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开展物理的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开展物理的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开展物理的实验教学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日新月异的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工作与学习方式。物理是传承学科知识、揭示科学规律、公告科研成果的重要学科,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下面是本人在物理教学中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反思:

一、信息技术在物理课程教学中的功能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我在讲解“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这一章节时,利用Flash课件,使学生能够听到水流声,能够感受到气势磅礴的长江黄河所产生巨大的能量,带动水轮机转动发出电来,使没有见过大型水电站的农村学生也能认识到水电站的运转过程,以及我国在水资源利用上的成就。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但让学生形象的理解了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水力发电原理,也让学生很好感受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节约水资源的必要性,教学内容中的“如何充分利用水资源、如何节约水资源”就自然而然的被学生自己提出。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才是真实的,贴近生活的,学生主动要求接受的。

2、构建新的物理课程教学模式。教育技术的发展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根本性变化,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努力学习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实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这种媒体以其生动的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效果已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欢迎。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讲的作用,在课堂上利用的媒体也多是粉笔和黑板,教学过程显得非常单调;而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主动参与物理实验,合理的利用各种技能进行学习、合作和交流并解决物理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各得其所、各得其乐,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和物理学习习惯.

3、架设信息桥梁,发展思维能力。思维训练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单靠抽象的语言描述,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经验表明,学生感到物理题目难做的原因不是物理规律(公式)不熟,而是无法想象完整的物理情景,从而无法准确地弄清物理过程。例如在《声音的发生与传播》一节中就可以利用Flash制作以下课件,声带振动(发声体)通过空气(介质)传播到人耳(接受体),如果使用语言和文字向学生讲授声音的发生不但需要发声体,而且还需要介质时,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难懂,对整个过程反映比较茫然。有相当的学生在介质概念上会出现偏差,具体体现在回声测距,往返的距离变成了单程,多媒体活泼的动画效果、直观的图形,快速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很轻易就攻破这一难点,同时为讲授下一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做好理论基础,而这一切都是传统教学很难做得到的。

4、变微观物理现象为宏观物理现象,便于观察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全过程。由于学校实验室条件的局限,一些比较抽象的物理现象,通过实验很难看到,对学生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有一定的难度。利用计算机能将抽象的物理现象变成生动的画面,显示微观的效果,使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应用到物理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能让计算机和网络的信息量大的优点成为“满堂灌”的另一种形式。在教学中如果盲目地依赖于信息技术而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信息量超出了学生在45分钟内的接受能力范围,那么所教知识只能像放电影一样在学生眼前一闪而过,使得多媒体成了现代化的“满堂灌”。所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课前准备时,一定要遵循“适量”原则,切不可贪多求快。

2、不能以模拟操作代替实际操作。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绝大多数物理实验都能通过软件虚拟(模拟)进行,确实很理想化、很方便、也很美观。然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只能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如果过分依赖和渲染,会误导学生,以为物理实验只能在电脑上实现。一定要明确物理实验通过软件虚拟(模拟)进行,只能作为常规实验的补充。

3、不能以教师的活动代替学生的思考。实践证明,凡是需要展示过程的内容,能在教学中体现“思考过程”的教学活动才是最有效的。多媒体的使用是对传统教学的完善和补充,信息技术为物理教学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作为优化物理教学的一种工具,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是不容置疑的。只要教师能够以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制作或选择恰当的媒体资料,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电教手段,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才能求得最佳“教”的效益,学生也能求得最佳“学”的效果

