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3月29日)

201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化解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攻坚克难中继续前进。一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围绕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强力实施“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战略,强化投入,优化环境,统筹城乡,保障民生,全市经济和社会保持平稳较快较好发展,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3350.87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01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1750.65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1493.21亿元,增长9.0%。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2278元,增长8.2%(按年平均汇率折算6546美元)。

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3.2:52.2:44.6,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4.5%,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占全市国民经济比重达到81.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6.1%,其中食品类和居住类涨幅较大,分别上涨11.8%和7.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5.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4.6%,烟酒类上涨2.8%,交通通信类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均上涨1.9%,衣着类上涨1.7%。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7.4%。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2.29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30万人,分别增长22.5%和14.9%;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6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8%,比上年末下降0.18个百分点。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4.73万人,实现转移就业2.45万人。

二、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51.52亿元,比上年增长89.2%;投资率为52.3%,比上年的31.7%提高20.6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40.31亿元,比上年增长92.1%,其中工业性投资330.54亿元,增长19.8%;基础设施投资424.14亿元,增长56.4%;房地产投资680.55亿元,增长151.6%。限上投资额由上年的全省第6位跃居第3位。

按产业分,限额以上第一产业投资4.81亿元,增长211.8%;第二产业投资351.57亿元,增长27.1%;第三产业投资1183.93亿元,增长126.0%。民间投资947.31亿元,增长112.9%,占限额以上投资的61.5%。

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全年限额以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24.14亿元,增长56.4%,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182.94亿元,增长102.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111.91亿元,增长54.7%;教育设施投资28.17亿元,增长111.9%;卫生设施投资17.52亿元,增长142.0%;文化艺术和广电影视设施投资8.91亿元,增长292.5%。

全年限额以上投资施工项目3870个,比上年增加1262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897个,增加861个。全年实施重点工程项目131项,当年完成投资额401.15亿元,其中年内新开工重点工程项目56项。年内已建成或基本建成项目23项,主要有:温州浅滩一期围涂工程、临江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扩建工程、温州沿江防洪堤工程鹿城段、洞头连港环岛公路、温州瓯江口航道治理二期工程、泰顺人民医院迁建工程等项目。年内续建项目80项,主要有: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工程、珊溪水利枢纽平苍引水工程、温州永强机场飞行区扩建工程、诸永高

速公路温州段延伸工程、温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温州医学院新校园、温州市瓯海大道西段快速路工程、七都大桥等项目。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80.55亿元,增长151.6%,其中住宅建设投资473.45亿元,增长145.8%。全年房屋施工面积3226.07万平方米,增长28.8%;竣工面积417.58万平方米,增长36.3%。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35.51万平方米,下降40.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13.38万平方米,下降41.1%。全年商品房销售额229.09亿元,下降25.5%,其中住宅销售额191.61亿元,下降28.0%。

三、农业和农村建设

全市农林牧渔业生产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6.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其中,农业产值73.12亿元,增长5.4%;林业产值3.90亿元,增长3.4%;牧业产值40.57亿元,增长2.8%;渔业产值56.06亿元,下降4.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83亿元,增长8.1%。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49.27千公顷,比上年下降2.7%,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58.30千公顷,下降2.9%。全年粮食总产量为93.10万吨,增长6.3%。在经济作物中,水果、蔬菜、茶叶增产,油料、糖料等作物减产。

全年肉类总产量13.74万吨,比上年增长0.7%,除猪肉增产外,牛肉、羊肉和禽肉产量比上年有所下降。年末生猪、牛、羊和家禽存栏均有所下降。全年水产品总产量56.29万吨,比上年下降4.1%,其中海洋捕捞43.30万吨,下降4.1%;海水养殖10.50万吨,下降4.4%;淡水产品2.49万吨,下降3.5%。

全市全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68.52亿元,年末拥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8座,小型水库286座。全市旱涝保收田面积74.46千公顷,有效灌溉田面积135.57千公顷,其中机电

排灌面积96.29千公顷。全市农(渔)业机械总动力230.25万千瓦,增长2.5%;农村用电量89.80亿千瓦时,增长25.7%。

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新进展。2011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86个,累计5120个;新增市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0家,累计205家;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8家,累计201家。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79个,新增绿色食品13个。继续深入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和“共同跨越六大行动”,完成整治村建设466个,实施欠发达地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32个,实施农业开发项目74个。

四、工业和建筑业

2011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7073.61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工业增加值1546.2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7%。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9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30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轻工业产值1479.76亿元,增长13.3%;重工业产值2823.25亿元,增长12.3%。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4194.40亿元,增长13.1%;完成出口交货值717.21亿元,增长8.6%,占销售产值比重为17.1%。

规模以上工业中,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236.05亿元,增长15.6%,高于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幅3.0个百分点。全年新产品产值453.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9%;新产品产值率为10.5%,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按行业分,有14个大类行业产值超10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696.6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85.9%,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塑料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等6个大类行业年产值超过200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41.25亿元,增长11.3%;利税总额353.09亿元,增长5.9%,其中利润总额210.74亿元,增长1.5%。亏损企业249家,亏损额10.04

亿元,分别上升75.4%和143.4%。年末企业应收账款净额804.33亿元,上升17.7%;产成品存货195.22亿元,上升13.3%。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04.43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全市拥有三级以上资质的建筑企业629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790.97亿元,增长29.5%;实现利润总额21.48亿元,增长

