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衔接

论衔接
论衔接

英语语篇中的词汇衔接手法

英语语篇中的词汇衔接手法 来源:英语专业论文 https://www.360docs.net/doc/fc6523802.html,/ 英语语篇;时体分析模式;语篇功能 引言1976年韩礼德和哈桑出版的《英语的衔接》标志着语篇衔接理论的创立。此后,Halliday和Hasan沿着自己的研究方向继续探索,并不断扩大衔接概念的涵盖范围。 从他们的理论发展出两条支脉,一是Martin在《英语语篇》中所确立的衔接体系,二是Michael Hoey在《语篇中的词汇模式》中提出的词汇衔接理论。在语篇衔接理论的应用方面,Michael McCarthy探讨了如何在语言教学中应用衔接理论。但他们都没有把英语时体单列出来而提出一种基于英语时体的语篇分析模式。 英语时体的语篇功能在《英语的衔接》一书中,Halliday 和Hasan认为:“衔接的概念是语义的,它存在于语篇中,指的是使语篇成为语篇的一种语义关系。”而作为英语语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时体不单具有时间指向性,而且是表达语义的手段。因此,与其它形式的衔接手段一样,英语时体也是一种衔接手段,在语篇中具有衔接作用。 区分了英语时体四组八个语篇功能: 表实功能和想象功能、时间挂靠功能和时间切换功能、分组功能和标界功能以及泛化功能和具体化功能。 英语时体可以描述事实,这就是英语时体的表实功能。英语时体还可以用来描述想象或假想的事实,这就是英语时体的想象功能,例如,运用现在时态表达将来时间,运用英语过

去时态表达假想的事实,等等,这些用法都属于英语时体的 想象功能。英语时体的时间挂靠功能是指把语篇中各句限定动词与语篇中其它时间标记(如:时间状语)的时间指称挂靠,从而得到各个限定动词的时间指称。英语语篇中的时间的切换可以通过具体的时间状语的更替来实现,但还可以通过时体的切换来实现,这就是英语时体的时间切换功能。 把一个语篇划分为不同的部分,传统的做法是根据篇章的自然分段进行的,本文试图改变这种做法,尝试性地运用 英语时体的衔接作用把语篇划分为不同的部分,而不是根据自然段落的结构来划分不同部分,这就是英语时体的分组功能。随着分组的完成,篇章中的各个部分的界限也就一目了然,这种界限有时可能与自然段间的界限一致,也有可能与 自然段间的界限不一致,这就是英语时体的标界功能。泛化功能与表实功能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又有区别,后者是英语 所有时体都具有的功能,但前者一般是现在时态居多,因为 英语现在时态通常用来描述客观性、一般性的事件或状态。 与泛化功能相对的一个功能是具体化功能,它是指由英语时体表达的内容都是发生或存在于某个具体的时间、涉及某个或某些特定的个体,这种功能通常都是与英语的过去时态以及进行体相联系的。英语时体在语篇中的这四组衔接功能相辅相成,相互联系而不孤立,它们可以合力对语篇结构 分析发生作用,对语篇的理解产生影响。 英语语篇的时体分析模式英语语篇的时体分析模式是指综合运用笔者提出的英语时体四组八个语篇功能分析英语 语篇的语篇分析方法。以下是笔者综合运用这四组八个语篇功能分析一个英语语篇案例。

专题2.2 词汇衔接篇之语音(练习)(答案版)_1

第二章 2.2 词汇衔接篇之语音 字母组合及发音练习: 一.将划线部分的发音填在空白处,并注意字母或字母组合与发音之间的联系。元音: 例词音标 1.: sit milk beside pretty money honey study busy Sunday [?] 2.: we me see feet tea sea season piece believe thief [i:] 3: watch water shop problem stop sorry coffee clock cough [?] 4: short sport talk small warm quarter daughter autumn pour [?:] 5: put full wood book could should [?] 6: do who ruler zoo food blue cruel group through [u:] 7: cat hat apple bag happy land angry accident glad [?] fast grass father car star start argue heart [ɑ:] 8.: come some bus butter flood blood double enough [Λ] 9.: seven else get debt many dead ready guess question friend [e] : today polite about again famous over monitor measure picture [?] 10.: first girl nurse hurt work worst her term early earth [З:] 11.: late waste wait train play say [eI] 12.: tiger nine why cry die lie night right [aI] 13.: soil point voice toy boy destroy [?I] 14.: go no road goal show own toe [??] 15.: about loud cow flower [a?] 16: near tear here deer beer engineer [I?] 17: fair hair pear bear where there care share [e?] 18: poor tour sure [??] 2.辅音:

教育论文浅谈初高中物理衔接问题

浅谈初高中物理衔接问题 1问题的提出 初中生升入高中以后,“物理难学”似乎成了中学生长期以来的普遍呼声,高中物理较之初中物理,无论从学习内容上,还是从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上都存在着颇大的“跨度”,甚至出现“断层”。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良好的教学不能只看到学生现有达到的水平,而应当立足于长远的发展,看到学生的明天。那么,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又如何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初、高中物理教学中构建一座桥梁,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研究,以帮助中学生在物理学习整个过程中实现自然的过渡和顺利的衔接呢? 2 新课标对于衔接问题的启示 当前,新课程的教学改革正在全国各地迅速开展,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物理教学不仅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而且要注重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感受并领悟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更要从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科技、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和态度。这样一种多维度的教育目标正是反映了一种以学生为本的全面发展与长远发展的教育理念,在对原先的物理教育赋予了新的功能和意义的同时,无疑对我们所面临的初高 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也给予了极大的启示。因此,要消除学生在初、高中物理学习中那样一种“跨度感”,还是应当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教学观,革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不但能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发展科学思维能力、提高科学审美情操,从而使他们的能力水平获得更高层次的提升,促进他们的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顺利地完成向高中物理学习的过渡。近年来,笔者先后从事了高、初中的教学工作,深感初高中物理教学中确实存在着的“跨度”和“断层”,在当今新课改的背景下,也尝试着立足于初中物理教学这个角度对初高中衔接问题进行了一些教改实践和探索,现跟同行们作一交流,以期抛砖引玉。 3 教学中对衔接问题的探索和实践 3.1实施探究性教学,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如何衔接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如何衔接 发表时间:2013-01-22T09:52:08.437Z 来源:《教育创新学刊》2013年第1期供稿作者:白春华[导读] 人们对某一事实、客观现象产生了解释或处理的心理欲望,这就是问题意识。 白春华河北省武邑县职教中心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具体表现在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 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设置的思维不超过两个层次。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更接近真实的物理过程。分析物理问题时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类比推理的方法,从单纯的算术、代数方法到函数、图象、矢量运算、极值等各种数学工具的综合应用的变化,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来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学习的建构过程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和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到事物的某些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 人们在接纳新知的过程中总是有排它性的,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的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而总想用以前的知识来认识、解释新问题。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中,应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来更新认知结构。要解决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难的的问题,应把以下几方面作为突破点。 一、从教材内容入手 教师要认真研究初高中教材,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了解学生已有的物理学习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如初中物理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等。高中物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加速度等。 对于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学生来说,降低起点,分散难点,放慢起始教学进度,帮助学生熟悉高中的教与学的方法,便于学生接受、掌握新概念,排除他们的畏难心理,使他们能够夯实基础,在教学中切忌有一步到位的思想。多做实验,多联系实际,通过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逐步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使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要求。 二、从指导学法入手。 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直接表现是“重教法”而“轻学法”,这种意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尤其突出,在设计教法时忽视或不设计“学法”。教法是先导,学法是主体,教法应以学法为依据,应加强对学生课前预习、课堂阅读、课后巩固的方法指导,在高一教学中应使学生逐渐形成由接受学习到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并重的过渡。 三、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 人们对某一事实、客观现象产生了解释或处理的心理欲望,这就是问题意识。 首先要培养学生敢于问问题,学生不敢问“问题”主要心理障碍是自卑心理和紧张心理。培养方法是:当学生问“问题”时不能轻视,不能嘲笑,要满腔热情地接受和喜爱学生提出的问题,凡是能提出问题的学生都要想尽办法进行合理地表扬,凡是问题中的合理成份,要充分肯定,对不合理的成份要用积极的态度进行指正。对问题指正时要尽量让学生相互讨论。 其次要给学生有足够的问“问题”的空间,不能对问题草草了场就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间充分争论,尽量让学生有讨论问题的体验,使他们在讨论中不断修正对问题的看法,形成正确的问题解决方案,事实上在争论中又有新的问题产生,因此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 再次,要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师的示范,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示范性地提问,再引导学生模仿创造性地提问,学生对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讨论更加激烈,而且兴趣始终不减。 四、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入手。 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思考方法。当学生的思维结果正确或有创新时,必须适时表扬与肯定,当学生的思维结果是错误的时候,要能容忍学生,并鼓励大胆再思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思维活跃,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了土壤。

