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原理论文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马克思原理论文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马克思原理论文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论唯物主义史观和历史主体的能动性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读书报告

摘要(Abstract):《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又称《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评述法国历史事件的重要政治论著,也被视为是其最富有才华的一部作品。马克思在其中阐述了自己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历史人物的主观能动性、资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特征、政治斗争的复杂性、斗争的外在形式与其实际内容的矛盾差异性等观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政治方面的内容,对当代社会也具有很强的启示性。本文仅选取《雾月十八日》第一章,以唯物史观为角度做简要解读。

关键词(key words):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现实意义

《雾月十八日》以其深邃的政治内涵和高远的前瞻性曾被恩格斯称为“天才的著作”。共和八年雾月十八日原本是拿破仑发动政变、实施军事独裁的日子,而他的侄子路易·波拿巴的政变实际发生在1851年12月2日。马克思在此借用了“雾月十八日”来讽刺路易·波拿巴模仿拿破仑的拙劣、平庸表演。

历史唯物主义普遍原理告诉我们,历史不是随意的,是由特定的历史条件和人民群众的普遍意志共同决定的,是客观的。几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引起了很大程度上的误解。很多学者基于阶级性、时代局限和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一些错误阐释,迷信英雄主义史观,不能明晰唯物史观。《雾月十八日》这部作品脉络井然地向我们论证了法国革命进程中的历史、政治与阶级分析法背后的唯物史观,同时也肯定了历史人物的主观能动作用。尤其是第一章具有统领全文的作用,用比喻性的语言形象生动地阐释了历史创造因素的来源、历史发展的曲折性以及英雄人物对于历史所能起到的反作用。另外,在这一章中,马克思还对无产阶级的斗争作出了高度赞扬的评价,对他们的失败感到惋惜。

一、《雾月十八日》第一章唯物史观解读

(一)历史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上创造的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当一个新生革

命处于萌芽状态之时,为了使更多人接受这种革命,减少革命中预期的冲突规模,也为了给自己的革命盖上一个具有合适理由的“帽子”,人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为自己效劳,借用他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衣服,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的一幕”。马克思在这里运用了几个并列的例子来进行具体的说明:路德利用使徒保罗;1789-1814年革命利用罗马;1848年则是时而模仿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而模仿1793-1795年(拿破仑当政)。

可以看出,马克思对于前两个“模仿”——马丁·路德和法国大革命是持肯定态度的。在类似这两种革命过程中,“使死人复生是为了赞美新的斗争”,“是为了在想象中夸大某一任务”,“是为了再度找到革命的精神”。革命的果实一旦取得,人们就要进入到新的时代中来,把创造历史的过程中作为工具的,历史中尘腐的东西丢弃。正如我们熟悉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为了借用古典的回归来修复生而为人的精神,解放出人的本性中自然自觉自为的部分,而不是真正地重建古制,古典的复兴只是要在中世纪的压抑环境中寻求解放的途径和力量,让自己的变革具有激荡人心的回响。他们的斗争虽然借用了历史的倒影,却已然是建立在历史条件之上的现实升华。

而另一种历史“模仿”的方式受到了马克思的无情批判:路易波拿巴的主观活动不是为了新的萌芽,而是旧的回复,是“拙劣地模仿旧的斗争”,为“模仿”而“模仿”。

无论是哪一种模仿历史的形式,都离不开历史本身作为“背景”和“原料”。先前发生的历史事件提供后人以经验、模素、共同意识,这是此后的历史活动家们不得不参考和借鉴的,即“吸取历史的教训”。即便不是有意识地去借鉴,他们的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也已经给他们刻上了历史的烙印。从此角度而言,历史不仅给人们创造新历史的可能性,还制约着历史创造的“原料”。因此,可以说,一切人类创造历史的活动都离不开既定的历史条件。

(二)历史的前进和发展是曲折的

马克思在第一章中简明扼要地对比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

正如马克思所总结的那样,资产阶级革命总是突飞猛进,接连不断地取得戏剧的胜利效果,但这种革命却十分短暂,很快就达到自己的顶点,在整个社会还未醒悟之时,就已经开始并长期消沉下去了。波拿巴的称帝就是这长期消沉中的一个部分。当资产阶级已经欢庆自己共和国的喜悦之时,保守的力量已经集结起来,并运用欺骗性的手段将社会权力再次回集到几个人的手里去。可是,“看起来仿佛社会现在退到他的出发点后面去了,实际上社会首先要为自己创造革命所必需的出发点,创造唯一能使现代革命成为真正革命的形势、关系和

条件”。马克思的这一论断显而易见地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中“历史呈螺旋式上升发展”的论断,历史的曲折性和它的上升性总是辩证存在的,人类不会永远地陷入消沉和泥潭,当整个人类的发展处于低谷时,我们总能谋求并实践新的社会制度蓝图,在失败与成功的经验中寻觅到再次发展的道路。