24.2%。年末拥有资产538.7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原价88.05亿元。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7.6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643.52亿元,增长18.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4.12亿元,增长17.0%。从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555.27亿元,增长17.6%;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12.37亿元,增长21.9%。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36.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8%;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13.83亿元,增长51.1%;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5.8%,日用品类增长18.2%,通讯器材类增长38.1%,金银珠宝类增长49.7%,鞋服、针纺织品类增长9.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9%。

年末全市有各类市场487个,其中消费品市场365个,生产资料市场91个,生产要素市场8个,网上市场21个,服务市场2个。全年各类市场成交额859.81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超亿元市场74个,年成交额761.44亿元;超十亿元市场23个,年成交额597.67亿元。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4170.0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91.8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3%和18.1%。其中接待国内游客4123.07万人次,增长18.2%,国内旅游收入375.20亿元,增长18.2%;接待海外游客47.02万人次,增长20.1%,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56亿美元,增长

20.7%。

六、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15.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进口总额34.06亿美元,增长33.3%;出口总额181.65亿美元,增长24.9%。外贸依存度为41.6%,其中出口依存度为35.0%,分别比上年提高2.0和1.3个百分点。至年末,与我市建立出口和进口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分别为202和129个,拥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8202家。

全年新签外资项目17项,实际利用外资1.0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1.9%。全年新批设立境外机构21家,中方境外投资额6633万美元,下降57.1%。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4455.5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9.6%。

七、交通、邮电和电力

全年高速公路、港口、物流基地等建设力度加大,交通网络体系日臻完善。年末公路总里程14085公里(含村道),其中高速公路289公里,一级公路230公里,二三级公路1810公里;公路绿化率63.8%。全市通公路建制村5335个,客运班车通村率85.9%,市区公共交通营运线路109条,年载客量2.81亿人次。

年末机动车保有量146.82万辆,比上年末增加14.83万辆,其中载客汽车94.97万辆,载货汽车12.47万辆,摩托车51.73万辆。私人汽车82.33万辆,增加14.85万辆。除公路和航空货运量略有下降外,全年各种交通工具客货物运输量均稳定增长。

全年邮电业务收入117.69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通信行业业务收入111.83亿元,增长5.6%。年末本地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71.02万门,本地电话用户数271.52万户。年末移动电话装机总量1568万门,移动电话用户数951.66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数698.52万户,其中宽带用户数178.70万户,增长16.8%。

全市邮政业务收入5.76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全年函件总量14050万件,包裹总量66.14万件,汇票308.91万张,特快专递808.45万件。全年订销报纸16567万份,订销杂志437.79万份。

全市电力系统最高负荷603.2万千瓦,比上年增加54万千瓦。全年用电量327.0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6%。其中工业用电量219.21亿千瓦时,增长6.9%;建筑业用电量4.16亿千瓦时,增长12.7%;商业用电量11.76亿千瓦时,增长17.0%;居民生活用电量66.02亿千瓦时,增长11.4%。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财政总收入485.62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0.87亿元,增长18.5%。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70.44亿元,增长19.1%。其中,教育支出93.59亿元,增长18.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13亿元,增长35.0%;医疗卫生支出32.61亿元,增长39.9%;农林水事务支出39.54亿元,增长34.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8.94亿元,增长10.3%。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545.6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1%,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7271.27亿元,增长16.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6394.96亿元,增长15.9%,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6195.11亿元,增长15.1%。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3342.26亿元,增长14.6%。

全年新增小额贷款公司15家,年末累计35家;新建村镇银行3家,年末累计6家。至年末,全市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9家。全年全市证券成交总额9869.68亿元,比上年下降20.8%。其中股票交易额9565.49亿元,下降20.4%;基金交易额46.85亿元,下降23.5%;权证交易额79.61亿元,下降77.2%。年末证券投资者开户59.82万户,增长13.3%。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110.88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3.99亿元,增长19.3%;人身险保费收入66.89亿元,增长20.6%。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7.19亿元,增长24.4%,其中财产险赔款19.62亿元,财产险赔付率44.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各类全日制学校在校学生124.3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15.6%。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6所,全年招生22327人。全国普通高校在温录取新生43339人,比上年增加4721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5%。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比例96.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比例53.2%,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教育水平和教学设备同步提升。省市级教育强镇(乡)增加到187个,其中本年新增市级教育强镇9个。年末省市级重点中学78所,国家和省级重点职业学校23所。全市教学仪器设备达到省教育装备标准的学校占98%,生均图书增加2.2册;建有校园网的中小学校占93.8%,建有多媒体平台的教室占97%。全年新建中小学校舍45.13万平方米,排除危房30.04万平方米,改造破旧房15.19万平方米。年末各类学校校舍总面积1470.46万平方米,其中普通高校241.22万平方米。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年末全市拥有国家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家、省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3个、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9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36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242家;省级科技强县5个。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8家,累计399家。全年专利授权11184项,累计64776项;年末有国家级专利示范企业1家、国家级专利试点企业4家、省级专利示范企业82家。

人才建设着力推进。年末全市有国家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家,省级13家;市、县人事部门直接管理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24万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人员6.25万人,增加3485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有文化站131个,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13个,博物馆6个,艺术表演团体10个,电影放映单位27个。全年艺术团体演出1269场次;院线电影放映79145场次,观

众248.68万人次;农村数字电影放映52395场次,观众1215万人次。年末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6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78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27个。公共图书馆藏书408.4万册(件),年总流通量438.77万人次。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8%,有线电视用户165.69万户。

