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标准酸沉降监测系统

国际标准酸沉降监测系统
国际标准酸沉降监测系统

国际标准的酸沉降监测系统

何毅李静敏汤大钢

何毅先生,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工程师;李静敏女士,助理研究员;汤大钢先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

关键词:SCD自动投药控制系统检测仪表

酸雨问题是世界重大环境问题之一。继欧洲和美国之后,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酸雨区。酸性降水出现的区域大,频率高。通常,酸雨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对于某些敏感的水体、河流因酸度的上升而使得多种鱼类的产量明显减少;(2)酸雨会使森林土壤中原有的营养物质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森林退化;(3)酸雨能腐蚀损坏建筑物的结构和所涂涂料,酸化合物干沉降还对汽车等金属构造物进行腐蚀并导致维修费用大大增加;(4)二氧化硫的排放导致大气中硫酸盐粒子的形成,造成能见度下降,其形成的硫酸盐气溶胶会危害公众健康,增加哮喘和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当前中国最主要的酸雨区是中部和南部,严重的酸雨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控制酸雨及其有害影响已成为国家的紧迫任务。

酸沉降科学研究和认识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需要长期、综合性的监测。欧美等国经过30多年长期研究后,在不断总结经验基础上,开发设计出一种国际标准的酸沉降监测方法,并已在许多地区应用。由于亚洲地区经济发展,酸沉降问题日益严重。为将国际标准的酸沉降监测技术应用于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酸雨控制,本文对国际标准的酸沉降监测系统作一介绍。

一系统介绍

1. 国际标准的酸雨监测项目及采样频率

国际标准的酸雨监测项目包括图1所示的两大部分。一部分为必测项目,另一部分为选测项目。

2. 国际标准的酸雨监测的主要仪器设备

a. 气象监测

气象测量包括风速、风向、温度、相对湿度等。(1)最常用的测温方法是利用铂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原理。通常使用Pt100温度计,适用于空气和土壤的长期

监测。(2)测量相对湿度一般使用的被动式湿度计有两类,即毛发湿度计和湿敏电容。精确度应控制在±3%以内。其耗电量都比较低,且一般与Pt100温度探头一起使用。(3)用风向标和风速仪测量水平方向的风向和风速。通常使用螺旋桨翼片或风杯来测量风速。

b. 采样设备

(1)全沉降采样器

全沉降采样器(见图2a)是一种由挪威大气研究所(NILU)制造的专门用于同时采集干湿沉降混和样品的设备。采样器由雨水收集器、钢圈、2.5l瓶子、盖子、滤网、O型圈、篮子和支架组成。收集器部分是由高密度聚氯乙烯制成,而支架则由不锈钢制成。

(2)湿沉降采样器

湿沉降采样器(见图2b)是一种由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气象科学系制造的专门用于采集湿沉降样品的设备。采样器由降水收集器(容量为5l的瓶子)、自动感应盖和漏斗组成。采样器盖子会在传感器感应到有水时自动打开。雨停后采样器会通过内置加热装置烘干传感器;这样感应盖就会自动关闭。采样器可由太阳能作为能源。感应器应经常用蘸有酒精的棉纸清洁。

(3)冲击式采样器(NILU-EK)

EK型冲击式采样器用滤膜组收集空气中的气溶胶和气体。采样头里装有气溶胶过滤器,还安有一个或多个浸透膜,这是该设备的部件之一。采样器在两个通道安有采样头,由控制器、泵、干空气流量计和流量控制器组成。泵按照事先预置时间通过滤膜抽取空气。

(4)PM2.5/PM10颗粒物采样器(NILU-EK)

这种采样器与图3中所描述的冲击式采样器十分相似。颗粒物采样时先用一个冲击器切割大于10μm的颗粒物,见图4;然后用第一层滤膜吸收掉2.5~10μm的大颗粒物,即只让小于2.5μm的颗粒物能通过这个滤膜而被第二层滤膜吸收。这种采样器用于加强观测。建议每年选择一个月做加强观测,并需每日监测,如需要可延长时间。要切割大于10μm的颗粒物,前提是必须保证流量为10L/min,也就是每天14.4m3。需用凡士林膏密封冲击器内部的层面,见图4。

(5)穿透水收集器

挪威林业研究所设计的地表植被穿透水收集器(图5)和林冠穿透水收集器(图6) 。原设计为2l的聚乙烯塑料瓶、一个漏斗(d=11.5cm)、一个带有尼龙过滤网的接口、一个固定样瓶的装置。地表植被穿透水收集器的漏斗口距地表

10cm,它们被放置在PVC管内(d=12cm)。将3个地表植被穿透水收集器放置在加强样地以及土壤溶液水样收集点的地表植被下。林冠穿透水收集器漏斗口距地面1m,在每个加强样地内系统地安置4个林冠穿透水收集器。

(6)土壤水收集器

现有两种不同原理的土壤水收集器:过滤式土壤溶液收集器和陶杯式土壤水收集器。两者区别在于是否在使用过程中抽真空(即小于0.5Psig)。

过滤式土壤水收集器为挪威奥斯陆大学制造的由30cm×30cm大小的塑料盘、尼龙网和有机玻璃管组成(图7)。过滤式土壤水收集器通过管子连接到一个5L的聚丙烯容器,将土壤水导入此容器中。容器上的刻度用于测量已收集到溶液的体积。

陶杯式土壤水收集器(图8)是将一根特氟隆(Teflon)管插入一个PVC瓶。特氟隆管将土壤溶液导进一个放置在土壤表面的瓶子中,瓶子需在使用前抽真空(约为0.5Psig)。

(7)枯落物收集器

枯落物收集器是放置在林冠穿透水收集器旁边的一种采集枯枝落叶的采样装置。枯落物收集器制作简单,制作方法基于挪威林业研究所的设计(图9)。改进后的枯落物收集器是一个0.45m×0.45m的钢圈,然后安上一个褐色或绿色针织物制作的收集袋。枯落物收集器顶端距离地面1m,并固定在木桩上。考虑到每次取样时要更换收集袋,必须准备另外一套收集袋。

c. 监测及实时监测设备

(1)连续二氧化氮采样器(NILU SS2000型)