无产阶级革命更加体现了历史的曲折、循环,如马克思语,无产阶级革命“经常自我批判,往往在前进中停下脚步,返回到仿佛已经完成的事情上去,以便重新开始把这些事情再做一遍;它十分无情地嘲笑自己的初次行动的不彻底性、弱点和拙劣;它把敌人打倒在地,好像只是为了要让敌人从土地中汲取新的力量并且更加强壮地在它面前挺立起来”。可惜的是,在马克思写下这篇绝世文章之时,法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正好处于低谷——六月革命的失败使他们看起来“退到革命舞台的后台去了”。

在《雾月十八日》写作之时,无产阶级在整个法国大革命的过程中正被一次又一次的挫败包裹着。二月革命后,巴黎无产阶级在具有“妥协”性质的临时政府中获取了一个比较满意的位置,在他们还沉浸在开辟新前景的喜悦之中时,“旧的社会力量却在集结、联合、醒悟”,并且获得了“农民和小资产者的意外支持”。之后无产阶级对抗“国民议会”的成立发动了五月十五日事变,但这次事变只纠集起一部分无产阶级的真正领袖,失败后他们“在我们所考察的整个周期中退出了社会舞台”。六月革命的失败更为惨烈。“每当运动好像又重新开始时,无产阶级就企图再向前推进,可是劲头越来越弱,成效也越来越小。每当无产阶级上面的某个社会阶层进入革命动荡时,无产阶级就跟它缔结同盟,从而分享了各个政党依次遭受到的全部失败”。马克思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失败背后的问题:“不去利用旧世界自身所具有的一切强大手段来推翻旧世界,却企图躲在社会背后,用私人的办法,在自身有限的生存条件的范围内实现自身的解救,因此必然是要失败的。”历史的曲折不是经验的无用的堆积和重复,而恰恰是后人推进社会发展“质变”可能性中的必要考察内容。当时法国的无产阶级并没有专门总结自己运动的失败,马克思替他们总结了,同时他也肯定了他们的阶级斗争是有意义的——“无产阶级至少是带着进行过世界历史性的伟大斗争的光荣而失败的;不仅法国,而且整个欧洲都被六月的地震所惊动”。

马克思对于社会主义光明前景的论断得到了后来俄国革命、苏联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等历史事实的证实。在这些革命的过程中,同样充满了艰辛、曲折。因而,历史是曲折的,也是前进的。

(三)英雄人物在推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到能动作用

马克思用“替法老找金子”这个例子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英雄人物对历史过程发展导向的影响。法国人在革命的过程中不能摆脱对拿破仑的追念。1951年12月10日的选举证明了

这一点。无数小资产者、农民因为自身阶级属性中的自私性和狭隘性,他们怀念拿破仑对他们生存生产的利好政策,并把这份追忆附加到了与拿破仑有亲缘关系的路易·波拿巴身上——他们坚信血液里保存的遗志促使波拿巴会像拿破仑一样给予他们创造财富的空间和机会,他们“所得到的不只是一副老拿破仑的漫画,他们得到的是漫画化的老拿破仑本身,是在

19世纪中叶所应当出现的老拿破仑”。显然波拿巴也间接地利用了这一点来实现自己的野心。

虽然波拿巴专政的性质完全不同与拿破仑专政,是历史的倒退,但拿破仑作为英雄人物的影响力在波拿巴上台的过程中确然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历史人物在历史中不仅仅只会起到倒退作用,他们还可以推动历史的发展。在中国现当代民主化进程中,孙中山创立中华民国,毛泽东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都是关键历史人物在推动着历史的发展。

三、现实意义与结论

(一)直接现实意义

《雾月十八日》第一章中,通过马克思对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总结,我从中得出了两方面的教训意义:

其一,要始终对旧的社会腐朽势力保持警惕。二月革命后的无产阶级过于陶醉在新社会蓝图中而忘记了眼前迫在眉睫的阶级斗争,从而失去了社会中相对优势的阶级地位。在当今社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文化侵略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思想观念,这种情况不利于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团结,我们要对文化侵略的现象保持警惕,发展文化“软实力”,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抗资本主义文化渗透。

其二,要时刻保持斗争精神。六月革命之后,无产阶级逐渐变得软弱和妥协起来,妄图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赢得统治权,这种想法终究是错误的,徒劳的。当今我国要想保持社会主义国家内在凝聚力,必须时刻牢记国家的阶级属性,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前提,对那些破坏人民利益的行为进行深刻的斗争和批判。对外,我国要保持大国威严,时刻强调国家的主权性、独立性。

但在保持警惕和斗争精神的同时,我们不能遗忘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即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把握好这个主要任务,我们才不至于陷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错误中去。

(二)唯物史观与社会意义

我国处于一党领导、多党协商的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研究马克思《雾月十八日》,以及其中的唯物史观内容具有十分广泛的裨益。

首先,研究唯物史观有助于我们理解农民阶级的性质,从而巩固工农联盟的领导。国家每年都始终将农民问题作为新年红皮书的第一份文件,证明了当今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农民阶级在我国的确面临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人转农为工,成为新兴的城市农民工群体;原本靠天吃饭的农民现在的生产活动受到了市场经济更多的影响,近年来,粮食价格暴力现象严重,其他农产品价格年年波动明显。“我们已经不知道明年该种什么了”,这样的心理无疑是农民的心声。怎样把握农民阶级的特点,通过这种特点使农民阶级得到真正的利益,尽可能最大化地协调农民与市场的关系,是我们应该借助历史唯物主义去解决的问题。

