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看图是读图的第一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考虑读图的有序性,看图不能杂乱无章,而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其次,观察地图要有整体性。在看地图时,特别是看区域性地图,不能孤立地看一条线,或者一个点,而要进行综合观察,扩大到一个块,或者一个面。整体看图,有助于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的正确观念。再次,看图时要注意多变换几个不同的角度。看图一般总要观察几遍,只看一遍往往是看不透、看不细的,应指导学生反复观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进行图解、勾勒,使主要地理事物更加突出明显,加深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印象,这样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析图是读图的深化。分析地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同时也要提倡团结合作,共同分析地图;要充分放手,让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各种地理现象之间是有联系的,彼此之间是有规律的。这些互相关联,被一定规律所支配的各种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都画在地图上面。如果认真分析地图,就可以发现地理事物、现象之间的这种联系和规律,从而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分析地图是使用地图、学好地理,使地与理统一起来的重要一步,应在地理学习中,不断提高分析地图的能力。绘图是读图的关键。绘图是读图过程中的动手操作环节,能加强整幅地图中细微特征的认读,在教学中往往被忽略,这在教学中应是一个重点,是我们目前地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教师除了要求学会用方格法缩放地图外,还要积极鼓励、引导示范学生描绘一些大陆、国家、地区的轮廓图,气温、降水量的柱状图等,学生通过亲手绘制,既使学生掌握一些描制地图的基本技能技巧,又能加深学生对所绘图中地理概念的理解。

填图是读图的强化。填图是再现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有效手段,让学生逐渐养成动手操作的好习惯,师生互动合作共同完成填图任务。教师可利用边讲边绘的方式,指导学生边读、边填,要利用教材中配备的空白填充图和填充图册,把课堂上的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使学生所学知识具体化,这样学生在复习地理过程中,能自觉地使图文结合,便于知识记忆,加深对地理事物概念的理解。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教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少无效劳动,在教学中紧抓地图,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使地理课堂变得活跃、民主。既改善了师生关系,又提高了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活泼地学习,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工具,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如果能够准确、熟练地运用语文这个基础工具,必须具有较强的语文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能力的形成,首先应该是从小培养阅读习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 然而令人心痛的是现在的许多孩子不仅不知道该读些什么,甚至走入了阅读误区。为什么上了六、七年的学,孩子们却还是不会阅读呢?原因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学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脱节。传统的课堂上,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把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按照自己的理解、教参的分析,从专家角度,在高倍望远镜下剖析。这种方法,永远像一个精彩的演员在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学生永远是观众,只会鼓掌。难怪学生不会表演?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说,与其给人一些鱼,不如教人以捕鱼的方法,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方法的指导,利用各种训练手段,让学生学会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要教会学生怎样去运用所学的知识,如何独立分析和解答类似的问题,以体现具体应用能力,这是教学工作的最终任务。它的实质

是变重教为重学,变获得为获取,变被动为主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获得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算是真正达到了目的。学生没有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症结之一。以往针对这种情况,人们往往只归因于学生阅读能力太差,阅读量少,所以尽量增加阅读的数量,加大阅读训练的力度。殊不知,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无论经过多少练习,阅读能力也是难以提高的。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课外阅读要靠自学、自觉,全靠内驱力,因此我认为:要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必须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阅读兴趣, 是指进行阅读时的主动性心理倾向和对阅读材料内容及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它是阅读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 它对维系注意力, 增加理解与记忆, 激发联想和创造思维, 唤起情感体验, 都具有积极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应加大力度,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1.合理使用多媒体,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崭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它实现了由静态变动态、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的可能, 为学生架起通向理性认识的桥梁。合理使用多媒体, 可渲染与课文相应的气氛, 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理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 让学生身临其境, 加深内心的体验, 进入具体的情境, 处于一种最佳的情绪状态。同时还能让学生充分享

