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人最后之觉悟

吾人最后之觉悟
吾人最后之觉悟

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

人之生也必有死。固非为死而生。亦未可漠然断之曰为生而生。人之动作。必有其的。其生也亦然。洞明此的。斯真吾人最后之觉悟也。世界一切哲学宗教。皆缘欲达此觉悟而起。兹之所论。非其伦也。兹所谓最后之觉悟者。吾人生聚於世界之一隅。历数十年至於今日。国力文明。果居何等。易词言之。即盱衡内外之大势。吾国吾民。果居何等地位。应取何等动作也。故於发论之先。申立言之旨。为读者珍重告焉。

吾华国於亚洲之东。为世界古国之一。开化日久。环吾境者皆小蛮夷。闭户自大之局成。而一切学术政教。悉自为风气。不知其他。魏晋以还。象教流入。朝野士夫。略开异见。然印土自巳不振。且其说为出世之宗。故未能使华民根本丕变。资生事之所需也。其足使吾人生活状态变迁。而日趋觉悟之途者。其欧化之输入乎。欧洲输入之文代。与吾华固有之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数百年来。吾国扰攘不安之象。其由此两种文化相触接相冲突者。盖十居八九。凡经一次冲突。国民即受一次觉悟。惟吾人惰性过强。旋觉旋迷。甚至愈觉愈迷。昏瞶糊涂。至於今日。综计过境。略分七期。第一期在有明之中叶。西教西器。初入中国。知之者乃极少数之人。亦复惊为河汉。信之者惟徐光启一人而已。第二期在清之初世。火器历法。见纳於清帝。朝野旧儒。群起非之。是为中国新旧相争之始。第三期在清之中世。鸦片战争以还。西洋武力。震惊中土。情见势绌。互市局成。曾李当国。相继提倡西洋制械练兵之术。於是洋务西学之名词。发现於朝野。当时所争者。在朝则为铁路非铁路问题。在野则为地圆地动地非圆不动问题。今之童稚皆可解决者。而当时之顽固士大夫。奋笔鼓舌。哓哓不巳。咸以息邪说正人心之圣贤自命。其睡眠无知之状态。当世必觉其可恶。后世秖觉其可怜耳。第四期在清之末季。甲午之役。军破国削。举国上中社会。大梦初觉。稍有知识者。多承认富强之策。虽圣人所不废。康梁诸人。乘时进以变法之说。耸动国人。守旧党尼之。遂有戊戌之变。沈梦复酣。暗云满布。守旧之见。趋於极端。遂积成庚子之役。虽国几不国。而旧势力顿失凭依。新思想渐拓领土。遂由行政制度问题。一折而入政治根本问题。第五期在民国初元。甲午以还。新旧之所争论。康梁之所提倡。皆不越行政制度良否问题之范围。而於政治根本问题。去之尚远。当世所诧为新奇者。其实至为肤浅。顽固党当国。并此肤浅者而亦抑之。遂激动一部分优秀国民。渐生政治根本问题之觉悟。进而为民主共和君主立宪之讨论。辛亥之役。共和告成。昔日仇视新政之君臣。欲求高坐庙堂从容变法而不可得矣。第六期则今兹之战役也。三年以来。吾人於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吾人拜赐於执政。可谓没齿不忘者矣。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此谓之第七期。民国宪法实行时代。

今兹之役。可谓为新旧思潮之大激战。浅见者咸以吾人最后之觉悟期之。而不知尚难实现也。何以言之。今之所谓共和所谓立宪者。乃少数政党之主张。多数国民不见有若何切身利害之感而有所取舍也。盖多数人之觉悟。少数人可为先导。而不可为代庖。共和立宪之大业。少数人可主张。而未可实现。人类进化。恒有轨辙可寻。故予於今兹之战役。固不容怀悲观而取卑劣之消极度态。复不敢怀乐观而谓可踌躇满志也。故吾曰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不得不待诸第七期吾人最后之觉悟。此觉悟维何。请为我青年国民珍重陈之。

(一)政治的觉悟吾国专制日久。惟官令是从。人民除纳税诉讼外。与政

府无交涉。国家何物。政治何事。所不知也。积成今日国家危殆之势。而一般商民。犹以为干预政治。非分内之事。国政变迁。悉委诸政府及党人之手。自身取中立度态。若观对岸之火。不知国家为人民公产。人类为政治动物。斯言也。欧美国民多知之。此其所以莫敢侮之也。是为吾人政治的觉悟之第一步。吾人既未能置身政治潮流以外。则开宗明义之第一章。即为决择政体良否问题。古今万国。政体不齐。治乱各别。其拨乱为治者。罔不舍旧谋新。由专制政治。趋於自由政治。由个人政治。趋於国民政治。由官僚政治。趋於自治政治。此所谓立宪制

之潮流。此所谓世界系之轨道也。吾国既不克闭关自守。即万无越此轨道逆此潮流之理。进化公例。适者生存。凡不能应四周情况之需求而自处於适宜之境者。当然不免於灭亡。日之与韩。殷鉴不远。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也。是为吾人政治的觉悟之第二步。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於政治。自觉其居於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自居於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则应自进而建设政府。自立法度而自服从之。自定权利而自尊重之。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於政府而不属於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厉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重轻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巳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於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古之人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今之人希冀伟人大老建设共和宪政。其卑屈陋劣亦无以异也。夫伟人大老。亦国民一分子。其欲建设共和宪政。岂吾之所否拒。第以共和宪政。非政府所能赐予。非一党一派人所能主持。更非一二伟人大老所能负之而趋。共和立宪而不出於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以其於多数国民之思想人格无变更。与多数国民之利害休戚无切身之观感也。是为吾人政治的觉悟之第三步。