小升初衔接的重要性资料

小升初衔接的重要性

小升初衔接的重要性 1.小学与初中学习内容截然不同,暑假提前适应这个更替期可以说是让孩子开学以后的起跑更顺利。初一,只是难度增大,特别是数学进入划分为几何和代数。代数中一些更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出现了。几何里需要孩子空间想象力。技巧性也更大了。 2.初中实验班火箭班会马上拉开差距,资源的分配不均需要第一时间在初中学校站稳脚跟。而如何第一时间在初中班级脱引而出,衔接班是个很好的选择其实。 3.暑假学习的优势。时间更充裕;没有压力学习轻松相对,可以培养学习兴趣;为初中分班考摸底考打基础;心理优势,这个很重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4.重点中学经常会在每年七月中旬或中下旬开展分班考试,分班考试。成绩的好坏,决定学生今后三年甚至六年所在的班级,众所周知,实验班或直升班的师资配备强大,学生整体实力强,中考高分率高,所有的家长都愿意孩子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完成今后几年的学业,能否进入实验班或直升班学习,关系到学生的前途与未来。有些学校如果不进行分班考试,也会在八月底进行摸底测验,刚进入初中,首次成绩的好坏,关系到孩子对今后学习自信心的竖立,能够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定会为孩子的初中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小升初衔接新初一如何准备: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小升初衔接,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很关键,而习惯的培养需要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张立家说,作为家长,要及时了解初一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校要求,提前把“小升初”的这些变化告诉孩子,让孩子在思想上和心理上有所准备。同时还要与孩子有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升入初中后的交友情况并学会适当干预。另外,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孩子提高时间利用效率,指导孩子养成预习的习惯、做作业的习惯、朗读的习惯、一丝不苟的习惯等等。 二、小学升入初中后要迈过五道坎 首先面临的是学习内容的变化。进入中学,课程增多,学习任务加重。而且难度增大,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与知识的严密性、逻辑性却越来越强。 三、学习心理反应的变化 小学生多数能顺利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对老师讲课深信不疑,而中学生一方面对老师的要求重视、信赖,另一方面他们的自信心、自主性加强了,也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 四、孩子生理也会发生一些变化 进中学后,绝大多数孩子身体发育日趋成熟,处在人生的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期。他们的认识能力、兴趣、爱好,以及整个个性特征发生急剧变化。 五、集体关系的变化

语篇衔接与连贯研究综述

语篇衔接与连贯研究综述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张艳斌 [摘要]衔接与连贯是语篇分析领域中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 也是语篇分析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综述对语篇衔接与连贯的研究,主要包括历史背景、理论研究、衔接与连贯的定义、衔接与连贯的关系以及应用研究和存在问题。 [关键词]语篇衔接连贯 由于语言学家们研究语篇的角度、方法不同, 他们对衔接与连贯这一对术语的定义及其关系的认识也有差异。需要加上其他有名的语言学家的给出的定义吗? 我国语篇研究者在国外学者Halliday和Hasan 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衔接和连贯理论进行了介绍和研究, 他们既有一致的看法, 也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他们对衔接的手段、层次, 连贯的标准及分类以及衔接与连贯的关系提出了补充和不同看法。有的学者试图建立自己的理论模式, 也有的研究者应用衔接与连贯理论进行中英文对比研究, 试图寻找某些翻译时可以遵循的规律。本文将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对我国上世纪90 年代以来的衔接与连贯研究进行回顾和评述。 一、历史背景 衔接与连贯作为两个术语首先出现在话语语言学(Text- linguistics或叫篇章语言学)中。20 世纪50 年代,Zellig Harris(1952)在Language 杂志上发表了题为“Discourse Analysis”(话语分析)的文章,突破了以句子为最大单位的传统语言学研究方法,将跨句段语言研究纳入研究范围。60 年代,话语语言学崛起,同时作为语言研究方法的“话语分析(篇章分 析)”也随之兴起。70 年代,语篇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期间,研究的课题主要在指称(reference),指示(dexis),回指(anaphora),语境(context),话题和论述(topic and comment),外在接应和内在接应(cohesionand coherence),替换等方面(朱永生,1995),其中大部分都被衔接理论的研究者视为衔接手段。因此,话语语言学的产生是衔接,连贯理论的历史背景。此外,系统功能语言学重视话语结构及话语的关系分析,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衔接与连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理论研究 (一)衔接 Halliday 和Hasan(1976)的《英语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衔接理论的创立。衔接理论自出现以来就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重视, 因为它对语篇分析、翻译理论、人机对话和文体学研究的发展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国内通常认为衔接表现在语篇和表层结构上, 也就是说, 语篇的衔接是通过词汇和语法等表层结构形式实现的。Halliday和Hasan (1976)提出了5 种衔接手段: 指示、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对于语篇衔接理论有独到见解的当数语篇研究专家胡壮麟。在他的专著《语篇的衔接与连贯》(1994)和多篇文章中提到了衔接的多层次模式。他(1996. 1)认为语篇衔接和连贯是多层次的, 不仅仅限 于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多层次模式的最上端是社会符号层, 包括语境、语用学。第二层为语义层, 除及物性外, 还有逻辑连接和语篇结构。第三层为结构层, 包括结构衔接和主位结构。第四层为词汇层, 有词汇搭配、照应、指称性。最后在音系层有语调(语调选择、音调序列和音调协和)、新信息和已知信息以及语音型式。虽然有关的衔接和连贯范围主要在语义层实现, 但各层次对语篇的生成及其意义都起作用。在衔接手段上, 朱永生(1995.3)对

