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必修部分讲义 第六单元第2讲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

2012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必修部分讲义 第六单元第2讲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
2012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必修部分讲义 第六单元第2讲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

2012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必修部分讲义第六单元第2讲化学平衡

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

一、可逆反应 导学诱思

向含有2 mol 的SO 2的容器中通入过量氧气发生2SO 2+O 22SO 3,充分反应后生成SO 3的物质的量____2 mol(填“<”“>”或“=”)。

教材回归 1.定义

在________条件下,既可以向____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____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点

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____于100%。 3.表示

在方程式中用“________”表示。

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一定要注意“相同条件下”“同时”,如2H 2+O 2=====点燃

2H 2O 与2H 2O=====电解

2H 2↑+O 2↑因条件不同就不属于可逆反应。

二、化学平衡状态 导学诱思

对于N 2+3H 2 催化剂

高温、高压2NH 3,(1)若N 2、H 2、NH 3的浓度不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是否达

到平衡状态?答:____;(2)若某一时刻,v 正(N 2)=

v 逆(NH 3),此时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答:____。

教材回归

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对一定条件下的某个可逆反应,在向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反应物时,反应物的浓度最大。反应开始后,反应物的浓度逐渐__________,生成物的浓度则由零开始逐渐________。因此,反应开始时,v 正最____,v 逆为______。随着反应的进行,v 正逐渐________,v 逆逐渐________。反应进行到某一时刻,________________,此时,该可逆反应达到了________状态。

2.化学平衡状态及特征

(1)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________反应,当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______________的状态。

(2)特征

逆:研究对象是________反应。

等:v 正____v 逆____0(化学平衡的实质)。 动:动态平衡,反应仍在进行。

定:平衡后,各组分的浓度__________。 变:条件改变,平衡________。 三、化学平衡常数 导学诱思

对于N 2+3H 2

2NH 3 ΔH <0,(1)若增大压强、增大N 2浓度、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K 值将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不变”“增大”或“减小”);(2)如果K =a ,温度相同时,那么对于

2NH 3

N 2+3H 2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 教材回归 1.概念

在________下,一个可逆反应达到______________时,生成物__________与反应物__________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符号______表示。

2.表达式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 p C(g)+q D(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义及应用

(1)K 值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________,反应物的转化率________。 K 值越小,正反应进行的程度________,反应物的转化率________。 (2)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方程式的平衡常数。 ①若反应方向改变,则平衡常数改变。

②若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改变,则平衡常数改变。

在使用平衡常数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无关。(2)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可看作“1”而不代入公式。

理解与深化

一、化学平衡的标志 1.绝对标志 (1)v 正=v 逆≠0

????

?

a.同一种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

b.在化学方程式两边的不同物质生成或消耗速率之 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2)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

?????

a.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b.各组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不随时 间的改变而改变

c.各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

2.相对标志

反应体系中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适用于气体反应中前后体积不等的反应)。 3.综合分析

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m A(g)+n B(g) p C(g)+q D(g),根据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判断下列各情况,是否达到平衡:

【例1】可逆反应:2NO

2(g) 2NO(g)+O

2

(g),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

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

2、NO、O

2

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①④⑥⑦ B.②③⑤⑦

C.①③④⑤ D.全部

二、化学平衡常数

1.特点

对于反应m A(g)+n B(g) p C(g)+q D(g),K=c p C·c q D

c m A·c n B

注意:(1)不要把反应体系中固体、纯液体以及稀溶液中水的浓度写进平衡常数的表达

式中。如:CaCO

3(s) CaO(s)+CO

2

(g) K=c(CO2)

Cr

2O2-

7

(aq)+H

2

O(l) 2CrO2-

4

(aq)+2H+(aq)

K =c 2CrO 2-

4·c 2H +c Cr 2O 2-

7 但非水溶液中发生的反应,若有水参加或生成,则此时水的浓度不可视为常数,应写进

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如:

C 2H 5OH +CH 3COOH CH 3COOC 2H 5+H 2O

K =c CH 3COOC 2H 5·c H 2O c C 2H 5OH ·c CH 3COOH

(2)同一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写法不同,其平衡常数表达式及数值亦不同。如:

N 2O 4(g) 2NO 2(g) K =c 2NO 2c N 2O 4=0.36

1/2N 2O 4(g) NO 2(g) K ′=c NO 2c 1/2N 2O 4=0.36=0.60

2NO 2(g) N 2O 4(g) K ″=c N 2O 4c 2NO 2=1

0.36

≈2.8

因此书写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及数值,要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相对应,否则意义就不明确。 2.应用

(1)利用K 可以推测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K 的大小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K 大说明反应进行程度大,反应物的转化率大。K 小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小,反应物的转化率小。

(2)借助平衡常数,可以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对于可逆反应a A(g)+b B(g) c C(g)+d D(g),在一定温度下的任意时刻,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有如下关系:

Q =c c C ·c d D c a A ·c b B

Q ????

?