(二)伦理的觉悟伦理思想。影响於政治。各国皆然。吾华尤甚。儒者三

纲之说。为吾伦理政治之大原。共贯同条。莫可偏废。三纲之根本义。阶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与阶级制度极端相反。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吾人果欲於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於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倘於政治否认专制。於家族社会仍保守旧有之特权。则法律上权利平等经济上独立生产之原则。破坏无余。焉有并行之余地。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五四先贤语录摘抄

五四先贤语录摘抄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自觉者何?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而自视不可卑也。奋斗者何?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视之若仇敌,若洪水猛兽,而不可与为邻,而不为其菌毒所传染也。 ——摘自陈独秀《敬告青年》 ·人之生也必有死,固非为死而生,亦未可漠然断之曰为生而生。人之动作必有其的,其生也亦然。洞明此的,斯真吾人最后之觉悟也。 ——摘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青年循蹈乎此,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乘风破浪,迢迢乎远矣,复何无计留春望尘莫及之忧哉? ——摘自李大钊《青春》 ·人类的生活,必须时时刻刻拿最大的努力,向最高的理想扩张传衍,流转无穷,把那陈旧的组织、腐滞的机能一一的扫荡摧清,别开一种新局面。这样进行的发轫,才能配称新纪元;这样的新纪元,才有祝贺的价值。一个人的一生,包含无数的新纪元,才算能完成他

的崇高的生活。人类全体的历史,联结无数的新纪元,才算能贯达这人类伟大的使命。 ——摘自李大钊《新纪元》 ·吾人在世,不可厌“今”而徒回思“过去”,梦想“将来”,以耗误“现在”的努力。又不可以“今”境自足,毫不拿出“现在”的努力,谋“将来”的发展。宜善用“今”,以努力为“将来”之创造。由“今”所造的功德罪孽,永久不灭。古人生本务,在随实在之进行,为后人造大功德,供永远的“我”享受,扩张,传袭,至无穷极,以达“宇宙即我,我即宇宙”之究竟。 ——摘自李大钊《“今”》 ·汉朝以后,言论的机关,都被“业儒”的垄断了。宋元以来,尤其利害。我们几乎看不见一部非业儒的书,听不到一句非士人的话。除了和尚道士,奉旨可以说话的以外,其余“异端”的声音,决不能出他卧房一步。况且世人大抵受了“儒者柔也”的影响;不述而作,最为犯忌。即使有人见到,也不肯用性命来换真理。 ——摘自鲁迅《我之节烈观》 ·凡是不做工吃干饭的人,都是强盗。强盗和强盗夺不正的资产,也是一种的强盗,没有什么差异。我们中国人贪惰性成,不是强盗,便是乞丐,总是希图自己不作工,抢人家的饭吃,讨人家的饭吃。到了世界成一大工厂,有工大家作,有饭大家吃的时候,如何能有我们这样贪惰的民族立足之地呢?照此说来,我们要想在世界上当一个庶民,应该在世界上当一个工人。诸位呀!快去工作呵!

中国近代名言素材

师夷长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夫强中御外之策,唯有以忠义号召天下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夫不可变者,伦纪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张之洞《劝学篇》 维新变法 俄北瞰,英西睒,法南瞬,日东耽。处四强邻之中者,岌岌哉!海水沸腾,耳中梦中,炮声隆隆,凡百君子,岂能无沦胥非类之悲乎! ——康有为《强学会序》 要而论之,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呜呼!则非吾之所敢言矣。 ——梁启超《论不变法之害》 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是故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而中国之尊王者曰:“天子富有四海,臣妾亿兆。”臣妾者,其文之故训犹奴虏也。夫如是则西洋之民,其尊且贵也,过于王侯将相,而我中国之民,其卑且贱,皆奴产子也。设有战斗之事,彼其民为公产公利自为斗也,而中国则奴为其主斗耳。 ——严复《辟韩》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我国民积年所希望所梦想,今殆已一空而无复余。……二十年来朝野上下所昌言之新学新政,其结果乃至为全社会所厌倦所疾恶:言练兵耶,而盗贼日益滋,秩序日益扰;言理财耶,而帑藏日益空,破产日益迫;言教育耶,而驯至全国人不复识字;言实业耶,而驯至全国人不复得食。其他百端,则皆若是。 ——梁启超《大中华发刊词·饮冰室文集》 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其一,把科学看得太低了,太粗了。……这是积多少年社会心理遗传下来!对于科学认为“艺成而下”的观念,牢不可破,直到今日,还是最爱说空话的人的最受社会欢迎。做科学的既已不能如别种学问之可以速成,而又不为社会所尊重,谁肯埋头去学他呢? 其二,把科学看得太呆了,太窄了。……他们只有数学、几何学、物理学、化学……等等概念,而没有科学的概念。……他们以为只有化学、数学、物理、几何……等等才算科学,以为只有学化学、数学、物理、几何……才用得着科学;殊不知所有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等,只要够得上一门学问的,没有不是科学。……或者说:只有理科、工科的人们才要科学,我不打算当工程师,不打算当理化教习,何必要科学?中国人对于科学的看法大率如此。我大胆说一句话:中国人对于科学这两种态度倘若长此不变,中国人在世界上便永远没有学问的独立,中国人不久必要成为现代被淘汰的国民。 ——梁启超《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 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想象者何?既超脱客观之现象,复抛弃主观之理性,凭空构造,有假定而无实证,不可以人间已有之智灵,明其理由,道其法则者也。在昔蒙昧之世,当今浅化之民,有想象而无科学。……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云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

