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USB

单片机USB
单片机USB

单片机USB-ISP下载线制作

作者:jdzj868来源:机电之家下载站录入:jdzj868更新时间:2009-10-30 15:31:56点击数:0

【字体:

现在的笔记本包括台式机都渐渐地舍弃了并口、串口;很多网友也跟我说,台式没有并口了,下载线没法用了,让我帮他想想办法。看来做个USB-ISP下载线是势在必行了。

在网上搜了下,主要有两种方案,一种是用FT245串口芯片加ATMEGA8的方案,另一种是只用ATMEGA8进行USB串口协议的软件模拟和ISP下载全部完成。据说第一种稳定,但成本高,电路复杂,不便自制。我们还是本着低成本,简单易做的原则进行。就用单个M8来做。

好!废话少说,干活。在网上搜了一下找了个BUG少,易于自制的图。

在制做前首先要搞清楚几点,第一,这个USB下载线本身就是一AVR单片机,在制做完成后首先也得通过其它并或串口ISP下载线给它下载程序,这样它才能工作。第二先得大概了解一下这个AVR单机机M8的基本资料。这样才能对电路有个了解,从而便于调试。因此,你原先用的并口ISP下载线在这里还得起着关键的作用,可别扔掉啊!我图示一下这个过程先:

接下来按上述图的要求准备元件。

元件准备好后,先得检测下质量,电阻的阻值、发光管的极性、电容是否有短路。要测试下两个稳压管的稳压值是否正确。最最重要的是先把USB接口用延长线接到PC上,然后用万用表测一下正极在哪,做个标记,这样就能搞清楚了D+、D-的位置,也不会接反电源了。免得焊好后发现错了极性反复焊,焊盘很容易脱落,也避免接反烧了元件。(我开始用的是USB公头接口,后来发现在板子上吃不上

劲,稍一用力很可能会松脱。所以换成母口了)

电路图我整理了一下,因为有的元件不需要,有的为了方便检查,避免漏连了线。

焊接过程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不是PCB板,是洞洞板的,在事先大概做个布局(布局原则就是减短引长度,跳线尽量少。好像我做的跳线并不少哦!)然后就按照上面的电路图焊接,完成后如下图,感觉是不是还不错?:

再来张反面吧,有点惨不忍睹吧!

在调试前也还得先弄清几个问题:

第一、电源题:原先的并口下载线是靠S51板上来供电的,也就是说当你焊好你的USB-ISP板后给它装固件时,USB-ISP板得向原并口下载线供电,而固件装好后USB-ISP板就是靠PC的USB口向我们的USB-IS板供电了,而你以后的51实验板就不能向这个USB-ISP板供电了,否则PC和51实验板都向USB-ISP供电,那么电压不同就有可能烧坏PC口或元件的。因此J2跳线就是为了区别装固件和正常下载而使用的。装固件时另附电源加在USB-ISP上,J2短接,可以过J2口向原来的并口下载线供电。当正常使用时,USB-ISP板上的附加电源撤掉,由PC的USB口供电,将J2断开,隔离开USB-ISP板和51板电源。

J1是降速跳线,短接时慢速,在装固件时要求在慢速下。J3是M8复位跳线,装固件时要求M8在复位状态。正常使用时就断开这三个跳线了。

第二、ISP接口问题:得弄清下载接口的对应接线,MOSI、MISO、RST、SCK要一一对应不能弄错。也就是说你原先并口下载线的并口各功能线接到十针的ISP接口和USB-ISP下载线的接口要对得上。例如我的51板是自己做的,上面的十针下载接口是我自己随意接的没有按照什么标准。因此我做并口下载线时,就将并口下载线上的各功能线与51板上的一一对应,这样就能调试通。现在做USB-ISP下载线还是一样,得按照我自己的十针接口方式,只要各功能线准确无误地对上就好。

J1是降速跳线,短接时慢速,在装固件时要求在慢速下。J3是M8复位跳线,装固件时要求M8在复位状态。正常使用时就断开这三个跳线了。

不同的PC端下载软件对并口脚的定义是不同的,这一点一定要弄清楚,否则是不可能正常下载的。有的软件有配置文件,可以跟据你的要求设置并口的某个脚为什么功能。如ISPLAY 1.5。这些软件可在https://www.360docs.net/doc/cf8616239.html,单片机论坛取得(按标题搜索"下载线"),它的配置文件如图:

你可以通过修改这些MOSI、MISO、SCK、RST、OE、LE等功能输出的并口脚号以适应你的下载线。

我的原先并口下载线用的是官方的一张图:

它的配套PC端下载软件ISP-30A是不能自己设定并口引脚号的。界面如下图。

好!下面开始调试,检查USB-ISP下载板没有连错线或短路现象。将USB-ISP下载板的三个跳线短接,接上外加电源,测量电流为6mA,应该没问题。将原先的并口下载线的并口端接至PC,将十脚ISP接口

端与USB下载板对接,测量并口板上的电压已正常。如下图:(我这是示意图,因为在房子里插上PC 光线不好,照得不清楚)

此时USB下载板上的发光管是不会亮的,因为它里面没有程序还无法运行。开始进行下载。在PC上运行ISPLAY1.5如图:

事先我将配置文件Pin_config.ini内的各功能线已修改为和我的并口下载线相同的脚号。在左下角的“程序设置”里选好那个配置文件。点击“检测器件”钮,但始终检测不到器件,如上图。我想我的并口下载线肯定是好的,一直在用啊!难道配置文件不起作用?或那个LE控制时序和我那个板上的要求不同?干脆用那个我一直使用的ISP-30A试试吧!于是将它运行。因为是要给ATMEGA8下载程序,所以在器件选项里选MEGA8。

