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途径与模式

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途径与模式
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途径与模式

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途径与模式

吕国虎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06自动化一班,湖北武汉0615041329

[摘要]健康人格是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人格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在论述了人格、健康人格及健康人格培养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特点,提出了大学生人格培养的途径:即推进素质教育,论述了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向度模式:即思想素质培养向度,心理素质培养向度和人文素质培养向度。

[关键词]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方式。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大学生人格培养却处于滞后状态,传统人格培养的失效,现实人格培养的失范,理想人格培养的失落等现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诚如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所指出:“无论一个国家引入了多少现代的经济制度的管理方法,……如果执行这些制度并使之付诸实施的那些个人,没有从心理、思想和行动方式上实现由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那么,这个国家的现代化只是徒有虚名。”大学生人格健康关系其身心健康,决定着个体的顺利成长和成才,也关系着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大学生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要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由于大学生中的一些要求得不到满足,一些偏颇的思想、行为规范得不到及时的纠正,致使少数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变成了消极心态,从困惑走向迷茫。

误区一,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发生重大变化。由于主观、客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一些学生将市场经济中唯商品观念带进校园,重商轻学,重实惠轻理想,重功利轻名节,只关心个人安乐而淡漠社会公益和公德。

误区二,行为规范出现偏离现象。一段时间内,校园内充斥着萎靡不振的情绪。在“怀疑一切”的口号中,一些青年学生对一切都感到失望,似乎突然认识到自己的渺小,要以自我为中心,却偏偏失去自我,于是就接受那些消极的人生哲学。

误区三,信仰方面出现危机。有一部分青年学生认为“享乐是实的”;“青春不乐,一生白过,青春不美,老了后悔。”凡此种种,不能不让对他们寄以厚望的社会感到极大的困惑与不满。校园文化的偏离加重了高校学生思想工作的难度,同时也突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认识价值作用。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培养人才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如何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充分考虑青年学生的独立意识开放意识强,可塑性、可教育性大,以及社会文化的多向影响等特点,不断优化校园文化,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积极热情地引导大学生人格的全面健康发展,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现在人们达成共识的一个观点是先“成人”,再“成才”,这与教育要求培养健全或完善的人格是相符的。具体而言就是先学会做人,其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具有高尚的情

操和健康的心理,更高层次的要求是具有积极的面貌和科学的精神。然而,要达到这一目标,仅靠知识的教学是不能实现的,必须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且非一日之功,

价值合理性,并使之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呢?只有实施健康的人格教育,才能使人体验到自我实现的满足,从而更理想地认识自己、把握自己。人格,是放射生命能量的张力场。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正是为了使生命能量全部释放出来,使人的心理结构与现代

化建设更加融洽,这是具有跨世纪的战略意义的。

一、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内涵

所谓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是个人的道德、思想、灵魂、行为、态度及社会责任等的具体的统一。人格的特征有三个:第一,人格是人的道德表现;第二,人格的塑造就是创造自身美的形象;第三,人格通过传播责任表现出来。人格是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在内的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个性倾向性主要是指一个人的兴趣、爱好、需要、动机、理想和信念等;个性心理特征则是指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等方面的特点。人格是在一定的生理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中的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人格的发展。所谓健康人格是指人格和谐、全面、健康的发展,人格处于健康状态,是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为其他社会成员所接受而又充分展现主体个性特征的人格模式。

大学生健康的人格是培养出来的,是需要通过素质教育的途径实现对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正确的向度意识、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不断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大学生不健康人格则是指人格畸形发展,主要表现在过度的焦虑、自闭和自我中心,具体特征有:自卑、懒惰、拖拉、粗心、鲁莽、急躁、悲观、孤僻、多疑、抑郁、狭隘、冷漠、被动、骄傲、虚荣、焦虑、自我中心、敌对、冲动、脆弱等等,这些都是不健康的人格因素。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效率,妨碍正常的人际关系,同时还会给人蒙上一层消极、阴暗的色彩。

近些年来,不断发生的大学生人格退化、裂变事件,已向全社会提出了警示。例如大学生“伤熊事件”,大学生“火烧自家房屋事件”,大学生行凶杀人的“马家爵事件”,大学生冒名拒录荐己的“马佩事件”等等。有学者分析指出:马家爵杀人案件的五个因素(家庭、个人、同学、学校和社会),即使任意四个都具备,缺少某一个原因,这起惨剧都可能消弭于无形。同时,上海交大就业中心对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分析,其评价大学生五项标准是:专业知识位居第一,占32.5%的比例,人格素质(理想、素质、道德、修养)位居第二,占22.8%的比例,第三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占16.7%,第四是敬业精神,占9.1%,第五是团队精神,占6.6 %。

从这些案例和调查分析中不难看出,当下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培养和教育模式上,还偏重于学科标准、知识灌输,对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尤其是健康人格的培养重视不够,大学生素质教育还不适应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需要,不适应就业市场竞争的需求,不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这些不适应有客观上的因素,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思潮多元化,大学生思想意识和人格理念发生了显著而深刻的变化。在学习、生活、就业、人格健康等方面,大学生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困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泊、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

人格缺失问题,迫切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培养。在主观上,还需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途径与方式、方法,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大学生人格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与时俱进。

