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2016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2016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姓名准考证号

山西省晋中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命题审校人:场口中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八佾》。当时的宫廷舞乐,按制度是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只能用四佾的季氏,却用了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此言论反映了孔子的A.“仁”的思想B.“礼”的思想

C.“为政以德”的思想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

2.中国古代,“吏”是贵族或大官随员的通称,秦汉以后,多指没有官位的官府工作人员。

但“吏”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 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分封制长期存在B.官僚政治存在弊端

C.中央集权不断削弱D.皇权相权矛盾尖锐

3.“民农则重(持重),重则少私义(议),少私义则力专一……”这反映出作者主张通过重农来

A.维护农民的利益B.维护社会的稳定

C.维护经济的发展D.维护国家的统一

4.许倬云在《汉坚实唐宏大宋稳定》一文中写到:“两汉的坚实基础,隋唐的宏大规模,转变为中国文化的稳定结构。从此以后,中国两度面对外族的完全征服,还能重新站起来。”促使“中国还能重新站起来”的主要因素是

A.万众一心的民族心理B.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

C.持续传承的文化结构D.地域辽阔的国土面积

5.朱元璋在立国初就规定了皇室不得与大臣通婚,推行选秀女制度。从民间良家选取后妃,这些后妃的娘家人一无社会背景、二无社会地位。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

A.后宫外戚干政B.宦官专权C.地方割据D.相权过大

6.据古籍记载,清朝康熙年间准备了“内府铸精铜活字百数十万,排印书籍”,却在乾隆初年因“无用”而被改铸为铜钱,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的活字印刷术

A.受到统治阶级的抵制B.技术存在着致命缺陷

C.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D.缺乏市场效益的推动

7.张之洞在《劝学篇》序言中写道:“图救时者言新学,虑害道者守旧学,莫衷一是。旧者因噎而废食,新者歧多而羊亡。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不知通则无应敌制变之术,不知本则有非薄名教之心。夫如是,则旧者愈病新,新者愈厌旧,交相为瘸。”书中《会同》篇写到:“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据此分析张之洞

A.认为保守派守旧误国B.认为维新派数典忘祖

C.调和新旧两派、中西之学D.主张“思想要旧,器物要新”

8.“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依国民之愿望,祈达国家于安全强固之域,俾五大民族同臻乐利。”这一誓词出现在袁世凯

A.就任直隶总督时B.出任内阁总理大臣时

C.就任临时大总统时D.公然称帝时

9.1913年1月,《大公报》发文描述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活动的现象:“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这种现象反映了

A.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

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

10.日本今井武夫在《支那事变的回想》中写道:“在中国事变的开头,日本方面有一部分人以为一个回合就可以使中国军订立城下之盟。这种思想如白日梦一样消逝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事变”是指“九一八”事变

B.“事变”促成了中国全面抗战局面的形成

C.“事变”引发了美日关系破裂

D.长沙会战导致了日本“白日梦的消逝”

11.1934年至1937年,国民政府建立5处航空工厂,分别是:与美国合资的“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与意大利合作建立的“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与德国在江西萍乡合办的“中国航空器材有限公司”、广东“韶关飞机制造厂”和海军部“高昌庙飞机制造厂”。这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加大“围剿”红军力度B.力图削弱地方军阀的实力

C.努力发展民航事业D.为对日作战作准备

12.右图是1949年2月7日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毛泽东第一次期前,平津战役刚刚

结束,古都北平和平解放。此图反映了

A.美国政府希望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B.毛泽东是“民主统一”新中国的象征

C.中国共产党取得了革命的最后胜利

D.中国共产党即将建立新政权

13.上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A.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C.单一公有制经济的结构有所突破D.城市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14.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让经过训练,有知识才干的人来管理,而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他说: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权柄、以势欺人的人,不是那些由民众选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管理的人。这表明苏格拉底

A.反对实行民主制B.主张实行君主制

C.认识到雅典民主制衰落的原因D.认识到雅典民主制存在的弊端

15.公元1世纪的罗马作家科鲁梅拉在《论农业》中说:“……我们把农业像交给刽子手去惩办那样,交给奴隶中最不适宜的人去做。……他们不关心那些撒到土地中去的种子会不会得到丰厚的收成……。”这一现象

A.反映出奴隶制生产方式的弊端B.导致罗马帝国的分裂

C.促使封建生产方式的出现D.引发奴隶大起义

16.孟德斯鸠说:“如果一国的法律认为应该容忍好几种宗教的话,那么法律也就必须要求这些宗教互相容忍。一切受到压制的宗教,自己必将成为压制异教的宗教。……因为当一种宗教侥幸而脱离了压迫的时候,它就要立即攻击曾经压迫它的其他宗教。”这段话A.论述宗教自由在法律上的必要性B.探讨宗教信仰和法律的相互依存关系C.论证宗教迫害存在的必然性D.主张法律要为宗教服务

17.郭晔曼在《大国崛起的光辉与阴暗》中说:“联邦作为各个主权州的自愿同盟的概念已被永远地埋葬了,‘联邦’这个词的概念逐渐被‘国家’所代替”,此现象发生在下列哪个事件之后

A.北美独立战争B.1787年宪法颁布

C.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D.南北战争

18.“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这里突出强调的是罗斯福新政

A.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B.缓和了社会矛盾

C.经济政策上存在漏洞D.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19.英国政治家艾登在其回忆录中写道:“难道我们在1935年就不能下更大的决心来推行制裁?如果我们下定决心,难道就不能撕下墨索里尼的假面具,从而推迟这一场战争?

