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线上线下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线上线下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线上线下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线上线下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的家中,信息技术的使

用变得越来越频繁,社会对信息技术类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趋势。许多高中学校已

经把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了重点教学内容当中,并将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结合。本

文将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线上线下教学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教学;信息技术;线上线下

引言:

在传统教育教学体系中,信息技术课程因教学成本高、学校缺乏拥有专业知识的教师、

理论性强、学生觉得枯燥等原因一直未被重视。新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产品的广泛使用与

传播让平民百姓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人民群众也因此意识到了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性。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现状

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能够在将来寻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学生在学习阶段中,需要掌握的技能也越来越多。目前,信息技术在各大领域中备受青睐,为满足社会对信息技术类人才的需求,我国各高中学校都开展了信息技术课程。高中学

生通过学习信息技术这门必修课程来掌握有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并学会一些基础信息技

术的使用。大部分高中学校都有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老师,引导学生走进信息技术知识的大门,优质的师资力量和充足的设备条件为学生线上线下学习这门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知识的不断深入研究,许多方便实用的研究成果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使用。因此,市面上有关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材料越来越多,有的地区甚至开设了成人信息技

术课程学习班。很多对信息技术感兴趣的学者、专家、教师等都沉迷在对相关知识的研究和

学习当中,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在授课教师专业的指导下,学生对信息

技术课程的兴趣逐渐增加,学习效率也越来越高。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问题分析

目前,虽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了高中必学科目之一,但是我国高中传统的教学

理念依旧没有被彻底改变,高考必考科目仍然是高中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顺利考入大学是

学校的主要目标。部分家长和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采取轻视的态度。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别的

科目或打游戏的现象还是经常出现,信息技术课程成为了高中学生在巨大压力下,短暂的娱

乐时光。这样的情况不仅导致课程的开展价值和意义没有被真正的理解和实现,也为部分授

课教师带来了忧愁和困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最后的考核出题让老师头疼,教学

目标和任务没有达到,老师期末教学考核成绩差。面对现实惨状,老师束手无策,只能将职

业道德和专业素养抛之脑后,学生利用上课时间玩游戏、听歌、上网等,老师放任不管,期

末考试提前将答案发给学生进行背诵。这种错误的教学方式,助长了家长及学生对课程轻视

的火焰,严重的阻碍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

在许多偏远的山区,信息技术课程的线上教学仍然存在问题,高中学校没有配套的教学

设施或是教学设备零件过于老化,老师授课困难,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信息技

术课程实践操作要求高,学生只有通过线上实践和线下学习才能将知识完全掌握,山区信号

网络差也是课程线上教学开展的一大难题。除了生活条件差之外,这些摆在眼前的基础教学

设施问题也成为了许多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不愿意在山村进行教学的原因。许多山区高中学校

会让一些有信息技术课程基础的老师进行教学,授课教师专业知识能力差,教学模式单调乏味,整体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完整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以进一 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过程中, 在通过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 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为高中学生提 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使学校学习与社会学习 相连续,使当前学习与未来发展相连续;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 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 展,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 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在此过程中分享思想、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强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精选教育文档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课外阅读作为学生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一种教学 手段,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和终生学习的良好途径,“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1]学生学习任何一门课程都要借助于这个“风”和“帆”,因此课外阅读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农村小学,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小学生“风力不足”、“帆质不佳”――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从而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在当今信息浪潮此起彼伏的社会海洋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掌风控帆”――课外阅读能力已迫在眉睫,而农村小学生的“风帆”现状却着实令人担忧: 1.审内: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弱、能力低 第一,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在农村的小学生几乎无法自主地静下心来阅读课外书。其次,农村的教师采取的摘抄和读后感等硬性任务扼杀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再者,如今的农村小学生课业负担也很重,导致根本没有阅读的时间和习惯。 第二,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有限的课堂中只教内容却忽视方法的传授,导致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缺乏方法和技巧的有效利用。再加上多数农村学生家

