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寺口中学韩春梅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是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的交汇点,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弥补现行教材的不足,而且还能使学生亲身感受的家乡伴随自己成长而发生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及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充分合理的利用乡土地理资源,更有利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的纸上谈兵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等课程理念的贯彻。

关键词:乡土地理资源地理教学重要性

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适当的引进乡土地理资源是初中生心里发展的需求。

现代教育的直观鲜明的图像、声、光、形、色俱佳的多媒体的教学的引入,能极大的增强学生对地理教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知识点,把与之相关的乡土内容下载到教学的网络中,就可以解决学生对生活地理知识不足的问题。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独到的判断力和思维性。以往的“说教”式、“填鸭”式的教学早已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思维需求,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封闭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堵塞了学生对知识的联系性。这种传统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实际上是“过期的”无用的“人才”,是现代教育最不可取的。在教学中,试时的把乡土地理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组织,就可以让学生在通过自己的实践来检验书中的知识理论,从而达到活学活用,有的放矢,以更

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性和缜密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是最“好动”的时期。他们更喜欢在自己的摸索中探取知识。在地理教学中试时的把学生解放出来,带领他们进行野外考察、环境监测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测量、记录、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观念。在学中玩,在做中思,这更符合现代初中生的心理需求。

二、在初中地理适当的补充乡土地理资源现代地理教学必须的

1.乡土地理资源的引入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乡土地理的内容丰富,学生对其有俱来的亲切感。把平时生活中的乡土地理素材挖掘出来用到课堂上,课堂的内容就会变得丰富多彩。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从而由喜欢学、到爱学、直至好学。如六年级的《地球的公转》,我先让学生分析家乡的四季变化现象,有的同学说:夏季的影子要比冬天的影子要长;有的同学说:夏季五一时期我们要睡午觉,而冬天就不需要;还有的说:夏季的早晨5:30天早已很亮,但在冬季的这个时间段,天还是灰蒙蒙的......。针对同学们发现的现象,作为导语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再在此基础上加上多媒体的教学,学生就会带着‘为什么’的探索精神投入到新的教学中,把生活中的疑问现象与课本的理论紧密的联系到一起,乡土地理资源的引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再如六年级上册的《天气与气候》部分,历届的中下游学生总是对天气和气候的两个概念模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先让同学描述了近几天的天气转变情况,恰巧那几天的天气风云多变,同学们的发言非常踊跃。

通过对话,学生很容易的掌握了天气的特点,把两者的概念区分开来。

2.乡土地理资源可以解决学生对一些抽象的地理名词理解难的问题

地理教学是一科范围很广的学科。而其中的自然地理又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其中的一些地理名词含义非常让学生费解、困惑。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引入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例如六年级上册的《地形图的判读》,学生对于利用等高线判读不同地形的名词比较疑问。为了帮助同学解决这个问题,我带领同学熟悉家乡的地形。栖霞是一个丘陵地形,山地较多,实地考察让同学们对于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有清楚明了的认识,解决了地理名词理解难的问题。同时通过到家乡的实地考察更培养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3.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进行初中的地理教学可以让学生学有所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地理实践能力主要包括运用地图的能力、运用地理图表的能力、地理的计算能力和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的能力。要把这些能力运用的实处,与乡土地理资源紧密结合是最有效的办法。乡土地理是学生们能具体熟悉的,具有直观性的最佳资源。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解、解决身边的问题,更大的铸就了学生的成就感。如七年级地理课的《水资源》,针对学校水资源浪费的情况,我让同学们直接或间接性的对学校的用水情况、家属、工地、班级以及学生日常用水情况作一个调查,最后整理合成资料,形成合理化的建议,以班级为单位在学校的

板报栏上发出‘节约用水’的倡议。通过这一系列的调查与研究,及让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联系到一起,避免了死学、死记,又让学生养成了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4.在教学中合理的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中学地理教育要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培养跨世纪的合格公民和建设人才,目的是使人的个体发展与社会整体发展相适应,并最终促进社会发展。地理学科的德育目标要使学生树立新观念、新道德、新价值、新态度和新行动,以此作为理解、支持、参与国家和地方可持续发展规划和行动的思想基础和自觉意识。作为教师要结合实际,说明家乡的生态环境状况、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以实现家乡的可持续发展。在讲解《中国的农业》部分,我选取了栖霞的金牌农业-苹果。栖霞有“果都”的称号,苹果行业非常出名。本课的农业知识,我让学生回家做调查:了解自己家乡的果园的总数、平均每户人家的果园亩数、每家的年底果园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另外还要观察自己村庄的地形、了解气候对果园发展的影响、分析制约果园经济发展的因素以及苹果的销路问题等。回校后小组为单位进行总讨论,一起分析栖霞未来果业发展的方向。区域地理要摆脱那种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单摆浮搁的结构,从区域条件、问题和区域发展方向、策略这一新的视角重建教学内容结构模式,培养学生成人后参加地区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本工作方法和能力。

