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海中心区城市设计说明书-简1

后海中心区城市设计说明书-简1
后海中心区城市设计说明书-简1

南山后海中心区城市设计(简本)

新标准新秩序新生活新体验海傍新城

深圳市规划局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鸣谢: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

2008年1月

设计号:

项目名称:南山后海中心区城市设计

委托单位:深圳市规划局

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深圳分院

规划设计证书:[建设部]城规编第(021001)

[深圳市]深规勘设计字第12003012号

编制时间:2008年1月

出图专用章:

院长:刘仁根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副院长:朱荣远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总规划师:范钟铭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项目主管:朱荣远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项目负责人:梁浩城市规划师

项目组成员:张弛城市规划师

李明城市规划师

Arlene Fertizana 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

陈晖规划师助理

夏天规划师助理

崔福麟规划师助理

陈深达规划师助理

这里既是城市未来向海的窗口也是进入城市的滨海门户,

这里更是未来深圳国际性、标志性的目的地。

为市民创造优质的城市环境(空间、时间、交往、感知),提供一流的滨海地区生活体验。

这里连接深圳湾滨海岸线,是市民体验滨海文化,感受滨海生活的窗口;

这里是未来商业、办公、文化、体育、旅游、娱乐荟萃的舞台,向人们展示南山、展示深圳的又一个门户地区;使得南山后海中心区成为深圳湾沿线的活力源泉,城市焦点。

这里也将成为深圳城市建设标准与生态诉求集中反映的地区。

我们希望

体验“连接”,成为深圳城市独特的城市生活方式。

设计“连接”,成为深圳城市的文化主题。

实现“连接”,展开人类与大自然的友情对话。

2004年起伴随着深圳湾口岸工程填海造陆工作的开始,位于其北侧2.3平方公里崭新的城市土地从地理学角度逐渐出现在深圳城市的版图上,这片珍贵的土地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期望。随后围绕深圳湾口岸为契机的各层次相关规划调整编制相继开展,对于2.3平方公里填海区城市土地未来的发展判断也逐步明确。《南山分区规划2002-2010》明确了该片区将成为未来南山地区的区级中心之一,并侧重以游憩商业服务为特色的游憩商业文化中心(RBD);与此同时2004年3月《深圳湾滨海休闲带城市及景观设计》国际咨询活动中结合深圳湾滨海公共岸线设计,初次提供了以地区中心为方向的发展蓝图,南山后海中心区也正式成为该地区的地域名称。2005年针对该地区的城市设计由深圳市规划局委托正式开始,基于当前国内新的快速城市化发展背景以及不断演进的社会文化与大众取向,面对崭新的城市空间和众多的可能性,设计怎样的富于远见的区级中心区?为谁以及如何塑造一个成功独特极具标志性的中心区?如何通过新城市时空的塑造引导新的城市滨海生活?如何通过城市设计提供持续有效的建设执行与控制力?正是我们初期思考的核心问题,也是对项目本身不知是简单追求技术表达和图则成果的重要判断。从规划师的角度我们也许无法精确定义未来的南山后海中心区,甚至无意区别到底是CBD还是RBD;但作为未来的使用者,我们希望提供一种基于人本主义的殷实健康持续的空间格局,因借独特的环境区位资源为市民创造丰富连贯的城市体验和乐于交往的人性空间,同时以积极稳定的空间骨架应对未知的城市发展变化与需求。城市设计是地区设想走向实施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希望通过此项城市设计确保南山后海中心区不仅仅在城市空间表达、功能使用、规划控制等方面实现既定的目标,更希望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使之在深圳城市发展建设的进程中形成新的标准。

此次以海傍新城为主题词,并突出新字,主要强调规划在选择城市要素标准、制定系统运行秩序、塑造地区生活方式、提供空间使用体验等方面的新思维、新对策也包含对于传统习以为常的一些要素的重新审视,提供新

的认知和判断。我们通过一系列新的行为来激发您对城市新的感知。

成果结构:

第一部分总体城市设计

第二部分街区控制图则

《总体城市设计》

是在南山后海中心区2.6平方公里范围内,综合地区周边城市要素的总体城市设计成果,除了阐述设计背景、原则、基本思路外具体还包括:a土地利用;b综合交通组织;c停车组织;d街道空间及地块划分(空间尺度比较);e开放空间与城市景观;f人行自行车系统;g特种交通观光系统(观光轻轨);h地下空间开发(地铁接驳、地下商业、地下交通);i商业服务业形态及布局;j建筑体量高度及群体轮廓;k视觉控制设计;l基础配套设施布局;m环保技术建议;n建设管理模式建议;o地块使用出让导引(政府和出让、单独及联合、分期开发);p夜景与环境照明要求;

具体内容会结合成果表达需要进行增减。

《总体城市设计》将不涉及具体地块的建筑或空间控制内容,但反映组团为单位的设计要素如交通组织、地下空间开发等。并为《街区控制图则》的制定提供全面的框架性的系统依据。

《街区控制图则》

是完全基于《总体城市设计》中各项物质空间要素以及非物质要素设计与要求的前提下制定的,直接服务于政府投资地块的详细设计;也服务于单独或联合出让地块的后续建筑及景观详细设计。目的是希望通过《街区控制图则》控制和约束个体开发建设行为的最终实际效果,已期实现达到和符合《总体城市设计》制定的各项城市系统,整体形象目标与场所环境标准。具体内容包括:a、开发强度及功能分布;b近地层空间组织c交通及出入口组织;d建筑界面与后退;e建筑形体控制;f地下空间开发(地铁接驳与地下交通系统);g建筑设计要素(风格、统一尺度要求、立面、顶部、材料、内外部照明);h环保与高新技术运用;i建筑连接设臵;具体内容会结合成果表达及地方规划管理需要进行增减。

内容还包含各个地块的图则,《街区控制图则》内容将完全遵照并符合《总体城市设计》的整体要求,并建议土

地出让及规划管理部门在后续工作阶段完全参照《街区控制图则》各项内容执行。

任何与《总体城市设计》及《街区控制图则》涉及控制要素的区别或变动都必须经由土地和规划主管部门审议允许,并告知城市设计单位,进行评估,保证与整体地区的协调统一。

第一部分总体城市设计

标志性的赋予意义的公共空间

连续完善的公共空间

紧凑清晰的城市结构

体现土地价值的高度集约开发

结构完整的城市功能

可持续并能承载高强度开发的交通系统

多样便捷的公共可达性

灵活组合适应性强的地块使用模式

多样性复合的城市功能

Ⅰ背景综述

a地区现状

区位:南山后海中心区位于深圳湾滨海休闲带西侧,深圳湾口岸北侧,南山商业文化中心东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侧;并由滨海大道、沙河西路、东滨路以及后海滨路形成边界。

外部交通:城市道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共交通、城市非机动交通。

周边规划建设现状及功能构成(市域总图):

深圳湾口岸

蛇口东填海区

南山商业文化中心

南油购物公园

前海物流园区

深圳湾填海区

高新区

用地条件:城市设计总面积2..6平方公里,其中包含深圳湾体育中心0.3平方公里;内湾公园(含水面)0.7平方公里;全部由填海造陆形成,没有现状功能,

环境景观:环湖面海,湾区滨海的自然环境条件,

b规划背景

上层次规划(总规、分区规划、法定图则)

总体规划(20):

南山分区规划(2005-2010)

前期工作

2004年深圳湾滨海休闲带景观设计中,2平方公里的后海地区成为设计范围中一个独特而令人兴奋的城市地区,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滨海公共地区,但最大程度的丰富了城市滨海空间的内容,一片与城市标志性滨海公共空间紧密相连,有着完整形态,清晰边界的新的城市地区出现在深圳新的版图上。虽然当时这里还是水域,但我们已经可以感受到城市未来的远见即将浮出水面。在深圳湾滨海休闲带景观设计竞标方案中我们提供了这

样的蓝图:

C地区优劣势分析

优势:口岸经济辐射、滨海环境特征、崭新的城市土地、清晰的用地边界、地铁二号线及站点、未来城际快线及站点、体育功能、内湖环境、世界摩托艇锦标赛赛事、紧邻滨海休闲带、南山成熟的居住环境。

劣势:

分析结论:海湾景观、人性尺度、口岸辐射、商业延伸、空间对接、公共交通、地下空间、复合功能、整体形象。

Ⅱ分析解读

从后海填海区到后海中心区怎样的中心区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中心区对谁而言的成功

基于背景条件的综合陈述,也基于前期规划及已有的关于南山后海中心区的定位认知表明社会各界的共识是南山后海地区将成为未来的城市中心功能地区,然而在深圳城市整体的功能格局中南山后海中心区将成为怎样的中心区?承担何种中心功能?如何与城市其他中心区共荣并存?又怎样形成一个富于特色的成功的中心区?以及一个对谁而言成功的中心区?本节将从城市的远见以及案例经验两方面对于南山后海中心区城市发展的具体战略性方向与意义进行全面的再分析再解读,目的是通过细化明确地区发展方向,明晰城市未来需求,进而指导地区发展目标体系的形成,在无数种城市格局的可能性中找到最适合南山后海中心区的模式,解答上述的问题。在城市的远见描述中,我们力求综合涵盖并有利平衡各方各阶层各个角度对于未来该地区发展的期望于设想;另一方面,在案例经验部分中我们始终提醒自己规划设计以及城市空间的问题是非常本土的,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但需要全面的理解把握和因地制宜的选择处理。通过内在需求以及外在实例共同解读地区发展方向。

城市的远见:

深圳城市在经历近30年惊人的城市化发展建设后,繁荣城市景象与复杂城市问题并存,并因自身的发展特征而产生自身的独特问题。特别是围绕有限城市发展空间与资源下如何提升城市整体品质和综合竞争力为话题的讨论始终是深圳城市发展的焦点问题。30年间深圳城市因借地理优势、区位资源、政策条件、环境特征等通过规划实现了从无到有,并富于特色的城市建设之路。今天面对不断变化更新的社会语境,日益加剧的核心矛盾,以及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我们需要更富远见的为深圳城市未来30年的发展勾画蓝图,寻求效益深圳、和谐深圳的具体规划表述。2030发函、总归修编、滨海地区发展保护、光明新城在内的四个新城计划、城中村改造、轨道网系统规划都表明深圳进入一个全面自我调整完善的阶段。南山后海中心区作为市内不多的大片完整的为开发建设土地之一,又在区位、资源、环境方面拥有绝无仅有的唯一性,这些都需要一个富于远见,完善成熟的新区开发计划,作为未来深圳城市新的经济、生活、文化、城市建设的集中展示地区,为城市持续发挥吸引力与竞争力做出积极的贡献。

地处南山区的后海中心还是深圳城市滨海特征与滨海地区开发的重要地区。这里同时拥有最自然的生态海湾和最密集的城市建成地区。一脉相承,延续深圳湾滨海休闲带总体城市设计的主题——连接,这里无疑将成为设计连接、实现连接、体验连接的最直接的场所。

与此同时,深圳市的产业升级与转化也需要适宜城市空间的支撑,南山后海中心与深圳湾口岸、高新技术开发区、深圳湾填海区总部经济核心共同构成未来环深圳湾城市核心功能区,总面积达4平方公里。辐射整个深圳西部以及粤港通道。加上前海物流商务中心、西丽大学城以及光明新城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未来深圳城市承接香港带动,并转接经济发展辐射的能力与水平将在西部地区得到充分体现。而南山后海中心区就是其中独特而珍贵的重要部分。组成核心城区的主题部分。

2006年深圳市政府制定了城市金融产业发展的计划,并确定了金融产业在城市空间的具体布局,其中南山后海就是市级金融产业集聚地之一,与罗湖蔡屋围金融区和福田中心区金融区共同承担深圳城市金融产业未来的发展计划。在比较分析上述城市金融区时,和其他金融区共同的特征就是南山后海地区将通过深圳湾口岸与香港

在产业辐射、物资人员交流、文化生活、经济贸易等多方面产生直接和广泛的联系。而相比其他金融区,南山

后海中心在规模以及资源组合方式上又有着独特的鲜明特征——功能高度集聚复核,城市配套服务资源更加成熟理想,规模更庞大和完整。

滨海环境资源

南山向东向西向海南山城市空间在经历快速发展之后,反映出较为突出的自身问题,居住比重过大、配套服务设施不足布局不均、交通体系受半岛形态限制而拓展空间有限,缺乏核心城区与标识性空间。

未来的城市中心地区(Central Area),尽管政治体制、文化背景迥异,但我国快速城市化的地区与发达国家在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与发展过程上有着相似的经历,并且随着文化科技以及人们对于城市问题认知的不断完善进步,我们的城市有着众多可以借鉴、重视的案例,不少核心问题也是未来或我们已经遇到的,诸如社会结构、城市交通、土地再生、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等,南山后海地区的发展计划应积极考虑应对这些城市核心地区存在已久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矛盾。对于已有的问题,提供新的更为有效的解决措施,对于新的问题,提供富于远见的充分考虑和应对策略。

案例经验:

中国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建设历程固然有着自身特色,但同时,发达国家、国内先进城市地区甚至深圳城市自己的建设经验都是今天南山后海中心区城市构想的宝贵财富,这些城市地区特别是类似的中心区域面临过或正面临着我们必须考虑找出应对措施的众多代表性城市中心区问题,也同样有着闪烁人类智慧的中心区建设经验,无论问题、经验、教训。它们为今天的所有城市决策者、管理者、规划设计者和市民们提供了最真实和值得借鉴的案例。对于他们的分析研究总结将直接指导影响今天的规划设计。而对于诸如机动交通、环境保护等全球性的问题更需要新区在规划设计时提出具有创意的解决思路。

案例选取:

选取标准:代表性城市中心功能区域、成功或良好的城市效应、类似环境气候特征、近似功能结构及用地规模。比较内容:用地开发规模、服务级别、环境特征、交通系统、空间形态、开发运作历程。

国内城市

深圳福田CBD

北京建国门CBD

上海陆家嘴CBD

香港CBD

国外案例:

悉尼CBD

巴黎德芳斯CBD

纽约CBD

芝加哥CBD

新宿CBD

新加坡CBD

综合城市远见与案例经验两项内容,

地区定位确认:后海,城市角色?CBD身份的验证,地理学角度:城市中心区(downtown),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伯吉斯提出CBD概念,指明其特征是商业与办公混杂。如今随着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合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CBD概念逐步成为城市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

明晰后海中心区的级别和角色

南山后海中心区的发展定位:未来深圳城市的滨水生活中心、办公、商业、文化、体育、娱乐高度聚集,以滨海环境特征为主,有完善公共服务系统的特征鲜明的海傍新城。体现深圳城市建设和城市空间及城市生活的新标准、新价值。

南山后海中心是形成南山城市高潮和焦点,也是支撑南山参与新的城市地区分工的重要地区。

对南山后海中心区的城市特征系统:

以下是依据南山后海中心区实现发展定位,并结合自身资源特征,为实现地区特征的具体要素:

多个向海(内湖)的标志性的开阔的公共空间,形成令人难忘的空间体验与记忆。

多功能使用的复合化聚集化:以此区别于其他地区,形成多样丰富的城市吸引力。

发达的公共商业服务配套设施:使得中心区能够满足市民的各种需求,同时保证中心区活力四射,日夜不息,生机勃勃

地下空间的集中建设

标志性的建筑形体设计强化中心区城市意向,同时也提升地区土地价值和首位度。

优越的滨海办公环境以一流的整体环境景观条件和配套服务设施,吸引各类办公需求的集聚,确保地区的持续价值。

多种步行自行车系统

多种公交观光系统

与深圳湾系统的对接

生活多元化的体育区

新标准

新功能标准

与以往以及其他城市地区不同,南山后海中心区新的城市功能标准将体现在:更加丰富广泛的适应性(中心区范围内将提供尽可能多和紧凑的地块,提供更多城市功能出现的机会)、高度综合的复合特征(地块的使用功能将最大限度的体现复合集约的特征,并依照使用需求在垂直高度方向上合理叠加,各种功能的比例将在规划的大致调控下内由市场进一步完善细化。)优越品质的公共服务特征(这里包含应对中心区大流量人员活动而提供