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 4973 家,其中医院 104 家,卫生院223家,村卫生室机构数2870家,各类诊所1087家。年末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2164人,其中医生19330人,平均每万户籍人口有医生24.21人。全市医疗机构病床22783张,平均每万人有病床28.54张。全年医疗机构诊疗病人5291万人次。继续推进农村健康工程,全市已参合农村人口518.76万人,参合率99.02%,人均筹资369元。全市新医合门诊受益人数976.04万人次,补偿金额1.79亿元;住院受益人数32.96万人次,补偿金额14.30亿元。

全市有公共体育场馆33个,独立设置的业余体校8所,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和健身苑点11544个。全年我市运动员在世界杯总决赛获3金1银1铜,在亚洲锦标赛获1金,世界杯站赛中获6金1银1铜,南昌城运会获9金4银9铜,在全国比赛中获 38 金77银44铜的好成绩。全年全市共有9个乡镇通过省级体育强镇的检查验收,累计83个;累计省级体育强县5个。全年发行体育彩票11.62亿元,比上年增长6.5%。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798.36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47.82万人。全市当年计划生育率为85.2%,已婚育龄妇女综合节育率为85.0%。当年含往年补报出生人口性别比120.95,其中一孩、二孩和多孩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01.48、151.24和234.99。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749元,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3337元,增长15.0%,其中食品类支出8460元,占36.3%。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243元,增长16.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0137元,增长20.2%,其中食品类支出4553元,占44.9%。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1.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3.84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34.3辆,比上年增加6.1辆;每百户农村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18.5辆,比上年增加5.7辆。

全年全市缴存住房公积金49.65亿元,自房改以来累计缴存251.93亿元,年末余额156.98亿元。全年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17.69亿元,累计发放贷款202.01亿元,年末贷款余额109.91亿元。全年保障性住房开工面积130.15万平方米,其中经济适用房开工面积22.75万平方米;在建保障性住房面积235.09万平方米。

全市设镇65个,街道办事处60个,乡6个。全市有居民委员会(含社区)533个,村民委员会5405个。年末实有社会团体1796个。

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185.77万人,比上年增加23.20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及自由职业者168.13万人,增加22.84万人。当年实缴基本养老保险费70.36亿元,全市享受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职工31.49万人,发放养老金61.00亿元。参加工伤保险204.36万人,当年实缴工伤保险费3.10亿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39.47万人,城镇职工当年实缴基本医疗保险费25.57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支出13.21亿元。

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88万人,发放保障资金 3.18亿元。民政部门接受社会各界捐赠款3.22亿元。全市慈善系统共募款3.18亿元,支出救助金2.42亿元;资助贫困学生22659人,资助金额4386.03万元。全年办理结婚登记88572对。

十二、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其他社会事业

全市水资源总量为88.76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55.2%;总供水量20.41亿立方米,下降3.6%。市区自来水日生产能力90.5万立方米,年供水量25151.72万吨。全年造林面积3.22万亩,其中建设防护林2.78万亩,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18.8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60.03%。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已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3个,国家级生态乡镇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5处,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79个。全市建成国家级绿色学校6所,国家级绿色社区3个。

据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Ⅰ级标准的55天,达到Ⅱ级标准的281天。全市地表水市控及市控以上站位54个,水质在Ⅰ至Ⅲ类的站位24个。市区有取水的两个饮用水源地年度达标率为100%。市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58分贝,比上年下降2分贝;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70.8分贝,下降2.5分贝。

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1%。33个行业大类中,有23个行业的单位增加值能耗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全市COD排放量比上年下降2.71%,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下降3.06%,氨氮排放量下降2.18 %,氮氧化物排放量上升3.85%。全市已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4座,实际处理水量65.8万吨/日。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95%,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行政村覆盖率96.6%。

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3081起,死亡676人,直接经济损失5754.6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9.1%、3.6%和3.1%。

全市有律师机构88个,律师1085人,全年办理国内各类诉讼辩护案件30338件。各级人民调解机构调解各类纠纷23389件。全年办理国内公证79055件,办理涉外公证56196件。注:1.本公报所列部分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表7 2011年各类学校基本情况

两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

两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 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方针政策,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呈现出经济运行平稳、增长速度较快、质量效益提高、民生不断改善的良好局面。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外,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初步预计,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8%,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可完成年度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5.9%,与计划目标3%左右相比,超过2.9个百分点。 (一)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700亿元,增长12%以上,呈现出农业稳步发展,工业持续增强,服务业增长强劲的势头。发展质量明显提高,财政收支双双跨上1000亿元台阶,全部工业利税跨上1000亿元台阶。发展后劲明

显增强,全省铁路营运总里程达2327公里,公路通车里程20万公里,拥有民用机场11个;电力装机规模突破2000万千瓦;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0户。 (二)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 麻栗坝大㈡型水库、青山嘴大㈡型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进展顺利,17件中型水库实现大坝封顶,94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建成山区“五小水利”20万件。预计全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400亿元,粮食产量1546.68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390亿元,肉类总产量335万吨,冬季农业开发面积达1800万亩。 (三)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昆钢大红山铁矿项目竣工投产,富瑞公司“836”二期工程试车成功,天安化工50万吨/年合成氨、三环中化120万吨/年磷铵等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700亿元。 (四)消费需求稳中趋旺 推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发展,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4.54亿元,增长17.3%。旅游“二次创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旅游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580亿元。

2011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2-03-30 温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温州调查队 (2012年3月29日) 201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化解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攻坚克难中继续前进。一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围绕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强力实施“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战略,强化投入,优化环境,统筹城乡,保障民生,全市经济和社会保持平稳较快较好发展,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3350.87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01亿元,增长 2.0%;第二产业增加值1750.65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1493.21亿元,增长9.0%。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2278元,增长8.2%(按年平均汇率折算6546美元)。

