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史复习

第一讲中美早期交往

一、美国概况

美国的独立:1775年到1783年,美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一场伟大的独立战争。在华盛顿领导下,北美13个英国殖民地的300万人民,打败了拥有3000万人口的大英帝国。于1776年7月4日通过了由杰弗逊起草的世界上第一部人权宣言《独立宣言》。

展览《美国艺术三百年——适应与革新》,通过艺术介绍美国历史与文化。展览按六个时期分六个部分,都是对国家发展意义重大的阶段。这里汇集了130件作品,它们共同构成美国的经验、神话、梦想、考验和不足的全貌……这里所介绍的艺术作品,交互地传达着自信与焦虑、批评与褒奖、政治牵制与美学神话……

二、美国建国初期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1、有关地理大发现

中国明朝初期大规模的远洋航行,为当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创举。从公元1405年到1433年,历时28年,7次远航,经30余国。与亚非各国建立贸易联系,进行文化传播和交流。历来有中美等国学者提出可能是“郑和发现美洲新大陆”,英国孟席斯的《1421——中国发现世界》更坚信此观点。

2、对古老中国的向往

中国17-18世纪正逢康乾盛世,不仅向外传播中国传统的哲学,建筑和艺术等优秀文化,还与其他国家开展贸易。中国的主要贸易货品有茶叶、丝绸,陶器和手工艺品等。

据安格斯.麦迪森的《世纪经济千年史》(2001版),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1700年22.3%、1820年32.9%、1870年17.2%、1913年8.9%;

中国经济年增长率世界平均水平

1500-1820年0.41% 0.32%

1820-1870年-0.37% 0.93%

1870-1913年0.56% 2.11%

1913-1950年–0.02% 1.85%

3、中美关系始于海上贸易

美国与中国的纽带可以追溯更久远的过去,追溯到美国独立的初期,乔治·华盛顿组织了皇后号的下水仪式,这个船成功前往大清王朝,华盛顿希望看到这艘船前往各地,与中国结成新的纽带。希望中国开辟新的地平线,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在其后的两个世纪中,历史洪流使我们两国关系向许多不同的方向发展,而即使在最动荡的方向中,我们的两国人民打造深的、甚至有戏剧性的纽带。——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09.11,中国上海。

美国在刚刚独立不久便加入了与中国开展贸易的国家行列。1784年从美国波斯顿首航的美国“中国皇后号”,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美国“中国皇后”号商船原在海军服役的帆船,改装成商船,并命名为“中国皇后”号,含有对中国皇室尊重之意。1784年(清乾隆49年)2月22日启航,同年8月28日抵达中国通商口岸广州黄埔港,开始与当地中国商人进行贸易活动。并于次年5月11日返抵纽约,为中美两国之间首次交往。最初美国输往中国的商品有:人参、皮革、毛衣、胡椒、棉花和铅等;中国输往美国的商品有:茶叶、瓷器、丝绸、象牙雕刻、漆器、桂皮、玉桂和绣金像等。

三、文化的差异和认同

一方面:优秀的古老的封闭的;另一方面:多元的新生的开放的.

1、最初国人对美国的认知

不同称谓的变化。从中国人开始了解美国开始,共有60多种称谓:米利坚、埋里嘎、育奈士迭、美里哥合省国、米利坚联合共和国、花旗国、花旗邦、北美金元帝国、美利坚合众国等等。

2、外国传教士的中介作用

第一位来华的美国传教士裨治文(1801-1861),《中国丛报》创始人,著有《美里哥合省国志略》。这是是第一部美国史中文著作,1838年第一版印刷。这与林则徐主持翻译的《四洲志》一起构成了中国人早期了解美国的主要资料来源。

3、有识之士的启蒙

林则徐(1785-1850)主持翻译的《四洲志》1841年问世,是中国人比较确切系统了解和介绍美国的开端。魏源(1794-1857)所著《海国图志》50卷本1842年成书,是中国规模最大、百科全书式的世界史巨著,是阐发国人对美国认识的先行者。

四、官方的接触

1、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无外交:、

封建制度的国体;积弱积贫的国度;被列强打开的国门;刚睁开眼看世界的国人。2、地主阶级改革派对美国的态度

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

态度:坚决抵抗外来侵略;改革封建弊政;“师夷长技以制夷”。

例:徐继畬(1795-1873),著有《瀛环志略》,后任总理各国事务府(外交部)大臣。兼同文馆大臣。《瀛环志略》成书于1848年,中国人19世纪编撰的一部世界史地名著。其对中国人早期美国观的贡献:第一次把美国的国名USA,意译为“米利坚合众国”;较早以国人的笔触介绍美国各州和领地的情况;对美国这个新国家的政治体制有独到见解;向国人介绍华盛顿的第一人,国人视他为抗英建国的美利坚民族的象征:“有华盛顿者……少有大志,兼资文武,雄烈过人。”后率众革命,“血战八年,屡蹶屡奋”“志气不衰”,终获成功。开明的中国士大夫通过对美国开国政治家的仰慕之情,表示出对封建专制弊病不满,对美国民主体制的赞颂。

3、清朝政府上层对美国的政策

无对外交往经验;盲目乐观,抱有幻想;赔款求和,避免交恶。

五、课后思考

1、中国人早期美国观的形成;

2、如何评价美国来华传教士的作用;

3、中美交往的开端是什么;

4、中国最早介绍美国的书籍有哪些;

5、中美文化上的接触产生怎样的影响。

第二讲中美民间交往

一、走出国门

1、赴美第一人

林针(1824-?),1847年“受外国花旗聘耕”而赴美,翌年回国,著有《西海纪游草》、《西海纪游诗》、《西海纪游自序》等。于1849年写成,1872年刻印问世,成为第一位通过自己耳闻目睹向国人介绍美国的中国人.