[历史]2017年高考真题_北京卷(解析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 12.2016年,在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屋、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1.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 2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3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 4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A.123 B.124 C.234 D.134 13.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转运使 B.兵部员外郎 C.知府 D.枢密副使 14.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 C.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 15.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右图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晴,其容 A.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 B.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C.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

D.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 16.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外压迫哦,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义。”这一论述 A.阐明了的新三义理论 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17.有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事示意图”(图7),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1 “宝岛回归” 2 “家园沦陷” 3 “血战台儿庄” 4“全民族抵抗的枪声” 5 “中共七大召开” A.12345 B. 43512 C.23451 D.24351

【历史】2017年高考真题——北京卷(解析版)

【历史】2017年高考真题——北京卷(解析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 12.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1.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 2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3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 4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A.123 B.124 C.234 D.134 13.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转运使 B.兵部员外郎 C.知府 D.枢密副使 14.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 C.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 15.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右图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晴,其内容 A.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 B.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C.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 D.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 16.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哦,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吾人最后之觉悟.doc

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 人之生也必有死,固非为死而生,亦未可漠然断之曰为生而生。人之动作必有其的,其生也亦然。洞明此的,斯真吾人最后之觉悟也。世界一切哲学、宗教皆缘欲达此觉悟而起。兹之所论,非其伦也。兹所谓最后之觉悟者,吾人生聚于世界之一隅,历数千年,至于今日,国力文明,果居何等?易词言之,即盱衡内外之大势,吾国吾民,果居何等地位,应取何等动作也。故于发论之先,申立言之旨,为读者珍重告焉。 吾华国于亚洲之东,为世界古国之一,开化日久,环吾境者皆小蛮夷,闭户自大之局成,而一切学术政教悉自为风气,不知其他。魏、晋以还,象教流入,朝野士夫,略开异见。然印土自己不振,且其说为出世之宗,故未能使华民根本丕变,资生事之所需也。其足使吾人生活状态变迁而日趋觉悟之途者,其欧化之输入乎? 欧洲输入之文化,与吾华固有之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数百年来,吾国扰攘不安之象,其由此两种文化相触接、相冲突者,盖十居八九。凡经一次冲突,国民即受一次觉悟。惟吾人惰性过强,旋觉旋迷,甚至愈觉愈迷,昏(目贵)糊涂,至于今日,综计过境,略分七期: 第一期在有明之中叶。西教西器初入中国,知之者,乃极少数之人,亦复惊为“河汉”;信之者,为徐光启一人而已。 第二期在清之初世。火器历法,见纳于清帝,朝野旧儒,群起非之。是为中国新旧相争之始。 第三期在清之中世。鸦片战争以还,西洋武力,震惊中土,情见势绌,互市局成,曾、李当国,相继提倡西洋制械练兵之术,于是洋务西学之名词发现于朝野。当时所争者,在朝则为铁路、非铁路问题,在野则为地圆运动、地非圆不动问题。今之童稚皆可解决者,而当时之顽固士大夫奋笔鼓舌,哓哓不已,咸以息邪说、正人心之圣贤自命。其睡眠无知之状态,当世必觉其可恶,后世只觉其可怜耳! 第四期在清之末季。甲午之役,军破国削,举国上中社会,大梦初觉,稍有知识者,多承认富强之策虽圣人所不废。康、梁诸人,乘时进以变法之说,耸动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916年2月] 人之生也必有死,固非为死而生,亦未可漠然断之曰为生而生。人之动作必有其的,其生也亦然。洞明此的,斯真吾人最后之觉悟也。世界一切哲学、宗教皆缘欲达此觉悟而起。兹之所论,非其伦也。兹所谓最后之觉悟者,吾人生聚于世界之一隅,历数千年,至于今日,国力文明,果居何等?易词言之,即盱衡内外之大势,吾国吾民,果居何等地位,应取何等动作也。故于发论之先,申立言之旨,为读者珍重告焉。 吾华国于亚洲之东,为世界古国之一,开化日久,环吾境者皆小蛮夷,闭户自大之局成,而一切学术政教悉自为风气,不知其他。魏、晋以还,象教流入,朝野士夫,略开异见。然印土自己不振,且其说为出世之宗,故未能使华民根本丕变,资生事之所需也。其足使吾人生活状态变迁而日趋觉悟之途者,其欧化之输入乎? 欧洲输入之文化,与吾华固有之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数百年来,吾国扰攘不安之象,其由此两种文化相触接、相冲突者,盖十居八九。凡经一次冲突,国民即受一次觉悟。惟吾人惰性过强,旋觉旋迷,甚至愈觉愈迷,昏(目贵)糊涂,至于今日,综计过境,略分七期: 第一期在有明之中叶。西教西器初入中国,知之者,乃极少数之人,亦复惊为“河汉”;信之者,为徐光启一人而已。 第二期在清之初世。火器历法,见纳于清帝,朝野旧儒,群起非之。是为中国新旧相争之始。 第三期在清之中世。鸦片战争以还,西洋武力,震惊中土,情见势绌,互市局成,曾、李当国,相继提倡西洋制械练兵之术,于是洋务西学之名词发现于朝野。当时所争者,在朝则为铁路、非铁路问题,在野则为地圆运动、地非圆不动问题。今之童稚皆可解决者,而当时之顽固士大夫奋笔鼓舌,哓哓不已,咸以息邪说、正人心之圣贤自命。其睡眠无知之状态,当世必觉其可恶,后世只觉其可怜耳! 第四期在清之末季。甲午之役,军破国削,举国上中社会,大梦初觉,稍有知识者,多承认富强之策虽圣人所不废。康、梁诸人,乘时进以变法之说,耸动国人,守旧党尼之,遂有戊戌之变。沉梦复酣,暗云满布,守旧之见,趋于极端,遂积成庚子之役。虽国儿不国,而旧势力顿失凭依,新思想渐拓领土,遂由行政制度问题一折而入政治根本问题。 第五期在民国初元。甲午以还,新旧之所争论,康、梁之所提倡,皆不越行政制度良否问题之范围,而于政治根本问题去之尚远。当世所说为新奇者,其实至为肤浅;顽固党当国,并此肤浅者而亦抑之,遂激动一部分优秀国民渐生政治根本问题之觉悟,进而为民主共和、君主立宪之讨论。辛亥之役,共和告成,昔日仇视新政之君臣,欲求高坐庙堂从容变法而不可得矣。 第六期则今兹之战役也。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 吾人拜赐于执政,可谓没齿不忘者矣。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此谓之第七期民国宪法实行时代。 今兹之役,可谓为新旧思潮之大激战。浅见者咸以吾人最后之觉悟期之,而不知尚难实现也。何以言之?今之所谓共和,所谓立宪者,乃少数政党之主张,多数国民不见有若何切身利害之感而有所取舍也。盖多数人之觉悟,少数人可为先导,而不可为代庖。共和立宪之大业,少数人可主张,而未可实现。人类进化恒有轨辙可寻,故予于今兹之战役,固不容怀悲观而取卑劣之消极态度,复不敢怀乐观而谓可踌躇满志也。故吾曰: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不得不待诸第七期吾人最后之觉悟。此觉悟维何?请为我青年国民珍重陈之。 一政治的觉悟 吾国专制日久,惟官令是从。人民除纳税诉讼外,与政府无交涉;国家何物,政治何事,所不知也。积成今日国家危殆之势,而一般商民,犹以为干预政治,非分内之事;国政变迁,悉委诸政府及党人之手;自身取中立态度,若观对岸之火,不知国家为人民公产,人类为政治动物。斯言也,欧美国民多知之,此其所以莫敢侮之也。是为吾人政治的觉悟之第一步。 吾人既未能置身政治潮流以外,则开宗明义之第一章,即为决择政体良否问题。古今万国,政体不齐,治乱各别。其拨乱为治者,罔不舍旧谋新,由专制政治,趋于自由政治;由个人政治,趋于国民政治;由官僚政治,趋于自治政治。此所谓立宪制之潮流,此所谓世界系之轨道也。吾国既不克闭关自守,即万无越此轨道逆此潮流之理。进化公例,适者生存,凡不能应四周情况之需求而自处于适宜之境者,当然不免于灭亡。日之与韩,殷鉴不远。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也。是为吾人政治的觉悟之第二步。