另外,研究唯物史观有助于把握国家社会的走向,巩固政治,提升人心政治的作用。我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在政治上,如何掌握好这种制度的走向,使之不至于成为一种虚构的摆设制度,或者成为一种过度的变形制度,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借助历史唯物主义做出解答的。毕竟,要想成为一个完善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能完全抛弃历史,不能完全抛弃马克思主义。

最后,研究唯物史观有助于预防官僚当政。波拿巴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人民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容易受到当权者“表演政治”的蒙蔽,因而造成历史倒退的后果。唯物史观和阶级分析法的结合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权力政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警惕官僚膨胀,政治极度腐败。这也是为何我们总是要实行社会主义改革,因为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完善的制度。

总而言之,《雾月十八日》的内容确实带给我巨大的震撼。它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将唯物史观放到了具体历史背景之下,分析历史事件,同时也检验了唯物史观的客观性和有效性。也许我对《雾月十八日》第一章的认识总结还不甚深入完善,理解的一些论点也相当地不系统,但我已经认识到,唯物主义史观的重要价值,感受到,马克思论述具体事件中的唯物史观时体现出的缜密的逻辑和先见性的历史构想。阅读马克思著作对我们当代青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来说,本身就具有很大的裨益。

参考文献:

[1]丁乙.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的唯物史观及现代价值研究. 硕士论文,2013,云南师范大学.

[2]白云真.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研究读本. 第1版.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143-15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在告别20世纪迎接新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曾做过一次全球范围内的“千年思想家”的网上评选活动,结果马克思主义位列榜首,这不单单只是一次评选结果,这表明了马克思主义虽然从产生到现在已经近170年了,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它虽然诞生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他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所以我们更要认识和学习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于西欧,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已有相当发展。英、法、德3国是其发源地。因为当时英、法,德,等国已经或正在实现产业革命(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分别举行了第一次起义和第二次起义;1836年英国爆发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起义),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无产阶级已经由自在阶级开始向自为阶级转变。法国,英国和德国工人运动的兴起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共同创立的(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资本主义思想家们已经无力去解决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人类向何处去的问题,急需要一种新的思想去改变和领导人们。)。他们通过不倦的理论求索和社会实践,特别是对工人生活和斗争的考察和总结,实现了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彻底转变。发表于1844年2月的《德法年鉴》上的论文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前提。之后,在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由当时的国际性工人组织“正义者联盟”改组而来)。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俄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把马克思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列宁以一个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深刻分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条件的变化,认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出现了马克思,恩格斯身前不曾有的新变化,新特点,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由此,他科学地剖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深刻矛盾和统治危机,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发生并取得胜利的断论。他不失时机地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和革命人民夺取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开始变为现实,从而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十月革命胜利的号角吹响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渐渐地传入中国。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简介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简介 (1851年12月-1852年3月),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历史背景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于1851年12月一1852年3月之间写成,是总结法国1848-1849年大革命经验和分析路易·波拿巴反革命政变事件的著作。1852年刊于魏德迈的《革命》月刊第一期。 资产阶级革命后共和八年雾月十八日,即1799年11月9日,是拿破仑第一发动政变,改行帝制,实行军事独裁的日子。1851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仿效他的伯父举行政变建立军事独裁.1852年12月2日,进而废除共和,改行帝制,号称拿破仑第三。马克思这篇著作借雾月18日这个日子,作为书名,讽刺和揭露路易·波拿巴, 法国1845年2月革命之前的七月王朝,是金融贵族集团和与他们有密切联系的大土地所有者当政,在七月王朝十八年统治期间,执行对金融贵族集团有利的国内外政策,引起了法国工人、农民、小资产者和工业资本家的极端不满,1845年-1846年法国马铃薯病害和农业歉收,为已尖锐的社会矛盾冰上加霜,1847年从英国开始的经济危机波及法国,使法国革命形势一触即发。 1848年2月,法国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推翻了七月王朝的统治,挫败了资产阶级企图保留君主制的阴谋,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资产阶级窃夺了革命果实。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采取了一些进步措施,但是暗中调集反动力量,实施敌视无产阶级的政策,迫使巴黎无产阶级发动了六月起义,由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起义被镇压下去。资产阶级共和派打击无产阶级的同时,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在1848年12月选举中败北,路易·波拿巴当选为总统,他联合大资产阶级的“秩序党”打击资产阶级共和派,成立“秩序党”内阁。“秩序党”控制的“立法会议”代替了共和派的制宪会议。“秩序党”执政以后,内部各派争权夺利,自身力量遭到削弱,波拿巴依靠自己的“十二月十日会”,用各种手段同“秩序党”斗争,最后把权利都集中到自己手里,于1851年12月发动政变,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这次政变震动了整个欧洲, 马克思一直注重对法国历史进行研究,一直关注法国1848年大革命发展趋势,对波拿巴执政后的时局进行分析,依据对事变的直接观感材料写成了《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这是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变的光辉典范。 中心思想 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分析了路易·波拿巴政变前后法兰西社会和阶级斗争状况,透彻分析了路易·波拿巴政变的原因、过程和结局,指明了这次政变的反动性.同时阐明了阶级的代表人物与阶级的关系,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与社会物质条件和历史条件的关系。发展了无产阶级的国家学说,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科学论断,阐明无产阶级建立工农联盟的基本思想。这部著作全面发展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基本内容 全书由两个序言和七个部分构成。第二版序言是1869年7月由马克思写成,第三版序言于1855年由恩格斯写成,这两个序言是该书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马克思写的第二版序言 马克思重申,唯物史观是指导写作该书的根本宗旨。路易·波拿巴政变,在欧洲引起极大的展动.各种社会人物纷纷评论这次政变。维克多。雨果写出《小拿破仑》一书,在这部著作中,雨果对路易·波拿巴个人进行了一些尖刻和俏皮的攻击。但是他把事变描绘为偶然的晴天肺屏,是一种个人的暴力行为,无意中突出了路易·波拿巴的个人作用,反倒把这个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摘要: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对待各种事物和处理各种关系时, 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看法, 大学生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一个对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总的看法, 用这样的看法去观察和对待人生问题, 因而对人生产生了一系列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这样就形成了人生观。人生观不同, 对人生许多根本问题的态度也不同。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至关重要的。这对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决定作用。作为整个中华名族的综合素质最高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的价值取向不仅仅简单涉及大学生群体自身的问题,而且必然还要进一步涉及到整个中华民族伦理精神和人文精神发展的社会问题。新的形势下,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以为马克思主义就是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的指南,是大学生提高知识能力的锐利武器。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马克思主义 正文: (一)世界观的概述 一、世界观的释义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也叫宇宙观。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世界观的特点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种观点是生活实践的结果,在一般人那里往往是自发形成的,需要思想家进行自觉地概括和总结并给予理论上的论证,才能成为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有怎样的世界观就有怎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对世界观也有一定影响;在阶级社会里,世界观有鲜明的阶级性。各种不同的世界观,归根到底不是唯物主义的,就是唯心主义的,并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 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者的联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世界观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和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任何世界观的形成和确立都要利用先前遗留下来的现成的思想材料,这样,新世界观和旧世界观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的继承关系。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的态度和采用的方法最终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正确的方法,错误的世界观则会给人们的实践活动带来方法上的失误。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以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正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在的各门具体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思想, 是现时代精神之精华。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读某个现实问题,要遵循三步走原则,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也就是说第一步,认清这个现实问题的真实情况和本质属性;第二步,分析这个现实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第三步,找出解决这个现实问题的方法。 本文试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从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规律的特殊性和量变质变规律的普遍性等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学习和工作实践的重要指导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与工作实践