2、第一位留美学生容闳(也是中国留学生第一人)

容闳(1828-1912),广东人。1828年生于珠海南平村,1847年留美,1850年入耶鲁大学,1854年学成回国,后任留美学生副监督。

二、第一批赴美华工和移民

1、第一阶段:淘金创业

1848年美国加州发现金矿,全球为之躁动,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不畏艰险漂泊过海,加入淘金者的行列。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第一批广东人赴美淘金,开始了中国人移民美国的历史。

2、第二阶段:筑路建业

1852年,195名华人劳工抵达夏威夷,同年约2万华工到达加州;1862年,中华总会馆在美国成立;1865年,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招收第一批华工,从事横跨美国大陆的铁路工程建设;1867年,2千华人铁路工人举行一个星期的罢工抗议与白人工人的不平等待遇;1869年,第一条横跨美国大陆的铁路完工,被称为“19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的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横贯美国大陆,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内在融合,奠定了美国超级大国的雏形。

在开发和建设美国的历史中同样凝聚着24,000多名华人劳工的血汗.

3、第三阶段:融入主流

美国是移民的社会,靠移民立国。华人主动接触其他民族文化,加强与主流社会沟通交流,遵守美国国家法律法规,努力回馈当地社区,最终获得认同。

在法律上1854年加州最高法院判决华人不能在法庭上作证;1858年加州通过法律禁止华人移民入境;1862年加州通过法律每月向每个华人征收2.5美元人头税;1868年,签署蒲安臣条约,规定中美两国人民有自由到对方国家旅游,经商和定居的权利;1878年联邦法院判决华人移民不得归化为美国公民;1882年国会通过排华法案,暂时中止华人劳工入境10年,但非劳工华人仍可自由进入美国;5月6日第47届美国国会正式通过《排华法案》,禁止华裔投票或者申请成为美国公民,后由时任总统切斯特?阿瑟签署成为法律。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排除一个民族享有平等、自由权利的联邦法律。在此之后,美国又出台了一系列排华法律。

1885年美国怀俄明州石泉矿场发生反华事件,28名华工被杀,15名受重伤,全部华工被驱逐。1898年,最高法院判决非美国公民的华人移民在美出生子女拥有美国公民身份;1905年在美华人和中国国内商人抵制美国商品,抗议美国政府对华人的歧视;1943年11月26日,美国国会废除《排华法案》;1965年在排华法案颁布近一世纪之后, 美总统约翰逊在自由女神像下签署“移民改革法案”。2011年10月6日,美国联邦国会参议院以全票通过法案,为历史上的排华法案表达歉意。

民间交往与中美两国关系:首先,美国华人的命运始终与中国国力和中美关系的发展息息相关;其次,华人发愤努力,积极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维护自身的地位和尊严;最后,从多渠道多方位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为保持中美人民长期友好关系做出贡献。

三、课后思考

1、华人为美国早期的发展作出怎样的贡献;

2、美国历史上有哪些歧视华人法案;

3、华人在美国维权斗争的历程;

4、你如何评价今日的美籍华人;

5、民间交往对中美关系发展具有什么历史和现实意义。

第三讲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

一、清朝政府上层对美国的政策

1、态度

无对外交往经验;盲目乐观,抱有幻想;赔款求和,避免交恶。

2、史实

《望厦条约》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之一,也是中国与美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条约。位于澳门望厦村的观音堂,就是中美签订《望厦条约》的地方。1844年7月,清朝政府代表与美国代表在此签订《中美五口通商章程》,即《望厦条约》。

美国在这个条约中除获得英国在《南京条约》中的一切特权之外,还扩大了其领事裁判权的范围,并正式规定中国变更关税则要与美国领事共同商定;美国的战舰可以到中国各港口巡查贸易,以及在五口建立教堂和医院等特权。这些都比《南京条约》更进一步地破坏了中国的主权独立。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触动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九龙半岛割让给英国;巨额赔款;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允许华工出国等。

被迫于1861年3月11日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当于的外交部),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外交事务专门机构,开始了中国与外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历史。随之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出现新的发展。

三、洋务运动的兴起(1860-1900)

1、代表人物

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2、其他称号

“自救运动”,采用资本主义技术,保持封建统治;“同光新政”,因发生在清朝皇帝同治和光绪年间。

3、洋务运动的宗旨

“自强”、“求富”

4、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5、历史影响

冲破了闭关锁国的传统观念;直接引进了近代化的生产力;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6、中美关系的新发展

互派使节。1861年-1867年咸丰11年至同治6年,蒲安臣任美国首任驻华公使,任内曾调停中外交涉事项,颇得清朝政府信任,成为当时第一个对清政府具有重大政治影响的外国公使。当他任满归国时,清政府委托其带领两位中国官员,以中国的名义访问欧美国家,疏通关系。这是中国首次出访的外交代表团,这支外交代表团与美国签订《蒲安臣条约》。1870年,出使大臣蒲安臣病死于俄京。1876年12月3日光绪2年,1878-1881年清政府任命陈兰彬为驻美公使,并于1883年在旧金山和纽约设立领事馆,在夏威夷设立一个商务监督。晚清时期驻美公使还有:1881-1885年——郑藻如、1885-1889年——张萌桓、1889-1893年——崔国因、1893-1896年——杨儒、1896-1900年——伍廷芳

