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学习时间表

初一学习时间表
初一学习时间表

初一要学习7科,地理、生物、历史,政治是第一次接触,所以这四科的学习方法较为重要。地理:首先要学会识图:经纬图,地形剖面图,天气图等等;第二步该背的要背,上课时要注意把重点画出;最后可以把重点分类整理,分成各个板块,方便记忆。

生物:活跃性强,要明确重点,多做题。

历史:归类记忆,将不同时间发生的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好,历史要多背,可以采取每天背1、2页的做法,但是必须过一段时间再重复记忆一次,加深印象。

要抓住学习的每一分钟,而不是抓住每一分钟学习。但是这并不是说你就可以在平时不学了,该学还得学,只是注意一下方法,听好哦(秘诀):学习效率如何提高呢?

一、课前要有一定的预习,这是必要的。其实预习就是在你认真投入学习之前,先把要

学习的内容快速浏览一遍,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重点大致在心里有个谱了,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预习时,不必搞得太细,如果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东西。

二、上课时认真听课,当然是必须的,但就象我以前一个老师讲的,任何人也无法集中

精力一节课,就是说,连续四十多分钟集中精神不走神,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上课期间也有一个时间分配的问题,老师讲有些很熟悉的东西时,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另外,记笔记有时也会妨碍课堂听课效率,有时一节课就忙着抄笔记了,这样做,有时会忽略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但这并不等于说可以不抄笔记,不抄笔记是不行的,人人都会遗忘,有了笔记,复习时才有基础,有时老师讲得很多,在黑板上记得也很多,但并不需要全记,书上有的东西当然不要记,要记一些书上没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去记的东西。否则见啥记啥,势必影响课上听课的效率,得不偿失。

上课好好听讲,做好笔记,其实一节课有45分钟要一分钟也不走神是不太可能啦,所以要把握重点;

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平时测验的目的主要看你掌握功课程度如何,所以你不要弄虚

作假,而应心平气和地对待它。或许,你有一两次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但是这不要紧,只要学习扎实,认真对待,下一次一定会考出好成绩来。你可以找一个小本子,每次考试的错题啊、比较模糊的东西啊、不会的啊……都记在上面,复习时,拿出它就可以(最好一科一个,否则容易混),这是我认为最好的方法了,其实这种方法可以省好多时间,还可以避免做无用功,比较有针对性;关于做题,其实并不是做题越多越好,我不赞成题海战术,注意总结题型,掌握的题型可以少练,但没掌握的就要研究了;遇到不会的题,不要上去就问老师,要先经过自己的研究深思熟虑,如果想不出,但有一点眉目这时,就要和同学争论,错了也不必不好意思,反正学会的是自己的嘛!如果争论没有结果,这时就要问老师了;

四、科学合理地安排好你的时间。晚上睡觉不要太晚,控制在9:30之前。尽量养成早

睡早起的习惯,因为熬夜非但没有效率,还会影响第二天的听课状况,这是那种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做法。一天要保证8小时睡眠,再除掉吃饭洗澡等零碎时间3小时,剩下13小时就是可以好好规划的。

早晨:早上5:50起床,5分钟整理、洗漱。简单活动15分钟,在这15分钟里,可以安排背诵或记单词。大概6:10吃早饭,时间为15分钟,此时为6:25,剩余15分钟穿戴整齐,整理好相应的物品,上学。6:40到校早读,早读时间主要分配给语文和英语,适当地分配点给小四门。

中午:到家后简单洗漱,首先是完成作业,穿插20分钟的午饭时间,然后最好在上学前躺在床上休息15-20分钟,这样对下午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提前5-10分钟起床,简单洗漱然后上学。如果还有时间,那就利用几分钟的时间简单回顾上午所上的每个课程所学到的知识,用序号进行简单记录(要求十分简练),下午进行对照,这样对知识的巩固、查缺补

漏非常有效!

晚上:放学后到家,首先是完成作业,但是在完成每一科作业前,要先把当天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复习。复习好后,再完成作业,遇到无法解决的,不要急着翻书找答案,应先把本学科全部作页完成后,再仔细思考或查找课本解决,并在解决后总结存在的问题,并重点巩固。如还无法解决,可以求助同学或老师。所有学科的作业完成后,把未留作业的学习进行复习巩固。

另外注意抓住生活中的零散的小段时间,如打了上课铃,老师未到的1-2分钟,饭前的几分钟、睡前的几分钟等等,充分发挥他们的功效,这样既不感觉到累,还能够完成许多任务。双休日可以小睡一个懒觉,但要安排必要的作业和复习时间(要有计划的把前面所学过的知识定期的进行复习巩固),其他时间可以与家人商量或者按照家里的作息习惯具体安排!

