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版)福建省泉州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中毕业班3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福建省2019年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语文试卷附参考答案

福建省2019年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语文试卷附参考答案

福建省2019年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语文试卷附参考答案福建省2019年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世界上早期发展的各民族最初的历史总是用“口耳相传”的方法流传下来,在文字出现之前所有民族都有一个漫长的传说时代。

以口头叙事保存至今的关于炎黄时代的历史文化,称之为炎黄传说。

作为炎黄学研究对象,炎黄传说首先是广义的传说,涵括神话、传说、故事和诗歌等多种体裁。

炎黄传说的内容,一部分是关于炎黄及炎黄时代历史文化的原生形态炎黄传说,包括被考古发掘所证实(如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发明、创造活动)和尚未经过考古证实的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历史文化。

其次,炎黄传说更多的事历经附会、添加而成的衍生形态炎黄传说,如“神农下凡”“神农抱太阳”的神话、黄帝与节节草传说、蚩尤智斗饿虎的故事等。

在被考古发掘印证之前,未经证实的关于炎黄及炎黄时代史实的原生形态炎黄传说,属于“史书没有能够记载的历史”。

衍生形态的炎黄传说,可能不是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史实(历史背景),而是后人为表达对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尊崇与景仰,附会或嫁接到炎黄及炎黄时代,保存至今的传说;也可能是后人为保存炎黄及炎黄时代的记忆,而把所闻所见的生动故事、幻想性情节添加至炎黄及炎黄时代,流传至今。

其间,普通百姓往往是生动故事或幻想性情节的创造者,知识精英则是历史背景或历史知识的传播者。

像这样屡经时代附会、添加“层累地造成”,并流传至今的衍生形态的炎黄传说,可谓之“依然活着的历史”。

【省质检语文】2019年福建省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语文

【省质检语文】2019年福建省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语文

2019年福建省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世界上早期发展的各民族最初的历史总是用“口耳相传”的方法流传下来,在文字出现之前所有民族都有一个漫长的传说时代。

以口头叙事保存至今的关于炎黄时代的历史文化,称之为炎黄传说。

作为炎黄学研究对象,炎黄传说首先是广义的传说,涵括神话、传说、故事和诗歌等多种体裁。

炎黄传说的内容,一部分是关于炎黄及炎黄时代历史文化的原生形态炎黄传说,包括被考古发掘所证实(如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发明、创造活动)和尚未经考古证实的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历史文化。

其次,炎黄传说更多的是历经附会、添加而成的衍生形态炎黄传说,如“神农下凡”“神农抱太阳”的神话、黄帝与节节草传说、蚩尤智斗饿虎的故事等。

在被考古发掘印证之前,未经证实的关于炎黄及炎黄时代史实的原生形态炎黄传说,属于“史书没有能够记载的历史”。

衍生形态的炎黄传说,可能不是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史实(历史背景),而是后人为表达对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尊崇与景仰,附会或嫁接到炎黄及炎黄时代,保存至今的传说;也可能是后人为保存炎黄及炎黃时代的记忆,而把所闻所见的生动故事、幻想性情节派加至炎黄及炎黄时代,流传至今。

其间,普通百姓往往是生动故事或幻想性情节的创造者,知识精英则是历史背景或历史知识的传播者。

像这样屡经时代附会、添加“层累地造成”,并流传至今的衍生形态的炎黄传说,可谓之“依然活着的历史”。

衍生形态的炎黄传说,因后人的附会与嫁接,具有明显的世俗化特征。

不同时代添加或附会而成的炎黄传说,其内容带有抹不去的时代痕迹;不同区域流传的炎黄传说,则隐含着浓厚的区域文化特色。

比如,现代民间传说的炎黄形象以及现代人所讲的炎黃传说,不能不流露现代意识。

湖南人讲的炎黄传说必然会带上湖南人的风味。

不然,难以保存或流传至今。

无论是“史书没有能够记裁的历史”,还是“依然活着的历史、炎黄传说大多属于民间性知识或地方性知识,其最大功能在于以口头叙事保存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历史文化,是五千多年炎黄记忆传统的最初记忆文本。

泉州市高三下学期毕业班3月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泉州市高三下学期毕业班3月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泉州市高三下学期毕业班3月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5分)1.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孔府档案是围绕孔子直系后裔历代衍圣公的活动所形成的文书档案,也是我国现存数量最多、收藏最完整、内容最丰富、涵盖时间最长的私家档案文献。