句子衔接的方法与技巧

句子衔接的方法与技巧 1的句子衔接方法和技巧。保持一致性 一个长句或一组句子,只有主题和陈述角度一致,中心才能清晰,意思才能连贯 1。语句对象是一致的 主语是句子的开头和陈述的对象。它要求下面的句子必须考虑到上下文并与陈述的对象相一致,以防止秘密转换主语的现象。我急得想哭,所以他藏在厨房里,拒绝出去。A.但是他最终还是被他的父亲带走了因为这个句子保持了陈述对象的一致性和语气的连贯性。如果你使用b项,你会突然改变话题。如果你使用c或d项,你就失去了“被动性”,缺乏一致性。2.观点和材料的统一一些议论文段落 以问题或论点开始,然后引用例子,整理材料并分析它们。有些人在最后总结或总结论点和观点这里的“观点”和“问题”也可以说是主题,它们必须指导下面的例子和材料。另一方面,例子、材料和语言表达应该与前面的主题一致。反之亦然。例如:填写下面句子的水平线。最合适的链接是() 。我们的时代是鲜花盛开的时代。我们不仅需要大片大片的牡丹和菊花,还需要树下的紫罗兰和草旁的蒲公英。______我们的责任不仅是让读者吸收一切,而且要得到他们需要的东西。世界上没有不喜欢花的人,但是每个人的爱好都各不相同。世界上没有不喜欢花的人,

但是每个人的爱好都不一样。因为每一朵花都有生存的权利,所以人们喜欢牡丹、菊花和紫罗兰。蒲公英,因为每朵花都有生存的权利。那么每个读者也有权选择 答案:b。这是一段讨论。讨论的中心是“得到一个人所需要的”文化消费。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必须确定b项,它代表了中心论点。3.保持句型和音节的统一选择与语境相协调的句型、整齐的句型和统一的结构,可以增加语言的潜能,增强语言的连贯性。音节和谐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句型整齐对称,音节和谐;第二,语境韵 例:1。用横线处的句子依次填写下面两个句子。与上下文和意义相一致,与音节相协调的群体是()(1)每一个深秋季节,松树、竹子和山茶花都是多彩而美丽的 (2)远眺群山,靠近河流流水、绿茶园、松树和竹子(1)站在山顶,俯瞰榆树枫,(2)站在山顶,俯瞰榆树枫,(3)白云,层层叠翠的森林;森林覆盖着翡翠和白云。 a。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d [分析]句子连接是否恰当主要取决于句子的内容前后是否协调,意思是否连贯流畅,尽管这也与句子的形式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话题与前几年略有不同,前几年的话题是“最适合与语境联系的群体”,今年的话题改为“与语境连贯、与音节和谐的群体”这给了测试 一个提示。在这个话题中,要填入横线的句子,不仅要考虑意思的连贯性,还要注意音节的和谐音节的和谐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句型中对称音节的和谐;第二,语境韵(1)句子在这个话题中,“每次”

