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公司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公司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公司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

天津师范大学

供应链管理论文

青岛啤酒

青啤的品牌历史悠久,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比较大,可是“帆很大,船很小”。迅速扩张中出现了些问题:车坏了,货拉错地点了,延迟送货,没有足够的车。明明没有货物了,还要签条子发货。不知道仓库里还有没有货。仓库陈旧、设备设施非常落后。不仅总部有仓库,各个分公司也有仓库。高居不下的库存成本占压了相当大的流动资金。有时局部仓库爆满,局部仓库空闲的问题,同时没有办法完全实现先进先出,这样使一部分啤酒储存期过长,新鲜度下降甚至变质的情况自然会出现.

中国的啤酒市场有以下特点:啤酒易腐产品保质期短,储存条件要求高,也不易多次搬运.1进口品牌占领高端市场,国内啤酒主要覆盖中低端市场。青岛利润值偏低,收入依靠着庞大的啤酒消费群体所带来的市场占有率。2对酒新鲜度的要求很高,啤酒的配送必须满足消费者对物流提前期的要求。3中国的啤酒市场在生产基地的地理位置和终端零售网络的布局方面都存在着高度区域性和高度离散性的特点,道路设施和物流装备对啤酒的配送带来了巨大的挑战。<1>该企业目前存在什么问题?

1:混乱的运输,延误造成的“保鲜”之痛.随着啤酒市场的逐渐扩大,在青啤想发力的时候,混乱的物流网络成了瓶颈。新鲜是啤酒品牌的竞争利器,过期酒使品牌忠诚度绝对会大打折扣。运输的灰色收入比较多, 司机出去好几天拉别的客户。车坏了,然后过了几天,运货的车辆才迟迟归来

2:高库存量带来资金的浪费。青啤在运输上的混乱,带来了蹿货、损耗过多等一系列问题,因而对市场终端的管控也力不从心。这样的结果造成对销售计划的预估极其不准确,使安全库存数据的可信度几乎为零。

3:长鞭效应带来的问题.青啤的供应链上游比较简单,但是向后就越发复杂,消费终端的多元化决定了分销网络的复杂。啤酒可以在酒吧、餐厅终端消费,也可以家庭购买消费。啤酒的销售实际不是终端为王,而是渠道为王,所以多元化的销售模式决定了渠道组织被不断放大。供应链上增加的需求变动导致了生产计划的扩大和过量的库存投资,增加了资金投入,降低了资金的利用价值。

因为缺货而引起收入减少,降低了顾客水平,运输低效,误导生产排程,使青岛啤酒的“新鲜度战略”无法实施。

4:储存设备的管理不当。.青岛啤酒不仅在总部有仓库,各个分公司也有仓库。由于储存设备的陈旧和管理不当,而啤酒对储存的要求有很高,因此居高不下的库存成本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

5:人为管理,没有实现信息化。由于采取的是人为管理,在供应链方便出错率极高,而且无法保证执行基本的先进先出原则。

6:市场促销费用的失控,使不少企业每年的损失难以计数。不仅内耗严重,对市场终端的监控也力不从心 .促销费用主要通过渠道商转移到消费者手中。买

一赠一、开瓶有奖有一半的促销费用都在渠道上被漏掉了.

7:组织结构顽固的、坚硬的。它按职能分派责任的,最基本的目标是控制、增加利润输出,把输出作为组织、计划、控制的基础。a:如果单个职能靠预算系统激励“优化”费用,那么这是以增加整个系统库存为代价的。类似于缓冲器

的库存将存在于整个供应链中。这不仅增加了财政负担和流动资金紧张,还隐藏了最终需求的可见度。b:因为与跨职能领域物流相关的费用是很难估量的,不同产品混合的真正费用是很难揭露的。而传统组织处于高水平的聚积状态,一般只在职能基础上辩别费用。c:满足顾客需求始于在途供应,通过制造或装配得以持续,通过分配方式到达顾客。低效导致了竞争关系的效力损失,由于

低效过程的增加,即职能间边界管理的增加,导致了从订购到配送循环的差异。

8、贸易协作问题。在现有企业内部,每个人都习惯于关注系统中单一组件的效率,而没有人去考虑整体效益。运输部门追求低运输费用,采购部门愿意增加订购量以减少单价,销售部门希望高库存以减少缺货损失。这些部门自身的利益追求与供应链的整体利益常发生冲突。在企业之间,各成员不愿意与他人共享信息,也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去争取供应链的最大利益。

<2>供应链整合操作

1跨企业战略协同管理,从供应商到终端用户之间的流程进行集成。目前市场竞争实际上是这个链和那个链的竞争,而不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

青啤几年来一直在探索基于外部资源一体化的道路。虽然没有并购,但是现在通过业务标准的统一实现了并购没有达到的目标。从而为客户和其他所有流程参与者增值。明确什么时候发货?哪些订单可能被延误?为什么造成这种延误?安全库存要补充至多少?进度安排下一步还存在什么问题?现在能够执

行的最佳的进度计划是什么?

2 协同业务标准管理.这是基于管理的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最强调的是对外部伙伴的管理,这个管理是基于一套标准化工作流程的。基于管理的供应链,实际上就是经销商、供应商、分销商之间按照一个共同的游戏规则来进行交互的业务操作。比如以前做计划,虽然企业自有ERP系统,但那是计划不是协同计划。做供应链计划不应是企业闭门造车,而是企业与分销商、批发商共同按

供应链规则做计划。供应链计划可以做到缩短计划的时间,提高计划的准确,在成本控制、客户快速响应等方面创造新价值。

3采用外包方式实现跨企业供应链平台。平台涉及的应用主体多,地域范围广,环境复杂,所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较大,成本相对较高。于是青啤采取外包的方式。青啤面向全国进行销售物流规划方案的招标,最终,招商局下属的物流集团胜出,与青啤同征战场。这是基于技术的供应链管理。做系统是在做管理工程,任何管理信息系统都是固化了的知识,对最佳业务实践实现一般化,企业需要一个系统来获得一般通用的知识。青啤选择了上海国通

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SCM管理平台所提供的外包租用模式实现供应链管理。4:区域事业部制.事业部是一个真正的利润中心,青啤在各个地方设立事业部,统一管理区域内的生产销售,事业部只接受集团的利润考核。

5:加强对市场终端的掌控.青岛啤酒的各个分公司不仅要做市场管理与拓展,还要负责所在范围内的物流运作。这样就可以将企业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市场终端,而销售人员对市场终端的情况也能够及时掌控。

6:优化仓库结构.先设立CDC,然后设立RDC和FDC,一改以前仓库分散且混乱的局面.这样,青啤从原有的总部和分公司都有仓库的情况,变成了由中央分发中心至区域物流中心,再到直供商,形成了“中央仓-区域仓-客户”的配送网络体系,对原来的仓库重新整合。地理上重新规划企业的供销厂家分布,以充分满足客户需要,并降低经营成本。DC方面的选择则是考虑了供应和销售厂家的合理布局,能快速准确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加强企业与供应和销售厂家的沟通与协作,降低运输及储存费用。