果然,我点了下Read,居然能正常读取了,于是我点Open file然后选择网上下的那个11K大小的main.hex,点击Write接下来就是写程序和校验一切OK。然后点击Fuse Bytes(熔丝字节),在下图的SUT0和CKSEL0前点上勾,

然后回到主界面点Write LBs。当写完之后我把三个跳线一拔,绿色发光管已经亮起,说明M8的程序运行了。这样我的USB下载板的固件就算装好了。

将USB下载板从并口下载器上拔下,我去掉附加电源后将它插到PC的USB口上,立即就发现了新USB设备,一切没有悬念,安装驱动程序一路正常(这部分软件的使用网上已写的很详细,我就不重复了),PC告诉我设备可以使用了。我将我的51板和USB下载线连上

运行PROGISP1.6.6

一阵狂喜过后我在“编程器及接口”下的选择框中选USBASP,在“选择芯片”里选AT89S51。

点击“芯片识别字”右边的RD钮,哦!可就是检测不到器件如下图:

弹出这个窗,说明USB下载线是正常的了,就是检测不到51目标板。莫非是ISP连线太长?我又做了根只有10CM的ISP连线,但状况依旧。唉!沮丧啊。休息休息,喝口水……

突然想起网上说起过用修改过的固件可以针对51板出现的Chip Enable Program Error。立即上网找来

那个18K大小的USBISP.hex,重做刚才的下载工作,一切顺利,再运行PROGISP1.6.6 哈哈!检测到51器件了,

特征字不匹配,不管它了,先点击“是”。于是便试着点击“读出Flash”钮。成功!

我接着点“调入Flash”选择一个我以前的HEX文件,点击下面的自动,红色的发光管在不停地闪烁着,我开心啊!

然而在写完后校验时却总通不过,汗!

是下载线太长不稳定?就剩10CM长了,难道真的天都不可怜我吗?在一阵无助的胡乱操作中,突发奇想选AT89S52试试。

这一试不要紧呀!居然成功啦! 反复下载不同的程序,一切都OK。

再换上我那长40CM的ISP连线,反复下载程序试验,你猜怎么着?不要太稳定哦!

至此大功告成!

总结:

下载固件时,如果你原先的并口下载软件支持ATMEGA8。最好就用你一直使用的并口下载软件。这样可以先排除并口下载线上的问题。

遇到问题多试试几种操作,不要轻易放弃。

还有就是这个PROGISP1.66是不是有BUG?明明是S51,偏偏要选S52才能正常读写。还有那个ISPLAY1.5,估计不是配置文件不起作用就是那个LE的时序和我并口下载线上的要求不一样。后面抽空

再找找原因。

本教程所有软件和工具请在本站单片机论坛51板块下载。

https://www.360docs.net/doc/cf8616239.html,/bbs/dispbbs.asp?boardid=2&id=754&page=1&star=1另外本例制作过程中有任何问题也可以在论坛帖子中提出,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我在对驱动的安装和后面的下载写的较略是因为网上已把软件部分写的很细了,上网一搜“USB-ISP”就能搜到。好了!写的不够详尽之处请拍砖,请大家常来https://www.360docs.net/doc/cf8616239.html,来学习单片机。我再加料。

再秀张大图吧!

单片机键盘显示接口电路设计说明

中北大学 单片机及其接口技术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学号: 学院: 专业: 题目:单片机键盘显示接口电路设计 指导教师:小林职称: 副教授 2012年6月17日

中北大学 单片机及其接口技术 课程设计任务书 11/12 学年第二学期 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学号: 课程设计题目:单片机键盘显示接口电路设计 起迄日期:6月11日~6月17日 课程设计地点:中北大学 指导教师:小林 系主任:王忠庆

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2年06月11日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第一章、绪论89C51是一种带4KB闪烁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FPEROM—Falsh Programmable and Erasable Read Only Memory)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单片机的可擦除只读存储器可以反复擦除100次。该器件采用ATMEL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由于将多功能8位CPU和闪烁存储器组合在单个芯片中,ATMEL 的89C51是一种高效微控制器,89C2051是它的一种精简版本。89C 单片机为很多嵌入式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性高且价廉的方案。在本次课程设计中,便采用89C51单片机。 第二章、设计容 一、4×4键盘 原理:4 行 行 行 行

图1 电路原理图见附图一 本次设计为4×4的矩阵键盘,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的减少键盘与单片机接口时所占用的I/O接口。在这种非编码键盘的单片机系统中,键盘处理程序首先执行有无按键按下的程序段,当确认有按键按下后,下一步就要识别哪一个按键被按下,对键的识别常采用逐行(逐列)扫描的方法。 首先判断有无按键按下。方法是:向行线输出全扫描字00H,把全部行线置为低电平,然后将列线的电平状态读入到累加器A中,如果有按键按下,会使列线电平被拉至低电平,是列输入不全为1。 判断键盘哪一个键被按下。方法是:一次给行线送低电平,然后查所有列线状态,称为行扫描,如果全为1,则所按下键不在此行,如果不全为1,则所按下键必在此行,而且是在与零电平列线相交的交点上的那个键。 在此,按键的位置码并不等于按键的实际定义键值,因此还必须进行转换,即键值译码,本次设计中采用软件实现键值的译码,译码方式如下: 第0行键值为:0行×4+列号(0~3)为0、1、2、3; 第1行键值为:1行×4+列号(0~3)为4、5、6、7; 第2行键值为:2行×4+列号(0~3)为8、9、A、B; 第3行键值为:3行×4+列号(0~3)为C、D、E、F; 译码程序如下:

51单片机串口通信,232通信,485通信,程序

51单片机串口通信,232通信,485通信,程序代码1:232通信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char flag,a,i; uchar code table[]="i get"; void init() { TMOD=0X20; TH1=0XFD; TH0=0XFD; TR1=1; REN=1; SM0=0; SM1=1; EA=1; ES=1; } void main() { init();

while(1) { if(flag==1) { ES=0; for(i=0;i<6;i++) { SBUF=table[i]; while(!TI); TI=0; } SBUF=a; while(!TI); TI=0; ES=1; flag=0; } } } void ser() interrupt 4 {

RI=0; a=SBUF; flag=1; } 代码2:485通信 #include #include"1602.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nsigned char flag,a,i; uchar code table[]="i get "; void init() { TMOD=0X20; TH1=0Xfd; TL1=0Xfd; TR1=1; REN=1; SM0=0; SM1=1; EA=1; ES=1;

} void main() { init_1602(); init(); while(1) { if(flag==1) { display(0,a); } } } void ser() interrupt 4 { RI=0; a=SBUF; flag=1; } Love is not a maybe thing. You know when you love someone.

单片机串口通信C程序及应用实例

一、程序代码 #include//该头文件可到https://www.360docs.net/doc/cf8616239.html,网站下载#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uchar indata[4]; uchar outdata[4]; uchar flag; static uchar temp1,temp2,temp3,temp; static uchar R_counter,T_counter; void system_initial(void); void initial_comm(void); void delay(uchar x); void uart_send(void); void read_Instatus(void); serial_contral(void); void main() { system_initial(); initial_comm(); while(1) { if(flag==1) { ES = 0; serial_contral(); ES = 1; flag = 0; } else read_Instatus(); } } void uart_send(void) { for(T_counter=0;T_counter<4;T_counter++) { SBUF = outdata[T_counter]; while(TI == 0);

TI = 0; } T_counter = 0; } uart_receive(void) interrupt 4 { if(RI) { RI = 0; indata[R_counter] = SBUF; R_counter++; if(R_counter>=4) { R_counter = 0; flag = 1; } } } void system_initial(void) { P1M1 = 0x00; P1M0 = 0xff; P1 = 0xff; //初始化为全部关闭 temp3 = 0x3f;//初始化temp3的值与六路输出的初始值保持一致 temp = 0xf0; R_counter = 0; T_counter = 0; } void initial_comm(void) { SCON = 0x50; //设定串行口工作方式:mode 1 ; 8-bit UART,enable ucvr TMOD = 0x21; //TIMER 1;mode 2 ;8-Bit Reload PCON = 0x80; //波特率不加倍SMOD = 1 TH1 = 0xfa; //baud: 9600;fosc = 11.0596 IE = 0x90; // enable serial interrupt TR1 = 1; // timer 1 RI = 0; TI = 0; ES = 1; EA = 1; }

根据C51单片机的键盘及LCD显示

基于C51单片机的键盘及LCD显示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矩阵式键盘的数字键和功能键的编程方法。 2.掌握LCD的接口技术和编程方法。 3.掌握仪器监控程序设计和调试方法。 二、预习与参考 1. 结合ST7920 控制器系列中文图形液晶模块有关资料手册,详细了解ST7920接口设计技术。 2. 参考资料 1)实验板说明书 2)ST7920 控制器系列中文图形液晶模块资料手册 三、设计指标 利用实验板上提供的键盘电路,LCD显示电路,设计一人机界面,能实现以下功能: 1.LCD上显示“重庆科技学院” 2.按键至少包括0-9的数字键 3.LCD显示按键值 4.电子钟显示:时,分,秒(选作) 四、实验要求 1.以单片机为核心,设计4*4非编码键盘及LCD的硬件电路,画出电路原理图。 2.设计4*4非编码键盘及LCD的控制软件,画出流程图,编写控制程序。

五、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 单片机实验板、连接导线、ST7920图形液晶模块、PC机; Keil c51软件 六、实验设计及实施的指导 1.实验课前布置实验任务,提出实验要求,预习相关资料,完成硬件草图设计和软件流程图备查。 2.经指导教师检查,预习达到要求者进入实验室实验。 3.按照设计的电路连线,构建键盘及显示系统,经检查无误方可进入下一步。 4.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调试LCD显示程序。 5.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调试按键程序。 6.综合调试直到满足设计要求。 七、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实验成绩包括预习、实验完成质量、实验报告质量4部分组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分别为30%、30%、40%。 八、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报告格式: 一.实验名称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内容 四.设计思想 五.硬件设计 六.程序代码

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发送与接收(可编辑修改word版)