因档案中保存了衍圣公与明清以来中央和地方机构之间事务往来的大量文书资料,使其又兼具官方档案的性质。

孔府档案表明,居住在孔府的衍圣公凭借大宗主的地位,在家族中建立了严密的宗族组织和管理机构,并通过修宗谱、订族规等方式统管全国各地的孔氏族人,孔氏家族宗族体系之完整、宗法制度之完善、祖训族规之完备,是其他宗族很难比拟的。

孔子世家谱汇集了分散在全国80余处支派的谱系衍变信息和流寓朝鲜半岛的孔氏族人的世系信息,其对于考察孔氏宗族繁衍、迁移、发展和影响等,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崇儒尊孔是历代统治者巩固和强化统治秩序的手段,孔子直系后裔也因之被扶植成为拥有部分政治和经济特权的世袭贵族。

朝廷与孔氏贵族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共同利益,这在孔府档案中都有较深刻的反映。

明清帝王或亲赴辟雍诣学观礼,或临幸阙里释奠孔子,或遣子派官致祭庙林;对孔子后裔或优免差徭,或置官封爵,或赐土赐民。

这固然表明国家对孔子学说的尊崇和对孔子后裔的优待,但也是出于强化国家思想的需要。

孔府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贵族地主庄园,保存了成序列的土地文书,包括不下10万件的各种土地执照、纳税和过割凭证等。

这些文献信息,为研究明清以来的地权分配和转移、土地买卖和经营、租佃制度及其变迁,以及农业耕作制度等经济史问题提供了翔实而可靠的材料,对探索中国古代基层社会实态和演变轨迹具有重要价值。

孔府司房日用账簿、日收支款项账簿等,也为探究明清及民国时期基层社会的商业贸易网络、物价和生活水平及其变迁等,提供了全面而原始的记录。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孔府档案的价值也日渐凸显,它不仅保留了作为道德规范存在的族规家训,还记载了族人弘扬孝道、敦睦宗族、彰显忠义的言行事迹,其中可资弘扬家风、传承家训、承继家史的资料,无疑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思想宝库。

福建省泉州市2019届高中毕业班单科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含答案)

福建省泉州市2019届高中毕业班单科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含答案)

12019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中毕业班单科质量检查 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第I 卷(选择题)第II 卷(非选择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代中国海洋经略同世界上其他涉海大国一样,都遵循着普遍性的历史逻辑。

国家的海洋需求决定着海洋经略的地位。

国家的海洋需求源出于其海洋认知,主要关注海洋对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战略价值。

对这一问题的认知越充分,国家的海洋需求就越理性。

古代中国“闭海”就部分根源于认知不充分所导致的海洋需求理性化的缺失。

在某种程度上,海洋经略产生的根源便是国家队海洋具备战略需求,且又拥有相应的能力来予以满足。

为了平衡两者之间的互动转化,国家通过海洋精确的谋划探索合理需求,并通过能力限度内的行动予以实现。

海洋经略实质上是一种基于国内现实产生的介入性变量(参见下图)。

在不考虑客观环境的理想模式下,国家的海洋需求越强烈,付出的能力也越多,对海洋经略的重视程度相应越高。

国家海洋需求与能力的互动图(理想模式) 在很大程度上海洋经略的效果取决于海洋需求的满足程度,而需求的完全满足主要有两种调试路径:降低需求以匹配能力或提升能力以匹配需求。

前者侧重于“自我限制”,后者则倾向于“自我开拓”。

在这个层面上,海洋需求构成了海洋经略的目标上限,而海洋能力则是海洋经略的效用底线。

在理想模式下,国家的海洋能力越强,国家的海洋经略规模就越大、周期也越频繁。

就古代中国的海洋经略而言,分裂时期沿海邦国对海洋的强烈需求通常要服从于能力的限制;统一王朝前期的海洋需求更为宽泛,同时也能凭借强大的能力得到满足;而统一王朝后期海洋经略的收缩则与国家能力的衰落成正相关态势。

2019年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参考答案

2019年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参考答案

★★★本材料仅限我市内部交流,不得上传网络。

泉州市2019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3分)B2.(3分)C3.(3分)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3分)C5.(3分)D6.(6分)有利条件:①有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②有较好的科研基础和技术支撑;③有优秀的专家和科研团队。

