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改整体推进中

普通高中课改整体推进中
普通高中课改整体推进中

普通高中课改整体推进中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普通高中所体现的一大特点是“穿新鞋走老路,”教师在潜意识中尚未转换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角色,所出现的现象和问题令人堪忧。笔者结合自己的英语教学尝试与实践,总结经验,在本文中分析在教学任务实施前、实施中和实施后所出现的问题、对策及建议,以期更快地融入新课改的进程中,提高课堂实效。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普通高中所体现的一大特点是“穿新鞋走老路,”即迈着新课改的步伐,延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潜意识中尚未转换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角色,所出现的现象和问题令人堪忧,笔者结合自己的英语教学尝试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分析出现的现象,深思存在的问题,在本文中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更快地融入新课改的进程中,提高课堂实效。

1 教学任务实施前出现的问题、对策及建议

在实施教学前,即教学设计时,仍然采用传统的备课,也就是说,教师没有意思到自己在这个环节中的角色转变,教师思考最多的是如何牵、如何引,如何把知识点讲清、讲明、讲透。仍然停留在传统教法中“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这一特点上。因此,在教师讲的设计上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而缺乏考虑学生的兴趣、动机、积极性、自信心等情感因素,备课时很少在激发学生情感上做文章。设计的教学目标只关注知识的学习,忽视了知识的运用;关注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关注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关注智力的发展,忽视了情感的发展。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各种参考教学资料的搬运者。

鉴于以上情况,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任务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造。既满足了目前的学习现实,又照顾了学生的持续发展。在设计任务时必须考虑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作为,有所发展。要设计一个让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放开手脚,放飞思想,使学生在自由驰骋的道路上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交往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教科书为素材,去钻研理论,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同时注意不断学习、自我发展、拓宽视野、丰富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创新,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真实可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活动。教师要对学习内容进行设计,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学生就会主动地、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探索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去。

2 教学任务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对策及建议

2.1 导入:俗话说“好的开始时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也是关键之一。每节课的导入要简洁明了,使学生更快地理解教师的意图、不迷惑。现

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新课改学习,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也得到了不少的收获,先将我的收获和体会总结如下: 在教学观念上,新课改真正把教学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创造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生的创造性、相信学生的潜力,就如潘小明教授说的,要尊重学生,多表扬学生,缩小课堂学习与解决现实问题的活动中去,达到了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目的。启发学生向老师挑战,让学生在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条件下,大胆想象,大胆猜测,敢于标新立异,愿意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让学生通过身边的数学故事入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真正体现了教师在培养学生个性、主体性上下功夫的教学思想。 在教材的运用问题上,新课程主张课程资源的多样化,即在大纲精神的指导下,以一种版本的教材为基础,搜集多方面的资料,可以从报纸、广播、电视、周围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和科技发展等多方面收集数据资料,编辑成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设计出生动的数学智力活动,改变“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过于划意的要求和过于僵化的教学,使教学焕发生机,发挥了教师和学生两面的创造性。课程资源多样化了,课堂变活了,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也会相应的得到提高,教师将从一个“教书匠”变成实施课程的“研究者”。 在教学的组织形式问题上,以独立思考、小组研讨为主,辅以全体教研和大半讲解的组织形式,学生在课堂上研讨和自主活动时间至少达到50%。在教学方法上,以探索式和讨论式为主,逐步引导学生向小学者一样去主动提出问题,制定方案,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去解决问题。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的修养: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坚持自学不懈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和操作技能,学会上网学习,学会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2、认真学习、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领会课标,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内容、编写特点,要求及教学方向,有效、合理、创造性的指导新教材的教学,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积极的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程对“自我”的意义,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 3、教学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学生观”的转变。做到用孩子的心看待一切,不歧视孩子,多赏识孩子,达到班上“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而不是统治者、长官。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的置身于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才能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4)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

