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型番木瓜组织培养的研究(1)

水果型番木瓜组织培养的研究(1)
水果型番木瓜组织培养的研究(1)

月季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月季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摘要: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和生长素(NAA), 以及用不同外植体部位筛选出最适合月季腋芽萌发的培养基和最佳外植体部位。 实验结果表明:诱导侧芽萌发以MS+6-BA2.0mg/L培养基效果最好,外植体部位 以中部枝条发芽率最佳,为80%。 关键词:月季;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Abstract: Use MS as basic medium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cytokinin and auxin,a nd use different part of the stem as explant for tissue culture to select the suitable medium and best explants site for the induction of Rosa chinen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S +6B A2.0mg / L is the suitable medium for bud germination, and the middle part of the stem ist he best explant. Keywords: Rosa chinensis, tissue culture, rapid propagation 月季(Rosa chinensis)是蔷薇科落叶或半长绿灌木,其花色艳丽、香味浓郁,是世界栽培种类较多的多年生木本花卉之一。由于其分布极广、适应性良好、栽培容易等优点,加之月季四季常青、花期长、花色多等特点,使得在园林和路带绿化以及庭院居室的盆栽美化和切花等方面都得到广泛的应用。月季在观赏植物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月季花型大、美丽、幽雅、高贵,深爱各国人民喜爱,月季的销售额多年来稳居各类花木的前茅。被誉为“花中皇后”之美称,深受人们喜爱。 月季通常采用扦插和嫁接繁殖,一些名贵品种扦插不易生根,主要是靠芽接繁殖[1]。而芽接速度慢,因而造成优良品种苗木供不应求。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大大缩短其增殖周期,达到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目的。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各种花木技术得到了普遍重视和广泛应用,关于月季的离体培养、根诱导及移栽问题,以有了不少报道[1、2、8、9、10]。由于受基因影响,不同品种之间的组织培养特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2]。因此讨论不同品种组培快繁的培养条件,特别是培养基中适宜的不同激素配比仍具有重要价值,另外选择适合接种的外植体不同部位也会影响其发芽率。本实验以月月红月季品种为材料进行了侧芽的诱导和筛选出适合月季组织培养最佳外植体部位的组织培养特性研究,试图找出适合月季品种的组培快繁的最佳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和最适合培养的外植体部位。 1 材料与方法

番木瓜栽培技术

广东地区番木瓜高产优质栽培应用技术 番木瓜(学名:Carica papaya),又称木瓜,是十字花目番木瓜科水果。果实长于树上,外形像瓜,故名之木瓜。番木瓜的乳汁是制作松肉粉的主要成份。 特性与特征:多年生常绿草草本果树,叶大,簇生于茎的顶端,有5~7掌状 深裂,花有单性或完全花,有雄株、雌株及两性株。浆果大,肉质,成熟时橙黄色或黄色,长圆形,倒卵状长圆形、梨形或近球形,果肉柔软多汁,味香甜;种子多数,卵球形,具皱纹。花果期全年。最适于年均温度22~25℃、年降雨量1500~2000mm的温暖地区种植,适宜生长的温度是25~32℃,气温10℃左右生长趋向缓慢,5℃幼嫩器官开始出现冻害,0℃叶片枯萎。温度过高对生长发育也不利。土壤适应性较强,但以酸性至中性为宜。 分布状况:番木瓜在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均有分布。原产于墨西哥南部以及 邻近的美洲中部地区,现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以及印度和斯里兰卡;中、南美洲,西印度群岛,美国的佛罗里达,夏威夷,古巴以及澳洲。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省(区)。 作用:番木瓜用途广,既是果树,又是原料作物。成熟的果实,营养丰富,维 生素C含量高,可助消化、治胃病。未成熟的青果,除可作蔬菜食用外,还可腌制、蜜饯,制作果酱和果汁罐头,又是很好的饲料。青果含有丰富的木瓜蛋白酶,在医药、食品、制革、纺织及美容上广泛应用,是木瓜酶工业的主要原料。 繁殖:根为肉质根,主根粗大,须根多,茎干直、少分枝,成年的植株茎中空; 顶芽生长正常时,侧芽受抑制,主干受伤,可促生侧枝。花、株均分雄、雌和两性,果实形状有圆形、椭圆形、球形、梨形等,种子近圆形,黄褐色或黑色。番木瓜生长适温为25~32℃,气温下降到10℃时生长受抑制,5℃以下幼嫩器官受害,0℃时植株会死亡,温度超过35℃会引起大量落花落果。番木瓜需水量大,但忌积水,对土壤适应性广,但要求土质疏松、透气性好,地下水位低。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微酸性的土壤适栽。番木瓜主要以种子繁殖,以往以春播和秋播为主,近年主要推广冬播。病虫有苗期的根腐病、折腰病、叶班病、白粉病和蚜虫、红蜘蛛等。番木瓜平地、丘陵、山坡都能生长,2~10月均可种植,以春、秋为主,密度1.33米×1.50~1.67米。肥料以促生肥、催花肥和壮果肥为主,土施和叶面喷布相结合。番木瓜需要充分的水分,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 经济效益:果实出现黄色条斑到果肉软化前这一阶段作为采收的一般标准。需 远运的在出现黄色条斑、果肉硬时采收。采果要精细,以免伤果,一手拿果实,一手用小刀切断果柄,随后轻轻放入容器。番木瓜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汁、果酱、蜜饯、腌渍;青果中含果胶可提取制成木瓜果胶代血浆。番木瓜是南方果树的小树种,台湾种植面积近6000亩,产量近1.5万吨,俏销。国内适量发展,可增加市场水果的花色品种,农民种植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生物学特性:喜高温多湿热带气候,不耐寒,遇霜即凋寒,因根系较浅,忌大

