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基础班)教学大纲(11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基础班)教学大纲(11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基础班)教学大纲(11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基础班)教学大纲(2011版)

(大纲制定时间:2011年9月)

一、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负责人:郭松涛

二、学时与学分: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验教学32/2学时),2.5学分

三、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各专业

四、先修课程:无

五、课程教材:

郭松涛、洪汝渝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8

郭松涛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第三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8

参考教材:

[1] 洪汝渝、郭松涛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8

[2] 郭松涛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第二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8

[3] 郭松涛、潭世语.计算机文化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4] 洪汝渝、郭松涛主编.计算机文化基础.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8

[5] J.Glenn Brookshear.计算机科学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4

[6] Timothy J.O’Leary.计算机科学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7] 杨振山、龚沛曾.大学计算机基础(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

[8] 汤子瀛、哲凤屏、汤小丹.计算机操作系统.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6

[9] 张尧学、史美林.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8

[10] 赵元哲.办公自动化技术及应用教程.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8

[11] Matthias Felleisen编著.黄林鹂、朱崇恺译.How To Design Programs(程序设计方法).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12] 王行言、乔林、黄维通等编著.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3] 严蔚敏、吴伟民编著.数据结构.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4] 徐士良编著.实用数据结构.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15] 梁光春、曾一、熊壮编著.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

[16] 熊壮等编著.程序设计技术.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17] 孙家骕、欧阳民、陈文科编著.C语言程序设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8] 张海藩编著.软件工程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19] 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

[20] 庄成三、洪孜、杨秋辉.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其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11

[21] 邹显春、陈策主编.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教程.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8

[22]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四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

[23] Andrew S. Tanenbaum著、潘爱民译.计算机网络(第4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8

[24] CEAC国家信息化培训认证中心.网络组建与管理.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11

[25] 鲁宏伟、汪厚祥主编.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第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

[26] 林福宗.多媒体技术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9

六、开课单位:计算机学院基础系

七、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该课程为大学本科非计算机类各专业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中,进行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教育的第一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根据教育部非计算机教育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基础”最新教学参考大纲制定。其目的和任务如下:

1.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

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计算机软件的分类、软件体系结构;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安装与设置。使学生建立计算机框图级的整机概念。

2.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内信息的表示,2、8、10、16进制相互转换,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计算机的运算基础,计算机的指令和指令系统的基本知识。为后继相关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理论学习和上机实践,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基本原理、功能、种类等知识,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设置和使用方法。

4.通过理论学习和上机实践,使学生具有掌握MS-Office办公自动化套装软件中的文字处理Word、电子表格Excel及文稿演示工具PowerPoint的应用能力以及Linux操作系统中的OpenOffice应用的能力。

5.通过理论学习和上机实践,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局域网的构成、功能和建立等的知识,使学生具有熟练利用局域网进行协同工作的能力;掌握国际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具有熟练利用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中浏览、查询、检索资料信息的能力;熟练掌握网络应用软件(FTP、Email、BT、Emule迅雷等)的安装、设置和使用的方法,掌握网页制作和网站建立的方法,了解电子商务的概念。

6.通过理论学习和上机实践,使学生了解多媒体和流媒体的基本概念,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成,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硬件、软件的使用方法及各种媒体转换方法。

7.通过理论学习和上机实践,使学生掌握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具有计算机病毒防范和计算机网络攻击防范的知识;掌握有关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及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共分为12讲,共24学时:(*号选学)

1.1.2计算机的分类及应用

1.2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1.2.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2.2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

1.2.3计算机软件系统

1.2.4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

1.3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1.3.1数制及其相互转换

1.3.2数值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1.3.3常见的信息编码

1.4计算机运算基础

1.4.1算术运算

1.4.2逻辑运算

第3~4讲:第2章操作系统基础(理论:4学时,实践:6学时)具体内容:Array第2章操作系统基础

2.1操作系统概述

2.1.1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功能

2.1.2 操作系统的分类

2.1.3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

2.2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

2.2.1 进程管理

2.2.2 作业管理

2.2.3 存储管理

2.2.4 文件管理

2.2.5 设备管理

2.3Windows XP操作系统

2.3.1 Windows操作系统概述

2.3.2 Windows XP系统安装与配置

2.3.3 Windows XP基本操作

2.3.4 Windows XP的硬件管理

2.3.5 Windows XP的软件管理

2.3.6 Windows XP 任务管理器

2.3.7 Windows XP网络管理

2.4Vista操作系统简介

2.4.1Vista操作系统概述

2.4.2Vista操作系统与XP操作系统区别

2.5其他典型操作系统

2.5.1 MS-DOS操作系统

2.5.2 Linux操作系统

上机内容:(6学时)

1.Windows 的基本操作:鼠标的使用,桌面、任务栏、窗口、菜单、剪贴功能的使用 2.Windows 文件系统的基本操作: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文件夹的建立、删除,文件的复制、

移动、删除

3.在Windows 操作系统中应用程序的安装、设置、使用

4.英文、汉字的录入;英文/汉字输入法的切换;半角/全角的切换;各种输入法的选择

(要求掌握:微软或智能ABC 拼音或Goole 拼音或搜狗拼音输入法),不断练习,达到大纲要求:15~20个汉字/分钟。 5.MS-DOS 命令及使用

常用命令:内部命令:DA TE 、TIME 、CLS 、DIR 、COPY 、PATH 、DEL 、REN 、

MD 、CD 、RD 、TYPE 。

外部命令:FDISK 、FORMAT 、SYS 、XCOPY 、DELTREE 。

6.Linux 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和使用

第5~6讲: 第3章 办公自动化基础

(理论:4学时,实践:10学时)

具体内容:

第3章 办公自动化基础 3.1 办公自动化概述 3.1.1办公自动化的发展及特点 3.1.2常用的办公自动化设备及软件 3.2 办公自动化应用软件MS-Office 3.2.1 Office 2003简介 3.2.2 字处理软件Word 3.2.3 电子表格制作软件Excel 3.2.4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 3.3 国产办公自动化应用软件WPS Office 3.3.1 WPS Office 概述

3.3.2 WPS Office 的特点及功能

上机内容:(10学时)

1. 文档的操作:1)建立与打开文档 (2)文档的编辑(插入、更改、删除、移动、复制文

本块) (3)文档的排版(字符的格式、段落排版、页面设置) (4)文档的管理(存贮文档、改变视图方式);表格的操作:1)建立表格 2)编辑表格 3)修饰表格 4)表格数据生成图表

2. *样式和模板的使用:1)创建样式 2)应用样式 3)使用模板 3. 复合文档:1)在文档中插入图形 2)图文混排 3)使用公式编辑器 4. 论文排版设计(给定论文文字、图片内容,进行论文排版)

5. Excel 表格:1)建立表格 2)编辑表格 3)修饰表格 4)公式、函数计算 5)表格

数据生成图表

6. 建立复合文档:1)在文档中插入图形 2)图文混排 3)使用公式编辑器 7. 使用样式和模板:1)创建样式 2)应用样式 3)使用模板 8. 一个专题报告或自立题目的演示文稿 9. 演示文稿内容的编排 10. 演示文稿的编辑、排版、美化

教学重点:

办公自动化基本知识,按照实验

各类样本,反复练习Office 三大套件Word 、Excel 、PPT 的编排、设计。 操作内容放在实践环节中讲解。 提交四个实验报告(实验报告2、3、4、5)。

11.