我敢断言,回答是肯定的。”这说明“我们”

A.积极推行“绥靖政策B.使国联未采取任何措施

C.导致了西班牙变成法西斯国家D.延缓了战争迅速爆发

20.1945年9月2日,麦克阿瑟说:“……我们取得了胜利,但是胜利的过程也引起人们对我们今后的安全和文明的巨大关切。随着科学发明创造的不断涌现,战争力量的毁灭性现已到了改变传统战争概念的程度。”“战争力量的毁灭性”指的是

A.空军成为独立的军种B.航空母舰成为海军的核心

C.核武器的出现D.“信息战”的出现

21.1955年“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开幕,与会的29个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表明不愿卷入美苏之间的冷战,而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主、消除贫苦和发展经济作为目标,此次会议直接导致了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以苏联为首的华约成立

C.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D.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格局演变

22.1978年,苏联向西方出口石油增加了5%,但其外汇收入却增加了2.5倍,达到了140亿美元。苏联用于购买国外技术和粮食的财政硬通货中60%以上是石油收入。这一现象

A.体现出勃列日涅夫改革显著成效B.助长了苏联低效僵化体制的发展

C.说明苏联的工业正快速健康发展D.使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

23.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注:+为顺差,一为逆差。

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美国经济实力迅速衰退B.世界经济发展呈现颓势

C.日本、西欧经济实力超过美国D.美元地位面临危机

24.“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美国文化以电影、时装、摇滚音乐这类商业形式牢固占领欧洲市场时,许多欧洲人不安地要求:欧洲应当有一个简明有力的自我概念。法国在反对美国文化影响方面特别积极——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为欧洲的价值和传统而战……”欧洲特别是法国对美国文化的反应实质上反映出

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丧失B.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C.世界政治冲突的不断加剧D.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在激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卷共3小题,25题12分,26题15分,27题25分,共计52分。2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毛泽东指出:?正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束缚了中国人民的生产力,不破坏它们,中国就不能发展和进步,中国就有灭亡的危险……革命是干什么呢?就是要冲破这个压力,解放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解放中国人民,、使他们得到自由。所以,首先就应该求得国家的独立,其次是民主。没有这两个东西,中国是不能统一和不能富强的。?

——摘编自《毛泽东文选》第三卷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并运用中国近代各个阶段的有关史实加以论证。

(说明: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6.(15分)李鸿章曾被誉为“东方俾斯麦”,但两人的作为对本国国家实现现代化却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铁和血?是俾斯麦执政的纲领和信条。1862年9月,他在普鲁士议会发表首次演说,?维也纳条约所规定普鲁士国界是不利于健全的国家生活的。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和1849年所犯的大错误,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的。?在与民主派的斗争趋于白热化之际,威廉一世对俾斯麦说:?这一切将会怎样结束,我完全精确地预料到了,有朝一日,在歌剧院广场上,在我的窗户下面,有人把您的头砍下来,稍后就轮到我了。?但是俾斯麦面对严峻的局势毫无惧色,视死如归?是呀,我们都得死,难道我们不能死得更庄严些吗……是在断头台上还是在战场上?为上帝恩赐的权利而英勇献身,不同样是光荣的吗??

材料二1847年李鸿章受业曾国藩门下,颇得曾国藩器重。后来,他受命组建淮军,与曾国藩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被誉为?中兴名臣,。任两江总督时,他积极开展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设备进行近代化生产,并组建了北洋水师。然而,生不逢时的他却不能像俾斯麦一样施展才华与抱负。当时中国政坛风波险恶,风雨飘摇,远比不上朝气蓬勃的德国。面对。一次次外族入侵,李鸿章只能夹着尾巴做人,与列强签订了一份份丧权辱国的条约。相信,即使拥有俾斯麦的强势,他也只能落个?野心家?加?阴谋家?的悲惨结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的执政理念及实施途径,并简析其对德国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试对李鸿章进行简要评析。(9分)

27.(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扬州的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处于长江与运河‘T’字型交汇处,沟通南北的运河要道和连接东西的长江是其生长发展的命脉所在。扬州居南北交通枢纽和明清两淮盐业中心的砘注,使其成为沟通南北东西贸易的?四汇五达之衢?,成为长江下游地区最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之一。四方舟车、商贾荟革,商业高度繁荣。不仅如此,运河还被赋予了更多的国家政治、军事功能,从唐朝开始,扬州就成为东南漕粮转运京师的咽喉,一直至清中叶。为了保证漕粮能顺利运迭京师,历代王朝都加强对扬州的统治,并不惜巨资和代价对运河进行疏浚、整治,以保证国家命脉——运河的畅通,从而也确保了扬

州在漕运中的咽喉地位和商业、贸易的繁荣。

——何一民《中国传统工商业城市在近代的衰落以苏州、杭州、扬州为例》材料二在昔日广州商馆时期,一般贸易品的走私是没有的。后来,许多特权由条约获得,世界上的注意力转向中国。与此同时发生的就是鸦片走私,于是就不可避免地就导致了一般的走私。俟后太平天国的叛变产生了混乱,在这混乱之中,广州完全被?叛军?包围,上海也从帝国官员的手里被夺去。外国在广州和上海的周围维持着中立……上海实际上已经变成一个自由港,从1854年5月起,中国政府从它的对外贸易方面就没有收到关税。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材料三工业主义给美国带来了许多变化,最终把这个以乡村为主的土地转变成了大城市云集的地方。1850年,美国仅有6座人口超过1万人的?大?城市,不到总人口的5%。

这一现实在以后的50年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到1900年,人口过1 7)-A.的城市达38个,大约5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生活在城市。美国城市引人注目的发展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驱动——移民,欧洲的投资,北美消费基础的全面增长,最重要的是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大规模生产的发展。

——摘编自J.科特金《全球城市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扬州城市发展的特点及繁荣的背景。(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成为“自由港”的原因及由此产生的不良影响。(9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后期美国城市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美国城市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

山西省晋中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卷共3小题,25题12分,26题15分,27题25分,共计52分。25.(12分)评分说明:

参考答案:

观点:(2分)以革命的方式赢得国家独立民主是国家统一和富强的前提,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论证:(8分))

晚清政府时期: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先后进行了洋务运动、清末新政、戊戌变法等一系列改革,企图挽救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却由于统治者的腐败而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华民族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生活文明化的进程,但并未完成革命的任务。

北洋政府时期:

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社会动荡,现代化进程遭到严重挫折。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唤