的全新的城市交通,特别是公共交通系统、各种配套服务设施系统以及体现城市滨海特征的公共空间系统)。城

市设计无法提供完整全面的城市功能的描述,但必须提供适应各种积极功能出现的空间格局与城市系统。

新环境标准

节能、环保、经济、人性

新空间标准

新秩序

秩序是城市各个系统运行的综合安排与相互作用方式约定,是整体城市正常稳定和谐健康的必要途径,城市设计提供一套可行的并复合地区特征的秩序体系,保证预期的社会文化物质交流顺畅进行。

功能秩序: 是后海中心区城市功能的综合安排组织,是基于地区环境、周边资源、发展预期的

空间秩序

时间秩序

交流秩序

环境秩序

新生活

完善多样的城市功能体系必然促成丰富的社会结构,广泛的社会交往机会是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条件之一。而滨海的环境特征与丰富的连接海湾和密集地区的公共空间成为生活交往的理想场所。

新体验

工作体验

交往体验

娱乐体验

视觉体验

服务体验

环境体验

等等众多何以细分的丰富体验将构成南山后海中心区最具特色的城市空间和文化特征,在人们的心智地图中形

成最为强烈的欲望源泉。同时也通过崭新的城市体验打动游客,成为城市新的景点。

Ⅲ目标体系

在明确南山后海中心区的城市发展定位以及特征要素后,我们围绕这一核心判断,进一步总结实现这一定位的

具体规划设计目标体系,把全面广泛宏观的城市发展定位,具体转化成与规划及与城市设计对应相关的设计目

标体系,直接指导城市设计方案的演化与深化。并在不断的设计思考进程中完善目标体系:

1 清晰的城市结构

(三大板块以及之间的结合)结构清晰并不意味着隔绝与分离,相反两种不同功能板块交接的界面是最具活力

以及产生连接的重要场所。强调结构分明更强调有机紧密联系。

2.6平方公里的南山后海中心区需要建立一个与环境适应、与需求温和并能体现独特性的城市结构,它包含空

建筑集聚高度关系间与功能要素。城市中心功能+核心绿地+体育功能是南山后海中心基本的城市功能构成,结合这一地区的向

海特征和与周边城市地区的关系,我们提供三种城市功能板块在物质空间的组合关系。并形成这一地区最为根

本性的和最为显著的标志性特征。

这一结构还需要复合城市已有的空间逻辑,提供延伸与贯通的可能。

2 体现土地价值的高度集约开发

(密度+强度)

集约开发区域与公共开放空间之间强烈的疏密对比形成地区令人叹为观止却又赏心悦目的城市特征。也是整体

环境的综合平衡方式。

同时一定规模城市功能的积聚,例如商务办公、金融服务业、创意设计业、博物展览业、文化娱乐业、酒店会

议业以及多种业态的商业服务业。规模化的城市功能带来地区的吸引力与竞争力,强化中心区的中心服务职能,

提升服务品质与级别,也促进城市土地价值的持久与健康上升,形成城市功能与土地价值间的正效应。

因此城市设计需要为高度集约开发提供给会和条件,并确保可行。

3 多元合理的城市功能构成

中心区作为吸引人们交流、工作、生活、娱乐、等多种行为发生的场所,必须具备多元丰富配臵合理的使用功

能,并且这些城市功能在品质、级别、规模、特征上是非中心地区所不具备的,城市的多种功能不是相互孤立

的,要协调发展,形成一个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城市功能系统,满足最

广泛使用人群的需求,从而实现城市价值的最大化。

4 可持续并能承载高强度开发的交通系统(空间+政策)

对待日益普及的私有汽车社会的态度,不断然回避,但积极思考应对,

建筑城市空间图底关系对待日益衰退的人性化交通愿望,不简单提供适宜空间支撑,更提供环境场所赋与活动和意义。

单向循环机动交通的广泛使用+多层级公共交通体系

5 灵活组合适应性强的地块使用模式

(街区地块尺度)

6 连续完善的公共空间

(公园绿地+广场+街道步行空间+滨水空间+水体+室内公共空间+非机动专用道)

Ⅳ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原则

城市功能结构紧凑明晰、地块功能复合集约化、公共交通优先、街区细密紧凑、公共空间网络化、

●城市格局:(土地功能(总体结构与近地功能)、空间结构)

土地利用

商业服务业形态及布局

●开发强度:疏密分区、高度分区、密度分区、容积率和高度下限政策、

●交通系统

机动交通系统

a 路网结构和等级

a道路断面

b交通组织单项+路面划分+交通控制机动交通、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特种交通

c停车策略与地下交通

高强度地区:地下停车网络系统+限时路面停车政策(地下停车空间及路网示意图+与地面建筑对应)

公共交通系统

区域轨道交通:

城市轻轨:

特种公交(观光轻轨):

常规公交:

公交系统间的接驳:

非机动交通系统

汽车普及在中国的蔓延,由此产生的对于负面影响,鼓励减弱对汽车的依赖提供连贯安全舒适的非机动交通体

系。

自行车专用道单车租赁游览系统与深圳湾自行车系统连接道路空间图底关系

步行道路街道混合步行空间纯步行空间-公园步道、商业步行街、立体步行连廊、建筑内部公共步行通道

娱乐性道路公园轮滑道、漫步道、中央分隔带

●公共空间:(人可感知利用的近人尺度空间)

必须说明空间的问题是非常本土的,公共空间更没有标准答案,南山后海中心区公共空间系统的设计希望形成

一个有标志感、等级明确、意义丰富的空间系统均匀服务并串联各个城市中心区的组成部分,并形成向海的意

向。

随着建筑在城市中公共属性的强化,室内公共空间也成为南山后海中心区设计安排公共空间的重要元素之一。

公共空间网络

人们对户外空间生活的需求深圳的公园特征后海中心区的公园系统及分级。

人们对于公共空间(绿地、公园、广场、街道、建筑公共部分、)的渴望从未停止,这正是人们社会属性,交往

欲望的直接体现,因此公共空间也成为城市设计关注的核心内容。文明科技的进步,对人们原始交往环境的贡

献有正有负,人类可以掌控和创造的尺度不断扩大,人们交往的阻碍难度也由此加剧。城市中心区作为传统集

市的现代表达、更应提供舒适、多样广泛的交流环境。妥善处理空间要素间、要素与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

流关系。为广泛的市民,各阶层的人们提供交流的场所,以及体验和感悟环境意义的机会。通过公共空间实现

城市环境与人之间的非语言交流。赋予公共空间审美以外的社会意义,是南山后海中心区城市设计的核心方向。

公共空间图底关系

点状

限于其自身规模与有效范围,点状空间是整体公共空间体系中的基本元素,规模从仅百余平米的街角广场或建

筑入口到数千平米的建筑组团绿地或街区开放空间。设臵目的是提供各个部分良好的环境均匀度,化解局部高

强度开发的环境负面影响,同时也为基本建筑单元中的人们提供识别所在区域、并由此通往更高级别更大规模

城市公共空间的机会。

线性

我们希望形成一个或多个自西向东,平行城市格网,并且尺度宜人、规模完整、界面连续、环境品质明晰并有着强烈特征的线性公共空间,并且利用线性公共空间自身强烈的方向引导感,形成连接内湖公园及水面,并通达深圳湾的公共通道,以优秀的人行环境母体和多姿多彩的城市功能界面提供人们由城市内陆经由南山后海中心区走向内湾公园以及深圳湾滨海休闲带,亲近大海感受自然的美好多维体验。

面状

南山后海中心区内形成以内湾湖面为主体的最大规模的面状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占地面积70(水面公顷,路域27公顷)延续深圳湾滨海休闲带的景观特征,同时也承接由西至东线性空间的接驳,形成自然与人文南北对比的双重景观特征的内湾公园,湖面北部以硬质亲水阶梯岸线为特征,沿岸布臵大型标志性文化设施、滨水娱乐项目、大型综合商业、会议展览、特色酒店、餐饮酒吧街区、小型展厅街区等等丰富公共类开发项目

室外室内

地下公共空间

b步行环境全天候人行交通

c滨水空间

d绿地空间

e临街商业

f街道界面

●视觉控制设计

视线廊道及对景

夜景与环境照明要求;