目前, 高等工程院校均开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是现时代精神之精华。工程院校的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特别是掌握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察世界, 有助于正确分析和理解工程中的各种复杂问题, 提高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本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不仅使我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也让我学到了理论知识,更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了许多,分析和解决学习、工作等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下就简单分析其对我学习、工作的影响。 我是一名业余大学的学生,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我来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不是停滞不前的,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利用先进的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发展着,完备者,不断以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结论丰富自己,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指导我们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就是因为它不是固定不变的教条,而是能够与时俱进的学说,我们的学习也在与时俱进,正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着我们,让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有新的知识让我们学习,指导着我们的学习。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的,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要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在我们是十二年寒窗苦读中,我们就是在慢慢积累着,等待着量变产生质变,在我们学习生涯中,我们时刻要求自己认真学习,为的就是高考,希望我们的质变能够引起量变,对待学习,我们要学会坚持,不松懈,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去面对学习,好为将来的美好生活打下基础。 马克思主义再次能够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提供科学方法和理论指导。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给人智慧,使人智慧”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学习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所谓“授人以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武装我们头脑可以增强我们分析过去、改造未来的能力,独立地处理各种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所讲的物质世界的统一性,联系与发展,唯物辩证法等都对我们的生活是大有裨益的。我们以这些理论作前提,来进行日常的学习和工作可以避免走弯路、犯错误。比如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如果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没有第一类永动机,为什么诸亮的木牛流马是不可能存在的,为什么武侠小说中的力是不可能存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培养我们思维创新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我们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部分都在启迪着人们在科学认识活动中探索未知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论部分,为人们的思维创新提供了物质基础,告诫人们在理论思考和创新的过程中不能从主观臆断的想当然出发,就要从物质第一性出发,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辩证法部分为人们的思维创新提供了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它告诫人们在思维创新过程中应该坚持矛盾分析方法,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及其特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结合,反对形而上学的均衡论和一点论。认识论部分,为思维创新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认识的主体。要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和思维创新能力,

马克思主义论文

苏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实践课程试卷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实践主题: “理论实践面对面” __ 专 业: _________________ __ 学 号: _________________ __ 成 绩: 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年 月 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院 别: 学生姓 名:

—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探讨 主题:从马克思主义角度探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 目的:学习运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剖析和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揭示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提高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报告: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160多年了,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竖起了前无古人的不朽丰碑。 马克思主义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它的产生和发展有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所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息息相关。而在中国,由于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经济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着巨大的现实指导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稳定和蓬勃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充分证明了马克思理论原理的科学性和发展观。同时我国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也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土壤。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又必将推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进程。

路易波拿巴是如何一步步上台的

路易.波拿巴登上皇帝宝座之路 法国作为西方世界的重要国家之一,对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自己的贡献。特别是文艺复兴以来,法国更是做出了自己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这其中法国整个资产阶级革命影响着世界的进程,创造出来许许多多的成就。在这一革命进程中,有各种力量的较量,有各大阶级的斗争,亦有政客们的惊人手笔,路易.波拿巴无疑是这其中极具浓墨而又有争议的一位。 头顶着着拿破仑的光环,他成功地登上了权力的最高宝座,成为名副其实的法国当权独裁者,这权力的宝座一坐就是18年。诚然,这一切的发生绝非历史的偶然,而是法国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法国阶级斗争怎么造成了一种局势和条件,使得一个平庸而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演看英雄的角色。”面对历史的选择,波拿巴胜利了,有人说他是一个小丑,能够登上权力的巅峰纯属历史的笑剧,只不过他很偶然的成为了导演罢了;也有人说他的确拥有雄才大略,只不过后来的人们在色当惨案后便片面地否定了这样一个历史人物所创造出的一切。孰是孰非,我们暂且不论,毕竟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带有了很大的主观片面性。那么,他又是缘何可以登上皇帝的宝座的呢,本文试图加以探索。 本文主要想通过阅读《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及《1848到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后,提炼出马克思所认为的波拿巴缘何上台及其中的原因。本文后半部分则会点出我自己对于波拿巴上台原因的理解,并简单附上波拿巴的历史作为。 书中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它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它是由此产生的社会制度划分为不同阶级,也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马克思本人将此表述为“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整个阶级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这一切。通过传统教育承受了这些感情和观点的个人,会以为这些感情和观点就是他的行为真实的动机和出发点。” 众所周知,法国大革命历时长,关系复杂,阶级众多,与欧洲大陆的相互联系大,因此,先大致列出1789年大革命爆发到1852年波拿巴上台这一时期的法国革命历程。以方便了解这一复杂历史事件背后的种种关系和法国大革命的大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论文 「关于共产主义的讨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论文 「关于共产主义的讨论」 共产主义主张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并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制度、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也是社会化集体大生产的社会,面对恶势力也会团结一致。共产主义者认为未来所有阶级社会最终将过渡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将进入高级阶段。 很多人对于共产主义的误解是一个逻辑上的归谬,大致是认为共产主义必然导致一个逻辑前提,那就是“人性本善”,于是试图以批判“人性本善”来展示共产主义的谬误性,但是这显然是并没有意义的做法。但是,共产主义并不是一个形式逻辑的结果,而是个辩证法的结果,人本性是社会关系总成的产物,而人与客体世界能够被衡量的是劳动制成品,也就是借由劳动过程。客观世界,人本身的趋利性,实际上是异化过程后,社会关系中,生产资料占有方通过强迫劳动对于劳动者本身脱离领有状态的劳动产品的价值占有,以及劳动者出于自保的实践行为,本质是社会关系中劳动异化和生产资料可估产生的一对矛盾使然,而并非什么人性本质。 只有自己实现自己意志的人,才不需要借用他人的手来实现自己的意志;由此可见,在所有一切的财富中最为可贵的不是权威而是自由。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人类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毕生所追求的远大理想,马克思之所以设想用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那是因为在马克思看来,私有制使人性异化,导致两极分化、贫富悬殊,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他主张用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用单一的按劳分配代替按生产要素分配。但是,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本身在马克思那里并不是人类追求的最终目的,它们不过是实现人性复归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而要达到一定的目的,有时可以有多种手段,人们应该在诸种手段之间进行比较,看哪一个手段是最优的——收益最高,成本最低,而不能把其中某一种手段当作目的,既不能为了公有而公有,也不能为了私有而私有,否则就本末倒置,把目的和手段颠倒了。邓小平的“猫论”(即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就是严格区分目的和手段的典范,而左倾主义的“草论”(即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则是误把手段当作目的的标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经过半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让我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博大精深。它无疑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它使人类真正从蒙昧中睁开眼睛,推动人类意识实现了大觉醒,引导人类社会发生了大变革。它的晨曦照在古老的东方,给黑暗的中国带来光明,使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走向自为,中国人民的精神从被动转为主动。它一经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便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日出东方,开天辟地,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与时俱进的今天为我们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教会我们思考问题,思考生活的方式,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件事上。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利于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认清事实本质,更可以提高我们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辩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我们大学生确立人生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矛盾的观点,联系的、发展的理论以及实事求是的相关方法论在现实学习、生活中给予指导,有助于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作为社会未来建设者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增强思想道德水平及理论水平,从而更好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所以,我们大学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实践的特点上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显示性的特点。,人们遵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表为客观的事实。 而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实践的真理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实践的价值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内容,特定的实践目标。任何活动都是在上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共同制约下进行的,因此,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第一,在思想上要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正式)