长对于在孩子的课外阅读指导上根本无从下手。 2.观外: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资源少、氛围差 ――学生课外阅读资源贫乏。首先是学校藏书数量少、内容陈旧,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的、紧跟时代的课外书籍十分缺乏。其次是小学生个人拥有图书量过少。再者,教师个人的藏书也影响着学生对书籍的渴求。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的个人藏书比喻为“使学生通过读书而进入知识海洋的第一个出发 港”[2]。然而农村教师由于自身和外界客观因素的制约,几乎不可能建立自己的图书室,这无疑造成了学生心中的榜样缺憾。 ――学生缺乏课外阅读氛围。农村的多数家长没有读书看报的习惯,更没耐心抽出时间与孩子共读,“熏陶”一词根本无从谈起。再看教师的情况,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认为学生早自修看课外书是浪费时间,而自己更不去阅读,那么,在适合读书的清晨校园里,孩子又能到哪里去感受“书香四溢”的阅读氛围呢?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之建议性对策 针对农村小学生不容乐观的“风帆”(课外阅读)现状,我更加认识到要想他们独立地“掌风控帆”,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提高“帆质”,更要警醒学生加强“风力”。为此,我个人认为应该适当转换关注视角,“微”观教师,“宏”观环境,并由此从根本上提出几点建议性对策: 1.走进学校:释放教师自由领航的权利

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课程全集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课题]: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哪些是信息处理的工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哪些是信息、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老师,说说老师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同学们看着老师就能获得这么多的关于老师的信息,其实老师就是由许多许多的信息组成的。可见,信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在你我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那么,信息究竟是个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二、新授 1.身边的信息 每天我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可以获得大量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把这些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就把它叫做信息。(板书: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如经济信息、科技信息、交通信息、市场信息、招生信息、股市信息,等等。最直接的我们用眼睛看我们桌子上的书,可以看到书本的颜色的信息,厚度的信息。用手摸摸可以获得书本质地的信息,用鼻子闻闻可以获得书本味道的信息,如果有显微镜还可以看到书本纸张中的微观世界。(请学生列举信息的例子)。 一个人的表情,可以传递内心的喜怒哀乐;电话可以传递我们的声音,表达各种感情;交通灯的灯光传递着是否通行的信息;信件、报纸、广播、电视随时随地都传递着各种信息。(列举信息传递的例子) 师:我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每天都在获取和传递信息。 2.信息与人类 信息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信息已经是一种对人类有用的资源,人类充分获取和利用信息改变生活。举例:人们依据对食物营养成分的信息和人体对人体需要营养信息的分析确定饮食结构;根据对气象云图的分析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根据对学校同学爱好信息的收集整理确定学校应该开设什么样的兴趣小组;根据对班上同学的期中考试试卷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确定因该在什么类型题目上应该重点复习……(学生举例) 可见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学会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今天这样的生活。 3.信息处理 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最直接的就是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舌头尝;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例如用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得更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观世界……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信息技术: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017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信息技术作为当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网络强国的战略支撑。信息技术涵盖了获取、表示、传输、存储和加工信息在内的各种技术。自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信息技术沿着以计算机为核心、到以互联网为核心、再到以数据为核心的发展脉络,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了社会难息化、智能化的建设与发展,催生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并存的信息社会,并逐步构建出智慧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重塑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不断改变人们的思维与交往模式,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已经超越单纯的技术工具价值,为当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思想与文化内涵。提升中国公民的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对个人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变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捑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课程围绕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精炼学科大概念,吸纳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内容;课程兼重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通过丰富多样的任务情境,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与实践;课程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课程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沟通、共享、合作与协商中,体验知识的社会性建构,培养信息意识,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信息社会参与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从而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二)基本理念 1.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公民 课程标准面对网络和数字化工具不断普及的现实,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

后疫情时代初中英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问题及策略探索.doc

后疫情时代初中英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模式问题及策略探索 后疫情时代初中英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问题及策略探索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教学混合模式 摘要:通过本次新冠疫情的大考,我们初中英语线上和线下教学中都暴露出来了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找出解决目前问题的策略,从而解决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将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问题。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学习资源和学习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及学习效果,就是我们应该思考探究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英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过程中存在哪些突出的问题呢?(一)缺少一款专业的,专门为英语学科打造的网络授课平台。 现在进行线上教学时、普遍使用的是钉钉,腾迅课堂等。但它们并不是一款专业的线上英语授课软件,只具有视频授课,直播授课,在线作业等几个功能,很难为学生提供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所需的资源和训练。急需要开发更先进,更有益于学生英语学习的app,从而在更大程度上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服务。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或对线上教学的认识不到位。 由于部分英语教师还不能完全接受线上教学,认为线上教学的效果不佳,线上教学中讲授过的内容,在线下教学时还得重新讲解,因此对线上