幻灯片的演示、动画的设置、放映方式的设定及幻灯片的放映

第0讲:

*第4章 程序设计基础

(理论:0学时,实践:0学时) 具体内容:

*第4章 4.1 4.1.1 4.1.2 4.1.3 4.1.4 4.1.3 4.2 4.2.1 4.2.2 算法的描述方法

4.2.3 算法与数据结构的关系 4.3 程序设计的基本过程

4.3.1 问题定义 4.3.2 算法设计 4.3.3 程序编制 4.3.4 调试运行 4.3.5 程序设计举例 4.4 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

4.4.1 结构化程序设计 4.4.2 结构化程序设计技术 *4.4.3 面向对象的概念

*4.4.4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

上机内容:(0学时)

1. 熟悉Visual C++ V6.0软件环境的基本操作。 2. 建立简单的C 程序(源程序输入)。 3. C 程序的编译、调试、运行。

教学重点:

网络分类、组成、拓扑结构、协议体系、以太网组网、常用网络设备、对等网应用、IP 地址及域名、信息搜索、常用网络软件、网站建立基本方法、电子商务基本过程。

实践环节提交一个实验报告(第6个实验报告)。

5.2.3 建立数据库和表 5.2.4 数据类型和表达式 5.3 关系模型基础

5.3.1 关系数据结构 5.3.2 关系运算

*5.3.3 关系的完整性约束 *5.3.4 关系数据库设计 5.4 SQL 语言 5.4.1 概述 5.4.2 数据定义

5.4.3 数据查询 5.4.4 数据操纵

上机内容:(0学时)

1. 熟悉MS-Office 2003中Access 数据库软件环境的基本操作。 2. 掌握数据库的建立、数据表结构的创建。 3. 掌握数据的输入、查询。

第7~8讲:

第6章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基础

(理论:4学时,实践:6学时)

具体内容:

第6章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基础

6.1 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

6.1.1 计算机网络的概述 6.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6.1.3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 6.1.4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6.1.5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6.2 计算机局域网

6.2.1 局域网的概述与种类 6.2.2 以太网的组网 6.2.3 常用网络设备 6.2.4 常用网络操作系统

6.2.5 Windows 对等网的使用 6.3 Internet 基本知识

6.3.1 因特网概述

6.3.2 IP 地址表示及域名系统 6.3.3 Internet 常用接入方法 6.3.4 Internet 常用信息服务 6.4 Internet 信息检索及软件应用 6.4.1 Internet 信息搜索方法

6.4.2 常用搜索引擎

6.4.3常用浏览器及使用

6.4.4远程登录(Telnet)

6.4.5文件的上传下载软件使用

6.4.6电子邮件的使用

6.5网页的设计与网站建立

6.5.1网页设计的常用工具

6.5.2用FrontPage创建网站

6.5.3FrontPage的基本操作

6.5.4网页的链接

6.5.5网页中媒体制作工具

6.5.6网站的发布

6.6电子商务应用

6.6.1电子商务基本概念

6.6.2电子商务的主要功能

6.6.3电子商务的运行平台

6.6.4电子商务应用实例

上机内容:(6学时)

1.局域网中的对等网的配置(IP地址、网关、DNS、计算机名、工作组)和资源共享2.*局域网中的C/S结构的认识、域的登录、权限设置、资源共享及访问

3.IE浏览器的设置和使用

4.互联网中的搜索引擎的正确使用和信息查询

5.互联网中的文件的上传下载(FTP、迅雷等)

6.互联网中免费资源的申请与使用

7.电子邮件OE、Foxmail账户的设置

8.电子邮件的收发、邮件中附件的处理

9.网页设计与网站的建立

7.3多媒体系统的软件环境

7.3.1图像软件环境及应用

7.3.2声音软件环境及应用

7.3.3视频软件环境及应用

教学重点:

信息安全基本概念、网络攻击

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及防范、数据加密、数字签名、数据备份、防火墙技术、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规范、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软件

知识产权保护等。 7.4 多媒体数据压缩与存储

7.4.1 静止图像压缩标准 7.4.2 数字音频压缩标准 7.4.3 运动图像压缩标准 7.5 多媒体应用系统开发方法

7.5.1 多媒体应用开发工具功能 7.5.2 多媒体应用开发工具分类 7.5.3 多媒体应用开发过程

7.5.4 常用多媒体应用开发工具简介

上机内容:(8学时)

1.操作系统中多媒体应用软件的安装与设置

2.多媒体中图像文件的播放、格式转换,简单图像处理 3.多媒体中声音文件的播放、格式转换

4.多媒体中视频文件的播放、格式转换,文件合并及剪接处理

第11讲:

第8章 信息安全与社会责任

(讲课:2学时,上机实验:2学时)

具体内容:

第8章 信息安全与社会责任 8.1 信息安全 8.1.1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8.1.2网络黑客及网络攻击防范 8.1.3系统安全规划与管理 8.2 计算机病毒 8.2.1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特点 8.2.2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危害 8.2.3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 8.3 计算机安全技术

8.3.1 数据加密 8.3.2 数字签名 8.3.3 数据备份 8.3.4 防火墙技术

8.4 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规范

8.4.1社会责任 8.4.2网络道德建设

8.5 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的法规 8.6 软件知识产权保护

上机内容:(2学时)

1. 在Internet 上查询“360卫士”电脑实时保护、木马、恶评软件防范功能 2. 在Internet 上查询比较,流行查杀病毒软件优劣 3. 在Internet 上查询网络犯罪案例 4. 在Internet 上查询知识知识产权案例

以下是参考题目:

(1)我国大型计算机的现状与将来(我国大型计算机发展水平、世界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实际差距)

(2)自由软件Linux操作系统的发展、应用及未来(与Windows比较之优缺点、Linux版本种类、开发支持、应用软件支持、知识产权等)

