它看作一个人与人相聚的场所,我的出发点是人与人的交流和相会。” 妹岛和世简介 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当代日本的知名女建筑师。 1956年出生于日本茨城县。 1981年获日本女子大学硕士学位。 1987年建立妹岛和世个人建筑事务所。 1995年与西泽立卫合作建立SANAA建筑事务所。 2001年任东京KEIO大学教授。 2004年,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以金泽21世纪美术馆赢得了当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 2010年,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一起荣获象征建筑学最高荣誉的普利茨克建筑奖

矿业同盟管理学院,德国埃森 建筑:独一味“通透” 近年来,有一个日本女性的名字在世界建筑界日益风生水起,这就是妹岛和世。这位笑容可掬的女建筑师的作品风格独特,多带有重要的“通透性”。她与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作品,大量地运用玻璃外墙等材质,让建筑感觉轻而且飘浮,被称为“穿透、流动”式的建筑。 金泽21世纪美术馆,这是妹岛第一个拿出来和观众分享的项目,可谓是“通透”的典范之作。美术馆的外观是一个正圆,而在巨大的圆盘上安置有大小、高低不同的立方体和圆柱体。这座美术馆没有正门,所有的面都可以被认为是正面,即四面八方的人都可以进入美术馆,在这里相聚相会。“金泽是一个很小但是很热闹的城市,在设计建造前,金泽市长找过我们,希望我们能够提供一个让市民活动的空间,基于这个考虑,我们就决定把美术馆和交流馆这两个空间结合作为建筑的重点。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最终中标了。” 美术馆的圆形连续透明玻璃外壁,使内外产生了一种通透的感觉,让市民能更多地体验美术馆的空间同时也能感知外面的风景,这种建筑方式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妹岛介绍,“馆内设有多个展览室,在每个展览室中间我们都做了空隙的处理,这和以往的美术馆设计是有很大区别的。首先,这样就可以让参观的人有更多的空间交流,与艺术近距离接触。其次,在隔断的材料上,我使用的全部是透明塑料板,所以还是可以看到一些内部的展览内容,而且这样也可以根据展览的需要拆分布局。”就建筑与城市结合,妹岛解释,“大家看这个建筑的时候,可以透过玻璃看到这个建筑的使用过程,其实这就是一个重新构筑的空间了,一个和城市联合的空间,美术馆前面低的建筑符合人的状态,能和人很好地融合;而后面高的部分又可以整体和城市结合。” 她主持设计的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也同样的通透飘逸且风格强烈,位于曼哈顿的这个七层楼高的建筑,形如不同偏向的盒子堆叠而成,外面裹上一层亮白的外衣,通过银色镀铝

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

SANAA呈现出一种新的建筑风格。除了对结构和设计的关注,他们开始把目光周围生活群落,环境和客户的个人需要:细致的研究,直觉的感受构成SANAA的建筑设计,例如,他们设计的私人住宅就摆脱了传统的惯有模式。更准确地说,他们打开了建筑的设计程序,为各种不同情况的需求提供了实际的,灵活多变的设计。非坚实的物质――比如玻璃,就是他们经常采用的材料。他们运用透明的物质构成交错的空间,把人们从对建筑空间的惯有体验和透视观感中解放出来。这些SANAA的基本理念对年轻一代建筑师产生了巨大影响。 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各自独立,又共同组建了SANAA,2004年第九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他们的方案金泽21世纪当代美术馆(twenty-first century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获金狮奖最佳方案奖。稍后在瑞士Lausanne联邦工科大学(EPEL)学生中心国际指名竞赛中击败了让.努维尔,赫尔佐格和德穆隆,库哈斯,扎哈.哈迪德等获胜,更加引人注目,除了先前完成的金泽21世纪美术馆外,同时进行的大项目还有西班牙的瓦伦西亚近代美术馆扩建项目,这在妹岛和西泽的建筑生涯中也是难得工程,妹岛和世的美学在建筑界视野中日渐浮上。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美学最重要的地方是他们多次试图将普通的公共建筑营造出供认冥想的空间,这也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那种文化精髓流淌在妹岛的血液之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把那种白色,轻盈,透明,超薄等各种手法理解为创造暝想空间的手段。 先谈谈西泽 西泽作品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地方在于建筑师对待空间的态度和考察空间的方式。日本建筑评论家五十岚太郎说,西泽考察空间的方式是很具独创性,他仿佛站在一架变焦相机的背后,不断调整变焦,不断改变放大缩小的倍数,从而观察到别样的,丰富多彩的空间状态。西泽说虽然建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空间以外可能还有更多的东西,但空间对他来说非常重要,这是很明确的。 西泽喜欢的空间是一种开放的,有公共性的空间,与许多人进进出出,有公共性的,交流的空间,比如咖啡馆,露天茶室,人们可以自由的进出是一个公共的空间,同时,又有私密性的一面,人们聚在一起,同时也在做自己的事情。有看书的有等朋友的人,也有谈话的人,各种各样的私密性同时存在,而整体又是一个公共的开放的空间,他关注的正是这种状态,而不是空间形态,比如解构主义建筑空间,有各种各样的变化,可是与功能,状态,私密性.等没有关系,是一种装饰性的形态,这是西泽不喜欢的。 西泽他自己说大学期间比较喜欢文丘里和库哈斯。首先,文丘里无视历史,同等的看待罗马风建筑,巴罗克建筑,柯布西野和赖特的现代建筑,完全打破了当时的历史。虽然他很重视“历史”。他评价建筑不是从“历史”的角度来判断一个建筑是否重要,而是强调这个建筑对自己是否重要,用自己建立的体统对历史上的建筑进行评价,完全不用“历史”的审美体系,也就是完全无视“历史”。这给他很大的启发。 80年代后期他在大学学习,解构主义刚开始流行,来势汹汹,但他对其没有一点兴趣。1988年解构主义的那个展览,屈米,盖里,艾森曼,OMA,都参加了。他完全倾向于OMA,认为OMA和解构主义有根本的不同。他通过库哈斯感受到了建筑的乐趣,从库哈斯那里重新学习了历史,它认为库哈斯复苏了历史上的建筑运动,库哈斯的实践如“拉维莱特公园落选方案”“法国国家图书馆方案”设计方法论上也给他巨大的冲击。 研究生一年的暑假,他到伊东丰雄事务所联系作临时工,他说当时对伊东也没有特别深入的了解,可能是为伊东立足于考虑“现在”的设计姿态所吸引。伊东从不仿效历史上的已形成的建筑,是一种完全面向现在的姿态,伊东是他第一个面对面接触的建筑师,以前对建筑师的理解都是从杂志,书本得到的,从这个意义上伊东对他的影响非常重要。 伊东用自己的视点去判断东西地好坏,有独立的历史观和独立的人格,伊东通过建筑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世界,这是他给西泽的启发,伊东对已经形成的历史从不去跟从,当然也有跟从的时候,但是那要通过自己的判断,非常的个人主义。