二、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途径

高等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主渠道,历年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被人们认同。然而,当下大学生人格培养效果不佳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并越来越引起党和政府、学术界以及各高校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尽管人们对素质教育的概念有所知晓,但对其内涵的模糊和操作的局限,导致了素质教育的误区和收效欠缺。大学生人格培养是高校素质教育的试金石,它既反映着高等教育的现实,也预示了改进的方向和维度。近年来,人们已逐渐形成一种共识,人格素质与一个人的成才密切相关。一个缺乏人格培养或人格培养不到位的人,只能具有自然人格,仅具自然人格的人对社会只能是无用甚至有害的人。怎样规范大学生的自然人格、培养其健康人格,这需要全社会的思考与努力。大学生在家里或步入社会后需要父母和社会的培养,那么在高校学习期间就需要老师与学校的引导、指导与培养。高校不仅仅是传业授道、培养专业人才的机构,也是提供精神资源、培养健康人格的重要场所。《礼记·大学》篇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大学”与现代教育的“大学”虽然不是一个概念,但所说的“明明德”,却指出了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方面的重要责任和义务。履行这种责任与义务的有效途径就是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含了人格、自制能力、生存能力、身心健康、知识素质等因素。大学生良好素质形成过程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1999年6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素质教育”的内涵作了准确的解答,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有三点,一是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得到机会均等的教育,在他们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得到尽可能的发展;素质教育是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将教育价值直接指向人的基本品质。二是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为重点。这说明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发展的教育,将弘扬人的创新精神作为教育的灵魂。三是素质教育要造就“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所追求的不是学生某一方面素质的发展,而是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为我国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培养能力的重要性,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观点强调了培养能力的重要性。到了20世纪90年代,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在构成人才的要素中,有比知识、能力更为重要的东西存在,对于人才接受和获取知识、提高和发挥能力更具影响力的东西存在,或者说使人的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的东西存在,那就是“素质”。现实已经证实具有丰富知识和较强能力的人,不一定就是具备了较高素质的人,换言之,只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而缺乏较高素质的人才不能称之为完全的或是健全的人才。从教育的角度而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人才素质的提高,不能算是完善的教育。由此可见,注重人才素质提高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提出,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重视传授知识到既重视传授知识又重视培养能力,是教育思想的一大突破,从重视传授知

识、培养能力到在重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素质,是教育思想的又一大突破。从素质教育的思想来看,高质量的人才应是知识、能力、素质的高度和谐与完美的统一。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而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往往只解决如何做事的问题,而提高素质则更多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只有将做事与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即既要使学生学会做事,又要使学生学会做人,这样的教育才是理想的教育。因而素质教育中人才培养的目标应是: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素质教育与健康人格培养之间既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又有一定的区别。人格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属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其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健康人格培养的核心。素质教育是健康人格培养的基础,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良好的素质教育可以为人格的健康成长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非智力支持。健康人格培养则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涵,是素质教育的深化与发展。但素质教育不等同于健康人格培养,二者之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素质教育以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为宗旨,力求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发展和人类文化向个体人格品质的内化。其根本宗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全民素质水准,核心是人的发展。健康人格培养则不尽然。健康人格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首先,健康人格是一种自觉行为。其次,健康人格是一种学习与效仿行为。第三,健康人格是一种系统性行为。因此,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要处理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推行素质教育,自然需要把考试作为评价大学生的一种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而且在如何考、考什么上应该有较大的改革,考试方式只能改进不能取消。素质教育要求大学生全面发展,其中智商是核心,德育是灵魂。

健康人格培养是以继承为基础,以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为向度。同时,高等教育如果仅仅在知识向度上研讨,这种研讨所滋生的将是没有知识的信息,没有智慧的知识与没有人格的能力,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往往是单向度的人才。一个掌握知识的人,其对社会和人类的破坏力是一个文盲所无法企及的。如果知识缺少了人格的驾御,好比一列有着极好动力系统的火车,却没有安装相应的控制驾驶系统,一旦启动将可能横冲直撞,带来的只能是灾害。对此,爱因斯坦曾指出:“我确定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商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智商只能增进速度,而素质教育才是管方向的。只有推进素质教育,才能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三、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向度模式

所谓向度是指对事物质的界限的把握,而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向度则是自然人性、性格、权利和义务的超越,是对健康人性、道德品质、行为能力和综合气质在培养方向与维度上的把握。在学术界,对自然人的性善、性恶、性不善不恶和根本否认人性存在有四种不同观点的争论,但四派的观点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提倡培养健康的人格。素质教育集中体现了健康人格培养的向度理念,其所倡导的素质要求是健康人格培养的出发点与归宿,其向度模式的内涵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1.思想素质培养向度

所谓思想素质培养是指通过理论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大学生分析问题、提高觉悟的思想素质。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不能停留在课

堂上,停留在理论概念和结论的背诵上,而应是入心入脑的理解上。这种理解是一种以自然观、社会观、人际观表现出来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思想素质培养不是以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为目的,而是让大学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思想素质和能力,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大学生的思想准则和行动指南,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明辩是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种方向与维度上的把握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紧密联系大学生思想实际,回答社会现实的重大问题,回答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实际问题。同时,还要注意改变思想素质培养的形式,通过多种方式与方法调动大学生的兴趣,增强参与意识,增加吸引力和说服力,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养成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全社会的人们都来关心和爱护大学生的思想成长。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在人格养成上将逐步完成向成人的过渡与转变,但完成这个过渡和转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实际困难和思想矛盾,由此产生的困扰和冲突并不少。这些问题如果解决的不好或不够及时,就可能造成大学生人格上的裂变和扭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人际环境日益复杂多变,来自学习、经济、就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普遍增大,影响大学生人格的负面因素不断增加。

在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全球化浪潮下,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也日趋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以鲜活的内容和生动的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增强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提高他们对先进思想意识、先进文化、主流文化接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引导、指导、培养大学生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高扬远大的理想风帆、形成奋发向上的人格风貌。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能完全从课堂到书本、从理论到逻辑,要开创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育人方式。单纯的理论教育、抽象的解说,如果不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相结合,就难以收到实际的效果。这既需要学校老师和领导的教育和帮助,也需要全社会的人们关心、理解大学生的合理需求和实际困难。比如切实了解他们的思想问题、心理苦闷、情绪仰郁、学习困难和生活困难。尽可能的帮助大学生、爱护大学生,多说通情达理、动情感人的真话,少讲空话、套话和没功效的虚话。把贫困生的经济问题、问题生的心理问题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作为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在满腔热情地为大学生做好事、办实事的过程中,不断引导他们健康人格意识的形成和行为的养成。

2.心理素质培养向度

所谓心理素质培养是指通过心理知识教学、认知能力培养和心理习惯训练结合的形式,促进健康心智品质的养成。心理素质是人对环境及相互关系的适应能力、自控能力,以及为人处事的态度和素养。在大学生人格素质培养向度中,心理素质培养处于重要的位置。在思想信仰、心灵维护、文化智慧,三个向度中,心灵的维护处于中心环节。没有真诚的心灵,思想信仰会变成教条主义,没有心灵净化的依托,则可能产生文化智慧的诡谲。例如有学者认为,诸葛亮人格模式就存在着心灵上的黑洞,形容他给周瑜哭丧是猫哭耗子假慈悲,纯粹是政治行为。为此,鲁迅这样评价诸葛亮:“智慧过多而近于妖”。可见诸葛亮超人智慧的背后缺少健康心理的支撑。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大学生面对赤祼祼的竞争与利益关系,面对个人得失、进退的取

