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DS手册 氟利昂、氯二氟甲烷

MSDS手册 氟利昂、氯二氟甲烷

生效日期2010-12-10

编号SOP-MM-003 MSDS手册页数1/1

附件10

氟利昂MSDS 资料表

一、标识

中文名:氟利昂、氯二氟甲烷

英文名:monochlorodifluoromethane;Freo

分子式: CHClF2

CAS:75-45-6

分子量: 86.47

二、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气体,有轻微的发甜气味。

熔 点: -146℃ 沸点:-40.8?/td>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1.18;

蒸汽压: 13.33kPa(-76.4℃)

溶解性: 溶于水

用 途: 用作致冷剂及气溶杀虫药发射剂。

三、烧爆炸危险性

危险标记:5(不燃气体)。

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氟化氢。

稳定性: 稳定。

禁配物:强氧化剂、易燃或可燃物。

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大气臭氧层破坏力极强。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废弃物处置方法: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四、操作、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

附件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五、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本品毒性低,但用其制备四氟乙烯所发生的裂解气,毒性较大,可引起中毒。吸入高浓度裂解气,初期仅有轻咳、恶心、发冷、胸闷及乏力感,但经24-72小时潜伏期后出现明显症状,发生肺炎、肺水

肿,呼吸窘迫综合征,后期有纤维增生征象。可引起聚合物烟热。

六、急救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七、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八、泄露处置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如有可能,即时使用。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氯氟氰虫酰胺简介

氯氟氰虫酰胺 ——河北艾林全球独家代理专利杀虫剂 一、产品概况: 1、创制开发:浙江省化工研究院自主创新 2、结构类型:邻苯二甲酰胺结构 3、作用机制:鱼尼丁受体抑制剂 4、主要物化参数: A .外观:白色固体粉末;有效成分含量:>95% B .熔点:215.6~218.8℃; C .密度(堆积度):松密度0.198 g/mL ,堆密度0.338g/mL ; D .溶解度:水中溶解度(20℃,pH6)2.7600E-04 g/L ; 溶剂中溶解度 溶 剂 乙酸乙酯 正己烷 三氯甲烷 乙醇 丙酮 甲醇 溶解度g/L 19.875 4.0902×10-3 2.3921 9.4141 39.644 34.987 二、杀虫谱: 三、田间药效试验: 1、氯氟氰虫酰胺5%EC 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1)、氯氟氰虫酰胺5% EC 对小菜蛾田间试验结果(宁波,2011.7) 单剂 剂型 登记作物靶标 氯氟氰虫酰胺 20%SC 水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棉花 棉铃虫 蔬菜斜纹夜蛾 甜菜夜蛾 小菜蛾 菜青虫果树卷叶蛾、食心虫茶叶, 烟草 茶尺蠖 药剂 浓度(mg/L)防效7d (%)防效14d (%)氯氟氰虫酰胺5%EC 1081.30abA 75.57bA 氯虫苯甲酰胺5%EC 1080.56bA 76.82bA 氟虫双酰胺5%EC 10 70.60bA 65.50cAB

(2)、氯氟氰虫酰胺5%EC 对稻纵卷叶螟田间试验结果(宁波,2011.7) 药剂 浓度(mg/L)防效10d (%)防效20d (%)氯氟氰虫酰胺 5%EC 2082.92aA 82.50aA 氯虫苯甲酰胺5%EC 2081.39aA 80.46aA 氟虫双酰胺5%EC 2082.15aA 80.11aA 氰氟虫腙24%SC 240 74.29bAB 58.36cC (3)、氯氟氰虫酰胺5%EC 对二化螟 田间试验结果(宁波,2011.7) 2、氯氟氰虫酰胺20%SC 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1)氯氟氰虫酰胺20%SC 对稻纵卷叶螟田间应用示范效果(药后15天) 药 剂 有效成分(g a.i./ha )制剂量(g a.i./ha )防效(%)氯氟氰虫酰胺 20%SC 30 150 89.9 45 22593.0氟虫双酰胺 20%WG 3015091.5氯虫苯甲酰胺 20%SC 3015093.0毒死蜱48%EC 720150068.3氯氟氰虫酰胺 :阿维 (2:1) 10%SC 60 600 92.0 (2)氯氟氰虫酰胺20%SC 防治二化螟田间试验(药后18天) 药剂 有效成分(g a.i./ha)制剂量(g a.i./ha)死虫率(%)种苗预防效果(%)氯氟氰虫酰胺 20%SC 30 150 78.8 78.0 60 30082.982.7氟虫双酰胺20%WDG 3015085.183.4氯虫苯甲酰胺20%SC 30 150 86.4 82.9 药剂 浓度(mg/L)防效10d (%)防效20d (%)氯氟氰虫酰胺5%EC 2074.00aA 81.41aA 氯虫苯甲酰胺5%EC 2070.09bA 76.53bA 氟虫双酰胺5%EC 2070.35bA 76.53bA 氰氟虫腙24%SC 240 60.35cB 59.27cB

