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元理论

有限元理论
有限元理论

1 文献综述

1.1 型钢的概述

型钢是各种塑性加工成形的具有一定断面形状和尺寸的直条实心钢材。型钢生产历史悠久,产品品种规格众多,断面形状和尺寸的差异大。据统计,各类型钢的形状有1500多种,尺寸规格达到3900多个,并而其生产方式也十分繁多。尽管钢材生产中钢板和钢管的比例在不断提高,但根据各个国家的具体条件,型钢仍占钢材总量的30%-60%。我国目前的型材产量占钢材总产量的50%左右。型钢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如机械、金属结构、桥梁建筑、汽车、铁路车辆制造和造船等部门,在国民经济领域中仍占有不可缺少的地位[1]。

1.1.1 异型钢的简介

型钢按照断面形状可以分为简单断面型钢、复杂断面型钢和周期断面型钢。复杂断面型钢也称异形断面型钢,是指横断面由两个以上的简单几何形状组成的、具有长而薄的翼缘的型纲。复杂断面型钢按用途可以分成以下5类:(1)机械工业用复杂断面型钢;(2)纺织工业用复杂断面型钢;(3)仪表工业用复杂断面型钢;(4)电机制造工业用复杂断面型钢;(5)建筑结构材料。

复杂断面型钢按断面形状特点分有:(1)钢材断面具有水平和垂直方向两个对称轴的异形钢,如工字钢、H型钢等;(2)钢材断面有水平或垂直一个方向对称轴的型钢,如槽钢、T形钢和U形钢;(3)钢材断面没有对称轴的型钢,即在型钢各部分的组成上、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不对称,如球扁钢、钢商用钢和犁钵钢等。

型钢的生产方法很多,有冷、热轧制法,冷拔法,冷、热弯曲法,焊接法,挤压法,锻压法和特殊方法等。

(1)轧制法:采用适当的原料,在初轧机、钢坯连轧机和各种型钢轧机上通过不同形状的孔型轧制成众多简单断面和复杂断面型钢(包括初轧钢坯、小方坯、因管坯、各种异形断面钢坯等半成品)。目前各种中小型型钢轧机用的原料通常是连铸坯。根据温度不同,有热轧和冷轧型钢之分。热轧型钢具有生产规模大、生产效率高、能耗少和成本低等优点,是生产型钢的主要方法。

(2)弯曲成形法:用钢板或钢带,通过多对具有不同形状且旋转的轧辊,使轧件承受弯曲变形获得所需形状的钢材,这种生产方法称为弯曲成形,弯曲成形也有冷弯和热弯之分,其中冷弯成形法占主导地位。用弯曲型钢代替普通热轧型钢可以减轻结构质量,减少制造工作量并节省大量金属。弯曲型钢广泛应用于汽车、车辆、造船、农具、航空和自行车等部门。

(3)焊接成形法:焊接成形法是将中厚板或带钢焊接成型钢的方法,可生产特大断面型钢,目前多应用于生产H型钢。用焊接法生产型钢可以节省金属。随着钢板生产的发展,焊接型钢的比例也将日益提高。

(4)按压成形法:锻压型钢是原料在接锤往复冲击力或在压力机的压力作用下而成形的钢材。典型的锻压法生产的型钢有圆棒材、饼材、变断而和异形断面型钢,如连杆、曲轴、飞轮、螺旋桨和涡轮机叶片等。

复杂断面型钢其断面形状复杂,各部分之间的断面形状差异很大,首先给孔型设计带来困难;在热轧成形过程中,各部分金属变形严重不均,表现在孔型各

个部位的轧制速度不同,各部分金属受力条件木同,以及在时间上的不同时性等。这种严重的不均匀变形导致轧件在孔型中变形的复杂化,对轧件的质量、轧辊磨损、轧制能耗以及导卫安装和调整工作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复杂断面型钢在轧后自然冷却过程中,断面各部分的金属冷却条件不同,引起各部分金属温度不同,造成冷却收缩不均。这样就会使冷却后的型钢发生弯曲或扭转,造成轧件内部组织性能的不均匀和外部尺寸的变化,给后续精整带来困难,并导致成材率的降低。

1.1.2 异型钢的轧制

型钢的热轧生产方式主要有孔型法和万能法两种。其中孔型法是在两个辊或多个辊轧机上,用其轧辊的辊身上车削的轧槽所形成断面轮廓即所形成的孔型对金属进行轧制。孔型按照在轧辊上的配置方式可以分为:开口孔型、闭口孔型、半闭孔型和对角孔型[2]。

由于孔型法轧制法采用的孔型是在上下轧辊上根据不同的轧制道次可制成成品形状的槽(孔型)所组成的,因此同一孔型中的轧辊的直径会发生显著的差异,沿轧辊直径方向各点的线速度也会发生有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在轧制异型断面型材时,闭口孔型或对角孔型的使用,会加剧速度差,造成型材的形状不对称,压下量分配不均匀,使得孔型内金属产生附加流动,导致轧制能耗增加,孔型局部磨损严重。目前,用孔型法生产型材的孔型系统设计,经验因素尚占重要地位。这种生产方法需在轧辊上车削轧槽,轧槽都存在斜度,其作用是使轧件易于正确进入孔型、利于轧件脱槽、轧辊重磨后能恢复孔型原有尺寸,延长轧辊的使用寿命。另外,侧壁斜度大,侧压量大,利于轧件的孔型延伸,但轧槽的斜度就使得用孔型法无法生产出内外侧平行的经济断面型材,特别是刻槽深度受轧辊强度的限制,无法生产宽翼缘的工字钢[3]。

普通热轧法可生产简单断面型钢、复杂断面型钢及其他型钢。尽管这种方法在轧制异形断面型钢时会产生辊径差和不均匀变形,引起孔型内各部分金属相对附加流动,从而使轧制能耗增加,孔型磨损加速,成品内部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影响轧材质量,但这种乳制方法设备比较简单,故仍是主要的生产方法。

型钢的对称性是孔型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它对轧件在孔型内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对称轴两侧的变形和压力分布是比较均匀的。在轧制过程中,如果断面对称轴垂直于轧辊轴线,则在断面宽度方向上的变形和压力分布是对称的,一般不会引起轧件的侧弯和扭转。若断面对称轴平行于轧辊轴线,则沿高度方向上的变形是对称的,轧件与上、下辊的接触面积接近相等,形状基本相同,一般不会在纵向垂直面上产生弯曲。槽钢有一个与轧辊轴线垂直的对称轴,所以一般不会产生轧件的侧弯和扭转。

由于大多数异形断面轧件由方坯或矩形坯轧成,以及由于异型孔型的结构特点,所以在异形孔型中几乎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均匀变形,这种不均匀变形使孔型中的金属流动复杂化。孔型设计者利用以下不均匀变形来帮助异形断面的形成:(1)利用不均匀变形产生强迫宽展把较窄的钢坯轧成较宽的产品;(2)用加假帽的方法加大角钢或槽钢角部的压下系数,使角部有充裕的金属并提高角部的温度,以获得具有清晰尖角的产品;(3)加大断面某部分的变形系数,产生强迫宽展而得到宽的翼缘;(4)利用不均匀变形来加强轧件某部分的压缩比,以改善该部分金属的质量[4]。

在异形孔中轧制时,由于存在不均匀变形,引起金属从孔型的一部分流动到

另一部分的现象称为金属的转移。其转移为:延伸大的部分受到延伸小的部分的牵制产生强迫宽展,而延伸小的部分,在张应力的作用下,金属断面有拉缩的趋势,因此延伸大的部分横向流动的金属便乘虚面入,形成了金属的转移,即金属总是由变形系数大的部分向变形系数小的部分转移,各部分之间延伸量也就越大。