连续二氧化氮采样器装备了8个采样管(见图10),流速为0.5L/min(大约每24h为0.7m3)。空气流量计安装在电磁阀和泵之间,用于测定穿过采样管空气的流速。

(2)土壤温度感应器

由Geonor出品的热电偶是带有延长电路的热敏电阻。感应器用于测量土壤温度。用手持数字温度计读取土壤温度(Geonor C9003)。感应器通常安装在与土壤溶液收集器相同深度的土层内,温度单位用摄氏度。

(3)土壤湿度计

土壤湿度计(Watermark)由Eijkelkamp出品。土壤湿度计(Eijkelkamp

14.27.05)安装在未受干扰的土壤中,靠近土壤温度计。土壤凭借土壤水势能可留住水使其不流失,土壤湿度计就是用来测量土壤水势能大小。

d. 水坝及水流量计

水坝建于小流域溪流的出口。水坝用于测量水的流量,在小流域计算时须先确定它。坝由一个V型堰、一个流量计(Limigraph)及放置流量计的小房子组成。

3. 国际标准的酸沉降监测的综合分析

采集到的样品需经过样品处理、化学分析和结果计算3个步骤。

(1)气象学数据

气象是对生态系统影响最大的,研究风向、风速、温度、相对湿度等气象变量的量级和变化,是为区分人为干扰和自然现象。

(2)大气化学

冲击式采样器(NILU-EK)、PM2.5/PM10颗粒物采样器(NILU-EK)等仪器采集的样品用于大气化学分析。通过测量空气中各种气体和悬浮物的量,评估空气长距离输送而输入到生态系统中的大气污染物。各种气体和悬浮物可直接落在树冠上,直接影响树木生长;也可通过影响土壤和地表水,间接影响树木生长。

ICP综合监测SO2推荐的方法是碱性浸泡滤网法,再用离子色谱分析。对于那些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高于10g/m3的观测点,使用溶液吸收法的效果会更理想。

在ICP综合监测点监测硫酸盐的推荐方法是碱性浸泡滤膜法采样,然后用离子色谱分析。

监测二氧化氮的方法是化学发光法测量二氧化氮的原理是通过一加热催化转换器使二氧化氮还原为一氧化氮,然后计算(NO+NO2)和NO的浓度差(未经转化器的信号)。

ICP综合监测推荐监测大气气溶胶和气态硝酸中硝酸盐(NO3-(颗粒)+

HNO3(气态))总量的推荐方法是多层滤膜吸收法,再用离子色谱进行分析。

测定臭氧使用紫外吸收法。

二氧化碳的监测使用GAM气体分析方法。

另有一种简单测定SO2、NO2、NH3和O3的方法是被动采样。采样器里面装有浸透过的滤膜。实践证明此方法在没有电力供应的监测点应用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3)降水化学和穿透水化学

湿沉降采样器采集的样品用于监测降水化学,穿透水采样器采集的样品用于监测穿透水化学。监测降水化学目的是测量输入到ICP综合监测点内的降水量和其中的离子(湿沉降)。监测穿透水监测项目的主要目标是监测森林树冠或植被下土壤中总沉积物的输入量。降水和穿透水(TF)的监测内容相似,并且在长距离跨界空气污染协定框架下,与其他UN ECE的工作相比较。污染物随降水沉降到生态系统中,降水被认为是影响环境中自然过程的主要因素。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化合物和营养物的酸化。通过气象、大气化学、穿透水和径流等监测项目的相关信息,就可以推断出某些化合物在整个监测点或者部分监测点的总沉降。

降水化学必须分析的参数:硫酸盐、硝酸盐、铵、氯化物、钠、钾、钙、镁、碱度(pH值)。为了保证数据的质量,还推荐测定电导率。

推荐分析主要离子的方法是离子色谱法,也可使用其他的方法,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Na、K、Ca、Mg,分光光度法测定铵。

推荐测量pH值、强酸或弱酸的方法是电位测定法。可选的测量强酸或弱酸的方法是库仑滴定法。

推荐测量电导率的方法是电导法。

(4)土壤化学和土壤水化学

氮矿化管用于采集土壤样品,土壤温度感应器和土壤温度计测量的土壤温度和土壤潜势也是用于分析土壤化学的主要参数。土壤溶液收集器采集样品用于分析土壤水化学。渗过土壤的呈酸性水溶解和侵蚀岩石,它们释放出阳离子提供给微生物和植物根系所需吸收的养份,然后渗入更深的土层和地下水,并最终流到河流和湖泊中。土壤水与上层土壤中的化学和生物过程密切结合,并且对酸化和氮的污染很敏感。因此,土壤水监测项目对于理解小流域尺度上地下水文化学和生物的微生物影响非常重要。

氮矿化管管子里土壤要用锋利的小刀按照F+H、A+AB、B1层(如果可行)分为3部分,然后测量和记录其长度。把土壤样品在KCl萃取之前应保存在零下18℃。将10g有机质土层土壤和40g矿质土层土壤放入100ml的烧瓶中,然后添加50ml/mol的KCl。然后轻轻的摇动烧瓶30min(每分钟100次)。将悬浮物滤掉(滤纸类型为Blauband, 125mm, Schleicher & Schull, Germany)。分析之前把滤出液保存在4℃下,要尽快分析。用比色法分析NO3-和NH4+的浓度。

对土壤水收集器采集样品要优先进行非金属检测:pH、N化合物、DOC等。加入酸后使金属元素从储存瓶壁析出。

(5)径流水监测

V型堰和流量计是测量径流水的必要仪器。径流是小流域溶质的主要输出方式。通过测量径流和分析径流水浓度,可计算元素流失总量。

确定小流域流量非常重要,最好方法是建一个坝,然后在上面安装自动的水流量计。至少应当记录每日径流量,在高流量、融雪期、大雨、风暴期间,应加大流量测量的频率。在采集水样的时候,也应多进行流量测量。径流水采样应在上游距离坝一段距离处进行。

必分析参数除个别外,都与其他ICP水监测项目相同,并主要与酸度有关。检测方法也与其他监测项目相同。

必选参数:阴离子:氢氧根、硫酸根、硝酸根、氯离子。有机物:溶解有机碳(DOC)。阳离子:氢、钙、镁、钠、钾、无机(非稳态)铝。营养成分:总氮、铵。物理性质:河流径流、精密电导。