7:信息化管理.库存管理采用信息化管理,提供商品的移仓、盘点、报警和存量管理功能,并为货主提供各种分析统计报表,例如有进出存报表、库存异常表、商品进出明细查询、货卡查询和跟踪等等。青啤不是以信息技术项目招标这样一个简单的思维模式去对待SCM的建设,而是从以上7个层面解决了青啤由增长模式走向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型,使董事长到区域事业部老总都积极参与、关注供应链管理。管理思想统一了,技术实现就不再是什么难题

<3>操作效果

在一系列的整合后,青啤的每年过千万元亏损的车队转变成一个高效诚信的运输企业。运送成本来由0.4元/公里降到了0.29元/公里,每个月下降了100万元。在青啤运往外地的速度上,也比以往提高了30%以上。

a计划:提高了计划的准确、科学,及时准确反映了市场的真实需求,计划流转时间为3天,可以得到更稳定的交期;b库存:加强了临期过期产品,减少过期损失,加强了产品的多样化管理;提高了库存周转率;可进行批次管理,提高对产品窜货控制力度;c费用:实现从总部到客户全程透明化费用管理,提高了费用投入的准确率和费用兑现的灵活;d台帐:从以前几个月对一次帐优化到可以实时

对帐;一次对帐时间由以前至少2天缩短到2分钟。e顾客可以得到更周到的服务;更优质的产品;减少因为质量问题而导致的客户抱怨和因此产生的损失;

<4>还有什么地方不足?应该进一步优化什么地方?1在实施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不容乐观,企业与企业之间信息传递工具落后。此外,大多数企业还在单独作战,很少有企业能够将自己的各项职能与贸易伙伴集成起来,信息共享问题严重,整个供应链缺乏共享的数据库和信息平台。通过利益引导,激励信息共享。要解决信息共享不够的问题,关键在于通过利益的引导去激励代理方的行为。企业具体可以采取以下策略:a:价格激励。例如在供应商和制造商实现信息共享的初期,可以采取价格激励,促使供应商加入信息共享中。这实际上为供应商在增加信息共享的成本同时,提供了一定的价格补贴。b:减少零售商的提前期。在与零售商的信息共享时,除了采用价格折扣等优惠策略外,还可以采用减少零售提前期的措施。虽然零售商提前期的减少会导致零售商库存水平的下降,也会影响制造商的库存费用和缺货损失费用,但就供应链整体来看有利于降低整体的平均库存水平,也使零售商订货模型更加稳定,提高制造商生产决策的准确性,实现两者的双赢。

2人才问题。供应链管理理念在我国刚刚引入,国内企业界人士对此知之尚浅,更缺乏对供应链管理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供应链管理不仅需要专门的技术人才,而且需要既精通供应链管理理论、方法、手段,又熟悉与供应链有关的诸多技术的综合型人才,以保证在供应链某个环节发生故障时,他们能统观全局,给予合理的解决。3改革组织结构.重建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为了使供应链上的不同企业在不同地域的多个部门协调工作以取得整个系统的最优效率,必须进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组织重构和业务流程重组。精心挑选出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重大关系,能够发挥其优势的核心业务,将那些非核心业务分离出来交由供应链中的其他合作企业去完成。建立面向市场的组织,建立后勤组织。后勤管理过程使产品计划与物料需求计划的连接,与配送需求计划的连接成为必要。4:创建顾客订购管理系统,提高顾客订购管理过程。删除无价值增加的环节,建立订购履行小组5绿色供应链管理有利于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和绿色的品牌形象,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增加产品市场份额,全面改善或美化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使企业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直接降低成本。同时又减少了环境治理费用。

青岛啤酒并购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并购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并购案例分析 一.并购背景经过20 世纪90 年代产量的扩张后,2000 年中国啤酒的年产量突破2000 万吨大关,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啤酒产销国,并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然而,由于过去中国地域辽阔但缺乏高效的交通系统和运输设备,啤酒市场因此是惊人的零散。全国大约有500 家左右的啤酒厂,并且当地品牌基本上都得到了当地人的拥护。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尽管现在是中国最大的啤酒生产商,2002 年的产量达到了250 万吨,销售额5.7 亿美元,但仍只占这个市场11%的份额。而欧美国家多是两三个企业的产量就占总量的70%到80%,如美国第一大啤酒企业Anheuser-Busch 年产量就占全国总量的48%,第二大企业年产量占总量的22%。青啤的对手,排行老二的燕京啤酒和排行老三的华润啤酒两者共占有15%的市场份额。青啤现在看起来并不怎么起眼的这11%的市场份额,还是在短短5 年时间里共斥资1.2 亿美元,收购了40 余家较小的啤酒厂后的结果。1996 年青啤的市场份额只有2%。 二.并购历程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03 年,由当时的德国商人酿造,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啤酒生产厂。1993 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上市,共募集了7.87 亿人民币,成为国内首家在两

地同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在资本市场备受注目。上市之后,青啤集团凭借政策.品牌.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实施“大名牌”战略,坚持走“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道路,在中国啤酒业掀起并购浪潮。至此,青啤并购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拿下附近3 个小厂,作为提高产量的基地,并依靠上市的资金实力,分别进行了内部的技术改造,生产线扩张,仓库大规模扩建等工作。而1995 至1997 年的盲目产量扩张,使青啤走入低谷。1999 年,青啤进入购并高峰期。在连续拿下北京的五星.三环,陕西的汉斯.渭南.汉中等6 个企业后,2000 年7 月收购廊坊啤酒厂,8 月初收购上海嘉士伯,8 月18 日,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又拿出2250 万美元,成立了北京双合盛五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截至目前,青啤集团通过承债.破产或控股等多种形式,收购了17 个省市的47 家啤酒生产企业,形成了东有上海,西有西安,南有深圳.珠海,北有黑龙江兴凯湖,中有安徽的马鞍山.湖北的黄石等众多子公司的企业集团。 三.加强内部整合随着青岛啤酒的大规模并购,问题也接踵而至。根据一份报告显示,2001年,青岛啤酒收购的45 家啤酒厂中有一多半在亏损。这些公司在被收购的时候大多也是小型.亏损或者是处于破产边缘的国有企业,他们生产的一瓶啤酒的价钱和一瓶水的价钱差不多。修复这些公司给青岛啤酒的管理带来了很大压力。虽然产销量在增加,但公司的净利润却没有保持同步增长。2001 年公司的营业额比利润增长更快(2001 年全年净利润