(3)办公自动化的未来(办公自动化的内容、实现工具、发展方向。未来可能呈现的形态)(4)软件创造力对我国IT领域发展的影响及我国软件的未来(我国软件行业与世界之比较,包括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网络软件、用户端设备[如智能手机、智能终端、智能家电等]软件,举例论述,如MS公司、Apple公司等)

(5)微软Office与Linux下https://www.360docs.net/doc/c2191792.html,或LibreOffice之比较及各自的未来(两者对应的应用模块、功能、兼容性等)

(6)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方向及未来呈现的形态(网络应用方面、应用手段、对工作、学习、生活的影响、未来发展方向构想)

(7)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及未来(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网站等方面论述,尤其是各种媒体的文件类型,为什么不断出现新的媒体类型等)

(8)计算机信息安全对应用的影响及未来的挑战(信息安全涉及领域、保证信息安全的手段方法、自己怎样保证信息安全、结合未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可能出现的挑战)(9)云计算的应用及未来(结合学习、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叙述)

(10)云存储的应用及未来(结合学习、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叙述)

(11)IPv6技术及IPv6网络应用及今后IT的影响(结合学习、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叙述)(12)物联网技术、应用及未来(结合学习、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叙述)

总复习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组织复习(2学时,时间自排)

九、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计算机软件的分类、软件体系结构;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安装与设置。使学生建立计算机框图级的整机概念。

2.掌握计算机内信息的表示,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形式和表达形式,各种进制的相互转换。

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计算机的运算基础,计算机的指令和指令系统的基本知识。

3.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基本原理、功能、种类等知识,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设置和使用方法。具备使用微机操作系统的基本能力,熟悉操作系统常用命令。掌握Windows 的使用方法和MS-DOS方式下常用命令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微软拼音或智能ABC拼音或搜狗拼音或Google拼音),应达到15~20个汉字/分钟的录入速度。4.了解字处埋软件Word的基本功能,掌握Word的使用方法。能熟练使用Word进行复合文档(图文混排,表格、公式的编排)、论文的编辑、排版操作并应用到实际工作环境中。5.了解电子表格Excel的基本功能。掌握其使用方法,能熟练使用Excel制作常用电子表格文档并应用到实际工作环境中。

6.了解文稿展示工具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掌握使用方法。能熟练使用PowerPoint制作常用类别(报告、专题、讲演等)的电子演示文档并应用到实际工作环境中。

7.掌握计算机局域网的构成、功能和建立等的知识,具有熟练利用局域网进行协同工作的能力;

掌握国际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具有熟练利用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中浏览、查询、检索资料信息的能力;熟练掌握电子邮件软件的安装、设置和使用的方法。掌握网页制作和网站建立的一般方法。

8.了解电子商务的概念和交易平台及操作过程。

9.通过理论学习和上机实践,使学生了解多媒体和流媒体的基本概念,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成,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组成,、各种媒体格式转换、媒体的简单处理方法。10.掌握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具有计算机病毒和网络攻击的防范知识;掌握有关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及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

十、说明

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

与理论教学(课堂教学)进程同步的实践教学环节共32学时,共分为8次(每次4学时)

上机实习训练,其每一次的实习训练内容参见第八部分课程内容中的上机内容部分,实践环节共完成7个实验报告,具体内容参见“十一考试方式2”。

十一、考试方式:

该课程的考核成绩由笔试成绩、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三个部分组成。

1.笔试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50%,章节比例分配如下:第1章计算机系统基础20%

第2章操作系统基础20%

第3章办公自动化基础15%

第4章程序设计基础0%(考试不要求)

第5章数据库技术基础0%(考试不要求)

第6章计算机网络及应用基础25%

第7章多媒体技术基础15%

第8章信息安全与社会责任5%

2.实验考核:实验考核成绩由实验报告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实验部分由7个实验报告构成,每个实验报告满分6分(其中实验报告3为9分),共45分,占总成绩的45%,平时成绩5分,占总成绩5%。实验成绩合计50分,占总成绩50%。实验报告内容如下:实验报告1Windows系统应用实验(6分)

实验报告2Word复合文档的设计实验(6分)

实验报告3Word论文排版的设计实验(9分)

实验报告4Excel电子表格综合设计实验(6分)

实验报告5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综合设计实验(6分)

实验报告6计算机网络应用实验——对等网使用、信息搜索、电邮客户端软件使用、网页设计(6分)

实验报告7多媒体技术应用实验——各种媒体文件格式转换(6分)

注:每个实验报告样本可在实验教学中心的服务器1、2、3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中下载。样本只是实验报告规范化要求的样本,每个实验报告完成的具体内容,由任课教师结合该章内容和自己教学班专业的具体情况自拟,也可以和样本要求一致。

3.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考核平时理论课实验课出勤、作业完成情况等,在统一的课程成绩明细表(期末前通过电邮发给每位任课教师)中给出每次的实验成绩、平时成绩(其实验总成绩和占最终成绩50%的实验平时总成绩由成绩表自动计算)。

十二、学时分配

该课程理论教学(课堂教学)24学时;实践教学(上机实验)32/2学时,共40学时,2.5学分。

注:各位任课教师,有关该课程的教学法研究、教学设想,对教材、多媒体课件的建议和意见,对教学时数的分配、上机实验时数的安排、考试方式及考试内容的建议和意见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模拟试题一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模拟试题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Word 2003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位于界面最上方的蓝色长条区域,用于显示文件的名称与存储路径,称为标题栏 B.执行菜单栏的“视图”命令,点击“标尺”选项,在文本编辑区上边和下边会显示标尺 C.状态栏中会显示已经打开的Word文档的当前文档页码、文档总共的节数、文档的总页码、文档的作者、当前光标的位置信息 D.Word 2003一般默认安装在【Program Files】/【Microsoft Office】/【OFFICE11】子文件夹下 2.在PC中,I/O的中文意思是(C)。 A.读写存储器 B.操作系统 C.输入/输出 D.接口电路 3.在Word 2003中,执行菜单栏中的(A)命令进行设置,可以禁止Word启动时自动显示任务窗格。 A.视图/任务窗格 B.文件/属性 C.窗口/任务窗格 D.工具/选项 4.Internet中电子邮件服务使用的协议是(D)。 A.TCP/IP B.HTTP/FTP C.SPX/IPX D.POP3/SMTP 5.当一个文档窗口被关闭时,该文档将(D)。 A.保存在外存中 B.保存在内存中 C.保存在剪贴板中 D.由用户决定是否保存 6. 与十进制数7等值的二进制数是(A)。 A.0111 B.0101 C.1000 D.1001 7.下列存储容量单位中,最大的是(D)。 A.Byte B.KB C.MB D.GB 8.在Windows中按文件名查找时,可用(A)代替任意单个字符。 A.? B.* C.! D.% 9.在PowerPoint 2003中,新建演示文稿已选定“诗情画意”应用设计模板,在文稿中插入一个新幻灯片时,新幻灯片的模板将(B)。 A.采用默认型设计模板 B.采用已选定设计模板 C.随机选择任意设计模板 D.用户指定另外设计模板 10.Windows窗口菜单中呈灰色的选项,表示(A)。 A.该选项不能执行 B.该选项可以执行 C.该选项正在执行 D.该选项已被删除 11.一台完整的计算机硬件是由(D)、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 A.加法器 B.控制器 C.驱动器 D.中央处理器 12.在Windows中,若要查看某个文件或文件夹的属性,可(B)该文件夹图标,并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属性”。 A.右键双击 B.右键单击 C.左键双击 D.左键单击 13.下列程序不属于附件的是(C)。 A.计算器 B.记事本 C.网上邻居 D.画笔 14.计算机系统加电启动时,应先给外部设备加电,再给(A)加电。 A.主机 B.投影仪 C.显示器 D.打印机