看表现怎样,表现好可以安排自由活动,如上网等。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18课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1-8课)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1-8课)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统一 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和洛阳。杨坚就是隋文帝。 2、589年,隋朝灭陈朝,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统一的原因:①自西晋末年以来,地方经济得到发展,民族融合加强,人民渴望统一;②南方经济也有发展,缩小与北方的差距;③隋朝建立后国力强大,而南方陈朝统治腐朽。 4、隋朝统一南北的意义:结束分裂,开创统一。 二、隋朝经济发展 1、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2、结果:①人口激增;②垦田扩大;③粮仓丰实 三、大运河开通 1、目的:加强南北的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605—610年 3、规模: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达涿郡,全长2000多公里 4、意义: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四、繁盛一时的隋朝 1、繁盛: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大运河开通 2、一时:二世而亡,共37年(581—618) 第二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1、隋炀帝暴政,引发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2、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二、贞观之治 1、措施:①以隋为鉴,以民为本,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②注意“戒奢从简”;③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④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人名) 2、唐太宗统治时,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七年级英语学情分析七年级英语学情检测

七年级英语学情分析七年级英语学情检测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七年级英语学情检测”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https://www.360docs.net/doc/d61199238.html,的支持! 6. There are two _______________(黑板)in my classroom. 7. Close the _______________(窗户),please! 8. —How old is your uncle? —He’s _______________ (四十三) years old. 9. I can see two new _______________ (图画) on the desk. 10. Mr Wang is a _______________ (厨师). B)根据句意及括号内所给的词,用其适当形式填空(10分)11. There are three big _______________(library)in Millie’s school. 12. Mrs Wang is my new English teacher. _______________

( her) is very kind. 13. _______________(open)the door, please! 14. This is_______________(we)art room. It’s very beautiful. 15. I _______________(be)a teacher and I love my job very much. 16. There are five _______________ ( read) rooms in our school. 17. There are thirty desks for ________________ ( we). 18. How many _______________ (playground) are there in Lily’s school? 19. _______________ ( be) there two blackboards in your classroom? 20. There aren’t _______________ ( some) TVs in our classroom. 六汉译英,每空一词。(10分). 1.—你班上有多少个男生?—18个。 —How many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in your class? —There are ____________. 2. 欢迎来到我们的学校。 our school.

(完整word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教案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材分析】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的时期,此时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影响至为深远;有的学者从“文化”的广义角度看待科举制度,认为科举制度是中华文化中“最显凸的创发”。本课按序介绍了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第一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和创立的过程及作用,第二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唐朝逐渐完善的过程,第三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 【教学过程】 从当前的考试导入(侧重于考试的功能) 那么科举制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这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 一、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了解科举制创立的背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州郡中正负责察访与之同籍的士人,了解其家世源流,整理其德才表现材料,并据此做出简短的总评语。“家世”也称“品”,本人才德谓之“状”,中正官注明士人“品状”后评定其等第。等第分为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让学生探讨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弊病。 (1)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出力。 (2)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 怎样解决这些弊病呢?利用考试选拔官员。 二、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学生列表归纳) 人物贡献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诞生阶段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完善阶段 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①隋文帝:隋文帝为了集中选士大权,采用考试的办法,以分科举人取代了魏晋以来九品官人的制度。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正月,诏举贤良。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七月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