教学一直不够重视。部分英语教师对英语课的线上教学任务用简单的抄写单词,做习题等来敷衍了事。同时教师对现代网络的授课技术掌握的较少,对新事物的学习和接受能力较差,短时间内还不能很好的掌握和应用网络授课平台的各种功能,不能进行高效的线上教学,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和学生的积极性。 (三)线下课堂教学缺少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 线下英语课堂教学有老师引导,有利于基础知识掌握。但是缺点在于缺少练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学生觉得英语课堂学习枯燥,也不热爱学习,亦不积极。另一方面.在线下教师的授课方式单一,在英语课上仅限于单词短语的背诵,英语课文的翻译,习题的讲解等。会使用的资源也较少,无法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不能真正使学生的英语口语和英语听力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 (四)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不理想。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脱节,线上与现下教学没有合适恰当的计划与安排,没有配合。尤其是线上英语教学,随意性很大。教师今天可能随意的发一张对话的图片,明天可能发一张单次图片让学生背诵,完全不能很好的与线下教学衔接。从而导致两种模式的教学效果不能起到互补的作用,且都大打折扣。 (五)学生的自主性、自律性和在线学习能力都较差。 学生的自主性、自律性和在线学习能力是保障在线学习有效的重要因素。因为大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了在教师的监督下学习,当离开了教师的监管独自面对手机或电脑学习时,便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无法排除外界的干扰,很难深入课堂专心学习,也难以感受共同学习的气氛,容易放松自己,

(完整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二)基本理念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结构 (一)设计依据 (二)结构 (三)学分与选课 四、课程内容 (一)必修课程 (二)选择性必修课程 (三)选修课程 五、学业质量 (一)学业质量内涵 (二)学业质量水平 (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附录 附录1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附录2项目教学案例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信息技术作为当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网络强国的战略支撑。信息技术覆盖了获取、表示、传输、存储和加工信息在内的各种技术。自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信息技术沿着以计算机为核心、到以互联网为核心、再到以数据为核心的发展脉络,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了社会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与发展,催生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并存的信息社会,并逐步构建出智慧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重塑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不断改变人们的思维与交往模式,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已经超越单纯的技术工具价值,为当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思想与文化内涵。提升中国公民的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对个人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变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课程圈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精炼学科大概念,吸纳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内容;课程兼重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通过丰富多样的任务情境,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与实践;课程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课程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沟通、共享、合作与协商中,体验知识的社会性建构,增强信息意识,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信息社会参与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从而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二)基本理念 1.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课程标准面对网络和数字化工具不断普及的现实,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敏感度和适应性,帮助学生学会有效利用信息社会中的海量信息、丰富媒体和多样化技术工具,优化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课程标准引导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个人与社会关系、思考信息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履行个人在信息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成长为有效的技术使用者、创新的技术设计者和理性的技术反思者。 2.设计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的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课程结构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个性化学习需要,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层次性、多样性和选择性。课程的必修部分致力于构建我国高中阶段全体学生信息素养的共同基础,关注系统性、实践性和迁移性;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部分致力于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程内容的广度、深度和问题情境的复杂度,为学科兴趣浓厚、学科专长明显的学生提供挑战性的学习机会。 3.选择体现时代性和基础性的课程内容,支撑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课程内容紧扣数据、算法、信息系统和信息社会等学科大概念,结合信息技术变革的前沿知识与国际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感悟信息技术学科方法与学科思想;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在课程中嵌入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和情境;结合数据加工、问题解决和信息系统操作的真实过程,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增强他们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实现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 4.培养以学习为中心的教与学关系,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阶段教学目标理解为各学段各单元各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制订阶段教学目标。总体目标中的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在各阶段有所侧重,但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要贯穿本课程教学始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握总体目标,又要实现具体目标,既要明确显性目标,又要重视隐性目标,既要达到终极目标,又要促进条件目标。 解读一: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 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谈初中数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谈初中数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转眼间,线上教学已开展三个月有余。从开始时的一筹莫展到现在的逐渐熟练,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在摸索中适应了新的学习方式。每种教学模式存在它自身的有缺点。讲讲它的优点吧,线上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突破了空间的阻隔,只要有网络有设备,随时随地都能教学,而且教师所上传的语音、视频、PPT 等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在课后反复收听、收看,这让那些能够自主且自觉学习的同学非常收益。不足之处是部分学生自制力差,教师无法更直观地去检验学生,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多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因为是线上教学,师生不见面,那自然就无法把控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以把线下班级授课制群体学习优势与网络学习个性化融为一体,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载体。是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下面,就初中数学以钉钉平台为载体谈谈我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一点做法。 一、线下讲重点,线上破难点。在课堂的常规教学中我们需要把应该交代的知识点都应该交代清楚,把重点知识让学生理解掌握。但数学中有些知识很是抽象难以理解,比如几何中的动点问题,不借助于多媒体手段是很难理解的。当然,课堂上我们也是可以用多媒体演示的,但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演示遍数少,有些学生看不明白,演示遍数过多,耽搁下一段的进程。所以,我们莫不如把演示的过程留