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3.2:52.2:44.6,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4.5%,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占全市国民经济比重达到81.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6.1%,其中食品类和居住类涨幅较大,分别上涨11.8%和7.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5.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4.6%,烟酒类上涨2.8%,交通通信类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均上涨1.9%,衣着类上涨1.7%。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7.4%。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2.29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30万人,分别增长22.5%和14.9%;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64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8%,比上年末下降0.18个百分点。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4.73万人,实现转移就业2.45万人。 二、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51.52亿元,比上年增长89.2%;投资率为52.3%,比上年的31.7%提高20.6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40.31亿元,比上年增长92.1%,其中工业性投资330.54亿元,增长19.8%;基础设施投资424.14亿元,增长56.4%;房地产投资680.55亿元,增长151.6%。限上投资额由上年的全省第6位跃居第3位。

阿克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况 阿克苏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总面积万平方公里。东南西分别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田地区、喀什地区为临,北以天山为分水岭,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交界,西北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全地区边境线长23 5公里。全地区辖8县1市,84个乡镇,56个农林牧场。总人口万(含农一师万)其中,维吾尔族万,占%,汉族万,占%;农业人口万,非农业人口万),阿克苏市总人口万人。由36个民族组成,是一个以维吾尔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 阿克苏史称“龟兹”、“姑墨”,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公元前60年,西汉政权就在此设立西域都护府,龟兹、姑墨、温宿正式列入汉朝版图。唐朝政府在此设立安西大都护府,管辖西域三十六国,阿克苏是龟兹国、姑墨国、温宿国所在地。清代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政府在此设置参赞大臣,冠名以阿克苏(维吾尔语意为“清澈奔流的水”)。 二、资源现状 水土光热资源:“阿克苏”是新疆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共有冰川1298条,冰川面积4098平方公里,储水量21 54亿立方米,境内有大小河流16条,其中流量在10000 以内的河流有15条,塔里木河流量的70%以上为阿克苏河下泄水;地表水年径流量133亿立方米,地下水动储量77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万千瓦,在全疆仅次于伊犁。现有耕地920多万亩,宜垦荒地4000多万亩,森林资源1000多万亩,草场5000多万亩。阿克苏地区气候宜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2800-3831小时,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昼夜温差大,全年无霜期183-227天,年平均气温。℃,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和林果业的种植。年产原棉1000万担,占全国的九分之一、全疆的三分之一,开工和已落实纺锭规模200万锭;已建成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优质特色林果生产基地,林果面积达407万亩,农民人均林果纯收入1 278元,当年增收571元;高效节水面积达169万亩,种植业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

(发展战略)泰顺新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最全版

(发展战略)泰顺新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

泰顺新58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二○○年八月

目录 前言1 第壹章产业带发展现状分析4 1.1 产业带基本概况4 1.2 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5 1.3 发展机遇和挑战8 第二章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10 2.1 指导思想10 2.2 功能定位10 2.3 发展原则11 2.4 发展目标12 第三章总体空间布局15 3.1 壹轴15 3.2 壹核15 3.3 三区16

第四章产业发展及重点区块建设17 4.1 高效农业17 4.2 生态工业22 4.3 特色旅游业25 4.4 景观大道建设28 第五章产业带的区域协调31 5.1“九峰-泗溪-雅阳”旅游协调带31 5.2“三魁-筱村”农业协调带32 5.3“罗阳-司前”城镇和工业互动协调带33 第六章城镇体系构建34 6.1 城镇体系构架35 6.2 中心城镇建设35 6.3 重点城镇建设37 6.4 特色乡镇建设38 第七章支撑体系40 7.1 交通支撑40

7.2 供电支撑41 7.3 给排水支撑43 第八章保障机制45 8.1 加快体制创新,形成产业带崛起的内生机制45 8.2 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产业带崛起的动力机制45 8.3 加强要素集聚,建立人才和资金的支撑机制46 8.4 强化政策扶持,形成产业发展的援助机制47 8.5 加强区域合作,形成产业带开发建设的协调机 制47 前言 1.编制背景 “十壹五”以来,全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开放活县”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2007年12月,新58省道建成通车,极大地缩短了泰顺和温州市区的时距,使其融入温州俩小时交通圈,破解

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计划范文

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计划范文 一、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年,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省第九次、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建设殷实小康、构建和谐*"目标,认真组织实施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945.02亿元,增长16%。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全市粮食总产149.96万吨,增长4.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4.38亿元,增长6.6%。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全市服务业增加值614.25亿元,增长18.5%。工业支撑和带动作用得到巩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64.97亿元,增长20.42%;实现利税460.11亿元、利润272.24亿元,分别增长37.49%和43.54%。财税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境内税收总收入214.04亿元,增长25.41%;境内财政总收入245.51亿元,增长22.4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7.86亿元,增长21.26%。金融运行比较平稳。年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1394.84亿元,比年初增长13.52%;各项贷款余额964.88亿元,比年初增长13.57%。 经济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发展方式发生积极变化。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化、产业化水平提高。全市无公害和绿色、有机农产

品分别达到100个和16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4家。自主创新能力有新的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26.2亿元,增长37.6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2.13%,比上年末提高3.03个百分点。工业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年内有10个工业产品进入中国名牌产品行列,24个产品进入山东名牌产品行列。服务业发展水平得到提升。现代物流、旅游、批发和零售等正成为拉动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力量,50项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投资、消费、出口合力拉动经济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46.83亿元,增长25.5%;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3.*亿元,增长18.7%,总量和增速创下近5年来的最高水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6%;全市进出口总额46.92亿美元,其中出口29.97亿美元,分别增长24.8%和19.5%;全年实际引进外来投资168.4亿元、同比增长9.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32亿美元、增长16.9%,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超过50亿元。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成效明显。电力工业"上大压小"全面展开,年内落实关停机组总容量44.375万千瓦,完成省下达的"xx"压小任务的88.8%,并向国家申报4台30万千瓦热电机组;淘汰立窑水泥生产线22条,关停能耗高、污染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土小"企业1734家。148家重点耗能企业实现节能70.67万吨标准煤。

