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教案-2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教案-2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教案-2

朱明工作室zhubob@https://www.360docs.net/doc/bd18088077.html,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教案-2

第六章公共安全危机应急组织与力量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共安全危机应急组织与力量基本概况、人民警察在公共安全危机应急管理中的职责、志愿者组织以及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运行机制等基本内容

(二)重点和难点:人民警察在公共安全危机应急管理中的职责;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运行机制

(三)教学方法及课时安排:课堂讲授;1学时

(四)主要参考书:

郭太生主编,《事故对策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2年版。

郭太生主编:《治安灾害事故社会防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灾难性事故与事件处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五)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节人民警察在公共安全危机应急管理中的职责

一、人民警察参与公共安全危机应急的必要性

(一)人民警察参与应急管理是由公共安全危机所产生的后果决定的

公共安全危机的后果不仅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严重的社会心理冲击,而且更重要的是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引起其他的连带反应,滋生违法犯罪行为,危及到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严重时会引发局部社会秩序的混乱,甚至危及国家安全。有些影响还可能会持续较长的时间。如果对发生公共安全危机后引起的局部地区社会治安秩序的混乱的局面处置不及时,措施不得力,会招致更大的损失。《人民警察法》中所规定的人民警察的任务中包括维

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物等内容,在实践中不仅体现在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方面,也应当体现在为公共安全危机的应急处置提供治安秩序的保障。

(二)人民警察参与应急管理是由公共安全危机的特征所决定的

按照危机管理理论,对公共安全危机的应急处置需要在紧急情况下尽快作出反应与决策,需要把直接受害人与可能的潜在受害人尽快撤离现场,需要以最高的效率控制现场,需要在应急过程中保护现场、收集有关的证据,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秩序。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应急处置过程总是缺乏训练有素的人力资源,其后果又具有不确定性,无法按照常规的发展规律去判断。因此,一般来说任何一个部门和机构都无法独立承担应急处置工作,需要政府的多个部门和机构共同参与和协调,甚至需要其他社会组织与力量共同参与,需要在充分协调的情况下作出如下的现场安排:(1)对大量的伤亡人员进行运输、救援和初步治疗;(2)救助大量的直接或间接的受害人;(3)处理大量来自于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介的咨询工作;(4)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对大量无家可归的人提供精神方面的援助。公安机关作为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如果缺乏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参与,必然要影响到应急处置工作中政府职能的发挥和整体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从组织化程度来讲,人民警察具有快速反应的能力和特点,有严明的组织纪律与工作作风,具有其他应急资源不可替代的特点,具备参与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条件。如果人民警察在应急管理中缺位,必然影响应急管理的整体效率。

(三)人民警察参与公共安全危机的应急管理是由其法定的义务所决定的在1995年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依法履行的职责中虽然没有对此作出具体规定,但在人民警察的义务与纪律的第21条规定“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人民警察应当积极参加抢险救灾和社会公益工作。”公安机关《110接处警工作规则》第11条规定:“对危及公共安全、人身或者财产安全迫切需要处置的紧急报警、求助和对正在发生的民警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的投诉,处警民警接到110报警服务台处警指令后,应当迅速前往现场开展处置工作。”根据第14条规定的受理报警的范围,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基本都属于公安机关110报警服务受理的、需要人民警察作出紧急处置的范围。

根据以上规定,人民警察参与应急处置不仅是政府责任的体现,同时也是其应尽的义务。另外,在发生的公共安全危机中,往往有犯罪的因素存在,但其性质和原因一般需要在事后经过调查来确定。为了有利于事后所进行的必要的司法调查,也需要人民警察尽快赶到现场,对现场进行必要的保护并收集有关的证据,以免现场受到不应有的破坏而影响调查工作的进行。

二、人民警察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分析

(一)维护公共安全危机现场以及相关场所的秩序

在公共安全危机突然发生的紧急情况下,现场秩序产生混乱的原因可能有:(1)有较多的人被卷入公共安全危机,或有些人可能成为潜在的受害人,这些人在恐惧心理以及逃避灾难心理的作用下盲目逃生,甚至做出不理智的选择,引起现场秩序混乱;(2)有些公共安全危机现场范围较大而且情况复杂,在现场遗留有大量的贵重财物,有些人可能趁乱打劫;(3)直接受害人的家属、亲友、同事等由于焦虑、悲痛、着急而在现场与应急处置人员产生冲突;(4)大量新闻机构与媒体的记者在现场获取新闻与进行采访;(5)参与应急处置的各个部门与机构的人员由于组织指挥问题,或由于缺乏明确的分工而出现工作无序;(6)错误的信息在群众中传播而引起周围群众的心理恐慌等。在上述这些产生混乱的原因中,有时几个原因同时出现,有时不同的原因之间会互相影响、互相放大,产生恶性循环。因此,在控制公共安全危机现场、尽快救助受害人脱离危险、防止公共安全危机蔓延扩大的同时,人民警察应当统筹考虑维护好应急处置现场的治安秩序,对引起秩序混乱的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防止由于现场秩序的混乱而影响应急处置工作的正常开展。特别是在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应当把维护灾区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置于突出的位置,并对乘机进行盗窃、抢劫、欺诈、破坏救灾行动、哄抬物价、煽动群众的不满情绪等行为依法作出处理。

(二)组织保护现场

公共安全危机发生的原因有的可能是由于管理方面的失误造成的,有的可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有的可能是犯罪分子故意制造的,也有可能是恐怖分子制造的恐怖活动。无论是什么原因和性质,都有赖于在应急处置的后期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因此,除非有充分理由证明公共安全危机是由于自然的或其他意外原因引起的,否则必须采取适当措施,把公共安全危机的现场像保护犯罪

现场一样保护起来,以有利于收集证据和分析原因、性质。不仅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应当组织保护现场,,其他参与应急处置的部门和组织也应当增强保护现场意识,主动配合人民警察的工作。

(三)组织疏散群众

在公共安全危机发生的情况下,把处于危险环境中的受害者和潜在的受害者疏散到安全的地方,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认为是核心的工作。有些公共安全危机的危害持续时间较长,而有些危害可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结束。无论属于那种情况,都必须安排专门的部门与人员组织疏散与撤离可能受到危害的群众。从国内外的情况分析,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疏散工作是由警察具体负责实施的。在我国,虽然其他应急组织也有组织群众疏散的责任,而且对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的具体职责还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但在紧急情况下,地方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总是首先或与消防部队首先同步赶到现场参与应急处置工作,组织疏散群众往往成为首要的应急处置环节。2004年4月16日,位于重庆人口密集区域的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氯气泄漏爆炸,重庆市公安局组织一万多警力,紧急疏散居住在该厂周围的10多万群众。从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所具有的优势分析,由于地方派出所或巡警对辖区内的公共场所、人员构成与分布、单位内部的基本情况比较熟悉,因此参与组织疏散群众有利于整个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对新闻媒介进行管理

由于公共安全危机具有的特殊新闻价值,因此到危机事件现场以及相关的场所收集新闻资料、进行现场新闻报道的机构和人员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大量聚集。主流媒体、非主流媒体的人员、车辆、新闻器材拥挤云集在现场,无疑会对应急处置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与压力。其次,由于公共安全危机本身以及由其所释放出来的新闻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负面新闻信息,对社会秩序的稳定与社会心理的健康具有直接的或潜在的破坏功能甚至瓦解功能,如果管理措施不得力,往往引起社会公众对事故与事件真相的猜疑、误解,进而引发影响社会秩序稳定的其他连带反应。再者,一些新闻人员可能无休止地跟踪并打扰受害人及其亲属,或在采访报导中侵犯受害人的隐私,不利于受害人精神与心理方面的恢复与健康。另外,由于公共安全危机往往会有大量的人员被卷入,因此了解、咨询人员的下落,或急于了解事故与事件真相的人会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如果信息的来源渠道

不统一,或获取信息的渠道不畅通,势必会使社会降低对新闻媒体,甚至对政府的信任程度。

鉴于新闻媒介管理在公共安全危机应急处置中的重要性,一些国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比较重视对媒体的管理。在由政府主导新闻媒体管理的前提下,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应参与对新闻媒体的管理工作。这是因为第一,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一般要参与公共安全危机的整个应急处置过程,甚至事后的调查处理工作,有条件了解整个应急处置过程的全部情况;第二,新闻信息的发布一般要考虑到可能引起的后果与所采取的措施,特别是可能引起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稳定的措施,如可能发生的受害人家属、亲友与应急处置人员的冲突;第三,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治安行政管理部门,利用对新闻媒体的管理可以更好地当好政府的参谋与助手,协助政府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与质量。

(五)对直接受害人作出处理

在公共安全危机中的直接受害人包括死亡的人员、受伤的人员以及失踪的人员。受伤的人员在抢救出来之后可以交给医疗救护部门进行急救和护理,而死亡人员则必须由公安机关负责进行认真处理,包括进行死亡原因的司法鉴定和对个体的识别辨认,出具死亡原因、个体辨认的法律文书,对死者的遗物进行清理。对在公共安全危机中失踪的人员,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也要参与寻找、调查并确定失踪者的具体人员名单。

(六)对危机事件引起的社会反应与社会心理影响进行调查、评价与控制公共安全危机发生后,会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反应。如对原因的分析、判断与评价,对应急处置效率与质量的评价,对政府管理工作的质疑与责难,对可能发生类似事件的恐惧心理,以及出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谣言的传播与扩散等。对这些社会心理的反应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准确而全面的信息,一方面可能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一方面也可能留下长期的隐患而不利于恢复。因此,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一方面要积极地参与救援工作,一方面也要注意观察、分析与收集社会公众的心理反应,发现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专家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以便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七)保护重要设施、目标与贵重财产、物品的安全