摘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在内的各门具体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思想, 是现时代精神之精华。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读某个现实问题,要遵循三步走原则,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也就是说第一步,认清这个现实问题的真实情况和本质属性;第二步,分析这个现实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第三步,找出解决这个现实问题的方法。 本文试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从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规律的特殊性和量变质变规律的普遍性等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学习和工作实践的重要指导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与工作实践

正文 目前, 高等工程院校均开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是现时代精神之精华。工程院校的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特别是掌握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察世界, 有助于正确分析和理解工程中的各种复杂问题, 提高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本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不仅使我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也让我学到了理论知识,更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了许多,分析和解决学习、工作等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下就简单分析其对我学习、工作的影响。 我是一名业余大学的学生,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我来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不是停滞不前的,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利用先进的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发展着,完备者,不断以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结论丰富自己,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指导我们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就是因为它不是固定不变的教条,而是能够与时俱进的学说,我们的学习也在与时俱进,正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着我们,让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有新的知识让我们学习,指导着我们的学习。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的,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

历史辩证法主客体向度的双重推进__省略_路易_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_的解读_王巍

历史辩证法主客体向度的双重推进 )))对5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6和5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6的解读 王 巍 (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摘 要:1848年欧洲革命对马克思哲学发展有重大影响。5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6和5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6构成了从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到狭义历史唯物主 义转变的关键环节。这种转变表现为历史辩证法主体线索与客体线索的双重推进,尤其是对主体线索(无产阶级)的理解不再是外在于客体线索的发展,而是负载于其上。同时,马克思对工人的阶级意识与资本主义异化社会中的观念形态之间的历史性关系也做出了深层剖析。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主体向度;客体向度 中图分类号:A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44(2009)03-0300-05 收稿日期:2009-01-08 作者简介:王巍(1986-),男,安徽黄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如果说5德意志意识形态6是马克思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诞生地,而5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6展现了狭义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历史现象学批判 [1] ,那么可以说,51848年至 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6(下文简称5法兰西阶级斗争6)和5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6 (下文简称5雾月十八日6)及同时期马克思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形成的5伦敦笔记6则是马克思从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向狭义历史唯物主义过渡的关键性文本。虽然我们目前还无法窥见5伦敦笔记6的全貌1 ,但通过对5法兰西阶级斗争6和5雾月十八日6的文本分析,还是能够捕获到马克思此时思想推进过程中的一些痕迹和特征的。 从1848年革命爆发到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确立帝制的整个过程中,巴黎的无产阶级都表现出伟大的革命激情,但却毫无例外地遭到了失败。他们非但没有像5德意志意识形态6和5共产党宣言6所宣称的那样失掉锁链,从而使/社会本身获得了新的内容0,反而使/国家回到了最古老的形态,回到了宝剑和袈裟的极端原始的统治0 [2]588 。如何看待这 一复杂曲折的历史,并将它同自己的理论思考结合起来,成为马克思当时面临的重要任务。 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之后,马克思开始意识到现实阶级斗争的复杂性,并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深入的阐释。5法兰西阶级斗争6和5雾月十八日6便是马克思在反思过程中形成的两个 十分重要的文本。正像恩格斯所认为的那样,马克思在1848年革命之初还残留着对革命的盲目乐观情绪,而5雾月十八日6则/永远抛弃了这种幻想0 [3]508 。马克思先前那种对革命激 进的、乐观的态度明显让位给了沉闷的悲观情调,但他从未放弃革命的理想和目标,而是在理论上进一步思索这一事件背后的真实原因。 一、重评5雾月十八日6的理论意义 传统研究中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认为在5德意志意识形态6中马克思已经完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建构,之后的著作不过是用这种基本原理去解释和说明具体的现实问题。譬如说,梅林的5马克思传6对5雾月十八日6的评价就侧重于马克思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去分析现实问题这一视角:/在这部闪烁着智慧和 300