最新七年级英语学情分析

七年级英语学情分析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对小学升入初中的初一学生来说,经历了三年基本的小学英语学习后,对英语的基本知识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1、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很严重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在进入初中阶段后越来越大,随着学科的增加,知识量的加大,农村学生对教材的不适应,中小学的教材在教学重点上有所区别,以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为主,培养学生学习应用为主,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各科的知识压力大,所以学生的在短时间内很难转变小学生那种学习方法。 2、农村的生源基础相对较薄弱。多年来,由于各种因素,和城区的学生比较存在很大差距。 3、由于学生学习成绩基础不是很理想,所以目前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欠加。由于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分析题的难度不是很难都难以解决,所以学生学习缺少热情。 二、思想状况分析: 通过观察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积极性高,能主动的学习,有70%的同学有上进心,但主动性不够,需要老师的引导,但也有10%左右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一天贪玩好耍,不能积极主动的完成学业,甚至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大部分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一方面他们对因青春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而产生的丰富而深刻的感受和体验,有诸多成长的烦恼;另一方面面对沉重的学习、升学压力和开放的社会环境带来的各种刺激和诱惑,难免不知所措。渴望与他人交流,存在早恋心理;生理上进入迅速生长发育时期,心理上进入一个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加上家庭因素影响,极易形成烦躁、逆反心理;由于生活空虚,缺少爱、缺少交流,零花钱作祟,容易沉迷于网络;……他们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如篮球、台球等各种兴趣。有80%的学生心理素质较稳定,思想健康,人格健全,性格开朗,能和老师沟通。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有10%左右的学生情绪波动大,容易激动,怕吃苦,不愿劳动,甚至个别的还有耍“小皇帝”脾气的。 (三)、学习状况分析: 七年级是一个产生剧烈变化的时期,更是一个危险的时期,也是一个爬坡的时期,是一个分水岭。 第一类: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和很浓厚的兴趣.学生成绩稳定 第二类:基础差,但热情高,方法不当

初一历史第七课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三) 主讲:陈林 知识强化 一、知识概述 (1)比较系统地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张仲景和华佗。 (2)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磅礴气势。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先进的科学技术 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1)纸的发明(时间:西汉早期) (2)蔡伦改进造纸术

公元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后来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3)造纸术的传播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在使用纸之前,世界各地人们的书写材料各不相同,不是价钱太贵,就是很不方便,不适合于大量使用。我国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不仅解决了上述种种困难,而且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造纸术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到世界各地,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 2、“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 中国医药学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具特色,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秦汉时期,中国有很多著名医学家,其中成就最突出、影响最大的是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景(医圣):东汉“医圣”张仲景。他的名著《伤寒杂病论》,主要是诊断中的辨症方法和切合病情的多种治法与方药。张仲景的学术思想和有关病症的论述,为中医临床的辨症施治奠定了基础。 (2)华佗(神医):东汉末年杰出的医生华佗,以外科手术著称于世。华佗发明麻沸散,是世界外科麻醉术的首创。中药麻醉剂不仅可靠、安全,还具有抗休克、抗感染的优点。他还编了一套体操叫做“五禽戏”。 3、《九章算术》 成书于东汉时期,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全书共分九章,以算法应用编次,清楚地汇编了246个算术命题及其解法,形成了我国古代算学的完整体系,有很多数学成就在当时世界上是先进的,并且传到了十几个国家被当作教科书。《九章算术》中的分数四则运算、比例算法,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联立一次方程的解法比欧洲同类算法要早一千五百多年,“盈不足”在阿拉伯和欧洲早期数学著作中就被称为“中国算法”。《九章算术》对我国古代数学各个方面全面完整地进行了叙述。这部著作已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出版。 (二)昌盛的文化 1、佛教东来和道教兴起 (1)佛教的传入 ①起源于古印度 ②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③东汉明帝时兴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精品】八年级英语学情分析