赴美采购先进设备,大力兴建近代军事工业等。1861年开始创办军事工业;1864年派员赴美购买机床,装备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和天津机器局;1872年后,创立招

商局,组建第一支商船队等。

创办第一所外国语学校,并聘用美国教员。1862年在北京设立同文馆即京师同文馆(洋务学堂)培养新式人才

签订《蒲安臣条约》。1868年7月28日,率领中国外交使团访问美国的蒲安臣擅自越权,在华盛顿与美国国务卿西华德签订条约(又称《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款》),共8条。主要内容:两国人民可自由往来,留学,旅游,贸易或久居;两国侨民不得因宗教信仰不同而受到歧视。这为美国在中国扩大招募华工,扩大传教士在华传教等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1869年11月23日,中美在北京交换条约批准书。

四、中美教育文化的交流(中国派出第一批官派留美学生)

1、原因

美国建国之初便重视教育。美国《独立宣言》阐明,注重人的民主自由权利,包括人接受教育的权利;以教育立国,思想自由,勇于创新。

蒲安臣条约的作用。蒲安臣代表清朝政府在美国签订的《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规定:两国人民均可入对方官学,并受优惠待遇,双方可在对方设立学堂。为美国传教士在中国开办学校,中国派遣留学生赴美学习提供了法律基础。

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中国历来是留学生接收国,从公元7世纪以来,日本留学生就到中国学习哲学,文学等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林则徐、魏源等人睁开眼看世界开始,到洋务运动领军者李鸿章出现对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教育的关注和赞誉。

容闳的不懈努力。在留学生第一人、留美学生副监督容闳的呼吁和策划下,1872,清政府批准曾国藩、李鸿章所派容闳、陈兰彬率领第一批广方言馆毕业生30 人赴美留学。每年派30名少年学生到美国留学,共派120名,每人留学15年。

2、特点

出国留学人数最多的地区广东、香港;年龄在10-13岁之间,被称为“幼童”;1881年绝大部分未完成学业被迫回国,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栋梁人才;为中美教育文化交流起到先导

的作用。

3、部分留美学生介绍

唐绍仪(1862-1938),广东香山人,当年留美幼童之一。归国后任议藏大臣,与英国办理交涉;出任民国首任总理。袁世凯复辟帝制之时,他毅然决然与其决裂,并与孙中山合作,日后公开揭露袁世凯策划北京兵变的真相。唐绍仪还与美国总统保持密切关系。美国总统胡佛(1874-1964),1899-1902年在中国开平煤矿任总工程师。是美国总统中唯一曾在中国工作过的人。胡佛在回忆录中多次谈到唐绍仪,称“我们此后发展为一段不同寻常的、深厚的情谊。唐先生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为人正直有才干,对中国的未来怀有远大的抱负。”

詹天佑(1861-1919),1881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为第一批官派留美学生

中少数获学位的毕业生之一。1894年设计建成京沈线上305米长的滦河铁桥。

4、评价

尽管第一批官派留美的进程不幸中断了,但是中美两国的文化交流和进步以及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脚步并没有停止。由民间到官方;由少数到多数;由单向到双向;由公费到自费(现在自费占多数)。

在2007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盖茨发表了题为“科技改变生活”的演讲。“过去一个人拥有的机会是由他在哪个国家决定的。而现在是由他受教育程度来决定的。”

五、课后思考

1、为什么说中美《望厦条约》是不平等条约;

2、洋务运动对中美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

3、中国第一批留学生为什么选择美国;

4、中美蒲安臣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5、如何评价李鸿章。

第四讲民国时期中美关系

一、概述

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民国建立到抗日战争爆发;第二个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合作;第三个阶段,美国抚蒋反共政策的失败。

二、第一个阶段:民国建立到抗日战争爆发

1、中国局势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民国之初,中国便出现了政权更替、战乱频仍、局势不稳的状况。从1912年到1928年,由于军阀混战、政局多变,十六年间更换了47届内阁。包括美国在内的欧美国家都在密切关注着中国的乱局

2、美国对中国的政策:

对变化中的中国局势美采取观望的政策。1928年在外交上承认中华民国政府。1930

年费正清等中国问题专家被派到中国。

三、第二个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合作

1、中国局势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对中国东北地区的突然袭击,并迅速占领整个东北地区。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不顾国际舆论的谴责,与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向上海闸北进攻,中国第5军和19路军奋起抵抗,使日军受到沉重打击。在美英等国调停下,中日停战并签订《凇沪停战协定》。

美“门户开放”与日“大陆政策”在中国的矛盾日益突出。此时日本力争亚洲霸主,1934年日本发表声明,挑战美国在中国“门户开放”的传统外交政策,警告美国不得干预和损害日本在中国的特殊地位。1935年日本提出“广田三原则”:实现“中日亲善提携”;中、日承认“满洲国”,建立中、日、“满”经济合作;中、日共同防共和防俄。1936年日本发表声明,不受华盛顿会议规定的美、英、日主力舰吨位比例的约束,企图排斥美英在华势力,打破太平洋均势,确立其优势。

2、美国对中国的政策

对抗战全面爆发前中国的局势,美仍采取观望的政策。1932年罗斯福入主白宫,继承前任的不承认主义。美国的基本政策:维护在华利益,阻止日本对中国东北乃至整个中国的侵占,避免对其利益的损害。而美国却认为中日不算交战国,并没有援用中立法的禁运条款。