舍等诸多的困惑、苦恼、压力、焦虑和担忧,使不少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滑坡,令人堪忧。古人云:“人格之道,当治于心”。因此,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对他们进行帮助。高校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制定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重点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健康人格。要研制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工作评价与督导指标体系和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评定量表,举办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骨干教师培训班,开展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检察试点工作。要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和咨询队伍,并为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要通过教育者与大学生的互动使他们具备以下六个方面的心理素质。一、智力发育正常。正常发育的智力指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二、稳定的情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在乐观、满意等积极情绪体验方面占优势。尽管也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消极情绪出现,但不会持续长久,他们能够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相对稳定。三、能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有充分了解,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感到满意,并且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对自己的优点能发扬光大,对自己的缺点也能充分认识,并能自觉地努力去克服。有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学习、工作等各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有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补已之短,并能用友善、宽容的态度与别人相处。他们在别人面前能做到真诚坦率,从而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并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在集体中威望很高,生活充实。五、稳定、协调的个性。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有健全的“自我”,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能对自己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有效地控制和调节。六、热爱生活。心理健康的大学生热爱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能在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能正确对待现实困难,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为策略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

3.人文素质培养向度

所谓人文素质培养是指通过人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的实践,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是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文化现象,人们一般把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语言学和艺术等视为人文领域。人文知识是人类总体知识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语言(符号)的方式对人文世界的把握、体验、解释和表达。大学生理性的、理论的人文知识是通过学校专门学习所获得的,学习历史、哲学、艺术、文学、科学等都可以获得这种系统的、理论的人文知识。人文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人文素质的培养还需要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与生活煅炼中,自觉地把握和主动地养成。

人文素质培养向度在大学生人格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包括大学生个人的社会文化修养向度,也包括对理想世界和健康人格的执着追求。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说:“美德有两种,即心智方面的和道德方面的。心智方面的美德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归功于教育;而道德方面的美德乃是习惯的结果。”可见,亚里士多德把美德分成了可教授的和形成的两部分,即美德的知识方面是可以教授的,而德性方面却是在生活中逐

步形成的。基于这种认识,可把道德教育模式分为三大层次:一是激发道德需要、道德情感层;二是培养道德认知能力层;三是德性修养层。前两层属于理性认识层面,后者属于实践层面。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在向度把握上,要改变过去教育强调的人对社会适应与服从的社会工具价值观念,而必须让位于教育促进人的发展,促进人的潜能发展的内在目的价值,而在这种转换与让位过程中,高校的人文素质培养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即以人为本,发掘人的潜能、培养健康人格。人格健康培养也同时找到了实现教育目标的渠道与充实教育内容的养分,即人文素质培养。“过去我们只注重怎样让年轻人更聪明,而忽视了如何使他们更善良”。这是20世纪末,美国新兴中产阶级面对校园凶杀、暴力频繁、环境恶化而对高等教育进行反思所发出的惊叹。因此,在1989年美国课程发现与管理协会提出,应将父母、大众传播媒介、商业界、市民和宗教团体联合起来,创造一个大学生人格健康成长的人文环境,同时整顿学校生活,使社会实践和生活煅炼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向度模式,提出的是对健康人格培养方向与维度的把握。这就必然要求教育要综合各种资源,促进人格培养的知、情、意、行各个侧面及自身知识、能力的协调与发展。教育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永远是教育必然面对的一个命题,为培养健康人格而推进的素质教育,这其中自然具有一定的向度要求,这是符合教育本身具有方向性规律的。

参考文献:

1 [美] 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6页。

2 赵祥麟:《外国教育家译传》第3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9页。

3 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22页。

(完整word版)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高迪 摘要: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历来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健全人格是一个人建功立业必备的品质,是一个人立身之本,是一个人自我价值的助推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人格健全的大学生的参与和努力。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程。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健全人格 一、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意义 人格是灵魂的骨架,健全的人格能给我们一个正直、清澈的灵魂,带给我们美好的生活体验和幸福的心灵,引导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它是一个人的内涵、素养和精神气质。大学生人格是大学生的内涵、素养和精神气质。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指其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能够积极地开放自我,正确地认识自己,坦率地接受自己;对待他人具有开阔心胸,能善解人意,宽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对不同的人际交往对象表现出合适的态度;面对人生能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并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在团队中能够充分发挥团结、合作和自我创造能力。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意义体现在两方面。(1)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大学阶段是人格完善定性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如果在这一阶段不断完善自己人格,将自己心理水平和道德素质提高,与人相处融洽,具有良好的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和创造力,更好地适应社会,那么大学生将以一种愉快的心态享受生活。(2)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一个国家拥有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更好发展、进步,才能在世界竞争中掌握竞争主动权。因此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必须培养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知识经济的挑战。目前大学生由于学习、就业、社会、家庭造成的压力,在人格上出现失衡现象,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暴躁,自我意识强烈,自私、自大,信心不足,依赖性强,交往能力差,孤独,自卑。因此,学校要提供条件和时间、空间,努力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坚信种下行为,收获习惯;种下习惯,收获性格;种下性格,收获命运。因此,高校应充分重视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 二、大学生常见的人格发展不足分析 大学时代既是学习掌握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在大学生人格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人格发展不足主要有以下七方面: 1、无聊。无聊心理的主要特点是空虚、幻想、被动,感觉不到自我的存在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其核心在于没有确立合适的人生目标。空虚是因为没有目标或目标太低,人一旦失去目标的牵引,生活就没有动力;缺乏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认识,就会出现茫茫然混日子的现象,对生命意义的否定发展到极端是对生命的否定;幻想是由于目标定位不准确或者目标太