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的文献综述

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的文献综述 1.1 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为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适应信息化社会,使学生能够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一些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的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高层就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思想,并由美国苹果电脑公司的教育专家进行实验。在1996年成立了评价和监控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进展情况的组织。该组织对整合进展进行跟踪评价,并每年发布一个报告,对本年度整合情况进行总结。1997年是美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大规模展开的一年,各个研究项目在学校的整合实验全面展开,主要工作集中在培训教师掌握IT(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帮助教师转变角色、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IT,并利用IT进行探索。1998年美国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测,以了解IT在教学中的作用。1999年的教师培训不再停留在对教师IT基本技能的培训,而是非常重视对课程整合理论的培训。2000年,美国教育技术国际协会即ISTS出版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学生)》一书,该书详细列出了从学前到12年级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国家标准,核心是将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还提供了大量参考案例。[i]2005 年1月,美国第三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问世,总结叙述了国家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变化,以及示范学校的教学变革,最后给出了7个行动建议:①加强领导;②考虑革新经费预算;③改进教师培训;④支持数字化学习E-learning)和虚拟学校;⑤鼓励普及宽带联网;⑥迈向数字内容;⑦整合数据系统,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ii] 英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和交流技术能力,在新的国家课程中,将以前的“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改为“信息与交流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ICT)。这门学科旨在为学生有能力参与快速变化的世界生活做准备,学生可以运用ICT工具创造性地发现、探究、分析、交换信息,学会如何使用ICT迅速地从社区、文化中获得思想和经验,还要求在数学、科学、历史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内容,加强对学生信息和交流技术的指导。近年来,英国学校用于教学的计算机数量不断增加,而且电脑的更新速度也加快了,计算机辅助设备基本到位。交互电子白板在英国的基础教育中已经开始普遍而且有效地应用,对拓展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成果收效明显。英国政府在认识到智能电子交互白板的课堂应用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强大推动作用后,于2004年和2005年加大投资力度用于智能电子交互白板的配备和应用,并由政府主导组织大量的专家建设交互白板教学资源,免费提供给学校教师使用。[iii] 日本:1998年6月公布的新的课程方案将“信息科”作为高中普通科的必修科目,以适应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所带来的信息化社会的变化;日本中小学信息化的基础环境建设飞速发展,到2005年,全国有100%的中小学拥有计算机,接通校园网的中小学占99.9%,教学用的计算机数为每5个学生一台,部分学校采用了电子化、数字化的教材,无纸化教材的使用是21世纪日本中小学进行教学改革的趋势。日本的教师培训一般分为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经过再学习,能够熟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初探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初探 随着21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方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改进中学物理的教学手 段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媒体是信息传播的通道和载体,作用极为重要,最佳的媒体选择可以使教学质量达到最优,教学效果达到最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 计算机的普及,为新的物理学科教学模式提供了可能和便利。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其他现代科 学技术结合的优势发展起来的多媒体技术正日益成为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 部分。在物理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各种条件和课堂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很多实 验都无法进行,或由于设备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实验效果较差,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另外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阅历和经历有限,对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物理模型无法想 象和理解,从而限制了他们相关能力的提高,多媒体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却能很好 地解决这一问题。正确适时的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物理教学,将学生带入物理时空,会给物 理教学带来很大的便利。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物理教学中起到“时间的延长和缩短”、“空间 的放大和缩小”的作用,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实际的问题理想化和课堂内容扩大化等。例如:在声学中的关于声音的传播和反射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动画慢放的形式,使声音这一传 播非常短暂的过程缓慢再现。在让学生了解日食、月食以及分子原子的内部结构、有关力的 问题、运动的合成、波的传播等等时,都可以用模拟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还可以利用 一些当今的影视资料去展现一些无法想象的过程,如我国神州六号的发射和回收,火箭的发 射以及车辆转弯时的情景。 但是多媒体毕竟是教师讲解演示帮助教学的工具,无法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原则。多 媒体教学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物理现象和规律、接受新信息的工具,是学生学 习的帮手,而不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为主导的原则,应以充分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不要将多媒体教学作成一堂图片、动画、文字或影视等声、光、电具全的产品展示会,不要只是为了运用多媒体而运用多媒体。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它的概念的建立和规律的获取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这就要求中学物理学科教学主要应该以真实的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才能使学生观察到真实 的现象进而总结出规律。多媒体课件所演示的实验毕竟是虚拟的实验,难以代替真实的实验,更不能代替学生的动手过程和思考过程,经常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模拟物理实验可能会遏制学 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更重要的是可能使学生养成一味盲从前人的经验,而不着重科学 事实的习惯,这也是我们物理学科教学更要警惕的现象。 中学物理中有很多演示实验,做好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有助于学生理解基 本概念、规律,因此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演示实验的优点是其实 验科学,但也有不足的地方:1、有的实验受到其它次要的因素影响比较大,效果不好;2有 些实验(如运动类)一般实验时间短,学生时间反应不够;3、有些实验器材小,看不清实 验效果;4、有些实验带有很大危险性,很可能对老师、学生造成伤害;5、有些实验在中学 阶段没有条件做。诸如此些类问题的实验怎么办——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可以 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另外,传统的直观教学有教学模型和教学挂图等手段。但这些手段有较大的局限性,如有的 可见度小;挂图所提供的只是静止的画面,对讲解现象的过程很不适用;模型本身又不易拆开,工作时各部分的活动情况不易看清楚;正因为这些局限性,使学生对许多物理知识的理 解不能充分建立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模型与教学挂图的 静态变成动态,使有关现象更为形象直观,同时在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再加以动画模拟,会 使学生对物理现象认识的更清楚。例如,在做完电路电流的方向和分配实验时,可以在动画 模拟实验中用箭头形象的描绘出电流的流动方向以及用箭头的粗细描绘出电流的大小,使所 表达的问题更加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 在进行物理课件的制作时,教学设计应以教学目标和对象的特点为出发点,以使教学效果最 优为目标来规划、实施、评价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要搞清课件要达到的目标,确定课件的使