五升六计算衔接课

计算衔接篇 数感积累 1、必背数字 (1)10.2525%4==30.7575%4 == 10.12512.5%8==30.37537.5%8==50.62562.5%8==70.87587.5%8 == (2)π=3.14 2π=6.28 3π=9.42 4π=12.56 5π=15.7 6π=18.84 7π=21.98 8π=25.12 9π=28.26 10π=31.4 25π=78.5 (3)0是坏数,1是废数,2是最小的质数,也是唯一的偶质数,4是最小的合数,跟100最接近的质数是101,跟1000最接近的质数是997或者1003 1001是黄金合数=71113?? (4)有趣数字 尖顶爬坡数: 22211121,11112321,11111234321===2.....11111111112345678987654321= 平顶爬坡数: 111111221?=1111111123321?= 重码数 1001abcabc abc =?; 10101ababab ab =?; 轮回数 ··10.1428577=,··20.2857147=,··30.4285717 =, ··40.5714287=,··50.7142857=,··60.8571427 =; 无8数 9111111111?=, 1234567918222222222?=。 。。。。。 循环小数化分数 a. 纯循环9.0. a a =、99.0..a b b a =、999.0..ab c c b a =、…… b. 混循环 90.0. a a b b a -=、990.0..a ab c c b a -=、9900.0..ab abc d d c b a -=、……

幼小衔接的目的和意义

“幼小衔接”的目的和意义 幼儿园大班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起下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义务 教育质量影响很大。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幼小学段的衔接教育进行研究探索,提高认识,摸清情况,掌握规律,是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后尽快适应不同阶段教育、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现实要求。 “幼小衔接”的目的和意义: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因而使得幼儿园与小学在形成和坚持各自的教育教学特点与模式。大量的幼儿在缺乏过渡到小学的 经验准备或过渡经验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他们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立即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许多儿童的身心在适应新的生活 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使他们的认知兴趣迅速下降,自尊心、自信心不断的减弱。因此,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上的" 脱节 " 现象,我们幼儿园大班组让幼儿在大班阶段,开 展一些相适宜的活动,让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有良好的过渡,同时也让家长积极参与活动,了解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真正通过家园配合,帮助孩子完成人生中关键的过程。 1、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 ( 1)适当延长集体活动的时间。 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 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 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大班上学期集体活动时 间不变,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五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2)养成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 方法:做一些手工或阅读作业,请家长辅导幼儿按时完成,帮助幼儿建立时间概念等。 (3)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方法:坚持开展阅读活动,主要形式包括自由阅读和指导下的阅读活动两种。这两种活动,使小朋友既有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的机会,又能得到相应的引导,在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 中,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些能力又直接、有力地促进学习 能力的发展。识字的小朋友喜欢读书,读书又能学到更多的字。人与书产生互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在互动中增长。拥有这样的基础进入小学,给小学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 如开学上课时,能听老师的要求正确理解拿、取书,能看通知,喜欢识字活动,能顺利地阅 读报纸,能正确理解题意。识字兴趣、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明显比不识字的小朋友强,学习 的起点高。幼儿坚持每天都带一本图书到园和小朋友进行分享阅读,晚上带回家。 ( 4)增加识字量 方法:大班幼儿对认读文字感兴趣,喜欢在故事的文字中主动认读自己认识汉字。因此我们利用电教活动播放识字动画增加幼儿的识字量。还通过“字宝宝”等来认识汉字等。 ( 5)养成自我管理学习用具的好习惯。 方法:通过展开专门的教育活动(漂亮的文具盒、我的好朋友——书包等),让幼儿学 会使用学习用具以及怎样保护学习用具,重要的方面是让幼儿使用书包、文具盒等学习用具来管理自己的物品。让幼儿了解学具在书包里的摆放顺序,教幼儿掌握整理书包的一般技巧, 教幼儿懂得爱护书本是小学生的责任的道理。。 ( 6)看书、写字姿势正确的好习惯。