八年级英语学情分析 八年级英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七年级的衍生又是九年级的铺垫。 我们的学生虽然已有两年的英语学习经验,但还有以下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1、学习兴趣不是很高,部分学生甚至有厌恶感,同时,许多学生还是为学习而学习,谈不 上兴趣问题; 2、回家不会学习,无正确的学习方法,不知如何看书.学习态度谈不上十分端正,回家以后 巩固时间很少,且缺乏有效的巩固手段,练的机会明显不足。 3、部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是很强,导致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无明确的计划,有作业就写,无作业就玩。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作为语言性学科,听与读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而大多数学生这一点做的不好,这在听力测试时表现的尤为明显。 二、影响学情的阻抗因素 1、家庭原因:部分家庭的家长在子女的教育方面缺乏有效的方法,有的只是简单的满足; 有些家长本身的素质不是很高,同时一些思想给子女的学习造成了负面影响;父母的教育尺度不统一,他们当中没几个会说英语的,自己都不会,就更无从怎么去教自己的孩子了.这样就让孩子有空可钻,或者让他们无所适从;一些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让子女学会了撒谎, 抵赖等不良习惯。 2、自身原因:学习习惯不佳,无合理的学习计划,不会合理安排时间;学习的自觉性不够, 作业不能很好完成甚至有偷工减料的情况,学习任务只是局限于书面作业,不会自学;有些学生有较强的自卑心理,课堂上参与活动不积极或者干脆只做听众或观众;学习的心态调整不到位,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没找到,学习效率不高。课程难度增加以后,学生的方法没能及时跟上,心理压力较大,但没有合适的途径解压;自信心明显不足而且学习动力不足的迹 象也已经显现,学生的攀比不是表现在学习上争先,而是落在了其他方面。 三、采取的措施 1、针对以上所存在的问题,改进课堂教学方式,让师生之间的课堂活动形式更加多样化, 师生之间更加融洽;重新调整对学生的评价模式,让他们更好发挥自身潜能,规范学习态度,严谨学习作风;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更好发挥家校共建作用;与问题学生多谈心,多交流,帮助他们想办法,解决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让他们看到努力之后的结果。 2、学习英语的方式方法很多,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有心,处处可以学习英语。在校内, 抓好课堂时间,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生独立、合作、创 造性地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在校园里与同学之间、老师都尝试用英语进行交流。回到家里, 多看有关少儿英语节目,阅读有关书籍,并养成作笔记的习惯。鼓励学生将自己听到的或看到的自己认为有趣的内容记录下来,带到学校与同学共同交流学习。 3、在学习中,由于各种原因,经常会遇到各个学生学习进步程度不同的情况,久而久之, 便会出现优生与后进生的参差不齐的现象,英语的学习更是如此。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找出这类学生后进的原因,一方面鼓励他们认真努力学习,另一方面在课堂中经常性地让其发言,回答问题,纠正其不足。而且带动其他学生,采取一帮一的形式,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并 进行有效的竞赛活动。小学英语打基础,培养兴趣的阶段,更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产生厌学 的情况,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英语的学习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探索的地方,尤其是在个人专业及课堂教学水平方面,都比较稚嫩。但我相信只要多学习,多投入,多努力,改进方法,一定能有较好的收获。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18课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1-8课)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1-8课)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统一 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和洛阳。杨坚就是隋文帝。 2、589年,隋朝灭陈朝,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统一的原因:①自西晋末年以来,地方经济 得到发展,民族融合加强,人民渴望统一;②南方经济也有发展,缩小与北方的差距;③隋朝建立后国力强大,而南方陈朝统治腐朽。 4、隋朝统一南北的意义:结束分裂,开创统一。 二、隋朝经济发展 1、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 治,发展生产 2、结果:①人口激增;②垦田扩大;③粮仓丰实 三、大运河开通 1、目的:加强南北的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 治2、时间:605—610年 3、规模: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达涿郡,全长2000多

公里 4、意义: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四、繁盛一时的隋朝 1、繁盛: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大运河开通 2、一时:二世而亡,共37年(581 —618) 第二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1、隋炀帝暴政,引发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被 杀,隋朝灭亡。 2、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二、贞观之治 1、措施:①以隋为鉴,以民为本,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②注意“戒奢从简”;③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④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 人名) 2、唐太宗统治时,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

(完整版)初一级英语学情分析

初一级英语学情分析 张月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的英语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从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来看,学生的总体英语学习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将初一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分析如下: 初一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又加上生性活泼好动,喜欢直观形象思维,对游戏、竞赛、画画特别感兴趣。初一是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在于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努力营造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情境。课堂上尽量以鼓励表扬为主,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特别是给差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有人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学生的思维才会处于活跃状况,吸收知识才会迅速,学习英语才不会让学生觉得是“苦差事”。 初一学生有着极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在课堂上多以表扬为主,注重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鼓励他们大胆说、积极做、努力讲!让学生们在玩玩、做做、说说、唱唱中学习英语。尽管这个年级的学生在小学时已经接触过英语,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学习起来比较轻松,但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上还有很大差距,尤其在答题技巧和技能方面还缺少锻炼。因此本学期在实施英语

