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意逆志对常州词派词学阐释学的影响

论以意逆志对常州词派词学阐释学的影响
论以意逆志对常州词派词学阐释学的影响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8月

JOURNAL OF S OUTH W EST J I A OT ONG UN I V ERSI TY

Aug .2009第10卷 第4期

(Social Sciences )

Vol .10 No .4

收稿日期: 2008209224

作者简介: 祝 东(1982-),男,湖北孝昌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明清文学与词学研究。E 2mail:zhudong1982@

fox mail .com 。

论以意逆志对常州词派词学阐释学的影响

祝 东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关键词: 以意逆志;常州词派;张惠言;周济;谭献;词学阐释学

摘 要: 孟子“以意逆志”说对中国古典诗学阐释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并辐射到词学阐释学领域,清代常州词派的词学阐释理论就是导源于这一阐释传统的。通过考察常州词派的词学阐释理论,发现自其创始人张惠言至谭献等人之间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他们逐步完成了将“以意逆志”之“志”由“作者之意”向“读者之意”的转换,最后将阐释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读者,给读者理解文本以充分的自由,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学阐释学理论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 I 20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474(2009)04-0015-05

On the I nfluence of “Y iY i N i Zh i ”on the Herm eneuti cs of C i Theory

of Changzhou C i School

ZHU Dong

(S chool of L itera tu re and Jou rna lis m ,S ichuan U n iversity,Chengdu 610064,Ch ina )

Key words :“Yi Yi N i Zhi ”(t o understand the author πs intenti on thr ough the reader πs reading );

Changzhou Ci School;Zhang Huiyan;Zhou J i;Tan Xian;her meneutics of Ci theory Abstract :Mencius πtheory of “Yi Yi N i Zhi (t o understand the author πs intenti on thr ough the reader πs reading )”has exerted far 2reaching influence on her meneutics theory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and even radiated t o the area of her meneutics of Ci study .Fr om the originat or Zhang Huiyan t o Tan Xian,they gradually comp leted the transfer fr om the meaning of author πs “Zhi (intenti on )”t o the reader πs

“Zhi ”,enabling the reader t o understand the text more clearly and giving the reader enough freedom ,and p r o moting the devel opment of her meneutic theory in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孟子的“以意逆志”说被誉为中国诗歌阐释学的开山纲领,对后世的诗学阐释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云:

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

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

〔1〕

孟子此处正式提出“以意逆志”之说。关于孟子此处提出的“意”,历代学者多有论述,大致有两

个方面的解释,一派以为是读者之意旨,一派以为是作者之意旨。纵观两派观点,结合文本实际,笔者倾向于前种解释,因为它更符合孟子的原意。东汉赵岐在注解《孟子》时就是这样解释的:“意,学者之心意也”,“人情不远,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是

为得其实矣”〔1〕

。因为人心是相通的,所以读者可以用自己之意去揣摩作者之意。宋人朱熹亦是这

么认为的:“当以己意迎取作者之志,乃可得之”〔2〕

。近人朱自清也有同样的理解:“以己之意‘迎受’诗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0卷

人之志而加以‘钩考’”〔3〕

。他们都认可“意”为读者之意。

孟子的这种阐释学思想给中国古代阐释学开创了较大的理论空间,“一方面,他肯定作者之志是一切阐释的目标,提倡一种所谓‘意图论的阐释学’;而另一方面,他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却依赖于读者的主观推测,这就意味着承认不同读者的推测都具有合法性,从而成为一种‘多元论的阐释学’”〔4〕

。正是因为这种阐释承认了读者的主观能动性,肯定了读者在重建文本意义中的重要性,故而乐于为人所接受。其对诗学阐释学的影响自不必云,还渗透到词学理论中来,不仅使有志于提高词体地位的人找到了佐证,而且对词学阐释学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在清代常州词派的词学理论中表现得尤为显著。

常州词派兴起于清代乾嘉之际,常州张惠言、张琦兄弟等人论词,首倡比兴寄托之说,其理论经嘉道之际周济、宋翔凤等人的进一步发挥,复历同光时期谭献、陈廷焯等人的深化和总结,最终形成了一套系统较为完整的词学阐释学理论。然考其精神内核,追根溯源,则还是对孟子“以意逆志”的诗学阐释理论的演绎发展。

一、引申自有无穷意,端赖张侯作

郑笺

张惠言按其本意,并不是要以词学名家的。确切地说,他应该是名经学家,长于治虞氏《易》,又是阳湖文派的重要作家。考其治词,则为晚年余事耳。但是由于历史和时代的选择,他被推上了常州词派开山人物的高位,这一切源于他设帐安徽歙县金榜家为教学编选的一部《词选》,并做了一篇《词选序》:

叙曰:词者,盖出于唐之诗人,采乐府之音以制新律,因系其词,故曰词。《传》曰:“意内而言外谓之词。”其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盖诗之比兴,变风之义,骚人之歌,则近之矣。然以其文小,其声哀,放者为之,或跌荡靡丽,杂以昌狂俳优。然要其至者,莫不恻隐盱愉,感物而发,触类条鬯,各有所归,非苟为雕琢曼词而已。自唐之词人李白为首,其后韦

应物、王建、韩翃、白居易、刘禹锡、皇甫松、司空图、

韩偓并有述造,而温庭筠最高,其言深美闳约。五代之际,孟氏、李氏君臣为谑,竞作新调,词之杂流,由此起矣。至其工者,往往绝伦。亦如齐梁五言,依托魏晋,近古然也。宋之词家,号为极盛,然张先、苏轼、秦观、周邦彦、辛弃疾、姜夔、王沂孙、张炎渊渊乎文有其质焉。其荡而不反,傲而不理,枝而不物。柳永、黄庭坚、刘过、吴文英之伦,亦各引一端,以取重于当世。而前数子者,又不免有一时放浪通脱之言出于其间。后进弥以驰逐,不务原其指意,破析乖剌,坏乱而不可纪。故自宋之亡而正声绝,元之末而规矩隳。以至于今,四百余年,作者十数,谅其所是,互有繁变,皆可谓安乖蔽方,迷不知门户者也。今第录此篇,都为二卷。义有幽隐,并为指发。几以塞其下流,导其渊源,无使风雅之士惩于鄙俗之音,不敢与诗赋之流同类而风诵之

也。

〔5〕由于乾嘉时期,浙西词派末流将词坛弄得萎靡不振,使得“淫词”、“鄙词”、“游词”充斥词坛。张惠言为了提高词的意格,引经据典,在经学中找到了“意内而言外谓之词”这个解释,进而论证诗词本是同源的,打破了词为小道末技的陈见,把词抬高到了儒家认同的正统文学的地位。既然诗词同源,就可以用解诗的办法解词了,于是张氏率先提出了用“比兴寄托”这一本属于诗学领域的阐释方法解词。在他看来,诗词一理,词中蕴含的比兴寄托与《诗经》、《楚辞》是一样的,看似描写风花雪月用资羽盖之欢的词作,实则继承着文学史上的香草美人传统,蕴藏着作者的别样情怀。这样解词就有章法可循,“触类条鬯,各有所归”,使得“义有幽隐,并为指发”,将隐藏在艺术形象之中的深刻寓意逐一剥离出来。如其评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此感士不遇也。篇法仿佛长门赋,而用节节逆叙。此章从梦晓后,领起“懒起”二字,含后文情事,

“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6〕

评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闺中既已邃远也。“楼高不见”,哲王又不寤也。“章台”“游冶”,小人之径。“雨横风狂”,政令暴急也。“乱红飞去”,斥逐者非一人而已,殆为韩、范作乎。

〔6〕

评辛弃疾《祝英台近?宝钗分》:此与德祐太学生二词用意相似。“点点飞红”,

?

61?