江苏省淮安市2016届高三5月信息卷(最后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淮安市2015-2016学年度高三年级信息卷 历史试题2016.5 1.谢维扬在《周代家庭形态》中说:“(宗法制度)就是国家承认血缘团体的领袖对其成员有代替 法律来实施的管理和处置权,承认这种血缘团体是国家行政及司法的基本单位。”他认为,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 A.强化国家管理 B.提高族长权力 C.均衡权力分配 D.维护贵族特权 2.《汉书·翟方进传》记载:“方进年十二三,失父孤学,给事太守府为小史,……(后)方进既厌 为小史,……欲西至京师受经。母怜其幼,随之长安,织屦以给。……积十余年,经学明习,徒众日广,诸儒称之。”这段材料能够说明当时 A.青年人渴望进入太学学习 B.家庭手工产品拥有一定市场 C.翟方进科举入仕决心很大 D.四书五经成为社会主流文化 3.朱熹《朱子语类》中讲:“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先已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直待有了君臣父子,却旋将这道理入在里面”。以下解释忠实于材料原意的是 A.理是万物之源,存在于人的心中 B.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与天地同理 C.格物致知是认识天理的必由之路 D.天理与人心本质上没有根本区别 4.《元史》载:“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每省置丞相一员,从一品;平章二员,从一品。”材料表明元朝 A.正式建立后开始走上统一全国的进程 B.创立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在统治区域范围内全面推行行省制度 D.地方行政管理上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 5.明代学者吕坤说:“吾少时乡居,见闾阎父老、阛阓小民同席聚饮,恣其谈笑,见一秀才至,则 敛容息口,惟秀才容止是观,惟秀才之言语是听。即有狂态邪言,亦相与窃笑而不敢言短长。…… 岂畏其威力哉?以为彼读书知礼之人,我辈材粗鄙俗,为其所笑耳。”这一现象产生主要是由于

关于五四青年节的名言佳句_名人名言

关于五四青年节的名言佳句 青年是我们祖国未来的希望和支柱,他们的成才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发展,而我们节日中就有一个五四青年节,这个节日即将到来,让我们来看看一些经典的关于五四青年节的名言佳句吧。 青年时期是豁达的时期,应该利用这个时期养成自己豁达的性格。——罗素 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林宽 我们不能总是为我们的青年造就美好未来,但我们能够为未来造就我们的青年一代。 二十岁时起支配作用的是意志,三十岁时是机智,四十岁时是判断。 保存自己的个性,但不要把它在人前炫耀,或故意侵犯别人。 在举止方面如要自然,要靠你的自信,不必过于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如何,太注意了,反而会手足无措。 要认识自己,并且懂得如何尊重别人。“认识自己”可以使你走上属于自己的适于你自己的路。懂得如何尊重别人是让你推已及人,知道什么是你所不愿忍受,从而想到这也必然是别人所不愿忍受的。 如果你年轻时就没有学会思考,那么就永远学不会思考。---美国发明家爱迪生 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于谦 1 / 7

