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成人专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谈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

夜大学函授脱产高自考

学号(准考证号): 112612202010

姓名:魏翠楠

专业:经济管理

年级(高自考不填): 2011级

学院:经济学院

完成日期: 2013年4月

指导教师:易志云

浅谈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扩招和就业“市场化”,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题。本文将以事实说话,从原因入手,找寻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就业难原因对策

大学生就业问题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就渐露端倪,近几年成为突显的社会问题,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局势。从2003年至2008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每年增加量超50万,而每年毕业大学生一次就业率在70%左右,未就业人数逐年增加,从2006年开始,未就业人数已经超过100万。据统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60万,就业形势紧张的现状似乎已很难避免。

目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普遍遇到三难,即落实用人单位难、专业对口难、正式上岗难。最近几年对外公布的初次就业率一直维持在70-75%之间。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影响到高校稳定、社会和谐和人力资源作用的充分发挥等,而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有识之士的更多关注。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总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1、主观原因

(1)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通过调查,许多企业人力资源部人员认为当代大学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欠缺:1)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2)能力水平低下,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不强。3)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胜任更高层次职位的需要,大学生缺乏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较差,缺乏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有些学生在为人处事方面还存在种种缺陷。

(2)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准确。主要表现在:择业期望值普遍过高,一毕业就想拿高工资,谋好职位,出人投地,而并未考虑自身是否具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实力;过分看中单位的医疗、养老保障制度等,只把目标锁定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外企上。择业期望值普遍偏高,不肯放下架子,缺乏脚踏实地从基层开始干起的精神。“高不成,低不就”,已然成为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尴尬原因。

(3)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局限性。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东西部之间、沿海和内地之间、城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孔雀东南飞”的现象,造成我国某些地方就业紧张,某些地方却求贤若渴的“奇怪”景象。

2、客观原因

(1)高校大学生扩招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很直观地可以从上面的数据看

出,自从2003年我国第一批扩招大学生走向社会以来,每年的大学毕业人数呈高速上涨。而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了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各地区经济衰退,各用人单位人才招聘数目减少,甚至有些企业开始裁员。由此造成供求数目上的不平衡,使得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渐突出。

(2)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滞后于社会发展。虽然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我国高校的硬件设施逐步完善,但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管理制度等都存在明显的滞后性,重知识的传授而轻实践能力等的培养,使得大学生全面素质不足,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主动调整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造成了供求结构上的不平衡。此外,很多高校连续扩招后,教师工作量加大,整天忙于应付事务性的工作,没有时间补充新知识,缺乏职业生涯指导的专业研究。

(3)就业过程存在着不足。首先,就业信息的双向不畅通,毕业大学生无法得到用人单位的完备信息,同样,用人单位也由于信息不完善无法找寻到最合适的人才。再者,就业环境中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男女就业不公平,文理就业不公平以及面试中的暗箱操作,都使得大学生就业的趋势更加严峻。

(4)社会壁垒,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在找工作的大学生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国家就业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不很完善。用人指标、户口、档案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放弃既有机会,用人单位招不到人。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应对策略

1、政府方面

(1)国家政策引导,实现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实现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一方面,必须取消限制人才流动的各种限制,各地取消进人指标、户口指标等限制,以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另外,需要将城市里部分大学生转移之稀少地区。应当加强思想引导,认识到下基层对个人、国家的多重效益。多给与精神赞扬,适当增加物质待遇。同时,政府应该正视毕业生有家不能回的现象。可以这样说,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越是在人才选拔机制上盛行各种“潜规则”,严重存在裙带关系,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依然缺乏一套公开、透明、有效的程序,因此建立新型的用人唯贤的制度尤为重要。

(2)政府要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增强吸纳能力,使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鼓励各类中小企业、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和相应服务。对企业跨地区聘用的高校毕业生,省会以下城市要认真落实有关政策,取消落户限制。完

善有关人才及劳动法规,使用人单位、高校、大学毕业生都在能人力资本交易中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

2、高校方面

(1)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之培养的大学毕业生应时之需。

(2)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高校需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就业指导体系。一方面,高校应根据整个经济环境来预测未来的人才需求状况,合理调整专业结构,确定招生的专业和规模。在教学方面,高校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把从片面注重专业知识教育转移到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轨道上来,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高校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水平。从学生入学时起,高校就应在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相应职业课程的指导,逐步进行职业规划,并在大三、大四加大指导力度。