(6)枯落物化学

枯落物采样器采集样品风干后称重,然后将样品分为三组:由树枝、细枝、球果组成的粗枯落物, 马尾松针叶,其他(包括叶片、地衣和种子)并称重。并在65℃条件下干燥48h,之后称重,储存到年底。之后进行大量元素(N、P、S、Ca、K、Mg)分析,如同分析针叶样品一样。但是没有必要分析检验样品。

分析树叶可提供很多信息,最重要的是可提供树木营养方面的信息。对树叶表面或内部金属元素的化学分析在某些情况下可提供不同类型污染物的相对含量信息。

二系统在中国的实际应用

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SEPA)、外经贸部和挪威发展合作局(NORAD)联合设立了中国酸沉降综合影响观测研究(IMPSCTS)项目,致力于中国的酸雨研究。项目由中国和挪威的研究机构共同完成。自2000年起开始实施,为期5年。

项目的总体目标是测定和预测在大气污染物,尤其是氮和硫的影响下,陆地和淡水生态系统在较长时期内的状态和变化。它将对对流层中的臭氧、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态效应进行测定。实施此项目有助于提供如天气变化、生物多样性和同温层中臭氧消耗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研究工作所需的数据。项目的重点是提供科学、可信的数据,然后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模拟并协助中国政府制订环境政策。项目把工作重点放在为环境变量建立连续的时间序列上,而不仅仅局限于区域调查上。

IMPSCTS项目已在重庆市铁山坪,贵州省鹿冲关、雷公山,湖南省韶山和广东省流溪河建立符合5个国际标准的酸雨监测点,现场观测已从2001年1月开始。

虽然IMPSCTS项目只开始了两年多,但是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数据,数据包括自动监测设备分析的,还包括进行区域调查时监测点的植被和地形信息,还有就是把采集的样品拿回实验室通过处理,然后再通过各种分析设备分析的数据,仅最后这类分析数据,一个监测点一年就能得到15000多个,这些数据覆盖了几十种离子和参数,像pH值、Ca2+、NO3-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已得到了以下一些初步结论,对于进一步了解酸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1)IMPACTS项目得到的数据证明,中国存在硫的长距离输送。雷公山观测站位于贵州的偏远山区,但是从其那里也可看到沉降了相当数量的硫。因此,在偏远的地方设立观测站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观测站大都位于城市。

(2)IMPACTS观测站硫沉降高的事实也验证了国家监测网络的监测结果。

(3)排放和沉降的关系并非线性的。因此,IMPACTS项目观测站对于揭示排放和沉降量的关系问题非常重要。

(4)硫只是酸沉降组分之一。钙、铵和氮氧化物沉降也非常重要。钙和铵中和了大气中的酸沉降,而且铵还能通过土壤中的化学过程酸化土壤和地表水。

(5)干沉降的总量大于湿沉降。因此,干沉降观测应与湿沉降一样重要。IMPACTS项目对于改进干沉降估算方法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6)氨和氮氧化物对于酸化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氨主要来自于农业(农作物),而主要的硝酸盐都来自于燃烧。到现在为止,关心的焦点是硫排放,以后应在酸沉降控制中考虑氮的削减。

(7)氮氧化物排放有利于臭氧形成。臭氧可以危害到森林和植被,使农作物减产。所以氮氧化物排放的增加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8)既然氨和硝酸盐对于陆地和水体的富营养化有重要作用,对于这些化合物和环境影响的观测就变得非常重要。

(9)氨能改变雨水pH值。因此,pH值并不能很好地反应酸雨酸度,也可说

用pH来表示酸雨的强弱是不科学的,在考虑目标区域的酸雨时,要注意这点。

(10)大气中的颗粒物对酸雨有中和作用。颗粒物有人为和自然两个来源。目前,颗粒物的大量沉降可以减少酸沉降的影响。在总量控制里,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时要求降低颗粒物,这可能导致酸化程度的增加。

(11)在不同观测点监测到森林的生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重庆周边地区的落叶率已达50%。虽然昆虫对于树木危害是最直接的,但是空气污染物的影响也不能轻视。

(12)在中国已有酸雨造成大量经济损失的报告,森林损害和酸雨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IMPACTS项目能够提高对于这种关系的认识。

(13)应该考虑酸雨对于生态系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例如计算临界负荷和临界水平。计算时应该同时考虑几类环境影响。

(14)土壤酸化可使铝发生转移,会对树木造成危害。钙又能改变铝的毒性,所以这两种化合物的观测十分重要。

(15)在“十五”规划中计划削减20%的SO2排放,IMPACTS项目模拟了一个重庆周边地区削减的情景案例,降低酸化的负面影响需大量削减SO2排放。

三结论

在评价酸雨对于环境的影响时要充分考虑它对于森林的危害、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土壤和水体级别的降低和对于健康的影响。所以以往只是局限在城市的酸雨监测不能很好地说明这些问题,而选择远离城市的背景点的酸雨监测更能说明问题。而且,以往的监测只是局限在简单的物理和化学监测上,为评价酸雨的危害需要更全面的监测,不仅应包括常规物理和化学监测,还需纳入对生态系统的观测。综合监测这个概念作为监测生态系统变化的最适合的方法已得到国际上广泛地认可。应考虑在酸雨区范围设立足够数量的国际标准的检测系统。每个系统在3~4km2的监测区域内,进行长期、全方位的生态系统监测十分必要。在世界上这种监测的理念是最前沿的,不管在科学还是经济上,都要求较大投入,所以以前也只在欧洲和美国有相似的观测站,而在发展中国家较少应用。在这方面中国应给予更高的重视。现有5个监测点还不能满足进行酸雨影响评估和控制对策开发的需求。为得到更大区域上的长期的观测数据,还应建设和长时间地运行更多的此类综合观测点。

(全文完)

