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思想史

社会思想史
社会思想史

社会思想史

一、绪论

一,关于社会思想史的一般认识

1,客观存在的思想发生史

2,经思想家阐释的思想史

二,社会思想的定义和述论

郑杭生:人们对于实际存在的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的反应是人们对社会结构模式或社会运行模式的认知或设想所形成的观念和理论。

社会思想定义评述:1,是关于社会问题及解决2,是关于社会共同生活及其结构变迁的

广义社会思想3,社会主义思想

社会思想史定义:1,社会学的史前史2,包涵社会学的比较广泛的关于社会实体的思史三,中国社会思想史的研究范围

1,社会起源问题

2,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问题

3,社会变迁的动力及规律

4,社会制度及其规律问题

5,社会问题的揭露与解决方案设计

6,个人与社会的问题

7,关于社会行为的控制问题

8,文化的性质及功能问题

9地理人口与社会现象问题

10,社会思想与社会进步问题

四,中国社会思想史的特殊性

(一)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使中国的社会思想在维护社会秩序以而主如何调整封建社会中阶级关系方面较为突出

(二)中国社会思想特别重视人口问题,人本主义色调特别浓重

(三)中国社会思想往往与伦理思想政治思想纠缠一起

(四)中国社会思想家对社会演变的举比较浓厚

(五)中国社会思想史中,比较完事的有系统的社会思想较之西方比较为贫乏

(六)中国历史上经历过多次农民战争其反应出来的社会思想也很多

五,中国社会思想的分期

(一)原始社会至夏商西周的社会思想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思想

(三)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四)隋唐时期

(五)宋明时期

(六)明末至鸦片战争时期

(七)鸦片战争至五四时期

(八)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现状

第一编原始社会至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思想

第一节神话传说与远古时期的社会思想

一,原始禴生产力的发展与思维

二,古传说神话与原始社会的社会观念:1,改造自然建设社会2,世界的形成人类的产生3,颂扬英雄人物

三,原始社会宗教所体现的社会思想:1,最早宗教观念的萌芽:灵魂不死2,自然崇拜——灵物崇拜——图腾崇拜。

第二节夏商文明及社会思想

一,夏代的天命论思想“禹刑”“有夏服天命”

二,商代文明概况帝——天帝“蒂”-根基,原始众神之主,万物之源帝立子生商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神权与王权于一身

“帝”是商信仰的至上神,具有绝对的权威,帝不仅管辖着自然天时而影响农业的收成,同时又是人间祝福的主宰,对人鬼信仰崇拜

四,商代的社会政治意识

(一)“余一人”的专制王权意识

(二)当代“德”的观念与重民思想萌芽:1,德——礼——孝的社会思想个人修养:德人的社会行为规范:礼礼的表现:孝2,重民思想的萌芽

第三节西周时期的社会思想

一,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度与文化

嫡长子传承制度“亲其所亲”:即要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尊其所尊”:即要求尊宗敬祖,小宗尊大宗,大宗尊天子“孝”: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二,敬德保民的社会思想

德: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民心比天命更重要

敬天保民:知稼穑之艰难,知小民之依习人事以待天命

第二编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思想

孔子要求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老子:守下、柔、弱。

孟子:性善论、仁政。韩非:法治以调整君臣关系。

第二章老子的社会思想

一,社会秩序应受自然法则所支配。

(一)道法自然

(二)反对有为,无为而治。“天下多忌讳,而人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自然无为——善有为——恶“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者,忠信之簿而乱之首”(三)怎样才能无为?

在政治上:1,无知无欲2.,不争不战

第二节老子的控制论

一,社会矛盾现象的分析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二,怎样控制社会矛盾的转化

(一)贵柔“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二)谦下

(三)宽宏

(四)知足

(五)见微

第三节老子的社会思想

“道仁义,明人伦,尊教化”

第一节孔子的社会控制论思想

一,孔子的政治思想

(一)“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化政治观。

(二)“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是亦为政”的泛政治思想。有两方面的思想主张:1,国家的政治以孝为稳,教友兄的人才有资格担任国家的官职2,孔子教育不仅是教授学生知识,而且通过对学生的教育间接参与国家政治。“为政以德,辟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三)“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的社会分配原则

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社会文化控制论

《诗》可以兴,可以群,可以观,可以怨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之美,小大由之”

三,“为仁由已”的主体自尊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法

(一)“为仁由已”的主体自觉“刚毅木讷,近仁;巧言令色,鲜矣仁”

(二)“有教无类”的社会教育思想

孔子的社会控制论思想的特点:承认社会规范是外在强制性的东西,但通过社会教育的推广和个体的自觉追求可以使人与规范之间处于一种融和的关系。

第二节孔子的社会角色论

一,正名的涵义

(一)正形名——名实相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二)定名分“明贵贱,别善恶,辨是非”“君子不器”只有特定的用途

二,孔子正名思想的用途

(一)纠正僭越,拨乱反正

(二)作为政治指导原则,积极领导社会运转“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第三节孔子的社会思想

一,“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有道社会——理想社会模型

二,“君子之德”的理想道德人格——社会元素论

(一)仁者的道德境界“克已复礼”已:人的私心,人的本性。

(二)“仁者爱人”的交往原则(上层的交往原则)“已欲啬则啬人,已欲达则达人”(三)讲究信誉——上下层交往原则“足食,足兵,足信”“民无信不立”立:安定

第二编(第四章)孟子的社会思想

第一节性善论

一,对人性思考的发端——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二,关于人性的几种观点

(一)告子的“性无善而无不善”论“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善与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二)世硕等人主张的“性可善,可以为不善”论,强调后天影响。

(三)无名氏“有性善,有性不善”论,有的人出生就是善的,不会因外界的善恶而变坏。

二,孟子性善论的内容——人是可以为善的

(一)人性本善——善端(人出生就有善的苗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二)恶之产生“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三)道德实践——如何由道德的可能必性变为现实的道德:1,居仁由义。行走在义的大道上,居住在仁的屋子里面才能道德高尚。为仁是以之为所当有的精神,

义上人之以为人所当行的道路。2,知言养气。知言:对错误的观念、言论形成

自觉的批判能力。不动心:强制其心使其不动。3,切身自反。4,心无愧怍

第二节以“仁政”为核心的社会整合方案

一,仁政与王道

王道——以德服人霸道——以力服人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见詹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成诚服也”