水果种植方案说明

水果种植方案 针对于在营口市鲅鱼圈区熊岳镇的调研,我们团队奖调研成果总结为葡萄、苹果两大方面,主要内容包括生长周期、栽培技术以及农药肥料等农民应该注意的问题,以下就是我们总结的水果种植方案,仅供参考。 据调查,苹果种类主要有鸡冠、富士、元帅、国光、乔纳金等,辽宁省苹果年产量近40万吨。其中营口市苹果种植面积约为50万亩。 近几年,在营口市的水果产量中,苹果产量三年来一直保持在24吨左右,鲅鱼圈区11.5万吨,比例接近50%。在出口的水果中,苹果所占比例最大,占出口量的90%以上,每年的出口量占辽宁省一半以上。出口方向主要为俄罗斯、东南亚、西亚等18个国家,其中俄罗斯占80%,成为营口市鲅鱼圈水果最大的出口贸易国家,对俄罗斯出口水果的通关口岸主要有黑河、绥芬河、东宁和满洲里。 ●种类: 苹果种类主要有鸡冠、富士、元帅、国光、乔纳金等。 ●生长周期与培育方式: 成年树一年会有2-3次高峰期,幼苗生长为可以结果的成年树一般要3年。与一年生的植物不同,苹果树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幼树期、结果初期、盛果期、衰老期。苹果树若要需要延续该品种特性(即防止变异)一般采用无性生殖(枝条嫁接)方法繁殖,若要进行特性改良或者技术研究则采用同花或异化传份的方法实现。 ●生长条件: 苹果为喜光性物种,光照充足则有利于生长结果。夏季需要对果实上方遮挡阳光的叶子进行摘除。苹果树适宜土壤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土壤通气情况不良时,易发生确实叶绿素现象。 ●套袋的利弊: 苹果套袋技术最早从日本引用。套袋的益处是改善了外观品质,防止了病虫危害、减少了农药残留。但经套袋处理的果实由于接触阳光较少,有机物合成收到阻碍,导致其味道酸涩,较晚熟。套袋所需的劳动力耗费也很大,故日本现已实行“无袋栽培”。可以给果实上色从而保持果面光洁、色泽鲜艳,果粉均匀,提高果品质量, ●果园管理技术要点:

番木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番木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作者:陈秀莲 来源:《海峡科学》2012年第10期 [摘要] 该文简述番木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包括选用良种、培育壮苗;园地建立、适时定植;科学田管、调控水肥;抹芽疏果、防治病虫;适时采收、采后处理等。 [关键词] 番木瓜栽培技术 番木瓜属多年生常绿大型草本植物,是我国名优水果,主要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和台湾等热带、亚热带地区经济栽培。番木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C和B及糖类,具有美容保健作用,又含有具强烈抗癌活性的木瓜碱和帮助消化、治疗胃病的木瓜蛋白酶等,因而倍受大众青睐,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泉州市丰泽区东海街道东梅社区从台湾引进种植“台农二号”番木瓜良种,面积6.5hm2,表现出生长快、产量高,品质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值得推广。现将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选用良种,培育壮苗 选用良种,培育壮苗是高产优质的基础。品种宜选用经选育的抗病力强、产量高的台湾番木瓜良种“台农二号”、“红妃”等。种子于11月上中旬播种。播种前用多菌灵或托布津500倍液浸种消毒20min左右,洗净,放入0.8%~1%小苏打液的50℃水中浸自冷却,约24h捞出洗净待播,小苏打可促进发芽。待种皮裂开见白的时候用营养钵育苗。育苗土应选择充分腐熟,富含有腐殖质,无病床土。育苗宜在温室大棚内进行或在12月霜冻前搭小拱棚加盖薄膜保温越冬。因番木瓜的生长温度范围为5℃~35℃,棚内温度以20℃~25℃为好,不应低于5℃或高于35℃。播种后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适当减少水分,防止徒长或感染病害。抽出4~5片真叶后开始施薄肥,每10天左右施1次,用0.2%~0.3%磷酸二氢钾或尿素喷施。幼苗5片真叶后抗寒能力已逐步增强,可开始逐步练苗。 2 园地建立,适时定植 选择土壤肥沃疏松、富含有机质,避风向阳、通风透气、排灌良好的地块,并做好排灌系统设施建设,达到保水、保土、保肥,旱涝保收。 整地施足基肥,每666.7m2施腐熟土杂肥或塘泥3t~5t,拌混均匀后整成高40~60cm,宽2m的高畦。在3月底至4月中旬,选择天气晴朗的早晨或傍晚定植,行株距2.5m × 1.8m,每定植穴种植2~3株种子苗,现花后及时拔除非两性株,提高果实商品率;若选用番木瓜组培苗,则每营养袋内定植一株两性株。移栽时,先在畦面挖穴至适当深宽,将营养袋放入穴内,然后小心剥除塑料袋,填平穴土后浇足定根水。栽植不可太深,以免基部腐烂。沿海风较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摘要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作为一种科研手段,发展异常迅猛。从组织培养的原理、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前景和展望这3方面综述了我国近几年植物组织培养的新研究。 关键词: 组织培养;存在问题;措施;发展 20 世纪后半叶,植物组织培养发展十分迅速,利用组织培养,不仅可以生产大量的优良无性系,并可获得人类需要的多种代谢物质;细胞融合可打破种属间的界限,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障碍,在植物新品种的培育和种性的改良中有着巨大的潜力;还可获得单倍体、三倍体及其它多倍体、非整倍体;组织培养的植物细胞也成为在细胞水平上分析研究的理想材料[1]。因此,植物组织培养广泛应用于植物科学的各个分支,如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育种学、栽培学、胚胎学、解剖学、病理学等,并广泛应用在农业、林业、医药业等多种行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认为是一项很有潜力的高新技术。 1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1.1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如根尖、茎尖、叶、花、未成熟的果实、种子等)、组织(如形成层、花药组织、胚乳、皮层等)、细胞(如体细胞、生殖细胞等)、胚胎(如成熟和未成熟的胚)、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发产生愈伤组织或潜伏芽等,或长成完整的植株的技术[2]。 1.2植物组织培养的依据 植物组织培养的依据是植物细胞“全能性”及植物的“再生作用”。1902年,德国著名植物学家GHaberlanclt根据细胞学理论[3],大胆地提出了高等植物的器官和组织可以不断分割,直到单个细胞,即植物体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具有不断分裂和繁殖,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的观点。1943年,美国人White在烟草愈伤组织培养中, 偶然发现形成一个芽, 证实了GHaberlanclt的论点[4]。在许多科学家的努力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其理论和方法趋于完善和成熟,并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培养基的选择 组织培养的基础培养基有MT、MS、SH、White等[5]。由于不同植物所需要的生长条件有所不同,会对培养基做一些不同的处理,一般采用较多的是MS。组织培养采用固体培养基的较多,但只有在植物周围的营养物和激素被吸收,如果其他残留的培养基也能被利用,对工厂化生产的成本减少方面有很大的帮助。董雁等[6]利用回收转换后废弃的继代培养基,加入原继代培养基30 %浓度母液的培养基,培养效果与原继代培养基的基本相同,说明继代培养基再利用是可行的,这为规模化组培育苗开辟了新的途径。杜勤[7]等在无外源激素条件下,研究液体和固体培养基对黄瓜子叶培养器官分化的影响,结果用液体培养基直接诱导花芽率更高,分化高峰期出现的时间也更早,说明液体培养基对外植体的生长更有利,只是固体培养基更易操作而被较广泛应用。 2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污染问题 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污染包括内因污染和外因污染。内因污染指由于外植体的表面或者内部带菌而引起的污染;外因污染则是主要由环境污染和操作不当引起,是指在接种或培养过程中病菌入侵,例如培养基、接种工具和接种室消毒不严格以及操作不规范等[8]。 针对植物组织培养中污染产生的原因,应从以下2个方而着手来控制污染。一是控制外植体自身带菌,外植体的表而带菌可以经过一系列的杀菌处理来减少;而外植体的内部带菌是不

月季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 1、论文题目及研究领域 (1)论文题目:月季茎段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2)研究领域:组织培养在月季繁殖上的应用 2、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月季在我国应用非常广泛,因此繁殖方法也非常多,但是常规繁殖技术很难对其品种进行更新。虽然自l875年人工杂交技术产生后,经过长期的杂交和选择,获得了许多理想品种,但月季育种目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传统杂交方法具有局限性。表现在基因资源有限,染色体数目及倍性差异使远缘杂交难以成功;生长一致性、开花同时性等多基因控制性状难以改良等。此外月季作为多年生灌木,育种所需时间较长。(2)只注重对外观性状的改良,而忽视了对内在性状的改良。在过去的育种史中,育种家们只注意芽形、花形、花径、瓣数和茎长等外观性状的改良,并且选择的标准也趋于一致,造成资源流失,而内在性状,如生活力、瓶插寿命以及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等未得到相应的提高。(3)遗传背景相对狭窄。据统计蔷薇属的100多个物种中只有8个种对现代月季做出过突出贡献,因此这种近亲杂交现象严重影响月季的生活力[1]。 90年代发展起来的以组织培养为基础的转基因技术无疑为月季育种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这种方法不但使品种在外源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上发生改变,其性状保持相对稳定,还可利用来自其他生物类型的基因,创造更优良的品种。目前,月季的组织培养已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基因的分离、克隆以及载体构建等技术在重要的农作物及模式植物上已积累了较多的经验,皆可应用于月季的基因工程育种中[2]。运用这项技术不断培育出新品种以满足人们对月季求新求异的需求。 3、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月季传统的栽培方法是用嫁接和扦插法进行繁殖,但繁殖速度较慢。自20世纪60年代组培技术在生产中应用以来,许多研究者在月季的组培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月季组培苗的利用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加速新品种的推广和运用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国的研究者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便开始进行切花月季组培种苗的生产,在组培的各大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目前,植物组织培养已经向基因的分离、克隆以及载体构建方向发展。在当前再生体系不够完善仍然是制约月季转基因的主要因素,直接再生不定芽途径虽然再生高,需时短,适应范围广,但转化困难;胚性愈伤组织或次级体细胞胚易于转化,但体细胞胚再生体系的建立相对困难,需要在诱导出初级体细胞胚后经过长时间的继代和选择,目前具备该再生体系的品种还非常有限。植株再生是进行遗传转化的必要前提,只有具备了成熟的再生体系才能有效的进行基因转化。现在组织培养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已经验为基础的,广泛开展月季组培的研究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我国尤其如此。随着经验的累积,月季再生体系将不断完善,为转基因提供前提条件。此外,人们对环保的日益重视,对新奇花朵的需求日益增加,以组织培养为基础的技术必将在月季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3]。 二、论文研究的内容