新型有机氟材料

第六篇新型化工材料 第13章新型有机氟材料 13.1 新型有机氟材料产业背景及其重要地位 新型有机氟材料是现代新型化工材料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也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新型化工材料子产业之一。 新型有机氟材料是指含有氟元素的碳氢化合物,具有卓越的耐化学性和热稳定性,还具有优良的介电性、不燃性和不粘性,摩擦系数极小等其它许多合成材料所不及的优点,可广泛用于军工、电子、电器、机械、化工、纺织等各个领域。 从其性能和用途来分,有机氟材料可分含氟烷烃、含氟聚合物及其加工产品和含氟精细化学品。 ①含氟烷烃以氟利昂为代表。氟利昂主要是氟化的甲烷和乙烷,也可以含氯或溴。这类化合物多数为气体或低沸点液体,不燃,化学稳定,耐热,低毒。主要用作制冷剂、喷雾剂等,最常用的是氟利昂-11(CFCl3)和氟利昂-12(CF2Cl2)。这类化合物也是重要的含氟化工原料或溶剂。如二氟氯甲烷用于合成四氟乙烯;1,1,2-三氟三氯乙烷用于合成三氟氯乙烯,也是优良的溶剂。含氟碘代烷如三氟碘甲烷等为重要的合成中间体。一些低分子含氟烷烃和含氟醚具有麻醉作用,并有不燃、低毒的优点,可用作吸入麻醉剂,例如1,1,1-三氟-2-氯-2-溴乙烷(俗称氟烷)已广泛用于临床。 ②含氟聚合物及其加工产品主要有氟塑料、氟橡胶和氟涂料。 氟塑料主要产品包括包括: 聚四氟乙烯[PTFE,F4]是目前上耐腐蚀性能最佳材料之一,如耐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等,有"塑料王"之称。可制成管材、板材、棒材、薄膜及轴承、垫圈等另件,广泛地应用于电气/电子、化工、航空航天、机械、国防军工等方面。耐热性突出,使用温度为-200~+250℃、此外还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及具有不沾着、不吸水、不燃烧等特点。 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FEP,F46]的绝缘性能也相当优良。还具有阻燃性、低发烟性和易加工性,是局域网(LAN)电缆绝缘的理想材料。最高可以耐205℃,可作加热电缆,热电偶以及汽车高温电缆。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F40]是最强韧的氟塑料,具有极好的耐擦伤性和耐磨性。主要用于那些既要阻燃、低发烟、耐化学介质,又要耐擦伤性和耐磨性的电线电缆。如汽车,航空电缆和加热电缆。 聚偏氟乙烯[PVDF,F2]是一种结晶型的高聚物,熔点较低,约在160~170℃;机械强度高,耐磨、耐高温、耐腐蚀、电性能良好。还具有优异的耐候性、抗紫外线、抗辐射性能和加工性能;可做成管、板、棒、薄膜和纤维。主要用于化工设备防腐材料、电子/电器电线、航空电线、光导纤维的外涂层、高介电常数的电容器薄膜和电热带等。

常用液化气体的充装系数

常用液化气体的充装系数 一、低压液化气体的充装系数 1.常用低压液化气体的充装系数不得大于下表的规定: 表???低压液化气体的饱和蒸气压力和充装系数

29 氯乙烯(乙烯基氯) C 2H 3Cl 0.91 0.82 30 溴甲烷(甲基溴) CH 3Br 0.52 1.5 31 溴乙烯(乙烯基溴) C 2H 3Br 0.35 1.28 32 甲胺 CH 3NH 2 0.94 0.6 33 二甲胺 (CH 3)NH 0.51 0.58 34 三甲胺 (CH 3)3N 0.49 0.56 35 乙胺 C 2H 5NH 2 0.34 0.62 36 二甲醚(甲醚) C 2H 6O 1.35 0.58 37 乙烯基甲醚(甲基乙烯基醚) C 3H 6O 0.4 0.67 38 环氧乙烷(氧化乙烯) C 2H 4O 0..44 0.79 39 顺2-丁烯 C 4H 8 0.48 0.55 40 反2-丁烯 C 4H 8 0.52 0.54 41 五氟氯乙烷(R-115) C 2F 5Cl 1.97 1.03 42 八氟环丁烷(RC-318) C 4F 8 0.76 1.31 43 三氯化硼 BCl 3 0.32 1.2 44 甲硫醇(硫氢甲烷) CH3SH 0.47 0.78 45 三氟氯乙烷(R-133a) C 2H 2F 3Cl 0.52 1.18 46 47 48 49 50 式中: ——低压液化气体的充装系数,单位为千克每升(kg/L ); ——低压液化气体在最高液相介质温度下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升(kg/L ); C ——液体密度的最大负偏差,一般情况,C 取0~3。

氯甲烷的合成

编号:No.40 课题: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 授课内容: ●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反应原理 ●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工艺流程 知识目标: ●了解氯甲烷物理及化学性质、生产方法及用途 ●了解甲醇为原料生产产品新技术 ●掌握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反应原理 ●掌握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工艺流程 能力目标: ●对比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特点 ●分析和判断主副反应程度对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 思考与练习: ●影响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主要因素有哪些? ●绘出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工艺流程图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年月日

第二节氯甲烷的生产 一、概述 1.氯甲烷的性质和用途 氯甲烷是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产物,包括四种化合物: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它们的物理性质见表10-1。 表 10-1 氯甲烷物理性质 氯甲烷应用较广的是氯仿和四氯化碳,氯仿是一种不燃的优良溶剂,还广泛用于有机化工生产的原料。氯仿曾作过手术麻醉剂,但它对肝脏有毒,且有其它副作用,现已不在使用。四氯化碳受热蒸发时,其蒸汽可把燃烧物覆盖,隔绝空气而灭火,是常用的灭火剂。四氯化碳主要用作溶剂、有机物氯化剂,纤维脱脂剂、谷物熏蒸消毒剂、药物萃取剂等,并用于制造氟里