重要意义:①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②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③为解决世界性重大科学难题贡献中国智慧。

答对一个方面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7.(3分)B8.(6分)①“塔”是这座城市的特定坐标,记载人们对城市的独有记忆。

②“塔”是历史的见证者,见证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

③“塔”象征塔下人家勤勉乐观、坚强自立的生活态度,象征城市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人文精神。

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①将作者的人生经历与城市的变化关联起来,使作品对塔下人家生活不断变得更加美好幸福的描写更为真实丰富。

②以作者的人生经历来映衬城市和塔下人家的发展变化,使作品对积极上进时代精神的赞美更真切诚挚。

③使作者的人生经历与男孩的成长经历交织在一起,产生时空交错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

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分析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10.(3分)C11.(3分)B12.(3分)C13.(10分)(1)(5分)正碰上唐朝末期齐、鲁交战,梁氏正在称王称霸,他就投笔从戎,前去拜见梁氏,梁氏很快将他收录进军门。

译对大意给3分;“会”“寻”两处,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汉筠就打开门栓请承肇进门,告诉他说:“我和你都肩负朝廷的重任,为什么要这样相逼呢?”译对大意给3分;“启关”“朝寄”两处,译对一处给1分。

2019年福建省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 语文

2019年福建省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 语文

2019年福建省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世界上早期发展的各民族最初的历史总是用“口耳相传”的方法流传下来,在文字出现之前所有民族都有一个漫长的传说时代。

以口头叙事保存至今的关于炎黄时代的历史文化,称之为炎黄传说。

作为炎黄学研究对象,炎黄传说首先是广义的传说,涵括神话、传说、故事和诗歌等多种体裁。

炎黄传说的内容,一部分是关于炎黄及炎黄时代历史文化的原生形态炎黄传说,包括被考古发掘所证实(如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发明、创造活动)和尚未经考古证实的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历史文化。

其次,炎黄传说更多的是历经附会、添加而成的衍生形态炎黄传说,如“神农下凡”“神农抱太阳”的神话、黄帝与节节草传说、蚩尤智斗饿虎的故事等。

在被考古发掘印证之前,未经证实的关于炎黄及炎黄时代史实的原生形态炎黄传说,属于“史书没有能够记载的历史”。

衍生形态的炎黄传说,可能不是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史实(历史背景),而是后人为表达对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尊崇与景仰,附会或嫁接到炎黄及炎黄时代,保存至今的传说;也可能是后人为保存炎黄及炎黃时代的记忆,而把所闻所见的生动故事、幻想性情节派加至炎黄及炎黄时代,流传至今。

其间,普通百姓往往是生动故事或幻想性情节的创造者,知识精英则是历史背景或历史知识的传播者。

像这样屡经时代附会、添加“层累地造成”,并流传至今的衍生形态的炎黄传说,可谓之“依然活着的历史”。

衍生形态的炎黄传说,因后人的附会与嫁接,具有明显的世俗化特征。

不同时代添加或附会而成的炎黄传说,其内容带有抹不去的时代痕迹;不同区域流传的炎黄传说,则隐含着浓厚的区域文化特色。

比如,现代民间传说的炎黄形象以及现代人所讲的炎黃传说,不能不流露现代意识。

湖南人讲的炎黄传说必然会带上湖南人的风味。

不然,难以保存或流传至今。

无论是“史书没有能够记裁的历史”,还是“依然活着的历史、炎黄传说大多属于民间性知识或地方性知识,其最大功能在于以口头叙事保存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历史文化,是五千多年炎黄记忆传统的最初记忆文本。

2019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中毕业班单科质量检查语文(含答案)

2019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中毕业班单科质量检查语文(含答案)

2019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中毕业班单科质量检查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第I 卷(选择题)第II 卷(非选择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代中国海洋经略同世界上其他涉海大国一样,都遵循着普遍性的历史逻辑。

国家的海洋需求决定着海洋经略的地位。

国家的海洋需求源出于其海洋认知,主要关注海洋对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战略价值。