3、个人方面

(1)大学生应转变择业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对就业形势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定位;要树立创业观念、竞争就业观念、灵活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等新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把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将去那些不发达地区就业作为就业的选择之一。就业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就要求毕业生努力培养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勇敢地迎接选择就业中的种种挑战。不可为达到就业的目的,而做违背做人基本原则的事。

(2)提高自身素质。对很多企业来说,这些年越来越难招到优秀毕业生。所以,大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提高大学生就业成功的根本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应成为“T”型人才,“竖”代表专业基础知识,而“横”则要求大学生通览各方面的知识。一个人学识、能力等综合素质,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因此一定要善待金贵的大学时光,使自己各方面有一个提升。虽然大学扩招,学生总量变大了,但真正优秀的毕业生增加却不明显,很多企业急需的人才培养滞后。应该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更新就业观念,变“我想做怎么样的工作”为“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长缨.当代大学生就业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寇杨.浅谈当今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6(1).

[3]万茗,刘淑英.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对策浅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5).

[4]胡学勤,秦姓方. 《劳动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5]胡鞍钢,陈永宏,杨韵新. 《扩大就业,挑战失业》,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版.

[6]穆林.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择业与就业,2008(4).

[7]邵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14-15.

[8]陈永昌.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思路和对策[J].北方经贸,2008(9).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才资源的主要来源。可是近几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就业难度日益突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增多,如果不能有效应对,不仅可能对人力资源市场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还会影响社会稳定。 通过了解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问题与原因,针对上述问题和原因,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为政府、教育机构及社会各界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强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力,提供有效参考。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率不断呈下降趋势,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缺乏自主择业目标,跟风现象严重 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在不少招聘会上,大学生求职都出现了盲目跟风现象,一些知名企业或者是热门岗位,受到了大多数专业学生的青睐,不少学生不论自己的职业理想是否与这些热门企业相一致,条件是否符合那些热门岗位的需求,常常是一窝蜂地前去应聘。尽管大学生非常重视追求兴趣爱好与个人才能的发挥,但在现实面前,他们往往缺乏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在临近毕业找工作时,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出现就业迷茫,续而从众跟风,大家都觉得好的工作单位一哄而上。 2、非高薪不干,非大城市不去 当前,许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过分看重工作待遇,忽略自身特点和长远发展及用人单位要求,他们往往看重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忽略了个人理想与国家、社会利益的结合,忽略了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这种以自身利益为中心,比较功利的现象比较严重。有些大学生受经济利益驱使,人生价值发生了倾斜,在选择上过分选择经济条件好、生活环境舒适、工资收入高的发达地区,而较少考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而且,许多大学生在择业时不考虑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要求,把个人兴趣爱好放在首位,不愿到不利自身发展的地方去。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7(1), 81-86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d71551682.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d71551682.html,/10.12677/ass.2018.71014 Research on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Difficulty Yida Cao School of Marxism,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Received: Jan. 3rd, 2018; accepted: Jan. 15th, 2018; published: Jan. 23rd, 2018 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the annual expansion of colleges, the number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has dramat-ically increased. Every year, a large number of graduates face the awkward situation of finding a job.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ocial competition is getting fiercer and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whole society. Faced with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undergraduat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and discuss the causes of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of graduates and to find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of undergraduates. In this paper, the actual problems,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help better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Causes, Countermeasures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曹以达 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 收稿日期:2018年1月3日;录用日期:2018年1月15日;发布日期:2018年1月23日 摘要 目前,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每年大量毕业生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境况。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摘要】:如今,我国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大学生的人数成倍的增长, 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出现。首先应该全面的分析这个矛盾,包括国家政策,教育体制,就业机制和个人的原因。然后要发挥好主观能动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找出相对应的措施。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原因;措施 前言: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是一个引人深思的 事。每年有许许多多的大学生就不了业,从而给社会带来了许许多多的不稳定的因素,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因此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难点和热点。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为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级人才的需求.高校的招生规模也进一步扩张。2003年是中国高等学校扩招后迎来的第一次就业高峰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212万人,比2002年(145万人)增长了46.2%,直到今年已经增长到680万。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却在逐步下降,每年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越来越多。据教育部门统计,近几年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人数呈不断上升的趋势,2001年待业人数34万人,2003年待业人数52万人,2005年待业人数79万 人,2007年待业人数144万人。近几年,初次就业率一直只能保持在70%左右。所以,积累的未就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1.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1 政府原因:

1.1.1 户籍制度 我国户籍制度我标准的二元化结构,造成了许多社会不公,经济也呈二元化。不发达地区的收入低,社会保障体系不配套,相对发展空间较小的问题等。从而使毕业大学生都选择在经济发达的城市。[1] 1.1.2 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中国正在经历一个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的均衡化过程”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结构的高度化过程”,以上两点都将对就业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2] 1.1.3 人才市场供求结构不平衡。 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政府逐步建立起“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双向选择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显得很不适应。而政府并没有做好思想宣传和政治鼓动,加之经济调控手段的强度和力度不足,难免出现宏观调控乏力的问题。从而导致“有工作没人,有人没工作”问题的出现。 1.1.4 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大学生就业市场并不完善。 例如在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学历歧视、地域或户籍歧视、乙肝等慢性病患者受到录用歧视等屡见不鲜。这些背离市场经济优化配置劳资源的要求,扭曲了就业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使就业市场走向异化。某些就业潜规则仍在大行其道,造成了劳动力供求有效匹配的下降。 1.2 社会原因:主要是用人单位存在的用人观念问题。 单位在选择人才时设立较高的学历门槛,单纯地依学历高低为判断依据,过分注重文凭。许多用人单位选拔人才不是客观地与需求进行对接,而是片面追求高学历、高文凭。甚至有的用人单位还有名校情结,不太考虑个人能力,明确指出“名校毕业生优先录取”。另外,用人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过分看重工作经验,希望大学生上岗就能给企业带来变化,而经验不足是应届大学生最大的劣势,往往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有部分用人单位还存在着严重的性别歧视,因考虑女性的生理、婚姻、生育等不愿招收女大学生,有的还存在生源地域歧视,这导致了很多优秀大学生就业受到歧视,无法发挥自己的专业才能和智慧。 1.3 高校原因: 1.3.1 专业设置功利、课程设置陈旧、办学定位不明 不少院校开设新专业缺乏对社会需求及就业前景的深入调研和科学预测,热衷于投入少。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陈旧,与用人单位和社会发展要求脱节。同时,高校办学定位不明,人才培养模式滞后,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受普通高校水平评估体系的影响明显要大于就业市场指向的作用。总得来说,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教育教学过程与就业指导脱节,招生与就业脱离。[3] 1.3.2 高校教育内容偏向于为城市服务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教育内容表现出很强的服务城市的特点,使受教育者形成了城市专用性人力资本,而这些专用性人力资本在农村很可能并无用武之地,出现了学历越高,在农村反而越无法找到匹配岗位的问题。与此同时,当前的教育体制又是定位于为城市。在农村就业并不具有比较优势,所以城市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存在无形中强化了大学生就业偏好于城市的倾向。 1.3.3 盲目扩招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有业不能就 调查表明因“专业技能较弱”而导致就业困难的占48.41%,居首位。由此

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

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要:女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低、职业性别隔离、性别歧视等是其主要表现。结合阻碍女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因素来看,从文化政策、公共政策、法律建设、教育改革和自身修养等方面,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妥善解决矛盾,以促进女大学生就业,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难构建和谐社会公共政策 近年来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本是社会建设的新力量,却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极大压力。其中,女大学生更成为了就业大军中的弱势群体,这种女大学生面临就业困境不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由此带来的后果不仅是个人也是社会的发展障碍。 一、女大学生就业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消极影响 女性可撑半边天,她的社会角色并不局限于妻子与母亲,女大学生接受了国家高等教育,分享了国家重要的办学资源,其中不乏精英,但女大学生却一再面临就业难的尴尬处境,这于女性本身和社会发展都是不利的。女大学生就业难会造成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和打击女性投入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女性的政治参与度和家庭婚姻地位,这显然不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最终也会转为社会成本,阻碍社会发展。 和谐社会讲求人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讲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而女大学生就业难却一再反映了社会中性别歧视、权利保护不健全等问题,违背了男女平等和同民同工,同工同酬等制度,不利于社会文明建设,不利于和谐文化的构建。实现充分就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目标和任务之一,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应该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表现 (一)就业率低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或科研机构的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初次就业率明显低于男大学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04 年的大学毕业生有280万,有80万人不能及时就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女大学生;2005 年的高等院校毕业生达到338