5.家乡的故土情结,可以激发学生树立改造家乡、建设家乡的崇

高志向,这就有助于促进学生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付诸实践在教学中穿插乡土地理资源,可以让学生直接对祖国有深切的感受,有助于学生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的补充乡土地理资源,可以让学生真实的了解到家乡的地理状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的毅力。在实地的考察中,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丰富了地理知识,懂得了如何协调家乡的人地关系,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充分体现了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王晓慧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时代教育2007年

陈淑清高效地理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

刘友良初中地理教学资源2008年

乡土地理教学大纲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的策略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的策略 初中地理是一门常识学科,教学内容较少,课时安排也少。因此,必须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提高效率,课堂教学策略的确尤为重要。 一、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地图,尤其地形图,可以提高地理课的教学效率。翻看人教版世界地理课本,每一节都有地形图。例如:学习印度时,让学生看P34页图7.31“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学生可以看出印度位于印度半岛,南临印度洋。对于印度的海陆位置有个大致地了解,也可以让学生在图中填大洲、大洋的名称。长期坚持这样做,学生就会把世界轮廓图装在脑中。在平时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坚持利用地图教学,学生就会从图中分析地理环境的复杂要素及其联系,并从中揭示地理规律。教师也会感受到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与教学内容结合最为紧密的教学用具。这也是地理教学的突出特点。 二、联系实际,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学习课本内容的同时,如果能同时联系生活生产中的一些事物、事件,学生就会感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去年6月底,我们在复习亚洲印度,当时我国南方发生了特大水灾。就可以向学生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繁,我国东部水旱灾害也多,原因都是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关键是夏季风不稳定。联系实际还有一个方面,就是适当补充一些乡土地理。比如陕西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农作物等都是地理教学可涉及的内容,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三、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只要我们备课精细,课前工作做得充分,就可以做到精讲多练。在平时上课时,把表放在讲桌上,提醒自己选重点、难点讲解,留给学生充分的课堂练习时间(10-15分钟)。填写配发的《资源与学案》、《填充图册》。只有通过练习,学生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对课本的知识点加深巩固。这样,也可以减轻学生课后的负担,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浅谈乡土地理学习的意义及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乡土地理学习的意义及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南茂中学陈春妹 乡土地理的学习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意义,乡土地理是区域地理中最小区域单元,是本乡本土的地理,对于中学地理教学而言,应该以小区域为主,如市、县、乡、镇等。在认识地理事物和过程,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乡土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乡土地理教学的是否重要,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乡土地理学习的意义 乡土地理的学习是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何要学习乡土地理,它的意义何在?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不断的探索、学习中得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 一)乡土地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 我们常常教导学生要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这些从何体现呢?往往纸上谈兵那是不切实际的,空教如何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没能了解它,哪能爱它,所以只有了解了它才能热爱它,才能自觉的为它做贡献。 有很多的学生对自己的家乡缺乏热爱,倒把所有的目光放眼到了外面的世界,造成这样的原因之一就是对自己家乡的不够了解,不了解家乡的过去、现在,以及家乡的自然和经济,也不知道自己家乡的优势在是什么,若是要真正的去了解家乡,也必然要从地理课上去学习。 人类的认识来自于实践,即使是生动的课堂也只是了解一、二,不能够充分的认识,通过课题的研究,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家乡的优势,自己去体会家乡的一草一木,通过查阅资料学生就可以清楚的知道我们海南保亭的资源优势是什么了,就如:森林资源就以热带雨林居多,其中面积就有33.04万亩;旅游资源主要有七仙岭温泉旅游区集奇峰、温泉、田园风光、民族风情为一体;毛感乡境内有目前我省发现最大仙龙洞溶洞和面积达300多亩的仙安石林等天然旅游景区等等。 热爱家乡,眷恋故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即使在异国他乡的人,到了古稀之年的时候,也总是希望落叶归根。 二)乡土地理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的学习,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如果在课堂上能够上的生动有趣,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他们的探知能力,力求把课堂讲的活灵活现,就不能照本宣科,要把课堂联系到实际中,这样的课堂才能把知识讲活。 学生能够对地理产生了兴趣,对于我们的第二课堂—实践,就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在进行对乡土地理保亭进行研究的时候,通过自然和人文的研究。从自然方面知道保亭的地理位置,保亭县位于海南省南部内陆,五指山南麓,北纬18°23′-18°53′,东经109°21′-109°48′,东接陵水县,南邻三亚市,西联三亚市、乐东县,北依五指山市、琼中县。县境东西宽49公里,南北长54公里,总面积1160.6平方公里,占海南省陆地总面积的3.42%。 再者就从人文方面的探究知道当地的民族主要是以黎苗族为主,其中黎族占总人口的56.2%,汉族占总人口的38%;苗族5168人,占总人口的3.8%,其他民族占总人口的2%。黎族村落多位于山谷坡地或山间盆地之中,村寨周围长有茂密的树木或刺竹。黎族传统住宅以茅舍为屋,称为“船形茅草屋”,而且在屋顶还有很多的图腾构成,代表的意义就不一样。 由乡土地理的学习中来引起对地理的兴趣,有进一步的升级,在要了解当地的地理知识的时候就要从自然和人文着手,这就回顾到学习地理的基本方式中去。 三)乡土地理学习可以使地理教学从“纸上谈兵”的困境走出来 在课堂上一直以来习惯了“纸上谈兵”,在课堂上长篇大论,在实际中却不注重,也不能让学生到实践中去用地理知识去解释,也很难用地理知识去分析一些人地关系,从乡土地理的学习探究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到实践中去深入的学习,这样就是属于一种转换型,相当也从传统的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的学习。 四)乡土地理学习可以为乡土建设服务 乡土地理的学习不仅是为了了解,同时也是为乡土建设服务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地图的运用》教学案例分析 【设计理念】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关键是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须的重要工具。这节课的任务就是使每个学生学会使用地图,因此,我们把学习地图的过程变为一个学习制作地图、使用地图的过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通过角色扮演、发挥想象等,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训练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以图忆文,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地图的运用"一节是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学用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地图的上比例尺、地图上的方向、图例和注记,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基础,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最重要载体以及学习地理的最重要工具,应用广泛,而且也是培养空间思维的重要手段,所以掌握读图用图的技能非常重要,要让学生能正确认识到地图的重要性、有用性,并且掌握读图和用图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表达形式;记住经纬网地图和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记住一些常用图例;能在地图上量算两地间的图上距离,并换算成实际距离;初步具备在生活中读图、用图的能力,如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2、过程和方法: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经历、INTERNET、读图、讨论、交流、师生归纳、课堂练习等方式进行学习,运用了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等。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地图的学习和初步运用,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为今后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埋下基础。 2、教学重点、难点: 地图三要素的学习和正确运用(辨方向、识图例、量算比例尺)。 【学习方法】 谈话法阅读比较讨论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地图应用情境 设问:假设你当小导游带大家去台湾旅游,那你认为最重要的是做什么准备工作,你会怎么做?(设计旅游线路和各景区的有关介绍,涉及全岛交通图、全岛景点图、景区导游图等,上网查询等)。师生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搜出这些地图等。(二)、设问引导读图—讨论答题—启发学习 读图1.22,设问: 1、比较台湾地图和卫星影像图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缩小了)(选择性地呈现地形、河流、城市、交通线) 2、大家对这张图上的方向应如何辨别呢?台北位于高雄的什么位置,你怎么辨别的?台湾岛位于福建的什么方向? (根据学生反应调整教学方案,可就着教室周围地理事物一起辨别方向)