<K 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v 正>v 逆=K 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v 正=v 逆>K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v 正<v 逆

(3)利用K 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升高温度,K 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若升高温度,K 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4)K 值与温度的关系

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一定发生变化,当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时K 值增大;反之,则减小。

【例2】 (2011·湖南常德检测)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 CO 2·c H 2c CO ·c H 2O ,在不同的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表: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g)+H 2O(g) CO 2(g)+H 2(g)

B .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C .若在1 L 的密闭容器中通入CO 2和H 2各1 mol,5 min 后温度升高到830 ℃,此时测得CO 2为0.4 mol 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 .若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系式:c CO 23c CO =c H 2O 5c H 2,则此时的温度为1 000 ℃

三、化学平衡的计算

平衡常数与平衡转化率的计算,通常利用“三段式”列式求解。所谓“三段式”就是在

反应方程式下面,表示出“初始状态”“转化部分”“平衡状态”各组分的浓度或物质的量,进行列式求解。

例: m A + n B p C + q D 起始: a b 0 0

转化: mx nx px qx

平衡: a -mx b -nx px qx

注意:(1)转化量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成比例。 (2)这里a 、b 可指物质的量等。

(3)转化率=反应物转化的物质的量

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

×100%

【例3】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12H 2(g)+1

2

X 2(g) HX(g)的平衡常数为10。若将1.0 mol

的HX(g)通入体积为1.0 L 的密闭容器中,在该温度时HX(g)的最大分解率接近于( )。

A .5%

B .17%

C .25%

D .33% 实验与探究

化学平衡常数的测定

化学平衡常数是新课标新增的内容,是高考必考内容,随着改革的深入,对此知识点的考查形式越来越灵活,如结合定量实验对化学平衡常数进行测定。

实验典例

(2011·江苏栟茶模拟)测定平衡常数对定量认识化学反应具有重要意义。已知:I 2能与I -反应成I -3,并在溶液中建立如下平衡:I 2+I -I -3。通过测平衡体系中c (I 2)、c (I -)

和c (I -

3),就可求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Ⅰ.某同学为测定上述平衡体系中c (I 2),采用如下方法:取V 1 mL 平衡混合溶液,用c mol·L -1

的Na 2S 2O 3溶液进行滴定(反应为I 2+2Na 2S 2O 3===2NaI +Na 2S 4O 6),消耗V 2 mL 的Na 2S 2O 3溶液。根据V 1、V 2和c 可求得c (I 2)。

(1)上述滴定时,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该同学设计方案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方案可行,能准确测定溶液中的c (I 2)

B .不可行,因为I -

能与Na 2S 2O 3发生反应 C .不可行,只能测得溶液中c (I 2)与c (I -3)之和 Ⅱ.化学兴趣小组对上述方案进行改进,拟采用下述方法来测定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室温条件下进行,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已知:①I -

和I -3

不溶于CCl 4;②一定温度下碘单质在四氯化碳和水的混合液中,碘单

质的浓度比值即c 〔I 2CCl 4〕

c 〔I 2H 2O 〕

是一个常数(用K d 表示,称为分配系数),且室温条件下K d

=85。回答下列问题:

(3)操作Ⅰ使用的玻璃仪器中,除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试指出该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

(4)下层液体中碘单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测得上层溶液中c(I-3)=0.049 mol·L-1,结合上述有关数据,计算室温条件

下反应I

2+I-I-

3

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梳理与整合

一、

导学诱思

教材回归

1.相同正逆

2.小

3.

二、

导学诱思

是否

教材回归

1.减小增大大0 减小增大v正=v逆平衡2.(1)可逆保持不变

(2)可逆=≠保持不变移动

三、

导学诱思

不变不变减小不变1 a

教材回归

1.一定温度化学平衡状态浓度幂之积浓度幂之积K

2.c p C·c q D c m A·c n B

3.越大越大越小越小

理解与深化

【例1】A 解析:本题不仅考查了化学平衡的直接标志,也要求对化学平衡的间接标志进行分析、判断。①中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必消耗2n mol NO2,而生成2n mol NO2时,必消耗n mol O2,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②不能说明。③中无论达到平衡与否,化学反应速率之比都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④有色气体的颜色不变,则表示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⑤体积固定、气体质量反应前后守恒,密度始终不变。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相等,压强不变,意味着各物质的含量不再变化。⑦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相等,由于气体的质量不变,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说明气体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例2】C 解析:依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知A正确;升高温度K减小,平衡左移,正

反应为放热反应,B正确;5 min后CO、H

2O、CO

2

、H

2

的浓度分别为0.6 mol·L-1、0.6 mol·L

-1、0.4 mol·L-1、0.4 mol·L-1,c CO2·c H2

c CO·c H2O

0.4 mol·L-12

0.6 mol·L-12

<1,平衡向右

移动,C错误;c CO2·c H2

c CO·c H2O =

3

5

,D正确。

【例3】B 解析:本题考查平衡常数、分解率的计算。设分解率为x。

1 2H

2

(g) +

1

2

X

2

(g) HX(g)

始态0 0 1 mol·L-1

平衡态1

2

x mol·L-1

1

2

x mol·L-1 (1-x) mol·L-1

K=

1-x

1

2

x

1

2

1

2

x

1

2

=10

解得x=1

6

,分解率约为17%。

实验与探究

答案:(1)淀粉溶液由蓝色变无色,且半分钟后颜色不再改变

(2)C

(3)分液漏斗分液时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应从下口放出(或分液漏斗末端应紧靠烧杯内壁或打开上口活塞,使分液漏斗内外压强相等便于液体流下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0.085 mol·L-1(5)961