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1 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初探 1.1信息技术在我国教学中的发展过程 我国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 1978年,上海的小学作为校外活动启动了计算机教育。 1982年9月,国家教育部决定,在北大附中、清华附中、北师大附中、复旦附中、华东师大附中进行计算机选修课教学试点,开创了校内计算机教育的历史,这年是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起点。 1986年,在福建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了我国中学计发展计算机教育的指导方针,通过了《普通中学电子计算机选修课教学大纲(试行)》,据此,还编写出版了全国通用教材。 1991年10月,在山东济南召开的第四次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94年,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领导,由何克抗、李克东教授带头,组织了“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模式改革试验课题。 1997年,何克抗教授发表的《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系统地介绍了建构主义的由来和发展,从此奠定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新的发展方向的理论基础。 1998年,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有关研究人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提法,第一次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 1999年1月,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在北京师范大学组织召开数十所学校参加的“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项目开题会,“课程整合”项开始走向有组织的研究阶段。 此后,我国计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真正走向了繁荣发展的阶段。其意

义,不仅是名词的变化,而且是信息技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它标志着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方向。 1.2信息技术在教学运用中的发展现状 1.2.1国外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国外提出信息技术辅助课程教学较早的是美国。美国著名的“2061计划”则在更高层次上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相结合的思想。但是1997年4月才开始提供第一批教材和资源。 加拿大在这一领域也不甘落后,自90年代中期以来,各地对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的实验不断增加,并取得良好效果。 日本也于1998年7月,由教育课程审议会发表的“关于改善教育课程基准的基本方向”的咨询报告中,就提出了要求:首先是在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的各个学科中都要积极利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进行教学。 英国、新加坡等许多国家在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也紧随美国之后。 1.2.2国内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发了“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三个重要文件,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在各地如火如茶地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并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解答)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 1.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课堂教学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板书逐渐为大屏幕投影所替代,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通常是黑板空空如也,请你谈一谈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1)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手段确实具有某些不可替代的优势,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 ①声画并茂、形象直观、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用语言、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重难点内容用更为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解决 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 ③能节约教学时间 ④事先备课,便于修改 2)多媒体教学不可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板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即时的活动过程,随时都有新情况、新问题、新的闪光点 出现,这就需要教师即时、准确地在课堂活动中反映出来。而板书正是最好的 手段。 ②多媒体教学手段往往是教师课前备课的一个环节,无论教师多么精心地准备, 它也只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预判,无法完全准确地把握整堂的全部,因此,板 书是必要的补充。 ③板书也具有多媒体无法取代的优势。如,停留时间长,便于学生记忆、便于做 笔记;更简要、更概括,能突出重点;能根据教学需要即时、合理地改变等等。2.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哪几种教学评价策略?谈谈其实施过程及其注意问题。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作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 评价策略: (1)课前的诊断性的评价 (2)教学过程中采取表现性的评价,开展学生间的自评、互评,提倡参与性的评价。 (3)课后的教师或学生的总结性评价(如作品展示、研究性课题成果的评价) (4)长期性的评价(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长期开展电子档案袋的方式)。 实施过程: 1)尽可能收集定量与定性两方面的信息,制订评价方案。 2)科学制订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控制在10-15个,而且必须是具体的、明确的,被评价者能根据自己的体会能作出判断。 3)细化、精化评价指标,其产生尽可能校本化,要广泛听取本校教师和学生的意见。 4)合理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5)确定评价对象与被评价对象。 6)提前告知评价方案 6)结果的处理需要谨慎,如不能排名、分等级等。 注意问题: 1)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考试与测验是为了”选择适合教育