醒了民众的觉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1921年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北伐战争基本摧毁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后革命阵营分化,国民党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开始重新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

国民政府时期:

国民政府政治上实行一党专制,经济上建立官僚资本,对外投靠帝国主义,虽然进行了一些现代化建设,但并未实现真正的民主独立。中共在抗战胜利后顺应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潮流,重庆谈判及《双十协定》的签订、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给全国人民带来和平民主的新希望。解放后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并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结论:(2分)综上所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阻碍中国统一富强(或现代化)的反动势力,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推翻三座大山,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主,才能

推动中国实现现代化。

(说明:此题为开放性试题,以上答案仅为参考,学生能够史论结合加以论述,即可依据评分说明得分)

26.(15分)

(1)理念:铁血政策(2分)

措施:三次王朝战争(或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统一)(2分)

影响:德国完成统一后迅速崛起,走上现代化之路,并一跃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强国。

(2分)

(2)李鸿章处于19世纪下半期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3分)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为了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参与镇压农民运动;(2分))

领导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创建海军,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促进了中国工业、军事、教育、外交近代化,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符合时代潮流;(2分)

其代表腐朽衰落的清政府开展外交活动,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一方面造成了其个人的悲剧,另一方面也难以改变国家命运。(2分)

27.(25分)

(1)特点:传统封建城市,商业繁荣;(2分)政治、军事功能突出。(2分)(4分,照抄材料和罗列史实不得分)

背景:封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区位条件优越;历代王朝的重视;运河的畅通(或交通发达)。(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6分。)

(2)原因: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严重的走私活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西方列强的中立政策。(每点1分,满分4分)

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3分)导致上海经济秩序的混乱。(2分)(答对外贸易没有收入或没有关税收入;只能得1分。)

(3)状况: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2分)

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领先优势,促进工业制造业的发展;欧洲的移民和投资;美国内战北方取胜有利于工业化。(答出2点即可得4

分。答案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得1分;将“移民”和“投资”分点回答,给

l点分,即2分)

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第一卷(选择题共69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回答第1~3题: 1.儒家思想体系所包含的优秀思想不包括 A、以德治国 B、依法治国 C、轻徭薄赋 D、和谐社会 【解析】B。结合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等儒家代表的思想主张进行分析,B属于法家思想。 2.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开始改变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 B、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家思想密切结合 C、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 D、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和各个方面 【解析】A。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早在秦朝“焚书坑儒”时期开始得到改变。3.下列历史人物,将自己的思想活动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有 ①葛洪②李贽 ③洪秀全④康有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C。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否定孔子权威;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平均主义结合起来;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4.下列对秦汉时期匈奴族社会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呼韩邪单于统一了北方草原

B 、在西汉时期内部出现过混战与分裂 C 、经过西汉的三次重大打击之后,再也不对汉朝构成威胁 D 、西汉时期威胁西域,东汉时期不构成对西域的威胁 【解析】B 。A 错误:统一北方草原的是冒顿单于;C 错误:此后,双方争夺的重点转移到西部,东汉时期仍然威胁东汉的中原、河西以及西域;D 错误:东汉初年汉朝无力顾及西域,西域各国重新被匈奴控制。 5.2006年6月10日我国迎来了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我国现存的石窟艺术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并留下的文化瑰宝,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 、秦汉时期开始修造 B 、云冈石窟佛像具有中原文化的特征 C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D 、最精美的作品大多是佛教特别盛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作品 【解析】C 。A 错误:魏晋以后,随着佛教广泛传播开始建造;B 错误:是典型的胡人形象,洛阳的龙门石窟佛像才具有中原文化特征;D 错误:大多是隋唐时期作品。 6.王安石变法规定,进士科专考 A 、明经诸科 B 、诗赋 C 、经义和时务策 D 、律令和断案 【解析】C 。基础知识再认再现的考查。王安石变法废除 了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设明法科,专考律令 和断案等 7.下图反映了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是 A 、引进的高产农作物逐渐取代传统的农作物 B 、棉花的种植区域在明朝中后期进一步扩大 C 、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D 、农业的进步促进了具有专门职能城市的发展 【解析】C 。A 不符合实际情况;B 项不对,该图反映的 是贸易场景,而不是生产场景;该图与D 项中城市的发展无关,所以答案应该体现出农业生产与贸易的关系。 8.明清时期,促进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①加强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②政局相对比较稳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③抗击的都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④粉碎了各种分裂势力的活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解析】C 。根据明清时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条件及其作用进行分析。③错误:其间抗击的日本倭寇、沙皇俄国等不是资本主义列强。 9.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下列属于从树上“摇撼下来的果子”有 A.美国公使进驻北京 B.江苏的南京、苏州和镇江开辟为通商口岸 C.允许美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 D.美国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国通商口岸“巡查贸易” 【解析】A 。从树上“摇撼下来的果子”指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美国从中渔利或通过片面棉花图·收贩

浙江大学工程热力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未饱和湿空气经历绝热加湿过程,其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和露点温度如何变化 2、定压、定温、绝热和定容四种典型的热力过程,其多变指数的值分别是多少 3、画出燃气轮机装置定压加热理想循环的?p-v?图和?T-s?图,并写出其用循环增压比表示的热效率公式。(假设工质为理想气体,比热取定值) 4、反映往复活塞式内燃机混合加热循环特性的设计参数有哪几个写出其定义式。 5、住宅用空调机当夏天环境温度升高时,其制冷系数和耗功量如何变化 6、为什么在湿蒸汽区域进行的绝热节流过程总是呈现节流冷效应 二、计算题(共?70?分) 1?.(?18?分)?3kmol?温度?t?1?=?100 ℃的氮气流与?1kmol?温度?t?2?=?20 ℃的空气流在管道中绝热混合。已知混合前空气的摩尔分数为:?x?N 2 ?=?0.79?、?x?O2=?0.21?,若混合前后氮气、空气和混合物的压力都相 等,试求: (1)?混合后气体的温度; (2)?混合气体中?N 2?和?O?2?的摩尔分数; (3)?对应于?1kmol?的混合气产物,混合过程的熵增。