青岛啤酒之供应链分析

青岛啤酒之供应链分析 一、青岛啤酒的企业背景 1、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啤酒”)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目前品牌价值502.58亿元,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跻身世界品牌500强。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股票(0168)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同年8月27日,青岛啤酒(600600)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目前青岛啤酒在中国18个省、市、自治区拥有56家啤酒生产基地。2011年青啤公司共完成啤酒销量715万千升,同比增长12.6%;实现营业收入231.58 亿元,同比增长16.38%;实现净利润17.38 亿元,同比增长14.3%。是中国啤酒行业品牌溢价能力、盈利能力最强的公司。 2、青岛啤酒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巴西、墨西哥等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青岛啤酒选用优质大麦、大米、上等啤酒花和软硬适度、洁净甘美的崂山矿泉水为原料酿制而成。原麦汁浓度为十二度,酒精含量3.52-4.8%。酒液清澈透明、呈淡黄色,泡沫清白、细腻而持久。 青岛啤酒的经营理念是锐意进取,做到奋发向上、大胆创新、勇于开拓、永不满足;奉献社会,做到对股东、对消费者、对社会真诚奉献。“锐意进取,奉献社会”,体现了青啤人在追求发展、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的价值观念。青岛啤酒以“成为拥有全球影响力品牌的国际化大公司”为愿景,将不断创新,“用我们的激情,酿造全球消费者喜好的啤酒,为生活创造快乐!” 二、青岛啤酒供应链分析(竞争环境、企业现状、供应链环节) 1、竞争环境 (1)青岛啤酒的宏观环境 随着这几年我国啤酒行业的整合进程的加快,西南市场是我国啤酒巨头竞争的战略要地之一。西南市场中,四川和重庆市场是最重要的两个市场。 为了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

一、4PS营销理论 (一)产品分析: (1 )产品定位 青岛啤酒倾向于中高档产品定位,低端产品少,其原来的产品生产线属于中高端产品,经过几年扩张式发展,产品生产线逐步走向完善,种类也逐步齐全起来,产品逐 渐包括中低档等大众化产品。 目前青岛集团主要分为两条产品生产线: 1、青岛啤酒产品线,其定位在高端产品,标准为大方典雅、有品位、高贵、优质优价。 2、青岛啤酒家族系列产品线,其定位在中低端产品,标准为大众化、物美价廉、平易 近人、地方消费者喜爱。 (2 )品牌营销 多品牌营销战略: 青岛啤酒采用多品牌营销战略,各个品牌通过各自的特殊定位,全面出击,席卷

了中国啤酒市场。 青啤的多品牌发展战略是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施该战略之后,使广告投入成本大大降低,无形资产迅速增强。具体来看,多品牌战略主要有如下优势: 1)主、副品牌相互推进、互为补充,从而提升了整体形象。青啤集团把“青岛”品牌作为主品牌,将并购企业的原有品牌作为副品牌,使之在运作中相辅相成。青啤通过对扩张企业注入先进的技术、管理和企业CI 形象,并在商标上加注“青岛啤酒系列产品”字样,使原品牌的内在质量和外在形象得到同步提升。同时,青啤产品也实现了多品牌、多价位、多品种、多规格的特点,扩大了原来“青岛”品牌的影响力,从而达到“—剑双雕”的效果。 2)避免了单品牌廷伸所产生的弊端,维护了主品牌的定位和形象。经过长期市场的洗礼,青岛啤酒已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了特定的定位和相对定的核心内涵,甚至形成一种文化,而且具有不可取代性。青岛啤酒是经过几代人创造出来的定位于中高档的著名品牌,拥有“高雅、华贵”的绅士文化内涵,消费者甚至是一种身份和风度的体现。青啤考虑到新扩张的企业由于各方面都没有真正达到青岛啤酒应有的水平,如果允许其使用“青岛”品牌,必然会弱化原来品牌的形象,并进而影响整个市场。这是有前车之鉴的。1994 年,青啤斥巨资收购扬州啤酒厂,在青啤的技术、工艺、管理等诸多软件尚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就把产品换上了“青岛”商标。原本希望借此缓解产量的不足,满足市场需求,却忽视了产品质量这一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忽视了产品质量与品牌的一致性。结果,因产品质量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扬州版的青岛啤酒不但没有叫响扬州,反而损害了“青岛”品牌在当地的形象。通过这个教训,青啤人运用自身品牌时更加谨慎,逐渐放弃了品牌延伸战略,而改变为多品牌战略。在并购企业的产品未能达标之前,绝不轻易地把“青岛”品牌用于该企业之中。 3)强化了本地原有品牌。在收购与消化过程中,青啤总是强调企业文化要“兼收并蓄” ,并力图做到将青啤的企业文化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一般来说,青啤所扩张的企业大都有过耀煌的历史,品牌在当地消费者中还有着相当的影响力,企业之所以难以为继,多是管理不善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简单地放弃原有品牌,无疑也是一种无形资产的流失。因此,只要注入青啤先进的技术、管理优势和必要的发展资金,这些企业就可以起死回生,并重新焕发出活力。比如,当年青啤只给被兼并的西安啤酒厂派去技术、设备和财务总监3 人,品牌仍然使用在西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汉斯” ,如今企业不但起死回生,而且重新成为西安市利税大户,成为青啤集团的重要利润来源,这也是青啤多品牌战略成功的真实写照。 4)降低了品牌运营风险。 多品牌运营,就像一艘吃水舱都隔开的大船一样,其中一个舱漏了,船并不会沉,这就是多品牌战略的风险缓冲优势。在市场运作过程中,没有无风险的投资。被青啤 扩张的企业由于面对新的运作模式、新的环境,总会有或多或少的不适应之处,出现 失误的几率虽小,但总是有的。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多品牌战略,即使一旦哪个企业 出现运作失误,但因其是地方品牌,市场影响力较小,并不会对“青岛”品牌造成直接和严重的

青岛啤酒财务分析

青岛啤酒财务分析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 (一)、总体评述 一、公司简介: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啤酒”)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它在中国历史悠久,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目前品牌价值950.16亿元,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位列世界品牌500强。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股票(0168)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同年8月27日,青岛啤酒(600600)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 二、行业简述 啤酒行业是我国酿酒工业中最年轻,也是发展最快、目前最大的行业。 二十年来,中国啤酒工业从高速发展逐步走向稳定增长,企业规模从小到大; 上交税金从几千万元增加到几十亿元;啤酒品种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满足了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的需要。虽然自2014年来,虽然啤酒产量增长速度减缓,但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广阔;至现在2017年,啤酒行业已有明显的回暖迹象,而青岛啤酒作为该行业的巨擘之一,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市场低迷时,仍保持了稳中有进、稳健向好的经营态势; (二)、财务报表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资产负债表(单位:元)

1、从资产角度: 公司今年的资产比去年。资产的变化中非流动资产增加较多,为元,相比去年增加5.14%%: (1)、本期总资产的增加主要由非流动资产引起,相关变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A、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本期增加了从总体上看,该公司购入新的机器设备,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2)流动资产增幅较大,体现了公司的资产流动性有所增强: 2、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角度