读《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后感

读《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后感我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被奉为马克思关于 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著作。虽然文字艰涩难懂,有涉及到相当多法国当时的历史背景,阅读颇有难度,但终于,我还是耐心地看完了整部著作。总的来说,我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天才著作。 著作以时间顺序详细讲述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的历史演变,其中不乏不少细节,例如人物与人物,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波拿巴的人物性格等等。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时期是二月革命时期,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起临时政府;第二个时期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奠定的时期,无产阶级试图通过起义夺回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然而在大规模流血事件发生后退出了历史舞台;第三个时期是立宪共和国时期,各阶级党派同波拿巴斗争,最终波拿巴取得胜利,帝制复辟。马克思以此为素材,表达了他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似乎他笔下的历史都在说明,历史是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矛盾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等观点。说实话,我读这部著作不求自己的理论知识能提升到多高的层次,不求向别人吹嘘我读过马克思的著作,只求一种阅读体验,借此了解一些历史以及站在作者的角度做少许的思考。我特意地在阅读的过程中记下几个我比较有感觉的句子来分析,看看当时马克思是怎么思考的。 为了让读者能够跟上思路,马克思用了很多比喻以便让他的文字变得浅显易懂。例如,“波拿巴需要这个内阁,是为了要解散共和派制宪议会,实现对罗马的征讨,并摧毁民主派力量。那时他好像躲在这个内阁背后,把政府权力让给了秩序党,戴上了路易-菲利普时期报刊的责任发行人戴的谦虚的面具,即代理人戴的面具。现在他把面具丢掉了,因为这个面具已不是一块使它能够隐藏自己的面容的面纱,而是已变成一个妨碍他显示出自己的本来面目的铁质面具了。”的确,我觉得波拿巴的所作所为用一个“面具”来比喻最适合不过了。他把权利让给了秩序党,让秩序党实行议会专政,废除了内阁和普选权。到最后,我们知道秩序党瓦解,波拿巴修改宪法,意会制度覆灭,波拿巴复辟。这一切都表明了波拿巴的别有用心和虚伪。但就是这么明显的“面具”却似乎久久未被识破,可见复辟之可笑和讽刺。 马克思不只是随口一说,还找来了证据——咨文来表现波拿巴之虚伪。波拿巴曾向国民议会发一篇冗长咨文,“法国要求的首先是安宁……”、“我是人民选出的,我的权力完全是人民赋予的,我将永远服从人民的合法表示的意志”、“我首先注意的问题不是弄清楚谁将在1852年治理国家,而是要运用我所能支配的时间使这个过渡时期不发生乱子和风波。”这足见波拿巴之伪善。他把总统选举委诸人民,强调自己合法性和合理性,而选举法是秩序党的绊脚石。波拿巴要求安宁,以便他能篡夺权位,以安宁为前提让秩序党和议会党不敢发动战争,否则就是未被人民的意志。这又使后来修改宪法延长波拿巴掌权期限变得自然而合理,因为其他资产阶级代表提不出更好的建议。波拿巴这人还真是手段高明啊! 类似的,马克思的分析总是让我心服口服,找不出反驳的地方,似乎道理就摆在那里。我需要学习的第一点,是学会看清事情的本质。可以说法国无产阶级没有能成功建立起政权,也许是没有看清革命的本质。而马克思却很清楚的看到本质:“资产阶级君主制后的资产阶级共和制,其以前是由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人在国王的招牌下进行统治,今后将由全体资产阶级借人民的的名义进行统治。”

马克思主义论文

苏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实践课程试卷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实践主题:“理论实践面对面” 院别: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 日期:年月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探讨 主题:从马克思主义角度探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 目的:学习运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剖析和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揭示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提高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 报告: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160多年了,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竖起了前无古人的不朽丰碑。马克思主义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它的产生和发展有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所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息息相关。而在中国,由于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经济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着巨大的现实指导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稳定和蓬勃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充分证明了马克思理论原理的科学性和发展观。同时我国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也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土壤。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又必将推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进程。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历史背景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文本解读小组成员:张露翔、孙田、郭亚飞、 程龙

历史背景 ?1789——1848年法兰西革命史 ?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1789-1792) ?二、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 ?三、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1804-1814) ?四、波旁复辟王朝(路易十八1814-1815) ?五、法兰西百日王朝(拿破仑1815) ?六、波旁复辟王朝(路易十八1815-1824、查理十世1824-1830年) ?七、奥尔良王朝(路易-菲利普1830-1848) ?八、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年11月4日—1852年12月2日,最后一个经暴力革命建立的政权,期间男性公民的普选权首次得到确认,奴隶制度也被正式完全废除) ?九、法兰西第二帝国(路易.拿破仑.波拿巴1852-1870) ?十、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1940,共和国在第二帝国因普法战争的失败而倒台、巴黎公社被成功镇压后而建立)

1848年——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 ?一1848年的六月失败 ?二1849年6月13日 ?三1849年六月十三日事件的后果 ?四1850年普选权的废除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写作和出版过程 ?马克思1851年12月至1852年3月撰写的一篇关于路易·波拿巴政变的文章,载于1852年在纽约出版的《革命》杂志第1期,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 ?1848年法国革命後,路易·波拿巴在同年12月选举中以550万张选票的绝对多数当选为总统,并于1851年12月发动政变成立了军事独裁政权。 ?为说明政变的真正原因,马克思发表了这篇文章,共分7部分。文章高度评价了法国二月革命的意义,表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法国革命将揭开新的篇章;文章揭示了路易·波拿巴政变成功的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原因,阐述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及评价历史人物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出每个社会会按自己的时代要求创造出伟人来;分析了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指出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和社会生存条件将产生不同的社会意识;探讨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阐明经济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经济对政治有决定性影响的唯物主义观点;总结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动力的理论,并著重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选题范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题范围 1、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2、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性及其发展性 3、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品质 4、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5、论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6、浅析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7、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8、论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性与科学性 9、浅析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一脉相承 10、当代大学生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11、论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12、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 13、论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14、论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实质 15、论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16、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 17、试析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关系 18、客观规律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9、谈谈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20、论经济与道德的协调性问题