对这一问题的认知越充分,国家的海洋需求就越理性。

古代中国“闭海”就部分根源于认知不充分所导致的海洋需求理性化的缺失。

在某种程度上,海洋经略产生的根源便是国家队海洋具备战略需求,且又拥有相应的能力来予以满足。

为了平衡两者之间的互动转化,国家通过海洋精确的谋划探索合理需求,并通过能力限度内的行动予以实现。

海洋经略实质上是一种基于国内现实产生的介入性变量(参见下图)。

在不考虑客观环境的理想模式下,国家的海洋需求越强烈,付出的能力也越多,对海洋经略的重视程度相应越高。

国家海洋需求与能力的互动图(理想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海洋经略的效果取决于海洋需求的满足程度,而需求的完全满足主要有两种调试路径:降低需求以匹配能力或提升能力以匹配需求。

前者侧重于“自我限制”,后者则倾向于“自我开拓”。

在这个层面上,海洋需求构成了海洋经略的目标上限,而海洋能力则是海洋经略的效用底线。

在理想模式下,国家的海洋能力越强,国家的海洋经略规模就越大、周期也越频繁。

就古代中国的海洋经略而言,分裂时期沿海邦国对海洋的强烈需求通常要服从于能力的限制;统一王朝前期的海洋需求更为宽泛,同时也能凭借强大的能力得到满足;而统一王朝后期海洋经略的收缩则与国家能力的衰落成正相关态势。

2019福建省质检语文

2019福建省质检语文

2019年福建省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语文本试卷共10页。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考生必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世界上早期发展的各民族最初的历史总是用“口耳相传”的方法流传下来,在文字出现之前所有民族都有一个漫长的传说时代。

以口头叙事保存至今的关于炎黄时代的历史文化,称之为炎黄传说。

作为炎黄学研究对象,炎黄传说首先是广义的传说,涵括神话、传说、故事和诗歌等多种体裁。

炎黄传说的内容,一部分是关于炎黄及炎黄时代历史文化的原生形态炎黄传说,包括被考古发掘所证实(如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发明、创造活动)和尚未经考古证实的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历史文化。

其次,炎黄传说更多的是历经附会、添加而成的衍生形态炎黄传说,如“神农下凡”“神农抱太阳”的神话、黄帝与节节草传说、蚩尤智斗饿虎的故事等。

在被考古发掘印证之前,未经证实的关于炎黄及炎黄时代史实的原生形态炎黄传说,属于“史书没有能够记载的历史”。

衍生形态的炎黄传说,可能不是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史实(历史背景),而是后人为表达对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尊崇与景仰,附会或嫁接到炎黄及炎黄时代,保存至今的传说;也可能是后人为保存炎黄及炎黃时代的记忆,而把所闻所见的生动故事、幻想性情节派加至炎黄及炎黄时代,流传至今。

其间,普通百姓往往是生动故事或幻想性情节的创造者,知识精英则是历史背景或历史知识的传播者。

像这样屡经时代附会、添加“层累地造成”,并流传至今的衍生形态的炎黄传说,可谓之“依然活着的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季与民国的思想界大家辈出,派别林立,人们围绕救国救民方案、民族复兴路径、人生价值取向进行了不尽相同的思考与设计,并分为不同思想流派与社会思潮,相互间进行着激烈的论争、交锋。

就基本格局而言,主要存在着自由主义、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思潮,三者之间呈现出既分立又并生、既交锋又交集、既对立又对话的离合关系。

《中国现代三大思潮及其相互关系》所考察的三大思潮是三个鼎立的、互相抗衡的价值系统,由于政治取向、文化取向不同,三者之间展开过激烈的交锋、论争。

书中考察重点放在诠释三大思潮的并生系统、共同观念上,着重于思潮之“合”,考察三大思潮的多元并存对整合与凝聚社会共识的启示。

书中指出三大思潮有着相近相似的思想倾向,相似的、关注与相近的关怀。

它们最大的共同点在于对实现国家富强目标的关怀、对实现民族复兴愿景的向往,都有着民族情怀与爱国情结。

民族主义是三大思潮的并生系统,是三大思潮的同源潜流,是三大思潮的共同观念,但三大思潮对民族主义诉求的表达方式却有所不同;民族复兴成为现代三大思潮的共同梦想,成为各思想流派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基本共识,三大思潮均怀着实现民族复兴之梦,只是对民族复兴的实施方案、民族复兴的实现路径有着不尽一致的设计。

三大思潮均为“现代”思潮,均主张实现现代化转型,主张接纳现代性,只是三者对现代化道路的追寻、对现代性诉求的表达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都受到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都有着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即使主张激进反传统的激进主义与自由主义,其对本土文化的珍爱之情仍依稀可寻;都有着未来走向社会主义的美好愿景,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社会主义的色彩、社会主义的取向,都以不同形式将社会主义纳入其思想框架;均起源、发端于戊戌思潮。