青岛啤酒资产分析案例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质量分析 1993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扩张兼并,青岛啤酒已成为中国产量最大的啤酒企业。从1993年上市到2001年,青岛啤酒一气收购了40多家酒厂,合并子公司多达73家。青岛啤酒公司在国内18个省、市、自治区拥有40多家啤酒生产厂和麦芽生产厂,构筑了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2004年其啤酒生产规模、总资产、品牌价值、产销量、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市场占有率、出口及创汇等多项指标均居国内同行业首位。2004年青岛啤酒品牌价值已达人民币168.73亿元,位居啤酒行业全国第一。 (一)其他应收款 表1:其他应收款与应收账款金额 表2:各项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 应收账款情况分析: 1.2009年到2011年其它应收款占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 2.17%、1.96%,0.6%,2011年的减少主要由于上年收购子公司的保证金收回所致。而应收账款的比重分别为 1.47%、1.4%,0.46%,其他应收款在正常经营的情况下不应该大于应收账款,它与主营业务无关,大于应收账款可能存在不明原因的占用,如操作利润、让大股东无偿占用资金及转移销售收入偷逃税款的情况。 2.其他应收款/流动资产的比重(%)2011年中,青岛啤酒12.3%,燕京啤酒5.29%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 企业急于扩大市占率,而未将回款率作为关键指标管理与关联企业交易产生(其他)应收帐款。 改善方向: 规范关联企业交易对(其他)应收帐款的条款在确保提升市占率前提下,提高货款回款率。 改善策略: 财务部门制定不同产品的标准成本,关联交易按标准成本加3%作为交易价格将应收帐款回款率作为关键指标来考核营业部门的绩效财务部制定合理的回款流程。 达成目标:(其他)应收帐款/流动资产≤10%)

青岛啤酒营销策略分析

市场营销案例分析报告 班级:经131-2 小组成员:梁慧芬201353501216 李敏201353501213 焦恩凤201353501209 刘梦圆201353501219 倪伟津201354504117

目录 一、相关研究背景 二、公司简介 三、市场细分 四、目标市场以及市场定位 五、战略环境分析 六、4Ps理论的具体做法 1.产品策略 2.价格策略 3.渠道策略 4.促销策略 七、消费者的态度 八、展望未来

一、相关研究背景 啤酒是世界上生产和消费量最大的酒种,全球约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啤酒。在中国,这种常盛不衰的饮品更被冠之以“液体面包”的美誉。目前我国啤酒生产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啤酒产销国。加WTO之后,进一步开放的中国市场使得各个企业有了更多的机遇,更多的挑战。啤酒行业的竞争也亦是如此。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许多中小企业停产、歇业,一些大企业出现亏损。然而,今天我们所讨论的企业青岛啤酒却在这场经济浩劫中愈战愈勇,销量同比增长了10%左右。 二、公司简介 青岛啤酒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啤酒品牌,始创于公元1903年,迄今已经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青啤公司的主要产品为青岛牌系列啤酒,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名牌啤酒,它集世界一流的设备、百年积累的丰富酿造经验及独特的生产工艺、科学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之大成,素以酒液清澈透明、香醇爽口、泡沫细腻、持久挂杯而驰名中外,曾多次荣获国家质量金奖和国际啤酒评比金奖,是国内啤酒行业唯一的驰名商标,也是国际市场上最具知名度的中国产品品牌。 目前青岛啤酒已形成了黄啤酒、黑啤酒、棕色啤酒、干啤酒等多个系列听装、瓶装、桶装等多种规格的产品,新开发的金质青岛啤酒其口感和包装装潢更佳,深受费者喜爱。

啤酒公司供应链分析报告样本

啤酒公司供应链分析报告 以下是对青岛啤酒和百威集团供应链进行分析 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就是对企业供应链的管理,是对供应、需求、原材料采购、市场、生产、库存、定单、分销发货等的管理,包括了从生产到发货、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顾客的顾客的每一个环节。简单而言,就是商品从供应原点到需求原点的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 一、青岛啤酒供应链概况 一般而言,对于一条供应链都有一个核心的点做为整个供应链的总控,对于本图指的就是平台运营商/批发商。大多数情况下,它是品牌的所有者,由其总体负责信息的传递、业务的处理。二、青岛啤酒市场:国际化 1903年8月,古老的华夏大地诞生了第一座以欧洲技术建造的啤酒。1993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

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上市。目前,青岛啤酒公司在国内18个省、市、自治区拥有55家啤酒生产厂和麦芽生产厂,构筑了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而且青岛啤酒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巴西、墨西哥等世界62个国家和地区,居中国啤酒出口量首位,占到中国啤酒出口量的50%以上。 三、青岛啤酒的产品分类与构建的供应链类型: 青岛啤酒属于创新型产品。 这种产品的需求一般不可预测,寿命周期也较短,但边际利润高。 构建的供应链类型为“反应型”供应链。 因为创新型产品需要有高度灵活的供应链,来对多变的市场做出迅速的反应,改善供应链的市场反应能力。而“反应型”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的市场中介功能,即将产品分配到满足客户需求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等。 四、青岛啤酒公司的行业及企业特点造成供应链存在的问题产生长鞭效应 ?供应链存在的不确定性 来源为:需求的不确定性、制造的不确定性和供应的不确定性。 ?对于需求预测的主观性 主要为预测的偏差

仓储作业青岛啤酒仓储案例分析

仓储与质押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集团的仓储管理案例分析 一、青岛啤酒集团仓储管理概述 青岛啤酒集团对仓储物流改革,在总体管理方面,首先成立了仓储调度中心,对全国市场区域的仓储活动进行重新规划,对产品的仓储、转库实行统一管理和合控制;成立独立法人资格的物流有限公司,提高物流效率和实力;同时应用建立在互联网信息传输基础上的ERP系统,筹建了青岛啤酒集团技术中心,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全面统一在计算机网络的智能化管理之下,建立起各分公司与总公司的之间的快速信息通道;对运输长处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了重新整合、优化,减少运输周转次数,压缩库存,缩短产品仓储和周转时间。正因为对仓储全面的改革,使青啤集团能够及时掌握各地最新的市场库存、货物和资金流动情况,为制定市场策略提供准确的依据;物流网使产品销售速度加快,甚至能让青岛本地消费者喝上当天酒,当周酒。青啤集团利用这套科学的仓储管理系统,合理调整生产,减少积压货物并在旺季充足供应货物,向JIT管理方向迈进。同时能够根据要货计划和市场预测,及时向生产企业传递要货信息,并利用物流公司调度运力,确保交货质量和交货期。这套仓储管理系统,大大减少了青啤集团在人、财、物方面的成本;减少库存,使资金占用下降了3500万元,仓储费用下降187万元。 二、对青岛啤酒集团的仓储管理案例的分析 通过学习仓储质押课程,对青岛啤酒集团的仓储管理进行了分析,下面是我们小组对其认识和分析: 吴双认为, 许志金认为, 于丽认为,通过对青岛啤酒的了解,使他深深的体验到青啤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们要像送鲜花一样送啤酒,把最新的啤酒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让消费者品尝”。的确,如他们所说,青岛啤酒公司自从引入现代物流理念,加强产品物流管理以来,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另外青啤的销售额实现了大幅增长,产品库存下降进而使资金占用下降,产成品周转速度加快,产品货物流基本得到控制。