后来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对中国抗战给予支援,特点:被动、暧昧、渐进。

其转变原因一方面归于中国战场局势变化: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随后兵逼平津,迫使中国签订《塘沽协定》,默认日本对东北和热河的军事占领,致使华北门户洞开;1937年日本在中国制造“七七事变”后,相继占领了的经济中心上海和政治中心南京,同时也损害美国在华的最大“利益”;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受到中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及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中国时局转变的枢纽;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实际上承认中共合法地位,标志着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形成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的高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此美国方面态度发生了转变。1938年6月罗斯福宣布对日本实行飞机和制造飞机的重要原料的“道义禁运”,开始增加对中国的财政援助;1939年美国废除1911年美日贸易条约,但美仍向日本售运石油、棉花和机械等物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美国国会授权总统统管战略物资出口;1941年美日开始秘密谈判,但因利益根本对立,未

达成任何协议,随即美冻结日在美资产,停止贸易;1941年3月美国会通过《租借法》,,美国给予中国援助,提供中国8.7亿美元军事物资。

其态度转变原因另一方面则归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美珍珠港军事基地,摧毁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珍珠港事件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日本占领了欧美国家在亚洲的殖民地和属地,以及东亚大片土地和整个西天平洋。对此于12月8日,罗斯福要求美国国会批准对日宣战,结束了美国一直奉行的“中立主义”,使美国正式加入世界反法西斯的行列,也使欧洲战场和亚太战场联结在一起

3、美国全球战略的转变

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会议,并共同签署著名的《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43年12月,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召开,中、美、英发表了著名的《开罗宣言》。声明满洲、台湾、澎湖列岛应归还中国。(1945年10月25日日本台湾总督签署投降书,台湾、澎湖列岛重入中国版图.)

美、英、苏举行雅尔塔会议确定战后全球政治格局。

4、宋氏家族与中美关系

宋美龄与中美关系。

宋家三姐妹中宋美龄在美接受教育时间最长。亲美的宋美龄通过婚姻,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蒋的对美政策。在美国当初对蒋介石不了解、不欣赏、不信任的时候,作为中国第一夫人的宋美龄在中美关系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

宋美龄在抗战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在美国掀起的“宋美龄外交旋风”。1942 年11月宋美龄寻麻疹复发赴美治疗,病愈后代表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并应邀在美国国会上就中国人民的抗战,做了著名的演讲,赢得了美国人民的支持,为中国艰苦的抗日战争争取了巨额外援。1943年2月18日,宋美龄在美国众议院发表演讲,议员席和旁听席皆座无虚席。

宋美龄的演讲主要内容:强调中美长期友谊与美军的参战贡献;宣传中国军民抗日战争之艰苦与决心;陈述中国文化之悠久;控诉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主张先击败日本再对付纳粹;阐明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之道;各国携手重建战后和平。

宋庆龄与中美关系。

宋庆龄介绍第一位美国记者斯诺到延安去,让美国和全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当时中国的全民族抗日战争。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期,周恩来于1938年2月在武汉请新西兰记者詹姆斯·贝特兰带一封信,交给在香港的宋庆龄,建议成立一个组织,为八路军、新四军伤病员提供一些急需的医疗物资。1938年6月,以宋庆龄为主席的保卫中国同盟成立,工作重点是援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抗日根据地。

与美国上层人士保持友好关系。

5、中美在反法西斯联盟中的互动关系

美国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支持。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在抗战中与强大的日本侵略军相比,中国军队的软肋就是空军力量的缺乏。日军可以毫无顾忌地轰炸中国的任何地方,美国援助中国抗战最初的行动,是陈纳德将军组建的“飞虎队”。“美国人永远不会忘记,在二战期间,美国飞行员在中国上空被击落后,当地人民对他们的款待,中国公民冒着失去一切的危险照顾他们。而参加二战的老兵仍然欢迎故地重游的美国老兵……”——奥巴马,2009 上海。

1942年废除中美之间的不平等条约。1943年12月美国国会废除了禁止中国公民移民美国的禁令,自1882年的“排华法案”寿终正寝;新法规允许中国合法移民通过语言和有关美国历史常识考试之后,便可申请加入美国国籍。这标志着中美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

美国投放原子弹给予日本帝国主义致命一击。经过中国人民的艰苦抗战以及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共同奋斗,终于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者。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美国将军麦克阿瑟代表同盟国接受了日本代表签署的无条件投降书。至此,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参战国最多,涉及面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全球性战争最终结束。

6、中国对二战的贡献

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的最早,持续的最长。中国战场牵制、消耗和受降的日军最多。中国的抗战遏制了日本的“北进”计划,迟滞了日本的“南进”步伐,配合了苏美,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事业的重大贡献。中国军队在国外参加盟军的军事行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做贡献。中国派远征军参加中缅印对日作战:二战时期中国与盟军并肩作战,需要大量英语译员。自1941年美飞虎队来华始,先后应征的译员至少有六千多人,形成了一个“特殊兵种”。有300名中国海军军人参加了由14个国家发动的著名的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了欧洲的第二战场。

二战期间,来自上海、宁波、香港等地两万多名中国海员在英国商船上工作,往来于大西洋重要港口,为英国等盟国供应食品等战略物资。美国的华人、华侨积极踊跃捐款、捐物,青年人踊跃参加盟军,以实际行动支援大洋彼岸祖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参加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惩治日本侵略者。第二次世界大战尘埃落定,为了惩罚战争阴谋的制造者,同盟国相继在欧洲与亚洲组建国际军事法庭,对德意日法西斯进行公开审判。1946年在日本东京设立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政府派出了检察官向哲浚和法官梅汝敖前往东京,与盟国的同事们进行了一场世纪大审判。东京审判的重要意义:以严正判决最终确定了侵略战争是犯罪这一国际法准则;正式确定了违反人道罪,一切反人道的罪行都不能逃脱正义的审判;东京审判的各项记录和判决书等历史文件,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它本身就是日本法西斯所犯罪行的铁证。