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总结报告

《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地图是地理科的第二语言。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会读图就成为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途径,读图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能否学好地理的关键。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许多同学对着图片茫然,不知道该怎么看?有些同学甚至连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都不知道。因此,看不懂地图和不能在记忆中形成地图概念是地理学习的最大的障碍,往往让很多的学生对地理敬而远之。那么,造成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有哪些呢?作为地理教师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打造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高效课堂呢?经我们的教学实践总结和问卷调查,初中生之所以感觉地理难学,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认识到地理学科的特点,或者说教师没有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学会读图、用图是建立空间感的基础,是将地理事物和地理知识用地图联系起来的前提,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我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以求提高地理课堂的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1、构建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现行实验教材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构

建学生头脑中的地图,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的能力,是我们教学中要达到的目标。 2、将有效教学理念深入师生心田,并且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可持续发展;教师能身心健康、快乐地工作、生活、学习,促进其专业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边研究,边总结。 1、进行问卷调查摸底,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课题研究目标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 2、确定研究主题,在研究主题的过程中,写出案例分析及反思报告。 四、课题研究对象和方法 对象:七年级,八年级在校学生。 方法: 1、文献法:运用该方法研究中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的理论指导。 2、问卷调查法:深入学生,了解当前学生读图、用图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个案法:通过部分学生读图、用图的个案研究,找出规律,形成培养学生地理基本素养的方法与策略。

读图能力应从小培养

读图能力应从小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直接从图中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通过形式多样、富于趣味性和可读性的主题图呈现数学信息,学生学会看图、读图,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有助于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学生对图意进行有序的描述,可以弄清算理,顺利解决问题。笔者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内容为例,探究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读图、理解图意,使之成为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注重读图的情感培养 一般说来,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就广泛接触过图画,对读图已有一定的经验。到了一年级,数学教材中更多的是以一幅完整的图画呈现丰富的数学信息。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中用生动有趣、色彩绚丽的图画展现了美丽的校园,图中画着一面国旗、2副单杆、3条凳子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数数的兴趣。在教学中,除了注意插图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外,还要充分挖掘插图的趣味性、思想性等因素,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注重观察图的能力培养 观察能力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刚入学的儿童看图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表述要简练、清晰,培养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画面,从中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时,可指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幅插图所表达的意思。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提问:图中有几面红旗?(指导完整回答:图中有一面红旗。)有几副单杆?几条凳子?几只小鸟?几棵树?……引导学生感知自然数的概念。学生通过用眼观察、动手点数、动口读图,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数感。 三、注重语言描述的示范 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开始可以教给学生一种读图和回答问题的简单“模式”,让学生先模仿老师读图,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图意。比如,在教学7的加法时,我教学生这样读图:左边有5只蝴蝶,右边有2只蝴蝶,合在一起共有几只蝴蝶?或者5只蝴蝶在玩耍,又飞来2只,一共有几只蝴蝶?在教学6的减法时,教学生这样读图:左边有一些苹果,右边有3个苹果,一共有6个苹果,左边有几个苹果?解决“已知总数和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这类题,学生的难点在于不知道要求什么,常常出现只要看见大括号就列式为3+3=6(个)的典型错误。所以讲清大括号的作用以及问号所在位置的含义尤为重要。在教学连加、连减法时,我引导学生用“有……添上……再添上……一共有……”与“有……去掉……再去掉……还剩……”这样的句式来读图。说解题思路时,我让学生用“我是这样想的:左边有……右边有……一共有……”或“我先算……后算……”的句式表述。经过反复练习,学生就逐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练好语言基本功。 四、注重读图方法的指导 1读单一的主题图。主题图中有很多非数学信息,目的是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有趣的故事情景,提高学习兴趣。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比多”、“比少”问题,以小兔要盖一间房子,朋友们都来帮忙为故事背景,小猪抬木头,小兔抱砖头,其中蕴含了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木头比小猪多,苹果比胡萝卜少等数学信息。在孩子们眼里,画面更多的是故事情节而不是数学信息,所以我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小兔家盖房子,有几只兔朋友来帮忙?(2)4只小兔抱了几块砖头?(3)小兔的只数和砖头的块数一样多吗?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图中小兔和砖一一对应,使学生认识到“同样多”的含义,引导学生说出,小兔的只数和砖头的个数“同样多”;进而再设计问题:(1)有几只小猪来帮忙?(2)抬了几根木头?(3)是小猪的只数多还是木头的根数多?再引导学生找出图中小猪和木头一一对应的部分,则剩余部分是“多”或“少”的部分,认识了“多”和“少”的含义;学生通过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等充分认识“比多”“比少”的关键是弄清“谁与谁比”。这样长期坚持指导学生多读图、掌握读图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2读图文结合的主题图。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大,图文结合的题目也相应增多了,但有的学生往往只注意看图而忽略读文字。比如,一年级上册第121页第11题,图上描述的是左边有9个小朋友在堆雪人,右边大树旁边跑来了一群小朋友,文字叙述“又来了9人”,很多小朋友不去看文字,仍然像左边那样数人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摘要】阅读能力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会使人受益一生。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阅读能力培养,关键在于培养阅读兴趣,扩大词汇量。培养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这不仅能在现阶段大大提升其自身素质,更是为他进行后续中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石。 【关键词】阅读能力;兴趣;词汇量;独立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有的同学平时口头表达能力很好,可是作文却写得前言不搭后语;或者一篇短短的文章,却总结不出中心意思;还有的甚至对短短数语的数学应用题产生误解,导致丢失了原本该拿的分数。究其根源,这都是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所致。所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重视。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所有行为的原始动力。提高阅读能力,首先应该培养他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要从幼儿时期开始,要依靠父母的诱导。进入小学以后,兴趣的培养对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老师必须博学多才,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旁征博引。使课堂充满情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另外,语文的教学要注重渲染文章的意境,魅力。使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思想,品味语言独特的美。千万不可脱离文章整体,只是枯燥的讲解主、谓、宾、定、状、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朗读,尤其是富有戏剧性的朗读,更能促进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阅读兴趣的培养并不单单是语文老师的事,他要求各个学科的老师共同努力。例如,如果生物老师讲到蝴蝶时,告诉同学们《昆虫记》这本书中有详细的记载。我想这本书一定会成为学生争相传阅的新宠。巧借课文激趣,当讲到《草船借箭》时,老师不妨告诉学生,要想详细了解故事原委,可以读一下《三国演义》。 二、词汇量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乐平联合校郝集小学姓名刘慎恒