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的核心和灵魂。《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人格的界定是“个人的心理面貌或心理格局,即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从这个定义出发,人格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需要、理想、信念等。人格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遗传、学习、文化生活、自我意识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那么,何谓健康人格呢?台湾师范大学贾馥茗教授认为,“所谓健康人格,是能够正视环境与个人的责任,因而对自身、别人或所居住的环境,能做正确的适应。”也就是说,健康人格的核心是积极的社会适应性。作为一个具有良好适应性的理想人格,应从个体对人对事,对内对外两方面来抽象其人格结构,建构适应性系统。 著名的新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埃里·克弗洛姆认为:人格既有“稳定”的属性,但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也会随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美国精神分析学家阿博拉姆·卡丁纳认为:人格是文化的产物;人格是在人际情景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因此,营造一种良好的和谐的、愉快的校园文化,班级氛围,建设先进的班级文化,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人从出生的那一天开始,就始终处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接触到的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通过观察、模仿等学习,以及外部对人的行为的认可与否定,人格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就逐渐成熟起来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反映出的人格缺陷及现代人所必须的健康人格的要求,把人格教育融入一种班级精神之中,并以此作为载体,使人格教育时时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目的。 现在的高中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受到大人们过度的保护,过分的宠爱,再加上他们学业成绩优秀,受到老师的喜欢。久而久之,在他们身上出现了一些人格失落现象。有的学生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老子天下第一”,优越感特强,虚荣狂妄;有的学生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考虑成绩一不理想,恨不得寻死觅活;有的学生懒惰成性,被子不叠,鞋袜不洗,每到放假大包小包往家里拖脏衣服,让父母代劳。有的学生对集体漠不关心,对他人冷漠,嫉妒心强,缺少为他人服务,助人为乐的热情并且在当前学习生活中有孤独感,觉得学习压力特重,有厌学情绪,对考试过分紧张,经常心烦意乱,莫名其

第三章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第三章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引言 一位老教授昔日培养的三个得意门生事业有成,一个在官场上春风得意,一个在商场上捷报频传,一个埋头做学问如今也苦尽甘来,成了学术明星。于是有人问老教授:你以为三人中哪个会更有出息?老教授说:现在还看不出来。人生的较量有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技巧的较量,其次是智慧的较量,他们现在正处于这一层次,而最高层次的较量则是人格的较量。 这个故事生动地向我们说明,在人的素质结构中,人格起着近乎决定性作用。人格是人的心理面貌的集中反映,心理卫生学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健康而幸福的生活越来越多地取决于人类自身的人格健康状况,而且人格的健康发展也是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一种力量。人格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包含着人格素质的发展和提高,而人格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对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寻找通向健全人格之路、塑造健全的人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人格是人的心理行为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如何面对外界的刺激以及反应的方向、速度和程度。进一步说,人格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活动效率、潜能开发以及社会适应状况。因此,重视人格的整合与塑造,既是身心健康的需要,又是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一节人格概述 一、人格及其构成 人格也称作个性(personality),词源来自拉丁文persona——面具。 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人格(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人格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对象的趋向和选择。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每个人的心理特点不同,因此个性表现也是千差万别。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这些心理特征可以通过心理测验来了解和认识。 1、气质是人格的先天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提到气质,就和风度、气度联系起来。在评价某某人的言谈举止时,都会自然地用到“气质”。其实,这里所评价的气质,准确地说,应该是气度。从心理学上谈气质,更多的是指人的脾气、秉性。“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主要表现在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与指向性上。气质的生理基础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在人的人格结构中居于基础地位,它能使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都涂上个人独特的色彩。气质是构成人格的重要部分,由于人的气质类型不同,其行为表现的特点就会有差异,甚至是明显的差异。 关于气质类型的学说,最有影响力的是“体液说”。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有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分别产生于心脏、脑、肝和胃,以每个人所占优势的体液为主导,构成的四种气质类型即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每种气

浅析体育教学中健康人格的培养

浅析体育教学中健康人格的培养 对青少年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对于他们成才和成才后的操守有着积极意义。通过多年的探索,我感到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的同时,有效地塑造他们的健康人格。 一、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审美观念 体育教学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而身体活动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作用,它还伴随着知识的信息、心理的活动、情感的体验等一系列因素的同时出现。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特点,刻意安排艰苦的环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如体操、球类等);营造紧张的气氛,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可以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让学生通过充分展示外形的动作来表达内在的情感,从而发展个性,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气质,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如韵律操、体育舞蹈等);还可以通过体育实践体验后的“成功感”和“收益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保健素养,形成科学用脑、讲究规律的现代生活模式;亦可以通过复杂技术动作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既了解内部结构又能感知外部形态,促进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体育运动与思维训练的巧妙结合,不仅有利于诱发和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的灵感,而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改善。 二、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绪、态度等特征暴露特别快。比如跳高面对一个新的高度,支撑跳跃面对一个新的难度动作,能否超越,一目了然,立即显露。但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却也直接显露:成功者的喜悦与得意溢于言表;失败者的气馁与沮丧、急躁与冲动、紧张的焦虑、胆怯与自卑等也表现了出来。作为教育者,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认识、情绪,行为及性格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这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 三、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体育教学具有形态化的特征,学生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身体活动。在活动中通过互相接触、切磋、合作、对抗等等,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人际关系的交流更直接、更广泛,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课堂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进入启蒙社会的心理需要。作为教育者要充分利用这模拟社会环境,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交友,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其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培养文明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人与人之间