设摩尔热容为定值:?C?p,m,N2=?29.08kJ/?(?kmol·K?)、?C?p,m?,O2=29.34kJ/?(?kmol·K?)、?R?=?8.314kJ/?(?kmol·K?) 2?.(?17?分)空气初态为?p?1=?0.4MPa?、?T?1?=?450K?,初速忽略不计。经一喷管绝热可逆膨胀到?p?2=?0.1MPa?。若空气的?Rg?=?0.287 kJ/ (kg·K)?;?c?p=?1.005 kJ/ (kg·K)?;?γ?=?c?p?/?c?v?=?1.4?; ?=0.528?;试求: 临界压力比?ν cr (1)在设计时应选用什么形状的喷管为什么 (2)喷管出口截面上空气的流速?C?f2?、温度?T?2?和马赫数?Ma?2; (3)若通过喷管的空气质量流量为?q?m?=?1kg/s?,求:喷管出口截面积和临界截面积。 3?.(?15?分)活塞式压气机每秒钟从大气环境中吸入?p?1=?0.1MPa?、?t1=?17 ℃的空气?0.1m 3?,绝热压缩到?p?2=?0.4MPa?后送入储气罐。若该压气机的绝热效率?η?c,s?=0.9?,空气的?Rg?=?0.287k J/ (kg·K)?;?c?p?=?1.005 kJ/ (kg·K);?γ?=?c?p?/?c?v?=?1.4?;试求: (1)?压气机出口的空气温度; (2)?拖动压气机所需的功率; (3)?因摩擦引起的每秒钟的熵产。 4.(?20?分)一单级抽汽回热循环如图?1所示,水蒸气进入汽轮机的状态参数为5MPa、450℃,在10kPa下排入冷凝器。水蒸气在0.45MPa压力下抽出,送入混合式给水加热器加热给水。给水离开加热器的温度为抽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2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2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陇西李氏续修族谱·例言》规定:“随母子,数岁来;带孕子,数月生,及义子、赘婿,皆异姓也,原非一本,例禁概不收入。”材料表明宗法制( ) A.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B.标榜尊崇共同祖先 C.异姓乱宗是其大忌 D.不准异姓冒姓入族谱 2.在中国历史上,全国各级政府之间是一种严格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这种自上而下的垂直线型政府权力运作体系一直是我国行政管理系统的核心。其历史源头应当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3.清朝乾隆皇帝直到86岁做了太上皇,还是励精图治、大权在握。他曾说:“本朝纪纲整肃,无名臣,亦无奸臣。”这反映了( ) A.庞大完善的官僚机构 B.乾纲独断的政治体制 C.持续繁荣的封建经济 D.清廉勤政的治国理念 4.交子来源于唐代的一种汇兑票据——飞钱。交子最初由北宋四川十六家富商联合发行,每年发行一定额度的交子,持交子者可以随时兑现。交子三年界,界满后持旧交子换新交子,每年向官府交纳一笔费用,流通区域也仅限于四川。这说明( ) A.唐代灭亡后飞钱直接发展为交子 B.飞钱是北宋四川地区主要的流通货币 C.交子具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D.飞钱是政府与私人共同发行的官方货币 5.[明]刘侗《帝京景物略》中载:“尝考会馆设于都中,古未有也。始嘉(靖)隆(庆)间……用建会馆,士绅是主。凡出入都门者,籍有稽,游有业,困有助也。”由此分析,明朝会馆( ) A.都设在京城 B.以商办为主 C.功能较完善 D.出入较方便 6.司马光说:“隋始置进士,唐益以明经等科……不复使人察举矣。……于是进士专尚属辞,不本经术;而明经止于诵书,不识义理。……儒雅之风日益颓坏,为士者狂躁险薄。”当时有识之士针对此弊端( ) A.主张恢复察举制度 B.反对礼教虚伪僵化 C.重申儒家伦理道德 D.提倡经世致用思想 7.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说明该时期( ) A.传统文化未发生实质的变化 B.宋明理学统治地位开始动摇 C.思想领域出现近代民主思想 D.文化专制政策出现一定松动 8.阅读下面的表格(改编自朱荫贵《近代交通运输与晚清商业的演变》) 上表反映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 A.列强加紧了对中国商品输出 B.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民族工业身受多重压制 D.农业商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9.太平天国将领杨秀清说:“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邹容在《革命军》中说:“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两者都主张( ) A.推翻封建制度,建立共和国 B.反对满清贵族的封建统治 C.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D.实现主权在民原则 10.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了1982年宪法中“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的说法,这说明( ) A.完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 B.中国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C.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法制建设 11.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对下表的分析准确的是( )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讲课讲稿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 卷分析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苟锋 一 试题评价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紧扣教材及学考考点,试题难易接近于学考题难度,选择题分布较合理,但第三,四单元的选择题较少,涵盖了必修三前四单元大部分知识点。侧重考察学生的识记以及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归纳、分析及应用能力。通过测试本试卷的及格率为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二 试卷分析(抽两个考场缺考3人共57份样卷) 题型与得分情况 得分情况 失分原因 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最高分44 分,最低分6分 较低7、14、17、24题,其中第 7题出错的达到33人,14题出错的达到37人,17题 出错人数达到43人,24人出错人数达到 40人。 较好1、2、3、4、8、9、15、 18、21、22题 基础知识不够扎 实;知识的联系比 较迁移能力差,部分题分析题干时理解不到位 非选择题共40分 26题,19分 最高13分,最低1分,平均分7.63,得分率是百分之四十点一六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固,对教材知识不熟悉,不能正确分析概括史料,不会从材料里提炼有效 信息 27题,13分 最高9分,最低0分,平均分4.79,得分率百分之三十六点八 审题不准,不能找到关键词句和做题的突破口,知识迁移能力欠缺,知识体系混乱 28题,18分 最高14分,最低2分,平均分9.35,得分率是百分之五十一点九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 掌握不牢固,答题过程中答案俗语太多,不能准确答出历史专业术语和标 准知识点 三 突出问题 1在平时历史学习中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行动上不落实,导致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河北省高三历史期末试卷答案