木瓜栽培技术要点

番木瓜栽培技术要点 一、育苗 1、苗地选择番木瓜苗期怕低温霜冻且忌积水,因此,宜选择地势稍高、阳光好、排水灌溉方便的地方育苗。为预防番木瓜环斑花叶病,应选取新土或远离旧番木瓜园的地方育苗,并要注意与葫芦科的瓜园间隔一定的距离。 2、营养袋育苗一般用直径10-12厘米、高16-18厘米的营养袋育苗。在底部开2-4个直径约1厘米的小孔,以便排水。袋泥应下足充分腐熟基肥。 3、播前种子处理种子先用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消毒,2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再用1%小苏打液浸种4-5小时,洗净后用清水浸种20小时,即置于32℃的恒温箱中催芽,待种皮裂开见白的时候进行播种。当种皮裂开见白时取出播种 4、播种播前先淋透杯泥,每杯播2-3粒种子于杯面,播种覆盖一层薄细泥土或火烧土,以刚覆盖种子为宜。播种后淋水。幼苗拱起后控制苗棚温度在20-30℃为宜,并及时搭好小拱棚。 5、苗期管理秋播苗必须经过越冬,到第2年春定植,故秋播苗的管理主要是控制好温湿度及合理施肥喷药。番木瓜的生长温度范围为5-35℃,因此冬季必须搭拱棚加盖薄膜防寒保温。播种后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适当减少水分,防止徒长或感染病害。抽出4-5片真叶后开始施薄肥,每10天左右施1次,用0.2%-0.3%浓度喷施或淋施,淋肥一般用复合肥,喷施一般用磷酸二氢钾或尿素。幼苗5片真叶后故可开始逐步练苗。 二、建园和定植 新建番木瓜园要与旧园相距100米以上,并彻底清除周围的病株。番木瓜园不宜连作,以选择排灌方便、肥沃疏松土地为好。栽植方式宜采用宽行窄距,一般采用2.5×1.5米规格种植。如果果园肥沃,可采用2.5×1.8米;较瘦瘠的园地,行株距可为2.3×1.7米,每亩植180-200株。 三、田间管理 1、营养要求番木瓜在营养生长期氮、磷、钾适宜比例是5∶6∶5,生殖生长期是4∶8∶8。施肥位置应在树冠外缘,即滴水线以外。 (1)促生肥在定植后10-15天开始薄施促生肥,以后每隔10-15天施肥1次,以速效肥料为主。

水果型番木瓜栽培技术

. . . . 番木瓜栽培技术 杨潇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 2016年9月8日

一、我国番木瓜的地位和发展概况 番木瓜(Carica papaya L.),又称木瓜,是世界十大佳果之一,在广东、海南等地,番木瓜还被称为万寿果,富含维生素A、B、B1、B2、C,矿物质铁、钙、钾,蛋白质、番木瓜酵素以及有机酸等。其中维生素A 及维生素C的含量特别高,是西瓜及香蕉的五倍。 番木瓜抗非时期一夜身价陡增,番木瓜这一独特的热带果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甚至被赋予神奇的功效,大放异彩。而更让其一夜之间身价陡增的是世界艾滋病研究与防治基金会主席吕克·蒙塔尼耶先生。这位最早分离出艾滋病病毒的著名科学家4月21日说:“番木瓜汁中含有一些可以提高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的物质。尽管我们没有对非典病人的氧化力进行研究,但我认为这是可行的。”蒙塔尼耶说,他已经向同行推荐这种提取液治疗法国的非典病人。作为国内番木瓜的重要产地,海南的反应更为敏感。在岛内最大的水果集散地──琼山南北水果批发市场,4月23日这天,番木瓜最高价达到每公斤12元;第二天即涨到每公斤14元。而且,发货量也从原先的每天15 吨左右猛增至30吨以上。 番木瓜商业化种植产业发展得并不快,一是投入高,种植1亩番木瓜大约需要投入3500元至4000元,一般农户尚难承受;二是番木瓜种植对技术和管理要求较高,特别是番木瓜环斑花叶病毒的危害,常规品种第二年发病率高达98%以上,发病株产量低品质差,目