虽然同一种断面的轧件可以采用不同的孔型系统来轧制,但一旦确定了某种孔型系统,则该种孔型系统就决定了整个变形过程。所以选择较为合理的孔型系统是孔型设计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孔型系统选择后,接着即选择一定数量的切分孔、控制孔、异形孔、成品前孔、成品孔,并且确定其合理的形状、结构、开口位置,并根据其变形特点按顺序排列起来。面各种孔型的数量决定于设备的能力、坯料断面尺寸、成品断面尺寸、形状、公差要求等因素。对连轧机来讲,选择孔型数目的多少主要决定于尽可能减少轧件剧烈变形,使相邻机架孔型磨损较为均匀,轧制稳定,产品尺寸及表面质量容易掌握,达到较高的作业率,并降低轧辊和导卫的消耗。

按照孔型的用途,把孔型分为延伸孔和变形孔两种。延伸孔的用途主要是压缩轧件的断面,使其满足切分孔的要求。为使两腿切分准确,建议取方坯断面为宜。变形孔的作用主要是使断面逐渐接近成品。按照变形的特点,变形孔又可分为粗轧孔和精轧孔两种。在祖轧孔内.轧件被迫切入,具有很大的不均匀变形,同时使断面具有成品的雏形。在精轧孔内,轧件的变形相对比较均匀,变形量逐渐减小,其作用是对断面进行相加工,使表面光洁,尺寸精确,最后生产出符合产品标准的成品[5]。

1.1.3 引导轮简介

1 文献综述

1.1 型钢生产的一般特征

1.1.1 热轧型钢的品种分类及其特征

钢材的品种规格是指钢材的断面形状和尺寸的总称。据统计各类型钢的形状有1500多种,尺寸规格达3900多个。型钢用于国民经济中的各个领域,占有不可缺少的地位[1]。

按照型钢的生产方式可以分为热轧型钢,冷轧、冷拔型钢,热弯、冷弯型钢,焊接型钢和用特殊方法生产的型钢(如火车车轮、轮箍、钢球、变断面阶梯轴、齿轮、钻头)等。

热轧型钢是冶金生产中最后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品之一,它的品种繁多,断面几何形状及尺寸差异很大。按照型钢断面形状及用途,热轧型钢可以分成三类。

1)简单断面型钢

简单断面型钢是指钢材横断面对称,外形比较均匀、简单,如圆钢、线材、方钢和扁钢等。这类型钢多用于机械制造、金属结构、桥梁建筑等部门,大部分线材则作为拉拔材的原料[2]。

2)复杂断面型钢

复杂断面型钢也有称为异形断面型钢,是指横断面由两个以上的简单几何形状组成,具有长而薄的翼缘。复杂断面型钢可以分成以下几种,

(1)钢材断面具有水平及垂直方向二个对称铀的型钢,如工字钢、H形钢

等;

(2)断面上有一个对称轴的型钢,如槽钢、T形钢和U形钢有垂直方向的对称袖,钢轨在水平方向上对称;

(3)钢材断面上没有对称轴的型钢,即在型钢断面各部分的组成上、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不对称,如球扁钢、钢窗用钢和犁铧钢等。

复杂断面型钢在热轧成形过程中各部分金属变形严重不均,表现在孔型各个部位的轧制速度不均,各部分金属受力条件不同,变形时间的不同时性等。这种严重的不均匀变形导致轧件在孔型内变形的复杂化。严重的不均匀变形对轧件的质量、轧辊磨损、轧制能耗以及导卫装置安装和调整工作带来很多不利影响[3]。

复杂断面型钢在轧后自然冷却过程中断面各部分的金图冷却条件不同,引起各部金属温度不同,造成冷却收缩不均。这样,就会使冷却后的型钢发生弯曲或扭转,造成轧件内部组织性能的不均匀和外部尺寸的变化,将给后部精整带来困难以及成材率的降低。

复杂断面型钢的部分产品有工字钢、H型钢、槽钢、钢轨、Z字钢、T字钢、窗框钢、钢桩、球扁钢、履带钢和轮毂钢等。

3)周期断面型钢

周期断面型钢的断面和尺寸呈周期性沿轧材纵铀方向变化。这种型钢可用纵轧、斜轧、横轧或楔横轧方式生产。周期断面型钢的部分产品有热轧、冷轧带助钢筋、变断面轴、变断面扁钢和机械零件用的变断面轧件[4]。

1.2型钢轧制技术研究

型钢的热轧生产方式主要有孔型法和万能法两种。

1)孔型法孔型法是生产简单断面型材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一般是在两个辊或多个辊轧机上,用其轧辊的辊身上车削的轧槽所形成断面轮廓即所形成的孔型对金属进行轧制。轧制型钢的孔型系统按照形状可以分为两大类:简单断面孔型(箱形孔型、菱形孔型、六角孔型、椭圆孔型、方孔型、圆孔型)和异型断面孔型(工字形孔型、槽形孔型、轨形孔型、T字形孔型等)[3]。孔型按照在轧辊上的配置方式可以分为:开口孔型、闭口孔型、半闭孔型和对角孔型—开口孔型:辊缝位于孔型周边之内,其水平轧辊辊缝一般位于孔型高度中间,开坯或轧制简单断面型材一般采用这种孔型;闭口孔型:辊缝位于孔型周边之外;半闭孔型:通常称为控制孔型,如控制槽钢腿部高度等,其轧辊辊缝常靠近孔型的底部或顶部;对角孔型:辊缝位于孔型的对角线上。孔型按用途可分为开坯孔型(也称延伸孔型)、预轧孔型(也称毛轧孔型)、成品前孔型和成品孔型。开坯孔型的作用是将钢坯断面减小,使其延伸,形状不发生很大的变化,为后续孔型提供合适的扎件尺寸;预轧孔型的作用是在继续减小轧件断面的同时,使轧件断面逐渐与成品具有相似的形状和尺寸;成品前孔型的任务主要是为在成品孔型中轧出合格产品做准备;成品孔型是一套孔型系统中扎出成品的最后一个孔型,其主要针对轧件进行的精加工,使轧件达到成品所要求形状和尺寸[5]。

由于孔型法轧制法采用的孔型是在上下轧辊上根据不同的轧制道次可制成成品形状的槽(孔型)所组成的,因此同一孔型中的轧辊的直径会发生显著的差异,沿轧辊直径方向各点的线速度也会发生有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在轧制异型断面型材时,闭口孔型或对角孔型的使用,会加剧速度差,造成型材的形状不对称,压下量分配不均匀,使得孔型内金属产生附加流动,导致轧制能耗增加,孔型局部磨损严重。目前,用孔型法生产型材的孔型系统设计,经验因素尚占重要地位。

这种生产方法需在轧辊上车削轧槽,轧槽都存在斜度,其作用是使轧件易于正确进入孔型、利于轧件脱槽、轧辊重磨后能恢复孔型原有尺寸,延长轧辊的使用寿命。另外,侧壁斜度大,侧压量大,利于轧件的孔型延伸,但轧槽的斜度就使得用孔型法无法生产出内外侧平行的经济断面型材,特别是刻槽深度受轧辊强度的限制,无法生产宽翼缘的工字钢。

2)万能轧制法万能轧制法是1902年在卢森堡的Arbed工厂,从轧制平行翼缘工字钢(由于其形状像英文字母H,故称H型钢)开始发展起来的。万能轧制法的孔型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轧辊所围成,故亦称多辊轧法。这种方法多用于生产H型钢、平行腿槽钢及钢轨(T字钢一般由H型钢剖分得到)。轧制H型钢时,其轧辊配置如图1所示[4]。

图1万能辊系配置

孔型由布置在同一铅垂面的上、下水平辊和左、右立辊组成。四个轧辊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加工所要求的H型钢的断面尺寸,实现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同时压下。这种万能轧制法的特点是:轧件与轧辊之间相对滑动小,避免了钢材表面开裂,钢材表面质量得到了改善;万能法孔型速度差较小,孔型各部位磨损均匀,轧制尺寸稳定,尺寸精度比孔型法高30%以上;由于孔型磨损均匀,轧辊消耗低,据资料统计,每吨钢材轧辊消耗比孔型法降低约2公斤,并且轧辊的共用性增加;由于金属变形均匀,轧件的残余应力减小,提高了轧材的机械性能;可以用较小的辊径轧制较大规格的型材,尤其是可以生产孔型法无法生产的经济断面型材,如H型钢,从而扩大了产品品种范围[6]。