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不高、课外阅读量少,导致口语交际能力、作文能力较低,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了阅读教学的顺利完成和显著成效:阅读兴趣不高。由于农村学生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多数学生读书积极性较低。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课外阅读更是囫囫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很少买书。不少农村小学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象样的图书室,藏书少,仅有班级图书角,没有开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针对农村的实际,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笔者认为应从课堂、课外及资源开发三方面入手: 一、展开对话,丰富阅读实践。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相互建构意义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以“对话”来界定语文教学,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其实质就是阅读教学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潜心会文,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凸显个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浅谈提高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69376026.html, 浅谈提高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方法 作者:王红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5年第09期 摘要: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充分利用地图,帮助学生建立完整、清晰的地理空间。但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读图时不知从何“读”起。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及地理图表的技能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探索和总结一些有效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关键词:经纬网图;气候类型图;读图能力 一、学生不会读图的原因分析 1.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不够重视 地理作为会考科目,他们认为只要到会考复习时背一背就可以过关了,因此,只关注色 彩斑斓的图画,对比较重要的地图,例如地形图、气候类型图等不重视。 2.教师忽视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地理学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课时不足、知识点多。因此,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在教 学过程中“以文代图”“以教代学”,忽视对地图的指导。另外,有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通过读图来获取关键的知识,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总结读图方法,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1.经纬网图的判读方法 经纬网图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结合例题总结答题技 巧,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变难为易,判断方法及步骤如下: 第一步:判断东西经与南北纬。 判断依据:看数字,以0°经线为界,0°以西是西经,0°以东是东经;以0°纬线为界,0°以北是北纬,0°以南是南纬。 读上图可知:E(20°W,40°N),G(40°W,0°),H(0°,20°S),K(20°E, 20°N)。 第二步:根据经纬度判断东西和南北半球。