第五版《大学计算机基础》思考题及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思考题 第一章计算机与信息社会 1.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电子管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晶体管电路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 第四代电子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 2. 按综合性能指标,计算机一般分为哪几类? 1 高性能计算机 2 微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 3 工作站 4 服务器 5 嵌入式计算机 3. 信息与数据的区别是什么?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有意义,而数据没有。但当数据以某种形式经过处理、描述或与其他数据比较时,便赋予了意义。 第二章计算机系统 1. 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的过程。 1)取指令2)分析指令3)执行指令4)一条指令执行完成,程序计数器加1,然后回到1)。 2. 存储器的容量单位有哪些?若内存的大小为512MB,则它有多少个字节? 单位:B KB MB GB TB 512MB=512×1024×1024 B 3. 指令和程序有什么区别? 指令是能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的一串二进制代码,它规定了计算机能完成的某一种操作。 程序是由一系列指令组成的。 4. 简述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各自的特点。 (1)机器语言是由二进制代码0和1按一定规则组成的、能被机器直接理解和执行的指令集合。 (2)汇编语言是使用一些反应指令功能的助记符代替机器语言的符号语言(3)高级语言是一种接近于自然语言和数学公式的程序设计语言。

5.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哪几部分构成?主机主要包括了哪些部件? 硬件系统由主机和外部设备组成,主机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和内存,外部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 6.衡量CPU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1)CPU字长,CPU内部各寄存器之间一次能够传递的数据位,即在单位时间内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的位数。 (2)位宽,CPU通过外部总线与外部设备之间一次能够传递的数据位。 (3)x位CPU,通常用CPU的字长和位宽来称呼CPU (4)CPU外频,即CPU总线频率,是由主板为CPU提供的基准时钟频率 (5)CPU主频,也叫工作频率,是CPU内核电路的实际运行频率。 (6)CPU的生产工艺技术,通常用微米来描述,精度越高表示生产工艺越先进。 7. 内存和外存有什么区别?若内存大小为1G,则它有多少个字节? 内存和外存有很多不同之处: 1)内存可以直接被CPU访问,外存不能直接被CPU访问 2)内存信息是暂时的,外存信息可以永久保存的 3)相对来说,内存容量小价格高,外存容量大价格低 4)内存速度快,内存速度慢。 1G=1024×1024×1024 B 8. 系统主板主要包括了哪些部件? CPU插座、控制芯片组、BIOS芯片、内存内插槽、各种接口、AGP总线扩展槽、PCI扩展槽。 9.微型计算机的内部存储器按其功能特征可分为几类?各有什么区别? (1)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RAM通常指计算机主存,使用动态随机存储器,制作成内存条形式出现。CPU对它们既可读出又可写入数据。 (2)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简称ROM)。CPU对他们只取不存,其信息用户无法修改。断电时信息不会丢失。ROM中一般存放计算机系统管理程序。 (3)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是介于CPU和内存之间的一种课高速存取信息的芯片,用于解决它们之间的速度冲突问题。 10.高速缓冲存储器的作用是什么? 高速缓冲存储器是CPU和RAM之间的桥梁,用于解决他们之间的速度冲突问题。

大学计算机基础答案

一、选择题 1._____________是现代通用计算机的雏形。 A. 宾州大学于1946年2月研制成功的ENIAC B.查尔斯?巴贝奇于1834年设计的分析机 C.冯?诺依曼和他的同事们研制的EDV AC D.艾伦?图灵建立的图灵机模型 2.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是_____________。 A.查尔斯?巴贝奇B.图灵C.阿塔诺索夫D.冯,诺依曼 3.物理器件采用晶体管的计算机被称为_____________。 A.第一代计算机B.第二代计算机 C.第三代计算机D.第四代计算机 4.目前,被人们称为3C的技术是指_____________。 A. 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 B.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C.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D.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和信息应用技术 5.下列不属于信息系统技术的是_____________。 A. 现代信息存储技术B.信息传输技术 C.信息获取技术D.微电子技术 6.在下列关于信息技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 。 A.微电子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基础 B.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C.光电子技术是继微电子技术之后近30年来迅猛发展的综合性高新技术 D.信息传输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7.在电子商务中,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称为_____________。 A.B2B B.B2C C.C2C D.C2B 8.计算机最早的应用领域是_____________。 A.科学计算B.数据处理C.过程控制D.CAD/CAM/CIMS 9.计算机辅助制造的简称是_____________。 A.CAD B.CAM C.CAE D.CBE 10.CBE是目前发展迅速的应用领域之一,其含义是_____________。 A.计算机辅助设计B.计算机辅助教育 C.计算机辅助工程D.计算机辅助制造 11.第一款商用计算机是_____________计算机。 A.ENIAC B.EDV AC C.MARK I D.UNIV AC 二、填充题 1.图灵在计算机科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建立图灵机模型和提出了_____________ 。 2.最近的研究表明,电子计算机的雏形应该是由阿塔诺索夫和他的研究生在1941年 制作成功的_____________计算机。 3.以“存储程序”的概念为基础的各类计算机统称为_____________。 4.第一款商用计算机是1951年开始生产的_____________计算机。 5.第一代电子计算机采用的物理器件是_____________。 6.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英文简称是_____________。 7.未来计算机将朝着微型化、巨型化、_____________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大学计算机基础》各章习题答案(Win7+Office2010)