当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规模较大,现场比较混乱时,人民警察在进行现场控制的同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做好重要基础设施与重要目标的保护,防止违法犯罪分子乘机盗窃、抢劫贵重物品与财产,防止破坏、损毁、冲击重要基础设施与目标,防止灾难性的事故或事件蔓延波及。如果有必要时可以将贵重物品转移。

(八)适时介入调查

除非是明显的自然灾害,或原因非常明确的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否则在应急之后必须由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进行事后调查,如人为事故灾难、恐怖袭击事件、严重的社会骚乱与动乱,以对有关的责任者作出处理。现场应急与事后调查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工作阶段,但在时间上并无明确的界限。为了及时获得证据、为了及时控制有关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介入调查危机事件的原因与性质。

三、消防部队

我国的公安消防部队在公共安全危机的应急处置过程中担负着最重要、最危险也是最多的任务。1998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对公安消防部队职责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公共安全危机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的形势下,我国消防部队参与应急处置的范围已不是单纯的扑救火灾,非火警的应急救援处置出动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这一方面是由于所发生的公共安全危机的数量在增加,另一方面说明我国的消防部队是一支战斗力最强、组织化程度最高、技术装备最好的应急组织。一般情况下,消防部队的主要职责是:抢救陷入火灾和由于公共安全危机导致建筑物倒塌的废墟中的受害者,扑灭现场的火灾,防止危机事件的进一步蔓延扩大,处理扩散的化学危险品或其他污染源,保证危机事件现场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有关原则规定,除火灾之外,消防部队参与应急处置的工作范围还包括:各种化学危险物品的泄漏事故;水灾、风灾、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重要市政公用设施和关键性生产设备出现故障时的抢险;当地政府和群众需要的其他社会救援活动。根据2002年《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工作的通知》精神,消防部队会更多地承担公共安全危机的应急处置工作。

第二节志愿者组织

志愿者是非政府组织的一种。非政府组织有时指除政府组织之外的所有社会组织。其相近的名称有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等。这就是说,在实际使用这一概念时,并没有把营利组织包括在内,而且对非政府组织的定义也不统一。有的把任何民间组织,只要其目的是援贫济困、维护穷人利益,保护环境,提供基本社会服务,或促进社会发展的组织定义非政府组织;有的认为非政府组织就是非营利组织;有的认为非政府组织是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的营利组织。无论如何定义,起基本的取舍标准是不带有政治色彩,并且具有公益性。在公共安全危机应急组织的非政府组织中,主要是指各种志愿者组织。

一、志愿者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实践

志愿者组织是社会力量的一部分。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是社会自治的程度日益提高,体现社会自治的标志之一是市民社会与各种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志愿者作为其中的一种典型的组织形式,在公共安全危机的应急处置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西方国家,组织与发动各种类型的志愿者参与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置,成为发动群众与人力资源组织方面的一大特色,在官方的有关文件中也把其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各国志愿者的主动参与,不仅有效地缓解了政府资源不足的问题,而且对于减少损失、弘扬人道主义精神,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志愿者参与公共安全危机的应急处置工作,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借鉴国外的经验与做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从国外已有的实践来看,志愿者组织(V olunteer Sector)实际上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组织,一部分是个人。按照在应急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专业特长,又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类似于红十字会、救护车队的组织;(2)能够提供专家技术的组织,如海上或高山救援组织;(3)能够对受害者本人以及家属提供感情、心理、精神方面的安慰、援助的组织,如英国的妇女皇家志愿服务组织;(4)有特殊技术的个人。

在对志愿者的管理方面,各个国家均有相应的措施。以英国为例,其管理措施包括:(1)对每一个地区可用的志愿者组织和个人进行注册登记;(2)对志愿者提供合法服务的能力进行资格审查,并出具相应的证明;(3)地方政府或应急处置机构与志愿者之间相互达成协议,一旦发生公共安全危机,志愿者要按照

已达成的协议作出相应的行动;(4)按照志愿者的服务范围,确定相应的法定部门与机构与志愿者在平时保持正常的联系与接触,并定期对志愿者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以保证他们的应急救援能力。

日本是一个各种公共安全危机频发的国家,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社会公众有过多地依赖政府对公共安全危机作出应急反应的心理习惯,实践中政府也没有把志愿者作为一种重要的力量纳入灾难应急的体制当中。1995年1月发生阪神大地震之后,从全国各地赶来参与应急救援的志愿者非常之多。然而,事先没有预料到会有如此多的志愿者参与,对于如何有效地发挥志愿人员的作用缺乏经验,也没有接待志愿者的计划与政策窗口,因而造成了预想不到的混乱,反而影响了应急处置工作的进行。吸取教训之后,日本政府对志愿者的作用有了重新认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志愿者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创造了条件。这些措施包括:确认志愿者的重要性。在相关的法律当中增加了保证与接受志愿者参与应急处置的内容;对在参与各种危机应急过程中而伤亡的志愿者,如果达到一定的条件,由总理大臣进行奖励;在《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中,为志愿者等民间非营利组织取得法人资格创造了条件。国家和地方的公共团体,为了更好地为志愿者参与应急处置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也分别采取了相应措施。

二、志愿者参与公共安全危机应急管理的意义

(一)提供特殊的专业与技术支持

从公共安全危机应急处置所需要的资源来说,志愿者最大的作用在于提供特殊的专业与技术支援。因为公共安全危机发生的事件、地点、以及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随机性,特别是发生在比较偏远地区的公共安全危机,地方政府与专业应急管理组织的技术、人力等资源非常有限,如果仅依靠政府与专门组织的应急资源,有时会贻误时机,造成更大的损失与不良的社会影响。而志愿者在某些情况下却能够弥补这种不足。“这些人或者是与政府有某种协议,或者是对灾难性的事件表示关注或有兴趣,如工程师、建筑师、飞行员、保险工作人员、消防官员与队员、风险管理人员、地方政府官员、以及其他各种管理人员与专家。”“一些难以名传的、看似乱七八糟的志愿者,有时也可能组织成为一个比较规范的应急组织体系。”①

(二)提供辅助性的工作服务,弥补人力资源的不足

有些公共安全危机的应急处置过程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不仅有专业素质的要求,而且数量也很可观,政府与专业应急管理部门的人力资源往往严重不足,一些辅助性的工作需要动员志愿者来完成。如照顾在公共安全危机中受到伤害的人,分发受害者需要的各种物资,组织社会募捐,清理残骸与废墟,从事心理干预工作等。这样一方面使社会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另一方面与专业的应急力量产生功能的互补。

(三)体现社会的自治能力与水平

志愿者组织是一种在志愿的基础上成立的具有非官方性与非营利性的组织,它存在的价值在于通过保护与促进自身利益与价值的实现,从而提高社会的自治能力。政府对于公共安全危机的应急处置在政治上、法律上与道德上无疑具有重要的责任,但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是全能政府,在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方面政府也在逐步改变角色,鼓励与提倡充分发挥社会的积极性,而志愿者组织与众多的中介组织作用的发挥就是体现社会自治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对志愿者意义的认识不能进局限于满足人力资源的需求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价值。一些国家之所以把志愿者纳入到应急处置的工作体制框架当中,其出发点也在于此。“志愿者组织,如红十字会与各种救援和救捞组织,是最基本的反应和恢复组织,政府经常和此类组织签约以提供服务,对于较小的灾难,政府有时完全依赖于地方红十字会的援助。”①如果在时间十分紧迫的情况之下,社区居民能够组织起来实行互助与自救,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事件造成的损失。

(四)增强社会公众之间的亲和力,促进社会和谐

处于灾难中的受害者,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理解、安慰与关怀。特别是对于在公共安全危机中失去亲人、朋友的受害人,他们悲痛欲绝的心情,心理上的压力,如果得不到社会的关爱,会对事业、对工作、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绝望,进而引发各种社会问题。政府与单位工作人员的慰问、安抚虽然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对受害人来说,他们会认为这本是政府应该做的工作。台湾中央警察大学吴荣平就此现象认为“受灾者突如其然地遭逢剧变,在心情尚未平抚之际,警察与消防人员已打道回府,留下手足无措、一脸茫然的受灾户,甚至还得立即准备到警察机关制作相关的谈话笔录。”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志愿者从社会普通

一员的身份对受害人给予关心和帮助,则受害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会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真诚的感情,进一步增强社会公众之间的亲和力,提升全社会的精神文明与道德水平。这对于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和谐程度,增强凝聚力均有重要的意义。

(五)增强公众的社会责任感。公共安全危机属于一致性的危机事件,无论政府的各个管理部门,还是专业的应急组织,甚至受害人与普通的社会公众,都希望尽量减少各种损失,尽快恢复到正常的状态,政府管理与公众期望的目标是一致的,没有思想上的对抗与行为上的冲突。从此意义上说,当灾难降临的时候,每一个有良知、有责任感的人都会在需要的时候投身到应急工作之中去,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即使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种种原因政府与专业应急处置力量不能及时投入工作,志愿者的主动参与和社会责任感也会使现场受到控制而免于陷入失控状态。

四、组织志愿者参与公共安全危机应急管理的基本途径

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扶危济困、帮助别人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取向,组织和发动志愿者参与公共安全危机的应急管理工作有深厚的思想与文化基础。在我国,组织志愿者参与公共安全危机的应急管理,需要在观念层次上与实践层次上都给予应有的重视。基本途径是:

(一)充分认识组织发动志愿者的积极意义

我国有组织化程度高的军队与警察力量,有完备的行政管理与动员职能,也有民兵预备役部队,还有可以组织起来的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人力资源充足。但这些人力资源均无法取代志愿者的作用,应当从更深层次去理解组织发动志愿者的意义,把志愿者组织与相关的非政府组织纳入到应急管理体制之中去。

(二)通过法律与政策制定,保障志愿者参与公共安全危机的应急管理

从国外已有的实践分析,大多数志愿者参与都是满怀热情的,几乎没有其他任何想法,而且多数拥有一定的技术与物质资源。主要障碍来自于政府官员心存疑虑。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志愿者的服务热情、拥有的技能和资源缺乏足够的信任,担心志愿者的行为带来法律方面的后果,或志愿者的行为危及他们自己和他人。”“志愿者可能成为自身或其他应急反应机构的负担。”①二是一旦志愿者在参与应急处置过程中出现伤亡情况,保险问题由谁来负担。面对这些非

常现实的问题,有的国家与地区经过不断的权衡利弊,认为总的说来志愿者参与还是利大于弊,因而通过制定政策和法律鼓励和保护志愿者参与,并使参与的志愿者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降到最低,同时使应急反应人员受到伤害时的保险问题得到解决。

(三)制定相应的职业标准与管理措施

借鉴国外的经验,首先把可用志愿者的人力资源按照作用与专业特长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志愿者的专业特长,由相应的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由使用部门与志愿者之间签订合作协议,并保持日常联系。也可以按照专业需求,由国家制定相应的职业标准,规定必须掌握的技能与知识,组织统一的培训。对于已经有一定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对志愿人员,也应定期给予必要的专业训练,保证其持续地保持参与某一项应急处置工作的能力。

思考题:

1.人民警察在公共安全危机应急管理中的职责有哪些?

2.志愿者参与公共安全危机应急管理的意义是什么?

第七章公共安全危机的现场控制与管理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了解如何确定现场控制的目标,掌握现场控制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以及怎样对公共安全危机事件进行现场评估和应急处置的现场安排

(二)重点和难点:现场控制的基本方法和应急处置现场安排;对公共安全危机进行现场评估

(三)教学方法及课时安排:课堂讲授;4学时

(四)主要参考书:

郭太生主编,《事故对策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2年版。

郭太生主编:《治安灾害事故社会防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灾难性事故与事件处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五)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节现场控制的目标

一、控制事态蔓延扩大

由于公共安全危机的不确定性和连带性,如果在其爆发后没有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控制,危机造成的损害后果将会蔓延扩大至更大的范围,甚至引发其它类型的危机,造成更深层次的社会影响。危机爆发瞬间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毁已经是一种客观存在,最有效最及时的现场控制措施也无法挽回这些损失,相反,现场控制的失误可能会进一步加重损失的程度。因此,控制事态蔓延扩大是现场控制的首要目标。控制事态蔓延扩大需要充分把握危机的发展规律,分析现场情况,准确预测危机的发展蔓延方向,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二、对被害人进行紧急救助

公共安全危机一般都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产生数量和范围不确定的被害人。被害人的范围不仅包括灾难中的直接被害人,甚至还包括直接被害人的亲属、朋友以及周围其他利益相关的人员。人是生产力中最宝贵的因素,对被害人进行紧急救助体现了对人的生命的保护和尊重。救人第一一直是世界各国在应急处置中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在提倡以人为本的现代民主社会。在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发生后,必须尽快组织处于危险范围中的人员进行安全疏散,营救被困人员,根据受伤情况对伤者进行分类救治,妥善安置死亡人员。必须注意的是,被害人所需要的救助往往是多方面的,不仅体现在生理上,还体现在心理和精神层面上。被害人遭受的生理创伤是显而易见,直接被害人承受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打击,一些幸存者和亲历者也会由于危机的发生产生各种各样的负面心理反应。因此,紧急救助的范围不仅限于生理层面,还应注意心理层面的救助。公共安全危机可能给较大范围内人员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这种心理创伤往往会长期存在,严重影响被害人的生活和工作,更有可能成为其他社会问题的源头,对社会稳定造成潜在威胁。及时安抚在精神与心理上受到严重冲击的被害人可以有效消除恐慌心理,缓解应急处置工作的压力,防止产生过多的负面影响。经验表明,对被害人的心理干预越早,越有利于事后的恢复。

三、保护现场不被破坏

按照一般的程序,公共安全危机的现场处置工作结束之后,或在应急处置过

程的适当时机,调查工作就需要介入,以分析公共安全危机的原因与性质,发现、收集有关的证据,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从而避免公共安全危机的重复发生。因此,在进行现场控制和管理时,必须注意对现场进行有效的保护,以便于日后开展的调查工作。现场控制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要有利于日后对事故的调查。

保护现场不仅有利于事后的原因、性质调查,而且也是保证应急处置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措施。危机现场不仅保留着能够反映事件发生原因的主要证据,而且有受害者的尸体及各种遗留物品。救援人员的大量涌入和各种救援措施的开展都会对现场造成一定程度破坏,在采取破拆措施或翻动现场物品前要进行必要的记录和标志。同时要注意一些不法分子混迹于围观人群中混水摸鱼,偷盗现场物品,更要注意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趁乱故意销毁或更改现场证据。

四、为恢复创造条件

公共安全危机的发生破坏了特定范围内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工作秩序,给被害人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进行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将由于公共安全危机造成的秩序混乱恢复到常态。在进行现场控制时应有意识地为恢复创造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的条件,特别注意避免由于处置措施的不当增加恢复的难度。

第二节现场控制的基本原则

一、快速反应原则

公共安全危机具有的突发性、连带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整个过程发展变化迅速,能否在危机发生的初始阶段采取及时、准确的应急措施,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局势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危机管理的成败。现场控制过程中任何时间上的延误都有可能加大应急处置工作的难度,以至于使灾难的损失扩大,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必须坚持做到快速反应,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控制事态、减少损失,以最高的效率与最快的速度救助受害人,并为尽快地恢复正常的工作秩序、社会秩序、生活秩序创造条件。

如果在危机发生时反应迟钝,优柔寡断,势必丧失抢救机遇,是危机管理陷入被动。大量的公共安全危机的案例研究表明,造成严重后果的原因就是反应不及时,受害人不能得到及时救助。快速反应不仅要求应急反应力量能够在危机发生后的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并火速投入现场控制和救援工作,而且要求危机的

决策机构和领导者也能反应迅速,在信息相对缺乏的情况下进行非程序化决策,即使采取措施避免更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向公众表明政府对待危机的态度和决心,以获得有利的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外部环境,为危机恢复创造条件。

二、协调联动原则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涉及不同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群体。在危机现场,来自公安、交通、通信、消防、医疗救护、公共设施、物资支持,以及军队、武警等部门的大量人员共同开展各种现场控制工作。不同部门在危机管理中的职责不同,目标各异,因而在现场采取的应急措施也有不同的侧重。而现场控制工作千头万绪,需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因此,在现场控制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增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加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不同职能部门、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的联动和配合,明确不同部门的职责,按照确定的总体目标,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公共安全危机造成的损失。

三、安全第一原则

不论在正常的社会条件下,还是在公共安全危机的应急处置中,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是现代法治社会确定的重要原则。特别是随着各种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大量涌现,国家的安全战略已由传统的“国家安全”拓展为“人的安全”

和“社会安全”的非传统安全。在公共安全危机现场控制的过程中,贯彻安全第一的原则要求把保护人的安全放在首要位置,被保护的对象不仅包括危机的受害人、间接受害人,还包括参与应急处置的人员、其他社会公众等潜在受害人。

在大多数公共安全危机的现场控制,把处于危险境地的受害者尽快疏散到安全地带,避免出现更大量伤亡的灾难性后果,是一项极其重要工作。在很多伤亡惨重的公共安全危机中,没有及时进行人员安全疏散是造成群死群伤的主要原因。如2004年8月1日巴拉圭首都亚松森市发生的伊库阿·博拉诺超市火灾,共有504人在火灾中丧生。经事后调查,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超市的经营者在火灾发生时没有组织工作人员及时疏散超市中的人群,反而以防止

发生哄抢为由,关闭了超市大门,阻塞了唯一的逃生通道,导致大批顾客不能及时逃离事故现场,酿成惨剧。

危机现场依然存在各种危险因素,对所有进入现场参与应急救援的人员构成严重的威胁。保护救援人员的安全是近年来随着危机管理的实践逐渐形成的对安全第一原则的一种扩充。在“9.11”事件之前,人们在价值观念上普遍崇尚那些为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利益不怕流血牺牲的人,提倡的“英雄主义”、舍身救人,虽然在社会道义上值得提倡和发扬,但从危机管理的角度看,如果没有科学的方法与态度,这种精神就可能成为一种盲目的、不负责任的冲动。从理性的角度考虑,现场指挥人员在指导思想上应当充分地权衡各种利弊得失,尽可能保证决策的科学化与最优化,避免付出不必要的牺牲和代价。因为救援人员的伤亡同样也要计入人员伤亡的统计范围,而且可能造成更大的社会影响。“9·11”事件中,由于现场指挥点紧邻世贸大楼,大楼发生整体坍塌时,包括纽约市消防局局长和港务局警察署负责人在内的现场指挥人员全部遇难。纽约市消防局的343名人员、港务局警察署的37名警察和纽约市警察局的23名警察由于防护手段不力和信息沟通不畅,没有及时撤离即将倒塌的建筑而牺牲。2003年11月,湖南衡阳发生火灾坍塌事故,20名消防官兵牺牲。