(一)施仁政,行王道是平治天下的根本所在。

(二)仁义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是一切社会秩序的保证

(三)人民苦于虐政而期盼仁政

二,推恩与保民

1,推恩之术人有不忍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仁之政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2,保民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保民之道包括顺民、安民、养民、教民“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三,制民之产孔子:富而教之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裕民生薄赋税

第二节社会分工与社会变迁理论

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社会分工思想

二,“一治一乱”的社会变迁理论

第五章墨子的思想

第一节墨子的社会批判理论

一,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矣。

对兼并战争的批判:发动掠夺战争是一种极不正义的行为,反对侵略和掠夺战争。

二,对统治者掠夺人民以满足奢靡腐朽生活的批判。

第三节墨子的理想社会论

一,和平相爱的新社会——兼爱社会

1,爱与利相联系兼爱:人与人之间实行普遍的无差别的互相友爱

2,兼相爱,交相利。爱是无差别的,不分轻重厚薄。

3,天下混乱的原因在于彼此相别

二,人民康乐的新社会

1,费财劳力,不利于民者不为(非乐、节用节葬)

2,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不生。

3,有才者勉以分人——互助互利

第七章庄子的社会思想

第一节庄子的社会批判论

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天人合一“天与人不相胜”真人至人:1,无情要顺应自然而不应人为的争益2,人活着就要过着一种符合自己本性的恬静安定的生活,摆脱社会对人的束缚。

二,对一切文明进行抨击

1,人类文化是乱世之源

2,道德法律是大乱之源

3,反对一切思想意识的争辩,尤其反对儒墨两家学说,认为是大祸的根源

三,对乱世的看法

第二节个人与社会矛盾论

一,外弃“人为文明”的控制系统

仁义,贤愚都是“残生损性“

“帮纯朴不残,孰为牺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往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

二,内弃过分的“自我物欲”和个人竞争能力

心斋:虚者,心斋也。

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第四节庄子的理想社会模型

一,幻想一个无差别、无界限,不穷于是非,不讲善恶的社会

1,以道观物

2,人的认识的相对性

3,认识标准的相对性“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

二,庄子的“至德之世”

“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知乎君子与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同谓朴素,朴素而民性得矣“

第七章荀子的社会思想

第一节性善论

一,基本观点:“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礼义,法度,政治制度,道德规范

“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这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

二,性善之证明

1,日常生活证明

2,心理证明“凡人之欲为善者,为性恶也。”

3,物性和人性的比较证明

4,从政治角度证明

三,化性起伪

观点:性恶善伪就是为化性起伪转恶为善,改变人的恶性而迂于善,因为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结果,肯定人有智能可以向善,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教化成就自己。

第二节荀子的社会组织论

一,群与分

1,“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2,群是分的基础。“何以能群?曰:分”

3,分的标准就是“义”。“分何以能行”曰:义。”

二,分的具体内容

1,分是封建等级关系“贵贱有等长幼有差,富贵,轻重皆有称也。”

2,分是社会伦理关系

3,分是社会分工分职

三,“明分使辨”的思想

“故人道莫不有辨”人与人之间具有的上下贵贱长幼亲疏之别。

“斩而齐,枉而顺,不同而一,夫是之谓人伦。”

第八章韩非的社会思想

第一节“好利恶害”的人性论

一,主旨: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

与荀子相同:本性的内容:人欲望本能,自然属性看成本性。

不相同:荀子对人性做了道德评价——恶。韩非主张“因性”根据人的特点制订法律规范。“利之所在,民归之。名之所彰,士死之。”

二,利害关系是人生的纽带“喜利畏罪,人莫不然.”

三,人主之患在于信人

1,君臣之间是一种利害关系“人臣之于其居,非有骨肉之亲,缚于势而不得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居心也,无须臾这休.”

2,君主与人民之间也是一种利害冲突的关系。“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

第二节“法术势”相结合的君主权力论

一,势的专制

韩非指出一个政权要想推行它的法令必须有专政的权力,这个权利就是“势”。

“夫有材而无患,虽贤不能制不肖”“威势,人主之筋力也”

为了防止失势,韩非认为国君必须牢牢掌握住赏罚的权力。“赏罚者,邦之利器也,在君则制臣,在臣则用君。”

二,术的诡谲

术是君主依靠权势,对群臣施展阴谋加以控制的手段。

(一)课能之术:君主考核群臣,检验人才的方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

诺言必须与功相一致,执权范围必须划分明确,不得越官,而有功臣下应当尽心于自己的职权范围,不要干那些与自己职权不一致的事情。

(二)君主驾驭群臣的阴谋权术。“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1,要注意、识别、清除奸侫之臣。“六微”“八奸”

2,君主须用权术,严禁一切不合法的行为,尽可能把奸邪行为消灭在萌芽中。

3,君主应当讲究自我神化之术。

三,法的冷峻

“法者,编著之于图藉,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也。”法的作用是培养耕战之士。

第三节“世异备变”的历史观

一,变古与法古

二,世异则事异

三,世异则备变

第三节(第九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思想

第一节董仲舒的社会思想

一,“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宏观社会思想“天人相与之际”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社会思想史的定义与研究方法)【圣才出品】

第一章社会思想史的定义与研究方法 1.1 复习笔记 一、学习中国社会思想史的意义 1.相关概念 (1)社会思想 社会思想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秩序的构建、管理及理想社会模式的观念、构想或理论,属于理论社会学范畴。 (2)中国社会思想史 中国社会思想史是研究历代中国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秩序、社会问题、社会管理及社会模式的观点、构想或理论发生、发展的内在历史过程及其特点与规律的社会学分支学科。中国社会思想史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源泉,是研究和正确解读当代中国社会运行逻辑的重要基础。 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的进展 (1)对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引进已从初期浮光掠影式的介绍或翻译,发展到较为系统的深入研究。 (2)在中国社会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中,照搬西方概念或理论与中国现实社会生硬比附的现象已大为减少,社会学家大都集中精力研究中国改革发展与社会转型中出现的重大现实问题。 (3)中国社会学家已有了“文化自觉”意识。