来源:《世界仪表与自动化》

出版日期:2003年9月

沉降观测规范

沉降观测 1 一般规定 1.1 建筑沉降观测可根据需要,分别或组合测定建筑场地沉降、基坑回弹、地基土分层沉降以及基础和上部结构沉降。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时开始。 1.2 各类沉降观测的级别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速度确定。 1.3 布置沉降观测点时,应结合建筑结构、形状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并应顾及施工和建成后的使用方便。同时,点位应易于保存,标志应稳固美观。 1.4 各类沉降观测应根据剧本规范第9.1节的规定及时提交相应的阶段性成果和综合成果。 2 建筑场地沉降观测 2.1 建筑场地沉降观测应分别测定建筑相邻影响范围之内的相邻地基沉降与建筑相邻影响范围之外的场地地面沉降。 2.2 建筑场地沉降点位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可选在建筑纵横轴线或边线的延长线上,亦可选在通过建筑重心的轴线延长线上。其点位间距应视基础类型、荷载大小及地质条件,与设计人员共同确定或征求设计人员意见后确定。点位可在建筑基础深度1.5~2.0倍的距离范围内,由墙外向外由密到疏布设,但距基础最远的观测点应设置在沉降量为零的沉降临界点以外; 2 场地地面沉降观测点应在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布设线路之外的地面上均匀布设。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可选择使用平行轴线方格网法、沿建筑物四角辐射网法或散点法布设。

2.3 建筑场地沉降点标志的类型及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标志可分为用于监测安全的浅埋标和用于结合科研的深埋标两种。浅埋标可采用普通水准标石或用于直径25cm的水泥管现场浇灌,埋深宜为1~2m,并使标石底部埋在冰冻线以下。深埋标可采用内管外加保护管的标石形式,埋深应与建筑基础深度相适应,标石顶部须埋入地面下20~30cm,并砌筑带盖的窨井加以保护; 2 场地地面沉降观测点的标志与埋设,应根据观测要求确定,可采用浅埋标志。 2.4 建筑场地沉降观测的路线布设、观测精度及其他技术要求可按照本规范第5.5节的有关规定执行。 2.5 建筑场地沉降观测的周期,应根据不同任务要求、产生沉降的不同情况以及沉降速度等因素具体分析确定,并符合下列规定: 1 基础施工的相邻地基沉降观测,在基坑降水时和基坑土开挖过程中应每天观测一次。混凝土地板浇完10d以后,可每2~3d观测一次,直至地下室顶板完工和水位恢复。此后可每周观测一次至回填土完工; 2 主体施工的相邻地基沉降观测和场地地面沉降观测的周期可按照本规范第5.5节的有关规定确定。 2.6 建筑场地沉降观测应提交下列图表: 1 场地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2 场地沉降观测成果表; 3 相邻地基沉降的距离-沉降曲线图; 4 场地地面等沉降曲线图。

房屋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彭水渔塘新村A、B 栋综合楼房屋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房屋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地址:彭水县汉葭街道渔塘社区 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计划工期:工程总工期约450 日历天。 施工面积:商业7868.82 m2,A 栋22310.45m2、B 栋10729.96m2 。 总高度:A 栋:93.200m、B 栋:45.800m。 层数:A 栋27 层/吊2 层、B 栋13 层/吊 2 层。 标准层高:3m 1、地形地貌 该项目区域原始地貌为原车站旧房地基,地形平坦,东面为抗滑桩毛 石挡墙阶梯两台,西面为邻鱼塘街面,南面为居民住宅楼,北面为渔塘上 红砖厂道路, 2、地质构造 拟建场地地址构造上位处郁山背斜西北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293 度∠41 度。场内及邻近未发现有断层,底层连续,岩层产状稳定。 在场地及邻近基岩露头处砂岩中测得两组构造裂隙,其特征分述如下:①组产状48 度∠80~85,微张~闭合状,延伸长1.5~2.5m,间距一般3~5m,局部充填泥质,结构面结合差;②组产状110 度∠65~70,呈微张~闭合状,延伸长5~10m,间距一般 1.5~2.5m,裂面平直,结构面结合差~一般。结构面为硬性结构面;③层面产状293度∠41 度间距0.3~0.6m,层面平直,结合差。 3、地层岩性 1 重庆江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彭水渔塘新村 A 、B 栋综合楼 房屋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据钻探揭露场地内底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 残破积含块石粉 质粘土,下伏基岩为奥陶系下统大湾组页岩。 整个场地下伏层为下伏三叠系下统嘉陵江( T 1J )组灰岩,灰白色、 褐灰色,主要成份为碳酸盐类矿物,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地表岩 溶多以溶沟、溶槽为主,多沿构造线发育,规模大小不等,形态各异。 4、不良地质现象 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 场内及邻近未发现滑坡、 崩塌、泥石 流等不良地质现象。 5、持力层及基础形式 拟建场地内已经存在的人工填土和含块石粉质粘土在场地内分部较 零星, 且厚度变化大, 不宜选作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 强风化基岩厚度较 小,不能选作基础持力层; 中等风化基岩承载力高, 是理想的基础持力层。 各拟建物的基础持力层选择在中风化基础持力层, 基础型式为机械旋挖孔 桩和人工挖孔桩。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 三、沉降观测的等级确定 该工程建筑物的基础均为机械旋挖孔桩和部分人工挖孔灌注桩, 甲级 基础设计。按规范要求需要进行沉降观测,结合《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和 《工程测量规范》有关规定, 并参考同类工程经验, 确定该项工程属二等 变形监测等级,即: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 ±0.5mm ,相邻点高差中误差 ≤ ±0.3mm 。 2 重庆江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地面沉降监测

地面沉降监测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Technical code for land subsidence monitor and control (征求意见稿) 2008 上海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for land subsidence monitor and control 主编单位: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批准单位: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施行日期:2008年月日

2008 上海 35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沪建交[2008] 号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批准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为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由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等单位主编的《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经有关专家审查和我委审核,现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该规范统一编号为,其中1.0.4为强制性条文。自2008年月日起实施。本规范由市建设交通委负责管理,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负责解释。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二○○八年月日

前言 本规程是根据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沪建交[2007]184号文的要求,由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依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2003年第384号)以及上海市政府《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办法》(上海市人民政府令2006年第62号),密切结合上海市地面沉降监测与控制的工程实践,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和广泛征求本市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的。 本规程对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工作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适用于上海市行政区域内地面沉降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本规程共分五章,内容包括:1.总则;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4.地面沉降监测;5.建设工程地面沉降监测;6.地面沉降防治;7.成果编制和归档及其条文说明。 本规程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具体由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负责