关于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技能的研究结题报告

子课题:《关于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技能的研究》 结题报告 撰写人:张为华 前一个子课题《关于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方法的研究》,主要针对提高中学生地理读图能有哪些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于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技能的研究》结题报告,课题主持人:张为华,目前是学校唯一的地理专业老师,有着开拓、进取的精神。 选题缘由 学习地理必须掌握地理读图的方法。但是,读图能力低恰恰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拦路虎"。在日常的教学和考试中,我发现学生最大问题:不会读图。在我参加的多次全县地理会考信息会上,谢慧英老师多次重申:地图仍然是考试中丢分最高的地方。许多知识都是依附地图而存在。呼吁各校将读图作为讲课的重点,一定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因此,我选择了《关于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技能的研究》,作为微型课题,真正解决教学中的实际困难,让科研真正地为教学服务。 先让我们比较一下课题研究前后学生对地理事物空间掌握情况: 2010年八年级下册校本教材(三)有这样一道题: 将下列地理名称前的数码填入右图中适当的位置:①琼州海峡②台湾海峡③香港④澳门⑤广州⑥海口⑦海南岛⑧江西省⑨海南省

2011年课题研究之前学生答题得分率结果如下: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2012年课题研究之后学生答题得分率结果如下: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经过一年时间课题的研究,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所谓地理读图能力技能,就是学生能有效地利用自身掌握的地理读图知识的能力。具体地说,技能是指对各种现象,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准确地并且是条件反射性地采取行动、长时间持续作业的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以图象、符号、注记和色彩等形式,贮存和浓缩大量的空间时间信息;又以人们容易接受的形式传递给大脑,成为联系地理事物与人的认识过程之间的中心环节。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和较高的读图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有利于学生自主、高效、有意识地学习,是学好地理的关键。就此我进行了尝试和探索,现就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体会。 课题最初的预设 一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我校七、八年级学生(2011.9~2012.7),我们的课题是立足于实际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开展研究,并从中获得研究的过程资料和成果,因此我们的研究对象为我校七、八年级学生。 二研究方法:资料文献法、调查法(问卷调查、师生座谈等)、教育实验法、课堂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 三研究原则 1、认识规律原则:地图中的内容,多是学生没有接触的远域的地理事物及其有关的理性知识,地图教学须从形象的、感性的具体事物入手,以学生已有知识作铺垫,采用启发式,通过教师讲解地图,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判断等思维活动,完成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这一认识过程,获取新的知识。 2、实际性原则:地图教学要结合学生生活、社会和知识水平的实际,注意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切不可要求过高,否则会适得其反。 3、思想性原则:新课改教材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国情和国策教育的好材料。结合我校的“OTS”情感教学,教学中要强化地图的德育功能,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课题研究阶段步骤(大致分为了四个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组内成员商讨、确定课题名称,填写课题申请、评审书,制定课题计划,落实负责人,组织人员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等待申请的批准。第二阶段为初步实施阶段:拟定课题的实验研究方案并对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进行论证。收集素材、制作素材,整理加工,建立素材库。第三阶段为全面实施阶段:①前期分析阶段:对学生进行地图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并进行样本分析,为今后的对策研究提供了事实依据。②教学实施阶段:根据七、八年级学生现状