51 单片机的串口,是个全双工的串口,发送数据的同时,还可以接收数据。 当串行发送完毕后,将在标志位TI 置1,同样,当收到了数据后,也会在RI 置1。无 论RI 或TI 出现了1,只要串口中断处于开放状态,单片机都会进入串口中断处理程序。在中断程序中,要区分出来究竟是发送引起的中断,还是接收引起的中断,然后分别进行处理。 看到过一些书籍和文章,在串口收、发数据的处理方法上,很多人都有不妥之处。 接收数据时,基本上都是使用“中断方式”,这是正确合理的。 即:每当收到一个新数据,就在中断函数中,把RI 清零,并用一个变量,通知主函数, 收到了新数据。 发送数据时,很多的程序都是使用的“查询方式”,就是执行while(TI ==0); 这样的语句来 等待发送完毕。 这时,处理不好的话,就可能带来问题。 看了一些网友编写的程序,发现有如下几条容易出错: 1.有人在发送数据之前,先关闭了串口中断!等待发送完毕后,再打开串口中断。 这样,在发送数据的等待期间内,如果收到了数据,将不能进入中断函数,也就不会保存的这个新收到的数据。 这种处理方法,就会遗漏收到的数据。 2.有人在发送数据之前,并没有关闭串口中断,当TI = 1 时,是可以进入中断程序的。 但是,却在中断函数中,将TI 清零! 这样,在主函数中的while(TI ==0);,将永远等不到发送结束的标志。 3.还有人在中断程序中,并没有区分中断的来源,反而让发送引起的中断,执行了接收 中断的程序。 对此,做而论道发表自己常用的方法: 接收数据时,使用“中断方式”,清除RI 后,用一个变量通知主函数,收到新数据。 发送数据时,也用“中断方式”,清除TI 后,用另一个变量通知主函数,数据发送完毕。 这样一来,收、发两者基本一致,编写程序也很规范、易懂。 更重要的是,主函数中,不用在那儿死等发送完毕,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查看其它的标志。 实例: 求一个PC 与单片机串口通信的程序,要求如下: 1、如果在电脑上发送以$开始的字符串,则将整个字符串原样返回(字符串长度不是固定的)。

51单片机与PC串口通讯

目录 第1章需求分析 ............................................................................................................................ - 1 - 1.1课题名称 (1) 1.2任务 (1) 1.3要求 (1) 1.4设计思想 (1) 1.5课程设计环境 (1) 1.6设备运行环境 (2) 1.7我在本实验中完成的任务 (2) 第2章概要设计 ............................................................................................................................ - 2 - 2.1程序流程图 (2) 2.2设计方法及原理 (3) 第3章详细设计 ............................................................................................................................ - 3 - 3.1电路原理 (3) 3.1.1STC89C52芯片 ............................................................................................................. - 3 -3.2串口通信协议 (4) 3.3程序设计 (5) 3.3.1主程序模块 .................................................................................................................... - 5 - 3.3.2串口通讯模块 ................................................................................................................ - 6 - 3.3.3控制部分文件 ................................................................................................................ - 8 - 3.3.4公共部分模块 .............................................................................................................. - 11 -3.4电路搭建 (12) 3.4.1电路原理图 .................................................................................................................. - 12 -第4章上位机关键代码分析 ...................................................................................................... - 12 - 4.1打开串口操作 (12) 4.2后台线程处理串口程序 (15) 4.3程序运行界面 (18) 第5章课程设计总结与体会 ...................................................................................................... - 19 -第6章致谢 .................................................................................................................................. - 19 -参考文献........................................................................................................................................... - 19 -

51单片机数码管显示矩阵键盘键入值

51单片机实现数码管显示矩阵键盘键入值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uchar code decode[]={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0x88,0x83,0xc6,0xa1 ,0x86,0x8e}; void delay(uchar); uchar temp,b,c,d,num; void display(uchar); void main() { while(1) { P0=0xfe; temp=P0; temp=temp&0xf0; if(temp!=0xf0) { delay(100); if(temp!=0xf0) { switch(temp)

case 0xe0:num=0;break; case 0xd0:num=1;break; case 0xb0:num=2;break; case 0x70:num=3;break; } } } P0=0xfd; temp=P0; temp=temp&0xf0; if(temp!=0xf0) { delay(100); if(temp!=0xf0) { switch(temp) { case 0xe0:num=4;break; case 0xd0:num=5;break; case 0xb0:num=6;break; case 0x70:num=7;break;

} } P0=0xfb; temp=P0; temp=temp&0xf0; if(temp!=0xf0) { delay(100); if(temp!=0xf0) { switch(temp) { case 0xe0:num=8;break; case 0xd0:num=9;break; case 0xb0:num=10;break; case 0x70:num=11;break; } } } P0=0xf7; temp=P0;

单片机课程设计 模拟键盘输入及显示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单片机应用基础 设计题目:模拟键盘输入及显示系统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 设计者: 学号:

目录 第一章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1) 1.1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1) 1.2课程设计预备知识 (1) 1.3课题设计的任务 (2) 第二章总体设计 介绍对系统设计的总体认识及解决方案,并对采取的方案进行论证 第三章硬件设计 介绍本系统所选用的各种芯片的功能、引脚、相应的命令控制字格式等,画出系统工作原理图及实现方法 第四章软件设计 介绍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程序的框图,以及总体程序框图和设计思路 第五章系统调试 介绍系统调试过程以及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 第六章结束语 简述课程设计的收获、体会以及对本教学环节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第一章、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1.1 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单片机应用基础》课程设计是学好本门课程的又一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配合本课程的教学和平时实验,以达到巩固消化课程的内容,进一步加强综合应用能力及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和设计能力的训练,启发创新思维,使之具有独立单片机产品和科研的基本技能,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是知识转化为能力和能力转化为工程素质的重要阶段。 1.2课程设计预备知识 总的来说,设计者要具备Mcs-51单片机的有关硬件及软件知识,汇编语言编程或者C 语言编程的有关知识,I\O接口的有关知识,WAVE6000集成调试软件的应用,能利用PROTEUS 软件绘制系统工作原理,一定的设计经验等等。本次设计所要掌握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下:(1)键盘工作原理 键盘是由若干按键组成的开关矩阵,是嵌入式控制系统的一种输入部件。键盘分两种:一种是独立式按键,另一种是矩阵式按键。如图所示。独立式按键用的比较少,可以直接与单片机的P1口某一位进行连接,通过判断这一位的状态知道是否有键输入。在应用中通常需要数量较多的按键,为了减少I/O口的占用,通常将按键排列成矩阵形式,如图所示。在矩阵式键盘中,每条水平线和垂直线在交叉处不直接连通,而是通过一个按键加以连接。这样,一个端口(如P1口)就可以构成4*4=16个按键,比之直接将端口线用于键盘多出了一倍,而且线数越多,区别越明显,比如再多加一条线就可以构成20键的键盘,而直接用端口线则只能多出一键(9键)。由此可见,在需要的键数比较多时,采用矩阵法来做键盘是合理的。 独立式键盘和4*4矩阵式键盘