四、适度反应原则

适度反应原则是指现场控制各种措施应当与公共安全危机的规模、性质、危害程度相当,一方面要避免反应不足造成的控制不力,另一方面要避免反应过度而扩大危机的影响范围,甚至引发其它类型的危机。在现场控制中,必须有效甄别主要危害物,对现场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调动适当数量的应急处置人员赶赴现场参与现场控制。由于危机处置中的各种措施会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必须谨慎、适度地行使危机管理权,以期将这种破坏和利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五、合法性原则

依法行使危机管理权是现代民主宪政原则的基本要求。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政府权力的法定性决定了在危机状态下政府行使的权力是国家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宪法和法律是政府行使危机管理权的正当和合法的来源。公共安全危机的现场控制是一种非常规状态下的非程序化决策过程,在此过程中,危机管理部门拥

有许多特殊权利。确立依法行使危机管理权,有利于发挥法律对社会无序状态或是紧急状态的防范和矫正功能,在维护公共安全和保障公民权益的基础上保证政府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危机管理权。因此,在采取现场控制措施时,必须尊重法律的权威,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范围,依法行使危机管理职权,并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程序,防止误用或滥用危机管理权,恣意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在处置一些涉外危机时,更需要注意各国法律的不同,避免由此造成政治、经济、宗教和外交等方面的问题。

六、科学性原则

由于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复杂性,在进行危机决策和采取措施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科学性。在危机决策时,依靠专家咨询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以科学知识和职业技术为武器,对危机的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现场情况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为危机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从而避免决策的盲目性。是危机决策和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特别是在一些技术危机的现场控制中,更应注意由于盲目冒险蛮干而造成新的危机。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发生后,最先到达现场的消防队员不仅缺乏核泄漏方面的科学知识,而且也没有必要的核防护装备,在当时已死亡的31人中,绝大部分市消防人员,还有很多消防人员受到了大剂量辐射,存在潜在的生命危险。

七、程序性原则

公共安全危机的现场控制措施必须依据一定的评估标准和优先次序,确定现场控制及处置的工作程序。如果在法律上有明确规定的,则首先要遵照法律的规定实施。最先到达现场的救援人员必须在简单的评估的基础上有所选择地开展救援工作。一般而言,现场控制的程序首先应抢救被害人的生命、保证人们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其次在以经济为标准来区分轻重缓急,根据现场救援力量的实际能力,确定救援的程序。

八、资源共享原则

危机管理中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政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等。由于公共安全危机的紧迫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可用的资源往往是有限的,而且这些资源往往掌握在不同的部门或机构手中,只有遵循资源共享原则,建立良好资源准备和配置机制,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危机的重要方面,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资

源的综合使用效果。由于公共安全危机具有信息不充分的特征,在现场控制的过程中,信息资源的共享显得尤为重要。各种危机信息可能来自于危机受害者、危机管理人员、危机的利益相关者等方面。在危机处置过程中,必须注意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危机信息并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为危机决策和现场控制措施的实施提供必要的信息基础。

第三节现场控制的基本方法

一、警戒线控制法

警戒线控制法是指由参加现场处置工作的人员对需要保护的重大或者特别重大的灾难现场站岗警戒,防止非应急处置人员与其他无关人员随意进出现场,干扰应急处置工作的正常进行的特别保护方法。在重特大灾难现场或其他相关场所,根据灾难的性质、规模、特点等不同情况或需要,应安排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或保安人员、或企业事业单位的保卫人员、或武装警察等应急参与人员实施警戒保护。对于范围较大的公共安全危机现场,应从其核心现场开始,向外设置多层警戒线。如在重庆开县的井喷事故中,公安机关就设置了三层封锁线。

在公共安全危机的现场设置警戒线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应急人员在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同时避免外来的未知因素对现场的安全带来威胁;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现场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源危及到周围无关人员的安全。在警戒线的设置范围上,应坚持宜大不宜小,保留必要的警戒冗余度以阻止现场内外人、物、信息的大规模无序流动。在实践中,各国普遍的做法是设置两层以上的警戒线。由内向外,由高密度向低密度布置警戒人员。

二、区域控制法

在有些公共安全危机的应急处置过程中,可能点多面广,需要处置的问题比较多,应尊需程序性原则优先安排现场控制的顺序;也可能由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对某些局部区域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控制进入现场的人员数量。区域控制的前提建立在现场概览的基础上,即在不破坏现场的前提下,在现场外围对整个灾难性事件发生环境进行总体观察,确定重点区域、重点地带、危险区域、危险地带。现场区域控制遵循的原则是,先重点区域,后一般区域;先危险区域,

后安全区域;先中心区域,后外围区域。具体实施区域控制时,一般应当在现场专业处置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由事发单位或事发地的公安机关指派专门人员具体实施;对于影响范围较大、性质较为严重的公共安全危机的现场,还应当由穿着制服的人民警察或武装警察实施区域控制。

三、现场搜救法

在大多数公共安全危机现场,都存在人员被埋、被困以及受伤死亡等情况。因此进行现场控制时,除了及时组织能够自行离开的被困人员有秩序地疏散至安全区域外,还需开展现场搜救,尽快确定被困人员的数量和大致位置,以便为挽救其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在开展现场搜救时,首先应根据相关记录和幸存者的描述确定被困人员的数量,并以此为依据安排适当数量的搜救和医疗急救人员。为确定被困者的位置,可通过人工喊话、敲击、搜救以及各种生命探测仪器如红外线探测仪、测声定位仪、光学目视定位仪、无线电测向定位仪等方法进行判断。在施救过程中,应对支撑物和埋压物进行区分,尽量保护支撑物,在接近被困者时要避免使用利器,防止对被困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如果施救困难,则应尽量让封闭空间与外界沟通,以便新鲜空气进入。被困时间较长时,可将水、事务、药品等地送给被困者,并安排专人与之谈话,强化求生意识,防止出现意识模糊而昏迷。

四、现场危险源控制法

公共安全危机爆发后,为控制事态的蔓延扩大,一方面要避免更严重的人员伤亡,另一方面就是对现场的各种危险源进行控制,防止其在应急救援的过程中造成进一步的损害后果。一般而言,现场的危险源包括:各种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有毒有害物质、电气设备和线路、建筑物局部或整体坍塌等。在进行现场控制时,首先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对这些危险源进行辨识,确认其具体位置和危害大小,然后对其进行分类处理,采取搬离危险区域、封堵泄漏点、冷却降温、切断电源、佩带防毒面具及防护装置等方式进行控制。

五、遮盖控制法

遮盖控制实际上是保护现场与现场证据的一种方法。在公共安全危机的处置现场,有些物证的时效性要求往往比较高,天气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取证的真实性;有时由于现场比较复杂,破坏比较严重,再加上应急处置人员不足,不

能立即对现场进行勘查、处置,因此需要用其他物品对重要现场、重要物证、重要区域进行遮盖,以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遮盖物一般多采用干净的塑料布、帆布、草席等物品,起到防风、防雨、防日晒以及防止无关人员随意触动的作用。应当注意的是,除非万不得已,一般尽量不要使用遮盖控制法,防止遮盖物沾染某些微量物证,影响取证以及后续的化学物理分析结果。

六、以物围圈控制法

为了维持现场处置的正常秩序,防止现场重要物证被破坏以及危害扩大,可以用其他物体对现场中心地带周围进行围圈。一般来讲,可以使用一些不污染环境、阻燃阻爆的物体。如果现场比较复杂,还可以采用分区域、分地段的方式进行。

七、定位控制法

有些公共安全危机现场由于死伤人员较多,采取上述几种现场控制方法,可能会给事发地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就需要对现场特定死伤人员、特定物体、特定物证、特定方位、特定建筑等采取定点标注的控制方法,使现场处置有关人员对整体事件现场能够一目了然,做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有利于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定位控制一般可以根据现场大小、破坏程度等情况,首先按区域、方位对现场进行区域划分,可以有形划分,也可以无形划分,如长条形、矩形、圆形、螺旋形等形式;然后,每一划分区域指派若干现场处置人员,用色彩鲜艳的小旗对死伤人员、重要物体、重要物证、重要痕迹定点标注;最后,根据现场应急处置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开展下一步的工作。这也是欧美国家在处置重大公共安全危机现场过程中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第四节应急处置的现场安排

公共安全危机的现场管理需要根据危机的类型、特点与规模作出紧急安排。尽管不同的公共安全危机所需的现场安排不同,但大多数现场处置都应包括设置警戒线、应急反应人力资源组织与协调、应急物资设备的调集、人员安全疏散、现场交通管制、现场以及相关场所的治安秩序维护、受害人救助与处理等方面的

内容。

图1 公共安全危机现场安排示意图

一、设置警戒线

为保证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事后的原因调查,几乎所有的处置现场都要设立不同范围的警戒线。在公共安全危机的处置中,由于事件的规模比较大,影响范围广,人员伤亡严重,往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多层警戒线,以满足不同层次处置工作的要求。一般而言,内围警戒线要圈定危机的核心区域,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划定事件发生和产生破坏影响的集中区域,在核心区域内一般只允许医疗救护人员、警察、消防人员、应急专家或专业的应急人员进入,并成立现