初中阶段课堂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初中阶段课堂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6-04-14T10:53:26.40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2月总第184期作者:张世波[导读] 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以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张世波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教研室055350 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综合的特点,又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它具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特殊功能。初中地理《新课标》认为“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重视地理图像的利用,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 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要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以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形成地理能力的主阵地。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有如下几点认识。 一、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地图的范畴 地图因主题和种类不同,用途也各不相同。初中学生,尤其是七年级学生刚刚把地理当做一门学科来学习,对地图的认识比较模糊,不能有效使用教材提供的各种地理图表。为了充分发挥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就要使学生明确地图的主题和种类。初中地理教学用图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地理事物分布图:如地形图、气候分布图、人口分布图等。2.地理原理图:如季风示意图、锋面示意图、地形雨示意图等。3.地理统计图:主要形式有:降雨柱状图、气温曲线图、土地利用扇形图等。4.景观图:如热带雨林景观;油棕、袋鼠等动植物图;污水处理厂图;巴西狂欢节盛况图等人文景观图。5.地理漫画:多以表达人地关系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主题。 二、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地图和教材文本的相互转化能力 1.用语言描述地图,是指将图像及图表中的内容用文字表述出来。如对照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图,把我国农业的南北分布差异表达出来:耕地类型,南水北旱;主要作物,南稻北麦;熟制南多北少。再如对照长江干流(部分)剖面图表述长江上、中、下游的河流特征:上游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下游水流平稳,航运便利。这样读图分析出来的结论形象、直观,比单纯的语言结论要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和记忆力。 2.用地图揭示地理规律和特征。地理教材中所涉及的地理概念、地理特征等内容面广量大,枯燥难学,在教学中可以用直观图像来表述教材中的文字内容。如在讲解“东南亚十字路口位置”时,可以边讲解边在黑板上绘成板画,这种简单醒目的板画对学生理解地理知识有很大帮助,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用图的习惯。再如:在学习中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时,可让学生先准备一张空白的中国地图,然后把中国地势三阶梯分界线在空白图上一一标出,再进一步把高原、平原分别落实到图上。这样,繁琐的地理事物可一目了然。 三、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高综合用图能力 综合性是地理课程最本质的特征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利用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以提高其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东南亚》一节时,为了突出马六甲海峡航线的重要性,可联系日本的“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对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工业品大量出口。通过对比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图和日本主要产品的输出地图可发现马六甲海峡对于日本经济的重要性。这样既加强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学生通过绘图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引导学生绘制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在学完“地球的公转”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参照课本插图绘制地球公转示意图,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问题: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地轴北极的指向;二分二至的位置、日期;直射点的位置;晨昏线与极圈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一年之中,当地每天白昼时间一样长吗?什么季节较长?什么季节较短?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有何差异?四季是怎样形成的?这样,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点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绘图、解图、析图的能力。 五、利用板书,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学内容的提纲挈领。地理课堂板书设计要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如八年级上册“农业的地区分布”板书:农业的地区分布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一目了然。这也有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课堂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兴趣培养。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关键是学生有兴趣,有读图、用图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备图,恰当选图,在课堂教学中保持用图的良好习惯,用言行影响,激发学生的用图习惯和兴趣。 2.读图能力的培养要循序渐进,即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又要符合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展。初一学生着重要求掌握一些基本的读图与填图能力,初二学生还要掌握一些初步的绘图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树立起信心。 3.课堂阅读地图时,要对地理信息的提取提出明确的要求,注意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顺序。读图时一次提出较少的目标。干扰因素少,学生意力集中,容易获取目标。学生有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用图的积极性。 总之,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贯穿于平常的教学中,多层次、多角度启发、引导学生用图来解决地理问题,促进其“心理地图”的形成。日积月累,学生头脑中逐步树立起地理事物的直观、立体的形象,“死图”变“活图”,读图能力才能提高。

如何快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何快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问题的提出: 教学多年,很多学生都说语文中最难做的是阅读题。如何把握阅读题的重点成了重多学生的难点。对此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问题的解决: 一、有疑而读,提高阅读的目的性。 我们拿到阅读的数目,应首先问自己想要了解哪方面的内容,进而进行阅读,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有了速度还要有质量,那就需要精读了。 二、勤动笔墨,表达独特感受。 有句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所以读书就需勤于动笔,以此加深印象。 如何动笔呢?读书做记号就不失为一种简便有效的好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字内容,增强记忆效果,还便于今后查找。因此,我要求学生每次读书前,先准备好笔,看到书中的精彩语句、点睛之笔就勾勾画画、圈圈点点,使学生既集中注意力,又积累了一定的好词佳句,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三、边读边思,培养主体意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样,读书也不能脱离思考,没有思维的阅读,是一种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阅读。如果说思维是阅读能力的中心,那么疑问则是思维的火花。有疑问才能促使求知,促进思维,才能使阅读更有意义。 我总是鼓励学生在阅读任何一篇文章时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又在读书中解决问题,同时发现新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了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并且培养学生从内容上写什么这个角度逐步向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又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情感的等等有深度的问题发展,提醒学生不能只停留于文字表面,而是要想作者所想,把自己融入文章情境,与作者在思想上沟通,在情感上共鸣,使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协调发展。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所提的问题也越来越有价值。这样,充分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反复的读书中找到自学的途径,让学生尝到读书过程中由“生疑”到“解疑”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诵读记忆,储存语言材料。