51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原理与应用流程解析

51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原理与应用流程解析 一、原理简介 51 单片机内部有一个全双工串行接口。什么叫全双工串口呢?一般来说,只能接受或只能发送的称为单工串行;既可接收又可发送,但不能同时进行的称为半双工;能同时接收和发送的串行口称为全双工串行口。串行通信是指数据一位一位地按顺序传送的通信方式,其突出优点是只需一根传输线,可大大降低硬件成本,适合远距离通信。其缺点是传输速度较低。 与之前一样,首先我们来了解单片机串口相关的寄存器。 SBUF 寄存器:它是两个在物理上独立的接收、发送缓冲器,可同时发送、接收数据,可通过指令对SBUF 的读写来区别是对接收缓冲器的操作还是对发送缓冲器的操作。从而控制外部两条独立的收发信号线RXD(P3.0)、TXD(P3.1),同时发送、接收数据,实现全双工。 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见表1)。 表1 SCON寄存器 表中各位(从左至右为从高位到低位)含义如下。 SM0 和SM1 :串行口工作方式控制位,其定义如表2 所示。 表2 串行口工作方式控制位 其中,fOSC 为单片机的时钟频率;波特率指串行口每秒钟发送(或接收)的位数。 SM2 :多机通信控制位。该仅用于方式2 和方式3 的多机通信。其中发送机SM2 = 1(需要程序控制设置)。接收机的串行口工作于方式2 或3,SM2=1 时,只有当接收到第9 位数据(RB8)为1 时,才把接收到的前8 位数据送入SBUF,且置位RI 发出中断申请引发串行接收中断,否则会将接受到的数据放弃。当SM2=0 时,就不管第位数据是0 还是1,都将数据送入SBUF,并置位RI 发出中断申请。工作于方式0 时,SM2 必须为0。

单片机与PC机串口通信实现正文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单片机与PC机串口通信实现 学生: 孙波系部: 通信工程 班级: 通信1301 学号: 2013120325 指导教师: 童华 装订交卷日期: 2016年x月x日 装订顺序: (1)封面(2)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记录(3)标题、中文摘要及关键词(4)正文(5)附录(6)参考文献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记录表 注:1.此表适用于不参加毕业答辩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 2.平时成绩占40%、卷面评阅成绩占60%,在上面的评分表中,可分别按40分、60分来量化评分,二项相加所得总分即为总评成绩,总评成绩请转换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级计分。 教务处制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系别通信工程专业通信技术班级通信1301 学生姓名孙波学号2013120325 指导教师童华 一、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意义: 目前,随着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单片机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的智能化控制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单片机已成为信息处理、物联网络、通信设备、工业控制、家用电器等各个领域不可缺少的智能部件。在一些工业控制中,经常需要以单片机作为下位机执行对被控对象的直接控制,以PC机为上位机完成复杂的数据处理,组成主从式控制系统。 为了提高系统管理的先进性,计算机工业自动控制和监测系统越来越多的采用主从式系统。较为常见的形式是由一台做管理用的上位机计算机(主机)和一台直接参与控制检测的下位机单片机(从机)构成的主从式系统,主机和从机之间以通讯的方式来协调工作。主机的作用一是向从机发送各种命令及参数;二是要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从机发回的数据,供进一步的决策。从机被动的接收、执行主机发