城乡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城乡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各市、县政府及规划部门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城乡规划工作的战略部署,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要求,加快工作指导转变,坚持科学民主依法规划,努力推进城乡规划由粗放型向精细特色型、由速度型向质量速度型、由把关型向把关调控型全面提升,各项规划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措施 (一)围绕服务发展,完善规划体系,推行科学规划。 结合人大立法计划,加快地方性法规的调研论证和立法步伐,配套出台《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城乡规划管理办法》、《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控制性规划实施通则》等政府规章,逐步建立以地方性规划法规为主体,以政府配套规章、部门管理规定和行业规范标准为补充的地方性法规体系,为我市城乡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划管理,把好规划审批关。理顺政府部门执法工作程序和运转机制,严肃查处严重违反城乡规划、损害公共利益和群众利益的违法建设行为,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各城乡启动了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和体育、文化、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深化完善供电、供气、供热专项规划;加快供排水专项规划研究,城市防洪规划编制,提升城市安全预警体系。做好各城乡街道卫生、建筑规划、河流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项目规划编制工作,打开城市发展新格局。强化政府规划服务功能,充分体现关注民生,积极推进城乡改造规划,开展拆迁安置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中低价位商品房的选址策划,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坚持把更新理念和创新思路作为推动规划事业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认真做好规划工作。 (二)统筹兼顾,协调城乡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树立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落实“五个统筹”,努力实现城乡规划管理全面覆盖,构建和谐城乡。在大力发展城乡经济,投资开建各种工厂来促进城乡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的就业率的同时也密切关注着城乡环境的保护。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城乡规划集中统一管理基础上,加强对各地县(市)行业管理和重点规划指导,开展村镇规划管理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讲话稿-领导讲话模板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讲话稿 尊敬的xx常务副市长及各位领导: 岁末年初,xx常务副市长组织召开相关重点工作调度会,这是对我区工 作的关心和鞭策。下面,我代表中共xx区委、区政府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一下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紧紧围绕“打造雁城商都,建设xx新城”的目标,深入实施“南优北拓、城乡一体”发展战略,致力于建设富裕、美丽、平安、和谐、幸福的新xx,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1、经济发展提速增效。1—9月,全区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85元,同比增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17元,同比增长%。1—11月,完成财政总收入亿元,同比 增长%,其中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同比增长%;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60亿元,同比增长59%;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18%;外贸累计进出口总额1060 万美元,同比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比上年同期 增长个百分点。 2、财税收入稳步增长。1—11月,完成财政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截 至12月14日,全区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亿元,为年初目标(亿元)的%,为调整目标(亿元)的%,同比增收亿元,增长%。其中国税部门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收亿元, 增长%;地税部门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收亿元,增长%;财政部门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收亿元,增长19%。 3、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今年以来,我区共实施项目116个,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2个、产业项目65个、民生项目29个。截至11月底,全区竣工项目80个。38个省市区重点项目中,竣工投产6个,开工动建21个,累计完成投资亿元,为年度计划的%。项目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大产业都有一批大项目。共创家世界投入使用,晶珠购物公园、南方中亿汽贸城开工建设,中油新兴能源产业集团华南总部基地等一批三产项目建设加快,衡阳苏宁广场、文化创意体验园、杨岭片区综合开发等完成概念性规划、正在深度洽谈。xx科技创业园完成30000平方米标准厂房主体工程,LNG储配站完成安评、环评两个控制性环节的审批。 领军现代农业、南国红金银花基地相继实施,来势较好,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城乡统筹协调并进。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平方公里中心城

XXX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XXX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温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温州调查队 (2011年3月25日) 201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深化进展战略,创新工作举措,全力克难攻坚,全市经济运行在复原中逐步趋向平稳较快进展,“十一五”规划各项要紧目标差不多完成,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时期性成效,民生工作进一步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图1 2001-2018年温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0.03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00万人,同比分不增长19.7%和21.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8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6%,比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全年共培训农村劳动力7.92万人,实现转移就业2.47 万人。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全市农林牧渔业生产保持平稳进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4.12亿元,按可比价格运算,比上年增长3.7%。其中,农业产值64.60亿元,增长0.3%;林业产值3.44亿元,增长0.3%;牧业产值33.22亿元,增长11.3%;渔业产值50.39亿元,增长3.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47亿元,增长9.4%。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56.29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1%,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63.07千公顷,下降0.3%。全年粮食总产量为87.56万吨,下降6.7%。在经济作物中,蔬菜