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随着现代教育科学的不断进步,现代信息技术也逐渐成为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一系列的优势,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素质教育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物理学科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同时,初中阶段也是学生系统接受物理教育的开端,因此,在这个阶段帮助学生打好物理基础,搞好物理教学工作就成为了每个物理教师都应当重视的问题。鉴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诸多优点,能够把它应用于物理教学中来,将会对整个物理教学工作的优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到底具有哪些优势呢? 一、增加课堂教学内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时候教师需要进行大量的板书,这样既耗费时间,又耗费精力,如果教师为了节省时间,用口头讲述来代替板书,往往又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时候利用信息技术的快速显示功能把信息技术作为显示工具来使用,既能解决时间问题,又能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看到所学的内容。除此以外,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储存功能,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功能在备课的时候就事先准备好必要的教学材料,这样不但能大大增加课堂的容量,而且能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拓宽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 二、加强师生、生生交流 现如今,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校园网络建设也在不断地完善,很多学校都有了自己的校园网,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的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学习。有些学校的校园网已经连入了国际互联网,这样就使得学生能够在互联网中无限大地扩展交流领域。在这种相互交流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例如,教师可以针对教学目标给学生布置一些题目,让学生通过访问一些与物理知识有关的网站,或者是通过互发信息、BBS留言等形式与其它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来解决问题,而教师只需要从旁作适当地指导就

高校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和改革

高校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和改革 通过本次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从课件制作、微课视频应用、MOOC建设等多方面学习和了解了信息化教学的新模式和新思想,收获颇丰,对信息化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结合我们自身的教学工作,随着高校信息化教学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我们需要完善信息化实验教学,充分实现“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将实验教学逐步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这也符合我们培养的对象—学生,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 近年来,教育与信息化技术逐步深度融合,国家出台的有关教育的规划、文件中,均提到要加快信息化进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树立教育信息化战略地位,加强高等教育中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并利用在线开放课程探索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由此可见,国家肯定教育信息化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并下大力气积极推动各高校基于教育信息化实施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基于此背景,且随着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协同发展的前提下,高校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手段面临挑战,创新教学模式培养新信息技术新时代下的复合型人才迫在眉睫。其中,在高校课程中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实验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科学方法训练的有效途径。随着课时的缩减和“互联网+教

育”网络教学形式的发展,采用“线上学习+线下实验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灵活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大学化学实验(O)》课程为例,该课程是医学、环境和生命科学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将实验技术原理、实际操作和物质的合成三者相结合的综合型课程,也是一门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技术,提高实验能力的必修课,构建符合一流学科建设且基于线上资源的有机化学实验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实验类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为有机类实验课程做好线上教学储备自主知识产权 的线上资源。 本学期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面开展网上远程授课,急需有指导示范作用的线上资源支撑实验教学。以此为契机,为提高教育层次和教学质量,顺应信息化教育趋势,我们课程组在教学过程中,拍摄操作视频,建立基础有机化学实验优质的模块化线上教学资源,并探索构建信息化“线上学习+线下实验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制作适合线上教学的视频片段,把有机化学实验基础知识拆分成一个个相对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知识点,并制作 5~15min左右的教学微视频,建立模块化教学资源。这样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实验内容选择相应模块,灵活使用。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中学物理教学,可以将内容结构的表达多媒体化,变微观为宏观、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变不可操作为可操作过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浓厚的求学动机,同时也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掌握更多的知识。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应该是应用与创造性。 (一)、挖掘计算机的基础作用与学科进行巧妙结合 学生通过用温度计测量正在加热的水的温度后收集到每一分钟后水上升的温度,面对这些枯燥简单的数据他们能发现其中的秘密吗?为了把抽象的数字变得具体形象,我采取让学生分组把收集到的数据填写到EXCEL表格中,然后我提出能把这些数字一下儿变成图,一听这儿,学生更加来了精神,一个都瞪大了眼睛想看个究竟。当我做出折线图后进一步对图进行分析,这时我提出通过折线图你发现其中的秘密了吗?学生一听折线图里还藏有水温变化的秘密,一个个更加好奇。于是学生纷纷画出本组折线图进行谈论研究。很快水在升温时先快后慢的规律就揭开了。按照同样方法,水降温时的规律学生自己研究也很快得出了答案。通过EXCEL软件的一个小小作用在教学中的使用不仅仅轻而易举地解决了本课的问题,而且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分析数据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在活动中采取协作学习 在学生活动中我采取了让学生分工合作来共同进行研究的教学形式。如:每组5个人,有负责看时间的;有负责想电脑中录入数据的;有看温度计的……各有其职,每一个学习者都扮演一定的角色,每一个人的工作都直接影响着小组任务的完成。实践证明,每一个学生都非常投入,在愉快而忙碌的活动中他们共同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当发现其中的秘密时他们又共同分享着喜悦与成功。 (三)、在学习中让学生处处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科学研究是经历一个不断探索发现---假设---实验研究---验证等的实践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我采取了让学生经理收集数据---进行假设---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验证结论这一科学研究过程,使学生体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科学又是解决一个问题又会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为此本课设计时我还采取了以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不断印发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不断探究的欲望与兴趣。 三、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将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应是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用信息技术重要的是应用的理念。如何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下的教学。 (一)、多猜,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与学习的支点