①充分认识到中国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如不能与中国自身的实际及传统相结合,形成中国的社会学基础理论,则不能对中国的应用社会学研究发挥指导作用; ②认识到中国的社会学基础理论,必须从中国社会中寻求,而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有自己的文化特色的国度,因此,要建设中国的社会学基础理论,就不能忽视中国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思想之精华及其当代意义。 3.中国社会学界对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努力 (1)新中国成立以前-孙本文 ①民国时期,孙本文在《社会学原理》中指出:“中国社会思想,为研究中国社会学者必须研究之材料。” ②20世纪40年代中期,孙本文发表了一篇名为《五十年来的中国社会学》的论文,又于1948年出版《当代中国社会学》一书,均提出了关于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的建议。 ③在中国社会学发展规划中,孙本文先生把“中国社会思想史”作为“中国理论社会学的建立”中最首要的任务提出来。 (2)社会学恢复重建后-费孝通 ①社会学恢复重建以后,以费孝通先生为代表的老一代社会学家反复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思想在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②费孝通先生在晚年所写的一系列学术反思性的文章中,反复强调中国社会学界要加强对中国传统社会思想与文化的研究,真正“中国的”社会学的发展,必须要以中国丰富的社会思想为基础,才能继往而开来,自立于世界社会学之林。 4.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地位 (1)从建立新中国社会学的角度看, 我国的社会学,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为其发展目标,就需要我们在吸收借鉴西

《中外政治思想史》模拟试题4及参考答案

《中外政治思想史》模拟试题4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A、政治思想 B、经济思想 C、社会思想 D、文化思想 2、( B )政治思想史沟通古代希腊政治思想史和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重要桥梁。 A、古埃及 B、古罗马 C、迈锡尼 D、马其顿 3、从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末叶,文艺复兴逐渐走向繁荣,涉及文学、艺术、历史、政治等诸多领域。这一时期的文艺复兴开始在( C )全面地走向繁荣。 A、意大利 B、罗马 C、欧洲各地 D、英国 4、伏尔泰猛烈地抨击封建制度和教会,以自由、所有制和平等为公正社会的秩序原则,主张个人自由,主张共和制,代表了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的( D )思想特征。 A、封建贵族阶级 B、地主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大资产阶级 5、拿破仑主持编制的《民法》法典以( A )的社会成果为依据,并把这些成果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法典详细规定了资本主义财产制度,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确定了农民土地私有制,这些都为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创造了条件。 A、法国大革命 B、英国革命 C、文艺复兴运动 D、宗教改革 6、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史上,提出与民为敌而“民必胜之”的只有贾谊,这是传统( B )的认识定点。 A、天人合一 B、重民思想 C、抑民思想 D、重农思想 7、( C )是李世民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的突出部分,也是以其为首的统治集团的共同思想主张。 A、民轻 B、民权 C、民本 D、民主 8、( A )是理学的开山祖师,他引老庄思想入儒,提出太极说。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又名《易通》)。 A、周敦颐 B、胡瑗 C、韩愈 D、邵雍 9、( C )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朱子语类》等。他继承发展前人思想,建立了理学的宏大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为理学上升为统治思想提供了条件。 A、程颢 B、程颐 C、朱熹 D、张载 10、在王守仁的心学中,心有多层含义。心不是( D )。 A、人的感知和认识 B、天地万物的本原 C、心的道德属性 D、一个物质器官 二、名词解释 1.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 2.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和科学理性主义主流传统的开创者。它突出强调了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并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著名论断。鉴于此,他主张贤人政治或专家政治,他认为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因此应该是具有相应知识的人来治国。 3.洛克: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早期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著有《政府论》上下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

1 社会学正式出现于(C ) A.人类社会出现时 B.十三世纪 C.十九世纪三十-四十年代 D.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2 社会学的创始人:(A ) A.奥古斯特·孔德 B.斯宾塞 C.马克思 D.马克斯·韦伯 3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B ) A.人类历史的全过程 B.现实的、具体的社会整体 C.过去了的社会 D.当今世界上还存在的各种原始部落 4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的本质是(C ) A.个人的集合,只是个空名 B.客观存在的实体 C.社会关系的总和 D.聚集到一起 5 中国古代儒家所传说和向往的最高社会理想是:(A ) A.社会

B.小康社会 C.理想国 D.和谐社会 6 首次提出实证一词的思想家:(C ) A.孔子 B.马克思 C.孔德 D.韦伯 7 第一次使用社会学一词是在(A )一书中 A.《实证哲学教程》 B.《社会学原理》 C.《社会学方法论》 D.《经济与社会》 8 《自杀论》的作者是(C ) A.奥古斯特·孔德 B.斯宾塞 C.迪尔凯姆 D.马克斯·韦伯 9 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 ) A.迪尔凯姆和马克斯·韦伯 B.帕森斯和默顿 C.科赛和达伦多夫

D.库利和米德 10 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在(D) A.1952年8月 B.1958年6月 C.1978年12月 D.1979年3月 11 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后,对中国社会学产生较大影响的社会学家是(B ) A.晏阳初 B.费孝通 C.景汉 D.本文 12 下列属于评比性文化的是(D ) A.庆典方式 B.拜访方式 C.礼仪禁忌 D.科学技术 13 组成文化的最小的单位是( A) A.文化特质 B.文化特质丛 C.文化丛 D.文化模式

《中外政治思想史》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外政治思想史》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A.社会思想 B.经济思想 C.政治思想 D.文化思想 2.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 A.城邦 B.帝国 C.部落 D.村社 3.()是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 A.托马斯.阿奎那 B.教皇尼古拉一世 C.教皇格里高利七世 D.奥古斯丁 4.恩格斯高度赞扬(),称其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国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英国革命 D.巴黎公社 5.通过时期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形成了以个人权利、财产权利为核心的()观念, 同时也形成了以限制权力、分权、法治为核心的()观念,这为英国自由宪政思想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A.权利权力 B.集权主义个人主义 C.共和制度君主立宪 D.主权专制 6.()运动发生于英国17世纪的勾芡,很快传到北欧大多数国家,并且对美洲产生了 影响。但是,()的最高表现是在法国的18世纪。 A.思想启蒙(或启蒙)思想启蒙(或启蒙) B.文艺复兴文艺复兴 C.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 D.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7.强调个人自由,限制政府权力是法国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正是这一 主张的典型代表。 A.保守主义 B.民族主义 C.自由主义 D.国家主义 8.在周公的诸多施政思想中,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是()与()。 A.保民慎刑罚 B.敬天尊天命 C.敬祖尊王命 D.怜小民重刑罚 9.汉武帝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儒学和儒生的政治社会地位,儒学成为官方学说。到汉武帝时, 儒学的地位更加巩固,最终完成了政治指导思想的转换。此后,()成为中国政治思想的主流。 A.法家 B.道家 C.儒学 D.墨家 10.()在位期间大体能做到从谏如流,是历史上最善于求谏、纳谏的帝王。 A. 周公 B.秦王赢政 C.曹操 D.李世民 11.()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朱子语类》等。他继承发展前人思想, 建立了理学的宏大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为理学上升为统治思想提供了条件。 A.程颢 B.程颐 C.朱熹 D.张载 12.清代()直言“帝王皆贼”,揭露了帝王的历史罪恶。但他仍寄希望于君主,提出 了调整绝对君权的具体设想。 A.王守仁 B.唐甄 C.黄宗羲 D.戴震 二、名词解释 1.政治思想 2.西塞罗 3.永恒法 4.东汉名教 5.道统 6.朱元璋 三、简答题 1.布丹指出了主权的哪些特征? 2.什么是无为政治? 四、论述题