●建筑控制:

a垂直功能构成

b近地层功能功能

c近地层功能尺度

d场地及布局

e进出口及交通

f强度及高度控制

g高层形体比例

h风格及细节

建筑体量高度及群体轮廓

图纸目录

01区位图

02城市设计总平面

03土地利用规划图

04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分析图05公交及步行系统分析图

06地下商业及步行空间示意图07绿化及景观系统分析图

08鸟瞰图

南山后海中心区规划分析报告

南山后海中心区规划分析报告1:南山区规划分析 2:后海片区规划分析

1:南山区规划分析 、南山区“十三五”规划 南山区依托四大功能定位重点布局六大片 2016年4月12日,深圳市发布《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指出,到2020年,深圳GDP总量将达到万亿元,对比2015年的万亿元,接近1万亿的增量。年均增速需达%,这意味着未来5年内深圳的年均经济增速要保持%左右的中高速水平。明确提出将重点打造前海、南山和宝安中心区域为新的市级中心。其中前海中心包括了南山建成区的核心区域。从罗湖到福田,再从福田到南山、前海,过去三十多年,深圳城市中心漂移的路径渐趋明显,重点布局六大片区——前海、蛇口、深圳湾、后海、留仙洞、高新北,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成为深圳的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也将是南山“中心城区”的内涵与主体。 、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 科技创新中心南山优势十分突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占全市的1/3,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的1/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的1/3,区域创新孵化能力被省社科院评为全国第一,未来需要不断巩固创新强区地位,追赶国内甚至国际科技创新强区。

文化中心南山已有深圳湾体育中心、保利剧院、南山文体中心等一批文体场所,有世界之窗、欢乐谷等著名5A级景区,且南山文化产业实力雄厚,占全市的1/3,这些都为打造文化中心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下一步,深圳市歌剧院等市级重点文化设施也将布局深圳湾,为南山文化中心的功能注入更具活力的支撑。 国际交往中心南山的国际化条件也比较好,坐拥深圳湾、前海湾,地处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入海口,辖区居住了深圳40%以上的外籍人士,全市9所国际学校有8所在南山,蛇口等三大港集装箱吞吐量占到了深圳的一半以上,有133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基本覆盖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也具备了打造国际交往中心的条件。 、南山区未来开发建筑体量 目前的南山区,是全市最大的一个工地,有前海、蛇口、后海、深圳湾、留仙洞、高新区北区六个重点发展片区都在加快建设;经过初步核算,南山区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一共建成了900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目前正在建设的这六个重点发展片区和加上计划开展的城市更新项目,未来南山还要再建设7500万平方米的建筑体量。预计会在15年时间完成建设,几乎是再造了一个新南山。 ——南山区大沙河创新走廊 深圳全力打造深圳湾超级总部经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大沙河创新走廊正成为重要支撑。因为,在大沙河创新走廊这片深圳湾区1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高端创新资源汇聚:深圳三分之二的高端人才、三分之一的高新技术企业、60%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 11月17日高交会期间,南山与市投资推广署一起,举行大沙河创新走廊重点项目投资推介会,深圳湾科技生态园、万科云城、留仙洞总部基地等19个项目亮相,一批新兴产业园授牌,力争吸引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落户。 目前,大沙河创新走廊规划编制已初步完成,实行”五个三工程”优化创新发展模式,新兴产业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已建成56个新兴产业园。其中,新增29个新兴产业园,总面积超过150万平方米; 未来的深圳湾,从东往南再往西,从后海湾,到蛇口渔港、太子湾,再到赤湾、妈湾、前海湾,长达公里的海岸线,不仅是一条美丽的滨海风光带,也是一条靓丽的产业风景线,更是深圳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发展湾区经济的桥头堡和主战场。

城市设计构思说明

某市居住區城市设计 某市居住區的开发建设,对于这座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契机,而对于规划设计来说,则是一次重大的挑战。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将成为居住區规划建设的关键,也是我们思考的重点: 规划应通过何种“结构方式”来处理社区与城市的关系? 如何通过环境和建筑的塑造来表现基地的特色?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方式、开发规模、开发内容、形态组合如何? 如何将其打造成为这一地区乃至更大区域的宜居典范? 社区邻里空间与景观特色如何体现,如何满足多样化的居住生活需求? 愿景与目标 运用景观都市主义的理念与方法, 塑造带有都市水环境特色的、城市街区式的资源型景观社区 以及具有高品质居住环境和完备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理想之城 我们期望把某市居住區建设成为: 一个融合当代新城开发的先进理念与实践的经验 具有高品质社区环境与理想城市结构的宜居之城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将其设计成为: 1.特色鲜明、可记忆的城市意象 2.充满活力、混合使用的公共中心 3.适宜步行与交往的街道与广场 4.多样化、资源型的居住环境 5.连接山水的开放空间与景观网络 6.完善、便利的公共设施与服务 7.高质量、多元化的水环境 8.生态友善的绿色之城 9.可持续的宜居之所、低碳之城 设计理念 景观都市主义:景观以更积极的姿态介入城市结构的形成与城市空间的营造,与规划、建筑相互整合而形成的城市综合环境,更能决定城市的物质形态与城市体验。 景观在这里不是一个独立的环境要素,而是开放的、组织城市形态和功能的空间结构和触媒(催化剂)。

设计构思 基于以上设计理念,本案的整体设计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整合连接——整体城市结构与系统的衔接、补充与完善 带状公园——顺应基地脉络,强化基地生态 复合中心——营造特征鲜明的城市中心与邻里生活中心 水景网络——用水环境连接各个中心,并形成路径的特色 重塑记忆——经典要素与场所的塑造 整合连接——整体城市结构与系统的衔接、补充与完善 我们的设计致力于对某市居住區整体结构的完善以及社区与城市关系的统筹。强调其与新城功能的整合互补和路网的相互衔接。 基地被城市道路分成上、中、下三个片区,每个片区均相对独立和完整。由此,我们在基地中部设计了一条纵向的社区生活主干道,在将三个功能片区相连接的同时,也将北部的姚江公园、中部的中央公园以及西南角的滨水绿地公园串联起来,成为整个基地中富有特色的一条花园生活街道 带状公园——顺应基地脉络,强化城市生态 规划保留并改造贯穿基地中部的河流,并以此为主脉,形成整个区域的中央公园,将其打造成居住區的自然生态核心和公共活动中心,以其作为功能分区的潜在边界,由此决定了居住區的景观生态特质。 复合中心——创造特征鲜明的城市中心与邻里生活中心 规划沿中央公园(中部水系和中央绿化景观带),通过建筑间的紧密联系形成相关功能集聚并适度混合,创造明确的、且具有强烈的空间质感和情境的城市中心,并在三个功能片区中结合现状水系,形成各自片的邻里中心,由此构建一种开放的网络化结构,从而产生自然的引力来诱发城市生活的交叠和互动,形成丰富多元的生活图景。 水景网络——以水环境连接各个中心,并形成路径的特色 规划将原纵向穿越基地的两天条水系保留和连接,由此将基地三个功能片区和三个公共中心,以及三个公园通过环境连接在一起,由此形成各具特色的环境和网络。 重塑记忆——经典要素与场所的塑造 规划通过建筑间的关联整合,使城市环境回归人性尺度,营造一个连续变化的开放空间系统,并力求在其间重塑和再现经典的传统居住的空间和意象。中央街道,城市中央公园、邻里公园这些美好的场所,将成为这里生活美好记忆的地方。从而使其具有传统居中空间中生动而细腻的品质,真正融入并激发充满活力的新城生活。

台州市椒江区商业中心城市设计说明资料

台州市椒江区商业中心城市设计简要说明项目概况 台州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北接宁波、绍兴,西南连温州,西邻金华、丽水,东邻东海,辖三区两市四县,陆域面积9411平方公里,人口约546万。台州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6.6℃-17.7℃,年平均降水量1632毫米\主导风向西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夏季影响本市的台风风力10-12级。 台州市城市空间形态特色为环绿心组团式城市,城市总体布局结构为“一心(绿心)六脉(六条生态廊道)四组团(椒江组团、黄岩组团、路桥组团、滨海工业组团)”,总面积1536平方公里,现状市区人口149万,城镇人口约70万。台州市市政府驻地为椒江,椒江组团是台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科研中心,邻港工业基地,椒江组团包括椒江老城区、台州经济开发区、洪家、章安-前所等,规划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5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0万人。 椒江区商业中心规划用地位于椒江老城区核心地段,东起解放北路(现状红线宽度36米),南至中山西路(现状红线宽度28米),西到轮渡路(现状道路红线26米),北以工人路(现状红线28米)为界,总用地面积约为32.2公顷。规划用地现状较为混杂,内有大量的民房,还有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学校等公共设施,也有部分企业用地。规划用地内现状居民约1600户,住宅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另有商业建筑约5万平方米。 项目工作流程 我们的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商业地块和具体建筑设计阶段,我们需要通过研究地域文脉、商业业态、消费行为,技术和理念、实施策略来更理智更科学地建设城市面貌,整合城市要素,复兴商业空间。 1、区位条件 椒江区商业中心位于椒江旧城商业最繁华的地区。 从地理位置上来讲,是椒江老城区的核心地段的公共活动空间,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 从自然景观区位条件来看,本片区南依凤凰山,北与椒江相距仅400米之遥。拥有靠山面江的良好景观区位条件。