青岛啤酒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从战略、会计、财务、前景四个方面分析小组选取的公司的财务报表。战略分析,分析一下该公司的行业特征和企业的竞争战略; 会计分析要挑选重要项目、变动较大的项目进行分析,财务分析从财务质量的几方面入手分析,包括:盈利质量、资产质量、现金流量分析;前景分析即结合财务分析结果综合评价公 司的未来发展前景,是否具有投资价值。 会计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分析 1、总资产结构分析 近五年内青岛啤酒的总资产一直呈现上升趋势。流动资产2009年增幅达34.49%:其中货币资金期末比期初增加123.5%,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增加和公司发行的认股权证在本报告期行权募集资金所致;存货比期初减少31.9%,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减少主要原材料储备及部分主要原材料库存平均成本下降所致。 2、负债结构分析

自从2007年青岛啤酒的负债较大增幅后,随后三年内,基本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但是非流动负债比例却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部分子公司搬迁项目逐步实施,按照搬迁进度逐步确认的递延收益增加所致。

二、利润表分析 1、 2009 年度公司实现啤酒销售量591万千升,同比增长9.9%;实现销售净收入177.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5%;实现净利润12.99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2%,继续呈现净利润增幅高于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增幅高于销量的良好发展态势。 (1)营业收入同比增加12.5%,主要原因:一是报告期内优化产品销售结构,主品牌所占比重增加;二是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产品销售增长趋势较好,销售量增长,使得营业收入提高所致。 (2)营业成本 2009 年本集团营业成本同比增长8.2%。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规模的扩大,使得营业成本提高所致。但营业成本的增幅仍然低于营业收入的增幅。

仓储作业青岛啤酒仓储案例分析

仓储与质押 案例分析 页脚内容1

青岛啤酒集团的仓储管理案例分析 一、青岛啤酒集团仓储管理概述 青岛啤酒集团对仓储物流改革,在总体管理方面,首先成立了仓储调度中心,对全国市场区域的仓储活动进行重新规划,对产品的仓储、转库实行统一管理和合控制;成立独立法人资格的物流有限公司,提高物流效率和实力;同时应用建立在互联网信息传输基础上的ERP系统,筹建了青岛啤酒集团技术中心,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全面统一在计算机网络的智能化管理之下,建立起各分公司与总公司的之间的快速信息通道;对运输长处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了重新整合、优化,减少运输周转次数,压缩库存,缩短产品仓储和周转时间。正因为对仓储全面的改革,使青啤集团能够及时掌握各地最新的市场库存、货物和资金流动情况,为制定市场策略提供准确的依据;物流网使产品销售速度加快,甚至能让青岛本地消费者喝上当天酒,当周酒。青啤集团利用这套科学的仓储管理系统,合理调整生产,减少积压货物并在旺季充足供应货物,向JIT管理方向迈进。同时能够根据要货计划和市场预测,及时向生产企业传递要货信息,并利用物流公司调度运力,确保交货质量和交货期。这套仓储管理系统,大大减少了青啤集团在人、财、物方面的成本;减少库存,使资金占用下降了3500万元,仓储费用下降187万元。 二、对青岛啤酒集团的仓储管理案例的分析 通过学习仓储质押课程,对青岛啤酒集团的仓储管理进行了分析,下面是我们小组对其认识和分析: 吴双认为, 许志金认为, 于丽认为,通过对青岛啤酒的了解,使他深深的体验到青啤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们要像送鲜花一样送啤酒,把最新的啤酒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让消费者品尝”。的确,如他们所说,青岛啤酒公司自从引入现代物流理念,加强产品物流管理以来,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另外青啤的销售额实现了大幅增长,产品库存下降进而使资金占用下降,产成品周转速度加快,产品货物流基本得到控制。 页脚内容2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是源于德国酿造工艺的啤酒制造商,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越来越的的制造商涌入啤酒制造业,但青岛啤酒在传承历史的背景下,采用了有效的营销策略,使得它不仅没有衰落,更成为国内啤酒制造业的龙头。 优势: 1、品牌优势。相对于其他啤酒制造商来说现在的青岛啤酒有着明显的品牌优势,这是多年使用精准的营销策略的结果,青岛啤酒虽然只是一个品牌,但却逐渐成为青岛的象征,人们知道青岛是因为青啤。 2、文化优势:一年一度的青岛国际啤酒节在每个暑假开幕,汇聚了世界各地的上千百种啤酒品种,也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青岛啤酒通过传播啤酒文化来巩固自己在行业的地位,也让青岛啤酒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3、地区优势:也许是青岛啤酒在开始就选择了并购的策略,开始是在山东范围内,后来扩展到全国。不仅使得多个地区的啤酒制造商被并购,也使得青岛啤酒的名字越传越远。 劣势: 1、文化劣势:一些地区的啤酒品牌虽然名气不如青岛啤酒,但是已经深深的被当地人所熟识,青岛啤酒并购这些企业的时候,若不注意品牌替换的过渡,就会深深触及本地人内心对于本地文化的信仰,使得当地消费者产生很大的排斥心里,导致代理商不敢轻易代理,销量无法达到预期。 2、地区劣势:青岛啤酒是来自北方的啤酒品牌,虽然在北方的许多城市已经享有盛誉,但对于南方的消费者来说,它仍然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品牌。此外,青岛啤酒通过并购的方式占有的生产商虽然在工艺上与原配方保持一致,但是由于水土的原因,仍不能保持其原有的品质。 机会: 1、从青岛国际啤酒节的举办可以看出,青岛当地政府将青岛啤酒作为一种旅游文化在传播,这是青岛啤酒的一个重要机遇。 2、国外对于啤酒需求很大,因此,能够把握住国外市场对于一个啤酒品牌来说很重要,青岛地处于山东半岛的沿海区域,港口发达,开发国外市场是青岛品酒的一个重要机遇。 威胁: 1、竞争:现今国内仍有多家啤酒品牌保持着良好的品质和信誉,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不仅如此,国外品牌也大规模的进军国内市场,使得青岛啤酒这一中国老字号面临严峻的挑战。 2、需求:作为一种消费品必然要面对多种需求的消费群体,而消费者的需求又是多种多样的,青岛啤酒不可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要。