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补何及!——权德舆 斗争的生活使你干练,苦闷的煎熬使你醇化;这是时代要造成青年为能担负历史使命的两件法宝。——茅盾 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斯大林 青年的敏感和独创精神,一经与成熟科学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就能相得益彰。——贝弗里奇 “尊重别人”并不是圆滑,而是一个人应该有的礼貌和谦虚的表现。 年轻人容易对不顺眼的事格外敏感,这是你们的可贵的地方,可是一个有为的年轻人,应该是当他看出环境中有事情令他觉得不顺眼的时候,去想办法解决它,面对它,克服它,或者根本不屑于去计较它。 假如你对社会不群失望,你并不算错。因为那证明你有眼力,有理想。但是,假如你真的有眼力,不理想,你就不能止于失望,而要拿出改革和创造的精神来,否则,你就和那些令你失望的人们没有分别了。 认真和直爽是青年人可爱的地方,骄傲和自满是成功的致命伤。 不要对自己目前的东西抱怨或不满意,它们可能是贫乏的,是不好;但你既然没有办法可以弄到更好的,那你就只好迁就你既有的一切,从中去发现出路和希望。不重视现在的人,就不会有可以期待的未来。 2 / 7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试题(含答案)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选择题 1.(2014?吉林长春模拟)王韬认为:“当默深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文中的“默深先生”是指() A.林则徐B.魏源 C.曾国藩D.李鸿章 2.(2014?三门峡模拟)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科技史的角度看,“格致”就像一只小船,从明末到民国初期,载着“Science”过渡到“科学”的彼岸。这一过程体现了() A.中体西用B.西学东渐 C.西学中源D.中西同源 3.(2014?来宾模拟)《刘如山回忆录》中载,“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招学生太费事,于是由八旗官学中挑选,虽然是奉官调学生,但有情可托的学生谁也不会去,所挑选者,大多数都是没有人情,或笨而不用功的学生。……这些学生入同文馆之后……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了亲戚关系。”材料说明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的根本原因是() A.洋文学科的增设B.顽固势力的反对 C.社会观念的落后D.大家子弟的谨慎 4.(2014?江苏南京模拟)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主要原因是这两本书() 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 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 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 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5.(2014?北京西城模拟)中国近代有人认为:“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判断此人的政治派别是() A.保皇派B.维新派 C.革命派D.洋务派 6.(2014?新乡模拟)梁启超在1923年撰写的纪念《申报》创办七十周年的文章中认为,中国人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学西方,第一阶段是学器物;第二阶段是学制度;第三阶段是学精神文化。以下各项中,属于第二阶段的代表性主张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D.“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 7.(2014?安徽淮南模拟)蔡元培在1918年撰文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之崇实论与理想论;经济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并列其中,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此处蔡元培所说“大学之所以为大”的主要意义是() A.学风开放,思想自由B.重文轻理,倡新抑旧 C.学科齐全,综合性强D.规模宏大,名师众多 8.(2014?辽宁五校模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认为,封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控制人们思想的枷锁,造成了人们在政治上和家庭生活上的不平等。该材料强调的是() A.人性的解放B.人们政治地位的平等 C.民主与科学D.平等与博爱 9.(2014?贵港模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这是一篇文章中的两句

吾人最后之觉悟教学内容

吾人最后之觉悟

精品资料 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 人之生也必有死。固非为死而生。亦未可漠然断之曰为生而生。人之动作。必有其的。其生也亦然。洞明此的。斯真吾人最后之觉悟也。世界一切哲学宗教。皆缘欲达此觉悟而起。兹之所论。非其伦也。兹所谓最后之觉悟者。吾人生聚於世界之一隅。历数十年至於今日。国力文明。果居何等。易词言之。即盱衡内外之大势。吾国吾民。果居何等地位。应取何等动作也。故於发论之先。申立言之旨。为读者珍重告焉。 吾华国於亚洲之东。为世界古国之一。开化日久。环吾境者皆小蛮夷。闭户自大之局成。而一切学术政教。悉自为风气。不知其他。魏晋以还。象教流入。朝野士夫。略开异见。然印土自巳不振。且其说为出世之宗。故未能使华民根本丕变。资生事之所需也。其足使吾人生活状态变迁。而日趋觉悟之途者。其欧化之输入乎。欧洲输入之文代。与吾华固有之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数百年来。吾国扰攘不安之象。其由此两种文化相触接相冲突者。盖十居八九。凡经一次冲突。国民即受一次觉悟。惟吾人惰性过强。旋觉旋迷。甚至愈觉愈迷。昏瞶糊涂。至於今日。综计过境。略分七期。第一期在有明之中叶。西教西器。初入中国。知之者乃极少数之人。亦复惊为河汉。信之者惟徐光启一人而已。第二期在清之初世。火器历法。见纳於清帝。朝野旧儒。群起非之。是为中国新旧相争之始。第三期在清之中世。鸦片战争以还。西洋武力。震惊中土。情见势绌。互市局成。曾李当国。相继提倡西洋制械练兵之术。於是洋务西学之名词。发现於朝野。当时所争者。在朝则为铁路非铁路问题。在野则为地圆地动地非圆不动问题。今之童稚皆可解决者。而当时之顽固士大夫。奋笔鼓舌。哓哓不巳。咸以息邪说正人心之圣贤自命。其睡眠无知之状态。当世必觉其可恶。后世秖觉其可怜耳。第四期在清之末季。甲午之役。军破国削。举国上中社会。大梦初觉。稍有知识者。多承认富强之策。虽圣人所不废。康梁诸人。乘时进以变法之说。耸动国人。守旧党尼之。遂有戊戌之变。沈梦复酣。暗云满布。守旧之见。趋於极端。遂积成庚子之役。虽国几不国。而旧势力顿失凭依。新思想渐拓领土。遂由行政制度问题。一折而入政治根本问题。第五期在民国初元。甲午以还。新旧之所争论。康梁之所提倡。皆不越行政制度良否问题之范围。而於政治根本问题。去之尚远。当世所诧为新奇者。其实至为肤浅。顽固党当国。并此肤浅者而亦抑之。遂激动一部分优秀国民。渐生政治根本问题之觉悟。进而为民主共和君主立宪之讨论。辛亥之役。共和告成。昔日仇视新政之君臣。欲求高坐庙堂从容变法而不可得矣。第六期则今兹之战役也。三年以来。吾人於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吾人拜赐於执政。可谓没齿不忘者矣。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此谓之第七期。民国宪法实行时代。 今兹之役。可谓为新旧思潮之大激战。浅见者咸以吾人最后之觉悟期之。而不知尚难实现也。何以言之。今之所谓共和所谓立宪者。乃少数政党之主张。多数国民不见有若何切身利害之感而有所取舍也。盖多数人之觉悟。少数人可为先导。而不可为代庖。共和立宪之大业。少数人可主张。而未可实现。人类进化。恒有轨辙可寻。故予於今兹之战役。固不容怀悲观而取卑劣之消极度态。复不敢怀乐观而谓可踌躇满志也。故吾曰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不得不待诸第七期吾人最后之觉悟。此觉悟维何。请为我青年国民珍重陈之。 (一)政治的觉悟吾国专制日久。惟官令是从。人民除纳税诉讼外。与政 府无交涉。国家何物。政治何事。所不知也。积成今日国家危殆之势。而一般商民。犹以为干预政治。非分内之事。国政变迁。悉委诸政府及党人之手。自身取中立度态。若观对岸之火。不知国家为人民公产。人类为政治动物。斯言也。欧美国民多知之。此其所以莫敢侮之也。是为吾人政治的觉悟之第一步。吾人既未能置身政治潮流以外。则开宗明义之第一章。即为决择政体良否问题。古今万国。政体不齐。治乱各别。其拨乱为治者。罔不舍旧谋新。由专制政治。趋於自由政治。由个人政治。趋於国民政治。由官僚政治。趋於自治政治。此所谓立宪制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吾人最后之觉悟成稿