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今年大学生就业困境尤其明显。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大学毕业生的供需失衡、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就业观念误区等都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下面给大家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希望能帮到大家。 原因一高校扩招影响 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80万,4年内增加了223万。仅就广东省而言,2004年高校毕业生为13.2万人,2005年为16.5万人,今年广东省内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首次突破20万人,加上来广东“淘金”的外省院校毕业生,预计今年在省内求职谋业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超过30万人。 再来看全国大学生待业的人数:2001年34万大学生待业,2002年37万,2003年52万,2004年69万,2005年达到79万,今年还是一个不容乐观的未知数。 原因二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

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原因三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原因四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原因五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

谈谈你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看法

谈谈你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大学生需提高自身的能力“考试能抄就抄抄不到就补考补考不过还有重修大不了就是交钱……”我曾经在网上看到网友这样说很多大学生素质低学生目标不明确、混日子、谈恋爱……却很少想过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这样的大学生在职场上不可能有竞争力。大学生就业难很大程度上和高校扩招有关自从扩招以后大量生源涌入高校可以说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我想优秀的毕业生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应该是不难的。第二我认为在高校扩招的同时有些高校忘记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这就造成了学生的书本知识和初中相脱离。学生只有书本知识动手能力却不强、在社会上缺乏竞争力。另外有些学生眼高手低总想找一个非常好的职业对自己的毕业远景高估 不能脚踏实地地干工作于是就处在待业状态 第三大学生就业中存在很多不公平竞争。例如一个单位就写到“本单位招办公室工作人员一名要求男性身高1.75米以上”。这样的岗位和身高、性别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很多大学生反映在求职过程中或多或少受到过性别、年龄、形体相貌、地域等方面的歧视。一些人情招聘和灰色招聘也屡见不鲜 可见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问题、也是一个大问题关系到我们的将来和祖国的未来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要从现在就开始脚踏实地地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为自己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得看法 大学生就业成为了社会一大矛盾,仔细想想,为什么会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呢?首先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所减弱。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精兵简政,私有企业虽不断增加,但就业岗位少,不能从更本上解决问题。 其次是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年年在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过两、三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将成倍地增加,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待业毕业生,这个将会是一个盘大的数据,给就业带来严峻的考验。 再次是扎堆现象严重。专业扎堆:高校纷纷开设所谓的热门专业,同学们也纷纷报考,导致大家一起来哄抢就业机会,而有些就业机会却受到冷落。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我觉得,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遵循“开阔眼界、面对现实、正确定位”的原则。 首先,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心理上必须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 其次,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在求职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失去信心。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后应冷静思考,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争取在下次中取得胜利,迎接新的挑战。相信一句话:平平淡淡的一生干不出什么丰功伟绩,只有不断在挫折与困难中磨练,你才会成长,才会使我们的人生达到生命的制高点。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看法 近几年来有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报道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也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国在努力促使经济回暖的同时,进行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并逐步开始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型。而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未来和中坚力量,大学生就业成为了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及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就业难是多年来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将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一)外部因素 1.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据统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60万,比2010年增加了29万;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80万,再创历史新高。我国已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需要安置就业2400万人[1];同时,据专家估计,我国隐性失业人员约有3000万,农村还有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2];另外,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余波影响仍在持续,国外经济复苏缓慢甚至停滞,市场劳动力需求增长速度减缓,因此大学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2.产业结构发生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产业结