第4期祝 东论以意逆志对常州词派词学阐释学的影响

伤君子之弃。“流莺”,恶小人得志也。“春带愁来”,其刺赵、张乎。〔6〕

以上皆是以己之“意”去逆作者之“志”的经典例子。如上面解读温庭筠的那首词时,张氏正是带着自己寒士阶层不遇之“意”,去逆“蛾眉”之“志”的,最后得出的结论正是“离骚初服之意”。正如叶嘉莹所说的,“任何一个人的解释都带着自己的色彩和文化背景”〔7〕。每个解词者都带着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文化背景去读词,所得出的结论当然是不完全相同的。同理,张皋文评冯延巳三首《蝶恋花》恋情词时亦是带着自己乾嘉之际寒士之意去逆词作之“志”的,其所得之“意”实际上是皋文自己赋予作品的,只是他没有承认,而坚持认为这个就是作者之“意”,故而显得牵强附会,亟待修订。与此同时,张惠言的弟子金应珪在《词选后序》中也进一步论述了这种解词方法的历史性与合理性:乐府既衰,填词斯作,三唐引其绪,五季畅其支。两宋名公,尤工此体,莫不飞声尊俎之上,引节丝管之间。然乃琼楼玉宇,天子识其忠言;斜阳烟柳,寿皇指为怨曲;造口之壁,比之诗史;太学之咏,传其主文。举此一隅,合诸四始,图归所会,断可识矣。〔8〕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读出东坡的爱君之情,宋孝宗由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读出稼轩的怨君之意,都是以意逆志解词方法的具体体现,从而证实了这种词学阐释传统的历史性。在他们看来,既然历史上早就存在,那么现今的这个阐释方法就有其合理性了。

张惠言的另一位弟子宋翔凤,也十分推崇其师以“比兴寄托”解词的主张。他在《洞箫楼诗纪》卷三《论词绝句》中,高度评价张惠言《词选》解释温庭筠词的方法和意义:“风雅飘零乐府传,前开太白后《金荃》。引申自有无穷意,端赖张侯作郑笺”①。充分肯定张惠言对温庭筠词阐扬的功绩,而且将张惠言解释温词与汉代郑玄笺注毛诗相提并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张惠言先是在词体上做文章,把词体上升到诗、骚的高度,使得借用诗学理论来解词顺理成章,进而正式抛出了“比兴寄托”解词的理论主张。然而张氏的词学阐释理论未能事先肯定读者参与作品意义建设的合理性,而是单刀直入,硬是将读者之意说成是作者之意,且解说多附会政治教化,故深受诟病。如王国维言:“固哉,皋文之为词也!飞卿《菩萨蛮》、永叔《蝶恋花》、子瞻《卜算子》,皆兴到之作,有何命意?皆被皋文深文罗织”〔9〕。故而张氏的理论还有待充实完善。

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如前文所言,正是由于张惠言论词提出了比兴寄托理论,肯定了词中所蕴含的“微言大义”,读者是可以以己意去迎取的,从而“触类条鬯”、“并为指发”,给词学阐释开创了理论空间,故常州词派后学乐于继承接受并重新阐发。嘉道时期的周济和宋翔凤依此提出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词学阐释理论就是对张氏理论的发展和深化,常州词派也正是由于他们的阐发推扬而大显于世的。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率先提出此一词学阐释方法: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既成格调求实,实则精力弥满。初学词求有寄托,有寄托则表里相宜,斐然成章。既成格调,求无寄托,无寄托,则指事类情,仁者见仁,知者见知。〔10〕

同期稍后的宋翔凤在自注论词绝句“引申自有无穷意,端赖张侯作郑笺”时也提出了这一词学阐释方法:

张皋文先生《词选》申太白、飞卿之意,托兴绵远,不必作者如是。是词之精者,可以仁者见仁知者见知也。①

两人先后都依照张惠言的比兴寄托理论生发开去,提出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词学阐释方法。先看周济的论述,在这里,周济(保绪)重点强调了两个问题:其一,即是作者的创造问题,填词时做到语言形象和思想内容水乳交融,使之相得益彰,这样才算是好词,才是“无寄托”的作品。无寄托不是没有寄托,而是将思想感情融入到语言之中,达到化境,没有寄托的痕迹,浑化无痕。其二,正是因为有了“无寄托”的词作,读者在理解方面才可以依照自己的情感体验,以意逆志,进而见仁见智。

宋翔凤也是先陈述了张氏的寄托之论,但是马上笔锋一转,指出“不必作者如是”,一方面承认张惠言解词是掺杂着自己的意旨而有所发挥的,但是他用了一个以退为进的策略,即是承认这种解词方法主观色彩太浓,甚至穿凿附会。但是宋翔凤比张皋文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将张氏追求的“作者之意”置换为“读者之意”,尽管作者不一定有这样的意旨,但是读者不必拘泥于作者之意,故而“托意绵

?

7

1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0卷

远”的作品读者可以以己意逆之,达到见仁见智的理解阐释效果。这就初步将阐释的主动权交给了读者,乐为常州后学继承发扬,此将在后文深入论述。这样两人就从理论上修订补充了张惠言词论的不足,为以意逆志的词学阐释理论进一步扩宽了道路。如周济评周邦彦的词:

美成思力,独绝千古,如颜平原书,虽未臻两晋,而唐初之法,至此大备。后有作者,莫能出其范围矣,读得清真词多,觉他人所作,都不十分经意。钩勒之妙,无如清真。他人一钩勒便薄,清真愈钩勒愈浑厚。

〔10〕

评吴文英的词:

梦窗每于空际转身,非具大神力不能。梦窗非无生涩处,总胜空滑。况其佳者,天光云影,摇荡绿波,抚玩无斁,追寻已远。君特意思甚感慨,而寄情闲散,使人不易测其中之所有。

〔10〕

周济推崇此二人之词作,正是因为符合他的浑化无痕的词学审美思想,这种浑化的词境“使人不易测其中之所有”。但正是词作的寄意没有被坐实,才使得人人都可以以己意逆词作之意,可自成一家之言而不易遭人批评,从而使张惠言以取类比附说的词学阐释理论大为改观。常州词派也正是到了周济这里才真正开始领导词坛,这与周济等人对常派词学阐释理论的修订完善是分不开的。 三、作者之用心未必然

,读者之用

心何必不然

由张惠言等人的比兴寄托到周济诸人的见仁见智论,常州词派的词学阐释理论处在不断修复完善之中,但仍然存在不足,常州词派阵营里的谭献就深明这一点:

常州派兴,虽不无皮傅,而比兴渐盛。故以浙派洗明代淫曼之陋,而流为江湖;以常派换朱、厉、吴、郭佻染饾饤之失,而流为学究。

〔11〕

谭献指出了常派比兴说词所存在的牵强附会之病,这一点是常派的软肋,容易遭人诟病。如当时词学思想比较独立的谢章铤就曾指斥常派道:

皋文《词选》,诚足救此三弊(按:指淫词、鄙词、游词)。其大旨在于有寄托,能蕴藉,是固倚声家之金针也。虽然,词本于诗,当知比兴,固已。究之尊前花外,岂无即境之篇,必欲深求,殆将穿凿。

夫杜少陵非不忠爱,今抱其全诗,无字不附会以时

事,将漫兴遗兴诸作,而皆谓其有深文,是温柔敦厚之教,而以刻薄讥讽行之,彼乌台诗案,又何怪其锻炼周内哉。即如东坡之《乳燕飞》,稼轩之《祝英台近》,皆有本事,见于宋人之纪载。今竟一概抹杀之,而谓我能以意逆志,是为刺时,是为叹世,是何异读诗者尽去小序,独创新说,而自谓能得古人之心,恐古人可起,未必任受也。前人之纪载不可信,而我之悬揣,遂足信乎。故皋文之说不可弃,亦不可泥也。

〔12〕

这段话直指以意逆志解词的片面性。盖自皋文到周济诸人,未能在理论上全面肯定读者之意的重要性,即读者在参与作品意蕴重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每一位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都存在他本人独特的期待视野,这种期待视野是以他个人的文化经历为背景的,故而提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阐释方法的前提是肯定读者的意义。故谭献申述道:

献十有五而学诗,二十二旅病会稽,乃始为词,未尝深观之也。然喜寻其恉于人事,论作者之世,思作者之人。三十而后,审其流别,乃复得先正绪言以相启发。年踰四十,益明于古乐之似在乐府,乐府之余在词。昔云:“礼失而求之野。”其诸乐失,而求之词乎。然而靡曼荧眩,变本加厉,日出而不穷,因是以鄙夷焉,挥斥焉。又其为体,固不必与庄语也,而后侧出其言,旁通其情,触类以感,充类以尽。甚且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言思拟议之穷,而喜怒哀乐之相发,向之未有得于诗者,今遂有得于词。如是者年至五十,其见始定。

〔13〕

此文回忆了其近三十年的学词经历,最后得出“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的深切体会,并且一通百通,始成定论。在此,谭献肯定了读者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积极能动作用,认为词作不一定有寄托,但是读者在对词作的阅读、体味、联想、加工的过程中,可以以己意逆词之“志”,而这个“志”也不一定是作者的,读者可以见仁见智。这就在理论上第一次明确肯定了读者的主动权,摆脱了文学批评史上一直以来对作者之“志”的纠缠,由此再依照周济诸人的解词方法去阐释各种词作,就显得积极主动而不受羁缚了。如其分评冯延巳《蝶恋花》四阙道:

金碧山水,一片空濛,此正周氏所谓有寄托入、无寄托出也。此阕叙事。行云、百草、千花、香车、

?81?