教学的过程中,我在教授学生新知的同时更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答题技巧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等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除以上所说的几种情况之外,初一的个别学生还存在顽劣和懒惰倾向,上课爱搞小动作、课下作业完成不及时的坏毛病,学习效率也较差,甚至有些学生出现了厌学情绪。久而久之,两级分化现象日趋明显。学得好的学生越学越有信心,越学越有兴趣,而英语学得不好的学生则越来越不能集中注意力上课,更谈不上回家复习,基础也更差了。这一问题在期末考试中也暴露无余。学习兴趣浓,学习自主性强的学生确实比那些学习兴趣低、学习被动的学生要考得好。针对这种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重视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重新树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 总之,初一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较高,可塑性较强,只要在教学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学法引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一定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唐朝的对外交往与今天的开放的区别。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西游记》动画片主题曲《白龙马》。 “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几万里……”同学们小时候应该都听过这首歌、看过这部动画片吧,它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那么同学们是否知道在历史上唐僧的人物原型是谁呢?他要去的西天是哪里?他经历千难万险取回来的经又有怎样的作用呢?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遣唐使 1.图片展示。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2.教师讲述:日本派遣使节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 3.结合教材,要求学生概括遣唐使对于日本的影响。 答案提示: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标导学二:鉴真东渡 1.图片展示。

唐招提寺 2.教师简要介绍鉴真东渡的故事。 (鉴真(688—763年),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为僧,法号鉴真。他对佛经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扶桑,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3.提出问题:鉴真东渡对日本有怎样的影响? 答案提示: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目标导学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1.教师讲述: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的目的。 (学习中国文化。) 2.提出问题:学生讲述唐与新罗交往的概况。 答案提示: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目标导学四:玄奘西行 1.史料解读。 材料:玄奘离国已久,怀念祖国的心情越来越迫切。戒日王和各国国王、广大的僧俗人民再三挽留他。鸠摩罗国王甚至表示只要他肯留下来,要为他建立一百所专院。无奈玄奘归国心切,留学求经的目的既然已经达到,说什么也要回国了。643年春天,西行十七年的玄奘辞别了戒日王和天竺的朋友们,满载着印度人民的友谊、荣誉和六百五十七卷佛经,启程回国了。 2.提出问题:天竺是今天的哪个国家? 答案提示:印度。 3.老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回答玄奘的历史功绩。 答案提示:(1)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2)根据他的口述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三、课堂总结 唐朝国家安定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陆路和海路交通比过去发达,为中外相互往来创造了条件。 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3板书设计

初一历史人教版第七课

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赵州桥、唐都长安城、雕版印刷术、唐朝着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2.对比雕版印刷术与手抄笔录的影响,培养用对比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诗的赏析,进一步激发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通过学习,认识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以此激发自身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认识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热爱祖国,关心民情,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学会做人应德才兼备。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李春和赵州桥;“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光耀千古的诗坛”。 难点:认识赵州桥;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作。 学习过程 1.自主学习 通读教材,标划知识点,并解决以下问题: ①隋朝李春设计主持建造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欧洲年后才建有类似的桥。 ②赵州桥设计科学的表现是什么 ③唐朝的是建筑艺术的代表。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④唐朝印制的《》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 ⑤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今天,我们依然能读到唐朝多位诗人的近万首诗歌。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和。 ⑥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⑦提倡诗歌要更多的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的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2.合作探究 ①组内交流:辉煌的隋唐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②课本P34动脑筋 ③看图(课后关于桥的插图)分析与调查:这些是中国古代石拱桥的图,看看这些桥与赵州桥相比,各有什么特点 3.拓展延伸 你从唐朝几位诗人身上学到了什么谈谈如何才能做到德才兼备,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 5.巩固训练 ①现存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桥是何时建造的 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 ②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A.《天方夜谭》B.《金刚经》C.《大唐西域记》D.《西游记》 ③“人命至贵,有贵千金”,体现了药王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精神。 A、华佗 B、张仲景 C、孙思邈 D、李时珍 ④唐朝中期,诗坛掀起改革浪潮,以为代表的一批诗人,提倡诗歌要反映社会生活, 达到教育目的。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柳宗元 ⑤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是 A.春秋B.西汉C.南北朝D.唐朝 ⑥下面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赵州桥――李春 B、“三吏”——李白 C、“诗史”――杜甫 D、《秦中吟》——白居易 ⑦下列诗句能够反映封建社会剥削的有 ⑴采菊东笠下,悠然见南山⑵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A、⑴⑶ B、⑵⑶ C、⑶⑷ D、⑵⑷