课改中国行心得体会_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课改中国行心得体会_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自xx年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路走得很辛苦。然而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在学习和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收获的更多。除了各级教师培训中接触最新观念和了解学科前沿,观摩其他老师研究成果外,学校组织的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也为我们的常规教学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指导着我们每一次的教学活动。我们也因此能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和收获,希望能够引起老师们共鸣。 一、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提高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开发自身潜力,发挥自己能力的机遇。每一位教师在这场改革中都需要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重新改进自己的教学。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老师们都付出了不少心血去探索、寻求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我是学英语的,担任地理教学,在知识水平以及地理的教学经验方面有很多不足,但通过每周的教研活动以及自已的不断学习,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很多,感觉已经能基本胜任地理教学了。 二、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因材施教是一项古老的教育教学原则,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实施因材施教,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堂和课外活动,关心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传统的教学,课堂是

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基本忽略了学生的存在,是学生适应教师的过程。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重在学生怎么学而不是老师怎么教,活动过程要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是否让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的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例如,在讲解地球公转时,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果教师只是凭空讲理论,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总是认为很难很难。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个简单的道具,就能让学生直观地分析出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用两根细铅丝绑成垂直状态,一根表示晨昏线,另一根用红线绕起来且可上下移动,表示直射光线。教师演示给学生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晨昏线的相应移动。让所有学生随意拿两支笔就可做同样的演示。演示过程中学生就能看出:晨昏线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相应移动,而晨昏线的移动引起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同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此轻而易举就能让学生领悟地球公转的意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动手动嘴动脑,全部精力集中于学习中,一次性就能带动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知识,在迎刃而解的基础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三、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 师生关系的和谐,首先在于教师对学生的爱。老师对学生的那份

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

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 我校在2014年5月开始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改革,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胸怀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脚踏实地投身于新课程教育改革之中。一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我们,在这次课改大潮中收获颇多。下面,就我们在课改中发现的问题和困惑以及建议等谈一谈。 一、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认识问题 现阶段,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对“课改”这个词并不陌生,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课改”的人为数不多,特别是我们农村,实施者更是凤毛麟角。为什么实施者甚少呢?通过调查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1.初步转变了教学思想,更新了教学观念。认识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操作”;塑造了学生的创新灵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2. 教育观念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一是从“以教师教为中心”逐步转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二是课堂教学价值观的转变。教学中注意关注孩子们未来的成长,为孩子们健康成长铺路搭桥,为生命奠基。三是师生观的转变。对教师是教育者又是服务者,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理念有了新的认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正在慢慢的建立起来。 3.诸多老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意义认识不到位,他们认为课程改革是专家们的事,他们只是一个普通教师,想改也改不了,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4.农村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特别是资历较深的教师,他们一直深信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一直认为“传道授业”、“尊师重教”就是教师讲什么就是什么,学生主要是听与记,殊不知这里面却隐藏了学生才是知识建构的真正主人的客观事实,要改变他们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5.一部分年轻教师则认为,所谓的课改就是课上用多媒体、分小组,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6.有的教师尽管被唤醒与自主接受新的教学观念,也善于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外化为自己的行动,但在实施过程中受不了众多传统型教师的

小学英语教学经验交流 我的英语课改小故事

小学英语教学经验交流我的英语课改小故 事 还记得在刚开始的英语教学中,我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惑。课堂上学生不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小组内合作学习出现单干现象,对小组评价不公平;由于时间把握不准造成展示的时间不足;教师在指导小组学习还欠艺术等等。回顾一段时间的小学英语教学,一路走来,有过困惑,有过挫折,但更多的是收获和成功。根据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我试着用新的教学形势方法去改进自己的教学为使英语课堂成为学生喜爱的课堂,我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改进,和小学英语课程共成长。在此期间,通过自己的学习摸索及向他人的借鉴,我总结了自己的一些教学形式,效果不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把学生就近原则分成一组,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形势练习对话,做游戏,尤其在单词的检查这一环节中,分小组起了很大的作用,小组组长检查督促小组成员,以小组比赛的形势看谁背的又快又正确,既涉及个体又与集体有关,效果较好。经过多年探索,本人认为在运用中应注意以下的几个问题: 一、处理好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在目前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只有把合作学习与集体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才更有助于提高英语课堂学习的效率,人数较多的班级,处理好二者之间的时间分配关系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须根据所教的内容,