构正在进行调整、升级,某些行业已逐步向非洲等地区转移,全球的金融危机更进一步加速了产业结构的变更。以珠三角为例,目前正利用金融危机进行“腾笼换鸟”,准备从制造型产业向服务型产业过渡。这一调整,必将导致原来产业的技术人才相对过剩,原技术结构不能适应新产业的要求。这也将加重转型期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3.用人单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发生了改变。上世纪末出现的一场全球的新技术革命,改变了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和速度。这种变革从根本上影响社会职业结构和就业方式的变化[3],同时也使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从重学历向重能力素质、重职业道德转变。传统的学历概念已经逐步淡化,高学历低能力必将被淘汰出局。职业核心竞争力相对较弱的大学生在就业时面临着巨大挑战。 4.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滞后。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专业设置都“跟着市场走”,缺少扎实的市场调研基础,缺乏前瞻性。多数高校受困于资金问题,无法持续紧跟企业即将使用或正在使用的仪器设备购进实训器材,造成专业教学和实训环节滞后于用人单位的需求,甚至出现脱节。例如,某高校曾出现这样的情况(见表1),学生胜任岗位所需的周期过长,用人单位对该类毕业生失去信心。 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目前高校的素质教育更多的是依托学生校园文化活动,高校的学生

试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一)

试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一)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以2006—2007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例,200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07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250万人预计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450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1]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达到280万,2005年将超过300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2] 第三,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3]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4.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

浅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浅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找文章到更多原创- () 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中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的症结何在,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我国社会经济的二元结构特征。例如城乡二元结构———城市与农村就业的收入差异大,个人发展的空间与机会差异大;体制内与体制外二元结构———体制内就业与体制外就业,所享受的社会保障与福利性差异大。这样的二元结构,使得大学生毕业后大量涌向城市、涌向体制内,在某些地区、某些行业形成过度竞争,造成了人才积压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客观上也使得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 二是职介市场的服务能力有待加强。从市场发展的趋势来看,就业岗位与劳动者互相的要求越来越高,客观上造成了劳动力市场的岗位匹配成功率降低。XX年上半年全国劳动力市场平均月最大岗位匹配率仅为0.66%,平均月最大求职成功率为0.74,这就意味着34%的岗位因找不到合适人选匹配,有约四分之一的求职者找不到合适的岗位。由此可以看

出,职介市场存在着突出的供需结构性矛盾。 三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尤其是在50至70年代产生了近3亿的“激增人口”,对今天的就业形势影响极大,必须经过数十年才能得到逐步缓解。正是由于人口多,基数大,每年新增的劳动力也多,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很高的客观事实决定了生产资料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当代大学生在这种就业大环境下,其就业形势不可能不受到冲击和影响。 四是与大学生领先于社会平均水平的知识层次比较,大学生目前的就业观念整体仍相对落后。虽然高校是接受和传播先进理念的前沿阵地,但在大学生中“一次性择业”、“稳定性第一”、面子问题等传统观念并没有得到彻底根除。到大城市去、到体制内单位去、就业岗位要令人羡慕等等,仍是现今大学生就业的追求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大学生就业时专业是否对口,是否能够用其所长就不再被考虑了,这也造成了学不致用、才不所专等人力资源浪费现象。 要解决这些问题,从外部因素来说,一是要缓和我国城乡分割、体制内外分割的现状,切实缩小二元差距。现在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二是加强劳动市场的建设,使之真正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用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活化”市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这种现象?1998年我们进行了很大的扩招,现在每 年我们有相当大规模的大学毕业生。大学生在我们经过高等教育以后,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应该说是我们这个社会不可多得的人才。为什么现在说大学生就业难? 第一,与国家的产业层次有相当大的关系。那么过去30年,我们产业基本上是发展劳动、资源为基础的传统产业,相对新型的知识密集产业来说,这些传统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相对比较小的。我们国家目前这样一个产业层次也确实是 影响我们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因素。 第二,与创业体制机制、创业环境还不完善有关系。实际上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一定程度上人不再仅仅是工作岗位接受者,而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应该成为工作岗位创造者的主力军。然而,创业条件,包括各种制度性条件、创业的门槛儿、创业的金融条件、创业的其他方面的条件,尽管这些年已 经做了很多的改善,但是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目前我们的创业体制和机制,创业环境还不能适应于我们大学毕业生创业的需要 所以,十七大提出来要用创业带就业,这个方针是非常正确的,既适合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也适应解决我们现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需要。 第三,与大学生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积累等结构性问题也有关。我们现在大学的学科配置和招生的专业结构要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也是一个进一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怎么能够真正把我们的教育跟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的结合起来,这还需要很多体制、机制创新。这次《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特别强调教育的体制机制创新,其中也包括人才培养的体制和机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等这些方面的一个回应。 第四,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以及受观念支配的就业区位、就业行当的 选择有关系。我们现在大学毕业生还是希望于选择北京、上海这样一些一类城市,或者是其他一些二类城市。真正到基层去的还是不够多,但是现在社会的基层需要我们的大学生去充实,需要我们的大学生去改造,去引领我们的基层改天换地, 我们的基层建设、小城镇建设、西部开发、落后地区的发展都需要我们大学生去参