中国社会思想史笔记.(社会学)doc

中国社会思想史笔记 思想史:真正构成思想史对象或素材的不是人类的一切思想和情感,而是那些以理论形态以及叫系统化呈现的学说和思想。 社会思想:就是人们对于实际存在的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的反映,是人们对社会结构模式和社会运行模式的认识或设想所形成的观念和理论。 社会思想史:是以社会组织与社会制度作为研究和认识对象的思想理论发展史。他从整体上、结构上、组织与制度上去考察社会,从历史和发展的方面去把握人类社会和人类的社会生活,并使这种考察从一般的经验层次提升到论与学说的抽象层次。 中国社会思想史:应是在中国这个地域范围内土生土长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生存规则、政治模式、经济状态经过了整合,有一定存在能力和一定群众基础,并顺应人民和自然的需求,自然而然地进行进一步的同化和异化的过程,便是中国社会思想史。 一、商人的社会政治意识 1 “余一人”的专制王权意识:王权专制意识,须听从王命,动用刑罚,对臣民拥有杀生大权,但是商王对国家也负有责任。后世影响:构成中国传统政治思维的基本理念之一。

2 敬德与重民思想的萌芽:“德”已经包含了政治与道德的内涵,重民思想的萌芽。后世影响:成为西周京德保民思想的渊源。 二、西周的宗法社会与宗法文化 1 宗法社会:“宗”是指宗族,“法”是指规则,规范。“宗法”是宗族内部的规范体系,所奉宗主的继替规则。 2 宗法文化:“亲亲”“尊尊”,是一种孝道,是宗族共同体凝聚的需求,巩固宗法秩序的功能。 后世影响:政权的巩固,社会的安定,宗法意思浸入中华文化血脉之中,确立了中国社会基本性质。 三、周公的社会思想(儒家思想主要渊源) 1 天命观:“惟命不于常”,周公的天命观与传统天命观有区别,上天的意志、命令是可以改变的,不会永远无条件垂青于一朝一姓,承天受命于人间行为联系起来,不是上天转移天命,而是自己失德失去上天的眷顾。上天的意志与人间行为的道德相关,道德伦理内涵。后世影响:是孔孟天命观,宋明理学天理观之滥觞。 2 敬德保民:“德”在周公思想体系中占有中心地位。 1)敬德:“德”是个人的德行,政治上的德政。“慎罚,保民” 2)慎罚:敬德思想一大主题 合义合宜,避免滥用刑法 罪小不做反省,不可不杀,罪大而悔改,可予以饶恕 用刑之道在于使民心悦诚服

《现代社会学理论》精.doc

《现代社会学理论》 一、结构 见书P7——P15页 第二章行动:社会安排中的意义和动机(构建理论) 韦伯和齐美尔认为,社会是人类意图的产物。 1、韦伯:德国社会学家。是社会学的一位奠基性的人物,也是构建理论的奠基人。认为人总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社会现实的行动者,其行动方式要看他们是以怎样的方式理解其行为的,以怎样的方式赋予行为以意义的。将社会行动体系分为四类:工具理性行为、价值理性行为、情感行动和传统行动。对于非理性行为我们可以用直接性观察理解其行为的意义,而对于理性行为,我们以说明性理解其行为意义。对说明性理解要求在因果和意义两方面都必须是充分的。 2、齐美尔:德国社会学家,与韦伯同为建构主义经典理论的奠基人。认为社会的缘起在于其成员的心智中,考察的对象是个体的人及其境遇、行动。 3、符号互动理论:齐美尔影响了20世纪早期的美国社会学思想,最突出的是由芝加哥大学米德发展起来的符号互动论。符认为:社会是由代表心理过程的姿态和语言(符号)的交换构成的。 4、米德: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分支——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其符号互动论的核心概念是自我,人类在描述自我时,既用主我“I”也使用宾我“me”。主我是思考着行动着的主体,宾我me是主我I所思考的那个客体的自我,是自我的一个面相,是他人对自我凝视的一种表达,社会经由宾我me进入个体,并且同时被主我I所建构和重构。符号互动论者讨论的互动是主我与宾我之间的内在对话,社会期待与个体的要求和表达在其中进行协调。一个发达完整的自我意味着,人们能够比较确信,自己赋予一个符号的意义与他人所赋予的意义大体一致。 5、戈夫曼:符号互动论者,认为世界就是一个大舞台,主张一种拟剧视角,印象管理是其核心主张。其核心理论概念仍是自我。一是正式自我,它定位于社会情境中。正式自我是外在于人的,并寓于社会控制模型中,又是在与个人的关联中发挥作用的。第二是进行表演或印象管理的自我,这种自我是冲动的,情绪的和变动不居的。社会生活也正是在正式自我和表演的自我之间不断协调的过程。 6、现象学:现象学受韦伯的影响较大,代表人物舒茨,现象学社会学关注的是行动者通过哪些方式,将感觉材料转变成各种类型化或心智图像来解释社会世界。 舒茨对韦伯行动的意义与行动的动机是同一的观点提出的质疑,将行为的动机分为两类,一是因果动机和目的动机。 7、常人方法学:想要用一种科学的方式将社会世界类型化是不可能的,因此,社会学家必须以与行动者的做事方式完全相同的方式来解释社会。代表人物,[美]加芬克尔,致力于对日常生活中例行性的平凡活动进行直接经验性的研究,认为这些活动的核心特质是反身性。 8、帕森斯:自愿行动。 9、哈贝马斯:把行动分为两个主要类型:沟通行动和策略行动,但主张这两种类型的行动都是理性的,可以被观察者理解的。沟通行动理性是为了平衡把理性行动仅看作目的性的或工具性行动的片面观点,沟通行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达成理解。 第三章理性:个人利益最大化 1、马歇尔:马歇尔体现了19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功利主义社会学思想的基础。马从需求、个人欲望或目标的角度入手来说明人的活动,并引入效用这个关键词来点明一个行动者可能追求的各种社会对象的相对价值。 2、帕累托:与马歇尔同时代的意大利政治经济学家,帕累托最优:成功的公共决策应该建立起一种个体效用的计算方法,应该明确地以全部人口的效用最大化作为目标。 3、交换理论:关注的焦点是人们在社会互动中的成本和收益。其核心假设是,人们会理性行动,争求价值最大化。 4、其他见书P95—96 第四章结构:决定经验的隐秘模式 1、弗洛伊德(略) 2、列维:原始的思维(略)