对小组学习和集体教学所需要的时间进行科学有效地合理分配。 二、教师应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刚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在课堂上常会出现学生因不清楚要干什么而乱作一团的局面,这会令教师措手不及。因此,每次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首先要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合作。教师所提的要求要有梯度,在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时,不要提太高的要求,要随着学生合作技能的熟练,逐渐增加要求。 三、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性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对于组内成员来说,是他们之间的合作,但对于组与组之间来说,还必须有竞争。只有建立“组内是合作,组间有竞争”的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对于表现好的小组,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 四、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合作学习被引进英语课堂教学,究其原因也是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适应英语这门语言学习的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了合作技巧,除了可以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之外,还可以增强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多种机会,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的空间是非常广泛的,具

中学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a

标准重新修订,课堂必将变化多样 这次培训我有很多的收获,尤其是让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重新解读。同行与同行交流的平台,群策群力,把以前的“单打独斗”变成了齐心协力,把自己的闭门造车变成了资源共享,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对新教师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对老教师是一个新的教学理念的学习与旧的教学理念碰撞与融合的机会。 中学语文新课改在我校已实行了多年,在这期间的上课过程中,我逐步有了以下一些体会。 新课标是教学的依据。新课标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尤其是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 关于初中语文新课改来说,我最初的理解是主要有两个转变:一是转变教的方式;二是转变学的方式, 即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往往我们的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充足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也是有这样的一些现象:例如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知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细讲精练;一些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教师却将之分化,影响了学生自主探究水平的培养和综合使用知识水平的形成;一些学生自己的见解和体验,往往因为老师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扼杀。……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研究新课标,并通过教学实践,明白了教师应该对教材实行分

析使用独到的处理方法,把教学思考中的特点、优点、亮点通过情景表达出来。这个点就是我参加这次培训,在重新解读新课标之后的改变和收获。 在新课程下,教师理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发言的机会,构建合作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老师既要学习先进的课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适当改革教学;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或情境。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需要我们的教师能够这样去做: 第一、在平时备课中吃透教材,搜集、整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并制作教具,研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二、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发挥想象思维来解决问题,并尊重和准确解读这些合作体验的结果。 面对新课程,我们老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全面、深入地理解语文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体会并实践课程理念的核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个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所以,我们个人的学习和培训并没有结束,相反,它会越来越丰富,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真是学无止境。 1、认真学习新课标,具体的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点,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各种弊病。 2、研究学生,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

公开课的收获与教学困惑

公开课的收获与教学困惑 在学校工作将近两年,我讲了四次公开课,每次公开课都有一次新的收获。 在现代社会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育设备的使用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在上微分基本定理这节课上,我就利用多媒体给出两张图片先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微积分基本定理这一课时在教材上的安排是从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规律引入的,要求学生通过物理方法和数学方法两种方法来计算这个物体在时间段[a, b]内的位移s,但是从学情上分析,我们的学生不仅物理数学基础薄弱,而且反应速度和计算能力上也相对不足,很难接受这么这么繁琐的计算,所以我这节课直接从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创立历史即从两位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和莱布尼茨对微积分的贡献引入,让学生对这个伟大的结论产生兴趣和求知欲,以提高课堂效率。课本上介绍完微积分基本定理后直接进行例题分析,可是我觉得这样会让我们这些对导数都不能应用自如的学生觉得模棱两口无从下手,所以我先给出了几个常用初等函数)(x f 及其原函数)(x F ,再在黑板上板演例题,最后让学生上黑板做练习以发现他们容易犯的错误并对其进行纠正. 我这节课的不足之处第一就是引入时语言表述不够精彩,没有充分发挥这个历史背景的作用,第二就是例题比较单一,内容比较单一,练习时给人的感觉比较松散,需要进一步向老老师学习. 通过这节课第一我学会了如何去让一节课更精彩的引入,吸引学生的眼球;第二,让我学会在讲一节课之前要充分理解教学大纲,这节课的内容是了解还是还是掌握,这是我之前比较忽视的地方;第三,我这节课开始给出一些常用函数及其原函数,但是这节课不能保证每个公式都能得到充分的练习, 应该分成两节课来讲,这也是上班以来一直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先讲知识点在总体练习,但是这种方法对于我们现在的学生而言,他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有限,所以应该边讲边练,才能让学生在这节课上有最大的收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现在主要的困惑就是学生基础不扎实,计算能力相对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每讲一个题都需要像教小学生一样一步一步的写清楚太费时间。每一次作业都需要再三催促,即使交上来全班也就那么几个真正自己写的。不管你说什么就是雷打不动。希望能有好的方法处理这些问题。