大学生就业难是社会问题 论点论据

社会的资源优化配置不合理,造成了这个现象。因此,是社会问题。 一、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存在弊端:盲目扩大学校规模,而不是强身健体练内功,造成人均师资、人均教学设施严重失衡,有限的实验室、实训设备成了可供参观的摆设(不够用干脆都别用),学生只能靠老师在黑板上画饼充饥。一个本科生,几年下来根本谈不上学识渊博,只能算具备了自学成材的能力,达到了学徒的水平;①大学推广西方教育模式,热衷人性化管理,结果导致谈恋爱成风、男女学生公开同居,不少学生像小燕子一样轻松愉快地过着无忧无虑的大学生活,毕业时仍然是个高中学生的水平。 其次,社会原因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完善,企业股份制、私有化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大学生派遣机制,使计划分配一说成为历史。取消学徒期、降低用人风险和成本,淡化学历、看重能力的理性用人原则,使得掌握一技之长、上岗就能工作的技校毕业生成为抢手人才,有理论无技能、有证书无水平的大学生们被当成负担,有些企业宁愿花上5000元请技工,也不愿接受大学生学徒。我国生产工艺落后、大学生与初中生一样能用的现状和企业缺乏长远打算,看重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使得知识的地位得不到体现,从而使大学生严重贬值。 二、文科教育质量低下 ①教学内容,几乎不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学生经过大学数年的学习之后,对于现实社会的状况仍然是十分隔膜,这也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就业。②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培养的学生眼高手低,个个志存高远就是不能脚踏实地,渴望一步登天,不愿从头做起,这山望着那山高、找到工作也不安心,朝三暮四、频繁跳槽,使全社会都感觉刚毕业的大学生不好用、不敢用,只好强调要有工作经验,把刚毕业的大学生拒之门外。大学扩招过程中间,教师的知识结构仍然是非常陈旧,授课内容政治化空洞化。 三、教育产业结构与人才社会需求结构的错位,导致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过剩。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市场需求结构急剧变迁,生产结构的调整日益加快,部分传统生产领域日渐萎缩,许多“夕阳”企业产品过剩,生产急剧缩减甚至关停,很多职业岗位被淘汰了。与此同时,另一部分新兴部门和企业则迅速崛起,相应的岗位也迅速增加。当然,由于社会发展水平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中国社会的现实社会需求结构有一定的畸形性,“各领风骚数几月”的各种“热”就说明了这一点,但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却是实实在在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必然要求人才结构和质量进而要求教育结构和质量作出积极的相应变化。然而,由于教育本身的滞后性和同样的一些复杂原因,我国的高等教育未能及时有效地调整专业结构,与那些萎缩淘汰的旧行业岗位需求相对应的传统专业并没有及时得到缩减,甚至也在借扩招之机而大量扩张,这就造成了大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的错位,有者不需,需者无有,从而导致结构性待业。 三、不规范、不健全的的人才市场机制,加重了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人才市场机制在这里主要指人才就业市场机制和人才市场管理机制。从人才就业市场机制看,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完全自主择业的社会环境条件还很不成熟,①缺乏及时准确的人才供求信息收集、发布、检索和交流的权威机构和通道,稳定规范的人才劳务市场还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网络体系,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权