1198中外政治思想史答案

中外政治思想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1.C 2.D 3.A 4.C 5.B 6.D 7.A 8.C 9.B 10.A 11.C 12.D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12分,共36分) 13.奥古斯丁是古罗马时期的神学家,他的传世之作是《上帝之城》。(2分)他以《圣经》为最高权威,极力推崇信仰,贬低理性。在《上帝之城》中,他从神学的角度研究国家,从人与上帝的关系中考察人,考察国家和政治问题。(5分)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对中世纪的政教关系生产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中世纪教会的基本信条,奥古斯丁本人也因此在基督教会内享受巨大声望。(5分) 14.霍布斯托马斯·霍布斯,17世纪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西方近代政治学理论的系统阐发者。他在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等许多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被誉为“现代人之父”。(4分)从自然状态出发,以社会契约论解释国家权力产生过程,以自然法和自然权利论证人权,正是这一时期政治思想家具备的一个共同特征。霍布斯就是这一潮流的创始人。(6分)他的主要著作有《论法的原理》、《论公民》、《利维坦》等。(2分) 15.进谏与纳谏是君主政治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活动内容,主要表现为君臣互动,臣进谏君纳谏,成为君主政治的一种调解机制。(6分)李世民在位期间大体能做到从谏如流,是历史上最善于求谏、纳谏的帝王。他还对纳谏进行了理论思考,《帝范》中就有《纳谏》、《去谗》,谈论纳谏问题。(6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16.简述卢梭社会契约论的特征。 卢梭在《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阐述了通过社会契约建立国家的思想。卢梭设想的社会契约基本过程是:在缔定社会契约时,每一个人把自身的一切权利全部转让给整体集体;由于任何一个结合者也同样这样做,他就可以从集体那里获得自己所要让渡给别人的同样权利,得到自己所丧失的一切东西的等价物,并且以更大的力量保全自己的所有;人民是主权者,就不会损害全体成员和任何个别的人。(8分) 通过社会契约,卢梭希望解决个人与国家之间的矛盾,就是既保证了每个人的力量和自由是他生存的主要手段,又要使他置身于力量的总和,不致忽略对于

_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 一、选择题 1.A2.D3.C4.C5.C6.B7.A8.B9.D10.D 二、名词解释 1.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 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观点、政治主张和政治学说。 2.苏格拉底 对希腊政治思想作出重大贡献的思想家。 苏格拉底是智者们的同时代人。他与智者一起,推动了希腊哲学研究兴趣的转向,即由自然转向人和社会。探究事物的本性(自然),探讨普遍定义的思考方式是苏格拉底的一大贡献,也是柏拉图“理念”论的直接思想来源。在对道德和政治法律问题的讨论中,苏格拉底也将其提高到合乎逻辑的定义和解释的水平。这是后来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构造博大的政治哲学体系的前提。 苏格拉底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他极其重视知识的价值,并提出“美德即知识”的著名论断。他主张贤人政治或专家政治。在他看来,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甚至是一门艺术,需要专门的训练,政治家应该是具有相应知识的人。这些思想后来都被柏拉图所继承。 3.神学政治观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神学政治观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

中外政治思想史作业-答案

中外政治思想史作业1 二、名词解释 1.政治思想P3(中外政治思想史学习指导P1) 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观点、政治主张和政治学说。 2.智者: P24-25(中外政治思想史学习指导P8) “智者”是公元前5世纪中叶在希腊一此城邦中涌现出的一批职业教师,他们自称智者。智者向人们收取学费,传授有关辩论、诉讼、演说、修辞的技巧及相应的参政知识,涉及社会、政治、法律、伦理、宗教等广泛的领域。作为第一批专注于社会政治问题的学者,他们对社会、政治和伦理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论,阐述了许多新颖的见解和主张,推动着政治思想走向繁荣。从他们开始,希腊学术研究的主题由自然界转向人类社会。智者并不是统一的思想流派,没有统一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他们几乎都没有完整的著作流传下来,其思想也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但是他们思想活跃,不囿成见,大胆质疑前人的成说,对政治法律问题阐述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们的思想成为后来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政治哲学理论的出发点和思想来源。 3.苏格拉底P25-26(中外政治思想史学习指导P8) 苏格拉底是对希腊政治思想作出重大贡献的思想家.他一生追求真理,把主要精力用来思考和讨论哲学、伦理和社会政治问题.但他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主要由其弟子柏拉图和色诺芬等人记载了他讨论的一些内容.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和科学性主义主流传统的开创者。探讨普遍定义的苏格拉底的一大贡献,也是柏拉图“理念”论的直接思想来源。并成为他的的柏拉图和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构造博大政治哲学体系的前提。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概述

2 社会学教程 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社会学产生的标志和条件(三个)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研究的领域 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五个) 社会学的功能★(四个) 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 什么是社会★(我国典籍中的社会、西方的社会概念、现代社会概念) 社会本质 社会的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变动性) 社会的构成要素★(人、社会关系、社会行动) 文化的含义(广义与狭义) 产品文化 物质文化 工具文化 文化的分类★智能文化 精神文化规范文化 理念文化 文化的特性 文化的结构(文化元素、文化从、文化模式) 文化的功能★(整合、导向、维持秩序、传续) 文化的多样性与相对差异性 文化变迁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的含义★ 关于社会化研究的三种角度(个性发展角度、文化发展角度、社会结构角度)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个人角度与社会角度)和可能性(三个方面) 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五个) 社会化机制含义