浅谈在小学科学课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

浅谈在小学科学课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溆浦县卢峰镇警予学校严洪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广泛被人们所利用,特别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它的优越性也越来越明显。比如它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展示教学内容的时代背景,可以用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影片等来帮助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可以进行师生互动等。在数学的教学中,也可以帮助我们把一些难以讲清楚的数学演算、转化过程通过课件演示给学生。那么在我们小学科学这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当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我们的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呢?我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摸索,现在来谈一谈自己的体会,与大家共享。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同时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都具有其他教学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怎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我们的科学实验教学呢?我认为首先应弄清它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1、可以改变内容呈现的方式。一句普通的、抽象的话,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它图文并茂地展现出来,如雨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用烧杯装水象征河流,烧杯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形成无色透明的水蒸气,用一片冷玻璃一放形成在的水珠,用课件展示出来会更加清晰。)2、可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古板的学习方式

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天花乱坠,笔记记得手酸无力,注重学生的听、被动地去接受,而忽视了学生的看、想、做。通过信息技术的参与,可以把死板的东西趣味化、生动化,并通过规范实验操作的要求指导学生亲自去动手做,这样,学习方式改变了,学习效果明显了。3、可以改变教师教学的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内容讲解式、启发式、问题探究式等等,自从有了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的帮助,我们在同一堂课中的教学内容、知识涉及面可以更广、深度可以更深。4、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实现师生互动。通过直观的演示、学生自由的参与问题的探究,网络平台的互动,可以及时地发现学生的不足,并进行及时的纠正。它已不再局限于小小的一个课堂,它还可以延伸到课外,甚至社会这一大课堂。 当然,信息技术的优势是毋庸质疑,但做为一名科学教师,如何更好地把握信息技术这一优势所在,更是反应了你这位科学教师的教学功底,你的这一堂科学课是“作秀”,上起给别人看,还是有你其真正的内涵,这更要看你是如何把握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的整合。我认为还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搞清“主”与“辅”的关系。 到底是谁优化谁?我认为应该是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我们的科学教学、实验教学。科学实验教学应该是起主要的地位,而现代信息技术则应是起辅导的作用。我们的这一堂课主要的是要通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然后从中获取知识的一个过程。信息技术的参与,如内容的演示,只是给了学生一个外观的操作表象,只是让学生看到了别人怎么做,这才是学生技能形成规律的第一步。在学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线上线下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线上线下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的家中,信息技术的使 用变得越来越频繁,社会对信息技术类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趋势。许多高中学校已 经把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了重点教学内容当中,并将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结合。本 文将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线上线下教学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教学;信息技术;线上线下 引言: 在传统教育教学体系中,信息技术课程因教学成本高、学校缺乏拥有专业知识的教师、 理论性强、学生觉得枯燥等原因一直未被重视。新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产品的广泛使用与 传播让平民百姓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人民群众也因此意识到了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性。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现状 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能够在将来寻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学生在学习阶段中,需要掌握的技能也越来越多。目前,信息技术在各大领域中备受青睐,为满足社会对信息技术类人才的需求,我国各高中学校都开展了信息技术课程。高中学 生通过学习信息技术这门必修课程来掌握有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并学会一些基础信息技 术的使用。大部分高中学校都有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老师,引导学生走进信息技术知识的大门,优质的师资力量和充足的设备条件为学生线上线下学习这门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知识的不断深入研究,许多方便实用的研究成果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使用。因此,市面上有关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材料越来越多,有的地区甚至开设了成人信息技 术课程学习班。很多对信息技术感兴趣的学者、专家、教师等都沉迷在对相关知识的研究和 学习当中,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在授课教师专业的指导下,学生对信息 技术课程的兴趣逐渐增加,学习效率也越来越高。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问题分析 目前,虽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了高中必学科目之一,但是我国高中传统的教学 理念依旧没有被彻底改变,高考必考科目仍然是高中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顺利考入大学是 学校的主要目标。部分家长和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采取轻视的态度。