青岛啤酒年财务报表分析

青岛啤酒2013年度财务报表分析 一、啤酒行业背景分析 1.1 我国啤酒行业特点 我国啤酒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竞争,总体上可以体现出以下行业特点: 1、进入微利时代。 在中国的啤酒市场,低价促销是一些地方品牌抢夺市场的常用策略,这对商家来说往往无利可图,尤其对众多中小型啤酒企业来说低价是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旦提价,其优势将荡然无存,这对中小型啤酒企业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不提价则是赔本赚吆喝,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2、并购风起云涌。 我国啤酒行业正从高速发展期向成熟期迈进,市场需求缓慢稳定,竞争激烈,导致啤酒行业并购盛行,生产集中度继续提高。由于啤酒消费具备区域性特征,在市场扩大幅度有限的情况下,啤酒龙头企业将继续加大并购力度,通过行业整合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此外,现在国内啤酒行业的整合已经不再停留在表面阶段,有些公司正在进行更深入的整合规划,对收购企业核心操控能力逐渐变强。 3、产业集中度低。 国内大部分啤酒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品牌多而杂,难以形成突出的产业优势,国内啤酒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仍较低。 1.2市场竞争环境 1、该行业现有的竞争者 我国啤酒企业基本分为三大阶梯,第一阶梯是青岛、华润雪花和燕京三大全国品牌,基本遍布全国,且在全国的扩张仍在进行;第二阶梯是珠江、重庆、哈尔滨,他们在区域地区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以中端品牌为主,保持行业平均的利润率;第三梯队是各地的中小啤酒厂,他们的竞争力体现在低成本和地方保护主义,但长期看没有生命力,必将被市场淘汰或被收购。而且洋品牌的进入和一些资本的运作和收购,使得优胜劣汰,大鱼吃小鱼发展趋势的愈演愈烈,因此竞争非常的激烈,可能会出现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利润而突破本行业约定俗成的规则来打击和排斥其他竞争者的行为。所以,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很强。 2、该行业现有产品的差别 主流啤酒消费的同质化趋势日益明显,大多数厂商在保护主打品牌的同时,还充分利用自己的品牌、资金、渠道等诸多优势进行同质产品的横向延伸,因此在质量上是没有多大差别的。所以从这点看,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较强。 3 、替代品威胁 啤酒行业的替代品主要是白酒、葡萄酒、红酒、黄酒、米酒等含酒精的酒,在这几种酒中只有米酒的价格可以和啤酒的价格产生竞争,但啤酒的消费者范围明显比米酒要大得多,所以替代品的威胁较低。

【分析】青岛啤酒公司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

【关键字】分析 天津师范大学 供应链管理论文 青岛啤酒 青啤的品牌历史悠久,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比较大,可是“帆很大,船很小”。迅速扩张中出现了些问题:车坏了,货拉错地点了,延迟送货,没有足够的车。明明没有货物了,还要签条子发货。不知道仓库里还有没有货。仓库陈旧、设备设施非常落后。不仅总部有仓库,各个分公司也有仓库。高居不下的库存成本占压了相当大的流动资金。有时局部仓库爆满,局部仓库空闲的问题,同时没有办法完全实现先进先出,这样使一部分啤酒储存期过长,新鲜度下降甚至变质的情况自然会出现. 中国的啤酒市场有以下特点:啤酒易腐产品保质期短,储存条件要求高,也不易多次搬运.1进口品牌占领高端市场,国内啤酒主要覆盖中低端市场。青岛利润值偏低,收入依靠着庞大的啤酒消费群体所带来的市场占有率。2对酒新鲜度的要求很高,啤酒的配送必须满足消费者对物流提前期的要求。3中国的啤酒市场在生产基地的地理位置和终端零售网络的布局方面都存在着高度区域性和高度离散性的特点,道路设施和物流装备对啤酒的配送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该企业目前存在什么问题? 1:混乱的运输,延误造成的“保鲜”之痛.随着啤酒市场的逐渐扩大,在青啤想发力的时候,混乱的物流网络成了瓶颈。新鲜是啤酒品牌的竞争利器,过期酒使品牌忠诚度绝对会大打折扣。运输的灰色收入比较多, 司机出去好几天拉别的客户。车坏了,然后过了几天,运货的车辆才迟迟归来 2:高库存量带来资金的浪费。青啤在运输上的混乱,带来了蹿货、损耗过多等一系列问题,因而对市场终端的管控也力不从心。这样的结果造成对销售计划的预估极其不准确,使安全库存数据的可信度几乎为零。 3:长鞭效应带来的问题.青啤的供应链上游比较简单,但是向后就越发复杂,消费终端的多元化决定了分销网络的复杂。啤酒可以在酒吧、餐厅终端消费,也可以家庭购买消费。啤酒的销售实际不是终端为王,而是渠道为王,所以多元化的销售模式决定了渠道组织被不断放大。供应链上增加的需求变动导致了生产计划的扩大和过量的库存投资,增加了资金投入,降低了资金的利用价值。因为缺货而引起收入减少,降低了顾客水平,运输低效,误导生产排程,使青岛啤酒的“新鲜度战略”无法实施。 4:储存设备的管理不当。.青岛啤酒不仅在总部有仓库,各个分公司也有仓库。由于储存设备的陈旧和管理不当,而啤酒对储存的要求有很高,因此居高不下的库存成本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 5:人为管理,没有实现信息化。由于采取的是人为管理,在供应链方便出错率极高,而且无法保证执行基本的先进先出原则。 6:市场促销费用的失控,使不少企业每年的损失难以计数。不仅内耗严重,对市场终端的监控也力不从心.促销费用主要通过渠道商转移到消费者手中。买一赠一、开瓶有奖有一半的促销费用都在渠道上被漏掉了. 7:组织结构顽固的、坚硬的。它按职能分派责任的,最基本的目标是控制、增加利润输出,把输出作为组织、计划、控制的基础。a:如果单个职能靠预算系统激励“优化”费用,那么

青岛啤酒财务报表分析

案例分析:青岛啤酒(600600.SH)财务报表分析 案例目标: 本案例对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使读者掌握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分析过程。 公司背景: 1993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扩张兼并,青岛啤酒已成为中国产量最大的啤酒企业。从1993年上市到2001年,青岛啤酒一气收购了40多家酒厂,合并子公司多达73家。青岛啤酒公司在国内18个省、市、自治区拥有40多家啤酒生产厂和麦芽生产厂,构筑了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2004年其啤酒生产规模、总资产、品牌价值、产销量、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市场占有率、出口及创汇等多项指标均居国内同行业首位。2004年青岛啤酒品牌价值已达人民币168.73亿元,位居啤酒行业全国第一。 有关报表的数据见表1,表2和表3,数据来源:青岛啤酒2000-2005年年报,原始数据(单位:亿元)

表4是我们对青岛啤酒的相关财务比率进行计算的结果总结。 表4:青岛啤酒相关财务比率

一、变现能力分析 图1描述了青岛啤酒的变现能力。 图1:变现能力 从中可见,青岛啤酒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低于传统的标准值(分别是2和1),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变现能力不佳,需要和啤酒制造业的其它公司相比较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从变化趋势上来看,流动比率在2003年有很大的提升,在这一年前后都处在稳步上升过程中;速动比率的总体变化不大,今年还有小幅下降,原因应该是存货规模上升较快,占据了部分流动性。 青岛啤酒的变现能力(也就是流动性)一直维持在一个合适的水平,并有长期保持并改善的趋势。 二、资产管理能力分析 图2描述了青岛啤酒的资产管理能力。