什刹海城市设计

什刹海城市设计

什刹海城市设计现状调研 -历 史与概况 总体历史与 地理概况 什刹海位于地安门西大街北海公园以北。什刹海又称"后三海",由东南向西北延伸的三个水域组成,依次为前海(什刹海)、后海和西海(积水潭),总面积约540万平方米,水面占34万平方米,绿地面积11.5万平方米,是北京市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最大的一片。三海相连,周围环境清幽淡雅,是北京著名的风景区,从地安门,鼓楼的两边到德胜门的两边,三个一水相连,襟带相接的海。这里环境幽美,历史悠久。元代叫它"大泊子",现在这名字是明,清以后才有的。

什 刹海城市设计现状调研 -现 状调研选取地段: 本次城市设计所选取地段为旧城保护区什刹海后海南沿部分, 北接后海南岸,南临恭王府及其花园,西接已经经过改造的柳荫街, 东到大翔风小学而止。 地段内包含文化建筑有:西煤厂小学,大翔风小学 纪念建筑有: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恭王府及其花园(相邻) 主要道路及胡同:东口袋胡同,西煤厂胡同,小翔凤胡同,大 翔凤胡同(主要道路),后海南沿(主要道路),柳荫街(主要道 路) 所选地段具体问题: ?所选地段位于后海南沿,在整个什刹海地区属于游人较少,相对 安静的地段。 ?当地居民并非仍保持着原有四合院的生活模式,在后海南沿的 沿湖面的路上,已经逐渐形成了一条以酒吧,民俗为主的特色 场所,但还未能形成完整的沿街立面,部分有缺漏或破损,且 仍属于一种自发而盲目建设的状态,整体房屋质量堪忧。 ?和前海,烟袋斜街的热闹与杂乱形成对比,后海南沿的沿湖岸边 比较安静,且车辆交通较少,属于整体质量较好的传统生活休憩 区,但与街对面的酒吧等遥遥相望,日后发展及是否会产生冲突 值得考虑。

城市设计说明

城市设计说明 一、背景 随着中部崛起、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已逐渐成为全球产业转移的新热点,内生与外资双轮驱动效应日益增强。而禹州地处中原经济区核心圈层,临近郑州、空港经济区等两大区域经济增长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良好。同时禹州市是著名的夏都、药都、钧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根据许昌总体规划,禹州定位为许昌市域副中心,是夏文化、钧瓷文化传承中心、全国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中原经济区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以及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域重要节点,描绘了禹州作为中心城市职能的宏伟目标与蓝图。 随着郑万高铁与禹州站点的规划建设,禹州将全面进入高铁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并积极融入以郑州为中心的高铁半小时经济生活圈内。郑万高铁将对禹州交通、旅游、对外开放、拉动产业升级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并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的动力,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长期以来,禹州市经济发展走的是一条资源型经济扩张的路子,随着资源的不断消耗及环境污染,经济发展不可持续,城市面临极大的城市转型压力。另一方面,现状禹州人口密集,城市拥挤,城市综合服务能力薄弱,既不能满足产业转型发展需求,也与日益增长的市民生活服务需求和许昌市域副中心的总体发展定位不相匹配。禹州亟待进行城市空间外延拓展,培育城市综合服务职能。 而颍北新区位于颍河以北,与老城区隔河相望,区位条件优越,土地资源储备丰富。是禹州未来城市发的城市核心区域,也是未来支撑禹州城市功能升级的核心区域。因此,在此背景下,禹州市规划局组织编制《禹州市颍北新区概念性城市设计》,以应对新区发展形势的变化,切实指引新区的开发建设工作。本次城市设计全面分析了颍北新区发展态势、系统评价了区域及场地现状资源、详细解读了已有规划指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颍北新区建设

城市中心区设计

城市规划纲要: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 总体规划: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来统筹的安排城市的各项建设用地,并且合理的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把握好城市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来更好的指导城市发展。(一般20年,近期规划5年。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是10—20年,近期规划3—5年) 分区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作进一步安排。而这一工作,是方便于与下一步的详细规划作更好的衔接工作。 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对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的管理内容要求作详细的规定,或是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而我们这次设计的主要内容就是一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主。 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是城市详细规划的一种。 修建性详细规划所涉及到的文件和图纸包括: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规划地区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各项专业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反映规划设计意图的透视图等。

主要内容: 根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作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6、竖向规划设计; 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而修建性详规所收集的必要的规划资料: A、本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资料; B、现行规划相应规范、要求 C、现有场地测量和水文地质资料调查; D、人口资料及本区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E、供水、供电、排污等情况调查; F、居民消费水平调查; 图纸部分,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图纸: 1、总平面规划图中应明确下列有关内容: (1)城市道路坐标、高程、红线宽度及分幅、转弯半径等; (2)建设用地边界各拐点坐标,用地范围及相邻周边地貌地物;

安阳市彰德路城市设计说明书

安阳市彰德路(南段)城市设计 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Planning Background 安阳,作为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浓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京珠高速公路、安林高速公路的开通,安阳市行政区划调整和行政中心东迁,给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2006年安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更给安阳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根据安阳市新一轮总体规划的编制,从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角度确立了安阳的区域定位和空间格局,进一步推动了安阳市的建设与发展。 彰德路(南段)的城市设计就是在这样良好的规划背景下呼之欲出。 第二章项目区位与规划范围Location And Boundary 一.宏观区位Macro-Location 安阳市地处河南省城市空间体系的北部顶点位置,在河南的北部发展轴线上与核心城市郑州的相对距离最为合适,有利于培养新的增长极。同时,又地处晋冀鲁豫的四省交汇处,是四省交流的重要平台城市。 二.微观区位Micro-Location 彰德路(南段)位于安阳市区的中南部,是联系城市南北区域的主要干道之一。 基地西侧是国家铁路运输大动脉——京广铁路线; 基地北部为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保护区; 东南方向为安阳的高新技术开发区。 季节性河流——洪水河在文昌大道附近横穿基地范围。 三.规划范围 Boundary 本次安阳市彰德路(南段)城市设计的设计范围北起校场路,南至安林高速,同时还包括彰德路两侧纵深方向各进一个街坊的用地。规划总长度5850米,规划用地面积4.8平方公里。 第三章基地现状分析 Field Survey 本次城市设计主要通过现场踏勘的方法对基地现状进行了解,内容涉及用地性质、道路交通、建筑、绿化、城市家具等方面。通过现场踏勘,掌握与彰德路相关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对彰德路的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 一.现状用地性质分析 Present Land Use 在规划范围内,现状用地性质主要包括居住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教育科研用地、道路用地、市政设施用地、耕地等。 现状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主要分布在文昌大道以北的用地上。 教育科研用地(安阳大学)位于文昌大道和黄河大道之间。 纺织工业用地位于黄河大道和弦歌大道的之间,彰德路以西的地块上。 其余用地均为村镇用地和耕地。 根据甲方意向,除纺织工业园外,其它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全部置换为居住用地。同时,可一并考虑与居住功能相配套的其它功能项目。 二.现状建筑分析Present Architecture 根据甲方意向,现状居住用地中建筑质量较好、层数在6层以上的住宅可以保留。即:华府教师小区、世纪花园、恒基花园等为保留的住宅小区。 现状行政办公建筑,如安阳地税局和安阳交通局,全部保留。 安阳大学的部分校舍已经建成。校园的总体规划亦编制完成。 纺织工业园的部分厂房已经建成。 另外,甲方还提供在规划用地范围内已有详规的方案。 三.现状道路交通分析 Present Road And Transportation 彰德路是自安林高速进安阳城的主要通道,它承但着较繁忙的过境交通运输功能。但随着安阳