浅谈数学课改中的几点困惑与思考

浅谈数学课改中的几点困惑与思考 蕉岭县人民小学汤春凤 教改多年我都力求在教学中改变自己固有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在课改实践中最令人欣喜的是课改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使历来被人们认为相对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精彩,老师的课堂设计和课堂操作都有了新的突破。但在实际教学中也产生了一些困惑,以下是本人在教改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一、开展活动与完成教学任务的矛盾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都有这样的困惑:当我们在课堂中开展了大量活动时,教学任务常常不能按期完成;而不开展课堂活动,又与新课改的精神相违背。到底该如何处理这两方面的矛盾? 在这个问题的思考中,我认为首先要明确到底什么是新课改要倡导的课堂活动?在新课标的要求中,倡导我们教师要从生活中、活动中、游戏中引入数学知识,同时也倡导学生在探究、合作、交流中感受知识的获得过程。但我们也要明确任何课堂活动都是为教学任务目标服务的。因此,我认为:在数学课堂中,活动应该是多形式的,不仅仅游戏才是活动,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也是活动,而且,活动应该为教学任务服务,不能延误教学目标的达到,这样的活动才是有效、有益的课堂活动。 二、课堂活动与学生人数过多的问题 新课标特别强调“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要实现上述过程性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让学生去亲身去参与数学活动,而在学生“经历”、“体验”、“探索”等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目前,正是城镇化过程中,我们县直学校各班学生人数都基本超过了班级的额定人数,班级学生人数太多,给实施新课标带来了困难,教师是很难演好他的角色的,尤其是难以扮演好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难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难以实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这个问题的思考中,我认为:在数学课堂中,小组学习是学生对问题深入探讨、共同解决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参与、全员参与的学习过程;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具体体现。因此,通过学习积极优秀的学生来带动消极被动的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汇报展示学习成果,还是能够处理好课堂活动与学生人数过多的题。 三、前置性作业的布置与完成质量的问题 “前置性作业”也叫做“潜质性作业”,在我们县小把它叫做“课前小研究”。这是我校“生本教学”的特色,其目的“先学后教”,让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有所准备,不是盲目地走入课堂。但前置性作业的布置与学生完成作业的效果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在这个问题的思考中,我认为:“前置性作业”的主题应该围绕课堂,充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知识储备,以便第二天的课堂上有“展示”的欲望。“前置性作业”要有趣,能够挑起他们自主探究的冲动,“前置性作业”要有层次性,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差生能跳高,优生能跳舞”。例如:在《营养配餐》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课前小研究”: 第6课时营养配餐 ★自学导航 认真看课本P63-P65小资料、“试一试”及“算一算”。 1、收集生活中有关营养成分和营养配餐的资料。