对于社会化的过程中,社会化的实施者与社会化对象的关系或机制的理解可分为三种:教化论、学习论和互动论。 社会化的机构★(家庭、同辈群体、学校、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 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 第四章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含义★ 不同行动主体之间的社会互动(人际互动、群体互动) 社会互动的类型★不同性质的社会互动(合作、竞争、冲突) 一种特殊的社会互动(集体行为) 社会互动的意义(三个) 社会互动理论(社会交往理论、符号互动论★、常人方法学、社会交换论★、人际互动)社会角色的含义 社会角色的特点(普遍性、具体性、复杂性、表现性) 按获得角色的方式划分: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社会角色的类型按角色规范性程度划分:规定角色与开发角色 理想角色与实际角色 角色扮演的含义★ 角色扮演的过程(了解角色期望—角色认同—角色扮演的具体过程) 角色扮演中的问题★(角色混淆、角色紧张、角色冲突、角色失败) 第五章初级社会群体 社会群体的定义 社会群体的特征(四个) 按群体规模:大群体、小群体 按成员间的亲密程度分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社会群体的分类★按群体内部行为规范的正式群体: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按群体形成的基本缘由:初级社会群体、次级社会群体 其他分类:内群体和外群体参照群体

中外政治思想史答案-4

一 1. 宋元时期,我国传统政治哲学发生重大转型,()兴起,并在元代被立为官学,成为中国古代后期的政治指导思想。 B. 理学 2. 理学内部流派众多,但他们在政治取向上高度一致,都以()为归宿。 C. 维护君主政治 3. 王守仁把()作为自己学说的核心。 A. 良知 4. 面对宋朝严峻的局势,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思想兴起,其重点是()。 A. 吏治与财政改革 5. 元代,儒家面临着空前的危机。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儒学进行了积极调整。郝经()主张的提出为儒学与蒙古统治者的结合作了论证,扫清了思想障碍。 A. “以夏变夷” 6. ()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第一个启蒙学派”。他们从万物一体、人性自然出发,否定道德神圣性和凡圣差别,肯定个人利益和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向往人人君子、君臣师友的平等社会。 C. 泰州学派 7. 清代()直言“帝王皆贼”,揭露了帝王的历史罪恶。但他仍寄希望于君主,提出了调整对君权的具体设想。 A. 唐甄 8. 在()努力下,理学进入了国家最高学府,理学经典成了国子诸生的教科书。这是元代理学官学化的标志性事件。他为元代理学的官学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因此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C. 许衡 9. ()是理学的开山祖师,他引老庄思想入儒,提出太极说。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又名《易通》)。 A. 周敦颐 10. 西学东渐指近代西方()逐渐传入中国的过程。 C. 科学技术、思想文化 二、1. 范仲淹

宋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著作有《范文正公文集》。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与欧阳修等在皇帝支持下进行改革。改革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制度,减少冗官,提高效率,是范仲淹等人所发动的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他提出了"明黜陟"、"精贡举"、"抑侥悻"等改革措施。范仲淹对军事问题也很重视,他强调军事工作的重要性,重视对军事人才的选拔。尽管在守旧官僚的排挤下,庆历新政虽然很快夭折,但改革的呼声并未就此沉寂,反而更为高涨,更大的改革在酝酿之中。范仲淹和李觏为之后的王安石变法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提供了有益参考,是王安石变法的先声。 2. 黄宗羲 明末清初思想大师。黄宗羲是复社的主要成员之一。明亡后,他曾参加国抗清斗争,失败后,拒绝与清合作,家居著述。其著作有一百余种。其中,学术史方面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政治思想方面有《明夷待访录》及《孟子师说》、《破邪论》、《汰存录》等,今有《黄宗羲全集》传世。其思想对传统思想的批判性继承,有不少具有时代特色的积极因素,对清末维新思潮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3. 用夏变夷 元初,一些儒生主动与蒙古统治者合作,推动统治者接受汉法,以儒学为政治指导思想。郝经、刘秉忠、许衡等人都参与了这一过程。其中,郝经提出了“用夏变夷”论。郝经认为,儒道是政治权力的理论基础,是权力合法性的来源。如果蒙古统治者能尊崇儒学,重用儒生,推行儒道,就可以合法地据有天下,统治权及其他各族人民。对于这样的政权,儒生也应积极合作,为之尽忠出力。这表明儒家试图从思想上对蒙古统治者进行改造,使之也代表汉族地主阶级的利益,即用夏变夷。用夏变夷体现了儒家文化强大的适应能力,客观上有利于汉蒙文化的交流,也使儒学得以保存和延续。 三、 1. 如何理解宋初改革思想的主要观点? 宋朝建立不久就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其主要表现有: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及地主阶级内部官僚地主和普通地主间的矛盾主要表现有: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及地主阶级内部官僚地主和普通地主间的矛盾比较突出。政治上,过渡集权的负面效应暴露。而且,在与西夏、辽的对峙中,宋居于劣势,奉行守内虚外、屈辱求和政策,每年奉送大量的银、绢,称为“岁币”。这又进一步恶化了宋的财政状况。各种因素影响使宋的局势更加严峻。这种情况下,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思想兴起,其重点主要是吏治与财政改革。神宗之前,统治集团内部的改革要求在实践和思想上都有反映。前者是范仲淹、欧阳修、富弼等在仁宗支持下实行的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德庆历新政。后者自是以李觏为代表的富国强兵思想。两者都着眼于解决严重的三冗问题,缓解危机,增强国力,以巩固宋朝的统治。只是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同时,前者着重于社会政治实践,李觏则专门从事理论探讨和论证。(1)改革官员的选拨于管理制度,减少冗员,提高效率。(2)改善经济和国家财政状况,达到富国的目的。(3)整顿军队,加强国防力量,实现强兵的目的。 四、 1. 王守仁心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征? 明中期,王守仁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批驳程朱理学的疏漏之处和空疏学风,以心为宇宙本体,认为封建道德内含于人们的心中。由此,他提出了致良知、破心中贼、知行合一等一系列观点。<br/>(1)心的学说与理想政治。王守仁认为心即理。心是指人的感知和认识;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心的本质是至善之德,良知、天理则是心的不同表现,心在观念、心理层次上是良知,在理论、原则层次上则是天理。天地万物于人都是一体,它们彼此相通、和谐统一的基础就是心。王守仁把这种认识应