21、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 2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伟大变革 23、结合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谈谈认识的来源和本质 24、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原理,谈谈你对“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拜金主义的价值观)这句话的认识? 25、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谈谈你的人生观。 26、“哈韩”“哈日”等追星现象的哲学思考 27、沉迷网络的哲学思考 28、结合普遍联系原理或对立统一关系原理谈文化建设与其他建设的关系 29、结合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谈谈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30、结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谈谈你如何理解“有面包才会有稳固的爱情”? 31、结合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原理来谈加强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32、论市场经济与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 33、正确认识大学生成长过程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34、质量互变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35、结合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双重作用原理来谈对广大人民参与健康网络文化的创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论文 数学站:合肥站学号: 姓名:张礼雪手机号: 成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引言 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实际中的问题总是马克思主义首先关注和回答的问题。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正是一部不断回答时代课题的历史。时代不断给马克思主义提出新的课题,使马克思主义在研究和解决这些课题的过程中不断推进自身的丰富和发展;因此,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 1.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指明灯,他以建设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为最终追求,在世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不断证明其正确性和指导意义。 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特性 (1)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和核心的、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①从实践出发,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在本质上是辩证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②从实践出发,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 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它是为无产阶级革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服务的,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思想体系。②它是具有彻底批判精神的理论。包括对自己的学说也采取批判的、革命的态度。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彻底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高度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又是自然观与历史观高度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②实事求是的客观性原则。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1.3以实际问题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论文2000字

马克思主义原理论文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加深了思想认识的深度。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同时,我也认识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所谓时代精神也就是对一定时代的本质、主题和基本特征等方面的概括。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发展趋向方面的主题、任务及其精神需求,它渗透在这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各个方面。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指引着无产阶级时代前进,推动文明进步,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自觉地植根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吮吸自己的生命之泉,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检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科学地回答了时代在不同阶段提出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实践的观点是马

克思主义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前进和发展中的工作,把马克思主义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推进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原理在中国运用的体现我们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就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一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善于对最鲜活的实践经验作出理论概括,善于用创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其生命力最深刻的根源和动力就只存在于实践之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实现富强、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源泉。这一伟大实践中不断涌现的各种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养

读《路易 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有感

读《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有感 我是于一个下午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后来的几天又零零散散重读了其中的几段,感触很深。虽然是200多年之前发生的事情了,但因为在这本书里,马克思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条理清晰,最后还有详细的总结(第七章),所以并不是很难懂。这本书从路易波拿巴反革命政变事件入手,为我们解读了1848--1849年法国大革命的经验。1848年的二月革命,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推翻了七月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资产阶级窃取了革命果实,并打压无产阶级,迫使“六月起义”爆发,随即无产阶级被迫退出社会舞台。1848年十二月,路易波拿巴当选总统,联合大资产阶级“秩序党”打压资产阶级共和派,自己则好似“退隐”。此后的政治舞台逐渐被“秩序党”操控,终于用“立法会议”代替资产阶级共和派的制宪会议。而“秩序党”上台后,内部争权夺利,实力削弱,最终败给波拿巴的“十二月十日会”。波拿巴于1851年12月发动政变,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随时间的推移,历史事件的发展,逐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将此事件加以解读,深刻地分析了革命前前后后各种势力的产生、发展、交叉、抗衡,用阶级斗争的方法剖析了各方势力成功与失败的根本原因,冷静客观地指出了无产阶级在此次社会运动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失败的原因。这篇文章给我以深深的启发。 (一) 在文章的一开篇,作者就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这句话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课本上我们学过了: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指出社会历史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初源泉;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而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否认物质生产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把个人的思想观念、理性或“绝对精神”、“神”说成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认为少数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文章中这句话,说得简单一些,就是人们要基于历史客观情况来创造历史,而人们创造的历史有会反过来对人们的行为生活产生影响。马克思还尖锐地指出,“在这种革命危机时代,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为他们效劳”,人们在革命的过程中,由于怯懦,往往打着过去的旗号,但实际上物是人非,新的历史环境早已改变。同时“法国人在从事革命的时候总不能摆脱对拿破仑的追念”,人们的惰性使得大家总是希望上天能降下来一个“救世主”,而不愿亲自起来斗争,争取自己的权利。我想这一条对我们国家也是适用的。柏杨先生曾说:“中国人总是需要一个皇帝。”中国的老百姓要求不高,只要“坐稳了奴隶”,就能安居乐业。却忽视了自己本身具有的改变世界的巨大力量。 (二) 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在1848--1849年法国大革命中的人民群众。无产阶级在这次大革命中的两次起义均告以失败。二月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资产阶级窃取,而巴黎工人的六月起义则遭到了国民议会的残酷镇压。从革命的其他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由于教育水平的不足,眼界的短浅,人民在革命的过程中还犯了很多错误。我在这里举两个文章中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六月革命的失败,除了社会原因和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也有无产阶级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