青岛啤酒资产负债表分析报告

青岛啤酒资产负债表分析报告 会计114班2011121426 张红婧 引言: 通过这学期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我们接触了更多关于企业财务报表的知识,知道在接触一份企业财务报表时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分析。为了更好地学习本门课程,下面对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资产负债表进行简要分析。 公司简介: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啤酒”)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2008 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目前品牌价值426.18 亿元,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跻身世界品牌500 强。1993 年7 月15 日,青岛啤酒股票(0168)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同年8 月27 日,青岛啤酒(600600)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1993年6月经国家体改委批准, 由原青岛啤酒厂作为独家发起人,并在吸收合并原中外合资青岛啤酒第二有限公司、中外合作青岛啤酒第三有限公司及国有青岛啤酒四厂的基础上,创立了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批九家境外上市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之一。青啤公司于1993年6月在香港发行了H 种股票并于7月15日上市,为首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中国企业,同年八月在国内发行了A 种股票并于8月2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募股后公司股本总额为90,000 万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 元),其中:国家股为39,982 万股,占总股本的44.42%;法人股为5,333 万元,占总股本的5.93%;外资股为34,685 万股,占总股本的38.54%;国内公众股为10,000 万股,占总股本的11.11%。 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 就资产而言,2011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比上年增加了18.63%,从资产分布上看,主要表现为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比上年增加了34.49%,长期股权投资增加了344.68%,固定资产清理增加了959.82%,递延税款资产增加了153.71%,货币资金增加了123.55%,应收票据增加了18.72%,且均超过资产的涨幅。从资金来源上看,主要是由于在报告期间,公司运营效果良好,盈利增加,以及通过发行新股募集而来。就流动资产而言,货币资金增加了123.55%,主要是因为在报告期间内公司的销售形势良好,销售量增加,大量存货被销售出去,业务收入增加,以及在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发行新股募集资金所致。应收票据增加18.72%,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债券质量较高,应收账款增加13.68%,主要是因为销售良好。预付账款下降了38.24%,存货减少了31.89%。一方面说明存货管理加强了,另一方面表明存货占用的资金减少了。其他流动资产下降了81.95%。再看非流动资产。报告期内对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未做具体的记录,有待进一步的详细了解。长期应收款下降了89.96%,说明其他公司无偿占用本公司的资金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也说明公司资金的获利能力增强了。同时,在一定的程度上避免了长期应收款因时间问题而收不回来的风险。另外,由于不可抗力或自然灾害因素造成公司的固定资产的出售或毁损,引起固定资产清理等的增加。长期股权投资增加了344.68%,主要是公司为了扩大公司经营规模。青岛啤酒徐州彭城有限公司新建年产20万千升啤酒生产基地项目,青岛啤酒济南有限公司新建年产30万千升啤酒生产基地项目,青岛啤酒第三有限公司新建年产30 万千升啤酒生产基地项目,青岛啤酒日照有限公司新建年产20万千升啤酒生产基地项目,青岛啤酒成都有限公司新建年产10万千升啤酒生产基地项目。因为从近几年的中国的啤酒市场来看,啤酒产业市场形势不错,前景看好,将一部分资金投入到进一步的扩大在生产中,适应市场需求,是较为理性的决策。就负债所有者权益来看,短期借款下降63.01%,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

4.面对中国啤酒市场和消费群体的变化,青岛啤酒价格策略和销售渠道是否也要相应改变? 面对中国啤酒市场和消费群体的变化,基于产品定价理念和中国啤酒行业的价格战,青岛啤酒应采用既不回避,也不推波助澜的定价策略。如果不参与价格竞争,再好的品牌市场占有率也肯定不会高,如果大打价格战又势必会影响利润,在这种两难的选择中,青岛啤酒应定价上做出重大的理性突破,采取产品线的定价策略,即在做产品定价决策时,将若干产品纳入系统的考虑范畴,目标是产品总体利润的实现而不是单一产品的利润实现。 第一、作为主品牌的青岛啤酒定价采取快速撇脂的定价策略,将价格定得相对于大多数潜在顾客的经济价值来讲比较高,以便从价格敏感性较低的消费者细分中获得利润,此部分消费者往往看重的是产品的差异和品牌的价值。青岛啤酒一直以来在消费者心目中就是高品质、高价格的形象,因此青岛啤酒品牌的定价策略就是高定价策略。 第二、对于副品牌山水、崂山、汉斯等采取成本领先策略,与主要竞争对手在价格战中抗衡。即产品价格中很大一部分是单位增量成本变动成本或增量固定成本,价格溢价较小。这些产品是公司的战斗产品,主要的使命是做大销量,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摊销工厂的固定成本,同时牵制竞争产品,使竞争对手留在廉价产品的渠道内。 一般来说,啤酒的价格往往分为四个环节,即经销价格、分销价格、终端价格和零售价格。在价格链的设置上,青岛啤酒在主品牌和副品牌上也应体现出共同点和差异化。共同点是无论是主品牌还是副品牌,价格链的设计都是自后而前的,即先根据市场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和产品定位定出终端零售价格,然后再根据利润分配、成本制定以及竞争对手对比分析制定出终端价格、分销价格和经销价格。不同点则是主品牌的价格链往往是全国统一标准,不论是黑龙江还是海南,主要的青岛啤酒价格都是统一的,至少在经销价格上是统一的。而副品牌则更多兼顾了各区域市场的消费需求和竞争对手的对比,同时结合细分市场的消费特点,往往具有更多的自由设计空间,因此区域间的价格链存在一定的差异。 产品定价完成之后,价格管理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这是价格是否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首先,青岛啤酒应建立流程清晰、决策科学、分工专业、高效协同的价格管理体系,建立价格管理的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其次,成立专业的价格管理组织,即营销中心、省级机构、办事处的三级组织,主要职责是梳理价格管理,明确各层级的职责第三,制定并持续优化价格管理流程,包括产品定价流程、价格链维护流程、产品及促销费用管理流程等第四,持续推进价格管理各项规范有效落地,重点关注跨区域销售的价格管理,形成良好顺畅的市场秩序。 青岛啤酒品牌的渠道发展策略。渠道策略涉及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的设计和管理,以建立品牌认知,提高品牌联想的强度、偏好和独特性。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各有利弊,必须精心组合才能达到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尤其对于中国市场来说,不仅市场大,而且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除了考虑到统一性外,必须兼顾到各区域市场的特殊性,不同类型的渠道商在执行各种任务时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渠道的最优组合是青岛啤酒渠道策略的核心,其基本原则是以传统渠道为核心,对现代和夜场渠道尽可能发展独立的专业经销商根据经销商实力、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