(完整word)初中英语学情分析

初中英语学情分析 作业内容: 一、分析把握教材 教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为了从宏观上准确把握教材,教师首先要认真研读《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此外,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正确认识课本在教学中的作用。课本为了我们提供了一套系统的科学的教学依据,但是课本不应该是语言教学的全部。 教师应当善于以教材为核心,对语言材料进行丰富和拓展,而这种丰富与拓展的前提是全面把握所教的教材。这种把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得以实现。 1.仔细研读整套教材,宏观和纵向地了解一套教材在各个阶段的编写思路、编写体例、课时安排、目标要求、教学建议等,同时对各个年级话题的安排以及高册与低册教材间话题的相互联系能有所把握。 2.仔细分析一个单元的教材,了解一个单元中每一课的层次要求,明确每课的设计意图和教学侧重点,明确各部分的设计意图和在本课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3.分析每一课的教材,确定出每一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要求,弄清每个练习的编写意图和正确答案。 4.分析教材中涉及到的词汇、句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发现语言在生活中所运用的各种情境,从而对教材进行有效的补充与拓展。 5.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教学条件灵活地处理教材,简化或扩充活动的实施步骤。 二、分析学生 1.分析学生的意义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设计、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发展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2.分析学生的主要内容 (1)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 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心理特点是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和依据。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少年儿童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具有什么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中应采取哪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例如:低年龄段的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的教具、教学卡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爱表现,爱唱爱跳。教师应当依据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出相应的富有趣味性和多样化的语言活动。高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积淀,已形成一定的学习策略,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要更多地考虑学生在已有知识体系上的建构与语言生成。

初中英语_Unit 1 Revision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整个教学设计思路:由浅入深,以谈论探究的方式循序渐 进地展开。 一、展示本节课的整体流程和课程目标。 二、以单词默写开篇,巩固基础知识。 三、由填空的方式,复习本单元重点短语。 四、根据汉语翻译句子,并提示学生观察句子结构。 五、根据上一环节的句型,引出本单元的语法—by的用法。 六、复习课文,进行语法填空 七、最后进行巩固练习。对知识点进行检测,及时纠正学生 的错误,回扣知识点。 学情分析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部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学习基础,掌握了一点英,美国家日常生活中的不同传统特点,但总体上来说,还比较少.夏季课程安排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也是他们很感兴趣的 话题,如有机会,他们也很想出国亲身体验一些英国/美国与中国不同的旅游胜地,风土人情和传统生活.基于现实生活,只能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把课堂模拟成生活,置身于英语学习中,提高语言交际能力.但大部分学生对于西方国家的旅游胜地,风土人情和 传统生活所知甚少,因而词汇量和信息量可能会偏大,加之学生英语 成绩的分化比较严重,所以要求学生能课前认真做好预习,借助网络

和书籍,了解中英/美传统生活的特点和差异,培养自学能力;教师在预设的任务中,注意引导学生在交际中动态生成,学生有话可说,乐于合作分享. 这样就有利于他们更好的运用课本知识,达到提高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 本课为本单元的复习课,以复习基础知识为主线,利用默写,背诵,小组活动等环节,由易到难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知识点。本节课学生的自主讨论学习较多,学生能够积极地互动交流、展示,并通过做一定的练习题,当堂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教材分析 本套教程是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精神,根据国内外先进外语教学理念编写而成。它 是一套能体现我国中学生心理和认识特点,满足广大中学 生学习需求的英语教材。本套教材九年级全一册有14个 单元。每个单元分为Section A 和Section B两部分, Section A是该单元基本的教学内容,包括词汇、语法、 功能,以听力输入和口语输入为主要教学形式,是体验和 感知语言的阶段。Section B是在Section A的基础上对 单元话题内容的进一步拓展,尤其是词汇拓展。本部分在 进一步听说训练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学生的阅读技能和写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4课 洋务运动

第4课洋务运动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介绍的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盈,在历史上曾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隆盛时代。可是到近代,却饱受屈辱,在屈辱中的清统治阶级为了拯救没落的封建统治而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这场运动持续了几十年,它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使中国由经济变革发展到改变封建统治的政治变革。因此洋务运动在近代化的历程上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知识梳理】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或师夷长技以自强。 3、代表人物:中央奕沂;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区别: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洋务物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洋务派的主要活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一些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新式学堂,培养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6、洋务运动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7、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8、评价(意义):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重点、难点讲解】 一、教学重点: 洋务运动的概况。 知识链接: 1、背景: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清政府的统治是内外交困。