城市设计设计说明

某城市生活区城市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某城市生活区城市设计。 2、建设地点:苏南某城市市郊保税区附近。 3、建设性质:本项目是一个集商业文化住宅一体化的规划设计,属于市中心城区北侧的一个职工生活区,功能齐全,绿色低碳,智能化先进。综合体东侧的港华路为红线宽度40米城市干通,其他三侧道路红线宽度为20米,交通十分便利。基地东侧有一宽度为20米的规划河道,东侧绿线控制为10米宽,视野开阔而风景迷人。基地地势平坦,有小河穿过。要求打造符合城市居民、精英白领和进城务工者等不同人群生活需求,求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生活社区。 二、设计依据 规划区域为苏南某城市市郊保税区。 国家有关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法规、标准、规范等。三、设计理念 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处于天地之间,社会之中,对于自然具有依赖性和亲和力,随着人们对自然的渴望,都希望营造一个幽美典雅的环境。因此,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生活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生活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切的人工造景,使市民乐居其中。四1. 组传线2. 布合中以3. 系汽通为4. 间建间

5. 公建布局 生活区的公建采用集中布置的模式。这样既可让各个组团的居民方便快捷的使用,又可在生活区中形成一种聚心力。公建层数主要为两到三层,局部高出,中央公建以商业和社区服务为主,风格统一,采用较稳重的暖色调,以简洁、热情的方式为居民营造出一个安全、轻松、方便的休闲场所。 6. 绿化景观规划 本设计在绿化设计中力图通过绿化带的形式营造出不论身在何处都有绿色相伴的氛围。能绿化的地方尽量设置绿化,位于生活区中心的主绿地为各组团的市民提供了休闲、聚会的好地点。力求 使每个组团市民在拥有一处相对封闭的绿地基础上还可以享受大面积的完全开放的共享空间。 总的来说,在宏观上注意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在具体设计上追求个性化和多样性。设计在结合地形及围边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对原有特色的尊重,力图实现健康、愉悦、时尚的主题,构建成为一个现代开放、成熟的人文生态区,成为一个散发着朴实气息的、使人们乐居其中的田园社区。 五、住宅设计 1.布局 为了使用户充分享用通风采光,规划以一梯两户的多层住宅为主,还有小高层和高层的点缀。各类住宅设计考虑到高层次的居住质量标准以及需要层次的多样化,基本户为四室二厅。 2.户型 我们在设计中注重自然规律,首先考虑住宅的朝向、通风,采用南厅,北厨模式,有穿堂风的布局,使冬季能享受阳光、夏季能避开骄阳,又充分引活卧分观 布 朝 玻 厅量的 供 屋集 每序

城市设计方案项目建议书

深圳市宝安中心区碧海片区城市设计方案国际咨询 项目建议书 二○○八年二月

目录 一、现状及自然条件研判 (3) (一)现状概况 (3) (二)条件研判 (3) 二、城市功能定位及职能设定 (4) 三、规划理念 (5) (一)总体理念 (5) (二)设计目标 (5) (三)规划注重整合处理好以下关系: (5) 四、规划管理政策初步建议 (6) (一)编制规划设计导则,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6) (二)研究土地开发和利用新模式,实现城市与地方利益的协调和统一 (6) 五、整体城市设计初步概念构思 (7) 六、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初步概念构思 (8) (一)“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区域的选择 (8) (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初步概念构思 (8)

深圳市宝安中心区碧海片区城市设计方案国际咨询 项目建议书 一、现状及自然条件研判 (一)现状概况 深圳市宝安中心区碧海片区 位于深圳市西部,片区东部紧邻 宝安中心区滨海片区,北部临近 平峦山、铁仔山郊野公园,南部 紧邻大铲湾港区,西部靠近宝安 国际机场,设计范围为宝安大道、 新安六路、海滨大道和碧海湾公 园以东围合的区域,规划区总用 地面积约824公顷。场地背山面 海,位于宝安中心组团滨海地区, 是宝安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片区内现状总人口约为6.5万人。现状建筑类型以居住建筑为主,其中又以乡村居民自建私宅(R4)为主,少量为工业建筑,主要由原各行政村自行开发建设。 (二)条件研判 1、区位重要 片区位于深圳市东部,沿江东北侧,紧靠大铲港区,是深圳联系广州和宝安机场的门户和重要的海上运输窗口地区,对于展示深圳形象,为大铲港区配套服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自然条件优越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研究分析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作者:————————————————————————————————日期: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重庆西部物流城规划及中心区城市设计

概要 重庆市是长江上游最大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初步形成的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综合运输体系,为重庆市现代物流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市委市政府对重庆物流发展的高度重视,重庆发展大物流产业的计划正抓紧实施,物流已经成为重庆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而其中,水路与铁路运输是重庆大物流发展中的重点,大力发展水铁联运是提升重庆物流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设计背景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我国十八个铁路集装箱节点站之一,同时更是铁道部所定中国五大铁路物流中心之一,它的开工建设,使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有条件成为重庆一个新的物流高地;市政府在重庆市主城区集装箱物流枢纽“一基地四港区”总体布局中,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确立为“一基地”,在重庆物流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沙区城市格局“东中西西”四大板块中,西部新城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重庆市主城区向西拓展的主要城市空间。它实际上承载了沙区“一区三高地”定位中的全部三个高地,即中国西部教育高地、高新技术高地、现代物流高地。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二、设计目的 对作为西部物流高地的现代物流产业城,在产业布局、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和风貌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研究,提出物流城整体概念性规划构思,并对物流城产业链进行策划及规模预测,对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同时将物流功能及物流延伸出的商贸、居住功能三者有机融合,并妥善解决交通问题,使之符合现代物流高地的功能定位。 三、设计理念 物流顺畅统领商脉绿色环保生态宜居 四、设计构思 以缙云山、中梁山为绿化山体背景,物流城处于两山环抱之间,通过梁滩河水系以及一纵线、二横线、渝遂高速动脉,伸展、延伸,进而与重庆、西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相联系,使之成为全国中心现代物流基地。 通过打造特色的物流功能区,进而带动商贸功能、城市配套等功能,形成一个集物流、商贸、居住、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生态综合物流城。 五、中心城区分析 5.1区位分析 重庆,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工商业重镇,也是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市。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一个富有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丰姿绰约!一个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正在催生无尽的现代神话!一个世界最大的内陆山水城正在不断创造人间奇迹!一个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新重庆正在开发中走向世界!” 本次规划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城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坪?坝区是重庆市的西大门和重要交通枢纽,是重庆市主城区、渝东北地区、渝东南地区通往渝西地区和成都市的必经之地,不仅是重庆市的科教文化中心,而且是重庆市的商贸和工业基地,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具有坚实的基础。

沙河西路城市设计

沙河西路城市设计 前言 如果把深圳比作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生命有机体,那么,具有丰富属性的沙河西路便是一条任重道远的城市动脉,它与城市融合、与人相伴、与产业发展共存,并肩负着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任。因此,沙河西路的改善工程,已不单纯是一个市政工程的设计。方案力图从深港城市链接、交通网络建构、产业空间整合和城市景观塑造等诸多方面,判断其在城市中所承担的职能,明确其功能定位。方案基于“城市设计和以人为本”的角度对道路设计提出设计要求,从“道路交通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和市政管网设计、市政管网设计及其它”等五个部分入手,探寻实施沙河西路改善工程的路径和方式。 附设计框图 1 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1.2工程范围 1.3编制依据 深圳市2030城市发展策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先锋城市);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检讨与对策(2001~2005); 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 深圳市南山分区规划(2002~2010); 深圳市高新技术区北区法定图则; 深圳市高新技术区南区法定图则; 深圳市高新技术区中区法定图则; 深圳市道路干线网规划;

2 现状及建设条件评价2.1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2.1.1道路建设现状 2.1.2交通组织现状 2.1.3城市景观界面现状 2.1.4存在问题及对策 2.2建设条件评价 2.2.1现状建设条件 2.2.2建设条件评价 上层次规划解读