一、4PS营销理论 (一)产品分析: (1)产品定位 青岛啤酒倾向于中高档产品定位,低端产品少,其原来的产品生产线属于中高端产品,经过几年扩张式发展,产品生产线逐步走向完善,种类也逐步齐全起来,产品逐渐包括中低档等大众化产品。 目前青岛集团主要分为两条产品生产线: 1、青岛啤酒产品线,其定位在高端产品,标准为大方典雅、有品位、高贵、优质优价。 2、青岛啤酒家族系列产品线,其定位在中低端产品,标准为大众化、物美价廉、平易 近人、地方消费者喜爱。 具体子品牌介绍表 (2)品牌营销 多品牌营销战略: 青岛啤酒采用多品牌营销战略,各个品牌通过各自的特殊定位,全面出击,席卷

了中国啤酒市场。 青啤的多品牌发展战略是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施该战略之后,使广告投入成本大大降低,无形资产迅速增强。具体来看,多品牌战略主要有如下优势:(1)主、副品牌相互推进、互为补充,从而提升了整体形象。 青啤集团把“青岛”品牌作为主品牌,将并购企业的原有品牌作为副品牌,使之在运作中相辅相成。青啤通过对扩张企业注入先进的技术、管理和企业CI形象,并在商标上加注“青岛啤酒系列产品”字样,使原品牌的内在质量和外在形象得到同步提升。同时,青啤产品也实现了多品牌、多价位、多品种、多规格的特点,扩大了原来“青岛”品牌的影响力,从而达到“—剑双雕”的效果。 (2)避免了单品牌廷伸所产生的弊端,维护了主品牌的定位和形象。 经过长期市场的洗礼,青岛啤酒已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了特定的定位和相对定的核心内涵,甚至形成一种文化,而且具有不可取代性。青岛啤酒是经过几代人创造出来的定位于中高档的著名品牌,拥有“高雅、华贵”的绅士文化内涵,消费者甚至是一种身份和风度的体现。青啤考虑到新扩张的企业由于各方面都没有真正达到青岛啤酒应有的水平,如果允许其使用“青岛”品牌,必然会弱化原来品牌的形象,并进而影响整个市场。这是有前车之鉴的。1994年,青啤斥巨资收购扬州啤酒厂,在青啤的技术、工艺、管理等诸多软件尚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就把产品换上了“青岛”商标。 原本希望借此缓解产量的不足,满足市场需求,却忽视了产品质量这一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忽视了产品质量与品牌的一致性。结果,因产品质量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扬州版的青岛啤酒不但没有叫响扬州,反而损害了“青岛”品牌在当地的形象。通过这个教训,青啤人运用自身品牌时更加谨慎,逐渐放弃了品牌延伸战略,而改变为多品牌战略。在并购企业的产品未能达标之前,绝不轻易地把“青岛”品牌用于该企业之中。 (3)强化了本地原有品牌。 在收购与消化过程中,青啤总是强调企业文化要“兼收并蓄”,并力图做到将青啤的企业文化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一般来说,青啤所扩张的企业大都有过耀煌的历史,品牌在当地消费者中还有着相当的影响力,企业之所以难以为继,多是管理不善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简单地放弃原有品牌,无疑也是一种无形资产的流失。因此,只要注入青啤先进的技术、管理优势和必要的发展资金,这些企业就可以起死回生,并重新焕发出活力。比如,当年青啤只给被兼并的西安啤酒厂派去技术、设备和财务总监3人,品牌仍然使用在西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汉斯”,如今企业不但起死回生,而且重新成为西安市利税大户,成为青啤集团的重要利润来源,这也是青啤多品牌战略成功的真实写照。

青岛啤酒供应链管理案例

青岛啤酒供应链管理案例 在一系列的整合后,青啤的每年过千万元亏损的车队转变成一个高效诚信的运输企业。而且就运送成本来说,由0.4元/公里降到了0.29元/公里,每个月下降了100万元。 6月的青岛,天气异常闷热。此时,青岛啤酒销售分公司的吕大海手忙脚乱地接着电话,应付着销售终端传来的一个又一个坏消息。 “车坏了?要过几天才能回来?”“货拉错地点了?要隔一天才能送到?”“没有空闲的车辆来运货了?”……当时身为物流经理的吕大海每天都把精力花在处理运输的麻烦事上,对于终端的销售支持简直就是有心无力。 都说到了炎炎夏季,正是啤酒巨头较劲的开始。而那时的青啤,却因为自己内部混乱的物流网络先输一着。 “有时候仓库里明明没有货物了,还要签条子发货。而到了旺季,管理人员更是不知道仓库里还有没有货……” ——混乱的运输,高库存量的“保鲜”之痛 “当时我们在运输的环节上,简直可以用‘失控’来形容。由于缺乏有效管理,送货需要走多长时间我们弄不清楚,司机超期回来我们也管不了。最要命的是,本应送到甲地的货物被送到了乙地,这一耽误又是好几天……” 随着啤酒市场的逐渐扩大,在青啤想发力的时候,混乱的物流网络成了瓶颈。 吕大海举了例子说,由于运输的灰色收入比较多,司机出去好几天拉别的客户青啤也不知道。经常是司机一句“车坏了”,然后过了几天,运货的车辆才迟迟归来。在旺季时间前方需要大量供货的时候,不能及时调配车辆可谓是青啤心头之痛。 而运输的混乱,使啤酒的新鲜度受到了极大的考验。 可以说,新鲜是啤酒品牌的竞争利器,注重口感的消费者如果碰上了过期酒,品牌忠诚度绝对会大打折扣。而在青啤原产地青岛,由于缺乏严格的管理监控,外地卖不掉的啤酒竟流回了青岛,结果不新鲜的酒充斥市场,使青啤的美誉度急剧下跌,销量自然上不去。 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杨谦说,整个物流网络的规划和设计,与快速消费品销售的顺利进行密切相关。青啤在运输上的混乱,肯定会带来蹿货、损耗过多等一系列问题。 而事实验证了杨谦的说法,青啤不仅内耗严重,对市场终端的管控也力不从心。这样的结果是对销售计划的预估极其不准确,使安全库存数据的可信度几乎为零。 “当时对仓储的管理都是人为管理,没有信息化。有时候仓库里明明没有货物了,还要签条子发货。而到了旺季,管理人员更是不知道仓库里还有没有货……”一位曾经参与过仓储管理的员工说。 那位员工这样描述当时的仓库:陈旧、设备设施非常落后。不仅总部有仓库,各个分公司也有仓库。高居不下的库存成本占压了相当大的流动资金。有时局部仓库爆满,局部仓库空闲的问题,同时没有办法完全实现先进先出,这样使一部分啤酒储存期过长,新鲜度下降甚至变质的情况自然会出现。 就这样,青啤人坐不住了。如果没有合适的解决办法,青啤制订的“新鲜度战略”根本实施不下去。而此时,供应链管理(SCM)的概念被引入到青啤,这个百年企业的变革也随之开始。 “我们辞退了青啤的两个物流操作方面的经理,招商物流那边也换过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