公共安全管理

●第一章公共安全管理概述 ● ●第四、五、六、七、八章合集: ●危险物品:根据目前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政府有关部门实施管理的危险物品。 ●危险物品管理是指公安机关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公共安全、服务归家经济建 设,依法对危险物品生产、储存、购销、运输、使用等环节实施审批许可、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和事故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危险物品主要是指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 ●危险物品的厉害两重性: ●(一)利益性:主要体现在危险物品在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上, 在严格管理、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危险物品的应用能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 ●(二)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应用中容易引发事故,已被违法犯罪人员用于从事破坏活动, 从而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危害。 ●危险物品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减少和防止危险物品事故的减少和发生,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有利于预防暴力案件和恐怖犯罪活动的发生,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发展。 ●3、保障危险物品合法、安全的生产、经营和使用,更好的为经济建设服务。 ●危险物品管理的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保障安全的原则。 ●2、专门机关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原则。 ●3、科学管理、依法管理、严格管理的原则。4、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原则。 ●危险物品管理的主要措施:1、审批许可2、监督检查3、行政处罚4、安全教育5、日常指 导6、收缴失控的危险物品 ●危险物品管理的组织机构一政府: ●a公安机关 ●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环保部门 ●d卫生部门 ●f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 ●g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二从业单位(职责) ●a认真贯彻执行危险物品管理法律、法规,针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和落实危险物品管 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b加强对从事危险物品生产、保管、运输、销售、使用、销毁等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安全 知识教育培训,增强从业人员遵守法规的自觉性,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c严格按照危险物品管理规定的要求,经常开展对本单位危险物品生产、储存、运输、经营、 使用的合法性、安全性的自我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不符合规定行为或各种不安全因素 ●d建立健全流向登记制度,防止危险物品流失。发现危险物品被盗、丢失或误售、误用时, 必须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e积极主动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安全管理理论是从安全活动中概括出来的有关安全管理活动的规律、原理、原则和方法的 总称,是对安全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认识,是指导安全管理活动的理论依据。 ●预防管理是指以主动工作,避免损失为指导思想,围绕预防事故发生、减少事故损失所进 行的管理。包括:本质优化理论、先兆辨识理论、多重防护理论和重点控制理论。 ●本质优化理论:在本质上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达到预防事故发生 目的。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研究背景及当前的研究现状,熟悉公共安全危机的特性。 重点与难点:公共安全危机的概念及其与突发事件、紧急状态的区别,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社会背景 学时数:6 主要内容: 第一节公共安全危机的相关概念 一、危机的概念 不同学者对危机的定义(罗森塔尔、福斯特等)。综合来看,危机是指个人、群体或者组织由于突发事件的出现,因受到破坏,严重地威胁到其正常的生存与发展的状态。 二、危机管理的定义 (一)从组织管理或企业管理的视角定义危机管理 代表人物:斯蒂文?芬克、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是对于组织前途转折点上的危机,有计划地挪去风险与不确定性,使组织更能掌握自己前途的艺术,主要观点是对风险与危机的规避艺术。 (二)从公共关系的视角定义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便是立足于应付组织突发的危机事件,通过有计划的专业处理系统将危机的损失降到最低。危机管理其实是一种应急性的公共关系。 (三)从国际政治的视角定义危机管理 欧文?杨(Oran R. Young)将危机管理看作是争取赢的过程,其目标是迫使对手让步,并在国际上进一步推进己方的利益。 综合上述概念,危机管理应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或其他社会公共组织通过监测、预警、预控、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以减少损失,甚至将危险转化为机会,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维护社会和国家安全。 (四)危机管理的基本模式 1、PPRR模式:预防、准备、反应、恢复

2、4R模式:缩减、准备、反应、恢复 3、美国联邦安全管理委员会的模式:减缓、准备、反应、恢复 4、时间序列模式: 危机预警及准备、识别危机、隔离危机、管理危机、危机后处理。 5、“5P”模式 Perception(端正态度),Prevention(防范发生),Preparation(时刻准备),Participation(积极参与),Progression(危中找机)。 三、公共安全危机的概念 (一)公共安全的定义 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的、多数人的健康、生命安全、公私财产的安全。公共安全是一种社会状态,是社会状态的有序。 (二)公共安全危机的含义 公共安全危机是指因自然环境、社会变迁或人为原因引起的,对公共领域的安全和社会成员的生存具有立即且严重威胁性,需要以政府为领导的公共部门进行动态决策的、具有高度危险性和广泛破坏作用的紧急情境。 火灾、爆炸、有毒物质泄漏、矿难、集体中毒、恐怖袭击事件、建筑物坍塌、空难、海难、放射性物质泄漏、铁路、公路与内河航运交通事故、群体性挤踏事件 (三)公共安全危机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 1.公共安全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区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3条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往往成为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先兆和前奏,或充当引发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爆发的原因。从逻辑上讲,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必定是突发事件,而突发事件未必就会发展成为公共安全危机事件。一些突发事件本身就是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一部分,并且是很关键的一部分。当突发事件因处理不当而导致失去控制,向无序的方向发展时,便会形成公共安全危机。 2.公共安全危机与紧急状态的区别 从理论上以及紧急状态所具有的特征分析,紧急状态也属于公共安全危机,而且是严重的公共安全危机。但在应急管理的实践中,由于紧急状态不同与一般的公共安全危机,其确定与采取的措施有更为严格的法律规定,因此不能将公共安全危机完全等同于紧急状态。公共安全危机只有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并经过一

公共危机管理知识点

公共危机管理知识点整理 回答是什么: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含义: 所谓公共危机管理,也称政府危机管理,是指政府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是政府解决对外交往和对内管理中处于危险和困难境地的问题。即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产生、发展过程中,为减少、消除危机的危害,根据危机管理计划和程序而对危机直接采取的对策及管理活动。 回答为什么: 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危机虽然不可避免,但是危机确实可以管理的,从我国现有的政府危机管理机制来看,其不足主要体现为:依赖于各级政府的现有行政设置,不仅缺乏专门机构和完善体系,而且缺乏专业人员和应急运作规则,跨部门协调能力不足。同时,由于现有绩效考核体系的影响,各级政府面对危机的理性行为是尽量封锁消息,各行其是,无法明晰责任。 二、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危机管理的动态机制可分为危机前的危机预防机制和危机发生后的危机救治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危机管理的关键是建立一个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所谓有效的政府危机管理机制是指在政府危机管理基本原则的指导下,政府所建立的一整套社会危机监测、预防和快速反应的制度和运行机制。 1.危机预防机制。政府首先是要树立危机预防的意识。危机的预控机制包括思想准备、组织准备、物质准备、基础设施准备以及危机处理准备。政府危机预防除了对未发生的危机进行预警之外,还要预测危机解决后的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势,政府应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对信息做出科学的判断及预见事件的发展态势,为政府危机管理提供类似雷达的平台…… 2.危机救治机制。政府危机救治机制可采用的对策主要包括: (1)积极性的强制干预。 (2)探寻危机产生的根源。 (3)通过一系列政策稳定社会,进行心理救治。 (4)动员社会的参与。 总之,政府危机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提高政府对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以及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理危机,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回答怎么办: 危机的预防只能减少或预防危机的发生,并不能完全阻止危机的发生。政府必须根据预防危机管理程序,立即进人危机处理状态,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危机,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 1.建立公开、顺畅、权威的沟通渠道,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例1:新媒体的出现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新闻速度实现分和秒的突破,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例2:坚持“积极走群众路线,坚持与公众有效沟通,勇于承担责任,高效沟通,全民协助”的根本路线。 2.快速反应、及时处理,将危机控制在最小范围。 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面临的矛盾错综复杂,随时随地都存在爆发各种危机的可能性。因此,具备敏锐的危机意识,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政府处理公共危机尤为重要。 3.及时发挥政府宏观协调、整合资源的作用。 例1:危机发生时,政府出面协调、组织、调配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社会资源的最大整合,这在政府危机处理中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

小学二年级公共安全教学教育教案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读本》二年级教案 第一课集体活动的安全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课对学生进行“课间活动”“上体育课”和“外出活动”集体活动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掌握一些安全防护知识,以适应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保证自己的安全;通过表演,巩固并拓展学生对“自护”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真正把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教学重点:在“上体育课”和“外出活动”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 教学难点:在“上体育课”和“外出活动”时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教具准备:书中的插图课件演示 教学形式:小品儿歌 教学过程: 一、看小品,说感受 1.情景导入 2.学生表演小品《橡皮大战》。 3.交流: 二、讨论课间活动 1.情景导入 2.交流 3.结合我们平时的活动,说说课间在教室内外有限的地方活动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三、讨论如何上好体育课 四、讨论如何进行外出活动