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及培养

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及培养 作者:贾峰指导老师:孙英 摘要:健康人格是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人格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人格内涵的解释及对相关案例和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八点相关人格培养的建议。旨在分析我们在平时所存在的问题相互学习,共同促进。 关键词: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方式;人格培养: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大学生人格培养却处于相对滞后状态,传统人格培养的失效,现实人格培养的失范,理想人格培养的失落等现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诚如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所指出:“无论一个国家引入了多少现代的经济制度的管理方法,……如果执行这些制度并使之付诸实施的那些个人,没有从心理、思想和行动方式上实现由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那么,这个国家的现代化只是徒有虚名。”大学生人格健康关系其身心健康,决定着个体的顺利成长和成才,也关系着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大学生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要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所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一、当今大学生所存在的几点误区 如今大学生中的一些要求得不到满足,一些偏颇的思想、行为规范得不到及时的纠正,致使少数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变成了消极心态,从困惑走向迷茫。改革开放中国打开国门,伴随着西方文化中的一些腐朽文化也传入了中国,大学生作为一个正在接纳先进文化的雏体,首当其冲的受到了影响。 误区一,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发生重大变化。由于主观、客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一些学生将市场经济中唯商品观念带进校园,重商轻学,重实惠轻理想,重功利轻名节,只关心个人安乐而淡漠社会公益和公德。 误区二,行为规范出现偏离现象。一段时间内,校园内充斥着萎靡不振的情绪。在“怀疑一切”的口号中,一些青年学生对一切都感到失望,似乎突然认识到自己的渺小,要以自我为中心,却偏偏失去自我,于是就接受那些消极的人生哲学。 误区三,信仰方面出现危机。有一部分青年学生认为“享乐是实的”;“青春不乐,一生白过,青春不美,老了后悔。”凡此种种,不能不让对他们寄以厚望的社会感到极大的困惑与不满,产生了抵抗情绪。一些大学生不能分清是非,逐渐的失去了用自己凭借自己的拼搏来创造未来的信心和能力。 二、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内涵及现状 所谓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是个人的道德、思

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

第二章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特点;认识培养健康人格对人生的意义;掌握塑造健全人格的方法途径。 【教学重点】 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1、人格的定义 一提及“人格”,我们可能会想起日常生活中诸如此类的话语“这人人格太差;那位人格高尚”“他出卖了自己的人格”、、、这些包含了人格的多重含义,有道德意义上的,有文学意义上的,也有社会学意义上的,那么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的含义是什么呢? “人格”一词,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原意是指戏剧中演员戴的面具,就像我国戏曲中的脸谱,它代表了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综合各心理学家的观点,可以将人格界定为:“它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该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具有独特性、相对稳定性、统合性(多种成分构成有机整体,内在一致性,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功能性(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命运,甚至影响到个人成败) 举例说明。 2、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特点——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是美国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时更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作用:认为现代人的一切心理上的变态都是人的本性需要和社会需要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人在克服心理与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心理社会经验;从本质上讲,社会环境决定了与任何特定阶段相联系的危机能否获得积极的解决。由此,埃里克森将人生发展的八个阶段称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的人格品质分别是: ①婴儿前期(0-2岁):任务--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希望的品质。 ②婴儿后期(2-4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意志---。 ③幼儿期(4-7岁):任务--主动感,--内疚感;--目标---。 ④童年期(7-12岁):任务--勤奋感,--自卑感;--能力---。 ⑤青年期(12-18岁):任务――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诚实-。 ⑥成年早期(18-25岁):任务――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⑦成年中期(25-50岁):任务--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关怀---。

大学生人格健康测验(UPI)汇总

大学生人格健康测验(UPI) 量表介绍: 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后期,面临着自我认识与发展的重要课题。他们的许多问题是适应问题、发展问题。特别是大学新生面临着环境的剧烈变化,在这样重要的人生转折点上,自然会感到压力,产生一些负性情绪,甚至出现“适应性障碍”。《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PI》主要以大学新生为对象,用以了解学生神经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各种的烦恼、迷茫、不满、冲突等状况。量表共60道题目,大约需要25分钟。 测试题目: 1、食欲不振。 □ A 是□ B 否 2、恶心、胃难受、肚子痛。 □ A 是□ B 否 3、容易拉肚子或便秘。 □ A 是□ B 否 4、关注心悸和脉搏。 □ A 是□ B 否 5、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 A 是□ B 否 6、牢骚和不满多。 □ A 是□ B 否 7、父母期望过高。 □ A 是□ B 否 8、自已的过去和家庭是不幸的。 □ A 是□ B 否 9、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 □ A 是□ B 否 10、不想见人。 □ A 是□ B 否 11、觉得自已不是自己。 □ A 是□ B 否 12、缺乏热情和积极性。 □ A 是□ B 否

13、悲观。 □ A 是□ B 否 14、思想不集中。 □ A 是□ B 否 15、情绪起伏过大。 □ A 是□ B 否 16、常常失眠。 □ A 是□ B 否 17、头痛。 □ A 是□ B 否 18、脖子、肩膀酸痛。□ A 是□ B 否 19、胸痛憋闷。 □ A 是□ B 否 20、总是朝气蓬勃。 □ A 是□ B 否 21、气量小。 □ A 是□ B 否 22、爱操心。 □ A 是□ B 否 23、焦躁不安。 □ A 是□ B 否 24、容易动怒。 □ A 是□ B 否 25、想轻生。 □ A 是□ B 否 26、对任何事都没兴趣。□ A 是□ B 否 27、记忆力减退。 □ A 是□ B 否 28、缺乏耐性。 □ A 是□ B 否 29、缺乏决断能力。 □ A 是□ B 否

第四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及其塑造

《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及其塑造》课程教案主页

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时又有很强的可塑性。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即是人格稳定性的体现。当然,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个体生理的成熟、外界环境的变化,人格也会随之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是人格的可塑性,也是个体塑造健康人格的前提条件。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正体现了人格可塑性的一面。人格是可塑性和稳定性的统一。 3.整体性与统一性 人格作为一个人的整体特质,虽然由多种成分和特质组成,但这些特质在一个人的身上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综合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就是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各种组成部分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这就是自我意识的统一性。(当一个人的在所思、所言、所行等的人格结构各方面彼此和谐统一是,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否则,可能会出现人格缺陷,甚至出现人格障碍。 4.社会性与功能性 人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但人的本质特征是其社会性。人格既是社会化的对象,也是社会化的结果。社会环境对个体的人格具有重要的塑造功能,每个人都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稳定的行为风格,并在社会交往与实践中实现自我,由此才能形成个体独特的人格特征,这就是人格的社会性。(人格的社会性决定了个体能否顺利地适应社会,并在不断的适应中谋求更好的发展)。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社会成就,甚至一个人的命运,因而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生的成败,这就是人格的功能性。(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愈挫愈勇,永往直前,懦弱者则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性的表现) ◆人格的结构 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是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心理成分。人格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价值观。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 ◆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 气质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它受个体生理基础的制约,是人格中最稳定的成分。 气质的这种心理活动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如情绪体验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等)、速度(如言语、知觉、思维的速度等)、稳定性(如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等)、灵活性及心理倾向性和指向性上(如内向、外向等)。 二、人格与心理健康 ◆人格与健康的四种可能性关系: ?疾病导致人格变化 ?人格通过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健康; ?人格直接导致疾病 ?人格通过生理变量影响健康 比如说:在大学校园里有的同学存在着偏执、敏感多疑、狭隘、以自我为中心等多方面的不良人格特点,导致与同学们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这些心理不健康的特点都是由人格缺陷引起的。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特征 健康人格的特征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