我的英语教学小故事

我的英语教学小故事 我在教育教学这个领域已经度过了近10个春夏秋冬,我个人的教育理念是“只要我们老师用一颗颗火热的真心对待学生,他们迟早会回报我们一个太阳”。英语是一个让大多数学生感到极为头疼的学科,想要学生真正的爱上英语,先让学生爱上教英语的“我们”。“要想学好哪个科目,先学会喜欢那科的老师”这句话绝非胡话,所以我们老师更要和学生搞好关系。同时,“教无定法”,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教学环境,就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学方法是多样的,形式是丰富的,下面结合多年来的实践,自己的感受给各位同仁讲一个在英语教学中的小故事谈谈我对教育智慧的理解。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镇中学,学生英语水平特别低,即使现在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但是学生也仅仅在课堂上才接触到英语。而且现在全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几乎为零,在英语教学中绝对多数学生不开口说英语,基本上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学的只是“哑巴英语”。还好我们班的学生是我从初一带到初三,整体基础还是好点,所以我想到了“小组合作”的教育方法。在教学每一篇课文前我先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把该课单词学会且记住,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小组内学习讨论,找出并归纳好不懂的地方,然后我在教学中着重讲学生不懂的知识点,然后又叫学生就本课知识点进行讨论学习。在小组内或扮演课文或拼单词或做练习或游戏等等。不管做什么一定要与本课知识有关,一定要用英语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教学后我发觉学生英语各方面能力都有很大提高,特别是听力和口语进步很快。而我的英语课堂不再是死气沉沉的了,也不像以往哪样老师教学生就学老师不教学生就不学的满堂灌了,学生敢开口说英语了且为了小组积分他们都抢着回答问题了。英语教学课堂气氛特浓。通过这个教学故事我得到如下启示: 一、激发兴趣,使学习质量得以升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失去了学习兴趣,任何学习都不会长久。小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形影不离的伙伴,为永恒的动力。英语教学中最基础的部分是词汇,而学生最头疼的就是记单词,背课文,学语法。记单词是枯燥的,死记硬背的课文不长久,语法教学更无聊,殊不知我们在小组内完全可以营造一个既轻松又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五篇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五篇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篇一】 学校践行语文的教学模式,已经三年有余了。在这三年里,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改实践中,有了一些收获,也有了一些体会。 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扩大学生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拓宽学习和运用知识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我努力实现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2、我还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备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难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经过一番阅读分析,我总结出二年级教材主要是以识字为主,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于是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识记生字词。在教学语文时,我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先把握教材内容,然后来设计教学方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利用多种形式来读,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

课改中存在困惑、问题与整改措施

课改中存在困惑、问题与整改措施 一、小组活动安排不合理 有的老师分活动小组,只是按座位或大小个就近分组,这样可能造成有的小组全是好学生、有的小组全是较差的学生,这样就达不到先进带动后进、好生帮助差生的良好效果。 二、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1、小组成员要视每节课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不少于2人,不多于5人。 2、小组安排要注意好、中、差学生的合理搭配,这样相互间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探究、共同进步。 3、小组安排要注意性别的合理搭配。在合作小组中混合男女学生,可以丰富小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而多视角的产生则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 4、小组安排要考虑学生的能力。有的学生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观察能力强,有的思维比较深刻,将这些具有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更能有助于组内成员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全面发展。 5、小组安排要考虑学生的家庭背景。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必须学会与各种人进行合作,需要与不同社会群体的人接触往来。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与来自不同家庭背景

的同学合作的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应对这种真实的社会生活。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但在听课时,我发现,有些问题学生完全可以马上回答出来,老师却花大量时间让小组讨论,那么课堂宝贵的45分钟时间,一部分花在无谓的“讨论”上,是不是一种浪费呢?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1、老师要精心设计需要讨论的内容 课堂上需要讨论的内容最好是开放性、有争议的话题。例如:小学课本中的《编号码》一节,老师布置任务要求给全校学生编号码,存入电脑,这样,在电脑中随便调出一个学生的档案就能查出他在哪个年级,哪个班,性别是男是女,年龄多大,那么这样编号码有几种编法,哪个编法最好,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相反类似于“1加1等于几”这样的问题,非常简单,而且1+1就是等于2,实在没有讨论的必要。 2、小组安排要合理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每个小组成员可以轮流担任小组长、代言人或记录员等,做到每个同学都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这样进行合作式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带动后进生使其进步

新课改下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新课改下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从2008年新学期开始,普通高中全部实行新课程改革。作为一名教师,我总觉得有太多的问题要思考,有太多的疑惑要解答。听了不少专家的讲座,看了一些课改方面的论文论著,听了不少教师的课,和专家、老师们一起探讨过,总觉得从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应该有一些必须弄清的东西。 首先,如何对待传统。人们一谈到改革教学方法,仿佛就是要革除传统。如此一来,我们看到的课堂常常是表面上轰轰烈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什么自主,什么探究。而实际给人的感觉总有那么种作秀的味道,体现的是一种浮躁,一种空泛。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恰恰是丢弃了真正的传统。多年来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在革除传统弊端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也革除了传统中优秀成分。事实上我们只要理性的回顾一下我们祖师爷孔老夫子的教学方法,就会发现,我们缺少的不是现代的理念方法,缺少的恰恰是传统中最有价值的东西。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小学英语课改故事