浅谈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及建议1

浅谈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及建议1

浅谈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及建议 濉溪县南坪中心学校薛加民 受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地理学科不参加中考,地理在整个初中教学中的地位可想而知,而在教育落后的农村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通过笔者的调查,就当前农村地理教学的实际浅谈几点: 一、师资奇缺,主导作用难以发挥。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现今农村,地理教师队员怎样呢?一句话而之:鱼目混珠、杂而不精。其表现一:大学地理专业者甚少,据笔者统计:在我所在的一个比较好一点中心学校七八年级共40个班级,而专业地理老师也就2个人,其中一个还是以前教了几年语文改回来的,像周边差一点的学校基本没有地理老师。其余的地理老师基本上都是在本学科难以胜任的,教学能力较差或者年纪较大临近退休的老师。这些老师根本就不懂地理知识,他们认为教地理把一本书念完了就了事,故要让他们传授更多地理知识给学生简值是强人所难。更有甚者,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地理教师,在期末考试时班主任监考学生抄抄答案就行了。在农村教师严重缺编的情况下,专任地理老师更是奇缺,偶尔有个专业的也被改为其他的任课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地理教学的主导作用难以发挥。 二、地理教师地位低下,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地理近多年来不是中考科目,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许多学校领导只是为了完成义务教育而开设地理课。地理课在学校课时量中比重较低,地理的1节课只能算0.8课时,同样要准备1节课,可是得到的却是不一样的报酬,大大的打击了教师上课的积极性。就现在来看,待遇任然是不公平,同样是不做作业因为政治历史参加中考14课时课算满工作量,而地理要16节课才算满工作量。地理没有专门的教研组,就笔者所在的学校自毕业以来地理曾和生物化学分到一个组,也和政治历史分过一个组,到现在觉得和物理有一个字相同吧又被分到物理组参加业务学习,简直是无稽之谈。领导们在排课时,总是把地理排到上午第四节课和下午的第1节和第2节,地理老师每天可谓是倍受饥饿和困倦的煎熬。主管部门在地理学科的考试也是不予过问,就每年的地理会考,发的通知挺严肃,但至此笔者很少见到领导到校巡查考试情况,考试的结果也是无人过问,主管部门不予严格统计,以至于地理老师在参加职称评定时没有教学成绩,无法和其他老师一样参加职称评定,只能望而兴叹,后悔自己当初选错了专业。 三、教学教研活动较少,教师水平难以提高。

