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个性的写作自然流淌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26781684.html,

让个性的写作自然流淌

作者:周光明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4年第07期

一粒种子,不管处于何种环境,只要能让它深深地扎下根,终究会绽放出生命的绚丽。写作亦同理。初涉文墨的学生,他们手中的写作文笔如同一株幼苗,要想让它长成参天大树,也需要土壤、阳光、雨露和水分。只有这样,个性的写作才能自然流淌。

一、走进生活,

让写作之树植根于深厚的生活土壤

教师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往往醉心于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写作技巧方面的指导,如何选材、怎样立意、如何结构、怎样渲染,诸如此类,乐此不疲,并将此视为全部意义。殊不知,这样的半程作文训练实际是割断了写作与生活的联系,直接导致学生的作文远离生活,以至空话、套话比比皆是。学生的作文日复一日,就成了被斩断树根的树木,渐渐失去土壤的滋养而日趋干枯,最终成为没有生气与活力的枯木。要想使学生的作文恢复鲜活的灵气,就必须让写作之树永远植根于丰厚的生活土壤,这样它才会常绿常青,枝繁叶茂。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服务于生活,应该成为永恒不变的作文教学理念。怎样架起沟通写作与生活的桥梁,给作文引入生活的源头活水?教师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下尝试。

第一,教给学生一双发现的眼睛,培养他们具有一颗丰富、敏感的心灵。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在学生的生活中,有数不尽的人、事、物、景。如校园里,可以观察身边同学的衣着相貌、举止言谈,可以观察课间十分钟同学们嬉戏时的欢声笑语、矫健身姿,可以观察校园里柿子树枝繁叶茂、累累硕果;在大自然中,可以观察的事物就更多了,如街头小贩如何招徕顾客,清洁工人如何认真地清扫街道,公园里荷花娇艳的颜色、玲珑的形状、妩媚的姿态、馥郁的花香以至一花一草、一石一木无不可以在学生笔下流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正如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如果时时留心,处处在意,我们的视觉自然会日渐敏锐,生活就会成为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

第二,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和随笔的良好习惯。

只有丰富真切的感受和体察,而没有时时处处地做好记录,残余在脑海里的只是一些零星破碎的记忆片断而已,所以要努力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好习惯。日记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可以记事,可以写人,可以状物,可以写景,当然也可以记述活动,凡是自己在一天中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都可以是日记的内容。要善于从复杂的素材中选取有意义、有兴趣的事来写,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