浅谈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

浅谈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 人文院行管12-1班郭小艳学号:3121136115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日趋严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就业指导对策。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引起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学生就业事关国家的发展、稳定以及高校的生存,因此,认真分析、研究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以及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准,对就业岗位的期望过高。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的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造成的。大学生就业难,不是难在没有就业机会,而是难在没有理想的就业机会。毕业生所持的高期望和择业观与社会需求相悖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准的另一个极端表现在一部分学生在就业压力面前,迷失方向、迷失自我,面试时甚至不顾尊严,仿佛乞人施舍。这种缺乏自信的表现反而使自己错失了一些好的就业机会。 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与需求不相匹配的问题。有人认为,现在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与市场的需求相脱节,所培养的人才与时空不相匹配。“用非所学”“学非所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但是,人才与市场的匹配问题,不能笼统地认为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适应市场的需求。其实,这种不匹配的直接原因在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分割于劳动力市场中,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必然会使他们的相对工资收入下降,并有部分人会渗漏下来从事无需接受高等教育或科班的专业教育就能胜任的工作,因而直接导致了不匹配。这种现象的存在,从表面上看似乎是高等教育的问题。但考察其原因并非如此。其实质的原因在于社会对各种层次大学生的吸纳能力相对不足。从本质上讲,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决定了岗位的高低和结构,在社会经济状况无法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东莞理工学院 学年论文 学年论文题目: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学生姓名:梁顺南 学号:200842409221 系别:政法学院 专业班级:08行政管理2班 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杨亚南讲师 起止时间:2011年6月——2011年9月 摘要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本文从市场就业环境、用人单位、高校和毕业生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分别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如何有效帮助大学生应对就业问题,应当从营造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环境、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增强大学生就业主观意识等方面进行。只要高校,学生和用人单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相互沟通,就能掌握较充分的信息,从而有利于扩大就业量,也减少企业损失,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良性循环,逐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对策

目录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4)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5) (一)政府原因 (5) (二)社会原因 (5) (三)高校原因 (5) (四)大学生自身原因 (6)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7) (一)深化体制改革 (7) (二)按需择人 (8) (三)适应市场办学 (8) (四)更新就业观念 (8) (五)提升大学生自身能力 (8) 四、结语 (9) 参考文献 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如今,大学生在社会人群中,占有越来越高的比例,但就在这一方面使我们感到欣喜之余,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所以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尤其是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包括很多,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校扩招、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不接轨、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一个学生后面是一个家庭,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间接地也解决了一个家庭的问题。 站在经济市场准则的角度,当市场供过于求时,物价下跌,需求量小;而市场供不应求时,物价上涨,需求量大。相较而言,把大学生比作商品,流通在人才市场上而言,如今的社会,正是处于供过于求得时段。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近代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基础日益满足之时,文化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全民素质普遍被要求提高,必然导致高校扩招。从反面来讲,高校扩招可以反映我国现代文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精神需求已经提升到一定的程度。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为大学生就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其次,高校专业的设置与市场脱轨也是另一个重要的原因。经济社会的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是各种各样的,也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日新月异。而我们高校的专业设置相对于经济发展的速度来讲,总处于滞后的情况。我们不经意间就会想到我们高校的一些典型的专业设置,比如地理、历史方面的冷门学科,对于学生在今后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另外,对于一些正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专业设置,在实际操作能力上面也没有专业的训练和实践,属于不成熟的学科。同样也不利于培养合格的市场劳动者。 再者,普遍的大学生都是处于一种养尊处优的学生状态,已经习惯以往的优越环境很难适应社会的残酷竞争。另外,对于市场可以提供的基层岗位,大学生往往眼高手低,克服不了心里落差,无法从基层做起。

面对大学生就业难额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更加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序发展。首先,高校扩招,提高国民素质对中华民族文化具有里程碑意义。长远发展来看,高校统招绝对是利大于弊的,所以如果希望自己可以避免在大学生求职的队伍中挤个头破血流,大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在学业上有更高的造诣,比如继续读硕士。其次,高校需要多考察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设定与市场可以接轨的专业和授课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技能和能力。最后,大学生需要对自身有个明确的定位,不要眼高手低,努力培养自己的吃苦耐劳能力。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只关乎大学生这个群体,更是民生问题,也是民族发展的问题,所谓是任重而道远,社会各界需要对其引起重视。