《吾人最后之觉悟》读书报告 (一)写作背景 辛亥革命推翻了霸据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立宪制的中华民国,但其伟大成果却被袁世凯窃取。民国三年以后,袁世凯废除国会和宪法,结束了国人的共和之梦。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悍然称帝,改民国为洪宪帝制。同时,康有为、陈焕章掀起了孔教运动,复古逆流兴起,加剧了民国的黑暗。1915年夏天,在反袁“二次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先生毅然创办了《青年杂志》,并于次年2月,在1卷6号发表了这篇文章。陈独秀先生在本文中提出了一种以改造国人思想价值观念为基础的新的改革思想,这样一篇思想深刻、激情荡漾的强有力的文章,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纲领性文章,引导着新文化运动,给当时黑暗的中国社会带来了曙光。 (二)基本内容 本文一开头即提出“人之动作必有目的…洞明此的,真吾人最后之觉悟也。”那这最后的觉悟是指什么呢?陈独秀先生后来又说:“兹所谓最后之觉悟者···盱衡内外之大势,吾国吾民,果居何等地位,应取何等动作也。”纵观我国历史,虽为世界古国之一,然“闭户自大之局成”,“一切学术政教悉自为风气,不知其他”。 在历史的发展中,欧美文化与我国文化开始互相接触,但因“欧洲输入之文化,与吾华固有之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两种文化产生冲突。“凡经一次冲突,国民即受一次觉悟。”陈独秀先生总结了明清以来国人所受到的觉悟有七期:一是在明中叶,西教西器初入中国,徐光启一人独醒;二是在清初,火器历法等,被清帝接纳,是中国新旧相争之始;三是在清中期,鸦片战争使中土见识到了西洋武器的厉害,曾国藩、李宗堂相继提倡学习西方“制械练兵之术”,国人开始觉悟;四是在清朝末期,甲午战争让清政府“军破国削”,这时候稍有知识的人,大多都肯定富强之策的重要性。更有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开展戊戌变法;五是在民国初年,“一部分优秀国民渐生政治根本问题之觉悟,进而为民主共和、君主立宪之讨论”,而辛亥革命告成了这种共和;六则是在民国,“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因此更激发了国人“宝爱共和之心”,更明确了国人“厌弃专制之心“;第七期则是在民国宪法实行时代,也即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代,共和国体能否巩固无虞和立宪政治能否施行无阻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还需要国人有最后的觉悟。之后陈独秀先生又指出,“今之所谓共和,所谓立宪者,乃少数政党之主张,多数国民不见有若何切身利害之感而有所取舍也“。而要实现共和立宪大业,却必须以多数人的觉悟为前提。因此陈独秀先生感概:”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不得不待诸第七期吾人最后之觉悟。“所说的第七期觉悟又是什么呢?陈独秀先生认为有以下两点:其一是政治的觉悟。政治觉悟的第一步是多数国人的政治觉醒,意识到国家是人民的国家;第二步是实施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而抛弃千年相传的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世界的发展求得生存;第三步则是多数国人的自觉与主动。“人民自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则应自进而建设政府,自立法度而自服从之,自定权利而自尊重之。”这是所谓立宪政体和国民政治能否实现的根本唯一的条件。 其二是伦理的觉悟。伦理思想对政治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陈独秀先生认为如果在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又在伦理上保持儒教的纲常阶级制,这样会自相

【历史】2017年高考真题——北京卷(解析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 12.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1.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 2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3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 4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A.123 B.124 C.234 D.134 13.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转运使 B.兵部员外郎 C.知府 D.枢密副使 14.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 C.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 15.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右图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晴,其内容 A.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 B.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C.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