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别的 科目或打游戏的现象还是经常出现,信息技术课程成为了高中学生在巨大压力下,短暂的娱 乐时光。这样的情况不仅导致课程的开展价值和意义没有被真正的理解和实现,也为部分授 课教师带来了忧愁和困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最后的考核出题让老师头疼,教学 目标和任务没有达到,老师期末教学考核成绩差。面对现实惨状,老师束手无策,只能将职 业道德和专业素养抛之脑后,学生利用上课时间玩游戏、听歌、上网等,老师放任不管,期 末考试提前将答案发给学生进行背诵。这种错误的教学方式,助长了家长及学生对课程轻视 的火焰,严重的阻碍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 在许多偏远的山区,信息技术课程的线上教学仍然存在问题,高中学校没有配套的教学 设施或是教学设备零件过于老化,老师授课困难,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信息技 术课程实践操作要求高,学生只有通过线上实践和线下学习才能将知识完全掌握,山区信号 网络差也是课程线上教学开展的一大难题。除了生活条件差之外,这些摆在眼前的基础教学 设施问题也成为了许多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不愿意在山村进行教学的原因。许多山区高中学校 会让一些有信息技术课程基础的老师进行教学,授课教师专业知识能力差,教学模式单调乏味,整体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实验教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陈禹 在教育信息化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 在各类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实验教学和课堂教学、考试考核、图书资料、学籍管理等工作一样,是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对于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对于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教育信息化的全局中,实验教学的改造和提高是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现代信息技术在创造新型的学习和训练环境方面,具有特别突出的作用。与课堂教学、考试考核等环节相比,实验教学环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效果和作用将会更为突出和显著。正是在这个环节上,现代信息技术使得一些原来做不到的事情变得可以实现,使得原来需要高昂费用的事情,可以用更低的代价完成,从而迅速而直接地体现出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和效益。在这里,我们希望提请教育领域的同行们对于这个重要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实验教学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常言说得好,“听十遍不如动手做一遍”。国外教育专家的调查表明,一般来说,听一遍课能够掌握内容的30%,读一遍书可以掌握内容的50%,而动手做一遍则可以掌握有关内容的80%。这都表明,动手实践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在学校教育的阶段,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校内进行的,社会实践和调查体验终究是局部的、短期的,不可能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在学校里面建立的、模拟的实践环境——实验室就成为学生动手训练的主要场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实验教学。 重视实验历来是科学精神的基本内容之一。近代科学的开山鼻祖——弗朗西斯.培根就非常重视实验,把它作为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以强调。根据史料记载,他还身体力行,亲自动手做实验、观察自然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伽里略用一系列开创性的实验揭开了近代科学的序幕,至今为人们所称道。这种理念体现到教育中,就是利用各种类型的实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就是把实验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正因为这样,许多专业,特别是理工科专业,已经把实验室作为学科建设的基地。物理系、化学系的学生都不会忘记实验室中的日日夜夜,工科的学生更会终身铭记着趴在绘图板上的时光。所以,实验教学在近代教育中,已经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然而,一直到现代信息技术产生之前,由于技术的限制,实验教学基本上是自然科学和技术学科的事情。理由很简单,社会现象太复杂,无法在实验室里加以模拟。在没有现代信息技术之前,确实是如此。然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改变了这种状况。从管理到经济、社会、环境以至心理学,许多方面的现象和复杂系统,已经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在实验室条件下重建或模拟,有关的软件或系统已经出现,并且在实际的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中得到应用。同时,由于计算机模拟的越来越方便和越来越便宜,即使是技术领域的一些重大实验,如化工厂的流程、核武器的爆炸等,也已经可以用便宜得多的代价和少得多的时间在计算机中重现。这就使得在信息时代的教育中,实验教学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余地。这就是我们所强调的,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应当把实验教学放在重要位置的原因和背景。 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实验教学的推动作用 由于上述的背景和情况,实验室和实验教学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处于一个投入产出比高、效益显著、影响深远的特殊位置。具体地说,现代信息技术和注重实验的科学理念相结合,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如下四个方面的新景象。 第一,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的概念已经从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扩展到了经济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学科。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国外就出现了最早的“经济科学实验室”(例如美国Arizona大学的经济科学实验室),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经济管理中的复杂课题进行模拟和实验,对于市场行为、拍卖过程等经济领域的基础课题,从新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和考察。经过几十年的探索,2002年,这一方向的首创者之一,Arizona大学经济科学实验室的创建者,Vernon Smith教授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表明实验方法在经济科学领域已经被接受和认可。 我国自从中国人民大学在1994年建立国内第一个经济科学实验室以来,高校中的面向经济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实验室已经发展到了近百个。实验教学与社会科学不搭界的局面已经在改变之中。这一变革将对于我国教育的发展,特别是社会科学学科的现代化产生深远的、积极的影响。再如,我国的法学教育领域也已经开始设立模拟法庭,作为培养法律人才的一个实践环节。至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会计实务、进出口贸易实务等实验环境,也已经相当普遍。再广泛一点,对于社会科学来说至关重