1.2 刚塑性有限元的变形理论

异型钢轧制发生复杂的三维金属流动,因此用数学解析法研究轧制过程中轧件的金属流动、应力场、应力场的变化规律是十分困难的,从而计算机模拟成了金属塑性变形模拟的有效方法。刚塑性有限元是塑性变形量很大,相对弹性变形量很小,并且刚塑性比弹塑性在模拟计算时可以节约时间,由于热轧时,轧件温度导致了轧件的变形抗力减小,并且轧件比较厚,而轧件的弹性变形相对于塑性变形而言占得比例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该异型钢轧制变形过程有限元模拟采用刚塑性变形理论。

1.2.1 塑性方程

塑性方程是塑性变形中的物理方程,在一定的变形条件时受力物体内设定的

屈服条件就是此点各应力分量的函数,其方程为(1)所示:

()0ij f σ= (1)

()ij f σ称为屈服函数,此函数与坐标选择、对应的塑性体积变化球应力分量

无关,此函数只与对应形状的偏差应力分量有关[6]。

1.2.2 刚塑性材料的增量与全量理论

1)刚塑性的增量理论

对于小应变速率下进行的热变形材料或是预先加工硬化材料,其变形抗力曲线都有基本水平的部分,把水平部分抽象成刚塑性材料[7~12]。如果加载函数?取 Mises 屈服函数()0ij f σ=则 Levy-Mises 流动法则为:

p ij

ij d d s λε= (2)

2)刚塑性的全量理论

材料进入塑性阶段后加载和卸载的规律不相同,那样应力应变就不是一一对应的单值关系,但是如果知道初始状态到某时刻的全部变形历史及每时刻应力增量和应变全量之间的关系即为全量理论。虽然有时不太符合简单的加载条件的变形过程,也可以用全量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际符合很好[13]。

1.2.3 虚功原理

虚功原理:对于一个静态平衡系统,所有外力作用经过的虚位移所做的虚功总和为零。轧件在变形过程中变形在每一瞬间都应该满足平衡,即所有对物体的外力做的虚功总和为零。虚功原理是拉格朗日力学的基础,但是在进行刚-塑性材料进行力学极限分析的时候应该利用应力间断和速度间断来简化计算,此原理适用于任何的线性或是非线性的变形体,适用于任何的结构[14~21]。为了便于讨论下边为以变化率表示的虚功方程 :

ij ij e i i i i

v v e dv s p v ds F v dv σδδδ=+???…………………………(3) 式中:

V —求解域;

i p —对应的表面应力;

e s —应力边界条件;

i F —体积力;

ij σ —Eulaer 应力张量的分量;

i v δ —物体内质点的虚速度分量;

ij e δ —虚速度应力分力;

ij e —Almansi 应变张量。

1.2.4 显式动力学分析原理

假设在t 时刻体积为V 的物体的表面积为S ,则:

a u S S S =+ (4)

式中:

a S —为外力为i T 已知的表面;

u S —为位移面或为位移约束的表面,其中位移是已知的。

在物体V 发生变形时,必须满足以下的基本方程和条件[22~29]。

应力边界条件:

ij j i n T σ= (5)

平衡方程:

,,ij i i u i l f u u σρμ+=+ (6)

物理方程:

ij ijkl kl D σε= (7)

作用于a S 上位移边界条件:

i i u u = (8)

式中:

ij σ —应力张量;

kl ε —应变张量;

i u —位移值;

i T —外力;

i f —单位体积受力情况;

μ —阻尼系数;

ijkl D —弹塑性矩阵分量;

,i u u —位移i u 对t 的二次导数;

,i l u —位移i u 对t 的一次导数。

把(5)、(6)、(7)Galerkin 提法的等效积分,带入到式子(8)可得到如下式子:

(),,ij ijkl i i u i i l i i i i V S V

D u u u u dV u T dS u f dV δεδρδμδδ++=+???……………(9) 由于位移变分的任意性,离散化位移空间,于是可得到系统求解方程:

()()()()Ma t Cv t Ku t Q t ++= (10)

式中:

M —质量刚度矩阵;

C —阻尼矩阵;

K —刚度矩阵;

()a t —节点加速度向量;

()v t —节点速度向量;

()Q t —节点载荷向量。

忽视阻尼的影响和几何的非线性式(10)可以改写成:

()t t t t t t t L NL M a K K u Q F +?+?++=

- t

t T t L L L V K B D B dV =?

t t T t t NL NL NL V

K B S B dV =? t

t t T L V F B SdV =?…………………………………(11) 式中:

t L B —线性应变的位移转换矩阵;

t NL B —非线性应变的位移转换矩阵;

t

S —第二类Piola-Kirchhoff 应力矩阵; D —本构矩阵;

t S —第二类Piola-Kirchhoff 应力向量。

加速度的中心差分法位移式为[30]:

()()22t t t t t a t u u u t -?+?=-+?…………………………(12) 把式(12)带入式子(11)可以得到中心差分递推公式[31~37]:

()2222t t t t t t t t L NL M u t Q K K M t u M u t +?-??=-+-?-? (13)

有限元理论方法

关于有限元分析法及其应用举例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有限元分析法,作为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的一种,已经在 众多领域普遍使用。介绍了它的起源和国内外发展现状。阐述了有限元法的基 本思想和设计方法。并从实际出发,例举了有限元法的一个简单应用———啤 酒瓶的应力分析和优化,表明了利用有限元分析法的众多优点。随着计算机的 发展,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的软件开发越来越多。本文也在其软件开发方面进 行阐述,并简单介绍了一下主流软件的发展情况和使用范围。并就这一领域的 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法软件啤酒瓶 Abstract:This thesis mainly introduces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s a modern design theory and methods used widely in in most respects. And this paper introduces its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in world. It also expounds the basic thinking and approach of FEM..Proceed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this text holds the a simple application of finite-element method———the analysis and optimized of an beer bottle and indicate the the numerous benefits o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s computers mature and based on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is growing.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its application in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aspects as well, and briefly states the development and scope of the mainstream software. And it’s also prospect future development tendency in this area . Key: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Beer bottle 0 绪论 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是计算力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它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的应用数学、现代力学及计算机科学相互渗透、综合利用的边缘科学。有限元法最初应用在工程科学技术中,用于模拟并且解决工程力学、热学、电磁学等物理问题。对于过去用解析方法无法求解的问题和边界条件及结构形状都不规则的复杂问题,有限元法则是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是先将研究对象的连续求解区域离散为一组有限个且按一定方式相互联结在一起的单元组合体。由于单元能按不同的联结方式进行组合,且单元本身又可以有不同形状,因此可以模拟成不同几何形状的求解小区域;

有限元分析理论基础

有限元分析概念 有限元法:把求解区域看作由许多小的在节点处相互连接的单元(子域)所构成,其模型给出基本方程的分片(子域)近似解,由于单元(子域)可以被分割成各种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尺寸,所以它能很好地适应复杂的几何形状、复杂的材料特性和复杂的边界条件 有限元模型:它是真实系统理想化的数学抽象。由一些简单形状的单元组成,单元之间通过节点连接,并承受一定载荷。 有限元分析:是利用数学近似的方法对真实物理系统(几何和载荷工况)进行模拟。并利用简单而又相互作用的元素,即单元,就可以用有限数量的未知量去逼近无限未知量的真实系统。 线弹性有限元是以理想弹性体为研究对象的,所考虑的变形建立在小变形假设的基础上。在这类问题中,材料的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满足广义胡克定律;应力与应变也是线性关系,线弹性问题可归结为求解线性方程问题,所以只需要较少的计算时间。如果采用高效的代数方程组求解方法,也有助于降低有限元分析的时间。 线弹性有限元一般包括线弹性静力学分析与线弹性动力学分析两方面。 非线性问题与线弹性问题的区别: 1)非线性问题的方程是非线性的,一般需要迭代求解; 2)非线性问题不能采用叠加原理; 3)非线性问题不总有一致解,有时甚至没有解。 有限元求解非线性问题可分为以下三类:

1)材料非线性问题 材料的应力和应变是非线性的,但应力与应变却很微小,此时应变与位移呈线性关系,这类问题属于材料的非线性问题。由于从理论上还不能提供能普遍接受的本构关系,所以,一般材料的应力与应变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要基于试验数据,有时非线性材料特性可用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尽管这些模型总有他们的局限性。在工程实际中较为重要的材料非线性问题有:非线性弹性(包括分段线弹性)、弹塑性、粘塑性及蠕变等。 2)几何非线性问题 几何非线性问题是由于位移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引起的。 当物体的位移较大时,应变与位移的关系是非线性关系。研究这类问题一般都是假定材料的应力和应变呈线性关系。它包括大位移大应变及大位移小应变问题。如结构的弹性屈曲问题属于大位移小应变问题,橡胶部件形成过程为大应变问题。 3)非线性边界问题 在加工、密封、撞击等问题中,接触和摩擦的作用不可忽视,接触边界属于高度非线性边界。 平时遇到的一些接触问题,如齿轮传动、冲压成型、轧制成型、橡胶减振器、紧配合装配等,当一个结构与另一个结构或外部边界相接触时通常要考虑非线性边界条件。 实际的非线性可能同时出现上述两种或三种非线性问题。

有限元理论与方法-第3讲

讲 授 内 容 备 注 第3讲(第3周) 3. θ i i U u , 为例, 作用于杆单元的节点力是[U ij V ij ]T ,而作用于节点i 的节点力是[-U ij -V ij ]T 。将节点脱离出来,受力分析如图1-4b 所示,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节点受力平衡方程为 ? ?? =---=---00ip im ij i ip im ij i V V V Y U U U X (1-2-15) 由式(1-2-14)知道杆单元ij 在节点i 的节点力为 j ij i ii ij ij ij V U δK δK F +=? ?? ???= (1-2-16) 其它单元施于节点i 的节点力同样可以写出,一起代入式(1-2-15),得到 i p ip m im j ij i e ii P δK δK δK δK =+++?? ? ??∑ (1-2-17) 每个节点都有一对平衡方程如上,对于全部节点i =1,2,…,N 的结构,得到2N 阶线性方程组,即结构的 节点平衡方程组 P δK = (1-2-18) 其中 T 21],...,,[N δδδδ= T 21],...,,[N P P P P = 式中,δ为全部节点位移组成的列阵;P 为全部节点荷载组成的列阵;K 为结构的整体刚度矩阵。 4.总体刚度矩阵的合成 由单元刚度矩阵合成结构的整体刚度矩阵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为编码法,一种为大域变换矩阵法,前者对自由度较少的结构简单明了,后者特别适合计算机编程运算。下面重点阐述后者。 结构总体刚度矩阵[K ]与单元刚度矩阵[K ]e 之间的关系为 () e e e e G K G K ∑=T (1-2-19)

有限元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绪论 有限元发展过程: 有限元法在西方起源于收音机和导弹的结构设计,发表这方面文章最早而且最有影响的是西德教授,于1954—1955年间分阶段在《Aircraft Engineering 》上发表上许多有关这方面的论文,并在此基础上写成了《能量原理与结构分析》,此书内容提供了有限元法的理论基础。美国的、 、 和等人于1956年发表了了篇题为《复杂结构的刚度和挠度分析》一文,此文提出了计算复杂结构刚度影响系数的方法,并说明了如何利用计算机进行分析。美国于1960年在一篇介绍平面应力分析的论文中,首先提出了有限元的名字。1965年英国及其合作者解决了将有限元法应用于所有场的问题,使有限元法的应用更加广泛。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路: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理以结构力学中的位移法为基础,把复杂的结构或连续体看成为有限个单元的组合,各单元彼此在节点处连续而组成整体,把连续体分成有限个单元和节点,称之为离散化,先对单元进行特性分析,然后根据各单元在节点处的平衡协调条件建立方程,综合后作整体分析。 这样一分一合,先离散再综合的过程,就把复杂结构或连续体的计算问题转化为简单单元的分析与综合问题。 有限元分析中可采取三种方法: 位移法——取节点位移作为基本未知数 力 法——取节点力作为基本未知数 混合法—— 有限元法分析过程: 1、结构离散化(单元划分) 2、选择位移模式 为了能用节点位移表示单元体的位移、应变和应力,在分析连续体时,必须对单元中位移的分布做出一定的假定,也就是假定位移是坐标的某种简单函数,这种函数称为位移模式或位移函数(形函数)。 {}[]{}e u N δ= (1) 3、分析单元的力学特性 (1)利用几何方程:由位移表达式导出用点位移表示单元应变的关系式 {}[]{} e εδ=B {}ε为单元内任一点的应变列阵 (2) 非线性有限元 线性有限元 几何非线性 材料非线性 有限元

有限元分析理论基础

有限元分析概念 有限元法:把求解区域瞧作由许多小的在节点处相互连接的单元(子域)所构成,其模型给出基本方程的分片(子域)近似解,由于单元(子域)可以被分割成各种形状与大小不同的尺寸,所以它能很好地适应复杂的几何形状、复杂的材料特性与复杂的边界条件 有限元模型:它就是真实系统理想化的数学抽象。由一些简单形状的单元组成,单元之间通过节点连接,并承受一定载荷。 有限元分析:就是利用数学近似的方法对真实物理系统(几何与载荷工况)进行模拟。并利用简单而又相互作用的元素,即单元,就可以用有限数量的未知量去逼近无限未知量的真实系统。 线弹性有限元就是以理想弹性体为研究对象的,所考虑的变形建立在小变形假设的基础上。在这类问题中,材料的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满足广义胡克定律;应力与应变也就是线性关系,线弹性问题可归结为求解线性方程问题,所以只需要较少的计算时间。如果采用高效的代数方程组求解方法,也有助于降低有限元分析的时间。 线弹性有限元一般包括线弹性静力学分析与线弹性动力学分析两方面。 非线性问题与线弹性问题的区别: 1)非线性问题的方程就是非线性的,一般需要迭代求解; 2)非线性问题不能采用叠加原理; 3)非线性问题不总有一致解,有时甚至没有解。 有限元求解非线性问题可分为以下三类:

1)材料非线性问题 材料的应力与应变就是非线性的,但应力与应变却很微小,此时应变与位移呈线性关系,这类问题属于材料的非线性问题。由于从理论上还不能提供能普遍接受的本构关系,所以,一般材料的应力与应变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要基于试验数据,有时非线性材料特性可用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尽管这些模型总有她们的局限性。在工程实际中较为重要的材料非线性问题有:非线性弹性(包括分段线弹性)、弹塑性、粘塑性及蠕变等。 2)几何非线性问题 几何非线性问题就是由于位移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引起的。 当物体的位移较大时,应变与位移的关系就是非线性关系。研究这类问题一般都就是假定材料的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它包括大位移大应变及大位移小应变问题。如结构的弹性屈曲问题属于大位移小应变问题,橡胶部件形成过程为大应变问题。 3)非线性边界问题 在加工、密封、撞击等问题中,接触与摩擦的作用不可忽视,接触边界属于高度非线性边界。 平时遇到的一些接触问题,如齿轮传动、冲压成型、轧制成型、橡胶减振器、紧配合装配等,当一个结构与另一个结构或外部边界相接触时通常要考虑非线性边界条件。 实际的非线性可能同时出现上述两种或三种非线性问题。 有限元理论基础