共同筹建联合国机构。1945年6月26日旧金山制宪会议圆满结束,《联合国宪章》正式签署。其23条明确规定: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为:美、苏、中、英、法。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的官方正式语言为: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

四、第三阶段:美国抚蒋反共政策的失败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去?这一重大问题摆在中国人民面前。

1、扶蒋

蒋介石国民党统治集团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力图坚持其一党专政,不允许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更不愿意中国走符合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独立、和平、民主的建国道路。美国杜鲁门政府改变了罗斯福时期的对华政策,选择并确定了支持、扶持蒋介石,逐步消灭共产党进步力量的对华政策,妄图使中国成为其在国际霸权中的附庸和基地。

名为“调和”,实为扶蒋。抗战胜利后,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同国民党进行重庆谈判,参加重庆政协。在重庆和谈期间,毛泽东、周恩来等与美国友人进行了多次接触和交谈。内战爆发,美出动大型运输机和军舰运送国民党军队到东北地区,助其打内战。美国“调和”的目的,不是要把两半社会的中国变成独立民主的中国,而是扶持蒋介石的反动独裁政权。美“调停”政策最终彻底失败。

2、失败原因

冷战格局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全球很快进入冷战时期,出现了以苏联为首的东方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对抗。冷战是武装作战以外的一切

敌对行动,一种非战争形式的敌对状态。世界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美国总统杜鲁门于1947年3月12日,在美国国会发表咨文中将矛头直指苏联,声称要在世界上一切地方与苏对抗。这项史称“杜鲁门主义”的美国政策标志着:美国外交政策基本原则的重大转变;二战中建立的美苏同盟关系正式破裂;世界冷战全面展开。1947年美国组建空军,建立中央情报局。1952年美国建立国家安全局,应对冷战搜集情报。

四大家族的腐败。政治上,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主义控制国家政权,实行独裁专制的反动统治。经济上,四大家族利用权力,盘剥人民,聚敛财富,垄断全国经济命脉,维持其反动独裁统治。

美英式“第三条道路”的破灭。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所领导的革命斗争的胜利发展,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以美英为发展模式的“第三条道路”。

军事形势的变化。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1948年9月解放军集中优势兵力,打响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1949年1月穷途末路的蒋介石提出“下野”、“议和”;1949年4月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3、总结

美国二战前后的对华政策:观望犹豫,合作结盟,扶蒋反共,特别是蒋介石政府在战后不到4年时间就在大陆彻底失败,使美国政界爆发了“谁丢失了中国”的激烈争论;杜鲁门政府发表美中关系“白皮书”,把责任归咎于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

五、课后思考

1、宋家姐妹在中美关系中分别扮演了什么角色;

2、美国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对华政策是如何变化的;

3、中国人民对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做出的重大贡献是什么;

4、了解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确定战后国际秩序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5、美国抚蒋反共政策失败的原因。

第五讲新中国时期的中美关系

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1、确立

新中国建立之初首先就要确定自己的外交政策.根据当时所处的国内外环境,中国政府别无选择地提出: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2、形成原因

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趋势。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在武装夺取全国政权以后,必然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作为中国政府基本国策的外交政策,势必顺应这一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地缘政治和经济的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阶段。而我国北部毗邻的苏联,蒙古和朝鲜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发展,为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提供了有利的周边环境。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当时亚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率先与我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国际发展环境。新中国是在世界进入冷战时期成立的,面临着要在一个经济落后的资源大国,完成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不可能独善其身,必须做出选择。

中国政府只有顺应历史潮流,领导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打破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封锁包围,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独立。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采取了敌视政策,对新中国全面封锁,迫使我们一边倒向苏联老大哥。

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和平外交方针。

二、中美之间的对峙

在杜鲁门政府的扶蒋反共政策失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敌视中国的反华政策。

1、美国在政治上孤立中国

新中国诞生之后,美国出自欲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的目的,否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而且操纵联合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态度,多次否决并阻挠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中的合法地位。

2、美国在经济上封锁中国。

1950年底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禁运的决议。

3、美国在军事上包围中国。

抗美援朝战争,美国对新中国的敌对军事行动是从朝鲜战争开始的。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组成联合国军侵略朝鲜,并把战火烧到中国的东北边境。美国在入侵朝鲜的同时,派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实行隔离政策。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下令轰炸中朝边界,公然对中国进行挑衅,一心要把战火扩大到中国境内。1954年4月麦克阿瑟给众议院共和党领袖的信中,公开宣称要在亚洲发动对共产主义的全面战争。在朝鲜战争中,美国动用了三分之一的陆军、五分之一的空军、二分之一的海军及当时除了原子弹以外的所有现代化的武器,而其战争结果却令美国人大为惊讶,美国方面死亡五万余人,受伤一百万人,损失达数十亿美元。抗美援朝的胜利,加深了中朝两国政府、人民和军队的团结,增强了我军应对现代化战争的抗衡能力,提高了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威望,为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同时,中美两军的第一次直接交锋,也加重了中美之间的敌对状态。

美国国务卿克里在与中国外长王毅举行会谈时,双方一致认为应举行旨在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磋商。可以说,这是中国对美国希望中国向北朝鲜施加影响这一呼声的回应。尽管