小学英语的课改故事 一直以来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经过这么多年的英语教学中,终于领悟到英语这门课程的特性。在课改的背景下,我将英语课堂逐渐还给学生,同时更觉得课堂的授课变的如此得心应手。 回忆之前的几年的教学,采取强压式,每次一节英语课下来,自己累的筋疲力尽不说,孩子们也觉得枯燥无味。课堂教学中,我急于孩子们掌握大纲要求的单词、短语和句型,一遍遍反复的带读,不停的重复相同的内容,很少让孩子们自主学习。一个学期下来,我不仅嗓子坏了,而且孩子们的成绩也并不理想。于是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问题出在哪里?无数次想,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我无不一一重复讲解。直到有一次,观摩南昌市小学英语优质课,发现这些真实的课堂与我截然不同。他们的课堂丰富多彩,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老师的问题,一节课下来,学生掌握的不错,而且老师整个课堂没有太多的话,都是一个任务布置下去,孩子们分组学习,在教授新知识用到情景教学,在巩固新知识的时候用到游戏教学。由此,我明白了我的课堂应该以学生主动学为目的,而不是我一味的灌输。当我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课改培训,更加坚定了我的课堂应该还给孩子。按照课改要求,我给全班分成了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成绩优良中差搭配好,当然组长必不可少。从此,我的课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孩子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 记得第一次分小组开展课堂活动,我以实物简单的教授了schoolbag,maths book,English book等单词后,让孩子们分小组进行操

练然后猜猜组员里的书包有什么。孩子们兴趣高涨,由学习能力教强的组长带领着组员学习。我走下讲台,发现孩子们也把自己的书包和书拿出来一一问,遇到问题都及时反馈给我。然后,我一一请小组展示他们的对话,让我大吃一惊,原来我太低估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了。最后我评出了获胜小组,并制定了累计分制,周冠军,月冠军分别的给予的奖励。我的课堂成了孩子们快乐的天地,孩子们都喜欢上英语,课后也会来问我下一节上什么,他们可以提前准备。还记得前几天印象深刻的一堂课,那天天气非常热,又是下午上英语课,孩子们睡意十足。我讲授的新课刚好是关于动物的新词,我没有急于他们组内学习,而是灵机一动,由我自己模仿动物的叫声。这一叫不要紧,把孩子们的瞌睡叫醒了,孩子们突然变的好奇这是什么动物发出来的声音,我让孩子们认真学习sheep,cow,hen,horse等词以后再猜。最后分配下去每个小组模仿动物叫声动作等,其他组猜。顿时,课堂上响起各种动物的叫声,出现了各种动物的模样。表演时,课堂上不断的欢笑声。这样一来,孩子不仅把今天的新词掌握了,还把以前学的动物复习了一边。这个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我也感到很欣慰。 正如屈原说的“路漫漫其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改的道路上也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努力创新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英语。 龙津学校肖娜

课改心得体会

课改心得体会 汪胜春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十年前就在我们学校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一切以学生为本",“倡导积极,自主,合作的探究方式",“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它的许多理念都让广大教师耳目一新,唤起了广大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也让师生关系有别于以往,是朋友,是长辈,是指导者,是参与者,平等尊重;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改变了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使学生学会了探究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而今,经过十年时间不断的学习,实践,教师们在课改的路上渐行渐远,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在享受课改带给我们成功体验的同时,本人对课改的认识也在逐步清晰,深入。 一、平等对话,合作学习 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不再是应该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

1、给学生机会。比如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时,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朋友介绍颐和园。学生也以游客的身份提出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考查了学生收集的资料,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变老师枯燥的讲解为学生自主地我想说,我能演。再通过读书,进一步了解颐和园。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使师生、生生、生文对话达到融合,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学习。再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发散学生思维。想想说说如果是你,会设计什么样的铁路。学生说出很多S型、T型、直线等等。追问詹天佑为什么用了“人”字形线路呢?进一步分析人字形线路的优点。平等对话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把自己想说的,能说的都说出来,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2、虚心请教。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 二、创设情境,另辟奇径 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置一些问题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比如:教学《生命生命》一课时,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给杏林子的一封信》让学生大胆表达,把我们对生命的认识,对杏林子的崇敬以及对生命的敬畏表达出来。由此体会生命的珍贵,来激