解析:(2)消耗I

2

,c(I2)降低,平衡I2+I- I-3左移,所以选C;(4)n(Na2S2O3)=0.001

7 mol,n(I2)=0.001 7 mol÷2=0.000 85 mol,c〔I2(CCl4)〕=0.000 85 mol

0.01 L

=0.085 mol·L

-1;(5)85=0.085 mol·L-1

c〔I2H2O〕

,c〔I2(H2O)〕=0.001 mol·L-1,溶液中的c(I-)=0.1 mol·L

-1-0.049 mol·L-1=0.051 mol·L-1,K=

c I-3

c I-·c I2

=961。

高考化学复习全套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之全套资料 第一部分:知识篇 策略1化学基本概念的分析与判断 金点子: 化学基本概念较多,许多相近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且考查时试题的灵活性较大。如何把握其实质,认识其规律及应用?主要在于要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其分类方法及金属、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关系和转化规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 经典题: 例题1 :(2001年全国高考)下列过程中,不涉及 ...化学变化的是() 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B.用明矾净化水 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 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方法:从有无新物质生成,对题中选项分别进行分析。 捷径:充分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四种物质的应用及现象进行剖析知:甘油用作护肤剂是利用了甘油的吸水性,不涉及化学变化。明矾净化水,是利用了Al3+水解产生的Al(OH)3胶体的吸附作用;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是两者部分发生了酯化反应之故;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出现红棕色斑迹,属铁的吸氧腐蚀。此三者均为化学变化。故选A。 总结:对物质性质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有无新物质生成,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例题2 :(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 方法:从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原子的电子式—→得失电子—→化合物或原子团电子式,对题中选项逐一分析的。 捷径:根据上述方法,分析CO2分子中电子总数少于原子中的电子总数,故A选项错。B项中N与N 之间为三键,且等于原子的电子总数,故B正确。C有一个负电荷,为从外界得到一个电子,正确。D为离子化合物,存在一个非极性共价键,正确。以此得正确选项为A。 总结:电子式的书写是中学化学用语中的重点内容。此类试题要求考生从原子的电子式及形成化合物时电子的得失与偏移进行分析而获解。 例题3 :(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物质有固定元素组成的是( ) A.空气 B.石蜡 C.氨水 D.二氧化氮气体 方法:从纯净物与混合物进行分析。 捷径:因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而混合物大部分没有固定的组成。分析选项可得D。 总结:值得注意的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等)及有机同分异构体(如二甲苯)混在一起,它们虽是混合物,但却有固定的元素组成。此类试题与纯净物和混合物的设问,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例题4 :(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各组分子中, 都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 A.CO2H2S B.C2H4 CH4 C.Cl2C2H4 D.NH3HCl 方法:从极性键、非极性键与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两方面对选项进行排除分析。 捷径:解题时,可从极性键、非极性键或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任选其一,先对选项进行分析,再采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 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 V 1/V 2=n 1/n 2 同温同压下, M 1/M 2=ρ 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 PV=nRT 有助于 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 1.01 ×105Pa 、 25℃时等。 ②物质状态: 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 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 如 H 2O 、 SO 3、已烷、辛烷、 CHCl 3 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 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 He 、Ne 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 Cl 2 、N 2、 O 2、 H 2 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 P 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 CO 3 2-、 SO 32-、 S 2-、HCO 3-、 HSO 3- 、HS -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 + 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 如 Ba 2+、Ca 2+、Mg 2+、Ag +等不能与 SO 42- 、CO 32-等大量共存; Mg 2+、Fe 2+、 Ag +、 Al 3+、 Zn 2+、 Cu 2+、 Fe 3+等不能与 OH -大量共存; Fe 2+与 S 2-、Ca 2+与 PO 4 3-、 Ag +与 I - 不 能大量共存。 ( 3)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 OH -、CH 3COO -、PO 4 3-、HPO 42- 、H 2PO 4-、F -、ClO -、AlO 2-、SiO 32- 、 CN -、C 17H 35COO -、 等与 H + 不能大量共存; 一些酸式弱酸根如 HCO 3 -、HPO 42- 、 HS -、 H 2PO 4-、 HSO 3-不能与 OH -大量共存; NH 4+与 OH - 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 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如 AlO 2-、S 2- 、CO 3 2-、C 6H 5O - 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 Fe 3+、Al 3+ 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 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 3AlO 2-+Al 3++6H 2 O=4Al(OH) 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 如 S 2-、HS -、SO 32- 、 I -和 Fe 3+不能大量共存。 (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 MnO 4-、Cr 2O 7-、 NO 3 -、 ClO -与 S 2- 、 HS -、 SO 3 2-、 HSO 3-、 I -、 Fe 2+等不能大量共存; SO 32- 和 S 2- 在碱性条件下 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 2S 2-+SO 32-+6H +=3S ↓ +3H 2 O 反应不能共在。 H + 与 2 32-不能大量共存。 S O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 Al 3+ 和 HCO 3-、 CO 32-、 HS -、 S 2- 、 AlO 2-、 ClO - 等; Fe 3+ 与 CO 32-、 HCO 3- 、 AlO 2-、 ClO - 等不能大量共存。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1章 化学与STSE练习(一)