河北省高三历史期末试卷答案 24.史籍记载,周朝在其867年的统治中,较大的自然灾害只有 89次,发生次数较少;秦汉时期自然灾害明显增多,在440年中共 发生各类自然灾害375次,平均1.4年就发生一次。这说明 A.土地大量开垦不利于生态的平衡 B.国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 所下降 C.粗放式农业经营不利于环境保护 D.秦汉时期不重视天人关系 的探求 25.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士大夫不是那种作为君主之权力工 具的单纯的官僚,他们横亘于君主和庶民之间,维系着相对独立的 道统,并构成了以独特机制约束政统的权力。我们不能夸大,但也 决不能忽略这种约束。”上述政治形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B.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思想 C.官僚政治形成和贵族政治解体 D.夏商周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 现权力高度集中 26.北宋李觏明确指出:“人非利不生,曷为不言”,他还批判 孟子“何必曰利”的说法太偏颇。王安石也反对以往儒者“耻言理财”的旧传统。苏洵也主张“徒义”是行不通的。这反映了北宋时 期 A.孟子的学术和社会地位降低 B.政府逐渐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价值观念 D.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27.清朝前期,对于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八位宗室王公给予了世 袭罔替的永久封爵,俗称“铁帽子王”,他们均在京城设王府居住,所有俸禄待遇、王府官员、护卫等全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由宗人 府按规定给予。这一做法

A.根本目的是保证宗室贵族特权 B.严重威胁君主专制统治 C.体现清朝务实灵活的统治策略 D.容易造成军阀割据局面 28.第一次鸦片战后中国机械进口约为19万海关两,第二次鸦片战后机械进口不到30万海关两,1894年全国机械进口值总计是112 万海关两,1895年到1899年,全国机械进口平均每年大约为200 万海关两。1909年到1913年全国机械进口平均每年达700万海关两。这实际上反映出 A.列强对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B.民族工业在甲午战争后获得 较快发展 C.中国关税自主权实际有所恢复 D.传统手工业基本被大机器工 业所取代 29.很多重要领导人如汪精卫、孙科、宋子文、、董必武、吴玉章、何香凝、唐生智等均在这个政府工作过。他们在这里共作出 200多项重要决议,内容涉及整顿交通、金融,处理劳资纠纷,惩 治土豪劣绅等。“这个政府”是指 A.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 D.武汉国民政府 30.发文称:“(中国共产党现在领导的)这个广大的中国解放区,包括十九个大的解放区,其地域包括辽宁、热河、察哈尔、绥远、 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福建等省的大部分或小部分”此文发表 的直接历史背景是 A.“工农武装割据”初步形成 B.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C.全民族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D.中国共产党即将执政 31.下列图表所示白色柱状、黑色柱状之比例主要用于说明新中 国成立后我国 A.轻工业与重工业之比 B.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之比

2019年海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与答案(一)

2019年湖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与答案(一)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8分) 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 A .深受宗法影响 B .突出皇权至上 C .体现宗教色彩 D .利于邻里和睦 2. 《孟子?离娄上》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礼记?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材料体现的理念是 A .中央集权 B .官僚政治 C .君主专制 D .家国一体 3. 观察右图,票面中的主要人物是 A .毕昇 B .沈括 C .徐光启 D .李善兰 4. 李大钊认为,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一个是新的,一个是旧的。“但这两种精神活动的方向,必须是代谢的,不是固定的;是合体的,不是分立的,才能于进化有益”。下列理解准确的是 A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性质不同 B .新文化随着时间推移变成旧文化 C .主张用西方文化改造东方文化 D .李大钊创造了新的思想文化体系 5.“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诗中描写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 B.北伐进军 C.红军长征 D.抗日战争 6.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 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 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 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 A .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B .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C .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 .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 [中國古代四大發

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情况分析 本次期中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50道,共50分。材料题3组,共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考查的方向侧重于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技能。非选择题侧重于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一定涉及。 试卷主要考查了高中历史必修一的主干知识。本次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加大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的考核力度。同时,命题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历史学科能力,糅合多种史学研究方法。试题体现了“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的特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概括论证的能力。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试题难易适当,没有偏题、怪题。 具体而言,通过本次考试着重从能力提升角度下手进行命题。从选择题来看,试卷通过大段鲜活史料营造全新历史情境,注重考查学生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理解、分析、评价、论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单靠读熟背透已不能再取得理想成绩。从主观题来看,材料分析题成为最主流的考查题型,而且材料的篇幅越来越长。这就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阅读材料,并根据题意对材料进行分层、提炼、概括并组织答案。 从命题来源来讲,本次期中考试主要选取的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为主,结合一轮复习特点加入一部分基础知识的考查。其中高考真题部分重点选取全国卷和天津卷的经典题目组成,辅以江苏、浙江、安徽等东部省份的题目,其主要用意在于让学生通过这次考试熟悉天津高考的命题特点,同时把握全国整体高考历史思维的大方向,做到一定程度的难易结合。同时着重挑选对文本解读能力有所提升的材料分析题,用大量新材料和新情景来让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事件,尽可能让学生既不脱离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做到教材知识与材料内容的整合与呼应。 二、学生考试情况及原因分析 本次考试总体平均分如图所示: 分析:与以往相比成绩有所下降,一方面较之过往考试,本次考试总体难度有所增加,结合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2060242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卷分为I卷(选择题)和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48分) 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西周分封诸侯,在武王时期即已开始,大规模分封在成王和其子康王时期。康王之后,分封机会减少,太子以外的各子多留在朝中为卿、大夫。这反映康王之后的西周 A.宗法血缘纽带更加牢固 B.分封制度日益走向瓦解 C.王室成员受到严密防范 D.嫡庶长幼地位依然有别 2.《考工记》是记述先秦时期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据该书记载,春秋时期“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由此可知,当时的手工业A. 工艺分工日益精细 B. 产品种类非常丰富 C. 地域特色较为明显 D . 生产管理特别严格 3.东汉中后期,皇帝早卒者较多,嗣君年幼,外戚得以擅权;至嗣君成年,则依靠亲信宦官翦除外戚实力,宦官专权局面随之而起。由此,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出现。这主要是由于A.君主专制体制得到加强 B.外朝官僚机构作用弱化 C.君主软弱权臣有机可乘 D.豪强大族左右政治局势 4.武则天在其身后的千余年间,主要是受批判和责难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她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建国后,史家对其评价有褒有贬,但是一分为二的分析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同,由此可知,历史人物的研究 A.视角不同导致结论有别B.时间愈久真相愈加清晰 C.观点越多越易达成共识D.需要迎合特定政治要求 5.宋代官员的选任,有科举取士、恩荫补官、学校考选、吏员出职、杂色补官以及摄官转正等途径。当时多数官员是以科举和恩荫补官入仕,其中又以后者居多,相对于进士出身者,这些人被认为“无出身”,在任官升迁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少有能跻身高层者。这表明,宋代选官