最新议课改中教育教学体会

议课改中教育教学体会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这当然是件大好事。同时,也应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丛的感觉。许多观点虽然很独到,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过听一些课,隐隐觉得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这,是不是一定就是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式呢?像这样教学,能否真正达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像这样去教语文,是不是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呢?我觉得我们还是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需要与时俱进,但绝不可抛弃!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是非常重要的:1、习惯好。即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这样一说,好像同“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其实则不然。真正的“以人为本”,并不完全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一味的顺从和迁就学生,必要时,

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那,才是“以人为本”最本质的含义。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应当必备:一、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二、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四、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好问的习惯;七、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八、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必须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须规范、整洁地写字。必须经常主动习字。习惯是具有迁移性的。学生有了良好的写字习惯,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来了。2、热情高。即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习语言文字的激情。语文是一种活态的,有生命的现象。语文课堂要成为生命成长的课堂。因此,离开了学生的感情——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情,语文课是无法上的,至少是无法上好的。尤其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这样才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落实。也就是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必须进入“角色”,我们常说的:不动感情不读书;其实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这方面,需要引导,需要熏陶,需要结合习惯养成教育来培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让孩子同语言文字伤了感情。这一点并非危言耸听,这种可能随时都可能发生,如: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感;机械重复的抄写;教师对学困生的歧视等等,都可能导致这种后果。试想,如果学生看了课表,某节课是语

我和学生在历史课改中的收获与困惑

我和学生在历史课改中的收获与困惑 程改平 自课改以来,我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可以说伴随课改一起成长,收获颇大,感触颇多:、 一、历史课改中我的变化: 在历史教学的尝试与实践中,我在不由自主地发生着变化:从讲堂到学堂的空间转变;从灌输到探究的教学方法的转变;从接受到合作的师生关系的转变。我逐渐在课堂中做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这种变化是微妙的,更是欣喜的。要做好这些角色的变化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我在课前、课中做了大量工作: 1、精心备课、备学生。课前我认真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设计每一个环节,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历史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机。注重了解学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积极做好可以预测的应对。 2、关注学生和学生学习过程。教学中,我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机械地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同时,还特别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通过不断调整教学进程,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卷入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坚决避免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而偏离了课堂的主题。 3、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具体说来,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设计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学生参与活动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③、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 ④、注意学科间的结合,尤其是文史不分家,正确运用诗词、俗语、 典故、成语等进行教学。 ⑤、努力挖掘、充分发挥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 二、历史课改中学生的变化: 随着课改的推进,现在班级已经形成主动学习历史的风气,并且取得一些效果: 1、在学生参与课堂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这种