小学生如何提高读图能力

论文: 小学生如何提高读图能力 喀什乡托提温小学 李玉玲 2014年12月15日 小学生如何提高读图能力 摘要:学生学会看图、读图,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有助于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学生对图意进行有序的描述,可以弄清算理,顺利解决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读图、理解图意,使之成为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读图、观察、描述、指导、效果 在教学中,我认为对于农村小学生,会读图对他们的学习尤为重要。在《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直接从图中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通过形式多样、富于趣味性和可读性的主题图呈现数学信息,学生学会看图、读图,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有助于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学生对图意进行有序的描述,可以弄清算理,顺利解决问题。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内容为例,探究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读图、理解图意,使之成为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注重读图的情感培养 一般说来,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就广泛接触过图画,对读图已有一定的经验。到了一年级,数学教材中更多的是以一幅完整的图画呈现丰富的数学信息。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中用生动有趣、色彩绚丽的图画展现了美丽的校园,图中画着一面国旗、2副单杆、3条凳子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数数的兴趣。在教学中,除了注意插图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外,还要充分挖掘插图的趣味性、思想性等因素,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注重观察图的能力培养 观察能力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刚入学的儿童看图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表述要简练、清晰,培养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画面,从中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时,可指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幅插图所表达的意思。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提问:图中有几面红旗?(指导完整回答:图中有一面红旗。)有几副单杆?几条凳子?几只小鸟?几棵树?……引导学生感知自然数的概念。学生通过用眼观察、动手点数、动口读图,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数感。 三、注重语言描述的示范 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开始可以教给学生一种读图和回答问题的简单“模式”,让学生先模仿老师读图,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图意。比如,在教学7的加法时,我教学生这样读图:左边有5只蝴蝶,右边有2只蝴蝶,合在一起共有几只蝴蝶?或者5只蝴蝶在玩耍,又飞来2只,一共有几只蝴蝶?在教学6的减法时,教学生这样读图:左边有一些苹果,右边有3个苹果,一共有6个苹果,左边有几个苹果?解决“已知总数和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这类题,学生的难点在于不知道要求什么,常常出现只要看见大括号就列式为3+3=6(个)的典型错误。所以讲清大括号的作用以及问号所在位置的含义尤为重要。在教学连加、连减法时,我引导学生用“有……添上……再添上……一共有……”与“有……去掉……再去掉……还剩……”这样的句式来读图。说解题思路时,我让学生用“我是这样想的:左边有……

初中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

初中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综合载体,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同时也是最不可缺少的工具。但对于刚跨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崭新的学科,地图概念几乎没有。由于年龄的关系,空间思维能力比较差,所以大多数学生普遍反映地理知识难记,地理学科难学。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学生没有掌握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的方法。 从2011年开始,云南省各地州已把初中学业水平地理考试成绩纳入高中、中专录取总分,比如红河州2011年与地图有关的分值就占58% ,2012年占66%(省统测),2013年占62分统测)。可见提高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在新的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已成为学生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提高的关键。那么,怎样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一、以图代文,帮助学生读图 学生开始学习地理知识,我们总是习惯以文字形式展现。其实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各种地理事物,各种地理形态的形成过程在地图上再现,引导学生找到对应的地理位置并思考地理变化过程,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像信息,随时变换不同形式并储存于大脑中,逐步形成心理地图。这样一来就可以锻炼学生采用各种方式把握信息知识的灵活性、机动性,培养其随题而变的能力。新教材中的各类地理地图直观、形象、生动,对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表象特征,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