酸沉降化学

第九章酸沉降化学 本节内容要点:酸雨、酸雨研究概况、我国酸雨概况、降水的化学组成和性质、酸雨的形成、酸雨的危害、酸雨研究及污染控制中有关问题等。 酸沉降化学的研究开始于酸雨。50年代欧洲发现了降水酸性逐渐增强的趋势,酸雨问题受到普遍重视。由于酸雨的危害较大,形成过程复杂,影响面广、持久,还可以远距离输送,酸雨问题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各国相继大力开展酸雨的研究,纷纷建立酸雨的监测网站,制订长期研究计划,开展国际间合作。近几年在酸雨研究中发现酸的干沉降不能低估,引起的环境效应往往是干、湿沉降综合的结果。因此,过去被大量引用的"酸雨"的提法已逐渐被"酸沉降"所取代。 酸沉降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降水,如雨、雪、雾、冰雹等迁移到地表(湿沉降),或酸性物质在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表(干沉降)的过程。酸沉降化学就是研究在干、湿沉降过程中与酸有关的各种化学问题,包括降水的化学组成、酸的来源、形成过程和机理、存在形式、化学转化及降水组成的变化与趋势等。因酸的干沉降研究工作起步较晚,故有关这方面的资料较少。本节将着重介绍酸的湿沉降化学,主要内容包括酸雨的研究概况、形成机理及危害等。 一、酸雨的研究概况 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称为酸雨。最早引起注意的是酸性降雨,所以习惯上统称为酸雨。酸雨是降水水质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已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特征,是当代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有关酸雨的研究及防治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现代酸雨的研究是从早期的降水化学发展而来的。早在1761~1767年,Marggraf就进行了雨雪的降水化学测定。1872年英国化学家R.A.Smith在其《空气和雨:化学气象学的开端》一书中首先使用了"酸雨"这一术语,指出降水的化学性质受燃煤和有机物分解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指出酸雨对植物和材料是有害的。 本世纪以来,全世界酸雨污染范围日益扩大,由北欧扩展到中欧,又由中欧扩展到东欧,几乎整个欧洲地区都在降酸雨。在美国东部和加拿大南部酸雨也已成为棘手的问题。在北美地区,降水pH值只有3~4的酸雨已司空见惯。美国的15个州降雨的pH平均值在4.8以下。西费吉尼亚甚至下降到1.5,这是最严重的记录。在加拿大,酸雨的危害面积已达120~150万km2。酸雨也席卷了亚洲大陆。1971年日本就有酸雨的报道,该年9月,东京的一场小雨,有十几个行人感到眼睛刺痛。1983年日本环境厅组织酸雨委员会进行降水化学组成的监测和湖泊水质调查。几年的调查结果初步表明,pH的年平均值处于4.3~5.6之间。 我国对酸雨的研究始于70年代末期。当时在北京、上海、南京、重庆和贵阳等城市开展了局部研究,发现这些地区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酸雨问题,西南地区则很严重。1982~1984年我国开展了酸雨的调查,为了弄清降水酸度及化学组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 首先我们先了解建筑物沉降观测的相关内容: 沉降观测即根据建筑物设置的观测点与固定(永久性水准点)的测点进行观测,测其沉降程度用数据表达,凡三层以上建筑、构筑物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人工、土地基(砂基础)等,均应设置沉陷观测,施工中应按期或按层进度进行观测和记录直至竣工。随着工业与民用建筑业的发展,各种复杂而大型的工程建筑物日益增多,工程建筑物的兴建,改变了地面原有的状态,并且对于建筑物的地基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这就必然会引起地基及周围地层的变形。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对于沉降的基本要求: 5.1.1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

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5.1.2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5.1.3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5.1.4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9.1节的规定。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5.1.5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5.5建筑物沉降观测 5.5.1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建筑物沉降观测标准及验收规范34888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 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用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

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2、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不是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3、观测点的要求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酸沉降

AIR POLLUTION CONTROL 天津大学

第二章

2-3

酸沉降的定义 ?酸沉降包括“湿沉降”和“干沉降”。 ?湿沉降通常指pH值低于5.6的降水,包括雨、雪、雾、冰雹等各种降水形式。最常见的就是酸雨,这种降水过程称为湿沉降。 ?干沉降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在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面的过程。目前,人们对酸雨的研究较多,已将酸沉降与酸雨的概念等同起来。

酸沉降历史事件 酸雨最早出现在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随后扩展到中欧和东欧,直至覆盖整个欧洲。20世纪80年代初,整个欧洲的降水pH 值为4.0~5.0,雨水中的硫酸盐含量明显升高。 北美大陆发现酸雨较欧洲晚。1978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批准实施大气沉降物评价计划(NADP ),并于1980年签定了《跨国大气污染备忘录》,美国国会于1990年通过了《清洁大气法修正案》,规定电厂到2010年应在1980年的基础上,将SO 2的排放量减少1000万t ,达到890万t 。 在亚洲,关注酸雨较多的国家是日本、韩国和中国。日本先后开展了2次全国性五年酸雨调查;韩国于198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监测酸雨;我国酸雨研究工作始于70年代末期。我国2010年左右酸雨治理的效果开始呈现。

①大气中可能形成酸的物种是:含硫化 合物-SO2、SO3、H2S、(CH3)2S(二甲基硫DMS)、(CH3)2S2(二甲基二硫DMDS),羰基硫COS、CS2、CH3SH 硫酸盐和硫酸;含氮化合物-NO、NO2、N2O,硝酸盐,硝酸,以及氯化物和HCl等。 ②国外酸雨中硫酸与硝酸之比为2:1,我国酸雨以硫酸为主,硝酸量不足10%。