前绝大部分番木瓜产区只能采取当年种当年收的1年生栽培方式,当年收果后全部砍除,收果期只有3个月左右,严重制约着番木瓜生产的发展。 西双版纳自2006年引入水果型番木瓜种植至今,生产规模一直不大,先后引种过日升和台农系列品种种植,主要在水田里采用深沟高畦的栽培方式,销售上由于不成规模,方式主要局限于小批量发往昆明和景洪水果批发市场,而且价格波动较大,生产成本高,种植技术难,风险大。这些都是该果种在西双版纳迟迟未能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 二、水果型番木瓜当地主要品种 水果型番木瓜品种美中红日升台农一号台农二 号 始果株高(cm) 76 91 73 56 肉厚(cm) 2.0 2.3 2.2 2.9 肉色橙红橙黄橙红橙 红 糖度 (Brix) 13 14.9 13.0 11.7 风味优极优优优 耐贮性中强中弱 平均单果重

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植物生物技术,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植物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生物技术。本文简要概述了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及研究进展,较全面的综述了植物组织培养新技术以及在快繁脱毒、育种、种质资源保存、次生代谢物提取、基因转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发展趋势 Research Progress in Plant Tissue Culture and trends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plant biotechnology of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ansulanzhou 730070) Abstract: Plant tissue culture plant cells are totipotent under the principle and developed a biotechnology.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concepts and plant tissue culture research, a more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propag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as well as in detoxification, breeding, germplasm conservation, extraction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and other aspects of gene transfer research status , Finally, the future trends in plant tissue culture. Key words: organizational culture; research status; trends 引言 植物组织培养是20世纪之初,以植物细胞全能性为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在人工配制的环境里培养成完整的植株,也称离体培养或植物克隆。自1902年德国科学家Haberlandt提出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理论, 到1934 年美国White 等用番茄根进行离体培养证实这一观点以来,植物离体培养技术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已广泛应用到植物生理学、病理学、药学、遗传学、育种以及生物化学 等各个研究领域, 成为生物学科中的重要研究技术和手段之一[1]。近年来,随着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组织培养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研究重点也由器官、细胞水平向分子、基因方向转移。21世纪,生物技术是最有生命力的一门学科,而植物组织培养作为一种基本的试验技术和基础的研究手段,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力,现就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做一简单综述。 1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培养有粮作物品种开辟了全新的途径。目前,国内外已

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简介:张红晓(1974-),女,河南洛阳人.收稿日期:2003-01-12 文章编号:1008-4673(2003)03-0066-04 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张红晓1,经剑颖2 (1.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河南洛阳471002;2.洛阳大学环化系,河南洛阳471002) 摘要:从培养基、外植体及培养条件等方面介绍了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木本植物组织培 养过程中存在的褐变、生根难及玻璃化等问题及可能解决的途径。对木本植物的愈伤组织及胚状体的培养也 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木本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外植体 中图分类号:S722.3文献标识码:A 随着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仅促进了果树和观赏树木的脱毒及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迅速发展,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改造沙荒土壤以及在都市和居民区的绿化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至今世界上已有多种木本植物离体培养后得到了完整植株,有不少试管苗已应用于生产实践。 木本植物具有生命周期长、遗传杂合几率高、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此外,许多木本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存在着难以解决的外植体褐变、试管苗玻璃化和生根难等现象[1~4]。因此,对影响木本植物组织培养的有关因子进行研究,有利于木本植物组织培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1 影响木本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的有关因子及进展 1.1 培养基成分 (1)基本培养基。在器官组织培养中,一般采用固体培养,而在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中,则采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基中的盐浓度对外植体褐变和试管苗玻璃化均有一定影响。对某些植物来说,初代培养时培养基中无机盐浓度过高可引起酚类外溢物质的大量产生,导致外植体褐变,降低盐浓度则可以减少酚类外溢,从而减轻褐变[5]。此外,培养基中的某些离子会增加酚类合成与氧化酶的活性,降低盐浓度则可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6]。对于玻璃化的试管苗来说,提高培养基中Ca 2+的浓度,增加培养基中Mg 、 Mn 、K 、P 、Fe 、Cu 元素含量,降低N 和Cl 元素比例,特别是降低铵态氮浓度,可降低玻璃化[7~11]。 (2)生长调节物质。在组织培养过程中,激素的种类及浓度对培养结果有重要影响。在以杨树为材料的试验中发现,愈伤组织在芽分化阶段如果不降低生长素浓度,则很容易永远失去分化能力。而植物的生根多数都是用生长素单独实现的,IB A 有较好促进生根的作用[8]。用幼年状态的材料在低浓度生长素的培养基中一步生根,生根效果明显优于含有高浓度生长素的培养基;当他尝试用不含生长素的培养基一步生根时,仍观察到幼年状态的材料有一定生根效果。这说明生长素完成诱导作用后,它们在培养基中存在对新根发生有抑制作用。因此,对木本植物的生根培养采用两步法:即先在富含生长素的培养基上进行根的诱导,尔后转接到无任何生长调节物质的培养基上进行根的伸长生长。这样不仅可提高生根率和有效根的数目,而且可限制芽苗基部愈伤组织的生成。 (3)碳源。糖的使用浓度多在2%~3%,但不同植物材料对糖类的反应不完全相同。杨树培养基中糖的使用浓度若超过3%,则易使愈伤组织变黑老化;另一方面,糖浓度太低也不宜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9]。对于已发生玻璃化的试管苗来说,适当提高培养基中蔗糖含量,降低培养基中的渗透势,可以降低玻璃化[10,11]。 第23卷第3期 2003年 9月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 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ricultural Science)Vol.23No.3Sep. 2003