第4期祝 东论以意逆志对常州词派词学阐释学的影响

双燕,必有所托。宋刻玉玩,双层浮起,笔墨至此,能事几尽。〔13〕

评苏轼的《卜算子?雁》:

皋文《词选》,以《考槃》为比,其言非河汉也。此亦鄙人所谓“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13〕他明确肯定读者之意而使阐释显得游刃有余,给读者以解读的主动权,使得常州词派比兴寄托、见仁见智的阐释理论得以巩固,免除了牵强附会的讥讽,修正并完善了常州词派自“以意逆志”繁衍而下的词学阐释理论。

总之,孟子的“以意逆志”的诗学阐释理论充分肯定了读者之意在参与作品重建中的积极能动作用,对中国诗学阐释传统产生了重要影响,并辐射到词学阐释理论之中,给常州词派的词学阐释理论以很大的启发。由张惠言张其绪,以比兴寄托说词,指出了读者之意在参与理解作品过程中的可能性,为常州词派后学建立了一个大体的理论框架,至周济、宋翔凤诸人则进一步将读者之意的重要性提高。但是他们没有分清读者之“意”和作者之“志”的关系,在阐释过程中易于将读者之“意”强加于作者之“志”上,显得生硬不适,直到谭献、陈廷焯诸人才将这一矛盾解决。他们给读者以充分的权力,将文本的解释权完全交给了读者,明确提出读者之意可以与作者之志无关,使得词学阐释的自由度大为提高,并有了充足的阐释空间,这样就维护并深化了张惠言的比兴寄托的词学阐释学理论。纵观常州词派的词学阐释理论,虽导源于“以意逆志”之说,但是又超越了这种阐释理论的范围,将中国古代一直以来以作者、作品为中心的文学阐释理论逐渐转向以读者为中心的文学阐释,推进了中国古代阐释学理论的发展,以至于和西方的接受美学理论达到了超越时空的暗合。

注释:

①见清代宋翔凤《洞箫楼诗纪》卷三,浮溪精舍丛书本。

参考文献:

〔1〕赵 岐.孟子注疏〔C〕∥阮 元.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2735,2735.

〔2〕朱 熹.孟子集注〔C〕∥朱 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306.

〔3〕朱自清.诗言志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76.

〔4〕周裕锴.中国古代阐释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47-48.

〔5〕张惠言.词选序〔C〕∥唐圭璋.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1617-1618.

〔6〕张惠言.张惠言论词〔C〕∥唐圭璋.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1609,1613,1615.

〔7〕叶嘉莹.清词丛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269.

〔8〕金应珪.词选后序〔C〕∥唐圭璋.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1618.

〔9〕况周颐,王国维.蕙风词话,人间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233-234.

〔10〕周 济.介存斋论词杂著〔C〕∥唐圭璋.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1630,1632,1633.

〔11〕谭 献.范旭仑,整理.复堂日记〔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72.

〔12〕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续编〔C〕∥唐圭璋.词话丛编.

北京:中华书局,1986:3485-3486.

〔13〕谭 献.复堂词话〔C〕∥唐圭璋.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3987-3988,3990,3993.

(责任编辑:武丽霞)

?

9

1

?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童心说”:是晚明时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文学观念。“童心”就是真心,也就是真实的思想感情。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四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自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 2、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于北宋末年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称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它以南方民间曲调和方言来演唱,改折为出,改末为生,一出之中不限一个宫调和一韵,不必一人独唱到底。以管乐伴奏,曲调轻柔婉转,曾因受到元杂剧的冲击,一度衰落,后复兴,为明清传奇的产生提供了艺术基础。 3、元杂剧: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艺术样式而形成的戏曲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词曲和讲唱文学的基础上,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4、诸宫调:是一种讲唱文艺形式,是在鼓子词和赚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套曲,再用若干宫调的套曲组成长篇,间以说白,来演唱故事。 5、南北合套:元代后期,又有所谓"南北合套",即在套数中将南曲和北曲的曲牌依一定的规则间用。 6、小令、套曲:小令又称"叶儿",一般是独立的单只曲子。套曲也称"套数"、"散套",由同宫调的三支以上只曲组成,也可"借宫",一般套末应有尾声,全套必须一韵到底。 7、铁崖体----元末最具艺术个性的诗人是杨维桢。-杨维桢的古乐府,题目多新创,题材或翻新故事、或描写世故,爱用古韵,诗风瑰奇绮丽,时称"铁崖体"。 8、散曲: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同,经过长期酝酿,到宋金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流行的曲词和少数民族的乐曲,于是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金元时在北方流行,故散曲又称北曲。它包括小令、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9、散曲: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 10、拟话本:明代后期,随着长篇通俗小说的繁荣,话本小说也发生了重要变化:由过去供艺人讲述的底本变而为社会上普通读者的案头读物,出现了大批以阅读为编写和出版目的的短篇小说。这种在体制上与宋元话本大致相同、具雅俗共赏性质的白话短篇小说,即是“拟话本”,或称“拟宋市人小说”。 11、“三言”:是冯梦龙编篡整理的三部拟话本小说集的总称,它 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每集各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它是以普通市民及其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具有雅俗共赏性质的新型通俗小说形态,是明代拟话本小说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之一。 12、“二拍”:是凌濛初编撰的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各收拟话本小说四十篇,除一篇重复,一篇为杂剧外,实有七十八篇。它在内容上更有时代气息和作家个人特色,在艺术上也更具有统一的剧作个性,它是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定型的标志,也是明代拟

古代诗歌鉴赏整合

古代诗歌鉴赏 一、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一. 概念解析 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的形象.在命题时,主要考察对“形象”的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 (1)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诗人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即指咏物诗的物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形象(意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二. 鉴赏指导 1、具体要求:把握形象特征,分析思想感情,理解典型意义。 2、两条途径:(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2)、抓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答题要素:(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学说常州话

我:-------------偶 你:-------------尼 他\她\它:---------达 我们:------------偶估\哈尼估 你们:------------你估 他们:------------达估 哪里:囊海\囊开\囊波\囊头 那里:够头\够海\够波 这里:噶头\噶波\噶海点 早饭:早饭faen 中饭:贼饭 晚饭:呀饭 吃:切 睡觉:捆高 洗澡:大哟 刷牙齿:些enu次 到饭店吃饭 进了门,服务员问你几位,你比如有3个人. 你说:”秀偶古三个拧,塞鼻行(xing)个代则好列” 译: 秀--就 塞鼻--随便 行--寻 代则--桌子 好列--好了 注:”列”是常州话的语气词 一般外地人买东西的时候应该说常州话,店里的人一般都有点欺负外地人.比如买衣服 ”这件衣服拿给我试试好吗” --噶几一桑拨偶丝丝好伐 噶---这 几---件 一桑--衣裳 拨---给

丝丝--试试 好伐--好吗 注:伐是常州话里常用的语气”这件衣服要多少钱” 噶几一桑要都扫草飘(或者得和) 都扫--多少 草飘--钱 得和--钱”那么还好便宜点吗” 个么挖好比一地伐 个么--那么 挖好--还好 比一--便宜 地---点达唷: 洗澡(同:汰浴)常见常州话: 蛮好噶: 好的 啥事体: 什么事情 细赤佬: 小混蛋(骂人语言,多指男性)(同:小赤佬) 细表将: 小伙子 吃桑活: 被打 细(毛)屋头:小姑娘(同:小丫头吴语中“丫”发音为“wu”) 困高:睡觉(同:困觉) 弗晓则: 不知道(同:勿晓得) 霍霍显: 闪电 打衣臧: 洗衣服(同:汰衣裳) 白相: 玩 嗲宁: 是谁啊部分常用常州方言 常州话普通话 伲你 汰他 嗲人谁 吾家我们 伲家你们 汰家他们 哈伲家咱们 男伲家男人(已婚)

唐诗宋词派别

唐诗一是按时期划分,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派别。 二是按人物划分,有古典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现实主义诗人三大类。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陈子昂,盛唐的代表人物是李白、杜甫,还有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和边塞诗人岑参、王昌龄、高适。中唐:白居易晚唐:李商隐、杜牧。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繁盛时期,诗歌的风格流派千姿百态,绚丽多彩.如王维的田园诗恬静幽美,李白的诗歌奔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李商隐的诗精工秀丽等.是诗人的性格,气质,阅历,素养等方面的写照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还有一种为花间派。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秦观、晏殊、晏几道、周邦彦、姜夔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陆游、欧阳修等。 花间派的代表人物:温庭筠等 词一开始就风格不同: 文人词如李白、张致和、白居易等作品,行文雅致含蓄;民间词如敦煌曲子词,口语直白热情。 五代时词坛一般有两派: 以温、韦二人为代表的花间词派,多写艳词,近于民间词风,“词为艳科”,应由此而来,《花间集》多收录之,多为前蜀、后蜀官吏。只是韦、李几人有所不同。 以李煜父子为代表的南唐词,成员多为南唐君臣,词风文雅委婉,有贵族气质。 宋为三派: 同样是婉约派,柳永趋俗,晏、欧风格近南唐,秦观以后出现婉约,周、李之后雅词大成,白石清空…… 另外就是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一派了。 贺铸比较另类,兼有二家之长。 某些词人虽归于某一派别,对他的词却不能统而论之,如李清照虽属婉约,却有《渔家傲》类大气手笔,辛弃疾虽属豪放,也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类清新之作。 也有以周、姜为格律派的。 还有将以周、晁端礼为代表的北宋末期大晟府应制词臣归为“大晟词派”,歌颂太平,风花雪月。 明词于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词人群中形成不同的风格,不象宋代几派几乎囊括了所有词人,如一代词宗杨慎等很多词人都未归入以下几类:

古代文学史宋元部分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 1、白体:宋初文坛上的一个诗歌流派。从学习白居易清平浅易的诗风而得名。主要作家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而以王氏的成就最高,他的代表作有《对雪》、《感流亡》、《村行》等。 2、晚唐体: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岛、姚合看成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包括:一是专学贾岛、姚合的九僧诗;二是林逋等隐逸诗人。惠崇《访杨云卿淮上别墅》、林逋《秋日西湖闲泛》。 3、西昆体: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人物杨亿、刘筠、钱惟演。他们主要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近体律诗,夸大了李诗的形式美,注重对偶,喜欢用典,追求华艳,在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总体来说,西昆体形式精美,内容空洞。杨亿《武夷新集》。 5、江西诗派:北宋末年,南宋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陈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到了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诗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改诗派重视句法、喜用拗句;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代表作家作品有黄庭坚《寄黄几复》、陈诗道《别三子》。 6、诚斋体:南宋中期杨万里的诗歌风格,因杨万里号诚斋,故名。其主要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如《晓行望云山》和《小池》其特点是①富有幽默诙谐的风格②丰富新颖的想象③自然活泼的语言。 7、“话本”: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后世统称为“话本”,有小说、讲史、讲经,合声(生)四类。体制:入话诗、头回故事、正话、煞尾,代表作《碾玉观音》《错斩崔宁》《西湖三塔记》《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简帖和尚》 8、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唐有韩愈,宋为欧阳修、三苏和曾巩、王安石) 9、南戏:即南曲戏文的简称。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发育成熟起来的,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旧名永嘉),故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戏曲”。南戏的体制特点:(1)在剧本结构上,无固定出数,长短自由,少则几出,多则几十出。(2)在表演上,各种角色都可以唱,还有对唱、轮唱、合唱;宫调音律的限制也不像杂剧那样严格。(3)在音乐上,以南曲演唱。 10、董西厢: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的简称,《董西厢》的本事源于唐元稹的《会真记》。为了和王实甫的杂居《西厢记》区别,故称《董西厢》。他在情节、结局、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做了较大的修改,最重要的是把原来张生对崔莺莺的始乱终弃的悲剧故事变为崔张二人私奔团聚的喜剧故事,是后来王实甫《西厢记》的重要关节,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11、王西厢:《王西厢》的本事源于唐稹的《会真记》,是元代王实甫所作的杂剧《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其题材更集中,反封建思想倾向更鲜明,艺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称为我国古典戏剧中的一部典范性作品。 小令:是散曲的一种形式,又叫“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单片只曲,只用一个曲牌,且一韵到底,调短字少,形式短小精悍。

纳兰性德爱情词初探(一)

纳兰性德爱情词初探(一) 【内容提要】 纳兰性德的词作充满了凄婉哀厉的情调,形成了个人与社会现实十分明显的矛盾。从纳兰性德的身世及其有关爱情的词章中,可明确看出他个人对爱情的态度和观点,他对封建社会制度下青年男女冲破封建樊篱、追求个人幸福、争取婚姻自由的行为是同情和赞扬的。纳兰性德是我国满族历史上第一个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词人,同时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他是隶属正黄旗的满族人,他所在的家族也属满族一个著名的显赫部族。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大学士,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声威显赫的著名官僚,曾任康熙的内务总管、弘文院学士,后又历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直至武英殿大学士,累加太子太师,这是相当于其他朝代的宰相之职。他为官声誉不好,在任职期间,独览朝纲,卖官鬻爵,大肆贪污受贿,为人极其贪婪。他“广置田产,市买奴仆”。“田产丰盈,日进斗金”。“簠簋不饬,货贿山积”。及至后来获罪,当朝廷“籍没其产,有天府所未有者”〔(1)〕。当时社会上普遍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要作官,问索三,要讲情,问老明”〔(2)〕。索三指索额图,老明即是明珠。由此可见其冲天势焰。当然,明珠在朝廷如何翻云覆雨、弄权捭阖,不能由纳兰性德负责,但由此形成的优裕生活条件及特殊的社会地位却会对他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样的家庭环境,使纳兰性德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和严格教育,他个人又具“豪迈挺拔之材,勤勤学问”〔(3)〕。他与大多数纨袴子弟不同,对荣华富贵的生活并不十分热衷,也不像许多八旗子弟那样,整日追求声色犬马,沉湎于风花雪月的温柔乡中,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而是将个人的主要精力和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学习和钻研经史之中。他学习的刻苦精神是令人佩服的,即使有病在身,也丝毫不松懈。“偶有管见,书之别简。或良朋莅止,传述异闻,客去辄录而藏焉。逾三、四年,遂成卷”〔(4)〕。17岁时,入太学就读,一年后,首次参加乡试即中举人。来年会试,却因患“寒疾”在殿试的关键时刻不能参加,功亏一篑。为三年后再次参加考试,学习更加刻苦,并拜宿儒徐干学为师。据徐回忆,“自癸丑五月始,逢三六九黎明骑马过余邸,讲论书史,自暮乃去”〔(5)〕。22岁第二次参加进士考试,终于高中二甲第七名,被授予三等侍卫之职,后晋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在清初,清廷对侍卫的选拔是十分严格的,能当上侍卫是十分荣耀的,首先家庭和父兄要为皇上宠信,而上三旗子弟则又受到格外优渥,因为“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皆天子自将之军,爰选其子弟,命曰侍卫,用备宿卫侍从”。在侍卫中,又以殿前侍卫最为尊贵,这种职务“多以王公胄子勋戚世臣充之,御殿则在帝左右,扈从则给事起居,满洲将相多由此出”〔(6)〕。康熙将纳兰性德选在身边,一再提拔,可见对其看重和准备委之以重任的用心。而纳兰性德也得以长期伴随皇帝身边,跟随巡视、狩猎,也时与皇上一起吟诵唱和,探讨诗文。由于他出众的学问和应对能力,深得皇上信任赏识。他在病重期间,康熙十分关心,不仅派遣太监时时查询病况,委派御医值班疗理,还“亲处方药赐之”;病逝后,又遣使赐奠,恤慰有加,从这可以看出康熙明显的眷顾之意。几乎可以肯定,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展现在他面前的将是一条通向将相仕宦的云衢大道。 纳兰性德虽然过早逝世,但在短暂的一生中,却留下了大量的诗、文、赋、词、杂识等作品,表现出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其中,词作尤为出色。其《纳兰词》共收词作342首。梁启超谓“容若小词,直追李主”〔(7)〕。把纳兰性德与南唐二主相提并论,不仅说明了他的词在艺术上达到的高度,同时也表明其词在格调和内容上也有与之相近之处。李煜是亡国之君,他的词充满凄婉艳丽的色调是很自然的,而纳兰性德出生于“康熙盛世”,有着高贵的血统和权势显赫的家庭,不仅是从小生活在钟鸣鼎食宰辅之府的“贵介公子”,且少年得志平步青云,又有“一等殿前侍卫”的荣衔,虽然后来其父明珠获罪被查抄,但在他的有生之年,家庭和个人却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红楼梦》中形容贾府兴盛用语)。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作品却也充满哀感顽艳的情调就不能不说是一个与社会现实有着明显矛盾的现象了。他在3

纳兰性德的词学主张与审美倾向——兼谈王国维对其-未染汉人风气-之评的认识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纳兰性德的词学主张与审美倾向——兼谈王国维对其"未染汉 人风气"之评的认识 作者:李红雨, LI Hong-yu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期刊社,北京,100081 刊名: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10,30(6) 参考文献(24条) 1.况周颐蕙风词话 1986 2.徐乾学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墓志铭 1979 3.王国维人间词话 1995 4.徐乾学通志堂集序 1979 5.许宗元中国词史 2001 6.张任政纳兰性德年谱:自序 2001 7.胡薇元岁寒居词话 1986 8.张任政纳兰性德年谱:丛录 2001 9.朱彝尊紫云词序·曝书亭集 2005 10.纳兰性德赋论 1994 11.纳兰性德填词 1979 12.纳兰性德与顾梁汾书 1979 13.周太玄倚情楼词话 1914(02) 14.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 1986 15.纳兰性德拟古(四十首之十五) 1979 16.纳兰性德与梁药亭书 1979 17.冯金伯词苑萃编 1986 18.梁启超渌水亭杂识跋 1989 19.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 1979 20.张涛;杨雨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笔写情--纳兰性德和他的清初第三派 2009(02) 21.谭献复堂词话 1986 22.纳兰性德原诗 1979 23.王易词曲史 2001 24.陈廷焯词坛丛话 1986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f215159367.html,/Periodical_znmzdxxb-rwshkxb201006029.aspx