3 所承担职能判断 3.1深港城市链接 《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 在《2030深圳发展策略》中,深圳提出2030的发展目标应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先锋城市,与香港共同发展的都会城市”,(改革开放与制度创新的先行者;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的排头兵;深港交流和区域合作的推动者;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领跑者。未来的深圳将是一个新兴的、可持续发展的、备受推崇的国际城市,强调深港合作、共同发展的世界级城市。未来深圳发展的功能定位: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自主创新的示范城市;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都会。)在区域发展的策略上强调与香港在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其它领域的合作,形成同城化发展的态势;依托深圳与内地的联系优势和香港对外的联系优势,坚持不懈地走向国际市场,不断提升深圳的国际优势。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检讨与对策(2001~2005)》 明确提出应加强与香港在城市功能主面的协调和互补,促进跨境交通发展\口岸以及大型交通设施建设的合作。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先锋城市,与香港共同发展的都会城市”的发展目标、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要求加快整合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设施的建设,加强深港的协作与联系。沙河西路改善工程的实施,是配合西部通道口岸建设的需要,是加深深港的交通联系和经济合作的纽带。 3.2交通网络建构 深圳市道路干线网规划 深圳市的快速干线网络呈“五横八纵”的总体布局,“五横”从南向北依次是沿一线快速通道、南环快速通道、北环快速通道、南坪快速通道、外环快速通道;八纵自西向东依次是海滨大道、南河路、沙河西路、福龙-龙大路、龙观路、清平路、丹平路、龙盐路。沙河西路是“五横八纵”的快速路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它起于西部通道口岸,终点到白芒检查站,主要承担后海\深圳湾\科技园\西丽等片区以及南山区与石岩\光明\公明等地区的快速交通联系;同时,对西部通道口岸中短距离客运交通进行快速转换和疏散。 深圳市的快速干线网络呈“五横八纵”的总体布局,沙河西路是南北向的快速交通骨干道路,它承担南山与光明之间的快速交通,同时也是西部通道口岸中短距离客运交通快速转换和疏散的主要通道。

城市设计说明书

城市设计说明书

红旗新区规划区城市设计说明书 一、概况 (一)历史背景与演进 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区,地处乐山县南面,境内地理位置北纬28°25′30″至29°04′14″,东经103°14′40″至103°49′40″,南北最长60.5公里,东西最宽58公里。东北邻沐川,西北交峨边彝族自治县,东部与宜宾县屏山县接壤,南部和西部分别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雷波和美姑毗连,幅员面积2293.01平方公里。 马边彝族自治县历史悠久。北宋英宗二年(公元1065年)在今县城处建赖因寨,这是马边彝族自治县设治立寨的开始,距今936年。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更赖因寨为新乡镇,并命名为马边,这是马边得名建城的开始,距今4 ,历年隶属多次变迁。1949年12月,马边和平解放,成立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隶属乐山专区。1956年元月起划归凉山彝族自治州,由乐山专区代管。198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马边彝族自治县,划归乐山县属。 末县域总人口20.47万人,其中彝族90251人,占总人口的44.1%。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28270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3.81%;农业人口176405人,占总人口的比重86.17%。县域平均人口密度86人/平方公里,县域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低山河谷地区。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4亿元,年均增长1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005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的40:29:31调整为28:42:30。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9638万元,年均增长25.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87689万元,工业生产总值18.4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3.93亿元。 马边彝族自治县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农业型——农业、工业型——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协调发展过程,整个经济体系由单一、封闭、束缚到开放、协调、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上有了突发猛进的发展,经济总量、经济结构都较以前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当前,马边彝族自治县确立了“林、茶、畜”三大主导产业的总体思路。粮食产量稳步增加,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的整体认证,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县,并成功注册“马边绿茶”域名商标。围绕“工业强县”目标,马边发挥资源优势,坚持“矿磷结合、磷电结合”的工业发展路子,完成矿业秩序整治,老河坝矿权出让完成,矿山建设顺利进行;磷化工特色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快推进。水电站建设步伐加快,建成水电站装机38万千瓦,开工建设官帽舟水电站;无电区电网建设工程已取得明显成效。 (二)规划地块位置及范围 ●马边县 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区,地处乐山县南面,境内地理位置北纬28°25′30″至29°04′14″,东经103°14′40″至103°49′40″,南北最长60.5公里,东西最宽58公里。东北邻沐川,西北交峨边彝族自治县,东部与宜宾县屏山县接壤,南部和西部分别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雷波和美姑毗连,幅员面积2293.01平方公里。 ●项目地块(红旗新区) 红旗新区滨河景观工程位于马边县城中心城区南部,西北以马边河为界,东南以东建路为界。本新区开发将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经营、高质量管理”的思路,打造“宜商、宜居、生态、和谐”的民族风情村,以提升城市品位打造马边优美人居环境。

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两侧城市设计说明书

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两侧城市设计说明 部分一,概况 一、背景介绍 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居民对美好城市整体形象的追求越来越高,因而城市设计日益为各级政府部门、规划管理部门、城市规划师及普通市民所关注,并提到工作日程上来。“北京丰台区丽泽路两侧城市设计”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与丰台区政府提倡,开发单位北京东兴联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于2000年8月委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清华安地建筑设计顾问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城市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得到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丰台区政府、丰台区规划局的高度重视与指导。于2000年12月9日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召开了国内高层次的专家评议会,原则肯定了该城市设计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后经综合调整、修改,2001年4月提请首都规划委员会审批,并原则通过。2001年5月将最终设计成果向丰台区政府、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规划院做出汇报。 二、设计范围 本区位于北京丰台卢沟桥乡东部,总用地约412.48公顷。其中东管头、马连道、三路居和菜户营四个大队334.52公顷,万泉寺大队67.96公顷。其范围东起西南二环菜户营桥,西至西三环丽泽桥,南北各以金中都遗址公园南侧丰草河和三路居路为界。 三、设计依据 ①北京市总体规划 ②丰台区(河东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③卢沟桥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④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⑤国家其它有关设计规范 四、城市设计的目的 目前在规划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对城市设计的要求,因而没有完善的城市设计的法律法规。因此,这次的城市设计也带有探索的性质。 1,什么是城市设计? 我们认为:建筑设计是设计单栋的或群体的建筑物,而城市设计就是设计城市。根据城市所处的区位特点,它的自然、地理条件,它的政治、文化背景及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它的发展潜力、趋势和走向等,在一定的空间、环境范围内进行城市的设计。城市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以人为本,进行城市空间、城市景观和城市环境的规划设计工作,为人们各种活动的需要创造出具有特定空间形式的体型环境,综合考虑到各类建筑的布局、道路及市政设施的组织、园林绿化的安排等,全面体现社会、经济、城市功能、生态审美等各方面的需要并有利于开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城市设计的思想应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及修建性设计等一系列城市规划阶段的过程之中,它是城市规划的延伸和深化。 这次丰台丽泽路两侧城市设计工作是在《卢沟桥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

芽溪片区城市设计说明书

镇远县芽溪片区城市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基础研究 (1) 1.1规划背景 (1) 1.2区域位置 (1) 1.3规划范围 (1) 1.4上层规划解读 (2) 1.5用地现状分析 (2) 1.6现状建筑分析 (2) 1.7现状交通分析 (2) 1.8山水格局分析 (2) 1.9特色要素分析 (2) 1.10设计限制条件分析 (3) 1.11用地适应性评价 (3) 1.12发展条件分析 (3) 第二章城市策划与规划定位 (4) 2.1规划定位 (4) 2.2城市功能 (4) 2.3规划依据 (4) 2.4规划原则 (4) 2.5产业策划 (5) 第三章目标与理念 (5) 3.1规划目标 (5) 3.2规划理念 (5) 3.3主题构思 (6) 第四章设计创意 (6) 4.1生态创意 (6) 4.2交通创意 (6) 4.3新都市主义创意 (7) 4.4空间创意 (7) 4.5水体保护与利用创意 (7) 4.6绿色设计创意 (7) 第五章总体规划设计 (8) 5.1设计策略 (8) 5.2空间结构 (9) 5.3用地功能布局 (9) 5.4交通分析 (11) 5.5绿地系统规划 (11) 5.6开敞空间规划 (12) 5.7滨水岸线规划 (12) 5.8地标系统规划 (12) 第六章城市设计导则 (12) 6.1山水格局控制 (12) 6.2四线控制 (12) 6.3风貌分区及特色分析 (13) 6.4天际轮廓线规划 (13) 6.5建筑高度控制 (13) 6.6视线通廊控制 (14) 第七章规划实施建议 (14) 7.1开发模式 (14) 7.2开发策略 (14) 7.3开发时序 (14) 7.4管理实施建议 (14)