实验教学指导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总报告

精心整理《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总报告 永昌县红山窑中学茹武年 一、问题背景 计算机作为载体,借助计算机程序而展开的“实验”。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许多微观实验或有危险性实验,可以实现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漫长或瞬间的生命过程变成可控、有序的演示过程,减少实验危险伤害。同时,教师还利用信息技术将实验过程录制下来制成电影文件,再在播放时运用多媒体控制器进行拆分、反复回放、慢镜头播放或定格观察,然后

结合文字和语音解释,就可使学生清楚、直观地观察到实验的每一个细节,效果特别好。 从学校的实际情况来说,本课题的提出顺应了我校高效课堂教学的需要。目前随着学校硬件设施的配备到位,搭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快车,学校可以通过本课题研究来促进教师教研能力和学生实验能力的发展。 (1) 为: 的应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整合:本课题界定的观点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实验课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实验环境,实现一种既能保证实验的现实性、直观性、安全性、可操作性,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在 ; 主要 习成果评测,以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总结以前的研究结果。1999年信息技术的重点转移到教师的培训上。2000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进一步深化,重点鼓励社会、教师、家长和学生等各个方面都参与到信息技术与课程中来,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各种条件建构一个全新的学习环

(完整版)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整合教学设计—压强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整合教学设计——压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掌握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3.了解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4.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多媒体工具.进行协作式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渗透逻辑推理的方法.学习科学家丰富的想象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对自然学科探究学习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 难点: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 三、教学对象分析及其学习需要分析 通过上一章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力学的一些基本知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多媒体电脑的基本操作,如word文档、powerpoint的制作、输入、编辑,以及网络的初步知识,会收发邮件,会上网搜寻相关的信息等。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多媒体模拟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协作学习,反馈交流,应该能够很好地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教学媒体设计阐述 本节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精心设计、选择足够的信息资源完成教学。内容包含发现并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意义建构、应用创新等多种学习情景.可方便地为具有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同时创设了多个多媒体动画模拟学习情景和相关的信息链接.如动画展示雪地行走,脚容易陷入积雪,有了宽宽的滑雪板,运动员不仅不会陷进雪里,而且还能在雪地上飞速滑行进行设疑。同时利用人机交互性激发学生探究规律的兴趣。保证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处于正确的轨道上。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学生探究性实验,我给每小组准备如下的器材:海棉、压力小桌、砝码、木板、装有沙的容器,同时电脑模拟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放映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等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教学媒体 教师:大屏幕投影、网络教室、多媒体计算机 学生:网络教室、多媒体计算机、海棉、压力小桌、砝码、木板、装沙的容器等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规律。 ●主要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实验:手指压住铅笔两端,感觉有什么不同?(图实验一) 问:为什么笔尖的一端手指感到痛?是压力大吗? (二)压力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 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概况 1、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首次提出信息素养这一概念。 2、李克东提出信息素养应当包括当最基本的要点? (1)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2)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3)能够运用信息并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 3、中学信息技术的目标?培养信息素养 4、美国是世界上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最早的国家。美国人均计算机拥有量居世界第一,学生人均占有计算机量居世界第一。 5、2000年,英国明确把以前的《信息技术》(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课程改为《信息与通信技术》(IC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6、日本的信息技术教育统一称为信息教育。 7、信息技术教育国际发展的特征 (一)课程外围支持层面 1、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2、强调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3、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环境的改善 4、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层面的特征 1、开设形式的多样性 2、课程设置的一贯性 3、目标关注的全面性 4、课程内容的稳定性 第二章教材建设现状分析 1、教材是课程知识的主要载体,是按照一定教育目标和教学规律组织起来的科学的知识系统。 2、教材编写中存在的问题? 注重技术讲解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注重地方特色而忽视内容的适应性;注重知识的静态呈现忽视学科的发展性。 3、目前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已经通过国家审定。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地方课程由各省负责审定其教材。 五个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4、教材组织的理论依据 布鲁纳的螺旋式编排加涅的直线式编排奥苏贝尔的循序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原则 5、课程标准的教材编写建议 要强调适应性;要体现科学性、通用性和前瞻性;要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突出特色、强调创新;要渗透人文精神,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6、现行教材的优点? (1)教材的编写线索更加合理(2)教材的目标更加全面(3)教材的内容更加人性化(4)教材的评价更加多元化 7、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8、信息素养的标准是衡量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依据。 9、王吉庆对信息素养的认识: 信息意识情感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 第三章课堂教学方法 1、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学方法,就是指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2、教学方法按照知识的来源分类 (a)以直接知觉(直观的)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图示法);(b)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c)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d)以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情感陶冶法、愉快教学法、暗示教学法);(e)以引导发现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探究法) 3、讲授法可以表现为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不同的形式。