分布规律,进而分析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起到了文字内容无法替代的作用。运用地理地图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减轻学生负担,落实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读大陆漂移示意图时,让学生讨论在终年严寒的南极大陆,为什么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提示学生参考森林分布图、大陆漂移运动图等,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得出结论:煤炭是由古代的森林形成的,而森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后来由于大陆的运动、漂移才到了地球的最南端。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最后再通过相应的巩固练习,并联系生活实际拓展相关知识,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种以图代文的学习方法,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地理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加强读图训练,感悟用图基本法则 地图能力和空间能力,靠死记硬背是难以提高的。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一些规律和方法: 1.先弄清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注记。这是读图的前提和基础。 2.明确要素,引导读图。在教学中正确选图,适时、适当地使用地图,在使用地图时注意教给学生读图方法,说明地理事物的变化规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确定目标,引发读图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制订适当的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谭宝芳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谭宝芳 发表时间:2014-04-29T14:22:37.75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4年6月总第174期供稿作者:谭宝芳 [导读] 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 谭宝芳山东省青岛平度市郑州路小学266700 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而阅读能力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但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而且能让小学生学会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进而丰富其情感体验,发展他们健康的个性。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对某件事物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地去追求,乃至形成爱好,养成习惯。的确,兴趣的魅力是神奇的,它能调动学生内在的潜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也可以说兴趣是阅读的内驱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学生就会挤时间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的效率,关键还在于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1.精心创设情境,培养阅读兴趣。教师可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视、听等方面给学生感官以多重刺激,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获”。学生在细细的听、看中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也会被老师美的情感、语调和生动的画面所陶醉了。孩子们其实是很善于模仿的,老师的范读无形中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这时他们也显得跃跃欲试了,这时老师再因势利导,让学生试读。学生反复吟读最终领悟到课文的意境,感受到美的愉悦,自然也就培养了阅读的兴趣。 2.充分发挥想象,培养阅读兴趣。每一篇课文的内容都是有限的,而文章所反映的思想内涵却是无限的。只有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从“有尽”的“言” 中领悟到“无穷”之“意”。如教学《小木偶的故事》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想象现在小木偶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着急,也会向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了,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谁来接着编下去,让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带有兴趣与思考余地,逐步提高阅读能力,自然也就“爱读” 了。 3.组织课堂游戏,培养阅读兴趣。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演。在中年级教学童话一类性质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扮演成文中的角色进行分角色表演,或让学生排演课本剧等方式,在编一编、演一演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又能使学生有个性化地体验和表达,从而达到享受阅读的乐趣。 4.开展课间活动,培养阅读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我们开展朗读比赛、办读书剪贴报、手抄报,开展读书会、讲故事比赛、读歌朗诵会,展示优秀读书笔记知识竞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间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自觉进行课内外阅读。 二、指导方法,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学会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 1.略读法。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学习或写作上的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相关篇章或相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精读法就是对文章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对语言隽永、情节生动的章节,教师可以以这些文章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不发音地快速地读。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默读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 4.摘抄法。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最优美的词、优美的句和段摘录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平时要求学生多写、多记录。 5.写读书笔记。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平时多与同学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读、写、听、说紧密结合,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 三、创设条件,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幽雅的环境中进行课外阅读。 1.利用好学校图书室。图书室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来源,我们要积极组织学生多借阅课外读物,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室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 2.办好班级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3.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艰难的活动过程。我们只有在日积月累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才能提高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文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关于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技能的研究结题分析报告

关于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技能的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日期:

子课题:《关于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技能的研究》 结题报告 撰写人:张为华 前一个子课题《关于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方法的研究》,主要针对提高中学生地理读图能有哪些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于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技能的研究》结题报告,课题主持人:张为华,目前是学校唯一的地理专业老师,有着开拓、进取的精神。 选题缘由 学习地理必须掌握地理读图的方法。但是,读图能力低恰恰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拦路虎"。在日常的教学和考试中,我发现学生最大问题:不会读图。在我参加的多次全县地理会考信息会上,谢慧英老师多次重申:地图仍然是考试中丢分最高的地方。许多知识都是依附地图而存在。呼吁各校将读图作为讲课的重点,一定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因此,我选择了《关于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技能的研究》,作为微型课题,真正解决教学中的实际困难,让科研真正地为教学服务。 先让我们比较一下课题研究前后学生对地理事物空间掌握情况: 2010年八年级下册校本教材(三)有这样一道题: 将下列地理名称前的数码填入右图中适当的位置:①琼州海峡②台湾海峡③香港④澳门⑤广州⑥海口⑦海南岛⑧江西省⑨海南省