高频考点1化学与STSE(一) 1.(2019·高考全国卷Ⅲ,T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 B.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 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 D.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 1.选C。利用高纯硅的半导体性能,可制作光感电池,A正确;铝合金具有质地轻、强度高、抗腐蚀能力强等特点,可用于制造高铁车厢等,B正确;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除去异味,但没有杀菌消毒能力,C错误;碘酒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D 正确。 2.《本草纲目》中“石碱”条目下写道:“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这里的“石碱”是指() A.KOH B.KAl(SO4)2 C.KHCO3D.K2CO3 2.选D。“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说明“石碱”为蒿蓼烧成的灰中的成分;“以原水淋汁”,说明“石碱”易溶于水;“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说明“石碱”能去油污、作发酵剂,排除KOH、KAl(SO4)2;且植物烧成的灰中的主要成分一般为碳酸盐,故“石碱”为K2CO3,D项符合题意。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B.可用淀粉溶液来检测食盐中是否含碘 C.二氧化氯具有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 D.硅单质是半导体材料,可用作光导纤维

3.选C。A项,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错误;B项,食盐中的含碘物质为KIO3,而淀粉检验的是I2,错误;C项,二氧化氯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正确;D项,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错误。 4.(2017·高考江苏卷)2017年世界地球日我国的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下列做法应提倡的是() A.夏天设定空调温度尽可能的低 B.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纸巾 C.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D.对商品进行豪华包装促进销售 4.选C。空调温度低时,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A项错误;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纸巾会产生“白色污染”且浪费资源,B项错误;少开私家车,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C项正确;豪华包装会浪费不必要的材料,D项错误。 5.(2018·高考全国卷Ⅲ,T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 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5.选A。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泡沫中含有大量水分,H 2O能导电,且H2O也易损坏电器,因此泡沫灭火器不适用于电器起火,A项错误;疫苗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高温下蛋白质易变性而失去活性,所以疫苗要冷藏,B项正确;水性漆以水作溶剂,相较于油性漆,更有利于健康和环境,C项正确;活泼金属镁易失去电子,形成原电池时为负极,电热水器内胆(Ag)被保护,此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项正确。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大全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大全 目录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2 )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3 ) 高中化学重点……………………………………………( 16 ) 化学计算………………………………………………....( 2 1 )解题技巧…………………………………………………( 2 5 )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化学这一学科有了基础的了解。但针对高中有化学学习,在部分学生还 茫然无措。现在就结合高中化学元素的特点,谈谈我对高中化学的认识和学方法的总结初中化学来说,知识量更加庞大,容更加繁杂。但经过细细的摸索和分析,它仍有规律可循。只要把握好这些规律,高中化学的学习将会变得比较简单。 首先,牢牢地把握好元素周期律这些规律,就为我们学习元素打下了艰实的基础, 然后结合具体元素的特殊性,加以补充,这样对元素这部分的学习就显得相当容易。 其次,紧紧抓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条原则,切实掌握物质的结 构和性质,并与应用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从识记的水平提高到运用的水平。这也是 高考考查的能力之一。 还要学会活学活用,通过类比的方法,掌握一系列元素的性质,一类化学反应的实质。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记忆量大,容繁多的问题。 下面我谈谈高中化学的课堂学习方法: 考虑到高中学生的素质,切实做好预习是不可能的,但这并不等于放弃课前预习。要对老师的问题有些了解,为听课做好准备。 课堂上务必要认真听课,跟着老师的点拨思路走,通过老老师的引导,最终解决问题。在课堂上一定要慎防发做笔记代替听课,这样会大大降低听课质量。笔记可以在课后根据自己的记忆和理解补记。课堂上一定要勤,勤问,勤思,勤动手。做到以上这些,就会使课堂学习变得充实而有效。 课后复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对老师讲过的知识加以总结,再思考,最后成为自己的东西。 希望同学们根据以上学习方法,结合自身学习状况,形成一套适合自已的学习方法,以此来提高学习成绩。

2019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微题型微考点训练微考点18 Word版含答案

1.(2017·湖南娄底期末)下列关于金属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氧气过量时,钠转化为Na 2O 2 B .打磨的铝箔加热至熔化时,铝会滴落 C .点燃镁之前,应先用砂纸打磨 D .铁在纯氧中燃烧生成Fe 2O 3 2.(2017·太原模拟)“绿色化学”要求从经济、环保和技术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据此,由单质镁制硝酸镁的下列四个方案中,你认为可行而且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方案是() A .Mg ――→HNO3Mg(NO 3)2 B .Mg ――→Cl2MgCl 2――→NaOH Mg(OH)2――→稀硝酸Mg(NO 3)2 C .Mg ――→O2MgO ――→稀硝酸Mg(NO 3)2 D .Mg ――→浓硫酸MgSO 4――→Ba (NO 3)2Mg(NO 3)2 3.(2018·湖北荆州中学质检)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索镁粉与溴水反应的机理,做了如下四组实验:①将镁粉投入冷水中,未见任何现象;②将镁粉放入溴水中,观察到的只是开始时产生极少量的气泡,但溴水的颜色会逐渐褪色;③将镁粉放入液溴中,未观察到任何明显现象;④向含足量镁粉的液溴中滴加几滴水,观察到溴的红棕色很快褪去。则下列关于镁与溴水的反应机理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 .镁粉与液溴反应 B .镁粉在水的催化下与溴发生反应 C .产生极少量的气泡是由于镁粉与水反应得到的 D .镁粉只与溴水中的酸反应 4.镁在工业、医疗等领域均有重要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硼砂工厂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含有MgCO 3、MgSiO 3、Al 2O 3和Fe 2O 3等),设计了回收镁的工艺流程:

(1)酸浸前,将固体废弃物研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达到此目的,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 (2)酸浸时,生成滤渣1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次调节pH的目的是_______。当加入氨水使Al3+开始沉淀时,溶液c(Fe3+)/c(Al3+)为________。(已知K sp[Fe(OH)3]=4.0×10-38,K sp[Al(OH)3]=1.0×10-33,K sp[Mg(OH)2]=1.8×10-11) (4)设计简单方案分离滤渣2中的成分,简述实验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滤液3中可回收利用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化学式),其阳离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 ____。 (6)写出工业上从滤渣3中获得镁锭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018·重庆八中月考)Mg(OH)2可用于制造防火材料。工业上,以蛇纹石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蛇纹石的主要成分为3MgO·2SiO2·2H2O,还有少量Fe2O3、FeO、CaO和Al2O3。 ②几种金属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下: (1)酸A宜选择________(填字母);加入酸A适当过量,但不宜过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a.硝酸b.稀硫酸 c.盐酸d.氢碘酸 (2)试剂B可选择NaClO。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NaClO的目的_______________。 (3)试剂C可能是MgCO3或MgO,加入过量试剂C的目的是____________。滤液A中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4)向过滤Ⅱ所得滤液中加入一定量氨水,镁离子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写出镁离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高于50℃时,Mg2+的转化率降低,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届浙江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义

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探考情悟真题 【考情探究】 考点考纲内容考试 要求 5年考情预测热度考题示例难度关联考点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物质的分类方法b 2019浙江4月选 考,1,2分 易 ★★☆☆ ☆ (2)单质、氧化物、酸、 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 转化关系 c 2019浙江4月选 考,4,2分 易 判断无 机反 应基本 类型 ★☆☆☆ ☆ 胶体胶体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 法a 2017浙江11月选 考,4,2分 易★★☆☆☆ 分析解读本专题重点考查物质的分类、反应基本类型的判断、胶体的性质及判断等知识,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再现能力为主,难度不大。预计学考、选考分卷后,选考试题中选择题单独考查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物质变化类型、分散系的可能性较小,可能在某道选择题的某个选项中有所体现。 【真题探秘】

破考点练考向 【考点集训】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2019浙江6月学考,2,2分)根据物质的组成与性质进行分类,NaOH属于()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答案C 2.(2020届浙江名校协作体期始联考,2)通过下列反应不可能 ...一步生成MgO的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答案C 3.(2017浙江11月选考,1,2分)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A.Na2O B.Ca(OH)2 C.HClO D.K2CO3 答案A 考点二胶体 4.(2017浙江11月选考,4,2分)下列分散系属于悬浊液的是() A.牛奶 B.蔗糖溶液 C.泥浆水 D.氢氧化铁胶体 答案C 5.(2019宁波慈溪中学单元检测,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溶液 B.将1L2mol·L-1的FeCl3溶液制成胶体后,其中含有的氢氧化铁胶粒数为2N A C.纳米粒子的大小与胶体粒子相当,但纳米粒子的体系不一定是胶体 D.将饱和FeCl3溶液加热至沸腾,制得Fe(OH)3胶体 答案C 6.(2020届宁波镇海中学复习检测,4)下列区分Fe(OH)3悬浊液和Fe(OH)3胶体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资料 (5)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每天练习20分钟——金属及其化合物(有答案和详细解析) 1.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 .NaHCO 3(s)――→△Na 2CO 3(s)―――――→饱和石灰水NaOH(aq) B .Al(s)――――→NaOH (aq )NaAlO 2(aq)―――――→过量HCl (aq )Al(OH)3(s) C .AgNO 3(aq)――→氨水[Ag(NH 3)2]+(aq)――――→蔗糖(aq )Ag(s) D .Fe 2O 3(s)――→Al 高温 Fe(s)―――→HCl (aq )FeCl 3(aq) 答案 A 解析 B 错:NaAlO 2(aq)与过量HCl(aq)反应,生成AlCl 3;C 错:蔗糖(aq)中无醛基,不能与[Ag(NH 3)2]+(aq)反应生成Ag(s);D 错:Fe(s)与HCl(aq)反应生成FeCl 2(aq)。 2. 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Na ――→O 2点燃 Na 2O 2――→CO 2Na 2CO 3 B .FeS 2――→O 2煅烧 SO 3――→H 2O H 2SO 4 C .NaCl(aq)――→电解Cl 2――――→过量Fe 点燃 FeCl 2(s) D .SiO 2――→H 2O H 2SiO 3―――――→NaOH (aq )Na 2SiO 3 答案 A 解析 B 项,FeS 2与O 2反应生成SO 2,错误;C 项,Fe 与Cl 2反应生成FeCl 3,错误;D 项,SiO 2不与H 2O 反应,错误。 3.(2019·江苏,9)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 .NaCl(aq)――→电解Cl 2(g)――→Fe (s )△ FeCl 2(s) B .MgCl 2(aq)――→石灰乳Mg(OH)2(s)――→煅烧MgO(s) C .S(s)――→O 2(g )点燃 SO 3(g)――→H 2O (l )H 2SO 4(aq) D .N 2(g)―――――――→H 2(g )高温高压、催化剂NH 3(g)―――→CO 2(g )NaCl (aq ) Na 2CO 3(s) 答案 B 解析 A 项,Cl 2与Fe 发生反应生成FeCl 3,错误;B 项,MgCl 2与Ca(OH)2发生反应生成Mg(OH)2沉淀,煅烧Mg(OH)2生成MgO 固体,正确;C 项,S 在O 2中燃烧只能生成SO 2,错误;D 项,NH 3、CO 2和NaCl 溶液反应生成NaHC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 3+CO 2+NaCl +H 2O===NaHCO 3↓+NH 4Cl ,错误。