中国社会思想史期末复习要点

社会思想定义: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秩序的构建、管理及理想社会模式的观念、构想或理论。中国社会思想史定义:研究历代中国人在社会生产和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生活秩序的构建、管理及理想社会模式的观点、构想或理论发生、发展和继承或斗争的内在历史过程及其特点与规律的社会学分支学科。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范围:①关于社会起源问题②社会组织与社会结构问题③社会变迁的动力及其规律问题④社会制度及其功能问题⑤关于社会问题的揭露与解决方案的设计⑥个人与社会问题⑦社会行为的控制问题⑧文化的性质与功能问题⑨地理人口与社会现象问题⑩社会理想和社会进步问题。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特殊性:①中国社会思想在维护社会秩序以及如何调整封建社会中阶级关系方面较为突出。②特别重视人的问题,人本主义色调特别浓重。③往往与伦理思想、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纠缠在一起。④中国社会思想家对社会演变的兴趣特别浓厚。⑤比较完整的有体系的社会理想较之西方相对缺乏。⑥中国历史上经历过多次农民战争,其中反映出的社会理想也很多。 神话和传说形式保留下来的社会思想具有什么特点? ①非常粗浅、简单而不发达。②各不相关、没有系统。③在全部古神话中,可分为人对自然和人对社会两类、而属于人和社会的一类为数甚少,绝大多数是反映人和自然斗争的情况的。④只是通过神话故事的形式,隐隐约约的反映出一些关于社会生活、社会问题和社会进化的思想,没有抽象的社会思想。⑤不能忽略其保留下的社会思想,应重视其对后来的思想家的思想形成的启迪作用。 试评西周宗法制的社会学意义:①周代的宗法制反映在周代统治阶级思想中,社会权力继替标准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把阶级等级、名分观念看的比血缘观念更重要。②宗法制建立说明在周代统治阶级思想中已意识到要对生活实行有效控制,必须有一套社会组织体系,在这个组织体系中必须“名分”分明。③在整个人类历史来看,社会继替的原则是由身份到契约或能力的发展过程。周代宗确立了以身份为继替标准的原则,并由此形成一个社会控制的组织体系。周代的宗法思想标志着古代中国社会组织思想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 如何理解周公旦的敬天、明德、保民思想?对后代的影响是什么?㈠①敬天思想:西周统治者灭商之后,继承了商代的神权社会思想,周公旦称受命于天,所以要敬天,就是因为他认为周代的统治权是由天赋予的。②明德思想:周公旦认为上天授命的原则是看谁有德行,所以他主张“明德”。“德”作为一个社会伦理范畴,是指人对社会规范的体会,道德是通过行为规范发生作用的,利用这些行为规范去调整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统治阶级道德的重要职能。③保民思想:德行施于尊祖敬宗,施于人事,就是“保民”。周公旦认为,天的意志是靠人民的意志来体现的。④周公旦的敬天、明德、保民思想,是要使用怀柔的办法,让人民安于现状,听其统治。从根本上讲,其目的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但他注重社会下层的疾苦,注意调试社会下层的人与人关系,以保持社会秩序稳定的思想,是对中国社会治理思想的一个发展。㈡影响:①他代表了君师合一的理想②他成了后来儒家学派理想的政治楷模③他的天命随民心与德性而转移的思想成为后世儒家“天人合一”观念之滥觞。 孔子关于仁与礼之关系的思想特点是:①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和礼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②孔子的“克己”也是一种人的心理素质的修养,是要把“礼”的规范内化于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中的过程。“仁”是孔子提倡的社会道德规范的核心。③仁是礼的内心,礼是仁的表达形式。仁是内心的深情厚谊,由此而求表达,于是有礼乐。没有内心的仁,礼乐将失去意义。但仅有内心的仁,没有恰当的表达方式,则仁也不能落实。仁与礼,一内一外,相反而相成。“仁”的思想:仁是孔子提倡的社会道德规范的核心;仁是礼的内心,是内心的深情厚意;仁是出于自己自觉自愿的行为,是一种规范与自由合一的状态;仁是孔门教育的宗旨,是孔子心中理想的人生境界; 仁是一种人与人彼此间痛痒相关息息相通的心情;“求仁”与“知命”相配合,知命才能求仁;仁道的范围很广,而其基础是孝悌。 孟子“性善论”的社会学意义?:如果我们把人性分为自然性和社会性的话,孟子的人性则指人的社会性。第一、“性善论”认为人性之中皆有“善端”,能够启发人的自信,鞭策人们努力向上,包涵人人平等的观念。第二、“性善论”强调人所独具的向善的可能性,揭示出如果人们重视环境的作用,鼓励他人,鼓励自己,成为理想人格,就有可能成为理想人格。第三、性善论是从人文历史演进角度立论的,所以包涵人文历史演化的思想。 试评孟子的社会分工论:①孟子认为,劳心与劳力的社会分工,是与生产领域内的社会分工同样重要或更为重要

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

《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 我们这门课程从时间看从公元前5世纪讲到公元19世纪,从地域上看横跨中国、西欧、北美,涉及的思想家众多,内容十分丰富。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课程主要内容,我们将需要同学掌握的内容做了归纳,有些不作为重点的,没有作答或没有列出,大家可以对照教材看看。具体见下面内容。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学习重点 从宏观上讲,西方政治思想史涉及三个不同历史时期: 古代奴隶制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 封建社会——中世纪时期 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 与此相适应,西方政治思想则从古代自然政治观发展转变为中世纪时期神学政治观,以及近代以来的权力政治观。 1.古代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 这个时期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初步繁荣时期。突出表现在古希腊,它的政治思想一经产生就进入繁荣期。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的主旨是民主共和。政治思想具有自然特征。 2.封建社会——中世纪 表现为神学特征,政治思想与神学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政治思想完全臣服于神学思想,神学思想统领一切,政治学和其他一切学科都被纳入神学体系,成为神学的婢女。政治思想具有神学特征。 3.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 近代思想发展演变速度之快,内容之丰富是前两个时期无法相比的。资本主义时期思想直接影响到当代政治思想。当代政治思想的问题可以溯源到近代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具有权力特征。 第一章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的政治思想 1.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的一般状况,以及影响西方政治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古代的西方分为古希腊、古罗马两个时期。古希腊不是一个国家,

而是一个地区,100多个城邦。古希腊最著名的是雅典城邦,雅典共和国。雅典民主制度最成熟。古罗马是一个国家。 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政治思想是伴随着城邦的形成而出现的,并随着城邦民主制度的兴盛而发展。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城邦是政治社会。古希腊城邦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民主制度使雅典成为希腊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昭示着整个希腊社会民主制度的空前繁荣。 2.古代希腊思想特点及主要思想家: 古代希腊思想特点概括为三方面: 第一,决定人们政治意识的是自然政治观。 希腊的政治思想家普遍认为,城邦的起源和政治秩序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因此,城邦是一个有机共同体,个人是这个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个人的价值依存于城邦,个人离开了城邦就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 自然政治观决定了城邦成员的整体主义意识。这种整体主义,体现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就是将国家视为第一位的,个人是第二位的,这种整体主义意识将个人视为国家的工具,而不是把国家看作个人的工具。 第二,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的考察和思考。 他们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并没有与宗教和神话纠缠在一起,政治是人的事务。自然政治观决定人们的政治意识,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的考察和思考,关注政治制度和政治学基本问题的研究。 第三,关注政治制度和政治学基本问题的研究。 在希腊,政治学是关于城邦的学问和技术。研究城邦制度、研究城邦政体成为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思想发展来讲,为政治思想奠定基础的有: 自然哲学家。以自然为对象,研究自然事物发展,但对当时希腊政治现象也提出看法,用哲学家的观点看待政治问题。 智者,这是古希腊一类人的身份,是职业教师,到处给有钱人讲学,收取学费。智者关注社会问题,他们的贡献是以人的眼光看待社会,抛掉神的观点。他们的思想为后来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