浙江大学管理学期末考试题

管理学院本科生《管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授权的表述正确的是(D) A授权相当于代理职务B授权是部门划分产生的 C授权是分权的延伸 D授权是上级在一定条件下委授给下属的自主权 2、控制工作的关键步骤是(B) A制定计划B拟定标准C衡量成就D纠正偏差 3、从某种意义上讲,组织就是一个信息沟通网络,处在这个信息网络中心并对网络的畅通负有责任的人是(B) A信息系统管理员B高层管理者C一线员工D主管人员 4、进行了霍桑试验并导致人际关系学说问世的管理学家是(D) A罗伯特·欧文B亨利·法约尔C泰罗D梅奥 5、战略决策的特点是(D) A非常规性、风险性、进行的难度大B非常规性C风险性、全局性、进行的难度大 D非常规性、全局性、进行的难度大 6、领导工作的领导者(A) A为实现本群体目标尔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的各种活动 B为实现其领导目标而进行的各项管理活动 C 在其权限范围内进行的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各种活动 D对被领导者施加各种影响的所有活动 7、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激励因素是(C)

A那些使人得到满足就没有不满,得不到满足则产生不满的因素 B那些使人得到满足就没有不满,得不到满足则没有满意的因素 C那些使人得到满足则感到满意,得不到满足则没有满意感觉的因素 D哪些使人得到满足则感到满意,得不到满足则产生不满的因素 8、授权的基本过程是(C) A规定职责、授予权力、进行监控、兑现奖惩 B分派任务、授予权力、规定奖惩、确立监控权 C分派任务、授予权力、明确责任、确立监控权 D规定职责、授予权力、确立监控权、兑现奖惩 9、某位管理人员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直接监督下属工作上,他一定不会是(A) A厂长 B总经理C领班D车间主任 10、控制工作中,评估和分析偏差信息时,首先要:(C) A判别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B判别偏差产生的严重程度 C找出偏差产生的确切位置D找出偏差产生的责任人 11、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及其活动,对正式组织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其中对于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所起的积极促进作用的最主要表现在:(D) A增强其成员的群体意识B加强对其成员的行为规范 C促进群体成员意见的一致D更好地满足其成员的心理需要 12、一个组织结构呈金字塔状的企业内,对于其上层管理的描述(与中层管理相比),哪? 项是恰当的:(C) A管理难度与管理幅度都较小B管理难度较小,但管理幅度较大 C管理难度较大,但管理幅度较小D管理难度与管理幅度都较大

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他的名著《中国食物》里谈到,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历史传统的不同B.生产方式的不同C.生活习俗的不同D.宗教信仰的不同2.玉石具有温润、坚硬的特点,我国古代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孔子提倡君子佩玉,主要是因为 A.玉非常贵重,是财富的标志B.玉石的特点与我国古代的道德规范相吻合C.玉石具有祛除疾病的功用D.玉饰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3.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在厦门,“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格”。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盲目对华输出商品的结果B.中国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顽强抵抗 C.闭关锁国政策的抵制D.中国民众的贫困与消费观念对洋货的销售不利 4.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1898年春在上海刊行,后曾三次被清政府下令毁版。此书遭毁版的原因是 A.宣扬经学B.批判儒家思想 C.借“经学”之名,行“改制”之实D.否定孔子的权威 5.20世纪初,中国偏远乡村出现了“穿洋装谒孔子”的现象。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结果B.启蒙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频临崩溃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6.1924年7月,国民党召开党员联欢会,孙中山看到衣衫不整、肤色黝黑的农民冒着烈日前来参加,异常兴奋地对身边的宋庆龄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孙中山认识到了农民的伟大力量B.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 C. 决定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D. 决定进行国共合作 7.摄影技术的出现为记录历史提供了新的手段。下列照片记录的是同一事件,它是 A.中华民国成立B.北伐胜利进军C.抗战胜利D.新中国成立8.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建国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度 9

2018高考历史全国卷三试卷分析报告

2018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引言:今年高考文综试题整体区分度较高,利用贴近生活、贴近时事的选材,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尤其凸显学科核心素养,这个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全国卷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关注当下、关注社会热点,鼓励学生结合当下放眼看世界、看社会、看历史。 一、具体分析如下:全国卷3考点及分值分布情况表 题号知识点分布考点分值 24 中国古代史·先秦(经济史)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4分 25 中国古代史·宋元(政治史)社会阶层流动4分 26 中国古代史·隋唐(文化史)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4分 27 中国古代史·明清(文化史)明清文化繁荣4分 28 中国近代史·晚晴(政治史)维新思想的理解 4分 29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分 30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民主法制建设4分 31 共和国史(经济史)改革开封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 4分 32 世界史(政治史)雅典民主政治4分 33 世界史(文化史)法国启蒙思想4分 34 世界史(经济史)美国经济危机4分 35 世界史(政治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4分 41 中国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材料题)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发展情况25分 42 中国古代史(开放题)班固的史学思想12分