天津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有机化学基本概念

专题十八有机化学基本概念 挖命题 【考情探究】 考点内容解读 5年考情预测热 度 考题示例难度关联考点 有机化学基本概念1.掌握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2.知道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 特点,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 象及其普遍存在的本质原因。 3.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并能根据 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 机化合物。 2018天津理综,3、 8(1) 2014天津理综,4 中★★★ 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1.根据官能团、同系物、同分异构体 等概念,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结 构。 2.判断和正确书写有机化合物的同 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2018天津理 综,8(4) 2017天津理 综,8(2) 2016天津理 综,8(4) 2015天津理 综,8(4) 较难 有机合 成 ★☆☆ 分析解读高考对本专题知识的考查主要有有机物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判断、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等,其中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是本专题考查的重点。考查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真题典例】 破考点 【考点集训】 考点一有机化学基本概念 1.下列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正确的是( ) A.乙烯(CH2 CH2)、苯()、环己烷()都属于脂肪烃

B.苯()、环戊烷()、环己烷()同属于芳香烃 C.乙烯(CH2 CH2)、乙炔()同属于烯烃 D.同属于环烷烃 答案 D 2.下列物质的分类中,不符合“X包含Y、Y包含Z”关系的是( ) 选项X Y Z A 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的衍生物(苯酚) B 脂肪族化合物链状烃的衍生物CH3COOH(乙酸) C 环状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苯的同系物 D 不饱和烃芳香烃(苯甲醇) 答案 D 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2CO3溶液加以区别 B.戊烷(C5H12)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C.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 D.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答案 A 考点二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 1.下列各组物质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 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 C.2-甲基丁烷和戊烷 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 答案 D 2.某只含有C、H、O、N的有机物的简易球棍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大全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大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查字典化学网为大家推荐了高考化学复习资料,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Na2CO3、天然碱、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 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 、CaCl2(混和物) 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 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

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酒精、乙醇:C2H5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甘油、丙三醇:C3H8O3 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Fe(OH)2——白色沉淀 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

2016高考化学一轮考点集锦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1)比较典型的计算有:求氧化剂、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或质量比,计算参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量,确定反应前后某一元素的价态变化等. (2)计算的依据是:氧化剂得电子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数,列出守恒关系式求解.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守恒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物质失电子必有物质得电子,且失电子总数等于得电子总数.或者说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必有元素化合价降低,且化合价升高总数必等于降低总数.有关得失电子守恒(化合价守恒)的规律有如下应用: (1)求某一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原子个数之比,或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及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2)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3)进行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2.强弱规律 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应用:在适宜条件下,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制备氧化性较弱的物质,或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制备还原性较弱的物质,也可用于比较物质间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3.价态规律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表现一种性质.物质若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是这些元素性质的综合体现.4.转化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以元素相邻价态之间的转化最容易;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之间发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不交叉;相邻价态的同种元素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 5.难易规律 越易失去电子的物质,失去后就越难得到电子;越易得到电子的物质,得到后就越难失去电子.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还原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 同时与多种氧化剂相遇时,氧化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 【命题方向】 题型: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数目的计算: 典例1在下列反应过程中,有3mol电子转移的是() A.1mol钠与水反应B.27g铝与足量盐酸反应 C.22.4L氧气(标准状况)与足量镁反应D.1.5molNaO与足量水反应22分析:A、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水; B、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 C、金属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D、NaO与足量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22O═2NaOH+H↑,反应转移2mol电子,lmol钠与水反应,转移1mol电2Na+2HA、解答:22子,故A错误;

2021届江苏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义

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 专题1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分散系 备考篇提纲挈领 【考情探究】 课 标 解 读 考点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分散系 解读1.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2.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3.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溶液、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考情分析本专题的考题以容易题或中等题为主。设题形式通常是单项选择题。通常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涉及范围较广,考查“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的对应关系”和“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物质的性质与应用”通常会结合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进行考查,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物质间的转化”通常结合元素化合物之间的典型反应进行考查 备考指导2021年高考备考重点关注“钠、镁、铝、铁、铜、氯、溴、碘、氧、硫、氮、硅及其化合物”相关的“典型的相互转化关系 .........”,关注典型的“物质的应用与物质的性质之间的对应关系” 【真题探秘】

基础篇固本夯基【基础集训】 考点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分散系1.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Al2O3Al Al2(SO4)3 B.H2SiO3SiO2SiCl4 C.SO2CaSO3CaSO4 D.CH3CH3CH3CH2Cl CH2CH2 答案D 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铝遇浓硝酸发生钝化