有限元方法理论及其应用

有限元方法理论及其应用

1 课程论文:弹性力学有限元位移法原理(30分) 撰写一篇论文,对有限元位移法的原理作一般性概括和论述。要求论文论及但不 限于下列内容:1)弹性力学有限元位移法的基本思想和数学、力学基础;2)有限元法求解的原理和过程,推导计算列式;对基本概念和矩阵符号进行解释和讨论;3)等参单元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1.1 对一维杆单元有限元形式的理解 将一维杆单元分成三段加以推导,并应用驻值条件0p D ?∏=?,我们得到节点的平衡 方程[K]{D}{R}=,即: 12 2341100112106012112600118u u AE cL u L u -?? ???? ?? ????--??????= ??????--??????????-???? ?? 我对此提出了几点疑问: 1) 为什么边界条件u 1=0,就要划去刚度矩阵[K]中对应的行列再解方程? 2) 为什么刚度矩阵[K]会奇异? 3) 为什么平衡方程本身是矛盾的,而加上边界条件u 1=0之后就能解出一个唯一的近似解? 4) 为什么刚度矩阵[K]是对称的?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理解:节点平衡方程是在u 1不定的前提下,假设单元内位移都是线性变化推导出来的,由此u 1相当于一个不确定的定值约束,再加上中间两个节点的连续性要求,系统实际上只有三个独立的自由度(广义坐标)。 对于第一个问题,其实刚度矩阵[K]中的元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它是伴随边界条件动态变化的。当u 1=0时由刚度矩阵的推导过程可以知道,刚度矩阵的第一行和第一列都会变为0,所以此时第一行和第一列对于求解方程是没有作用的。 对于第二个问题,由于系统自由度(广义坐标)只有三个,而我们的方程却列出了四个,显然这四个方程不可能线性无关,所以刚度矩阵奇异。

有限元分析及应用大作业

有限元分析及应用大作业 作业要求: 1)个人按上机指南步骤至少选择习题中3个习题独立完成,并将计算结果上交; 也可根据自己科研工作给出计算实例。 2)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有限元分析计算; 3)以小组为单位编写计算分析报告; 4)计算分析报告应包括以下部分: A、问题描述及数学建模; B、有限元建模(单元选择、结点布置及规模、网格划分方案、载荷及边界 条件处理、求解控制) C、计算结果及结果分析(位移分析、应力分析、正确性分析评判) D、多方案计算比较(结点规模增减对精度的影响分析、单元改变对精度的 影响分析、不同网格划分方案对结果的影响分析等) 题一:图示无限长刚性地基上的三角形大坝,受齐顶的水压力作用,试用三节点常应变单元和六节点三角形单元对坝体进行有限元分析,并对以下几种计算方案进行比较: 1)分别采用相同单元数目的三节点常应变单元和六节点三角形单元计算;(注意ANSYS中用四边形单元退化为三节点三角形单元) 2)分别采用不同数量的三节点常应变单元计算; 3)当选常应变三角单元时,分别采用不同划分方案计算。 解:1.建模: 由于大坝长度>>横截面尺寸,且横截面沿长度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可将大坝看作无限长的实体模型,满足平面应变问题的几何条件;对截面进行受力分析,作

用于大坝上的载荷平行于横截面且沿纵向方向均匀分布,两端面不受力,满足平面应变问题的载荷条件。因此该问题属于平面应变问题,大坝所受的载荷为面载荷,分布情况P=98000-9800*Y;建立几何模型,进行求解;假设大坝的材料为钢,则其材料参数:弹性模量E=2.1e11,泊松比σ=0.3; 2:有限元建模过程: 2.1 进入ANSYS : 程序→ANSYS APDL 15.0 2.2设置计算类型: ANSYS Main Menu: Preferences →select Structural →OK 2.3选择单元类型: ANSYS Main Menu: Preprocessor →Element Type→Add/Edit/Delete →Add →select Solid Quad 4node 182(三节点常应变单元选择Solid Quad 4node 182,六节点三角形单元选择Solid Quad 8node 183)→OK (back to Element Types window) →Option →select K3: Plane Strain →OK→Close (the Element Type window) 2.4定义材料参数: ANSYS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aterial Props →Material Models →Structural →Linear →Elastic →Isotropic →input EX:2.1e11, PRXY:0.3 →OK 2.5生成几何模型: 生成特征点: ANSYS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odeling →Create →Keypoints→In Active CS →依次输入四个点的坐标:input:1(0,0),2(10,0),3(1,5),4(0.45,5) →OK 生成坝体截面: ANSYS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odeling →Create →Areas →Arbitrary →Through KPS →依次连接四个特征点,1(0,0),2(6,0),3(0,10) →OK 2.6 网格划分: ANSYS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eshing →Mesh Tool→(Size Controls) lines: Set →依次拾取两条直角边:OK→input NDIV: 15 →Apply→依次拾取斜边:OK →input NDIV: 20 →OK →(back to the mesh tool window)Mesh:Areas, Shape: tri, Mapped →Mesh →Pick All (in Picking Menu) →Close( the Mesh Tool window) 2.7 模型施加约束: 给底边施加x和y方向的约束: ANSYS Main Menu: Solution →Define Loads →Apply →Structural →Displacement →On lines →pick the lines →OK →select Lab2:UX, UY →OK 给竖直边施加y方向的分布载荷: ANSYS 命令菜单栏: Parameters →Functions →Define/Edit →1) 在下方的下拉列表框内选择x ,作为设置的变量;2) 在Result窗口中出现{X},写入所施加的载荷函数: 98000-9800*{Y};3) File>Save(文件扩展名:func) →返回:Parameters →Functions →Read from file:将需要的.func文件打开,参数名取meng,它表示随之将施加的载荷→OK →ANSYS Main Menu: Solution →Define Loads →Apply →Structural →Pressure →On Lines →拾取竖直边;OK →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Existing table →OK →选择需要的载荷为meng参数名→OK 2.8 分析计算: ANSYS Main Menu: Solution →Solve →Current LS →OK(to close the solve Current Load

有限元分析的概念和理论

第五章有限元素方法

§5.1有限元素方法的基本思想 有限元素法是一套求解微分方程的系统化数值计算方法。它比传统解法具有理论完整可靠,物理意义直观明确,适应性强,形式单纯、规范,解题效能强等优点。 从数学上来说, 有限元素方法是基于变分原理。它不象差分法那样直接去解偏微分方程, 而是求解一个泛函取极小值的变分问题。有限元素法是在变分原理的基础上吸收差分格式的思想发展起来的。 采用有限元素法还能使物理特性基本上被保持, 计算精度和收敛性进一步得到保证。 有限元素法优点: - 降低实验所需成本 - 減少試验对象的变异困难 - 方便参数控制 - 可获得实验无法获得的信息

有限元素法基本概念: 元素(element),节点(node),连結元素 有限元素法的基本思想: ?实际的物理問題很难利用单一的微分方程式描述,更无法順利求其解析解. ?有限元素法是将复杂的几何外型結构的物体切割成许多简单的几何形状称之为元素. ?元素与与元素间以“节点”相连. ?由于元素是简单的几何形状,故可以順利地写出元素的物理方程式,並求得节点上的物理量. ?采用內插法求得元素內任意点的物理量.