昂和织物干洗剂,医药上用作杀钩虫剂。 2.氯甲烷的生产方法 氯甲烷的生产方法有甲烷氯化法和甲醇氢氯化法。四氯化碳则还可以由二硫化碳氯化制取。本节主要介绍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 二、甲醇氢氯化法生产氯甲烷 1、生产原理 甲醇氢氯化制一氯甲烷有液相法和气相法。 (1)液相法 液相法是甲醇与盐酸反应,反应式如下: CH3OH + HCl??→CH3Cl + H2O 反应过程中有少量二甲醚生成: CH3OH??→(CH3)2O + H2O 一氯甲烷可制得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即: CH3Cl + Cl2??→CH2Cl2 + HCl CH2Cl2 + Cl2??→CHCl3 + HCl CHCl3 + Cl2??→CCl4 + HCl (2)气相法 气相法是气化后的甲醇与氢气在氯化器中反应,反应式为: CH3OH + Cl2 + H2??→CH3Cl + H2O + HCl 一氯甲烷再与氯气反应制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及四氯化碳。 采用液相法,其操作温度约为130~150℃;而气相法的操作温度大约300~350℃。气相法比液相法具有较高的设备生产能力。液相法通常是HCl和甲醇气态鼓泡通过液体催化剂,由于接触时间短,生产能力受到限制。工业生产中,液相法和气相法都被采用。这两种方法,除了反应器外,其它过程非常相似。 液相法催化剂是以氯化铁、氧化锌一类的金属氯化物的水溶液。气相法的催化剂通常是氯化锌、氯化铜和铝,沉积在硅胶等载体上。 2.工艺流程

甲烷氯化物

甲烷氯化物 一、产品性质: 甲烷氯化物包括一氯甲烷(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也称氯仿)、四氯化碳四种产品的总称,简称CMS,是有机产品中仅次于氯乙烯的大宗氯系产品,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 氯气和甲烷的不同比例决定一氯到四氯的生产比例,当氯气和甲烷的克分子比为0.8:1时,一氯甲烷生成最多;当氯气和甲烷的克分子比为2.6:1时,主要生成三氯甲烷;当氯气和甲烷的克分子比为3.6-3.8:1时,主要生成四氯化碳。 二、应用领域与用途: 一氯甲烷作为甲基氯硅烷的原料,85%以上用于有机硅生产(基本上是自产自用),也用于甲基纤维素等产品的生产;二氯甲烷主要用作医药、农药、替代CFC11用作聚氨酯发泡剂、替代苯和二甲苯用作粘结剂溶剂,也可用于金属清洗和电子清洗行业,近年来开始作为生产致冷剂HFC32的原料;三氯甲烷是优良的有机溶剂,大部分用作生产HCFC-22和聚四氟乙烯的原料,三氯甲烷也是优良的有机氯溶剂;四氯化碳主要用于生产HCFC-11/12和有机氯溶剂。所有氯甲烷都广泛用作溶剂,它们的溶解性强,且具有不燃(除CH3Cl外)的优点;其缺点是均有毒,使用时须采取特殊措施。一氯甲烷可用作低温聚合生产丁基橡胶的低温溶剂。二氯甲烷常用作涂料、电影胶片、醋酸纤维、碳酸酯等生产中的溶剂,也用于金属脱脂。三氯甲烷则是青霉素、维生素、油脂及生物碱等的萃取剂。此外,它们还作为中间体或反应组分应用于各个领域,其重要性正在日益增大。例如:一氯甲烷是生产甲基纤维素、甲基氯硅烷、甲基铅的原料和某些农药的甲基化试剂,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主要用于制造氟利昂。纯净的氯仿,过去作为麻醉剂使用,但因有毒现已不用。 三、生产方法:

三氯甲烷的危害

三氯甲烷的危害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61553 CAS号67-66-3 中文名称三氯甲烷 英文名称trichloromethane;chloroform 别名氯仿 分子式CHCl3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重质液体,极易挥发,有特殊气味 分子量119.39 蒸汽压21.28kPa(20℃) 熔点-63.5℃沸点:61.2℃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醚、苯 密度相对密度(水=1)1.50;相对密度(空气=1)4.12 稳定性在贮存时,如果露置在日光、氧气或湿空气中,特别是和铁接触时容易被氧气氧化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有毒的光气。 危险标记14(有毒品) 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及麻醉剂等 2、对环境的影响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积作用。其污染行为主要体现在空气和水中,但对食品及蔬菜也能造成污染。在水环境中很难被生物降解。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心、肝、肾有损害。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初期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兴奋、皮肤粘膜有刺激症状,以后呈现精神紊乱、呼吸表浅、反向消失、昏迷等,重者发生呼吸麻痹、心室纤维性颤动、并可有肝、肾损害。误服中毒时,胃有烧灼感、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后出现麻醉症状。慢性中毒:主要引起肝脏损害,此外还有消化不良、乏力、头痛、失眠等症状,少数有肾损害。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中等毒性。 急性毒性:LD50908mg/kg(大鼠经口);LC5047702mg/m3,4小时(大鼠吸入);人吸入120g/m3,吸入5~10分钟死亡;人吸入30~40g/m3,呕吐,眩晕的感觉;人吸入10g/m3,15分钟后眩晕和轻度恶心;人吸入1.9g/m3,能耐受30分钟,无不适。 亚急性慢性毒性:动物慢性毒性主要表现为肝肾损害。人长期职业接触三氯甲烷的慢性中毒症状主要是呕吐、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神经过敏、失眠、抑郁,直到神经错乱。血液中三氯甲烷浓度增高是三氯甲烷中毒的确证。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对人可能致癌。 致畸:三氯甲烷对哺乳动物引起DNA损伤,对人淋巴姐妹染色体发生变化;三氯甲烷能引起肌肉、骨骼、肠胃系统及颅面部发育不正常;三氯甲烷有高度的胎毒,但是显然还不是强的致畸物质。