2011年课题研究之前学生答题得分率结果如下: 数码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得分率(﹪) 48.4 69.1 70.9 76.9 78.5 70.1 79.3 69.8 70.1 010 20 30 40 50 60 70 80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得分率(﹪) 2012年课题研究之后学生答题得分率结果如下: 数码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得分率(﹪) 70.9 85.4 88.7 87.4 91.5 90.8 93.3 83.7 87.2 020 40 60 80 100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得分率(﹪) 经过一年时间课题的研究,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所谓地理读图能力技能,就是学生能有效地利用自身掌握的地理读图知识的能力。具体地说,技能是指对各种现象,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准确地并且是条件反射性地采取行动、长时间持续作业的能力

浅谈初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8-03-22T09:23:01.53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3月总第258期作者:王业惠[导读] 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大小。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六中学266000 中学地理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认识地理环境、学会地理思维的一门基础课程,而地图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工具,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识图读图、分析地图、运用地图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对于地理学习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地理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关注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教材中图像的内容和比重都有比较大的增加,并在选编中还注意到图像的实用性、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以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诸多地理问题也都是结合情景图而呈现的。因此,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大小。 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应该多注意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掌握基本读图方法,先读图名,细辨图例,抓住位置或形象特征,重视主要地理分界线,逐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地图能力 图名是一幅地图的“眼睛”,它常常概要地表明地图所示的区域和主题内容。例如,“中国山脉分布图”不仅表明了地图所示区域是中国,还表明了地图所示内容是中国山脉分布图。图例也很重要,当地图上出现多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首先可从图例中找出各项地理事物的名称,然后分门别类辨识它们的分布特点。 例如,从“非洲地形分布图”中可以读出,非洲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在读图过程中可通过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形象特征来认识其分布。如陕西的轮廓形似兵马俑,山西的轮廓近似“平行四边形”。地理分界线则是判断地理事物分布的重要依据。如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我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分界线、我国东部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等。 二、利用地图培养学生“抽象化”的形象思维 中学地理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读图来了解某地区基本的特征和状况,比如七年级下册地理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地理位置图”“地形图”“气候资料图”“人口柱状图”等来总结某大洲的基本概况。如果地理图例可以去掉很多特征,只抽象出其简单的特征,并用线条等表示出来,它们都是对地理事物概括的结果,既说明了地理事物在地图中的准确位置,又反映了他们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这就反映出运用地图进行思维的一般特点,即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巧妙结合。由此可见,使用地图的思维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即“抽象化”的形象思维。它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很多的价值,尤其是对于初一的学生,他们的形象思维十分活跃,因而要特别注意利用新教材的地图优势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三、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模型化”思维 思维的“模型化”可以促使人的思维定量化、形式化、科学化,在现代十分引人注目。新教材中的地图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掌握“模型化”思维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地图是一种图形模型,它在地理教学中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也可以作为直观教具和丰富的教材内容的工具。新教材的地图模型,内容丰富多样,每一张图都可以视为一个具体模型,如政区图、地形图等;有过程模型,如各类经济联系图、资源分布图、气候图等,都是学生开辟“模型化”思维的园地。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地图的形成、内容与其功能联系起来,突出地图的模型特点,并教会学生使用地图模型进行思维的方法。 四、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养成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例如,“太阳东升西落”“天边的彩霞”“雷电和暴雨”等自然现象,这些事物很多同学都会认为司空见惯,平淡得很,更谈不上有什么值得去观察的地方。其实,平常小事蕴藏着许多科学道理,只要细心观察,深入思考,我们就会发现其中的科学道理,从而产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因此,老师应指导学生从这些生活中平常事物入手,逐步养成观察和分析的良好习惯。 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在地理教学中也就显得尤其重要,提高读图能力是提高地理成绩至关重要的环节,这一点通过近些年的各级考试命题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读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靠日积月累,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学会读图、析图,培养学生用图的习惯和能力,教会学生读图、用图,学会分析地图中隐含的地理要素,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就能借助地图,用自己的头脑和眼睛去探求各种各样的地理现象和它们相互间的关系,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