4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湖北保卫局的变迁15分 46 20世纪战争与和平英法对德的经济封锁15分 4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唐宪宗李纯15分 必做题部分(85分)。中国史占58分左右,世界史占27分左右,与2017全国卷三相比,中国史比重上升,不容忽视;从模块角度来讲,必修1和必修2仍为考试重点。 二、试卷总体能够发挥高考引领作用。 ①注重基础与课本知识,更加注意考查主干知识,这就需要考生基础知识一定过硬。 ②考查学生史学素养,即42题,所以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史学基本功与基本能力。 三、试卷主要特点 1.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全国卷试题题干材料历来是非常新颖的,但是考查的内容不会脱离所学知识,想要在这些新颖复杂的材料中提取出命题人希望考查的知识点,就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滚瓜烂熟,可以熟练地将一个不规范的模型迅速整合为一个规范的模型,并利用这一部分所学知识进行解决,这也数学建模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试卷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和思维深度 相对而言,对于法制建设尤其是从清末近代至今的这类纵向类题目一直都是对思维深度要求很高的,同时对于专业性语言的运用要求

2020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word版)

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期末 历史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荀子明确提出了“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的观点,认为正是“诸侯异政,百家异说”才造成了社 会的动乱。除儒学外,其他各派都“蔽于一曲,暗暗于大理”,统统是“无用之辩”,“无用之辩” 是“治之大殃”,必须予以根绝。据此可知() A. 荀子最早提出儒家学说独尊的设想 B. 荀子的主张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C. 其他学派思想有缺陷,无存在价值 D. 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思想统一的论述 2.宋人叶适记载“江湖连接,无地不通,一舟出门,万里为意,靡有碍隔。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 以贸易,大商则聚小家之所有,小舟亦附大舰而同营。”这反映了当时宋朝() ①农产品日趋商品化 ②交通日益发达 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④市镇开始兴起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元代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 剧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成熟文学剧本。与传统诗词歌赋相比,元代杂剧的突出特点是() A. 流传范围广 B. 反映社会生活 C. 富于观赏性 D. 体现文化融合 4.著名学者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这样描述:“已经去世了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 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表述理解正确的是() A. 内阁于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决策 B. 相权的发挥依赖于皇权的支持 C. 内阁可以灵活机动地处理国政 D. 内阁地位提升但仍需服从君权 5.徐继畬在1844年《瀛环志略》手稿中,“英吉利”一节写了2429字,使用了21个“夷”字;而1849 年最后辑著成的书稿中,这一节长达7620字,却没有使用一个“夷”字。这种情况说明当时的中国() A. 鄙视西方的心理转向崇洋 B. 朝贡外交转向了近代外交 C. 传统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 D. 向西方学习已成时代潮流 6.漫画(注:图中文字为:“猿猴倒行逆施凡我国民群起而攻之”)表现出来的政治立场是() A. 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 B. 反对君主制度,主张共和制度 C. 反对分裂割据,维护国家统一 D. 反对暴力革命,欣赏渐进改良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 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 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北宋名臣李沆曾当着使者的面把真宗皇帝的手诏烧掉,并让使者回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另一名臣韩琦曾对神宗皇帝说:“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儿子,做得好,臣便面阔;做得不好,臣亦负惭愧。”上述现象说明宋代 A.君主权力受到了威胁 B.士大夫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 C.士大夫参与政治决策 D.重文轻武的国策被严格执行 3.下列宋元时期三部重要的农业典籍在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记述上带有各自鲜明的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统一局面渐趋形成 D.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4.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 A.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C.推动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完善 D.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 5.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的中国总人口量约为4.1亿,1873年下降至约3.5亿,锐减6000余万。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日趋加剧的民族矛盾 B.持续不断的海外移民 C.愈加沉重的封建剥削 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6.下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此画旨在说明

近三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近三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20XX年:石门六中杨敏 一、试卷基本情况 (一)注重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试卷中所有的试题都采用材料设置情境,这就需要学生能准确解读材料,由此可见对考生分析史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材料来源广泛,有原始文献、史学论著、统计报告,同时也有学生熟知的神话故事;材料的选择也比较新颖,不拘泥于教材。比如40题,试题立足于考查科技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材料以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作为切入点,既与科技进步有关,同时又与学生生活体验密切相关,“小视角,大视野”更是当今史学界研究的趋势。由此可见命题的立意高远。 (二)考查内容突出主干知识 20XX年新课标历史卷考查明显以主干知识为主,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明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特点、罗马法、经济体制改革、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等等,并且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迁移,如材料分析40题以交通信号灯为例,整体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知识点的掌握,而第三问突出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就考查知识的比例而言,对政治经济两大模块的考核要明显多于思想文化部分;对中国史的考核也明显多于对世界史。 (三)注重能力考查,体现高考导向 试卷以材料的形式提出问题,重在检查学生研读史料、分析史料、知识迁移、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文言文的史料,更是要在读懂史料的基础上,准确迁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如26、27、34、45、48题。同时也能注重学生多元史观的养成,如材料分析题41题提供的“冲击——反应”模式材料是“西方中心主义”的产物,表面上看是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的掌握,但题型是开放式的,实际考核的却是考生多元史观的积累。这样的命题也反映了当下高考对多元史观培养、史学思维养成和史学方法运用的要求。高考命题对能力考核的重视可见一斑。 总体而言,今年文综卷历史部分的命题更能秉承新课标的理念,“史料”、“史观”统领整个试题,所谓“见微知著,睹始知终”,鉴于高考命题的强势导向,今后的中学历史教学将更具学科特点,专业性将更加明显。 二、20XX年试卷基本结构及试题分析 在试卷结构方面,中国古代史的考查部分,古代政治、古代经济、古代思想和古代文化的分布继续沿用了20XX年的平衡结构,各考察两个题目,而且考察内容紧扣课本重点。中国近现代史也考查了书本中的重要内容且结合了热点知识。世界史依然选取了古代史具有代表性的希腊罗马的知识点和现代史中重要的战后经济格局。考题选用的材料比较简单,减少了学生的阅读量,减轻了负担。本次高考选择题部分难度中等,在基础知识的把握上着重考查学生的材料理解与分析能力,每道题的答案均需要通过材料分析得到,没有直接可作答的知识点问题。学生做题中需要仔细审题,全面思考。 本次大题保持新题型“四选一”选作部分和小论文评述部分,注重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与归纳能力,难度中等。两道必修题所考知识点跨度较大,需要考生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也结合了近几年比较热的几种史观来进行考查,例如社会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和文明史观。选做题较为容易,考生在材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