美中两国之间的课题堆积如山,但在应对北朝鲜问题上双方却显示出步调一致。其背景在于美中两国都不希望朝鲜半岛局势进一步紧张。

三、美国总统与美中关系的新发展

1、美国现状:内外交困

美国社会出现要求民主和平的进步潮流;越战泥潭;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2、在美与新中国关系中发挥重大作用的美国总统

尼克松,共和党,打开同中国改善关系的大门。中止美国军事力量在台湾海峡的巡逻;1970年10月26日,第一次正式称中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1971年7月,派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其破冰之旅做准备;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开始访问中国,与中国领导人毛泽东主席会面,与周恩来就中美关系正常化进行历史性会谈;1972年中美双方发表著名的《上海公报》,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及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这标志着中美两国20年来的敌对状态基本结束,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原则基础。但可惜的是,尼克松还未来得及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1974年8月9日因水门事件而被迫辞职。

福特,共和党,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不用赢得全国大选就成为总统的人。1975年12月1日至4日,时任美国总统的福特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来中国访问,是中美正式建交前又一位访华的美国总统。

卡特,民主党。1979年1月1日,在任期间中美正式建交,同时宣布与台湾断交、废约、撤军;1979年4月10日,签署生效《与台湾关系法》,提出要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违反中美建交时双方的原则及美方的承诺,对中国内政的公然干涉。

里根,共和党,美国历史上当选总统年龄最大的总统,在任期间中美实际上存在战略合作关系。1982年中美达成关于美国售台武器的《8.17公报》,与1972年的《上海公报》、1978年的《中美建交公报》共称“三个公报”,确定中美两国处理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构建两国关系相对稳定的框架。

老布什,共和党。1971年担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期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1973年中美两国决定互设联络处,布什为首任驻华联络处主任;2006年12月13日胡锦涛在京会见美前总统乔治?布什,赞赏布他为中美关系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胡锦涛表示近年来中美两国领导人交往密切,各级别对话交流活跃,经贸合作势头强劲,在执法、文化、教育、科技、两军等加强交流与合作,中美双方应立足大局,着眼长远,从战略高度认识和把握两国关系,推动建设性合作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克林顿,民主党,美历史上第一位二战后出生的总统,当时世界政坛“新生代”的领军者。任期决定美中贸易最惠国待遇,与人权等政治问题脱钩,促进中美经贸关系的有利发展;在两岸和平统一问题上,表示美国方面不存在任何障碍;确立中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997年中美联合公报》,1997年10月,中国国家前主席江泽民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江泽民与克林顿举行会谈,双方在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中确立了发展面向21世纪中美关系的目标、原则和指导方针;1998年5月,克林顿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江泽民与克林顿举行会谈,双方就南亚问题、生物武器公约议定书和杀伤人员地雷问题发表了三个联合声明。

前任总统小布什(G.W.B),共和党。2001年担任总统不久,美国发生911事件,与中国等国建立反恐联盟关系,从把中国作为战略竞争关系改为建设性的合作关系;首次明确“台湾不是一个主权国家”,“希望台湾海峡两岸最终和平统一”;但是仍然坚持要协防台湾,继续向台军售的“模糊战略”。

(“9.11”事件及中美关系的重新定位:2011年是美国“9.11”事件十周年祭,十年前美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成为二十一世纪最重大的事件。当时恐怖分子劫持了四架民航客机袭击美国首都华盛顿和纽约等重要目标。其中一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

美国联合航空公司93次航班,9月11日上午坠毁在宾夕法尼亚州尚克斯维尔附近地区,机上40人全部遇难。由于乘客英勇反抗,恐怖分子利用该机进行袭击首都美国国会大厦的企图失败。“9.11”事件虽然给包括美国华侨华人在内的美国民众造成了永远的心痛,但是也使他们更加坚强地去面对新的挑战。恐怖主义成为世界的公敌。而深究其导致中美关系更进一步的原因:美将国家安全放在第一位;中国的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平、发展是时代的主题。面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美国将国家利益放在优先位置,导致其对外政策、同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而同时对于美国来说,其加紧对中国的拉拢还有以下原因:经济安全,同经济大国的摩擦加剧;阻止其他大国的崛起和挑战,增加同中俄等国的关系变数;打击国际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希望结成国际统一战线,需要其他大国配合。自从2001年911事件以来,全球各地恐怖事件频发,2004年达1000多次,2005年已突破1万次。主要发生地:法国、土耳其、俄罗斯、也门、阿富汗、伊拉克等欧亚部分地区。近年来中国也多次发生暴力恐怖事件。“9.11”事件爆发以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国际反恐联盟,中国政府坚定地表明反恐的立场。“9.11”事件后美国发动阿富汗、伊拉克战争,但是在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上,以及在伊拉克战争等问题上,双方存在不同的观点和态度。

奥巴马,民主党,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非洲裔总统。奥巴马入主白宫第一年内便来华访问,2009年11月先后访问了上海和北京,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后表示,他的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就是与中国发展积极合作全面的双边关系,美中关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重要,他期待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在访华期间会见了中国领导人,并确立了实现两国友谊的框架。在这一框架下,两国将应对共同面临的来自经济和安全方面的挑战。”,奥巴马表示,美国政府愿同中方共同努力,发展更加积极、更富有建设性的中美关系,对中美两国而言,没有比两国关系更为重要的双边关系,双方有着许多共同利益,中美两国加强建设性对话和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而且有利于世界。美方期待着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同中方加强合作。深究其因,战略上奥认为中国“既非美国的敌人也非美国的朋友,而是美国的竞争对手”,不应妖魔化中国,需要建设性地对待“中国崛起”,帮助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确立相应的地位;美中关系是合作与竞争关系,两国之间存在问题、矛盾和利益分歧是必然的;美对华政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同时扩大美中合作