在线下,手机录制好演示视频,把他添加到钉钉的学习群中,不明白的学生可以随时打开观看,想看多少遍就多少遍,这就保证人人理解,人人明白。 二、线下教全部,线上提个别。在教学中我们提倡因材施教,学生个体的差异不同,对知识的领悟程度不同。 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所讲的内容,留的作业一定要难度适中,这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是不够的,如何喂饱这些学生,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发展呢?我们可以在线上钉钉的家校本中布置一些格外的作业,难度稍大,不要求全部学生都做,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完成,上传提交格外的作业。教师在线批改,遇到问题可于次日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对提

高中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在新学期的教研工作中,以深入推进“高效课堂”为工作中心,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教师针对课程改革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组织学科教师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湖北省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课程实施的能力和研究水平。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对这些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开展专项研究。总结、推广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建设与实施能力。加强学科中心组建设。引导教师进一步落实学科教学建议,开展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系列活动,提升我校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水平。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探索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规律。 1、在新的学期中进一步引导全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加强对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化课程理解能力,提高课程规划、开发与执行的能力,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优秀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课程建设与实施能力。在学习活动中,从教师的不同需求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学习形式,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

2、继续加强高中课程标准的学习。继续组织高中学科教师认真学习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湖北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要求》,钻研教材,提高教师自主学习的能力。 3、继续组织全校信息技术教师深入研读《湖北省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和新教材,进一步把握好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更新教学观念,提升对课程的理解力和课程的实施能力。针对新版教材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研究:如初中和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衔接、高中各年级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把握各年段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的螺旋式上升问题、不同年级信息技术学科适用教学方法的差异、如何在学科教学中体现出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宗旨的课程目标,等等。 4、继续学习国内外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如任务驱动法、项目学习法、协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等),并恰当地运用在我校的技术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动态生成资源及其关系的研究,引导教师夯实知识基础,促进教学智慧的生成。组织学科教师开展学案教学的研究,正确认识学案与教案、练习的关系,提高各类学校使用学案的效益。 5、继续组织全校学科青年教师参加湖北省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培训计划,参加国家远程教育信息技术学科培训计划,参加淘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教学方法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教学方法 一、学科特点 根据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来分析,基于信息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有如下几方面: 1.发展性特点。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均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成就,开辟了许多新的领域,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这就使得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由于各地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配备及教师水平与学生的素质等条件差别较大,但不管条件差别有多大,我们都应该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角度出发,选取《信息技术课程》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因为越是基础的东西越具有普适性和迁移性,也就越适应于中小学的素质教育。 2.综合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中小学其它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比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哲学、美学、文学……等等,这就是说,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来就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所谓计算机学科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从这一特点出发,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发展的状况,我们应该淡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别是小学阶段,主要是用计算机,而不是学计算机,是以计算机为工具,与其它学科或活动整合在一起,其综合性非常强。 3.应用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这样一种的教学氛围: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既包括课内也包括课外)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计算机,学生只有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才能学好计算机。 4.工具性特点。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是一般的工具,而是“人类通用的智力工具”,所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具有工具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严格执行“加强基础,淡化语言,注重应用,强化实践”的指导思想。 5.实验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离不开实验的学科。它的创立和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操作。同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必须突出实验性的特点。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性质决定了它不能离开上机实验,上机实验操作直接关系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发展水平和教学水平。 6.趣味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趣味性,无论在哪个年级,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现代化,教学方法、课堂结构高效化,教学手段多样化,学法指导经常化,能力培养始终化是新时期给我们计算机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常有如下几种: 1、愉快式教学法。众所周知,指法训练是一项机械、枯燥的教学内容,可作为一项“一朝学会终身受益”的基本技能,不学又不行,如何进行教学呢?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练中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2、分解任务法。中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教师的授课时间一长,往往注意力就分散了。在备课时,将课程分解成若干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再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每次课讲解一个模块的一个知识点,马上动手进行训练,以增强趣味性,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例如:一节课先安排3分钟的英文指法训练,接着安排5分钟的艺术字的制作内容讲解,10分钟的制作艺术字的实践训练。再安排10分钟的创作比赛,5分钟的评一评,看谁学得好、做得对。最后的几分钟时间,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生动形象地讲解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设置几个小问题,留待下次课前抢答,对每一个知识点,每一次讲得虽少,但日子久了,积少成多,知识的聚集就越来越多。 3、任务驱动法。把教学内容设计在一个个实际任务中,教学过程变成教师带领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实际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析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析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曹红霞 2003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 其中《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部分,按计划,我省将于 2006年秋季开始实行新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即《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 术)》(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那么,新课标与现行的指导纲要(200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相比有哪些不同呢?下面 我着重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教学评价三方面对二者作以比较。 关于课程目标,《指导纲要》将小学、初中、高中合在一起,列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 的主要任务和各学段的教学目标: :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 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 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