水果型黄瓜的栽培技术

水果型黄瓜的栽培技术 日期:2019-05-05 00:00 作者:来源:青海12316三农服务热线办公室 下载文件: 水果型黄瓜,瓜型短小,无刺易清洗,口感脆嫩,风味好,营养含量明显高于普通黄瓜,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1、选用良种 宜选用“甜脆绿6号”、“春光2号”、“戴多星”等品种。 2、环境要求 喜温不耐寒,最适宜生长温度白天为25~30℃夜间15~18℃;喜湿怕涝,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最忌湿、冷结合的环境;适宜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条件,需肥量多,宜氮、磷、钾、微量元素配合施用;需较强光照条件,适宜在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种植。 3、栽培季节 (1)秋冬茬。8~9月育苗,9~10月定植,10月~翌年2月采收。 (2)春茬。1~2月育苗,2~3月定植,3~7月采收。 4、培育壮苗 用55℃温汤浸种,用草炭做基质,50孔穴盘育苗,保持适宜温度和较强的光照。苗龄25~35天,三叶一心时,达到子叶肥大、叶片深绿、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标准。 5、施肥整地 每亩施用腐熟细碎有机肥3000千克以上,或活性有机肥400千克。耕深25厘米,翻耘2~3次,使肥料与土壤混匀,达到疏松、平整的要求。然后,做成高出地面20~30厘米的垄,并覆盖地膜,有条件的应安装滴灌设施。 6、定植 地温15℃以上即可定植,行距90~100厘米,1.8~1.9米畦植两行,也可单畦定植。株距35~40厘米,每亩定植1700~2000株。宜选在晴天定植。 7、田间管理 (1)浇水。缓苗后蹲苗5~7天,促进根系生长,以后小水勤浇,常保土壤湿润。 (2)追肥。采瓜后每隔10~15天穴施一次活性有机肥,每亩100千克。叶面喷施3~4次磷酸二氢钾。

组培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组培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植物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生物技术。简要概述了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及研究进展,较全面的综述了植物组织培养新技术以及在快繁脱毒、育种、种质资源保存、次生代谢物提取、基因转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组织培养;新技术;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植物组织培养是20世纪之初,以植物细胞全能性为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在人工配制的环境里培养成完整的植株,也称离体培养或植物克隆。自1902年德国科学家Haberlandt提出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理论, 到1934年美国White 等用番茄根进行离体培养证实这一观点以来,植物离体培养技术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已广泛应用到植物生理学、病理学、药学、遗传学、育种以及生物化学等各个研究领域, 成为生物学科中的重要研究技术和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组织培养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研究重点也由器官、细胞水平向分子、基因方向转移。21世纪,生物技术是最有生命力的一门学科,而植物组织培养作为一种基本的试验技术和基础的研究手段,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力。 一、植物组织培养新技术的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一些新的培养方法和技术不断出现,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1.新型光源的应用 光是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光照长短、光质、光周期对植物的生长、形态建成、光合作用、新陈代谢以及基因表达均有调控作用。传统的组织培养光源灯普遍存在寿命短、发热量大且不均以及发光效率不理想等缺点。LED作为植物组织培养光源早在1991年就有栽培试验。研究发现, 光质比例和光照强度可调的LED 光源比通常植物组织培养使用的荧光灯更能有效地促进试管苗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蒋要卫利用LED作为大花蕙兰组培苗光源的研究发现, LED光源可以显著改善大花惠兰试管苗的生长状况和提高其品质。日本的田中道男等运用阴极荧光灯( CCFL)作为文心兰试管苗光源, 结果表明其地上部干、鲜重和试管苗的高度都有显著提高。另外田中道男等利用SILHOS 作为生菜组织培养光源, 获得了高质量的组织培养苗。目前LED是组织培养中最有效的人工照明光源,而CCFL等新型光源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2.开放组织培养技术 传统的植物组织培养属于严格的封闭式培养,因而造成灭菌成本偏高、培养基易污染、外界环境调控难度大等缺点。而开放组织培养新技术是在外加抗菌剂的条件下,使植物组织培养脱离严格无菌的操作环境,在自然开放的有菌环境中进行,恰好弥补了这些不足。赵青华等采用开放式组培技术,在培养基中添加抑菌剂,克服了非灭菌条件下魔芋组织培养污染问题,有效地简化了实验步骤,降低了生产成本。何松林的研究表明在添加抗菌剂的开放式组培中,文心

组织培养技术

第五章组织培养技术 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 所谓植物组织培养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狭义上是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包括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株。 一、概述 (一)概念 1.植物组织培养:是指通过无菌操作,把植物的外植体接种于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使其成为完整植株的方法。 2.外植体:是指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接种材料,它包括植物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等。 3.愈伤组织(Callus):原指植物在受伤之后于伤口表面形成的一团薄壁细胞,在组培中则指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长出来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二)组织培养类型 1.根据接种的外植体不同分:胚胎培养;器官培养;3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 2.根据培养基态相不同分:固体培养;液体培养; 3.根据培养过程不同分:初代培养;继代培养; (三)植物组织培养历史 植物组织培养是20世纪初开始,以植物生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有以下过程:思想准备阶段;理论奠基阶段;技术建立阶段;形态发生阶段;应用研究阶段; 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Haberlandt提出了细胞全能性概念。 1939年White报道了烟草组培成功。并提出植物细胞全能性学说。同年,Gautheret与Nobecourt 培养胡萝卜成功。三人被誉为植物组培奠基人。