3、美国“战略模糊”的两岸政策

自1979年1月中美建交以来,尽管美国与台湾地区已经断交、废约、撤军,但美国一直奉行“战略模糊”的两岸政策。

“战略模糊”政策的表现是:虽然与其断交,但保持联系;虽反对两岸动武,但售台武器;虽不承认台湾为主权国家,但支持台湾加入一些国际性组织。

中国向美方多次明确指出:“台独”将断送台海和平,并将严重破坏亚太地区的稳定和繁荣;中美都应站在这个战略高度来认识其危害,共同遏制其分裂活动;希望美方切实履行承诺,不向“台独”势力发出任何错误信号。

中国政府明确重申:中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是台湾问题;美国应该明确坚持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明确反对台湾当局以“公投”、“制宪”等手段推行台湾“独立”的分裂活动,并遵守“八?一七”公报的原则停止售台武器。

只有这样做,才能从根本上有利于台海局势的和平与稳定,也有利于我们和平统一祖国的进程,并从根本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4、美国对中国的政策

军事上:遏制中国的崛起;支持日韩等国家围堵中国;巩固世界霸主的实力和地位。

经济上:贸易问题上,贸易战没有赢家,其有悖于和平发展的主题,有碍于正在发展的世界贸易进程,也有损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领导人多次强调中美经贸问题的共识精

神:发展、平等、互利;金融问题上,两国之间的问题涉及人民币汇率、中国所持美国国债,其中中国对于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形成更加适应市场变化的更灵活的汇率机制。

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2013年6月习近平与奥巴马会晤中,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2014年11月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中指出,中方愿同美方一道,承前启后、开创未来,把“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落到实处。双方要朝着6个重点方向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加强高层沟通和交往,增进战略互信;在相互尊重基础上处理两国关系;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在亚太地区开展包容协作;共同应对各种地区和全球性挑战。

中方愿同美方加强沟通、协调、合作,共同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五、课后思考

1、为什么说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核心问题;

2、美国“战略模糊”的两岸政策的表现是什么;

3、如何看待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4、现在中美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5、美国重返亚太、搞亚太再平衡,对中美关系现在和未来的影响。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中美关系史期末考卷

一.辨析题

1.中美交往始于贸易

正确。美国在刚刚独立不久便加入了与中国开展贸易的国家行列。1784年从美国波斯顿首航的美国“中国皇后号”,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同年8月28日抵达中国通商口岸广州黄埔港,开始与当地中国商人进行贸易活动.并于次年5月11日返抵纽约,为中美两国之间首次交往.美国“中国皇后”号的首航,成为开创中美关系的经贸使者、文化使者、友谊使者。

2.美国决定与台湾断交后,就断绝一切军事交往

错误。1979年中美建交之后,美国国会通过的《与台湾关系法》属对台军事保障的美国法律条文,虽然与原来支持国民党政权的以“反共复国”基本“国策”的大陆政策有所不同,但美国更具体化地以“军售台湾抵抗共军入侵”,来落实《与台湾关系法》。美对台政策由“援台反共”,转到售台武器牵制中国为主。

3.《蒲安臣条约》是蒲安臣代表美国与中国签订的

错误。蒲安臣卸任美国驻华公使后,清政府委派两名中国官员与他组成中国首个外交访问团,并与美国签订《蒲安臣条约》,故其代表的是中国。

4.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纪念日是8月15日

5.联合国的五个常任理事国是通过联合国大会选举产生的

错误。五个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创立之初就已写入《联合国宪章》,并非联合国大会选举产生。

6.建国后初期美国与中国的高层互动以及基辛格秘密访华都是通过英国。

二.简答题

1.台湾参加国际组织的模式

第一,“奥运会模式”

台湾方面接受改名的安排,但坚持在国际组织内部要有独立的地位,并享有等同于大陆方面的权利。这种模式现已成为台湾团体和个人参加民间国际组织活动的基本方式.

第二,与“奥运会模式”不同的是“亚银模式”.

“亚银模式”是台湾当局企图在以官方身份在国际组织中占据一席之地的模式。1985年11月,亚行理事会决定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会员,并要求台湾当局改名为“中国台北”,台湾当局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改名为“中国北京”但遭到拒绝。台湾当局一方面认为接受改名就等于是在官方立场上承认处于地方政府的地位;另一方面,如果自动退出亚洲开发银行,就是对外关系上的又一次严重失败.在这种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台当局做出“不退出,不接受,不参与”的对策。

2美国对新中国的反华策略

在杜鲁门政府的扶蒋反共政策失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采取了以下视新中国的反华政策:

(一)美国在政治上孤立中国

新中国诞生之后,美国出自欲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的目的,否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而且操纵联合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态度,多次否决并阻挠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中的合法地位.

(二)美国在经济上封锁中国

1950年底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禁运的决议.

港英当局随即下令禁止西药、汽油、五金、橡胶、化工原料等96种所谓军用物品输入中国内地,使当时中国唯一的与西方国家之间的经贸联系通道香港受到严重影响.

(三)美国在军事上包围中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共经历了六场战争:

1,抗美援朝战争;2,中印边境战争;3,抗美援越战争;4,珍宝岛之战;5,西沙群岛之战;6,对越自卫反击战.