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3.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 4.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5.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6.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 7.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8.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 《课程标准》专门指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为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并沿着 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纬度,将信息素养进 一步分解和细化为11条,这11条从不同的方面对信息素养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诠释。 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常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

{信息技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信息技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设计和实施 广东汕头华侨中学欧阳玲下面我们壹起对新课程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评价设计和实施作进壹步的研讨。研讨的流程将分为如下几个环节: 评价的作用和原则(理论指导) 评价的类型和方式(以案例呈现) 实施评价的建议(从实践中提出) 关注评价的若干问题(反思) 壹、评价的作用(W.JamesPopham) 许多教育学方面的专家对教学评价的作用有关联论述,这里,我们结合专家的观点对评价的作用作了如下的理解: 对学生的作用方面—— ·诊断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了解学生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监控学生的进步:判断学生是否获得了预期的发展 ·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保持和迁移 对教师的作用方面—— ·评定教师的教学效果 ·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改进教学 ·影响公众对教育效果的认识 ·有助于评估教师 评价的原则 课标中提出了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三个原则:

1、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 我们能够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活动过程,分析学生的典型信息技术作品,考察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评价方案、学习建议的方式呈现评价结果。弱化评价的选拔性。 2、发挥教师于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的主体不但能够是教师、学生,仍能够是家长、学校、外部考试机构、教育团体等。以实现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3、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壹方面要让不同起点的学生于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均得到认可,另壹方面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二、评价的类型和方式 教学评价有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俩大类,我们能够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实施评价。于评价方式上,能够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其他评价主体的评价等方式,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应用,“成长记录档案袋”是壹种值得关注的评价方式,后面的内容我讲着重介绍它。 根据传统的分类方法,评价被划分为客观性评价和主观性评价俩大类。但实际上客观性评价和主观性评价且非截然对立的俩个极端,我们可将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方法分为以下四种大类型: (1)选择-反应测验:要求学生从提供的各个答案中选择正确的或最佳的答案,包括选择题测验、是非题测验(或判断题)和匹配题(又称连线题)等。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汇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阶段教学目标理解为各学段各单元各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制订阶段教学目标。总体目标中的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在各阶段有所侧重,但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要贯穿本课程教学始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握总体目标,又要实现具体目标,既要明确显性目标,又要重视隐性目标,既要达到终极 课程标准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 课时安排: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68学时,建议102学时; 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浙教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浙教版) 编写指导思想和教材特点 华东师范大学陶增乐 一、编写目的及编写指导思想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这门课程年轻而富有活力,但建设的时间还很短,教师和学生对如何教和学这门课程都缺乏经验,同时由于本课程的一些特点(如发展快、实践性强等),对教师的教和学都很具挑战性,提高教师素质的要求也显得更迫切。因此,编写高质量的教材和具有实际指导价值的教师用书是十分必要的。 编写本套教材的目的是: 1. 为全国高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提供基本的教学资源,同时也可探索高中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一般过程和规律。目前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人才的信息素养的培养,编写出能直接用于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2. 为教师全面实施《标准》的基本理念提供具体的指导,保证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能得到正确的落实,便于教师科学、全面地把握本课程的内容体系和教学过程。 3. 作为师范大学长期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研究的教师,我们将教材编写、实验区试验、课程评价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显然,做好当前的教材编写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我们为基础教育应作的贡献。 编写的指导思想: 1. 以《标准》为依据,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强化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特别重视培养未来公民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 2. 从高中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学科知识基础出发,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关注信息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和对推动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打下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基础。 3. 着力改变本课程现行教材内容以软件操作为主的倾向,强调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的奥秘,感受信息文化,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4. 教材以实践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法,如组织“讨论交流”、“实践体验”、“综合