目录 第一章答案 (1) 第二章答案 (3) 第三章答案 (5) 第四章答案 (5) 第五章答案 (5) 第六章答案 (5) 第一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CCBCC AABBA AC 二、填空题 1. 世界上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研制,该机的英文缩写名是ENIAC 。2.冯·诺依曼原理又称为:“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3.计算机的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个部分组成。 4. 微型计算机总线一般由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组成。 5. 请将下列数据进行相应的转换: (0.125)10=(0.001 )2 (11010011)2=(211 )10 (127)10=(1111111 )2=(7F )16 (FD)16=(11111101 )2=(375 )8 6. 多媒体对象可为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视频。 7. 多媒体的特性主要包括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交互性和集成性。 8. 数据库领域中最常见的数据模型主要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3种。 9. 计算机科学家Niklaus Wirth曾对程序下了如下定义:程序=算法+数据结构。 10. 能够被计算机直接执行的语言是:机器语言。 11. 黑客的常见入侵手段主要有木马入侵和漏洞入侵。 三、简答题 1.计算机经历了几代的发展?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计算机发展已经经历了四代,现在正在向第五代发展。

2.采用二进制数表示计算机数据具有哪些好处? 采用二进制数表示计算机数据具有以下好处: (1)容易表示 二进制数只有“0”和“1”两个基本符号,易于用两种对立的物理状态表示。 (2)运算方便 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是计算机的基本运算,采用二进制可以简单方便地进行这两类运算。 (3)简单可靠 二进制只有“0”和“1”两个数码,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在数字传输和处理时容易识别,不易出错。 3.计算机信息的存储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计算机信息的存储单位主要有位、字节、和字等几种。一个字由若干个字节组成,一个字节由8个二进制位组成。 4.常见的信息编码有哪些?汉字编码主要包括哪几种? 常见的信息编码有BCD码、ASCII码、Unicode编码和汉字编码。汉字编码主要包括输入码、交换码、机内码和输出码。 5.计算机有哪些主要的性能指标? 计算机主要有以下性能指标:主频、字长、内存储器容量、运算速度、存取周期、外设扩展能力、软件配置情况。 6.媒体可以分成哪些类型? 一般而言,媒体通常被理解为信息传播的介质和渠道,如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今天的互联网和移动网络。同时,在教学中所指的媒体,是指信息的物理载体,如书本、挂图、磁盘、光盘、磁带以及相关的播放设备等。 7.多媒体系统由哪些部分构成? 一个完整的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由多媒体计算机硬件和多媒体计算机软件两部分组成。多媒体计算机的主要硬件除了常规的硬件如主机、硬盘驱动器、显示器、网卡之外,还要有音频信息处理硬件、视频信息处理硬件及光盘驱动器等部分;多媒体软件系统包括多媒体操作系统、创作系统和应用系统。 8.多媒体有哪些关键技术? 多媒体处理的关键技术主要如下: (1)视频、音频等媒体数据压缩/解压缩技术;(2)多媒体专用芯片技术;(3)多媒体存储技术;(4)多媒体输入/输出技术。 9.什么是程序设计?程序设计的过程有哪些? 程序设计就是完成一项程序工作的过程。其过程如下: ①分析问题,明确任务; ②进行数学建模; ③确定数据结构和算法;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总结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XX学院) 课程总结与分析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任课教师:XXX 授课时间:2013.9.10-2013.12.29 学时安排: 4 学时/周授课班级:XXX 学生人数:X人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类课程,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 一、教学学时与内容: 本学期共上课15 周,计划学时:60学时,实际完成教学内容: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二章Windows XP 的使用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第四章Internet 基础及应用第五章Word 2003 文字处理软件第六章Excel2003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第七章PowerPoint2003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第八章常用工具软件 二、教学方法:理论课: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实践课:上机操作 三、教学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逐步掌握Word2003、Excel2003、PowerPoint和网络的基本操作。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操作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操作基础又参差不齐,所以在教学中我加强教学管理,注意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教育;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注重教学内容的应用性;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在实验课上认真辅导学生上机,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注重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学生对此门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掌握了计算机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是60 学时。 主要讲授计算机的基础 WindowXP 、

的基本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学生能力水平的层次参差不齐,尤其对于程序设计部分,少数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甚至有的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按照教学进度要求正常授完课后,针对学生的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力求全班都达到教学标准要求。 四、教学效果: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学生基本上学习和掌握了应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学效果良好,可以说是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五、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分成几个大组进行分层次教学,还应适量增加课时,增加实验项目,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愿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实践的比例,在讲理论课的时候,应能做到边讲边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XX学院:XX 2013年12月31日

计算机基础参考文献

教材主要参考资料 [1] 王移芝,罗四维.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杨振山,龚沛曾.大学计算机基础(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冯博琴,大学计算机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李秀等,计算机文化基础(第5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 June jamrich Parsons,Dan Oja.计算机文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6] 山东省教育厅组编.计算机文化基础.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7] Silberschatz等著;杨冬青,唐世渭等译.数据库系统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8] 周立柱,冯建华,孟小峰等著.SQL Server数据库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9] 刘瑞新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0] 冯博琴.大学计算机.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11] 闵东.计算机选配与维修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2] 丁照宇等.计算机文化基础.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13] 北京科海培训中心.新概念Office 2000六合一教程.北京:北京科海集团公司,2001 [14] 黄逹中,黄泽钧,胡璟.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15] 刘晨,张滨.黑客与网络安全.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9 [16] 胡昌振等.面向21世纪网络安全与防护.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1999 [17]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四版).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18] 张尧学等.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9] 肖金秀等.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20] 吴权威等.多媒体设计技术基础.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21]June jamrich Parsons,Dan Oja.计算机文化(第五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 [22]T Imothy J.O’Leary.Computing Essentials(影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3]Steven L.Mandell,Sachi Sakthivel著. 尤晓东等译.《计算机信息处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 [24]陶树平等.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5]冯博琴等.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6]王移芝等编.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7]李秀,安颖莲,姚瑞霞等.计算机文化基础(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28]刘甘娜等编.多媒体应用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9]相万让主编.网页设计与制作.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

超星2018大学计算机基础答案(修正版)

超星2018大学计算机基础答案 (修正版)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1物理器件采用晶体管的计算机称为第()代计算机。A、一 B、二C、三D、四正确答案:B 2时至今日,计算机仍采用存储程序原理,原理的提出者是()。 A、莫尔 B、冯.诺依曼 C、比尔.盖茨 D、图灵 正确答案:B 3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是()。A、查尔斯.巴贝奇B、莫奇利和埃克特 C、阿兰.图灵D、冯.诺依曼 正确答案:C 4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年。A、1939 B、1946 C、1952 D、 1958 正确答案:B 5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 4个时代,各个时代划分的原则是根据()。