51单片机串口通信

一、串口通信原理 串口通讯对单片机而言意义重大,不但可以实现将单片机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端,而且也能实现计算机对单片机的控制。由于其所需电缆线少,接线简单,所以在较远距离传输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串口通信的工作原理请同学们参看教科书。 以下对串口通信中一些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地方作一点说明: 1、波特率选择 波特率(Boud Rate)就是在串口通信中每秒能够发送的位数(bits/second)。MSC-51串行端口在四种工作模式下有不同的波特率计算方法。其中,模式0和模式2波特率计算很简单,请同学们参看教科书;模式1和模式3的波特率选择相同,故在此仅以工作模式1为例来说明串口通信波特率的选择。 在串行端口工作于模式1,其波特率将由计时/计数器1来产生,通常设置定时器工作于模式2(自动再加模式)。在此模式下波特率计算公式为:波特率=(1+SMOD)*晶振频率/(384*(256-TH1)) 其中,SMOD——寄存器PCON的第7位,称为波特率倍增位; TH1——定时器的重载值。 在选择波特率的时候需要考虑两点:首先,系统需要的通信速率。这要根据系统的运作特点,确定通信的频率范围。然后考虑通信时钟误差。使用同一晶振频率在选择不同的通信速率时通信时钟误差会有很大差别。为了通信的稳定,我们应该尽量选择时钟误差最小的频率进行通信。 下面举例说明波特率选择过程:假设系统要求的通信频率在20000bit/s以下,晶振频率为12MHz,设置SMOD=1(即波特率倍增)。则TH1=256-62500/波特率 根据波特率取值表,我们知道可以选取的波特率有:1200,2400,4800,9600,19200。列计数器重载值,通信误差如下表: 因此,在通信中,最好选用波特率为1200,2400,4800中的一个。 2、通信协议的使用 通信协议是通信设备在通信前的约定。单片机、计算机有了协议这种约定,通信双方才能明白对方的意图,以进行下一步动作。假定我们需要在PC机与单片机之间进行通信,在双方程式设计过程中,有如下约定:0xA1:单片机读取P0端口数据,并将读取数据返回PC机;0xA2:单片机从PC机接收一段控制数据;0xA3:单片机操作成功信息。 在系统工作过程中,单片机接收到PC机数据信息后,便查找协议,完成相应的操作。当单片机接收到0xA1时,读取P0端口数据,并将读取数据返回PC机;当单片机接收到0xA2时,单片机等待从PC机接收一段控制数据;当PC机接收到0xA3时,就表明单片机操作已经成功。 3、硬件连接 51单片机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讯口,所以单片机和计算机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串口通讯。进行串行通讯时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计算机的串口是RS232电平的,而单片机的串口是TTL电平的,两者之间必须有一个电平转换电路,我们采用了专用芯片MAX232进行转换,虽然也可以用几个三极管进行模拟转换,但是还是用专用芯片更简单可靠。我们采用了三线制连接串口,也就是说和计算机的9针串口只连接其中的3根线:第5脚的GND、第2脚的RXD、第3脚的TXD。这是最简单的连接方法,但是对我们来说已经足够使用了,电路如下图所示,MAX232的第10脚和单片机的11脚连接,第9脚和单片机的10脚连接,第15脚和单片机的20脚连接。

单片机键盘显示实验报告

单片机得键盘与显示实验报告 ㈠实验目得 1.掌握单片机I/O得工作方式; 2.掌握单片机以串行口方式0工作得LED显示; 3.掌握键盘与LED显示得编程方法. ㈡实验器材 1.G6W仿真器?一台 2.MCS—51实验板?一台 3.PC机???一台 4.电源一台 ㈢实验内容及要求 实验硬件线路图见附图 从线路图可见,8051单片机得P1口作为8个按键得输入端,构成独立式键盘。四个LED显示器通过四个串/并移位寄存器74LS164接口至8051得串行口,该串行口应工作在方式0发送状态下,RXD端送出要显示得段码数据,TXD则作为发送时钟来对显示数据进行移位操作。 编写一个计算器程序,当某一键按下时可执行相应得加、减、乘、除运算方式,在四个显示器上显示数学算式与最终计算结果。 注:①通过按键来选择加、减、乘、除四种运算方式。 ②输入两个数字均为一位十进制数,可预先放在内存中。 ㈣实验框图(见下页) ㈤思考题 1.当键盘采用中断方式时,硬件电路应怎样连接? P1、4~P1、7就是键输出线,P1、0~P1、3就是扫描输入线。输入与门用于产生按键中断,其输入端与各列线相连,再通过上拉电阻接至+5 V电源,输出端接至8051得外部中断输入端。 2、74LS164移位寄存器得移位速率就是多少? 实验中要求计算得式子与结果之间相差一秒,移位寄存器得移位速率应该就是每秒一位吧。其实这个问题确实不知道怎么回答。.。。。

?LED

实验代码: ORG0000H AJMPMAIN ORG 0030H MAIN:MOV 41H,#0BBH;对几个存放地址进行初始化MOV 42H,#0BBH MOV43H,#0BBH MOV44H,#0BBH MOV SCON,#00H ;初始化串行口控制寄存器,设置其为方式0 LCALLDISPLAY ;初始化显示 KEY:MOV R3,#08H;用来存放两个数据 MOV R4,#02H MOVP1,#0FFH ;初始化P1口 MOVA,P1 ;读取按键状态 CPL A ;取正逻辑,高电平表示有键按下 JZ KEY ;A=0时无键按下,重新扫描键盘 LCALL DELAY1 ;消抖 MOVA,P1;再次读取按键状态 CPL A JZ KEY;再次判别就是否有键按下 PUSH A KEY1:MOVA,P1 CPL A ANL A,#0FH ;判别按键释放 JNZKEY1;按键未释放,等待 LCALLDELAY1;释放,延时去抖动 POPA JB ACC、0,ADD1 ;K1按下转去ADD1 JBACC、1,SUB1 ;K1按下转去SUB1 JB ACC、2,MUL1 ;K1按下转去MUL1 JBACC、3,DIV1;K1按下转去DIV1 LJMP KEY ADD1:LCALL BUFFER ;显示加数与被加数MOV43H,#049H LCALL DISPLAY;显示加号 MOV A,R3 ADDA,R4 DA A MOV R3,A;相加结果放入R6