信息化实验教学管理与改革研究

信息化实验教学管理与改革研究 随着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信息化改革探索已深入教学改革的各个方面,大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当下各高校着重培养的能力之一。为此,针对教学秘书岗位上对实验教学管理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结合当下信息化热潮,探讨出一系列管理与改革的方案,并将其应用于当下信息化实验教学管理中,为师生提供先进的实验教学管理理念和条件,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标签:信息化;实验教学;管理创新创业 doi:10.19311/https://www.360docs.net/doc/ae12226991.html,ki.16723198.2017.17.070 1引言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信息化”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着手点。当下,高校教学改革非常注重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全国各高校都举办各种大学生学科竞赛旨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大学生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为了提高学生自身实践创新素质,实验教学发挥着最基础、最根本以及最有效的作用。因此,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息化实验教学管理与改革是高校实验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针对教学秘书岗位上对实验教学管理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结合当下信息化热潮,探讨出一系列管理与改革的方案,并使用至当下信息化实验教学管理中,应用结果显示,这些方案利于教师更便捷的展开实验教学,利于学生更有效的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经验,为师生提供先进的实验教学管理理念和条件,加強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传统实验教学管理的局限性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实验教学只能依托课堂的理论教学,教学秘书依照教学大纲内规定实验内容和学时穿插安排在理论课教学学时内,实验课教学内容则是根据理论知识跟进,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但传统的实验教学管理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内容单一性。传统的实验课教学单一,单纯的以理论课中知识点验证为主,内容比较简单且缺乏延展性。 管理方式固化。传统的实验教学管理通过教学秘书、实验室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学生共同协商出实验时间和地点,这不仅降低了排课效率,还增加了师生的负担。 成效甚微。对于传统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学校师生可以基本完成实验课程教学,但是对于高校学生创新创业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来说,效果甚微,可以说

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总报告

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总报告

《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总报告 永昌县红山窑中学茹武年 一、问题背景 在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前提下,在教育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有些学校由于地方配套教育设备跟不上,致使初中理、化、生实验教学有着一定的局限性,部分实验不能正常开出。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成为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新课改的背景来说,本课题的提出顺应了深入践行课程改革的需要,理科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能够改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彻底改变以往实验“口头做”的现象,能丰富学生的视野,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从学科性质来说,本课题的提出顺应了初中理化生实验教学的需要,许多实验是微观、连续且十分复杂的实验,具有实验过程快速等特点,学生难以细致观测,只能抽象推断变化过程。另外,部分生物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如植物栽培、种子萌发、动物饲养等实验短时间内难以完成。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实验教学方法,它是教师或学生以计算机作为载体,借助计算机程序而展开的“实验”。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许多微观实验或有危险性实验,可以实现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漫长或瞬间的生命过 2

程变成可控、有序的演示过程,减少实验危险伤害。同时,教师还利用信息技术将实验过程录制下来制成电影文件,再在播放时运用多媒体控制器进行拆分、反复回放、慢镜头播放或定格观察,然后结合文字和语音解释,就可使学生清楚、直观地观察到实验的每一个细节,效果特别好。 从学校的实际情况来说,本课题的提出顺应了我校高效课堂教学的需要。目前随着学校硬件设施的配备到位,搭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快车,学校可以通过本课题研究来促进教师教研能力和学生实验能力的发展。 二、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初中理化生实验教学:在理化生教学活动中,以实验作为重要教学内容的教学,称为理化生实验教学。具体说是指根据理化生的教学目的、学生的认识水平、教学条件,有目的地安排、设计一些类似科学实验的模式、程序,在规定的较短时间内进行实验操作,以达到实验目的要求的教学实践活动。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定义,因使用的目的、范围、层次不同所以表述的也各不同。信息技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理解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介绍:(1)将信息技术等同于计算机技术;(2)信息技术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3)信息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加通信技术加控制技术。广义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