增产,水果、油料、糖料、茶叶等作物减产。 畜牧业进展态势平稳。全年肉类总产量13.65万吨,增长4.9%,其中,猪肉、牛肉和禽肉产量较上年均有所上升。年末生猪、牛、家禽存栏连续上升,羊存栏下降。 全市水产品总产量58.70万吨,比上年下降3.0%,其中海洋捕捞45.13万吨,下降2.2%;海水养殖10.98万吨,下降7.5%;淡水产品2.58万吨,增长2.6%。 水利工程建设连续稳步推进。全市全年水利建设共完成投资34亿元,年末拥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8座,小型水库285座。全市旱涝保收田面积70.68千公顷,有效灌溉田面积125.24千公顷,其中机电排灌面积95.84千公顷。全市农(渔)业机械总动力224.6万千瓦,同比增长2.0%;农村用电量71.43亿千瓦时,增长8.2%。 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新进展。2018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291家,累计进展4079家;新增市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4家,累计进展173家;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3家,累计179家;全年共建成生态牧场32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69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论) 2010年03月22日00:00人民日报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针对工农、城乡发展不协调和城乡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初步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深刻认识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浙江经济发展遇到了新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困难,但“三农”工作扎实推进、逆势而上,为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改革发展亮点纷呈,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连续25年位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而且与全省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基本同步,反映出浙江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了新成效、面临着新形势。 从产业结构来看,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正加速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向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为主升级,第二产业进入平稳发展期,服务业进入比重逐年提高的快速发展期,“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正在加速形成。这将给农民创业就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随着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日益健全,农业领域的公共资源配置全面增加,资本、技术替代土地、劳动的速度不断加快,现代农业进入加速发展期,三次产业和城乡经济将呈现融合发展的新趋势。这就要求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健全激励机制,促进更多的资源要素配置到农业领域,全面强化对农业的技术、人才、资本和体制支撑。 从就业结构来看,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初步完成、城乡平等就业体制机制的基本建立,促进农民就业的重点转到了提高农民就业的稳定性上。这就要求通过加快完善农业经营方式、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水平、不断增加农业补贴等途径,提高农业劳动者收入,缩小工农劳动者的收入差距。同时,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加快,第二产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随着城乡服务业加快发展和农业经营规模化,第三产业和现代农业将成为扩大农民就业的主要领域。 从城乡结构来看,随着农村产业集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越来越多的农民将成为城市市民,城乡人口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这就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建设和土地使用、户籍管理、公共福利等配套改革,为产业集聚发展、农民创业就业、农民进城落户构建良好平台和有效机制。同时,随着农村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公共服务

大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16年大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大足区统计局 2017年2月27日 2016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动能,协调改善民生事业,实现了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65917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45711万元,比上年增长4.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16745万元,比上年增长12.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03461万元,比上年增长11.2%。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11.5:57.3:31.2,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6、7.2和3.3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5%、64.8%和30.2%。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20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3%,比上年下降0.53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4437万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种植业产值423545万元,比上年增长5.4%;畜牧业产值202263万元,比上年增长1.1%。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5524公顷,比上年增长2.4%;油料种植面积19066公顷,比上年增长5.9%;蔬菜种植面积18057公顷,比上年增长3.5%。 全年粮食总产量43.9万吨。蔬菜产量38万吨,比上年增6.4%。油料产量4.7万吨,比上年增长7.5%。肉类总产量6.4万吨,比上年下降3%。 主要农产品产量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1832518万元,比上年增长11.1%。规模工业总产值6109884万元,比上年增长14.5%;规模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2%。规模工业企业户数达到348户;工业品产销率为98.7%,比上年提升了0.2个百分点。 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904612万元,比上年增长16.2%;总资产贡献率为29.8%,比上年增长2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0.2%,比上年增长0.1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84227万元,比上年增长18.5%。建筑业总产值1262885万元,比上年增长25.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81470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5191806万元,比上年增长20.7%;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15627万元,比上年增长2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54454万元,比上年增长135.6%。第二产业投资2874918万元,比上年增长29.8%,其中工业投资完成2874918万元,比上年增长29.8%。第三产业投资3052098万元,比上年增长6.1%。 五、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9050万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批发零售业937671万元,比上年增长14.1%;餐饮业221379万元,比上年增长11.9%。

2016年朝阳区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指标数据

2016年朝阳区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指标年度数据 指标2016年增长(%)一、地区生产总值(亿元)5171.0 6.5 第一产业 1.1-5.5 第二产业351.0-0.5 第三产业4818.97.1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万元)31935.1-8.9三、工业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688.5-4.8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165.7-3.4 四、能源 1、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874.44 2.09 其中:第一产业 1.29 4.03 第二产业112.95-1.88 第三产业490.17 3.21 2、万元GDP能耗(吨标准煤)0.1691-4.14 五、商业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2654.5 5.6 六、建筑业 1、建筑业总产值(亿元)1155.17.6 2、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7284.810.5 七、固定资产投资 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257.9 1.5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29.5 5.7 房地产开发投资666.4-3.3 2、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3243.011.3 3、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459.014.7 八、房地产开发 1、商品房施工面积(万平方米)2034.4-2.5 其中:新开工面积386.4-13.7 2、商品房竣工面积(万平方米)277.6-11.5 3、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162.4-13.6 4、商品房销售额(亿元)696.413.0

九、居民收支 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600568.3 2、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400340.9 十、劳动情况 全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万人)221.0 3.9十一、中关村朝阳园 中关村朝阳园企业总收入(亿元)4603.68.9十二、人口 年末常住人口(万人)385.6-2.5 其中:常住外来人口174.8-5十三、限额以上第三产业经营状况 1、资产总计(亿元)142754.916.1 2、收入合计(亿元)29381.57.7 3、利润总额(亿元)4227.8-3.5注:1、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不变价增速。 2、万元GDP能耗增速为不变价增速。 3、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统计口径为项目建设地口径。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产业经营地口径数据。