童年成长课堂:5方面着手培养孩子健康人格 1、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发展心理学认为,心态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未来。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往往在孩提时代。所以从小就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初步的时间和纪律观念。让婴幼儿按时起床、吃饭,如果孩子不配合,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要上班,不能迟到,而不要迁就孩子。适当的约束可以避免孩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意识。 2、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培养孩子健康人格作用巨大。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生活态度积极、主动,他们能自觉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父母之间的互相爱护、关心、体谅;父母对长辈的体贴、尊重、照顾;父母对孩子严爱适度,有要求,有疼爱,能

够使孩子形成自尊、自信、亲切、责任感等积极情感。然而,如果生活在充满不和睦、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如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经常吵架,在这种环境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对人不信任,有的甚至会有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 父母首先要有健康的人格,才能去影响孩子。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家长不仅要努力地为生活而忙碌、工作,回家之后还要面对活泼、好问、好动的孩子,这时请千万打起精神随时随地做幼儿的表率,以耐心的态度引导他们,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们,让孩子在自由、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尽情表现自己。 3、保护自尊心,增强自信心 孩子虽小,却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愿望和爱好。家长要学会洞察儿童内心世界,要用商量、引导、激励的语气和孩子交流,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不能因为孩子小,而随意斥责或辱骂,特别不要去嘲弄、讽刺孩子。这些都不利于儿童个性健康成长。对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父母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加其自信心,保护自尊心。 4、要培养孩子生活的独立性 现阶段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太阳,吃、喝、玩的条件都是家中最好的。但是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认为孩子只要专心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事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导致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根本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久而久之,孩子过分依赖,长大了容易形成依赖性人格障碍。

怎样培养一个健康的人格

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班 姓名:张少强 学号:1601032035 健康人格是指人格主体的心理品质和行为倾向,符合社会成员所公认的权威性标准。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教育学生懂得做人的资格和为人的品格,珍惜自己的人格,尊重他人的人格,做一个按社会规范行事,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完善自我的人。处在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随着身心发展高峰的到来,人格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这一时期的家庭、社区环境和学校教育都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其中学校教育是学生人格习得的核心部分,而班级集体是学生人格展示的大舞台。作为设计师和导演的班主任将如何正确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人格呢? 创建平等、和谐、自觉、自律的班集体,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基础。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班集体是一个微观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班集体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对人的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一个具有平等、和谐、自觉、自律的班集体,几乎随时都在熏陶感染集体中的成员,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是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只有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取信于学生,享有较高的威信,使学生乐于接受他的教育。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对学生有诚挚的爱心和态度,从而引起学生心理认同和情感共鸣。同时必须注意师生平等,充分相信每个学生具有发展的潜能。其次是融洽的生生关系的建立。初中生社会观日益形成,班主任应帮助他们在集体内取得一个应有地位的意向,获得自我尊严和自我需求,帮助他们在集体中摆正位置,与同学合作,让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和谐,因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而感到骄傲,愿意为班级做出努力。 培养班级自觉、自律。马卡连柯说: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在每年的新班级建立之初,均组织班委制定《班级奋斗目标》、《班级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健全的班级管理体制,使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真正作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大家相互督促,取长补短,每个人的能量就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 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是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心理特征上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热衷于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迫切地追求自我实现,思维敏锐,但片面性比较大,具有很大的冲动性和闭锁性。为此,科学的教育,合理的引导,成为班级工作的特点。为充分发挥班级集体的教育功能,从初一开始就坚持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让学生自我设计、自我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和奉献精神。例如,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集体观念而举办的相亲、相爱主题班会,通过歌曲演唱、发言讨论,使同学懂得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和捍卫集体主义观念。此外爱,在你身边,青春畅想曲等主题班会,让同学们进一步明白了人类需要友好相处,友爱、奉献是人类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是在这具体的班级活动情境中,才能形成同学们良好的人格特点。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有力措施。以人为本是人格教

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及其塑造

《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及其塑造》课程教案主页 第一节:人格的基本理论 一、人格概述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人们各具特色的样子:有的人热情奔放、有的人冷淡孤僻;有的人聪慧敏捷;有的人顽强果断,有的人多愁善感,有的人笑口常开,等等,这些不同的特征就是不同个体之间人格的差异。那么,究竟什么是人格 人格的内涵 心理学所谓的人格,通俗的说就是个性。它是指个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倾向、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整合。 人格的特征 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其中反映了人的多种心理品质和典型特征。概括起来,人格具有如下特征: 1、独特性与共同性 一个人的人格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使人与人在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上表现出千差万别的特点。个体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格特点,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就是人格的独特性。但是人格的独特性并不意味着人与人之间毫无相同之处,人格既不包括每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心理特点,也包括人与人之间在心理、面貌、行为风格等相同的方面,即人格的共同性,如:每个民族、阶级和集团的人都有其共同的心理特点。因此,人格是独特性与共同性的统一。 2.稳定性和可塑性