氯甲烷的生产工艺及消耗

精心整理甲烷氯化物 简介 甲烷氯化物是包括一氯甲烷(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也称氯仿)、四氯化碳四种产品的总称,简称CMS。是有机产品中仅次于氯乙烯的大宗氯系产品,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 发展历史 1847年弗雷泽用丙酮漂粉法首先小批量生产了麻醉用 甲烷氯化物 氯仿。1893年缪勒和杜波依斯提出用二硫化碳液相氯化法生产四氯化碳。1923年德国赫斯特公司采用甲烷直接氯化法生产二氯甲烷。直到1937年,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的装置投产后,甲烷氯化工艺才被广泛采用,成为生产氯甲烷的主要路线。一氯甲烷也可以由甲醇生产,此法到60年代末期已占有重要地位。 甲烷氯化物系列产品中,一氯甲烷作为甲基氯硅烷的原料,85%以上用于有机硅生产(基本上是自产自用),作为商品销售的量很少;四氯化碳装置在发达国家按《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蒙约”)要求已被关闭(其二氯甲烷、三氯甲烷装置副产的四氯化碳除极少部分销往第三世界国家外,其余的均作为生产原料转化为其它产品予以消化);三氯甲烷大部分用作生产HCFC-22和聚四氟乙烯的原料,作为HCFC-22的原料逐年在增长;二氯甲烷主要用于脱漆剂、粘合剂溶剂、农药、气溶胶等的生产。 目前世界甲烷氯化物供需基本平衡,但由于产品和国家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其未来产量的增减也因地区而异。美国等发达工业国家和地区的消费将逐年减少。而世界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如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对甲烷氯化物的市场需求量将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率。 我国属发展中国家,除四氯化碳外,其他甲烷氯化物产品市场近几年均处于高速生长期,目前已发展到一定规模。 《甲烷氯化物行业调研报告》对甲烷氯化物行业现状、竞争格局、技术水平、上下游关联、进出口、项目投资、相关政策法规等多方面多角度阐述甲烷氯化物行业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市场格局和市场前景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预测。 生产方法 氯甲烷的生产方法基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甲烷氯化生产四种氯甲烷;另一类则是采用不同的原料专门生产四氯化碳或一氯甲烷。 甲烷氯化物的相关特性 氯甲烷制法甲烷在光或热的引发下与氯反应,其过程是: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最新整理有机氟生产中基本危险化学品及单元过程危险因素分析.docx

最新整理有机氟生产中基本危险化学品及单元过程危险因 素分析 有机氟生产的范围相当广泛,本文仅以典型的配置为例子,即从无水氟化氢开始,先生产二氟一氯甲烷(HCFC-22),然后裂解制备四氟乙烯单体,再聚合或共聚成含氟树脂。实质上其它的氟氯烃、全氟烃类、含氟烯烃及不同的含氟聚合物,其生产过程是基本类似的。本文拟就按无水氟化氢、HCFC-22、四氟乙烯单体和聚合四个单元进行分析。 一、生产过程安全特点 有机氟生产所用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中有不少是属于《危险化学品名录》(20xx年版)、GB xxx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12268-1990《危险货物品名表》和《剧毒化学品目录》(20xx年版)等标准中确定为有毒品、易燃易爆品或腐蚀性物品。在生产、贮存、运输、使用等过程中,经常会因偶然泄漏、操作不当、误接触以及意外而造成的危险。尤其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更大。本文涉及的剧毒化学品有3种;无水氟化氢、液氯和含有全氟异丁烯的四氟乙烯精馏残液,它们既广泛分布于生产流程的设备中,又贮存在钢瓶中。于钢瓶呈带压状态,在贮存和厂内外输送时极易泄漏。氟化氢气体和氯气遇潮湿或遇水又会生成腐蚀性很强的无机酸;有机氟残液中的含氟烯烃与水也很容易生成有机酸,这就更加大了设备和管道损坏的可能性。 其它典型的危险经学品有:硫酸、发烟硫酸、氟硅酸、有水氢氟酸、氢氧化钠(液碱)、氯仿(三氯甲烷)、盐酸、三氯化锑、五氯化锑、四氟乙烯、六氟丙烯、三乙胺、过硫酸盐或有机过氧化物等。 1.无水氟化氢生产过程 氟化工行业几乎所有的生产装置都离不开最基本的原料无水氟化氢,而生产无水氟化氢的主要原料浓硫酸到和发烟硫酸都是腐蚀性很强的无机酸,多因腐蚀而泄漏,最容易造成伤害的是管道焊口、法兰接口、阀门、泵的密封处,

三氯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三氯甲烷;氯仿 化学品英文名称: Trichloromethane;Chloroform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Synonyms: CAS No.: 67-66-3 分子式: CHCl3 分子量: 119.3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化学品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三氯甲烷;氯仿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肝,肾有损害作用。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初期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兴奋、皮肤粘膜有刺激症状,以后呈现精神紊乱、呼吸表浅、反射消失、昏迷等,重者发生呼吸麻痹、心室纤维性颤动、并可有肝、肾损害。误服中毒时,胃有烧灼感、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后出现麻醉症状。慢性中毒:主要引起肝脏损害,此外还有消化不良、乏力、头痛、失眠等症状,少数有肾损害。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氯甲烷的生产工艺及消耗

氯甲烷的生产工艺及消 耗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甲烷氯化物 简介 甲烷氯化物是包括一氯甲烷(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也称氯仿)、四氯化碳四种产品的总称,简称CMS。是有机产品中仅次于氯乙烯的大宗氯系产品,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 发展历史 1847年弗雷泽用丙酮漂粉法首先小批量生产了麻醉用 甲烷氯化物 氯仿。1893年缪勒和杜波依斯提出用二硫化碳液相氯化法生产四氯化碳。1 923年德国赫斯特公司采用甲烷直接氯化法生产二氯甲烷。直到1937年,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的装置投产后,甲烷氯化工艺才被广泛采用,成为生产氯甲烷的主要路线。一氯甲烷也可以由甲醇生产,此法到60年代末期已占有重要地位。 甲烷氯化物系列产品中,一氯甲烷作为甲基氯硅烷的原料,85%以上用于有机硅生产(基本上是自产自用),作为商品销售的量很少;四氯化碳装置在发达国家按《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蒙约”)要求已被关闭(其二氯甲烷、三氯甲烷装置副产的四氯化碳除极少部分销往第三世界国家外,其余的均作为生产原料转化为其它产品予以消化);三氯甲烷大部