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

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即词汇关系和语法关系出发,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认识,了解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从而获得语篇手段和技巧,培养语境反应和重构能力。 1阅读教学中的词汇关系 词汇关系是指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或重复,或由其它词语替代,如代词代替名词,助动词(如:do)代替实义动词等,或共同出现,如factory与manager,worker 等用在一个语义场中。只有词汇的相对集中,才能保证语篇的主题和语义场(semantic field)的统一(胡壮麟,2001)。因此,这里所说的词汇包括许多词汇学中的词项,不仅是单词(words),它们不受形式变化的制约,如单复数 (ert/eter)es,时体(work / worked)和词等等。这些词在形式上略有不同,基本词义不变,故具有语篇 衔接力。其他的还包括有同义、反义、上下义 (如classroom是blackboard的上义词, 即blackboard是classroom的下义词)互补来使语篇达到语义上的连贯。韩礼德和哈桑(1976)把英语词汇衔接关系分为词的复现和词的同现关系(collocation)( Halliday & Hasan, 1976)。 1.1词汇的复现关系 词的复现指的是某一词以原词、同义词、近义词(near-synonym)、上义词、下义词(hyponym)、概括词(general word)或其他形式重复出现在语篇中,语篇中的句子通过这 种复现关系达到了相互衔接,意义统一完整。词汇的复现关系可分为四种(胡壮麟,1994): 原词复现: 通过原词在语篇中的复现,我们能够直接抓住语篇中所要讲的中心意思。阅读中通过词汇复现来达到衔接与连贯,进而突出主题。 同义词、近义词复现: 同义和近义指具有同样意义或相近意义的不同词项之间的接应关系,不管这个词的意义是指人、物、过程或性质。如:近义词的复现能够帮助我们理解 它们所谈论的,所指的是同一种事物,从而达到结构上的衔接和意义上的连贯。 上下义词:上义词是指那些具有概括意义的词汇,这些词汇涵容着许多表示具体指向 的下义词。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下义词来回答就此类关系提出的阅读理解题。了解这种上下义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句中的含义。 概括词复现:概括词是指那些词义宽泛具有总括意义的词汇,如:people,place,thing,之类的词语在语篇中都可以和具体的地名,物名,动物名等相互呼应使用。这种 衔接手段即概括词复现关系(黄国文,1988)。 需要注意的是,词汇的复现,特别是原词复现关系,无论是对已经出现的事物或话题进行重述,还是提供某种新的信息,都能对语篇的前后衔接发挥不可忽视的功能。有时,正是由于这些手段的使用,段落或语篇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意义完整、上下连贯的整体。这

写作指导:写作指南十八衔接篇

写作指南十八衔接篇 写作指南衔接篇 扩续缩改衔接自然 知识要点: 1、扩写就是将一篇短文扩写成长文,必须要对原文进行补充、发挥和扩展。 2、续写就是提供文章开头,由续写者沿着原文的思路继续写下去直至完篇的一种写作形式。 3、缩写就是把一篇长文浓缩成短文。缩写必须忠实于原文,全面地、准确地反映原文的中心思想和要点,并要做到首尾连贯,结构完整。 4、改写就是将一篇文章改成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相同的另一种形式的文章。 考试说明: 1、扩写 扩写就是用合理的想象对原文进行扩充、拓展,使原文内容更加丰富具体。对文章进行扩充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1)根据所提供的原材料,有目的有条理地进行合理想象。 (2)为突出文章中心部分,运用合乎逻辑的推理和想 象,合理补充其情节发展,使其有具体的过程。 (3)适当补充景物和人物的语言、动作。

值得提醒的是,扩写允许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渲染和修 饰成分,但这种补充不能离开原意。 2、续写 续写就是提供文章开头,由续写者沿着原文的思路继续写下去直至完篇的一种写作形式。续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贵在合理。这个“理”,就是生活的逻辑性。续写部分不应该游离开头部分,应该是开头部分的顺理成章的发展。两者必须有内在的联系。以这点为前提,想象力求丰富,要善于调动生活积累,使续写文章有血有肉,形成有机的整体。 (1)严格的限制①文体有限性。续写练习不是所有的文 体都可以进行的,一般只用在记叙性文体中。②想象制约性。续写需要想象,也是培养想象能力的一种思维训练。但是它的想象受到原文的制约,也就是说只能从原文的事实出 发,循着原文的思想轨迹,去作延伸想象。如果离开了原意,那就不是续写而是创作了。 (2)熟悉原文是根本进行续写练习,先要做好写前准 备。这最重要的准备就是熟读原文,做到故事情节烂熟于心,人物性格透彻理解,充分把握全文的旨意。只有这样想象出的后文才能与原文一脉相通,融成一体。倘若对原文一知半 解就动笔,前后文章势必会貌连神断。所以,熟读原文是进行续写的基础,也是作好续写的关键。 (3)事件续写所谓事件续写,就是原文是以记事为主的文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教学如何衔接的思考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教学如何衔接的思考 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物理在高考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很多同学都感觉在初中成绩很不错,但是一进入高中,成绩下降不少. 这是因为在高中,物理知识不仅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与初中的物理知识难度相比提升了很大的一个层次,研究的物理对象也更加的复杂。此时,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倍感吃力。如何让学生们在高中学习物理知识更加的顺利呢?此时,知识的衔接就是关键的一步了。有人把衔接知识看做高中的事,这是不可取的。将知识的衔接比作“送”与“接”的过程,那么,对于初中来说,应该承担的任务就是“送”。我工作九年,之前从事高中的物理教学,后来从事初中的物理教学,有幸可以对整个中学阶段的物理课程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想对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提一点自己的看法。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不同点 1.教学方面 初中阶段,物理教学进度较慢,有可能对重点概念、规律反复讨论,便于学生掌握重点,习题类型较少,变化也不多,且多数与教师课上讲的内容、例题对得上路子,考试时往往只要记住公式,背好笔记,一般就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不少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坏习惯。到了高中后,教学进度明显加快,课堂教学密度大大提高,需要学生自己多分析、思考、练习,才能真正掌握,习题类型更是复杂多变,单靠对概念、规律和公式的