浙江省温州市市区国民经济具体情况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浙江省温州市市区国民经济具体情况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前言 温州市市区国民经济具体情况数据研究报告围绕核心要素土地面积,年末常住人口,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温州市市区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温州市市区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研究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协会、相关科研机构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全面解读温州市市区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客观反映当前温州市市区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温州市市区国民经济具体情况数据研究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目录 第一节温州市市区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现状 (1) 第二节温州市市区土地面积指标分析 (3) 一、温州市市区土地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土地面积现状统计 (3) 三、温州市市区土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比重统计 (3) 四、温州市市区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温州市市区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温州市市区土地面积同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温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指标分析 (7) 一、温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温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占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温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温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年末常住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9)

2018年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2018年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734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66001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469575亿元,增长7.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2%。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为32.4%,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率为-8.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4644元,比上年增长6.1%。国民总收入896915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4]比上年下降3.1%。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07327元/人,比上年提高6.6%。

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95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313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3.37%,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出生率为10.94‰;死亡人口993万人,死亡率为7.13‰;自然增长率为3.81‰。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6]2.86亿人,其中流动人口2.41亿人。 表12018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58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3419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下降0.1个百分点。全国农民工总量28836万人,比上年增长0.6%。其中,外出农民工17266万人,增长0.5%;本地农民工11570万人,增长0.9%。

2017年朝阳区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指标数据

2017年朝阳区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指标年度数据 指标2017年增长(%)一、地区生产总值(亿元)5635.5 6.6 第一产业 1.28.7 第二产业422.7 6.8 第三产业5211.5 6.5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万元)33280.2 4.2三、工业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715.4 3.9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173.0 4.4 四、能源 1、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886.08 1.33 其中:第一产业 1.23-4.65 第二产业103.72-8.17 第三产业493.270.63 2、万元GDP能耗(吨标准煤)0.1572-4.90 五、商业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2762.3 4.1 六、建筑业 1、建筑业总产值(亿元)1329.315.1 2、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7973.99.5 七、固定资产投资 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356.17.8 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815.822.4 2、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3061.8-5.6 3、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368.9-19.6 八、房地产开发 1、商品房施工面积(万平方米)2158.0 6.1 其中:新开工面积321.0-16.9 2、商品房竣工面积(万平方米)236.5-14.8 3、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102.5-36.9 4、商品房销售额(亿元)379.2-45.5 九、居民收支 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648418.0 2、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41579 3.9

十、劳动情况 全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万人)230.6 4.3十一、中关村朝阳园 中关村朝阳园企业总收入(亿元)5538.920.3十二、人口 年末常住人口(万人)373.9-3.0 其中:常住外来人口168.8-3.4十三、限额以上第三产业经营状况 1、资产总计(亿元)159013.311.4 2、收入合计(亿元)32873.411.9 3、利润总额(亿元)4452.1 5.3注:1、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不变价增速。 2、万元GDP能耗增速为不变价增速。 3、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统计口径为项目建设地口径。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产业经营地口径数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 议 【法规类别】国家计划11803 【发文字号】中发〔2000〕16号 【发布部门】a01 【发布日期】2000.10.11 【实施日期】2000.10.1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R1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2000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 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发〔2000〕16号)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第九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使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日益明显地发挥基础性作用,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

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今年五到十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根据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远景目标,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二00一至二00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为到二0一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二000年翻一番奠定坚实基础;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实质性步伐,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就业渠道拓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物质文化生活有较大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国民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将长期存在。对于当今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发展趋势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要积极进取,努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决不能因循守旧,丧失发展机遇。国内外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城镇化水平低,这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把经济结构问题解决好,才能扩大国内需

西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16年西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南昌市西湖区统计局 (2017年3月1日) 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打造‘四梁八柱’,建设‘幸福西湖’”工作主线,大力弘扬“争第一、创唯一”的西湖精神,激情工作,精干实干,一年来,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为全面建成幸福西湖奠定了扎实基础。 一、综合 经济总量:据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65062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037297万元,同比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3613326万元,同比增长8.3%。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0.00∶22.69∶77.31调整为2016年的0.00∶22.30∶77.70。人均生产总值87545元,较上年增长7.4%。 非公经济: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400896万元,增长9.2%,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50.4%提高到51.6%。 财政收入:全年财政总收入893968万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147026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

0.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增值税25563万元,增长121.2%;营业税28476万元,下降44.1%;企业所得税25720万元,增长8.7%;个人所得税16964万元,增长4.3%;城市维护建设税8680万元,增长5.2%;房产税5666万元,下降5.7%;印花税4059万元,增长76.3 %;城镇土地使用税1118万元,下降6.7 %;土地增值税10929万元,下降3.2%。 财政支出: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52346万元,比上年增长13.3%。主要支出项目有:教育48854万元,增长12.5%;科学技术3106万元,增长34.3%;文化体育与传媒2898万元,增长15.4%;社会保障和就业51411万元,增长17.1%;医疗卫生18333万元,增长9.9%;节能环保881万元,增长32.5%;城乡社区事务60958万元,增长4.1%;农林水事务2421万元,增长20.1%;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6104万元,增长185%;商业服务业等事务2476万元,下降22.6%。 物价水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1%。其中:食品烟酒上涨5.3%,衣着下降0.2%,居住上涨1.2%,生活用品及服务持平,交通和通信下降1.0%,教育文化和娱乐增长3.4%,医疗保健增长1.2%,其他用品和服务下降0.3%。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RPI)比上年上涨0.4%。其中,食品上涨6.3%,饮料、烟酒上涨0.2%,服装、鞋帽下降0.9%,纺织品下降1.0%,文化办公用品上涨2.2%,日用品下降0.4%,体育娱乐用品上涨0.7%,交通、通信用品下降4.7%,