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时又有很强的可塑性。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即是人格稳定性的体现。当然,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个体生理的成熟、外界环境的变化,人格也会随之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是人格的可塑性,也是个体塑造健康人格的前提条件。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正体现了人格可塑性的一面。人格是可塑性和稳定性的统一。 3.整体性与统一性 人格作为一个人的整体特质,虽然由多种成分和特质组成,但这些特质在一个人的身上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综合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就是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各种组成部分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这就是自我意识的统一性。(当一个人的在所思、所言、所行等的人格结构各方面彼此和谐统一是,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否则,可能会出现人格缺陷,甚至出现人格障碍。 4.社会性与功能性 人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但人的本质特征是其社会性。人格既是社会化的对象,也是社会化的结果。社会环境对个体的人格具有重要的塑造功能,每个人都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稳定的行为风格,并在社会交往与实践中实现自我,由此才能形成个体独特的人格特征,这就是人格的社会性。(人格的社会性决定了个体能否顺利地适应社会,并在不断的适应中谋求更好的发展)。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社会成就,甚至一个人的命运,因而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生的成败,这就是人格的功能性。(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愈挫愈勇,永往直前,懦弱者则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性的表现)人格的结构 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是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心理成分。人格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价值观。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 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 气质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它受个体生理基础的制约,是人格中最稳定的成分。 气质的这种心理活动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如情绪体验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等)、速度(如言语、知觉、思维的速度等)、稳定性(如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等)、灵活性及心理倾向性和指向性上(如内向、外向等)。 二、人格与心理健康 人格与健康的四种可能性关系: ?疾病导致人格变化 ?人格通过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健康; ?人格直接导致疾病 ?人格通过生理变量影响健康 比如说:在大学校园里有的同学存在着偏执、敏感多疑、狭隘、以自我为中心等多方面的不良人格特点,导致与同学们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这些心理不健康的特点都是由人格缺陷引起的。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特征 健康人格的特征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量表UPI

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量表UPI 量表简介: 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量表(University Personality lnventory). 是为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编制的大学生精神卫生、人格健康调查量表。 该量表1966年由日本大学的心理咨询专家与精神科医生集体编制而成。1991年,由日本学生相谈学会会长松原达哉与樊富珉翻译介绍给国内。1993年,由樊富珉、王建中主持“全国UPI应用课题研究,对UPI的有关条目、筛选标准,实施过程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修订,目前,国内已有几十所大学的心理咨询机构常备并每年使用。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筛查,自评。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大学新生入学时,作为心理健康调查而使用。 评测时间:共64题,约30-40分钟。 ●指导语: 以下问题是为了了解你的健康状况并为了增进你的身心健康而设计的调查。 注意: 1. 在最近的一年中你常常感觉到或体验到的项目上做“是”的选择。 2. 为了使你顺利完成大学学业,身心健康地去迎接新生活,请根据自己的情况做真实选择。 3.按照题目顺序做,全部要答,不漏题。 ●●● 量表原题 1.食欲不振。A、是B、否 2.恶心、胃口难受、肚子痛。A、是B、否 3.容易拉肚子或便秘。A、是B、否 4.关注心悸和脉搏。A、是B、否 5.身体健康状况良好。A、是B、否 6.牢骚和不满多。A、是B、否 7.父母期望过高。A、是B、否 8.自已的过去和家庭是不幸的。A、是B、否 9.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A、是B、否 10.不想见人。A、是B、否 11.觉得自已不是自己。A、是B、否 12.缺乏热情和积极性。A、是B、否 13.悲观。A、是B、否 14.思想不集中。A、是B、否

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修订稿

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 格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的核心和灵魂。《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人格的界定是“个人的心理面貌或心理格局,即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从这个定义出发,人格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需要、理想、信念等。人格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遗传、学习、文化生活、自我意识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那么,何谓健康人格呢?台湾师范大学贾馥茗教授认为,“所谓健康人格,是能够正视环境与个人的责任,因而对自身、别人或所居住的环境,能做正确的适应。”也就是说,健康人格的核心是积极的社会适应性。作为一个具有良好适应性的理想人格,应从个体对人对事,对内对外两方面来抽象其人格结构,建构适应性系统。 着名的新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埃里·克弗洛姆认为:人格既有“稳定”的属性,但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也会随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美国精神分析学家阿博拉姆·卡丁纳认为:人格是文化的产物;人格是在人际情景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因此,营造一种良好的和谐的、愉快的校园文化,班级氛围,建设先进的班级文化,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人从出生的那一天开始,就始终处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接触到的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通过观察、模仿等学习,以及外部对人的行为的认可与否定,人格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就逐渐成熟起来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反映出的人格缺陷及现代人所必须的健康人格的要求,把人格教育融入一种班级精神之中,并以此作为载体,使人格教育时时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目的。 现在的高中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受到大人们过度的保护,过分的宠爱,再加上他们学业成绩优秀,受到老师的喜欢。久而久之,在他们身上出现了一些

第四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及其塑造

《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及其塑造》课程教案主页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及其塑造授课时间 安排 第6周教学器材与工具多媒体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双语课程□其他□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人格的基本理论 2、熟悉大学生人格塑造 3、了解大学生常见的人格偏差及其调适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如何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2.大学生常见的人格偏差如何进行调适?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人格的基本理论 一、人格概述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人们各具特色的样子:有的人热情奔放、有的人冷淡孤僻;有的人聪慧敏捷;有的人顽强果断,有的人多愁善感,有的人笑口常开,等等,这些不同的特征就是不同个体之间人格的差异。那么,究竟什么是人格? ◆人格的内涵 心理学所谓的人格,通俗的说就是个性。它是指个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倾向、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整合。 ◆人格的特征 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其中反映了人的多种心理品质和典型特征。概括起来,人格具有如下特征: 1、独特性与共同性 一个人的人格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使人与人在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上表现出千差万别的特点。个体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格特点,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就是人格的独特性。但是人格的独特性并不意味着人与人之间毫无相同之处,人格既不包括每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心理特点,也包括人与人之间在心理、面貌、行为风格等相同的方面,即人格的共同性,如:每个民族、阶级和集团的人都有其共同的心理特点。因此,人格是独特性与共同性的统一。 2.稳定性和可塑性