死记硬背,解决不了问题。很多学生对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 2.学习方法方面 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跟着教师转,死记硬背教师布置的内容,没有预习教材和进行有关的课外阅读及实验的习惯。高中物理学习,课上勤思考,课后注意观察、分析,把知识学活,能举一反三,甚至有独创精神。学生刚进入高中阶段,往往带着初中的一套学习方法,以致不能适应高中的物理教学要求。 3.思维能力方面 初中物理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的形象思维基础上的,对抽象思维能力要求不高。高中物理教学都是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即逻辑思维能力。许多物理过程的变化是多因素的,需要学生抽象的假设一些中间物理状态或抽象出物理图景,然后才能正确地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对此,只习惯于形象思维的学生,一时是难于做到的。 由于物理教学的阶段性,学生在初中学到的不少物理知识是有局限性与不严密性的,然而这些知识有时都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例如,初中阶段学习压力时经常遇到的水平状态下,因而压力等物体的重力,结果不少学生形成“压力一定等于重力”的思维定势,对他们进一步学习高中物理产生消极影响。 日常生活中一些错误的感性认识往往顽固地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尽管他们经过了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但并没有真正排除这些错误的认识,随着时间的迁移,正确的东西遗忘了,错误的认识又会重新抬头。例如,初二时已学过的:牛顿第一定律,到了高一,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

初高中衔接阶段教学的重点和主要的教学策略

初高中衔接阶段教学的重点和主要的教学策略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已成为高中物理老师的首要任务。结合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谈对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几点认识。 1. 充分认识造成高中物理难教难学的原因 1.1 初、高中物理知识层次的变化特点。初中物理知识从生活实际、观察实验入手,直观性较强,相对简单,如密度、同一直线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蒸发、沸腾、压强、浮力、杠杆等,都是生活中常见,容易理解的。它建立的物理模型,对思维深度的要求比较低。初中对物理概念的引入一般比较直接形象,叙述简单,要求理解的程度低、思维能力要求也不高,甚至有的物理量的定义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而不是十分严密。如在运动学中不提位移只讲路程,为了避免矢量的方向性,又把速率的定义作为速度的定义教给学生。初中的物理规律少而简单,对规律的适用条件基本上不作重点强调,数学表达式也简单。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知道或理解物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一些自然社会现象做出简单的解释,一般只要求对物理现象做定性说明,简单的计算,整体内容较少。学生们认为物理很简单。 高中物理知识相对比较系统、抽象,前后联系紧密;经常需要对物理现象是做模型抽象、定量说明、数学化描述等。如:质点、单摆、理想气体、电磁场。高中物理概念相对抽象、复杂,对思维能力的要求高。例如:从“标量”到“矢量”的跨度,从“速度”到“加速度”,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再到“加速度的大小、方向的变化与速度的大小、方向的变化的关系”学生就更困难了。学生在理解这类问题时不但要克服以前形成的思维定势,而且要加深理解,困难可想而知了。而且高中讲的物理规律往往牵涉到多变量的过程,状态,数字表达式较复杂,还经常要用图象来描述,而且矢量进入物理规律的运算中和图象中,强调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因而对数学运用,抽象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突然提高了很多。而高中一节课就学完,他们的困难可想而知。还有高中物理对实验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多,有瞬时量的记录、测定方法、实验数据处理分析等比初中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 1.2 学生不同时期的思维特点。初中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形式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快速发展阶段,并且抽象逻辑思维也有一定的发展。但在掌握复杂的抽象概念时,他们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如果没有具体形象作为基础,他们往往就不能正确地领会这些概念。 高中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形成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得到了较高的发展,对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能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概括,他们还能自觉要求自己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用理论去解释具体现象和认识新事物。但高一的学生虽然在年龄上已划分为青年初期,其实在心理发展的程度上更接近于初中生。他们对于高中物理的难度高,较抽象的特点缺乏思想准备和心理接受能力,这样在心理方面形成了压力。 2. 适当调整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 2.1 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学习是一生的事情,有了兴趣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语篇衔接研究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语篇衔接研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引言 语篇研究是“一门旨在探讨言语交际中形式与功能之间关系的学科”。作为语言学领域独立的分支学科,其始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到了六十年代开始日益发展。它的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启蒙阶段、开拓阶段和巩固阶段。启蒙阶段的语篇研究主要是从词、句到整个语篇的过渡,从片面的、抽象的理论研究到具体的、全面的理论研究,其中韩礼德(Halliday)的衔接理论取得了突破。开拓阶段从功能句子观和交际动力理论过渡到结构与功能,音系、语法、语义成为语篇研究的特色。在巩固阶段,系统功能主义的语篇语法开始成熟,语篇研究范围变得题材多样,领域宽广,视角丰富。 其实,最近10 年来的语篇研究已经进入了全新阶段,多视角、跨学科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网络语篇、多模态语篇、电子语篇、语料库语篇等成为语篇研究中新的内容。系统功能语言学不仅把语言看作一个完整的资源系统,它更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系