(课件演示同学们在郊游时的快乐场面) 1、引入 2、讨论并总结 3、观察书上的两幅插图,看看她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4、情景表演,自救自护大比拼。(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5、自读“瞭望塔”(课件出示),探讨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应该怎样做? 五、结束语 六、安全知识抢答,学会自我保护。(判断对错) 1.上体育课时,穿不穿运动衣和运动鞋无所谓。( ) 2.穿带铁钉的足球鞋参加足球比赛最好。( ) 3.不带与体育课无关的物品,如别针、小刀等金属、硬物上体育课。()4.急救电话“110”() 5.去公园玩的时候,我自己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6.乘公共汽车时,行车途中不要将身体的任何部位探出车外。() 第二课校园住宿生活安全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校园安全的隐患,教育学生在校内要注意安全。 2、让学生找出校园中不安全的角落。 3、让学生学会动脑动手开展校园安全宣传活动,进一步受到校园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懂得造成学生校园意外受伤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教学难点:制订采访计划和谈采访收获,有效地开展校园安全宣传活动。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公共危机 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危机基本特征的是(D)。 A、危害性 B、不确定性 C、超常性 D、不可转化性 2、发生规模大,后果特别严重,发生在一个市(地)以或是波及两个市(地)以上,需要动用省级有关部门力量方可控制的危机事件,应属于(C)。 A、一般危机事件 B、较大危机事件 C、重大危机事件 D、特别重大危机事件 3、政府采取危机应对措施必须有宪法上的授权,并且政府启动危机管理机制必须有法律上的明确规定。这即告诉我们,政府在危机应对中应当遵循(A)。 A、合法性原则 B、合理性原则 C、责任原则 D、时效原则 4、新中国第一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性基本法律是(B)。 A、《紧急状态法》 B、《突发事件应对法》 C、《中华人民国戒严法》 D、《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5、我国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的要: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D)。 A、上级政府管理为主 B、县以上政府管理为主 C、基层政府管理为主 D、属地管理为主 6、下列关于危机决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A、危机决策往往是在条件充分的情景下做出的 B、危机决策往往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景下做出的

C、危机决策往往是在时间不充裕的情景下做出的 D、危机决策往往是在后果不确定的情景下做出的 7、在公共危机管理沟通机制建设中应避免出现的情况是(A)。 A、保持沉默,少说为佳 B、保证正规渠道畅通 C、保持信息口径一致 D、保证公众的知情权 8、下列关于危机发言人应具备的相应技能中,不应有的是(C)。 A、质疑不准确的信息 B、解释有些问题不能回答的原因 C、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D、压力下保持冷静 9、关于危机事件新闻发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一定要及时、准确,争取先声夺人。 B、充分考虑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把有些很严重的危机事件暂时说得轻些。 C、不能因为没有弄清楚情况而对相关信息不予披露。 D、新闻发布可通过新闻发布会、吹风会、新闻通稿、记者采访、书面回答记者提问等多种方式进行。 10、当强烈地震发生时,民众在自救中不应有的行为是(C)。 A、躲进卫生间 B、就近找个枕头、坐垫、厚书本等护住头、颈部 C、赶快乘坐电梯下楼 D、就近躲藏在坚固的机器、设备或办公家具旁 1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 A、要从中小学开始普及公共危机教育,提高每个公民应对危机的能力。 B、我国大量已有的突发事件显示,我国公民的生存能力不容乐观,普遍缺乏危 机应对技能训练。 C、在危机的经验中,民众相信传闻而不相信政府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二年级公共安全教育教案福建教育出版社

第1课危险标志会识别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危险标志。 2、了解这些危险标志所表示的意义,避免危险的发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在街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个牌子,上面画着一个大大的感叹号,像这样(出示图片),你们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吗? 2、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像它那样的标志,它们都属于危险标志一类,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 二、教授新课 1、禁止标志 这类标志用红色来表示,形状呈圆形,里面有图案或者表示“禁止”“强制”意思的文字。用圆形来表示,是因为圆形给人的感觉比较直接,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1)圆形里面有一根燃着的火柴,再打一斜杠,你们知道这表示什么吗? (2)圆形里面有一支点燃的烟,再打一斜杠,你们知道这表示什么吗? (3)圆形里面有一个人,外面画了一个斜杠,你们知道这表示什么吗? (4)圆形里面有一个手掌,外面画了一个斜杠,你们知道这表示什么吗? (5)你还看到过类似的标志吗?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2、认识警告标志 (1)这类标志用黄色三角形来表示,意思是有危险,要注意安全。 (2)出示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的交通警告标志:三角形里面有一个感叹号,表示要注意安全。 (3)再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警告标志:当心火灾、当心爆炸、当心有毒、当心触电等。 3、生活中的危险标志 你们见过生活中有哪些危险标志吗? 三、做游戏认标志 选出十人,分为五组,每组两人。第一组的一个同学站在讲台上,手里拿一张画有危险标志的图片,第一组的另一个同学来表演。第一组表演完,第二组表演,比一比哪个组表演的好。

第2课规范乘坐电梯、缆车 教学目的: 1、了解乘坐电梯、缆车时的安全常识; 2、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应对危险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乘坐电梯、缆车时的安全常识。 教学难点:运用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远离伤害、危险,安全健康地生活;提高应对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背景:左侧是××小学的校门口,远方是隐约可见的一座写着“安全王国”的城堡。 2、教师:大家好,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刚刚收到了智慧博士的请贴,它邀请我们到它的安全王国去做客,你们想去吗? 3、教师:要想顺利抵达“安全王国”,唯一的通道是由我们校门口通往山顶“安全王国”的一条索道。 二、新授: (一)乘坐电梯安全。 1、教师:安全王国的大门已经为我们敞开了,智慧博士特意告诉我们:安全王国的知识可丰富了,最神秘的要数位于第十九层的“智慧宫”了,它只为爱学习,重安全的人开启,想去看看吗?瞧,电梯来了…… 2、交流你所见过的电梯。 3、警钟提醒:前不久,在某市就发生了一起电梯悲剧。一名15岁的女孩在乘电梯的时候,电梯出现了故障,她竟然强行扒开电梯门逃生,结果掉到了30多米深的电梯管道内,当场死亡。 4、金钥匙: ①搭电动扶梯时不能骑在扶手上; ②不能在扶梯上玩耍; ③不要用手推开电梯的门; ④不要乱按电梯里的警铃 ⑤进出电梯时要按住按钮,以防电梯门自动关住,夹伤人。 5、安全小贴示: 当乘电梯时,如果电梯突然不能正常运行了,这时候你该怎么办? ①首先不要慌张,先确定电梯是不是真的无法正常运行。稍微等一会儿,再按关门键,然后按下你所要去楼层的数字键。

2021国外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概述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国外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概述

2021国外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概述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第一节英国的公共安全危机管理 一、政府参与危机管理的主要机构 在英国发生公共安全危机后,一般由所在的地方政府负责处置,直接参与处置的是警察、消防、医疗救护等管理部门,其他地方政府部门及非政府组织予以协助和支持。中央政府负责应对恐怖袭击和全国性的紧急事件。 二、政府公共安全危机的处置机制 英国政府建立了“金、银、铜”危机处置机制,实现公共安全危机处置的统一高效。 金层级主要由危机处置相关政府部门(必要时包括军方)的代表组成,无常设机构,但明确专人负责,并定期更换,以召开会议的形式运作。 银层级的目标,是要确保铜层级所采取的行动能够协调、连贯和整合,以达到最大的效益和效率。

铜层级是由在现场指挥处置的人员组成,直接管理应急资源的运用。 三、关于对受害人的护理与处置 护理与处置危机中的受害人被认为是公共安全危机处置工作的核心,其对象不仅包括直接受害者,而且也包括他们的亲属朋友,以及可能受到危机不同程度影响与参与危机处置的人员。 四、危机管理过程对信息与媒体的管理 现场危机处置对新闻与信息的管理工作通常由警察负责。主要工作:控制现场的出入口;保证可能的犯罪现场证据不被破坏;设立新闻联络点;推荐新闻发言人。 五、关于危机处置的培训、联合训练与演习 英国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培训体系已基本形成,十分重视计划和准备阶段进行联合训练与演习。 第二节美国的公共安全危机管理 一、联邦政府参与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主要机构 1979年成立的FEMA是美国联邦政府从事重大公共安全危机处理的独立、专责机构,直接向总统负责。“9?11”恐怖袭击发生后,FEMA 被合并到国土安全部的应急整备与响应部门(简称EPR),重组后的国

危机管理控制程序

危机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规范灾害、紧急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和救援响应程序,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保护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消除社会影响,特制订本控制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突发性火灾、台风、地震、泥石流、疾病交叉感染、重大疾病和工伤、重大产品安全事故等灾害、紧急安全事故的应对处理工作。 3、职责 副总经理、安全领导小组主导各项应急、救援处理工作,其他机构和部门配合实施。 4、工作程序 4.1 制定依据:本程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 4.2工作原则: 4.2.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灾害、紧急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义务救援力量骨干作用和全体员工的基础作用。 4.2.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公司副总经理统一领导和安全领导小组组织指挥下,各机构和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有关灾害、紧急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和救援处臵工作。 4.2.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灾害、紧急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预防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检测、队伍建设、预案演练等工作。 4.3组织机构及职责 4.3.1组织机构由副总经理、厂长(安全领导小组长)、各部门经理、主管、保安组全体保安员及安全小组成员组成。应急救援队伍主要包括应急救援组、通讯联络组、摄像拍照组、灾害(紧急安全事故)抢救组、疏散引导组、人员统计组、医务抢救组、电路控制组、后勤保障组、灾害(事故)调查组等。 4.3.2应急救援组按照职责履行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和保障方面的职责,负责制订、管理并实施有关应急救援预案,协调现场救援工作有序开展,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妥善处理灾害、事故善后工作。 4.3.3通讯联络组在灾害、事故发生时,由组长根据灾害、事故种类及时拨打报警电话“119”、“110”或“120”向政府主管部门报警救援,详细讲明单位名称、地址、联系电话,并安排人员到路口接警。救援人员到场后,向救援单位讲明紧急安全事故原因。如发生火灾的,向消防人员介绍燃烧物质和火场内部情况。