罗士韦是我国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四)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⒈植物的快速繁殖: ⑴园艺、花卉植物的大规模快速繁殖; ⑵抢救濒危珍稀植物 ⑶进行某些植物的种质资源保存 ⒉培育无病毒的植物,如脱病毒草莓等; ⒊制造人工种子。 4突变体的筛选培育 5药用植物的工厂化生产 6花药培养和花粉单倍体育种 7基因工程的应用等 二、实验室设计和设备 (一)实验室设计一般具有: 1.准备室器皿洗涤,培养基配制、分装、高压灭菌,植物材料的预处理,重蒸馏水的制备以及进行生理、生化因素的分析等各种操作都要在此室中进行 . 2.缓冲室进入无菌室前需在缓冲室里换上经过灭菌的卫生服、拖鞋,戴上口罩。最好安装1盏紫外灯,用以灭菌。 3.无菌操作室也称接种室。主要有超净工作台、空调机、医用小平车等 4.培养室具备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条件。有培养架子和灯光;通风设施;边台; 5.驯化室和温室 (二)常用设备 1.超净工作台 2.无菌箱 3.空调机 4.除湿机 5.恒温箱又称培养箱 6.烘箱

番木瓜栽培技术要点

番木瓜栽培技术要点 一、优良品种介绍 1、香蜜红肉木瓜香蜜红肉木瓜是华南农业大学种子种苗中心育成的水果型番木瓜新品种,属中早熟种,春植至初收约200天,生势旺盛,抗病性强。株高约1.6米,第25-28片叶开始现蕾,连续结果性强,单株结果约30个。约有55%株型结长型果,45%株型结圆型果。单果重约600-750克,果实外形光滑美观,熟色深红,肉厚腔细,肉质嫩滑清甜,可溶性糖含量达13%-15%,有独特芳香味,品质特优。耐花叶病,亩产约2500公斤,比美国夏威夷木瓜增产100%以上。 2、新世纪木瓜杂交一代品种,由华南农业大学种子种苗中心最新育成。属早熟种,春植至初收约190天。植株生长旺盛,株高约1.6米,第20片叶开始现蕾,连续结果,单株产果达40个,单果重1.5-2公斤,果肉黄红色,肉厚,味蜜甜,品质优。抗病性强,高产稳产,一般亩产3500-4000公斤。 3、其它品种穗中红48号,园优1号,台湾红妃、蜜甜,夏威夷,美中红等品种。 二、育苗 1、苗地选择番木瓜苗期怕低温霜冻且忌积水,因此,宜选择地势稍高、阳光好、排水灌溉方便的地方育苗。为预防番木瓜环斑花叶病,应选取新土或远离旧番木瓜园的地方育苗,并要注意与葫芦科的瓜园间隔一定的距离。 2、营养袋育苗一般用直径10-12厘米、高16-18厘米的营养袋育苗。在底部开2-4个直径约1厘米的小孔,以便排水。袋泥应下足充分腐熟基肥。 3、播前种子处理种子先用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消毒,2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再用1%小苏打液浸种4-5小时,洗净后用清水浸种20小时,在35-37℃下进行催芽,待种皮裂开见白的时候进行播种。 4、播种播前先淋透杯泥,每杯播2-3粒种子于杯面,播种覆盖一层薄细泥土或火烧土,以刚覆盖种子为宜。播种后淋水,再盖薄膜,控制温度在30-40℃。幼苗拱起后控制苗棚温度在20-30℃为宜,并及时搭好小拱棚。广州地区,秋播苗于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苗期约120天。海南可全年播种。 5、苗期管理秋播苗必须经过越冬,到第2年春定植,故秋播苗的管理主要是控制好温湿度及合理施肥喷药。番木瓜的生长温度范围为5-35℃,因此冬季必须搭拱棚加盖薄膜防寒保温。播种后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适当减少水分,防止徒长或感染病害。抽出4-5片真叶后开始施薄肥,每10天左右施1次,用0.2%-0.3%浓度喷施或淋施,淋肥一般用复合肥,喷施一般用磷酸二氢钾或尿素。幼苗5片真叶后抗寒能力已逐步增强,故可开始逐步练苗。

有机果品生产技术

有机果品生产技术 1 有机农业(果品业)和有机果品 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定义,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牲畜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制度,在可行范围内尽量依靠作物轮作、秸秆、牲畜粪肥、豆科作物、绿肥、场外有机废料、含有矿物养分的矿石等维持养分平衡,利用生物、物理措施防治病虫害,是一种改善和增强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包括生物多样性、生物循环和土壤生物活动)的整体性生产管理系统,可解决农业生产过程由于农用化学品不合理使用引起的食品污染、品质下降以及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有机果品是来源于生态良好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的果品,是营养丰富、高品质、环保、健康的生态型食品。有机果品通常需要符合4个条件:①必须来自有机果品生产体系(又称有机果品生产基地),或采用有机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果品;②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果品的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要求;③生产者在有机果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有完善的跟踪审查体系和完整的生产、销售的档案记录;④必须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审查。 2 有机果品生产技术要点 2.1 基本要求 有机果品生产必须满足的条件: ①生产基地在最近3年内未使用过农药、化肥等。 ②果苗为非转基因植物。 ③生产单位需建立长期的土地培肥、植物保护计划。 ④生产基地无水土流失及其他环境问题。 ⑤果品在收获、清洗、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未受化学物质的污染。 ⑥从种植其他作物转为有机果树种植需要两年以上的转换期(新开垦荒地例外)。 ⑦有机生产的过程必须有完整的档案记录。其中,果树有机生产最基本