农村中学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学情分析

在农村普通中学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约有25%——30%的学生无法适应这一阶段的外语学习。他们外语学习能力薄弱,外语成绩低下,一上英语课就心情烦燥,思维抑制,继而放弃外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由此产生。因此,如何克服和矫正这部分学生外语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是广大农村中学外语教师不断探索并致力于解决的难题,是全面提高农村中学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当前外语教学法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存在的原因 (一)缺乏学习外语的必要的良好心理素质 1、目的不明确,盲目好奇 农村学习由于地域和环境等因素限制,知识面较窄,开始时对学外语感到新鲜,但学习目的不明确。他们带着迷惘、新奇开始了英语学习。学生学习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感兴趣——失去兴趣和信心——厌烦和反感。开始阶段的学习热情高涨,当他们学会几个字母、几个单词和几个简单的句子时,课堂内外都可以听到牙牙学语的感人场面。但曾几何时,这种景象很低快每况愈下,因为,这种热情仅仅凭借好奇心的驱动,他们全不知学英语的艰辛以及保持这股学习热情所需要的毅力。所以,一旦困难接踵而至,日积月累,厌烦和反感便逐渐生成。

2、缺乏动机,学习时热时冷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动力,是决定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和转变时期,他们的情绪很不稳定,时而兴奋快乐,时而沮丧消极,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受情绪支配,学习热情忽高忽低。这种学习上的“泠热病”在初中生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稳步提高。语言学习一定要天天学、日日用,才能越学越好,所以英语学习也贵在坚持。但许多学生的情况往往相反,或一曝十寒,或浅尝辄止。知识、技能和能力得不到合理的发展,一遇到困难只想打退堂鼓。 (二)缺乏持久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使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下降直至丧失的主要因素有: 1、音标不会拼读,单词记不住,文章前读后忘。 2、成绩始终不理想,学习没有成功感。 3、遇到困难和问题未能得到及时帮助和纠正。 4、作业负担过重,压力过大,学习始终处在紧张状态。 5、得到的批评多,关心少,师生关系不融洽。 6、家长对子女学习漠不关心。 7、其它因素。 (三)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相当多的学生由于没有掌握科学和学习方法,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很低。由于“不会学”而导致“不爱学和不愿学”,成了学习成绩差的一般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初一)历史上册第四课知识点精选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一)夏朝的建立 1、阅读课本,归纳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⑴时间:公元前2070年⑵建立者:禹⑶都城:阳城 2、夏王朝建立的地位及意义? 意义: ①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地位)②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二)夏朝的传承 启继承禹的位置,夏朝继位方式发生变化: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三)夏朝的统治 1、夏朝统治的中心地区?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 2、夏朝的国家机器有哪些?国家机器的实质是什么? ⑴国家机器: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历法“夏历” ⑵实质:奴隶主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3、考古发现的夏朝遗址—二里头遗址 4、夏朝灭亡原因:夏桀暴政,失去民心 二、商汤灭夏 1、阅读课本,归纳商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⑴时间:公元前1600年⑵建立者:汤⑶都城:亳 2、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 迁都原因: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迁都意义:商朝历史由动荡走向稳定的转折点(商朝又称“殷朝”/“殷商”) 5、商朝灭亡原因:商纣暴政,失去民心 三、武王伐纣 1.武王伐纣/牧野之战:⑴时间:公元前1046年⑵人物:周武王⑶战役:牧野之战⑷结果:商朝灭亡 2.归纳西周建立的时间,人物(建立者),都城?

⑴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专断横行引发“国人暴动”,平民赶走了周厉王。 年,西周被犬戎族所灭(亡国之君:周幽王) 1.对比夏商周三代基本事实,完成下列表格。 2、总结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你从中能得出什么启示? 共同原因:统治者暴政,失去民心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 了解战国七雄、知道商鞅变法、了解都江堰构造和作用。 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改革是时代的需要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学会应该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商鞅变法。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情景导入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这是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中的诗句。东周的后期被称为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战事连绵,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当时的政治局面是怎样的?出现了什么样的重大改革? 战国七雄 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侯国左右着政局,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当时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问题思考(p.34) 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安定地生活。 商鞅变法 背景、内容、意义。 1. 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及商鞅其人其事。 2.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经济、军事(p.35)。 3. 变法的意义:(p.35)。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 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 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 为社会主要矛盾。从此我国进入 了封建社会时期。 材料研读(p.35)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教师以《都江堰示意图》为蓝图,讲解为什么李冰要在这个地方修建呢?它是怎样起到