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状况报告

一、调整结构提振需求,区域经济在攻坚克难中稳步增长 有效落实目标责任,完善压力传导机制,加大企业帮扶力度,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区域经济保持逐月向好稳步增长态势。 1、主要指标稳步增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三产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1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比去年底提高个百分点;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注册合同外资5504万美元,占年计划的%;实际利用外资8517万美元,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地方外贸出口6143万美元,占年计划的%。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双过半”。 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大明路国际汽车街区集聚效应持续增强,实施了宝马等4家汽车专卖店扩建工程,建成开业汽车街商务中心、新奇特汽配商城,全街汽车销售额达亿元,同比增长%,小车销售占全市销售量的67%以上,实现税收8750万元,同比增长%。卡子门时尚家居购物中心区特色优势逐步显现,宜家、红星美凯龙2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风光带特色品牌效应不断放大,积极推进夫子庙—风光带条例立法工作,组织开展“送旅游”活动,调整升级贵宾楼等7家企业营业面积万平方米,引进品牌规模企业6家,白鹭洲水街日益繁荣,消费需求持续走高,景区税收收入、景点收入分别达4560和318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3%和52%。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28%。 3、自主创新步伐加快。制定出台《关于深化都市产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促成了“节能环保汽车空调压缩机工程技术中心”等5个产学研合作项目,集团、公司分别被评为全市工业50强和全市百强成长型企业,普天通信等6家企业被评为“高成长科技创新百优企业”,新增无线电厂等高新技术企业3家,实现专利申请124项,软件产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28%,完成服务外包执行额2468万美元。全区76家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6%,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 二、拓展载体选资引强,项目园区在倾力推进中取得实效 坚持项目带动战略,更加注重资源配置和选资效益,积极推进重点项目、产业园区和商务楼宇等载体建设,发展空间得到拓展。 1、重点项目推进有序。突出分类推进,强化协同配合,严格督查管理,全区48项重点项目总体进展情况良好,从推进情况看,进展顺利的有明匙路拓宽二期、集庆路1号地块开发等28项,占项目总数的%,部分推进的有特易购生活购物中心建设、永乐路南侧果品公司地块开发等14项,占项目总数的%。从进展阶段看,处于实施拆迁阶段项目8个,开工准备阶段项目6个,施工阶段项目13个。 2、园区楼宇建设加速。全区15个产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建成通济都市创意产业园南区,日华光电、大明路、双龙街科技产业园等建设稳步进行,完成无线谷产业园立项,水利公司、水建仓库产业园即将开工。商务楼宇加快建设,省电信通服大厦、大明路汽车街商务中心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成教大厦、润泰市场扩建主体封顶,金榜大厦、木材市场商务综合楼开工建设。全区调整新增载体面积近12万平方米。 3、招商选资成效明显。针对区域资源禀赋特点,积极推介招商资源,招商选资取得较大进展,产业园区引进了股份、网络、文化等30家企业;商务楼宇通服大厦引进了克缇集团、投资网、海底捞等企业,安利分公司迁至鸿意商务楼。全区新引进企业700家,其中注册资本200万元以上企业64家,新增注册资本亿元。 三、改造老城打造景观,城市品质在人文传承中持续提升 加快老城改造和人文景观打造步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有效巩固文明创建和“三

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

附件1 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 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及《海域、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得意见》要求,充分发挥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经济杠杆得调控作用,提高用海生态门槛,引导海域开发利用布局优化与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与国预算法》,现对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调整如下: 一、海域等别调整 根据沿海地区行政区划变化以及海域资源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情况,全国海域等别调整如下:? ?海域等别 一等: 上海:宝山区浦东新区 山东: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 福建:厦门市(思明区湖里区) 广东:广州市(黄埔区番禺区南沙区增城区) 深圳市(福田区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盐田区) 二等:

上海:金山区奉贤区 天津:滨海新区 辽宁:大连市(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 山东:青岛市(黄岛区崂山区李沧区城阳区) 浙江:宁波市江北区温州市龙湾区 福建:泉州市丰泽区厦门市(海沧区集美区) 广东:东莞市汕头市(龙湖区金平区潮阳区)中山市珠海市(香洲区斗门区金湾区) 三等: 上海:崇明区 辽宁: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口市鲅鱼圈区 河北:秦皇岛市(海港区北戴河区) 山东:青岛市即墨区胶州市烟台市(芝罘区福山区莱山区)龙口市蓬莱市威海市环翠区荣成市日照市(东港区岚山区) 浙江:宁波市(北仑区镇海区鄞州区)台州市(椒江区路桥区)舟山市定海区 福建:福州市马尾区福清市厦门市(同安区翔安区)泉州市(洛江区泉港区) 石狮市晋江市 广东:汕头市(濠江区潮南区澄海区)江门市新会区湛

江市(赤坎区霞山区坡头区麻章区) 茂名市电白区惠州市惠阳区惠东县 海南:海口市(秀英区龙华区美兰区) 三亚市(海棠区吉阳区天涯区崖州区) 四等: 辽宁:大连市(旅顺口区金州区) 瓦房店市长海县营口市(西市区老边区) 盖州市葫芦岛市(连山区龙港区)绥中县兴城市 河北:秦皇岛市山海关区 山东:烟台市牟平区莱州市招远市海阳市威海市文登区乳山市 江苏:连云港市连云区 浙江:慈溪市余姚市乐清市海盐县平湖市玉环市温岭市舟山市普陀区嵊泗县 福建:福州市长乐区惠安县龙海市南安市 广东:南澳县台山市恩平市汕尾市城区阳江市江城区 广西:北海市(海城区银海区) 海南:儋州市 五等: 辽宁:大连市普兰店区庄河市东港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