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 34、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现代文学家前50 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沈从文,韩少功,莫言,阎连科,马原,张炜,余华,张承志,王安忆,白先勇,李敖,余光中,朱文,韩东,王朔,金庸,孙甘露,王蒙,北岛,史铁生,周作人,张爱玲,穆旦,钱钟书,曹禺,老舍,余秋雨,贾平凹,三毛,琦君,张晓风,刘墉,刘心武,林清玄,柏杨,张中晓,丰子恺,汪曾祺,冯骥才,高行建,苏童,洪峰,叶兆言,池莉,格非,高晓声………… 外国部分: 1、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 衣服新的好,朋友旧的好。——莎士比亚名言

宋代诗词背诵赏析篇章总揽

宋代诗词背诵赏析篇目总揽 王禹偁 《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柳永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yan3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 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yong3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ren4凝愁!范仲淹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晏殊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梅尧臣 《鲁山山行》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欧阳修 《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论纳兰性德情词的艺术特色

论纳兰性德情词的艺术特色 李翠翠 摘要纳兰性德作为满族第一词人,最能代表其个性的作品是他的情词(包含悼亡词)。其情词在其艺术特色上别具一格。其一,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描绘;其二,凄婉的意境美;其三,巧妙的结构安排——时空转换;其四,朴实流利且富于情韵的语言特征。对纳兰情词艺术特色的分析概括,能够深化对纳兰词艺术特色的理解。 关键词纳兰性德情词艺术特色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康熙时大学士、宰相明 珠之子,清朝满族成就卓异的词人。陈廷焯言,“词兴于唐,盛于宋,衰于元,亡于明,而再振于我国初”。[1]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上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王国维誉其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2]况周颐认为“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3]纳兰性德有词集《饮水词》,作词主情致,现存三百多首词中多凄婉之作,被陈维崧评为“哀感顽艳”。而其最具特色,最令人动容的无疑是他的情词。纳兰性德情词“不光占有纳兰词三分之一多的篇幅,而且是其全部词作的精华,是诗人呕心沥血,拘其眼泪,和墨铸成的珍品”。 [4]被黄天骥称为“玫瑰色和灰色的和谐的”[5]情词,其艺术特色上自有其独到之处。 一、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描绘 读者读罢纳兰性德的情词,一个个真实可感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就会深深烙刻在读者的脑海中。在其情词中有怀春的少女,有闺中的思妇,有亡妻的音容笑貌,有孤寂的征人游子,亦有感伤的宫中女子。这一系列的主人公形象都以

他们各具特色的外貌、动作、心理感染着无数的读者,三百多年来缓缓地诉说着他们各自的衷肠与情怀。 (一)怀春少女形象 灵动的少女在豆蔻年华之际、在鸟语花香的春日,容易生发出百无聊赖之感、怀春孤寂之思。纳兰性德以其细腻的笔触将少女的这一微妙心理揣摩刻画地惟妙惟肖。如《南乡子》这首词: 飞絮晚悠飏,斜日波纹映画梁。刺绣女儿楼上立,柔肠。爱看晴丝百尺长。风定却闻香。吹落残红在绣床。休堕玉钗惊比翼,双双。共喒 苹花绿满塘。 这首词以轻灵的笔调描绘了少女怀春的形象,上片先摹绘时景,夕阳下柳絮在和风中漫天飞舞,落日的余晖斜射在池塘上,波影映照着画梁。而后将女主人公“刺绣女儿”推出,“刺绣女儿楼上立”,此时少女心中满怀无限的柔情,独立高楼颙望晴空之中飘荡着的长长的游丝。通过这一情态的刻画,透漏了她春日迟迟、春怀寂寂的形貌。下片又以景起,进一步描绘她的孤寂。晚风停止了吹拂,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败落的花瓣被风吹到了绣床边,池塘中的水鸟、鱼儿正吞食吮吸着满塘绿色的浮萍。而后又用小心“休堕玉钗”的细节和怕“惊比翼”的心理,反衬出她的怀春之情。前后两片都是前景后情的结构,但各有侧重。将少女怀春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将少女怀春的情感翻进入深,使一个鲜活灵动、美妙传神的怀春少女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纳兰还有诸多词作描写怀春的少女,如《菩萨蛮》(隔花才歇廉纤雨),少女在春雨停歇之后无心于自己的妆容打扮,凝视楼阁、走出闺阁、看“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不禁生出怀春伤春的意绪。而“独自立瑶阶”一“独”字将怀春少女的孤寂之情点染而出,而“透寒金缕鞋”一“透”字则使一个心绪凝重、久思而难以释怀的怀春少女的形象跃然纸上。而《生查子》(东风不解愁)中则塑造了一个月夜怀春的少女形象。词中通过少女一系列的行动来展示她怀春伤春的意绪。词中先写少女在伤怀之时偏偏春风吹来,轻拂她的罗裙,她不禁怨起东风的不解人意,而后又在灯前顾影自怜自伤,最后立于樱树之下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常州话

一篇优秀的论文[常州方言里的名词] 转自月月毕业论文,我的评语是:优秀,收集不容易~~看着肚皮啊笑痛了!经过作者同意,发上来给大家分享下!转载和使用要经过偶和月月的同意,版权费我们3~7开,偶7你3啊,价格面谈,量大优惠,联系专线:114查询至HUALONGXIANG——彩翼鲲鹏月月 摘要:方言里最能体现地方特色的莫过于词汇。本文以常州方言里的名词为例,并以普通话为参照,对它的构词形式、分类以及语法功能进行描述分析,进而总结探讨它的语义特点。关键词:常州方言;名词;构词;语法;语义 一、引言 常州北连长江、南临太湖,位于吴语区西北部,常州方言属于北部吴语太湖片[1]常州小片[2]。一方面,常州话与北方官话差别较大,但是另一方面,因靠近官话区,在语音和词汇方面略带官话色彩,与北方官话、普通话的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正因为如此,常州方言在江苏境内诸多吴方言中显得犹为独特。 方言突出的是地方特色,而这最鲜明地体现在日常的口语词汇中。本文所选取讨论的是常州方言里的名词,文章将在普通话的参照下,对它的构词形式、分类以及语法功能进行描述分析,进而总结探讨它的语义特点。 二、构词形式 从现代汉语构词法的角度来看,常州方言名词的构词形式主要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单纯词包括单音节的单纯词和多音节的单纯词;合成词主要有复合式、附加式和重叠式三种构词方式。下面对它们的每一小类逐一描述。 (一)单纯词。包括单音节词、联绵词、叠音词和音译的外来词。这些名词,常州方言和普通话基本相同、区别不大,因此本文就不作详细描述。例如: (垃圾)迷雾(雾)庭独(冬天房檐上挂的冰棱) (二)合成词。主要有复合式、附加式和重叠式三种构词方式。

常州词派

“衰世”中的呐喊 ——应势而起的常州词派 摘要: 常州词派是清代继浙西词派之后产生影响最大的词学流派,其词学思想作为清代词学的一座重镇,可以说是此前历代词学的集大成者。根据常州词派的产生发展过程,后世学者多将其认为由张惠言开派,董士锡、周济发扬光大。常州词派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它所蕴含的不仅仅是它本身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韵味,还包含了当时特定时期的文化背景、社会思潮、文人心态等多个方面。 关键词: 常州词派张惠言幽微善感意内言外寄托比兴 正文: “百年复几许?慷慨一何多!子当为我击筑,我为子高歌。招手海边鸥燕,看我胸中云梦,蒂芥近如何?楚越等闲耳,肝胆有风波。生平画。 天付与,且婆娑。几人尘外相视,一笑醉颜酡。看到浮云过去了,又恐堂堂岁月,一掷去如梭,劝子且秉烛,为驻好春过。” ——《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谈》张惠言常州词派诞生于乾嘉年间,兴起于嘉道时期,绵延至清末明初,不局限于常州 一地,主要是以张惠言,周济二家的词学思想为基础,围绕词的美学特质进行理论探讨和创工作实践的一个词学流派。从张惠言同时至光绪二十二年间,可考词集者多达二百八十三家之多,多数词人都身处于社会动荡、民心浮动、危机四伏的清末年间,洞晓清代中后期的社会矛盾与词风变化,在创作上多表现沉郁顿挫、跌宕起伏的情感,在理论上则强调“寄托比兴”的内容和方法,因此可以说,常州词派是因时势而起,因世事而名震。