我的课改小故事

我的课改小故事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国家基础教育教育课程改革已实施几年时间,蓦然回首,追寻踉踉跄跄走过的足迹,回味这几年时间的课程改革,有艰辛,也有喜悦,有困惑,也有收获,面对这一切,不禁感慨万千,改革对于旧事物来说,无疑伴着痛苦,但也催生欢乐。就这样我的作文课《观察日记》也拉开了帷幕…… 为了写好观察日记,我特意在作文的前几天安排学生准备好各自喜欢的小动物、植物、玩具等。但到了星期二,我检查时,我发现大多同学都准备好了,只有几个平时调皮捣蛋的不爱学习的学生没有准备,当时我一急便说,呆会儿谁没有东西谁就别想出去玩。听我这么说,那几个同学急了。连忙跑到教室外的草坝时去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理,虽说用了强制手法,不过还真管用。说来也怪,听说下午要上观察课,别提孩子那高兴劲了,干什么事情也都起劲。 好容易熬到了下午,上课铃一响,同学们见我一进教室,马上就把早已准备好的东西举的高高的叫到:“老师我有了,老师我有了。”我见势连忙说说:“你们真棒,不过老师也有两个要求,你们同意吗?”同学异口同声的说:“老师你说。”我说那好:“一是要认真观察你们各自的东西,它是什么样子的。二是看谁玩的最有趣。”同学听了呼啦一下全跑出教室,有几个哭丧着脸说:“老师先前我们都有,但跑了怎么办?我们能再去捉几只行吗?”我说:“当然行。”这几个孩子就像获了皇上的赦令似的,飞也似的跑开了。这时同学们把早已准备好的蝗虫、蟋蟀、七星瓢虫、山蚂蟥、牡丹花、玩具等等都拿出来了,放在乒乓球桌上,像模像样的仔细的观察起来,不时说我看不见了什么?他又发现了什么?有的还斗起了蟋蟀,斗起了蝗虫,还有的看蚂蚁运粮食。一时间真是热闹非凡,同学玩的起劲极了。 我正好乐得个清闲起来,这时有个叫陈露的女同学,平时表现平平,面带羞色的走到我身边,轻轻的说:“李老师我捉的是七星瓢虫,我们一起玩好吗?”我当时一惊,感觉这孩子真是进步多了,起码胆子大多了。另外她的作文水平不好,正好借此机会我也可以辅导她。我连忙说:“好哇,我们一起来玩。”我把七星瓢虫放到乒乓球桌上,我说:“陈露,你看它是什么样的?”她说:“我看它是壳是圆形的,上面还有些黑色的小圆点,像个花皮球。我说:“你真不错,来我们用小木棒敲敲它,看它怎么办?”她说:“好哇。”然后我就用小木棒不停在它旁边轻轻地敲起来,大概是我们把它搞烦了,一下子就飞起来了,我连忙一把抓住。我说:“陈露,你刚才又看见了什么?”她连忙说:“我看见它飞起来时,有一对黄色的小翅膀,飞得还很快,要时我们刚才慢一点,差点就让它飞跑了。”我说:“真好!来,我们再玩玩。”我又把七星瓢虫又放在那儿,只见它又变成原来那样子,我们只好用木棒不停的在它旁边又敲了起来,可是敲了很久,它还是一动不动,我说这家伙怎么啦?她说:“老师,它是在装死。不信一会它又会飞的。”说来也怪,她话刚说完,七星瓢虫真的又飞起来了。她高兴的大叫:“快抓住它,快抓住它。”这时又来了几个同学在旁边助威:“陈露,加油,陈露,加油。”还有的说:“加什么油?当然是加猪油。”说着一片哄笑,高兴的不得了。终天被她抓住了,我趁机讲解了一些七星瓢虫的知识。并说如果把刚才你所观察到的,所玩的写不来就是一篇好文章,你能写下来吗?她听了笑着说:“当然能。”

课改教师心得体会

课改教师心得体会 课改教师心得体会 课改教师心得体会1 从20xx年起,课程改革在娄底实施,在这两年里我对物理新课程作了初步的研究与尝试,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认为物理学科更应该站在国家级课改的前沿去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谈谈我在课改中的体会。 一、教学观念的改变 观念的转变是课改的先导。作为课改实施者的教师能否真正领会国家新课程理念,能否转变旧有的教学观念是课改成功的关键。我以为应做到以下几点:1、认识物理新课程理念的内容: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在认识的基础上,去体会、钻研、运用到教学中来;2、认识新教材的优点。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主要优点有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有趣。3、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方式,是把学习建立在学生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基础上,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物理知识由教师做实验得出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新课程强调的教学

是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是学生式的教师,学生是教师式的学生。 二、抓好课堂教学 课堂是实施课改的主阵地。在坚持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先进经验,建立了“以学定教,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学案作为一个知识的载体,实现了由已知经可知达未知。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学案,强化学案的导学功能。强化导学功能,是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当然,教学中肯定会遇到学生理解不准、理解不深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会遇到限于学生的知识、阅历还不知、不懂且有必要现在就知就懂的内容,这就需要老师的讲解。新课程并非不讲了,一切应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该自学时自学,该合作时合作,该讲解时讲解,但讲要少而精,要深入浅出,要强化“导学”功能,用启发式地 教包括启发式的讲,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实施课改实验是否成功,对学生的评价也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教育评价的功能在于促进,而不仅仅是选择。评价应重视做到: 1、注重激励性。 评价最终的目的是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活动,善于运用科学的赞美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不吝惜自己表扬的话语,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