A、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器件 B、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C、程序设计语言 D、计算机的存储量 正确答案:A 6 ()是现代计算机的雏形。 A、查尔斯.巴贝奇于1834年设计的分析机 B、宾夕法尼亚大学于 1946 年2月研制的ENIAC C、冯.诺依曼小组研制的 EDVAC D、阿兰.图灵建立的图灵机模型 正确答案:A 计算机系统的发展 1下列()是衡量微处理器的主要指标。A、主频B、字长C、速度D、工 艺正确答案:A , C 2计算机系统的发展趋势不包括()。A、巨型化B、微型化C、智能化D、复合化正确答案:D 3将CPU集成在一块芯片上所形成的元器件称为()A、微处理器B、ROM C、CMOS D、Cache 正确答案:A 4下列()不属于输入设备。 A、扫描仪B、键盘C、硬盘D、体感设备正确答案:C 5负责解释和执行程序的部件称为()。A、内存B、中央处理单元C、输入设备D、输出设备正确答案:B 6下面对计算机特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运算速度快B、计算精度高C、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D、随着计算机硬件设备及软件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其价格也越来越高正确答案:D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教学学时:32(理论)+32(实践) 课程学分:3 先行课程: 适用专业:非计算机类专业 参考教材: 1. 《大学计算机基础》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1年2月(主编:张洪明、陈环、刘玉菊、布瑞琴、朱有才) 2. 《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8月(主编:周艳萍、施洋) 3.《大学计算机基础》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7年9月(主编:张洪明) 4.《大学计算机基础》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年8月(主编:郭晔) 一、课程性质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课程。针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规律,与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和技能密切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向学生系统介绍以操作系统、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包括计算机系统构成、操作系统、办公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信息检索与安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网页设计等内容的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全面提升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层次,体现文化和信息意识,突出计算机知识的基础性和实用性。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较全面和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和网络的基本概念,具备在网络环境下应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和信息处理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和信息处理原理。 2.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一般知识和操作技术。 3.熟练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和操作。 4.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掌握简单的Html网页设计语言的使用,掌握 Dreamweaver 网页制作基本技术。 5.了解多媒体图像、音频、视频等基本原理,掌握Flash等软件的一般使用。 6.了解和掌握信息检索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 (二)职业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三种能力。 (三)素质养成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和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意识和职业道德 4.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信息化处理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四)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 获得云南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一级C类考证)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五版_第1-4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a)四个阶段: 电子管计算机阶段;晶体管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集成电路计算机阶段;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 b)主要特征: 电子管计算机阶段: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数据表示主要是定点数;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 晶体管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 采用晶体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内存大都使用铁金氧磁性材料制成的磁芯存储器。 集成电路计算机阶段:逻辑元件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和中规模集成电路。 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按综合性能指标分类,计算机一般分为哪几类?请列出各计算机的代表机型。 高性能计算机(曙光),微型机(台式机算机),工作站(DN-100),服务器(Web服务器)。 3.信息与数据的区别是什么? 信息:对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反映,又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表征。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4.什么是信息技术? 一般是指一系列与计算机等相关的技术。 5.为什么说微电子技术是整个信息技术的基础? 晶体管是集成电路技术发展的基础,而微电子技术就是建立在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各种半导体器件基础上的高新电子技术。 6.信息处理技术具体包括哪些内容?3C含义是什么? a)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识别、转换、加工,使信息安全地存储、传送,并能方便的检索、再生、利用,或便于人们从中提炼知识、发现规律的工作手段。 b)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的总称 7.试述当代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应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电子商务、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多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等。 第二章 1.简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2.计算机硬件包括那几个部分?分别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a)主机和外设 b)主机包括中央处理器和内存作用分别是指挥计算机的各部件按照指令的功能要求协调工作和存放预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外设包括输入输出设备和外存,作用是接受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和程序并将它们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形式存放在内存中,将存放在内存中由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变为人们所能接受的形式。 3.指令和程序有什么区别?试述计算机执行指令的过程。 a)指令是能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的二进制代码,程序是计算机指令的有序集合。 b)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 4.指令的串行执行和并行执行有什么区别? 串行执行即在任何时刻只能执行一条指令,并行执行可以执行多条指令。 5.什么是流水线技术? 在程序执行时多条指令重叠进行操作的一种准并行处理技术。 6.简述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区别。 系统软件是指控制计算机的运行、管理计算机的各种资源、并为应用软件提供支持和服务。应用软件是利用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为某一专门目的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大学计算机基础模拟题 一、单选题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C)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2、以下软件中,(D)不是操作系统软件。 A、Windowsxp B、unix C、linux D、microsoft office 3、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D)不同的码。 A. 8个 B. 16个 C. 128个 D. 256个 4、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C)中才能被CPU执行。 A. 磁盘 B. 硬盘 C. 内存 D. 外存 5、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A)。 A、显示器 B、键盘 C、鼠标 D、手字板 6、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中的K代表(B)。 A. 102 B. 210 C. 103 D. 28 7、RAM代表的是(C)。

A. 只读存储器 B. 高速缓存器 C. 随机存储器 D. 软盘存储器 8、组成计算机的CPU的两大部件是(A)。 A、运算器和控制器 B. 控制器和寄存器 C、运算器和内存 D. 控制器和内存 9、在描述信息传输中bps表示的是(D)。 A、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B、每秒传输的指令数 C、每秒传输的字数 D、每秒传输的位数 10、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主要指(A )的容量。 A.RAM B.ROM C.CMOS D.Cache 11、十进制数27对应的二进制数为( D )。 A.1011 B. 1100 C. 10111 D. 11011 12、Windows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A)。 A、树形结构 B、线形结构 C、层次结构 D、网状结构 13、将回收站中的文件还原时,被还原的文件将回到(D)。 A、桌面上 B、“我的文档”中 C、内存中 D、被删除的位置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微型计算机硬件组成 1.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由哪几部分构成?主机主要包括了哪些部件? 答:微机的硬件主要由主机和外设两部分构成。 主机主要包括了主机板(主要有CPU和内存)、各类驱动器、电源、各类适配器等。 2.微机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答:以下五个方向 高速化;超小型化;多媒体化;网络化;隐形化。 3.系统主板主要包括了哪些部件? 答:CPU、内存、接口等。 4.衡量CPU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答:字长:即内部数据总线的位数