初中七年级历史:第18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导学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第18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导学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Lesson 18 Reform of Emperor Xiaowen of Northern Wei Dynasty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第18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导学案 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导学案 【目标要求】 1.识记与理解 知道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名称,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2.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的探究,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课文内容,通过孝文帝迁都相关史料的学习和迁都原因的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和理解能力,论从史出以及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识读“学习汉族风俗文化”相关图表,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能力;通过学生分小组的“体验历史”活动,来培养学生体验历史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正确评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少数民族的内迁,出现了民族大融合趋势,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从而产生对历史的认同感;学习孝文帝锐意改革的史实,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深化改革意识;介绍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学习各民族大融合的史实,使学生感知民族美,感受民族的和谐美。 【预习导学】 1.从东汉末年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北朝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中,以的影响最大。 2.孝文帝借鉴汉族的____,实施一系列新的制度,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 3.迁移都城。494年,孝文帝把都城从_____迁至____。 4.大力推行学习____的政策。孝文帝让鲜卑贵族改用汉姓,他带头将自己的姓名有拓跋宏改为_____。他提倡和鼓励鲜卑人改穿_____、与汉族____、____,规定30岁以下的贵族官吏在朝廷上必须说汉话。 5.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______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6.那时,在中原大地上,更多的少数民族群众改变了_____,学习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定居下来,成为____。汉族则从少数民族那里学到了不少_____的经验和____加工制作技术。

(完整word)初中英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学情分析 虽然有尖子生,中等生及中等偏下学生是全班学生的主力军,差生比例占全班比例在30%以上。因此当前要下大力气培养尖子生,树立榜样作用。重视中游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仅教会他们知识,更要提高他们的能力。带动下游学生,减少差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予以表扬,增强其自信心,鼓励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二、教学措施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 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 的空间。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问题,并自主的解决问题。 (二)、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学习积 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 进学生相互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习有困难学生和性格内向学生,尽可能为他们创造讲话机 会。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学会学习。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预习、课堂展示等,从而实现学习目 标。 2、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 习策略。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还不够好,作业比较拖拉,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能做到认真听讲。首先,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持久性,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绩好,可大多数学生懒惰成性,不愿多动脑、动手、动口,没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其次,仍有部分学生学语文只盲目地学“课本”,课外阅读极少甚至没有,积累太少,不能见多识广,使课内外知识不能很好结合.再次,少数学生性格太胆小、内向,整天闷坐着,不愿参加各种活动,有的甚至可以整天坐着不说不动,更不必说上课答问,沟通很是艰难,这样的学生语文能力自然就极不如人意。 三、学困原因: 1、学生学习习惯较差,上课不会听讲,注意力不集中。 2、年龄小接受知识慢。 3、反应迟钝。 4、家庭因素,缺乏必要的辅导。 四、措施方法: 1、关爱学生,做学生进步的欣赏者。 法国教育家第惠多斯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七课练习

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选择题 1.战国时期,各诸候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铁器的使用B.个体小农的出现C.百家争鸣的影响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2.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关于都江堰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春秋时期秦国李冰主持修建B.位于岷江中游 C.著名的水利工程D.消除水患,灌溉农田 3.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下列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A.罢兵归田B.释放奴婢C.承认土地私有D.迁都洛阳 4.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秦成为第一大强国。”推行“秦国新法”的代表人物是() A.管仲B.商鞅C.吴起D.李悝 5.(题文)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下列历史人物中,主导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A.大禹B.李冰C.商鞅D.周厉王 6.老马识途、一鸣惊人、秦晋之好、退避三舍这些成语与下列哪项历史知识相关 A.战国七雄B.春秋五霸C.张骞通西域D.昭君出塞 7.板书学习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根据以下板书内容,在______填上的内容最恰当的是? A.商鞅变法B.大一统的汉朝C.贞观之治D.康乾盛世 8.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商鞅变法措施中对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A.承认土地私有B.奖励耕织C.奖励军功D.推行县制 9.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变法封建性质的是 A.奖励耕战B.承认土地私有C.建立县制D.统一度量衡10.“水旱不从人,不知饥馑,实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的由来直接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