B.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Na2O粉末 C.二氧化硫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D.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银镜反应 答案B 3.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满足组内任意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选项物质①物质②物质③ A Cl2Al NaOH(aq) B NH3O2H2SO3(aq) C SO2(NH4)2SO3(aq)Ca(OH)2 D Cu FeCl3(aq)HNO3 答案D 综合篇知能转换 【综合集训】 1.(2020届南通如皋中学阶段测试一,6)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Al2O3Al Al2(SO4)3 B.NH3NO NaNO2 C.MnO2Cl2漂白粉 D.海水Mg(OH)2MgO Mg 答案C 2.(2019南通海安中学调研三,8)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①SiO2Na2SiO3H2SiO3 ②Fe Fe2O3Fe2(SO4)3 ③BaSO4BaCO3BaCl2

高三化学总复习资料

专题一.氧化还原反应之配平方法 学习氧化还原反应,除了了解其本质之外,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去运用。其运用主要是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其配平。 (1) 基本技法 1.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依据:三守恒 2.步骤:一标,二找,三定,四配,五查。(先配平氧化还原反应主干:氧化剂、还原剂与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3.课标例子: 请配平C+HNO 3(浓)-NO 2+CO 2+H 2O 分析:一标:C 0+H N +5O 3(浓)-N +4O 2+C +4 O 2+H 2O 二找:始态终态变化的总价数=变化×系数三定:1×4=4 四配:C 的系数为1HNO 3的系数为4,用观察法将其他系数配平 五查:经检查满足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 C+4HNO 3(浓)=4NO 2+CO 2+2H 2O (2)特殊技法 1.整体配平法:eg:Cu 2S+HNO 3----Cu(NO 3)+NO 2↑+H 2SO 4+H 2O 2Cu ↑2N ↓1 S ↑8 接下来就是电子得失守恒,或者说化合价升降守恒,一下子就可以把它配出来了,如下 Cu 2S+14HNO 3===2Cu(NO 3)+10NO 2↑+H 2SO 4+6H 2O 就ok 了! 2.零价配平法:eg:Fe 3C+HNO 3---Fe(NO 3)3+CO 2↑+NO ↑+H 2O 这个方程式按常规的化合价分析,复杂物质FeC 3无法确定Fe 和C 的具体价态,此时可以设组成该物质的各种元素价态都为0.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 用整体法可知Fe 3C 整体价态↑3x3+4,N ↓3,然后用最小公倍数法13x3以及3x13可知NO 要配上13,Fe(NO 3)3要配上1,最后根据原子守恒可配出得结果如下: Fe 3C+22HNO 3===3Fe(NO 3)3+CO 2↑+13NO ↑+11H 2O 小结:零价法较多适用于:①难确定化合价的化合物不是以离子形式出现; ②难用常规方法确定化合价的物 质在反应物中,而不是在生成物中。 3.局部法:这种方法主要运用在有机化学方程式,这里顺便提一下。如甲苯变成苯甲酸,只有甲基变成羧基,其余都不变,所以只需研究甲基C 的变化。 4.单质优先法: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以单质为标准计算化合价。 Eg :液氯可将氰酸盐(OCN-)氧化为N2,(其中OCN-中N 的化合价为:-3价),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KOCN+KOH+Cl2—CO2+N2+KCl+H2O Cl:0→-1↑1x2 N 2:-3→0↓3X2 所以可知在Cl 2配上3,接下来的略··· 5.万能配平法:这个名字看起来似乎很神圣,其实也叫待定系数法。只是最后的退路,比较繁琐,也就是解方程。(基本步骤:一设,二定,三列方程,四解,五验) Eg1:KMnO 4+KI+H 2SO 4---MnSO 4+I 2+KIO 3+K 2SO 4+H 2O 设aKMnO 4+H 2SO 4+bKI=cMnSO 4+dK 2SO 4+eI 2+H 2O+fKIO 3(假定H2SO4系数是1,这样H2O 也是1,由氢数目可知) 则根据各元素不变 K :a+b=2d+f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实验知识归纳

实验知识归纳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汽的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汽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蒸汽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那些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他们是加热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NH3。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 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 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 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 Fe粉(Al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 用做出去混合气体中的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 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出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l(OH)3。 10.纸上层析 五、常用的取除杂质的10种方法 1.欲除去苯中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苯酚钠,利用苯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 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 欲出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 欲出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 欲出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课件+作业 (1)