位宽:即外部数据总线的位数 外频:即CPU总线频率,是由主板为CPU提供的基准时钟频率。主频:即CPU内核电路的实际运行频率,也称内频。 生产工艺技术:即集成电路的集成化程序。 5.微机的内部存储器按其功能特征可分为几类?各有什么区别?答:三类即RAM、ROM、CACHE RAM:存放操作系统、系统软件及用户程序等;可读写;关机内容将全部消失。 ROM:存放BIOS;只可读;关机内容仍然存在。 CACHE:暂存RAM向CPU传送的数据;速度快;容量小;价格贵。 6.外存上的数据能否被CPU直接处理? 答:不能。 7.高速缓冲存储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暂存RAM向CPU传送的数据。 8.常用的外存储器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有磁介质存储器、光介质存储器和移动存储产品。 磁介质存储器:以磁性物质为其制作材料,运用磁的物理特性实现二进制数据的存取。 光介质存储器:利用激光在介质上二进制数据的存取。 移动存储产品。不固定于计算机上,可方便移动、携带的新型存储设备。 9.什么是总线?按总线传输的信息特征可将总线分为哪几类?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答:所谓总线是指计算机内部数据传输的通道即连线。 按总线传输的信息特征可将总线分类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数据总线:用于CPU与内存或I/O接口之间的数据传递。 地址总线:用于存储单元或I/O接口地址信息的传递。 控制总线:用于控制器所发出的控制信号的传递。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说明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68 学分:2 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或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深入应用计算机技术,以经成为人们在社会各领域工作的基本技能。因此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已成为人才素质的培养和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计算机基础不仅是文化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看,更是技术技能教育。通过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计算机,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 3. 熟悉并掌握常用的计算机办公软件,即目前流行的Office 2010的基本组件的用法; 4.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及实际应用; 5. 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常用的多媒体操作软件;

6. 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方法;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的重点内容包括: 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及工作流程; 3. Office 2010各组件的具体使用方法; 4.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 5. 多媒体及数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操作。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授课的指导思想是: 1. 立足改革,以培养高素质有创造精神的人才为教学目标。 2. 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与现实生活贴切和具有趣味性的实例进行讲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3. 强化实践,大学计算机这门课主张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实践操作,因此就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习致用,通过实践来强化对于计算机基本理论的掌握。

《大学计算机基础》章节知识点汇总

《大学计算机基础》章节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简述计算机的发展情况。 答:1946年2月,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ENIAC至今,按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元件的变化来划分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大致辞可分为四代: 第一代为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电子管。 第二代为晶体管计算机(1959~1964)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晶体管,这一时期了出现了管理程序及某些高级语言。 第三代为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出现操作系统,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等。 第四代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至今)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了微型计算机及巨型计算机等多种类型的计算机,并向微型化、巨型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2、计算机在信息技术中的作用 (1)能够快速高质量的实现人工无法完成的数据处理工作。 (2)大容量存储设备的记忆能力使得世界空间变大了。 (3)不断发展的多媒体技术进入到信息技术领域。 (4)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拉近了世界各地人们的距离。 (5)计算机在决策系统的使用,有助于决策的科学化。 3、简述摩尔定律 (1)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的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Mo ore)提出来的。 (2)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3)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4、电子计算机的系统结构 5、ROM和RAM (1)ROM(只读存储器) 计算机工作过程中,只能从ROM读取数据,不能写入,ROM内的信息是在制造时用专用设备一次写入的常用来存放重要的系统程序或数据内容是永久性的,在关机或断电的情况下也不会丢失,目前常见PROM、EPROM、EEPROM、MROM (2)RAM(随机读写存储器) CPU运行期间既可从RAM中读取信息,也可向其写入信息,断电后,所存信息会丢失又分为SRAM(静态)和DRAM(动态) 6、软件和硬件的关系 硬件和软件同是构成计算机系统的两大要素,缺一不可。 (1)未配置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Bare Machine),用户无法使用。 (2)没有硬件,软件就不能得到体现。软件和硬件是相辅相成的。 (3)计算机性能的提高,既要靠硬件的发展,也要靠软件的不断完。 7、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字长:计算机一次同时处理的2进制位数,字长越长,性能越高 主频:CPU的时钟频率,越高越快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总结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学院) 课程总结与分析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2013.9.10-2013.12.29 学时安排:4学时/周 授课班级:××× 学生人数:×人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类课程,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 一、教学学时与内容: 本学期共上课15周,计划学时:60学时,实际完成6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二章 Windows XP 的使用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四章Internet基础及应用 第五章Word 2003文字处理软件 第六章Excel2003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第七章PowerPoint2003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第八章常用工具软件 二、教学方法: 理论课: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 实践课:上机操作 三、教学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主要讲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逐步掌握WindowXP、Word2003、Excel2003、PowerPoint和网络的基本操作。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操作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操作基础又参差不齐,所以在教学中我加强教学管理,注意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教育;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注重教学内容的应用性;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在实验课上认真辅导学生上机,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注重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学生对此门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学生能力水平的层次参差不齐,尤其对于程序设计部分,少数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甚至有的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按照教学进度要求正常授完课后,针对学生的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力求全班都达到教学标准要求。 四、教学效果: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学生基本上学习和掌握了应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学效果良好,可以说是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五、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分成几个大组进行分层次教学,还应适量增加课时,增加实验项目,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愿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实践的比例,在讲理论课的时候,应能做到边讲边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院:×× 2013年12月31日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五版第1-4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a)四个阶段: 电子管计算机阶段;晶体管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集成电路计算机阶段;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 b )主要特征: 电子管计算机阶段: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数据表示主要是定点数;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 晶体管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采用晶体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内存大都使用铁金氧磁性材料制成的磁芯存储器。集成电路计算机阶段:逻辑元件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和中规模集成电路。 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 按综合性能指标分类,计算机一般分为哪几类?请列出各计算机的代表机型。 高性能计算机(曙光),微型机(台式机算机),工作站(DN-100 ),服务器(Web服务器)。 3. 信息与数据的区别是什么? 信息:对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反映,又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表征。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4. 什么是信息技术? 一般是指一系列与计算机等相关的技术。 5. 为什么说微电子技术是整个信息技术的基础? 晶体管是集成电路技术发展的基础,而微电子技术就是建立在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各种半导体器件基础上的高新电子技术。 6. 信息处理技术具体包括哪些内容?3C含义是什么? a )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识别、转换、加工,使信息安全地存储、传送,并能方便的检索、再生、利用,或便于人们从中提炼知识、发现规律的工作手段。b)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的总称 7. 试述当代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应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电子商务、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 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多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等。