浅谈“雨课堂”与地理教学的深度融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15920510.html, 浅谈“雨课堂”与地理教学的深度融合 作者:李新保 来源:《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2019年第16期 “云+网+端”是“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基本构架,而“雨课堂”就是其中一种很实用的智慧教学工具,本文将从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资源智能推送、大数据支持下的教学策略实施、运用智能工具开展多边互动等方面,以七年级地理上册中“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课为例浅谈地理教学与“雨课堂”的深度融合。 一、智能化的教学资源推送 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通过“雨课堂”向学生微信端推送“降水的变化与分布”预习用PPT,根据预习重点“降水的日变化、年变化和世界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录制10分钟以内的微课,上传到视频网络平台,之后获取网址并插入PPT,供学生观看。为检测学生预习情况,教师在课件中插入预习检测题,并在后台可以监测每位学生的预习情况。 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根据课前预习数据分析修改课件,并投屏到教室大屏幕,同时通过“雨课堂”同步到学生端,让教师的手机变身控制课件播放的遥控器。课中可随堂测试检测学生学习效果,通过“雨课堂”后台查看学生作答情况。 在课后巩固阶段,教师可根据“雨课堂”自动生成的教学日志对学生的学习轨迹和学习效果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后巩固提升。如学生较难理解的“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综合分析”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向学生推送课后拓展性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课后自由整合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二、数据化的教学策略实施 “雨课堂”基于整个教学环节动态的数据采集,为课堂教学装上了“精密仪表”。这些数据极大地促进了教学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 一是后台课前预习日志。基于课前自主学习环节,教师可设定时间节点查看本节课预习数据,如课前“报告老师”的问题情况:37位学生对影响世界降水分布的因素不理解,40位学生对回归线附近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不理解等。教师可即时重新修正教学设计:略讲或不讲的知识有降水的形式、降水量的测量,精讲的知识有降水量柱状图阅读,重点讲解的知识有降水的分布,难点需要突破的知识有影响降水的因素;需要插入检测题有:学生绘制柱状图、世界降水量的分布;需要开展小组合作探究的知识有: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及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到内陆年降水量的差别等。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地理论文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 【摘要】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它如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绊脚石,往往成为教学活动的严重障碍,但地理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法应当因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学生认知能力、学校所在环境和学校的办学条件等而各有选择。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已不能适应新的课堂教学需要。根据初中地理新课标的要求,在地理课堂教学和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国务院在《国家“十二五”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教育要不断深化改革,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在地理教学中树立教学创新意识,探索创新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开创地理教学新局面。实现地理教育与素质教育同步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在地理教学实施开放式学习 教学活动中要力求把静态的内容变为可探究性的内容,对于那些有争议的问题,不必刻意追求标准答案,而是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谈谈自己的见解,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在地理教学中,我们除了给学生多创设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外,还根据教学内容,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设法鼓励学生从思想上解放自己,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要随波逐流,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例如,在学习“海陆的变迁”时,有位学生说:“若干年前有一条大鱼死后沉入海底,最后变成了化石,突然有一天,我们在非洲大陆沿海的地层中发现了化石的一半,而另一半在哪里呢?”于是学生们七嘴八舌,有的说在南美洲,有的说在北美洲,有的还说

在非洲,还有的说可能已经不存在了。我说:“你又有了一个伟大的假说,让我们共同寻找那剩下的另一半吧!”虽然同学们的问题和答案不是很成熟,但这毕竟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是他们努力思考的结晶,我们不要轻易掐灭这刚刚燃起的火花。 二、融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 情感共振原则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对人的认识、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学生个体认知素质中的道德感、责任感、理智感、美感等积极情感对提高地理学习效果极为有利,情达则理通,凡是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地理事物往往能较长地保留在他们的头脑中。地理课文中蕴藏的国情极其丰富,这些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情感性教学行为作用下,都会深深地吸引学生,使他们产生喜悦、赞美和崇敬的感情,从而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创设良好氛围,教管结合,多表扬鼓励,少惩罚打击,采取多种子方式创设浓郁的趣味情景、民主情景、激励情景、主动学习情景、探研情景等,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主动学习的行为,感受民主、和谐氛围、教师期望、同伴的鼓励,体验成功的欢乐。 三、创设新颖的情境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学校的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书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