51单片机与串口通信代码

51单片机与串口通信代码 2011年04月22日 17:18 本站整理作者:佚名用户评论(0) 关键字:串口通信(35) 串口调试 1. 发送:向总线上发命令 2. 接收:从总线接收命令,并分析是地址还是数据。 3. 定时发送:从内存中取数并向主机发送. 经过调试,以上功能基本实现,目前可以通过上位机对单片机进行实时控制。 程序如下: //这是一个单片机C51串口接收(中断)和发送例程,可以用来测试51单片机的中断接收 //和查询发送,另外我觉得发送没有必要用中断,因为程序的开销是一样的 #i nclude #i nclude #i nclude #define INBUF_LEN 4 //数据长度 unsigned char inbuf1[INBUF_LEN]; unsigned char checksum,count3 , flag,temp,ch; bit read_flag=0; sbit cp=P1^1; sbit DIR=P1^2; int i; unsigned int xdata *RAMDATA; /*定义RAM地址指针*/ unsigned char a[6] ={0x11,0x22,0x33,0x44,0x55,0x66} ; void init_serialcomm(void) { SCON=0x50; //在11.0592MHz下,设置串行口波特率为9600,方式1,并允许接收

PCON=0x00; ES=1; TMOD=0x21; //定时器工作于方式2,自动装载方式 TH0=(65536-1000)%256; TL0=(65536-1000)/256; TL1=0xfd; TH1=0xfd; ET0=1; TR0=1; TR1=1; // TI=0; EA=1; // TI=1; RAMDATA=0x1F45; } void serial () interrupt 4 using 3 { if(RI) { RI=0; ch=SBUF; TI=1; //置SBUF空 switch(ch) { case 0x01 :printf("A"); TI=0;break; case 0x02 :printf("B"); TI=0;break; case 0x03 :printf("C"); TI=0;break;

51单片机键盘设置

\\\§8.3 键盘接口技术 一、键盘输入应解决的问题 键盘是一组按键的集合,它是最常用的单片机输入设备. 操作人员可以通过键盘输入数据或命令,实现简单的人机通讯。 键是一种常开型按钮开关,平时(常态)键的二个触点处于断开状态,按下键时它们才闭合(短路)。 键盘分编码键盘和非编码键盘。 键盘上闭合键的识别由专用的硬件译码器实现并产生编号或键值的称为编码键盘, 如:ASCⅡ码键盘、BCD码键盘等; 靠软件识别的称为非编码键盘。 在单片机组成的测控系统及智能化仪器中用得最多的是非编码键盘。 本节着重讨论非编码键盘的原理、接口技术和程序设计。 键盘中每个按键都是—个常开关电路,如图所示。

1.按键的确认:P1.7=1 无按键; P1.7=0 有按键; 2.去抖动 去抖动的方法: ①硬件去抖动采用RS触发器: 优点: 速度快,实时, 缺点: 增加了硬件成本 ②软件去抖动采用延时方法 延时5—10ms 延时5—10ms P1.7=0 确认P1.7=0 P1.7=1 (去前沿抖动) (去后沿抖动) 二、独立式键盘

每个I/O口连接一个按,S1 P1.0 S2 P1.1 ………………………. S8 P1.7 软件: START:MOV P1,#0FFH ;置P1口为高电平 JNB P1.0, RS1 ; S1按下,程序去执行RS1 JNB P1.1, RS2 ; S2按下,程序去执行RS2

JNB P1.2, RS3 ; S3按下,程序去执行RS3 JNB P1.3, RS4 ; S4按下,程序去执行RS4 JNB P1.4, RS5 ; S5按下,程序去执行RS5 JNB P1.5, RS6 ; S6按下,程序去执行RS6 JNB P1.6, RS7 ; S7按下,程序去执行RS7 JNB P1.7, RS8 ; S8按下,程序去执行RS8 AJMP START ; 继续扫描按键 …………. RS1: AJMP PK1 ; RS2: AJMP PK2 ; RS3: AJMP PK3 ; RS4: AJMP PK4 ; RS5: AJMP PK5 ; RS6: AJMP PK6 ; RS7: AJMP PK7 ; RS8: AJMP PK8 ; AJMP START ; 无键按下,继续扫描………………… PK1: ……….. ;按键S1功能处理程序 AJMP START ;处理S1按键后, 继续扫描PK2: ……….. ;按键S2功能处理程序

单片机与pc串口通信程序及电路图

单片机与pc串口通信程序及电路图 单片机与pc串口通信程序及电路图 #include #define BUFFERLEGTH 10 //----------------------------------------------------------------- void UART_init(); //串口初始化函数 void COM_send(void); //串口发送函数 char str[20]; char j; //------------------------------------------------------------------- void main(void) { unsigned char i; UART_init(); j=0; //初始化串口 for(i = 0;i }; while(1); } //------------------------------------------------------------- //-------------------------------------------------------------------------------------------------- // 函数名称:UART_init()串口初始化函数 // 函数功能:在系统时钟为11.059MHZ时,设定串口波特率为9600bit/s // 串口接收中断允许,发送中断禁止 //-------------------------------------------------------------------------------------------------- void UART_init() { //初始化串行口和波特率发生器

51单片机串口通信讲解

51系列单片机串口通信实例教程 单片机的串口通信看起来是很复杂的,主要是因为他用到了更多的寄存器,与前面的知识相比他更具综合能力,写起来考虑的问题自然也变多了.而前面学习过的定时器与中断将是单片机通信的基础. 单片机的中断系统中第4个中断就是串口中断,要进行串口通信首先就要打开CPU总中断EA,还要打开串口通信中断ES,这是串口通信的前堤,而串口通信也跟计时器一样有很多的模式,因此我们还要设置SCON寄存器来指定采用哪一种方式进行通信,而在通信的过程中,我们还要设定通信的波特率,不然的话,单片机是没办法进行采样的,这样也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了.我在实验过程中用到的是1号定时器来设定的波特率,用到了计时器方式2,也就是8位自动重装,这样可以简化编程,她的实现思想就是将常数放入TH,而TL中则是初始化参数,当溢出时,单片机会自动将TH中的常数装入TL中. 再来说说波特率,我们为什么要设定波特率,因为单片机会以16倍波特率的速度进行采样,而在实验中我们用的是10位异步收发方式,因此要将SM0置0,SM1置1.而其中的10位