(完整版)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 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 小学激发兴趣保持学习 动机掌握常用软件/工 具的应用技能 体验信息活动形成 信息意识 勇于质疑的问题意 识敢于尝试的创新 精神 ↓↓↓↓↓ 初中巩固兴趣发现特长拓展+提升初步具自主选择综合运用创新能力培养,改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知识点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组成。课程结构如下表: 必修:模块1:数据与计算; 模块2:信息系统与社会; 选择性必修: 模块1:数据与数据结构; 模块2:网络基础; 模块3:数据管理与分析; 模块4:人工智能初步; 模块5:三维设计与创意; 模块6:开源硬件项目设计; 选修:模块1:算法初步; 模块2:移动应用设计; 二、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课程围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精炼学科大概念,吸纳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内容;课程兼重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通过丰富多样的任务情境,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与实践;课程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课程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沟通、共享、合作与协商中,体验知识的社会性建构,增强信息意识,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信息社会参与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从而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三、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2.设置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的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选择体现时代性和基础性的课程内容,支撑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4.培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关系,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 5.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推动数字化时代的学习创新。 四、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 五:课程目标: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全体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 六、教学评价原则: 1.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2.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评价应公平公正,注重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4.评价应科学合理,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七、教学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过程) 1.确定评价目标与内容 2.确定评价方式和评价的具体指标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第35卷 第3期 福 建 电 脑 Vol. 35 No.3 2019年3月 Journal of Fujian Computer Mar. 2019 ——————————————— 任昌荣,男,1972年生,硕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子商务、信息管理。E-mail:renchangrong@https://www.360docs.net/doc/0814404165.html,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任昌荣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电子商务系 辽宁 大连 116052) 摘 要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MOOC 被广泛应用与开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对线上与线下教学的特点进行分析,以应用型本科层次教学为依托,以具体的课程为例,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进行实践与探索,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中图法分类号 G434 DOI:10.16707/https://www.360docs.net/doc/0814404165.html,ki.fjpc.2019.03.052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Online-offline Mixed Teaching Model REN Changrong (Department of E-Commerce, Liaoning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Dalian, Liaoning, China, 116052)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MOOC 在各大高校的快速发展,线上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与探究[1]。由于各高校的教学层次、人才培养定位、学生具体情况、具体课程情况、师资情况不同,线上教学效果也千差万别[2] 。在教学实施中,我们发现,不同的高校背景下不同的课程不能完全照搬一些成功的案例,而应该借鉴他人经验,博采众长,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具体实践与探究。 2 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利弊分析 线上教学模式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因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教学资源丰富等优点,很受欢迎,在一些学校与地区应用效果也确实较好,但是纯粹的线上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如课程有效完成率不高、能力素质等隐性知识传授效果薄弱等问题。表1是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模式优劣的对照表,借以进行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与探索。 表1 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模式对比 时空限制 可重复性 教学资源 个性化学习 教学反馈 隐性知识传授 学习时间 学习可控性 学习的社会性 线上 无 可以 多且方便 较好 容易 弱 长 弱 个体 线下 有 不可以 精而少 不容易 不容易 强 短 强 团队 可见,对于一些以显性知识传授为主、隐性知识传授为辅的识记类课程,可以采用以线上教学为主、线下教学为辅的模式,而对于一些实践为主的课程和需要更多的协作、团队学习、手把手辅导的课程,还应以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为辅的模式, 线上教学模式无法完全替代线下教学模式[3]。 3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在分析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模式的利弊之 后,我们以“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为例,兼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