化学非选择题部分排查练习(六) 1.(14分) 在1.0 L 密闭容器中放入0.10molA(g),在一定温度进行如下反应应: A(g)B(g)+C(g) △H=+85.1kJ·mol - 1 反应时间(t)与容器内气体总压强(p)的数据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欲提高A 的平衡转化率,应采取的措施为 。 (2)由总压强P 和起始压强P 0计算反应物A 的转化率α(A)的表达式为 。 平衡时A 的转化率为_ ,列式并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K 。 (3)①由总压强p 和起始压强p 0表示反应体系的总物质的量n 总和反应物A 的物质的量n (A ), n 总= mol ,n (A )= mol 。 ②下表为反应物A 浓度与反应时间的数据,计算a= 是 , 由此规律推出反应在12h 时反应物的浓度c (A )为 mol·L-1 【解析】考察化学平衡知识,涉及平衡移动,转化率、平衡常数、平衡计算、反应速率、表 格数据分析。 (1)根据反应是放热反应特征和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特征,要使A 的转化率增大,平衡要 正向移动,可以采用升高温度、降低压强的方法。 (2)反应前气体总物质的量为0.10mol ,令A 的转化率为α(A),改变量为0.10α(A) mol,根 据差量法,气体增加0.10α(A)mol ,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列出关系: 0.100.10+0.10α(A)=p O p α(A)=( p p o -1)×100%;α(A)=(9.534.91 -1)×100%=94.1% 平衡浓度C(C)=C(B)=0.1×94.1%=0.0941mol/L,C(A)=0.1-0.0941=0.0059mol/L, K=0.09412 0.0059 =1.5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大全:考点四化学能与热能

考点四化学能与热能 Ⅰ.课标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3.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Ⅱ.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Ⅲ.教材精讲 一.化学反应的焓变 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转换成相应的热量)来表示,称为焓变(ΔH),单位:kJ/mol 或kJ?mol-1在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而新键的形成则放出能量。总能量的变化取决于上述两个过程能量变化的相对大小。 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总不会相等的。在新物质产生的同时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注意: (1)反应热和键能的关系 例如:1molH2和1molCl2反应生成2molHCl的反应热的计算。 1moLH2分子断裂开H—H键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1molCl2分子断裂开Cl—Cl键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而2molHCl分子形成2molH—Cl键放出431kJ·mol-1×2mol=862kJ的能量,所以,该反应H2(g)+Cl2(g)=2HCl(g)的反应热 △H===生成物分子形成时释放的总能量—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需要吸收的总能量 ===862kJ·mol--436 kJ·mol-1-243 kJ·mol—1 ===183kJ·mol-1 由于反应后放出的能量使反应本身的能量降低,故规定△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2)反应焓变与反应条件的关系 焓是科学家们为了便于计算反应热而定义的一个物理量,它的数值与物质具有的能量有关。对于一定量的纯净物质,在一定的状态(如温度、压强)下,焓有确定的数值。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具有的能量也不同,焓的数值也就不同;同一物质所处的环境条件(温度、压强)不同,以及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焓的数值也不同。焓的数值的大小与物质的量有关,在相同的条件下,当物质的物质的量

最新通用版高考化学专题复习讲义(共206页 附答案)

最新通用版高考化学专题复习讲义(共206页) 目录 ——化学实验综合题 ——反应原理综合题 ——工艺流程综合题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⑤)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③) 5个解答题之——化学实验综合题 1.(2018全国卷Ⅱ)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Ⅰ.取样、氧的固定 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 Ⅱ.酸化、滴定 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 min,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2S2O2-3+I2===2I-+S4O2-6)。 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2S2O3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和________;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________及二氧化碳。 (4)取100.00 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 mol·L-1 Na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

指示剂,终点现象为________;若消耗Na 2S 2O 3溶液的体积为b mL ,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________ mg·L - 1。 (5)上述滴定完成时,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定结果偏________(填“高”或“低”)。 解析:(1)取水样时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能保证所取水样中溶解氧量与水体中实际溶解氧量基本相同,以减小实验误差。(2)根据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反应生成MnO(OH)2,可写出固氧的反应为O 2+2Mn(OH)2===2MnO(OH)2。(3)由于Na 2S 2O 3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配制该溶液时无需用容量瓶,只需粗略配制,故配制Na 2S 2O 3溶液时,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量筒;所用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这样能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和CO 2,且能杀菌。(4)根据Ⅱ可知MnO(OH)2能将水样中的I - 氧化为I 2,滴定过程中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在滴定终点前I 2遇淀粉变蓝,达到滴定终点时,I 2完全被消耗,溶液蓝色刚好褪去。根据关系式O 2~2MnO(OH)2~2I 2~4Na 2S 2O 3,结合消耗n (Na 2S 2O 3)=a mol·L - 1×b ×10- 3 L =ab ×10- 3 mol ,可求出100.00 mL 水样中溶解氧的 质量为14ab ×10-3 mol ×32 g·mol -1=8ab ×10-3 g =8ab mg ,则该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8ab mg÷0.100 00 L =80ab mg·L - 1。(5)滴定完成时,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读取的 Na 2S 2O 3标准液体积偏小,根据关系式O 2~4Na 2S 2O 3,可知测定的溶解氧的含量偏低。 答案:(1)使测定值与水体中的实际值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 (2)O 2+2Mn(OH)2===2MnO(OH)2 (3)量筒 氧气 (4)蓝色刚好褪去 80ab (5)低 2.(2018全国卷Ⅱ)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 2+ 、Fe 3+ 的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 mol·L -1 的溶液。在FeCl 2溶液 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组同学取2 mL FeCl 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 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 2可将Fe 2+ 氧化。FeCl 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 mL FeCl 2溶液中先加入0.5 mL 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1滴KSCN 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组同学取10 mL 0.1 mol·L - 1 KI 溶液,加入6 mL 0.1 mol·L - 1 FeCl 3溶液混合。分 别取2 mL 此溶液于3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 mL CCl 4充分振荡、静置,CCl 4层显紫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