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

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 健康人格是个人在其生活经历中以其生活方式和生活风格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自我意识,是人的世界观、心理素质、道德修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和重要标志,也是人能够准确把握自己、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社会位置以及获得他人尊重和好感的基础。大学生健康人格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正确的自我意识。具 有健康人格的大学生对自己应有恰如其分的评价,充满自信,扬长避短,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效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与环境保持和谐、平衡。 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人格健康的大学生应具有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经常保持愉快、开朗的心境,并且具有幽默感。当消极情绪出现时,能合情合理地渲泄、排解、转移、升华。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人格健康的大学生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以一种开放的态度主动关心社会、了解社会,观察所接触到的各种事物现象,能看到社会发展的积极面和主流并具有社会责任感。在认识社会的同时,能与时俱进,使自己的思想、行为跟上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要求相符合,表现出能适应新的环境。 和谐的人际关系。人格健康的大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能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与人相处时,尊敬、信任等正面态度多于妒忌、怀疑等消极态度;健康的大学生常常以诚实、公平、信任、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同时也受到他人的喜爱和接纳。 乐观的生活态度。常常能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或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并在工作和学习中发挥自身的智慧和能力,获得成功。即使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也勇于面对,不畏艰险,勇于拼搏。 健康的审美情趣。健康的审美情趣对于大学生树立审美观、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塑造健康的人格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具有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能提高自身的修养,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思想的侵蚀,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实现人的自我完善。 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是一项系统工程。结合实际,我们认为在高等院校教育工作中,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人生现、价值观基础上的理想教育。 要遵循大学生生理发育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从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入手,引导学生在对道德理论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立志,逐步形成自身较为稳定的人格待点。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正确的理想,能引导自己正确地走向人生旅途。大学生应将个人的价值、理想、前途与社会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把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作为自己最大的理想。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势必作为一种强大的动力,促进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结合,推动社会的发展。 第二、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首要因素。学校教育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必然直接而首先表现为教师的影响。优秀教师的人格应该是道德品质、意志作风、智慧能力三者的统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应身体力行。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人格特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塑造。因此,教师本身就必须具有乐观开朗、情绪稳定、谦虚正直、宽容理智、奋发向上等良好的人格特征。所以,教师应努力开拓自己的知识视野,涵养品性,砥砺意志,真正成为学生除污去垢、塑造理想人格的一面明镜。

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

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培养健全的人格 摘要:培养有道德、人格健全的大学生,是中国素质教育的第一宗旨。大学生有知识和能力,但不一定取得的成功、成为有用之才,要成为有用人才,还有一个如何运用知识和能力去做事的问题,这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格。本文将分析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论述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特别是在大学阶段如何塑造健全的人格。 关键字:人格健全大学生 研究人格有两个重要的价值,一是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自己,二是帮助我们更健康地生活。只有当我们了解自己之后,我们才可以去谈如何成功,一个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健全的人格更加是我们成功路上的加速器。现在我们要探讨的问题主要包括:人格的内涵和影响人格的因素是什么?各因素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作用;如何培养和塑造健全的性格。 一、人格的内涵和影响人格的因素是什么? “人格”一词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在心理学、社会学、文学等领域都有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人格通常是指人的道德,也就是人品、品格。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格和个性含义相同,都是指一个人在一生漫长的历程中,所逐渐形成的、表现为稳定的和持续的心理特点,以及行为方式的主题。这些心理特点包括个人的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爱好、倾向等。通过对人格的研究,心理学家们总结了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由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早期童年经验,自然物理因素等因素共同作用和影响。 二、各因素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作用 (1)遗传因素:根据科学家的研究:遗传是人格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影响人格发展方向及难易。 (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而这种相似性又具有一个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使个人嵌入文化形态里。其影响力因文化而异,社会对文化要求是否严格,越严格,影响力就越大。影响力的强弱也要视其行为的社会意义的大小。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塑造,反映在不同文化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不同自然环境下民族也反映出人文地理对人格的影响。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3)家庭环境因素:不同教养方式对人格差异所构成的影响不同。家庭教养方式:1.权威型: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中表现过分支配,一切由父母控制。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2.放纵型: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教育达到失控状态。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特征及其塑造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特征及其塑造 摘要:健康人格是培养出来的, 大学生人格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在论述当代大学生应具有的健康人格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特点, 提出了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健康人格;特征;塑造 正文:随着国际大环境的变动, 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社会面临着转型的关键期。在这段时期, 处于人格塑造关键期的大学生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 而精神方面却令人堪忧, 其中一个主要表现就是人格的缺陷, 如“刘洋泼熊”、“马家爵行凶”就是典型人格缺陷的体现。健康的人格是个体身心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 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心理基础。因此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是一项亟待解决却又艰辛的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特征 何为健康的人格?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通过对数千名大学生和数十位著名历史人物的具体研究, 归纳了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15 个特征: 1、对现实世界有敏锐的洞察力; 2、能接受自己、他人和现实; 3、言行坦率、自然和纯真; 4、不过分关注自己, 而以问题为中心; 5、具有超然于世的品格和独处的需要;6、独立自主;7、时时常新的新鲜感; 8、常常能体会到狂喜、惊异和崇高等所谓高峰体验 ;9、对人类充满深厚的爱;10 其亲密朋友不多, 但感情深厚; 11、具有民主态度; 12、具有很强的道德感;13、有幽默感; 14、有创造性; 15、

不盲从。这些人格特征过于理想化, 多数人并不完全拥有这些特征。根据大学生自身具体情况, 笔者在分析大学生人格状况后, 归纳出一些较切合当代大学生实际及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健康人格标准。 1.能客观认识自我。首先是接纳自我,乐于接受一切属于自己的东西, 对遭遇的坎坷和挫折持有积极的心态和看法。其次是了解自我, 对自己的优势强项和短处不足了如指掌, 知道如何看待自己同别人之间的差距差别。最后是完善自我, 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 2.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科学完善, 并拥有良好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各种认知能力有机地结合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服务于社会和人民。 3.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善于独立思考问题, 不做依赖他人的懒汉。善于灵活多变地思考问题, 根据客观情况变化, 适度调整原有方案。 4.富于进取性、创新性和协调性。有拓荒者的胆识和气魄, 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敢于摆脱陈旧的观念, 乐于否定自身错误。 5.富有团队协作精神。现代社会中为了竞争获胜, 就必须加强团体内部配合的默契以形成合力。社会发展、成就事业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知识技能, 更重要的是要求他们能把个人才智能力溶于集体之中, 有与他人合作创业的心境和欲望, 有为团队发展壮大的协作互助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