试谈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试谈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苏北中学陈敏儿 摘要:阐述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将乡土地理应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活化、深化地理教学。如通过分析樟林港的变迁来说明交通运输条件对聚落的形成、布局、乃至商业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通过将乡土环境地理方面探讨和课文知识相结合,活化地理课堂教学、深化教学重难点;分析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乡土地理地理教学生态农业樟林古港交通运输区域发展一、概述 乡土地理教材是展现本乡本土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是最生动、最直观的地理感性材料。在地理教学中注意联系乡土实际和进行乡土地理教育,积极运用乡土地理案例活化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原理和案例相结合,是高中地理新课程的一大特色,从“地理课程标准”及新教材角度看,案例既是教学的素材,也是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能力和增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是乡土地理案例,既能延伸、拓展教材内容的配置。丰富地方课程资源,又能体现“地理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对地理实际问题的分析、探究能力的要求。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我国近代地理学奠基人竺可桢教授,1929年在他所发表的《地理教学法》一文中指出:“凡教学地理,必须自己知至未知,自儿童日常所惯于见闻之物,而推至于未睹未闻,自个人所受环境之影响,而推广及于社会全体,是故教学地理,开始必自本土地理着手。”这是符合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的。如果没有对周围环境中山川、村镇、农田、道路、天气变化等感觉经验,就难以形成抽象的地理概念。如果能够结合身边熟悉的事物,巧妙利用乡土地理资料会有利于学生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爱乡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爱家乡,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使我们感到非常亲切,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建设成就来之不易,感受先人们的拼搏奋斗精神,珍惜前辈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地理教学不受重视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中考没有将地理作为考试科目,“副科”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学生轻视、教师也将其视为“副科”。在初中阶段,可以说,地理这门课程如同鸡肋一般尴尬地生存于夹缝之中,难以找到自己应有的重要位置。 一、初中地理教学的现实重要性 我国古代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来形容一个人知识的渊博,这就体现了地理的重要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问题也与地理知识密切相关,我们常说地理是一门上研究天,下研究地,

中间研究空气的综合性学科。在科学技术力量日新月异的今天,地理与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初中阶段开设地理课,并且重视初中地理教学是具有十分突出的现实意义的。 初中地理是基础地理,而高中地理是高考文综三门里最难的一门,而初、高中地理一脉相承,初中地理知识的缺失磨灭了初入高中的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热情,甚至是信心。磨刀不误砍柴工,学好初中地理是为将来学好高中地理做必要的准备。想要提高高考文科生的学习质量,首先必须重视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传授他们基本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初中地理着重传播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从而实现“双赢”的思想。素质教育以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根本目的。初中地理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联系较为紧密的课程,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初中地理与各学科的联系十分紧密。政治、历史事件都在地理舞台上上演,一切生物过程都有它的地理背景。我们本身就是地理环境的一份子,从小树立对社会、对人类未来的生存环境负责的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与发展观。 二、解决中学地理教学问题的几点建议 转变教育观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未来生活有帮助的地理”是当代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改革

我国基础教育要求改变“应试教育”的偏向,强调着眼于提高公民素质,为基础地理教育提供了大好的发展前景。地理作为一门边缘学科,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根据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融感情、知识、能力于一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情感”因素在地理教学中不可忽视 初中地理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拘泥于教材,强调地理事实的记忆和地理思维的严谨,缺乏生动活泼的地理情趣,也就是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但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一种驱动器,甚至对地理老师的好感也会成学习的驱动力。 二、“电化教学”、“互动教学”应用于课堂 电化教学是利用幻灯机、录像、电影等各种电教手段来帮助学生认识复杂的地理事物。地理内容广泛复杂,时间的长久性、空间的无限性及现象的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决定了地理教学的综合性、复杂性、困难性。而电化教学正好能解决这些教学上的问题。 1、化虚为实。比如,在讲“中国的商业和旅游业”这一章节时,笔者曾在两个班采用不同的尝试。甲班按步就班细讲课本中的每一个知识点。乙班只放了两段录像,一段是

中国商业发展史及当今商业形式和商业发展成就,另一段是关于中国主要旅游景观的介绍。结果两个班的反响截然不同:甲班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乙班学生因有“走马观花,身临其境”的体会,所以,除能掌握本节内容外,还对地理这门学科大感兴趣。 2、互动教学“更应在地理教学中得到体现。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教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于参与教学过程。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会和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课堂讨论等活动既活跃又深入。 三、改革教学方法,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质量 把漫画形式或者游戏课的设置溶入教学。现在中学地理教材中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有丰富多彩的插图:地图、统计图表、图画、漫画等。其中漫画以其新颖别致的特点在教材中倍受学生的青睐,当然,对于一个初中学生来说,对漫画的理解能力并不是那么深刻,可能还只局限于表面现象。老师必须利用学生这种对漫画的好奇,正确地引导学生分析

浅谈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素材”的运用

浅谈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素材”的运用 江苏省滨海县八滩中学范贵龙 邮编:224500 摘要:运用乡土地理素材进行地理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美育水平,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丰富的学科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育。因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方法,把乡土地理素材运用到地理教学中去。 关键词:中学教育地理教学乡土地理素材意义作用 乡土地理,主要是本县(市)的地理知识和相关的地理技能。作为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我们必须掌握学校所在地的丰富的乡土地理知识,并把乡土地理知识灵活的运用到自已的地理课堂中去。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地理教师对于学校所在地的乡土地理是“知之甚少”、“不知所以”,把乡土地理素材运用到地理课堂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本人在此想呼吁各位地理老师能够认真学习乡土地理,并把乡土地理素材运用到地理教学中去。 一、把“乡土地理素材”的应用到地理课堂的意义 把“乡土地理素材”的应用到地理课堂,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品德和情感的同步发展,顺应社会的需要和时代要求,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涌现。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美育水平。 中学地理素质教育应该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而在地理课堂中进行乡土地理教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意识和审美观点教育。 首先,通过乡土地理教育使学生亲身去感受家乡的环境,了解家乡的历史、现状、变化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感