分用作生产HCFC-22和聚四氟乙烯的原料,作为HCFC- 22的原料逐年在增长;二氯甲烷主要用于脱漆剂、粘合剂溶剂、农药、气溶胶等的生产。 目前世界甲烷氯化物供需基本平衡,但由于产品和国家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其未来产量的增减也因地区而异。美国等发达工业国家和地区的消费将逐年减少。而世界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如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对甲烷氯化物的市场需求量将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率。 我国属发展中国家,除四氯化碳外,其他甲烷氯化物产品市场近几年均处于高速生长期,目前已发展到一定规模。 《甲烷氯化物行业调研报告》对甲烷氯化物行业现状、竞争格局、技术水平、上下游关联、进出口、项目投资、相关政策法规等多方面多角度阐述甲烷氯化物行业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市场格局和市场前景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预测。 生产方法 氯甲烷的生产方法基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甲烷氯化生产四种氯甲烷;另一类则是采用不同的原料专门生产四氯化碳或一氯甲烷。 甲烷氯化物的相关特性 氯甲烷制法甲烷在光或热的引发下与氯反应,其过程是: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此过程得到的产品是上述四种氯化物的混合物,可通过精馏,分离为四种产物。适当调节甲烷与氯的分子比,可使四种氯化物分别达到很高的产率。但

常用液化气体的充装系数

常用液化气体的充装系数 (2011-02-27 14:58:17) 一、低压液化气体的充装系数 1.常用低压液化气体的充装系数不得大于下表的规定: 表低压液化气体的饱和蒸气压力和充装系数 序号气体名称分子式 60℃时的饱和蒸汽压力 (表压)/Mpa 充装系数(Kg/L)临界温度 1 氨 NH3 2.5 2 0.53 2 氯 Cl2 1.68 1.25 3 溴化氢 HBr 4.86 1.19 4 硫化氢 H2S 4.39 0.66 5 二氧化硫 SO2 1.01 1.23 6 四氧化二氮 N2O4 0.41 1.3 7 碳酰二氯(光气) COCl2 0.43 1.25 8 氟化氢 HF 0.28 0.83 9 丙烷 C3H8 2.02 0.41 10 环丙烷 C3H6 1.57 0.53 11 正丁烷 C4H10 0.53 0.51 12 异丁烷 C4H10 0.76 0.49 13 丙烯 C3H6 2.42 0.42 14 异丁烯(2-甲基丙烯) C4H8 0.67 0.53 15 1-丁烯 C4H8 0.66 0.53 16 1,3-丁二烯 C4H6 0.63 0.55 17 六氟丙烯(R-1216) C3F6 1.69 1.06 18 二氯二氟甲烷(R-12) CF2Cl2 1.42 1.14 19 二氯氟甲烷(R-21) CHFCl2 0.42 1.25 20 二氟氯甲烷(R-22) CHF2Cl 2.32 1.02 21 二氯四氟乙烷(R-114) C2F4Cl2 0.49 1.31 22 二氟氯乙烷(R-142b) C2H3F2Cl 0.76 0.99 23 1,1,1-三氟乙烷(R-143b) C2H3F3 2.77 0.66

氯甲烷

氯甲烷CH3Cl 1.别名·英文名 甲基氯;Chloromethane、Methyl chloride. 2.用途 制冷剂、催化剂、试剂、溶剂、有机合成中间体。3.制法 甲烷和氯化物在光的作用下反应。 甲醇与HCl在除水剂的作用下反应。 4.理化性质 分子量: 50.488 熔点: -97.7℃ 沸点(101.325kPa): -24.2℃ 液体密度(-24.2℃,101.325kPa): 1002.9kg/m3 气体密度(101.325kPa,25℃): 2.1133kg/m3 相对密度(101.325kPa,25℃,空气=1):1.784 比容(101.325kPa,21.1℃):0.4744m3/kg 气体容积比(15℃,100kPa):469L/L 压缩系数: 临界温度: 143.1℃ 临界压力: 6680kPa 临界密度: 353kg/m3 熔化热(-97.7℃): 129.7kJ/kg 气化热△Hv(-24.2℃):428.44kJ/(kg·K) 比热容(气体,101.325kPa,25℃):Cp=838J/(kg·K) Cv=673J/(kg·K)

(液体,0℃): 1.569kJ/(kg·K) 比热比(气体,101.325kPa,25℃): Cp/Cv=1.244 蒸气压(-90.05℃): 1.333kPa (-38.14℃): 53.329kPa (-13.11℃): 159.986kPa 粘度(气体,101.325kPa,20℃):0.0108mPa·s (液体,-20℃):0.280mPa·S 表面张力(-20℃): 22.0mN/m 导热系数(气体,101.325kPa,20℃):0.010544W/(m·K) (液体,-25℃):0.192W/(m·K) 折射率(液体,25℃): 1.0007 闪点: <0℃ 燃点: 632℃ 水中溶解度(101.325kPa,0℃): 340cm3/100cm3(H3O) 易燃性级别: 4 毒性级别: 2 反应活性级别:0 甲基氯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易燃的有毒气体。略有甜味,极易溶于水,易液化。在21.2℃时S.P.为510kPa。 在室温稳定,温度超过400℃时会分解产生有毒的HCl、Cl2,某些时候还产生CO和光气。 甲基氯和一些物质混合接触时的危险性示于下表。