大庆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周礼》中设计的官制:“分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各分领六十官职,总数为三百六十。政令、礼仪、祭祀又都有阴、阳之分。”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文化的什么特征A.天人合一 B.以人为本 C.刚健有为 D.贵和尚中 2.从汉朝以后到唐代,儒学的内在传统中断了,变成了比较注重文献、历史,宋代的理学就致力于把汉代以后中断的儒学内在传统接续起来。宋代理学接续“儒学内在传统”的是A.理生万物 B.格物致知 C.心即理也 D.强调人格、修养 3.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A.瓦解宗法体系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秦、汉以来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下列最能支持该观点的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二府三司制D.军机处制度 5.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称宝。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造开元通宝。开元 意思为开创新纪元,通宝的意思是“通行宝货”,以后历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 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通宝的出现说明 A.钱币成为政府聚敛财富的工具 B.以重量命名的货币将不再流通 C.商品经济发展使货币身价倍增 D.古人对货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6.明代嘉靖、万历之际,商业发展迅速,书籍日益普及,在江南地区出现儒贾、贾儒。儒贾相通的社会趋势的出现说明 A.印刷术的进步促进商业繁荣 B.经济发展加快社会阶层流动 C.商人成为儒学主要传播者 D.富家子弟厌恶科举弃儒从商 7.清朝创立了一个复杂的粮食供给系统。朝廷向各地方官员收集粮价、气候和降雨的资料,以预测何时何地可能发生严重的缺粮,以及研究如何做出反应。而中心是建立与维持一个储粮数百万吨、分布于县城和小市镇的粮仓。这反映出 A.庞大的官僚体制易于控制国家资源 B.中央集权有利于防灾抗灾 C.建储粮系统是巩固统治的有效措施 D.保证粮食供给是赈灾的关键

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5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l.商周时期的“王”是各部落拥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卿)一国(诸侯)一天下的政治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们纷纷推行郡县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来管理行政与地方事务。这反映了 ( ) A.等级制度更加森严 B.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 C.部落联盟向国家权威转变 D.血缘组织向领土国家转变 2.社会经济困境特别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管子认为:人君应“视国美(剩余、丰富)不足而御其财物。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唐朝宰相刘晏也认为:“灾渗之乡,所乏粮耳…… (政府)多出菽粟,恣之粜运,做人村闯”。他们共同强调( ) A.政府提供补贴以减少农业震荡 B.国家干预经济以消灭经济危机 C.调整市场供给以稳定经济 D.增加粮食生产以弱化市场矛盾 3.台湾学者傅乐成认为,宋文化与唐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型。比如在诗歌上,宋诗写得深奥含蓄,将唐诗的丰腴、通脱、旷达,化作瘦劲、深刻、曲折而富于哲理。形成宋诗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 A.宋代君主专制的空加强化 B.宋代理学的影响 C.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宋代租佃契约关系的定型 4.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并称为“世界古老戏剧”,其中,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4世纪初,而中国戏曲一直到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其共同原因是( ) A.文艺功能的政治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艺术的世俗化趋势 D.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 5.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于1923年创办华商上海水泥厂,生产的象牌水泥在上海等地取得市场优势地位,但很快受到国内启新洋灰公司的马牌水泥和日本小野田水泥厂的龙牌水泥的猛烈冲击,市场上形成了象、马、龙三者的混战局面。这反映了() A.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迅猛的发展 B.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C.这种公平竞争的局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艰难但仍勇于前行 6.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期中国最主要的政治特征就是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并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将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向社会大众普及。对此说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中华民族此时更加深重的灾难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 B.“一系列运动”包括有抵制外货,收回利权的反帝爱国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其普及的结果 D.民族意识的普及与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 7.对于外来文明的入侵,英国学者阿诺德·汤因比认为有两种态度,他命名为“狂信派”和“希律派”。其中“狂信派”指:面对一个更强大、更有生气的外来文明的进攻,采取显然消极的态度,试图挡住可怕的侵略者,依据材料,以下言论可以划归“狂信派”的是 ( ) A.“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不外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 B.“隐忍自胜,徐图自强” C.“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不如人,机械上不如人,并且政治、社会、道德上都不如人。” D.“立国之道当以礼义人心为本,未有专恃术数而能超衰振弱者” 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和物质价值观各自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 B.改革开放后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 C.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 D.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9.彼得伯克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中认为:“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 ) A.仍是以神为中心 B.并不对反基督教,仍信仰宗教 C.文艺复兴仍重视宗教苦修超过现世生活 D.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 10.在18世纪的英美思想界,人们一般都还是局限于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民主”这个词,即把它看做古希腊的那种只适用于城邦政治的直接民主,并常常把它等同于动荡、混乱甚至“暴民专政”。为防止这种“民主”出现,1787年宪法制定时采取的措施是 ( ) A. 规定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 B.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 C.在权利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D.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11.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戴维·弗罗姆金在《世界大历史》一书中指出:政治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存在的。美国独立革命为的是宣扬个人至上的理念;法国大革命乃是为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而战; 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是要让工业社会的劳动阶级出人头地;纳粹德国的诉求是保护优等民族,拥护纳粹领袖希特勒。对于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A.政治行为的根源是人民共同的政治理想 B.政治行为的实施体现行动者的追求和理想 C.为了实现理想而进行的政治行为都是合理的 D.各国不同的政治理想体现出地界政治发展的多样性 12 A. 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创新 B.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