§5.2二维场的有限元素方法 1. 场域划分的约定 三角形元素。三角形元素越小,场域的分割就越细,计算的精度就会越高。因而在实际应用中是按精度的要求来决定场域内各处三角形元素的大小。 一般规定每个三角形元素的三个边的边长尽量地接近,尽量避免三角形元素具有大的钝角,一般最长的一条边不得大于最短边的三倍。 在分割场域时要求各三角形元素之间只能以顶点相交,即两相邻的三角形元素有两个公共的顶点及一条等长的公共边。不能把一个三角形的顶点取在另一个三角形的边上。 划分时还应当注意要尽量地使由相邻边界节点之间的线段所近似构成的曲线足够光滑。 如果在场域D内有不同的介质,则需要将介质的交面线选为分割线。

有限元方法理论及其应用

1 课程论文:弹性力学有限元位移法原理(30分) 撰写一篇论文,对有限元位移法的原理作一般性概括和论述。要求论文论及但不限于下列内容:1)弹性力学有限元位移法的基本思想和数学、力学基础;2)有限元法求解的原理和过程,推导计算列式;对基本概念和矩阵符号进行解释和讨论;3)等参单元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1.1 对一维杆单元有限元形式的理解 我对此提出了几点疑问: 1)为什么边界条件u1=0,就要划去刚度矩阵[K]中对应的行列再解方程? 2)为什么刚度矩阵[K]会奇异? 3)为什么平衡方程本身是矛盾的,而加上边界条件u1=0之后就能解出一 个唯一的近似解? 4)为什么刚度矩阵[K]是对称的?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理解:节点平衡方程是在u1不定的前提下,假设单元内位移都是线性变化推导出来的,由此u1相当于一个不确定的定值约束,再加上中间两个节点的连续性要求,系统实际上只有三个独立的自由度(广义坐标)。 对于第一个问题,其实刚度矩阵[K]中的元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它是伴随边界条件动态变化的。当u1=0时由刚度矩阵的推导过程可以知道,刚度矩阵的第一行和第一列都会变为0,所以此时第一行和第一列对于求解方程是没有作用的。 对于第二个问题,由于系统自由度(广义坐标)只有三个,而我们的方程却列出

了四个,显然

这四个方程不可能线性无关,所以刚度矩阵奇异。 对于第三个问题,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方程区别于等式,虽然左右两边都是用“=”连接,但是方程只在特殊条件下取得定解。由于平衡方程是在没有约束的条件下推导出来的,显然它不可能满足等式要求。宏观上看,系统在没有外部约束,而又施加有外力,显然系统会产生加速度而绝不会平衡。所以平衡方程本身是矛盾的。而加上边界条件之后,不但满足了平衡的前提,还改变了矩阵的结构和性质,所以有解。但是,由于我们提前假设了位移线性变化,相当于人为对单元施加了额外约束,让位移按照我们假设的规律变化,所以得到的解是过刚的近似解。但对于方程本身而言是精确解。 对于第四个问题,其力学的作用机理类似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由于刚度矩阵不表征方向,所以其大小是相等的。 1.2 有限元法的思想 有限元法是求解连续介质力学问题的数值方法,更一般意义是一种分析结构问题和连续场数学物理问题的数值方法。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是离散化和分片插值。 即把连续的几何机构离散成有限个单元,并在每一个单元中设定有限个节点,从而将连续体看作仅在节点处相连接的一组单元的集合体,同时选定场函数的节点值作为基本未知量并在每一单元中假设一个近似插值函数以表示单元中场函数的分布规律,再建立用于求解节点未知量的有限元方程组,从而将一个连续域中的无限自由度问题转化为离散域中的有限自由度问题。 求解得到节点值后就可以通过设定的插值函数确定单元上以至个集合体上的场函数。对每个单元,选取适当的插值函数,使得该函数在子域内部、在子域分界面上以及子域与外界面上都满足一定的条件。单元组合体在已知外载荷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列出一系列以节点、位移为未知量的线性方程组,利用计算机解出节点位移后,再用弹性力学的有关公式,计算出各单元的应力、应变,当各单元小到一定程度,那么它就代表连续体各处的真实情况。

有限元法的概述

有限元法的概述 有限元方法(Finite Element Method)是力学,数学物理学,计算方法,计算机技术等多种学科综合发展和结合的产物。在人类研究自然界的三大科学研究方法(理论分析,科学试验,科学计算)中,对于大多数新型领域,由于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的局限性,科学计算成为一种最重要的研究手段。在大多数工程研究领域,有限元方法是进行科学计算的重要方法之一;利用有限元方法几乎可以对任意复杂的工程结构进行分析,获取结构的各种机械性能信息,对工程结构进行评判,对工程事故进行分析。有限元法在设计过程中有极为关键的作用。 人们对各种力学问题进行分析求解,其方法归结起来可以分为解析法(Analytical Method)和数值法(Numeric Method).如果给定一个问题,通过一定的推导可以用具体的表达式来获得问题的解答,这样的求解方法就称为解析法。但是由于实际结构物的复杂性,除了少数极其简单的问题外,绝大多数科学研究和工程计算问题用解析法求解式极其困难的。因此,数值法求解便成为了一种不可替代的广泛应用的方法,并取得了不断的发展,如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边界元方法等都是属于数值求解方法。其中有限元法式 20 世纪中期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数值分析方法,它的数学逻辑严谨,物理概念清晰,应用非常广泛,能活灵活现处理和求解各种复杂的问题。有限元方法采用矩阵式来表达基本公式,便于计算机编程,这些优点赋予了它强大的生命力。 有限元方法的实质是将复杂的连续体划分成为有限多个简单的单元体,化无限自由度问题为优先自由度问题,将连续场函数的(偏)微分方程的求解问题转化为有限个参数的代数方程组的求解问题。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工程结构的问题时,将一个理想体离散化后,如何保证其数值的收敛性和稳定性是有限元理论讨论的主要内容之一,而

有限元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绪论 有限元发展过程: 有限元法在西起源于收音机和导弹的结构设计,发表这面文章最早而且最有影响的是西德J.H.Argyrb 教授,于1954—1955年间分阶段在《Aircraft Engineering 》上发表上多有关这面的论文,并在此基础上写成了《能量原理与结构分析》,此书容提供了有限元法的理论基础。美国的M.T.Turner 、 R.W.cloagh 、 H.C.martin 和L.J.Topp 等人于1956年发表了了篇题为《复杂结构的刚度和挠度分析》一文,此文提出了计算复杂结构刚度影响系数的法,并说明了如利用计算机进行分析。美国于1960年在一篇介绍平面应力分析的论文中,首先提出了有限元的名字。1965年英国及其合作者解决了将有限元法应用于所有场的问题,使有限元法的应用更加广泛。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路: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理以结构力学中的位移法为基础,把复杂的结构或连续体看成为有限个单元的组合,各单元彼此在节点处连续而组成整体,把连续体分成有限个单元和节点,称之为离散化,先对单元进行特性分析,然后根据各单元在节点处的平衡协调条件建立程,综合后作整体分析。 非线性有限元 线性有限元 几何非线性 材料非线性 有限元

这样一分一合,先离散再综合的过程,就把复杂结构或连续体的计算问题转化为简单单元的分析与综合问题。 有限元分析中可采取三种法: 位移法——取节点位移作为基本未知数 力 法——取节点力作为基本未知数 混合法—— 有限元法分析过程: 1、结构离散化(单元划分) 2、选择位移模式 为了能用节点位移表示单元体的位移、应变和应力,在分析连续体时,必须对单元中位移的分布做出一定的假定,也就是假定位移是坐标的某种简单函数,这种函数称为位移模式或位移函数(形函数)。 {}[]{}e u N δ= (1) 3、分析单元的力学特性 (1)利用几程:由位移表达式导出用点位移表示单元应变的关系式 {}[]{}e εδ=B {}ε为单元任一点的应变列阵 (2) (2)利用物理程,由应变的表达式导出用节点位移表示单元应力的关系式 {}[][]{}[]{}e D D δδε=B = (3) {}δ是单元任一点的应力列阵 []D 是材料的弹性矩阵 (3)利用虚功原理建立作用于单元上的节点力和节点位移之间的关系式,即单元的刚度程(平衡程) []{}{}e e K R δ=