氯甲烷的生产工艺及消耗

甲烷氯化物 简介 甲烷氯化物是包括一氯甲烷(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也称氯仿)、四氯化碳四种产品的总称,简称CMS。是有机产品中仅次于氯乙烯的大宗氯系产品,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 发展历史 1847年弗雷泽用丙酮漂粉法首先小批量生产了麻醉用 甲烷氯化物 氯仿。1893年缪勒和杜波依斯提出用二硫化碳液相氯化法生产四氯化碳。1923年德国赫斯特公司采用甲烷直接氯化法生产二氯甲烷。直到1937年,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的装置投产后,甲烷氯化工艺才被广泛采用,成为生产氯甲烷的主要路线。一氯甲烷也可以由甲醇生产,此法到60年代末期已占有重要地位。 甲烷氯化物系列产品中,一氯甲烷作为甲基氯硅烷的原料,85%以上用于有机硅生产(基本上是自产自用),作为商品销售的量很少;四氯化碳装置在发达国家按《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蒙约”)要求已被关闭(其二氯甲烷、三氯甲烷装置副产的四氯化碳除极少部分销往第三世界国家外,其余的均作为生产原料转化为其它产品予以消化);三氯甲烷大部分用作生产HCFC-22和聚四氟乙烯的原料,作为HCFC- 22的原料逐年在增长;二氯甲烷主要用于脱漆剂、粘合剂溶剂、农药、气溶胶等的生产。 目前世界甲烷氯化物供需基本平衡,但由于产品和国家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其未来产量的增减也因地区而异。美国等发达工业国家和地区的消费将逐年减少。而世界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如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对甲烷氯化物的市场需求量将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率。 我国属发展中国家,除四氯化碳外,其他甲烷氯化物产品市场近几年均处于高速生长期,目前已发展到一定规模。 《甲烷氯化物行业调研报告》对甲烷氯化物行业现状、竞争格局、技术水平、上下游关联、进出口、项目投资、相关政策法规等多方面多角度阐述甲烷氯化物行业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市场格局和市场前景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预测。 生产方法

氯甲烷生产工艺设计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氯甲烷生产工艺设计 系部:石油与化学工程系 专业:应用化工技术 班级:化工1032 学号: G2 姓名:

前言 甲烷氯化物包括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是一类常用的化学制剂,在化工、建材等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其中一氯甲烷还常常作为中间体或者是反应组分应用于多个技术领域,它的重要性和应用的广泛型正在日益的扩大。作为合成甲基氯硅烷的基础原料,氯甲烷成本占甲基氯硅烷成本的40%,氯甲烷生产的经济模化一直是制约我国有机硅行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之一,国内外的生产现状表明我们存在的距离。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有机硅的生产与发展已经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如何提高氯甲烷的生产技术水平,尤其是有机硅单体生产企业利用有机硅单体副产盐酸合成氯甲烷进一步提高其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的研究,其意义十分重大。一氯甲烷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本设计经过对比国内外各使用的生产方法、经济技术上的分析及根据国内综合情况,最终选择了甲醇氢氯化法的生产方法。

目录第一章一氯甲烷相关介绍 第一节一氯甲烷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一氯甲烷的应用 第三节国内外甲烷氯化物的发展概况 1.3.1国内 1.3. 2国外 第二章生产工艺设计 第一节生产方法的选择 2.1.1气—液相非催化法 2.1.2 气—液相催化法 2.1.3气—固相催化法 第二节甲醇氢氯化法生产原理 第三节物料衡算 第四节热量衡算 2.4.1.进料口 2.4.2塔顶 2.4.3塔釜

第一章一氯甲烷相关介绍 第一节一氯甲烷的基本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具有醚样的微甜气味。 主要用途:用作致冷剂、甲基化剂,还用于有机合成。 熔点: -97.7 3 沸点: -24.2 相对密度(水=1): 0.92 相对密度(空气=1): 1.78 密度 cm3 18C时溶解度280ml/水 饱和蒸汽压(kPa): 506.62/22℃ 溶解性:易溶于水、氯仿、丙酮 , 能溶于乙醇等。 临界温度(℃): 143.8 临界压力(MPa): 6.68 燃烧热(kj/mol): 685.5 燃烧爆炸危险性避免接触的条件:接触潮气可分解。 燃烧性:易燃 建规火险分级:甲 闪点(℃): <-50 自燃温度(℃): 632 爆炸下限(V%): 7.0 爆炸上限(V%): 19.0

有机氟化合物

有机氟化合物 有机氟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与碳原子连接的氢被氟取代的一类元素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全部碳-氢键都转化为碳 -氟键的化合物称全氟有机化合物,部分取代的称单氟或多氟有机化合物。由于氟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多氟有机化合物具有化学稳定性、表面活性和优良的耐温性能等特点。 名称 有机氟化合物 organic fluorine compound 分类 有机氟化合物分为以下几类: 含氟烷烃 ①含氟烷烃。以氟利昂为代表。氟利昂主要是氟化的甲烷和乙烷,也可以含氯或溴。这类化合物多数为气体或低沸点液体,不燃,化学稳定,耐热,低毒。主要用作制冷剂、喷雾剂等,最常用的是氟利昂-11(CFCl3)和氟利昂-12(CF2Cl2)。这类化合物也是重要的含氟化工原料或溶剂。如二氟氯甲烷用于合成四氟乙烯;1,1,2-三氟三氯乙烷用于合成三氟氯乙烯,也是优良的溶剂。含氟碘代烷如三氟碘甲烷等为重要的合成中间体。一些低分子含氟烷烃和含氟醚具有麻醉作用,并有不燃、低毒的优点,可用作吸入麻醉剂,例如1,1,1-三氟-2-氯-2-溴乙烷(俗称氟烷)已广泛用于临床。 含氟烯烃 ②含氟烯烃。以四氟乙烯、偏氟乙烯和三氟氯乙烯等为代表。四氟乙烯为最主要的含氟单体,可以聚合成聚四氟乙烯,或与其他单体共聚合成多种含氟高分子。偏氟乙烯CF2=CH2在空气中的浓度在5.8%~20.3%之间时,遇火可爆炸,主要用于与其他单体共聚合制取含氟弹性体。三氟氯乙烯主要作为单体,用于合成均聚物或共聚物。 含氟芳烃