情,树立建设家乡的志向,为将来参加家乡建设和献身祖国大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例如,在我们滨海县,我们可以通过对“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道”和“黄河故道”的介绍,激发学生对家乡滨海的热爱。同时,学生通过对当地自然、社会环境的认识,可以有效的进行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开发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国策教育。 其次,可以利用家乡的地理环境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如在滨海,老师们可以黄海滩涂和射阳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介绍,让学生领略家乡的自然风光,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地理事实中发现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劳动美等;另外,还可以发现家乡存在的一些丑陋事物和现象(如水体污染、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破坏森林、滥垦草地等)。从而让学生懂得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美,使学生在亲身感受乡土美的过程中,受到健康的审美情趣熏陶,努力创造美的人格、美的行为及和谐的人地关系。 2、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丰富的学科知识。 课本中的地理知识与实际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有很大距离,比较抽象难懂,而乡土地理教育所涉及的都是本乡本土的地理环境条件、人文地理现象及人地关系方面的内容,与当地的现代化建设及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乡土地理教育过程中,学生亲自参加与实践活动较多,可以为理论联系实际提供较多的机会,形成开放式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比如通过对本地工农业生产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来说明工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资源的关系等。 学生在直接与生动形象的地理事实接触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地理表象知识。将这些地理表象知识与课本中抽象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不仅能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且为运用地理知识解释抽象地理原理,创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发表时间:2019-04-29T10:35:54.14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2期作者:张集臣 [导读] 这样的课堂导入不仅帮助学生回顾了已有的地理知识,同时又能够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到新知上来,为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奠定基础。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姜山镇泰光中学266604 如何设计出精彩、富有艺术性与趣味性的导入,对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大有裨益,值得广大地理教师进行不懈的实践与探索。现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笔者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 一、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又叫“温故导新法”,它是通过复习已经学习掌握的地理知识,承上启下,根据与本节所要学习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导入新课。既有利于降低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使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又有助于学生明了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起较系统的知识体系。如学习《民族》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了解各民族特点的意识与愿望,笔者这样导入:“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经知道了我国辽阔的疆域和众多的人口,同时我国还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那么,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每个民族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吗?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课堂导入不仅帮助学生回顾了已有的地理知识,同时又能够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到新知上来,为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奠定基础。 二、情境导入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歌曲、游戏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真实情景,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学习知识,不仅可以化枯燥为精彩,使学生在形象直观的动态画面中真正感受到学习地理的快乐,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在学习《全球性大气环流》内容时,运用数字故事创设故事情境,在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企图利用大雾作掩护轰炸伦敦,他们认为,由于大雾笼罩使英国飞机无法起飞参加空战无法起飞参加空战,而大雾之上的楼房,烟囱正好可以成为他们攻击的目标。但是德国空军却打错了算盘,他们每次利用大雾空袭伦敦,总是在中途就遭到了英国飞机的拦截而以失败告终。有一次,德国得知伦敦被大雾笼罩的消息后立即命令飞机起飞,可是飞机好不容易飞出了雾区,就被尾随其后的英国飞机击落了。德军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利用大雾偷袭伦敦的企图总是不能得逞呢?(同学们猜测)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关键在于全球性的大气环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气环流,一起来揭开谜底。 三、悬念导入法 学贵有疑。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问题是思维的火花,是开启学生兴趣之门的金钥匙。通过设置悬而未决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求知的愤悱状态,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转移到新知的学习上来。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这一内容时,我提出:“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那么究竟是日月星辰在动还是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在动?”如此简单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使学生在问题与已有的知识间产生了认知冲突。为了解决心中的困惑,学生会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的导入实现了被动接受到主动求知的转变,使得学生以强烈的求知欲与积极的学习行为参与到主动探究活动中来。 四、图片导入法 地理图片种类繁多,不仅包括各种错综复杂的交通图,还包括一些风景宜人的景观图等。这些图片视觉冲击力强,不仅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还可以帮助学生记住一些地理知识。因此,在地理课堂导入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如在教学《地球与地球仪》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尽快融入新知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学好地理对我们的学习与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请大家看这张图片,这是宇航员在空中拍摄到的地球表面的图片,看到这张图片你有什么感想?你觉得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形状?这一节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这里,当教师借助图片来导入新课的时候,学生觉得既形象又直观,从而为教学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联系生活导入法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些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对学生来说,这些生活常识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财富。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如能结合所学内容采取联系生活的导入方法,必将可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而使学生获得学习地理的无限快乐。如教学《人口》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关于人口,你们都有哪些了解与认识?”有学生可能会说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人口众多,交通不便等。在学生回答完毕以后,为了深化学生的认识,教师又把我国面积与人口比例以及其他国家面积与人口比例方面的资料数据展示给学生观看,并让学生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如此一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学生新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六、诗歌导入法 地理中有着优美的山川河流,这些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的最爱,为此他们写下了许多的名篇佳作。利用这些思想文化的结晶来导入新课,既可以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以顺利地过渡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上来,同时实现了多学科间的整合,这符合新课改下培养综合型人才的要求,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此时再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地理知识,更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导入新课是一门技巧更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重在用得“巧、准、新”,力求因课而异,有所创新。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我们应该秉着创新的信念,在素质教育路线上继续探索,让学生在地理这一门功课上,学得更乐意、更起劲。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 地理教育在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因而,在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教学更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笔者就初中教学中,如何搞好地理教学,谈只言片语。 一、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想素质 地理教学中的思想素质教育内容,就是爱国主义、国情国策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和法制教育。 (一)紧扣教学内容,画龙点睛,激发爱国热情 爱国主义情感是在许多情绪体验中产生的,是在对祖国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地理课具有很强的爱国主义教育职能,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十分丰富。 我国地理疆域辽阔,面积96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欧洲,或40个英国,或18个法国,或26个日本的面积。是世界第三大国,又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的山河,气象问起,处处惹人生恋。“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南国春色;“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北国之冬;“三秋桂子,十里荷香”的西子湖景;“浪水叠锦,苍崖翠壁”的松花江;“碧莲玉笋”的桂林山水;雄伟壮观的“三山五岳”等,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江山如此多娇,怎不令人为