浅谈大学生就业困难及解决方法

浅谈大学生就业困难及解决方法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公民素质得到了极大提高,同以往相比,大学生的数量逐年递增,但是在现代经济发展的条件下,企业的岗位需求增长速度,学校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视程度,学生的自我思想观念等因素,导致许多大学生面临就业困难。本文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及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解决方法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社会需求增长速率远低于大学生毕业求职比率。 现当今高校大学生的毕业人数及求职人数逐年增加,但是当前市场需求趋于饱和,工作岗位短时间内不会大量增多,甚至不变或者减少,导致出现供需不平衡的现象。供大于求的现实普遍存在于房地产、金融、互联网等行业。据18年最新数据显示,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行业的录取率不足10%。 (二)当今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普遍存在缺陷。 受家庭教育、学校教学水平、社会经历等因素影响,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晰,缺乏明确的人生规划。在大学阶段,学习与生活习惯差,临近毕业期间,盲目跟风,加入考研大军,但近年来,各个高校保研人数逐年增加,人数比例,相比考研录取率大大提高,不少人因考研失败而被迫找工作,进一步冲击就业市场。 (三)当今大学生求职结果两极分化严重。 18年校招开启以来,在应届毕业生中,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社会实习及校园活动经历丰富的学生往往拿着十几个offer,并在其中苦于选择,而在校期间逃课、打游戏以及不参与学校活动与进行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往往被企业拒于大门之外。 (四)当今大学生就业期望过高,就业准备不充分。 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优秀企业对于人才的渴求大大加强,许多企业在六七月份就开启了网申、校园宣讲等校招活动,提前招揽人才。“金九银十”的时间大大提前,许多应届毕业生对于就业信息收集不充分,相关高校的校招启动工作时间落后,导致部分学生错过心仪企业。同时许多大学生对社会缺乏了解,在面试、交谈以及薪资探讨等方面,对自己期望过高,造成了好的企业去不了,差一点的企业看不上的现状。 二、当今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一)学生求职技巧匮乏。 许多应届的大学毕业生缺乏实习工作经验,求职技巧不熟练,在面试期间不能及时的摆正心态,补充自身不足,造成了找不到工作的窘境。 (二)求职渠道有限。 受地区、学校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在寻找工作时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没有合适的渠道去获取相关的就业信息,同时校园招聘中许多企业多针对本地大学生进行招生,导致学生意向工作地点与企业要求不符,造成就业困难。 (三)专业不对口。 当今大学生在入学期间缺乏明确的人生规划,对于专业的选择具有盲目性、跟风性、随意性,导致毕业时,热门专业选择的人数过多,就业竞争激烈,冷门专业找不到相关行业工作。 (四)劣质企业过于剥削新人利益。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目录 一、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取向加大了就业难度 2 (一) 追求大城市、发达地区 2 (二) “铁饭碗”、“一职定终身”思想严重 2 (三) 择业期望理想化 2 (四) 部分毕业生择业趋向于回归生源地 3 (五) 部分独生子女毕业生择业取向盲目从众 3 (六) “对口”心理比较明显 3 二、影响大学毕业生择业取向的原因分析 4 (一) 功利化倾向的价值取向 4 (二) 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大学生扎堆现象严重 5 (三) 求稳定、怕挫折心理的影响 5 (四) 陈旧的“天之骄子”观念的影响 5 (五) 独生子女成长环境的特殊性 6 (六) 综合能力不高 6 三、转变大学生不合理择业观念,促进有效就业的对策 7 (一) 学校要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为就业打下基 础 7 (二) 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7 (三) 寻找多种就业渠道,尝试自主创业 8 (四) 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8 (五) 家庭要给予支持 8 (六)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为大学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 环境 8 (七) 积极开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9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大学毕业生择业取向问题思考 张燕妮 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 2009级指导教师:王小红 摘 要:随着高校扩招,每年都有大批毕业生走向社会,201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更是达到史上最高,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持有怎样的择业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就业。本文就当代大学毕业生择业取向的表现,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为转变大学生不合理择业观念,促进有效就业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择业取向;择业观;就业难;压力 On Thinking about the employment orientation of the university graduates zhangyanni education(2009), faculty of education Instructor:wangxiaohong Abstract: With the expansion of enrollment, every year a large number of graduates into society, the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in 2013 was the highest in history,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more severe, in such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graduates employment orientation,graduates with employment orientation to influence their employment to a large extent. In this paper,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graduates employment orientation performanc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analysis, and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unreasonable idea of choosing a job, promote effective employment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university graduate;employment orientation;employment outlook; difficult employment;pressure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中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多,从第一批扩招的大学生进入社会的2003年开始,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开始成了全社会关注的话题。由于大学生包分配取消不到10年,扩招后的大学生就进入了就业市场,客观上,扩招政策扭曲了大学毕业生的供求体系,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