的要求是在施肥、防病虫、控制杂草等管理中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杀虫剂和除草剂等现代农业投入品。 2.2 土壤和品种选择 有机栽培技术中土壤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充分发挥土地的活力,提高土地自身的机能,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利于根的旺盛生长,防止病虫害侵入。土壤管理的基本技术是,在不破坏土壤结构的前提下,疏松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创造正常的物质循环系统和生物生态系统,保证果树健康生长发育,提高产量与品质。 选择适宜果树生长的地点是果树有机生产成功与否的重要基础。在种植之前必须明确该地是否符合有机生产的环境要求、是否最适宜该品种果树生长,此外,还要调查所选园地是否存在难以根除的杂草。 选择抗性品种是有机栽培者对付逆境胁迫、病虫害为害的重要措施之一。如桃细菌性斑腐病,最佳控制方法是选用抗性品种。目前还没有发现对直接以果实为食的节肢动物害虫的遗传抗性资源,但是对间接危害果实害虫的抗性资源有很多,如抗蚜虫的树莓、抗葡萄根瘤病的砧木、抗螨虫的草莓品种、抗线虫的桃砧木等。 2.3 地表管理 果园地表或行间管理有清耕、种植覆盖作物或用有机废料覆盖等方法,以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减少蒸发、保护天敌、培肥土壤、防治病虫和杂草等。日本的许多果园普遍种植红三叶苜蓿,此外还有白三叶、草木樨、禾本科绿草等。当草生长到30em左右时留2~5em刈割。割草时,先保留周边1m不割,给昆虫(天敌)保留一定的生活空间,等内部草长出后,再将周边杂草割除,割下的草直接覆盖在树盘周围的地面上。这样,可以减少对土壤结构和微生物环境的破坏,减少水土流失。降低物质投入。美国有机果树种植中采用机织的农用纺织品覆盖,其透气、透水,能抑制杂草生长,正在替代非可透塑料覆盖,并用于多年生果树栽培中。

国内外苔藓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国内外苔藓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文章在对苔藓植物的特征及组织培养研究简史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苔藓植物组织培养材料及基质的选择、外植体的消毒方法、培养基成分的选择及培养条件的筛选等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标签:苔藓植物;组织培养;消毒方法;培养基 苔藓植物是植物界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植物类群,主要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是一类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重要的原始高等植物。苔藓植物生活史为典型的异型世代交替,孢子体则寄生于配子体上生活,孢子在产生新的配子体过程中还需要经过一个原丝体阶段。目前,全世界大约有2.3万种苔藓植物,其种类仅次于被子植物。 苔藓植物能够蓄积大量水分,因此对水土保持与涵养、森林及某些附生植物的发育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此外,苔藓植物还含有脂类、萜类、黄酮类、生物碱、醌类等活性物质,因此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苔藓植物的组织培养历史可以追溯到1902年Haberlandt的研究和1905年Goebel等人的研究,此后的50余年时间内,科学家的关注点更多的集中于被子植物组织培养上,对苔藓植物的组织培养几无涉及。1957年,Allsopp利用石地钱和小叶苔的孢子进行组织培养,首次成功获得相应愈伤组织及再生叶状体。此后,世界范围内的关于苔藓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研究逐渐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苔藓植物组织培养供试材料及基质 目前,可以用于苔藓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主要是苔藓植物的配子体、孢子体和原丝体,此外还可以利用其生殖器官、芽孢、游离原生质体等。1960年,Ward 以Knudson培养基培养金发藓和波叶仙鹤藓的孢子并获得其无菌原丝体,并在添加了蔗糖的基本培养基中利用该无菌原丝体诱导获得了相应的愈伤组织及再生植株。2003年,高永超等利用牛角藓配子体茎段诱导获得相应愈伤组织,并探讨了蔗糖及大量元素对愈伤组织细胞生长的影响。2007年,于传梅利用膨叶唇藓苔和溪苔的叶状体、柳叶藓的茎段、短叶藓和江岸立碗藓的孢子进行组织培养,获得了相应的愈伤组织或再生植株。 2 苔藓植物组织培养供试材料的消毒 可用于苔藓植物外植体消毒的试剂包括乙醇、次氯酸钠、升汞等,不同的供试材料和不同部位的外植体所用消毒剂有所不同。Saboljevic等研究表明,适用于Aloina aloides孢子和配子体消毒的次氯酸钠浓度分别为120.00g·L-1和90.00g·L-1。于传梅(2007)研究表明,适用于膨叶唇藓苔和溪苔的叶状体消毒的试剂为0.1%次氯酸钠,消毒时间为5分钟。梁书峰(2010)研究表明,适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