之倾倒、为之自豪!这些油然生爱自然地理景观,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国情国策教育 结合我国的地理国情,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当前,我国资源“红灯”亮起,电力、石油、土地和水资源等最普遍的资源紧缺。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懂得今日的国情,为今后自觉执行国家政策奠定基础。 (三)环保教育 环境是人类的产物。人类出现以后,不断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得地球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发展和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要通过地理课程,教育学生更好地保护地理环境,我们地理教师,也应该通过课堂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明确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四)法制教育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资源,我国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虽说法律法规已公布实施,但是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时有发生。可见,要想让每个公民自觉遵纪守法,就必须从思想上提高他们的认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学生抓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方法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方法 摘要:初中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性质。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结合,体现教学面向学生全体和面向学生个体的统一,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改变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他们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的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之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本文结合课堂教学经验,主要探讨了初中地理学科的一些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初中地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一、重视能力培养 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素质教

育的理念要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相应的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师教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如在“利用经纬网定位”的教学中,由于该知识点比较抽象,可以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表面并不真正存在经线和纬线,而是为了准确定位某一点的位置,而使用了经纬网。在经纬网确定位置的图中,是“横纬纵经”,同时指出一些具体的位置,如北京的位置是116°E,40°N。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的位置是:103.4°E,31°N,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经纬网的理解,形成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二、营造互动氛围 教师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时,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把过去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边教学过程,变为师生双边的互动学习关系,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创设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全面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热情的激发,创设师生平等的对话、互动交流的氛围,加强师生相互沟通与交流,倡导教学民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讨论是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重

浅谈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没有地图就不可能有地理学,没有地图也就无法进行地理教学。”地图作为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理事物的分布 规律,要了解分布情况,就需要把所研究的各项地理要素落实到地图上,在这一点上,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正如前苏联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把图片带进教室,就是哑巴也会说话了。”由此可见,地理图片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了。 地图和地理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地图是地理学表达地理事物的基本手段,很多地理 事物只有用地图表示出来才明确易懂。而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地图又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所以让学生学会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是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学会读地图也是学生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最突出的特点。地图作为学生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教会学生使用地图的方法, 培养学生查图的习惯,就像语文老师教会学生查字典一样重要。所以学好地图,并运用好地图,对初中学生来讲,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地理教材中不仅有普通地图、专题地图,还有各种各样的插图、图表、照片等。这些 图像信息容量大,知识精度高,因此,教师在使用地理教材的过程中,应注重图像的分析和运用,充分发挥图像的教育功能。 1、以图激趣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借助地图导入新课,使其充当教学过程的桥梁,既能加深学生对新 课题的印象,又使课堂教学过程流畅跌宕,充满魅力。可利用教学挂图、课本插图、地理景 观图、地理模型图等,让学生通过接触那一张张五颜六色的彩图,一幅幅精美流畅的板图板画,一件件生动逼真的地理教具模型,产生欢愉的情绪和浓厚的兴趣,从而诱发思维的动机。此时,教师再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形象生动、灵活多样的悬念和疑问,学生定会产生迫切的探根究源的心理,思维活动也会迅速进入活跃状态。利用地图激发学习兴趣,既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可加深学生对课题更深层次的理解。 2、以图启智 地理所研究的对象是十分广阔的,地理现象也非常复杂,学生不可能都亲自去感知。在中国地理的教学中,不可能到全国各地进行实地考察、观测,甚至一个小村庄也难以做到, 世界各地更是如此。因此,一切地理事物的直观感觉只能从地图上来获得,借助地图,就能一览无余了。在地理教学中,我们需要经常运用教学挂图、黑板略图、课本插图等地图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围绕地图不断提出问题来启迪学生,加强思维训练,使学生在内容生动具体,主题明确的图像的学习过程中,从形象的、感官的具体事物入手,逐步形成抽象的、 理性的科学知识,并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3、教学过程中对地图的看析绘忆 地图是重要的地理语言,是学习地理的特有工具,运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课的最大特 点。因此,让学生学会看图、析图、绘图、忆图就显得很必要。通过这些基本能力的训练, 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许多丰富的地理知识,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看图 看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熟悉地理事物的分布,增强对地图的认知能力。运用地图的关键在于掌握读图技能,养成读图的良好习惯,而读图正是学习地理的向导。要达到正确观察图像,就要首先明确看什么、怎么看。 有的图像密密麻麻、五颜六色,如果不明确看的对象和看的内容,那么看的效果是难以得到保证的。因此,当一幅图展现在学生眼前时,首先强调图像的名称,让学生明确这是属于什 么类型的图;其次是熟悉图例,因为图例是图像内容的语言,它可以引导学生明确图上的符号、代号、注记和比例关系等内容所代表的地理事物;最后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引导学生有