一、常州词派的产生背景 历史是一种循环,也是一种延伸。从清军入关建立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帝国”到道光二十年的鸦片战争,再到宣统三年的辛亥革命,侵略和战争使沉浸在天朝上国梦中的人们开始清醒。文学不再是单纯的一种艺术和审美情趣的代表,它更多的隐含了文人志士对国家命运的堪忧和无奈。 常州,一个历代人文荟萃之地,一个词学悠久之地,一个政治敏感之地。明清易代之后,常州的之地的文人痛定思痛,不少士人都以遗民自居,不与清朝统治着合作,以轻狂放遗、愤世嫉俗的态度处世,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时代的烙印和地域的影响。从清朝初年崛起于词坛影响于后世的阳羡派到浙西词派盛行时的风格独具的常州词人史承谦,常州之文学一直都不曾让人轻视。张惠言作为常州词派之宗主,也可谓是改变一个时代词风的人物。虽然大多说常州词人地位低下,远离政权中心,如张惠言的“前后七试礼部而后遇”,中进士不到三年即归山,钱季重的“屡举不第,浪游四方”等遭际频出,但也正是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使他们有了自己的“感士不遇”之音,他们将逆境与不幸看作对自己意志的磨练,寻求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之思想。乾嘉年间是清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嘉道以后内忧外患更为严重,社会动荡加剧,此时的常州词人再度遵循“诗教”之观念,变被动逆来顺受为主动的忧危念乱思想,积极投身变革,寻求救世之策,呈现出了强有力的外向型心态,将此前“升平”时期为词人所标榜的“清空”、“典雅”所取代,表现出了一种沉郁顿挫、起伏跌宕的情感。张惠言认为词之内蕴贵在传达出贤人君子不能名言之“感士不遇”和“忠爱之忱”的情意,而此种观念正顺应了当时的社会需要。 常州词派的兴起是继于浙西词派之后。清朝前中期民间词派多是以“尚雅”为理论核心,强调文雅精致而忽略了词作为文学作品最根本的情感因素,另一方面,浙西等词派过于推崇南宋词之风韵,只取清空醇雅之皮毛,而不讲求立意,因此造成了词学创作意旨空泛治病,词学发展至此,寻求变革、突破,成为一种大势所趋。常州词派“意内言外’“近于比兴”之表现方法在当时成为一种呐喊,一种应势而起之思潮。 在当时的时代风会的影响下,词人在心态上也趋向一致,他们共同的排斥西方文化,维系世道人心,推崇诗教,敦厚人品,反复强调“诗品出于人品”“论词莫先于品”等思想。这一时期的词人虽然普遍对国家前途命运持有深深的忧虑之情,但他们确共同表现出厌倦仕途,无意官场,有心为师之意识,正是这多种文化因素和社会背景的影响,使得常州词派在清朝后期成为广大词人,文人所接受和认同的一种词学流派,也使得它的发展开始步入辉煌。 二、常州词派之词学思想

纳兰性德的最美十首词

纳兰性德的最美十首词 《木兰花令》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缺。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山花子》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

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采桑子》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 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 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采桑子》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于中好》 (十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 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 惟有恨,转无聊。 五更依旧落花朝。

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如园无此声 《减字木兰花》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山花子》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似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论纳兰性德的诗歌创作观