地面沉降监测基岩标、分层标建设与验收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基岩标、分层标建设与验收技术规范》 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为规范河南省范围内地面沉降监测基岩标、分层标的建设工作,统一建设与验收的程序和技术标准,进一步提高地面沉降监测的工作效率和监测效果,编制本规范。 地面沉降是在自然原因或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其主要危害有:(1)毁坏建(构)筑物和生产设施,尤其是对地铁、管廊等地下构筑物影响极大;(2)不利于建设事业和资源开发;(3)造成海水倒灌。目前,地面沉降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建设、制约经济发展的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问题。截至目前,全国有50多个城市出现了地面沉降现象,累计沉降量超过200mm的地区达到7.9万Km2,并且仍在继续扩大,长三角地区、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已成为地面沉降的重灾区。 为有效减轻和消除地面沉降环境地质问题、防治地质灾害,保证经济建设持续、绿色、稳定地发展,中央及省市各级政府对地面沉降问题都十分重视。2012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2020年)》,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河北、河南等地均在实施地面沉降监测工作。基岩标、分层

标是地面沉降监测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监测工作的必须手段。这方面的技术标准却相对滞后,全国范围内没有基岩标、分层标建设与验收的技术标准。 华北平原是地面沉降的重灾区,不同区域的沉降中心有连成一片的发展趋势。我省多地存在地面沉降现象,且情况日趋严重。为准确监测地面沉降程度及其发展趋势,以有效控制和消除其造成的危害,郑州航空港区、开封市区、郑州市区相继建设了地面沉降监测基岩标。今后一些年,省内各市也将陆续建设地面沉降基岩标和基岩标。 根据省内地质条件和地面沉降的特征,编制地面沉降监测基岩标、分层标建设与验收的技术规范,可以为我省基岩标、分层标的建设提供直接依据,统一建设和验收的技术标准。能够进一步提高全省地面沉降监测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提高监测技术水平和监测精度,为有效控制和消除地面沉降问题发挥作用。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 (一)、任务来源 为规范河南省范围内地面沉降监测基岩标、分层标的建设和验收工作,2019年7月,河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环境调查院提出编制《地面沉降监测基岩标、分层标建设与验收技术规范》(河南省地方标准)的立项申请。2019年12月23日,《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19年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

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3 刘菊秀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州510650) 摘 要 酸沉降影响下物质循环及其不平衡研究;酸沉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森林水化学 方面的研究;酸沉降下重金属的活化研究;酸沉降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酸沉降和气候变化对森林的影响;模拟酸雨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生长的影响;酸沉降下土壤风化问题的研究;运用模型对酸化问题的研究;森林土壤人为和自然的酸化;酸沉降临界负荷的研究;酸沉降和其它污染物对植物的联合影响;酸化土壤恢复研究等方面介绍了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现状,并阐明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关键词 酸沉降,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 X1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03)05-0113-05 Current and future study about effects of acid deposition on forest ecosystems.L IU J uxiu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ruangz hou 510650,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3,22(5):113~117.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effect of acid deposition on forest ecosystems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effects of acid deposition on element cycling and nutrient imbalance ;the effects of acid deposition on the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the study on the forest water chemistry ;the study on the activation of heavy elements affected by acid deposition ;the study on the plant growth affected by acid deposition ;the joint effects of acid deposition and climate on forests ;the effects of simulated acid rain o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plant growth ;the study on the soil weathering ;the modeling of problems brought by acid deposition ;soil anthropic and natural acidification in the forests ;the study on critical charge of acid deposition ;the joint effects of acid deposition and other pollutants on plants ;and the study on the restoration of acid soil.It also clarified the future study di 2rection and the problems that 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K ey w ords acid deposition ,forest ecosystem ,effect ,current study ,future study. 3广东省环境保护局资助项目(2000209)。收稿日期:2002-08-29 改回日期:2002-11-07 1 引 言 酸沉降包括干、湿沉降。湿沉降一般系指p H 值低于516的天然降雨以及酸雪、酸雾等。干沉降是指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以及包含硫、氮氧化物的颗粒随风而降。而现在很多情况下把酸雪酸雾和酸 性粉尘降落物都统称为“酸雨”[3] 。酸雨或酸沉降导致的环境酸化与危害是21世纪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研究分析酸沉降的研究进展有助于了解研究现状,采取新的研究措施和新的酸沉降控制对策。2 酸沉降简史 早在18世纪中叶,人们就已经注意到煤烟引起的腐蚀和致病。1872年史密斯《大气和雨化学气象学的开端》一书问世,第一次使用了“酸雨”这个术语,并指出酸雨系燃烧产生,而且可以远距离输送[1]。20世纪50~60年代,北欧的瑞典和挪威南 部地区开始受到来自欧洲中部工业区酸性大气污染 物的影响。60年代末,酸雨导致的湖水酸化已经十分明显,酸雨的区域性危害已明朗化。70~80年代,酸雨由北欧扩展到中欧。在地球西半球的北美,也形成了大面积酸雨区,酸雨的世界性危害趋势已露端倪。80年代以来,在北美和欧洲以外的其它地区也时有酸雨的报道,特别是作为世界燃煤大国的中国,酸雨危害面积迅速扩大。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亚洲国家,巴西、委内瑞拉等南美洲国家,尼日利亚和象牙海岸等非洲国家都报告发生了酸雨。这表明酸雨已由欧美发达国家向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发展[22]。 3 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概况311 物质循环及其不平衡研究 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3,22(5):113~117