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获2010年“普利兹克奖” 及他们的25个作品说明(附图)

由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与西泽立卫(Ryue Nishizawa)共同成立“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建筑事务所”(SANAA ),将获得2010年“普利兹克奖”(Pritzker Prize)。 1、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 2、日本金泽的“21世纪当代艺术博物馆”(2004)

日本金泽的“21世纪当代艺术博物馆”(2004) 普利兹克奖评委会主席洛德-帕伦博(Lord Palumbo)表示:“他们的建筑风格,纤细而有力,确定而柔韧,巧妙但不过分;他们创作的建筑物,成功地与周边环境,及环境中的活动结合在一起,从而营造出一种饱满的感觉及体验上的丰富性;他们非凡的建筑语言,来自他们的

协作过程,这个过程独一无二而又激动人心。基于他们已完成的著名建筑和对新项目的期望,以及上述特色,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成为2010年度的普利兹建筑奖获得者。” 4、日本金泽的“21世纪当代艺术博物馆”(2004) 5、日本金泽的“21世纪当代艺术博物馆”(2004) 6、日本长野的O-Museum博物馆(1999)

评审团称赞他们的建筑物的特色是“最少的材质面板”(minimal material palette)、“很少的细节”(spare details)、“流动的空间结构” (fluid spatial organization)。 7、日本长野的O-Museum博物馆(1999) 8、日本东京的“克里斯丁-迪奥大厦”(Christian Dior Building, 2003 )

9、日本东京的“克里斯丁-迪奥大厦”(Christian Dior Building, 2003 ) “普利兹克奖”设立于1979年。这是第三次由两位建筑师共同获奖。 10、荷兰阿尔梅勒(Almere)的“德昆斯特林剧院和文化中心”(DeKunstlinie Theater and Cultural Center, 2007 )

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的建筑设计

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的建筑设计 ?https://www.360docs.net/doc/914220485.html,/news 2010年04月15日作者:佚名来源:ABBS 浏览:4 413 ?由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与西泽立卫(Ryue Nishizawa)共同成立“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建筑事务所”(SANAA ),将获得2010年“普利兹克奖”(Pritzker Prize)。 1、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 2、日本金泽的“21世纪当代艺术博物馆”(2004)

3. 日本金泽的“21世纪当代艺术博物馆”(2004) 普利兹克奖评委会主席洛德-帕伦博(Lord Palumbo)表示:“他们的建筑风格,纤细而有力,确定而柔韧,巧妙但不过分;他们创作的建筑物,成功地与周边环境,及环境中的活动结合在一起,从而营造出一种饱满的感觉及体验上的丰富性;他们非凡的建筑语言,来自他们的协作过程,这个过程独一无二而又激动人心。基于他们已完成的著名建筑和对新项目的期望,以及上述特色,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成为2010年度的普利兹建筑奖获得者。” 4、日本金泽的“21世纪当代艺术博物馆”(2004)

5、日本金泽的“21世纪当代艺术博物馆”(2004) 6. 日本长野的O-Museum博物馆(1999) 评审团称赞他们的建筑物的特色是“最少的材质面板”(minimal material palette)、“很少的细节”(spare details)、“流动的空间结构” (fluid spatial organization)。 7、日本长野的O-Museum博物馆(1999)

8、日本东京的“克里斯丁-迪奥大厦”(Christian Dior Building, 2003 ) 9、日本东京的“克里斯丁-迪奥大厦”(Christian Dior Building, 2003 )“普利兹克奖”设立于1979年。这是第三次由两位建筑师共同获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