社会学概论-全国-1404

1404-全国-社会学概论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 1、属于斯宾塞主要社会学代表著作的是()(1分) A:《实证哲学教程》 B:《社会动力学》 C:《社会静力学》 D:《政治经济学批判》 2、马克斯·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1分) A:社会发展 B:社会行动 C:社会心态 D:社会问题 3、达伦多夫的代表著作是()(1分) A:《社会行动的结构》 B:《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C:《冲突的社会功能》 D:《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4、艾尔弗雷德·舒茨创立了()(1分) A:现象学社会学 B:后现代社会学 C:理解社会学 D:符号社会学 5、在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开设“群学”的是()(1分) A:康有为 B:梁启超 C:章太炎 D:谭嗣同 6、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中,田野调查指的是()(1分) A:实验法 B:问卷调查 C:文献法 D:实地研究 7、定量分析的资料整理的步骤是()(1分) A:审查、分类和编码、汇总 B:汇总、分类和编码、审查 C:审查、汇总、分类和编码 D:分类和编码、审查、汇总 8、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被称为()(1分) A:自然资源 B:文化 C:人口 D:环境

9、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或吸收的过程,被称为()(1分) A:文化采借 B:文化冲突 C:文化传播 D:文化震惊 10、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常有一种倾向,常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其他民族的,这被称作()(1分) A:文化中心主义 B:文化优越主义 C:文化排斥主义 D:文化相对主义 11、再社会化也称()(1分) A:二级社会化 B:文化反哺 C:继续社会化 D:重新社会化 12、在社会化的相关理论中,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分为()(1分) A:两种水平四个阶段 B: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C:四种水平八个阶段 D:五种水平十个阶段 13、社会角色的扮演一般要经历的过程是()(1分) A:角色领悟→角色期待→角色实践 B: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期待 C: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 D:角色实践→角色领悟→角色期待 14、在合作的类型中,金钱借贷属于()(1分) A:指导性合作 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C:契约式合作 D:自发性合作 15、社会网络的形态以个人在社会网络中获得的利益来区分,可以分为()(1分) 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 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C: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D:集中形态和分散形态 16、配偶双方或配偶一方曾有过婚史,而且配偶双方或一方将与前夫或前妻所生的子女带到新的家庭,这种家庭被称为()(1分) A:丁克家庭 B:断代家庭 C:重组家庭 D:残缺家庭

古典及现代社会学理论复习题(含答案)

1、简述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三阶段及其主要代表理论。 1)古典社会学理论阶段: 涂而干(实证主义传统)、韦伯(人文主义传统)、马克思(批判主义传统)2)现代社会学理论阶段:结构功能主义/交换论/冲突论/功能主义/结构主义、社会行动理论/符号互动论/现象学/常人方法学、批判理论/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 3)当代社会学理论阶段:新功能主义系统功能主义、结构化理论理性选择理论、沟通理论后结构主义. 2、简述西方社会学理论三大研究传统的主要主张。 1)实证主义传统孔德、斯宾塞倡导,涂尔干正式确定。基本观点:社会科学应该以自然科学为标准模式建立统一的知识体系,自然科学的目的就在于对现象的因果关系做出说明/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对现象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预测。以数学和统计学为取向,特别注重量化的研究方法,并强调研究程序的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 2)人文主义传统韦伯开创。基本观点:社会现象不同于自然现象,有其独特的性质和规律,所以不能盲目仿效自然科学来研究社会现象。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解而不是说明,理解行动者赋予其行动及其生活世界的主观意义。 3)批判主义传统马克思开创。基本观点:社会学理论知识的主要任务和作用在于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性检视,从而改造现实社会,而不是维护和修补现存社会结构作单纯性解释。通过对社会的批判来推动知识的反思性发展,以此来引导社会秩序的建立。 3、孔德社会学中“实证”的含义。 1.真实:指知识要注重研究我们的智慧真正所能及的事物,撇开虚幻神秘的东西。 2.有用:知识必须能够有益于不断改善我们个人和集体的现实境况,反对以知识去满足人的无用的空泛的好奇心。 3.肯定:必须善于在个体中建立合乎逻辑的和谐,在整个群体中形成一致的精神,以免引起无穷的疑惑和无尽的争论。 4.精确:我们的知识与现象的性质相协调,并符合我们的需要所要求的精准度,抛弃模糊的认识和主张。 5.相对:知识具有相对的意义,必须反对以往哲学追求绝对知识的倾向。知识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人们对现象的研究总是受到内在和外在状况的限制。 4、简述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 社会是一个实体,而且是一个有机实体。 (1)所谓生长过程,是指社会规模由小到大的变化。 (2)结构的进化,是指社会组织形式由简单到复杂的改变。 (3)功能分化,这是伴随着社会结构进化而产生的一种必然现象。 (4)相互依赖,是指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的社会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和制约。 与生物有机体间的差异: 1.生物有机体是一个结合紧密的整体,而社会有机体是松散的整体。 2.生物有机体中意识集中于机体的一定部位,而在社会中,意识通常分布于组成它的各个分子(即每个人上),因此它的每个成员都具有程序大体相当的感受能力。 3.生物有机体中部分是为整体而存在,社会有机体中,社会整体作为部分成员的幸福服务。 5、社会事实 社会事实是社会学独特的研究对象。“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病具有其固定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社会事实的三个基本特征:外在性(客观性)、强制性、普遍性。 6、集体意识 集体意识是指“社会成员平均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机械团结以强烈的集体意识为基础,在机械团结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里,集体意识几乎笼罩着个人意识的绝大部分,社会强制与禁令支配了生活的大部分。在分化的有机团结社会里,集体意识不是表现为具体规范上的统一,而是表现为抽象价值层次上的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