浅谈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使用 结合地图实行地理教学,是完成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必要手段,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教学方式。地理知识的绝大部分内容,都能在地图上明确具体地表现出来,所以结合地图讲解教材,学生既容易接受理解,又能够牢固记忆。如何巧妙地使用地图实行地理课堂教学呢? 在课堂上紧密结合地图实行地理教学,使教材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学生能接受理解。如我在讲世界地理西亚部分的“五海三洲之地”和“丰富的石油资源”两段,就充分利用地图册并有计划的使用课本插图用谈话法实行教学。指导学生首先在西亚地图上,找出西亚的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三洲(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位置,接着再指导学生找出苏伊士运河的位置,就很自然地使学生把西亚处在联系三大洲、沟通两大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地理位置弄清楚了,然后,再指导学生在西亚地图左上角土耳其海峡小图上,查找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的位置,学生就很自然地懂得土耳其海峡是从黑海出地中海的门户了。 接着,再讲西亚“富饶的石油资源”,教师首先讲西亚是世界上的石油宝库,以波斯湾为中心的巨大石油带,接着就引导学生在课本上“西亚石油分布图”看西亚石油分布的国家。在启发提问中,学生就很不费解的答出:西亚石油以波斯湾为中心,除伊朗、伊拉克有富饶的石油宝藏外,向西北延伸到叙利亚东部、土耳其南部;向东南一至延伸到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在讲到西亚石油输出问题上,指导学生在图上参看石油矿区的石油管道,大都通到地中海沿岸。接着再引导学生参看“世界石油的海上运输路线图”从图上粗细箭头的指向,学生们就能准确的指出:从石油矿区的石油管道输送到地中海沿岸的石油是少量的;从波斯湾到红海经苏伊士运河输出的油量是较大的;而大量的输出则是向西,从波斯湾以巨型油轮航行印度洋,绕道非洲南端好望角,横渡大西洋,分别运送到西欧和美国去;向东,是从波斯湾以巨型油轮,横渡印度洋,通过马六甲海峡输送到日本或澳大处亚去。从而引伸到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超级大国激烈争夺的地区,就不言而喻了。因为充分利用地图,本节这两个重点知识,教师不费多少唇舌就能迎刃而解。 把教学挂图和课本中的地图、插图三者紧密配合,在教学上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中国“地形”时,教材中指出中国地形多种多样,地形类型齐全,有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首先在教学挂图上指出我国的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和丘陵、山地、盆地的名称和位置,接着指导学生参看课本上的四幅插图和图下面的文字说明,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弄清高原与平原,山地和丘陵的区别。讲“长江”一节时,在挂图上指出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的长度,流经省区、主要支流、湖泊的名称和位置之后,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上“长江水系干流剖面图”和“长江三峡略图”两幅插图,并阅读文字注释,这样,学生对长江上游特点(地势高、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和长江三峡的位置、排列次序、峡谷、宽谷情况及葛洲坝水利枢纽的位置等,不但一目了然。而且容易理解和掌握。 再如:讲世界地理“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及其成因”和大西洋“墨西哥湾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一段,如果只凭空口说教,放弃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和课本插图,是很难讲解清楚并让学生理解的。至于讲各大洲气候类型分布和形成等知识,更不能忽视教材和地图,课本插图三者的紧密配合。因为教学方法的恰当使用,学生对学过的地理知识,较易接受和掌握。所以,在每节课的检查提问中,绝大部分学生都能作出准确无误的答案;在两个学期的期终测验中,75%以上的学生都获较优良的成绩。 三、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学习地理的习惯 通过以上使用地图讲授地理课的实例和收到较好效果的证明,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习惯,使用地图的技能,不但能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也能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