有8位数据位,第一位和最后一位是发送数据的起始与结束.采用高的皮特率就不会出错啦.而波特率是有一个公式的: 方式0的波特率 = fosc/12 方式2的波特率 =(2SMOD/64)· fosc 方式1的波特率 =(2SMOD/32)·(T1溢出率) 方式3的波特率 =(2SMOD/32)·(T1溢出率) T1 溢出率= fosc /{12×[256 -(TH1)]} 根据公式我们很容易就算出当晶振为110592HZ时,要达到9600的波特率,我们只需要将TL1置FDH即可,如下图: 除此之外,你还要将SCON中的REN位置1,不然的话,单片机是不会接收数据的. 还有不要忘了选择定时器的工作方式,设置TMOD为0x20既是工作方式2,8位自动重装定时器. 这样一来,初始批工作算是差不多了.而串口通信分为中断方式,和查询方式,如果你想用查询方式你也不用设置IE寄存器了. 在串口通信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寄存器SBUF,其实也不是一个,是两个,只是它们共用同一个地址,再热气表达式的不同,单片机会自动选择使用哪一个SBUF. 下面是我写的一个例子程序,产生的效果是:向单片机发送任一个0~255之间的数,将会被显示到数码管上.并且单片机还会自动把刚才传过去的数又发送回来 ,实验过程中用到了几个工具如下:

51单片机与上位机串口通信程序设计

51单片机与上位机串口通信程序设计 1. 发送:向总线上发命令 2. 接收:从总线接收命令,并分析是地址还是数据。 3. 定时发送:从内存中取数并向主机发送. 经过调试,以上功能基本实现,目前可以通过上位机对单片机进行实时控制。程序如下: //这是一个单片机C51串口接收(中断)和发送例程,可以用来测试51单片机的中断接收 //和查询发送,另外我觉得发送没有必要用中断,因为程序的开销是一样的 #include< reg51.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define INBUF_LEN 4 //数据长度 unsigned char inbuf1[INBUF_LEN]; unsigned char checksum,count3 , flag,temp,ch; bit read_flag=0; sbit cp=P1^1; sbit DIR=P1^2; int i; unsigned int xdata *RAMDATA; /*定义RAM地址指针*/ unsigned char a[6] ={0x11,0x22,0x33,0x44,0x55,0x66} ; void init_serialcomm(void) { SCON=0x50; //在11.0592MHz下,设置串行口波特率为9600,方式1,并允许接收 PCON=0x00; ES=1;

TMOD=0x21; //定时器工作于方式2,自动装载方式TH0=(65536-1000)%256; TL0=(65536-1000)/256; TL1=0xfd; TH1=0xfd; ET0=1; TR0=1; TR1=1; // TI=0; EA=1; // TI=1; RAMDATA=0x1F45; } void serial () interrupt 4 using 3 { if(RI) { RI=0; ch=SBUF; TI=1; //置SBUF空 switch(ch) { case 0x01 :printf("A"); TI=0;break; case 0x02 :printf("B"); TI=0;break; case 0x03 :printf("C"); TI=0;break; case 0x04 :printf("D"); TI=0;break; default :printf("fg"); TI=0;break; } }

单片机串口通信实验

滨江学院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题目单片机串口通信实验 院系____电子工程系______ 专业_____通信工程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二O一二年六月十日

单片机串口通信实验 摘要:CPU 与其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或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均可被称为“通信”。串行通信是指数据逐位顺序串行传送的通信方式。串行通信只需一对传输线,并且可以利用电话线等现有通信信道作为传输介质,因而可以大大降低传输线路的成本。 关键字:51单片机,串口通信,全双工 正文:MCS 一51 系列单片机内部有一个可编程的全双工串行通信口,可作为通用异步接收和发送器,也可作为同步移位寄存器用。该串行口有4 种工作模式。片内的定时器/计数器可用作波特率发生器。接收、发送均可工作在查询方式或中断方式。MCS 一51 系列单片机内部的串行通信口,有二个物理上相互独立的接收、发送缓冲器SBUF,对外也有两条独立的收、发信号线RxD(P3.0)和TxD (P3.1)。可以同时发送、接收数据,实现全双工传送。发送缓冲器和接收缓冲器不能互换,发送缓冲器只能写入不能读出,接收缓冲器只能读出不能写入。两个缓冲器占用同一个端口地址(99H)。具体对哪一个缓冲器进行操作,取决于所用的指令是发送还是接收。 一、实验 1、实验目的 掌握单片机串行口工作原理,单片机串行口与PC机的通信工作原理及编程方法。 2、实验器材 微机、串口通讯软件、程序烧录软件、面包板一块、芯片一块、电焊等 3、实验内容 实验板上有RS-232接口,将该接口与PC机的串口连接,可以实现单片机与PC机的串行通信,进行双向数据传输。本实验要求当PC机向实验板发送的数字在实验板上显示,按实验板键盘输入的数字在PC机上显示,并用串口助手工具软件进行调试。 4、实验原理 51单片机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讯口,所以单片机和电脑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串口通信。进行串行通讯信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电脑的串口是RS232电平(-5~-15V为1,+5~+15V为0),而单片机的串口是TTL电平(大于+2.4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