③含氟芳烃。苯分子中的氢可以通过间接方法部分或全部用氟取代。氟苯为含氟芳烃的代表。多氟苯或全氟苯易与亲核试剂发生取代反应。 含氟羧酸 ④含氟羧酸。含氟羧酸可以进行一般羧酸的各种转化反应,例如,还原为醛、伯醇,生成酰卤、酸酐、酯、盐、酰胺等。全氟羧酸为强有机酸,长链的全氟羧酸及其盐类均为优良的表面活性剂。 有机化合物的氟化方法 有机化合物的氟化有以下几种方法:①选择性氟化。用碱金属的氟化物或锑、汞、银的氟化物,可将卤代烷或磺酸酯转化为氟代烷,反应一般在无水极性介质中进行;也可用五氯化锑等作催化剂,在无水氟化氢中进行氟化。四氟化硫可作为将羟基、羰基和羧基分别转化为一氟代烷基、二氟次甲基和三氟甲基的专一性试剂,必要时可添加氟化氢、三氟化硼等催化剂。②全氟化。元素氟可将有机化合物中的多重键用氟饱和并将碳-氢键全部转化为碳-氟键。由于反应大量放热,常伴随各种断键和一些偶合、聚合反应,产物极为复杂。高价金属氟化物如三氟化钴为较元素氟温和的氟化剂,可从萘和四氢萘的混合物制取全氟萘烷。其他类似的氟化剂为二氟化银、三氟化锰等。③电化氟化。将有机化合物溶于无水氟化氢中,必要时添加少量导电体,于低压下进行电化反应,在阴极放出氢,化合物中的碳-氢键在阳极转化为碳-氟键,多重键被氟饱和,并发生一些降解反应。这是制备全氟有机化合物的最好方法之一。 很多有机氟化合物有重要的用途。例如,聚四氟乙烯可作人造关节的部件,长期用于人体内;全氟萘烷和全氟三丙胺的混合乳剂可作为氟碳代血液;全氟环丁烷可作食品发泡剂;全氟三丁胺乳剂可替换大白鼠的全部血液而使动物仍能正常存活。

氟代烷类测定

工业用氟代烷类测定 xxx发布 xxxx实施xxxx冰箱(冷柜)公司发布

xxx 前言 本标准在QJ/KB 1620.015-96及原冷柜公司标准QJ/KG 1414.004-2000《二氟二氯甲烷(F12)》及QJ/KG 1414.005-2000 《四氟乙烷(HFC-134a)》的基础上修订,将此三项标准内容合并。同时作废QJ/KG 1414.004-2000、QJ/KG 1414.005-2000标准。 本标准由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冰箱(冷柜)公司提出。 本标准2004年3月第一次修订,主要修订人:。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QJ/KB 1620.015-96

xxxx企业标准 工业用氟代烷类测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制冷剂R11、R12、R22、R134a的技术条件、试验方法及验收、包装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冰箱、冷柜用制冷剂R12、R22、R134a和发泡剂R11。 2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T 7371 工业用一氟三氯甲烷 GB/T 7372 工业用二二氯甲烷 GB/T 7373 工业用二氟一氯甲 GB/T 18826 工业用1,1,1,2-四氟乙烷(HFC-134a) 3技术要求 3.1制冷、发泡剂技术参数见表1 表1

氟制冷剂规格型号如下

氟制冷剂规格型号如下: 1 一氟三氯甲烷R11(F11) 2 二氟二氯甲烷R12(F12) 3 二氟一氯甲烷R22(F22) 4 四氟乙烷R134A 5 二氯氟乙烷R141B 6 一氯二氟乙烷R142B 7 二氟乙烷R152A 8 丙烷R290 9 异丁烷R600A 10 一氟三氯甲烷R13 11 二氟甲烷R32 12 三氯三氟乙烷R113 13 二氯四氟乙烷R114 14 二氯三氟乙烷R123 15 一氯四氟乙烷 R124 16 五氟乙烷R125 17 三氟乙烷R143A 18 二氯一氟甲烷R21 19 三氟甲烷R23 20 五氟丙烷R245fa 氟混合制冷剂规格型号如下: 1 混合制冷剂R404A 2 混合制冷剂R406A(二氟二氯甲烷R12的最佳替代品) 3 混合制冷剂R407C 4 混合制冷剂 R410A 5 沸混合物R500 6 共沸混合物R502 7 共沸混合物R503 8 混合制冷剂R 415B(四氟乙烷R134A的最佳替代品) 9 混合制冷剂R400 10 混合制冷剂R401A 11 混合制冷剂R401B 12 混合制冷剂R401C 13 混合制冷剂 R402A 14 混合制冷剂R402B 15 混合制冷剂R408A 16 混合制冷剂R409A 17 混合制冷剂R409B 18 混合制冷剂R417A 19 混合制冷剂R507 20 混合制冷剂R508B 【SUNIS0 GS 系列冷冻油】 SUNIS0 GS 系列是专门为制冷压缩机润滑所设计的质量一流的冷冻机油。 SUNIS0 GS 冷冻机油系列与HCFC和CFC制冷剂如:R-22、R-502和R-12有良好的互溶性,具有极好的安定性,给制冷压缩系统提供长期无故障运行服务。SUNIS0 GS 冷冻机油在制冷剂R-717,R-600a 和R-290的系统中也有优良的使用性能。 SUNIS0 GS 冷冻机油是采用特殊工艺从精选的环烷基原油中精炼得到的,以确保其优良的润滑性和其它特性得以保锱。SUNIS0 GS 冷冻润滑油得到世界上所有大型空调、制冷、冷藏、汽车空调压缩机生产厂的使用认可。 1 化学安定性 与制冷剂或制冷系统中的其它材料不发生化学反应。 2 热稳定性 消除压缩机中高温部分,如阀门或排气口可能形成的积碳。 3 蜡含量低 在制冷系统中的低温部分避免石蜡絮凝物从油-制冷剂混合物中析出。 4 倾点低 在制冷管线中避免油品的凝结。