同时,近代思想史的进程纷繁复杂、快速多变,思想家、思潮与整个近代思想界的趋势也在激进主义、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之间不断发生分合嬗变,不断进行调适转换。

如本来站在时代前列的“激进”者,在出现新生代更为“激进”的思想元素之后便会显得保守、落伍。

在对思潮之“离”的考察上,该书尽可能避开学术界已关注较多的对思想文化的论争,而重点放在话语体系、观念形态、文化心态的比较分析上,通过不同思潮思想家的比较,三大思潮代表性人物文化心态的比较,来把握三大思潮的思想个性与类型区别。

(摘编自郑大华《在思想纷争中寻觅共识——评<中国现代三大思潮及其相互关系>》)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近代中国思想界不同派别纷争不断,呈现出自由主义、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三种思潮鼎立并存的基本格局。

B.三大思潮分属三个不同的价值系统,体现了当时不同的思想流派对人生价值取向的不尽相同的思考与设计。

C.虽然政治、文化取向不同,但三大思潮在思想倾向和关注内容上却有相近相似之处,有着共同的关怀目标。

D.三大思潮都有民族情怀与爱国情结,拥有民族复兴的共同梦想,因而对如何实现民族复兴共识大于分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三大思潮均发端于近代的戊戌思潮,它们在现代化的主张上有相同的地方,从这一点看,都属于“现代”思潮。

B.三大思潮对传统的态度是有所区别的,激进主义反传统,保守主义珍爱传统,而自由主义对传统抱有眷恋态度。

C.社会主义是三大思潮的愿景之一,三大思潮都不同程度地、以不同形式将社会主义体现在其各自的思想体系中。

D.近代思想史的进程复杂快速,主要体现在近代思想界的发展复杂多变,近代思想界在三大思潮间不断调适转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大思潮既“离”又“合”,但《中国现代三大思潮及其相互关系》一书考察着重于“合”,作者对此不大认同。

B.对三大思潮之“离”的考察,《中国现代三大思潮及其相互关系》一书另辟蹊径,关注点与已有的研究有所不同。

C.《中国现代三大思潮及其相互关系》一书对三大思潮的辨析,可以为正确处理当今各种社会思潮的关系提供借鉴。

D.作为一篇书评,本文先从自己对清末与民国思想界的认识谈起,然后介绍书的学术观点和写作重点,学术性较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谭云山和东方最早的“孔子学院”1937年在印度泰戈尔国际大学建成的中国学院,堪称是东方最早的“孔子学院”,它培养了大批中印友好往来的使者和学者,极大促进了中印友好事业的发展,而这一切功绩都和一个人分不开,他就是谭云山。

谭云山和高僧玄奘一样,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不同之处在于玄奘是“西天取经”,谭云山是“东土送经”。

谭云山是湖南茶陵县人。

1924年,他到南洋教书、办报。

1927年7月,他在新加坡见到慕名已久的印度“诗圣”泰戈尔,泰戈尔很喜欢这位热情有理想的年轻中国人,就真挚地邀请他去印度国际大学工作。

1929年9月,谭云山来到国际大学,他先在国际大学学习梵文并研究佛学和印度文化,还开设了中文课程。

同时,他不断给国内报刊写文章,介绍印度政局和印度文化。

1932年和1935年,谭云山先后完成《印度周游记》和《印度丛谈》,为中国学者进一步了解印度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1931年,谭云山离开印度。

离开前,他和印度朋友商量了一个计划,想多招收几个中国学者到印度,在国际大学办个中国学院,目的在于讲授中文和传播中国文化。

在国际大学开展中印文化交流是泰戈尔1924年到中国访问时提出的,当时没有办成,现在这个重任落到了谭云山的肩上。

谭云山回国后到上海任教,除了不断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介绍印度的情况,还不停地为中印文化交流奔波。