第21卷 第3期2007年6月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ihez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21 No.3 Jun.2007论纳兰性德的诗歌创作观 罗 艳 (新疆财经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摘 要]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的满族词人,在文坛上所获得的评价达到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高度。他的诗歌创作观始终贯穿一个根本宗旨,即诗歌要抒写诗人的情感个性。该文结合纳兰性德的诗歌创作实践分析了其诗歌创作观,即诗歌创作应重视情致的抒写,倡导比兴寄托,主张恰当用典、学古求变,反对因袭模仿。 [关键词]纳兰性德;诗歌;创作观 [中图分类号]I207 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304(2007)03-0074-03 On Nalanxingde!s Poetry Creation Viewpoint LUO Yan (College of News and M edia,Xi njiang Finance University,Uru mchi,Xinjiang830012,Chi na) Abstract:Nalanxingde was a famous Ci writer of Man nationality at the beginning of Qing Dynasty.He was appraised the unique Ci writer in the literary field since North Song Dgnasty.His basic view about peom writing was to reflect the poet!s e motion and personality.The present paper anslyses the poetry creation viewpoint through Nalanxingde!s o wn writing practice.focusing the attention on sentimentality,advocates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maintains proper allusion, borrows archaic and pursues innovation,opposes plagiarism and imita tion. Key words:Nalanxingde;poe try;creative writing view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的满族词人,本名成德,字容若,康熙时权臣明珠的长子。纳兰性德在创作实践与古今诗词选编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诗歌创作观。因此,我们要想真正解读纳兰性德的作品,就必须对其诗歌创作观进行探讨。 一、重视情致的抒写 自?诗经#开始,中国古代诗人就比较重视文学的抒情特征。屈原曾自述其创作宗旨在于 发愤以抒情。晋代陆机提出 诗缘情而绮靡以后,诗歌的抒情特征逐渐成为一种基本观念。纳兰性德作为一个满汉文化兼济的作家,自觉地接受了这个古代文学创作的优良传统,并提出了 诗乃心声,性情中事也(出自?通志堂集#,以下不做注释的引用均出自?通志堂集#的创作观),即诗歌创作要重视情致的抒写。纳兰性德重视情致的创作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是他对花间词的肯定。他说: 仆少知操觚,即爱?花间#致语,以其言情人微,音调铿锵。自然协律。他从内容与形式统一的角度,先肯定花间词抒情入微含蓄,继而肯定抒情内容与音调韵律语言形式上的完美结合。他借此说明创作要达到情致,必须用自然真切的语言表达出作家的内心感悟和隐蔽的情思。 其二是他努力创作了大量情致充实的作品。纳兰性德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常写愁怀恨绪的作品。妻子的早亡、友人的坎坷、时序的变迁、古今的更替,都会使他伤感不已,为此写下了不少抒怀之作,多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下面,我们不妨从他写夫妻的作品中去理解这一创作观。纳兰性德本是一个多情的人,与卢氏结为夫妻,感情一向笃厚。然而年轻丧偶,对纳兰性德是沉重的打击,纳兰性德写下许多悼亡词。如(金缕曲?亡妇忌日有 [收稿日期]2006-10-11 [基金项目]新疆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4BSH016),该文为其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罗艳(1977-),女,甘肃清水县人,新疆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新疆财经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应用文写作研究。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江西诗派: 2.江湖诗派: 3. 国朝文派: 4. 唐宋派: 5. 阳羡派: 6. 浙西派: 7. 桐城派: 8. 阳湖派: 9. 宋诗派: 10.汉魏六朝诗派: 11. 湘乡派: 12. 常州词派: 13. 茶陵诗派: 14. 公安派: 15. 竟陵派: 16. 清雅词派: 17.苏辛词派: 18. 西昆体 19. 山谷体: 20. 后山体: 21. 半山诗: 22. 简斋体: 23. 稼轩体: 24. 易安体: 25. 诚斋体: 26. 铁崖体: 27. 台阁体: 28. 同光体: 29. 新文体: 30.东坡体: 31.王荆公体: 32. “朱希真体”: 33.神韵说: 34. 格调说: 35. 肌理说 36. 性灵说: 37. 活法说 38. 童心说: 39. 二窗: 40. 富贵词人: 42. 南洪北孔: 43. 清初三大家: 44. 前后七子: 45. 宋末元初四大家: 46. 辛派词人: 47. 永嘉四灵: 48. 遗民诗人: 49. 遗民作家: 50. 元曲四大家: 51. 一祖三宗: 52. 元诗四家: 53.南施北宋: 54.姚门四杰 55. 话本小说 56. 拟话本: 57.科学小说: 58. 明代传奇: 59. 南戏: 60. 谴责小说: 61. 散曲: 62. 弹词: 63. 小品: 64. 狭邪小说: 65. 新小说: 66. 元杂剧: 67. 章回小说: 68. 诸宫调: 69. 子弟书: 70. 才子佳人小说 71. 神魔小说: 72.域外游记: 73.逻辑文: 74.侠义公案小说: 75.说铁骑儿: 76.二拍: 77.借才异代: 78.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 79.六一风神: 80.南社: 81.诗文革新运动: 82.诗界革命 83.三言: 84.四大奇书: 85.三体诗: 86.四大传奇: 87.小说界革命: 88.义法: 1.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 派图》。领袖是黄庭坚,其 它主要人物有:黄庭坚、陈 师道、陈与义、韩驹等。江 西诗派的特色有三:一是诗 派为观念性的社集;二是以 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 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 非都是江西人;三江西诗派 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是作 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 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 有密切的联系。 2.江湖诗派:南宋后期继永 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诗派。 大都是一些落弟的布衣文 士或不得志的末宦。由于功 名上不得意,进退无据,只 得流转江湖,靠献诗卖艺维 生,或游走干谒公卿权贵之 门,或结友招群于市井乡 间,在相互唱和酬咏中消磨 岁月,形成一种彼此相近的 作诗习气。当时有书商陈起 与江湖诗人相友善,刊刻 《江湖诗集》,后以江湖集 内诗气味相似,故称之曰江 湖诗派。 3. 国朝文派:金世宗大定和 金章宗明昌年间,金与南宋 议和,偃武修文,建学养士, 于是涌现出一批在金朝领 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如蔡 珪、党怀英、王庭筠以及王 寂等,他们的创作风格不同 于由宋入金的文人,属于真 正的金代作家,使金代文学 的发展进入了自具风格的 新时期。元好问在其所编的 《中州集》中将他们归为 “国朝文派”。 4. 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中 期嘉靖年间,以反驳李梦 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 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 文学流派。要代表人物是王 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 光。其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 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 时的散文传统,倡导文道统 一。 5. 阳羡派:清初陈维崧的词 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 疾的豪放苍凉词风。因陈维 崧是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 名称“阳羡”,所以以陈维 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 羡派”。属于这一词派的还 有曹贞吉、蒋士铨等。 6. 浙西派:清初朱彝尊推举 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 人之作,认为张炎所说“清 空”境界为作词的最高标 准。在实际创作中,比较注 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而对词 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略。他 的词论主张和词作受到许 多浙西词家的认同,许多人 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 和张炎为楷模,一时此风大 盛,其影响波及康熙、雍正、 乾隆三朝百年词坛。后来龚 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李 符、沈嗥日、沈岸登及其本 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 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7. 桐城派:清中叶最重要的 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 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 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 派”。其散文理论的基本特 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 础,以为清王朝政权服务为 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 大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 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 的系统散文理论。方苞是桐 城派的创始人,其散文理论 的核心是“义法”二字;姚 鼐使桐城派理论更加完整 和系统化,提出了义理、考 证、文章三者兼备的理论, 并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 庞大的作家队伍。 8. 阳湖派:嘉庆年间,当桐 城派极盛之际,恽敬和张惠 言接受桐城派理论影响,对 桐城派的理论作了一些修 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 他们二人及其大部分追随 者都是阳湖人,故被称为 “阳湖派”。 9. 宋诗派:道光、咸丰之际, 诗歌在题材上发生了重大 变化,同时,诗体、作诗之 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方 向是“宗宋”或“学宋”。 故民国后论者以宋诗派或 宋诗运动称之。所谓“宋” 与“宋诗”,概指以苏轼、 黄庭坚为主的宋人诗风,上 溯开启宋代诗风的杜甫及 韩愈。“学宋”大体上是提 倡以学问补充性情之不足, 以文法入诗,同时以宋诗的 开拓精神去扩大表现范围。 10.汉魏六朝诗派:清道光咸 丰时期,湘人王闿运别树一 帜推尊汉魏六朝诗歌,史称 汉魏六朝诗派,亦称湘湖诗 派。王闿运论诗自尊八代, 明言复古,其所作,亦刻意 模仿,各种拟作层出不穷。 但后世论者一致指认其诗 墨守古法。这表明拟古之倡 在时代巨变中已无出路,故 随着此派另外两位作者邓 辅纶、高心夔的下世,湘湖 诗派亦告式微。 11. 湘乡派:桐城派中兴之 主曾国藩为湖南湘乡人,由 于曾对桐城派的承续和改 造,既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 时代变迁和文风转换对散 文的需求,又为桐城派所讲 求的身心义理之学培土固 基。曾的散文学识宏通,持 论坚劲,入情切理,骈散杂 厕,声采炳焕,为其弟子服 膺,故形成并兴盛于同治年 间的曾氏及其门生弟子被 人称为湘乡派。 12. 常州词派:嘉庆时期, 常州人张惠言与其弟张琦 及周济等崛起于词坛。张惠 言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 恢复风骚传统,强调比兴寄 托。