D.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 16.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哦,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17.有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事示意图”(图7),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1 “宝岛回归” 2 “家园沦陷” 3 “血战台儿庄” 4“全民族抵抗的枪声” 5 “中共七大召开”

陈独秀名言合集及背景资料

陈独秀名言合集及背景资料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创始人;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第一章 批判旧传统一—审视旧观念 一、“吾人最后之觉悟”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 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 抱残之势。继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 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 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之觉悟之最后觉悟。 《吾人最后之觉悟》 1916年2月15日,陈独秀的《吾人最后之觉悟》发表于 《新青年》第一卷第六号上,以上所引就是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 话。《吾人最后之觉悟》这篇文章在新文化运动中有着相当重要 的地位,无论是在陈独秀本人所写的所有文字当中,还是在《新 青年》发表的所有文章里面,其纲领性的作用显而易见。与陈独 秀其他大多数摇旗呐喊的口号标语式的文章不同,《吾人最后之觉 吾》基于理性的分析,在回顾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基础上,对 中、西两种文化进行直接比较、评判,并试图揭示国人在中西文 的相互冲突、激荡中所应有的“最后之觉悟” ————《警醒中国人走进陈独秀》。 第二章 讨伐旧制度——审视旧社会 一、破坏国家之偶像 一个国家,乃是一种或数种人民集合起来,占据一块主从 假定的名称;若除去人民,单剩一块土地,便不见国家在哪里 便不知国家是什么。可见国家也不过是一种骗人的偶像,他太 亦无什么真实能力。 一《偶像破坏论》 在这篇文章中,陈独秀把国家看做和宗教、勋章、妇女的节 孝牌坊一样,都是应该加以破坏的偶像,表达了他彻底的革命箱 神。究实而论,这实在是陈独秀在现实政治面前做出的一种近乎 绝望的过激姿态。这样的过激言论,反倒更能使我们清楚地看到 陈独秀一颗滚烫的拳拳爱国之心。 在早期的《说国家》、《亡国篇》等文章中,陈独秀就以“国 亡家破,四字相连”的道理,号召国民树立坚定的爱国心,不要 甘于做亡国奴,要起来保卫自己的国家。到了他1914年写《爱国

2017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解析版)

2017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2016年4月4日,丙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轩辕广场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万余名中华儿女参加了公祭典礼,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②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③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④发明了文字,编出了乐谱。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药方.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药方更“对症”当时的社会形势?() 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B.墨家:互助互爱,反对侵略 C.法家:提倡法治,中央集权D.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3.美国学者德克?卜德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它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该项发明是() A.印刷术B.造纸术C.指南针D.火药 4.如图中的历史人物年少有大志,“思大有为于天下”。他一生征战,一统天下,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统一蒙古②定都大都 ③灭亡南宋④创立行省制。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 5.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A.秦隋宋B.秦隋元C.秦元明D.隋元明 6.如图是苏州枫桥铁岭关的一张照片。铁岭关建于1557年,关上楼阁的匾额上写着“御寇安民”四个大字,是苏州仅存的当时地方军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遗址。此遗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岳飞抗金B.军民抗日C.郑成功抗清D.戚继光抗倭 7.“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这场战争() A.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B.使中国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 C.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8.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失败)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主张() A.社会革命,平均地权B.政治革命,建立民国 C.民族革命,推翻满清D.土地革命,废除剥削 9.陈独秀在其《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把向西方学习分为“学术”、“政治”、“伦理”三个阶段的觉悟,下列言论属于“伦理的觉悟”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C.“师夷长技以自强”D.“以科学和人权并重” 10.“山东亡,是中国亡矣”“我同胞有不忍于奴隶牛马之痛苦,亟欲奔救之者乎!则开国民大会、露天演说、通电坚持,为今日之要著”。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最

中山大学思修《吾人最后之觉悟》读书报告

陈独秀“革天革命”思想简析 ——《吾人最后之觉悟》读书报告 关于作品与作者 文章:《吾人最后之觉醒》,本文最初于1916 年 2 月 15 日刊载于“青年杂志”1 卷 6 号中,后来被人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一片纲领性文件,指导着这场运动的发展,明确的新文化运动的目的及中心任务。 作者:陈独秀(1879-1942),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文章背景及大意 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辛亥革命的胜利的果实还没来得摘取和享用,就被即将上任的袁世凯窃取了。当袁世凯当上第一任民国大总统后,就奠定了一切共和的希望被扼杀了。随后,袁世凯废除国会和宪法,称帝后,改民国为“洪宪”帝制。在此期间,康有为、陈焕章领导的孔教运动和袁世凯的帝制运动结合,尊孔复古之风在中国大路上肆行,给民国的好不容易撑起的天空蒙上一层乌云,共和之梦破碎。就是在这样社会混乱人民无主的背景之下,新文化运动逐渐拉开了帷幕。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在文人志士在苦苦追寻无果,饱受打击之后,他们中许多人开始陷入痛苦和迷茫。痛定思痛,陈独秀通过冷静透彻的思考,发现真正需要的变革,不是从制度上,而是应该从思想上——觉悟,这将是人们真正站起来实现自身利益的关键所在。作者首先总结出历史上西方文明对中国文明的冲击,进而使人们产生“觉悟”,并且将这个“觉悟”的过程分为七期来进行阐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个中国人收到西方文明影响而“觉悟”不断加快、不断深化的过程。文中说到:“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此谓之第七期民国宪法实行时代。”体现了作者的根本目的是这第七期国民思想之觉悟,作者在政治和伦理方面说明了什么才应当是真正的“最后之觉悟”,并且试图为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指明方向。 作者思想简析 “吾国专制日久,惟官令是从。人民除纳税诉讼外,与政府无交涉;国家何物,政治何事,所不知也。积成今日国家危殆之势,而一般商民,犹以为干预政治,非分内之事;国政变迁,悉委诸政府及党人之手;自身取中立态度,若观对岸之火,不知国家为人民公产、人