上海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27 城市规划199711 规划实例 上海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周澍临 图1空间分析示意图 一、设计范围 这次城市设计的工作范围是上海市黄浦区西藏路以西地区。东起西藏路,西至成都路(上海市南北高架道路),北濒苏州河,南临金陵路。面积1166公顷,陆域1163公顷。上海市的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位于该地区,上海市人民政府位于该地区内的人民广场。在区内有上海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文化娱乐设施。在人民公园和人民广场的周边有国际饭店、金门饭店、基督教西侨青年会(现市体委)等被列为受保护的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这些建筑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工作步骤和内容简介本次城市设计分为总体规划(Master Plan )、设计准则(Guide Lines )、区划(Zonin g )三个阶段进行. (一)总体规划(Master Plan )在总体规划阶段,根据不同的土 地使用价值,从加强综合开发着手,试图勾画出规划区的物质形态,通过形体、开放空间、容量、基地开发以及建筑的特征、朝向、密度、材质等手段建成一个既保护上海市的历史遗产,又是真正的、高质量的现代化的城市。适当地提高容积率,控制建筑高度和建筑后退,降低建筑密度,提供更多的开放空间(O p en S p ace ),构思疏密有致的城市空间模式,并合理组织交通,建立区域内的步行系统。 11空间布局 本次总体规划从城市空间的设计入手,充分利用人民公园和人民广场的开敞空间,沿其周边的现有建筑大部分为保留或保护建筑,高度相对较低,这是第一层次的空间,再向外围规划安排三组建筑群,这些建筑群的建筑风格要与人民公园周边的优秀保护建筑相协调。每组建筑群都有一幢超高层标志性建筑为中心,并围合成较 大的城市广场,这些广场与人民公园、人民广场之间用二层高的步行平台相联系共同组成了城市开放空间系统,这三组建筑群的空间布局是以市政府大厦和市博物馆构成的中轴线,向南北延伸,两端各安排一组,另一组在轴线西侧,形成以市政府大厦为中心的半环形高低错落的建筑轮廓线,面向浦东的东方明珠(图1)。每组建筑都有不同的主要功能,南片是以政府办公为主,与市政府大楼共同组成了上海市的行政中心;北片是以商业办公为主,将集中安排各大商业公司、批发市场等商业机构的办公楼及部分商场;西片则安排宾馆、公寓式办公或服务式公寓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娱乐、餐饮等服务业;沿苏州河和成都路安排居住用地(图2)(鸟瞰图、总体规划图见中心插页图5、图6)。 21绿化系统 充分利用位于市中心的人民公园

后海湾规划

后海规划资料 1、地理位臵 后海湾填海区位于南山蛇口东部,深圳湾与珠江出海口交汇处,由后海滨路以东、滨海大道以南和深圳湾围合而成,全部填海造陆而成,地形平坦,比较方正,大致呈东西长、南北短的长方形状,总面积537.06公顷。 2、区域交通 后海湾填海区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主要干道“四纵三横”形成闭路循环。四纵:后海滨路、沙河西路、科苑大道、中心路(规划中)南北贯通整个区域,三横:滨海大道、东滨路、望海路东西贯通整个区域。另外,创业路、登良路、工业八路、工业七路、招商路等也向东延伸进区域内。另一个交通亮点是地铁线,地铁2号线沿后海滨路从区域西面经过,区域内设有四个地铁站,从北至南依次为后海站、登良站、海月站、湾厦站,使得片区内的物业几乎都成为地铁物业。

3、周边情况 后海湾填海区狭长的地形使得其与周边多个组团连接,首先区域本身属于深圳湾15公里滨海休闲带的中部,拥有稀缺的海湾资源和生态景观,南段毗邻后海生活区、蛇口生活区、蛇口商务区、海上世界,北段毗邻南山商业文化中心、南油购物公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可见,后海湾填海区与多个居住区、商业区、旅游区相连,处于各功能组团的转换区,起着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客观上要求该区域要承担多种城市功能,以继承和深化各组团的功能,使各组团形成连续的、一体化的布局,互补共生、协调发展。

4、景观规划 区域内的景观以“一湖三带”为主,“一湖”即内湾湖,占地70万平方米,水域面积36万平方米的内湾湖像镶在区域内的一块蓝宝石,目前已经开发成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赛场,是区域的代表性景观亮点之一;“三带”即三条绿化带,东面沿岸为15公里滨海休闲带的中部,由北至南以此规划有小沙山、追风滑轮公园、流花山、弯月山谷、日出露天广场、婚庆广场、观桥公园、海风体育公园等休闲景点,西面沿中心路是一条南北贯通整个后海湾填海区的宽90米的带状公园,中部沿科苑大道深圳口岸段是一个宽70米的城墙公园。

城市设计快题设计说明

城市设计快题设计总说明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湖南省永州市某单位商业、办公、居 住综合区规划设计。 2、建设地点:永州市潇水路与中山路交叉口一东北 角。 3、建设性质:本项目是一个集商业办公住宅一体化 的规划设计,属于永州市一个地标建筑,规模宏 大,功能齐全,绿色低碳,智能化先进。综合体 南边两侧均为永州市城市干道,交通十分便利。 靠南边又有潇水及潇水风光带,视野开阔而风景 迷人。 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规划设计面积:17960 M2 广场用地面积:3071 M2 建筑用地面积:14889 M2 总建筑面积:111440 M2 地上建筑面积:82760 M2 地下建筑面积:28680 M2 容积率:7.5 建筑占地面积:6737 M2 建筑密度:45.2%

绿地率:24.8%(含屋顶绿化) 商业建筑面积:24009 M2 办公建筑面积:27553 M2 住宅建筑面积:31200 M2 地下停车位:956 地上停车位:44 二、设计依据: 1、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专业城 市设计快题设计任务书。 2、老师提供的1:1000的地形图。 3、依据的有关专业规范: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商业建筑设计规范》JGJ 48-1988;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 《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5068-2005; 《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2006. 三、设计原则: 1、按可持续发展战略原则,正确处理人、建筑与环境 的相互关系。 2、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的需求,进一步打 造商业价值。 3、保护并利用环境,防止污染和破坏环境。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重庆西部物流城规划及中心区城市设计

概要 重庆市是长江上游最大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初步形成的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综合运输体系,为重庆市现代物流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市委市政府对重庆物流发展的高度重视,重庆发展大物流产业的计划正抓紧实施,物流已经成为重庆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而其中,水路与铁路运输是重庆大物流发展中的重点,大力发展水铁联运是提升重庆物流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设计背景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我国十八个铁路集装箱节点站之一,同时更是铁道部所定中国五大铁路物流中心之一,它的开工建设,使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有条件成为重庆一个新的物流高地;市政府在重庆市主城区集装箱物流枢纽“一基地四港区”总体布局中,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确立为“一基地”,在重庆物流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沙区城市格局“东中西西”四大板块中,西部新城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重庆市主城区向西拓展的主要城市空间。它实际上承载了沙区“一区三高地”定位中的全部三个高地,即中国西部教育高地、高新技术高地、现代物流高地。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二、设计目的 对作为西部物流高地的现代物流产业城,在产业布局、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和风貌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研究,提出物流城整体概念性规划构思,并对物流城产业链进行策划及规模预测,对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同时将物流功能及物流延伸出的商贸、居住功能三者有机融合,并妥善解决交通问题,使之符合现代物流高地的功能定位。 三、设计理念 物流顺畅统领商脉绿色环保生态宜居 四、设计构思 以缙云山、中梁山为绿化山体背景,物流城处于两山环抱之间,通过梁滩河水系以及一纵线、二横线、渝遂高速动脉,伸展、延伸,进而与重庆、西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相联系,使之成为全国中心现代物流基地。 通过打造特色的物流功能区,进而带动商贸功能、城市配套等功能,形成一个集物流、商贸、居住、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生态综合物流城。 五、中心城区分析 5.1区位分析 重庆,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工商业重镇,也是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市。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一个富有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丰姿绰约!一个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正在催生无尽的现代神话!一个世界最大的内陆山水城正在不断创造人间奇迹!一个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新重庆正在开发中走向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