沉降观测招标技术要求

沉降观测招标技术要求 一、前言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彭州市龙门山镇,需观测的项目包括B5地块设计要求的单位工程。 2.沉降观测目的 了解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情况,为设计、施工部门提供准确的数据。同时,也为该建筑物的最终验收提供可靠的资料。 二、编制依据 1.结构设计总说明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02) 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4.《地基与基础工程及验收规范》(GBJ50202-2002)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上述规范、标准、规程仅是本工程建设的最基本要求,并未包括实施中所涉及到的所有规定、标准和规程。在施工中对于上述未尽事宜,按国家和地方现行的规定执行。 三、沉降观测的任务及其内容 1.观测点的设置:按照建筑设计单位提供的《结构设计总说明》,并根据沉降观测的有关规定,布置沉降 观测点(须设计确认并以甲方书面通知为准);另外,需在建筑物附近较隐蔽且土层较稳定的地方设置不少于4 (每栋) 个永久性的基准点,每次观测前先校核基准点的稳定性,判断选择稳定点作为沉降观测的起算点,基准点的布设是根据现场踏勘的情况考虑基准点的稳定性和观测精度要求布设的。基坑沉降观测为基坑深度超过5m或基坑周边环境复杂的需做沉降观测。观测点设置为延基坑30m设置一个测点。 2.沉降观测精度、时间、次数: a.观测精度: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要求为二级。 b.观测时间、次数: 沉降观测工程至少4个周期,在主体结构封顶前,至少观测2个周期(基础完成后28天测一次,主体施工每两层至少观测一次);结构封顶后进行室内外装修期间,至少观测2个周期(内部装修完后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编制说明 (2) 1.编制依据 (2) 2.编制原则 (2) 3.编制范围 (2) 三、监控测量组织体系机构 (3) 1.组织机构 (3) 2.监控量测管理 (3) 四、高填方路基位移与沉降观测 (3) 1.位置桩埋设及观测 (3) 2.水准点埋设及精度要求 (4) 3.观测频率 (4) 4.施工中观测控制标准 (5) 5.观测成果及成果整理要求 (5) 五、路基软基换填沉降观测 (5) 1.作业准备 (5) 2.技术要求 (6) 3.施工顺序 (6) 4.观测频率 (6) 5.测量成果统计及分析 (7) 六、高边坡沉降观测 (7) 七、观测实施流程 (8) 八、报警方法 (9) 1.稳定控制标准 (9) 2.报警流程 (10) 九、监测技术要求 (10) 1.人工巡视 (10) 2.裂缝监测 (10) 3.监测频率 (11) 十、监测设施保护 (11) 十一、安全管理 (11) 1.加强安全生产教育 (11) 2.做好监测施工现场安全措施 (12) 3.制定相关应急预案 (12)

高填方及高边坡位移、沉降观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为广东省汕(头)至湛(江)高速揭博段T7标段,路线起于五华县梅林镇梅新水库下游,起点桩号为K132+020,路线向西在梅林镇琴口村附近跨琴江,设琴江大桥,其后在告岭村附近设梅林互通与县道X003连接,路线向西经锡古塘至曾洞,经鹅公塘至官洞,设官洞大桥跨龙华路,设华阳互通与省道S120和龙华路连接,路线终点位于华阳镇古塘角村,终点桩号为K142+000,路线全长9.980Km。 本合同段内路堑高边坡共计25段,其中主线有15段,梅林互通5段,华阳互通5段;设置沉降桩共有78个,其中主线40个,梅林互通23个,华阳互通15个。高填方路基共25段,其中主线内有15段,梅林互通5段,华阳互通5段,设置观测桩94个,其中主线51个,梅林互通20个,华阳互通23个,且大部分高填方处于软基换填位置。为掌握高边坡及高填方施工中的安全和稳定,另一方面能正确预测工后沉降,使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详见附表)。 二、编制说明 1.编制依据 1.1《广东省汕头至湛江高速公路揭西大溪至博罗石坝段第七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1.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1.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F80/1-2004); 1.4中交一公局多年高速公路施工经验。 2.编制原则 结合业主下发的设计图纸和本项目现场踏勘,充分满足工期、质量、安全、环保及文明施工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做到布局合理、突出重点、全面展开、平行作业、科学组织、均衡生产、以保证施工连续均衡地进行。严格遵守合同文件明确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与验收标准。 3.编制范围 本施工方案适用于汕湛高速揭博项目T7标K132+020~K142+000段高填方路基、高边坡施工。

沉降观测点规范

沉降观测点规范 篇一:沉降观测规范 沉降观测 1 一般规定 1.1 建筑沉降观测可根据需要,分别或组合测定建筑场地沉降、基坑回弹、地基土分层沉降以及基础和上部结构沉降。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时开始。 1.2 各类沉降观测的级别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速度确定。 1.3 布置沉降观测点时,应结合建筑结构、形状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并应顾及施工和建成后的使用方便。同时,点位应易于保存,标志应稳固美观。 1.4 各类沉降观测应根据剧本规范第9.1节的规定及时提交相应的阶段性成果和综合成果。 2 建筑场地沉降观测 2.1 建筑场地沉降观测应分别测定建筑相邻影响范围之内的相邻地基沉降与建筑相邻影响范围之外的场地地面沉降。 2.2 建筑场地沉降点位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1 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可选在建筑纵横轴线或边线的延长线上,亦可选在通过建筑重心的轴线延长线上。其点位间距应视基础类型、荷载大小及地质条件,与设计人员共同确定或征求设计人员意见后确定。点位可在建筑基础深度 1.5~ 2.0倍的距离范围内,由墙外向外由密到疏布设,但距基础最远的观测点应设置在沉降量为零的沉降临界点以外;

2 场地地面沉降观测点应在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布设线路之外的地面上均匀布设。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可选择使用平行轴线方格网法、沿建筑物四角辐射网法或散点法布设。 2.3 建筑场地沉降点标志的类型及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标志可分为用于监测安全的浅埋标和用于结合科研的深埋标两种。浅埋标可采用普通水准标石或用于直径25cm的水泥管现场浇灌,埋深宜为1~2m,并使标石底部埋在冰冻线以下。深埋标可采用内管外加保护管的标石形式,埋深应与建筑基础深度相适应,标石顶部须埋入地面下20~30cm,并砌筑带盖的窨井加以保护; 2 场地地面沉降观测点的标志与埋设,应根据观测要求确定,可采用浅埋标志。 2.4 建筑场地沉降观测的路线布设、观测精度及其他技术要求可按照本规范第5.5节的有关规定执行。 2.5 建筑场地沉降观测的周期,应根据不同任务要求、产生沉降的不同情况以及沉降速度等因素具体分析确定,并符 2 合下列规定: 1 基础施工的相邻地基沉降观测,在基坑降水时和基坑土开挖过程中应每天观测一次。混凝土地板浇完10d以后,可每2~3d观测一次,直至地下室顶板完工和水位恢复。此后可每周观测一次至回填土完工; 2 主体施工的相邻地基沉降观测和场地地面沉降观测的周期可按照本规范第5.5节的有关规定确定。 2.6 建筑场地沉降观测应提交下列图表: 1 场地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完整word版)房屋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重庆江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1 房屋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地址:彭水县汉葭街道渔塘社区 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计划工期:工程总工期约450日历天。 施工面积:商业7868.82 m2,A栋22310.45m2、B栋10729.96m2。 总高度:A栋:93.200m、B栋:45.800m。 层数:A栋27层/吊2层、B栋13层/吊2层。 标准层高:3m 1、地形地貌 该项目区域原始地貌为原车站旧房地基,地形平坦,东面为抗滑桩毛石挡墙阶梯两台,西面为邻鱼塘街面,南面为居民住宅楼,北面为渔塘上红砖厂道路, 2、地质构造 拟建场地地址构造上位处郁山背斜西北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293度∠41度。场内及邻近未发现有断层,底层连续,岩层产状稳定。在场地及邻近基岩露头处砂岩中测得两组构造裂隙,其特征分述如下:①组产状48度∠80~85,微张~闭合状,延伸长1.5~2.5m,间距一般3~5m,局部充填泥质,结构面结合差;②组产状110度∠65~70,呈微张~闭合状,延伸长5~10m,间距一般1.5~2.5m,裂面平直,结构面结合差~一般。结构面为硬性结构面;③层面产状293度∠41度间距0.3~0.6m,层面平直,结合差。 3、地层岩性