读吾人最后之觉悟有感

吾人最后之觉悟之于现代中国的意义中山大学移动信息工程学院_1201班_陈嘉航_学号:12353012 该文成文于新文化运动前期,乃其纲领性文件之一。当时面对着国家一次又一次陷入独裁与封建统治的危险境地(人民对于革命党麻木无知,袁世凯尊孔复古妄图称帝独裁),陈独秀做了深刻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当今中国虽不至于如此之落后专制,但是由于处于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时期,上层建筑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非协调的结合,因而暴漏了不少制度上的问题与文化上的迷失。再读革命先辈之铿锵发省之利文,虽有不合时宜甚至与实相悖之处,但仍能寻得现代社会某些症结与无奈现实的启迪。 在爱国民主先锋陈独秀眼中,中国自明即与西方交流,但六期而信且记之者寥寥“惟吾人惰性过强,旋觉旋迷,甚至愈觉愈迷,昏(目贵)糊涂,至于今日,综计过境,略分七期”(《吾人最后之觉悟》陈独秀《新青年》一卷六号),而此时中国正处于陈独秀所言的第七期变革之中(“不得不待诸第七期吾人最后之觉悟”)。但是中国的爱国之士却因为一次又一次打击而迷茫,找不到奋斗之方向并陷入痛苦与彷徨之中,正如毛泽东所言“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而作为爱国者陈独秀亦进行了自己的思考:真正的变革不是来自器物之变革,不是来自制度之变革,前者在之于人民不过是独裁者手中多了锋利的刀剑,后者之于人民不过是一场毫不涉己的闹剧。要让器物为国民所控用以捍卫国民之利益,让制度为国民所知用以实现国民之利益就需要真正的变革,需要最后之觉悟,即思想的解放!“中国民众普遍地缺乏民主觉醒,没有建立民主国家的智能,因此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任卓宣:《陈独秀

读《吾人最后之觉悟》有感

读《吾人最后之觉悟》有感前些日子读了陈独秀先生于1916年所写的《吾人最后之觉悟》,读完之后不由十分感慨,整篇文章大气磅礴,文字如行云流水一般毫不停滞,奔涌而来。陈独秀先生虽是在讲前人从没提出过的观点和中国当前及以后面临的问题,却语气斩钉截铁,让人觉得不可置疑,真可谓宗师气象,巍巍昆仑。虽然距离写这篇文章已经过去了近百年,但这篇文章中的思想却让我感到十分震撼,因为不仅我的思想与其中一些思想隐隐契合,而且他的思想追求放到现在依然是中国要实现伟大中国梦,完成伟大复兴的前提。接下来就是这篇文章的简单介绍。 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陈独秀先生将觉悟列为学术、政治、伦理,三个层次。而且将吾人最后之觉悟定为伦理之觉悟,这一点无疑有点唯心主义的味道,但是我确实说不出的赞同。让我们先来看看陈独秀先生为我们所列的7期领悟,我想其中或许很多领悟就算到如今也非人人都能领悟到。陈独秀先生总结了中国人由欧洲之输入文化而激起的和中西文明之冲突而起的觉悟过程:“欧洲输入之文化,与吾华固有之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数百年来,吾国扰攘不安之象,其由此两种文化相触接、相冲突者,盖十居八九。凡经一次冲突,国民即受一次觉悟。惟吾人惰性过强,旋觉旋迷,甚至愈觉愈迷,昏(目贵)糊涂。”陈独秀先生在文章中说,明清以来,国人有中西文化之冲突而起的觉悟已有六期,而1916年时正处于第七期中。第一二三期都是学术,物质上的领悟,分别是明中西洋火器的引入,

清初火器历法被清帝见纳而新旧相争,清之中世,鸦片战争给闭关锁国的中国带来的精神上的震撼,于是有洋务西学。至此,中国的变法觉悟仍未涉及政治,是以并未从根本上影响到中国的根基。而第四期、第五期和第六期则是在清末民国之初之时,进行政治上的改革。分别是清末甲午战争给人们带来的阵痛,然后则是民国初期关于民主共和,最后第六期则是废弃专制之战。然而陈独秀先生认为最重要的还是第七期正在经历的觉悟即所谓政治的觉悟与伦理的觉悟:故吾曰: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不得不待诸第七期吾人最后之觉悟。此觉悟维何?请为我青年国民珍重陈之。 其实我很赞同陈独秀先生的观点,不记得是哪位伟人曾经说过,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即是创造。因为人是有思想有灵魂的动物,所以人懂得反思,懂得创新,懂得在黑暗中探索,懂得在寂寞中寻找光明。所以陈独秀先生说,最重要的觉悟是伦理的觉悟,人从思想上能够大侧大悟,在生命中才能找到方向,于是才懂,才会思索人生的方向,才会去探索生命的意义。如果没有伦理的觉悟,即使是自治,人们也只会去怀疑自己,而不是努力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即使是即使是民主,人们也会去质疑政府,畏畏缩缩,而不会站出来与政府平等的对话。就像美国福特公司广告中的歌词所说的一样:“If I can see it, then I can do it.If I just believe it,There's nothing to it.(若果我看到,我就能做到。若果我相信,就没有什么不可能)”,人的思想力量是如此强大,以至于你相信自己是什么样,你自己就一定会朝着什么方向走。或许这个例子不太恰当,但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衣》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