有限元理论与技术-习题-弹性力学DOC

弹性力学 填空题: 1、连续体力学包括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和电磁场力学,非连续体力学包括量子力学。 2、弹性力学所研究的范围属于固体力学中弹性阶段。 3、弹性力学的基本假定为:连续性、完全弹性、均匀性和各向同性、变形很小、无初应力。 4、连续性假设是指:物体内部由连续介质组成,物体中应力、应变和位移分量为连续的,可用连续函数表示。 5、均匀性和各向同性假设是指:物体内各点和各方向的介质相同,即物理性质相同,物体的弹性常数杨氏模量和泊松比不随坐标和方向的变化而变化。 6、完全弹性假设是指:物体在外载荷作用下发生变形,在外载荷去除后,物体能够完全恢复原形,材料服从胡克定律,即应力与形变成正比。 7、在弹性力学里分析问题,要考虑静力学、几何学和物理学三方面条件,分别建立三套方程为:平衡方程、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三组方程分别表示:应力与载荷关系、应变与位移关系、应力与应变关系。 8、弹性力学研究弹性体由于受外力作用、边界约束或温度改变等原因而发生的应力、形变和位移。 9、在弹性力学中规定,线应变以伸长时为正,缩短时为负,与正应力的正负号规定相适应。 10、在弹性力学中规定,切应变以直角变小时为正,变大时为负,与切应力的正负号规定相适应。 11、物体受外力以后,其内部将发生内力,它的集度称为应力。与物体的形变和材料强度直接有关的,是应力在其作用截面的法线方向和切线方向的分量,也就是正应力和切应力。

12、建立平衡方程时,在正六面微分体的6个面上共有9个应力分量,分别为:,其中正应力为:,剪应力为:,这些应力分量与外载荷共同建立 3 个方程。 13、建立几何方程时,线应变为,角应变为,这些应变与位移共同建立6 个方程。 14、物理方程表示应力与应变的关系,即为胡克定律,其中弹性常数E和μ分别表示材料的杨氏模量和泊松比,物理方程组共包含 6 个方程。 15、平面问题分为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两者所研究得对象分别为等厚度薄平板和等截面长柱体。 16、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基本方程中:平衡方程和几何方程相同,物理方程不相同。(相同或不相同) 17、表示应力分量与体力分量之间关系的方程为平衡微分方程。 15、边界条件表示边界上位移与约束,或应力与面力之间的关系式。 18、按应力求解平面问题时常采用逆解法和半逆解法。 19、弹性力学中边界条件通常可以分为:位移边界条件、应力边界条件和混合边界条件。 20、弹性力学问题的解法分为解析法、变分法和差分法,就解题方法而言,又分为如下两种方法:位移法和应力法。 21、将平面应力情况下的物理方程中的弹性模量E,泊松比 分别换成及就要得到平面应变情况下相应的物理方程。 22、位移法为物理方程与几何方程联立消除应变分量,得到应力与位移的函数方程式,再与平衡方程联立消除应力,得到载荷与位移的方程式。简答题: 1、在弹性力学中根据什么分别推导出平衡微分方程、几何方程、物理方程,这三个方程分别表示什么关系?

有限元法理论及应用参考答案分析

有限元法理论及应用大作业 1、试简要阐述有限元理论分析的基本步骤主要有哪些? 答:有限元分析的主要步骤主要有: (1)结构的离散化,即单元的划分; (2)单元分析,包括选择位移模式、根据几何方程建立应变与位移的关系、根据虚功原理建立节点力与节点位移的关系,最后得到单元刚度方程; (3)等效节点载荷计算; (4)整体分析,建立整体刚度方程; (5)引入约束,求解整体平衡方程。 2、有限元网格划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指出图示网格划分中不合理的地方。 题2图 答:一般选用三角形或四边形单元,在满足一定精度情况,尽可能少一些单元。 有限元划分网格的基本原则: 1.拓扑正确性原则。即单元间是靠单元顶点、或单元边、或单元面连接 2.几何保持原则。即网络划分后,单元的集合为原结构近似 3.特性一致原则。即材料相同,厚度相同 4.单元形状优良原则。单元边、角相差尽可能小 5.密度可控原则。即在保证一定精度的前提下,网格尽可能的稀疏一些。(a)(b)中节点没有有效的连接,且(b)中单元边差相差很大。 (c)中没有考虑对称性,单元边差很大。 3、分别指出图示平面结构划分为什么单元?有多少个节点?多少个自由度?

题3图 答:(a )划分为杆单元, 8个节点,12个自由度。 (b )划分为平面梁单元,8个节点,15个自由度。 (c )平面四节点四边形单元,8个节点,13个自由度。 (d )平面三角形单元,29个节点,38个自由度。 4、什么是等参数单元?。 答:如果坐标变换和位移插值采用相同的节点,并且单元的形状变换函数与位移插值的形函数一样,则称这种变换为等参变换,这样的单元称为等参单元。 5、在平面三节点三角形单元中,能否选取如下的位移模式,为什么? (1). ?????++=++=2 65432 21),(),(y x y x v y x y x u αααααα (2). ?????++=++=2 65242 3221),(),(y xy x y x v y xy x y x u αααααα 答:(1)不能,因为位移函数要满足几何各向同性,即单元的位移分布不应与人为选取的 坐标方位有关,即位移函数中的坐标x,y 应该是能够互换的。所以位移多项式应按巴斯卡三角形来选择。 (2)不能,位移函数应该包括常数项和一次项。

有限元分析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分析 题目:有限元分析技术的应用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年月日

有限元分析技术的应用 摘要 有限元单元法,简称有限元法,是伴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 的一种新兴数值分析方法,是力学、应用数学与现代计算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有 限元法是一种高效能、常用的计算方法。本文主要讲述了有限元的特点、作用、 基本思想、分析步骤,以及有限元的应用,除此之外,也对有限元的应用软件进 和有限元的发展趋势行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有限元法,基本思想,应用软件,发展趋势 The application o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technology Summary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accompanied by advances in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numerical analysis method, is a product of mechanics,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odern technology combine.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an efficient computing method, commonly used.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finite element function, basic thought, analysis step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finite element method, in addition, also do a simple introduction on the application software of finite element and finite element development trend. Keywords: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basic idea,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trend

有限元理论与方法讲

讲 授 内 容 备 注 第13讲(第13周) 4.1 结构动力学问题有限元方法 动力学问题在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最经常遇到的是结构动力学问题,它有两类研究对象:一类是在运动状态下工作的机械或结构,例如高速旋转的电机、汽轮机、离心压缩机,往复运动的内燃机、冲压机床,以及高速运行的车辆、飞行器等,它们承受着本身惯性及与周围介质或结构相互作用的动力载荷。如何保证它们运行的平稳性及结构的安全性,是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另一类是承受动力载荷作用的工程结构,例如建于地面的高层建筑和厂房,石化厂的反应塔和管道,核电站的安全壳和热交换器,近海工程的海洋石油平台等,它们可能承受强风、水流、地震以及波浪等各种动力载荷的作用。这些结构的破裂、倾覆和垮塌等破坏事故的发生,将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正确分析和设计这类结构,在理论和实际上也都是具有意义的课题。 动力学研究的另一重要领域是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问题。它是研究短暂作用于介质边界或内部的载荷所引起的位移和速度的变化,如何在介质中向周围传播,以及在界面上如何反射、折射等的规律。它的研究在结构的抗震设计、人工地震勘探、无损探伤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背景,因此也是近20多年一直受到工程和科技界密切关注的课题。 现在应用有限单元法和高速电子计算机,已经可以比较正确地进行各种复杂结构的动力计算,本章阐明如何应用有限单元法进行动力分析。 4.1.1 运动方程 结构离散化以后,在运动状态中各节点的动力平衡方程如下 F i +F d +P (t )=F e (2-2-1) 式中:F i 、F d 、P (t )分别为惯性力、阻尼力和动力荷载,均为向量;F e 为弹性力。 弹性力向量可用节点位移δ和刚度矩阵K 表示如下 F e =K δ 式中:刚度矩阵K 的元素K ij 为节点j 的单位位移在节点i 引起的弹性力。 根据达朗贝尔原理,可利用质量矩阵M 和节点加速度22t ??δ 表示惯性力如下 22i t ??-=δ M F 式中:质量矩阵的元素M ij 为节点j 的单位加速度在节点i 引起的惯性力。 设结构具有粘滞阻尼,可用阻尼矩阵C 和节点速度 t ??δ 表示阻尼力如下 2d t ??-=δC F 式中:阻尼矩阵的元素C ij 为节点j 的单位速度在节点i 引起的阻尼力。 将各力代入式(2-2-1),得到运动方程如下 )(22t t t P K δδC δM =+??+?? (2-2-2)