危机公关与危机管理

危机公关(public relations in crisis)由于企业的管理不善、同行竞争甚至遭遇恶意破坏或者是外界特殊事件的影响,而给企业或品牌带来危机,企业针对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自救行动,包括消除影响、恢复形象,就是危机公关。 危机公关属于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系统的危机处理部分 危机公关特点 意外性:危机爆发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是始料未及的。 聚焦性: 进入信息时代后,危机的信息传播比危机本身发展要快得多。媒体对危机来说,就象大火借了东风一样。 破坏性:由于危机常具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特点,不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危机,都必然不同程度地给企业造成破坏,造成混乱和恐慌,而且由于决策的时间以及信息有限,往往会导致决策失误,从而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 紧迫性:对企业来说,危机一旦爆发,其破坏性的能量就会被迅速释放,并呈快速蔓延之势,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危机会急剧恶化,使企业遭受更大损失。 [编辑]危机公关的流程和内容 从危机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危机的终极爆发往往是一系列因素累积的结果。因此,对危机管理的审视应该放到对问题管理(issue management)加以研究的大背景中。一般而言,问题的发展演变方式都是可以预期的。它往往是从一个趋势或事件开始,接下来的变化脉络十分清晰。 其发展生命周期可以大致划分为: ● 起源阶段——潜在问题 ● 干预和扩大阶段——问题在抬头 ● 成型阶段——当前问题和危机问题

● 解决阶段——休眠问题 根据问题发展的这一周期,危机公关主要包含以下流程和内容 ● 问题管理。对可能对组织产生影响的问题进行系统化监控和评估。 ● 危机规划与预防。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情景进行预案研究与处理,建立危机管理机构。 ● 危机应对。面对爆发的危机实施全面管理方案,掌握危机管理的主动权。 ● 善后事宜。判断危机的损害程度、评估危机预案的效果,做出调整和修订 此外还要强调指出,危机公关的效果直接取决于是否得到企业高管层的重视和支持;是否有制度化、系统化的问题管理项目与危机公关项目;以及危机沟通系统是否高效通畅。在这里,国内外竞争情报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可以为问题管理和危机公关提供重要的理论与工具支持。 危机公关的“三明主义” 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日新月异,市场竞争的加剧,品牌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危机。当危机出现时,企业相关人员不可在危机中乱了阵脚,要平心静气,组合运用“三明主义”的公关原则,来一步步化解危机,或进一步转“危”为“机”。 其一,态度“明确”,公司对待危机的态度要明确,而且要在第一时间表明,不能采用任何手段来逃避危机事实。这是企业危机公关的第一要义。例如,中国百胜餐饮集团在《有关“苏丹红一号”问题的声明》中居然称:“我们虽然多次要求百胜的相关供应商确保其产品不含‘苏丹红一号’成分,并获得了他们的书面保证。但是非常遗憾,昨天在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调料中还是发现了‘苏丹红一号’成分。”这是什么样态度?暧昧?狡辩?这明摆着是要把责任全部推卸给供应商,以求转移媒体和消费者的视线。媒体和消费者能够满意这样的话语吗?显然不会。这样做终究是无济于事,肯德基的管理方首先应

公共安全危机思考题

第一章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概述 1、公共安全危机与突发事件、紧急状态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与突发事件的区别.:公共安全危机一般具有突发性的特点,但具有突发性特点的事件未必都构成危机。 与紧急状态的区别:动乱、暴乱、严重骚乱等事件从本质上说属于公共安全危机。但由于宪法、戒严法对紧急状态有明确的规定,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有特定的条件和程序,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包括紧急状态在内。 联系:从公共安全危机与突发事件、紧急状态的关系看,国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适用于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在符合紧急状态构成的法定条件时,国家紧急状态法律制度也是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法律依据。 2、如何避免公共安全危机产生连带效应? 为了避免或减少连带现象的发生,在突发事件发生初期的处置工作必须做到及时、有效。 3、几个基本概念:危机、突发事件、公共安全、公共安全危机、公共安全危机管理 危机:是指个人、群体或组织由于突发事件的出现而受到侵害或破坏,其正常生存与发展面临严重威胁的状态。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公共安全:是指社会和公民个人从事和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娱乐和交往所需要的稳定的外部环境和秩序。 公共安全危机:公共安全危机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社会的或管理的因素引发,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秩序、工作秩序、生产秩序、社会稳定,严重威胁多数人的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由政府部门和机构承担应对、管理、处置职责的公共危机。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是指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主体,以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为目标,以公民的生命、健康、财产和公共安全为对象,依法组织群众,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科技手段,通过预防、预警和应急管理等一系列措施防止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发生,或将其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尽快恢复正常社会秩序的管理机制。 第二章公共安全危机预防 1、公共安全危机预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可预防与可缩减原则、防患于未然原则、可能原因必须根除原则。 2、公共安全危机预防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教育预防、法律法制预防、社会预防、科技预防 3、为什么说人为事故灾难与社会安全事件是可以预防的,但又不可避免? 4、如何在社会公众中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 第三章公共安全危机的应急准备 1、应急预案的内容包括哪些? (1)编制公共安全危机管理预案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 (2)明确任务、协同配合 (3)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处置的实施步骤和措施 (4)公共安全危机管处置的器材装备 2、编制应急预案的原则有哪些? 完整性原则、预见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层次性原则

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分析

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分析 学号:031B10129xx 摘要: 在分析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文章重点论述了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流程,包括公共关系预警、积极处理和公共关系危机的事后管理和重塑形象以及总结借鉴。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将帮助企业将面临的降到最低,并在危机管理中发掘危机中蕴涵的“商机”,化企业危机事件为转机的机会。 关键词: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危机;危机管理 Research of enterprise public relations cris management Number: 031B10129 Qian Ting Abstract : In th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public relations cris management the necessity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basis,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enterprise public relations cris management process, including public relations, active treatment and early warning of public relations cris management afterwards and reshaping the image and to summarize. Public relation cris management will help enterprises will face to a minimum, and in cris management cris in excavation of implication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cris for the better chance. Key words: public relation; public relation cris; cris management 0引言: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公共危机(public crisis)p8:是指对整个社会政策秩序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威胁或危害,需要做出关键决策进行处置应对的各类突发事件。 2、恢复与重建(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p175:公共危机的恢复与重建可以广泛地界定为在应急处置结束后,管理主体为恢复政策的社会秩序和运行状态所采取的一切措施的总和,这一阶段的危机管理由非常态转向常态的关键环节,其基本要求是实现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的有机结合与顺利转换。 3、公共危机预测(public crisis forecast ):是指准确把握公共危机事件的脉络,为防范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 4、公共危机管理保障(protection of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p237:是指组织运用后勤力量,在对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处理中,对特定对象所进行的保障,包括资金支持和物质支持两个方面。 5、公共危机决策(public crisis decision)p50:就是在公共危机状态下,要求组织在极为有限的时间、信息、资源、人力等严格约束条件下快速采取非常规的危机应对具体措施来控制、降低和消除公共危机。 6、公共危机管理体制(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p29:广义:是指包括政府部门、非政府部门、企业甚至公民个人在内的各类主体在公共危机应对和处理中所形成的关系模式。其中,政府部门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 狭义:是指国家和政府机关在进行公共危机管理中所采用或形成的关于机构设置、权责划分及运行机制等各种制度的总和。 7、公共危机沟通(public crisis communication)p208:是指公共部门以沟通为手段、以解决危机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化解危机和规避危机的活动过程。 8、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p10: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为。 9、应急处置(emergency handling)p140:是一种事后阶段的反应,是危机管理极为重要的阶段,它直接决定着公共危机管理效果的好坏。 10、公共风险评估(public risk assessment)p81:是指在公共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应用一定的方法对所收集的大量的信息加以分析,估计和测定公共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确定其风险级别和管理优先级的过程。 11、危机预警(crisis warning)p132:指的是国家通过各种公共危机信息系统的监测,在发展公共危机即将发生,或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或已经发生但可能升级扩大时,向社会发布警报信息的行为。 12、公共危机管理(public crisis management)p10:是指政府和其他社会公共组织等危机管理主体,以公共危机为目标,通过监测、预警、防控来防止公共危机发生,或者通过控制、应急处置、评估、恢复补偿等措施减少危机损失,避免危机扩大和升级,使社会恢复政策秩序的一整套管理体系与运作过程。13、新闻发言人制度(spokesperson system)p222:就是由专门的官员和机构,代表各级党组织、政府或重要部门、机构、团体就有关事宜通过媒体公开发布信息,并就新闻记者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解答、诠释、说明。 14、危机损失评估(crisis damage assessment)p184:指的是查清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对灾害强度、损失的量进行统计和分析。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公共安全教育教案总结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公共安全教育教案总结

————————————————————————————————作者:————————————————————————————————日期:

1、马路不是游乐场 安全解读 日常生活中,有些小朋友过马路时不走斑马线,不不清楚车辆的来往情况,红灯亮时也照样过马路,这样是很危险的。有些小朋友甚至翻过交通隔离栏,穿过车流走到马路对面,还以为这样做很勇敢呢!有些小朋友骑自行车在马路上玩各种高难动作,很是神气。其实这种“勇敢”行为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1警察叔叔告诉我们:行走时要走人行道;在没有人行道的道路上行走时,要靠路的右边行走。 2过往学校门前马路,要列队通过,横排不要超过两人。如果是集体外出活动,要举着“让”牌或戴着小黄帽。(画排队举牌过马路图) 3走路时要专心,不要在途中看书、看报、聊天、嬉戏、打闹;不要在路上踢球、滑旱冰、滑滑板和做其他运动。(画马路上打闹图) 4在夜间或雾、雨、雪天,最好穿着色彩鲜艳的衣服,以便机动车能尽早发现目标。 5.不要在车行道、桥梁、隧道或交通安全设施等处逗留;不要在路上抛物、泼水;不要在路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画马路扒车图) 安全小贴士:通过没有人行横道的马路时,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 6.12岁以下学生不许骑自行车上路;也不能在马路上学骑自行车。 7.发现交通事故,要及时拨打110或122报警。 安全连接: 读一读武汉文明过马路“三字经” 过马路,要小心,车辆多,莫穿行; 斑马线,红绿灯,保安全,显文明; 有护栏,别攀登,摔倒了,不划算; 多几步,走天桥,大武汉,新形象; 小孩童,大人牵,外来者,规矩同; 违规者,受处罚,讲文明,人称颂。 案例回放 下午放学后,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小雷又和他们的4位好朋友一起骑车回家了。上了一天的课,总觉得有些累、有些闷。因此,每次骑车回家的路上,他们都要尽情地玩耍,好像马路是他们活动的大舞台。今天天气特别好,路上车也不多,他们的玩兴很高。他们一路上时而并肩而骑,时而追逐嬉闹,忘情地享受着青春的快乐,而对飞速而过的大小汽车却视而不见,好像他们是马路上唯一的主人。窄小的自行车道容不下5车并行,他们不知不觉到汽车道上来了。就在他们尽情玩耍的时候,不幸从天而降了:一辆高速行驶的大货车为了闪避对面的车辆,突然右拐,将在汽车道上骑车的3位同学撞出5米多远,当场死亡。 思考与实践 和同学们讨论一下该如何过马路才能保平安呢? 2、微波炉的秘密 专家支招:哪些食物不要进微波炉? 使用微波炉的禁忌: 忌用普通塑料容器:一是热的食物会使塑料容器变形,二是普通塑料会放出有毒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是一个过程,具有鲜明特征,包括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三个功能环节,分析中国公共战略管理的特质和建立框架,并提出构建中国特色战略管理模式战略管理,在加快我国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功能。作为一种新模式,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途经尚未成熟,在实践应用中出现一些难题,但它对于我国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借鉴作用,对于我国公共管理知识体系的创新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过去二十多年,企业战略管理学发展迅速,新的理论、实践模式不断出现。相对而言国外公共管理领域的战略管理研究则停滞不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做得不够。战略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加快我国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功能。如何更有效益地实践“三个代表”,强化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等重要战略,都需要战略管理理论的支撑和引领,因此,我国公共战略管理学亟需在学科建设上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本文目的是整合国内外相关论述,建立一个战略管理框架,带动讨论,刺激研究,使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的战略管理研究与实践得到跨越式发展。 一、难以借鉴国外的理论与方法 有学者认为,“中国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走的是一条借鉴、吸收、学习与创新的道路即包括西方公共理论的借鉴”。就发展现状来看,借鉴国外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理论及方法的确不失为我国战略管理研究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文献分析却显示,国外公共管理领域的战略管理研究停滞不前,在实践方面也存在重大问题,我国难以借鉴其理论与方法。 首先,国外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本质上并非战略管理,而是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是一个狭隘概念,焦点在分析既定目标和编制执行方案,是自上而下及工具理性的程序。战略规划涉及分析工作、理性形思考模式与实践,逻辑性及理性形工序,是工具理性管理的一部分。相对而言,战略管理的焦点在于如何创造有利条件,从而保证组织得到持续生存、发展,乃至实现组织的宏大公共目标。战略管理可分为“战略的管理”与“管理的战略”。“战略的管理”是一种综合的过程,涉及动态了解、抽象分析、智能运用等综合性及直觉性等战略思维运作的工作——包括基于全局的、前瞻性分析,拟订实现宏大

二年级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读本教案

二年级《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读本》教案 课件演示教学形式:小品儿歌教学过程: 一、看小品,说感受 1、情景导入师:宁静的校园,随着一声下课铃响,校园里便热闹起来了。同学们像小鸟一样飞出教室,他们三五成群,或在一起打乒乓球、跳绳、踢毬子,或在一起七嘴八舌地继续探讨着课堂上的难题。看,我们班的同学在课间玩起了什么? 2、学生表演小品《橡皮大战》。 3、交流:(1)小品里的同学在课间玩的是什么游戏?(2) 你们玩过这游戏吗?玩过的请举一下手。你喜欢玩这游戏吗?为什么喜欢?(3)那么你觉得小品中的同学做得对吗?错在哪里? 二、讨论课间活动 1、情景导入师:课间活动是我们校园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课间活动时间也是最受我们喜欢的时间段,那你知道学校里为什么要安排课间活动吗?生1:课间活动可以让我们放松大脑、消除疲劳,以更好的状态投入下节课的学习。生2:课间活动时同学们在一起玩玩游戏、聊聊天可以增进同学间的友谊。生3:课间活动时打打球,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学到一些打球的技能技巧。生4:课间活动时走出教室看看绿色植物,可以保护我们的眼睛。

2、交流师:是呀,开展课间活动的好处有很多,那么我们平时可以开展哪些课间活动?生:打球、跳绳、踢犍子、玩拍手游戏、下棋、跳橡皮筋、跳格子…… 3、结合我们平时的活动,说说课间在教室内外有限的地方活动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生1:玩游戏的时候不追逐打闹,在教室内还是在教室外都要注意做到这点。师:追逐打闹这点,我们班有很多同学做的都不是太好,以后一定要改正。生2:课间活动时不猛跑,不推挤,要注意安全,要讲秩序。师:良好的秩序是我们活动的保证,只有秩序好了,我们才能玩得安全,玩得开心。生3:我觉得课间活动时同学之间要讲谦让,如果发生一些小矛盾不要去找同学争执,应该告诉老师,让老师来处理这件事。师:是呀,我们班有些同学有时常会为一些小事闹得不开心,他们谁都不肯吃亏,你不让我我也不让你,吵嘴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同学甚至还动手打架。这样多不好啊!我希望大家在玩时一定要注意团结友爱。那么课间还要注意什么?生4:在活动中,不要随意攀登高处,如果不注意会摔成骨折或脑震荡。生5:活动时要注意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不能去踩踏花草,不能去攀折树枝,不可以去碰伤小树。师:说得真好!学校是我们的家,是我们的乐园,我们要爱护它,不让一草一木受到伤害。我们曾学过一首课间活动的儿歌,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背一下好吗?儿歌:下课铃声响,我们出课堂。课间活动多,有趣又快活。做做操打打球,笑声多欢畅。人人讲秩序,个个守规则。大家休息好,一起来上课。

危机管理

一、危机管理通则 (一)基本原则 1.承担责任原则 危机发生后,利益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无论谁是谁非,企业应该承担责任。绝不能选择对抗,态度至关重要。即使受害者在事故发生中有一定责任,我们也不应首先追究其责任,否则会各执已见,加深矛盾,引起公众的反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2.真诚沟通原则 处于危机时,一举一动都将接受公众质疑,因此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企图蒙混过关,而应该主动说明事实真相,促使双方互相理解,消除公众的疑虑与不安。 3.速度第一原则 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因此,危机发生后,必须当机立断,快速反应,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沟通。从而迅速控制事态,否则会扩大危机范围,甚至可能失去对全局的控制。 4.系统运行原则 在逃避一种危险时,不要忽视另一种危险。在进行危机管理时必须系统运作,绝不可顾此失彼。只有这样才能透过表面看本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化害为利。 5.权威证实原则 自己称赞自己是没用的,没有权威的认可只会徒留笑柄。在危机发生后,不要自己整天拿着高音喇叭叫冤,而要曲线救国,请重量级的第三者(如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在前台说话,使顾客解除对自已的警戒心理,重获他们的信任。 (二)基本常识 1.保持冷静 保持冷静会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每一件事。危机会使人处于焦燥或恐惧之中。所以门店管理人员更应以“冷”对“热”、以“静”制“动”,镇定自若,以减轻员工和顾客的心理压力。 2.收集事实 1)根据事实而不是猜测来做出合理的决定。 2)建议提出以下问题帮助收集事实:发生了什么事?何时发生的?涉及到哪些人? 3)查明地点、电话号码、姓名、地址、涉及的人员等。

3.开始沟通与报告 向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汇报有关事件,并通知直属部门负责人。 4.统一观点 管理人员需尽快在门店内部统一观点,对危机有清醒认识,从而稳住阵脚,统一口径。 5.提醒有关人员注意 如果影响到其他市场,那么应通知管理机构,以提醒其他市场注意。 6.需要时启动解决危机的团队,采取行动。 7.在采取任何行动时,都应确保自身的安全。 8.随时准备应对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的调查。 9.有清楚的档案记录 1)详细地记录事件的经过、细节和人物。 2)整理并保存证据(文件、照片及物件等)。 10.填写值班报告,保持良好的沟通。 (三)禁忌 1.不要等候危机自动消失! 2.不要尝试独自处理危机! 3.除非迫不得已,不要把门店牵扯进任何可能触发危机的事件或谣言之中! 4.不要让门店员工或顾客议论该事件! 5.获悉真相前,不要让新闻媒体介入! 6.获悉真相前,不要正面回答媒体和公众的提问! 7.获悉真相前,不要假定门店就是导致事故的原因! 8.不要给顾客任何书面材料,亦不要在顾客提供的书面材料上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