三氯甲烷

三氯甲烷MSDS表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61553 CAS: 67-66-3 中文名称: 三氯甲烷 英文名称: trichloromethane;chloroform 别名: 氯仿 分子式: CHCl3 分子量: 119.39 熔点: -63.5℃ 沸点:61.2℃ 密度: 相对密度(水=1)1.50; 蒸汽压: 20℃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醇、醚、苯 稳定性: 在贮存时,如果露置在日光、氧气或湿空气中,特别是和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重质液体,极易挥发,有特殊气味 危险标记: 14(有毒品) 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及麻醉剂等 2、对环境的影响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积作用。其污染行为主要体现在空气和水中,但对食品及蔬菜也能造成污染。在水环境中很难被生物降解。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心、肝、肾有损害。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初期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兴奋、皮肤粘膜有刺激症状,以后呈现精神紊乱、呼吸表浅、反向消失、昏迷等,重者发生呼吸麻痹、心室纤维性颤动、并可有肝、肾损害。误服中毒时,胃有烧灼感、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后出现麻醉症状。 慢性中毒:主要引起肝脏损害,此外还有消化不良、乏力、头痛、失眠等症状,少数有肾损害。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中等毒性。 急性毒性:LD50908mg/kg(大鼠经口);LC5047702mg/m3,4小时(大鼠吸入);人吸入120g/m3,吸入5~10分钟死亡; 人吸入30~40g/m3,呕吐,眩晕的感觉;人吸入10g/m3,15分钟后眩晕和轻度恶心;人吸入1.9g/m3,能耐受30分钟,无不适。 亚急性慢性毒性:动物慢性毒性主要表现为肝肾损害。人长期职业接触三氯甲烷的慢性中毒症状主要是呕吐、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神经过敏、失眠、抑郁,直到神经错乱。血液中三氯甲烷浓度增高是三氯甲烷中毒的确证。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对人可能致癌。 致畸:三氯甲烷对哺乳动物引起DNA损伤,对人淋巴姐妹染色体发生变化;三氯甲烷能引起肌肉、骨骼、肠胃系统及颅面部发育不正常;三氯甲烷有高度的胎毒,但是显然还不是强的致畸物质。 污染来源:三氯甲烷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用于制作氟里昂、脂类、树脂、橡胶、油漆、磷和碘的溶剂。也用

第八章 氟化物

第八章氟化物 8.1 氟及其化合物基本性质 8.1.1 氟的基本性质 氟在地壳的存量为0.072%,存在量的排序数为12,也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元素之一。自然界中氟主要以萤石(Fluorite)存在,其主要成分为氟化钙(CaF2)、冰晶石(3NaF·AlF3)及以氟磷酸钙[Ca5F(PO4)3]为主的矿物。 16世纪前半叶,氟的天然化合物萤石(CaF2)就被记述于欧洲矿物学家的著作中,当时这种矿石被用作熔剂,把它添加在熔炼的矿石中,以降低熔点。因此氟的拉丁名称fluorum从fluo(流动)而来。它的元素符号由此定为F。拉瓦锡在1789年的化学元素表中将氢氟酸基当作是一种元素。到1810年戴维确定了氯气是一种元素,同一年法国科学家安培根据氢氟酸和盐酸的相似性质和相似组成,大胆推断氢氟酸中存在一种新元素。他并建议参照氯的命名给这种元素命名为fluorine。但单质状态的氟却迟迟未能制得,直到1886年6月26日,才由法国化学家弗雷米的学生莫瓦桑制得。莫瓦桑因此获得1906年诺贝尔化学奖。 正常情况下氟气是一种浅黄绿色的、有强烈助燃性的、刺激性毒气,是已知的最强的氧化剂之一。密度1.69克/升,熔点-219.62℃,沸点-188.14℃,化合价-1,氟的电负性最高,电离能为17.422电子伏特,是非金属中最活泼的元素,氧化能力很强,能与大多数含氢的化合物如水、氨和除氦、氖、氩外一切无论液态、固态、或气态的化学物质起反应。氟气与水的反应很复杂,主要产物是氟化氢和氧,以及较少量的过氧化氢,二氟化氧和臭氧产生,也可在化合物中置换其他非金属元素。可以同所有的非金属和金属元素起猛烈的反应,生成氟化物,并发生燃烧。氟离子体积小,容易与许多正离子形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氟与烃类会发生难以控制的快速反应。氟气有极强的腐蚀性和毒性,操作时应特别小心,切勿使它的液体或蒸气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氟与NaOH反应:2NaOH+2F2=2NaF+H2O+OF2 氟与水反应:2H2O+2F2=4HF+O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