大学计算机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判断题 1.第一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是采用晶体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 2.第二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 3.美国Intel公司推出的第一个微处理器芯片是Intel 8086。(×) 4.以Intel 4004为核心的电子计算机就是微型计算机,简称为微机。(√) 5.对量子计算机的研究,主要目的是解决经典计算机中的存储容量问题。(×) 6.计算机的处理能力主要由两个方面来决定:一是计算机部件的运算速度,二是部件排列的紧密程度。(√) 7.?诺依曼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计算机自动地从存中取指令、分析指令再执行该指令,接着取下一条指令,周而复始地工作。(√)8.第一台具有“存储程序”思想的计算机是1946年诞生的,其名称为ENIAC。(×) 9.未来计算机可能朝着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和生物计算机等方向发展。(√) 10.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11.软件逐步硬件化是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12.当代计算机基本属于?诺依曼体系结构。(√) 13.第三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是采用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 14.第四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是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 15.总线是连接计算机外部设备的一组私有的信息通路。(×) 16.第一台PC机是由IBM公司推出的。(√) 17.按照目前计算机市场的分布情况来分,计算机可以分为大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嵌入式系统等。(√) 18.一体微机计算机属于嵌入式系统的畴。(×) 19.生物计算机具有体积小、功效高、能自我修复、能耗低、没有信号干扰的特点。(√) 20.光子计算机具有无需导线,一小部分能量就能驱动、信息储存量大的特点。(√) 21.自动柜员机属于微型计算机的一种。(×) 22.个人计算机(PC机)属于微型计算机。(√) 23.R进位计数制共R个基本数元。(√) 24.八进制的基本数元是从1到8。(×) 25.(100)10和(64)16相等。(√)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4章 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第4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Y,错误N) 1.现代通信指的是使用电波或光波传递信息的技术。通信的任务就是传递信息。 2.现代通信就是传递信息,因此书、报、磁带、唱片等都是现代通信的媒介。 3.通信系统中的发送与接收设备称之为“终端”。 4.在通信系统中,计算机既可以用作信源也可以用作信宿,接收和发送的都是数字信号。 5.通信系统中信源和信宿之间必须存在信道,才能实现信息的传输。 6.光纤是绝缘体,不受外部电磁波的干扰。 7.微波可以按任意曲线传播。 8.微波可以经电离层反射传播。 9.与同轴电缆相比,双绞线容易受到干扰,误码率较高,通常只在建筑物内部使用。 10.光纤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它们的任务都是传递信息,只是其传输介质和技术 各有不同。 11.微波中继站之间的距离大致与塔高平方成正比。一般为50公里左右。 12.中低轨道通信卫星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13.同步轨道上的卫星数目是有限的。 14.卫星通信是微波接力通信向太空的延伸。 15.传输信息量与传输速率是相同的概念。 16.模拟信号是随时间而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包含无穷多个值。 17.信道的带宽总是指信道上所能通过的信号的频带宽度。 18.FDM和TDM是指将任意多路信号复合在同一个信道中传输。 19.无线电广播中的中波段和短波段都采用调幅方式用声音信号调制载波信号,而且都利用电离层反 射传输信号。 20.调频广播比调幅广播的声音质量好,原因是调频广播的传输频带较宽,且外界信号不会对声音的 频率形成干扰。 21.在有线电视系统中,通过同轴电缆传输多路电视信号所采用的信道复用技术是频分多路复用。 22.采用频分复用技术传输的多路信号一定是模拟信号。 23.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所有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之间均通过光纤传输信息。 24.如果一个基站覆盖的区域内因手机密集而导致频率资源缺乏,应该扩大基站覆盖的区域范围。 25.接入Internet的局域网内,任意两台计算机中网卡的MAC地址都相同。 26.共享式以太网是采用总线结构的一种局域网。在共享式以太网中,所有的节点(计算机或其他设 备)通过以太网卡和电缆连接到一条总线上,并采用广播方式进行相互间的数据通信。 27.以太网使用的集线器(Hub)只是扮演了一个连接器的角色,不能放大或再生信号。 28.将一个由总线式(共享式)集线器组成的局域网升级为交换式局域网,除了更换交换式集线器外, 还必须更新所有节点的网卡。 29.广域网(分组交换网)比局域网覆盖的地域范围广,其实它们所采用的技术是完全相同的。 30.广域网(分组交换网)与局域网的最本质的区别是网络的覆盖范围不同。 31.MODEM由调制器和解调器两部分组成。调制是指把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解调是指把数字 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 32.使用CableModem需要用电话拨号后才能上网。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总结 一个学期的信息技术课很快就过去了,在这一学期的课里,和其他班不同,我们班迎来了两位老师,但一样的是,我两位老师的指导下都收获颇丰。 一.学到了什么? 课程中,老师主要给我们讲了计算机的购买、电子邮件的收发、如何进行网上购物、word 的使用及论文的撰写格式设置、个人简历的制作、excel的使用及其应用、制作生成成绩通知单、幻灯片的制作及其应用······我认为收获最丰富的还是word和excel的使用及应用,尤其是论文的撰写及个人简历的制作,这些都关系到未来我们的毕业与就业,十分重要。 二.你认为本课程的学习难点有哪些? 1.计算机的购买。在计算机的购买这一课中,我们讲到了计算机硬件选择与安装以及软件选择与安装。这里涉及的知识比较复杂,尤其是内存容量单位间的换算、几个进制的转换以及一些基础知识的记忆。常常是老师讲课的时候听懂了,但下节课回来又忘记了,所以我感觉课后的复习十分重要。 2.在word的使用方面,由于我担任团支书及团学干事,对其的使用频率大,所以相对来说使用的比较熟练。但在论文格式的撰写一课中,涉及到目录的生成时我不太理解,使用的也不太好,但最后经过老师牺牲下班时间对我的辅导,我最终掌握了目录的生成。然后,我觉得日常比较少用到的交叉引用及表格的插入也相对来说比较难熟练掌握。 3.在excel的使用方面,由于相对来说用的比较少,所以一些不常用的功能如插入频率分布统计函数、条件格式化、分类汇总及高级筛选使用仍然会比较不熟练。 三.你认为本课程可以省略讲解什么内容? 我认为在本课程当中,没有东西应该省略讲的,因为课程中讲到的都是一些基础且重要的知识,即使我已经掌握,但通过老师的讲解总能得到不一样的收获。但我个人感觉PPT的讲解可以再讲些深入的内容。 四.你希望该课程还能学到什么方面的知识? 我个人一直比较喜欢视频的制作以及photoshop的使用。首先,视频的制作可以方便日后的一些展示需要。其次,虽然现在使用美图秀秀的人群已经相当普及,但我个人认为能使用Photoshop进行相片美化及处理的才是真正的能者。另外,我个人比较喜欢朗诵,然后我发现课本有关于制作配乐诗朗诵的任务,我觉得可以尝试看看。其实我感觉信息技术真的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所以如果有时间我希望多点掌握知识。 五.你对本课程的建议: 我觉得在讲完一些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如果有时间老师可以给我们拓展一些视频制作等有用但不常用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