为了矫正阳羡派的粗犷 和浙西派的轻弱,他提倡 “以国风、离骚之情趣,铸 温、韦、周、辛之面目”, 要求词要通过比兴手法达 到“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 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 致”,并要求文辞之“深美 闳约”的体式。由于张惠言 的重大影响,这种理论在当 时相当流行,张琦、周济、 董士锡、周之琦等积极追 随,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常州 词派。 13. 茶陵诗派:成化至弘治 年间,李东阳以内阁大臣的 身份主持诗坛,追随者趋之 若骛,形成了一个以李东阳 籍贯命名的茶陵诗派。诗风 仍属台阁体余波,但李不满 于台阁体的无病呻吟、千篇 一律的纤弱文风,主张以杜 甫的诗风来加以匡正,并且 注重诗歌语言的艺术,具有 脱离台阁体公式形式的意 义,成为从台阁体向前七子 之间的过渡人物。 14. 公安派:指明代后期以 袁宏道为首,包括袁宗道、 袁中道在内的文学派别,因 他们三兄弟是湖北公安人, 故称“公安派”。他们以李 贽的“童心说”为指导,提 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的主张,用“独抒性灵”来 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的束 缚,找到了以独创的精神来 表现个人真情实感这一文 学的最高境界,主张创新, 比较重视文学的时候精神, 在诗歌的抒情方面取得了 令人瞩目的成就。 15. 竟陵派:由于仿效公安 派的诗歌日益显露出“陋”、 “俚”的弊病,所以有竟陵 派出来加以匡救。竟陵派因 其首领钟惺和谭元春都是 湖广竟陵人而得名。他们继 承了公安派关于抒发“性 灵”的文学主张,但他们认 为“性灵”不来自诗人的胸 臆,而来自古人的篇什,所 以他们主张“引古人之精 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追 求一种孤僻的情怀。在艺术 上,他们不满于公安末流的 浅易风格,力倡所谓“幽深 孤峭”的风格,不惜用怪字, 押险韵,有意破坏语言的自 然之美。使其作品佶屈聱 牙,刁钻古怪,走向了极端。 16. 清雅词派:指南宋中后 期词坛崛起的一个词派。此 词派的开山大师是姜夔。他 在题材内容方面主要承袭 周邦彦词写恋情和咏物的 传统,在词的格调、意境方 面有新的开拓,格调高雅, 词境疏朗开阔,以其“清 空”、“骚雅”的风格特色, 成为南宋雅词的典范。此 后,自吴文英、史达祖至王 沂孙、张炎、周密等均沿此 路作词。在遣辞和音律上益 求清丽工整,重咏物,多用 典,追求人工之巧,使词由 共赏变为纯粹的文人吟唱。 他们的作词途径和特色虽 各有不同,但追清趋雅却是 共同的。 17.苏辛词派:北宋词中的豪 放词派。南宋伟大爱国词人 辛弃疾,一生以英雄自诩, 其稼轩词充分表现了他的 英雄抱负,补襟怀磊落,慷 慨淋漓,将气高天下的东坡 词风在南宋发扬光大,加之 与当时渴望恢复的国势民 情相推移磨荡,又与南渡初 期的张元幹、颖孝祥诸家的 词风相翕合,又有陈亮、刘 过等词人追步唱和,遂形成 气势磅礴、悲凉感愤的苏、 辛词派。 18. 西昆体:是北宋初期影 响极大的诗歌流派。有广狭 二义,狭义单指其近体律 诗,广义兼指其四六文。西 昆之名,因创始诸人在秘阁 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 集》取玉山、册府之意。共 收诗人十七位,皆西昆健 将,而以杨忆、钱惟演、刘 筠为魁首。杨、刘齐名,当 时影响很大。 19. 山谷体:黄庭坚自号山 谷道人,杨万里在《诚斋诗 话》中称黄庭坚诗为“山谷 诗体”,严羽《沧浪诗话》 将其列为“山谷体”。其基 本特征是求生避熟和求雅 脱俗。艺术特点有三:1.以 学杜为宗旨,重视句法,发 展拗句、拗律体制;2.强调 无一字无来处,用典以故为 新,变俗为雅,长于点化铸 造,富有思致和机趣;3.好 奇尚硬,造语洗净铅华,独 树隽旨,风格生新瘦硬峭 拔,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 面。 20. 后山体:陈师道号后山 居士,著有《后山集》。作 诗学黄庭坚,学力专精,讲 苦吟,求奇拙,标举“宁拙 勿巧,宁朴勿华”,力求简 省字句以摈弃华丽辞藻。其 诗均为呕心沥血之作,其锤 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但 因其缺乏华采而唯余瘦硬。 他的诗被称为“后山体”。 21. 半山诗:半山,是王安 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 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订 为《半山集》,亦称为“半 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22. 简斋体:即指陈与义的 诗。陈与义号简斋,著有《简 斋集》。其诗学杜甫,又深 受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的 影响。他虽也重视句法,造 语凝炼,但并不株守江西诗 派成规,能突破黄、陈瘦硬 诗风的局限,主张“不可有 意于用事”,以直致、浅语 入诗,去繁缛,尚简洁,注 重白描和诗歌的恢弘圆融, 形成了雄浑沉郁的独特诗 风,为当时诗坛新添一格。 他的诗歌被称为“简斋体”, 对宋诗发展作出了贡献。 23. 稼轩体:辛弃疾号稼轩。 是一位具有英雄气慨的词 人,才气纵横,笔力超拔。 他的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 有极大的开拓和创新。他以 散文句法入词,以经子诗赋 之语入词,以词说理,带来 了词体的大解放。无论作长 调或小令,都充分表现了自 己的才情和体现了自己的 人格。他继苏轼之后极大地 开拓了词境,使词在与乐分 离之后,仍能够作为一种内 容充实,、形式多样化的新 体格健诗独立存在。他的词 不仅“横绝六合,扫空万 古”,而且“包罗万象”。这 种在宋代词坛别开生面、既 慷慨豪放又温婉妩媚,而以 豪放悲壮为主导风格的词, 人们称之为“稼轩体”。 24. 易安体:李清照号易安 居士。其词艺术成就很高, 在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 “易安体”。特点有三:1. 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 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 以寻常语度入音律是其最 突出特点;2.既融入家国兴 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约 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 格调;3.倜傥的丈夫气,其 作词既有女性的温柔和明 慧,又有一般女子缺乏的俊 爽开朗,能把婉约的情思与 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婉 约而不绮靡,柔中有刚,蕴 含着激昂豪迈之气。 25. 诚斋体:杨万里号诚斋。 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 题材,以师法自然的白描手 法写诗,具有想象新奇风 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 转圆活的特点,一改宋诗瘦 硬生涩的旧格,成为南宋诗 风转变的一个关键。其所创 诗歌,被称为“诚斋体”。 26. 铁崖体:元代后期著名 诗人杨维桢号铁崖,他所作 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在当 时极为流行,世称“铁崖体” 或“铁体”。风格香艳绮靡。 27. 台阁体:明永乐至天顺 年间,以宰辅权臣杨士奇、 杨溥和杨荣为代表的一批 文人垄断了文坛。他们的创 作内容以粉饰太平、歌功颂 德为主旨。所用文体以诗为 主,兼及散文,其中除朝廷 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 赠或应制、颂圣之作,风格 雍容华贵,典雅工丽。由于 他们均为台阁重臣,地位特 殊,故使这种文风在社会上 风靡一时,以致沿为流派, 称台阁体。 28. 同光体:晚清宋诗运动 之第三期。他们不明言宗宋 而称“不墨守盛唐”,即以 学宋为主,而不以此自限。 称“同光”乃出于标榜,以 上承道光、咸丰以来的宋诗 传统自居,其实“同”字所 指同治并无着落,改称“光 宣”更切实际。这派诗人的 创作多始于光绪中叶以后, 故同光体即是指称光绪、宣 统以至民国后的宋诗派。同 光体诗人中以陈三立成就 最高,沈曾植、郑孝胥等为 重要员。 29. 新文体:梁启超倡导文 界革命,但比提出文界革命 口号影响更大的是他本人 的散文创作。至1902年,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 中正式提出“新文体”一词。 这种“新文体”从语体上说, 是一种介乎文白之间的文 体;从文体上说,是打破各 种文体界限,将议论与叙 事、抒情相结合,富于逻辑 性、富于鼓动性的长篇新体 散文;从写法上说,是打破 各派文章家法,采用一切能 用的、有用的古文、骈文、 辞赋、佛典、语录、八股文、 西学译文、日本文的词汇、 句式、体制,形成兼采众长 而又独具一格的写作方法。 30.东坡体:即指宋代苏轼的 诗歌。其诗于情无所不畅, 于景无所不取,各体兼备, 风格多样。其基本风格有 二:一是刚健中含婀娜的清 丽雄健;二是豪放中加平淡 的清旷闲逸。而最能体现其 “坡仙”的旷达品格的主导 倾向,是其高风绝尘的诗 风,即一种超越世俗尘虑羁 绊的风神韵致和审美境界, “东坡体”是宋诗的一种风 格范式,对宋诗能于唐诗之 后别开生面起了关键性作 用。 31.王荆公体:王安石曾封荆 国公,故世称王荆公。王安 石晚年居住在江宁之半山, 写诗主要用七绝体。这一时 期的诗歌被编定为《半山 集》,诗风由早年的奇险劲 峭而变为闲淡沉郁,人称 “半山诗”或“半山绝句”。 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中, 在宋代诗体中列有“王荆公 体”,实则指王安石晚年的 诗歌创作。亦即“半山诗” 或“半山绝句”。 32. “朱希真体”:朱敦儒字 希真,南流后过了七年漂泊 生活,晚年被迫隐居,常放 浪于烟霞之间,写下了大量 的隐逸词,多歌唱看透尘世 后的随缘自适、逍遥行乐, 但又深藏忧怨,有较浓的虚 无思想色彩。其词语言浅白 如话,形象单纯、明净,风 格飘逸自然,开南宋隐逸词 派之先河。这种在当时词坛 能自成一家的风格物色,被 称为“朱希真体”。又因其 词集为《樵歌》,故亦称之 为“樵歌体。 33.神韵说:清初诗派之一, 创始人王世祯。所谓“神韵 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 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 更多地关注诗歌本身淡远 清新的意境和含蓄蕴藉的 语言,从而加强诗歌排闲解 愁的消遣娱乐功能。为此, 竭力提倡唐代王、孟、韦、 柳一派的诗风,作品也以描 写山水景色和个人情怀为 主,但缺乏真情实感是其主 要毛病。 34. 格调说:清中叶宗法唐 诗的诗歌流派,创始人沈德 潜。所谓“格调说”,就是 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 政治和伦理道德观念。他力 主恢复儒家“温柔敦厚”、 “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 提出“诗教之尊,可以和性 情,厚人伦,感神明”的口 号,使诗歌为封建统治服 务。 35. 肌理说:翁方纲既不满 于王士祯“神韵说”之空泛, 又不满于沈德潜“格调说” 的食古不化,提出“肌理说” 对二者加以匡正。所谓“肌 理说”包括以儒家经典为基 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 面的“文理”,实际上是要 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据来 充实诗歌内容,达到义理与 文理的统一。这是宋诗以学 问为诗的再版,是以学术代 替诗歌创作的一条歧路。 36. 性灵说:清代中叶,真 正与宗唐、宗宋诗派相对 立、真正继承晚明以来的主 情传统,与道统文学观相对 立的诗歌流派。创始人袁 枚,所谓性灵派,即是上承 明公安派独抒性灵的诗歌 主张,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 直性情。 37. 活法说:吕本中后期所 提出的作诗主张。吕本中的 “活法”即“规矩备具而能 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 亦不背于规矩”,提倡“好 诗流转圆美如弹丸”,有意 识“以苏济黄”,消除江西 诗派末流的生硬造作之弊, 为宋诗发展开拓出“流转圆 美”的新途径。 38. 童心说:李贽把文学作 为宣扬其反传统、肯定个性 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 具,并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 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 评价的最高准则。童心说是 晚明李贽提出的:“天下之 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 也。”他把文学作为反传统、 反权威。 39. 二窗:吴文英号梦窗, 其词集为《梦窗词》;周密 号草窗,其词集为《草窗 词》。二人同为南宋中后期 清雅词派的作家,词的内容 也多为身世之感和离别之 情,且往往融入哀时伤世的 黍离之悲,艺术上二人均追 求清丽工巧,旨趣相近。故 时人并称他们为“二窗”。 40. 富贵词人:即指北宋初 期著名词人晏殊。他一生居 显宦要职,有“太平宰相” 之称,但其在政治上无大建 树,而以词传名。他一生生 活优裕,生活态度雍容闲 雅。其词多祝寿、咏物和歌 颂升平,这类词多宴游之余 的消遣之作,在过分满足的 生活里找一点春花秋月的 闲愁来吟咏,虽无镂金错彩 的刻意藻饰,但掩盖不住其 骨子里的富贵之气,总体而 论,尚未摆脱五代绮艳词风 的窠臼,故晏殊有“富贵词 人”之称。 41. 南渡词人:即指北宋灭 亡后,由北宋逃到南宋的词 人。其代表人物是李清照、 朱敦儒。他们都生活在南北 宋之交,在北宋都有四十多 年的生活经历,并且都已是 稍有名气的词人。靖康之变 以后,他们也被迫南渡,由 于政局的剧变,国破家亡, 漂泊流落,使他们颇多家国 之感和身世之悲,发而为 词,多有凄苦的哀叹和深沉 的感伤,词风发生明显的变 化。人们习惯把宋室南渡后 由北入南的词作家们称南 流词人。 42. 南洪北孔:是对清初历 史剧作家洪昇和孔尚任的 合称。洪昇是钱塘人,有著 名历史剧《长生殿》传世; 孔尚任是曲阜人,有著名历 史剧《桃花扇》传世。这两 部著作代表了清代戏剧的 最高成就,并代表了清初感 伤审美思潮的重要实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