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语篇分析是把篇章跟语言的系统联系起来。语篇衔接则是语篇研究的核心。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适用性 20 世纪30 年代,当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Saussure)明确表示应把语言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和关系来研究,这一思想为以后的语言学研究指明了方向。纵观语言学的发展历程,无一流派不受索绪尔思想的影响和启发,如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伦敦学派甚至转换生成语法。弗斯(Firth)是伦敦学派的领导者,他首先提出了“结构”和“系统”的概念。韩礼德是60 年代以后伦敦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老师弗斯的衣钵,同时也吸收了其它学派的某些观点,建立和发展了当代系统功能语法。 系统功能语言学包括语言的三个核心纯理功能,即概念纯理、人际纯理和语篇纯理功能。从胡壮麟等人的表述中我们得知,纯理功能的提出得益于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比如概念功能是马林诺夫斯基的“实用”功能和“巫术”功能的延展,人际功能是“寒暄”功能的延展。马林诺夫斯基的“情景语境”和“意义是语境中的功能”的思想则为韩礼德语篇纯理功能的提出作了历史性的铺垫。从马林诺夫斯基到弗斯再到韩礼德是系统功能语法的萌芽、继承和发展的过程。

初高中物理知识地衔接重点分类整理

初中物理(力学) 一、力 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29.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2、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4、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 (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15、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6、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17、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18、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19、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二、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资料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 教学衔接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昔日很多在初中物理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高一就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于是大声疾呼“物理物理,真是无理”。高一物理难,难就难在初高中物理衔接出现的“台阶”。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化“台阶”为坦途;如何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物理学习后续发展的能力,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我们初中物理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台阶”产生的原因,并阐述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一些方法。 一、台阶产生的原因分析 1、定性介绍向定量研究的过渡使学生学习产生陡度 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而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复杂的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例如初中学习力的知识,我们只是对单个物体受力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而高中物理对

物体受力分析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物体受一个力,而要考虑的是多个物体受多个力作用,且不一定是平衡状态,因而问题较为复杂。 2、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使学生思维产生断层 在整个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阶段。初中生的思维与高中生的思维是不同的。初中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他们往往要借助生活中的亲身感受或习惯观念等进行思维活动。因此定性的感性知识多,定量的理性的逻辑内容少,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规律。这种思维是属于较低的思维,其由物理感觉引成的物理概念是直接的、经验性的、浅层的。而高中学生的思维则要形成抽象思维,属于理论型。对高中学生要求能够利用理论做指导来归纳整合各种事实材料,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程序,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并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3、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由于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讲解例题和练习多,课后学生只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稍加复习和总结,就能很轻松得获得较理想的成绩。进入高中后,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逻辑强,而且知识之间有关联,而有的同学还以老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还有的同学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听课方法,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穷于埋头做笔记,不得要领,不能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