三.论述题:

1.评价一个总统的对中美关系做出的贡献,以及历史评价

美国第37位总统尼克松,打开同中国改善关系的大门,中止美国军事力量在台湾海峡的巡逻;1970年,第一次正式称中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1971年7月,派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其破冰之旅做准备;1972年2月21日他开始访问中国,与毛主席会面,并与周恩来就中美关系正常化进行历史性会谈;1972年中美双方发表著名的《上海公报》,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及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标志着中美两国20年来的敌对状态基本结束,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原则基础.

历史评价:尼克松既有辉煌的业绩,也有突出的污点,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因被弹劾而辞职的总统,但他在外交政策方面的成就举世公认。而在他中美关系的贡献尤为突出。正是他的努力,让中美和解并极大地改变了东亚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消除了彼此的威胁,形成了对苏联新的制约,有利于中美两国的安全利益和各自长远利益。

2.在此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给美国首位华裔驻华大使骆家辉先生写一封“家书”,寄托对中美关系发展前景的期望。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中美关系史部分试题

一.辨析题

1.太平洋战争后,中美等国组成了联盟

正确。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美珍珠港军事基地,太平洋战争爆发,次日,罗斯福要求美国国会批准对日宣战,结束了美国一直奉行的“中立主义”,次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会议,并共同签署著名的《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台湾的收复问题是在二战中的开罗会议上讨论的

正确。1943年12月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召开,中、美、英发表了著名的《开罗宣言》。声明满洲、台湾、澎湖列岛应归还中国.(1945年10月25日日本台湾总督签署投降书,台湾、澎湖列岛重入中国版图.)

二.简答题:

1.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贡献

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事业的重大贡献

1,中国军队在国外参加盟军的军事行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做贡献。

a、中国派远征军参加中缅印对日作战

b、有300名中国海军军人参加了由14个国家发动的著名的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了欧洲的第二战场.

C、二战期间,两万多名中国海员在英国商船上工作,为英国等盟国供应食品等战略物资。

d、美国的华人、华侨积极踊跃捐款、捐物,青年人踊跃参加盟军,以实际行动支援大洋彼岸祖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2, 参加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惩治日本侵略者.战后,同盟国相继在欧洲与亚洲组建国际军事法庭,对德意日法西斯进行公开审判。这是同盟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意志。

3,共同筹建联合国机构.

1945年6月26日旧金山制宪会议圆满结束,《联合国宪章》正式签署。

三.论述题

1.从过去和现实分析朝鲜战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过去的影响:美国对中国的敌对军事行动是从朝鲜战争开始的.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并隔离台湾,公然挑衅中国,殃及中国东北边境。

中国人民进行了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

中美两军的第一次直接交锋,也加重了中美之间的敌对状态. 美国对华政策强硬化的主要表现是:经济上实行严厉封锁,其严厉程度超过了对苏联;政治上继续孤立中国;军事上构筑亚太军事体系,形成了对中国的新月形包围态势。中国的反美态度也大大强化。在出兵朝鲜的同时,中国领导人还在国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肃清亲美、崇美、恐美思想的运动。

现实的影响:

由于朝战被证明是代价高昂的,使得双方在朝战后都采取了相对谨慎, 较为克制的态度,避免再次发生直接军事对抗。朝鲜战争确立了50、60年代中美对抗的基调。

同时,正是朝鲜战争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战争后美国开始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来看待,不仅仅在越战,在2010年的朝鲜半岛冲突中,美国也不敢轻易与中国发生正面冲突。

对于中国方面来说,朝鲜战争也使中国人改变了对自己国家的认识,,感到了自己的力量。凭借这种力量,中国最终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而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崭新道路。

正是在此基础上,70年代中美双方虽然仍存在重大分歧和对立,但却依然开始了关系正常化的进程。90年代至今,中美关系历经许多波折,未来仍将经受许多波折,但只要中美双方坚持平等相处的立场,则中美关系的前途必然是光明的,这是朝鲜战争留给中美关系的最大遗产。

2013-2014学年上半年中美考题

一、辨析

1、中美交往之初美国经济总量超过中国。

2、在香港,美国与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错误

3、二战中新组建的美国空军直接援助了中国抗日战争。

4、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纪念日是8月15日。

9月3号才是

5、建国后初期美国与中国的高层互动及基辛格秘密访华是通过英国。

巴基斯坦,1971年4月27日,中国通过巴基斯坦渠道正式送交美国一份照会。第二天,尼克松交给基辛格以中国秘密访问的任务。7月8日,基辛格在访问巴基斯坦期间,秘密登上了巴基斯坦航空公司的波音707飞机飞抵北京。7月9日至11日,周恩来同基辛格进行了会谈。

6、最早一个曾工作于中国、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美国人是乔治?布什(老布什)。

错误,是胡佛,1899-1902年在中国开平煤矿任总工程师。

7、二战期间美国为封堵日本划定三条岛链。(不确定,课件上没找到)

错误,“岛链”最初是冷战中为了防备围困苏联而确立的一项政治和军事策略。冷战结束后美国重点加强了太平洋锁链的建设,它所要围困的主要目标就是中国

8、联合国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不是通过联合国大会选举产生的。

正确

二、简答题

1. 东京审判的重要意义。

2. 现在我国台湾地区参加国际组织有哪些模式?

三、论述题

1. 现在日本有人否认二战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鼓吹日本只是输给了美国和原子弹,请用历史事实进行批驳。

2. 举一美国总统,说明他对中美两国友好关系的贡献。并对其进行历史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