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师者应从“心” 教起



為人師者應從"心"教起

陶華坤 (杭州市余杭區教育科學研究所)
來源:《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第9期

人生之追求是學會思想。思想力是人的能力之本,沒有思想,人就不會判斷,不會選擇;沒有思想,就沒有行為,沒有教育;沒有思想,就不會否定,就沒有發展。因此,我們應加強學習,增加積累,發展內涵,提高思想力。
1.為人師者應從心教起
教師應注意班級中每一位學生的情緒變化。鑰匙的啟示: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大門上,一根鐵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將它撬開。 鑰匙來了,他瘦小的身子鑽進鎖孔,只輕輕一轉,大鎖就"啪"地一聲打開了。 鐵杆奇怪地問:"為什麼我費了那麼大力氣也打不開,而你卻輕而易舉地就把它打開了呢?" 鑰匙說:"因為我最瞭解他的心。"每個人的心,都像上了鎖的大門,任你再粗的鐵棒也撬不開。 唯有關懷,才能把自己變成一隻細膩的鑰匙,進入別人的心中,瞭解別人。教師應注意班級中每一位學生的情緒變化,特別是那些默不作聲的學生,也許他們正急需教師的幫助,他們有著巨大的潛能等著你去發掘。不管是何種個性的學生,都有一定的表現欲,都想將自己好的一面展現給大家。每位學生都是具有思想感情的個體,具有獨立的人格,有自己的需要、願望、尊嚴。心理學家席菜曾說:"我們極希望獲得別人的讚揚,同時我們也極害怕別人的指責"。自尊是自愛、自立的前提,又是教育的基礎。老師若能抓住契機,正面教育,因勢利導,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課堂中教師由教學的操作者、主宰者變為引導者、激發者,書本、教案、課時的權威正在逐步淡化。課堂上教師正努力學會真心的欣賞、真心的關注每個學生。學生正由被動的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愉快的學習,學生不再為回答不出教師的提問感到羞愧,教師也不再為偶爾讀錯、講錯受到學生的指正而惱怒,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正在逐步形成之中,師生成為學習、探究、發展的夥伴,這一切正是緣于教師正視了學生,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後出現的積極效應。美國有句名言:"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領會了;我做到了,就理解了。"足見練的功效。宣導講、練結合,還學生以自主權,時間多留給學生,讓學生有消化、理解、鞏固的時間,方能"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
2.在"內化--自主"上下功夫
挖掘德育的"滲透點"。辦好一站、一台、二報、一刊、一長廊(廣播站、電視臺、校報黑板報、教科研專刊、文化長廊)。使在學校工作學習的每一個人的思

想、言行和心靈得到薰陶和感化。走進校園,在綠化、淨化、美化的環境中,躍入視線的儘是"會說話"的壁畫、格言、文明禮貌用語......處處無聲勝有聲!在潛移默化中,每一個人都認識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環境"協調發展的重要性。
從"行為規範"開始,養成教育"校本化"。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當你的教育物件沒有感覺到你是在教育他的時候,你的教育才是成功的。加強對"我與社區"、"我與校園"、"我與班級體"協調發展的內在認識,從而促進對校紀校規的理解,認可和接受,並逐年內化為規範自己的行為。以"人的發展為本",啟動人的內在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提高管理的實效。
3.建立"開放+指導"的活動課程
"開放":每天的活動課,各實驗室、活動場所、專業室都向學生開放,為學生動手動腦、發展個性、進行科技實驗提供廣闊的天地。"指導":讓每一位教師發揮自己的專長,參與對學生的指導。最吸引學生的電腦室、棋室、放電影電視室、健身房等......有的在親切交談,有的在彈琴唱歌,有的"龍騰虎躍"、有的在編寫程式,有的在......,在這寬鬆和諧的氣氛中,學生們被陶醉了。
學校可根據育人目標及學生的需要,提出"學會交往,在合作中學習;學會自信,養成自我認同感和堅毅的品質;學會探究,學習一門綜合課程;掌握一項健身技能。"學生的興趣與需求,是開發校本課程的重要依據。
4."實踐--參與"型德育模式
樹立全員德育觀念。"實踐--參與"型德育模式,提出的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模式。它主張依據社會道德生活中的要求,來構造個體的道德素質,強調教師和學生相互作用和合作,使學生在參與學校、班級、家庭、社會的各項事物與管理活動中,養成良好的品德。參與式德育強調學生在參與校園事務中提升道德水準。如班幹部民主選舉,實行競選制;升旗活動,樹立榜樣制;班級活動,實行自主制;班級管理,實行輪值制;班級事物,實行議事制;學校管理,實行自治制等。把豐富多彩、適合口味的"德育套餐"送給學生。
社會實踐是學生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的源泉。學生的實踐活動和交往領域是十分廣闊的,而學校的課外活動與校園活動是主動活潑的向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生活德育追求一種"無痕"的教育,重視德育的過程性,認識到"過程即目的","人在生活中,便在教育中"。
5."長"其善而"救"其失
教師應發自內心的把自己看作是與學生一起探求真理的志同道合者。"如果教師以真誠的態度面對學生,學生也會逐漸向老師敞開心扉,

說出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看法,使得師生之間有更深刻的溝通。故此,教師應除去包裝,卸下層層"面紗",平等的對待學生,即使他們犯了錯誤,也應尊重、理解、關懷他們。切忌以勢壓人、態度粗暴,嚴禁體罰或變相體罰。對學生應該富有熱情、態度誠懇、平易近人。這樣學生的心靈之窗才會打開,教育才能奏效。
教師應從講臺上的聖人轉向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當個好"導演",培養個性"演員"。梁啟超說過:"教員不是拿所得的結果教人,最重要的是拿怎樣得出結果的方法教人"。這種思想無疑是我國古代"授人以漁"的傳統教育思想的發展,而素質教育通俗的說法也正是要"教會學習"和"學會學習"。




1




1







精品文檔



精品文檔




把學生的閱讀引向正確的軌道,教師學習一點閱讀理論是必要的。從詮釋學的角度看,有兩種不同的閱讀理論對教學有啟示。我們在教學中要教師打破識字教學的固定模式,把握情感識字的理念,不是全盤否定過去的識字教學方法,傳統識字教學的精華是十分寶貴的,而是要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把學生識字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擺在首位,注重學生識字的過程與方法,把注重學生識字的情感作為一種自覺行為貫穿於我們的識字教學的全過程,這樣才能用開放的態度繼承成功的識字教學成果,創新字理識字教學的形式,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好基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