据钻探揭露场地内底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残破积含块石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奥陶系下统大湾组页岩。 整个场地下伏层为下伏三叠系下统嘉陵江(T1J)组灰岩,灰白色、褐灰色,主要成份为碳酸盐类矿物,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地表岩溶多以溶沟、溶槽为主,多沿构造线发育,规模大小不等,形态各异。 4、不良地质现象 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内及邻近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 5、持力层及基础形式 拟建场地内已经存在的人工填土和含块石粉质粘土在场地内分部较零星,且厚度变化大,不宜选作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强风化基岩厚度较小,不能选作基础持力层;中等风化基岩承载力高,是理想的基础持力层。各拟建物的基础持力层选择在中风化基础持力层,基础型式为机械旋挖孔桩和人工挖孔桩。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 三、沉降观测的等级确定 该工程建筑物的基础均为机械旋挖孔桩和部分人工挖孔灌注桩,甲级基础设计。按规范要求需要进行沉降观测,结合《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和《工程测量规范》有关规定,并参考同类工程经验,确定该项工程属二等变形监测等级,即: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0.5m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0.3mm。

德州地面沉降监测与成果分析

德州地面沉降监测与成果分析 德州地面沉降监测与成果分析 摘要:本文介绍了德州地面沉降监测的作业情况及原点组的建立。在济南市的鹊山上,设立了3块岩层水准标石的原点组;使用美国Trimble DiNi 12 电子水准仪和条码式铟钢水准标尺施测二等精密水准238km,联测各类水准点73个。对观测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在德州城区西部形成一个较明显的沉降区域,沉降中心年均沉降量为62.5 mm。建议在其周边增埋地面观测标石,进行加密观测,以掌握其变化规律。 关键词:地面沉降;监测;水准测量;沉降量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peration situation of ground subsidence monitoring of Dezhou cit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fundamental point group. On Queshan mountain of Jinan city, setting up fundamental point groups with three rock levels, and using the US Trimble DiNi 12 electronic level and bar code typed indium level steel rod, we tested level second precision 238 km, and jiont tested 73 standard points of all kinds. Through analying the observation and statistics, we found that there formed a obvious subsidence area in the west of Dezhou city with an average annual settlement of 62.5 mm in the center. Thus, we suggests that the groun observation markstonesshould be buried more around the surrounding to closely observe and master the change rule. Keywords: the ground settlement; testing;leveling;settlement 中图分类号:X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概述 德州市地处山东省的北部,西与河北省的故城、景县相邻;北与

酸沉降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兰浩洋20084863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管(测)08-1 四川雅安) 摘要:“酸沉降”是全球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也是生 态学研究的热门问题。近年来,人们普遍将大面积的森林死亡归因于酸雨的危害。本文就对酸沉降作用下森林衰退的状况,总结了酸沉降对森林植物的影响,改善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措施,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酸沉降森林生态系统影响措施方向 酸沉降通常是指pH<5.6的大气化学物质通过降水、扩散和重力作用等过程降落到地面的现象或过程[1]。酸沉降不但引起大气酸化、土壤酸化和水体酸化,也对处于这三大环境因子作用下的森林植物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森林植物在生物圈中的特殊地位,以及破坏后的难以恢复和治理,使得对它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分析酸沉降对森林植物的影响研究有助于了解研究现状,提高人们对酸沉降及其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方面的认识。 1 酸沉降与森林生态系统 1.1我国酸沉降对森林影响现状 由酸沉降引起的森林衰退和死亡约1.14×106 hm2。在受酸雨危害最严重的四川盆地和贵州省,森林受害面积分别达到2.756×105hm2和1.405×105 hm2。其中,重庆南山1 800 hm2的马尾松已死亡46%,峨眉山金顶冷杉死亡率达40%,四川奉节县茅草坝林场6000 hm2华山松已死亡96%,柳州市区和郊区的一些林木也出现了较严重的衰退症状[2]。 2酸沉降对森林植物的影响及其机理 森林衰退的原因一般认为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造成直接影响;二是对森林的间接影响,即认为酸沉降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引起土壤的酸化,造成植物营养不良,有毒元素活化,重金属释放,进而影响植物生长和森林衰退[3]。 2.1 直接影响 2.1.1 植物体形态 2.1.1.1 伤害叶片 叶片是植物与大气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大气污染物最先进入植物体的门户。因此,植物的伤害症状最早出现在叶片上[4]。干、湿沉降都会改变植物叶片表面蜡被层和角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精选】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精选】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 5.1 一般规定 5.1.1 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5.1.2 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5.1.3 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5.1.4 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9.1节的规定。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5.1.5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5.5 建筑物沉降观测 5.5.1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 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 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置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 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5.5.3 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形式。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式可按本规程附录D规定执行。当应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标志的型式及其埋设,应根据采用的静力水准仪的型号、结构、读数方式以及现场条件确定。标志的规格尺寸设计,应符合仪器安置的要求。 5.5.4 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应按本规程第3.0.4条的规定确定。未包括在水准线路上的观测点,应以所选定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作为精度要 求施测。 5.5.5 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应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1 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