有限元法的理论基础

有限元法的理论基础 有限元法是一种离散化的数值计算方法,对于结构分析而言,它的理论基础是能量原理。能量原理表明,在外力作用下,弹性体的变形、应力和外力之间的关系受能量原理的支配,能量原理与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是等价的。下面介绍有限元法中经常使用的虚位移原理和最小势能原理。 1.虚位移原理 虚位移原理又称虚功原理,可以叙述如下:如果物体在发生虚位移之前所受的力系是平衡的(物体内部满足平衡微分方程,物体边界上满足力学边界条件),那么在发生虚位移时,外力在虚位移上所做的虚功等于虚应变能(物体内部应力在虚应变上所做的虚功)。反之,如果物体所受的力系在虚位移(及虚应变)上所做的虚功相等,则它们一定是平衡的。可以看出,虚位移原理等价于平衡微分方程与力学边界条件。所以虚位移原理表述了力系平衡的必要而充分的条件。 虚位移原理不仅可以应用于弹性性力学问题,还可以应用于非线性弹性以及弹塑性等非线性问题。 2.最小势能原理 最小势能原理可以叙述为:弹性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在所有满足位移边界条件和变形协调条件的可以位移中,真实位移使系统的总势能取驻值,且为最小值。根据最小势能原理,要求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的位移,可以满足几何方程和位移边界条件且使物体总势能取最小值的条件去寻求答案。最小势能原理仅适用于弹性力学问题。 2.2有限元法求解问题的基本步骤 弹性力学中的有限元法是一种数值计算方法,对于不同物理性质和数学模型的问题,有限元法的基本步骤是相同的,只是具体方式推导和运算求解不同,有限元求解问题的基本步骤如下。 2.2.1问题的分类 求解问题的第一步就是对它进行识别分析,它包含的更深层次的物理问题是什么?比如是静力学还是动力学,是否包含非线性,是否需要迭代求解,要从分析中得等到什么结果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会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建模与求解方法的选取等。 2.2.2建模 在进行有限元离散化和数值求解之值,我们为分析问题设计计算模型,这一步包括决定哪种特征是所要讨论的重点问题,以便忽略不必要的细节,并决定采用哪种理论或数学公式描述结果的行为。因此,我们可以忽略几何不规则性,把一些载荷看做是集中载荷,并把某些支撑看做是固定的。材料可以理想化为线弹性和各向同性的。根据问题的维数、载荷以及理论化的边界条件,我们能够决定采用梁理论、板弯曲理论、平面弹性理论或者一些其他分析理论描述结构性能。在求解中运用分析理论简化问题,建立问题的模型。 2.2.3连续体离散化 连续体离散化,习惯上称为有限元网络划分,即将连续体划分为有限个具有规则形状的单元的集合,两相邻单元之间只通过若干点相互连接,每个连接点称为节点。单元节点的设置、性质、数目等应视问题的性质、描述变形的需要和计算精度而定,如二维连续体的单元可为三角形、四边形,三维连续体的单元可以是四面体、长方体和六面体等。为合理有效地表示连续体,需要适当选择单元的类型、数目、大小和排列方式。 离散化的模型与原来模型区别在于,单元之间只通过节点相互连接、相互作用,而无其他连接。因此这种连接要满足变形协调条件。离散化是将一个无限多自由度的连续体转化为一个有限多自由度的离散体过程,因此必然引起误差。主要有两类:建模误差和离散化误差。

(完整版)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 有限元法吸取了有限差分法中的离散处理内核,又继承了变分计算中选择试探函数并对区域积分的合理方法。有限元法的理论基础是加权余量法和变分原理,因此这里首先介绍加权余量法和变分原理。 2.1等效积分形式与加权余量法 加权余量法的原理是基于微分方程等效积分的提法,同时它也是求解线性和非线性微分方程近似解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有限元分析中,加权余量法可以被用于建立有限元方程,但加权余量法本身又是一种独立的数值求解方法。 2.1.1 微分方程的等效积分形式 工程或物理学中的许多问题,通常是以未知场函数应满足的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的形式提出来的,可以一般地表示为未知函数u 应满足微分方程组 12()()()0A A A ?? ?== ? ??? u u u M (在Ω内) (2-1) 域Ω可以是体积域、面积域等,如图2-1所示。同时未知函数u 还应满足边界条件 12()()()0B B B ?? ?== ? ??? u u u M (在Γ内) (2-2) 要求解的未知函数u 可以是标量场(例如压力或温度),也可以是几个变量组成的向量场(例如位移、应变、应力等)。A ,B 是表示对于独立变量(例如空间坐标、时间坐标等)的微分算子。微分方程数目应和未知场函数的数目相对应,因此,上述微分方程可以是单个的方程,也可以是一组方程。所以在以上两式中采用了矩阵形式。 以二维稳态的热传导方程为例,其控制方程和定解条件如下: ()()()0A k k q x x y y φφφ????=++=???? (在Ω内) (2-3)

0()0q B k q n φφφφφ?-=Γ?=??-=Γ???(在上)(在上) (2-4) 这里φ表示温度(在渗流问题中对应压力);k 是流度或热传导系数(在渗流问题中对应流度/K μ);φ和q 是边界上温度和热流的给定值(在渗流问题中分别对应边界上的压力和边界上的流速);n 是有关边界Γ的外法线方向;q 是源密度(在渗流问题中对应井的产量)。 在上述问题中,若k 和q 只是空间位置的函数时,问题是线性的。若k 和q 是φ及其导数的函数时,问题则是非线性的。 由于微分方程组(2-1)在域Ω中每一点都必须为零,因此就有 1122()(()())0u d v A u v A u d ΩΩ Ω≡++Ω≡? ?T V A L (2-5) 其中 12v V v ?? ?= ? ??? M (2-6) 其中V 是函数向量,它是一组和微分方程个数相等的任意函数。 式(2-5)是与微分方程组(2-1)完全等效的积分形式。我们可以说,若积分方程对于任意的V 都能成立,则微分方程(2-1)必然在域内任一点都得到满足。同理,假如边界条件(2-2)亦同时在边界上每一点都得到满足,对于一组任意函数,下式应当成立 1122 ()(()())0u d v B u v B u d ΓΓΓ≡++Γ≡??VB L 因此积分形式 ()()0u d u d ΓΓ Ω+Γ=??T T V A V B 对于所有的V 和V 都成立是等效于满足微分方程(2-1)和边界条件(2-2)。我们把(2-7)式称为微分方程的等效积分形式。 2.1.2等效积分的“弱”形式 在一般情况下,对(2-7)式进行分部积分得到另一种形式: ()()()()0T T v d v d ΩΓ Ω+Γ=??C D u E F u (2-8) 其中C ,D ,E ,F 是微分算子,它们中所包含的导数的阶数较(2-7)式的低,这样对函数u 只需要求较低阶的连续性就可以了。在(2-8)式中降低连续性要求是以提高V 和V 的连续性要求为代价的,由于原来对V 和V (在(2-7)式中)并无连续性要求,但是适当提高对其连续性的要求并不困难,因为它们是可以选择的已知函数。这种降低对函数u 连续性要求的作法在近似计算中,尤其是在有限单元法中是十分重要的。(2-8)式称为微分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