1933年,在谭云山的多方努力和倡议下,在国民政府和各界名流的支持下,“中印学会”成立。

泰戈尔听到这一消息,喜出望外,写信称赞“唯此伟大学会,所以保持两国文化之永远交流”,并提议“宜速即于此间建一中国学院”。

1934年春,谭云山再次赴印,与泰戈尔商谈建立中国学院事宜。

10月,谭云山回国,之后用一年多时间,募集到了足够建筑中国学院的款项,购买了10万卷中文图书,募捐到图书约5万卷。

1936年,谭云山回到印度,国际大学立即选择了一块最好的位置开工兴建中国学院。

1937年4月14日,正值孟加拉新年,中国学院建成并正式揭幕。

泰戈尔亲自主持揭幕式,还发表了激动人心的长篇讲话。

甘地和尼赫鲁都写信对中国学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蒋介石也特地发电报给泰戈尔表示祝贺。

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的建立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座中国学院可以说是印度国土上的一块中国文化试验田,也可以视为中国在印度的“孔子学院”。

学院大楼柜子里的图书都是中文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也以汉语为主,直到现在一切都没有改变。

(摘编自孟昭毅《谭云山和东方最最早的“孔子学院”》)【相关链接】谭云山是个“土包子”出身而最终被人誉为“现代玄奘”的人物,……但谭云山却又不是“现代玄奘”,因为他没有像玄奘那样骑着白马归国,而是在印度“归西”。

(谭中《谭云山立志超越的一生》)4.下列对印度国家大学中国学院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可视为在东方最早创办的“孔子学院”,其建立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意义重大。

B.由泰戈尔于1924年提出初步建设计划,后由谭云山主持完成募捐和建设工作。

C.建成揭幕仪式举办时间特殊,规格较高,中印政要特地来信或来电表示祝贺。

D.致力于中国文化传播,至今仍保留着阅读中文图书、交流以汉语为主的传统。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谭云山富有理想,勇于担当,他为中印文化交流所作的贡献泽被后人,深受赞誉。

B.出于对泰戈尔的仰慕,谭云山接受他的邀请,从国内辞职来到国际大学教授中文。

C.谭云山的《印度周游记》和《印度丛谈》,让中国学者第一次看到现代真实的印度。

D.谭云山倡议成立的“中印学会”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得到了泰戈尔的高度评价。

E.谭云山一生辗转于国内、南洋和印度,最后却客死他乡,结局悲惨,令人痛心不已。

6.为什么说谭云山是“现代玄奘”,又不是“现代玄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捶背聂鹏新兵训练营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中队长文魁就在这个被官兵们誉为“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带兵。

每天临睡前,他都会到各班转转看看。

这天晚上,文魁正好转到了二班。

他看到一个娃娃脸兵,光着的胸脯上胸肌竟然很发达,他问:“有些什么特长?”那兵答:“在体校里搞过训练,相互按过胳膊腿,捶过背,算不算特长?”文魁连说:“算算算。

”文魁来自武术之乡,参军后一直是总队训练标兵,因训练过猛,有了腰伤的顽疾。

对捶背推拿有特殊的需求。

当晚睡前一试身手,“这兵捶背有一手。

”文魁苦觅良久的“捶背”人选就这么算是定了。

从此,娃娃兵辉就成了文魁的专职“捶背”。

除了正常的训练,辉还得给队长“捶背”,所以就搞得很累很疲惫。

一些兵就私下给辉出点子。

辉得计,下回再给文魁捶时,捏呀捶的,下手就比较重。

不料辉忙得一头大汗,文魁盯着正在热播的《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眼睛都没眨一下。

辉说:“我看他一点儿都不怕痛,还有没有新招?”哥儿几个面面相觑,均顾左右而言他。

文魁受捶时,要求还挺多,一会儿要求这样使劲,一会儿要求那般用力。

搞得辉一场背捶下来,相当于又是一次强化训练。

有时累瘫在床上,辉恨得牙痒。

一次不经意间,辉在做单杠模拟考核时,竟然一次性做了40多个不觉得累,远远超出其他新兵。

新兵训练快结束时,一日晚间,几名也同样来自武术之乡、又是特警中队的班长,非要跟传说中很厉害的文魁过过招。

班长们欺他腰伤,说一对一,文魁说,“你们几个一齐上”。

说时迟,那时快,还没轮上那几个兵拢身,一个一个就像背包枕头一样地被文魁扔在几米开外,躺在地上叫苦不迭。

辉恰好看到这一幕,除了对队长由衷的佩服,还有很大的疑惑:他,这么威猛,哪里像是个有腰伤的病人?新训结束分兵时,辉俨然名列文魁麾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